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论范文

2024-09-29

立论范文(精选10篇)

立论范文 篇1

在公共场合安装监控摄像头是利大于弊

谢谢主席!大家好!

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看,任何措施的出台都会有利有弊,关键在于权衡轻重。尽管摄像头的安装是一把双刃剑,但我方认为在公共场合安装监控摄像头是利大于弊。在具体论述我方观点之前,首先让我们来明确何为公共场合。公共场合是指人群经常聚集、供公众使用或服务于人民大众的活动的场所。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由于公共浴室、公共厕所等地虽系公共场合,但其与个人隐私密切相关,故我国北京、陕西等地的行政法规明确规定,禁止在这些地方安装摄像头。所以,鉴于其特殊性,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公共场合是指在安装摄像头时没有受到严格控制的公共场合。惟其如此,我们今天的辩论才具有代表性和现实意义。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阐述我方观点。

第一、在公共场合安装监控摄像头能有效预防和打击犯罪,维护公共安全。“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灯光是最好的警察”,监控摄像头就如同灯光,不仅能证明案件事实的存在,同时能对意图犯罪的不法分子起到震慑作用。虽然对方辩友可能会列举种种理由来说明这些摄像头有所谓侵犯隐私的弊端,并大肆渲染隐私权多么多么神圣,但不容置疑的是:人的安全和生命才是第一位的,没有安全和生命,隐私权又该从何谈起呢?

第二、在公共场合安装监控摄像头能有效缓解警力的不足,提高工作效率。摄像头具有人力所不能比拟的小成本、大收益的优点。目前我国每百人中警察的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各城市的治安防范体系十分薄弱。通过在案件多发地段、重要路口等地点安装摄像头,不仅能直观掌握监控区域的治安动态,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打破警员短缺、投入不足的瓶颈。第三、在公共场合安装监控摄像头能有效解决纠纷,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都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好心救人却反遭诬赖。其原因就在于案发瞬间无法还原。难道人心从此就淡漠了吗?难道我们从此就见死不救了吗?这时,摄像头为我们带来了转机。今年8月份发生的江苏殷红彬案与前两个案件极其相似,但唯一不同的是警方在调查该案时掌握了一段监控录像,从而为殷红彬洗刷了冤屈。可见,监控摄像头对于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弘扬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第四、在公共场合安装监控摄像头能有效促使人们改进不良举止,促进文明新风的树立。假如公民不注意自己的言行,比如随地小便等,自然会严重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有了摄像头的监控,人们就会在公共场合自觉的注意举止,从而可以有效遏制不文明现象。

综上,我方坚持认为,在公共场合安装监控摄像头是利大于弊。谢谢!

辩论赛立论 篇2

愚笨:愚蠢,笨拙,迟钝不机灵,俗称,慢半拍。

聪明:指天资高、记忆、理解力、洞察力以及判断力强,对自身能力有清楚的认知,并会做出合理的人生规划。

快乐:是指人感到幸福和满足时,心理和生理上表现出的一种反应,快乐是以自身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一种生活态度,一个人活着是实现自我价值,并从中获得到愉悦的过程。快乐的多少来自于有趣事物的多少,来自于满足自己愿望需求的多少。满足的越多,你的快乐的次数就越多。

我方之所以说聪明的人更快乐是基于聪明人和愚笨的人在学业,事业和人际关系三方面的不同得出,下面我将从这三个方面一一论述。

1、学业上,聪明的人由于天资高,理解力强,根据自己的能力,会制定合理的整体规划,并能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制定阶段性目标,每实现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就会带来一次快乐,完成所有目标的过程是快乐的积累过程。而愚笨的人,往往缺乏合理性规划,没有合理性的目标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愚笨的人需要付出比聪明的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往往事倍功半,因此,在学习上愚笨的人常常会感到苦闷还有可能产生厌学等不良情绪;聪明的人学习效率无疑是高于愚笨的人,因此更容易取得更高的成就。虽然学业上的成就并不只由智力决定,但是要想与聪明的人取得相同的成就,反观聪明人,他们的学习过程相对轻松愉悦,更容易得到满足感,因此会更快乐。

2.事业上,在人才为核心竞争力的当代社会,聪明人的优势在于: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

