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葱斑潜蝇

2024-05-18

大葱斑潜蝇(精选8篇)

大葱斑潜蝇 篇1

大葱是临泉县的主要经济作物, 每年种植面积均在667hm2以上, 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近年来大葱斑潜蝇的危害日趋严重[1,2], 已成为危害大葱的主要害虫, 特别是在引进的日本大葱品种上表现突出。据调查, 一般发生大葱斑潜蝇危害的田块达95%以上, 虫株率达80%, 虫叶率65%。该虫发生危害时隐蔽性强, 暴发突然, 一般发生3~5 d后, 如果防治不及时, 就蔓延全田, 严重影响大葱叶片的光合作用, 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一般减产15%左右, 重者高达50%以上。现就大葱斑潜蝇的发生与综合防治介绍如下。

1 形态特征

大葱斑潜蝇成虫体长2~3 mm, 头部黄色, 头顶两侧有黑纹, 触角黄色, 芒褐色。肩部、翅基部及胸背的两侧浅黄色。卵长椭圆形, 乳白色。幼虫共3龄, 老熟幼虫体淡黄色, 细长圆筒形的蛆, 体壁半透明, 绿色。蛹褐色, 圆筒形略扁, 后端略粗[3]。

2 发生规律

大葱斑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 繁殖能力强。在当地1年发生2~3代, 以蛹在被害大葱的叶片内和土中越冬。5月上旬为成虫发生盛期, 在傍晚时出来活动产卵, 通过尾针把卵产在大葱叶片的组织内, 4~5 d后卵孵化出幼虫, 幼虫即在叶内取食叶肉, 形成一条条灰白色弯曲的隧道, 粪便也排在隧道内, 隧道的宽窄长短随着幼虫虫龄增长变宽加长, 随着隧道的交错相连, 叶片变白失水干枯, 严重者全株死亡。6月老熟幼虫在隧道内化蛹, 化蛹后突破叶片表皮进行羽化。7—8月是其危害高峰期, 也是当地大葱生长的关键时期, 因斑潜蝇幼虫生活方式隐蔽, 一直在叶片组织内部为害, 一般施药很难防治, 加上成虫个体小, 群众肉眼不易觉察, 易错过最佳防治时期。另外, 葱叶表面有蜡质层, 一般药物很难渗透, 导致防治难度大, 危害时间长, 此时如果遇到高温干旱, 危害蔓延更加迅速。

3 综合防治技术

3.1 农业防治

(1) 尽量选择3~5年以上没有种过大葱、蒜、韭菜之类的土壤种植大葱。避免与茄果类、瓜类、豆类等作物间作。合理密植, 增加田间通透性。

(2) 清洁田园, 消灭虫源。在育苗、移栽前或收获后, 要及时清除田间残叶、枯叶和各种杂草, 并带出田外焚烧和深埋。对土壤要深翻、冬灌, 清除越冬场所、消灭越冬虫源、减少虫口基数。

3.2 物理防治

主要是通过诱杀成虫以达到防治效果。用红糖、醋各100 g, 加水1 kg煮沸, 加入90%晶体敌百虫40 g, 搅拌均匀, 拌在40 kg干草或树叶上, 撒入田间诱杀成虫;或者用黄板或黄色粘纸诱杀成虫, 悬挂规格20 cm×30 cm粘虫板675片/hm2, 粘板底部距离大葱顶部15~20 cm以上, 既节约防治成本, 又保护环境, 效果良好。

3.3 生物防治

尽量选用对害虫天敌低毒的药剂, 保护利用天敌, 以虫治虫。选择高效、低毒、无公害生产用农药, 如75%灭蝇胺3 000倍液、1.8%阿维菌素3 000倍液、0.6%齐螨素乳油1 500倍液、5%氟虫脲乳油2 000倍液、0.9%阿维·印楝素乳油1 200~1 500倍液或0.3%印楝素乳油300倍液喷雾防治。

3.4 化学防治

选用20%阿维·杀单微乳剂1 000~1 500倍液、31%毒死蜱阿维乳油1 500~2 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2 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9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0.12%强棒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52.25%毒·氯乳油1 0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4]。

4 注意事项

(1) 防治适期。突出一个“早”字, 选择成虫产卵盛期或幼虫孵化初期喷药。一旦发现危害症状, 要立即进行施药防治, 越早效果越好。

(2) 施药时间。因斑潜蝇成虫多在傍晚出来活动, 幼虫多在早晨露水干后至11:00前在叶面活动, 施药时间要掌握在18:00以后和8:00—11:00之前进行。

(3) 用药次数。初发时每7 d喷1次, 重发时适量加大用药量, 3~4 d喷1次, 连喷2~3次。

(4) 要交替轮换用药。每种药在大葱的整个生长季节只准用1~2次, 减少害虫抗药性产生, 且在收获前10~15 d要停止施药, 保障产品食用安全。

(5) 配药时要采取二次稀释法。即先用1/3清水均匀稀释农药, 倒入喷雾器后, 用2/3的清水再次稀释, 充分搅拌, 保障农药混合均匀, 要求每次施用药液量不低于750 kg/hm2, 药液要均匀喷洒在叶片及地面上, 保证防治效果。

