非经营性

2024-10-14

非经营性(共12篇)

非经营性 篇1

一、高校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过程中的问题

(一) 产权归属不清

个别高校的财产在由非经营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过程中, 没有严格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申报审批手续, 对提供财产方与接受财产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没有明确规定, 对已转作经营使用的资产也没有及时、严格地按照国家的规定办理财产移交手续, 致使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性资产以后所有权关系不清, 出现了所有权管理的缺位。有些高校对转作经营性的资产, 没有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 致使学校国有资产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有些经济实体在开办时大多是多方集资, 资金来源渠道很复杂, 开办时也没有明确产权关系, 等到形成一定规模以后, 常常出现各种产权纠纷, 严重影响经济实体的进一步发展, 也导致产权界定工作的难度加大;还有一些由于投资监管责任不明, 无人对资产经营者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约束, 造成了只有人经营使用高等学校的国有资产, 而没有人向经营使用者追索投资收益和所有者权益的怪现象。

(二) 补偿严重不足

高等学校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以后, 其固定资产的补偿进入了一个新的运行循环轨道。作为经营性资产, 其价值补偿主要是在营运中通过计提折旧来实现的。然而, 相当一部分转为经营的固定资产在营运中都未计提折旧。有些高校甚至在已经具备计提折旧条件的情况下, 仍然不提或少提折旧, 致使这些高校的非经营性转作经营性资产消耗补偿严重不足。

(三) 运营效益低下

高等学校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以后, 一般都游离于财政预算管理之外, 财务监督跟不上。在资产运营的过程中, 校办企业大都未能按照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执行, 致使许多校办企业出现了“三高一低” (即工资高、费用高、成本高、效益低) 的不正常现象, 资产运营效益十分低下。

(四) 收益分配混乱

高等学校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的初衷是以创造收入, 弥补经费的不足。但是, 由于相应的分配制度不健全, 国家税利、企业积累、个人所得都无法按规定的比例进行分配, 再加上经济核算工作缺乏严肃性, 主办单位和企业管理人员对收益分配可以随心所欲地加以处理。在收益分配中, 用于扩大再生产和发展事业部分仅占一小部分, 其余大部分进入了单位的小金库。其结果, 既背离了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实现“创收”, 以弥补经费不足的初衷, 又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正之风的产生, 直接影响到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 损害了高校的利益, 并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二、加强高校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 明确职责, 理顺产权关系

高等学校占有使用的国有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资产之后, 它在经济上不再是一个仅接受国家财政拨款的单位, 而是兼有部分的投资者角色, 代表国家部分地完成国有资产投资经营的职能, 国家与高校之间在经济关系上, 一方面是国家与高校的资产管理者、使用者之间的产权关系;另一方面是高校与资产经营单位的投资者与经营者的关系。从产权的变化角度来看, 即发生了产权所有者与占有权之间的分离, 又发生了资产的所有权与占有权之间的分离, 又发生了资产的占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要理清这些关系, 除了使用法律手段进行确认外, 还应以行政、经济手段进行界定。在高校非经营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时, 必须以高校为中心环节, 建立起所有者、投资者、经营者之间的权、责、利关系。高校还要与经营单位签定投资协议, 明确经营责任, 按期收取投资回报。只有这样, 以书面形式使各自扮演的角色职能到位, 才能理清产权关系, 从而规范和落实好资产的投入与经营责任。

(二) 加强制度建设, 提高监管力度

一是严格执行审批制度。高校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 要报主管部门审查核实, 经财政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二是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高校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 应按照《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对其资产进行价值评估, 经过评估核定的资产价值量, 作为国家投入经营单位的资本金, 并以此作为资产保值增值的基础。资产评估应由法律认可的专门机构和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 以体现资产评估的客观公正性。三是建立专项管理制度。首先要实行专项登记, 建立高校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台账, 如实登记和反映转为经营性资产的数量、价值、投资形式, 投入单位的名称等;然后实行专项考核, 建立高校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管理考核的指标体系, 对投出资产的经营和收益分配情况, 进行严格考核和监督检查。四是对高校利用国有资产创办的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企业, 应按照《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实施监督管理。五是高校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的资产, 应在验资机构验资前, 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办理产权登记手续。如果产权发生变动, 则应按照有关规定, 及时报经主管部门批准, 并办理产权变动手续。六是建立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检查制度。为促使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活动的健康发展规范其行为, 必须加强监督检查制度, 对兴办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可结合产权登记、年度检查进行;对其他从事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活动的经济实体, 也应定期或不定期选择重点进行检查。

(三) 坚持有偿使用原则, 合理收取资产占用费

所谓有偿使用, 是指国家对高校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 以其实际转作经营的国有资产总额为基数, 按年 (或季) 收取一定比例的国有资产占用费。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后, 作为投资者的高校要向经营者收取投资回报, 即资产经营者必须向投资者 (高校) 缴纳经营利润;二是代表国家行使投资职能的高校要向行使资产所有权管理的财政部门或受其委托的机构缴纳资产占用费。收取资产占用费的实质是将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获取的收益, 部分纳入政府管理, 统一管理和分配使用。有利于正确引导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良性、健康发展。

(四) 完善收益分配制度

高校通过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资产所取得的收入包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所属独立核算的生产经营单位上缴的收入, 以及对外投资、出租国有资产取得的收入等。上述资产收益要纳入高校财务统一管理, 不得搞账外账, 设“小金库”。对于违反规定的, 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追究有关领导和办事人员的责任。资产收益分配上, 应合理兼顾高校与企业的利益, 注重调动和保护投资者与经营者的积极性, 核心是处理学校收取投资回报和企业留存收益之间的分配关系。收益分配应跟随企业的投资关系而定, 根据企业出资比例, 形成良性的投资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对于经济效益好的企业, 应适当增加企业留存收益的比例, 以保持企业的发展后劲, 并提高其自我发展和风险防范能力。

总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知识、技术、人才密集的高等学校创造了大量的高新技术领域的科技成果。将高等学校创造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从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不仅反映了现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也明确了高等学校科技工作改革的方向。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资产作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与手段, 必然成为高校宏观决策中的一个自觉行为。因此, 高等学校应以合理配置、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国有资产的有效使用为目标, 对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进行规范化管理, 要明确产权关系, 坚持有偿使用的原则, 注重产权和效益的管理, 同时对资产经营全过程进行参与和监督, 从而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任丙年.高校“非转经”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电大学报, 2003 (1) .

[2]张建功, 马德煊.加强高校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4 (2) .

[3]马雪春.行政事业单位“非转经”资产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6 (3) .

[4]梅义标.现阶段高等院校“非转经”管理问题探讨[J].行政事业财务, 2001 (3) .

[5]夏冰, 黄恂如.高等学校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若干问题的思考[J].长海交通学院学报, 1996 (12) .

非经营性 篇2

根据《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文化部第27号令发布,文化部第32号令修订)和《文化部关于实施<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互联网文化活动的非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须向文化部门履行备案手续。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本指南。

一、备案须提交下列材料:

(一)备案申请书;

(二)非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备案登记表(附件);

(三)营业执照或主办单位批准文件复印件(不含个人网站);

(四)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个人网站所有人身份证复印件及简历;

(五)工作场所使用权证明文件(租赁办公场所的须提交房屋租赁合同和出租方房屋产权证明复印件,自有场所须提供房产证复印件);

(六)需要提交的其他文件。

二、备案流程及时间说明

非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应在网站设立以后60日内向注册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行政部门备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行政部门在收到备案人提交的备案材料后,材料齐全的,应在二十个工作日内予以备案,向其发放备案证明和备案编号,并抄报文化部;材料不齐全的,应在二十个工作日内通知备案人不予备案并说明理由。各地备案号统一编写格式:(各地简称)网文备[年份]****号。如:京网文备[2010]0001号。

附件:

非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备案登记表

填报单位盖章:填报日期:

填报说明:

一、非经营性互联网文化经营单位填报本表;

二、如属个人网站,“互联网文化单位名称”一栏填“个人”,“单位负责人”一栏填网站所有者姓名;

三、“有效证件号码”栏应填写上级单位批准文号,或是工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上的注册号或有效期内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上的编号,若网站主办单位为个人开办,则该栏应填写个人有效证件号码。

报纸经营性专刊的特点与经营原则 篇3

从发展的角度看,经营性专刊正在成为报纸新的增长点,成为报纸参与运作并渗透到行业中的重要载体,成为报纸稳定扩大读者群和巩固、培植、调整、改善广告结构的重要板块。

一、报纸经营性专刊的特点

报纸经营性专刊的出现丰富了报纸内容,拉动了广告的增长,报纸和读者可谓“双赢”。它关注经济热点、服务百姓生活,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

具有新闻性,新闻更深入、更专业、更权威。

经营性专刊的着力点是为读者报道新闻背后的新闻,更强调对信息的“澄清”和“解惑”。由于专刊有版面优势,有大量的空间可以做深度新闻,因而更注重内容的纵深拓展,填补的是经济新闻版为抢时效而留下的深度空间。

具有可读性和服务性,更贴近、更实用。

专刊的载体大多是大众媒体,其受众特点决定了对相关行业重大问题的报道应该做到深入浅出,着重分析其对市场、对百姓生活可能产生的影响。相对于报纸正版来说,经营性专刊的报道更注重以“平民化视角”解读新闻事件,解析其对于普通读者具体的、微观的影响,力求贴近百姓生活,這就要求它在语言上必须准确生动、贴近生活、实用有效,在版面上必须新颖、突出。它刊登的文章应当更软、更活、更生活化、更亲切,以此来吸引读者。

