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力

2024-07-06

四力(精选12篇)

四力 篇1

以新课标为标志, 我国课改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范围向前大力推进。如何按照国家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 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突破过时的传统教法, 取得顶期的教学效果呢?作为初中教师必须认真学习, 深刻认识、整体把握新课标, 以新课标为指导, 提高自身素质, 提升四种能力。

一、教学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 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 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 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 (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 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 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 了解数学的价值, 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表明新课标体系已革新了传统课程体系, 由过去的以学科中心逐渐转向以学生为本的轨道上来。作为初中教师必须认真学习, 深刻认识、整体把握新课标, 以新课标为指导, 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学课程体系, 自觉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积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只有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标, 并将新课标贯穿于实际教学中, 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开发能力

数学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体现, 是学生藉此学习新知识的基本线索和教师赖以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新课程为教材的多样化和呈现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由于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的重大调整和变化, 要求教师必须具很强的开发能力。要深刻领会新教材的意图, 全面地熟悉新旧教材的变动情况, 根据教材改革的要求及时更新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灵活运用好新教材。要善于以教材为基础, 继承与创新并重, 可对教材适当补充和删减, 或调整教学顺序, 搜索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 不断积累课程资源, 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更好地带领学生分析新教材, 用好新教材, 培养学生对教材的知识发现、探索和运用的能力, 进而具有自学能力。讲授中, 不能照本宣科, 不能固守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而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现代化手段、几何图形等, 带领学生走向教材, 用好教材, 掌握好课程标准加强的内容和新增内容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和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新教材的灵活性, 给予一个好的教师得以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空间, 老师课前的准备过程与课上施教过程都是教师对教材开发的过程。

三、指导能力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 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新课改的要求, 整个初中数学教学都是在进行初步的探究性、创造性教学活动。特别是新增“课题学习”这一内容, 更是一个实验、探索、交流的过程, 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综合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由此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综观近年来各省的中考试题, 探索性试题占了一定比例, 最后一道大题基本都是综合性的探索类型的试题, 也不乏类比、归纳等探索性的小试题, 这类问题常有思维多向和结论不唯一的特征, 对数学思想方法和能力要求均较高, 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实现新课标的必然要求, 是怎样教、怎么学的一种导向。

在数学活动的探索过程中, 教师既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 又要因材施教, 及时给予指导。从创新层面看, 探索性教学不仅需要师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和机敏性, 而且有赖于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充分展示, 实践告诉我们, 初中阶段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 还是以教师启发引导, 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为好。换言之, 通过教师的指导, 让学生从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发现规律。因此, 探究性即体现在逻辑思维方面, 又体现在数学实验方面, 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最好的教学是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 教师在探究性教学上要注意掌握好难易尺度。就目前来讲, 教师处在教法的转型期, 大部分教师, 特别是老教师已习惯传统教学模式, 要实现新课标教学行为的重大转变尚需一个过程。

四、反思能力

反思, 一般是指对过去经历的再认识。由于新课改是在不断实践、大胆的创新中进行的, 每个教师都处在探索试验阶段, 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 教学后的反思尤为重要。反思实际上是一种研究活动, 教学反思, 就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研究对象, 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有意识的分析与总结, 认识和找到自身教学的不足, 适时积累经验,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反思内容应包括, 是否完成教学目标, 每个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教学内容, 哪个环节还有问题, 课堂上随机出现了什么新情况, 是否有遗留问题等。研究记录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梳理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和产生的原因, 特别是对课堂上随机出现的灵感, 学生好的思维方式及时回忆、整理、归纳, 不断积累教学体会和经验。还要注意了解和分析自己在同行中同一领域里处于什么水平, 有哪些不足。通过观摩课向别人学习, 对比反思, 取长补短;通过看资料, 看案例等, 充实提高自己。总之, 反思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 有助研究教学过程, 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从而形成适合于自己、有益于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特点。

四力 篇2

作为乡镇人大工作的直接参与者,人大秘书(亦称人大办主任)起着沟通、服务、参谋的作用,人大秘书的素质对乡镇人大的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做好人大秘书必须着眼提升 “四力”:

一是学习力。学习力就是竞争力,作为人大秘书必须掌握一定的学习力,才能确保人大工作的顺利开展。乡镇人大的主要职权,就是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贯彻和执行,因此人大工作本身具有很强的法律性和严肃性。这就要求人大秘书必须学习掌握一定的宪法、选举法、代表法等基本法律法规知识。同时,还必须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并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指导实际工作,准确把握人大工作的中心,确保乡镇人大职权得到有效行使。

二是辅佐力。人大秘书是人大主席的助手,必须充分发挥辅佐力的作用,做好参谋服务。辅佐是服务,不是决策,必须准确定位,树立起参谋、助手意识,做到自觉会领导之意,想领导所想,全面、准确提供有效信息服务,辅佐人大主席做好沟通、服务、参谋等工作。

三是统筹力。人大秘书要对人大工作做到有条不紊,就必须具备协调处理好各方的统筹力。兼顾各方、服务代表是人大秘书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要做到统筹兼顾,就必须注重统筹的方式、方法,根据不同对象,把握好统筹艺术,以提高办事的实效。同时,养成多思考、多联系、多沟通的习惯,增强总揽全局、通

盘谋划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统筹力,实现服务质量上台阶。

学校中层管理人员的“四力” 篇3

一、提高理解力

1.理解教育规律

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有一定科学性及规律性。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必须要对基本的教育规律有所理解,要在追寻科学道理的道路上践行规律、宣传规律、发现规律,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真正实现践行教育规律的要求。

2.理解学校定位

本部门的工作都是在学校的场域内展开,对学校的发展历史有了解,更要站在学校发展定位的角度审视工作的定位以及突破的可能。尽可能站在学校发展的时间节点上看问题,坚守文化传统,革除积弊,开拓新领域,找到新的增长点,推进工作。

3.理解上级意图

要做到工作的自主创新,首先要将上级的意图领会好、执行好。认真学习每学期的教育行政会议精神,将教育行政相关部门的工作思路及时纳入到本部门工作计划中,减少工作的盲目性。教育家办学不是校长一个人办学,而是校长领着一班人(包括中层管理人员)一道前行,那么对于校长办学思想的理解程度就决定了中层在教育家办学中的贡献额度。理解主管副校长的指示精神,和实践相结合,明晰工作路径。

二、提升策划力

每学期的工作计划都要认真对待,重复他人固然不可取,重复自己也会给工作带来封闭、低效的弊端。在围绕中心、围绕大局定好位以后,主要思考如何创造性落实、呈现新的思想、新的载体、新的举措、新的制度。

学校中层工作中有大量的文案工作要做,策划文案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培养对文字的敏感度,将思想通过精准的文字表达出来,选题、立意高远一些,以推进部门工作的常态。在承认活动推进前提下,主要要在活动的策划上做到将每个该考虑的环节都尽量考虑进去,形成完善的策划方案。

三、提增执行力

“校长出思想,副校长出思路,中层去落实”,作为中层就是要去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中层管理人员执行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工作的质效。

1.执行文件不走样

学校工作还是以听从上级安排为主,那么按照层级管理的原则,上级来文一般由校长批给副校长或者是直接给中层,最后都还是中层去落实。文件是有一定严肃性和强制力的,要对文件中所涉及到的事情有全面深刻的把握,结合本校、本部门的实际予以贯彻落实。主要是要做到领会执行,不是有选择和逃避的。

2.执行决议不打折

学校里有些事情会交由部门或者是中层个体去完成,要摸清意图,将这个决议不折不扣地实施好。做好学校内部的事情不比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次要,因为这些事情才是最贴近于本校实际,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将这些事情办好就能使学校的工作向前再推进一步。

