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四年级绘本

2024-05-09

小学英语四年级绘本(共12篇)

小学英语四年级绘本 篇1

Story time教案

教学对象:四年级学生 教学时间:40分钟

一、教学目标

1、能读懂短文,并通过老师提出的问题理解文章。

2、重点单词和句子,精读句子,其余内容要求学生听懂就行。

3、理解友情的主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句子:There are two carrots.(教师重点带读,小组读、个人读、两人读,老师在黑板进行评价。)单词、短语:hungry/give it to…/nice/delicious

2、难点:delicious的发音。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感受朋友之间的友爱。

四、教学准备

教学PPT、表演头饰、小组名称卡、阅读绘本、两个胡萝卜、用于评价的吸铁。

五、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Warm-up / Revision)播放歌曲Old Macdonald Had A Farm。

2、导入

问题导入:T: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Ss:……

3、呈现新课(Presentation)(1)由所知动物引出教学story。(2)设计4个问题学习贯穿整个story:

a:Who likes carrots,too?

穿插讲解重点词hungry。

b:Where is the carrot from?

穿插讲解重点词give it to…练习短语通过小组、个人等,教师进行口头或黑板吸铁进行评价。

c:What does rooster want to do? 穿插讲解重点词nice/delicious,纠正delicious的发音。

d:Why does rabbit say that?(I love my friends.)引导学生感受朋友之间的友爱。

(四个问题的设置针对学生各个层次的需求,由简到难。)

3)齐读整个绘本1次,四个动物名称小组读,UFO和机器人小组同学用手指对这四个组进行评价。(3根手指是Just so so,5根手指是Like it very much)。(4)小结

通过黑板四个动物贴图回顾故事内容,为Act做准备。引导学生给本篇story起一个标题。播放整个story的Flash。(5)分角色表演

学生戴动物头饰分角色表演。教师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学生对教师本堂课的表现进行评价(学生用手指,3根手指是Just so so,5根手指是Like it very much)。(6)结束:教师朗诵自编小诗。

4、作业(Homework)

When you get home,repeat the story to your parents.(Use English.)

板书设计:

小学英语四年级绘本 篇2

我在带领小学生阅读绘本的过程中, 发现绘本可以从形式上分为有声绘本、立体绘本、图文绘本和无字绘本这四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我发现“无压力阅读”完全可以演化成“无压力言语训练”, 只要将四类绘本合理运用, 就能有效地推动小学生的言语发展。

一、四类绘本的不同特点

1. 有声绘本

所谓有声绘本, 简单地说就是给绘本书加上声音, 让绘本变成一个个好听的故事。它是通过“点读笔+点读书”的方式来让图书开口说话的。有声绘本最大的特质就在于它有声音, 学生用点读笔点读绘本就能听到朗诵者的声音。朗诵者在为学生朗读的过程中, 将自己对绘本内涵的感悟, 对绘本文字的品味和情感通过声音传达给学生, 给学生轻松畅快的阅读享受。

2. 立体绘本

所谓立体绘本, 就是打开绘本时里面的每一张图片都是立体的, 无论里面的背景还是人物全都是立体的, 有的绘本中还有可以动手操作的小零件。立体绘本的特性是:通过有创意的机关设计来帮助阅读者理解绘本的内容;将平面图文之外的空间进行延伸或加强, 以激发和拓展阅读者的想象力;通过推拉、旋转、展开、关闭等移动位置的设计, 增加视觉与互动效果, 从而增强阅读者对绘本的阅读兴趣。

3. 图文绘本

图文绘本是最常见的一种绘本形式。经典的绘本是一流的画作与一流的文字的结合, 是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而构成的, 是用图画画出来的童话和故事。图文绘本的特质是绘本结合了两种不同的表现模式———图画与文字, 成为一个复合的文本。

4. 无字绘本

所谓无字绘本, 顾名思义, 就是只有图画而没有文字的绘本。无字绘本完全靠画面来讲述故事, 叙述故事的职能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图画的身上, 这图画就必须具有很强的解说性, 就是说, 要能让读者透过图画就能看懂故事。

二、如何激活不同绘本的言语元素

1. 通过有声绘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于如何推动儿童言语发展,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洛姆·布鲁纳认为:先得让儿童听故事。有声绘本正好具有这样的特点, 它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画讲述故事。当绘本中的朗诵者 (有的绘本还有背景音乐的伴奏) 把故事娓娓道来时, 绘本给人带来的快乐、喜悦就会永远地留在孩子的记忆当中, 进而激发他们阅读绘本的兴趣。

2. 通过立体绘本催生学生的表达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 良好的环境氛围能让我们更专注地学习。立体绘本就是这样, 它用三维立体的空间为孩子构建探究氛围, 让孩子在书中寻找藏在立体事物中间的精巧小设计, 从而让孩子专注于发现知识。同时, 立体绘本将静态文本动态化, 学生在动态化的文本阅读中会催生表达欲望。孩子每翻开一页都是一个惊喜, 这就为他们的语言表达创设了广阔的空间, 因为有了立体绘本这个平台学生也就有了想说、敢说、愿意说的氛围。

3. 通过图文绘本提升学生的言语品质

对于图文绘本,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 可让学生将画面与文字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先要引导学生静静地欣赏画面, 在视觉的感知中增加对图画的审美能力;接着让学生反复朗读, 欣赏绘本文字, 培养良好的语感。要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训练学生的言语表达, 提升学生的言语品质。

4. 通过无字绘本激活学生的言语潜能

因为无字绘本没有文字, 只有图画, 所以对它的解读充满个性。由于没有文字, 绘本中的图画飞扬着想象, 能引领学生到诗的意境之中, 唤醒学生与生俱来的诗意与浪漫。而教师必须尊重学生阅读的自由, 尊重他们对绘本的不同解读, 这样才能张扬学生的个性, 也才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语言表达潜能, 让他们产生语言表达的动力。

三、如何通过绘本交融推动言语发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简而言之就是“听、说、读、写”能力, 因此也有人说:“小学语文, 无非听说读写。”

小学生正处于语言表达基本成熟而文字运用尚未成熟的阶段, 绘本凭借着它绚丽的色彩, 可爱的画面, 神奇的想象, 能帮助他们打开一扇通往自由抒写心灵世界的窗口。在绘本乐园里, 学生可以通过聆听故事积累语言, 可以通过写话练习播下创作的种子。

