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目的作文

2024-05-28

感恩节目的作文(通用17篇)

感恩节目的作文 篇1

今天是感恩节,我一定要好好感恩一下爸爸妈妈。

准备什么呢?这令我苦恼不已,啊!有了,我为什么不为爸爸妈妈做一顿早饭呢?于是我调好闹钟安心地睡了。第二天早上,我六点就起来了,我为他们做了奶油蛋糕,我先铺一层蛋糕胚,再涂上一层巧克力奶油,就这个铺了涂、涂了铺,一连铺了三次就好了。我想起妈妈喜欢喝果汁,于是我给她做了一杯美容养颜的猕猴桃梨子汁,心里特别高兴,那时也不早了,7时了,而我回去装睡去了,给他们一个惊喜。

我还要感谢妈妈,因为她经历千辛万苦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也要感谢爸爸,是他带给了我无数的快乐,带给我莫大的安全感。

平时我上学了,妈妈还要工作,但是她经常陪我聊天说话,问问我的难题和烦恼,让我敞开身心去面对学习,面对生活。妈妈有时对我很凶,有时对我很好,真让我搞不懂。但是,我做作业的时候妈妈一直很有耐心地陪我,遇到不懂的题妈妈总是安慰我说:“没事的,上课用心点听老师讲,一定会懂的”。

所以,我知道爸爸妈妈是最亲心我的,我要感谢他们。

感恩节目的作文 篇2

重回老屋/邓润民

去年飞雪腊月, 我随父故里, 焚香烧纸于爷爷奶奶后, 来到了尘封已久的老屋。

老屋已经很破败了。

房上的瓦片掉了许多, 屋顶还长了些草。院子由于没人看管, 满是狼藉的杂草, 在这萧瑟的冬天, 呈现出颓废的枯黄。土墙上由于雨水的冲刷也显现出令人不堪入目的沟壑, 一条条印在墙上......

只有院子中央那棵梦花树还开着花, 给这死气沉沉的老屋增添点生气。那是奶奶生前种下的。听奶奶说, 如果晚上做噩梦, 只要在梦花树上打个结就不会做了。也许是为了不做噩梦, 多做美梦, 那树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结。只不过原来很小的结随着梦花树的长大也长大了, 有的已有小拳头大。我想奶奶的噩梦肯定被这大大的结都给系死了, 随之而来的美梦肯定比原来多了。那时, 我经常跟奶奶一起在树上打结比赛, 看谁打的多。而今想起来, 鼻子有点酸酸的感觉。只有这树上的结能证明奶奶在这老屋的的确确做过了人生的许多梦。

爸爸拿出钥匙打开了老屋的大门, 伴随着吱吱呀呀的声音, 门上一层厚厚的灰尘在阳光的照耀下扑簌簌落下, 随之而来的是老屋那一股再也熟悉不过的味道。

就是在这栋老屋里, 我从出生一直长到三岁;就是在这栋老屋里, 我学会了走路, 学会了说话;就是在这栋老屋里, 我曾和爷爷奶奶相濡以沫地生活过......

在这破旧的老屋里, 仍充斥着爷爷奶奶的气息。那气息, 我再也熟悉不过。正对大门的是一张毛主席画像, 已经有些泛黄了。爷爷曾说, 毛主席好!他老人家带领全中国人民解放了中国, 所以爷爷爱唱《东方红》、爱唱《毛主席的书》;所以, 爷爷把这张画像挂在了中堂的正中央。他怀着的是一种敬仰、是一种钦佩。

右边是厨房、火炕的屋, 由于长期的烟熏, 黑黑的, 很暗。但在夕阳余晖的残照下, 仍依稀可见那密密的蛛丝和蛛丝网, 在土灶和干柴间牵着。土灶旁是一把破旧的椅子。奶奶曾经就坐在这把椅子上, 从身后拿柴, 搉成小段, 然后扔进灶中, 不一会, 灶上锅里的水或者汤就会咕咕地叫。爸爸说, 他、大姑、幺姑、幺爸, 就是奶奶这样慢慢熬出的汁喂大的。还说我小时候, 也是奶奶这样喂养的......曾记得, 火很大的时候, 奶奶的脸上就会映出火苗红红的颜色。随着火苗的跳动, 奶奶脸上的红色好像也在跳, 那是一种欢乐的颜色, 那是一种快乐的跳......

踏着沉重的步子, 我踏上了那已经很老的楼梯, 脚步声在老屋内回响。

楼上奶奶卧室里, 仍是那样的整齐、洁静。床上放满了折叠着的一摞摞的被子。用薄膜遮盖着, 已有了一层厚厚的灰。而曾经, 这就是我和奶奶一起睡过三年的床。我小时候怕黑, 所以在这间屋子里, 奶奶每晚都把灯开到天亮, 还在用煤油灯的时候, 奶奶就一直点着煤油灯。那灯光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永远也不会忘记!在奶奶卧室的柜子里, 还整齐地放着我曾经的草稿本, 曾经的帽子。那帽子大概是我三岁前戴过的, 没想到十多年过去了还保存着。更让我吃惊的是在奶奶的柜子里那个上锁的屉子最里面, 还有一双新布鞋, 用透明的口袋包着。我知道, 那是奶奶为我做的, 因为奶奶为我做的布鞋与众不同。可是, 为什么我没穿过?!我后悔, 为什么不早点打开这个屉子?为什么奶奶不给我说一声就安静地走了?我紧紧抱着这双已不合脚的新布鞋, 恨自己的脚为什么要长大, 恨奶奶为什么对我这般好......

老屋!你藏着我和两位老人之间太多太多的故事;你承载着太重的亲情;无论将来你是被卖掉还是被风雨吹倒, 我永远也会记得, 你!是我的老屋!……

这是通过展示教育教学成果来论证感恩教学取得成功的一篇论文。通过孩子的习作被刊登, 引起全州不少孩子共鸣为实例, 用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如何进行感恩作文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是一种新思维的论文, 打破了过去死板说教而空洞无物的形而上学模式。为我们开启了一种新的作文教学的模式。

摘要:本文以一篇回忆老屋的学生作文为例, 道出了当今学生身上存在的享受、自私等不良现象, 并提倡老师身体力行, 教会学生懂得感恩。通过教学, 教会学生如何写好感恩作文。

谈作文题目的整体理解 篇3

关键词:题目;意义;理解

在写作教学中,教会学生整体理解题目的含义和深层意蕴是写好作文的首要任务。审题准确清晰,写作时就会得心应手;否则就会离题千里,不着边际。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地咀嚼题目,整体理解题目对作文的要求和规定,弄清题目的词义和它所包含的深刻含义,正确地把握题目提供的条件和对作文的限制。要整体地理解题义,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咬文嚼字,整体把握题目的意义