3.执行方案不出错

对于学期工作计划、活动策划方案要细致斟酌,力求在考虑细致的基础上更具有操作性,进入到实施阶段,要按照方案一步一步、一件一件认真落实到位,把事情办好、办实。

四、提振反馈力

这种能力是在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管理过程中提出来的,也就是说从策划、发动到执行、反思,应该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回路,然后再进入下一轮的循环。如果缺少了最后一个环节,就可能使后面的行为平面、低效。

1.自我反馈———增强效能感

一件事情做完了,要反思得失,形成经验,这样既能使自己坚定信心,产生效能感,又能及时发现工作中的缺漏,以便改进工作、获得进步。

2.领导反馈———增强支持感

这里面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主动向领导汇报征求反馈意见,另一种是被动反馈。不管是哪一种方式都能让领导对这件事情作出正面或者是负面的评价,巩固领导对该领域工作的重视程度。交流和评价对于后面工作的开展有很好的支持和支撑作用。

3.教师反馈———增强策应感

一个中层能力再强如果失去了群众基础那也是做不好事情的,兼听则明,让大家都来想事情、做事情,那么事情圆满的可能会大大增加,老师的响应程度也会提升。

广东国企“四力”实现新跨越 篇4

加快推进战略性调整和重组, 国有企业控制力显著增强

近年来, 广东加快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 坚持“抓大放小”、“有进有退”和“有所为有所不为”, 进行资源整合, 推动国有资本向基础产业、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 加快退出竞争性领域。这一系列举措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充分发挥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2009年, 广东1293家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仅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2.5%, 但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利税总额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15.8%、18.9%、20.5%和25.7%。国有资本正逐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广东的石化、造船、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基本都是国有企业, 基础性产业的投资、建设、管理与运营绝大多数都是由国企掌控。省内主要国有发电企业的发电量占全省总发电量50%以上, 装机容量占全省的40%以上。广东最大的发电企业粤电集团资产总额1400亿元, 可控发电装机容量2105万千瓦, 占全省30%;广东最大的交通企业交通集团完成高速公路建设3000公里, 占全省的90%。

积极推进资源整合, 国有企业竞争力明显提高

省属国企是全省国有企业发展的领头军。2009年广东的省属国企资产总额为5410.66亿元, 比2004年3294.09亿元增加64.25%;利润总额2009年为170.07亿元, 比2004年108.54亿元增加56.69%。近年来, 省属国企积极推进资源整合:一是加快省属企业集团内部资源整合。省国资委监管的24家企业集团, 多是由原政府机关和部队企业脱钩而来, 近年来通过内部的资源整合, 都形成了各自的主业。如广业公司先后实施了三次集约式的资产调整重组, 把分散的463户企业调整为137户持续经营的企业;把13个一级集团集中重组为8个产业集团;把16个产业调整为四大主业并重点发展环保工程装备、清洁再生能源两大主业, 为公司发展绿色环保龙头企业奠定了基础。广晟公司由510户企业组建而成, 经过结构调整, 将40多个行业整合成有色金属、电子信息、酒店旅游、工程地产等四大主业, 形成一业为主、适度多元、关联发展的局面, 企业的竞争力明显提高。二是加快推进省属企业与中央企业重组。2006年12月, 省国资委将粤电集团24%的股权转让给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引入了中国华能集团, 重组粤电集团。是全国大央企和广东大企业的强强联合, 促进了双方资源共享, 实现优势互补, 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为使湛江钢铁项目获得国家核准、实现广东钢铁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经过省政府、广州市政府批准, 引入了宝钢集团、重组韶钢集团。三方合资设立了由宝钢集团控股占80%股份, 省国资委、广州市国资委参股合占20%股份的广东钢铁集团, 实现了中央、省、市企业三方共赢。

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实施并购重组, 国企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近两年, 广东国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实施并购重组, 使国企发展活力明显增强。一是积极并购国内上市公司。广晟公司收购电子行业龙头企业风华高科, 并成功借壳海南兴业聚酯实现有色资产上市;广弘公司借壳粤美雅实现食品资产上市, 在证券市场低迷时控股星湖科技和佛塑股份2家上市公司, 既实现低成本扩张, 又进入生化医药等高科技领域和塑料生产加工产业。二是收购海外上市公司, 为公司长远发展谋篇布局。广东省属国企充分利用这次危机带来的海外低成本扩张之机, 如中金岭南成功收购澳大利亚PEM矿业公司, 广新外贸收购澳洲卡加拉矿业公司等。在2009年初成功收购澳大利亚PEM公司50.1%的股权之后, 又于2009年5月以总投资1.64亿元入股澳洲泛澳公司, 成功以市价折让的低价取得了第一大股东的地位, 间接控制了老挝、泰国240万吨铜、110.5吨金、624吨银的金属量和2600多平方公里范围的探矿权和采矿权, 实现了广晟公司在东南亚的战略布局。又如, 广新外贸在2009年8月成功收购了全球最大锌矿的澳大利卡加拉公司, 拥有了其19.9%的股权和价值数千亿元的以锌、铜、镍、黄金、铁为主的矿产资源, 同时还收购了玻利维亚正在开发的储量达50多万吨金属铜, 掌握了其70%的控股权;在2010年又与武汉钢铁集团等合作收购了马达加斯加储量达8.7亿吨以上露天铁矿的开发权, 加快实现了广新外贸集团战略转型和矿产冶金产业链向上游延伸。

积极发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国有企业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 各级政府不断加强国有经济在基础性和战略性行业中的布局, 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在社会公共或公益性行业中的作用, 积极推动国有企业承担和参与重点项目建设工程, 国有企业影响力不断扩大。全省67%以上的国有资产总额集中在电力、交通、钢铁、通信等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 省内城际轨道、地铁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电厂水厂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重大项目建设都是国有企业唱主角, 对国计民生发挥着重要影响。省属广电集团、南方、羊晚报业集团支撑着文化产业的发展, 主导和影响着全省的舆论宣传导向。广东电子信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模居全国领先地位, 其龙头企业大多数都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如中兴通讯、广晟数码、广药集团、广东冠豪、广电运通等都是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在应对金融风波中, 省交通、广业、恒健、粤电等集团采取发行中期票据、企业债券等多种融资模式, 为重大项目筹集建设资金215亿元;省粤财控股通过“政信计划”, 为地方重大项目筹集230亿元建设资金。这几年广东国有企业在抗击非典、支援灾后重建和西部开发、建设奥运场馆等方面都承担了社会责任, 调运紧缺物资, 踊跃捐款捐物, 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省交通集团为汶川灾区累计捐款捐物达1800万元, 广新外贸集团捐赠救济物资共计550万元。

今后发展重点及目标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 广东国企面临着许多发展机遇和挑战。从机遇方面看, 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为省属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发展空间, 世界经济格局变化有利于加快省属企业的国际化步伐,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08——2020年) 》的实施为全省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供了政策保证。从挑战方面看, 国内和广东经济形势面临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的现实压力,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调整格局潜藏着诸多不确定及不利于国企发展的因素。

聚焦“四力提升”抓党建提效能 篇5

洋县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组织路线,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紧扣全县脱贫攻坚大局,聚焦“四力提升”抓党建,着力推动党建工作效能全面提升。

一、聚焦引领力提升,狠抓政治建设。

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创新开展“学习英雄精神、建设英雄家乡”活动,充分挖掘洋县籍张富清老英雄这一精神资源宝库,开展学习老英雄事迹传承教育。各级党组织围绕“向张富清学什么”“学张富清怎么干”等主题进行交流讨论,组织开展“学榜样守初心奋进新时代”“学习英雄守初心、追赶超越担使命”等主题党日活动,在村、社区党员家庭户全面开展“亮身份展作为”活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320个,承诺、办理“惠民微实事”事项18600多件,开展“爱心选购助力消费扶贫”260余场次。

