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山风景

2024-06-20

双峰山风景(精选3篇)

双峰山风景 篇1

摘要:在泌阳县五峰山景区现状的基础上, 对其森林风景资源进行调查, 为该景区的旅游开发奠定基础。

关键词:景区,五峰山,森林景观旅游资源,调查

五峰山景区位于泌阳县东北部, 地处平顶山、南阳、驻马店三市交界处, 东距驻马店50km, 南距泌阳县城38km。景区总面积3500km2, 区内交通便捷, 焦桐高速、S333 省道穿越景区, 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健身、佛禅文化、历史遗迹、高效观光农业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为加快该景区的森林旅游开发建设步伐, 泌阳县林业局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景区内的森林风景资源做了专题调查, 主要由以下几种资源。

1自然景观资源

1.1 生物景观

森林公园的生物景观主要包括森林景观和野生动物景观。

1.1.1 森林植被景观。景区内的山脉为伏牛山、桐柏山余脉的结合部, 海拔高度一般180~872m, 五峰山主峰海拔872m, 相对高差较小, 森林植被垂直分布无明显差异。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 气候温和宜人, 雨量充沛, 植物生长茂盛, 林相茂密。森林植被多为混交林, 混交方式多样, 针阔混交或阔阔混交与乔灌混交等形式较为常见。乔木、灌木和草本组成多层植被景观, 林木组成结构复杂, 林相层次多, 季相多姿多彩:春天, 山花烂漫, 层峦叠嶂;入夏, 清溪碧潭, 树木葱郁;秋天, 红叶流丹, 层林尽染;冬季, 银装素裹, 洁净明丽。景区内林种构成以马尾松纯林为主, 还有油松、国外松、栎类、刺槐、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零星分布的有银杏、乌桕、合欢、化香、黄栌等树种。园内还分布有丰富的山楂、盐肤木、黄荆等小灌木。

1.1.2森林植物景观。 (1) 火炬松林:火炬松林分布于红山片区梁山坡, 海拔320m, 面积约13.3hm2。平均树龄30年, 平均胸径达12cm, 平均树高10m, 平均冠幅6m。树形修长, 树冠成水平展开, 层层枝叶浓密, 树姿优美。 (2) 竹林:位于景区内民居附近。干高10~15m、径8~10cm, 淡绿色。只见苍翠挺拔的老竹, 如同甲胄的战士, 给人一种凛冽、不可侵犯的神圣之感, 而弯弯的新竹, 又似柔情似水的少女;漫步竹林深处, 两旁翠竹夹道, 竹叶轻轻拂面, 显出万般的温柔、宁静、幽邃。 (3) 仙人掌:分布于东下曹村东侧的河道边, 分布面积约2000m2。野生仙人掌生长在土壤比较少的密集的小石窝中或石板上, 从山脚一直生长到河道边, 而有树木和草丛的地方, 野生仙人掌却长得比较少。这些野生仙人掌基本呈长卵形, 肉厚, 表面光滑, 上面长的刺并不长。 (4) 连翘:位于龙王掌山, 生于山坡灌丛、林下或草丛中, 沟上沟下遍布连翘, 早春先叶开花, 花期长、花量多, 盛开时满枝金黄, 芬芳四溢, 令人赏心悦目。 (5) 油桐:位于黄山口村后的山坡上。落叶乔木, 高达10m, 每年的4~5月是油桐开花的时节。这个时节走在山间小道上, 只见小道两侧开满洁白如雪的油桐花。油桐树下, 落花洁白, 花絮飘飞, 宛如飘雪。 (6) 青檀:榆科, 落叶乔木。国家二级稀有保护树种。为传统珍贵造纸纤维原料。适生于海拔500m的背阳坡沟旁。五峰山、灯台架、罗圈崖有片状天然分布。 (7) 黄栌:漆树科, 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树高一般5~10m, 适生于300~500m以上石坡褐土。天然分布于五峰山、龙王掌、灯台架和茶山。黄栌以秋霜红叶而盛名, 可作观赏, 木材金黄, 可加工工艺品、入药。 (8) 楸树:紫葳科, 落叶乔木。树高可达20m, 生长慢, 寿命长, 胸径最大可达1m, 为乡土珍贵树种。材质坚韧适中、抗压、耐腐, 为上等加工用材。属天然或人工次生萌芽繁殖生长。主要分布于山脚、溪旁、田埂, 在和尚庄、龙王掌、黑石寺有散生分布。 (9) 枫杨:胡桃科, 落叶乔木。生长快, 适宜在湿润、河道、沟旁生长, 为乡土速生树种。树高达25m, 胸径1m。多为天然分布, 吉山、郭庄、陈平、红石沟等村庄河旁、水旁有带状分布生长。

1.1.3古树名木景观。 (1) 银杏:龙王掌银杏树, 树高近40m, 粗10m, 树干粗需8个成年人合围, 其树冠可覆盖面积500m2。该树树龄虽过1200多岁, 但是仍旧枝繁叶茂, 并且每年仍然挂果。树上有一树洞, 人称树泉眼, 内有清水, 常年不断。树下原有一座破庙, 残存6尊白色石佛像, 树北侧的一通残碑上有“汝南遂邑, 吴房国寺”、“明成化拾叁岁次丁酉年拾壹月初二日为申施工于盈福寺”等字, 从碑文记载约略可知, 这里是盈福禅寺, 明朝就废弃了。据考证, 此树栽于建寺之初, 重修寺距今已千年。 (2) 龙头树:此树为核桃树。树高10m, 胸径0.6m, 距今已有300年历吏, 因长像酷似龙头而得名。 (3) 古柿群:该树群胸径最大的0.6m, 树龄超过100年以上的有8棵, 树荫宽阔如盖, 树下凉风习习, 所以每到夏天, 全村老幼争相来树下乘凉休闲。一到秋天, 枝头柿果累累, 大如拳头, 红如灯笼, 树叶经霜后变得火红一片, 煞是好看。因树梢太高, 成熟的柿子无人能攀枝摘取, 长期被留挂枝梢, 引来无数鸟儿争相啄食, 成为一大景观。 (4) 国槐:豆科, 落叶乔木。生长慢, 寿命长达数百年。树高12m, 胸径0.8m, 多为人工庭院栽培, 吉山、郭庄、陈平村有零星分布。