(6) 因大葱叶片表面有蜡质层, 药液不易被吸附, 配药时要加粘着剂、渗透剂、中性洗衣粉或1%洗涤剂等, 以提高防治效果。

(7) 严禁在大葱上使用剧毒、高毒和“三证” (农药登记号、产品标准号、生产批准号) 不全的农药, 杜绝人畜中毒事故发生, 保证产品安全。

(8) 防治大葱斑潜蝇应采取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 多效并举的策略, 确保大葱丰产。

摘要:斑潜蝇近年来危害日趋严重, 已成为危害大葱的主要害虫。总结了斑潜蝇的形态特征与发生规律, 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以为大葱的生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葱斑潜蝇,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危害特点,综合防治

参考文献

[1]吕佩珂, 李明远.中国蔬菜病虫原色图谱[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8.

[2]杨敬先, 杨贝贝, 吴建芳.大葱斑潜蝇综合防治技术[J].上海蔬菜2009 (2) :67.

[3]张玉聚, 武予清, 崔金杰, 等.中国农业病虫草害原色图解:第2卷——蔬菜病虫害[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4]王伟, 张道明.75%灭蝇胺可湿性粉剂防治大葱斑潜蝇药效试验[J].中国蔬菜2003 (1) :37-38.

大葱斑潜蝇 篇2

1寄主植物及危害症状 (1)美洲斑潜蝇寄主广泛,危害作物多,主要以幼虫蛀食植物叶片上下表皮之间的叶肉细胞及叶柄,成虫取食和产卵孔也能造成一定的伤害.

作 者:汪颖慧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青冈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青冈,151600 刊 名: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英文刊名:CHINESE COUNTRYSIDE WELL-OFF TECHNOLOGY 年,卷(期): “”(2) 分类号:S4 关键词: 

美洲斑潜蝇的发生与防治 篇3

1 美洲斑潜蝇形态特征

卵的大小为 (0.2~0.3) mm× (0.10~0.15) mm, 米色, 轻微半透明, 雌成虫将卵产在叶片表皮下, 根据温度高低, 卵在2~5 d内孵化。无头幼虫蛆状, 最大可长至3 mm, 初孵幼虫无色, 渐变为淡橙黄色。幼虫腹末有1对形似圆锥形的后气门, 后气门开口于3个气孔。幼虫主要在叶片表皮下取食叶肉, 形成白色潜道, 直接影响农产品的商品价值和农作物的生长发育[2]。椭圆形蛹为 (1.3~2.3) mm× (0.5~0.7) mm, 淡橙黄色。成虫体长为1.3~2.3 mm, 翅展1.3~2.3 mm。体淡灰黑色, 小盾片鲜黄色。雄成虫外生殖器端阳体褐色, 分方2片。雌成虫刺伤植株叶片取食叶肉后产卵, 取食后造成大量叶片细胞死亡, 形成白色圆点。

2 危害特点

保护地比露地发生危害严重;瓜菜类受害较大田作物严重。尤其叶菜类作物, 基本无商品价值。黄瓜、菜豆受害也较严重, 一般减产20%以上, 严重的50%以上, 番茄、西瓜、茄子等受害较轻。美洲斑潜蝇主要以幼虫在叶片中取食叶肉, 形成隧道, 并且破坏植株的叶绿素, 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 危害严重时会致使被害叶片脱落, 严重影响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其主要靠卵和幼虫随寄主植株、切条、叶菜或蛹随盆栽植株土壤等远距离传播。