具有采编经营联动策划性,更灵活、更互动。

媒体就是一个平台、一个交流和沟通的场所和机会。要想办好媒体,就必须搞好和读者之间的互动。在报纸品牌延伸和非广告类经营性资源深度开发方面,利用新闻强势发力,创新采编、经营联动、互动、滚动的运营机制,以带动全面发展和抢占市场制高点,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

具有市场导向性,更市场化。

在报业市场争夺十分激烈、内容表现同质化的今天,经营性专刊肩负着广告创收的重任,它的市场导向性更为直接和明显。它既有新闻性,又具有生活服务类专 (副)刊的实用性;在注重新闻性的基础上,它更贴近读者;在关注实用性的基础上,它又更具针对性。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它将以前相互独立的新闻采编和广告经营有效地整合起来,以全方位的服务意识争取读者和商家的注意力,走的是更加市场化的道路。

二、报纸经营性专刊的经营原则

开设行业性的专业版面,深度挖掘行业内新闻,凝聚高质量的业内读者群,做出一流的行业专刊,这既是经营性专刊发展的第一步,也是经营性专刊发展的永远基础。财经专版、财经周刊的读者,往往是消费力最强、社会层次最高的读者,其价值不言而喻。如何更好地服务于这些读者,成为财经新闻报道经常思考的问题。在一个经济区域内,一个时期会有一个时期的热点、焦点问题。根据读者的关注度,捕捉这些热点、焦点问题,可以触动当地经济的神经,引起读者高度关注,实现“双赢”。开封日报《财经周刊》1999年和2002年举办的两次“企业策划大奖赛”曾产生较大的影响,参赛企业和参赛选手各展所能,企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选手得到了展示才能的机会,实现了如期的“双赢”。

整合行业资源,抓住服务这根神经,利用市场化的运作手段,把有效读者群和厂商、政府等联结起来,串起行业的“市场链”,进行产业化运作尝试,这是经营性专刊发展的第二步。经营性专刊的服务要比传统专刊更到位,而延伸服务则使经营性专刊进一步深入到行业中。例如开封日报《财经周刊》不仅在版面上开设“楼市专刊”、“汽车专刊”等板块,还组织专门的 “企业管理论坛”、企业培训等活动,让读者面对面地与专家交流,这种服务的延伸使经济专刊的读者群不断增多。此外,经营性专刊对行业的延伸服务还表现在帮助厂商促销产品、为厂商制订宣传策划方案、与客户联手策划行业大型活动等内容上。它通过经营性专刊各板块与行业厂商的联络、沟通、合作,使经营性专刊成为厂商在市场经营中密不可分的伙伴,强化了厂商对报纸的信赖,最终起到了稳定广告客源的作用。

通过策划活动,扩大影响力,争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这是经营性专刊发展的第三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有了这一步,就意味着经营性专刊的市场化操作已进入实质阶段。报纸开办专刊在中国已有多年的历史,其中,尤以房产类或汽车类专刊最为常见。一般来说,专刊都是承包经营或招标经营,为报纸带来了全新的活力,也直接增加了报纸的广告经营收入。面对逐年增加的广告费总额度,经营者在培育市场的同时,必须借助母报已有的传播平台和形象基础,利用自己灵活的内部机制积极策划活动,刺激市场、促销增量,实现广告经营收入的一次次突破。

利用专刊的“金”字品牌,尝试晶牌运营和资本运营,加速媒体的产业化运作。这是经营性专刊最高远的发展目标,同时也揭示出经营性专刊的无限发展空间。新闻晶牌与其他品牌不同,它自身就是“广告”,社会知晓度高,增值领域十分宽广,不仅可以用于办子报子刊,还可出书出光碟,并在开发广告、发行、印务、跨行业多种经营及资本营运等方面大有作为。许多媒体纷纷开拓晶牌运营和资本运营,已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经营性专刊各板块可以作为股本金去运作行业,同时也可以拓宽融资渠道,进行良性的资本运营。因为在引导终端消费这个点上,没有任何一个企业比媒体更有优势,而经营性专刊的优势尤为明显。

非经营性 篇4

一、基本情况

云梦县直有”非转经”资产的行政事业单位36户, 主要以门面出租出借、对外投资、广告收入的形式经营。出租出借门面25659.63平方米, 413间, 年经营收入476.9万元, 占全县应入库非税收入的4.3%, 出租出借年限只有50%是一年一签, 并进行对外公开招租, 另有一半的行政事业单位门面出租出借年限一次5年、10年、20年。

云梦县直行政事业单位已办理土地证的23家, 占全部户数的22%, 已办理房产证的44家, 占全部户数43%。属于挂靠性质的单位2家, 云梦县教育勤办公司、云梦广电银河旅行社。云梦县行政事业单位“非转经”收入已纳入替代财源, 主要用于发放职工工资、津补贴, 弥补财政拨款不足。有些全额自收自支单位, 如云梦宾馆每年实际收入约160万, 发放工资140万元, 各种费用50万元, 每年实际入不敷出。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账务管理混乱, 管理混乱

(1) 账账不符、账实不符。其一, 普遍存在已报废、报损、出售的固定资产继续反映在本单位的固定资产账上, 既未报财政及主管部门审批, 也未从固定资产账上核销, 单位领导及财会人员认为, 如报财政审批手续复杂, 请评估所评估又要交评估费, 使已报废的资产额外增加了一笔支出。加上领导任期的短期行为, 不如把这部分资产就挂在账上, 反正与个人没有多大关系。其二, 低值易耗品列入固定资产核算, 原因主要是财会人员业务不熟, 对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的区别及标准不清楚。新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规定, 一般设备价值在500元以上, 专用设备价值在800元以上, 使用期限均在一年以上, 才作为固定资产管理核算。其三, 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后, 行政事业单位绝大多数宿舍楼都按房改政策出售给个人, 但由于上级财政部门没有明确下发文件核销, 这部分房屋建筑物至今都挂在各单位固定资产账上。

(2) 账外资产大量存在。一是由于工程迟迟不进行决算, 导致竣工多年的房屋建筑物未纳入固定资产管理。如林业局、畜牧局新办公大楼等;二是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未入账。如有些上级单位接受捐赠的小汽车、电脑、空调等固定资产多未入账, 形成大量账外资产。

2. 固定资产隐性流失日益严重

大量的资产在对外招租承包中, 未经竟价投标, 而是由单位个别人主观定价说了算。部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时, 只见使用, 不见收益, 使资产在经营过程中得不到补偿。一些单位的非经营性资产收益被用于单位的福利、招待或小金库。部分单位兴办的实体用的是国有资产, 但缺乏有效的管理, 不进行成本核算, 单位得不到回报, 有的还反过来包亏, 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3. 资产购置、处置随意性大

有的单位外购的固定资产不在批准的购置计划内办理, 属于专项控制的资产, 未履行报批手续。如:有的单位将八、九成新的办公桌椅和木质门窗丢弃, 代之以铝合金门窗和“老板桌”、“老板椅”, 不能很好的利用闲置资产, 造成国有财产损失。一些单位对固定资产长期不进行账实核对, 致使个人成为产权的拥有者。

4. 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不经审批

根据省政府233号令的规定, 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将非经营性资产转入经营性都必须报财政资产管理部门审批, 但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非经营性资产转入经营时不经审批, 其收入不如实上账, 不按规定提取占用费和折旧费, 致使国有资产在营运中得不到补偿, 实现保值增值。以上问题的存在, 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制约手段不力。因资产管理的法规未引起领导重视, 原来对造成资产损失浪费的直接责任人没用相应的制约及追究措施。或处罚追究不力, 致使单位领导对资产管理不重视, 资产损失不在乎。

(2) 现行财政管理由于分管体制问题造成财政支出管理、资产管理、会计管理脱节, 致使单位只重购置, 不重管理, 只求拥有, 不求效益, 只反映支出, 不反映存量, 只想要钱, 不想开源。

(3) 财会人员素质差。资产管理是财会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 资产的核算是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造成资产账账不符、账实不符、资产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是财会人员的责任心不强, 业务素质低, 有些单位会计连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的概念都搞不清楚。对前任会计的账务不闻不问, 只求把自己在任期间的账目登记清楚了事, 这样就造成工作上的脱节, 影响固定资产的管理。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建议

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资产管理机制, 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令第35号)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令第36号) , 全面启动县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 结合实际, 特提出如下建议。

1. 明晰产权, 招标竞价

一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出租出借、投资、参股、合作等形式管理的各类出租门面、房产, 要按招标程序确定承租人。二是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 实行集中管理。由县政府授权财政部门分期分批统一接收, 今后行政事业单位不再拥有不动产产权。三是对行政事业单位交通工具、办公设备等资产, 实行动态管理。四是统一收益, 收支分享, 对经营性资产实现的各项收入, 以及固定资产处置之后的所得收益, 在上交相关税费之后, 一律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收入由财政部门统一安排使用。

借鉴宜都产权管理创新的经验。按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一级产权”的原则, 出台《云梦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占有、使用登记管理实施细则》, 规定凡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行政事业单位, 应按规定向财政局申办《云梦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权证》。县财政局按县政府要求, 会同监察、国土、房管等部门开展产权清理, 根据县政府授权, 统一印制并颁发资产占有使用权证, 将各单位资产数量及价值形式据实填入证内。产权明晰后, 县资产管理将更加透明, 权益更加规范。杜绝过去那种“谁占有、谁处理、谁收益”的顽症。