1.1.4 野生动物景观。动物区系成分属东洋界和古北界, 呈现出东洋界占优势, 南北物种互相渗透的特点。园内野生动物繁多, 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有大灵猫、青羊、麝、鸳鸯、天鹅、勺鸡、白冠长尾雉、鸢、蜂鸟、雀鹰、苍鹰、红脚隼、大鲵等, 常见的有狼獾、野兔、野猪、雉鸡、松鼠、果子狸、喜鹊、画眉等。

1.2 地文景观

1.2.1 五峰山。五峰山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象河乡东北, 属伏牛山系, 海拔872m, 是驻马店市第二高峰, 当地也有人叫它舞凤山。它北与舞钢市的灯台架风景区、石漫滩风景区、二郎山风景区相接, 东与遂平县的凤鸣谷风景区、嵖岈山风景区相连, 南与白云山、盘古山相望。五峰山距驻马店市50km, 泌阳县城38km, 西距焦 (作) ———桐 (柏) 高速公路2.4km, 南边紧邻S333 省道。

因为山上有5个奇特的山峰依次排列, 故称五峰山。这5座山峰自西向东分别叫三寨、二寨、大寨、王坟顶、尽头山。自西向东还有7道主要的山谷, 分别是龙洞谷、双山谷、曹四谷、石塔谷、老鹰崖、锅底谷、石门谷。五峰山是保持了原生态的处女地, 山上林木茂密, 怪石嶙峋, 放眼悬崖峭壁, 俯首山溪清泉, 多种野菜、野花、野果、中草药满山遍野;多种野生动物栖息出没。五峰山自西向东还留存有很多历史遗迹, 分别是楚长城遗址、烽火台、禅音寺遗址、万寺庙遗址、歪头山寨、大寨遗址、刘寨、张老院 (及3棵千年白果树) 、茶山寨、迎福禅寺 (及陈平白果树) 、老寨遗址等。五峰山就像一位闺中的秀女正以其特有的雄、险、奇、秀、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各地广大的摄影爱好者、登山探险爱好者、宗教信仰者等观光旅游, 揭开其俊秀神秘的面纱。

1.2.2龙王掌。位于五峰山之东南。因山颠高耸, 向四周分布有五个山脊, 似神话中的龙掌, 故名。峰顶海拔640m, 相对高差300m左右。向南山势逐渐降低, 南坡沟谷深切。山体东侧岩层由洛峪群淡红、紫红色中厚层石英岩状砂岩夹少量页岩组成。山体西侧岩层由汝阳群石英斑岩及杏仁状安山玢岩组成。

1.2.3 灯台架。位于景区东北部, 北邻舞钢市境。因有3个山头组成, 形似古灯台架而得名。海拔800.8m, 相对高差500m。西起葡萄架, 东止云磨顶, 长4km、宽2m。山势雄伟, 悬崖峭壁, 沟谷深切, 自然景观壮丽, 北侧石漫滩林场开发了灯台架景区。灯台架是洪河流域和汝河流域的分水岭。山体岩层由中上元古界淡红、紫红色薄及中厚层石英岩状砂岩夹少量页岩组成。

1.2.4 仙桃山。仙桃山海拔580m, 位于泌阳县下碑寺乡北部, 因山顶有个酷似仙桃的石头而得名。此山地势险要, 山上奇石林立, 其中包括老奶奶洗脚盆、人之初、脚迹、风动石等。

1.2.5 蛤蟆山。蛤蟆山海拔450m, 位于泌阳县下碑寺乡, 因山上有个巨石很像一只蛤蟆而得名。整座山峰秀美奇险, 山中奇岩怪石林立, 青松古柏参天。在一座15m高的锥形巨石上, 有一怪石安然其上, 其状酷似青蛙蹲于石峰之顶, 其颌下的“软组织”也好似因充气而鼓满, 它仰望天空, 神情专注, 使人仿佛听到那激越山谷的蛙鸣。相传有3 兄弟在此修炼, 因老三不专心, 好吃懒做, 又怕吃苦, 最后只有昂首天空, 望着2 个哥哥升了天, 自己化成了蛤蟆石留在了人间。

1.2.6角子山。角子山海拔499.8m, 位于泌阳县下碑寺乡北部, 因山呈三角形故名。地势险要, 为清代河南捻军起义的根据地。位于景区的中部, 角子山的原名是脚迹山, 而它的得名就是源于山门前的一个大石头, 那个石头上面现在还有一个大大的脚印。角子山是三个山的全名, 它们分为角子山、大龙勒山和老奶奶顶3座山。角子山以怪石众多而出名, 其中包括王八石、神仙棋盘石、海螺石、石马、仙女泉、南脚门、鸽子洞等景点。