题目是以词语、词组或句子的形式出现的,命题者对作文的要求全部体现在这些词语中。因此,要正确地理解题义首先得对题目咬文嚼字、辨清语义。

对一词一义的题目比较容易理解,例如,“一个勤奋学习的同学”“我的班主任”“星期六的晚上”等,词语通俗易懂,但也有不少词语要查阅词典后才能弄清词义。如作文题“情同手足”,学生理解错误的不少,“手足”比喻为弟兄,“情同手足”意为情谊像兄弟一样深厚,这种兄弟情是指有难同当、有福同享、互相帮助、相互支持的同志间的感情,它不同于老师教育学生、学生尊敬老师的师生情,也有别于家长养育子女、子女热爱父母的亲情。不少同学不理解词义,写了父子情、父女情和师生情的内容。

有些词在特定的语境下意义是变化的。如“我的童话”这一文题,在查词典后,我们知道“童话”是指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幻想来编织的供儿童阅读的一种文体。但这里却不能理解为自己读过的、写过的童话,在这里应当是追求理想的意思。又如“给我一片绿”,“绿”是指一种颜色。而在实际运用中,“绿”包含着丰富的含义,宁静、纯洁、理解、帮助、安闲,都是绿的代名词,而拘泥于“绿色”反倒呆板了。

有些词意义是确定的,但所指称的对象、内容却是可以变化的。如“我们的骄傲”,“骄傲”是值得自豪、夸耀的意思,它可以指人物如学生、老师、校长,也可以指设施,如校园、实验室、花圃,也可以指成果,如成绩、奖状、作品。又如“我们再也不是孩子了”,“孩子”不仅指年幼,更指幼稚、无知、能力差。同样“我长大了”,“长大”不能仅理解为长高,而是指思想成熟、经验增长、能力增强、阅历丰富、处事老练。

对那些词义在实际运用中已转变的语词,如“丑小鸭”“铁公鸡”等有确定的比喻义,绝不可拘于字面,以免贻笑大方。

题目中的每一个字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都有重要的意义。如“小巷在变”,“在变”表示正在进行,“小巷变了”,“了”表示看到变化的成果。这些字对选材、组材是很有影响的。又如“抢拍来的镜头”,不仅要对“镜头”有正确的理解,对“抢拍”也不可忽略,它是指在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在忙碌的间隙抓住的几个不相连贯的场景、画面。它可以写社会热潮中的小故事,也可以写大型活动中的场面,或者运动会中的情节。

二、明限定格,整体理顺题目的限制和范围

题目既规定了作文的要求和内容,同时也给写作设置了限制和范围。明确题目的限制和范围是整体理解中的重要内容。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即设置的限制,题目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主题型

即题目规定了写作的主题,超出这一主题范围就是离题。如“一个不怕困难的同学”“忘我工作、辛勤育人——记我们的班主任老师”“雷峰就在我身边”“榜样”“我长大了”“一件难忘的事”等,一看题目,就应该明确需要表现的主题。

2.材料型

题目限制了写作的材料,如“王老师的二三事”,规定了写作对象是王老师,而且只能写二三件事,否则就不合要求,至于要反映什么主题就由作者构思了。又如“瞧那个体户”“老村长的心事”“夜访”“我班办了个图书馆”,都规定了文章的内容。

3.条件型

条件分时间条件、地点条件、情境条件、背景条件等。条件型题目规定了人物活动、事件发生的特定氛围,如“我的一天”“晚上”“上学路上”“今天妈妈不在家”等文题。

4.道具型

道具是展开人物活动的线索或缘由,道具聚汇着一个个故事。如“爸爸的烟灰缸”“老师的自行车”“一张珍贵的照片”“礼物”等。

5.综合型

不少题目的限制比较多,既有对主题的规定,又有对材料的限制,既规定了条件,又设计了道具。如“年青的老教师”“手执金钥匙的人们”“我第一次感到孤独”等。

不管哪一种类型的题目,起修饰作用和限制作用的修饰成分要特别引起注意。它往往是这一题目区别于其他题目的关键所在。只有理解了它们,我们才能更好地驾驭文题,写出好的文章。从宏观上对题目的意蕴进行整体上的把握,可以使文章纲举目张,学生对主题把握也会游刃有余,更容易出“新”。

参考文献:

杨克.作文里的小女孩.中国新诗年鉴,2001.

感恩母亲为题目的作文 篇4

在生活上妈妈总是把最好的留给我,在我生病的时候,也是妈妈最着急的时刻来了,有一次,我的中耳炎范了,医生建议我每个星期都要去复诊,这下可苦了妈妈,妈妈每个星期带着我去看病,有时医院人多就要排很长很长的队,妈妈楼上楼下的来回跑着,看着妈妈这么辛苦,我心里很难受,这样持续了一个月,妈妈我太感谢您了!

在学习上妈妈对我没有责骂只有鼓励。有一次,我数学测试考了七十分,当时我看见了试卷就傻眼了!天啊!我重来没考这么差,妈妈看见了肯定会骂我的,怎么办?星期五,妈妈来接我,当时我都不想给妈妈看,可是没办法,老师叫我们回家要给家长签字,我只好提心吊胆的把卷子给了妈妈看。当时我的头低得很低,心想“暴风雨“要来了.没想到妈妈摸摸我的头亲切的对我说:“孩子没事,只要能找出自己考差的原因正确的对待,下次考好就行了.“我听了妈妈的话流下了眼泪,我对妈妈说:“妈妈相信我,下次我一定会考好。“妈妈,我再一次的感谢您,因为您的鼓励,使我对自己有了信心,在这几次的数学测试中我都考了九十分以上。

以我懂得了感恩为题目的作文 篇5

我,任性刁蛮,是您在包容我。今天,我向你感恩,我伟大的母亲!每当看到您劳累的样子,我会心痛;每次听您严厉的斥责,我会改正!我想说:“也许我在您眼里永远是孩子,但是我会长大,学习不是我唯一的任务,我想帮您,帮您脱离劳累,重新开心!”

我,自私狡猾,是您在帮助我。今天,我向你感恩,我神圣的父亲!每次听您讲解,我会思考;每次听您呵斥,我会反省。今天,很高兴可以拥有这个机会向您表述:我会努力,让您少一分忧愁,减一分担忧,多一些快乐。

我,懒惰手笨,是您教会了我。今天,我向您感恩,我年迈的奶奶!您每次让我干活,我会逃避;您每次让我学手艺,我也会逃避。但从今天开始,我不会再逃避了。我学,我做,我不惹你生气,我加油,让您天天开心,笑对夕阳。

我,无知幼稚,是您教育了我。今天,我向您感恩,我尊敬的老师!每次分神,每次粗心,每次成绩下降,老师,是您在扶助我,让我重拾信心!“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您辛苦了。我相信,我一定能行,会成为知识海洋中最威猛的浪花。

我,贪婪无聊,是你们改变了我。今天,我向你们感恩,我亲爱的朋友。多少次跌落伤心的悬崖和自卑的峡谷,是你们帮我走出阴霾。每次吵架都是一次友谊的升温,每句话语都是打开心灵的钥匙,因为有你们,我很满足,很幸福!

