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2024-11-15

物联网技术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研究(精选8篇)

物联网技术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篇1

物联网技术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互联网在我国不断深入发展,近年来,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提高,物联网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发展起来,其应用领域极为广泛,对社会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将针对物联网技术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探讨,目的在于提升物联网应用质量,促进其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更好地做出贡献。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校园;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17-0293-02

高校作为科技前沿阵地,对于新型技术的接受和研究一直居于各行业前列,物联网的发展在高校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从学校日常教学到学校的行政管理,处处都在应用物联网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加强了学校内部控制,提升了学校的综合实力。目前,智慧校园已经出具规模,文章主要普及物联网知识,具体探讨物联网应用实践,从而实现物联网在智慧校园建设中作用,更好地促进科技的应用。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是基于计算机网络、通信和数字工程实现的一种新型技术,其开发的目的在于加强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率,方便人们生产生活。物联网技术在校园中的应用,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良好地学习环境和资源,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方便了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同时,对于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物联网技术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

2.1 物联网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对智慧校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当中,教学是学校的基本任务,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也为我国教育改革拓宽了途径,开辟了新的渠道。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在我国得到长足的发展,面临这样的社会环境,我国开始深入的教育领域改革,教育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提高人才的市场适应性,培养具有文化素质和实践技能的综合型人才。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有利于这个目标实现的,教师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搭建教学平台,让学生不仅可以学习理论知识,也可以通过电子平台进行实践,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微课”等学习方式出现,这对于高校教学是具有促进意义的,“微课”可以实现师生的在线交流,节约教师资源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此外,在对学生考勤管理和考试管理中,物联网技术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设置好的软件,可以直接显示学生出勤打卡情况,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管理效率,对于学生管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学生的考试管理也可以防止作弊现象的出现,有效的提高了考试管理效率,实现了学生管理的公平性。

2.2 物联网在高校校园生活管理中的应用

校园生活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生活方式,在校园中学生可以实现日常的消费与活动,每个大学生校园都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学生要在其中生存,必然的基础设施和物联网建设是尤为重要的。物联网在学生生活服务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校园一卡通”的实现,伴随物联网的不断深入发展,目前大学生往往都拥有一卡通,一卡通可以实现食堂、超市、图书馆以及校内各种场馆和设施的使用,甚至一些高校的一卡通已经延伸到校外,公共交通、银行、医院挂号都可以利用一卡通实现,这种生活便利的实现即是物联网发展的结果,实现了人、物的各种联系,对于现代化社会的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

2.3 物联网在高校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高校是一个庞大的组织机构,师生众多,面积庞大,管理冗杂,因此,在高校资源管理中,节约和控制是非常必然的,任何一项小的资源浪费放到高校中都会变得巨大。现代化高校基本都已经实现了智慧校园的建设,主要表现在对于资源的控制上,无论是教室还是办公室,空调、灯都是必备,尤其是一些学校的实验室,对于温度、湿度都有严格要求,因此,在对于这些资源的控制和管理中物联网发挥了巨大作用,通过中控台,可以实现任何一间教室资源的开关,同时对于要求严格的实验室,可以通过自动控制相关外界因素让实验室设备自动开关,对于提高学校管理效率,节约高效能耗具有重要意义。人类最重要的水资源,尤其是学生宿舍的水资源,部分学生无意中会造成水资源浪费的情况,结合物联网管理,可以实现“无人即停”,节约水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物联网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策略

3.1 提高认识,加强设施投入

物联网的应用是需要一定基础设施投入的,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在物联网建设方面存在投入力度不足,管理者不重视的情况。高校管理者作为高校的第一责任人,要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充分了解时代发展背景,对于物联网这种新型技术要不断认可的和接受,主动了解相关技术,对于在基础设施投入方面,要积极加强对于技术方面的投入,对于智慧校园的建设要不断拓展途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证物联网在校园建设中地位,同时,加强学校相关方面专业建设,努力适应市场,不断改变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不断践行教育改革相关政策,落实教育改革目标,提高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水平。

3.2 不断引进人才,提高科技人才比例

教学是学校的基本任务,人才培养是高校创办的根本目的,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联网技术逐渐兴起,智慧校园的提出让物联网在高校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物理网技术的发展基础是人才,只有不断提高人才的专业水平才能实现物理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部分高校目前存在物理网科技人才不足和专业程度不够的情况,人才的缺乏导致智慧校园建设存在问题,人才专业程度不足造成物联网不能充分利用,更无法实现智慧校园的建设,因此,解决人才问题是关键,首先,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要不断从内部培养专人人才,培养相关专业学生,让其毕业后积极投身到母校的建设当中,充分发挥所学,将理论不断应用于实践;其次,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从各个方面给予人才补贴,增强吸引力,为人才的到来做好准备,重视人才培养,不断实现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的齐头并进。

3.3 加强技术研发,创新物联网技术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摇篮,创新势在必行。针对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建设问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主体,要不断加深科研力度,提高科研水平,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创新技术应用,提高物理?W应用程度,对其做更加深入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推动物理网的发展和进步,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对于科技环境的净化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结束语

物理网的发展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相关周边技术发展起来的,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物联网已经应用到社会各个方面,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物联网在智慧校园中应用无疑是物联网发展最直接作用的体现,对于高校教学、学生生活以及教师工作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于我国相关政策的落实也具有积极意义,虽然目前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这是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必将迎刃而解,物理网在我国也必将被应用到更加广泛的领域当中,促进人们生产生活便捷的同时也使自身技术得到发展,更好地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当中,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舒杰.物联网技术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12).[2] 贾文潇,刘婷.浅析物联网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J].电子测试,2016(5).[3] 杜非非.试论物联网技术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6(2).

物联网技术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篇2

1 物联网技术

1.1 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 将接入互联网的物、人、事相联, 组成一个更加智能的计算机网络。物联网通过RFID射频技术、条形码技术、多媒体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 使用射频卡读写器、红外线描器、GRP定位系统、激光枪、摄录像机等设备, 将接入物联网的所有物、人、事通过某种通信协议, 实现物物信息交换、物人信息交换和物事信息交换等, 最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化识别、对物品所处位置进行GPS定位、对移动物体进行跟踪、对监管物体进行监控与管理的一种网络体系。

1.2 物联网的特点

1.2.1 连通性

要实现物网信息交换, 就必须使物联网的物、人、事处于“连通”状态, 物联网的连通性就是指通过有线网络、无线网、感应技术、智能识别技术等, 将所有的事物连入互联网络, 让这些物体在互联网上随时处于“连通”状态。

1.2.2 物物相联

传统互联网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遵循一定的网络协议, 将所有的电脑等设备相联, 实现了网络交流。要实现物联网, 就要将所有的物物相联, 将不同的物体连入互联网络。物联网应该使用传感器、射频识别卡、条形码、影像等技术实现联网, 最终实现将现实生活的任何物体都连入互联网, 实现现实世界与虚拟网络世界的互联。

1.2.3 智能化

物物相联的目的就是将现实世界的物体智能化, 使人类生活更加方便、快捷。物联网的智能化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无线传感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实现物体的完全控制, 最终为人类服务。物联网技术可以让人们感知周围的环境, 支持人们更好地使用各种环境, 并对环境作出正确的判断与控制。