2. 健全资产管理规章制度

根据财政部“两令”的原则和要求及省、市有关规定, 尽快尽早出台资产管理的一系列配套制度和办法, 主要包括资产配置办法、资产调剂制度等, 并强势推进监督制度的实施。一要严肃查处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损失、浪费的重大案件, 并进行通报。二要强化资产报告监督制度, 可在人大审议财政预算、决算以及政府工作报告中, 增加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内容。三要结合政务公开, 建立和实施政府资产信息公开制度。四要建立和实施财政与工商、税务、建设、房管、国土、编办行政事业资产业务联办制度。创新以资产的属性类别为区分的分类管理机制, 应区别行政资产、事业资产、经营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 实行分类管理的治理机制。行政资产由于产权和单位特征非常明显, 管理模式相对简易, 即建立一套完整的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资产监督的管理制度。事业单位较为复杂, 管理模式必须根据事业单位的具体分类属性, 进行分类管理。

3. 搞好网络建设

要按湖北省财政厅要求, 将单位清产核资结果整体转入动态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库, 将逐步对资产购置计划、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及资产处置、产权变更、产权处检等资产管理事项在网上申报、审批, 实现网上动态管理。财政部门要充分利用资产信息管理系统, 建立资产配置目录及标准, 实现资产管理公开化, 为部门预算编制提供依据。

4. 加强国有资产收益管理

第九章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 篇5

第一节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概述

一、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含义

(一)非经营性国有资产

*是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所占有、使用、管理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

*包括国家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等。

*主要存在于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科教文卫、体育、军队、警察等公共部门。*随着我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存量规模的不断增长,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不少地方政府也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在其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财政部于2006年下半年先后公布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以及《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这两个法规的实施标志着我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二)特点

1.主要配置于非生产经营领域,占有使用资产主体是非生产经营组织,资产使用目的是实现行政的、社会的服务职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2.政府机构占有使用,所以也称行政事业类国有资产;

3.主要由政府拨款形成,其他来源包括政府划拨的土地使用权,社会捐赠的财产、文物等历史遗产,行政性收费和向消费者收费形成的资产等;

4.主要形态应是实物形态,如属于固定资产的房屋、建筑物、设备、文物、陈列品、图书等,其他形态包括属于流动资产的现金、存款、有价证券、应收预付款等,还包括专利等无形资产;

5.法定性,即国有资产是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

【补】社会产品可分为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非公共产品(私人产品)。非公共产品应由企业生产。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可以由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共同生产。

公共产品的提供要讲究公平原则和非歧视原则,基本公共产品的提供和享有要均等化。不同地区、城乡、种族、阶层、年龄、性别等等,都有权享有基本的公共产品。

经济学用交易费用和信息不对称理论来说明,市场配置的成本与企业组织内行政配置的成本相等是企业资产的合理边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也存在合理边界问题。既不能实物资产全部由市场配置,排斥组织内部行政配置;也不能政府拥有全部资产的产权,排斥部分实物资产的市场配置。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应追求的目标是:按市场与组织合理边界配置实物资产;按非竞争程度和非排他程度配置实物资产,鼓励其他社会组织加入到公共产品生产中来;按均等化原则合理配置;提高实物资产使用效率,保持其安全完整。

管理原则是: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依法行政配置为主原则;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原则。

二、我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立“分级代表、分级管理”和“三个统一、三个结合”的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即

三个统一:国家要指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

三个结合: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明确了在公共财政

模式下三层次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即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资产管理机构或资产经营公司)——行政事业单位的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

各级财政部门代表国家行使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职权,是政府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综合管理;

主管部门受财政部门的委托,负责对本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管理;

我国目前是分类监管模式,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分布有不同的管理机构进

行管理,行政单位的国有资产由财政部门委托给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监管,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由各财政部门委托给事业主管部门监管;

三、国外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模式

*日韩模式、德澳模式、美加模式

1.日韩模式

*财政部——主管部门模式,由财政部负责综合管理,由各级行政部门负责具体管理; *把国有资产主要划分为行政财产和其他财产,其中包括:

公用财产(主要是政府办公大楼、国立学校、国立医院、公务员宿舍以及附带设施和土地);公共财产(是用于公共目的的财产,包括公园、公路等公共设施和森林、河流等公共资源);企业财产(是国有企业的生产设备、厂房、职工宿舍等)。

*立宪制的日本行政资产还包括皇室资产;

2.德澳模式

*德国、澳大利亚两国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模式为“财政部——直属局”模式即,联邦政府资产由财政部门直属的机构负责,并在全国设立分支机构管理散布在全国的联邦资产。*德国政府资产又称公共资产,泛指由政府投资形成的资产,主要包括政府办公大楼、车辆、办公设备、土地等政府公共资产及其他建筑物和公路、森林、土地等公共资源。

*澳大利亚政府资产主要包括政府运作资产、政府资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澳大利亚财政管理部下设资产采购局、资产管理局、资产出售局,分别负责政府采购、管理、出售,构成了从形成到处置的资产管理链条。同时资产管理局、采购局和出售局必须向财政管理部定期提交资产和资金使用情况的报告,财政部向国会提交预算并汇报资产的管理情况,必要时需对政府资产管理的情况进行审计。

【思考】澳大利亚政府为何“难为”华为

虽然华为曾经在全球8个全国宽带网项目(NBN)中中标,但澳大利亚显然不想在第9个NBN项目中为其留一席之地: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澳大利亚当局已决定禁止华为参与投标项目总投资达359亿澳元(1澳元约合6.54元人民币)的NBN项目。这个决定无关技术和能力,事关“背景”。

这场持续了两年多的讨论最终以华为全面被拒为结果,显然,对于外国公司进入澳大利亚的核心领域,澳政府还没有准备好。

澳大利亚分析人士认为,澳大利亚的兄弟国美国拒绝了华为,美国中央情报局与澳洲情报局保持互通信息,相信美方向澳方提供了一些建议

3.美加模式

*“财政部——管理局”模式,即由财政部负责非经营性国有资产预算管理,并负责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和法规,而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则负责行政资产管理的具体事务;

在美国,由美国财政部及总统预算办公室负责联邦政府财产的预算管理,财政部负责政府财产管理的规章制度的制定,联邦政府资产管理的执行机构是1949年成立的联邦行政服务总

局,具体负责联邦政府财产的管理事务;行政服务总局负责统一采购各部门需要租用的资产,以保证资产购置环节资金使用的经济和有效;

在加拿大,由加拿大财政部和国库委员会负责政府资产预算,财政部同时负责制定政府资产管理规章制度,联邦政府的公共工程和政府服务部为政府资产管理机构,具体负责为整个联邦政府提供后勤服务;

*包括政府财产和遗产财产;

政府财产包括政府办公大楼等房地产和车辆;

遗产财产包括收藏类遗产如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等。

【思考】

这三种模式有何异同?你认为哪一种管理模式更有效?更适合中国?或者你认为中国应该适用什么样的管理模式?

共同点:财政部门为主导管理政府非经营性国有资产,预算管理和规章制度都由财政部门制定;

差别:1.不同管理模式,财政部门职责范围不同;政府干预较多的市场经济国家,财政的职能发挥较强,如日韩模式直接由财政部门负责;而政府干预较少的国家,财政部门的影响力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如美加模式,财政部门仅负责预算和规章制度。2.不同管理模式,资产管理机构与财政部门的关系不同;日韩模式,资产使用单位各自的行政主管部门直接负责行政资产的管理,对财政部门负责和汇报;德加模式,管理局直属于财政部,负责业务管理,并直接对财政部负责;美加模式,资产管理机构独立于财政部门。

【国外经验的启示】

1.政府集中采购资产;能以低于市场价购得资产

2.资产取得方式趋向市场化;

*授权式:资产管理机构负责政府资产集中采购,按统一标准调配资产以满足各部门使用需要,而使用部门不需要为此付费,相当于财政直接拨付使用;

适合于发展中国家,政府干预较多的国家;

缺乏严格健全的管理制度,自觉节约使用的意识不强;

适用于管理政府中小额资产或零散易耗办公设备和材料;

*大额固定资产和不动产,各国趋向于市场化的付费方式;

资产管理机构负责统一采购,使用单位经申请可使用,向资产管理机构支付租金,但资产管理机构的收费一般低于市场价

3.资产维修方式灵活,处置程序规范;

资产管理机构灵活决定是机构下设维修部门或委托私营公司,但必须有效限制维修支出;

4.资产信息管理和报告制度完善;

设计资产信息追踪制度,或建立资产管理的数据库,用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对资产进行追踪管理;

在电视剧《潜伏》中,余则成通过调查情报站里仪器的使用情况,得知李涯和谢若琳联手对付自己,翠平被利用了;

【课堂讨论】

1.1993年,上海开始了建立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探索,明确由市国资委对全市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在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上,推行国有资产委托监管制度,即将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委托给包括上海市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市政府机管局)所属上海市市级机关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级机关国资办)在内的一些部门实施管理,该管理体制模式被称为我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上海模式。

该模式规定了三项内容:各单位汽车编制、配备和更新,由市政府机管局统一管理;对市级机关办公用房及其相应土地实行权属统一管理;市级机关国资办统一管理市级机关国有资产;

我国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状况如何?你有什么想法、建议?

2.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由于其非营利性的特点,长期主要依靠国家行政手段进行资产和资金的分配。由于没有良好的监管机制,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一是资产管理混乱、家底不清;二是资产处置不规范,损失浪费严重。三是资产利用率低,闲置多。

2011年,昆明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召开《昆明市市属改制企业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听证会。广泛存在于昆明市属改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中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将推行有偿使用制度,从而告别无偿使用时代。

经营之道还是经营方法 篇6

Esprit:凭什么一跃成为国际休闲服饰的领军者?

Esprit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美国创立的一个小品牌。经过20年的发展,如今的Esprit是一个集设计、采购、分销于一体并推广至全球46个国家的环球品牌。在欧洲,Esprit是最为人熟悉的三大时装品牌之一,每三位欧洲女性中至少有一位拥有Esprit品牌的服装。1993年之后,Esprit连续11年销售保持高增长,复合增长率高达30.5%。2004年,公司年净利润已超过12亿港元,成为不折不扣的国际休闲服饰的巨头。是什么成就了Esprit的今天?

