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氨蝶呤羟氯喹

2024-10-20

甲氨蝶呤羟氯喹(共6篇)

甲氨蝶呤羟氯喹 篇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侵蚀性关节炎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其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关节软骨和骨质的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一般采用药物治疗,本文就甲氨蝶呤联合羟氯喹口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应用进行观察,并探讨其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39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54.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制定的有关RA的诊断标准,患者病程10个月~14年不等,平均病程7.2年。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患者,观察组联合应用甲氨蝶呤和羟氯喹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甲氨蝶呤治疗,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甲氨蝶呤和羟氯喹口服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甲氨蝶呤(通化茂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2022674)7.5~20 mg/次,1次/周,羟氯喹(上海中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90263)200 mg/次,2次/d。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仅给予甲氨蝶呤口服治疗,剂量与观察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观察12个月,并每月随访一次,对两组患者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以及关节肿胀数等进行观察,并对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以及红细胞沉降率(ESR)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并应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1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情况进行观察,其中观察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以及CRP、ESR指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是其是由多种因素和多种机制参与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一般采用保守治疗。

甲氨蝶呤是临床上常用的抗叶酸类代谢药物,其可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嘌呤合成,同时还可降低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其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的应用中,对患者的关节晨僵、肿痛、血沉以及C-反应蛋白等各项指标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1]。羟氯喹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疟疾病的药物,其可阻碍抗原巨噬细胞的产生和T淋巴细胞的活性而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起作用,该药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是起效较慢,在服用后2~3个月才可见效。在本组的资料中对应用羟氯喹和甲氨蝶呤治疗的观察组和单独应用甲氨蝶呤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以及CRP、ESR等指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与龚媛[2]研究结果一致,同时值得一提的是联合用药已成为控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主流方法。同时国外的多项临床研究均表明羟氯喹和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阻止关节破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甲氨蝶呤可能会产生恶心、呕吐、腹泻、口腔炎以及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羟氯喹可能会导致视网膜损害,因此在联合用药时应加强对患者的监测,定期进行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等检查,以免造成严重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联合应用羟氯喹和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首选,但同时也应加强对患者肝肾功能以及视网膜等相关并发症的监测,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以提高疗效,同时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还应强调早期治疗以改善病情,控制疾病的发展[3]。

参考文献

[1]李爱华.40例甲氨蝶岭联合羟氯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分析.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28(1):96-98.

[2]龚媛.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5):802-803.

[3]蒋明,林孝义,朱立平.中华风湿病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783-795.

甲氨蝶呤羟氯喹 篇2

病例介绍

患者,女,67岁,因“面部、双手斑片丘疹2年”来我科就诊,遇见阳光后皮疹加重,无痒痛等不适。无畏寒、发热,病情反复发作。期间在多家大型医院就诊,病理诊断为:光线性扁平苔癣,曾经外用激素,口服抗过敏药物,无效果。皮疹逐渐增多,再次来我院就诊,家族无类似皮肤病病史,既往史无特殊。期间做肝、肾功能,血常规检查均无明显异常。

治疗方案:口服复方甘草酸苷50 mg,3次/d,羟氯喹10 mg,2次/d,外用千百(氢醌霜)1次/d和胶原蛋白面膜隔天1次,每次30分钟。治疗10天后患者面部及手部角化性丘疹明显扁平,红褐色斑片变暗变淡。给予患者极大地鼓舞,继续该治疗方案,后期治疗效果相对较慢,但是仍然有效果。

前期治疗失败的原因分析:由于光线性扁平苔癣在国内属于罕见性皮肤病,临床医生治疗起来方法较为单一,疗效差。很多教科书认为用激素治疗有效,而现在激素被专业医生和非专业医生广泛地应用,很多的副作用被患者熟知所以依从性较差,并且该患者为67岁老年病人,系统应用激素所出现的副作用与正作用相比较风险较大。在前期治疗中,患者口服抗组织胺类药物和外用激素类药物联合应用,治疗半年后为无效,并且不能阻止病情的进一步扩大。