2 智慧校园

2008年11月, 美国IBM公司第一次提出“智慧地球”一词, 旨在为人类构想一个用技术实现的美好家园。学校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小范围, 是先进科技和技术的前沿阵地, 理应传递这样一个信号。所谓“智慧校园”就是指一个互联网平台, 通过该平台学生和教师可以自由地实现教学资源和教学服务的共享, 促进互动的灵活性, 提高互动的反应速度, 最终实现校园更加智慧的教学、智慧的服务、智慧的管理的管理模式。智慧校园的关键技术也仍然是如何将校园内所有设备相联, 如何识别校园类的各种设备, 物联网技术中的识别器件, 如射频卡、IC卡、条形码、身份影像等安装到食堂、寝室、教学场所、图书资料室、供水供电系统、实验中心等各种场所中, 然后通过物联网技术, 将这些器物通过无线、有线的方式构建成一个网络。接着将这个物联网的基础网络通过互联相联, 实现教学资源、生活资源以及其他校园资源进行智慧的整合, 最终实现智慧化的服务和智慧化的校园管理。

3 物联网技术在高校智慧校园中的应用

3.1 智慧校园物联网

智慧校园物联网就是一个物联网平台、一个信息化交互平台、一个实现校园资源共享的信息系统。智慧校园物联网有利于实现校园资源的整合, 实时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智慧校园物联网可以提高教育资源的共享程度, 有效地组织教学, 实现教育效率最大化。智慧校园物联网一般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和服务层, 可以实现校园内各种传感设备的互联, 有效地管理和处理各种信息资源, 同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实时数据, 实现数据的共享服务。

3.2 智慧校园物联网的系统结构

智慧校园物联网系统主要由4层组成, 分别是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和服务层, 实现学校教学服务、科研服务、共享资源和生活服务 (见图1) 。

(1) 感知层:主要通过各种RFID技术和红外感应器实现校园基础数据的采集, 通过视频采集、GPS通信技术等实现校园资源的有效监控。 (2) 网络层:将感知层采集的基础数据安全无误地传送到应用层, 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原有校园网的基础网络, 使用其他无线网络技术辅助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 提供一个高速、稳定的网络环境。 (3) 应用层:实现校园各种资源和数据的有效整合。高职院校应用服务系统大体上可以分为教学管理相关的服务、生活应用相关的服务和后勤社会资源的管理服务3块。智慧校园物联网系统就是要利用云技术实现数据的共享。 (4) 服务层:通过应用子系统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教学、生活和资源服务。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实现教学互动, 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生活, 真正实现校园资源的有效利用。

3.3 智慧校园物联网的典型应用

3.3.1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系统是智慧校园物联网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该系统承担教学管理的功能, 实现对教学考勤、学生管理、图书管理、实训设备管理等管理功能。其中, 考勤子系统通过校园一卡通的刷卡方式采集师生的考勤情况, 利用网络向系统中心处理器自动反馈数据, 实现对学生考勤的管理。而实训设备管理子系统则是通过现场传感器, 及时发现实训设备的运行状态, 一旦设备报警, 就要及时做出响应, 维护或修理实训设备, 实现实训设备的高效管理。图书管理子系统通过红外传感器提高图书的查阅和管理的效率, 帮助教师或学生快速找到图书。

3.3.2 应用服务

应用服务系统是智慧校园物联网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该系统实现教师和学生校园生活服务的功能, 实现对学生食堂消费、宿舍电费、洗浴中心、超市等消费管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子系统就是校园一卡通系统, 该系统通过设置一个RFID电子标签, 将学生财务数据与校园应用服务窗口关联在一起, 通过校园卡刷卡消费, 实现校园内商铺、学生、消费之间的管理。

3.3.3 后勤管理

后勤管理系统是智慧校园物联网系统中的辅助部分, 该系统实现校园安全、校园物业等管理功能。校园监控系统充分利用安射频识别、图像识别、遥感、GPS等技术实现对校园环境的全面监控。安防视频监控系统利用网络可向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心传送监控数据, 而后在计算机系统中分类处理监控数据, 以确保对校园环境的实时监控和管理。一旦发现意外情况, 视频监控系统会及时采集和传送感应数据给管理中心, 通过管理中心确定事故具体方位, 学校安防部门可迅速组织人员赶往现场采取相应处理。

4 结语

总之, 建设智慧校园物联网系统是高校的发展方向, 只有利用云技术等平台, 才能实现高校的硬件和软件的整合, 真正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共享资源。通过智慧校园物联网系统, 教师可以实现教学考勤、课程管理、成绩管理, 学生可以安排好校园生活, 有效地计划好自己的财务、业务时间等。智慧校园是高职院校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高倩, 王志军.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基础架构与应用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2) :52-53.

[2]齐赫.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发展研究[J].中国新通信, 2015 (16) :123.

[3]宋承继.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5 (3) :208-210.

[4]Ran Deling.Introduction to the Intemet of things technology in the application of wisdom campus[J].Net Security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 2014 (8) :119-120.

物联网在高校智慧校园中的应用 篇3

一、物联网技术概述

时至今日,物联网科技在众多领域得到普遍运用,它可以把复杂、烦琐的操作变得简便、高效。

物联网技术是指在因特网基础上拓展的新型网络科技,它按照一定的协议,运用全球定位系统、红外传感器、无线射频识别、激光扫描器等多种传感技术,把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和因特网链接起来,通过相互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信息联通,达到智慧化服务、定位、跟踪、识别、操控的目的。

二、物联网技术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园区建设也应该由管理型教育信息化转变为服务型教育信息化。

“智慧校园”就是在物联网平台上,将多种应用服务集合在一起,搭建一个集管理、服务、科研、教学及高校生活为一体的智能化体系。它有利于整合、重组各种数字资源,实现高校校园管理的高效化,更好地提高校园智能化水平。

物联网有以下四种优势:第一,将校园原有的电子信息系统改造成综合化、智能化的数字服务体系;第二,运用物联网技术将数字资源融合到多个方面,能更好地达到共享资源的目的;第三,通过情景感知技术的推广,整合现有的数字校园网络,创建一体化的智慧校园环境;第四,更好地推行绿色环保的服务理念。

1.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运用物联网技术

高校学生消费管理和后勤保障管理是智慧校园生活管理的主要内容。生活管理的涉及面比较广,包含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及社团活动等。在智慧校园体系建设中采用物联网科技,能有效掌握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细节,全面分析、总结每位学生完整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

如在所有学生和教职工的校园一卡通中嵌入一个无线射频识别电子标签,保存着详细的个人信息。通过记录这名学生或教师的校内消费信息,就能比较全面地分析出他们的生活轨迹,从而更有目标性地为全校师生提供服务,创建智慧化的校园环境。

2.在高校教学管理中运用物联网技术

高校日常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学管理,在运用物联技术的智慧校园体系中,最关键的组件就是教学管理子系统。为了给师生创造一个良好、舒适、便捷的学习和工作环境,提升教学质量,充分运用物联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如为了有效收集每个教室的空气湿度、实时温度、教学设备的话筒音量、照明状况等参数,学校可在每个教室中安置监控传感器,将相关数据统一传输给管理平台,相关系统在分析统计出结果后做出相应的调配,使教室环境维持在最佳状态,充分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

人员考勤管理是智慧校园体系的另一个重要组件。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要在学生的考勤上耗费许多时间,因而降低了教学效率。运用物联技术创建高效、实時的人员考勤系统,则能大大提升效率。人员考勤管理是运用情景感知技术,收集人员考勤的相关数据,再将相关数据传输到服务器中记录和分析。这样,教师可以及时掌握每位学生的考勤状况,从而节省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