给顾客一个健康的生活态度——Esprit的“灵魂”

Esprit为顾客塑造的绝非仅仅是挂在身上的衣饰,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生活的态度,一种对自我的感觉。

Esprit在美国创立时,就确立了以世界和平和自 我表现为品牌的宗旨,并一直坚持了下来。Esprit设计出经受得住考验的产品,并创造售卖空间给这些产品,鼓励顾客发展自己的风格,而不是为消费而消费。当其他公司的促销还仅仅流于形式时,Esprit却强调时装界必须对社会及生活时尚都要负责。 Esprit踊跃参与每年的地球日宣传活动,目的是引起公众对环境生态的关注。在地球日活动中,Esprit把印有“绿色环保”口号的T-Shirt给他们的职员穿着;在店内张贴环保海报,还鼓励顾客在市区种植树木及进行清扫活动。

当人们日益关注自身健康的时候,Esprit把”大自然”引入店内。在亚洲的各分店中都洋溢着花园的气息,店内放置着很多盆栽花卉,即使在过季减价的日子里,Esprit也将所有旧的陈列道具都扫上一层白油,或者盖上净色的棉布,给顾客以Esprit是沙漠中的绿洲的感觉,这也是一种循环艺术的敬意和理解。Esprit的室内陈列当然以宣传为主,但它们注意宣传人的价值。在它们的印刷广告中出现了一系列摄影师的形象,意欲告诉读者,这些都是真人真事。早期他们的广告是以大胆的平面设计来刺激顾客,后来Esprit很快就改变了广告方向,转为提醒顾客在穿着时也不忘表达自己的意见。所以 Esprit问:”你会做些什么来改变世界?”一个手持拐杖的女孩子这样说:“我希望人家去评定我之所以能而不是我的不能。”在这项运动中,Esprit除了上述口号,还用了”所有国家应该归还不属于他们的东西”及”在每个人决定要孩子之前,先上一项为人父母的课程为好”这样能征服人心的词句。

通过多种营销元素的结合和持续的核心理念诉求,让消费群建立了完整的消费感官,从而为自己的品牌注入了价值观,这是Esprit成功的第一秘诀。

建立良好的消费者交流关系——Esprit的“形象”

销售渠道的建设取决于是否能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品牌的内涵。Esprit的销售渠道主要是时装连锁店以及大卖场和特许经营三种模式。Esprit在全球80多个国家销售,有近500家零售店铺和超过 2000家特许经营店铺。Esprit之所以将销售渠道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是因为通过这些消费场所能和消费者建立紧密的联系,并且尽量利用消费场所建立他们的品牌形象。他们建立的基本理念是这个产品并不贵,但形象非常好,非常适合大众的口味。 Esprit款式多,更新快,这使消费者在组合这些产品时充满着乐趣,觉得自己在建立自己的个性。

Esprit建立了一个很接近消费者的扁平式的销售渠道,它通过”形象”这种共同语言来引起消费者购买的欲望。位于英国伦敦的全球形象设计中心在 Esprit每推出一个新款时,都会将最合适的广告和宣传册第一时间送到各个销售网点,使其快速有效地传递品牌的内涵信息。当顾客走进Esprit的专卖 店时,往往会有惊异、惊喜的发现。他不会想到这件衣服有两个口袋就好了,这件衣服领子再开得大一点就好了,而是沉浸在惊喜中没有疑问地大胆挑选。销售渠道与消费者良好的交流功能,使Esprit在顾客中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口碑。

“一天推出16个新款”——Esprit的“速度”

Esprit一年有12季,而每一季它都会在全球市场上推出总数在500种左右的新款服装,每年的新款数达到6000种,再加上其他衍生产品,Esprit一年的新品量高达10000种。

Esprit的新品投入过程:先在巴黎的研发中心把即将发布的时装新款用特快专递寄到中国大陆总部上海;再将新款由模特着装拍摄成商业图片;然后由商务部把相关的技术信息(新款服装图片和面料、款式和规格)和商务信息(单价等订单要件)通过全球订购系统发给各个专卖店;各专卖店在指定时间内通过回发订单决定采购的品种和数量,并在当地指定的银行账户打入货款;在订单截止日期由商务部集单并生成中国大陆产品总订单发往香港,由香港公司业务部安排海外工厂生产;最后由结成联盟的物流服务商直接将货物发往各个专卖店。整个工作流程仅需要10个工作日。

Esprit在开拓市场时.都会选择优秀的物流服务商与之合作,例如在美国,Esprit的主要物流服务商为三角公司。三角网络公司采用Esprit的仓储管理系统软件,为Esprit公司的产品提供仓储服务,根据Esprit确定的产品检验、维修和报废质量标准来做具体执行工作。除此以外,三角公司的仓储中心还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包括将衣服挂在衣架上,为每一套服装套上塑料包装,将Esprit的标签贴在商品上、纸箱上,粘贴条形码等。这使得Esprit把产品从原产地运送到目的地的时间减少一半甚至更多。

通过卓越的供应链运营,”更快的速度,更多的选择”,使Esprit很好地把供应链的两个端点——创意和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联系在了一起。

中国公司案例

杉杉:双木成林的故事

杉杉集团成立于1989年,作为中国服装业第一家上市公司,拥有11000多名员工,总资产达26亿。公司在10年的时间内,以独特的”自信、创新、卓越”的企业文化,成长为中国服装界最具规模、最受瞩目的领导型集团公司之一。

多品牌,国际化——不同定位满足不同消费者

1996年,当时虽然杉杉西服在中国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一,不过杉杉集团董事长郑永刚直觉感到“杉杉晶牌仿佛‘惟我独尊’,这是短缺经济时期特定的市场现象。进入买方市场后,一个品牌只能服务于一个相对有限的消费群体,不可能‘垄断’市场。”一个品牌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为了有能力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品牌诉求,杉杉的发展必须要多品牌,国际化。

通过与日本伊藤忠、大东纺织、意大利法拉奥法国高级时装公会、克里斯汀·拉夸、美国杜邦、卡拉威等国际一流公司和组织的合作,以不同风格和定位的品牌服装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目前,杉杉集团拥有一个核心品牌(杉杉)、5个国际品牌(玛珂·爱萨尼、卡拉威、雷诺玛、P inky&Dianne、Le— coq)、8个原创品牌(法涵诗女装、卡莎迪娅、法思,迪萨、法涵诗男装、马基堡、杉郎、玫瑰黛微、意丹奴)。

为了将日本伊藤忠、意大利法拉奥共同经营的玛珂·爱萨尼品牌本土化,合作三方均选派了最优秀的团队来进行运作;同时杉杉和日本伊藤忠共同运作了法国百年品牌Le coq。通过与国际品牌合作,杉杉学到了品牌运作的规律,提升了自己的管理水平,为自创品牌(如玫瑰黛微)的国际化积累了经验。

外包生产——兼顾大众化与个性化

当年杉杉创业成功的法宝服装工厂,现在也已

经成了杉杉继续前行的软肋。由于杉杉的服装加工厂在产品生产体系方面无较大改善,依旧采用大规模的工业化模式进行服装货品的生产,对于更加时尚化及个性化的流行类产品无法做到及时地调整与更新,因此杉杉将其在宁波全资建立的5家服装加工厂的控股权和具体运营权全部转移给了外资公司或个人。杉杉不再直接介入日常管理。由此杉杉可以通过外包来大规模、大批量的方式来生产大众化、低价格的产品,以满足市场的需要及达到低端市场占有的目的。对于有别于大众类产品的时尚化、个性化的风格类产品,由控股工厂通过小批量、多批次的生产方式生产,同时这些工厂既可以承接杉杉的订单,也可以做OEM业务。

特许加盟——甩掉渠道包袱

从1999年开始,杉杉对自己的渠道进行改革,但并不是很成功。从中国男装销售领域内各种数据统计与品牌排名的对比看,杉杉已从原中国市场第一的位置不断滑落,渠道管理的嘈杂与无序,使公司管理层痛定思痛将令人头疼的销售渠道也剥离出去。为了建立这一渠道,杉杉耗资近8亿元。从 1999年到2002年初,杉杉用了3年时间,割舍了原先自建的营销渠道,解散了销售公司,代之以特许加盟销售体系。

在建立起特许加盟销售体系后,杉杉成了国家重点企业500强之一。

杉杉走特许加盟道路,为自身带来了三大好处:减少了集团的运营成本,提高了经营者的责任心,降低了集团的经营风险。

杉杉集团借着自己的品牌强势,自1999年9月做出了“推行特许经营模式,重建市场网络体系”的战略决策后,在最短时间内制定出加盟合约、管理指导手册以及各种制度,并立即开始广泛宣传、招募加盟商、进行资格审验、指导加盟公司的设立和运营。到2000年6月,已在全国各地发展“杉杉”品牌加盟公司20家,特许加盟专卖店近300个。另外,集团所属的“法涵诗”、”意丹奴”等品牌也以特许加盟的方式发展专卖店120多家。各加盟公司的销售呈良好的上升势头,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 锡恩分析

Esprit在客户价值上做了什么?