后期治疗有效分析:在后期治疗中因为效果明显,患者依从性较好,并且和患者解释治疗方案中口服药物的副作用及正作用,医患之间的沟通较好,患者来我院治疗时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

当系统应用激素在医患中富有争议时,复方甘草酸苷是非常好的替代品,并且适合长期口服,对患者健康影响不大仍然可以调节患者免疫,依从性较好。短期口服羟氯喹10 mg,2次/d,副作用表现不明显,如果掌握好其禁忌证,可以考虑作为临床一线药物使用。

羟氯喹的作用机制相对复杂,但该患者联合用药有效。外用氢醌霜有漂白面部的作用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胶原蛋白膜具有修复表皮的作用,该联合用药的效果得到了患者的首肯。

治疗时和患者的卫生宣教也是必不可少的程序。避光是治疗该疾病的重点,物理避光,比如白天出门时候戴帽子和打伞是常见并且是最好的物理方法,外用防晒霜也能起到不错的预防效果,保持愉快的心情和规律的生活对于预防该疾病也有不错的效果。

激素在皮科的应用现状

激素作为皮肤科常见的治疗药物,现在面临滥用的情况,种种原因导致激素在皮肤科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其实激素在皮肤科的应用有划时代的意义。很多的皮肤病离不开激素,激素在皮肤科中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积极掌握好激素的使用是皮肤科医生的最基本要求,从而改善患者依从性,提高医生在患者心中的地位。

甲氨蝶呤羟氯喹 篇3

关键词:甲氨蝶呤,羟氯喹,白芍总苷,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作为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 疾病特征主要表现为侵蚀性关节炎[1]。如果未及时治疗, 患者会出现关节软骨破坏或骨质破坏的情况, 最终导致患者出现关节畸形现象[2]。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主要选择药物治疗的方法, 为了确定最佳药物治疗, 本文主要针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临床选择甲氨蝶呤+ 羟氯喹+ 白芍总苷进行治疗, 最终患者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及关节肿胀数均显著缓解,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2 年8 月-2014 年8 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4 例。通过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 (n=52) 和对照组 (n=52) 。观察组中男32 例, 女20 例;年龄33~77 岁, 平均 (54.3±3.2) 岁;病程为11 个月~13 年, 平均 (7.5±1.3) 年;对照组中男33 例, 女19 例;年龄35~79 岁, 平均 (54.5±3.3) 岁;病程为12 个月~13 年, 平均 (7.6±1.5) 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针对两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临床首先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物实施临床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 选择甲氨蝶呤+ 羟氯喹+ 白芍总苷药物实施临床治疗, 甲氨蝶呤7.5~20 mg/ 次, 1 次/ 周;羟氯喹200 mg/ 次, 2 次/d;白芍总苷2 粒/ 次, 3 次/d[3,4,5]。对照组患者, 选择单一甲氨蝶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效果。

1.3 观察指标

临床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2 个月的观察, 每个月对患者实施1 次随访。针对两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CRP指标以及血沉恢复平均值进行观察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CRP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沉恢复平均值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血沉恢复平均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3 讨论

当前针对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有效明确, 分析由于诸多因素以及诸多机制共同参与最终导致患者患有此疾病, 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会对患者的诸多关节造成侵袭[6]。主要从患者的手足等小关节开始发病, 表现出对称性的现象[7]。疾病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关节滑膜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软骨侵蚀及骨组织侵蚀, 从而对各关节结构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导致功能丧失,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 临床主要选择保守治疗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8]。

