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AC(精选5篇)
OPAC 篇1
摘要:基于OPAC的资源整合是目前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的主要方式。本文从其内涵、特点及功能等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OPAC
所谓数字资源整合, 是指依据一定的需要和要求, 通过中间技术, 把不同来源和不同通信协议的信息完全融合, 使不同类型、不同格式的数字资源实现有机融合或无缝链接, 其目的是为读者提供方便的一站式检索入口, 使各类数字资源通过整合形成一种跨平台、跨数据库、跨内容的新型数字资源体系[1]。
目前, 基于O P A C、基于数字资源导航和基于检索平台整合就是目前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的主要方式[2]。OPAC全称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 即“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读者可以在万维网实现图书的查找和借阅。本文重点对O P A C所涉及的技术内涵、特点及功能等进行了探析。
1 基于OPAC对数字资源整合的发展研究
OPAC, 联机公共查询目录 (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 发展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 它是随着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兴起而兴起的, 是图书馆系统面向读者的检索模块, 是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 也是图书馆自动化系统面向公众的一个窗口。
目前绝大部分O P A C系统已具备了基于Web的架构和基于Z39.50协议的跨平台检索功能。基于W e b的架构是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与网特网技术相结合的新一代构架的O P A C系统, 它因无需专用客户端软件的支持, 以H T M L网页作为服务器的前端, 可以使世界上任意一台联上因特网并安装有浏览器的电脑即可查询到图书馆的书目。基于Web的OPAC技术原理是以HTML或XML格式构成友好的面向用户OPAC界面, 系统以CGI、ASP等程序提供专用接口程序连接图书馆数据库, 实现与数据库的交互。
Z39.50协议是一个基于C/S结构的网络应用层协议, 它通过对编码方式和内容语义的标准化来实现不同系统间的互操作。Z 3 9.5 0是一个数据库间的通讯协议, 也是一个检索标准。Z 3 9.5 0协议数据单元通过A S N.1进行定义, 并以基本编码方式 (B E R) 对A S N.1序列化, 它屏蔽了数据库间的异构性, 与软硬件平台、数据库接口及查询语言无关, 是一个信息界广泛接受的标准协议。通过OPAC对Z39.50支持的技术原理是在OPAC Web服务与图书馆服务之间增加了一个Z 3 9.5 0客户端和一个Z39.50服务器, 由WWW-Z39.50网关把H T M L格式命令转换成文本格式命令并传送至Z39.50客户端, Z39.50客户端再将文本格式命令转换成Z 3 9.5 0规定的命令格式并传送到Z39.50服务器, 最后由Z39.50服务器再将Z 3 9.5 0命令转换成系统内部定义的命令格式, 对图书馆系统进行检索[3]。
O P A C是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中面向图书馆资源的专用检索平台, 这就使以现有馆藏资源为核心, 建设集各种电子资源为一体的O P A C系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利用O P A C可实现馆内资源与馆外资源两个层面的整合。OPAC是面向MARC的检索系统, 馆内资源整合也主要是基于MARC的原理。MARC是文献书目数据的计算机存储格式, 包含上百个字段, 能从各种角度揭示文献。随着信息数字化的发展, M A R C也在不断的改进以适应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描述需要。主要有扩充字段, 增加了5 1 6 (计算机文件类型或数据注释) 、538 (系统需求和存取注释) 、753 (检索电子资源的系统描述) 、8 5 6 (电子资源存取字段) 等字段。利用M A R C格式编目各类数字资源, 可实现数字资源基于图书馆馆藏的有效整合, 尤其是通过8 5 6字段, 将各类资源的URL记录于MARC数据库之中, 可实现O P A C与资源全文的链接与传递, 实现了各类资源的一站式检索。
馆外整合的实质是实现本馆与不同的异构O P A C数据库的整合, 当前较多地采用Z39.50协议来完成, 通过执行Z39.50标准, 将所要整合的图书馆的书目数据库先映像成自己专用模型, 再根据本馆要求建立统一的检索接口。
O P A C是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检索平台, 用O P A C整合数字资源, 不需要另外购置软硬件系统。O P A C在图书馆界长期应用, 在图书馆有现成的物质与技术基础。但基于O P A C整合数字资源的缺陷也十分明显。M A R C可说是目前最完备、最规范的信息描述规范和元数据标准, 但字段繁琐, 操作不易。基于M A R C的数据库不支持W W W服务, M A R C检索不能与目前流行的W W W搜索融合, 因而也不能提供很好的Internet支持。Z39.50是一个联邦式的互操作方案, 要求各仓储支持统一的搜索语言, 或在本地语言和协议语言间能相互转换, 能对查询做出快速的实时响应, 它要求各数据库在字段级别实现统一, 灵活性较差。Z39.50是基于TCP/IP的底层协议, 传输层协议是基于T C P/U D P的编程, 不能提供H T T P支持, 不能在W W W上实现。虽有Z39.50的改进版ZING (Z39.50International Next Generation) , 但目前的图书馆O P A C系统难以提供有效支持。
2 结语
基于O P A C的资源整合对图书馆来说, 在技术上相对容易, 整合的质量也很高。但是要以M A R C格式编目各类数字资源, 就必须使O P A C与数字资源导航、检索平台这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这样将会有益的促进数字资源的整合, 不断促进知识的传播, 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文峰.数字资源整合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2 (4) :64~67.
[2]侯延香, 周秀霞.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整合现状调查[J].图书馆杂志, 2005 (11) :34~38, 41.