1.为自己的品牌注入价值观。当别人把功夫放到形式上的时候,Esprit却强调时装界必须对社会及生活时尚都要负责。Esprit把重点放到人的自我价值实现上,倡导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自我感觉。我们在Esprit那里看到了“世界和平、关心公益、致力环保、注意健康、热衷艺术、鼓励自强”这样的价值主张。正像有一句话说的,”爱一个人就要爱他的思想”。没有什么外在的东西是永恒的,但是人们愿意和价值观相符的人在一起。

2.渠道不是赚钱工具,是与消费者交流的平台。Esprit建立了扁平的渠道,它的渠道不是简单地铺货和利用价差赚钱,而是把重点放到营造良好的购物氛围上。大众化的定位、多样化产品的组合使顾客购买的体验过程甚至比购买本身更有吸引力。

3.“更快的速度,更多的选择”。新品量高达 10000种,一个新品在全球的投放仅仅不到10天!这背后是卓越的供应链设计。巴黎一上海一全球专卖店一香港一海外工厂一物流服务商一全球专卖店,Esprit对每一个端点都精心设计,实现了极快的运营效率。高效的运营确保了设计师创意和消费者个性化的统一。

杉杉的成功在哪里?

杉杉的成功是思维的成功,这体现在杉杉的开放心态和社会化思维上。

1.面向国际品牌的开放心态。杉杉能够很早就认识到不能将自己栓在杉杉这一个品牌上,并选择了联合国际品牌、原创”国际品牌”之路。

2.舍得放弃的社会化思维。卖掉赖以起家的工厂,砍掉苦心经营的自营渠道,杉杉把基点放到了社会标准上。自己做还是别人做,哪个能够带来更大的综合经济效益,就选择哪个。

杉杉在客户价值方面能从Esprit身上学到什么?

把基点放到开放与合作上,这是真正做企业的心态。这一点上,杉杉比大多数中国企业大大超前了一步。但是,对比Esprit,我们明显地看到,杉杉是在经营方法上着力,而Esprit则有着明确的经营之道。其中的差距在于,杉杉强调的是资源整合,而 Esprit自始至终关心的都是客户价值!

Esprit给杉杉带来的启示

1.消费者需要的不是一件好衣服,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要看到,消费者购买一件衣服的背后,实际上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为什么有的人会砸奔驰?为什么有的人盖”白宫”?存在的未必合理,但存在必有道理。对于商家,就像《大腕》中说的:“你得研究顾客心理”。社会无疑正在走向良性循环,杉杉应当像Esprit那样,抓住社会的主流价值,迅速树立起自己的健康形象,相信那样的杉杉才是持续的杉杉。

2.在接触点上提供价值。Esprit在品牌形象、产品价格定位、购物氛围营造上都颇有建树。引人深思的是,Esprit把做渠道的基点放到了双方共同创造客户价值上,而不是先设计大家怎么分钱。这是非常有远见的!

3.围绕客户需求提高运营效率。Esprit和杉杉都在整合供应链上下功夫。Esprit与物流服务商的合作尤其值得杉杉学习。一些原来由Esprit做的工作转移到物流服务商那里,这样就把原来的串行工作衔接变成并行工作衔接,大大提升了效率。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浅析 篇7

(1)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占国有资产比例逐年增长, 但相对西方发达国家投入仍显相对不足。自2002年以来,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在国有资产中的比重从2002年的24.11%上升到2008年的35%, 增幅十分显著。西方发达国家公共财政支出持续呈增长趋势, 公共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从1970年的约28%上升到1990年的43%。

(2)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主体来源日益多元化, 但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督的体制不完善, 执法不严格。虽然资产属国家所有, 但出资人缺位严重, 没有明确的责任主体, 没有人承担风险, 更谈不上有效监管, 出资人缺位使监管失控。资产占有单位在进行市场化经营时, 就有可能任意处置, 违规投资和经营。

(3)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分配在趋向合理, 但各行政事业单位也存在苦乐不均的现实。由于体制上的缺陷, 单位间在资产配置上苦乐不均, 形成了国有资产资源的巨大浪费。

(4)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在转经营性国有资产中管理在不断强化, 但仍面临国有资产在这过程中不断流失的困境。

2 国内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上的有益探索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是国有资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改革和管理问题才被提到国家议事日程上, 现在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还没有找到一条普遍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或没有一个好的管理办法。下面以上海模式进行分析。

1997年, 上海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就开始推行国有资产委托管理制度, 该组织体制的基本模式是:国资委———行政事业主管部门———机关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产业集团, 形成三级架构。上海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已经明确, 就是继续推进政企分开、管办分离, 加快事业单位改革, 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改制, 推向市场;暂时不宜完全市场化的, 要引入市场竞争规则, 模拟市场化。

3 国外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经验借鉴

如何有效管理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这漫长的历程中, 不同国家在资产的成因、资产在该国经济中所占比例和所起作用、资产管理模式及成效等许多方面呈现出多样性。由于发达国家非经营资产管理进行早, 管理方法相对成熟, 操作性强, 而且一定程度上代表的时代的潮流, 因此本文在介绍国外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经验以中西方文化下的日本和美国为例。

3.1 日本模式

在日本, 明确非经营性资产国有发展责任的法人主体有两类:一类是公法人, 包括雇员为公务员的公共团体以及雇员为非公务员的特殊法人、认可法人等;另一类则是私法人中的公益法人。

日本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1) 政府作用非常突出。在日本, 诸如教育、科技、卫生等社会公益事业的主要领域, 一直都是由政府直接组织, 所需投入也几乎全部来自于财政拨款。 (2) 有完整而稳定的法律体系。在日本, 涉及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机构组织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法律体系详细而明确。

3.2 美国模式

以美国为代表一些国家普遍流行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是国家公园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将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纳入公务员系统, 作为国家官僚机构的一部分。管理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一般的财政预算, 而不是取得的营业收入。在许多其他国家由政府提供的服务, 在美国却由非营利组织和私人提供。覆盖的领域有:文化、艺术、娱乐、教育、研究、卫生、医院、托老院、托儿所以及其他卫生机构;社会服务, 残疾人救济、难民救济、环境保护和动物保护;经济、社会和社区发展;住宅、就业和就业培训;法律服务、慈善、宗教组织、专业或行业组织, 等等。美国人民相信, 非营利组织还可以提供政府所不能提供的服务。

4 借鉴其他国家经验, 完善我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4.1 全面清理非经营性国有资产, 明晰产权

产权问题是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核心问题, 产权虚置问题是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产生一切问题的根源。由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形成比较复杂, 单位分成很多类, 性质也比较复杂, 所以对其产权界定也是如此困难, 也才呈现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产权明晰越加重要性。

4.2 加强非经营性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建设

作为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 神圣不可侵犯, 禁上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私分、截留、破坏。这是我国立法一贯坚持的原则。这是因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归全民所有, 是全民利益的载体和源泉;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物质基础, 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任何侵犯, 都会直接危害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国有资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 就是要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给予充分保护。

4.3 健全规范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科学管理制度

仅从法律制度建立是远远不能完全解决非经营性国有资产问题, 还必须依靠科学的管理制度。要从工作的实际出发, 制定和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又要从改革完善管理机制入手, 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建立强有力的组织管理队伍, 提高管理水平。

4.4 制定和执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考核指标

制定资产管理考核指标, 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 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要有资产的完整、安全性指标, 使用中的高效性指标; (2) 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制定保值、部分增值指标。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量化考核指标, 严格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考核监督工作, 并做到赏罚分明。

4.5 严格规范和管理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转经营性资产

针对很大一部分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是在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过程中产生的,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必须重点管理, 严格监控。 (1) 对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 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严格资产的报批、登记手续。 (2) 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转变为经营性资产, 要按市场化运作进行, 对资产进行评估。 (3) 对闲置或多余资产对外出租、出借或投资经营等, 要按国家规定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按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阶级分别设置账目及明细账。

5 结论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建立和完善长效的管理体制, 严格执行国家资产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 各级部门上下通力协作, 齐抓共管, 形成管理的合力, 真正把资产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高效, 更好地服务于行政事业任务, 更好地服务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李忠信, 王吉发, 李树岗.国有资产管理新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6.46-48.

[2]肖翔.国有资产管理与评估[M].上海: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08.31-34.

[3]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督课题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督研究[C].经济参考研究, 2009, (1) .

[4]方虹, 牛晓燕.我国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有益探索[J].产权导刊, 2008, (3) .

非经营性 篇8

一、非经营性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 资产使用效率低。

长期以来,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的配置缺乏总量供给规划和有约束力的配置标准, 资产配置不当和资产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各部门之间占有、使用资产的数量和质量差距较大, 使资产闲置与短缺现象长期并存。 (1) 资产调剂困难。一方面, 由于不同部门经费供给水平的差异和购建资金来源渠道不一, 导致部门间在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办公设备、办公家具等资产配置上苦乐不均, 在资源上占有优势的部门往往在资产配置上明显占有优势;另一方面, 有的部门人员编制很少, 却占用很多办公用房, 并把房产看成是本单位的, 对闲置房产出租, 甚至宁愿继续闲置也不愿由管理部门统一调剂, 而其他急需办公用房的单位却不得不租用或购建。 (2) 资产购置和使用不科学。由于缺乏合理统一的配置标准, 一方面, 在资产购置上存在着随意性乃至盲目性, 相当部分单位赶超消费浪潮, 追求“高精尖”、“功能全”, 有的单位盲目追求高端产品, 市场什么先进就要去购进什么, 不计成本、不计效益的现象还大量存在, 而且相互攀比, 造成提前更新、重复购置和不适当购置现象普遍存在, 使大量尚能使用的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另一方面, 不及时对资产进行保养、检修、维修, 致使许多资产无法继续使用或超常规、破坏性地使用, 造成设备快速老化, 影响了资产的使用效果和寿命。 (3) 资产浪费严重。目前, 非经营性资产的形成、使用、处置大部分由各单位自行掌握, 基本上是谁建设、谁使用、谁管理, 随意将资产出租、转让、抵押、改变用途的情况普遍存在。有的单位随意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获取收入, 用以发放奖金、津贴等, 造成单位之间和同职级人员之间办公条件苦乐不均和分配不公。这些行为, 浪费了大量公共资源, 降低了资产的使用效率。