3 发生规律

3.1 生物学规律

美洲斑潜蝇是一种完全变态的昆虫, 虫体较小。成虫活动时间主要在白天, 晚间则在植株叶背栖息, 成虫早晚活动缓慢。羽化一般在上午, 高峰在4:00—15:00, 该时间段也是其取食交尾的活跃期。成虫在羽化后随即觅偶交配, 雌成虫交配的当天就会产卵。雌成虫弯曲腹部, 将伪产卵器垂直刺向叶片, 取食汁液的同时将卵产在叶肉。雄成虫则直接取食雌成虫刺伤点中的汁液。成虫选择性地把卵产在寄主植物中上部完全展开叶片的正面, 很少在下部叶片和顶部嫩叶上产卵, 产卵时很少有越位现象, 一般为向上排列, 且1个叶挨1个叶。成虫有明显的趋光、趋黄性, 偏好取食花蜜来补充营养。卵在2~5 d后孵化, l~2 d后叶片出现的线丝斑点即为其在潜食叶肉组织。虫龄逐渐增大而形成弯曲、缠绕的白色隧道, 其宽度随之变宽, 且末端膨大, 潜道内的粪便呈断线点状排列。幼虫老熟后钻破隧道由上表皮爬出, 化蛹一般选择在地面或叶片低凹处。幼虫初爬出隧道时, 体色为鲜黄色, 后渐变为深黄色, 至化蛹时体色更深为金黄色。

3.2 发生消长规律

美洲斑潜蝇在汾阳市1年发生8~10代, 成虫于4月下旬田间寄主植物增多、气温逐渐回升时, 从保护地迁飞到大田进行危害[3]。危害高峰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下旬。而且气温的回升导致其繁殖加速。7月上旬至9月下旬, 急剧增加的田间种群数量, 引发世代重叠, 危害持续性加重, 继而形成数个盛发高峰期。高峰期在9月上中旬最为明显, 一直到10月, 气温下降后成虫迁飞危害保护地, 田间种群数量随之减少。10月下旬至翌年2月危害不明显。温室大棚中的高峰期为4月底至5月初。

3.3 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美洲斑潜蝇的发生危害受温度影响很大, 23~32℃时种群数量增加明显;降雨量也是影响该虫种群变动的主要因素。该虫虫体小, 抗暴风雨能力差, 当遇到暴雨或连续降雨, 自然死亡率高, 土地湿度过大时也不利于蛹的发育。

4 综合防治技术

防治上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 生物防治为核心, 按照病虫发生规律和防治指标, 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及时集中烧毁菜地的枯枝烂叶, 清除田间地头杂草, 在危害初期可摘除有虫叶片, 秋季入棚前, 要深翻土地, 阻止蛹的羽化[4]。在田间或大棚中悬挂黄色捕虫板诱杀成虫。在大棚中也可用虫螨净烟剂9 kg/hm2, 分5~6处点燃熏烟, 可杀死全部成虫及部分幼虫。在植株叶片出现虫道时采用24.5%北农爱福丁、强棒、1.8%集琦虫螨克叶面喷施。这些农药主要成分为阿维菌素的生物农药, 具有环保、强渗透性, 可杀死在叶肉中潜食的美洲斑潜蝇幼虫。为延缓产生抗药性, 还可与功夫、4.5%高效顺反氯氰菊酯交替使用。

摘要:介绍了美洲斑蝇的形态特征和危害特点、分析了其发生规律, 提出综合防治技术, 以期为该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美洲斑潜蝇,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发生规律,防治技术

参考文献

[1]马悦, 高峰, 金明霞.美洲斑潜蝇发生与防治措施[J].吉林蔬菜, 2011 (2) :63.

[2]王玉霞, 李井会, 孙淑凤, 等.美洲斑潜蝇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 (11) :160, 163.

[3]姚力, 杨银平.玉屏县美洲斑潜蝇的分布及危害[J].农技服务, 2008 (9) :84-85.

美洲斑潜蝇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篇4

一、发生规律

美洲斑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 主要寄主有豆类、瓜类、茄科、十字花科等40多个蔬菜品种。卵散产在叶肉组织中, 每头雌虫产卵约200~600粒, 卵孵化后, 幼虫即开始在叶片内潜食叶肉, 形成蛇形潜道, 对植物造成伤害, 为其他病菌侵入造成有利条件。其最适宜生长发育的温度20~25℃, 相对湿度70%~80%, 超出此温湿度, 个体发育进度异常, 自然死亡率明显升高。

另外, 美洲斑潜蝇的蛇形潜道和世代交替比较快现象, 为其防治造成很大的困难。

二、调查依据

美洲斑潜蝇在我地区目前已经逐渐开始蔓延危害, 7月28日调查裸地田间百株有虫株率为10%, 严重的保护地蔬菜百株有虫株率达35%。又因美洲斑潜蝇被列为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 因此提醒广大蔬菜种植户, 发现美洲斑潜蝇就要立即开展防治。

三、防治措施

1. 农业防治:

在害虫发生初期, 定期清除底部虫叶, 以杀灭幼虫。

2. 药剂防治:

可选用25%氯氰菊酯乳油1000~1200倍液, 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200~1500倍液或选用50%灭蝇胺800~1000倍液, 效果较好。