[3]喻红辉, 王燕华.分布式检索中技术的选择[J].图书馆杂志, 2004 (10) :53~55.
OPAC 篇2
关键词 OPAC 应用开发 系统集成 智能搜索
分类号 G252
Research and Design of a New OPAC System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unctional Integration
Wang Fu
Abstract The overall function of OPAC had a certain progress and improvement after several generations of its development, but it still can’t meet the readers' demand. In view of the present defects existing in OPAC, referring to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search engine and the online bookstores’ practice,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operation of OPAC. Star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rdinary users’ function integration, following the humanized service centered idea, it puts forward a new OPAC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and designs the overall function framework of the new OPAC application system which is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Keywords OPAC system.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System integration. Intelligent search.
未来OPAC何去何从,有学者认为OPAC即将死亡,也有学者认为OPAC功能会不断完善和优化,从而在留住现有读者的同时吸引潜在读者。在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不断发达的今天,图书馆如何利用Web2.0注重用户体验、支持社交性网络,使OPAC更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易用性,智慧化地为读者服务,值得图书馆界思考。
1 OPAC现状分析
1.1 检索和易用性较弱
目前,OPAC检索字段设计过于专业化,过强的专业术语字段和检索术语必将阻碍读者利用,这正是导致OPAC使用频率较低的主要因素。OPAC缺乏人性化的搜索和引导界面,图书馆需要把检索字段描述、检索方式描述的专业性通俗化,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检索方法,从而高效地检索目标文献,增强他们对OPAC的信心和忠诚度。图书馆应克服OPAC只能检索机构内部文献的缺陷,实现与中外文搜索引擎、国内外知名网上书店、网络OA资源的整合检索,让检索更具有通用性、高覆盖性和实用性,克服OPAC仅限于机构内部文献查询模式。
1.2 拼写建议功能缺失
利用OPAC检索时,检索词输入错误是致使检索失败的主要原因,而读者又很难发现输入错误。因此,OPAC系统需要具有容错性,提供拼写检查、关联词组合短语的提示帮助信息,使检索更具人性化。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用户的操作失误,提高查准率,而且可以让用户快速建立起对系统的信任,激发用户的检索兴趣。
1.3 缺乏期刊评价揭示
图书馆购买了各类纸质期刊和电子期刊,目前在OPAC中纸质期刊和电子期刊还没有实现关联,且未对期刊所属级别进行揭示,如某期刊是否属于“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工程索引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来源期刊”等。OPAC不仅缺乏对各类期刊电子资源的链接,还缺乏提供各期刊的投稿方式、写作模板,以及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投稿系统或投稿方式、投稿交流等机制的设计。
1.4 统计评价功能缺失
图书馆OPAC统计功能较弱,如不能根据学校专业设置和重点学科设置对图书馆的整体馆藏进行分析评价;不能为各学院利用图书馆OPAC对各专业评估、申报博硕士点提供数据直接抽取的入口。目前,各学院、教务处、研究生处、国资处和其他相关机构都会让图书馆定期或不定期地统计上报各类数据,如果OPAC能提供可抽取相关数据的简单入口,则可以节约大量时间、人力和物力,避免重复查询。
1.5 数据挖掘功能缺失
OPAC读者访问日志中包含着大量有用的信息,但这些信息是以用户操作日志形式存放于OPAC,是获取各类型、各层次读者利用图书馆的隐性信息。目前,OPAC缺乏相应的入口和功能来挖掘这些信息。图书馆一方面任由这些隐藏在系统中的用户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流失,另一方面又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走访各学院、各层次读者获取其需求。图书馆OPAC如能增设挖掘读者信息的功能,可以及时了解各学院、各层次、各类型读者的阅读兴趣与偏好需求,有针对性地为读者推送相关信息,提供个性化读者服务工作,更可以提高文献采访的效率,提高馆藏质量。
nlc202309012311
1.6 缺乏网络社交关联
博客、即时通信、社交网站、微博、微信这些活跃在当前Web2.0网络环境下的社交工具不断地改变着人们信息沟通的方式,人们的信息沟通也变得更加注重交互性与以用户为中心。图书馆应开通这些社交网络官方账号,提供多种社交形式的OPAC服务。用户可通过网络社交工具利用图书馆OPAC系统,服务器在接收到请求后,会把相应的检索结果返回给用户。对于图书馆OPAC检索来说,只要提供一个图书馆藏的数据接口便可实现各类社交工具检索文献信息、浏览文献信息和读者荐购等功能。网络社交工具正好迎合了当今读者的阅读习惯,方便读者移动利用图书馆OPAC系统。
1.7 与用户实时互动差
目前,图书馆OPAC只是按照用户的指令返回检索结果,没有为用户提供能与图书馆人员交流的相应入口。图书馆OPAC应该提供与读者互动的接口,为读者进行实时的个性化一对一服务。在这方面应该把图书馆的信息咨询服务与OPAC结合起来。一般的常规问题的解答由OPAC的虚拟馆员等方式与读者互动,较复杂的、深层次的读者咨询工作应该通过OPAC与相应的资深馆员交流,提供专业的、个性化的服务。OPAC可以和学校图书馆的“官方新浪微博”“人人网”等进行深度链接,提供专业服务,也可以在OPAC中嵌入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小图”机器人来提供常规业务咨询。
1.8 缺乏文献传递模块