同时,通过人员考勤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能够及时统计教室的使用状况和效率,方便教室排课,还能够让学生更快地找到空余的教室自习。物联技术也可以运用在考试环节中,让监考教师实时监控考场的状况。教务处也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了解教师和学生对日常教学状况的反馈意见,及时发现并修正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三、结语

采用物联技术创建的智慧校园体系,可以有效提升高校服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水平和智能化程度,大大提升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但是,现在智慧校园的开发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高校还在观望,需要广大科研人员不断努力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将智慧校园的推广真正落到实处。

物联网技术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篇4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浅谈物联网技术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

姓 名: 高建东

学 号: ***

专 业: 行政管理

教学站点:平凉电大

入学时间: 2014年

指导教师: 张 莉

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浅谈物联网技术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

摘要:物联网是城市发展通向智慧化的桥梁,建立智慧城市将是城市信息化的终极目标和战略方向,以此作为城市发展瓶颈的突破口,将带给未来城市的全新面貌,推进城市和谐发展。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智慧城市,应用。

一、物联网的定义

通过各种感知设备和互联网,连接物体与物体的,全自动、智能化集、传输与处理信息的,实现随时随地和科学管理的一种网络。“网络化”、“物联化”、“互联化”、“自动化”、“感知化”、“智能化”是物联网的基本特征。

二、物联网智慧城市

1、智慧城市的概念

“智慧城市”指将城市信息化,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无线或有线)、地理信息系统、电子身份系统(RFID)等基础设施平台,整合城市信息资源、建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劳动社会保险等信息化社区,逐步实现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使城市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中位于全国领先地位。

通过智能计算技术等应用,使得城市管理、教育、医疗、房地产、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和公众安全等城市组成的关键基础设施组件和服务更互联、高效和智能。从技术发展的视角,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相结合的产物。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

2、智慧城市的特征

一体化:要进一步实现信息系统的整合,进一步将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融为一体;进一步将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生态化融为一体。

协同化:要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各功能单位之间,城市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实现城市治理模式创新和城市创新发展。

最优化:城市资源配置利用最优,经济社会活动要做到成本更低、效益更好、速度更快、精度更高、满意更多。

3、智慧城市的目标

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是充分利用科技创新,以“智慧”引领城市发展,打造环境生态宜居、产业健康发展、政府行政高效、市民生活幸福的城市。在城市信息化基础上,新一代信息技术进一步在城市运行的各个领域全面渗入,形成一个全面感知、广泛互联、相互协同的有机网络。

信息网络架构高端:大力推进光纤到户、三网融合、无线城市、物联网和智能管网等建设,形成高端化、系统化的信息网络,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真正实现信息城市,随时随地共享信息、感知和被感知,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公共管理服务高效:打造政府云计算中心和公共管理服务平台,加强智慧政府建设,加快信息资源共享、城市管理模式和理念的转变,创新发展智慧社会保障、智慧医疗卫生、智慧教育文化、智慧社区、智慧交通等,实现公共管理服务能力与水平的提升。

产业体系融合发达:充分利用智慧城市建设契机,积极运用下一代信息技术、新一代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大力发展智慧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打造全面融合、发达的现代产业体系。

生活环境和谐友好:围绕生态宜居发展目标,发挥高新技术在环境建设方面的作用,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推进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相互促进、资源节约与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并举,进一步凸显城市自身特色,实现城市环境生态化、人文化、科学化,形成一个环境和谐友好的城市。

城市系统智慧开放:抓住信息技术引领的城市管理变革机遇,以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为手段,抓好专家体系、计算机体系、数据信息体系的综合集成,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大力加强城市的综合管理与协调,实现城市系统的智慧开放,全面发挥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力,最终成为智慧开放的城市。

三、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1、国外发展情况

在全球范围内,智慧城市整体上已进入规划和建设阶段,在建的智慧城市超过100个,其中欧洲和亚洲是智慧城市建设开展较为积极的地区。欧盟 2006年欧盟发起了欧洲LivingLab组织,它采用新的工具和方法、先进的信息和通讯技术来调动方方面面的“集体的智慧和创造力”,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机会。该组织还发起了欧洲智慧城市网络。LivingLab完全是以用户为中心,借助开放创新空间的打造帮助居民利用信息技术和移动应用服务提升生活质量,使人的需求在其间得到最大的尊重和满足。2010年3月,《欧洲2020战略》提出三项重点任务,即智慧型增长、可持续增长和包容性增长。把“欧洲数字化议程”确立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七大旗舰计划之一。欧盟又着力推进“信息社会”计划,并确定了欧盟信息社会的十大应用领域,作为欧盟“信息社会”建设的主攻方向。2010年斯德哥尔摩被欧盟委员会评定为“欧洲绿色首都”,在普华永道2012年智慧城市报告中,斯德哥尔摩名列第五,分项排名中智能资本与创新、安全健康与安保均为第一,人口宜居程度、可持续能力也是名列前茅。他们的智慧城市理念之一是:“让原有的技术或者设施以新的形式或者理念来运作。”致力于建立电子垃圾处理系统,使城市垃圾可自动分类,并按需要循环利用,实现城市环境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美国 2009年9月,IBM-迪比克计划,IBM参与建设的第一个智慧城市。2009年10月,纽约市政府宣布启动“连接的城市”行动,以增加民众与政府的联系、企业与政府的联系、企业与民众的联系及民众间的联系。这项行动的内容主要包括:1.实施移动通信和311网络热线服务;2.启动电子健康记录与服务;3.整顿全市数据中心,实施“纽约市IT基础设施服务行动”计划;4.改造升级政府部门的电子邮件系统,提高政府工作效率;5.建立“纽约市商业快递”网站,提高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效率;6.把宽带服务引进每个社区和每所学校,向低收入群体普及宽带服务;7.建立智能交通系统和智能停车系统。2013年,哥伦布市被全球智慧论坛列入“全球7大智慧城市”之一,该市的建设具有三大特点,一是信息基础设施部署,二是绿色可持续发展,三是开放创新。2012年12月,哥伦布市通过无线网络部署第一阶段方案实现了网络速度从70Mbps到117Mbps的跨越。

新加坡 1992年新加坡提出的“智慧岛计划”,是全球最早提出智慧城市概念的国家。2006年6月推出资讯通信发展蓝图“智慧国2015”规划以来,新加坡一直努力建设以资讯通信驱动的智能化国度和全球化都市,并得以成为全球资讯通信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提升了各个公共与经济领域的生产力和效率。日本 2009年7月,制定“i-Japan(智慧日本)2015战略”,包括电子政务、医疗和教育三大核心领域。2012年7月,活力ICT日本计划,新ICT战略将重点关注大数据应用所需的云计算、传感器、社会化媒体等智能技术开发,并将“国家标准化”作为重点之一。

韩国 2011年6月,制定“Smart Seoul 2015”,利用信息化积极应对气候和环境变化,促进新产业发展及加快生活方式变革,提出要实现“智能绿色城市”的信息化发展具体目标。2011年6月,首尔发布“智慧首尔2015”计划,向世界展示了该市建设智慧城市的雄心。例如,首尔提出,发放证明书、缴纳税金等现在由政府机关和网站负责的行政服务,从2012年按阶段向使用手机的方式扩展。到2014年,市民可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实现81项首尔市行政服务。