大葱斑潜蝇 篇5

1 特征识别

美洲斑潜蝇幼虫蛆状, 长2.5~3.0mm, 初孵化时, 无色透明, 逐渐由乳白色变成淡黄色, 后加深为橙黄色。成虫体小, 为有翅蝇类, 长1.2~2.5mm, 灰黑色, 腹面黄色, 腹部大部分为黑色, 背面深黑色, 两侧为浅黄色, 双翅基部中间有一黄色亮点。卵椭圆形, 乳白色, 略显透明。蛹长椭圆形, 一端稍尖, 腹部略扁平, 橙黄色或红褐色。

2 发生规律及危害症状

美洲斑潜蝇在大田内4~10月份均可发生, 每年发生10代左右, 在棚室内, 周年都可以发生, 每年发生14~16代, 最多可达20代以上。其繁殖力极强, 世代重叠明显, 还具有暴发性、毁灭性的特点。以5月上旬至6月中旬、8月中旬至10月上旬2个时期危害最大, 幼虫对寄主取食是造成危害的主要形式。幼虫孵化后, 便在叶片和叶柄内蛀食叶肉, 单留表皮后, 在叶片上形成点线状的白色虫道, 虫道相互交织成乱线团状的枯斑, 致使叶片生理功能丧失, 部分枯萎或过早脱落。严重时, 还会导致秧苗成片死亡, 甚至毁种绝收。成虫具飞翔能力, 成虫、若虫均靠吸食叶片汁液汲取营养。成虫产卵时, 用刺针扎破叶面表皮, 形成褪绿斑点。老熟幼虫咬破叶片表皮, 在叶片表面或落入浅表土层化蛹。成虫羽化高峰期为上午9~11时, 对黄色强烈趋性。除靠成虫自身迁飞外, 卵和幼虫常随植株、土壤、秧苗、运输工具等远距离传播扩散。美洲斑潜蝇危害造成的伤口, 还会造成病毒病的传播感染, 增加腐烂病、白粉病、叶霉病、霜霉病等细菌性、真菌性病害的侵染机会, 影响棚室蔬菜的品质和产量。

3 无公害防治技术

3.1 农业防治

加强检疫工作, 严禁从害虫发生区调入种苗或蔬菜产品。途经疫区调运种苗或蔬菜产品时, 一定要经严格的灭虫处理后, 才能进入当地的流通市场。棚室扣膜前, 彻底清茬, 拔除杂草, 清理残株落叶, 消灭虫源。定植蔬菜时, 处理种苗。施入的有机肥要充分腐熟, 避免将卵、蛹、幼虫带入棚室。合理调整品种布局, 实施抗虫品种如芹菜、大蒜、香菜、辣椒、胡萝卜等与易感品种的间作套种和轮作倒茬, 减少食源, 有效趋避成虫, 降低田间落卵量, 减少虫害发生机会。蛹期集中浇水, 增大土壤持水量, 抑制蛹的发育和羽化。结合田间管理, 及时摘除虫蛀枝叶, 带出棚室, 深埋销毁, 以压低棚室虫口数量, 减轻危害。

3.2 物理防治

倒茬时, 深耕翻土, 埋杀土壤中的蛹、卵。害虫高发期, 加强中耕, 松土时施入适量草木灰, 择机灌水, 有效杀灭表土中的虫蛹。在通风口和出入口的位置架设防虫网, 阻隔成虫飞入棚室。利用美洲斑潜蝇成虫对黄色敏感的习性, 可将钙塑包装箱裁剪成80cm×20cm的纸板, 用油漆把双面漆成橙黄色, 晾干后均匀涂抹1层机用黄油, 安放在植株行间, 高出作物10~20cm的位置。7~10d清理1次, 重新涂抹1次黄油。成虫盛发期, 也可在稍高出植株的部位, 按每15~20m2挂1条的密度错落挂设灭蝇纸, 诱杀成虫, 4~5d更换1次。上述方法不仅可有效杀灭害虫, 保护天敌, 还能使棚室环境免受污染, 维持好生态平衡。

3.3 生态防治

秧苗定植前7~10d, 施肥整地后, 选择高温晴天天气连续闷棚3~5d, 利用午间高温杀灭成虫和土壤中的卵、蛹。严寒季节, 棚室休闲时, 及时揭膜敞棚, 通过低温冻死越冬残留虫蛹, 以降低田间害虫种群基数, 控制为害。充分利用棚室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 保护或集中释放茧蜂、姬小蜂等寄生蜂类天敌, 选用生物源、植物源、矿物源农药, 减少对天敌的伤害, 抑害保益, 优化棚室生态环境。