感恩节目的作文 篇6

文/朵无邪

心怀感恩,歌唱出一曲永恒的温情之歌——题记。

当接收到一份温馨的帮助时,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像一枚在绽放清香的花朵;

当感受到一次温暖的问候时,拥有一颗回报问候的心就像在普照阳光的太阳;

当经历到一次雪中送炭的快乐时,拥有一颗感激的心就像在沙漠里的绿泉。

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直铭记在我的心中,或许那个故事的演绎,距离当今的时代已经有一段时光,但不同时代的优秀文化精神与文明的文化寓意是可以传承到任何一个年代,就像这个故事的蔓延。故事主要讲一个老人要将他的人生的一笔财富在离世之前捐赠出去,首先他选中了十多个小朋友分别给他们赠送了书本,在书本上写下了他的所有联系方式。他确认当每本书到达小朋友手中,可是他却很忧郁。直到圣诞节的那天他收到一个小女孩的圣诞节贺卡。他变得开心起来,他的家人不解其中的为什么。他高兴激动地说:“我终于找到捐赠对象了,就是这个小女孩,她有一颗感恩的心”。老人的家人说:“原来是这样,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老人决定捐出他人生的一笔财富时,老人思索了要将他的财富赠予人间拥有感恩的心灵的孩子,一个不懂得给予别人温暖与感恩别人的礼物的时,投资给一个不懂得感恩与回馈社会的人,即便你成功了,但人性自私也会占据你心灵大半个空间最后对社会前景与理想会起到腐蚀作用,即便是一个弱者,一个贫穷的人,在接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与别人的赠予时,没有一颗感动与感恩的心,我想这样的友谊赠予对社会的发展也是徒劳吧。所以呢,有奉献精神的爱心人士一开始就撤销对没有感恩之心的孩子的帮助也是理所当然。最后选折有感恩之心的小女孩作为最后的赠送者,帮助小女孩完成学业。一颗感恩的心,在人生长路漫漫长路中是很重要的,也是十分幸运。

在简单的生活中,在岁月点点滴滴的经历,我们走过的那些欢乐岁月,我们踏过的那些坎坎坷坷。总有,那么一些人在我们遇到快乐时给予我们一些祝福;在我们遇到荆棘时给我们一些勇气;在我们眼泪划过嘴角时给我们一些安慰的.拥抱;在我们失败时给我们一些坚强的鼓励……。这些在身边美丽的赠予不是我们本身固有,记得感谢我们收到的这些小小赠予。这便是在生活中我们继续前行的奠基石!曾经,我们在年少时在接受伙伴糖果的时候,会把我们手中的苹果赠与吗?我们在青春的阶梯上当朋友在下雨天为我们送来伞的那些时候,会在朋友需要的时候伸出我们的双手吗?请记住,生命中没有我们理所应该的收获,当接受他人的吐香时,不要忘记传载与感恩。

墙角的花儿接受阳关与风雨的浇灌,她努力的绽放了芳香在人间;大地在接受沧海桑田的更新与变换,她努力的在培育地球上生命的成长;流星在经历了星球的摩擦与撞击,她努力的消逝了瞬息的一美……。尘世间的这些不能言语的生物在接受着别人的赠予同时散发自己的感恩与温暖。我们人类拥有语言与能力是否应该在接受他人的温馨礼物时,洗礼出我们自己的感恩回馈与延续奉献的心灵.

北大学生俞敏洪是一个一直比较具有为同学服务的精神,他虽然成绩不好,但从小就热爱劳动,他希望通过勤奋的劳动来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所以他从小学一年级就一直打扫教室卫生。到了北大以后俞敏洪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这一打扫就打扫了四年。同时,他每天都拎着宿舍的水壶去给同学打水,把它当作一种体育锻炼。大家看他打水习惯了,最后还产生这样一种情况,有的时候我忘了打水,同学就说“俞敏洪怎么还不去打水”。但是他并不觉得打水是一件多么吃亏的事情,应为他认为大家都是一起同学,互相帮助是理所当然的。时间过了十年,到了1995年当他创业新东方有了一定规模时,他希望找合作者,结果就跑到了美国和加拿大去寻找他的那些同学,曾今在大学他的那些同学都是他生命的榜样,他为了诱惑同学回来还带了一大把美元,每天在美国非常大方地花钱,想让他的同学们知道在中国也能赚钱。后来他的同学回来了,但是十分意外的理由。他同学说:“俞敏洪,我们回去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打了四年水。”他同学还说道:“我们知道,你有这样的一种精神,所以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粥喝,所以让我们一起回中国,共同干新东方吧。”就这样才有了俞敏洪创立的新东方的成功。

这个故事不仅带给我们的启迪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会铭记别人带给你的真诚帮助,而且要懂得在生活中感恩于付出。感恩也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的美德与境界。感恩就似一缕阳光让世界的某个角落暖暖的;好似前世的记忆,今生用一世的时间去静静等待........

认识目的新探 篇7

一、认识的精神目的

认识的精神目的, 也可以说是认识的直接目的。这一目的表现在:一方面, 在于通过主体能动地反映客体, 不断的排除谬误, 获得真理;另一方面也表现在通过认识活动, 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满足精神享受, 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实现人的精神价值的功用。这是认识的首要的直接的目的。这一目的, 简单地说, 就是获得对客体的真理性认识和人们灵魂的满足。实现这一目的, 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具体地说, 就是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且力求真实的感性材料, 经过思考作用, 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 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 形成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 使理性认识不断得到纠正、完善和发展。总起来说, 也就是由实践到认识, 再由认识到实践, 如此“实践, 认识, 再实践, 再认识。这种形式, 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使认识由简单到复杂, 从低级到高级, 从有限趋向于无限, 从而人们既在这一探究性的认识活动过程中不断获得真理性的认识, 又在这一探究性的认识活动过程中获得乐趣, 不断地用精神成果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 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 从而实现认识的精神目的。

二、认识的实践目的

实践目的应该是认识的深一层目的。认识的实践目的, 也可以说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它是认识的更为重要的目的。这一目的, 就在于通过运用真理性的认识, 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实践, 实现改造世界的任务。任何实践, 都是在人类通过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思想、理论指导下的活动, 纯粹脱离认识指导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也就是说, 人类的认识都是以指导实践为根本目的的。如果人类的认识不与实践相联系, 那么, 认识不仅失去了根本意义, 而且也无产生的可能。没有正确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只有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 才能自觉的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当然, 错误的理论或思想也是用来指导实践的, 只不过会使实践遭到失败, 或者实现给人类带来灾祸的实践。总之指导实践也是认识的目的, 而且是更为重要更为主要的目的。相对于认识的精神目的来说, 实践目的具有间接性。