甲氨蝶呤作为一种抗叶酸类代谢药物, 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其对二氢叶酸还原酶、嘌呤合成都能够发挥显著的抑制作用, 与此同时能够有效降低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 有效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选择甲氨蝶呤实施临床治疗,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晨僵时间、肿痛症状及血沉恢复等。羟氯喹作为一种抗疟疾病药物, 能够显著阻碍抗原巨噬细胞的出现及T淋巴细胞的活性, 此种药物表现出见效缓慢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患者在用药后2~3 个月才能见到疗效。白芍作为我国传统中药, 能够发挥扶正祛邪的效果。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选择白芍总苷进行治疗, 有效抑制了患者体内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信号传导系统, 有效发挥免疫调节效果[9]。

本次研究中, 针对两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分别选择甲氨蝶呤+ 羟氯喹+ 白芍总苷联合治疗及单用甲氨蝶呤的方法, 完成12 个月的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CRP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患者血沉恢复平均值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提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将甲氨蝶呤、羟氯喹及白芍总苷三种药物联用已经成为临床主要的治疗方法。与此同时, 三种药物联用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 避免对患者的关节造成不利影响[10]。

但是在选择三种药物治疗的过程中仍然可能表现出一定的不良反应。应用甲氨蝶呤治疗后, 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肝损害及口腔炎等不良反应。应用羟氯喹治疗后, 会导致患者出视网膜损害等系列症状。白芍总苷会导致患者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因此在选择三种药物联合治疗过程中, 需要认真做好监测工作, 在固定时间对患者实施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 防止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总而言之, 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临床选择甲氨蝶呤+羟氯喹+ 白芍总苷的方法治疗, 最终获得了确切的临床治疗效果, 有一定的首选价值。但在治疗过程中, 需要对患者的肝肾功能、视网膜等认真监测, 防止出现并发症, 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率,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此外, 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要早期治疗, 有效改善疾病情况, 控制疾病的发展, 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郭秀芝, 王利民, 黄晓晔, 等.运用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 2009, 6 (22) :92-93.

[2]陆洪品.中医内治外敷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29) :49-50.

[3]赖爱云, 徐健, 梁维, 等.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10) :32-33.

[4]董瑞华, 郑立新, 张鲁阳, 等.药物熏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12) :35-36.

[5]陈运转.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3) :39-40.

[6]康辉, 邹峥.探讨外周血CD4+、CD8+T细胞CD69在小儿类风湿关节炎发生过程中的免疫病理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36) :130-132.

[7]顾巧英.自我管理教育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35) :74-75.

[8]郭迪斌, 谷晓晶, 居艳娟, 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白介素-17水平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32) :15-17.

[9]顾巧英.认知行为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34) :106.

甲氨蝶呤羟氯喹 篇4

关键词:羟氯喹,风湿科,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变累及皮肤、浆膜、关节、肾及中枢神经系统等,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SLE目前尚不能根治, 合理治疗后可以缓解。治疗原则是活动期且病情重者, 予以强有力的药物控制, 病情缓解后, 则接受维持性治疗。治疗主要靠长期口服激素维持, 而长期口服激素可引起脂肪性肝炎、水肿、胰岛素抵抗、电解质紊乱、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羟氯喹作为治疗SLE的基础药物, 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靠的疗效, 与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合用有协同作用, 可降低后者的不良反应等优点, 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1 羟氯喹在风湿科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应用

大量研究均证明羟氯喹对SLE有治疗作用, 在20世纪90年代加拿大羟氯喹研究小组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稳定期SLE患者如继续以羟氯喹治疗可以使病情稳定[1];2005年, Fessler等[2]报道早期使用羟氯喹可以防止SLE的系统损害, 研究显示, 羟氯喹治疗轻度SLE的效果更好, 特别是对长期用药的患者;结果还表明羟氯喹可能对狼疮产生的若干临床表现或药物并发症有保护作用。羟氯喹通常用于治疗与狼疮相关的关节疼痛和肿胀、皮疹等;Fessler等[3]还随访追踪了518例患者, 显示早期使用羟氯喹的患者无论是临床表现还是系统损害 (肾脏、神经系统) 均优于对照组。