二、聚焦组织力提升,夯实基层基础。

全面推进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通过党员群众推荐和党委择优选拔、动员优秀村干部主动竞选、引导年龄偏大的村干部主动“让贤”等措施,实现了271个村“一肩挑”全覆盖。先后对45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扎实开展集中整顿,先后调整村主职干部10名、村文书1名。扎实开展“百村示范,全面达标”活动,下拨专项补助资金42.5万元,新建、修缮村级活动场所9个,按照“三清理六规范”要求,清理陈旧、过时标语、挂牌等5000余个。强化组织规范运行,对标创建省、市标准化建设示范村15个。

三、聚焦整体作战力提升,锻造过硬队伍。

聚焦强化攻坚力量,精选严管培强“四支队伍”,着力打造脱贫攻坚铁军。坚持“六选六不选”,把最硬的干部派到脱贫攻坚主战场,因村制宜,选派驻村工作人员383名,组建115支“作战兵团”,其中科级及科级后备力量占98.5%。出台《强化组织保障助力脱贫攻坚暂行规定》等制度,坚持线上与线下、明察与暗访结合,严格月通报、季点评、年考核,强化督导督查、问题通报、督办整改,严肃追责问责干部28名,调整脱贫攻坚不力村主职干部2名。刚性落实激励关爱保障措施,在脱贫攻坚一线识人用人,调整提拔使用干部31人,推优表彰226人。

四、聚焦创造力提升,狠抓载体创新。

“四力”打开语文创新学习之门 篇6

【关键词】创新 环境 兴趣 能力 信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35-01

所谓创新学习,就是学生主体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于权威,科学地继承和发展前人积累的知识,勇于批判,敢于标新,提出新问题,发表新见解,寻求新发现,促进新发展的一种学习方法。如何打开语文创新学习之门?笔者从多年教学改革中摸索、总结出一套方法,即“四力”打开语文创新学习之门。

一、努力营造语文创新学习环境

“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同时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马卡连柯)因此,在师生间、学生间构造宽松、自由的全方位时空领域,在教师有的放矢的“导、扶”下指引学生自觉踏进创新学习情境中,打开学生创新学习情绪之“门”。

在这种课堂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围绕教师这个中心呈放射状排列周围。教师恰似一台“服务器”,每位学生就是网络内的“工作站”,“服务器”通过“问、导”等方式,完成与各“工作站”的交流,处理各“工作站”的质疑请求。网络内遵循资源共享原则,每个“工作站”既能随时访问“服务器”,又能同各“工作站”间进行信息交流,还能保持自己相对独立性,让“好学·学好”成为贯穿“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一条“主线”。

“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罗杰斯)在教学中,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创设情境,如音像、图片、语言、游戏、活动、表演等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学习氛围,激活创新思维,交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权利,注重学生人格与个性发展,为学生创新学习语文开辟一畦肥沃乐园。

二、尽力培养语文创新学习兴趣

“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兴趣已很成熟的时候,再教给他学习的方法。这确乎是所有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卢梭)因此,创新学习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精神、方法和技巧,更是一种兴趣和快乐。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可知:兴趣、爱好等非智力因素是影响创新学习活动的重要心理因素,学习者只有产生了创新学习的兴趣,才会有克服困难、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才会爆发出创新学习的强大动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创新学习兴趣:有趣——乐趣——志趣。即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刺激而让学生觉得有趣,在有趣的基础上逐步定向形成爱好,并能从中体会到乐趣,最后,自觉把乐趣与崇高理想、远大抱负结合,形成志趣。这个曲折而艰苦的过程,对小学生来说是必须且极其重要的过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在课堂内外,我们要经常有意地给学生讲述历代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从丰富的语言,有趣的情节中让学生饶有兴趣地了解科学家、发明家勇于为真理献身的创新精神;积极开展“猜谜语、脑筋急转弯”等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求异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创新学习兴趣,开启语文创新学习闸门。

三、着力提高语文创新学习能力

“没有疑问就等于没有学问。”(托·富勒)创新始于问题,学生质疑释疑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活动过程。因此,创新学习能力培养离不开课堂教学“以疑促读、释疑促能”的有意训练。

“以疑促读”,鼓励学生不唯书本,敢于挑战权威,提倡奇思异想,提出不同见解,哪怕荒唐的、不可思议的都要给予肯定,以扬起学生勇于创新、大胆质疑风帆。让学生带着问题研读课文,博采众长,合作探究。因为各人思考角度不同,认识方法不同,答案也就不同。通过一系列“唇枪舌战”,学生既加深理解了课文内容的深度、广度,又促进了思维发展。“释疑促能”,教师“释疑”至关重要,如果教师每问必答,标准答案太多,势必禁锢学生创造性潜能的挖掘;如果教师对“怪问”避而不答,又会熄灭学生创新思维之火。怎么办呢?一是让学生讨论自主解决,对讨论后还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结合学生认知水平作恰当点拔:或巧妙设疑导思,或引导换角度理解,或留给想象空间,让学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当好导游,带领学生到达“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境。如此“释疑促能”循环往复,学生质疑问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会得到不断提高。

“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陶行知)在教学中,我们要给予学生自由空间和充足时间,发挥自主学习优势,完成“以疑促读、释疑促能”全过程,培养学生创新学习习惯,提高语文创新学习能力。

四、大力增强语文创新学习信心

《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指出,“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因此,有效反馈既是对以前学习知识的总结,又是学习新知的起点,是学生创新学习的保证。

例如,《凡卡》一文,内容浅显易懂,层次清晰,但离学生生活太远,如果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只会感到枯燥。于是,笔者采用“角色反串”指导学生学习第一段后,让学生当“小老师”讲解后面内容。学生兴致极高,小组“备课”讨论激烈,“上课”认真有趣,学习目标在欢笑中完成,学生表现令人吃惊而欣慰。这时,笔者给予肯定、赞赏、表彰,学生情绪极度高涨,最后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并让他们运用到本单元另外课文《孔明借箭》《战风车》《童年乐趣》学习中。由于有成功体验作基础,各组学生信心饱满,查找资料,讨论设计,“备课”、“上课”、“讨论”……展现出学生的非凡才智,迸发出耀眼的创新学习火花,真是令人惊叹。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第斯多惠)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完成课堂学习有效评价,一方面让学生亲身感受学习成果,获得愉悦体验,另方面引导学生完成学习过程与方法有益反思,学会在反思中寻求新发展,增强学生创新学习信心,打开语文创新学习之门。

四力 篇7

一、“四力”在《刚要》中孕育

教育部在2002年制定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 , 不仅具有规范性, 还具有可操作性, 我们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的“四力”心理健康教育就在《纲要》中孕育。

1.“四力”的提出

《纲要》中的具体目标有三条, 其中两条以“能力”、一条以“品质”为目标, 这是在告诉我们, 心理健康教育要着重增强学生的心理能力, 关注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品质。这是殊途同归、内外兼修的具体目标。所以我们首先确定要以培养学生的心理能力为支点, 有了这个支点, 我们就可以启动整个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那么究竟以什么样的能力培养作为那个支点呢?我们又该在增强这些能力的同时, 培养学生怎样的个性心理品质呢?

《纲要》引导我们追问、思考、探索。在近一年的求索中, 终于确立了以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为我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 以增强学生的感爱力、自信力、耐挫力和自控力 (以下简称“四力”) 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支点, 在小学六年时间里,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方法和方式, 根据“四力”的内涵, 有计划、有组织、有序列地开展形式、内容丰富的“四力”主题活动, 发展学生的“四力”, 并逐步内化为学生感恩、向善、自信、自控、开朗、勇敢、正直、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 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总目标。

2.“四力”的具体目标

(1) 感爱力, 是指对各种情感体验、理解和表达的能力。通过感爱力的培养, 给爱表达的时空, 培养学生感受亲情、师情、友情等爱的能力, 使学生拥有懂得感恩, 懂得回报的情怀。

(2) 自信力, 是指对自己充满信心, 总能保持从容平静的能力。通过自信力的培养, 使学生具备遇事敢当、处事敢为的魄力。

(3) 耐挫力, 是指勇往直前、耐受挫折的心理力量。通过耐挫力的培养, 使学生面对困难能够百折不挠、从容豁达。

(4) 自控力, 是指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主动掌控的能力。通过自控力的培养, 使学生具有抑制冲动、抵御诱惑的能力。

是不是可以想象, 当一个孩子具备这样四种能力的时候, 他会是怎样的阳光、快乐、幸福啊!而这, 不就是我们一直孜孜以求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美好前景吗?