单个图书馆所藏资源是不可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的,因此文献传递是图书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经OPAC检索后不能获取的文献可以通过文献传递来获取。读者进行文献传递时,需要登录到OPAC系统,通过邮件发送到与本图书馆合作的图书情报机构获取,合作的图书情报机构接到传递请求后,可以发送相关电子文献至发送传递请求的读者邮箱。这方面可以借鉴“百炼”“读秀”等数字资源的做法,帮助读者轻松方便地获取想要的目标资源。
2 OPAC系统设计
新型OPAC系统设计应首先全方位分析读者用户需求。OPAC除了目前常用功能需改进外,还应具有用户成功检索后的自动学习功能,把检索词自动添加到拼写检查对照词库;应具有期刊评价、期刊投稿方式、模板等的链接;还应该包含馆藏电子资源和纸质资源的关联,如图书馆既没有相关纸质文献和电子资源,则可以直接跳转到OPAC的文献传递模块,实现目标文献的传递和获取;还应该能通过网络社交工具,提供文献检索,进行读者荐购,增强与读者的实时互动等。笔者在扫描当今高校图书馆实际情况并结合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建立了如图1所示的新型OPAC资源整合系统体系框架。
新型OPAC系统不仅要完善现有OPAC的常规功能外,还要参考国内外搜索引擎、网上图书馆和各类数字资源平台做好人性化功能细化和设计,充分考虑读者检索需求,实现图书馆电子资源和纸质资源的整合。
图1 新型OPAC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体系框架
2.1 完善基本检索功能
新型OPAC设计需要在分析读者使用习惯方面下功夫,为读者尽可能提供人性化服务,改变以往专业术语太强的形式,如改“责任者”为“作者”、改“题名”为“书名/刊名”等。检索结果若为零,则分析原因,如拼写错误给出纠正建议;如中央数据库没有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则应提供网络开放资源的获取方式,并提示是否进行文献传递。检索结果不为零,则应在结果页面增设结果排序方式,还应该增加“排序提示”“分类提示”“主题提示”等信息,还可以按读者查询次数、文献出版时间、文献流通频率等进行相关排序等等。通过人性化的设计来完善基本检索功能,对于改进OPAC的可用性具有积极的意义。
2.2 拼写检查功能设计
当用户输入关键词执行检索时,如检索结果为零,OPAC系统应进行检索词拼写检查。通过系统服务器后台判断检索词是关键词还是汉字或词组,是拼音还是外文单词,依据系统判断结果分别执行不同操作。如输入检索词是单个汉字、标点符号或无效字符等无意义的字符串,系统结束拼写检查,并返回检索结果。如是汉语词组或拼音,则系统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语句在汉语词组与拼音词典数据库表查找。如是外文单词,则在外文单词词典中找到匹配程度最好的外文单词,将最后找到的结果作为检索建议返回给用户。OPAC实现智能化的体现,将进一步增强其检索功能与可用性。
2.3 期刊评价揭示设计
图书馆应搜集期刊不同评价标准结果,按照每种评价指标的有效期限在OPAC中进行设定。对各类期刊的研究重点进行分析,对各个期刊的投稿要求、投稿方式和投稿模板进行上传,并提供对不同期刊的参考文献和撰稿方式进行自动生成;对各个刊物的综合影响因子和复合影响因子给予动态揭示,并可按照刊物级别排序、按照影响因子排序,还能通过OPAC分析期刊及文献的分布状况,以确定高生产力、高影响力期刊的出版国别;OPAC应能自动绘制期刊分布曲线等,以利于提高对图书馆馆藏优化和利用;通过OPAC实现对图书馆馆藏期刊的各类分析、统计、汇总和图形化的生成等。
2.4 统计分类功能设计
部分文献资源的需求是有时效性的,新型OPAC应能很好地反应读者需求时效周期。国内外知名的网上书店,如亚马逊和当当网在用户管理方面、用户需求挖掘方面、检索结果展示和个性化信息推送方面的做法是值得新型OPAC借鉴的。另外,通过对OPAC改进,为学校各学院、教务处、研究生处、国资处和财务处提供检抽取相关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的入口,避免图书馆重复提供。图书馆所需要做的就是规范各类MARC数据,按照各单位需求,人性化地为其提供各类数据抽取入口,甚至人性化生成其所需各类报表,方便生成各类图形展示其抽取数据,更方便学校各机构对图书馆资源的监督。
2.5 数据挖掘功能设计
新型OPAC可以增设利用智能搜索技术对信息库及时更新,保证用户接收到的信息的质量,提高用户满意度。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设计图书馆书目检索智能推荐系统,发现读者借阅图书之间的关联性,使得读者在检索到所需图书的同时,还能获得图书馆主动推荐的其他图书,引导读者更加深入地阅读,激发读者借阅行为。通过主动服务,提高图书馆馆藏图书借阅率。通过数据挖掘,还可以发现目前馆藏与学校学科发展的差距,结合读者需求,提升文献资源采访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合理性,使图书馆整体馆藏质量不断提高、不断完善、不断趋于合理。
nlc202309012311
2.6 网络社交工具关联
微信在图书馆OPAC目录检索的实现仅仅是一网络社交工具在图书馆实际运用的一个开始,面对拥有5亿用户群庞大优势的微信,微信在图书馆的应用远远不止是图书检索,图书的借阅查询、续借、预约(预借)、图书过期提醒等流通业务都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实现。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以用户为中心的社交工具将层出不穷,微信是现阶段成功的代表。目前部分图书馆已经向读者开放了官方新浪微博、人人网、微信公众平台,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这些网络社交工具开展OPAC服务,为读者提供最新信息和更优质、更快捷的服务。
2.7 加强与用户实时互动
通过OPAC扩展与读者互动接口,实现读者与图书馆的互动。读者与图书馆互动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咨询方式。新型OPAC提供虚拟馆员和真实馆员与读者进行互动。读者如果提出一般的、常见问题,图书馆OPAC系统则把此问题转到图书馆虚拟馆员解答,直接通过OPAC把固定答案反馈给读者;对于深层次和高层次问题则按问题的属性分别转到擅长此问题的资深馆员解答,并请读者对解答满意度给予反馈,作为对馆员考核依据。新型OPAC还可以嵌入语音呼叫子系统,实现馆员的移动服务。
2.8 增设文献传递模块
读者通过OPAC检索,有电子资源的相关文献则优先推送电子文献,如没有电子文献且有纸质文献的推送纸质文献的馆藏地,并且可以预约。如果前两类相关文献都没有,则提供有此类文献的合作单位,并由读者通过OPAC相关入口进行文献传递。同时本单位图书馆也可以接受相关文献传递,并在年终进行统计,从而指导图书馆馆藏建设。文献传递可以借鉴“百炼”数字资源,让读者轻松方便地获取其索取的目标资源。
3 结语
由于图书馆的传统书目仅记录了书名、作者、出版社等描述图书外部特征的基本信息以及少量的主题词、简单的内容介绍等内容特征,导致其应有的、帮助用户选择文献的功能被大大削弱,从而影响了读者利用OPAC的兴趣,成为制约图书馆OPAC服务的一大因素。新型OPAC作为Web2.0环境下对传统OPAC的变革,必须整合图书馆各类资源和网络开放获取资源,采用本文提到的一些设计理念,在广泛调查用户需求,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开发出用户满意的OPAC,使新型图书馆OPAC更具有人性化。