1.2.7笔架山。远望去2座山峰酷似2个尖角, 直插云霄, 似文人所用笔架。据传2座山峰一座为水山, 现在正日益下陷;另一座却为火山, 正在不断地升高。两山相连, 却相差迥然, 让人感慨大自然的神奇和造物主的伟大。山体裸露, 乱石穿空, 层峦叠嶂间, 别有一番风景, 令人叹为观止。山上多危岩奇峰, 怪石林立, 峭者如诗, 坦者如文, 异者如书, 纷纭杂陈者如画, 令人目不暇接。山下涧幽谷深, 树茂林密, 其中以橡木居多, 夹杂有片片槲林。

1.2.8 龙洞谷。位于五峰山前坡西南部, 因有一个自然山洞———神龙洞而得名。神龙洞是五峰山上著名的自然景观, 其洞幽深, 内有水潭, 关于此洞还有奇妙的神话传说。谷内还有一眼奇特的山泉, 人称老茶炉, 泉水人们随意喝, 都不会肚子疼。布阁楼、看花台也是龙洞谷有名的自然景观。

1.2.9 双山谷。在五峰山的南部, 因谷口有2 座小山左右并立, 故称双山谷。山谷尽头的山坡上有一块“大象石”, 堪称奇观。

1.2.10 曹四谷。相传此山谷中曾有一姓曹名四的人居住, 故称曹四谷。这里有十几亩水田, 故有江南水乡之称。水田的水源来自于许多地下泉, 所以也有人称这里为小百泉。这里是人们养殖鸡鸭或其它水产的理想地方。

1.2.11 石塔谷。位于五峰山的东南部, 东西走向, 因谷内有座天然石塔而得名。石塔高30m, 塔身直径3m左右, 耸立于山涧极为壮观。走入石塔谷, 首先进入眼帘的就是人称“空间隧道”的约200m长的狭长山谷, 谷两侧是悬崖绝壁, 谷底有水, 水温最热时也超不过25°。

1.2.12 老鹰崖。位于五峰山的东部, 山谷的西侧有一个大悬崖 (断层) , 长约300m, 高约200m。悬崖的下部有1 个山洞, 洞内可容纳几十人。40 年前, 这里还生活有近千只大山鹰, 最大的翅膀伸开足有2m长, 山下曾经有4kg重的小羊羔被叼走。这里还生活着不少猫头鹰。山谷东侧的悬崖上有一块巨大的岩石, 岩石大部悬在空中, 很是惊险, 人称悬石。

1.2.13 锅底谷。位于五峰山的东部, 谷底就像农民使用的圆铁锅的底子一样, 故称锅底谷。这里植被繁杂, 还有大量像水漩涡一样的岩石。

1.2.14 石门谷。谷内有一处像敞开的大门, 故称石门谷。这里有千姿百态的榆树, 还有生命力极强的黑松, 是盆景爱好者的乐园。这里的大柿树是用来制作根雕的好材料。

1.2.15 黑石寺断层 (石门) 。位于通往黑石寺景区柳树沟沟口。天门自然而成, 宽约12m, 两侧石崖峭壁相对而立, 似对开大门。

1.2.16 神龙洞。神龙洞位于五峰山主峰南坡偏下, 万寺庙 (位于其南坡山脚下, 距离象河约5km。从象河往东, 过街东河往北经良庄、花路羊、何庄、赵庄一条水泥路即到, 沿赵庄北河上行即可先看到北岸的万寺庙, 然后沿庙前小路直达山坡上的神龙洞。洞内有神龛、香台, 常年有水, 凉爽宜人。神龙洞是因为传说有人看见从中出来过龙而得名的。传说神龙洞里有一坑水, 不但能治很多疾病, 而且能够取雨, 天旱的时候, 只要有人去将坑里的水挖干并祷告一番, 天就能下雨。

1.2.17 龙眼井、龙口井。位于龙掌山下白果树村南侧山沟里, 一条曲折的小道可以直接过去。白果树村有2 口水井, 名为龙眼井和龙口井。

1.2.18 分裂石。分裂石就一个完整的石头在中间一刀分为2 块, 据说就是龙上天时顶裂的, 现在还保留了原来的风貌。

1.2.19 香炉石。香炉石位于黑石寺东侧的山坡上, 高约30m。为森林公园主要自然景观之一。因其形态酷似香炉, 故称。

1.2.20 风动石。位于笔架山海拔428 山头东侧约200m。有2 块巨石矗立, 南面石壁陡峭, 有一巨石下部只有腹部的一个着力点, 颇为灵秀、稀奇。

1.2.21 开山石。高6m, 宽8m, 暗红色, 表面平滑, 能见细小碎石粒布满石面, 为典型的球状风化作用表象。石头一侧约1/6 处, 从上而下成一天然竖缝, 约15cm宽, 好似刀劈一样平整。

1.2.22 仙桃石。位于角子山北侧山坡300m处, 外观呈桃形, 高约5m, 宽约4m。经天然的力量稳放于粗砂岩石上, 让人称奇。

1.2.23 脚迹石。位于角子山主峰, 在接近峰顶的地方, 有1 个一尺多长、近10cm深的脚型凹坑。“大足迹”往下约7~8m处, 是一个不规则的长方形石坑。石坑长1m有余, 宽约70~80cm, 里面有50cm深的积水, 清澈见底。这个水池非常神奇, 虽处山巅, 却长年积水不涸, 名曰“老奶奶洗脚盆”。

1.2.24 人之初。因此石象正在生产的母亲而得名, 巨石高5m, 宽4m。

1.2.25 仙人桥。位于角子山主峰西400m处, 桥长10m, 宽1 m多, 高3m, 一长10m的巨石, 下面由几块巨石支撑, 酷似石桥。桥南侧为绝壁, 鬼斧神工, 叹为观止。