3.“四力”的基本原则

《纲要》的基本原则中提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以及“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 我们首先明确“四力”的第一条原则:“四力”是以心理滋养为主、心理调适为辅、心理矫正为补的教育。

而同时我们还发现在师生中存在着这样的一个观念, 那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为解决心理障碍而进行的教育”。记得我刚在学校成立“阳光小屋”心理咨询室的时候, 竟然有老师对学生说:“你再不认真, 我就把你送到‘阳光小屋’去。”一句话, 让我默然好久。面对这样的现状, 还有《纲要》中提出的“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我们明确了“四力”的第二条原则:“四力”是要求全体教师都参与的, 做到全体学生心灵中去的教育。

《纲要》的基本原则中还提出有“针对性”“科学性”, 我们提出“四力”要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和心理需求, 开展有层次性的教育。

二、“四力”在多维活动中成长

《纲要》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方面提到:“在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个别咨询与辅导”“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 在这些途径和方法的指导下, 我们明确了“四力”要以一定的活动为载体, 每一个活动的设计都必须具有独特性、操作性、针对性、层次性、普适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实效性, 并且强调活动要和家庭、社会紧密结合, 开辟培养“四力”的多维途径。

1. 立足校园, 打造“四力”活动的阵地

“四力”活动的开展一定要坚守学校这个主阵地。我们首先对所有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 建立“先培训、后上岗, 再培训、再提高”的培训机制, 因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解惑者, 也是示范者, 在引导学生走向知识、走向生活、走向社会的同时, 也要承担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

“四力”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支点, “四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活动为载体, 所以我们确立“四力”的以下主题活动。

(1) 感爱力主题活动——“寻找爱的细节”。生活中不缺少爱, 缺少的是寻找爱的慧眼。各年级部根据这一主题, 和学校的“读书节”“感恩节”相结合, 通过心情笔记、感动校园学生评比、心理剧、主题班会、家庭小品等形式, 设计符合本年级学生特点的活动, 培养学生的感爱力。

(2) 自信力主题活动——“我和昨天比进步”。每个人都会通过比较来看自己的进步, 但是不同的比较角度会有不同的结果, 和别人比的结果, 不是自卑就是自满, 而和自己的昨天相比较, 才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才能获得前进的自信心。各年级部根据这一主题活动, 和学校的“艺术节”“数学节”“英语节”相结合, 通过心理剧、演讲、采访、笔记、作文比赛等形式, 设计丰富的、符合本年级学生特点的活动, 培养学生的自信力。

(3) 耐挫力主题活动——“困难, 我不怕”。学生的学习、生活都不可能一帆风顺, 只有正确地面对困难, 面对挫折, 百折不挠地前进, 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各年级部根据这一主题, 和学校的“体育节”“科普活动周”相结合, 通过心理游戏、野炊、野营、综合实践活动等形式, 设计符合本年级学生特点的活动, 培养学生的耐挫力。

(4) 自控力主题活动——“我战胜了诱惑”。对于小学生来说, 诸如路边小吃、电脑游戏、不良读物等等都可能成为诱惑的来源, 要战胜这些诱惑, 必须有一定的自控力。各年级部根据这一主题, 通过心情笔记、情景剧、报告团、班队会、“诚信考场”等形式, 培养学生的自控力。

在此基础上, 我们还广泛开展了以下活动:

(1) “每周一歌·每日一唱”活动

音乐, 作为一种艺术, 通过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的完美组合, 感染欣赏者。音乐欣赏的过程不仅能直接体验音乐音响, 还可以起到唤起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 音乐欣赏同时也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因此, “每周一歌·每日一唱”活动是构建“四力”和谐氛围的基础, 是心理滋养的有效方法。

(2) “‘四力’少年”评选活动

通过升旗仪式、中队会宣传“四力少年”的事迹, 并开展“‘四力少年’大家学”“‘四力少年’和我手拉手”活动, 让“四力少年”成为学校“四力”活动的典范。

(3) “四力”校园心理剧、家庭小品剧本创作、表演评比活动

细心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 通过演绎校园、家庭生活中的人和事来减缓学生的心理压力, 解决心理问题。作为心理剧的策划者、组织者, 班主任和心理辅导教师要能把握和控制心理剧的进行, 在需要时进行点拨。同时进行“阳光小屋”团体、个案咨询等常态活动。

(4) “美妙”批评活动

学生的教育离不开批评, 缺少批评的爱是畸形的爱, 但由于种种原因, 批评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在教师中开展“美妙”批评活动, 让学生把批评当成一种美好的经历, 变成一种可以享受的艺术。“美妙”批评要做到以下几点:批评要柔声、批评要具体、批评要换位思考。学校通过沙龙、典型案例交流、征文等活动, 提高“美妙”批评的实效性, 学校还将汇编《“美妙”批评经典案例集》。

2. 联动家校, 拓展“四力”活动的空间

《纲要》提出“学校要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 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 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 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所以, 我们在“四力”教育中要合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 完善家校联系制度。例如, 以“我和孩子一同成长”为主题, 通过家长沙龙、讲座等形式分年级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家庭小品剧”的剧本评比、表演等方式, 让家长了解、领悟、参与到学校的“四力”活动中;主动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 提升家长的教育品质, 努力形成家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 建立家校沟通、联动机制, 在家庭中拓展“四力”的活动空间。

3. 融入社会, 搭建“四力”活动的舞台

“四力”活动要借助相关媒体和网络平台, 开辟“‘四力’心理健康教育”专栏, 宣传“四力”活动的开展情况, 提升“四力”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四力”活动还要积极利用工厂、社区等社会资源, 通过开展参观工厂、野炊、社会综合实践等活动, 让“四力”行动融入到社会大舞台, 提高学生和社会交融的能力。

三、“四力”在组织管理中强壮

《纲要》在组织实施部分提到“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大中城市具备条件的中小学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室 (或心理辅导室) , 配置专职人员”等要求。我们提出:

第一, 将“四力”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德育工作之中, 学校成立“四力”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成员由主管德育校长、教导处、大队部、工会等部门负责人、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代表组成。

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决策和统筹协调工作;制定组织管理和业务指导制度;负责教学研究, 认真组织和规范实施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负责课题研究、活动成果的整理、分析、评估和归档。

第二, 成立心理咨询室, 制定心理咨询制度, 确定心理咨询人员分工, 监督心理咨询室的工作运行。

四力 篇8

一、培育廉政理念, 增强文化的导向力

当前, 廉政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以服务企业为目的, 以企业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为行为准则。廉政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潜在的力量, 廉政理念是廉政文化的核心, 我们通过培育廉政理念, 将廉政文化所蕴涵的清廉、诚信、正气、守法等内容渗透、充实到企业文化之中, 形成以廉政文化建设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的导向作用、教育作用和规范作用, 使廉洁理念在职工中入情、入理、入脑、入心, 增强广大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鼓舞员工斗志, 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和谐发展。

(一) 营造“诚信守法, 风清正气”的文化氛围, 努力培育职工的高尚情操和廉洁操守。教育引导每位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以廉为荣、以廉为美、以廉为福的意识, 筑牢抵御腐朽文化侵蚀的思想道德防线。树立“淡泊名利, 忠实履职”的自律理念, “真诚接受监督, 参与阳光工程”的他律理念, 清醒认识到“自律是宝, 他律是爱, 律他是责”。通过理念导入, 使员工充分意识到“廉洁教育是对员工的最大关爱, 也是对国有资产的最好保护”, 使之形成爱岗敬业、廉洁自律的习惯。