2. 资产管理不规范。

现行资产管理和会计制度明确规定, 资产应当按取得或购建时的实际成本及时、如实登记入账, 分类管理, 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但是有不少单位没有建立健全的资产账卡管理制度, 有的单位甚至没有资产的明细账和固定资产卡片, 购置固定资产时只列支费用, 不记固定资产账;新建的办公楼、房屋建筑物完工后未及时办理竣工结算, 使用多年仍挂在基建账上, 未在单位的固定资产账上登记。近年来因办公住房条件的改善和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各单位购建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渠道多, 有财政资金, 有单位自有资金及上级专项补助、下级上缴资金、有关单位赠送等, 有的单位对固定资产多头或分散管理, 尤其是部分职能处室的资产没有纳入单位统一管理, 造成账外资产比重日益增大。大部分单位对固定资产不进行定期清查, 报废、报损、划转资产长期挂账, 不进行处置, 势必造成资产账物不符现象。

二、非经营性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 转变政府职能, 进行事业单位改革。

按照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 政府应当有所为, 有所不为。应根据公共选择理论, 合理界定财政供给范围。政府公共支出预算范围的确定应以社会共同需要为标准, 主要界定在国家机关及代表社会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非营利性领域和事物, 具体包括维持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和公共服务支出等。在调整过程中, 首先对现有财政资金供应的领域或单位进行清理, 凡属于营利性或可由市场调节的都要逐步划出政府公共支出预算范围。其次, 对属于财政供给的单位与机构的内部业务及其支出进行清理。加强机构人员编制管理, 控制财政供养人口增长, 降低人员经费支出比重, 将编制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2. 制定资产配置标准。

由于非经营性资产占有使用权取得的无偿性, 导致行政事业单位为了本部门利益, 想方设法扩大资产拥有量。由于财政资金的“稀缺性”, 导致有些“实权部门”利用自身职能权利异化, 无节制地占有资产, 资产浪费闲置严重;而有些“没有实权”的部门处于相对劣势, 资产占有甚至仅能维持机构的正常运转, 根本谈不上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针对这种苦乐不均的现象, 根本的解决措施是制定统一的非经营性资产配置标准, 比如人均占有的办公房屋面积、人均使用公务车辆的定额, 以及办公桌椅、办公设备等人均定额, 使各部门资产的配置有章可循, 避免部门单位无节制配置资产的局面, 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3. 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评价体系。

非经营性资产的绩效考核量化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和实践工作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借鉴企业资产管理指标分析方法, 结合非经营性资产使用单位的性质和特点, 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考核指标体系, 包括国有资产人均占有率、国有资产增长率、国有资产使用率、国有资产闲置率、国有资产流失率、损毁率等指标。这些指标应列入单位的日常管理考核, 其绩效评价结果与使用单位的下年度资产使用指标、部门预算指标挂钩, 同时也与领导的业绩挂钩。

4. 强化预算管理, 建立非经营性资产调剂制度。

建立科学统一的非经营性资产预算制度, 统筹资产的购置、处置与配置行为。结合并适应部门预算、政府采购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可以保证资产购置科学、配置合理、处置得当, 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对各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新购建的资产, 首先由非经营性资产管理中心从现有资产中调剂, 这是提高资产配置效率的有效手段。采取激励与惩罚措施相结合, 促进资产占有单位及时清理闲置资产, 将闲置资产转化为有效资源, 最大限度地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5. 建立完备的资产清查制度。

非经营性 篇9

一、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特点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虽然不直接参与物质财富的生产经营活动, 但同样创造重要的社会效益, 在保证整个社会系统运转中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财政部统计, 全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比重占全部国有资产的40%左右。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资产运用的非生产性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分布在非生产领域的各种组织中, 如各级党政机关、部队、文化、教育和卫生等行政事业单位, 这些组织主要作用于市场失效的领域, 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市场无法有效配置获或生产的。

(二) 提供产品的服务性

行政事业性单位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一般具有公益性, 属于公共物品, 不具有排他性或排他性很弱。其作用主要是为了弥补市场配置资源出现的失灵现象, 为社会提供正常、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环境, 保障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三) 资金来源的非直接性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 形成主要靠国家财政拨款作为主要的资金来源, 他的使用过程是一个非生产性消费过程, 使用后大部分不能直接产生收入, 因此没有自我补偿、自我积累的能力。

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模式

我国各地根据当地的实际, 在公共财政的管理体制下, 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探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所进行的改革, 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 政府—国产局—主管部门三级管理的安康模式

陕西省安康市在原有体制的基础上成立非经营性国有资管理局 (挂靠财政局) , 对全市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和监督, 不仅盘活了国有资产, 实现了国有资产的增值, 还减轻了财政压力, 对于其他地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首先, 实施产权统一管理。国产局代表市政府拥有市级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全部国有资产的产权。各占用使用国有资产的行政事业单位只有资产使用权, 而无资产处置权。其次, 整合办公资产, 合理调剂资产。对全市办公用房统一建设和集中管理。通过建设政府行政中心, 将分散各地和无办公用房的行政事业单位集中于行政中心办公。第三, 实行资产公开处置。国产局运用市场化手段组织国有资产转让交易。通过对部分国有资产的公开拍卖, 使其市场价值得到体现, 实现了国有资产效益的最大化, 增加了财政收入, 改善了办公条件, 推进了集中办公的地进行。第四, 对资产收入实行“集中收缴、专户管理、专项使用”的管理方法。是国产剧开设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专户、对各种形式的国有资产收入集中统一收缴后全部纳入专户管理, 专项用于建设相对集中的办公区域, 提高机关公务人员收入水平, 改善等证机关办公条件。

(二) 市场化经营与运作的南宁模式

南宁市政府组建了南宁威宁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开始了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改革。南宁市改革的总体框架是由财政局牵头, 成立一个直属市国资委的国有独资公司, 由该公司分批接收、统一管理全市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 在保证资产安全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 提高资产的效率性和公平性, 并尝试按市场方式来经营这些国有资产。一是接收产权, 集中管理资产。经有关部门授权和委托, 由威宁公司分期分批统一接收、管理和运营授权范围内的南宁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及相关经济实体, 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再从事或参与任何形式的经营活动。二是公司化、市场化来经营行政单位的国有资产, 盘活国有资产。威宁公司是一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独立法人公司。为了实现国有资产的价值最大化, 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威宁公司对移交后的资产进行全面分析并进行企业化管理与运作。根据市场状况和资产类型拟定盘活计划, 采取重组、转让、租赁、置换、开发、拍卖等方式使国有资产结构得到优化, 实现资产的增值。三是优化配置办公资源, 建立有偿使用国有资产的机制。接受资产后, 威宁公司与行政事业单位建立起市场租赁关系, 逐步按照国家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标准给各机关单位配备需用的办公房产和基础设施, 根据国资委规定的优惠租金标准向各租用单位收取租金, 由此实现国有资产建设、投资、使用、补偿的良性循环和滚动发展。租金由财政办公基建经费列入各单位预算统一拨付。在财政办公经费固定的条件下, 这既可以约束各单位多占用资源的内在冲动, 又可以腾出更多的资源调剂使用, 从根本上解决各单位之间办公条件“苦乐不均”的问题。四是市政府统一发放公务员岗位津贴。南宁市对市直机关公务员按职务分8个登记统一发放岗位津贴, 所有市直党政机关不准再从事任何形式经营活动和巧立名目乱发、滥发各种津贴、补贴、实物。另外, 为改革资产管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市政府还规定了岗位津贴发放范围和对象。五是以威宁公司为平台进行证券融资。为充分利用证券市场, 开展融资的多渠道, 根据威宁市委、市政府的要求, 威宁公司积极配合市筹资办, 解决市政府“136”工程项目融资担保问题。为配合城市建设筹资需要, 威宁公司计划开拓资产证券化路子, 与一些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洽谈城市建设债券的发行工作。

(三) 加强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新疆模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厅设置了专门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处”专门集中管理非经营性国有资产。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 不仅解决了利用传统方式管理资产工作人员过少的问题, 还是管理行之有效、科学规范, 提高了资产的配置水平。一是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新疆财政厅与用友政务软件公司合作, 结合新疆非经营性资产管理状况和特点, 开发了一套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新疆财政系统可通过金财内部局域网, 根据权限, 实时、在线查询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数据。二是利用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管理决策水平。利用已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 不仅能够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查询, 还能够为国有专项资产管理提供分析决策支持。新疆财政厅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职能还包括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及资产清查和评估等管理职能。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管理。通过该系统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最大限度地提高了非经营性资产的利用率。新疆财政厅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还为“政府采购系统”、“预算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及“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等预留了接口, 为将来实现各系统的对接和信息数据的共享打下基础。

(四) 政府分级授权管理的深圳模式

深圳市政府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分级授权管理。按照宏观管理与具体管理相结合、资产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 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实行授权管理与委托管理。明确市财政局为市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主管部门, 授权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统一管理市属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国有资产, 委托市卫生局等单位分别对本系统占有、使用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专项管理;对于占有、使用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较多的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 由市财政局直接授权其经营管理。各单位对占有、使用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承担日常管理和保障资产安全完整的责任。在管理体制上, 实行产权政府所有, 管理部门分级监管, 单位使用、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自主经营的管理体制。在市财政局和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分别设立管理机构, 加强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各单位占有、使用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 统一由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各委托管理部门代表市政府办理产权登记 (国家法律、政策另有规定的除外) ,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处置按权限分别由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各专项资产管理部门报市财政局审核后, 报市政府审定。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具有非生产性、服务性和资金来源的非直接性等特点, 因此其管理体制不能完全照搬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体制。我国财政部陆续公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新“办法”规定,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 政府分级监管, 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到目前为止, 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模式, 从国外实践来看, 各国也各不相同, 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模式。因此, 各地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 应在财政部两个“新办法”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资委“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研究”课题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研究》, 《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第3期。[1]国务院国资委“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研究”课题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研究》, 《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第3期。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研究”课题组:《国外公共资产管理模式的特点及借鉴价值》, 《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8月28日。[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研究”课题组:《国外公共资产管理模式的特点及借鉴价值》, 《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8月28日。