3.4 化学防治

在卵孵化高峰期和幼虫盛发期, 当虫株率达到5%~10%的防治指标时, 选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 进行除治。试验表明:选用1.5%的灭幼脲3号1 000~1 500倍液、5%卡死克乳油3 000~3 500倍液、50%蝇蛆净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20%蝇潜净乳油1 500~2 000倍液、1.8%爱福丁乳油3 000~3 500倍液等喷雾除治, 均能收到理想效果。施用化学农药防治时, 尽量选在上午9~11时、下午4~7时幼虫活动高峰期进行。宜采用单剂交叉轮换或合理复配使用的用药方式, 避免长期单一用药, 使害虫产生抗性。喷药作业时, 应尽力做到喷匀、喷透, 以提高防效。同时, 还要注意严格执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减少农药残留, 提高棚室蔬菜的安全质量和生产效益。

参考文献

[1]刘红俊, 嵇能焕.综合防治美洲斑潜蝇[J].山西农业 (致富科技) , 2008 (7) :37.

大葱斑潜蝇 篇6

1 美洲斑潜蝇的危害症状

美洲斑潜蝇危害作物涉及22科110种。美洲斑潜蝇成、幼虫均可为害植株, 幼虫以蛀食芹菜叶片上下表皮之间叶肉为主, 在叶片上形成由细到宽不规则的白色蛇形虫道, 白色虫道内有黑色的分泌物, 严重发生时叶柄也可蛀空, 叶片上虫道颜色随作物的生长可变成黄色、锈色。除幼虫危害外, 雌成虫还会用产卵器刺破叶片, 由刺孔处吸食汁液或产卵, 在叶片上造成许多白色的失绿点, 雄虫虽然不会直接刺破叶片, 但会在雌虫刺孔处吸食汁液。虫体的活动还可传播病毒, 使病毒侵染植物, 严重影响作物生长。

2 发生规律

冬季, 美洲斑潜蝇在北方大部分地区不能越冬, 其主要传播时间是秋季从露地传至日光温室发生、春季再从日光温室转至大棚、露地为害。

美洲斑潜蝇在该地区1a发生8~11代, 其中露地可完成6~7代, 保护地4代左右, 以各种虫态在日光温室中生长繁殖、越冬。其繁殖速率与温度和作物有关。幼虫最适宜活动的温度为25~30℃, 当气温超过35℃时, 成虫和幼虫的活动受到抑制, 当气温超过45℃时, 美洲斑潜蝇各种虫态都不能存活。成虫具有飞翔能力, 但较弱, 远距离传播以随寄主植物的调运为主要途径。其中, 以带虫叶片传播为主, 携带虫卵的植物残体传播次之。美洲斑潜蝇成虫大部分在上午羽化, 08:00~12:00是成虫羽化高峰期, 也是1天中最活跃的时间段。成虫还具有趋光、趋色的生活特点, 尤其对黄色趋性强。

3 综合防治措施

根据美洲斑潜蝇寄主植物多、繁殖速度快、抗药性增强、世代交替重叠、各种虫态同时存在, 以及在我国北方露地不能安全越冬的特点, 在日光温室芹菜美洲斑潜蝇防治中, 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必须以农业、物理防治措施为主, 辅以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策略, 以切断虫源、培育无虫苗为基本途径, 狠抓作物生长前期防治, 尽量降低虫口基数, 控制美洲斑潜蝇危害作物, 将损失降低到最低。有条件的也可辅以生物防治控制。

3.1 农业防治

3.1.1 及时清洁田园

在作物生长期, 加强田间调查, 及时发现摘除受害叶片, 并带出棚外烧毁或深埋。在作物收获后, 及时把植株残体、杂草等清理出田园, 恶化虫态生存环境, 减少虫源。

3.1.2 深翻土壤

前茬作物收获后, 在芹菜定植前, 深翻土壤30cm以上, 使土壤表层的蛹不能羽化为成虫, 降低虫口基数。

3.1.3 合理轮作倒茬

美洲斑潜蝇喜食豆科、葫芦科、茄科等作物, 因地制宜与苦瓜、葱、蒜类倒茬种植。

3.1.4 合理施肥浇水

据相关资料, 低氮、高氮都能减少美洲斑潜蝇的取食和产卵, 缺钾最利于美洲斑潜蝇的取食和产卵。因此, 合理施肥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减少美洲斑潜蝇的危害。

3.2 物理防治

3.2.1 高温消毒杀虫

在夏秋季节选择晴天, 结合深翻土地在芹菜未定植前, 进行高温消毒杀虫1周, 使棚内温度达到60℃, 可以有效消灭各种虫态。

3.2.2 设置防虫网

在日光温室上、下通风口安装40~60目防虫网, 可以隔离露地蔬菜美洲斑潜蝇向温室内转移危害。

3.2.3 黄板诱杀

橘黄色对美洲斑潜蝇成虫有强烈的引诱作用, 在发生始盛期至盛末期, 悬挂黄板诱杀成虫, 交错悬挂, 悬挂高度在植株顶部上方, 相距30cm。悬挂诱虫板20个/667m2, 7d清理或更换1次。