参考文献:
[ 1 ] 黎邦群.基于数据特征的OPAC简单检索及检索建议
[J].图书馆论坛,2012(1):65-68.
[ 2 ] 黎邦群.OPAC拼写检查功能的设计与实现[J].图书馆学研究,2012(2):73-79,101.
[ 3 ] 田禹.论图书馆OPAC查询记录统计分析功能的缺失
及改进[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2(1):47-51.
[ 4 ] 王福.基于用户兴趣感知挖掘的个性化服务推送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4):14-17.
[ 5 ] 张开选.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我国搜索引擎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20):8-14.
[ 6 ] 黄浩波,何卫华,叶青.微信及其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J].图书馆学刊,2013(1):62-64.
[ 7 ] 张秀红.图书馆OPAC与网络书店功能比较及改进[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4):89-92.
[ 8 ] 韩志萍.新一代OPAC开源软件的兴起及未来发展[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6):39-45.
[ 9 ] 吴彩凤.网络环境下OPAC用户需求及其发展方向[J].
情报科学,2008(12):23-28.
王 福 内蒙古工业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
(收稿日期:2014-04-22 编校:刘勇定)
OPAC 篇3
1 OPAC系统概况
选取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中国国家图书馆、深圳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的OPAC系统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实际考察、检索操作、文献调研, 进行了全面的特性比较和分析, 并提出了对其未来的展望。五大系统OPAC概况:中国国家图书馆:CALIS, 自产;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 自产;深圳图书馆:ILAS, 自产;南京大学图书馆:汇文, 自产;北京大学图书馆:UNICORN, 引进。这5个单位的OPAC分属不同的图书集成系统, 其中前四个系统是国内自行开发的, 后一个系统是从国外引进的。不同的集成系统OPAC的功能、界面差异较大, 对选择的5个系统进行调研, 基本上能够了解国内图书情报机构OPAC现状和水平。
2 OPAC系统功能比较与分析
检索是所有OPAC最关键的特性和功能, 五大系统的OPAC在响应速度方面、在检索点等方面都能满足基本的查询要求, 在检索效能上都各有千秋。
2.1 检索字段、匹配方式、检索种类
CALIS:检索字段:题名、责任者、主题、出版者、出版地、期刊题名、丛编题名、统一题名、个人责任者、团体责任者、会议名称、分类号、所有标准号码、ISBN、ISSN、ISRC、记录控制号;匹配方式:前方一致、精确匹配、包含;检索种类比较:简单检索、高级检索、浏览
文津:检索字段:正题名、其他题名、著者、外文第一著者、主题词、中图分类号、论文专业、论文研究方向、论文学位授予单位、论文学位授予时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丛编、索取号、ISBN、ISSN、ISRC、条码号、系统号;匹配方式:任意一致、前方一致;检索种类比较:简单检索、多库检索、组合检索、浏览查询。
ILAS:检索字段:书名、作者、关键词、分类号、IS-BN、索书号;匹配方式:前方一致、完全一致、包含;检索种类比较:简单检索、浏览。
汇文:检索字段:题名、责任者、主题词、ISBN、ISSN、订购号、分类号、索取号、出版社、丛书名、题名拼音、责任者拼音;匹配方式:前方一致、完全匹配;检索种类比较:简单检索、多字段检索、高级检索。
UNICORN:检索字段:题名、主题、著者、期刊刊名、拼音著者、拼音题名;匹配方式:完全一致、前方一致;检索种类比较:快速检索、索书号浏览、拼音检索、复杂检索。
可以看出, CALIS和文津系统的检索字段特别详细, 而其他几个系统的检索字段也基本上能够满足用户的检索需求;在匹配方式上大多数系统都有2至3种方式;在检索种类上各个系统的OPAC基本都有2种以上的方式。
2.2 检索策略
在检索书目过程中, 需要使用一些检索策略如逻辑检索、限定检索、相关检索、整合检索。下面将五大系统OPAC检索策略进行比较:
CALIS:逻辑检索:在高级检索中可进行逻辑“与”、逻辑“或”、逻辑“非”运算;限定检索:内容特征、数据库、出版时间、形式;相关检索:在详细文本格式中可对题名、并列题名、其他题名、责任者、出版项、丛编、主题、中图分类号进行相关检索;整合检索:全面检索。
文津:逻辑检索:在组合检索中可进行逻辑“与”运算;限定检索:作品语种、馆藏位置、出版年、中文及特藏数据库、外文文献数据总库;相关检索:在完整信息里可对题名、责任者、出版项、主题、中图分类号进行相关检索;整合检索:所有字段。
ILAS:逻辑检索:无;限定检索:出版年、出版社、责任者、文献限定;相关检索:在书目详细信息里可对书名、作者、分类号、关键词进行相关检索;整合检索:无汇文:逻辑检索:可在高级检索中进行逻辑“与”、逻辑“或”、逻辑“非”运算;限定检索:文献类型、语种、年代;相关检索:在书目信息里可对题名、责任者、中图分类号、主题进行相关检索;整合检索:无U。
NICORN:逻辑检索:可在复杂检索中进行逻辑“与”、逻辑“或”、逻辑“非”运算;限定检索:馆别、出版年、作品语文、格式、馆藏类型、馆藏位置、文献类别、符合条件、排序;相关检索:在检索结果中可对题名、责任者、主题、等同责任者进行相关检索;整合检索:全面检索
可以看出, ILAS系统的OPAC检索策略相对来说功能较为简单, 汇文系统的OPAC不具有整合检索的功能, 其他三个系统的OPAC检索策略较为完备。
2.3 检索结果显示与输出
OPAC系统应当尽可能多地提供检索结果的显示格式、显示内容和输出方式。现对其检索结果显示与输出比较:
CALIS:显示格式:字段名、MARC;标准或详细信息显示内容:题名、并列题名、责任者、出版项、载体形态、主题、中图分类号、附注、ISBN;输出:发电邮、下载。
文津:显示格式:字段名、标准、卡片、引文;标准或详细信息显示内容:头标区、ID号、通用数据、题名与责任者、出版项、载体形态项、语言、内容提要、主题、中图分类号;输出:发电邮、下载。
ILAS:显示格式:字段名;标准或详细信息显示内容:书名、作者、ISBN、出版者、分类号、关键词、索书号、页码、价格;输出:无。
汇文:显示格式:字段名、MARC;标准或详细信息显示内容:题名、责任者、ISBN号、出版发行项、载体信息、中图分类号、主题、附注项;输出:发电邮。
UNICORN:显示格式:字段名、MARC;标准或详细信息显示内容:记录版本标识、ISBN、题名、责任者、版本说明、出版发行项、载体形态、丛编说明、一般附注、提要或文摘附注、图书馆、学科名称主题、中图法分类号、等同责任者;输出:打印、下载、发电邮。