非经营性 篇10

旧城是指历史形成的,城市建成区中某些经济衰退、房屋年久失修、市政基础设施落后、居住质量较差的地区[1]。旧城改造是为解决旧城中长久以来形成的拥挤、破旧、经济衰败、市政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而进行的一系列改造性活动。它不仅限于物质实体环境的改造,也包括附着在物质环境中的社会、经济、文化等非物质环境的改造。在旧城改造中,非经营性项目是指没有收费机制,完全公益性的项目,其中包括公共绿化、公共道路、公共照明、城市管线、体育、文化和娱乐设施等。这些项目的服务对象是大众居民,没有稳定的收费运营机制,属于市场失灵部分,在传统意义上大多由政府进行投资。

近年来,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政府财政投资日趋紧张,旧城改造面临资金发展瓶颈。截至2010年6月末,根据审计署前期对18个省、16个市和36个县的审计,其中有7个省、10个市和14个县债务率超过100%,最高的达364.77%。与政府有限的投资能力相比,我国民间资本资金总量大、发展潜力广。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山西、温州、鄂尔多斯、陕北四地的民间资本量已分别达到约1万亿元、5 200亿元、2 200亿元和6 000亿元[2]。在此背景下,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非经营性旧城改造项目,利用民间资本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管理经验,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已成为国内外研究和关注的热点。

2 民间资本以BT模式参与非经营性旧城改造项目的理论基础

2.1 BT模式的内涵

BT(Build-Transfer),即建设-转让模式,它是指以政府与项目公司签订的特许经营协议为基础,在合同期限内,由投资者组建的项目公司安排项目融资、建设、管理等工作,并承担项目风险(B);项目建设完成后,项目公司将项目所有权移交给政府,由政府负责项目后续运营与维护,并依照特许经营协议向项目公司支付工程回购款(T)的一种项目建设模式。

2.2 BT模式的类型

根据BT模式在实际运作中的主要特征,BT模式可分为施工二次招标型、直接施工型、施工同体型和带资承包型4类。

1)二次招标型。二次招标型是指通过两次招标来分别选定投资者和施工方的BT模式。第一次招标,由政府选择投资人(联合体);第二次招标,由投资人(联合体)组建的项目公司选择施工、监理等单位。二次招标型BT模式对投资人无特殊资质要求,只要求其有较强的融资能力即可。此外,二次招标型BT模式按照项目融资模式进行融资,具有限制风险的作用。

2)直接施工型。相对于二次招标型的两次招标过程,直接施工型BT模式通过一次招标选定项目投资人,项目施工任务由投资人中的某一方或某几方联合承担。直接施工型对同时身兼投资人和施工方的建筑企业要求较高,且项目监管难度较大。

3)施工同体型。与二次招标型、直接施工型BT模式组建项目公司的形式不同,施工同体型BT模式中,政府通过法定程序选取同时直接承担投资、建设管理和施工任务的投资人(联合体),由投资人成立项目管理公司对项目进行管理,不成立项目公司。带资承包型BT模式是目前国家明令禁止的模式[3]。

2.3 民间资本以BT模式参与非经营性旧城改造项目的优势

和传统投资建设方式相对比,采用BT模式进行项目建设对政府、投资方、银行等相关参与方都有诸多益处。对政府而言,以BT模式进行非经营性旧城改造建设能够解决政府财政能力有限与公共基础设施需求量持续加大的矛盾,利用社会的力量解决社会问题,使政府处在"有利可图,无险可担"的有利地位。对BT投资方而言,在BT项目中,政府往往会以税收、土地开发权等为回购担保,民间投资者的投资收益有保障;此外,以BT模式参与旧城改造项目建设,能够改善投资方与政府、居民之间的关系,扩大企业的知名度,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创造良好的平台。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旧城改造项目规模大,资金需求多,并且往往有政府税收、土地使用权等作为担保,是金融机构扩大市场占有率、获取资金使用收益的绝佳机会。

2.4 民间资本以BT模式参与非经营性旧城改造项目的不足

在现行的BT模式中,参与旧城改造项目投资和项目建设的大多还是国有企业和实力较强的私营建筑企业。而像居民、小型企业、市场投资者等众多的民间资本,却并未得到真正地参与到旧城改造中来。这部分民间资本资金总量大,发展潜力广,合理利用它们不仅能增强项目资金实力,同时能促进旧城改造拆迁、安置等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民间资本以BT模式参与旧城改造项目必须在现有BT模式框架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以更大范围地吸引民间资本的参与。

3 民间资本参与非经营性旧城改造项目BT模式框架

3.1 BT模式类型

民间资本参与旧城改造,相关参与方包括政府、旧城居民、开发商、监理单位、供应商、金融机构等。在这些参与主体中,旧城居民、供应商和金融机构等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却没有参与项目建设的资质和能力,故不适合采用直接施工型BT模式。开发单位虽然拥有相应的资质和建设能力,但开发单位和其他民间投资者间缺少必要的相互监督和协调机制。若采用施工同体型BT模式,直接由开发单位进行项目建设,容易让其他民间投资者对项目的质量、资金等产生怀疑,不利于项目的开展。

综合BT模式特征、旧城改造参与主体和民间资本等因素,民间资本参与非经营性旧城改造项目采用二次招标型BT模式比较合适。采用二次招标型BT模式,在首次招标中,只对投资者的资金实力有要求,对投资者的建设和运营能力要求较低,可以最大程度地吸引民间投资者的参与;通过第二次招标,利用市场竞争机制,选取合适的项目实施者,可提高项目的建设质量、降低项目成本。

3.2 BT模式资金结构

民间资本以BT模式参与非经营性旧城改造项目的资金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主要包括:

1)政府以回购款为保证,以特许经营协议为基础,承诺在特许经营期内由民间资本负责项目的融资、施工和管理。项目建设完成后,政府按照约定的回购价款,对项目进行回购。政府在筹集回购款时,可采取“以地换房”政策,收取项目沿线预控土地或符合规划的等值建设用地,以该地块的开发转让收益为资金来源,分期支付工程回购款。

2)在政府提供的特许经营协议和回购价款担保的基础上,建筑企业、旧城居民以及社会其他投资者以股份制形式参与旧城改造投资,组建旧城改造项目公司。项目公司在特许经营期内行使代业主职能,负责二次招标,选择合适的施工、监理、供应单位,并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

3)二次招标中中标的设计、施工、监理、咨询等单位,在其资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实物或资金形式继续向项目公司追加投资。项目公司在筹集到足够的建设资金后,停止接受追加投资。

4)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项目资产为担保,以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和回购价款为保证,对项目公司放贷,在项目移交后收回本金和利息。

5)项目建设完成后,项目公司按照特许经营协议将项目移交给政府,政府定期支付回购价款。旧城居民、建筑企业、社会投资者、中标的施工、设计单位等以股份制协议和建设合同为依据,收回投资成本并获得投资回报。

3.3 BT模式运作流程

民间资本以施工二次型BT模式参与非经营性旧城改造项目。首先,由政府公开招标选择项目投资者,项目投资者以股份制形式向项目公司注资,并按注资比例分享项目收益;其次,由项目公司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选择施工、监理等单位,并委托项目管理单位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在第二次招标过程中,参与项目投资的相关单位,在同等条件下,拥有优先中标权,以激励民间投资者的参与。项目建设完成后,移交给政府,并由政府按回购合同定期支付工程回购款。其运作流程如图2所示。

4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政府信用

在BT项目中,政府回购款是民间投资者收回项目投资并获取投资回报的唯一途径。因此,民间投资者在参与非经营性旧城改造项目时,首要考虑的就是政府信用问题。在以往的项目建设中,就有很多因政府信用风险而夭折的案例,如长春汇津污水处理厂项目、广东廉江自来水厂项目、江苏某污水处理厂项目、湖南某电厂项目等[4]。政府信用问题是民间投资者参与非经营性旧城改造项目的最大障碍。

解决政府信用问题有两条可行途径:一是政府担保,二是保险。政府担保能够从源头上降低政府违约的概率,减少政府违约事件的产生;在具体形式上,可采用信誉担保、税收担保、项目收益担保等多种形式。保险是政府担保的补充,是民间投资者利益的最后保障。通过购买保险,可以减轻民间投资者的风险损失,最大程度上保障民间投资者的利益,当风险发生时,民间投资者不至于血本无归。

4.2 政府监管

除了政府信用外,政府监管也是民间资本参与非经营性旧城改造项目应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民间投资者参与非经营性旧城改造项目的根本目的是获取项目投资收益。项目的质量、工期、后期运营效果等并非他们关注的重点。因此,项目质量、工期、成本等只有依靠强有力的政府监管才能得到保证。

政府在对民间资本参与非经营性旧城改造项目进行监管时,可采用三级监管模式。第一级监管———政府部门监管。由政府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对项目的质量、工期、成本等进行监督和管理,以法律为基础,规范相关参与方的行为。第二级监管———监理、项目管理等第三方监管。监理、项目管理等咨询企业直接与项目接触,且与项目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是政府监管的良好补充。第三级监管———民众监管。在旧城范围内,设置旧城居民监管委员会,由委员会对项目的质量、成本、安全等问题进行监管,并向有关政府部门反映。