3.3 生物防治

在自然条件下, 天敌能够控制美洲斑潜蝇的数量及发生危害, 在实际防治中寄生性天敌潜蝇姬小蜂由于在北方日光温室寄生率高, 是防治美洲斑潜蝇的首选天敌, 另外草岭、瓢虫等捕食性天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3.4 化学防治

可用10%灭蝇胺悬浮剂300~400倍液喷施, 间隔4~6d防治1次, 连续防治4~5次。防治成虫最好选择在晴天8:00~12:00成虫羽化高峰期。防治幼虫适期在低龄期为宜, 也就是危害作物的虫道在2cm以下。

摘要:本文总结了美洲斑潜蝇的发生危害症状及在当地发生规律, 提出了日光温室美洲斑潜蝇的综合防治措施, 以农业和物理防治措施为主、必要时结合化学防治, 以达到防治目的。

大葱斑潜蝇 篇7

关键词:巴州地区,斑潜蝇,危害,种类,绿色防控

双翅目潜蝇科(Agromyzidae)斑潜蝇属(Liriomyz Mik)的幼虫在叶片内取食为害,部分种类由于寄主范围广泛,年发生代数多,世代重叠,易产生抗药性,对设施农业生产危害严重。2014-2015年,通过对巴州地区设施蔬菜主产区的和硕县、博湖县、和静县、库尔勒市等地调查表明,巴州地区危害设施蔬菜的斑潜蝇主要有5种,分别是美洲斑潜蝇(L.sativae Blanchard)、南美斑潜蝇(L.huidobrensis(Blanchard))、豌豆斑潜蝇(L.congesta(Becker))、番茄斑潜蝇(L.bryoniae(kaltenbach))和葱斑潜蝇(L.chinensis(Kato)),其中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和豌豆斑潜蝇为优势种群。在部分种植豆科蔬菜的大棚内,南美斑潜蝇和豌豆斑潜蝇混合发生,均危害严重。

1 斑潜蝇的为害特点

斑潜蝇成、幼虫均可危害蔬菜,主要以幼虫取食叶肉组织,影响光合作用,使蔬菜产量下降,严重时叶片干枯,全株死亡;部分幼虫还可钻进叶柄和茎部为害,致使幼苗倒折,植株枯萎;雌成虫用产卵器刺破叶片表皮,形成肉眼可见的白色刻点状刺孔,雌、雄成虫从刻点处吸取叶片汁液,同时也可传播多种病毒病;因虫道在蔬菜叶片上分布,使叶菜类蔬菜失去食用价值。

巴州地区仅芫荽上没有发现斑潜蝇危害,其它蔬菜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导致各类蔬菜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一定下降。其中,四季豆、豇豆的有虫株率为100%,危害严重,部分地块豇豆减产50%以上;芹菜、油白菜和番茄有虫株率大于10%,一般减产10%~20%,辣椒、菠菜、油白菜、萝卜、莴苣、茄子、葱、蒜、葫芦瓜、黄瓜等蔬菜上均有零星危害。

2 5种斑潜蝇的田间识别

5种斑潜蝇在田间常混合发生,成虫一般体长1.3~3.5 mm,需通过显微镜观察头部、中胸背板和前翅特征判断为害种类(成虫常用分类特征见图1)。在田间可通过虫体大小、色泽及叶片上的危害状等综合特征来初步辨别。通过寄主、成虫大小、体色,在叶片上的虫道、虫粪特征对这5种斑潜蝇进行田间识别,结果见表1。

3 绿色防控技术

3.1 农业防治

3.1.1 培育无虫苗

可覆盖防虫网,采用小拱棚穴盘育苗,育苗过程中确保菜苗没有潜叶蝇的为害,杜绝菜苗携带虫源。

3.1.2 减少重茬,合理安排茬口

利用斑潜蝇对寄主的选择性,合理安排茬口,种植非喜食植物芫荽、苦瓜等,或在葱斑潜蝇未危害的棚室种植百合科的葱、蒜、韭菜等非寄主植物。

3.1.3 清洁田园,适时深耕

由于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和番茄斑潜蝇的寄主广泛,设施外生长的部分杂草也是其寄主,为减少虫源,需清除棚室外的菊科、茄科、藜科杂草,并深耕20cm以上消灭蝇蛹。