2、我国发展情况

中国最早提出建设智慧城市构想的是南京市,比新加坡晚(1992年)了近20年。到2011年,国内提出或者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地市开始大幅增加,出现小范围“井喷”之势。

2010年国家科技部认定武汉、深圳为国家863智慧城市项目试点城市。工信部分别于2011年、2012年批复扬州、常州为“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2012年4月,中国工程院公布北京、杭州、武汉、宁波、西安五市为“中国智慧城市”试点城市。

2013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并提出在有条件的城市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住建部于2013年1月公布包括北京市东城区、江苏省无锡市等90个城市(区、镇)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并在8月再次公布103个城市(区、县、镇)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2013年10月,在工信部的指导支持下,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在北京成立。该联盟由中国电子商会、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国内百余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发起并建立。我国与智慧城市相关的国家级联盟已达到四个,分别是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国家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智慧城市规划建设推进联盟、中国智慧城市发展促进工作联盟。此外,中国智慧科学研究院、中国智慧城市网、国脉互联智慧城市研究中心等门户和研究机构纷纷组建,工信部、住建部、发改委等下属的支撑机构、行业组织、标准制定机构等也都按照自身定位加快智慧城市布局。

2013年11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JTC1)通过了我国提议成立“智慧城市研究组”的决议,并由工信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有关人员担任召集人和秘书,美国、法国、韩国、日本、加拿大、荷兰、德国、英国、新加坡均表示将积极参加研究组工作。此项决议通过是我国在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突破,对于建立我国在智慧城市国际标准领域的领导地位、促进国际国内智慧城市标准协调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12月,住建部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与微软中国共同宣布将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数字城市工程中心智慧城市技术解决方案联合实验室”,共同打造我国未来城市智慧发展重要技术支撑平台。

2014第四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1月8日在北京召开,大会主题是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镇化必由之路,内容围绕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大数据三大焦点问题,此次会议的召开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

各市发展情况

北京 2013年北京市政府和相关卫星导航企业共同投资3亿元建设北京市北斗公共平台,作为我国首个已经落实的为智慧城市服务的北斗平台,将立足北京、服务全国,为智慧城市提供政务管理、行业应用和民生服务。

上海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必须率先构建“智慧城市”,始终在城市信息化方面走在前列。上海要加快建设城市光纤宽带网,实现百兆宽带接入能力覆盖300万户家庭,并加快“三网融合”,新建覆盖100万有线电视用户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系统,加快建设新亚太海底光缆系统,海底光缆国际通信容量继续保持全国50%以上。

深圳 在2012年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智慧城市规划纲要》。实施包括一站式智慧门户工程、一站式公共信息服务网站等重大项目建设,以无线城市为载体打造“智慧深圳”。

南京 在2012年2月下发《南京市“十二五”智慧城市发展规划》,推动中国“无线谷”、射频谷、智能电网基地等一批智慧产业基地项目建设,促进智能工业、智能农业等智慧产业发展。以智慧的城市驱动南京的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无锡 在2012年启动“智慧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市九大领域开展30多项重点示范工程建设,包括为市民提供智能化远程健康监护服务、打造“智慧小区”。以物联网作为智慧城市的DNA,在智能交通、健康工程、平安城市、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快推进传感网的建设。

宁波 将智慧城市的研发放到了城市发展的首位,对智慧技术和产品研发、智慧应用系统试点示范工程、智慧产业基地创建、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武汉 将用10年打造智慧城市,以66.8平方米面积的未来科技新城为试点,构建基于“中国云”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及智能处理基础平台,建设智能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公共应急决策以及能源与资源管理四个智能示范应用工程,并力争突破智能感知、时空协同、泛在互联、数据活化、安全可信和服务发布六个关键技术。

四、智慧城市物联网面临的挑战

1、物联网应用个性化强,市场规模尚需培育,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同电信法一样,我国通信事业的的发展已经走过了相当远的路,但是相比欧美国家,我们的法律体系尚未建立。目前,尤其是欧洲针对物联网的架构、监管和隐私等行政和法律层面的问题已经提上日程,而我国似乎还没有多少动作。法规体系将会成为智慧城市物联网发展的制约因素。

2、是技术产业能力不强,尚缺乏核心芯片与传感技术

我国物联网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还没有形成产业。在物联网发展起步较早的欧美和日本掌握着物联网关键环节的技术(优越感、传输网络和应用计算)和核心专利。如目前80%左右的传感核心芯片都来自欧美和日本。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看到差距和不足。

3、目前标准仍然相对分散,缺乏统一标准体系,标准化程度低,互通性差,涉及大量国际组织,难协调

标准是一种交流规则,关系着智慧城市中不同类型网络、基础设施和环境间的信息沟通通。目前标准仍然相对分散,缺乏统一标准体系,标准化程度低,互通性差,涉及大量国际组织,难协调。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将造成智慧城市物联网开发、集成、部署和维护的高成本,制约物联网业和的规模应用。

4、是产业链复杂,需要强有力的整合者,需要进一步打破行业壁垒,实现资源共享

智慧城市物联网的发展目标是促进信息技术与其它行业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必然会触及芯片商、传感设备商、系统解决方案商、移动运营商等企业的业务流程等,而在各方利益机制和商业模式尚未成型的背景下,物联网普及仍很漫长。物联网时代,“融合“变得愈发重要,及需整合智慧城市产业链的上下游。

5、将面临对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威胁和挑战。

无处不在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使海量的城市基础部件信息自动进入网络,信息采集和交换设备大量使用,数据泄密也成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智慧城市中,黑客有可能远程控制他人物品、操纵城市供电系统等。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直接关系到智慧城市物联网服务能否得到真正的推广应用。

五、智慧城市物联网发展策略

1、出台法律法规,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政府主管部门要在影响物闻网产业发展的若干关键环节上,抓紧制定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法律保障;加快研究、制定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财政、人才、资金方面的政策,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打破行业和区域壁垒,营造内容相对开放、数据资源共享的良好环境。智慧城市物联网是国家物联网战略中需求较迫切的一部分,开展和建设智慧城市物联网的示范工程,对于城市可持续性发展以及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意义重大。

2、突破核心技术,提高产业竞争能力

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和自主产品的产业化,有利于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为整个产业的安全可控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感知层面,主攻传感技术、RFID技术和传感器自组网技术;在传输层面,主攻传感网与通信网的融合、大信息量传输通信网和三网融合相关技术;在处理层面,主攻中间件技术、基于云计算的应用处理和系统集成技术;同时还应该加快物联网架构和包括信息通信、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在内的共性支撑技术和研发。

3、制定标准体系,推动产业规模发展

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2010年6月8日在北京成立,联合工作组由全国11个部委及下属的工信部电子标签标准工作组、全国信标委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等9个相关标准化组织自愿联合组成,还包括12家观察员单位。联合工作组的成立,将从大的层面改变各自为战、互不兼容的局面,强化以联物网关键资源、体系架构和核心技术标准为重点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而各地也应因地制宜加快建设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统一规范的物联网标准体系。

4、推动技术创新、确保自主安全可控

智慧城市规划中,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要大力支持开展拥有自有知识的核心关键技术的研究,推进自主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提升我国物联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保障我国物联网产业安全。同时,研究异构资源管理技术、联合准入访问技术、联合负载均衡技术、联合切换管理技术、节点设备鉴权技术和网络行为检测控制技术等安全管理关键技术,以促进智慧城市物联网在中国的安全发展。