三、认识的价值目的

认识的价值目的, 也可以说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要正确理解认识的价值目的, 就要首先理解什么是价值。作为认识论范畴的概念时, 价值是指“能满足主体一定需要的客体属性, 亦即客体对主体的特殊的效用关系, 标志着在实践—认识中, 客体的存在、属性和合乎规律的运动变化结果向主体接近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所以, 在主客体关系中, 价值是主体对客体发挥能动作用, 并在客体中映现自己、实现自己的一种表现”。价值按被满足的需要之性质, 可分为物质的和精神的 (满足人的心理、精神文化需要的) 价值。由上我们可以得出认识的价值目的的内涵。所谓认识的价值目的, 就是指认识能满足主体一定需要的客体属性, 或者说是认识能满足主体的特殊效用, 即:认识最终能实现人类的利益 (物质的和精神的) , 为人类造福。这表明, 认识既能满足人的精神需要 (满足人的心理、精神、文化需要, 是人在精神上感到充实、愉悦, 得到满足和享受) , 又能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这一目的是通过由在认识中获得的思想、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来实现的。无论认识, 还是实践, 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人的利益, 否则, 他们不仅是毫无意义的事情, 而且也是不可理解的事情。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 人类直接得到精神享受或者通过创造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满足人的精神和物质需求, 从而最终实现认识的价值目的。

概而言之, 传统的有关认识目的的一些结论, 是值得加以重新思考和商榷的。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这些结论或者是片面的, 或着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是因为:第一, 形成理性认识也应该是认识的目的, 即认识的精神目的, 只不过不是认识的实践目的和价值目的而已, 但若笼统的说形成理性认识不是认识的目的是不准确的;第二, 指导实践应该是认识的主要目的, 但不能简单的认为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或唯一目的。第三, 认识的目的和任务, 除了获得真理、指导改造世界的内容之外还应该包括实现人的利益、为人类造福的价值目的内容。要防止对认识目的理解的片面性, 关键是要全面完整的理解认识的目的。就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而言, 可以把认识的目的概括为:通过认识活动, 既获得真理性的思想或理论, 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的精神需求, 并进而运用这些思想和理论, 有效的指导实践, 最终实现人的利益, 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造福人类。我们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目的论, 自觉的指导我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为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摘要:按照不同的角度, 可以把认识的目的分为精神目的、实践目的和价值目的。认识的精神目的、实践目的和价值目的之间又是辩证统一的, 共同组成认识的目的统一体。

关键词:精神目的,实践目的,价值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秀林、王于、李淮春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4年5月第二版, 第205页, 第215页, 第226页。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 , 人民出版社, 1991年6月出版, 第268页。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 , 人民出版社, 1991年6月出版, 第273页。

浅谈作文教学的目的性和程序性 篇8

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尺度。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一直以来就是广大语文教师不断研究的一个课题。心理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任何一种能力的获得都是从简单的基础性的单项训练开始,最终过度到整体的训练,进而获得某种能力。然而,目前比较常见的作文教学方式是将写作能力的训练分解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文体,进行完整篇幅的整体训练。它既要学生讲求主旨与材料、思路与结构,又要学生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往往使学生无所适从。笔者认为,借鉴传统作文教学的某些合理方法,强化每次作文训练的目的性,使之程序化,是目前作文教学改革中切实可行的出路之一。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以文体训练为中心,以命题、指导、批改、讲评四个环节为手段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往往由于训练的目的性模糊而产生许多问题,例如命题的随心所欲,指导的苍白乏力,批改的泛泛而谈,讲评的蜻蜓点水等等。最终导致该程序事实上只剩下两个环节:命题——写作。其结果是,学生对教师的批改所悟甚少,对课堂讲评过耳即忘。如此一来,即使学生遵从“多写多练”的经验之谈,也只不过是一次次地重复原有的水平,难有真正的提高。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的作文教学程序毫无可取之处。事实上,只要在命题、指导、批改、讲评四个环节上明确目的性、强化程序性,我们仍能形成科学的作文教学程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作文命题,力求目的明确

一篇作文,不外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作文训练,主要就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有话可写”,即要有丰富恰当的内容;二是“写准写好”,即处理好主旨与材料、思路与结构以及语言表达的问题。作文教学应指导学生从生活和阅读中积累素材,并紧扣文章的基本要素,如主旨和材料、思路与结构、语言表达分项训练。训练的目标体系图示如下:

要加强作文教学的目的性,使作文命题目的明确,就必须根据作文训练目标体系和语文教材的结构体系制订学期作文教学计划,做到心中有谱。作文命题依据此计划进行,不能随心所欲,毫无系统性。具体说来,制订计划时可依据以下四点:

1.紧扣学期教学重点

作文的命题应紧扣学期教学重点,或以“主旨的确立与深化”为主要训练目的,或以“材料的选择与剪裁”为主,或以“结构的安排与优化”为主,并通过作文指导把这些能力训练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写起作文来确实有“法”可依。学生在同一目的、同一范畴的一系列作文训练过程中就有可能从特殊到一般,总结出规律,从而使某一方面的写作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2.结合单元教学重点

教材中每单元自成一个小体系,有一定的教学重点,可结合有关课文,借鉴课文的写法,侧重某一文体的训练。比如,进行记叙文或议论文的“主旨的确立与深化”训练,指导学生借鉴本单元课文的写法,使课文讲授与写作指导紧密结合。

3.兼顾口语教学系列

口头表达训练与书面表达训练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在作文命题时可根据口语教学内容,考虑相关的作文训练。例如,口语教学中“介绍与解说”可配合训练说明文的写作;“交谈”配合记叙文的写作;“演讲”、“论辩”单元配合议论文的写作训练。当然,这些训练都应紧扣学期训练重点,训练形式可以是大作文,但更多的是小作文、片段写作等随笔形式。这样做可以使写作训练变得灵活多样,反馈迅速。

4.紧抓语言表达训练

文章就是由字、词、句这些语言的基本单位组成的,语言表达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文章的质量。因此,作文训练计划中不能忽略了语言表达训练。我们知道,学生“作文难”,除了“无话可说”之外,“有话说不出”也是一大原因。“说不出”就是找不到恰当的词语概括、描述,这是词语贫乏的一种表现。词语贫乏还使学生作文出现语句不通、词语搭配不当、表达不准确等毛病。“准确”尚做不到,“生动”谈何容易?因此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最主要的任务在于增加学生的词汇量。除鼓励学生多读名篇、多用新词之外,进行词语积累的“每日一练”、“每日一记”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词语的积累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词汇量的增加亦无法一蹴而就,只有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方能奏效。其次,可进行模仿造句练习,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新学词语、新学修辞方法的应用效果,并在写作中自觉地加以运用。这是使语言表达生动起来的一条途径,同时也使词语、修辞教学走出“只知识别”的浅滩,达到“学以致用”的自觉层次。

二、作文指导,重在授之以法

小赫尔斯在《写作哲学》中谈到:“写作必须当作一门实践性而不是理论性的学科来教授。”确实,作文教学改革还应该由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转向以传授技能为主。虽然人们常说“文无定法”,但“文无定法”对于文章大家而言是真理,对于学生而言却往往只能使他们无所适从。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应该对学生出售玄虚的“文无定法”,而应当切切实实地传授一些基本的写作技法给他们,使之“先规矩而后巧”。具体而言,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