3.1.4 堆沤有机粪肥及有虫残株

将有机粪肥及带有斑潜蝇幼虫和蛹的残株集中堆放,用旧塑料薄膜覆盖,四周用土压实,在阳光照射下密闭堆沤7~10d,可有效杀灭粪肥及残株内的斑潜蝇幼虫和蛹。

3.2 物理防治

3.2.1 冬季揭膜冻棚处理,消除越冬虫源

在冬季育苗前,将塑料大棚、温室敞开暴露在低温环境中7~10d,自然冷冻,可有效消除越冬虫源。

3.2.2 夏季高温换茬时高温湿热闷棚,降低虫口数量

在夏季高温换茬时,先不清除遗留残株,将棚室灌水后密闭7~10d,待处理完毕时再清除棚室内残株,可防止虫源扩散到露地,并有效杀灭土壤中的蛹。

3.2.3 覆盖防虫网

在春、秋季保护地的通风口处设置40~50目防虫网,防止成虫迁入。

3.2.4 黄板诱杀

每667 m2悬挂规格为40cm×25cm黄色粘虫板20个,位于蔬菜上方20~30cm处诱杀成虫。

3.2.5 灭蝇纸诱杀

在成虫始盛期至盛末期,每667m2放置15个灭蝇纸诱杀成虫,3~5d更换1次。

3.2.6 人工摘除虫叶

在零星危害,虫量极少时,可捏杀叶内活动的幼虫,或结合栽培管理,摘除受害叶片,集中深埋。

3.3 生态调控

南美斑潜蝇其生存的适温为18~25℃,适宜在温凉的气候条件下生活,对高温的耐受性较差,因此美洲斑潜蝇采用45℃闷棚处理2h可有效降低虫口数量。具体操作方法:闷棚前1d浇1次透水,次日闭棚升温至45℃,通过轻微开闭顶风口保持棚温45℃,2h后打开通风口,恢复正常温度管理。

3.4 生物防治

3.4.1 释放天敌昆虫姬小蜂、反颚茧蜂等已经工厂化生产的寄生蜂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

番茄斑潜蝇和葱斑潜蝇较少大面积严重发生,在没有和其它斑潜蝇混合发生的大棚,可在7~9月利用自然天敌控制种群数量。

3.4.2 利用植物性农药以及昆虫生长调节剂防治

植物性农药可选用0.5%印楝素乳油800倍液,昆虫生长调节剂类,可选用10%除虫脲悬浮剂3 000倍液、25%灭幼脲悬浮剂2 500倍液、5%卡死克乳油1 000倍液。

3.5 环境友好型农药化学防治

在上述方法没能控制为害,叶片被害率达10%时,采用植物源杀虫剂、抗生素类杀虫剂和其它高效低毒杀虫剂对叶片正反两面喷雾,进行应急防治。幼虫2龄前(虫道很小时),在10∶00~12∶00时叶面露水干后成幼虫均活跃期间防治效果较好。常用抗生素类杀虫剂有: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1.8%阿维菌素乳油2 500~3 000倍液、20%阿维·单杀(斑潜净)微乳剂1 000倍液;其次选用10%灭蝇胺悬浮剂800倍液,4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

使用药剂防治应符合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285)、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AT8321)的要求。每隔6~7d防治1次,连续用药3~4次。注意轮换用药,根据农药包装说明推荐的剂量使用,并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的要求采收上市。

参考文献

[1]杨华,崔元玗,杨屾,等.新疆已知斑潜蝇种类的识别[J].新疆农业科学,2000(3):120-123.

[2]石宝才,路虹,宫亚军.蔬菜上4种斑潜蝇的识别与防治[J].中国蔬菜,2006(4)49-50.

[3]康育光,秦卓,赵飞,等.山西省菜田潜叶蝇的种类识别及其发生规律[J].山西农业科学,2013,41(12):1365-1367,1399.

[4]付敬霞.蔬菜上主要斑潜蝇的形态特征及危害症状区别[J].现代农业科技,2011(7):193.

[5]张维球,吴佳教.四种多食性斑潜蝇的识别[J].植物检疫,1997(11)50-54.

[6]朱国仁,王少丽.新编蔬菜病虫害防治手册[M].3版.北京:金盾出版社,2015:367-371.

[7]王迪轩.有机蔬菜科学用药与施肥技术[M].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250-251.