1. 绘本交融培养倾听的习惯

现在语文教学中, 重“读写”轻“听说”是一种最常见的现象, “听”在听说读写中排在最前, 我想其中不乏道理, 如果能真正做到听懂, 那么才能开展有效的“说读写”。在绘本交融阅读的过程中, 可以充分地发挥各类绘本的特质, 从而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例如, 我在指导学生阅读绘本《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时, 首先让学生听有声绘本, 然后让学生在听后尝试复述故事。在这一环节由于学生已经在聆听过程中掌握了一些语言句式, 如“我绝对绝对不……”, 所以复述过程不会太困难。接着我提出“你知道为什么爸爸妈妈要查理安排罗拉吃晚饭吗?”这个问题, 让几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图文绘本, 其他同学倾听思考。因为听的时候带有问题, 所以他们学习时就更加专注, 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倾听习惯。

2. 绘本交融促进语言的积累

语言积累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有声绘本与立体绘本相融合, 可以让学生一边听文, 一边赏图, 让思绪随着图文驰骋。在听故事的基础上, 对照图画进行思考, 积累语言, 从而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表达习惯。

例如, 我在指导学生阅读立体绘本《一个红色圆点的故事》时, 就让学生边听故事MP3, 边用眼去看, 边动手去翻、掀、开、折这本立体绘本书, 在听文字和动手操作的惊喜中去积累语言, 从而形成精炼、严谨的表达习惯。

3. 绘本交融学习写话的方法

图文结合的绘本, 画面精美, 文字精练, 常常用简短的文字就构筑出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这样的文字, 非常适合学生仿写。小学生从图文结合的绘本中学习绘本的文字遣词、用句技巧、字词正确使用的方法, 然后还可以尝试给无字绘本配上文字。

例如, 我在让学生欣赏图文绘本《逃家小兔》时, 出示“接下来, 小兔又变成了什么”的句式, 让学生模仿这一句式进行写话练习。接着, 让学生将句式练习运用到无字绘本《红气球》上。学生的想象可丰富了, 他们说红色的泡泡变成了气球、变成了苹果、变成了蝴蝶、变成了花朵……他们在绘本上面添上自己创作的文字, 于是这本无字绘本变成了风格各异的新的图文绘本。

4. 绘本交融播下创作的种子

由于绘本本身特别贴近儿童, 富有儿童的情趣, 非常适合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从而在学生的心田播下喜爱创作的种子。

例如, 我在指导学生阅读绘本《逃家小兔》时, 先让学生听有声绘本, 然后让学生自由阅读图文绘本, 在阅读中感悟小兔子的创意和兔妈妈那诙谐、随机应变的回答。在学生感悟到语言的魅力后, 教师和学生也可以模仿兔妈妈和小兔子进行对话。因为这模仿的过程就像是游戏, 而学生在模仿时, 由于是即兴发挥, 所以一段段全新的对白, 就会是一个个灵动的创意。而一段段全新的对白, 就会在学生的心中播下创作的种子, 也会在无形中激发学生的言语内驱力, 从而让他们迸发出言语表达的激情。

小学英语四年级绘本 篇3

【关键词】绘本 小学英语 听说能力

英文绘本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把英语单词、句子和段落展现在读者面前,它的出现给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生动、灵活、有趣的素材,而作为小学低年级的教师如何充分利用英文绘本的特色,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设计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教学方案,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英语听说能力,是每个小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让绘本与教材有机结合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对枯燥乏味的简单背诵课文、朗读单词、辩听训练没有兴趣,他们更喜欢听有趣的故事,看生动的图画,而作为学生必须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学习任务,这就要求老师尽量用生动有趣的授课方式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英文绘本为老师提供了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老师可以根据英文课本的内容设计绘本材料,用多样化的形式教授学生,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小学三年级的课本上的第二单元《Look at Me》中对动物和颜色的认识,笔者利用《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绘本的内容,用清晰并带有节奏的设问,让同学们回答每种动物和它们的颜色,把同学们代入一个奇妙的动物世界,每翻到新的一页同学们都有眼前一亮的欣喜,开始同学们还在犹豫怎么回答,但经过笔者的启发同学们便很自然地说出了动物的名字和颜色,一本书读完后,同学们还意犹未尽,要求再来一遍,笔者就是用这种方式让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会了课本规定的教学内容。

二、利用绘本提高同学的辩听能力

“听”是人类学习语言的开端,只有敏锐的辩听能力才能有准确的发音,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只要训练好他们的辩听能力,英语发音才有可能准确,老师可以利用同学们感兴趣的英文绘本训练他们的辩听能力。

在小学三年级的课本上的第五单元《Let's Eat》中,笔者选择了《肚子好饿的毛毛虫》作为范本进行绘本授课,笔者首先将绘本的纯图片在屏幕上播放一遍,在播放的同时笔者根据每个图片说出其所对应的英语单词,让同学们通过图片对英文单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接下来笔者在原来纯图片的基础上加上了中文继续播放,在播放的同时笔者仍然在说每个图片的英文单词,让同学们通过中文的解释进一步理解英文单词,并加深他们对每个单词发音的印象;第三遍是每个图片都配有中英文单词,笔者仍然随着图片的播放说英文单词,在前面两遍的基础上,同学们基本能够清晰地把每个图片的英文读音对应上,这样用有趣的、层层递进的方式能够反复强化同学们的辩听能力。

三、利用绘本提高同学的口语能力

“说”是人类交流的主要方式,只会听、会写的英语是“哑巴”英语。教师可以针对小学低年级同学爱听故事的特点,利用绘本的趣味性和描述性开展教学,从而达到训练学生口语的目的。

如在绘本《Across the Stream》中,鸡妈妈发现了一只狐狸不怀好意地在她家门口徘徊,于是鸡妈妈决定带领她的孩子们横渡门前的那条小溪,甩开那只鬼鬼祟祟的狐狸,但鸡妈妈和她的孩子们都不会游泳,怎样才能穿过那条小溪呢?笔者首先引导同学们进入故事情景,然后问哪位同学能帮鸡妈妈想出好的办法?这时有同学举手回答“Their mother can ask for help.”笔者会同意这位同学的观点,那么笔者将进一步提问,鸡妈妈会想到找谁来帮助她们呢?同学们会回答“The mother hen can be looking for a mother duck to help them.”笔者还可以就这个故事继续设计问题,引导同学们去思考,并用英语回答问题。开始同学们会有些羞涩,张不开嘴,不敢大声说英语,笔者用鼓励和奖励的办法,引导同学们从最简单的“单词句”开始,逐渐增加句子的单词量和难度。

四、利用绘本提高同学的互动交流能力

在以学生为主的课堂上,老师以绘本为素材,引导同学将绘本中的情景转化为现实情境,让同学们在真实的情景下增进用英语的交流互动。成为影视明星是许多小学生的梦想,老师可以挑选生动有趣的、适合小学低年级同学特点和知识水平的绘本,根据内容设计情景剧来满足同学们的明星梦,把全班同学分分成几组,使每个同学都能参与进来,让学生自己设计剧情,自己组织台词,自己准备简单的服装和道具,自己排练,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随时参与指导。笔者所教班级的情景剧有:身体弱小、头脑聪明的“Swimmy”;活泼热闹的小猴子一家教你安全出游的“Five little monkeys sitting in the tree”;聪明的鸡妈妈在好心的鸭妈妈的帮助下穿过湍急的溪流,躲过了不怀好意的狐狸的故事“Across the stream”;勇敢的小老鼠教你识别陌生人好坏的故事“Come out and play, little mouse”等等。通过对情境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都调动了起来,不但使同学对课本的知识熟烂于心,而且还拓展了同学的知识面。

绘本以其生动形象、色彩明快、富含趣味性和哲理性的特点,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崭新的载体,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与课本内容相结合,挖崛绘本的潜力,把绘本内容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

参考文献:

[1]左映群.小学生英语绘本阅读指导初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7.