这样不仅可以让他们在面试过程中脱颖而出,并且由于其优秀的学习能力,可以快速掌握一门新技能,为企业节约培训员工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因此,企业更愿意招募这样聪明的员工,其次,上司更愿意领导聪明的下属,聪明人有逻辑性更强,会独立思考,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往往有其独到的见解并且可以策划出好的解决方案,而愚笨的人,在遇到问题时,往往不是自己先想解决方案,而是询问别人。相比之下,聪明人的工作能力更强,工作中会得到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在工作上,聪明人往往是整个团队的核心,他们的协调事物能力强,懂得分轻重缓急安排执行,会以更积极主动的方式带动团队处理和解决问题,让整个团队更加积极和高效率,人们当然会倾向于跟聪明人谈合作,因此聪明人的团队更有竞争力。

从以上论述中,得出,聪明人比愚笨的人在更容得事业上得到发展机会,自我价值被充分肯定,从而获得了更多的满足感和快乐。

立论稿-素质教育 篇3

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方观点是青少年素质教育提高是靠社会。首先让我们来从定义上看一下我们今天的辩题。青少年是指13岁~18岁的人,而这一年龄段的又多为中学生。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从定义上讲,今天的辩题就是对于中学生而言,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素质教育的提高是要靠社会还是靠学校?这显然是要靠社会的!

第一、素质教育为何提出?正是因为学校培养出来的应试教育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才出现了重视学生多方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也就是说素质教育就是源于社会的需求。而如果社会没有这方面的需求,那怎么可能会有学校去提出素质教育呢?

第二、青少年素质教育在学校真的能有提高吗?想必在座的各位在中学时期对学校的应试

教育都深有感触,虽然学校也在提倡素质教育,可是在一次两天的高考几乎可以决定一切的教育体系中,学校对于素质教育再多的强调也是苍白无力的。就像是你想用豆浆机来做面包一样,这本身就是不可能的,如果你执意如此,那也只能付出毁掉学生未来的惨痛代价。

第三、当青少年在学校的时候,其实社会也无时无刻不在向他们渗透着素质教育。就拿新

闻来说吧,它把社会上发生的许许多多的事情都及时的呈现给青少年,而这些真实存在于社会中的事情总是能引起青少年的思考。李天一案,陕西房姐案,马加爵案,无不让青少年思考思想道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等等,而这些又全都包括在素质教育中。

第四、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另外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父母。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以

什么为标准呢?我想身处社会的父母必然是要考虑社会的需求,社会的道德标准,社会整体的价值取向等,这无疑又是素质教育,也就是说,社会通过父母对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又产生了再一次的提高。

第五、我想让我们大家来思考一下,为什么我们这么重视青少年的素质教育提高呢?因为

人很多观念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这不只影响到你能否成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更主要的是这还决定你了你能否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我们承认,目前对青少年的素质教育明显不足,可是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必须靠社会来从根本上,全面的完成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提高,而不是靠由社会引导的,没有主观能动性的学校来实现。只有如此,我国青少年的素质教育才能不断提高;只有如此,社会上才会有更多的合格的人;只有如此,我们的社会才能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辩论赛之开篇立论 篇4

我方的观点是明星加入外国国籍是个人问题不是社会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加入外籍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改变国籍也是各个国家公民的自由,每个人都有权作出自认为最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

据报道内地明星已加入外籍的有:李连杰(新加坡)、斯琴高娃(瑞士籍)、张铁林(英国籍)等。一时间,明星加入外籍的问题引出了众人争议。

但是,改变国籍完全是个人问题。用斯琴高娃的话说,那是她自己的生活。

1、从法律上说,公民选择国籍完全是自治,这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对外交往多,演员与外界接触也多,公民的迁徙自由权应得到保障,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也是国家改革开放的成果。

2、从人性化角度出发,俗话说的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选择一个或许更适合自己及家人成长和生活环境,也应该受到尊重。明星也是普通的人,不要给他们压上过多的社会压力。所以要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国人对明星移民正确理解。

3、在个人的发展和权利保护上,选择出国可能是想得到更多的保障。一方面拥有外籍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另一方面在税收上可以避税。这些都是外国身份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和事业发展轨迹,是个人的权利,不必要硬套上社会问题的大帽子。

最后,我想给对方辩友陈述一下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个人问题:(跟你自己息息相关,有直接联系,)能直接损害或影响到你个人的,而不影响其他人的算个人问题。