可以看出, 这5个系统基本都有字段名和MARC这两种形式, 文津系统的显示格式较为完备, 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在检索结果的显示内容上, 各个系统有所不同, 但基本都能显示出该书目最主要的信息;而在检索结果的输出上, 很多系统都具有发电邮和下载两种方式, UNICORN系统还提供打印功能。从总体上来看, ILAS系统的OPAC功能较少, 且不提供检索结果的输出。
3 OPAC系统的成就与不足之处
3.1 OPAC系统取得的成就
近年来, 我国图书情报系统的OPAC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使得OPAC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色:
3.1.1 检索途径丰富, 检索种类增多
OPAC的检索途径日益丰富, 检索种类也不断增加。在所有的检索途径中, 用户使用频率最高的是题名、责任者和主题, OPAC对这三种检索途径的提供率是100%。
3.1.2 检索策略完善, 显示和输出功能较强
逻辑检索、限定检索、相关检索、整合检索功能的增加也成为了OPAC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外OPAC比较早就提供了输出功能, 国内也不断加强这方面功能开发。
3.2 OPAC系统的不足之处
虽然OPAC系统在国内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 这些系统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3.2.1 检索功能差异较大
不同系统的OPAC在检索功能、网上服务、友好性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即便是同一种功能在不同OPAC之间也有强弱差别。
3.2.2 缺乏智能检索机制
目前, OPAC系统不具备容错性, 用户在输入出错时, 往往导致检索失败, 系统不能列出其相关书目或邻近馆藏。另外, 在OPAC系统中输入检索词后不能按照相关度高低或借阅次数多少进行排序。
4 对未来OPAC系统的展望
通过以上的对比和分析, 对未来的OPAC提出以下简单的展望:
4.1 以用户需求为中心, 增强检索功能
国内系统已有很大发展, 但仍应借鉴国外系统的先进技术与经验, 通过增加检索点、完善检索策略等多种途径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检索需求。
4.2 加快与Z39.50的结合, 增强图书情报部门的合作
要实现OPAC与馆际各类资源的集成, 最大范围地实现资源共享, 不仅需要通过Z39.5O协议或Open URL技术进行信息资源整合, 更需要图书馆之间真诚的合作与不懈的努力, 才能真正实现图书馆资源面向社会开放。
摘要:选取了国内5个具有代表性的图书情报系统作为研究对象, 将它们的联机公共检索目录 (即OPAC) 进行比较研究, 分析出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 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OPAC系统的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OPAC 篇4
1.1OPAC的概念。OPAC系统, 全称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 在图书馆学上被称作“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它通过与图书馆内部书刊管理系统联机, 实现用户检索图书、期刊的需要。现在OPAC系统不仅可以进行图书、期刊的检索, 还可以实现网上续借图书、期刊以及网上荐购图书。
1.2利用OPAC用户参与做好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背景。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发展的基础[2]。国家图书馆学会明确提出各图书馆要以服务创新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为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推动图书馆持续发展。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用户信息获取渠道与获取方式更加多元化, 用户信息需求呈现出系统性与多层次性、全面性与精确性、及时性与个性化等特点, 用户有了参与、创造的需求, 不再仅仅是资源信息的获取者, 更是资源信息的提供者。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开始吸引用户参与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因此,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应注重分析资源建设中用户参与的特征, 针对特征采取策略, 以促进用户参与的积极性、时效性, 从而促进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
用户参与文献资源建设工作, 在图书馆学界, 用户参与文献资源建设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研究。大家似乎并不重视OPAC系统对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积极影响。从现有研究来看, 用户参与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研究尚属于初级阶段。
二、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用户参与的特征
2.1与资源用户的合作性。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中的用户参与主要指图书馆根据资源建设的需要, 在不同的资源建设阶段采用恰当的用户参与模式吸引用户参与到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 用户在为图书馆带来图书荐购建议的同时, 高校图书馆也为满足用户的资源需求提供了服务, 双方都获得了一定意义的价值;用户在与图书馆结成伙伴合作关系的同时, 高校图书馆也将用户视为准馆员或准顾问, 让用户通过各个层面参与资源建设。
2.2用户参与资源建设的随意性。用户在参与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过程中, 用户与高校图书馆的关系是不稳定的, 有时候甚至是暂时的。在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图书馆要根据用户参与的暂时性与随意性, 通过创新机制、方法使这种不稳定的关系尽量稳定化。同时, 由于用户的个体差异性, 其组成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用户组合体呈现出不平衡, 主要体现在知识储备、个体偏好、用户资源建设能力以及参与建设的积极性等方面。这种不平衡在增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难度的同时也会给图书馆带来资源建设契机, 推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