小学低年级绘本阅读与习作 篇4

绘本作为文字与图画相辅相成的图画故事书,是最适合低年级儿童阅读的,它对于低年级儿童的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能力及写话能力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低年级学生已接触大量的绘本并开始愉快阅读,在绘本阅读过程中,适当地挖掘其潜藏着的“写”的因子,并进行精心设计,让绘本阅读与写话有机结合。通过从“文”入手,悟出文的密码——仿写;从“图”入手,写出图的精彩———根据情境,能用一两句话表达图意;从“空白点”切入,描绘新的绚丽——能根据主题,续写几句话;“改编”绘本,为“我”所用——学习写日记等多种策略,有效地激发学生写话的热情,共同享受写话的乐趣。

作文教学要从低年级抓起,这已形成共识。怎样更有效地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写话兴趣,提高学生的写话水平,为学生创设一个激发写话灵感的平台,需要我们去挖掘。一二年级的作文教学大多数以看图写话为主,但是几十年来,学生习作的图画,不外乎这几篇:小兔运南瓜、送伞、小鸭子坐木板船过河、小兔子采蘑菇„„学生写得乏味,内容基本雷同,没有个性。笔者认为绘本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为低段看图写话教学注入一股鲜活的源泉。

目前,低段老师对绘本的教学很多只停留在阅读方面,其实绘本是一个有待发掘的矿藏,它远远不只是“图画书”这三个字这样简单,它包含着丰富的语文学习元素。绘本的线条、色彩、节奏、主题,细节、留白、时空、框线、视觉、风格„„都值得细细玩味。

在绘本阅读过程中,适当地挖掘其潜藏着的“写”的因子,并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进行续写、仿写、缩写(用简要的文字概括绘本故事),扩写(把单幅图写具体),改变人称写„„以提高学生言语表达能力;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笔画故事,编故事,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写作教学的建议是:“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我们要以自主为前提,运用灵活多样的教法,拓宽写作的时空等措施,在“教活”上下功夫,激活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乐于思考,乐于表达,使写作真正成为“童心、童真、童趣”的流露。

在长时间与学生接触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七八岁的小学生对图文并茂的画报、绘本之类内容特别感兴趣,对其中一些我们成人看似割裂的一副副画面,却能凭借自己的理解想象编出有趣的情节来。儿童在看画报等活动中逐步获得了丰富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随着年龄、知识经验的增长而不断发展。

因此,笔者试图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将绘本的特点引进写话教学,科学有步骤地进行低年级写话训练,从而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与热情,提高学生写话的能力。

小学英语四年级绘本 篇5

总结

小编精心推荐

四年级教师工作总结:语文 | 数学 | 英语 | 体育 | 音乐 | 美术

篇一: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如流水,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就这样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既忙碌,又充实。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1、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学生的好胜心强的特点,实行竞争评优机制,评选出学习认真的好学生为班级之星,在班会及校讯通上进行表扬鼓励,以此促进学生自觉的学习,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的早读时间,安排两位“小老师”负责读书,带领八个小组长进行监督检查,大大提高了早读的读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2、教学生学会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听课,学会做作业。每学一篇新课文之前,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常规预习,搜集相关资料,补充对课文内容的介绍。刚开始有一些同学不知道怎样预习,我就请预习做得好的同学讲自己的经验,对这些同学是很大的促进。有有部置就要有检查,及时的检查对学生的学习是最有力的监督。“该说是就说”,“该听时就

听”,“该写时就写”,认真听课,积极思考,随时记录,这是对听者的要求。对学生的作业从格式到内容进行规范,提高作业美观度,班级中涌现出来了许多书写清楚认真的同学。

3、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本学期利用阅读课,充分发挥阅读书籍的作用,让学生从中学习,积累好词佳句,并随时写出自己的读书感悟,不仅使学生拓展了视野,而且为习作积累了素材。

二、提高课堂效率。

1、注重新课的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新课中,让学生一上课就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我就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时而讲个故事,时而围绕课题发问…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等形式更好地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

2、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理解水平有关。为此,教学中,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交流,在交流中完善提高。此时老师的及时鼓励,巧妙点拨,会引起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

3、重视品读感悟

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语言运用的精妙,语境描述的美妙,思想表达的深邃,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教学中注意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说一说”,“演一演”,“画一画”等形式,使学生身临其境,感悟文本内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掌握了书本知识,更提高了语文素养。

三、加强作文能力的训练

作文水平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从字、词到句、段、篇,都会展现出语文学习、积累、运用的能力。教学中,充分发挥文本作用,一单元作文教学为主,围绕本单元的主题,在学习单元中的课文时就注意引导学生把握例文的精彩之处。在引导学生写作时就有理有据,有了很好的示范,就能点燃学生创作灵感的火花。注重作文的修改,“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学生写好作文后,先有自己修改,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修改,与此同时提出要求,学生结合要求再次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完成后誊写有老师评改,在反馈给学生,使学生清晰地明白自己的习作的得失,这样经过训练后,大部分同学的作文布局合理,选材准确,语句通顺,极少有错别字,作文水平大大提高。

四、加强培优补差工作,全面促进学生发展

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能在塬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我着重“抓两头,带中间”,注重培养优生帮助差生。在班级中

小学四年级英语四单元模拟考题 篇6

一、(一)。把下列单词翻译成英语:20分

1.长城2.爬3.山4.滑冰

5.受伤6.金子7.食物8.生气

9.只10.离开

(二)。写出下列单词的原形和过去式26分

1.去2.看3.学习或____

4.享受5.买6.吃

7.摔倒8.拿走9.制作

10.说11.打扫12.穿

二、选择填空:30分

1.Lucywentaschooltrip.A.inB.onC.to

2.WewenttheGreatWall.A.onB.inC.to

3.It‘seasy____fun.A.andB.withC.or

4.Weafilminthecinema.A.seeB.sawC.seeing

5.Thisisapicture____BuckinghamPalace.A.ofB.onC.to

6.Theboysaretoskate.A.learntB.learnC.learning

7.SamusuallyfootballonSundays.A.playingB.playsC.played

8.Whereyouyesterday?A.do,goB.are,doingC.did,go

9.ThenMaLiangtheship.A.paintsB.paintedC.painting

10.ThedaybeforeyesterdayNationalDay.A.isB.wasC.are

三、改写句子:24分

1.Iusuallydomyhomeworkafterschool.(yesterday)