羟氯喹与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合用有协同作用, 可降低后者的不良反应等优点;Kasitanon等[4]报道了麦考酚酸酯治疗膜性狼疮肾患者的药物中加入羟氯喹, 狼疮肾缓解率提高3倍以上。Hopkins狼疮协作组[5]也发表了羟氯喹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有效控制狼疮肾炎的报道, 结果显示29例接受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羟氯喹治疗的膜性狼疮肾炎患者中38%在治疗12个月后获得完全缓解, 提示羟氯喹有助于肾炎完全缓解;羟氯喹应该成为膜性狼疮肾炎常规治疗方案的组成部分, 狼疮肾炎患者应当维持羟氯喹的治疗。Rahman等[6]检测了382例SLE患者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后发现羟氯喹可减少服用激素的SLE患者因激素诱发的高胆固醇血症;周纬等[7]研究泼尼松与羟氯喹联合治疗轻型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 发现联合使用有较好的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张羽等[8]研究小剂量激素联合甲氨蝶呤、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观察中发现联合使用可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及反复, 且比单纯激素组副作用更小。

羟氯喹还可用于妊娠狼疮患者的治疗, 且未见对胎儿的明显毒性, 同时妊娠期间停用本品可增加狼疮的活动度, 表明羟氯喹可能是SLE患者妊娠可选的安全药物。

因此2007年《柳叶刀》杂志推荐羟氯喹作为SLE治疗的基础用药[9]。2003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发表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指南》以及2007年发表的欧洲风湿病联盟 (EULAR) 专家共识均将羟氯喹推荐为SLE的主要治疗药物。

2 羟氯喹使用后可引起的不良反应

一般来说, 羟氯喹常见不良反应为皮疹和眼底视网膜损害, 用药时间长达5a以上可引起眼毒性。其他少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如食欲缺乏、恶心和呕吐等表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和眩晕等;肌肉损害包括眼外肌麻痹、骨骼肌软弱等症状;血液系统症状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细胞减少等, 长期使用应定期进行眼、血液检查同时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

3 结束语

羟氯喹作用广泛, 可通过抗炎、调节免疫系统和影响细胞因子释放等机制发挥作用, 用于治疗SLE安全性和疗效亦已得到肯定, 同时也是联合治疗中较合适的药物。研究证明:羟氯喹还可用于治疗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成人斯蒂尔病、结节性脂膜炎、干燥综合征、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慢性荨麻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光线性皮肤病、扁平苔藓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感染等, 总之, 羟氯喹具有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等优点, 在临床风湿科的适应症将扩大, 应用更加广泛。

参考文献

[1]The Canadian Hydroxychloroquine Study Group.A randomized study of theeffect of withdrawing hydroxychloroquine sulfate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N Engl J Med, 1991, 324 (3) :150~154.

[2]Fessler BJ, Alarcón GS, McGwin G Jr, et al.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inthree ethnic groups XⅥ.Association of hydroxychloroquine use with reduced riskof damage accrual[J].Arthritis Rheum, 2005, 52 (5) :1473~1480.

[3]Alarcón GS, Roseman JM, McGwin G Jr, et al.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in three ethnic groups.XX.Damage as a predictor of further damage[J].Rheumatology (Oxford) , 2004, 43 (2) :202~205.

[4]Kasitanon N, Magder LS, Petri M.Predictors of survival in systemic lupuserythematosus[J].Medicine (Baltimore) , 2006, 85 (3) :147~156.

[5]Kasitanon N, Fine DM, Haas M, et al.Hydroxychloroquine use predictscomplete renal remission within 12 months among patients treated withmycophenolate mofetil therapy for membranous lupus nephritis[J].Lupus, 2006, 15 (6) :366~370.

[6]Rahman P, Gladman DD, Urowitz MB, et al.The cholesterol lowering effect ofantimalarial drugs is enhanced in patients with lupus taking corticosteroid drugs[J].J Rheumatol, 1999, 26 (2) :325~330.

[7]周纬, 殷蕾, 杨珍.泼尼松与羟氯喹联合治疗轻型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5, 7 (6) :545~546.