2.3用户参与资源建设的互动性。用户在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 与高校图书馆之间一般进行着知识和行为的交互。这种交互的互动主要是以满足自身信息需求为基础的。在这个过程中,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部门需要通过对用户信息需求的调研, 构建用户参与平台, 对用户参与的模式、途径等进行调整以增强高校图书馆与用户的互动, 发展更深的用户关系, 推动高校图书馆与用户知识的创新, 提高用户参与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效率。
三、用户参与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策略
3.1建造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部门与用户沟通的桥梁。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大多数是直线职能式的层级组织结构, 不利于用户与文献资源建设部门的馆员沟通。要建造用户参与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相适应的沟通桥梁首先必须以用户需求为指导, 建立科学的用户参与机制来保证用户参与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过程的各个阶段。此外, 用户参与文献资源建设目标的实现, 常常涉及到图书馆各个业务部门, 如技术部门的用户参与网络平台开发、用户荐购图书数据库的构建, 文献资源建设部资源采购、资源有效揭示, 参考咨询部门设置学科联络员, 了解各个学科的资源需求。用户服务部门的用户参与知识获取、利用、整合等等, 这些工作的完成都需要跨业务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合作, 不仅仅是用户与文献资源建设部门的沟通。因此, 高校图书馆需要建立有机式的组织结构, 使用户与馆员建立起畅通无阻地沟通桥梁, 实现业务部门之间的协同, 有效促进用户参与, 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用户知识利用能力和资源建设能力。
3.2建立用户参与文献资源建设的制度及相关用户鼓励机制。建立合理的制度, 是用户参与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为此, 高校图书馆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用户参与制度, 为用户参与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提供保障。首先, 为了提高用户参与资源建设的程度, 图书馆必须进一步完善沟通交流机制, 了解用户参与的意图;其次, 图书馆应建立用户参与文献资源建设的培训制度, 定期开展相关培训, 以提高用户参与的技能, 如举办各种层次的培训讲座, 在图书馆网站OPAC开辟读者荐购栏目等等。
另外, 并不是每个用户都会参与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 其关键还在于高校图书馆是否能够很好地把握用户, 建立用户参与文献资源建设激励机制, 持续吸引用户参与。为此, 高校图书馆首先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用户参与文献资源建设评价与奖励制度, 提高图书馆用户参与文献资源建设的积极性。
3.3加强用户参与文献资源建设过程和结果的监控。由于用户参与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具有不确定性、随意性等特征。为此, 高校图书馆需要通过采取制定详细可行的用户参与的文献资源建设项目实施计划, 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帮助用户理解其角色及技能要求, 制定用户参与文献资源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收集和分析与用户参与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未知问题, 以有效监控用户参与文献资源建设的过程, 促进用户参与文献资源建设项目的成功。
四、长春师范学院图书馆利用OPAC用户参与做好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实例
长春师范学院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始于1998年, 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成初具规模的图书馆局域网络, 2004年11月完成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管理软件的更新和安装调试, 实现了中文、日文、英文图书和连续出版物自动化管理及馆藏文献的查询、预约、续借功能。2004年加入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 实现Calis联机编目, 使文献资源建设逐步实现了网络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目前, 长春师范学院图书馆网站依托汇文系统平台, 升级了OPAC5.0系统, 用户可在网站上轻松浏览全国各地的出版社订单, 圈选自己所需的图书, 发给文献资源建设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网上订书及图书荐购。真正让用户通过图书馆OPAC参与到了本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中。
结语
互联网时代, 用户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概念产生的源泉, 是图书馆保持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用户参与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图书馆应利用OPAC充分重视用户参与, 把握用户参与文献资源建设的特征, 提高用户参与资源建设绩效, 推动图书馆服务不断创新。
摘要:互联网时代, 用户参与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基础, 它具有互动性、随意性、合作性、体验性等特征。为实现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目标, 图书馆应利用好网站的OPAC系统, 设计用户参与资源建设制度、建立用户参与刺激机制以吸引和鼓励用户参与, 并通过实例推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不断深化发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用户参与,OPAC,文献资源建设
参考文献
[1]黎邦群.手机图书馆用户参与采访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13 (13) :89-95+109.