1.依葫芦画瓢,有章可循

教师提供的“葫芦”可以是课文范例,也可以是课外范例,只需是有可学可取之处的篇章即可。这需要语文教师拥有探索作文教学规律的执着精神,练就善于发现模仿素材的慧眼,强化学以致用的观念。例如,《明湖居听书》一文用侧面烘托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技法描写白妞,据此可设计仿写练习指导:“多角度描写人物”写作训练,或“烘托手法在场面描写中的运用”训练。这类练习同样可以兼顾学期作文教学目的。

2.化整为零,化大为小

作文命题之后,如果仅仅列出作文要求,诸如“思路清晰,结构严谨,主旨明确,选材得当”之类,至多再用理论知识简单地解释一通就算是作文指导的话,那么,这样的指导结果可想而知。这种所谓的作文指导,似有实无,学生只能是似懂非懂,毫无收益。作文指导教给学生的应该是具体的方法,使学生知道如何具体操作。因此,对于“主旨的确立与深化”、“材料的选择与剪裁”、“结构的安排与优化”等能力以及三大文体的写作要领,宜进行分解,化大为小,化整为零,分项训练。例如议论文写作训练可指导学生进行“如何紧扣论点对论据展开分析议论”、“如何分割论点,确立分论点”、“怎样选择论据才具有典型性”等专项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分析说理能力和议论文写作水平。

3.妙语解题,启发诱导。

有些命题作文,如果教师在作文指导时精心设计导语,让学生的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投向自己的心灵深处,那将能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启发诱导学生“写什么”、“怎样写”。著名语文教师于漪就很善于这样做。例如,她在进行《运动会一角》习作指导时设计了这样一段话:

“学习周立波的《分马》时,文中老孙头在栗色小儿马的光背上的表演深深吸引了我们,……老孙头的神情、语言、动作描绘得栩栩如生,而周围人的语言、动作又烘托得恰倒好处,于是创作出如此动人的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动人的、有趣的、有意义的场景比比皆是,就是学校也不乏其例。运动会、劳动、班级集体活动、节日学校活动等等都会出现欢乐的、吸引人的场景。我们刚开过运动会,就以运动会为素材,截取其中一角来写。请大家发表意见,‘一角可以写哪些内容?……(学生讨论后)‘一角是空间概念,整个操场是个‘面,你就选择这个‘面中的某一块,无须写全景。既然写‘一角,当然要选择最精彩的或富于戏剧性的场景来写,不可拖沓。看谁捕捉的镜头最佳,写得最生动。”

这段话,既摆出了仿写的“葫芦”,又巧妙的解释了习作题目,并强调了写作要求。其结果,勿庸置疑,学生文思泉涌,佳作纷呈。

三、批改讲评,强化作文目的

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许多教师提倡学生自批与教师选批相结合的方法。然而,如果批改缺乏目的性则容易流于泛泛而谈,难有实效。只有紧扣作文目的和作文指导中强调的内容,学生才能在批改过程中有所思、有所得,并为教师的作文讲评奠定基础。因此,作文批改的原则应当突出本次作文命题目的这个重点,兼顾其他。作文评分也该以此为依据,挖掘学生作文中这方面的闪光点,使学生尤其是作文水平一般的学生体验到写作的成就感,增强写作兴趣和信心。

作文讲评,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作文教学的四个环节中,作文讲评如果没有处理好,将使程序化的作文教学功亏一篑。作文讲评的关键在于紧扣作文教学目的,强化作文训练的技能,与作文指导的内容保持一致。这样整个作文教学过程就形成了一个目的性很强、重点很突出的完整的程序。在讲评之前,可从学生自批或老师选批的文章中选出若干篇“典型”习作印发给学生。作文讲评时,学生比较阅读这几篇讲评范文,并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围绕某一训练专题自评、他评、议论、验证;教师则归纳、讲评,或矫正缺失,或肯定鼓励,使理论知识、技能指导与练习实践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该项训练专题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对这项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这样,作文指导讲评才算落到实处,作文教学的目的才算最终达到了。

总之,科学的作文教学程序应当包含这样四个环节:目的性很强的作文命题、技法具体的写作指导、重点突出的文章批改以及兼顾上述内容的范文讲评。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作文训练都是一次专题性单项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将在一次次的训练中得到提高。

风为题目的作文话题作文 篇9

第一次认识到风时,总认为它是有形的,像风铃一般,“叮铃铃……”

当春风吹过树梢,沾染着泥土的芬芳,如春之神的抚慰,唤醒了沉寂了一个寒冬的活力。小草从土里探出了头,嗅着那一股风,陶醉的摇了摇小脑袋,“千树万树梨花开”仿佛也是这春天的奇迹吧!

暮秋,金风卷杂着落叶,大地一片金黄,“哗哗哗,哗哗哗”如华尔兹圆舞曲的舞者翩然纷致,优美的舞姿隐匿在风中,消逝着,迸发着。

风,以各种形态,各种形式游走在天地间。

盛夏的风,既狂暴又安逸。极热时,一阵清风拂过,刹那间,喧嚣的尘世平静下来。“扑通,扑通”心脏在跳跃,如那河面上泛起的涟漪,无声无息。可狂暴起来,似一头鸿蒙巨兽,要把天地万物摧毁。

风,吟诵着齐天之诗,用曼妙的舞姿演奏生命之歌,春之风的盎然,夏之风的热烈,秋之风的唯美,还有,冬世界的主宰。

它所过之处,无尘可染。它所过之处,无迹可寻。它所过之处,只会留下它生命的赞歌。

春为题目的作文 篇10

天空的云朵,飘呀飘呀,她想给小花做小被,让它开得更加妩媚动人,更加迷人美丽!云彩儿悄悄悄悄地走了!阳光露出了妩媚的笑脸,她轻轻的抚摩大地,大地长出了青青的草,小草间开满了野花,野花轻轻地轻轻地和春风谈笑,野花轻轻地轻轻地和小鸟游戏。

一只金黄色的小猫儿在草坪上跳舞,它用脚扒拉扒拉自己的胡子,它用小嘴甜甜自己的小脚丫,它回过头去追逐自己的小尾巴,一圈一圈又一圈,一圈一圈又一圈,小草生气了,哎呦哎呦地叫着,小黄猫小黄猫,你把我踩疼了,别跳了别跳了,别玩了别玩了!树枝上的小鸟儿看见了,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地笑,小黄猫小黄猫,别调皮了别调皮了,你把小草给得罪了!小花猫一点也不听话,还在那里玩啊,跳跃呀,追逐呀,哈哈,终于累的气喘吁吁,还是没有追上自己的尾巴……

春风到处溜达,它说桃树桃树,你开花吧,我们需要你粉红色的花儿;李树李树,你也把你的满树的白花儿拿出来吧;杏树杏树,你的花儿是什么样子的,哈哈,嗯,我都忘记你是什么颜色的了,也是白色的吧?还是粉红色的叱?是晚霞一样的颜色的吧?你赶快拿出来吧,我等着呢!春风轻轻地吹,春雨也来赶热闹,杏花儿终于忍不住了,哈哈,开出来满树的`花儿,就像天上的白云落到人间,又像天上的晚霞下凡来了,太美了太美了,真是太美了!真是太美太美了!!