[8]张羽, 杨静.小剂量激素联合甲氨蝶呤、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观察[J].西部医学, 2010, 22 (11) :2081~2085.

甲氨蝶呤羟氯喹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8月在本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133例RA患者, 均符合陆再英《内科学》[1]中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6例, 其中男36例, 女30例;年龄21~63岁, 平均年龄 (36.8±7.8) 岁;病程2个月~13年, 平均病程 (5.8±2.5) 年。观察组67例, 其中男38例, 女29例;年龄20~62岁, 平均年龄 (35.9±7.4) 岁;病程3个月~14年, 平均病程 (5.4±2.3) 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甲氨蝶呤、美洛昔康胶囊等RA的常规治疗。对照组予硫酸羟氯喹0.2 g/次, 2次/d。在对照组基础上, 观察组加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 方药组成:独活20 g、桑寄生15 g、杜仲15 g、牛膝15 g、细辛3 g、秦艽15 g、茯苓15 g、肉桂心10 g、防风15 g、川芎15 g、人参15 g、当归10 g、芍药15 g、干地黄15 g。1剂/d, 水煎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后对比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

1.3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疗效[2]: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类疾病专业委员会修订的疗效评定标准。近期控制:关节肿痛症状消失, 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 主要相关检查恢复正常。显效:关节肿痛明显好转或消失, 关节功能改善, 主要化验指标恢复或接近正常。有效:关节肿痛好转, 主要化验指标趋向好转。无效:治疗观察期间症状、体征无改善, 主要化验指标无好转。总有效率= (近期控制+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药物安全性:记录临床疗效观察期间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3.1分析相关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总有效率相比较, 对照组80.30%明显低于观察组92.54%,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χ2=4.6809, aP<0.05

2.2 药物安全性

临床疗效观察期间, 对照组出现共济失调1例, 咽喉炎1例, 贫血1例, 皮疹1例;观察组发生眼外肌麻痹1例, 白细胞减少1例, 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1例。予以对症治疗后所有不良反应消失。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 对照组6.06%高于观察组4.48%,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004, P>0.05) 。

3 讨论

RA是导致人类丧失劳动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环境因素、遗传易感性、免疫紊乱与本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硫酸羟氯喹治疗RA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有学者认为可能包括与巯基的相互作用、干扰酶的活性、稳定溶酶体膜、抑制多形核细胞的趋化作用和吞噬细胞的作用等有关。

RA当属祖国传统医学“痹症”范畴, 本病缠绵难愈, 痹病日久, 耗伤气血, 损及肝肾, 肝肾亏虚。当以培补肝肾、舒筋止痛为治疗大法。独活寄生汤中独活擅于祛风湿止痛用为君药;细辛可散寒祛风止痛, 防风能祛风胜湿止痛, 秦艽能祛风湿、通络止痛, 肉桂心温经散寒, 四药与君药相伍, 共祛风寒湿邪;桑寄生可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杜仲、牛膝可补肝肾强筋骨, 三药合用以补益肝肾强壮筋骨;当归、川芎活血止痛, 白芍养血止痛, 地黄补血, 四药共用以养血和血;人参大补元气, 茯苓可健脾, 甘草可健脾益气, 三药合用以健脾益气;以上药物合用, 以达到培补肝肾、补益气血、舒筋止痛的效果。有学者研究后证实[3]:秦艽的提取物秦艽醇能够在早期抑制血清中抗-CCP抗体和TNF-ɑ水平, 从而改善滑膜炎症状和体征。现代药理学证实[4]:芍药具有镇痛作用, 可通过对前列腺素E2合成的抑制、抗氧化作用、对促炎细胞因子合成的抑制、对趋化因子的抑制作用对中性粒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等途径发挥其抗炎作用, 同时对滑膜肥厚和新血管生成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综上所述, 独活寄生汤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RA效果确切, 能够通过抑制血清中抗-CCP抗体及TNF-ɑ水平和抑制前列腺素E2合成等多途径、多靶点缓解临床症状与体征, 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独活寄生汤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RA) 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33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66例) 和观察组 (67例) , 对照组给予硫酸羟氯喹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 均治疗12周后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 总有效率相比较, 对照组80.30%明显低于观察组92.5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 对照组6.06%高于观察组4.48%,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独活寄生汤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RA效果确切, 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独活寄生汤,硫酸羟氯喹,类风湿关节炎

参考文献

[1]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848-855.