[2]刘勇.用户参与:互联网时代图书馆服务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 2012 (04) :41-45.
OPAC 篇5
一、园区馆和市馆0PAC系统简介
1. 园区馆——Libsys系统的OPAC简介。
园区馆采用了由江苏汇文软件公司开发的Libsys2000汇文系统, 其中联机公共检索目录 (即OPAC) 是Libsys2000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模块为读者提供面向Internet的高效的人机交互式的查询访问, 实现了书刊目录信息查询、读者相关信息查询、网上书刊订购征询、新书通报、续借、预约等多种功能, 为读者利用图书馆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其操作页面简洁, 主要功能包括书目检索、分类浏览、期刊导航、新书通报、虚拟书架、信息发布、读者荐购和我的图书馆, 其中书目检索又包括简单检索、多字段检索、热门借阅、热门评价和热门收藏。
2. 市馆——Interlib系统的Web OPAC简介。
市馆于2007年起安装了由广州图创计算机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Interlib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 其中联机公共查询目录 (即Web OPAC) 功能模块提供区域图书馆群的联合目录查询, 读者可以查询到加入图书馆集群管理模式下的所有分馆图书信息, 该功能的推出有利于实现区域范围的资源共建共享。其操作页面简洁, 主要功能包括书目查询、书目分类、读者空间、网上办证、新书通报、精品图书和信息公告。
二、影响OPAC的若干指标及其比较研究
1. 查询服务
(1) 园区馆的OPAC在查询服务方面主要提供了分类浏览、期刊导航、新书通报和虚拟书架4个方面的内容。
(1) 分类浏览模块在页面左侧按照《中图法》列出了22个基本大类, 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需求, 点击感兴趣的类别, 并将其逐级展开, 查看该类目下有哪些图书资料。如点击所选图书的题名, 则会显示该书目的详细内容, 包括书目信息、读者预约和机读格式。在该模块的页面右侧简单介绍了《中图法》的编制过程和使用方式, 以及RSS (也叫聚合内容, 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 的使用方法。
(2) 期刊导航模块分为期刊学科导航和西文期刊字母导航。学科导航将学科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 在这些学科之下又可以层层展开, 读者可以通过逐层展开的方式浏览自己需要的期刊。西文期刊字母导航则将期刊的首写字母分为27块, 第一块为0~9, 后面26块分别为英文26个字母, 读者可以随意按照首写字母浏览西文期刊。
(3) 新书通报模块将最新上架的书刊按照时间进行区分。在此之下, 又将书刊按照《中图法》分为22个大类。读者使用时可以先限制入馆时间, 再按类浏览, 逐层展开, 查看自己所需要的最新图书资料。
(4) 虚拟书架模块是由工作人员根据特定的内容设置的专题图书集。如此次内容为香港回归10周年, 共搜集了有关香港各方面的图书资料143条, 每条纪录罗列了其题名、责任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和索书号。其中题名又做了超级链接, 点击题名则可以看到该书的详细信息。
(2) 市馆的OPAC在查询服务方面主要提供了书目分类、新书通报、精品图书3个方面的内容。
(1) 书目分类类似于园区馆汇文系统OPAC里的分类浏览, 它在页面左侧按照《中图法》列出了22个基本大类, 但是它只能展开一级目录, 不能逐级展开。页面右侧可显示选中的目录, 同时显示图书的题名、著者、分类号、出版社和详细信息等内容。
(2) 新书通报中可以显示各个分馆新到文献的情况, 其书目列表主要包括分馆代码、通报名称、发布日期和说明4个栏目。在通报名称栏目里基本按照月份进行新书通报, 并做了超级链接, 可以点击查看具体内容。
(3) 精品图书栏目中罗列了20种经典图书, 并提供了这些图书的封面图片、题名、著者、ISBN、分类号、出版日期、价格、页数和详细信息。该栏目一方面做到了图文并茂;另一方面为读者借阅提供了具体出处。
2. 检索功能
(1) 检索策略一般包括布尔逻辑检索、精确检索、模糊检索、多语种检索等, 检索策略的好坏直接影响用户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园区馆和市馆的OPAC检索系统均采取了模糊检索和精确检索的策略, 虽然表达方式上有些差异, 但在功能的实现上完全相同。园区馆的OPAC系统中的检索模式包括前方一致、完全匹配和任意匹配, 市馆的OPAC系统中的匹配方式包括前端匹配、模糊匹配和精确匹配。
(2) 检索点设置能否充分满足用户需求, 直接关系到用户检索查询服务的质量。园区馆OPAC系统中, 检索点包括题名、责任者、主题词、ISBN/ISSN、订购号、分类号、索书号、出版社、丛书名、题名拼音、责任者拼音11个方面的内容。市馆OPAC系统中, 检索点包括题名、任意词、ISBN/ISSN、著者、主题、分类号、控制号、订购号、出版社、索书号10个方面的内容。以上两个OPAC系统提供的检索点数量相当, 均能够为读者提供高效率、多途径的检索方式。