4.3 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

在有了政府信用和政府监管为前提后,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无疑成为相关参与方关注的重点。旧城改造实质上是一次利益的重新分配和风险的重新分担过程[5]。政府期望通过参与旧城改造,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私营企业期望通过参与旧城改造,改善企业与政府、居民间的关系,赚取旧城改造的开发收益;居民期望通过参与旧城改造,合理利用拆迁补偿款和闲置资金,保障其合理权益;金融机构则希望通过参与旧城改造投资,分享旧城改造的开发收益……。

众多的民间投资者,承担风险的能力差异较大,利益趋向各不相同,因而合理的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成为影响参与方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民间资本参与非经营性旧城改造的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可采用“所担风险与收益相称”的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风险高收益”已成为民间投资者心照不宣的秘密,采用“风险与收益相称原则”进行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能够较好地取得民间投资者的理解。在具体计算方法上,可灵活采用效用模型、shapley值法等对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的比例进行计算。

5 结论

民间资本以BT模式参与非经营性旧城改造项目是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加速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依据民间资本和旧城改造的特征,民间资本以二次招标型BT模式参与旧城改造比较适合。但在具体参与过程中,要通过政府担保、购买保险等手段,降低政府信用风险;实施三级监管模式,加强对民间投资者和旧城改造项目的监管,确保民间投资者的利益和项目各项目标的实现;制定合理的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机制,调动相关参与方的积极性,避免利益纠纷的产生。

摘要:民间资本以BT模式参与非经营性旧城改造项目,是解决旧城改造资金紧张、提高项目建设效率的重要举措。文章以BT模式为研究对象,对民间资本以BT模式参与非经营性旧城改造的理论基础、资金结构、运作流程等内容进行了分析;从政府信用、政府监管、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等角度对BT模式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问题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民间资本,旧城改造,BT模式

参考文献

[1]杨媚.社会资本视角下的旧城改造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1.

[2]中国网.效仿"温州模式"多地筹建民间借贷中心[DB/OL],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20806/103312767440.shtml,2012-8-6.

[3]张玉魁,刘卫功.BT项目实施模式分析[J].市政技术,2007,6(4):327-330.

[4]亓霞,柯永建,等.基于案例的中国PPP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9(5):107-113.

像经营社交网络一样经营人生 篇11

那么问题来了,你花了多少气力经营自己在社交网络上的形象?让我们暂且不管男人的说辞,在真实的生活中,你是否同样投入了如此這般的热情?不把肤色调到白皙模式绝不po图的你,在每一天出门之前是否有认真做好防晒隔离?在深夜晒狂欢或是晒孤单的你,有没有想过去探究充满未知的第二种生活方式,就好比黑夜之于白天的深邃和悠远?转帖“袁姗姗练出马甲线”并惊呼“路转粉”的你,会不会放下手机投入到一场酣畅淋漓的运动之中,以热力和汗水迎接自己的第一条马甲线?还有那个忙着到处点赞的你,喂,有多久没给那位集齐了你101个赞的朋友打过一个电话啦?

现在有个流行的词语叫做“点赞之交”,瞧瞧,也是社交网络的衍生文化——以点赞取代通讯和约见等传统沟通方式,由此形成的一种新的社交形态。看起来这维护人脉的手法是便捷又时髦,可若你懂得社交的真正要义在于资源的等价交换,恐怕就不会这样以为——我们还是得专注地经营自己,让自己成长为专业领域里拥有卓越能力和独立鉴别力的人,我们还是得真诚地和人沟通,让彼此了解对方的需求以及可交换的资源,有时候,还真需要先拉近物理距离才能拉近心理距离,来不得半点的侥幸和随意。而你也无须紧张做到这两条的不易,不如就以社交网络作为镜子check自己的日常——想把自己修美?那就赶紧去护肤、去修身!以此类推,一定奏效。

非经营性 篇12

(一) 高校非经营资产绩效评价必要性主要表现在:

(1) 对高校非经营资产加强宏观监管的必然选择。自2006年始, 财政部相继出台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36号令) 、《财政部关于〈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补充通知》 (财教[2009]495号) 等监管法规, 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导致国家对高校拨款和宏观指导缺乏绩效支撑。因此, 导入绩效评价机制, 将高校非经营资产置于国家宏观指导和监督之下成为国家宏观监管的必然选择。

(2) 提升高校非经营资产使用效率、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内在要求。长期以来, 我国高校非经营资产配置和使用的粗放管理使大批资产闲置。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 提升高校非经营资产利用效率就是增强高校自身竞争力;同时, 高校资产的公共产权特征决定了只能由政府相关部门通过行政管理手段来行使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权, 从而失去对产权主体的激励约束。因而, 构建准确可靠的指标体系对高校非经营资产进行评价成为调动产权所有者主动性、创造性, 最大限度发挥资产使用效率的内在要求。

(3) 满足投资主体多元化需求、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深入, 高校资金来源形成由政府、个人、社会和金融机构多元投资格局。多元投资主体必然要求高校通过建立国有资产绩效评价体系为投资者提供投资决策所需信息;同时, 高校的产业特性决定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应以营利为手段, 而建立高校非经营资产绩效评价体系就是高校以盈利为手段, 通过国有资产的高效运营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发展提供经济支撑。

(二) 高校非经营资产绩效评价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1) 绩效评价四特性:评价主体多样。评价主体既包括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外部评价, 又涉及上级主管部门和专职机构的内部评价;评价导向多角度。即多视角、多层次绩效指标才能综合评价高校非经营资产真实绩效水平;评价内容系统。高校非经营资产绩效评价体系应整合财务和非财务指标, 全面客观反映其社会、经济贡献;评价方法综合。指标体系应同时设计定性和定量指标以满足各级指标、各性质指标的相互比较。

(2) 绩效评价四难点:资产可计量性和效益。高校非经营资产本质上是一种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但对其非货币性收益 (效益) 评估比较困难;收付实现制和绩效评价真实性。高校现行收付实现制易导致资产账面价与真实价值不相符, 对这些不相符资产的价值计量一直是绩效评价难点;构成复杂与评价指标统一。高校非经营资产来源渠道复杂多样、种类用途各异无疑给构建统一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带来困难;与高效经营性国有资产绩效评价比较, 现有非经营资产综合绩效评价研究文献相当匮乏。

二、高校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综合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一) 构建原则

主要包括: (1) 凸显资产、预算、财务管理三结合。高效非经营资产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 指标设计应凸显资产、预算、财务管理三结合以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2) 系统全面中突出主导性。在系统设计多层次评价指标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高校非经营资产不同绩效基础上, 所设计指标应能对高校资产使用起到一定主导作用; (3) 定量定性指标相整合。指标设计应以考核资产价值指标为主, 同时对非价值指标进行辅助考核; (4) 激励约束。在通过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指标来激发管理者工作潜能的同时应将绩效评价约束在管理者所能控制的范围内; (5) 易操作。指标设计应定义明确、分类界限清楚便于评价人员理解和填报。

(二) 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构建

在上述构建原则引导下, 可从资产管理绩效、预算管理绩效、财务管理绩效、社会贡献绩效四维度设计高校非经营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如表1所示。

三、高校非经营国有资产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应用

(一) 效度、信度检验和指标无量纲化主要包括:

(1) 指标效度、信度检验。指标效度可通过计算“内容效度比 (Content Validity Ratio, CVR) ”来衡量。CVR=+1, 表示所有评价者认为指标项目准确性较好。计算公式为:指标信度可通过计算Cronbach内部一致性系数来衡量。一般而言, 当指标相互独立、内部结构良好、关系一致时具备较高可靠性。计算公式为:

(2) 定性指标定量化。可借助凯勒 (Kelly) 个人结构理论中格栅获取法量化非经营资产定性指标变量。

(3) 定量指标无量纲化。可借助标准变换法将正向指标 (指标值越大越好) 、逆向指标 (指标值越小越好) 、中性指标 (指标值越趋向于某一数值越好) 无量纲化, 统一变换到[0, 1]范围内。具体而言:正向指标可通过公式: (Xi-Xmin) / (Xmax-Xmin) 无量纲化;逆向指标可通过公式: (Xmax-Xi) / (Xmax-Xmin) 无量纲化;中性指标可通过公式:|Xi-X觶i|/max{Xmax-X觶i, X觶i-Xmin}无量纲化。

(二) 层次分析法 (A H P) 对指标体系权重的测定具体为:

(1)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在表1中, 非经营资产综合绩效评价四目标分别用Al, A2, A3, A4表示;非经营资产综合绩效评价十三层面, 分别用Bl, B2, ……B13表示;非经营资产综合绩效评价具体指标用Cijt表示 (i, j, t=1, 2, ……6) 。以aij表示Bi与Bj对目标层影响比, A—B表示准则层B对目标层A的判断矩阵, 采用1-9标度法可得两两比较判断矩阵A—B:

A-B={aij}n×n, 其中:aij>0, aij=1/aij (i≠j) aii=1 (i, j=1, 2, 3, 4, 5, 6)

求解该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λmax及对应特征向量W, 经归一化后可得B中相应元素相对于A的重要性排序指标权重。

(2) 按照判断矩阵A—B构造方法, 同理可分别构造B-C判断矩阵, 进而求出各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和对应特征向量, 最终求得各指标权重。

(3) 一致性检验。对判断矩阵A-B、B-C, 首先计算一致性指标:CI= (λmax-n) / (n-1) ;然后计算随机一致性比率:CR=CI/RI;若CR<0.10, 则判断矩阵A-B、B-C满足一致性检验。

(三) 模糊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通过层次分析法已确定。因而,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思想, 当Xik表示第nk年、第i个指标实际评价值时, 第k年该部门的综合评价值为

参考文献

【非经营性】推荐阅读:

上一篇:混合动力车辆下一篇:一年级识字教学方法谈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