5、打造示范工程,带动产业快速起步

产业键各方要通过制订一种有利于产业化推进的应用组织方案,由政府主导,行业协会组织,集中各种资源力量,推动和打造一批示范工程。

有实力的电子信息企业、电信运营商等应该密切结合智慧城市试点项目的需求,组织力量加快研发技术性能符合要求、建设成本和运营维护费用相对低廉、性价比较高的解决方案,成功建设一批应用项目。通过试点项目的成功建设和运营,不断拓展市场,为智慧城市在全国的大面积普及推广积累成功经验。

六、结束语

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一种趋势,为了保证智慧城市的发展,实现城市资源的智能化管理,就需要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作为支撑,使得原本无法实现得城市服务和管理得以实现,让城市真正“智慧化”。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所谓的智慧城市离我们还有多远?这终究是一个创新驱动的时代。可以预见,随着技术从雏形逐渐羽翼丰满,特别是VR(增强现实)、AR(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落地,未来智慧城市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参考文献

【1】《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的应用》国脉物联网技术研究中心 2012年3月30日

物联网技术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篇5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在技术措施上加强接地线管理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 接地线管理 物联网技术 恶性误操作 五防闭锁

在变电站检修过程中,挂接接地线是保护检修人员的一道安全屏障,可防止突然来电对人体的伤害。

但是由于接地线独立于现场统一设计、统一安装电气设备,与挂接处的电气设备缺乏完善的五防闭锁,因为变电运转人员的工作失误而造成的恶性误操作在电力企业安全事故通报中时有发生。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电力企业生产过程中接地线管理的可控、能控、在控提供了技术解决措施。

1、概述

1.1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指的是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数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设备等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通过各种无线和/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应用大集成、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

在内网、专网、和/或互联网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制约、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集中展示的Cockpit Dashboard)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1.2变电站接地线管理目前状况

变电站均配备接地线专用的接地线柜,柜子上按照接地线数量分隔成相应的格子,并标识好与接地线编号一致的编号 ,同时在接地线柜上方设置接地线去向牌,要求变电运转人员根据接地线状态做好登记。

从组织措施上而言,以上管理手段已经在最大程度上规避了漏拆接地线情况的发生。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因为漏拆接地线而发生的带接地合闸恶性误操作还是常有发生,同时上述组织措施对走错间隔,带电挂接地线的恶性误操作仍旧无法解决。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最新统计,带接地线(接地刀闸)合闸的恶性事故居各种误操作事故的首位,而这些事故的发生,大部分是由于接地线的误操作和缺乏安全监管所造成,反映出接地线的措施不完善或执行不严格等理由。

因此,加强接地线的日常管理,确保接地线能被正确使用和装拆,实现对接地线使用和操作过程的有效管控是保障电力安全生产和电气设备可靠运转的重要保证。

如何从源头上有效杜绝接地线误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实现接地线存储、使用等各环节的有效管控,除了要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人员的作业培训和安全教育外,迫切需要通过一种技术措施,实现对接地线使用过程的有效管理,并将接地线的管理纳入到变电站现有微机五防闭锁系统中,以提高电力生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接地线管理系统

根据物联网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的三大特性,结合变电站防误操作的技术特点,在某公司220千伏变电站进行了接地线管理系统的研制。

2.1全面感知—地线闭锁桩、接地插头

通过地线闭锁桩和接地插头完成了对接地线的全面感知。

主要完成了解锁、闭锁接地线和检测接地线的存放情况两项任务。

地线闭锁桩采用了一种可沿圆周(360度)读码的RFID读取技术,使接地插头在地线闭锁桩上的操作非常简单、方便,并有极高的可靠性。

系统中,地线闭锁桩的数量可根据接地线的实际数量进行配置。

一个地线管理制约器最多可以制约64个固定桩。

专用接地插头及接地线是该系统的被控部件。

专用接地插头上设置有与五防接地桩的连接接口和用于接地线身份标识的圆形RFID码片。

2.2可靠传输—地线管理制约器、以太网

通过地线管理制约器和以太网实现了接地线数据信息向主控单元的可靠传输。

主要完成:通过地线闭锁桩轮询接地线存放状态并向主控图形系统汇报;接收主控图形系统下达的命令,并将命令下达到地线闭锁桩两项任务。

向上与主控图形系统之间采用以太网方式进行通讯,向下与地线闭锁桩之间采用工业现场总线RS485方式进行通讯。

一个系统最多可挂接256个地线管理制约器。

2.3智能处理—主控图形系统

通过主控图形系统实现了接地线信息和五防逻辑的智能处理。

主控图形系统由PC主机和运转于PC主机上的接地线管理图形软件组成。

该软件可以为五防图形软

件,也可以是一套独立运转的软件。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地线管理制约器查询并显示接地线存放的相关信息和根据五防系统的要求向地线管理制约器发出解锁或闭锁接地插头的命令(与微机防误闭锁系统配合使用)。

它与地线管理制约器之间采用以太网通讯方式。

2.4接地线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2.4.1固定桩管理

可根据固定桩出厂编码和临时地线号码在制约器中安装、卸载固定桩。

根据临时地线插头的ID号,完成临时地线的一一对应存放

对安装的固定桩状态快速循环查询并显示,实现临时地线使用状态查询。

可按照图形五防系统的命令,对指定的临时地线进行锁定、解锁操作。

2.4.2操作记录存储功能:

对固定桩的安装、卸载,临时地线的加锁、解锁操作进行记录,记录信息有操作时间、操作者、操作动作、临时地线号码、固定桩设备号等;记录信息掉电后不丢失。

2.4.3自动报警功能:

当临时地线归还时放错位置,将在制约器进行蜂鸣报警。

固定桩的锁定机构出现故障时,将在制约器进行蜂鸣报警。

系统与微机防误系统进行通讯,自动记录接地线的存取和使用信息,并实时将接地线的使用状态反馈到微机防误图形上,通过防误逻辑真正做到接地线在使用过程中不出现错挂、漏拆等误操作行为。

和本身的微机防误闭锁系统有效结合,实现更多的管理功能。

3.结论与展望

通过地线管理系统主机、地线闭锁桩、接地插头、地线管理制约器、以太网和RS485通讯网络组成了变电站内的小型物联网,实现了接地线所挂接的位置和状态的实时跟踪和检测。

再通过与微机五防闭锁系统的有效结合,从技术手段上有效解决了接地线的错误挂接、忘记拆除地线等理由,从而有效防止了接地线管理使用不当造成的恶性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通过日趋完善的地线管理系统逐步应用在变电站中,对于接地线的存放和使用都能够通过硬件设备和相应的技术手段得以规范,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发挥着其应有的作用。

但是再梳理临时接地线的操作过程,会发现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漏洞可能导致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如挂临时接地线时,在接地端已经固定好在地线桩上,但接地线的导体端如因人为疏漏理由未可靠挂接到设备上,在此情况下检修设备就可能会导致人身事故等,目前也没有有效技术手段能够解决这一理由,所以地线管理系统技术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完善以求解决还存在的一些难题。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防止电气误操作安全管理规定》,国家电网安监[]904号文,

[2]《以来国家电网公司防止电气误操作工作总结及调研报告》,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3]《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国家电网安监[]664号,国家电网公司