浅析高职学生学习目的 篇11

关键词:学习,目的,高职

据2007年10月15日中国教育部网站消息, 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和美国, 成为世界第一。这是一则令国人振奋的消息, 然而这则消息并没有体现出中国的人力资源的优势来;相反, 在很多人看来, 这则消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令人担忧。据不完全统计,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中, 高等职业教育占据了半壁江山;而就是这半壁的高职学生, 其素质是每况愈下, 究其原因, 无外乎有基础差、底子薄等重要因素, 但要讲其根本原因, 在我看来, 那就是其中的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科学造成的。

一、高职学生学习的现状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备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综合职业能力的, 为生产和管理第一线服务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这是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目的。从学生的角度来看, 高职学生的学习目的就应当是使自己成为一个具备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综合职业能力的, 为生产和管理第一线服务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然则事实远非如此, 纵观当今的高职学生, 说起学习目的, 很多学生都是直摇头, 他们中大多数人基础差、底子薄, 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他们当中大概百分之五十的人会回答, 找个好工作, 过上好日子, 心再野点的会说让自己有车有房, 剩下的百分之四十九的人大概会回答, 不知道。这回答不知道的人中, 大概有一半人会成为正宗的“啃老族”。那剩下百分之一的人呢?他们大概会讲, 为人类的进步而读书, 但讲到为什么的时候, 他们都答不上来。

我们一直将周恩来总理小时候那句铿锵有力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来教育和鞭策一代又一代学子, 教育他们学习的最终目的, 就是为中华的富强而努力奋斗!

可不知什么时候, “为何而学习”这个问题, 已经被魔化成了为脱离农村而学、为文凭而学、将来的饭碗享受而学、为升官发财……而学了, 学习的功利性越来越强。

以功利为目的的学习, 那只能培养自己浮躁的拜金主义, 是学不到真本事的。况且这种学习是不稳定的, 学习者发现这方面的学习不利于“钱途”, 就会转向学习其它方面, 甚至只要有“钱途”, 也不管这种学习适不适合自己, 都要去学习。其结果, 当然只能是事倍功半。

二、高职学生学习的终极目的探究

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学以致用”。在我看来, 这就是学习的真正目的, 学习不是为了知识而学习, 这只是手段, 而是为了工作生活的成果和成就而学习。高职学生的学习目的也应如此。其实, 我们国家也早就提出这样的结论,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备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综合职业能力的, 为生产和管理第一线服务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不正是这一目的的体现吗?

三、转变思想观念, 在高职学生头脑中重塑学习目的

学习目的的不明确、不科学, 这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今天的高职教育。为此, 我们一定要转变思想观念, 在高职学生头脑中重塑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 真正做到发挥自身潜能,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人类的进步而学习。

第一, 思想观念的转变问题。高职学生本身对知识、观念等信息的接受呈现一种半拒绝状态, 要想转变其思想观念, 我们就必须从思想的源头入手。我在实际的教学中, 我首先“破”, 就是破除学生观念体系中的旧有的不科学的学习目的观念。然后是“立”, 我告诉学生, 学习本身只是过程, 是我们认识和了解世界的过程, 我们为什么要认识和了解世界呢?那是因为我们要更好地改造我们的生活着的这个世界, 以使我们和世界更好地和谐地相处。逐渐地, 学生头脑中, 开始有了对知识的更进一步的认识, 他们感觉到知识的获取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而仅仅是手段而已。

家庭**为题目的作文 篇12

我五天才有一个双休日,所以该我看。我抢着说。那部电视剧我已看了一个星期,现在停看等于半途而废,不行!妈妈斩钉截铁地说。关心国家大事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应该让我看。爸爸也不甘示弱。新闻最无聊了。我插嘴道,弟弟也帮着我说:神话剧最有意思了,我同意看姐姐的电视剧。

最后,一场口舌之战终于停息了,奶奶宣布:每人看自己想看的电视剧半个小时。爸爸不开心了:半小时,新闻早结束了!突然爸爸似乎想到了什么对了,你们看29寸的彩电,那我去看25寸的彩电,你们接着争吧,我不管了。我一拍脑袋:对了,家里是还有一台电视呀,爸爸你真狡猾。这叫姜还是老的辣。爸爸笑着说。

唉,可惜我只看了剩下的半集电视剧,真遗憾!

还有一次,为上兴趣小组,爸爸让我报奥数组,妈妈让我报银杏花文学社,奶奶让我报英语组,大家又争吵起来了。

上奥数好,能开发智力!

上银杏花文学社好,能提高作文水平。

上英语好,学了英语有益无害,想你舅爷爷会英语,你看他现在

好了,别说了,是我上兴趣小组,又不是你们上,吵得我头脑发大。我吼道。我们也是为你好呀!奶奶说。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好,可也要尊重我的意愿啊,我宣布我报――。爸爸、妈妈、奶奶立即屏息凝神听我说。我报银杏花文学社。爸爸、奶奶唉了一声,像泄了气的皮球。

春天为题目的作文 篇13

看!那小草带着浓浓的睡意,打了个哈欠,伸了个懒腰,慢慢睁开那惺忪的睡眼:啊!原来是春天来了!它慢慢地穿上绿衣裳,在春风中扭动着身子,跳起了春之舞。

瞧!柳树的秀发在狂风中飞舞着,宛如跳着丝带舞的女孩儿。松树挺直了腰板;白杨的枝头早已泛绿,它们抖抖身子,迎着春风高唱。

咦,那是什么?原来是涂了腮红的桃花妹妹悄悄地爬上了大树爸爸的头,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梨花看见了,气得“头发”都直了,穿上洁白的新衣,蹦上枝头,跳起来华尔滋,一下子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其它的花儿看见后,也穿上了华丽的衣服,显示自己华丽的美。

嘿!为什么大家都跳起了舞,是要迎接什么贵宾么?“唧——唧——”原来是春天的使者——小燕子来了。它拖着剪刀似的尾巴,回到北方的家乡,唧唧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正在这时,绵绵的春雨来了“沙沙、沙沙”给这幅美景配上了一首绝妙的赞歌。

刑法的目的——保护人权 篇14

刑法目的是为了保护法益, 不是为了惩罚犯罪。刑法目的不能等同于刑罚目的:前者比后者具有更高的价值追求和理想境界;惩罚犯罪只是刑罚本身的行为属性, 不应是刑法的目的;在我国社会转型期, 认为稳定规范是刑法的现实目的的观点值得商榷;保障人权应是刑法目的的重要内容。