1.2.26 石笋。位于角子山主峰西300m处。远看飞流直下, 但却无声无息, 走近一看, 并非真的瀑布, 而是酷似石笋的石崖, 故名“石笋”。劈面而立的山体, 宛如一整幅瀑布倾泻而下, 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当你站在石瀑之下, 仿佛能听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巨瀑声。

1.3 天象景观

五峰山森林公园由于地型多样, 气候温差变化较大, 时常可见各种特异的天象景观。在夏末秋初之际, 五峰山森林公园内云雾多, 常形成云海景观, 众多沟谷沉浸在虚幻的意境中。人们登上山巅, 在云海雾浪之中, 别有一番心境。每当雨后初晴, 在各峰顶常常能看到变幻无穷的云海, 而森林公园内的奇峰、怪石、森林、流泉, 由于云海的铺盖, 显得更加动人而富有诗意。

每逢晴天傍晚时分, 立于下龙王掌白果村地段, 往五峰山方向看, 从峰顶射出道道彩光, 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交替出现。届时, 祥光蔼蔼, 彩雾纷纷, 瑞气茫茫, 香烟袅袅, 七色彩光相互组合, 祥光中夹着瑞气, 香雾里裹着彩霞, 为游人带来微妙感受。

1.4 水文景观

五峰山森林公园雨量充沛, 地表水资源丰富, 水系主要由山坡雨水汇集而成, 集中于五峰山至灯台架山脊线南坡。

1.4.1 龙爪石河:发源于五峰山东坡龙王掌, 经龙王掌、白果树、陈平村、庙西、郭连沟与罗庄河交汇。河水清澈见底、一年四季水常流, 龙爪石河全长12km, 河道宽5~150m。

1.4.2 罗庄河:发源于森林公园北部的五峰山东坡, 流入石塔沟、长老院沟, 经老和尚庄流入上曹水库, 向南经上曹村、下曹村到角子山山西脚下, 经大张庄缓流出山。罗庄河全长30km, 河道一般宽50~150m。

1.4.3 珍珠瀑:位于神龙洞下部, 高40m, 常年不断流, 但因水流量不大, 落下的水打在岩石上, 就像断线的珍珠洒落下来, 当地人就将它命名为珍珠瀑。到了冬天, 瀑布变成了千奇百怪晶莹剔透的大冰雕, 十分壮观。

2人文景观

2.1 历史遗迹

2.1.1 迎福禅寺遗址。迎福禅寺遗址位于象河乡陈平村委白果树村民组 (现在只有2 户人家) , 距离象河街约15km, 龙王掌山脚下。遗址内还生长着1 棵1200 多年的银杏树, 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被人称作“中原第一银杏树”。树下到处都是古寺庙毁坏后留下的残破佛像、建筑构件、石碑等遗物。据传说, 迎福禅寺兴盛于唐代, 而毁灭于明代末期。

2.1.2刘寨。据传说, 该山寨是当地刘姓居民为了躲避战乱、土匪而修建的, 所以叫作刘寨。刘寨位于双山沟东北, 从东向西看, 刘寨矗立在高高的山顶之上, 只见山顶的第一道寨墙保存完好;第二道寨墙已经倒塌损坏, 只能看到寨墙的走向和散落的乱石。寨墙只是将山顶东部围了一半, 而西部是依靠悬崖峭壁作为防御屏障的。寨子不大, 大概有400m2左右, 呈南北狭长形状, 寨墙全部使用就地凿取的石块干磊而成, 寨墙宽约1m, 大部分残墙高约2~3m, 整个墙体保存完好。初步判断, 该山寨修建的年代不会太久远。该山寨地理位置比较重要, 西与偏北方向的歪头山寨遥相呼应, 东与偏南方向的茶山寨遥相呼应。所处山势险要, 易守难攻。

2.1.3茶山寨。茶山寨位于象河乡上曹村东的茶山上, 距离象河街10km。茶山寨将茶山的山顶和南坡的大部分围了进去, 是象河境内面积最大的古山寨。寨墙全部用山上的乱石干砌而成, 寨墙宽约80cm, 残墙最高处约3m, 其它部分墙体大都在2m以下, 甚至完全毁坏。不过, 山寨的整体面貌仍然清晰可见。

山寨另一个特点是, 整个山寨由大小2 个寨子组成, 山顶最高处, 是一个面积较小的山寨, 同时小山寨的北墙又和半山坡的寨墙组成了一个大山寨。大寨子里较平坦的地方有许多用乱石干砌而成的房屋的残墙。据初步分析, 茶山寨的寨墙要早于房屋很多年, 甚至千年以上。山顶的小寨应该是站岗放哨, 传递消息的地方, 而山腰的大寨应该是供人居住 (或屯兵) 的地方。山寨的东南角偏下的地方还有几个古井遗址。

2.1.4 角子山。河南捻军起义根据地:咸丰六年 (1856年) 六月, 豫捻党首领萧况、李太春、陈太安等5 支联合在泌阳角子山起义, 与清军激战于牛角岭、马岭, 大败清军。自此, 声势日壮, 扩大至万人以上。清廷命河南巡抚英桂四路围剿, 义军分3 路迎击, 转战10 余州县, 攻下泌阳, 杀泌阳团守郝恒太, 大败泌阳知县邓国梁军队, 粉碎了围剿, 最后胜利返回角子山。同治元年 (1862年) 六、七月间, 太平军三路会师中原, 2 次经过泌阳, 与境内捻军互相声援。同治七年 (1868 年) 闰四月, 角子山捻军张十一、李振基、花得春等聚众数百人活动, 遭清总兵崔廷桂“围剿”, 终因寡不敌众, 被捕杀害, 捻军活动被镇压下去。