2.Shecanswimfast.(he,not)

3.Theyareseeingafilminthecinema.(yesterday)

小学英语四年级绘本 篇7

一、精选绘本, 师生共读

人们都知道那些经典的童话故事和文学作品, 往往对生命及童年的重大、核心问题作出巧妙而深刻的回答, 所以, 引发学生自觉地、带着思考地阅读, 才能透彻地理解一本书, 才能体会到藏在书中的内涵。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应精选一些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的优秀的、经典的文学作品推荐给学生。在推荐之前教师首先要一本一本地淘洗, 一本一本地阅读, 知道什么样的书适合低年级的学生阅读, 然后推荐给学生并和学生一起走近绘本、一起阅读绘本、一起体验绘本, 交流感受。当学生看到教师手里和自己手里读着同一本绘本时, 会读得更起劲, 尤其是教师在教室里的示范阅读, 对模仿力极强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更会产生强大的磁力, 学生就会在“你读、他读、我也读”的氛围中自然地、不知不觉地喜欢上绘本。此时共读的氛围, 便成了阅读绘本的催化剂。

二、走进绘本, 大胆想象

审美与想象是阅读绘本最基本的能力。绘本中所讲的故事往往超出常人的想象, 许多用文字难以表达的场景和情节绘本用画面轻松直观地展示出来, 学生在阅读时充分发挥想象, 才能真正走进绘本, 更好地感悟其中蕴含的哲理。所以, 教师在引导低年级学生阅读绘本的过程中, 要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观赏图画中的形象、色彩、细节的同时, 遐想文字以外、图画以外的世界, 感受画面所流露的情感和表达的意蕴。

(一) 预测故事

预测、推论对一个读者来说太重要了, 这种能力不仅让阅读变得有效, 更让阅读变得有趣。教师在引导低年级学生阅读绘本时, 要注意将学生无意识的预感转化成一种蓄意的行为, 然后通过反复练习, 将此策略融入到学生的阅读体验中。如读《彩虹色的花》时, 可以让学生预测“第二朵彩虹色的花”会遇到哪些小动物?小动物们会遇到什么困难?彩虹花怎样帮助它们等。在大胆的预测中学生阅读绘本的兴趣越来越高, 不知不觉就喜欢上了绘本, 喜欢上了阅读。

(二) 设疑想象

低年级学生缺乏质疑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猜想、预测等主动学习的能力。在指导学生阅读绘本时往往有意设疑, 让学生在疑问中大胆想象。如在指导阅读《红鞋子》时教师问:“奇怪, 红鞋子是怎么被人遗失的呢?”学生争先恐后地猜测:“我猜它可能是被妈妈晒在阳台上时, 不小心掉下去了。”“我猜可能是它的主人在踢球时不小心把它踢飞了, 找不到了。”在这里, 学生的推理也许和故事不谋而合, 也许大相庭径, 但结果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猜想、推测过程中学生充分享受着阅读的乐趣, 在无穷的猜想中学生学会了阅读。

(三) 合理联想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必须建立在儿童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 经验是个体的现实生活。”绘本中的每个故事都像在叙述学生自己的成长经历, 讲述学生经常梦想的事情。因此, 学生在读绘本时, 不仅会联想到现实生活或其他的文学作品, 还会把自己想象成作品中喜欢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绘本故事的同时, 引导学生适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展开合理想象。如在学生阅读了《小蚂蚁浊浊》的图四和图五之后, 我就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你是浊浊, 当看到一条大鳄鱼的时候心情会怎么样?”此时, 学生觉得自己好像真的是浊浊, 边比画动作边说出自己的想法, 陶醉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 享受着作品所引发的快乐。这些想象的内容让绘本阅读不仅仅局限于绘本本身, 而使得绘本阅读更加丰满、更加立体。

三、仔细观察, 体验情感

绘本是运用文字和图画共同讲故事的书,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简练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人文精神, 令人感动的同时深受启发。优秀的绘本, 不仅带给人视觉的享受, 也带给人美妙的情感体验。这些绘本的图画往往运用抒情而优美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精美的故事。如果阅读绘本时只读文字不看图, 那只是唤醒了绘本的一半生命。所以教师在指导低年级学生阅读绘本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静静欣赏画面的习惯。在教学时,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 指导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关注图画的细节, 从明暗的变化、人物比例大小的变化等细节中感受人物的心境变化和故事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如在指导学生阅读绘本《爷爷的肉丸子汤》时, 为了让学生理解老爷爷悲伤的心情, 我首先出示了第一个画面, 引导学生透过画面, 走近老爷爷的内心。让学生仔细看图, 说说在老爷爷的房间里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他的心情?学生依次注意到了老爷爷的房间里窗帘紧闭, 没开灯, 屋子里一片昏暗。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低头托腮坐在沙发上, 对面是老奶奶那把空荡荡的椅子。再加上花瓶里枯萎的花, 散落在地上的切片面包、奶瓶和杯子。至此, 学生已经走进了老爷爷的心里, 感受到了他内心失去老奶奶的悲伤。在故事结束时, 我将四个画面排列在一起, 引导学生发现四个画面的色调变化、人物比例的变化和花瓶里的植物变化, 从而感受到老爷爷又重新喜欢上了生活。

四、联系生活, 感悟内涵

小学英语四年级绘本 篇8

误区一:深度理解课

绘本阅读教学往往以班级读书会的形式开展。一些教者便把班级读书会当成平时的语文课堂,将绘本当成一般的语文教材来教学,引导孩子研读绘本,充分挖掘绘本的价值取向和教育意义。“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不管什么故事,都要研究出它背后的哲理,从而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与引导。比如,我们看了佐野洋子的《活了一百万次的猫》以后,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多的思考。即使是一只猫也不能无视爱的真谛,何况我们身为万物之灵长的人呢?人活着,就要活得有情意,懂得真爱,善待挚爱,一生才会无憾。而孩子们的阅读感受是什么呢?真羡慕这只猫呀,能活一百万次,要是我也能活一百万次就好了!”读到“虎斑猫终于变成了自己的猫”时,会想:“它终于自由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要是我也能像它一样自由就好了。”读到猫静静地、一动不动地躺在了白猫的身边。猫再也没有活过来”,会感叹:“白猫死去了,虎斑猫也死了,真可怜啊!”这种理解上的差距使得教师想方设法要让孩子“读懂”绘本,这样才“读有所得”。但问题是:孩子真能理解得这么深刻吗?低年级的孩子又真的能接受如此深度阅读挖掘出来的主题吗?每一本经典绘本的蕴意都比较丰富、饱含哲思,由此,教师总希望把这其中的人文价值直白地告诉学生,让人文精神滋养儿童精神生命的成长。殊不知,这样既有可能破坏了绘本本身的魅力,又不易为孩子所理解和接受,反而让孩子丧失了阅读绘本的兴趣,为绘本阅读所累。