[4]陈志根.智能临时接地线管理系统变电站的应用理由[J].湖北电力,

湖南郴州电网抗冰应急管理对策【2】

摘要:在冰冻灾害的情境下,有效的应急管理策略应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迅速制约灾情的发展,使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本文结合湖南省电力公司郴州电业局在电网防冻融冰的实际经验,构建了以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响应、恢复与处理为内容的,针对雨雪冰冻灾害性天气的应急管理策略,从而实现了有效的应急管理目的,为保障雨雪冰冻环境下的电网稳定运转、减少冰冻灾害带来的损失提供了 借鉴。

关键词 :电网抗冰 应急策略

一、前言

自1952年至,郴州电网每年都发生冰冻,分析61年的资料可以得出,电网冰冻一般发生在从11月开始出现,次年3月结束,主要集中在12月、1月和2月,其中1月出现冰冻的几率最大。

郴州输电网络大多经过山顶,垭口,风道以及空气湿度较大的微气象、微地形区,容易出现冰冻现象。

的一场冰灾几乎给郴州电网带来了灭顶之灾,整个郴州陷入黑暗达5天之久,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

由于冰冻灾害的出现难以准确预见,冰情难以制约,具有突发事件的特点,应当纳入应急管理的范畴,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电网抗冰应急管理策略的研究力度,将研究和实践紧密结合,尽可能减少冰冻灾害产生的损失。

二、郴州电网抗冰应急管理策略

在充分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电力企业综合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及国家电网公司、湖南省电力公司应急管理有关文件和规章制度的前提下,结合郴州电业局实际情况、自身特点和以往雨雪冰冻应急处置经验,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于郴州电网抗冰应急管理的策略。

我们认为,电网抗冰应急管理是通过合理可行的科学规划,在冰冻灾害发生前后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迅速制约事故的发展,将冰冻灾害对电网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而在冰冻突发的情境下,能够有效的应对的关键在于及时地做出科学的决策,而科学的决策应以科学程序为基础,抗冰应急管理的程序由预防、准备、响应、恢复4个主要环节组成( 如图 1 所示 )。

(一)预防。

预防是指消除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突发事件出现的机会或减少事故造成的影响的一切活动。

针对冰冻灾害,企业应制定财务、质量、安全、物资方面的预警标准及管理制度,并确定相应的部门实施,其基本的出发点在于预警标准的制定与预防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实施。

冰冻灾害的出现不能预防,但可以通过事先制定的相应预防性措施减轻其危害。

郴州电网抗冰应急管理采取的预防措施有:成立防冻融冰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织建立以责任制为核心的应急管理规章制度与标准,落实应急管理的资金,检查发现生产经营中的薄弱环节与隐患等项工作。

在预防阶段,尤其在在雨雪冰冻灾害多发期,密切注意气象部门发布的灾害预报,加强对所属电网设施设备的巡查,在冰冻多发地段,建立人工观冰哨,定人定责,分线、分区域观冰,同时利用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等预报监测系掌握灾情,尽早获得风险数据,为防冻融冰领导小组的决策提供基础数据。

(二)应急准备。

应急准备是指制订出计划 , 以确定在冰冻现象出现的时候如何有效地应对。

包括防冻融冰应急预案的制定 、资源( 资金和设备)的分配和调度、应急救援组织建设、组织协调与和沟通的平台建设、宣教培训的实施,做好各种应对准备工作。

有备才能无患,充分准备是电网抗冰应急管理的一项主要原则。

主要措施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气象信息收集网络和冰情观测网络, 加强信息分析整理,咨询专家,依靠技术和知识提高风险信息分析能力,以争取早期预警和正确决策;组织制定防冻融冰应急预案,并根据情况变化随时对预案加以修改完善;就防冻融冰应急预案组织模拟演习和人员培训;建立设立风险等级、预警系统;与相关行政部门、社会专业应急组织和有关咨询公司等订立联动应急计划,以落实应急技术支持、物资设备供应、应急人员等事项,为应对冰冻灾害做好准备。

准备得越充分,应对突发事件就会越有成效

(三)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是指冰冻灾害出现以后 , 通过各种措施制约和降低损害的一系列行为。

这一阶段包括了许多重要环节,如事故评估、危机警报、紧急措施、应急策略、媒体沟通等等。

及时进行应急响应是应对冰冻灾害的一项主要原则。

主要措施包括:进行预警提示,启动应急计划,采取紧急措施,评估事件等级,与内部员工报告危机状况以及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提供基本的应急保障等一系列工作。

这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阶段、实战阶段,考验应急体系的处置能力,尤其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理由 :一是要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反应速度越快,意味着越能减少损失。

经验表明,建立统一的指挥中心有助于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二是冰冻灾害的应对,需要企业决策层及各级管理层具有较强的组织动员能力和协调能力,使企业各个部门的力量都参与进来,相互协作,共同应对危机。

三是要为应急管理组织员配备必要的资源,以提高危机事件情境下的应急处置能力 ,尽量减少企业的损失。

郴州电网按照轻度、中等、重度冰冻等级和线路重要程度等级,启动相应的防冻融冰组织体系及融冰策略。

1、郴州电网冰冻等级划分

轻度冰冻:连续冰冻日数(1~3)天。

中等冰冻:连续冰冻日数(4~6)天。

重度冰冻:连续冰冻日数7天或以上。

2、线路重要程度等级划分

特级线路:220千伏战略保电通道;

一级线路:其它220千伏线路、110千伏战略保电通道、电铁供电线路;

二级线路:其它110千伏线路;

三级线路:35千伏线路。

3、在确定冰冻等级和线路重要程度后,防冻融冰工作有序实施:对同一融冰电源多条线路覆冰时,依据线路重要程度等级决定融冰实施顺序;重度冰冻期间,同一区域多个融冰电源多条线路覆冰但不具备同时融冰条件时,依据线路重要程度等级决定融冰实施顺序;重度冰冻期间,重要程度相同的多条线路覆冰但不具备同时融冰条件时,融冰顺序由郴州电网防冻融冰领导小组决定。

同一线路有多种融冰方案可以选择时,融冰方案选取顺序为直流融冰、低电压交流融冰、高电压交流融冰。

同一融冰电源多条线路覆冰时,尽量采取多条线路串接同时融冰方案。

表2为抗冰应急管理中不同冰冻等级的应急响应策略。

(四)恢复与处理。

恢复是指通过各种措施,恢复企业正常的运作和秩序。

包括事件评价、事件处理、追究责任等。

在冰冻灾害得到有效制约之后,应积极开展各项恢复工作以尽快恢复正常的状态和秩序。

由冰冻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处置过程进行全面地总结、评估,找出不足并明确改善方向,及时对应急预案的不足之处予以修订。

主要措施包括:启动恢复计划, 重建生产秩序,尽快恢复正常生产活动,进行事故与应急管理评估等。

这个阶段的工作重点,一是要协调好担保及保险等相关部门的介入, 尽快做好事后处理工作; 二是要进行客观的事后评估, 分析总结应急管理的经验教训,这不仅可以为今后应对类似突发事件奠定新的基础,而且也有助于推动制度和管理创新。

三、结束语

随着全球变暖和环境的加剧恶化,极端天气频繁,冰冻成为威胁电网安全的重要危险源,快速准确的应急处置策略可以大大减少冰冻灾害带来的损害,有利于电网在冰冻期间的安全稳定运转。

参考文献 :

(1)计雷 、 池宏 、 陈安 :《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 高等教育出 版社 ,2006 年 。