2.1.5 楚长城·烽火台。象河古称象禾, 也叫象河关、白马关, 在春秋时属楚国, 北与韩国交界, 曾隶属于舞阴, 毗阳。根据《水经注》、《荆州记》的有关记载:春秋时代楚曾设长城起叶县经方城入毗阳绵延数百里。并在此设关隘以拒中原, 属天下九大名关之一。为防卸外侵, 楚国便在关山和五峰山中间宽约5~6km的山坳里横向垒起了一道长城,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楚长城。这段长城宛如一把大锁, 截断了南北交通, 截断了侵略者的铁骑。

据河南省楚长城考察队在象河的考察结果认定:象河楚长城遗址是目前我国保存状况最好、预警配套设施最完善、宽度最宽、残存长度最长的楚土筑长城。遗址位于象河街北2.5km处, 在关山和五峰山之间, 东西长5.5km, 平桐路以东遗迹比较明显, 残存长度2km, 残存高度1.5m, 底部宽30m, 有护坡, 护城河。另外在长城沿线及附近有几个烽火台。

2.1.6 张老院。张老院位于象河乡上曹村的北约3km处, 五峰山主峰的东边。从上曹自然村往北, 过上曹水库, 小赵庄, 和尚庄, 顺河而上, 看到3 棵枝繁叶茂的大白果树即到。

据文物工作者初步考证, 张老院应始建于唐代, 而鼎盛于北宋早中期。庙院占地66.7hm2, 从现存数量众多庞大的柱础可见其当时寺庙规模之大;从现在仍可看到的3 处塔林遗址 (分别位于寺统岭南头、大塔头、石碑后) , 3 处和尚坟的规模可以看出当时张老院僧人的众多。相传, 由于当时僧人太多, 庙内住不下, 主持就在张老院沟入口处建了1 处庄院供他们居住, 后来发展成了1 个小村庄, 就是现在的和尚庄。从张老院那3棵近千年的白果树也足以证明庙院的历史不短了。

据了解, 张老院原来的10 余块石碑在修上曹水库时被用在了坝堤下, 现存2 块残碑;现在还可以看到规模宏大的望经楼、阅兵台等建筑遗址;塔林还有雕刻精美的石塔, 砖塔地宫等遗物。

据当地村民讲, 原来在张老院沟的入口处放着1块石碑, 是记述唐朝大将尉迟敬德到张老院游览情况的记事碑, 上面还写着“敬德到此一游”几个大字。可惜的是十几年前此碑被人盗去。

2.1.7 黑石寺老寨。黑石寺老寨位于象河乡陈平村委黑石寺村民组 (老庄) 北山上, 距离象河街17km。

据说, 这里原来有1 座规模庞大的寺庙, 叫做黑石寺, 因为山体滑坡将它毁灭了。后来, 这里又居住了一些村民, 形成了一个小山村, 也叫作黑石寺。现仅有一户人家仍住在老黑石寺。其余整体搬迁到了山下的新村址 (现在叫做新黑石寺) 。据现在仍住在老黑石寺的老人讲, 他曾经在他家房子旁边捡到过一个铜箭头。并且有“黑石寺银子多, 九缸十八锅”的传说。

黑石寺老庄的后面是一座弧形山, 将村庄围在中间。山的顶上是一条曲折雄威的寨墙, 当地人都叫它“老寨”。老寨的寨墙都是用石块干磊而成, 宽1m, 残墙最高处2m, 但大部分墙体被毁坏。老寨是象河古山寨中寨墙绵延最长的山寨。老寨的修建年代暂未确定。

2.2 现代工程

上曹水库:上曹水库位于驻马店市泌阳县象河乡境内, 在淮河流域洪汝河水系汝河支流张庄河上游, 控制流域面积8.6km2, 总库容125万m3, 建于1957年, 是一座以防洪为主, 结合灌溉、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型水利枢纽工程。

参考文献

[1]朱剑敏, 龚倾, 余本锋.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29

[2]庄梅梅, 孙冰, 廖绍波, 陈勇, 范黎明, 胡传伟.广州市南沙黄山鲁森林风景资源特征[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0, 03.

[3]孙益群, 徐高福, 姜礼元.千岛湖森林风景资源特征与保护[J].防护林科技, 2008, 02

[4]林小青, 李宝银, 吴承祯, 周俊新.福建省森林景观资源质量评价[J].华东森林经理, 2009, 03

[5]黄哲, 但新球, 周树怀, 王可安, 吴协保, 伍荣, 黄琰, 张长虹.湖南省国家重要森林风景资源分类与评价体系[J].湖南林业科技, 2009, 01

[6]欧阳勋志, 廖为明, 彭世揆.论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价与管理[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 , 2004, 02

双峰山风景 篇2

人类正进入大休闲时代。著名休闲研究专家杰弗瑞·戈比说:“从根本上说,休闲是对生命意义的快乐的探索。”世界休闲组织原秘书长杰拉德·凯尼恩说:“休闲是人类生存的一种良好状态,是21世纪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的圣贤们对“休闲”也有过精辟的阐释,“休”:倚木而休,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闲”:娴静、思想的纯洁与安宁。从词意的组合上表明了休闲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意义。

休闲,正成为越来越强大的生产力。纵观全球,休闲产业将取代传统的主导产业和现代的信息产业等,跃居世界第一大产业的位置。

大规模高水平的休闲地产的开发,不仅有效的促进了地方休闲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是城市对外展示形象、交际接待、吸引投资的最佳平台;休闲地产的发展是休闲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趋势。