误区二:语言训练课

好的绘本都有精美的图画,这些画面栩栩如生,人物活灵活现,细节匠心独运,与语文书上的图画相比,更吸引孩子的眼球。于是,一些教师就充分利用这些精美的图画,对孩子进行说话训练。如老师翻开第一页,问:“图上画的是谁?这是什么地方?它在干什么?”孩子怀着对故事的向往讲述着。翻到第二页:“看,老虎在干什么?小老鼠呢?”孩子依然想象着事件的发生。翻到第三页:“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如此这番频繁地提问,使原本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变得索然无味,绘本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无休无止的提问中逐渐遗失,兴致盎然的孩子也提不起阅读绘本的兴趣。应该看到,在进行绘本阅读教学时,可以利用图画或文字,对孩子进行适当的语言能力方面的训练,但教师要把握好训练的“度”,巧妙设计训练形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提升语言能力,而不是把语言训练当作绘本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

误区三:写作指导课

绘本包含丰富的写作素材,小学中、高年段可以开展一些绘本与写作教学有效整合的探讨,但相对于低段学生的绘本共读课而言,教师却不宜将其变成写作指导课。绘本共读课,顾名思义,是师生在课堂上一起慢慢“品读”经典童书。经典的绘本,没有一句教条,却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没有一丝说理,却能启发孩子的深入思考;没有一点儿喧闹,却能激起孩子的会心一笑。在这里,孩子们能够找到自己生活中的影子和情感的共鸣点。通过阅读绘本,儿童不断进行着情感的体验,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埋下影响终身的良好情感的种子。因此,如果只是利用绘本进行写作指导,对小学低年级孩子而言,真是本末倒置了。

在推广绘本阅读的今天,教师要充分认识绘本其自身的特点,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勇做儿童阅读的“点播者”

教师选择绘本的原则应该是以孩子为本位,充分考虑孩子的阅读兴趣;以审美功能为主,娱乐、认知、教育功能并重,关注儿童的心灵世界并着眼于儿童的精神成长。我们完全可以把《奥莉薇》这样轻松、幽默的绘本带进课堂。看到“她最拿手的一件事就是把人累昏”这样的文字和画面时,孩子不禁为这样活泼淘气的奥莉薇而会心一笑。她会涂妈妈的口红、穿上妈妈的高跟鞋照镜子,还会吓弟弟。要是出门,她还会把所有的衣服都拿出来穿一遍。读到这里,孩子们会不由自主地感叹:“我也是这样的啊!”“我跟奥莉薇一样!”当读到她用画笔在墙上画了一幅抽象画时,孩子们想起了自己在家里的墙上涂鸦时妈妈的表情,简直和奥莉薇的妈妈一样!孩子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睡前读故事,她和妈妈讨价还价,这又让孩子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当教师把这些贴近孩子生活、充满童真童趣的绘本带给孩子时,孩子怎会不爱上阅读?

二、教师要乐做儿童阅读的“感染者”

教师做儿童阅读的“感染者”,即教师以自身对绘本故事情节的热爱和投入,以及对孩子回答和行为举动状态的积极反应,激发儿童融入绘本互动的热情,从而促进孩子的主动学习。如进行《我永远爱你》的阅读,我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来深情地为孩子们朗读时,竟有孩子泪珠闪烁。孩子们在我的深情演绎中,受到了感染。在幽默滑稽的《小猪变形记》的阅读中,我运用夸张的语言,演绎小猪的所作所为,孩子们开怀大笑,同时在轻松愉快中感悟绘本主题。

三、教师要善做儿童阅读的“引导者”

如阅读《米丽的大秘密》,当读到鲁迪直到第二天上午也没有想出秘密到底是什么时,我引导孩子思考:“如果你是鲁迪,会怎么做呢?”当读到米丽告诉鲁迪“它是灰色的”时,我让孩子们大胆猜想:“你猜米丽的秘密是什么?”孩子们阅读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被激发,迫不及待地和大家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又如《爷爷一定有办法》,整个故事中一直出现着另一个快乐生活的家庭——老鼠一家。随着小男孩约瑟的毯子的一次次变化,老鼠一家也在不断地利用这块布料。小老鼠一家的故事没有文字说明,却和地上的故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类图画,引导孩子关注文字背后的故事,以此丰富故事的内容,使主题更加明确,更具有童趣。

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摒弃语文阅读教学的“惯性”,褪去“功利性”,做儿童阅读的“点播者”“感染者”“引导者”,绘本阅读才能真正成为“无压力阅读”,才能像春天的雨露般无声地渗入孩子的心田。

小学英语四年级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篇9

小学英语四年级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天气是我在每节课开始时和学生进行口语交流时常常提到的主题,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掌握了表述“现在的天气”的几个常用句型:How’s the weather today? It’s „在平时的会话练习中,学生们基本上能正确运用表示天气的形容词rainy, sunny, windy, hot, warm等。

在这个单元中要求学生能运用形容词rainy, cloudy, windy, snowy,来表达。但是小学生对学习的东西不能一下子就记住。所以我决定进行“日常渗透,分散教学”。在学期初,我照例每节课开始的几分钟和孩子们进行天气主题交流,在经过几次复习后,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让班里的孩子轮流担当小小天气预报员,对当天的天气做一个预报。学生们通过两三周的课前口语交流的多次重复已经基本掌握其含义及用法。每天预测天气的活动激发了孩子们的表达欲望,很多学生主动收看电视天气预报,并运用新句型在课堂上大胆进行口语表达。在正式上新单元前,全班已经掌握了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反思第四单元“天气”主题的教学,我认为教学重点难点得到巩固和突破,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也不费力,达到了开学初我预想的目的。今后,我还将尝试用“日常渗透”的方法,把各种难点知识“分散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好英语。

小学四年级英语演讲 篇10

Ladies and gentmens , good afternoon!Today I am happy to make a speech here.Now let me introduce myself.My name is Wang yichen, my English name is Mandy.I am 10 years old.I come from Class Two Grade four.I have many friends.We get on well.---------主演讲部分:

Today, my topic is about—My day-----

My day

小学英语四年级绘本 篇1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强调学生阅读的感悟和情感体验,以及阅读兴趣的培养,重视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可见,阅读能力绝不只是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培养,对教师而言,还要考虑通过何种教学资源的开发,在阅读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阅读心理能力。