(3) 图书馆群检索功能可以扩大检索范围, 查询到加入图书馆集群管理模式下的一个或多个分馆文献信息。园区馆的OPAC系统没有此功能, 但是市馆的OPAC系统可以查询到宁波市图书馆、江北区图书馆、海曙区图书馆、奉化市图书馆、北仑区图书馆等13家公共图书馆中任意一个或几个图书馆的文献信息, 这种统一的界面使操作更加便捷、功能更加强大。
(4) 对检索结果进行限定, 通过限制时间、地点、语种、文献类型等方式缩小检索范围, 帮助用户快速、准确地检中所需文献。当检索结果数目大时, 其优点更为明显。如2008年12月20日, 笔者以“红楼梦”为题名, 检索模式选择前方一致进行检索。园区馆的OPAC系统显示检索结果共有298条, 在页面的左侧有个“缩小检索范围”的类目, 其下方罗列了按照分类法、文献类型和主题3种途径进行限定后的结果。市馆的OPAC系统显示检索结果共有114条, 但是它不提供检索结果的限定和分类。
3. 互动功能
园区馆的OPAC系统在互动功能方面提供了信息发布、读者荐购、我的图书馆3方面的内容。其中信息发布模块中分为预约到书、委托到书、超期欠款、超期催还、无效邮件5个方面, 通过这些内容和读者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和沟通;读者荐购则为读者在网上推荐购买的图书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读者可以在线填写荐购表单, 同时在页面的右上方提供了查询征订书目和浏览征订书目的内容, 可以帮助读者先了解馆藏信息再进行荐购;我的图书馆中读者可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 然后进入我的首页, 其内容包括读者信息、书刊借阅、违章缴款、预约委托、到书情况、书刊遗失、读者挂失、账目清单、荐购历史、读者定制10方面的内容, 读者可以在此详细了解和自己相关的信息。
市馆的OPAC系统在互动功能上提供了读者空间、网上办证和信息公告3方面的内容, 其中读者空间和园区馆OPAC系统的我的图书馆功能相仿;网上办证为读者提供了网上办证登记服务, 读者可以在网上直接填写表单进行注册, 注册成功后, 读者可以到图书馆服务台申请开通读者证号, 并交纳押金办理借书证手续, 其中宁波地区有10家图书馆可以通过此系统直接登记办证;信息公告主要包括预约到馆通知、图书催还通知、预约取书通知3方面的内容。
三、对OPAC发展的若干建议
通过上述比较和分析我们不难看出, 目前国内图书馆使用的OPAC系统检索功能较强, 检索途径多样, 但是其网上服务和友好性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因此, 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OPAC系统的发展:
1. 以用户需求为中心, 增强检索功能, 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快速、准确、全面地检索所需文献。目前, 国外Unicorn、Horizen、Innopac、Voyager以及Aleph系统代表了世界先进水平, 在检索功能、检索策略、检索结果处理以及外部资源链接等方面都比国内系统完善。国内系统应充分借鉴国外系统的先进技术与经验, 通过增加检索点、完善检索策略、提供各种输出方式等多种途径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检索需求。
2. OPAC系统除了为用户提供完整的服务和检索功能之外, 更要设计出友好的、易用易学的检索界面, 尽量使用规范通俗的检索语言, 为用户提供详细完整的检索说明, 在OPAC系统中设置与参考咨询台FAQ或实时问答等链接, 以便帮助用户更好地利用OPAC系统。
3. 在OPAC系统中设置用户书评、用户添加目次等功能按钮, 展示用户个人的读书心得和阅读建议, 以便给其他读者提供参考。用户还可给书目记录加标签或打评分, 添加与馆员不同的主题词标签, 以形成更切合读者需要的多种分类规则, 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图书馆书目的质量。
4. 未来的OPAC系统将是一个集成世界范围内各种资源的目录体系。用户不仅可以检索本馆各类文献资源, 而且能够方便地查寻其他图书馆或网上的书目资源以及数字化资源。一方面, 图书馆可在OPAC中建立与专业书评、书商等网站的相关链接, 组合外部的服务。另一方面, OPAC系统可与最受欢迎的亚马逊、当当等网上书店或Google图书搜索引擎等联盟, 使读者在这些网站查找所需书籍时, 可以链接进入有该书目馆藏资源的图书馆的OPAC系统, 以便就近借阅。而要实现OPAC与各类资源的集成, 最大范围地实现资源共享, 不仅需要有先进的技术, 更需要社会各界之间真诚的合作与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付蔚.王海兰.Web2.0时代OPAC发展及书目创新服务的思考.图书情报工作, 2007.2
[2].江桂英.Libsys2000汇文系统OPAC模块的功能及其利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4.1
[3].芦红.国内外大学图书馆联机公共检索目录 (OPAC) 现状分析.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6.6
【OPAC】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