1 背景

嵖岈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遂平县境内,南临驻马店市,距华中重镇———武汉市300 km,北靠漯河市,距中原枢纽———郑州市200 km。107国道、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纵贯遂平县境,距景区仅25 km。

嵖岈山风景区面积148 km2,可游览面积52 km2,海拔786 m。嵖岈山风景区辖嵖岈山主景区、凤鸣谷景区、龙天沟景区、红石崖景区和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旧址馆,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全省首批文明景区、十佳山水景区和河南最美的地方之一,同时也是中央电视台《西游记》续集的主要外景拍摄基地。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气候宜人,资源丰富,历史悠久,人文璀璨,素有“中原盆景”“华夏图腾林”“地质公园”“西游记全书”和“东方第一社”之美誉(见图1)。

嵖岈山主景区系伏牛山东缘余脉,又名玲珑山、石猴仙山,山势嵯峨,怪石林立。南山、北山、花果山、六峰山砥足而立,秀蜜湖、琵琶湖、百花湖、天磨湖点缀其间,构成了一幅奇特秀丽的风光画卷。景区人文史迹星罗棋布,自然景观枚不胜举,有九大奇观、九大名峰、九大名洞、九大名棚、九大奇石,各类景点200多处,著名景点60多处,具有“奇、险、奥、幽”四大特点,享有“华夏盆景”“中州独秀”“江北石林”“伏牛奇观”之美誉(见图2)。

在嵖岈山主景区外,还有林海碧涛、鸟语花香的凤鸣谷森林公园;峡深壁陡、丹霞遍布的红石崖景区;瀑布飞泻、野趣浓郁的龙天沟景区;碧波荡漾、鸟翔鱼跃的狮象湖水上乐园及保护完好、资料翔实的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陈列馆与嵖岈山相得益彰,组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2 基地

项目地块位于嵖岈山风景区内,景区南门的北侧,紧临南大门,东侧为007县道,西临主景区。基地总用地面积107 799.58 m2,可建设用地面积81 790.4 m2。地势西高东低,北侧高差起伏较大,南侧地势平坦。北侧的秀蜜湖和从山上流下的河水环绕在基地周边。西侧的主峰犹如一个小盆景,映衬着基地(见图3)。

3 设计理念

本设计意将项目打造成为独特的全国性休闲产业———嵖岈山旅游休闲度假村。形成以旅游休闲养生度假为主题,涵盖居住、餐饮、SPA、保健、购物、休闲、疗养等多种功能的复合型旅游度假区。充分利用景区资源,以完善的旅游度假系统吸引并留住人群,结合酒店管理和度假区返租的管理模式,提升片区影响力和人气。

建筑与自然充分和谐,小隐于野。建筑依山临水而建,意欲打造顶级生态旅游度假场所。

4 规划结构

本项目为整个度假区的一期,主要包括休闲商业街、酒店和度假屋。基于用地现状,充分重视和利用现有地形及环境,规划设计力求和周边的自然环境相融合,分为四个区,其中A区为休闲型度假区,提供短期高品质的高端服务;B区,C区为养生型度假区,主要为以长期疗养为主的养生度假人群服务;D区为风情商业街及精品酒店区,为景区散客及团体游客提供精致的住宿服务,风情商业街提供全方位的配套服务,同时为体现当地的文化风情提供展示的场所。每个区之间以水相连,通过各区的特色环境,打造不同形态的建筑空间环境,创造以休闲养生度假为主题的复合型旅游度假区(见图4)。

5 交通规划

A,B,C度假区的交通组织:A区休闲度假区采用人车分流,禁止车辆进入,仅适用电瓶车将客人送抵房间门口;B区,C区车流可以直接进入度假区内,每个度假屋都设计了停车位,方便游客和居住人的使用。

D区风情商业街的服务对象为度假区居住的人员以及景区旅客及周边居住人员,交通主要为步行。外来车辆集中停放在景区外的公共停车场;酒店前广场设置了部分地面停车位。

度假区内应急消防车道结合平时车道或步行道设计,考虑与景观的融合,各区皆形成环道或者有回车场地供消防车到达,满足消防要求。

6 竖向设计

本地块依据场地标高和与周围地形之间的关系,场地竖向设计的原则,主要是尽量减少对现有山体的开挖,同时,合理的解决高差,满足使用功能。整体场地现状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度假屋总平面规划尽量平行于等高线设置,道路高差变化控制在规范范围之内,建筑与道路之间高差结合场地控制在舒适的高差范围,使居住者方便易到达度假屋室内。

7 建筑风格

该项目旨在打造成为独特的全国性休闲度假场所,因此在适度优化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建设度假、商业及休闲养生的生活体验空间,打造全新的休闲旅游的典范。

地块及周边环境资源条件良好,规划景区定位为中高端山地休闲度假区。注重整体的品质感和舒适感的营造。结合山地地形地貌有机布局,营造舒适性高、品质感强的中高端旅游度假胜地。

建筑风格:养生度假区建筑为美式草原的建筑风格,打造平稳、大气而又具自然山水古朴天成特性的整体形象,同时充分体现休闲度假建筑的感觉。这种风格与嵖岈山一带山水的自然形态形成完美的呼应;休闲度假区的建筑风格在养生型度假区的设计上加以提炼,通过建筑元素的提炼,建筑材料和颜色的不同处理,使之更具有现代感和度假感;风情商业街及精品酒店,除了采用简约精炼的建筑设计处理手法外,从材料、色彩、细部等方面上力求与度假区相呼应,与自然相互融合(见图5,图6)。

8 景观设计

以打造和大环境相互融合的高品质环境为目标。自然山体、水体、绿化、景观的贯通,通过景观形成优美又宁静的山水度假胜地,为旅游的人们提供休闲度假的养生新体验。

景观设计的亮点:

1)规划区域内大面积的水域成为景观的重点及亮点,沿湖形成线性的休闲步道,成为滨水休闲带;

2)自然山体绿化延伸到区内,形成与水景相映的自然景观体系;

3)度假区内形成不同大小的景观中心,通过道路、水体、绿化、景观贯通一体;

4)商业区不同的空间节点形成景观节点,形成由山门广场至酒店的景观轴线。

9 可持续性发展

建筑可持续性已经成为当今和未来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重点,人的活动必将对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设计中必然要考虑的,首先设计上采用可接受的一部分可再生能源和一些节能技术来降低建筑的能耗,减少建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降低自身的能源消耗;其次是减少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1)建筑单体节能。

通过对建筑单体的围护结构材料,外墙饰面的使用,达到建筑保温隔热节能标准。同时,充分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节约传统能源。

2)优化场地布局。

合理考虑建筑布局,充分结合场地地形条件,和周围的环境相融合。

3)自然通风采光。

不仅减少了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而且可以提高室内的环境舒适度。

4)铺装和生态停车场。

减少硬质铺地对地球水循环的影响,使人工环境成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

1 0 结语

我国现今正处于从观光旅游为主向休闲、度假、专项旅游并重发展的转折期,度假旅游已成为我国的主导旅游产业之一,并且其比重在不断上升,随着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增加,旅游地产的规划设计值得设计师不断去探索。本文通过嵖岈山风景度假区规划设计的思考,对目前以旅游、休闲、度假、养生为一体的复合型旅游度假胜地的设计提出了探索的新思路。

摘要:以自然的生态原则为出发点,结合嵖岈山风景区优美的地理环境优势,打造以旅游、休闲、度假、养生为一体的复合型旅游度假胜地,满足不同人群的休闲需要,为人们提供各种休闲娱乐方式,使“旅游”和“休闲”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生活的融合体。

关键词:休闲产业,生态旅游,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深圳市华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嵖岈山风景旅游区规划建筑方案报建文本[Z].2013.

双峰山风景 篇3

关键词:风景林,改造,规划布局,营造技术,敬亭山国家森林公园

在马尾松、湿地松造林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敬亭山森林公园, 林种比较单一, 再加上2007年松材线虫病大面积发生危害, 马尾松被除治且造林不到位, 山上山胡椒灌木、山脚矮小竹种已成为优势种, 森林林相差。随着社会经济、城市建设快速发展, 市民对城市生态环境要求越来越高, 回归大自然, 到森林中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生态愿望不断提升, 合理调整森林结构, 改善森林景观已是敬亭山国家森林公园林业生产的主要目标。宣城市政府结合国家森林城市创建, 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敬亭山森林景观改造提升。

1 敬亭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地理概况

敬亭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宣城市区水阳江畔, 地处东经118°37′30″~118°45′0″, 北纬30°57′30″~31°2′30″。东邻皖赣铁路, 南以宣古路为界, 西、北分别与宣州区古泉镇和开发区接壤, 总面积2 009 hm2。

敬亭山国家森林公园属黄山山脉, 山势呈西南—东北走向, 山峰挺拔秀丽, 绵延5 km以上, 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势, 最高峰 (翠云峰) 海拔324.1 m。敬亭山国家森林公园下部为波状起伏的丘陵岗地, 海拔在50~100 m之间。境内土壤属红壤土类黄红壤亚类, 土层深厚, p H值为4.5~5.5, 呈偏酸性, 土壤质地较黏。

敬亭山国家森林公园属于中亚热带北缘气候类型, 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等气候特点, 光、温、水气候条件优越。

2 敬亭山国家森林公园植被现状

敬亭山国家森林公园植被区属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植物带。因受战争及人类生产活动影响, 地带性植被已破坏殆尽, 20世纪70年代进行了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 全面恢复森林植被, 公园已是满目青山, 郁郁葱葱, 但由于2007年的松材线虫病大爆发, 使占50%面积的马尾松林遭到毁灭, 砍伐殆尽, 加之森林恢复工作未按设计做到位, 山胡椒、野竹等灌木繁衍迅速, 森林公园以往色彩斑斓、林相整齐的景象一去不复返。目前主要植被类型有以下几种:一是针叶林。由于大面积马尾松被砍伐, 现存面积较少, 主要是由杉木、国外松组成, 形成一定的森林景观。二是针阔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是森林公园现有林相较好的森林植被类型, 主要由杉木、国外松、枫香、木荷、檫木、栎树、香樟等组成, 面积小。三是阔叶林。主要由檫木、枫香、山胡椒落叶树种组成, 冬季林相差, 集中在翠云庵周围。四是杂灌木林。林分较低矮混杂, 敬亭山山脊是山胡椒, 山下是野竹, 亟须进行林分改造。五是竹林。主要以毛竹为主, 小块片状分布, 面积不大。六是茶园。主要分布在森林公园北面山脚岗地, 长势较好, 带状分布。

3 规划思路与原则

敬亭山国家森林公园目前已是AAAA级旅游景区。宣城市委、市政府提出利用3年时间把敬亭山打造成为AAAAA级旅游景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园区。风景林改造的实施, 特别是四季景观序列的营造, 将全面提升森林景观效果, 使敬亭山变成“诗山花海”, 成为市民和游客向往的胜地。

3.1 指导思想

以可持续发展森林为理念, 以森林资源保护为前提, 以合理调整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改善森林景观为目的。采用“近自然林业”的森林经营模式, 因地制宜, 采取补植、改造、抚育等措施, 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多功能的风景林, 将敬亭山建设成为环境优美、森林景观和谐、特色鲜明的生态休闲旅游胜地。