(二) 把“阳光管理, 干净干事”的理念融入到经营管理中, 强化职工诚信经营、科学发展的意识。要求各级领导者必须率先垂范, 成为清正廉洁楷模。倡导干净做人, 干净干事, 政治上做明白人, 经济上做清白人, 生活上做正派人, 工作上做勤奋人, 在各自岗位上大展才智, 用最大的努力去争取最好的业绩。使职工在工作中自觉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实绩观, 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三) 领导人员带头讲廉政党课。企业领导人员应该积极倡导廉洁文化, 自觉成为廉政文化建设的倡导者、组织者、实践者, 发挥带头示范的作用。厂领导亲自为党员干部讲廉政党课, 告诫大家要经常自我反省, 慎微慎独, 正确选择人生之路, 同时发扬党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 为企业的美好未来而努力, 使大家深受感悟和启发。

二、完善廉政制度, 增强文化的执行力

廉政文化是一种预防文化, 制度建设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基础和保障, 将廉政文化建设与内控机制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以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行, 使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依法依规, 增强文化的执行力。

(一) 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制度, 严格规范党员干部行为。一是制定《领导干部、重点岗位人员廉洁从业规定》《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报告制度》《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礼品礼金上报制度》以及廉政谈话、诫勉谈话、廉政承诺和离任审计等党廉制度, 坚持每月中心组学习, 确保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依法行政, 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二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每年定期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 明确了各级领导、各部门的责任内容, 形成“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 一级抓一级, 逐级抓落实, 着力构筑防腐墙。

(二) 构建廉政制度防范体系, 使之系统化、常态化、制度化。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把廉洁从业的要求纳入管理制度之中, 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并出台了物资采购管理、招投标管理、内部审计等内部控制制度, 严把管理关、审核关、预决算关, 提高管理水平和执行力。针对企业中人、财、物等部门的“敏感区域”和管理的薄弱环节, 实行岗位分权、交流轮岗制, 适当分解配置权力, 形成相互制衡, 使制度形成一种“强势”, 发挥“防火墙”作用, 保证生产经营活动规范性, 让文化的软实力结出管理的硬果实。

三、创新廉政教育, 增强文化的感染力

通过创新出主题鲜明、影响积极, 为职工乐于接受的活动方式, 动员全厂职工广泛参与, 扩大覆盖面, 寓教育于有益的文化活动之中, 做到以德感人, 以理服人, 以情动人, 增强廉政文化的感染力, 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一) 举办廉政党课讲座。要求领导亲自带头上廉政党课, 鼓励大家坚定信念, 发扬党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 告诫大家要经常自我反省, 慎微慎独, 正确选择人生之路。讲课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使大家深受感悟和启发。

(二) 构建廉政教育网络平台。在厂内部网络上开通“纪检监察”专栏, 将党风廉政教育内容、廉洁制度、纪检监察工作动态等内容上传, 牢牢掌握反腐倡廉舆论导向, 有效形成廉政文化建设的网络阵地。在重大节日及纪律教育月期间, 给党员干部发送温馨的廉政短信, 使廉洁教育深入人心。

(三) 扎实开展纪律教育月活动。活动期间, 组织领导干部和经济岗位人员到市检察院党风廉政建设暨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基地开展警示教育, 开展廉政谈话会、“廉内助”活动、廉政文化书法展等宣传教育活动, 增强员工廉洁从业意识, 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四) 开展廉政文化“四进”活动。推进廉政文化进班子、进部门、进项目、进岗位四个层次的廉洁教育, 使廉政教育渗透到企业各个角落, 增强廉政文化的影响力。一是廉政文化进班子, 开展了争创“四好”班子活动, 在领导干部中形成学廉、倡廉、崇廉、守廉的良好风气。二是廉政文化进部门, 加强作风建设, 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廉政文化进项目, 开展同步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和效能监察工作, 在基建项目中筑起一道“防火墙”。四是廉政文化进岗位, 加强员工遵纪守法和职业道德教育, 把廉政从业的要求融入岗位职责, 统一摆放廉政警示台牌, 达到防微杜渐目的。

四、强化廉政监督, 增强文化的约束力

建立“有权必有责, 用权受监督、违纪受追究”的监督约束机制, 通过强化党内监督和民主监督, 推进阳光工程, 增强员工对企业廉政建设的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 使员工自觉接受监督, 提高自我控制力和约束力。

(一) 加强对权力运作的监督。一是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 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二是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充分发挥纪检、审计及效能监督等机构的监督作用, 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三是加强对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及关键岗位的监督, 积极开展党务公开和厂务公开, 全面落实职工代表大会职权, 畅通职工群众进言渠道, 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地推进民主监督。

(二) 加强对经营管理工作的监督。重点对工程建设、物资采购、招投标、质量验收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一是坚持“事前介入, 过程监控”原则, 通过加强工程预算、合同审批管理, 完善财务审批监督制度, 对招投标工作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增强透明度和公正性。二是开展岗位廉政风险排查和评估, 重点查找分析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及经济岗位的廉政风险点, 提出相应对策和措施, 做到未发问题早警示、已发问题快纠正, 维护好厂的利益。三是定期对不合格承包商、供应商进行清理, 严把入库关, 堵塞漏洞、遏制腐败问题的发生, 确保经营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三) 强化效能监察工作。效能监察能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效能、保证企业内部的政令畅通, 是抓勤政保廉政的有效形式。近年来, 我厂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情况, 在节能降耗、降低发电成本、提高效益等方面选题立项, 深入开展了工程项目、物资采购及燃料管理等的多项效能监察工作, 运用效能监察的程序和手段, 查清问题、分清责任、落实整改措施, 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总之, 加强企业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而又紧迫的系统工程, 我们应创新方法、丰富方式、规范监督, 努力实现廉政文化工作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建设, 促进企业规范管理、高效运作的长效机制, 促进企业健康科学发展。

摘要:当前面对社会上腐败消极文化的影响, 企业改革发展中出现了许多腐败新情况新问题, 加强企业廉政文化建设,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四力 篇9

1、民办高校教师的激励现状

中国民办高校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无论在学校数量还是学生规模上都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公办的普通高校, 民办高校具有很强的后发优势, 但在师资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

民办高校教师的构成主要有三种:青年教师、中年教师和返聘教师。青年教师的年龄段为40岁以下, 以应届的硕士、博士为主, 在民办高校教师中所占的比例最大;中年教师的年龄段为40—60岁, 主要是指有相应的教学经验、科研能力且学历职称都较高者;返聘教师的年龄段为60岁以上, 主要是由从公办院校中离退休的教师组成。从民办高校教师的结构来看, 青年教师是民办高校需要重要关注的群体。

与经验丰富的教师相比, 多数青年教师虽然存在学历职称不高、工作经验不足、教学水平不高的局限, 但他们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且多数青年教师对民办教育事业怀有真挚的情感, 只要工作环境及发展前景良好, 大多数愿意在民办教育中努力工作。但由于目前社会对民办高校的偏见, 以及部分民办高校在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中存在一些诟病, 使民办高校中的中坚力量———青年教师缺乏对学校的归属感和一定的忠诚度。这种不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办高校教师的工作热情。如何激发他们的工作满意度, 提高他们的工作绩效, 是本文要探讨的重要内容。

2、民办高校激励模式的局限性

(1) 激励机制设计不合理。第一, 缺乏正确的岗位分析。岗位分析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基石, 无论教师的培训还是绩效的评估、薪酬的管理均需要岗位分析提供理性的客观事实。每个岗位的流程及工作方式的合理界定是激励模式是否有效的基础。真正按岗位的重要程度、工作量及对学校的贡献度进行岗位分析, 相应地给与岗位人员激励, 才能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第二, 绩效管理存在非理性。对教师的绩效管理是整体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民办高校的绩效考评已从简单的定性考核逐渐向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综合考核。但从绩效管理的整体效果看, 还存在一些非理性现象, 如考评中注重结果, 不注重过程;直接领导的主观随意性较强;考评过程中无绩效面谈;考评后缺乏及时的绩效反馈等。民办高校的教师具有较高文化层次, 属于知识型员工。针对知识型员工, 绩效管理的方式要符合其特点及需求。