阅读心理能力指的是读者因参与阅读活动而产生的认知、情感、思维、意志等心理现象,包括智力因素(阅读感知、阅读记忆、阅读思维、阅读记忆等)和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补偿了智力因素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在阅读过程中起到了动力作用,还能帮助学生明辨是非。

针对以上在阅读教学中遇到的认知上的狭隘、情感上的桎梏、思维上的肤浅、意志上的缺憾等问题,笔者结合江苏省无锡新区实验小学中年级的绘本阅读课谈谈我们的探索与思考。

一、我们的探索—中年级绘本阅读课

绘本阅读课属于我校绘本幸福课的一部分。绘本幸福课是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以绘本为主要载体,帮助小学低、中、高各年级段的儿童在积极自我、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积极应对、积极成长这五大方面获得成长的校本德育课程。绘本阅读课是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以绘本为主要载体,在课堂上以互动式的阅读为主要方式,帮助小学中年级儿童通过倾听、参与、体验、互动,获得语文阅读心理能力的提高,并把道德认知内化为道德行为。

小学儿童的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我国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在这个过渡中最为关键的一个转折期是在小学三年级或者四年级。所以,在小学中年级的绘本阅读课中,阅读是以教师和学生互动式的绘本阅读为主,让儿童拥有更多思考的空间,通过课堂上教师的引导,激起儿童思维的碰撞,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懂道理,更明白为什么要懂这个道理。

以《我也有教养》一课为例,我们选用的是绘本《一只有教养的狼》。

第一环节:观察封面,引入主题

出示绘本的封面,仔细看,你看到了什么?你的心里会有哪些“为什么”想问呢?

抓住中心“教养”,让孩子们自由谈谈他们心目中什么是教养?

第二环节:互动式讲故事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由老师带领着,互动式地讲故事—先是观察画面,由学生畅谈画面描述的情景,想象会发生的故事,体会绘本中主人公的心情。

第三环节:围绕主线提问

绘本在师生互动中讲完后,我们会提1~3个和主题有关的问题,帮助孩子更深入地思考本课的主题。

①大野狼几次回到农场?它有什么改变?

②大野狼变成一只有教养的狼了吗?为什么?

第四环节:畅谈收获

让孩子从各个方面,自由谈谈课堂中的收获。

第五环节:课后作业

①把这本绘本与至少5个朋友分享,并和他们谈谈你心目中什么是“教养”。

②想象结尾中,四个好朋友结伴去给全世界讲故事的情景,自己也编一个故事。

二、我们的思考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提升认知的广度

阅,本意指看,是通过我们的视觉功能来实现的;读,本意指看着文字发出声音,是通过我们口头语言的形式来表达的。心理学家认为,阅读就其本意而言,就是文字信息传递过程中接收端的思维活动。因此,我们的绘本阅读课,既要看又要读,从各个方面来提升阅读认知的广度。

在我们的绘本阅读课中,第一个环节一般都是“观察封面,引入主题”。绘本的封面有着丰富的信息量,从中可以发现许多。例如,在《有个性的我》一课中读绘本《有个性的羊》。一看到绘本封面,孩子们顿时活跃了:这只叫赫尔博特的小羊像个大大的棉花球,几乎充满了整个画面,最有趣的是它毛上还扎着许多红色的蝴蝶结,很爱美呢!瞧,它一只眼睛睁着,一只眼睛闭着,嘴巴里嚼着嫩嫩的青草,好不惬意!有孩子注意到了封面左下角的一把小剪刀,立刻猜想到这只小羊要被剪羊毛!对绘本封面的仔细观察打开了学生对绘本认知的广度,对绘本阅读的思考也会进一步加深。

绘本阅读课的第二个环节是互动式讲故事。在这个环节里,一般会由教师或者学生来大声地讲、读绘本故事,同时边读边思考、分享感受。在西方国家的阅读教学中,一般做法往往是通过对经典作品中的片段的分析研究,提高学生对作品的创作个性、思想和精神的理解。例如,英国早期的“念诵法”(look&say)要求学生在英语课上大声地跟着教师诵读经典文学作品,教师并不太作解释,通过学生流畅地阅读,理解各种不同的读物。我们的绘本阅读课也是如此,在大声讲、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地跟着绘本故事进行认知与思考。

2.“你若盛开,蝴蝶自来”—突破情感的枷锁

有时私下和学生聊天,有学生会感慨:老师,你如果上课也能像下课和我们聊天一样轻松自在该多好啊!一语惊醒梦中人。其实大多数学生是喜欢语文的,特别是阅读课,他们害怕的是语文课上那种严肃、一本正经的氛围,让他们不好意思畅所欲言。所以在我们的绘本阅读课中,我们倡导的就是互动式的说,其目的就是在自由、安全、民主的环境中让学生表达真实的情感。

图书馆在我们的印象中就是一个有很多书而且很安静的地方,图书馆来了一只狮子,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这是我们的绘本阅读课《心中有规则》中讲的绘本故事《图书馆狮子》。封面真的很吸引人,引导学生们观察封面上的每一个细节,孩子们谈得比我想象的还要多,还要全面。然后就是带着孩子们一页一页,观察着、朗读着、思考着、随时互动着,课堂气氛热烈,孩子们时不时会拥到讲台前想要看清某个细节,平时语文课很少举手的孩子也都参与了讨论。那头毛茸茸的大狮子成了每个孩子最想拥有的朋友,所以当读到“大家都会拍拍他柔软的头”时,很多孩子都轻轻地拍了拍同桌的头;麦小姐那句慢悠悠的“不要跑”成了孩子的口头禅;冷冰冰的马彬先生因为找回了狮子赢得了孩子们的好感,原本想把马彬先生赶走的孩子到了故事结尾也开始喜欢上了他……整堂课上,学生完全忘记了我这个老师的存在,把我当成了他们的一员,我们一起读书、思考、表达,这种突破了枷锁的情感的完全释放,让每一个人不但收获了道理,更收获了一份轻松与信任。

nlc202309081411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拓展思维的深度

阅读不单单是人们学习和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同时也是促进人的心智发展的最有效方式。阅读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启迪人的心灵,熏陶人的品格,丰富人的素质和精神世界。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中年级的绘本阅读课中,最重要的是互动式的思考。绘本阅读课的每个环节都用“为什么”来引导孩子们思考、想象、猜测,并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般教师不会做出对与错的评价,而是通过积极、肯定的评价鼓励孩子继续发表见解。