首先, 惩罚犯罪是保护人权的手段。法的作用是指法对人与人之间所形成的社会关系所发生的一种影响, 它表明了国家权力的运行和国家意志的实现。刑罚的目的就是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行刑机关及其相关人员主观上预先确立的, 通过制定刑罚、适用刑罚和执行刑罚等刑事法律活动所希望达到的结果。可见, 刑罚目的体现在国家进行的由创制、裁量和执行刑罚所组成的整个刑事法律活动中。刑罚的目的是防止犯罪行为的再次发生。正是通过这些刑罚手段, 对犯罪分子进行惩处, 以达到保护人民, 维护社会秩序的最终目的。

其次, 保护人权是惩罚犯罪的最终目的。在传统司法中, 被害人真正的主体地位并未建立起来, 基于保障和尊重被害人意志和自由的被害人与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协商与和解在刑事司法中一般来说是被禁止的, 或者仅仅是受到非常有限的容许, 这显然不符合现在国际社会人权保护的发展趋势。在当今社会, 人权不再只是一个口号, 而是需要由国家引导, 作出实际努力的时刻, 国家更应该在立法、司法、执法等各个方面积极配合, 统筹兼顾, 不仅做到对被害人受损权益进行保护, 也应对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 最终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人民, 保护人权。

最后, 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权是不可分割的关系。没有对犯罪分子进行惩处, 就不能遏制犯罪行为的发生, 达到警示社会的作用;保护人民的刑法目的, 也需要惩罚犯罪予以支撑, 以更好的实现保护人民、保障人权的最终目的。惩罚犯罪是手段, 保护人权是目的, 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关系, 只有二者互相促进, 互为补充, 刑法才能更好的实施, 发挥其根本作用。

二、对于人权保护的几点看法

当今人权意识高涨, 其结果之一便是人权成了各种主张的口号。不仅关注对被害人及其家属权利的保护, 也应关注对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犯罪人的权利保护, 以及对于整个社会关系的保护。

(一) 保护被害人及其家属的权利

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在侦破案件的同时, 往往会询问被害人案发经过, 而这一过程无疑是对被害人的再一次伤害。如果类似盗窃、抢劫案件, 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在询问时, 被害人一般不会产生恐慌或是紧张的情绪, 也不会产生抵触心理;如果是人身侵害的案件, 例如, 强奸案件、侮辱诽谤案件等, 当被害人被询问时, 被害人不得不把这些经过告诉公诉机关, 重述案件过程也相当于被害人再次遭受这种不幸地遭遇。同时, 如果被害人死亡, 公诉机关对其家属进行询问, 对于被害人家属而言, 精神上的伤害也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公诉机关只是为了追求破案率, 而忽视这些细节, 无不相当于公诉机关再一次制造了案件事实, 而这一危害后果比犯罪人所造成的危害后果更为严重。所以, 司法机关在侦破案件的同时, 应当防范这些问题的发生, 从被害人及其家属的感情考虑侦破案件的方法, 做到对被害人及其家属人权的尊重与保护。

(二) 保护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及犯罪人的权利

我国目前对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以及犯罪人的人权保护确实存在很多不足, 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以及犯罪人多少会受到一些比较残暴的待遇。但是, 在我国传统社会, 砍头会在菜市口, 偷鸡摸狗会在脸上刻字, 适用羞辱刑, 长期以往, 民众对于惩处犯罪就抱着一种看热闹的心态, 认为那些犯罪人在做了伤天害理的行为后, 就该遭受唾弃, 接受残酷刑罚, 掌权者也会进而忽视犯罪人的人权, 刑罚也多以残刑酷法为主, 这也是封建社会为了维护其统治秩序而采取的做法。近代以来, 在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下, 我国也开始逐渐重视对于犯罪人的保护, 对于死刑犯, 也有了多种执行方式, 比如, 注射刑, 枪决等, 不再仅仅是为了警示普通民众, 无视犯罪人的生命, 漠视犯罪人的人权与尊严。

在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时, 应当采取合理的方式、方法以及手段, 应以感化为主, 走感情路线, 让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考虑到家庭、父母、孩子, 而真诚悔过, 从而达到侦破案件的目的。此外, 对于犯罪人的关押场所也应有所要求, 犯罪人也是人民, 也享有与普通民众一样的权利, 不应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犯罪人, 而且犯罪人一次犯罪并不代表犯罪人就是恶人。如果不重视保护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及犯罪人的人权, 那么社会上的公平与正义也便不复存在, 刑法保护人民的目的, 更是不能实现。

在近代社会以来, 刑法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同样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人民, 使人民生活的更好, 人民生活稳定, 社会上犯罪的发生机率自然就会减少, 社会秩序也必然能够很好的维护。刑法不是为了威慑民众而制定的, 而是为了保护人民而制定。

摘要:刑法在中国的历史上是发展最为完善、最为系统的一门学科, 而刑法的目的从古至今也被不同学者争相讨论, 但是至今并没有一个被众多学者认可的学说。刑法是由国家制定的, 代表国家意志和人民利益, 因此刑法应当是为了保护人民利益, 维护社会秩序而去惩罚犯罪, 而不是为了惩罚犯罪行为而制定刑法。

关键词:刑事目的,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社会秩序

参考文献

[1]张明楷.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7.

冬至为题目的作文 篇15

窗外纷飞的蝶儿缓缓落下,洁白的羽翼在空中闪烁着光芒。窗内,窗外,在这一刹那间,忽都成了无边的静寂。

――题记

南方的雪,如同南方的“小桥流水人家”一般,温婉可人,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欲语又停留。这是今年的第一场雪,在不负众望下带着一点点娇羞翩翩尔来。窗外,晶莹的雪花在寒风的呼啸中盘旋。风寒衣单,在这纷飞的一刻已全然忘却。看见的唯有一片纯白,撒着万千光华,看得痴,看的醉……

到楼下,仿佛真的进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情境。树上,屋顶上都披着薄薄的一层雪。因为才刚下一会儿,没能看见那“上下一白”的景象,但足已让我们十分兴奋了。

在梦中,曾无数次看见你,尔今一见,令人销魂。凝眸上,映见的唯有你,那舞动的精灵,驱赶着黑暗,带来圣洁的光华,使人心灵得以净化。

银白的雪光中,隐隐约约看见一个小孩,映着雪光,吃力的看书上的字,不时发出一句惊呼,一个皱眉,一个沉思。看到了他单薄的衣衫上刺眼的补丁;看到了他瑟瑟发抖的身体发青的脸;看到了他眼中闪烁的无法言喻的坚定;看到了破旧的窗外风雪依旧……轻轻一叹,想到不正如雪吗?

像雪一般一步一步的凝结,只为让人们能看到这如梦如幻的雪景,镜头不停地转换,虽世事沧桑,只怕雪全然知晓吧……

“啪――啪――”脸上忽然凉丝丝的,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定神一看,一群男孩正在耀武扬威呢!