3.2 规划原则

3.2.1 生态性原则。

以模拟自然的手法, 利用优良乡土植物营建舒适健康的生态环境, 创造丰富多彩的植物群落, 以达到植物与植物之间, 植物与其他生物之间, 植物与道路、山水、建筑环境之间关系和谐、系统稳定、功能高效的目的[1,2]。

3.2.2游憩性原则。

以自然、野趣的景观, 科学、生态的技术, 将山水田园风光融人其中, 营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游憩林的景观格局。

3.2.3 经济性原则。

通过合理科学地选择植物类群, 将苗木生产、林果生产和休闲观光、田园意趣结合起来, 实现林木的直接经济效益, 提升区位经济功能。

3.2.4 层次性原则。

在植物配置上, 实行乔灌结合、常绿与落叶相结合、针叶与阔叶相结合;二是在空间布局上, 根据生态敏感区的特点, 按水源涵养林、防火林、环保林、风景林配置不同的森林典型模式;三是在森林效益上, 营造生态经济型、生态防护型、景观生态型等各不相同的森林典型模式。

3.2.5协调性原则。

与敬亭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及相关规划相协调。

3.2.6 整体规划、分期实施原则。

根据建设内容、实施难度、地理位置和资金状况, 合理安排分期建设任务, 确保改造有序、按期完成[3]。

4 规划布局

根据敬亭山森林资源现状, 按照抚育和改造施工类型, 将敬亭山森林植被规划布局设计为抚育区、一般改造区、重点改造区及茶园特色经济林景观整治区。

4.1 抚育区

该区位于敬亭山宛陵湖水库区域, 森林植被保护和恢复良好, 为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只要进行封山育林, 并对现有林分进行抚育采伐, 清除林内枯死木、病虫害木以及风折、雪折木, 改善林分卫生状况, 改良林内光照和通风条件, 增强林分抗性, 对小面积残次林补植乌桕、枫香等观叶树种。

4.2 一般改造区

该区位于敬亭山发射塔北部和东北部山坡, 区域内为杉木、国外松林及少量檫木、枫香。林相虽好, 但疏密不均匀, 杉木、国外松成片单一栽植, 应见缝插针, 补植一些常绿、落叶阔叶树种, 使之既有丰富层次又有季相变化。

4.3 重点改造区

4.3.1 一峰至净峰南面上半坡纯山胡椒林。

面积约300 hm2, 由于马尾松成片砍伐, 山势陡峭, 补植不到位, 落叶山胡椒疯长成林, 导致森林结构单一、无层次感, 一到秋冬季节, 给人枯黄的视觉冲击, 景观效果差。改造时以栽植常绿树 (红果冬青、木荷等) 为主, 在山脊游步道两侧林间播撒耐阴草本花卉, 形成春季山花烂漫、夏日绿树成荫、秋季色艳果香、冬天绿意依然的森林季相景观。

4.3.2 古昭亭景点周围20 hm2范围内块状分布的毛竹林及人工栽植的蜡梅、国外松林。

中间被灌木林分割, 只要对磨盘山的灌木进行林分改造, 补植毛竹, 保留大的常绿、落叶阔叶冬青、檫木树种, 使块状竹林连成一片, 即可与相邻的龟山国外松林、蛇山腊梅林组成梅、竹、松景观群落。

4.3.3 灌木林。

因山脚下成片的马尾松林被砍伐后造林失败, 野生竹疯长, 杂灌丛生, 对此类无价值次生林可进行全部伐除, 全面造林, 栽植观花、观叶的玉兰、桂花、乌桕、山合欢等, 多树种常绿、落叶穿插混栽。

4.4 茶园特色经济林景观整治区

敬亭山北面山脚下人工栽植了200 hm2的茶叶, 为使单纯经济林改造成田园风光经济林, 可在其中散植或丛植一些常绿、落叶阔叶树种, 如香樟、樱花、桂花、乌桕、红果冬青、紫薇、茶花、红枫、银杏、玉兰等。通过增加森林林冠层次, 可以提高森林观赏性, 既不影响茶农经济收入, 又能使景观丰富多彩。

5 营造技术

5.1 林地清整

造林整地前用割灌机、油锯清除杂灌, 保留已有的冬青、香樟等树种。在游客活动较频繁的林地, 清理的杂灌应运出景区, 否则有碍观瞻且不利于森林防火。清理完毕, 根据苗木规格确定造林株行距及植穴大小, 表土与心土分别堆放。通过近2年实践, 在景区清理林地杂灌, 人工清理效果优于机器 (挖机) 清理, 机器清理形成的土堆 (杂灌和土混合物) 不美观且易造成水土流失。此外, 人工清理还能保留有观赏价值的映山红等植物。

5.2 造林与抚育

采用带土植苗造林, 栽植时先填表土, 后填心土, 分层覆土, 层层踏实, 浇透定根水。造林后连续抚育3年, 每年5—6月和9—10月各除杂灌1次, 并与扶苗、补植、除萌、施肥相结合, “三分栽七分管”, 抚育是关键[4,5]。

参考文献

[1]吴春燕, 秦华.城郊型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规划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3) :244-245.

[2]喻艳, 蒋敏.基于SWOT的花岩溪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 (6) :67-68.

[3]李蕾, 郭峰, 王鑫.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价值评价[J].江西农业学报, 2011 (2) :184-186.

[4]李春生.郑州市城郊观光农业的发展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 2003 (1) :22-23.

上一篇:素质教育下的小组合作下一篇:档案数字技术发展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