第三, 薪酬结构设计不科学。多数民办高校的薪酬体系以教师的学历、职称为主, 必然导致激励机制的弱化, 产生平均主义和非公平的弊端。如一些优秀的硕士学历教师教学效果好, 深受学生喜欢, 在科研上也积极进取, 由于学历的弱势, 其薪酬水平比教学水平一般的博士低很多, 这必然会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投入度。另外, 教师的工作具有创新性, 但其创新劳动未得到合理的激励。可见, 民办教师的教学改革、科研创新很难被纳入量化的薪酬体系中。

(2) 缺乏对教师职业规划的支持。民办高校的教师由三类人员组成:青年教师、中年教师及返聘教师。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其职业生涯规划也大相径庭, 从目前学校的发展看, 多数民办高校在满足不同群体教师的个体发展需求方面还有些不足。如对青年教师培养的投入力度不够, 致使青年教师获得学历深造、进修培训和学术交流的机会较少。同时, 从事管理岗位的中年教师获得职位晋升的机会也不多。诸多问题导致民办高校教师的可持续、正向发展受到阻碍。

二、激励“四力模型”对民办高校教师整体激励度的借鉴

1、激励“四力模型”

研究表明, 人的行为都是有四种情感驱动力所决定的。这些需求的出现是人类进化的结果。保罗·劳伦斯和尼廷·诺里亚在2002年出版的《Driven:How Human Nature Shapes Our Choices》一书中阐述了四种情感驱动力:获取, 即获得稀缺的资源, 如社会地位等;结合, 即个人和群体建立联系;理解, 即满足好奇心, 了解周围的世界;防御, 即抵御外部威胁和推动正义。这些驱动力是人的一切行为的基础。组织要想激励员工, 提升业绩, 就必须设法协调、同时满足这四种驱动力。

每个驱动力是如何影响人的情感, 进而影响人的行为呢?尼廷·诺里亚等在“员工激励的‘四力模型’”一文中具体阐述了四种驱动力的作用。

(1) 获取。每个人都会努力获取一些稀缺的资源, 以此来提高自身的幸福感。该驱动力若满足, 我们就高兴;若不满足, 则感到不满意。获取的资源既包括有形的物品, 如食物、衣物、住房和金钱等, 还包括无形的体验, 如旅行、娱乐等, 也包括社会地位的提升, 如职位的晋升、高管拥有的特权等。获取驱动力具有两个特征:一是相对的, 我们常常把自己拥有的东西与别人拥有的东西相比较;二是难以满足, 我们总是想得到更多。

(2) 结合。人类把与群体建立密切关系扩展到组织、社团和民族等更大的领域。该驱动力的满足能产生热爱、关怀等积极情感, 若得不到满足则出现孤独、愤世嫉俗等消极情感。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员工发现自己难以离开所在工作部门, 因为他们对工作伙伴和团队产生了依恋情感。另外, 员工如果能对更大的集体产生归属感, 有时候会更关心组织, 而不是自己所在的小团体。

(3) 理解。人的天性总是对外界充满好奇, 渴望了解周遭的世界, 进而解释各种事情, 并提出合理的行动方案。在工作实践中, 工作具有挑战性, 并能让员工得到成长和满足学习欲, 员工就会受到激励。反之, 若感到工作毫无价值和没有前途, 员工会情绪低落, 进而对组织产生消极的负面情感。最后, 那些才能无法施展的员工会选择离开公司, 寻找新的挑战。

(4) 防御。人们在面对外来的威胁时, 会选择保护自我, 包括我们的财产、家庭和信仰等。该驱动力若得到满足, 我们会感到安全和自信;若没有得到满足, 则会产生恐惧和憎恨等强烈的消极情感。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抵制组织的变革。同理, 它也可以用来解释, 为什么公司被并购重组时, 员工通常会感到颓废。

激励的四个驱动力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独立、无主次、不能替代的。组织中要想有效地激励员工, 必须同时设法满足这四种情感驱动力。我们把组织中满足激励的四个驱动力称为员工激励的“四力模型”。

2、激励“四力模型”对提升民办高校教师整体激励度的启示

民办高校是一种社会组织, 遵循关于员工的激励“四力模型”。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相比, 与企业性质更加相似。按照企业的契约理论, 民办高校也依赖于众多参与者的贡献实现自身目标。民办高校与企业相似之处在于:高校股东与管理人员也分别为高校提供股权资本和管理技能, 而高校则分别为股东与管理人员提供股利与剩余索取权、薪酬和福利作为回报。民办高校与企业不同之处在于:教师和科研人员既是高校的“ (知识) 供应商”又是高校的雇员, 他们为高校提供传播知识和创造知识的服务, 而企业则为他们提供薪酬和福利作为回报。

美国哈佛大学威廉·詹姆士教授通过研究发现, 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 一个人只能发挥出20%~30%的能力, 但在良好的激励环境中, 同样的人却可发挥出80%~90%的潜力。由此可见, 激励对组织中员工的整体绩效的贡献度是至关重要的。民办高校教师是民办高校最主要的员工, 激发他们的热忱, 关注他们的需求, 满足他们的四种激励驱动力是民办高校发展最核心的任务。

三、构建民办高校教师的激励“四力模型”具体措施

1、奖励机制

“获取”驱动力最容易通过组织的奖励制度得以满足。关键在于组织的奖励机制能否有效界定员工的不同表现。对于民办高校而言, 具体措施如下。

(1) 明确区分教师的类别。根据教师的个人业绩 (包括教学和科研方面) 及对学校的态度 (如认同度和忠诚度) 两个维度, 把教师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业绩和态度均最好。这类教师是学校的优秀员工, 学校应给与他们更多的支持, 真正关心他们的需求, 激励他们的正确行为, 给予最优秀的人员晋升的机会。第二类是个人业绩很好但对学校的忠诚度不高。学校要及时与他们进行面谈, 了解忠诚度不高的缘由, 解除他们的疑虑, 让他们向优秀员工转化。这类教师是学校关注的重点。第三类是对学校忠诚度很高, 但个人业绩处于低水平。这类教师对学校有深厚的感情, 但个人能力方面欠缺。学校应给与相应的技能培训, 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若通过培训还不能胜任教师工作者, 应考虑转换工作岗位。第四类是个人业绩和态度两方面均最差。这类教师可能不适合学校的教学工作, 应该及早地发现, 帮助其转换职业。

(2) 把奖励和绩效明确挂钩。在界定了工作中优秀的人与表现一般和较差的人后, 学校要把奖励与工作的表现对等。教学骨干应给予较高的课酬奖励, 实行单项奖励和综合奖励结合, 对于职称结构不高但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享受低职高聘的待遇。另外, 每年选拔一批在教学工作中表现突出者给予“教学名师”的称号, 激励其用心教学的正确行为。在科研方面, 由于科研具有注重长期行为的特征, 学校应给予科研骨干更多的长期激励, 如让他们参与到学校的股权分配中, 通过股权激励分享学校发展的长远收益, 会降低这些人员的流动性, 使学校的科研人才储备持续发展;实行终身教授制, 在科研贡献难以精确计量的情况下, 科研人员在制度的保证基础下, 可以安心地投入到期限长, 但意义深远的科研项目上, 避免短期科研激励带来的局限性。