《我也有教养》一课中读的是绘本《一只有教养的狼》。这本绘本在读完一遍后大家心中其实有很多问号:为什么大野狼会变得有教养了呢?为什么大野狼越来越会讲故事了呢?为什么小动物们越来越喜欢大野狼了呢?这些变化都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呀?提问是最好的思考!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我们就索性回过头再去探寻绘本中的一个个细节。例如,孩子们发现了有教养的大野狼三次回农场,进门的动作是不一样的,越来越有礼貌;大野狼的衣着变化也能发现他越来越有品位,最后还戴着帽子,简直是一位绅士;大野狼第一次讲故事只知道大声,第二次是流利,第三次就是有自己的风格了,不紧不慢,还找了个舒服的姿势;小动物们对大野狼的态度也有了变化,从一开始的蔑视甚至厌恶,到不理不睬,到小猪给建议,到最后大家要求大野狼再讲一个故事……

让孩子们在无数个疑问中找寻不同的答案,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并让他们爱上思考,让故事中的道理在不断的思考中更加深入儿童的内心。

4.“读不在三更五短,功只怕一曝十寒”—培养意志的韧性

阅读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一件事,只有形成了阅读的习惯,长期坚持,才会真正从阅读中体会到乐趣,收获到成长。

在小学阶段,学生按照一定的活动目的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是比较差的,在阅读上主要是从兴趣出发,不能根据一定的阅读目的去读书,需要依赖教师的指导与监督。我们需要帮助他们学会逐渐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形成内在的控制力。

我们的绘本阅读课一共有16堂课,可以在一个学期里每周上一堂课,也可以一学年中,每两周上一堂课,以校本课程的方式固定下来,会有更好的延续性,而且每周或每两周一堂绘本阅读课的频率,对语文课的影响也不大。绘本阅读课通过以点带面,来影响学生的阅读习惯。例如,我们的每一堂绘本阅读课都会有一个口头作业,把课堂上的这个绘本故事与家人分享,你可以读绘本,也可以讲故事;有些课后会推荐一些相关的绘本,让学生课后阅读。又如,绘本阅读课《心中有规则》除了讲绘本《图书馆狮子》,还推荐了课外阅读《图书馆》,绘本阅读课《换位思考真有趣》;除了讲绘本《鳄鱼怕怕,牙医怕怕》,还推荐了课外阅读《牙齿大街的新鲜事》,有些课会要求学生续写绘本故事,或者写读后感。例如,讲完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让学生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爱,讲完绘本《蚯蚓日记》让学生也写写《我的日记》等。

习惯的养成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需要21天,当然,没有坚强的意志与坚韧的毅力,就算210天也没用。我们教师所能做的就是起到一个外力推动的作用。当然,除了外力的推动外,最主要的是内力,也就是学生的自觉阅读。其实我们做每件事都是有目的的,有了目的,就会给自己定一个目标,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坚定意志去努力。阅读也是如此,要让学生明白阅读的最终目的的是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并不断把这种信息在学生头脑中强化,让学生真正把阅读作为一种习惯,把阅读作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小学英语四年级绘本 篇12

一、绘本故事的含义以及其阅读价值

绘本, 最早起源于西方, 用英文表述为“Picture Book”, 俗称为“图画书”。而“绘本”一词则源自日本, 日语发音是“ehon”。目前, 国内对于绘本概念的理解更多的是等同于西方的图画故事书。狭义的绘本专指“以图和文共同演绎一个故事的书”。绘本是一种图文并重的书籍形式, 其实更偏重以图画为表现手法。绘本书以图片的逻辑性作为意义生成的主要手段, 而文字主要作为辅助性的工具来引导对图片意义的解读。绘本书中图片具有的逻辑关系被认为是绘本书区别于其他各类带有图片的插图书的重要标志。日本绘本研究者松居直先生对此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文字+图画=插图读物, 文字×图画=绘本。”这种图画与文字的结合也是绘本故事特别适合儿童阅读的因素之一。

绘本的图画也是经过插画家们的精心手绘, 这些图画精美, 讲究细节, 是一种独创性的艺术。绘本中的插画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 丰富的色彩、线条、构图, 呈现出视觉的艺术美感, 文字的律动与节奏更带给小学生美学欣赏能力的提升。儿童天生是色彩和图画的主人, 尤其在低幼阶段, 图画就是他们认知事物的基本手段。与成年人相比, 儿童更加有权利在阅读美妙的图画的同时, 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和生活的乐趣。小学生在阅读绘本时可欣赏绘本中图画的风格特色, 还可通过图画与文字的结合去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涵义, 这有利于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和加强阅读兴趣, 还有利于小学生从图画阅读到纯文字阅读的过渡。

二、绘本阅读教学及其教育意义

绘本阅读教学指的是教师利用绘本材料, 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 实际就是运用绘本进行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延伸教学。在绘本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绘本阅读教学的教育意义在于:

1. 让学生体验绘本阅读的快乐, 激起与绘本的情感共鸣

绘本教学作为一种体验性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都要充分发挥想象力, 体验绘本带来的情感快乐。“人类的情感、精神和智慧只有在体验中才能生产, 因为情感是体验的冲动, 精神是体验的觉醒, 智慧是体验的发现。”绘本阅读过程中, 小学生比较容易与故事产生情感共鸣。故事中的人或物往往就是孩子的一个缩影。如《逃家小兔》中, 有一只小兔子, 他不想呆在家里。于是, 他对自己的妈妈说:“我要逃跑。”这与小学生的想法相符, 他们阅读起来无形中便产生了共鸣。精美的图画和经典句式“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给小学生带来阅读期待。他们将自己经验和想法融入绘本, 把自己当成绘本中的小兔。“如果你跑了, 我一定会追上你, 因为你永远是我的小兔子。”兔妈妈的坚持和爱体现了亲子之情。绘本在现实与想象中巧妙地找到一个平衡点, 实现了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 超越了无法超越的障碍, 使孩子的情感得以满足和渲泄。

2. 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绘本通过图画帮助学生识字, 而识字是学生进行提早阅读的基础。提早阅读是指一识字就开始阅读, 尽早把识字与理解语言结合起来。有了一定的识字量, 学生才能比较顺利地阅读, 学生的阅读心理需要才能得到满足, 从而拓展识字量, 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以绘本教学中识字为基础, 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 采用多种形式把学生识字的主动性调动起来, 使学生真正喜欢上识字, 感受到识字的乐趣。绘本阅读, 带给低年级学生的是一个充满思考的空间, 不断追求目标, 满足探索欲望的新鲜且富有活力的学习过程, 带来新的探索的结果和引发更大的阅读欲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对其不断理解、记忆, 学生会带着疑问阅读, 在阅读中思考, 并产生自行扩展阅读的愿望和兴趣, 这也是学生由学习阅读走向自主阅读的开始。经过这个阶段, 学生阅读的面和量日积月累, 从而培养了小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三、绘本阅读的教学策略