(社会,是人类生存的大环境,包括了民生、法律、和一个国家的发展方向。)社会问题:是与大家都有关系、一旦触动会影响到生活在这个环境里的所有人的叫社会问题。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作文 篇5

很多事情总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那么怎样才能保证自己做出的选择是对自己有意义的呢?首先,得认清自己。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有没有毅力,有没有能力……而不是盲目跟风,看了几本励志书籍就觉得自己能轻易成功,看了巴菲特的自传就开始炒股,听了盖茨的演讲就决定退学。“成功是不可复制的“。我一直坚信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成为下一个巴菲特或盖茨,即使有人在相同的行业取得了一样的成功,也必定会有自己不同的地方。

对自己和自己的时间负责,不仅需要在做出选择前认清自己,还需要在作出选择之后坚定不移。正如《劝学》中说道:“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我们大都不是天才,但这绝不能作为我们平庸的借口。早在九几年,马云刚开始创业时,几乎所有风投公司都不愿给马云投资,那时候没几个人看好他。可是在他的这十余年里,坚持,让他成为了业界神话。

人类拥有长久的记忆与独特的思想。因此,总有人会把当下的时间浪费在对过去的追忆或者对未来的幻想中。佛语云“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过去的时间我们改变不了,将来的时间我们预料不到。所以,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把握当下。只有把握好每一个当下,才能谱出一曲完整的人生。

不应该延迟退休年龄的立论 篇6

这里退休年龄是指一个就业者可以享受养老保险福利的最早年龄,是我国养老福利覆盖的最低界限。法定退休年龄应该体现着公平性原则,必须满足社会上大多数人的利益,特别要维护弱势群体的权益。另一方面,延迟退休年龄其实是一个为了减缓国家养老基金负担而提出的方案。然而,我方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我国不应该延迟退休年龄,理由有三:

第一, 延迟退休年龄,其预期的利处无法达到,而随之而来的弊处会极大地影响到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一方面,延迟退休年龄最大的预期好处是弥补养老金

空账。而导致空账的原因众多,老龄化并非根本原因,延退只能将空账问题延

后,却不能根本解决。老员工年龄大、抗风险能力弱,会加大医疗、工伤以及

失业保险支出,是减轻还是加重国家负担有待考证。另一方面,延退加剧了社

会的公平危机和贫富差距。如果延退,大量失业、下岗的职工将在收入难以维

系生活的情况下多交好几年的保险金,让早已满身伤病的普通职工继续挣扎下

去,国家对于广大劳动者的承诺又在哪里?延退同时加剧了本已严峻的就业形

势,社科院指出每年有1300万失业人员而提高退休年龄将占去30%的就业机

会,延退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不可估量。

第二, 延迟退休年龄不具有必要性。除了历史遗留问题外造成养老金空账的根本原因

在于国家的社保投入不够。世界发达国家平均社保投入占GDP的40%~50%,而我国只占6%,排名世界倒数。加上现有社保体制不完善,配套制度不科学,监管不到位,出现了资金运转不畅、腐败和大量提前退休的情况,我国现在实

际退休年龄为51岁。因此国家最需要做得的是加大投入、完善体制、规范退休。

贸然延迟退休年龄,只会造成社保系统的恶性循环同时损害广大民众、特别是

弱势群体的权益。

第三,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需要一个服务型政府。政府要承担起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的责任。其制定的公共政策必须维持国家经济社会稳定、维护基本的社

会正义和凝聚力、必须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回归与体现。一方面,政府必须以

民众利益和民众满意度为各项政策的出发点、评价标准和最终目的。另一方

面,政策制定必须立足现实,政策改革必须审慎严谨。各种调查中七成到九

成的民众对延迟退休年龄持反对态度、求职者焦虑的眼神、弱势群体不安的企盼,我们怎能熟视无睹?