物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 篇6

1.提高教学质量

将物联网与现有教学平台集成,开发阅读器接口中间件,对于需要督导的自律性较差的学生,定时佩戴传感器手表、眼镜等记录学生的多重数据,如脑电图、血压、体温等生理信息及眼动、手部轻微移动等运动信息,引入心理学相关测试技术,得出学生的紧张程度、注意力状况、动脑情况等。将传感器获取的实时数据导入现有教学平台,老师根据这些反馈信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督促辅导。2.学生的健康状况

通过门式晨检机感知学生的健康信息,自动采集体温指标,当学生体温异常时,可通过短信等通知家长与老师,当学校出现一定数量体温异常案例时,即可通过应急联动机制,将信息传至医疗机构跟踪处理,防止出现集体疫情;而通过为学生配置运动传感器,可以系统感知其运动指标,避免学校只培养“书呆子”。3.信息化教学

利用物联网建立泛在学习环境。可以利用智能标签识别需要学习的对象,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记录,调整学习内容。这是对传统课堂和虚拟实验的拓展,在空间上和交互环节上,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增强学生 的体验。例如生物课的实践性教学中需要学生识别校园内的各种植物,可以为每类植物粘贴带有二维码的标签,学生在室外寻找到这些植物后,除了可以知道植物的名字,还可以用手机识别二维码从教学平台上获得相关植物的扩展内容。4.教育管理

物联网在教育管理中可以用于人员考勤、图书管理、设备管理等方面。例如带有RFID标签的学生证可以监控学生进出各个教学设施的情况,以及行动路线。又如将RFID用于图书管理,可通过RFID标签可方便地找到图书,并且可以在借阅图书的时候方便地获取图书信息而不用把书一本一本拿出来扫描。将物联网技术用于实验设备管理可以方便地跟踪设备的位置和使用状态,方便管理。5.智慧校园

物联网技术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篇7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智慧城市建设,应用

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口也在不断增加, 并且在城市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城市人口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 为了避免城市紧张带来的问题, 促进我国城市长远发展, 智慧城市逐渐被提出。并且, 在我国城市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智慧城市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主流。在某种程度上来讲, 智慧城市就是感知城市、智能城市、生态城市等各个方面的结合体, 更是现代化信息技术下不断发展的产物。

物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而进一步发展起来的技术, 其能够通过互联网将现实中的各种物品连接起来, 并对其进行智能控制和管理。近年来, 随着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 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 通过物联网与传感网的技术利用, 为城市生活带来了更多便捷。

2 物联网技术的特征

2.1 互联网

物联网构建的基础和核心技术依旧是互联网, 这是物理网所具有的最大特征。在物联网中, 不论是对物品进行感知和识别, 还是对物品进行控制和经营管理, 都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实现的, 如果没有互联网技术的支持, 物联网也根本实现不了。

在物联网技术应用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 其需要将智能感应装置安装在城市电网、建筑、公路及油气管道等实体中, 然后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其进行智能控制和管理。而在这个过程中, 物联网需要适时地对所有感应装置上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 由于感应装置的基数比较大, 所以通过感应装置收集到的数据信息极为庞大, 如果没有合适的传输渠道和传输方式, 很难保证这些数据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精确性, 就会对智能控制和管理的实现形成阻碍。因此, 在对所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传输的过程中, 就需要互联网的结构网络以及网络协议。

2.2 识别与通信

在物联网的应用中, 通常会安装大量的智能感应装置, 它们每一个都是一个独立的信息源, 而由于每一个智能感应装置所收集到的信息内容和格式都不相同, 所以物联网需要拥有特有的识别技术, 以确保对每一个感应装置都能够进行准确识别。另外, 为了能够确保城市管理的智能化, 所利用的信息也应该具有实时性, 这就要求在物联网中, 不仅感应装置应该按照一定的频率周期对环境信息进行实时采集, 还要拥有高精准的通信技术。

2.3 智能化

智慧城市建设所具有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 所以, 作为智慧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物联网也具有比较高的智能化。在物联网中, 其不仅能够通过感应装置对信息进行收集, 同时还具有对物联网连接中的物品进行智能控制和处理的功能。在物联网中, 除了感应装置的应用, 云计算、智能识别、智能感知等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所以物联网能够对物联网连接中的所有物品进行智能管理, 具有比较高的智能化。

3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3.1 在智慧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城市管理是促进城市和谐发展的主要内容, 物联网能够促进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发展, 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效率的基础上促进城市良好运作, 物联网在智慧城市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能够通过物联网构建合理、有效的公共服务体系;能够建立系统、完善的城市监控体系;能够加强城市食品追踪与食品安全管理;能够提高城市应急、导航等管理;物联网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城市的有序发展。

3.2 在智慧城市交通中的应用

交通是促进城市良性运转的主要方式,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 物联网技术的使用主要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电子传感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相关内容的统筹优化, 使整个城市的地面交通存在于一个大范围系统之中, 通过这种运输管理系统对地面交通进行有效、合理的控制、指挥。例如, 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城市中的红绿灯及拥堵信息进行整合, 为交通管理者提供有效的信息内容, 促进城市交通管理的维护。物联网在交通中的应用能够减轻交通负荷, 并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基础上提升交通运输效率,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3 在智慧城市医疗中的应用

医疗是解决城市公民健康问题的一大基础设施, 在以物联网进行智慧城市医疗的建设过程中, 通过物联网技术的有效利用创建统一的医疗信息, 通过有效信息的传递实现对医疗设备、医疗药品、医务人员之间的统筹管理, 在推动医疗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为群众提供便捷、合理、有效的医疗模式, 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彻底落实到智慧城市医疗建设中。目前, 在我国苏州的智慧城市建设中, 智慧医疗的建设是最能体现成效的。通过物联网进行智慧医疗体系的建立能够对医疗资源进行有效配置, 在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实现医疗服务的快速发展, 减弱医患矛盾。

3.4 在智慧城市物流中的应用

随着对信息技术的应用, 目前, 我国的网络购物水平及城市物流体系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物流行业不断信息化的今天, 物联网技术在城市物流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物流作业智能化、信息化及自动化的特征表现极为明显, 许多物流企业已经依据物联网具备了先进的自动化技术水平, 将定位、光纤、网络、红外等技术统一应用于物流行业之中, 在提升物流运送效率的基础上推动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

物联网技术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除上文具体描述的之外, 物联网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也可以用于城市电力、水利、园林等各个方面, 为城市建设与管理提供更加有效的手段方法, 促进了我国智慧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

4 结束语

总之, 物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而进一步发展起来的技术, 其能够通过互联网将现实中的各种物品连接起来, 并对其进行智能控制和管理。当前, 物联网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 并起到了极为良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佟冬.试论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5 (18)

物联网技术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篇8

摘 要:文章针对当前卷烟物流管理系统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卷烟物流管理全过程。介绍了物联网技术结构、特征以及应用领域,围绕烟草精益物流管理体系构建的总体目标,提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卷烟智能物流管理平台架构,设计了物联网技术在关键环节中的应用流程。与传统的卷烟管理系统相比较,提高了烟草产品的识别率,实现了整个卷烟物流过程的信息感知、实时监控,有效提高了物流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研究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智能物流;卷烟物流中图分类号:TN4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32-0028-04

随着我国烟草行业不断改革与发展,行业内信息化建设逐步加强,物流作为烟草行业至关重要的环节,越来越得到行业内的重视。当前,我国烟草行业正在加紧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国家烟草局在“卷烟上水平”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全面覆盖、全程控制、全面提升”的总体要求,瞄准物联网前沿技术,加强行业内部管控能力,实现打造“面向未来”和“不可替代”的烟草物流体系,建设覆盖行业全领域、全过程的中国烟草物流网。