大葱斑潜蝇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为:2%广豆根总碱微乳剂, 是吴江市研制开发的专利产品, 从植物广豆根的提出物配制的新型植物源农药制剂;20%斑潜净 (阿维菌素·杀虫单) 水乳剂,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厂生产。供试番茄品种为金棚一号。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 分别为:2%广豆根总碱微乳剂1 000倍液 (A) 、1 500倍液 (B) 、2 000倍液 (C) ;20%斑潜净水乳剂1 500倍液 (D) ;以空白作对照 (CK) 。4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10.5 m2。

1.3 试验实施

试验在吴江市震泽镇蔬菜基地的大棚番茄田内进行, 上茬作物为白菜, 面积280 m2。11月16日播种, 1月24日移栽, 试验时番茄处于开花结果期。于番茄斑潜蝇幼虫盛发期的4月15日施药, 喷液量750 kg/hm2。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每小区定点调查10株, 每株调查上中部叶片3片, 每片叶片上处于生长初期的虫道4~5条 (虫道长0.5~1.0 cm) , 并在每一虫道前端两侧约1 cm处, 用油性记号笔各标记1个点, 使其与潜道前端在一条线上。调查防效时, 幼虫体色新鲜、饱满、有羽化孔的均为活虫, 而干瘪、变色的为死虫, 如难以辨认, 可视虫道延长者、有羽化孔者以及有新增潜道者为活虫, 调查药前活虫数, 药后3、7、10 d调查残存活虫数, 并计算防效;在幼虫调查的同时, 对所调查叶片的受害程度按下列分级标准进行为害指数调查, 计算保叶效果。0级为叶片无虫道;1级为为害面积占整个叶面5%以下;3级为为害面积占整个叶面6%~10%;5级为为害面积占整个叶面11%~20%;7级为为害面积占整个叶面21%~50%;9级为为害面积占整个叶面50%以上[3,4]。显著性测定采用反正弦平方根转换后用LSR法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保叶效果

由表1可知, 2%广豆根总碱微乳剂对番茄均有较好的保叶效果, 其中以1 000倍液防治番茄斑潜蝇的保叶效果最佳, 其药后3、7、10 d的保叶效果分别为72.4%、81.8%、84.5%, 优于对照农药20%斑潜净水乳剂1 500倍液处理区的保叶效果70.4%、77.3%、79.9%;1 500倍液处理区防治番茄斑潜蝇的保叶效果为次, 其药后3、7、10 d的保叶效果分别为57.2%、73.2%、75.5%, 略低于对照农药20%斑潜净的保叶效果;2 000倍液处理区防治番茄斑潜蝇的保叶效果较差。

2.2 防治效果

由表2可知, 2%广豆根总碱微乳剂对番茄斑潜蝇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其中以1 000倍液处理区防治番茄斑潜蝇的效果最佳, 其药后3、7、10 d的防效分别为94.1%、93.8%、93.5%, 明显优于对照农药20%斑潜净水乳剂1 500倍液处理区的防效92.9%、92.1%、91.5%, 差异极显著;1 500倍液处理区防治番茄斑潜蝇的防效为次, 其药后3、7、10 d的防效分别为92.0%、92.0%、91.6%, 与对照农药20%斑潜净的防效相近, 差异不显著;2 000倍液处理区防治番茄斑潜蝇的防效为90.2%、88.7%、87.4%。

注:不同小、大写字母分别表示在0.05、0.01水平差异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2%广豆根总碱微乳剂是吴江市陆致平推广研究员经过多年的研究, 从植物广豆根的提出物配制而成的新型植物源农药制剂, 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专利号:ZL 200710020921.4。试验结果表明, 2%广豆根总碱微乳剂对番茄斑潜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与对照农药20%斑潜净水乳剂的防效相当, 且毒性低, 对人畜安全, 易降解, 不污染环境, 是无公害或有机食品生产的理想药剂[5,6]。建议在生产上使用2%广豆根总碱微乳剂防治番茄斑潜蝇, 用药量以1 000~1 500倍液 (有效含量10.0~15.0 g/hm2) 为宜, 在田间番茄斑潜蝇幼虫盛发期及时用药, 对水750 kg常规喷雾, 注意在早晨或傍晚施药, 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7]。2%广豆根总碱微乳剂在试验过程中对番茄没有产生不良的副作用, 可进行大力示范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罗守进.番茄斑潜蝇的识别与防治措施比较[J].农技服务, 2009 (8) :73-74.

[2]江扬先, 严龙.番茄斑潜蝇的发生与综合防治[J].长江蔬菜, 2008 (8) :18-19.

[3]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生测室.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一) [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3.

[4]黄国洋.农药试验技术与评价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5]陆致平, 丁瑞芬, 何海华.番茄斑潜蝇的药剂防治效果研究[J].江苏农业科技, 2006 (S1) :161-162.

[6]陆致平, 夏宪文, 何海华.不同药剂对番茄斑潜蝇的控制研究[J].上海蔬菜, 2006 (5) :73-74.

【大葱斑潜蝇】推荐阅读:

大葱06-27

上一篇:失压故障诊断下一篇:隧道坍塌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