逆境更能出人才立论 篇7

感谢主席,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在开始我方立论之前,请允许我向对方辩友提三个问题,其一:对方辩友所说的顺境中是否存在困难挫折?其二:如果顺境中存在困难挫折,那么对方辩友依据什么来断定这是顺境而非逆境呢?其三:如果顺境中不存在困难挫折,那么对方辩友认为一个没有经历过任何困难挫折的人,他能称作一个人才么?还请对方辩友能在接下来的立论中为我解惑。

下面由我来表明我方观点,我方认为:逆境比顺境更能出人才。那么何谓逆境呢:逆境就是一种不顺利的境遇,是指人在生活的一段时间内遭遇各种困难和挫折的情况,而人才是指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他们较于平凡人有着更高的素质。而逆境之所以能够出人才,正是因为它不但能培养出这种高素质,更有助于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现出这种高素质,使人更容易得到社会的认可。人的成才是一个广而大的过程,不可能全是逆境或全是顺境,在这种顺逆境并存的情况下,我方认为逆境对人的成才起主导性作用,其主导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逆境能够激发人的潜能,我们把人比作一个弹簧,在一定限度内给予它的压力越大,他所能迸发出的力量也就越强。一旦人能够直面逆境,他便有了成为人才的契机,司马迁有言:“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古人的成才经历已经告诉我们,只有经历逆境,才能发愤而作,成就一个人才。

第二:逆境能够让人积累经验,提升实践能力。顺境也许能提供人一个舒适安逸的环境让其学习,但只有亲身经历过逆境,亲手解决过问题,才能把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做到知行合一。没有经历过困难考验的人才,就像赵括纸上谈兵一样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一塌糊涂。顺境中成长起来的人才,就像温室里培养出来的花朵,空有美丽的花瓣,却经不起社会风雨的摧残。

第三:逆境能够提升人的心理素质。一个人就算有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也拥有了实际操作的经验,但如果缺乏过硬的心理素质,那他也成为不了一个人才,逆境相对于顺境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能够提升人自身的心理素质,一个经历过逆境的人,拥有的一副“阅尽千帆”的气度,而不是一种盲目自信的眼界。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为一个人才。

破题与立论的小技巧 篇8

一、破题。

拿到题目,很多辩手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感叹:呀,怎么我抽到这么一个辩题?

OK,多说无益,开始劳动!

1、字典、词典、百科全书、辞海、百度百科,翻出来,把辩题里的每一个字都查出来各种含义。

2、把这些含义进行初步筛选,留下那些与辩题表述和辩题立意相一致的。

3、用剩下的几个解释,串联成一句完整的话,也就是把辩题的复杂版表述写出来几个版本,选择一个你最好看的。

4、破题完成。 哈?太简单?每一步如果都做到,亲爱的“联合之星”辩手们,你还真就完成了破题。但是,这里面的每一步,有经验的辩手和新手又都会采取不一样的操作。

比如筛选词义的时候,有经验的辩手会充分考虑到辩题立意、道义占领、方便阐述、方便自圆其说、方便理解。

比如串成一句话,有经验的辩手会充分发挥每一个字眼的含义,组合出最适合作为基本立场表述的句子,从而便于引出我方论点和攻防线。

二、立论。

凭着破题的成果,我们已经拿到了辩题延展后的一段话描述,这个时候,根据这个描述去立论,就水到渠成了。

1、第一论点,建议从哲学角度或法理角度提取。

2、第二论点,建议从常识角度或情感角度提取。

3、如果你是超过2分钟的立论,那么第三论点,建议从道义角度或者剑走偏锋角度提取。

4、基本论点具备,剩下的就是把这些论点后面跟上论据论证,写出一篇完整的立论陈词啦!

哈?又太简单?还是那句话,有经验的辩手……

对,你都知道了。有经验的辩手在提取论点的时候,紧紧围绕这辩题提出,而且考虑到了我方立场的自圆其说,三个论点之间互相照顾,以便于后期攻辩、自由辩可以随意组合出击。

一辩陈词,如果是正方,就以守为攻,论点平衡耐磨;如果是反方就以攻为守,论点激进但有料。 三、陈词。

雄辩、花辩,都可以,陈词就不要诡辩了,以免自误,或让观众和评委云里雾里。陈词长短,根据个人语速控制,辩子不给参考答案了。陈词逻辑性一定要强,论点明确,条理清晰,论述完整是加分的哦!