[2]张文举, 杨豪, 黄金承, 等.独活寄生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肝肾亏虚型类风湿关节炎30例.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3, 2 (9) :24-26.

[3]王钢, 王丽琴, 王佳, 等.秦艽醇提物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血清抗-CCP及TNF-ɑ的影响.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 19 (19) :302-305.

甲氨蝶呤羟氯喹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RA&T2DM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50例):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37~67岁,平均年龄为(47.4±12.1)岁;观察组(50例):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龄37~68岁,平均年龄为(48.2±11.0)岁。纳入标准:所有入选患者均满足1987版没过风湿病学会制定RA分类标准中内容;同时满足1999版WHO制定的DM诊治标准中内容[2]。排除标准: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患者,不愿意进行该次实验患者等。

1.2 方法

1.2.1对照组(1)常规治疗:用药治疗前接受饮食调节、运动疗法;(2)用药治疗:接受甘精胰岛素注射,初次用药0.2 U/kg,并坚持血糖检测,7次/d;按照血糖检测结果及时增加(减少)用药量;同时服用甲氨蝶呤片(国药准字H31020644),剂量3片/次,1次/d,连续治疗12周。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硫酸羟氯喹(国药准字H20093219),剂量即0.2 g/次,2次/d,连续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

准确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指标(FPG)、餐后2 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变化,采用DAS28RA活动性评分判定关节炎症恢复情况,评分=0.56×sqrt(T28)+0.28×sqrt(SW28)+0.70×ln(ESR)+0.014×VAS。上式中T28、SW28分别表示28个关节压痛和肿胀关节数量,VAS表示患者可视尺类比评分,范围≤100 mm;ESR表示红细胞沉降率,单位为mm/h[3]。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血糖指标在治疗后的对比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的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的水平均较之对照组更优(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DAS28评分情况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DAS 28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见表2所示。

3 讨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显著病理特征是胰岛B细胞近乎一半的功能丢失,换言之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含量仅占健康人的50%。当人体分泌胰岛素时可见血糖降低,即胰岛素具有控制血糖的作用。一旦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控制效果也会随之减弱,以致人体出现高血糖症状,再加上各种环境因素的作用导致2型糖尿病产生。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进展缓慢,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关节痛、肢体僵硬、肿胀等。因此糖尿病合并RA患者日常行为受限,生活质量很差。研究发现硫酸羟氯喹等抗疟药物在治疗风湿疾病效果显著,同时还能够缓解关节炎性病变、抗氧化、降血脂等功效。

该次实验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饮食控制、运动锻炼以及胰岛素联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胰岛素是控制血糖指标的常用药,甲氨蝶呤是治疗RA的常用药物,但是该种药物作用较慢;而观察组患者则加用硫酸羟氯喹治疗,该种药物是抗疟药药物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等功效,快速缓解关节炎症恢复关节组织的生理功能。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连续治疗12周后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以及DAS 28评分均较之对照组更优(P<0.05)。

综上所述,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类风湿关节炎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硫酸羟氯喹能够确保血糖指标有效控制的同时,改善关节炎型性病变,临床疗效确切,值得被临床采纳并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征寒,徐滨华,王立平.硫酸羟氯喹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胰岛功能影响[J].四川医学,2015,36(10):1413-1416.

[2]张珍.硫酸羟氯喹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胰岛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3):562-563.

【甲氨蝶呤羟氯喹】推荐阅读:

上一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下一篇:煤矿智能变电站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