(3) 合理的宽带型薪酬等级。薪酬是组织对员工的贡献给与的回报。薪酬水平应参照劳动市场中竞争对手的工资水平, 在实践中基本与对手相当或略高。民办高校专职教师的薪酬主要由基本课时报酬和超课时报酬组成。基本课时的基数不同学校有差异, 但原则上是让教师工作量饱满, 而不能超负荷和低负荷。薪酬宽带是指对多个薪酬等级及薪酬变动范围进行重新组合, 使之变成只有相当少数的薪酬等级及相应的较宽的薪酬变动范围。实施宽带型薪酬等级能使低级别的人员也能获得较高的薪酬, 甚至超过比自己更高级别的人员。该薪酬制度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使他们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努力工作, 而不只是追求职位或级别的提升。

2、文化

满足员工的“结合”驱动力, 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一种促进团队合作、开放和友谊的文化。优秀的团队文化的共性是平等、快乐和合作。如何营造高效的团队文化是民办高校发展中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首先, 要在员工之间培养相互信任和友谊;其次, 要重视协作、鼓励团队合作;最后, 在成员之间鼓励分享最佳的实践。民办高校的教师属于较高文化背景的知识型员工, 有更强烈的被理解、受尊重的需要。学校要真正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思想, 给予实质性的人文关怀, 让教师关心学校的发展, 对组织产生深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另外, 民办高校管理者应在学校内部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 听取教师的建议, 让教师更多的参与学校的管理, 使教师感受到学校的真诚和善意, 从而对学校产生更强的身份感和责任感。

3、岗位设计

满足“理解”驱动力的最佳途径是设计出有意义、有乐趣且具有挑战性的岗位。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 对岗位的设计和重组关键在于对岗位的流程及工作方式有明确的把握, 同时对做该工作的人的要求很清晰。一方面要设计出在组织中具有独特重要作用的岗位;另一方面是设计出有意义的工作, 并让员工觉得对组织有所贡献。民办高校教师的工作内容相对于企业的工作更具独特性和有意义, 但与公办高校的教学工作量相比, 常常表现为教师疲惫于繁重的教学任务。因此, 设计出合理的基本教学课时是民办高校最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另外, 专职青年教师的自我培养方面还存在不足。青年教师是民办高校发展的核心员工, 应给与他们更多出国深造、在职读博、技能培训和学术交流的机会。

4、绩效管理和资源配置的流程

公正、可信、透明的绩效管理和资源配置的流程, 有助于满足人们的“防御”驱动力。“公平原则”中的“程序公平”关注的是用于决定员工得到结果所采取的方法和程序的公平性。对民办高校而言, 第一, 要提高所有流程的透明度, 如在年终考核、岗位竞聘和晋升中要体现真正的公开性;第二, 强调流程的公平性。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 不能因人而异, 应保持一致性;执行者在执行中要无个人偏见;获取的信息应建立在真实可靠的基础上;第三, 在奖励、任务选派和其他形式的认可中体现公正和透明, 建立员工与组织的信任感。

参考文献

[1]张小东、曾平生:独立学院教师激励机制探析[J].教育探索, 2007 (6) .

[2]李春霞:试析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激励策略[J].高教探索, 2009 (11) .

[3]Paul R.Lawrence, Nitin Nohria.:Driven:How Human Na-ture Shapes Our Choices[M].Jossey-Bass Inc., U.S.2002.

[4]尼廷·诺里亚等:员工激励的“四力模型”[J].哈佛商业评论, 2008 (8) .

[5]段维彤:基于契约理论的民办高校科研人员激励机制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 2007 (4) .

[6]刘翠兰:民办本科院校教师薪酬制度与薪酬激励机制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10) .

[7]张宏如:基于EAP的知识型员工激励策略[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0 (3) .

四力 篇10

1 加强学习力, 保证基础知识的储备

学习力是评估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 自高中的高强度教学之后, 学生在中职教育中缺乏教师以及班主任的密切监督, 因而易产生松懈心理, 自主学习效率较差。计算机专业涉及较多基础专业知识, 需要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搭建较好的学习基础, 例如操作系统的认识, 数据库软件、办公软件以及图片处理软件等应用, 系统设计、组装等, 只有对基础知识有概括性理解, 才能更好地完成计算机的学习及运用[2]。班主任是中职生学习中的重要推动力量, 为了能够更好地辅助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班主任必须时常接触计算机方面的新闻报道, 具备计算机专业知识, 了解当代计算机学习热点以及新思想, 通过挖掘社会中的新兴事物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对学生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同时, 为了促使学生能够系统了解计算机并进行深入学习, 还需要教师清晰掌握计算机发展历史以及发展趋势, 关注计算机的最新成果, 通过举办班会以及开办班级活动的方式, 将最新动态分享给学生, 发起学生讨论, 并提出问题, 带领学生进行思考。从社会中存在的计算机实例中挖掘出计算机相关知识, 并帮助学生复习所学知识, 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使学生学会思考, 对这种新兴技术产生浓烈兴趣, 从而达到更高效自主学习的效果。

2 培养律他力, 正确应用网络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正确应用网络可以带来源源不断的学习资源和信息, 而过度沉迷网络, 沉溺于游戏或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不法行为, 给社会、企业以及公众带来一定损失, 则极大影响社会和谐。在学习计算机时, 班主任还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通过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讲解社会中存在的不良事例, 纠正学生的不适当行为, 让学生知道不良用网习惯的弊端。通过课堂以及课外活动发起学生对各种社会现象的探讨, 让学生理解沉溺网络等不良用网行为对自身带来的不利影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转移学生注意力, 使其能够劳逸结合, 控制每天使用电脑以及网络的时间, 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 逐渐培养其养成良好的律他性[3]。

3 建立识才力, 挖掘计算机英才

计算机属于引领时代发展的新兴技术, 具有诸多有待探索的领域及知识, 只要人们具备一定的探索精神, 对计算机充满较高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则会发挥出巨大力量。中职学校在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时, 仅仅依靠刻板的教科书式学习, 已无法适应社会需求。班主任和老师为了使学生达到更高的学习效果, 挖掘更多计算机人才, 需要具备识才力, 对具有计算机潜力的学生加强培养。不要因为学生在学习前期出现的障碍就武断地判断或怀疑学生的学习能力, 应以鼓励以及激励的方式教导学生。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偏科现象, 在某一领域的才能较为显著, 而在其他学科上受挫会影响学生进一步发展, 此时需要班主任加强引导, 引导其在某一方面的专长继续发展, 专注于一个领域的研究, 从专到精, 在其获得了一定成就感及领悟后再逐渐向其他领域扩展。有些计算机人才在学习初期具有独有的个性及思维特点, 班主任需要培养并挖掘学生的这种思想, 大胆鼓励学生多尝试, 因人制宜地进行针对性教育, 不要埋没了计算机人才[4]。

4 促进创新力, 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

创新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也是社会进步的关键。任何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均需要不断创新, 才能保证其健康的生命力, 得到可持续发展。计算机行业目前在社会中各个领域均得到广泛应用, 改善了以往冗杂、低效的工作状态。计算机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可能以任何形式出现在任何领域, 只要有想法, 就能够通过计算机软件以及程序设计将其实现。在学习计算机时, 必须着眼于未来, 洞悉计算机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情况, 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及创新。在学习阶段就可针对最新计算机成果进行研究及创新。由班主任带领班级学生参与各种比赛和活动, 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成功时与学生一起分享经验, 失败时鼓励学生再接再厉, 迎难而上, 在失败中找寻原因, 在前进中唤起对计算机学习的激情[5]。在生活与学习中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彼此真诚交流及讨论, 从亦师亦友的关系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及创新力。

5 结语

综上所述, 中职计算机专业的班主任为了发挥学生巨大的学习潜力, 获得较好的学习目标, 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教育。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职业素养以及道德观念, 通过自身力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引领学生正确用网, 从学习力、律他力、识才力以及创新力四个方面进行管理, 以期为我国提供更多的计算机人才。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已不容忽视。中职学校是为我国输送专业技术人才的学校, 诸多高中毕业生选择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一门专业技术, 计算机专业已成为各大学校的重点专业, 然而中职学校的学习模式与高中有较大的不同, 许多学生学习效率较低。为了改善这一现状, 笔者主要从班主任的“四力”管理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班主任,“四力”管理

参考文献

[1]高晓兵.如何当好中职计算机班的班主任[J].考试周刊, 2011 (35) :229-230.