望着雪,展颜一笑,加入了嘻戏地队伍。

纷飞的雪笑着飘下,望着我们仿佛也留连。

趣事为题目的作文 篇16

记得小时候的那天早上,妈妈从菜市场回来了。“咦?妈妈在倒什么呀?”我自言自语道。我定睛一看,“是我最爱吃的泥鳅。”我惊喜道,“真是太棒了!”“妈妈!今天的泥鳅能不能让我洗呢?”。妈妈说:“大人的事小孩插什么手呀,走开。”“就一次行吗。”“我说不行就不行”“拜托啦!就一次……”最后,妈妈被我吵得不厌其烦,终于答应了。

我先端来一盆水,然后把泥鳅放在水里,并且随手拿把椅子放在地上坐着。瞧!一只只泥鳅多开心,全部都活蹦乱跳。有的是长的,有的是短的,、有的是胖的…各种各样的都有。“对了!我还得去拿肥皂给你们沐浴呢!”

拿来了肥皂,我先伸手去抓一只小泥鳅来,没想到它那又光又滑的身体从我手里逃走。“唉,真拿你没办法。”我暗暗说道。我套上橡胶手套该不会出问题。我随手抓住一只泥鳅,用肥皂往它们身上戳,并暗暗自喜:“泥鳅呀泥鳅,我要把你们洗得干干净净,不,应该是把你们洗得从黑变到白。”

过了一会儿,一个个泥鳅都肚皮朝上了。我轻声着:“没错吧!是不是非常舒服。”“妈妈!你看看泥鳅,都被我洗得肚皮向上朝了!”我大声叫道。妈妈一听,急忙跑过来一看,哭笑不得:“泥…泥鳅被……被你洗死了呀。”

美食节目的创新要素 篇17

1.“轻”风格

美食节目, 因其比新闻轻松、比综艺简单、比访谈随意, 可称之为“轻节目”。几十分钟过程令人轻松愉悦, 私房菜、家常菜、地方特色、中华传统美食、异域风情美食, 耳闻主持人娓娓而谈美食好去处, 眼见赏心悦目之美味菜色, 轻松体会养生之精髓……这是美食节目的魅力。舒适自在, 无需考验观众拨云见日的功力, 轻松、愉悦、收获——在当下各电视台自办栏目争奇斗艳不断创新的时代, 这种淡淡的温馨, 自成一体, 别具一格。

2.“大”明星

越来越多的美食节目中, 明星主持人、美女主持人、娱乐明星、美食家和养生专家等先后登场亮相, 他们成为众多美食节目借以吸引大众的关键元素。这里所说的“大”明星并非仅仅是那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明星, 而是美食节目亟需培养的“标签式”人物。这些人物和节目融为一体, 使得节目感性而具有明显的辨识度。通过节目的打造和自身的努力, 他们可以成为美食方面的意见领袖, 影响观众的美食选择。“贝太厨房”中的贝太、美国家政女皇玛莎·斯图尔特就是这个领域的典型代表。当然, 人物脸谱无需单一, 这个人可以是爱吃爱闹、憨态可掬的主持人, 也可以是厨艺高超、幽默风趣的大厨, 或者是循循善诱的权威养生专家。只要能打好“人物”这张牌, 使其成为节目一个鲜明的标志, 美食节目就成功了一大半。

3.“新”形式

如今美食节目都有一定的特色化创新, 表现形式从综合服务类节目向娱乐化、综艺化发展日趋明显。例如:浙江卫视以探索、竞争、趣味定位的《爽食赢天下》、天津卫视以竞技定位的《综艺食8街》、河北卫视以家庭情景喜剧形式播出的《我家厨房》等等。这些节目中, 竞技、游戏、资讯、情境演绎等等元素不一而足。在不失去“美食”这个核心的基础上, 以娱乐化、趣味性及形式感提升节目的可看性和收视率, 起到非常好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 形式的创新可以天马行空、无拘无束, 但形式实为内容服务, 过分娱乐会削减“美食”的本义主张, 喧宾夺主, 反而失去了方向;还有, 美食节目形式创新须和平台目标受众特质相一致。以江苏综艺频道为例, 针对该频道定位年轻时尚的目标人群即原本只属于寻找美食而非自己动手的一群人, 《食尚天天乐》专门在周末设计了“带大厨回家”的真人秀内容:特级大厨亲临超市, 选材买菜;现场答对题目的观众可以将大厨带回家, 学习并享受大厨精心烹饪的一桌菜肴。这样一档观众亲身体验参与互动的节目中, 食材的选用搭配、菜肴的制作和营养养生知识无不受到年轻一族的欢迎。值得注意的是, 要掌握好美食节目娱乐化、综艺化的发展趋势, 不能一味追求娱乐与综艺而舍本逐末。

4.“活”命名

生动贴切而灵活的栏目名称必不可少, 一个好的美食栏目名称, 不但容易传播, 更可以衍生出非常多的创意, 无论对定位、形式还是内容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央视《天天饮食》, 从名字上就知道该栏目风格稳健, 定位于家常菜;凤凰卫视《美女私房菜》定位“美女+美食”, 风格时尚;浙江卫视《爽食赢天下》定位竞技与探索;还有天津卫视《综艺食8街》、深圳卫视《蔡澜叹名菜》、东南卫视《食来运转》、河北卫视《家政女皇》、北京卫视《食全食美》、台湾《大小爱吃 (S) 》等等, 都很好地诠释了自身的定位、风格等要素, 并易于传播。一个好的美食栏目名称有以下几个特点——包含定位、标注卖点、风格倾向、容易记忆、易于传播。

5.“强”编排

美食节目发展最明显的变化之一, 体现在栏目的编排上。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科学膳食, 养生的概念深入人心。美食节目的观众覆盖面越来越广, 从以前单一学做菜的家庭主妇, 到现在广泛覆盖了15—55岁喜好美食、享受美食、讲求生活品质的观众。各频道也因此重视强化美食栏目的科学合理编播, 不断根据收视变化和观众需求调整播出时间。现在大多数美食节目播出时间都已从先前的垃圾时段, 转移到次黄金时间播出, 甚至向黄金时段挺进。浙江卫视的《爽食赢天下》, 栏目时长60分钟, 直接进入晚间黄金时间21:30播出。这种把娱乐综艺栏目及电视剧的编排策略应用到美食栏目的编排播出是美食栏目的一个尝试, 未尝不是先机。

6.“重”营销

和其他节目相同, 美食类节目的成败已经不完全取决于节目内容, 在节目的运营中, 线下的公关事件营销也往往成为决定竞争力的关键。天津卫视《综艺食8街》2009年推出的《全球厨神电视争霸赛》, 助力节目一举成为频道的王牌栏目;江苏综艺频道新近改版的美食节目《食尚天天乐》开展的征集“观众免费试吃团”活动, 一时间引来参与的观众打爆电话, 成功地为栏目开播一周年作了宣传。除了不断地制造焦点与话题来引起受众的广泛讨论和关注之外, 《食尚天天乐》的经营人员还策划设计网络美食游戏, 与节目互动, 共生双赢, 实现延伸。

上一篇:晚饭后的趣事作文下一篇:练瑜伽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