其实破题立论真的不难,最难的是,自己的论点还没总结,自己的理论体系还没完善,及开始操心对方的论点,操心对方会怎么攻击自己。

辩论首先是自圆其说,然后才是攻击;首先是沟通,而不是说服。要知道,在赛场上,你的对手不会迎合你的任何想法,你必须时刻注意别被对方打乱自己的节奏,因为评委却可以从你们的交锋中听出你的逻辑完整度和发挥程度,并且据此给你打分。

立论范文 篇9

文明礼仪是人与人在社会交往中,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因此,文明礼仪不仅仅是简单的外在行为,律己、敬人才是文明礼仪的本质。下面,我方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文明礼仪主要在于内在修养”进行阐述:

第一,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内在修养赋予了文明礼仪四个原则:敬人的原则、自律的原则、适度的原则和真诚的原则。这四原则,要求人们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自觉自愿,做好自我反省、自我约束,不妄自尊大,做事掌握分寸;待人真心诚意、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第二,文明礼仪是内在修养的外部表现。文明礼仪是内心修养在语言、行为、仪表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它是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一种自觉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文明礼仪可以有效地展现施礼者和受礼者的教养、风度与魅力,如果缺乏内在品质的修养,就不可能做到真诚自觉、表里如一。因此,只有修于内,才能行于外。

第三,外在规范源自于内在修养,它是由修养认知高的人,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影响修养意识低的人,以达到共同文明的目的。外在规范是人们在不断提高修养的过程中设立的,它是内在修养的一种手段。只有不断提高内在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才能使文明礼仪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第四,外在规范的遵守,是靠人的内在修养支撑的。修养程度的高低,决定对事物的执行能力。规范虽然存在,但内在修养不足,不能从思想上认识,内心就不愿去遵守,此时的规范就如同失去灵魂的躯体,徒具其形。思想上不认同、心中无礼,即使一身名贵,也无法展示出一个人良好的修养。相反,当一个人富有内涵,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才能由内而外散发出迷人的魅力。季羡林曾说过“礼的最高境界永远是来自内心深厚的修养”。离开修养,规范就无从谈起。

反腐靠舆论监督一辩立论 篇10

我方今天的辩题是:社会反腐主要靠舆论。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舆论监督是新闻指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的权利。它旨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维护社会稳定。

舆论具有一种精神的、道德的力量。当分散的、个别的议论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经过传播而形成社会舆论时,便代表着众多人的看法和意志,便会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舆论监督的影响面广,反应最快,震动也大。许多久拖不决或处理不公的严重违法犯罪案件,一旦在新闻媒体中曝光,就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甚至全社会的关注,从而对国家、政党、社会团体、公职人员的行为以及社会上一切有悖于法律和道德的行为实行制约。舆论监督还有警示、教化于前的功能。基于以上两点。我方认为舆论监督才会使得反腐进行的更彻底。其次,今天,社会结构的变化、不同利益群体和不同利益诉求的相继出现、人民内部矛盾的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舆论监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舆论监督的实质是人民的监督,它体现的是人民的主人翁意识和对反腐的大力支持。

中国正在从一个传统的社会向现代化的社会过渡,伴随而来的不仅仅是GDP的快速增长,还有大量贪污腐败现象。舆论监督是通过大众媒体在第一时间以文字和图像的形式进行海量的客观报道,力求使权力的运作置于众目睽睽之下,透明化、阳光化,或以文字评论和漫画的形式,针对权力滥用导致的腐败所作的抨击和谴责,在或以特殊的新闻文体和节目类型,例如调查性报道,深入揭露重要腐败案例和现象。舆论监督可以将腐败丑行曝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或者为司法机构惩治腐败提供线索,寻找证据。最后,舆论监督的思想自从首次由梁启超提出来后,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路程后,终于迎来了高潮。从将舆论监督写入中国的法规,到新闻界对舆论监督的广泛展开,再到进入21世纪后,网络成为最有力的舆论监督手段。尤其是在现代化大众传媒社会中,特别在网络媒体出现以后,舆论的分散形式找到了一个相对集中的信息平台,网上的信息传播,使得网络媒体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舆论,使得舆论监督的时效性更强,能够更好的发挥其警示与教化于前的功能。而监督主体逐步的多元化和外延的扩大化更是体现了群众本位的回归,这种回归是符合新闻规律的历史必然要求,更体现了我国民主程度的不断提高,更是反腐力度提升的体现。

上一篇:副总岗位说明,任职资格及招聘广告下一篇:驾校招生代理合作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