[2]夏燕清.论中职计算机专业班主任的“四力”管理[J].课外阅读 (中旬) , 2011 (5) :275.

[3]陈东琼.中职计算机专业班主任管理工作浅谈[J].新课程 (下旬) , 2015 (1) :171-171.

[4]张春龙, 田进华.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班主任队伍建设[J].职业技术, 2010 (5) :64.

四力 篇11

一、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

市场主体是转方式的承载者,其活力如何决定转方式的程度。在当前国际经济持续低迷和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下,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作用尤为迫切。企业、政府等市场主体活力不足、不愿转方式或转得慢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体制机制障碍。应看到,任何发展方式都是一种动力机制的塑造和利益分配体制的安排。体制机制影响利益分配格局,利益分配格局引导市场主体行为,进而决定发展方式的取舍。因此,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而“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过多,势必制约市场主体活力。这就要求我们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最大限度调动全社会参与经济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落实新兴产业激励政策,鼓励企业进入新兴产业,向绿色发展型转变。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不断增强其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各种所有制经济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创造体制政策环境。

二、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曾提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经历生产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四个阶段。我国保持30多年持续快速增长,主要是靠廉价劳动力投入、大量资源消耗和大规模政府投资来实现的。当下,面对“人口红利”、“土地红利”优势开始减弱困境,倒逼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创新驱动”转换。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哈尔滨市作为老工业基地,尽管已具备一定的制造能力,但因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总体上还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必须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应充分发挥科教优势,高效配置和集成创新资源,落实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出台的政策措施,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加快推进哈工大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促进经济内生增长,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新转变。

三、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形成新的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从国际国内看,世界主要国家和我国先进地区都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作为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提升产业层次,高起点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相比之下,哈尔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值起步阶段,规模不大,产业链条短,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现代服务业层次也不高。要优化我市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必须按照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要求,抓住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培育壮大生物、民用航空、新材料、新能源装备、电子信息和绿色食品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要重点发展云计算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推动金融、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四、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发展开放型经济已成各国的主流选择。面对扩内需、稳外需、保增长压力,迫切需要加快对外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即由过去主要依靠低成本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向依靠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新优势的转变。就我市来说,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就要创新开放模式,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实现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招商引智”转变。抓住国家和我省沿边开发开放的战略机遇,加快申请辟建我市综合保税区,将其打造成对俄开放高地,吸引更多战略投资者,全面释放对内对外开放活力。

四力 篇12

2015年12月18日, 省纪委在巴中召开全省总结推广《阳光问廉》工作会议。2016年3月16日, 《阳光问廉》节目研讨会在成都召开。这是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首次对市级电视台的节目召开研讨会。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纪检监察报、新华网等高度关注, 相关专家、学者给予高度评价。

《阳光问廉》其成功之处, 笔者以为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坚持问题导向, 是提升节目实效性与影响力的根本

1.1 紧扣中心, 选准主题

《阳光问廉》通过在电视、电台、网站、报纸开设专栏, 通过电话、短信、微信、微博、QQ五种渠道, 广泛搜集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确定节目主题。《阳光问廉》自开播以来, 先后围绕“铸利剑·正风纪”“聚焦民生·高扬利剑”“聚力正风肃纪·护航扶贫攻坚”“法治阳光行动”“纪律面对面”“担主责·践承诺”“护航脱贫攻坚·保障民生民利”等主题, 开办了8期节目。

1.2 正反典型, 导向鲜明

《阳光问廉》通过信访举报“筛”、监督检查“找”、案件查办“挖”, 选定多发、易发、普遍的典型问题, 曝光一个典型, 解决一类问题;通过寻访具有引领性的先进典型, 树立一个标杆, 带动一方风尚。如通过曝光“住洋房吃低保”的问题, 全市开展了低保评定专项整治, 清退“人情保”“关系保”1610人。如通过选树优秀“第一书记”熊正庭, 同时曝光“干部结对帮扶走样”“扶贫互助资金送礼”等问题, 推动全市调整“第一书记”130余人, 引领带动全市驻村干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2 群众广泛参与, 是提升节目群众性与公信力的核心

2.1 多元参与

《阳光问廉》分问题线索征集、记者暗访调查、全媒体现场直播、问题督查督办四个环节。考评团成员通过自主报名、组织推荐等方式产生, 由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媒体代表和热心群众组成, 其中热心群众占比70%。

2.2 互动参与

《阳光问廉》从刊发主题到直播问廉, 群众都可第一时间获取相关信息, 并及时反映具体问题。在直播中, 针对短片反映的问题, 场外群众通过热线电话、微信、微博等互动, 并随机抽点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答复。考评团对被问干部的回答进行满意度测评, 未达到60%的, 必须再次作答。同时, 及时汇总问题, 逐一落实责任单位、完成时限, 并通过子栏目《阳光反馈》向社会公开公示, 让互动得以延伸, 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真正打破了群众参与监督的“最后一公里”, 让群众信任监督、愿意监督、敢于监督, 群众的获得感更加真实, 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2016年第三期《阳光问廉》直播节目首次走进平昌县云台镇龙尾村三十二道梁, 以“担主责·践承诺”为主题, 重点围绕党委中心工作、“244”专项整治、维护民生民利进行问廉互动, 使节目更接地气、更能倾听民意。

3 整合监督方式, 是提升节目权威性与监督力的保障

3.1 构建“三位一体”的监督模式

媒体监督、群众监督和纪检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模式, 既是监督模式的创新, 也是监督方式的整合, 凝聚推动了问题解决的合力。“动员千遍, 不如问责一次。”截至目前, 《阳光问廉》共督促整改问题241个, 问责163人, 其中, 对59人党政纪处分, 对104人运用免职、诫勉谈话、批评教育、约谈函询等方式进行了问责。

3.2 突出宣传服务

《阳光问廉》把前期搜集的反映强烈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作为素材, 在严格保密的前提下, 设置尖锐的问题, 通过提出犀利的问题, 对干部的工作及其作风进行检验。《阳光问廉》节目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担任点评嘉宾来问来答, 确保及时发出权威解读以占领舆论高地, 在政策解读中体现服务。既点到根源, 又提出有针对性的专业建议, 帮助被问干部找到问题整改的突破口。干部亲切地视《阳光问廉》为业务提升的助推器、强化管理的催化剂、直面媒体的大讲堂、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4 遵循新闻传播规律, 创新节目形态, 是提升节目可看性与传播力的前提

(1) 在议题设置上, 把握好时机。省、市委作出关于扶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后, 《阳光问廉》先后开播两期节目曝光了扶贫资金管理、项目工程质量、工作责任落实等问题。2016年岁末的《护航脱贫攻坚》节目直播期间, 接听热线电话85通, 短信、微信微博、网页跟帖等215条, 直播网页、无线巴中、掌上巴中APP点击量23.1万人次, 全市干部群众通过电视、电台、网络、户外LED等全媒体收听收看, 当晚电视收视率为6.39, 收视份额为11.75, 居当晚20:00至22:00所有落地和地面频道首位。

(2) 在节目定位上, 打破了过去批评类报道单项的传播方式。除了记者的暗访调查, 还有公众的调查;不仅有演播室的访谈, 还有考评团成员的深度参与。

(3) 在节目形态上, 多方发问+评论。直播现场设置点评嘉宾和媒体观察席。由主持人单方发问, 改为主持人发问、问廉代表团发问、主问廉嘉宾发问。三方发问, 问得更明、更准、更狠, 可谓切中要害。形式的创新, 带来问廉效果的提升。

【四力】推荐阅读:

上一篇:影像的艺术下一篇:主题整合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