1. 绘本选择

由于儿童读物良莠不齐, 小学生的心智和阅读能力尚未成熟, 教师应主动给孩子选择与推荐绘本。绘本故事内容上有深浅层次之分, 因此教师需要预先在大量的绘本故事中挑选优秀的书目, 符合学生的共性阅读和个性阅读。一年级绘本故事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入手, 以有趣图画故事、内容浅显、文字较少为主, 有计划地指导学生, 如《猜猜我有多爱你》、《美丽的梦想》等;随着学生阅读视野的开阔, 二年级绘本应有更高要求, 从各方面提升, 如《爷爷一定有办法》、《逃家小兔》等。此外,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指出:儿童读的书, 儿童有当然的选择权,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 学生之间互相推荐自己喜欢绘本, 以增加课外阅读量。

2. 绘本阅读指导

首先, 在阅读前让学生对故事进行猜测, 这样能激起他们的阅读欲望。如让孩子们看看封面, 《猜猜我有多爱你》封面上有两只大小不一的兔子, 小兔子抓住大兔子的耳朵仿佛在说话。在教学时, 教师应引导孩子看图猜猜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对话内容。其次, 教师应指导学生充分阅读绘本中的图画。在小学生认真看每一张图画时, 教师引读正文, 深入分析故事的情节、结构和情感、意蕴, 将故事的几个关键的场景、绘本所表现的精炼语言和个人感受展现出来。同时还要通过细节描绘来引导他们走进故事、理解情节和体会情感。小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 进一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然后, 教师让学生融入角色, 体会故事内容和角色魅力。当小学生了解绘本故事后,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这是小学生阅读思维提升的一个过程。如《逃家小兔》中小兔不断逃家, 妈妈一直追。孩子就像小兔一样想离开家去探索世界, 而无论怎样妈妈都一直给孩子们安全感和爱。若小学生能与小兔进行对话, 渐渐孩子融入角色, 仿佛自己变成了逃家小兔, 体验变成小鳟鱼、大石头、小花等, 让他们感受兔妈妈无所不在的爱, 从而想起自己妈妈的关怀和爱。

3. 绘本教学方法

(1) 设疑。

设疑指的是把故事或事件、知识技能中的重点和难点用问题的形式提出来, 让学生思考通过巧妙地设疑, 引导低年级学生进行有效的读图和思考。首先, 关注画面的细节, 挖掘其在绘本画面中所传达的丰富内容。每一个细节都是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其玄妙的作用。因此, 学生在看图的时候, 需要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细腻的情感。图画中的形象、色彩和细节的发现都是设疑的关键部分。如《等一会聪聪》中, 爸爸妈妈都说自己很忙没有理会聪聪, 让聪聪等一会。聪聪对他们说怪兽要吃自己, 可是他们依旧没有理会。后来怪兽吃了聪聪后回到家里, 爸爸妈妈对待怪兽的方式与对待聪聪一样。这里可以设疑:怪兽是谁?为什么爸爸妈妈没有发现聪聪变成怪兽?聪聪是怎么变成怪兽的?通过这一连串的问题可以引导从图画的细节去思考这些问题。

(2) 留白。

绘本画面之间留有思考的空白地方, 可以让学生对其进行想象和画面之间的猜测。绘本一般以一幅幅的组图形式存在, 几幅或者十几幅的静态画面构成一个动态的故事。这些画面之间往往有“留白”, 小学生可因此发挥无限想象力, 去丰满绘本故事。有些绘本图片在情节发展关键处突然停止, 学生则可以猜后面的情节。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 学生结合自身对绘本前面图画的理解和对事物认识的经验, 作出种种猜想和推测, 这样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如在《爷爷一定有办法》中, 爷爷总有办法用蓝色布料为小约瑟做出其他东西, 每次爷爷拿起布料开始咯吱咯吱地剪, 再缝缝补补的时候, 他总会说:“这块料子还够做……”这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猜想:爷爷会用这块料子做出什么来?同时图画下面呈现老鼠一家, 它们也用这些布料做了些什么东西?这些布料是爷爷的吗?这些留白的地方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从而根据爷爷做的地毯、外套、背心、领带、手帕和纽扣体现出爷爷的心灵手巧以及对小约瑟的爱。

(3) 讨论。

在师生共同欣赏整个绘本故事后, 教师再提出更有主题深度的问题, 让学生们相互讨论, 从而让主题得以升华。通过更深层次的解读, 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 而是参与其中的讨论, 与角色对话, 寻找类似的生活体验。又如《爷爷一定有办法》中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小约瑟舍不得丢掉那些旧了的地毯、外套、背心、领带和手帕?因为小约瑟知道爷爷一定有办法, 这就显示出爷爷对小约瑟的爱以及爷孙之间的感情。还有可能因为小约瑟对爷爷做的东西的一种喜爱, 这体现出儿童的生活习惯。加拿大的帕瑞·诺德曼教授曾说:“阅读儿童文学的最大乐趣就是加入与他人沟通的行动, 回应故事或图画就是在和表达不同人格或经验的文本交流;而和他人讨论我们体验过的文本, 则是不同心灵的交流, 我们靠阅读文学来体验自己以前不知道或不熟悉的想法和经验。”讨论就是教学中的相互合作, 除此之外, 表演、角色扮演和游戏等都需要在相互合作中完成。

(4) 拓展 (表达与仿写) 。

绘本故事阅读的延伸是从说到写, 即是表达与仿写。小学生阅读绘本之后, 启发其用自己说话方式给身边的人讲讲绘本中有趣的故事, 这样帮助一些小学生克服害怕表达的心理, 让他们乐于表达, 善于表达。如《我爸爸》中形象深刻地描绘出爸爸的各种特点:勇敢、温柔、聪明、幽默、强壮等。在阅读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先说说自己爸爸的形象。各种场景下, 爸爸变成了各种事物, 提出问题“为什么爸爸变成什么”, 然后孩子会按照自己想法说出“因为爸爸……”然后模仿句式写话。这样, 除了能训练小学生的词汇表达之外, 还能增加阅读词汇量。这种台阶式训练方法就是让学生先看图, 接着用同一句式练习说话, 最后用文字表述出来。最后, 小学生可模仿这个绘本, 写出自己心目中爸爸的形象特点。当小学生把自己的爸爸比喻成其他事物时, 他们会了解爸爸的形象特点, 从而让他们真切地感受自己的爸爸, 在此基础上, 逐渐唤醒对爸爸的情感, 小学生因此完成参与故事情节的建构, 参与作者创作故事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詹日宜.图画书教学情境中幼儿分享概念发展之探究[D].新竹教育大学, 2005:75.

[2]袁晓峰, 王林, 等.图画书阅读——引领孩子快乐成长[M].海南:海南出版社, 2007.

[3]曹明海.文学解读学导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4]钱中文.新理性精神文学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上一篇:四支队伍培训内容下一篇:写边城广场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