目前,卷烟物流信息化发展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传统的卷烟工商物流在流程、信息、装备等方面对接不够顺畅,业务流转速度慢、人工成本过高、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下问题。面对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求以及卷烟物流存在的问题,如何建设“不可替代性的物流企业”,除了解决体制和机制问题外,关键要看在核心技术的应用和技术创新方面的突破,物联网是目前较为领先的技术,也是最适合解决物流领域难题的技术,如何把握和使用好物联网技术,必将是行业建设不可替代性物流的关键。

本文以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提升卷烟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为出发点,针对卷烟物流存在的管理成本高、流转效率低、信息化程度不高以及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研究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覆盖卷烟物流全过程的的现代物流系统,建设智慧仓储、智慧分拣、智慧配送、智慧管理、智慧园区等卷烟物流子系统,努力实现物流作业可视化、业务流程最优化、物流管理智能化、公共信息服务全面化的网络体系,进而有效地促进卷烟物流现代化建设。

1 物联网与智能物流

2011年11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将智能物流列入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物流行业不仅是国家十大振兴产业之一,也是信息化及物联网应用的重要领域,物联网技术的兴起和发展给予物流行业良好的发展契机。

1.1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技术,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物联网技术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的重要特征包括全面感知,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理世界的信息;可靠传递,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物联网结构如图1所示。

1.2 智能物流技术

智能物流是指货物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智能移动过程,包括智能运输、智能仓储、智能配送、智能包装、智能装卸以及智能信息的获取、加工和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为供方提供最大化的利润,为需方提供最佳的服务,同时也应消耗最少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生态环境,从而形成完备的智能物流管理体系。

根据智能物流本质,智能物流主要包括感知技术体系、通信与网络技术体系、智能处理技术体系三部分。

1.2.1 智能物流的感知技术

物流行业中组建物联网,发展智能物流,需要采用先进的感知技术。在物流行业目前最常用的物联网感知技术包括传感技术、RFID技术、GPS技术、GIS技术,视频识别与监控技术、智能嵌入技术等。

1.2.2 智能物流的通信技术

现代物流作业中,常采用互联网技术、无线移动通信技术、3G技术、M2M技术、GPS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组建货运车联网,实现物流运输、车辆配货与调度管理的智能化、可视化与自动化。

1.2.3 智能物流的智能技术

现代物流系统常采用的智能技术主要包括ERP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专家系统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智能调度技术、优化运筹技术、动控制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智能信息管理系统技术、移动计算技术等。

2 物联网技术在卷烟物流中的应用研究

实现卷烟物流物联网平台的“全面感知、互联互通、智能分析”的目标,主要包括物流作业全程一体化、物流管理调度可视化、物流管理精细化以及物流决策智能化等方面。

2.1 卷烟物流物联网技术框架

根据对物流物联网的需求分析,为解决其面临的众多问题,本项目提出了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卷烟物流物联网框架模型,该框架采用分层模块化设计思想,分解了物流物联网这个复杂工程的基本实现过程,并规范了各层的基本作用及功能。该框架共包括事件源层、事件处理代理层、服务提供层、业务流程层五个层次,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卷烟物流物联网框架模型如图2所示。

在卷烟物流物联网中,CEP及ESB的应用,增强了应用对底层硬件控制的透明性,服务发现的透明性,用户能够智能的获取感兴趣的事件、享受通知等智能服务带来的便利。SCA的目的是简化创建合成服务的过程,通过在调用的必要细节中来解耦代码模型的编程,从而把它们装配成可用的合成服务,使得卷烟物流物联网框架模型具有通用性、智能性、快速应用部署等优点。

2.2 卷烟精益物流体系

卷烟物流精益化管理方面以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模型为基础,以PDCA(Plan-Do-Check Action Cycle)质量控制为手段,以信息化平台为技术支撑形成一套可以持续分析、持续完善的精益化物流管理体系,最终与绩效考核结合,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建设适合于卷烟物流精益化管理体系,实施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可分为定义阶段、测量阶段、改进阶段、控制阶段四个阶段。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为精益物流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卷烟精益建设信息化框架如图3所示。

PDCA(Plan-Do-Check Action Cycle)质量管理理念提供持续改建思路,保证精益管理形成一个闭环改善管理体系,按照“优质、高效、低成本”的物流建设目标,初步设定卷烟精益管理模型框架包括现场管理精益化、作业管理精益化、设备管理精益化、安全管理精益化、成本管理精益化、绩效考核精益化等六部分。卷烟精益管理模型框架如图4所示。

2.3 卷烟物流物联网功能设计

卷烟物联网管理平台以卷烟物流作为切入点,打造物流流程全程可视化、关键节点可控化、信息共享化、运作协同化的全程物流网络,包括物流执行层、管理层、决策层,充分利用行业现有信息系统,加强物联网数据标准化建设,建立卷烟的物流物联网基础应用平台。

2.3.1 物联网管控平台执行层功能需求

物联网管控平台执行层围绕卷烟仓储、分拣、配送三个主要环节开展。

{1}智慧仓储。入库管理流中,系统根据到货卷烟的数量和类型分配库内货位,由固定条码扫描器获取件烟条码信息并写入托盘RFID标签,叉车将托盘放入相应的货位后,通过RFID读写器将托盘RFID信息与货位标签信息进行关联。仓储管理系统通过RFID阅读器读取库内货位的标签信息,以获取库内目前的卷烟信息。需要库内移位时,仓储管理系统生成货位调整指令,叉车司机通过RFID读写器更新货位标签信息,将托盘运送至目的货位后,修改新的货位信息。在仓库内分区域安装温度、湿度、红外、烟感等传感器和摄像器,实时监测仓库内的各种状态。出库管理中,仓储管理系统将出库指令发送至叉车终端,叉车司机根据指令找到相应的货位和托盘取出货物,同时利用RFID读写器更改货位的标签信息。

{2}智慧分拣。分拣主要体现在备货管理、分拣管理、码垛管理、包烟留档、暂存管理五个环节。在备货区安装大功率RFID阅读器,实时获取备货区货物的货物信息。在分拣区域墙体增设显示大屏,集中展示分拣作业区域的分拣量、分拣效率、分拣进度等分拣作业相关数据,提高管理的便捷性和规范性,提升整体管理水平。集货管理主要是建立线路和笼车的对应关系,提高分拣准确率和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也为发货管理和中转站管理做好支持。暂存区数字化管理,将暂存区合理划分储位,分配分拣线对应的储位编号,并且在发货暂存区的储位LED显示屏上及时显示提示信息,协助推笼车人员快速完成发货暂存,提高效率。

{3}智慧配送。发货管理主要是配送人员根据调度管理系统查询线路对应的发货口和笼车位,及时快速找到笼车,核实卷烟包数和数量,按照顺序装车,并要求发货管理员确认,发货管理员扫描笼车,双方完成卷烟交接。在途管理主要利用手持PDA实现对卷烟在途配送过程的跟踪和监控,实现数字签收,并且实时掌握配送进度,集成GPS定位,实现配送管理的物联网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利用3G录像机实现送货司机作业实时监控,烟包存放实时监控。订单追踪通过建立物联网对于卷烟流通的感知,实现对卷烟流通过程的追踪和管理。中转站管理通过掌握中转站的货物交接、卸货进度、仓储视频、发货管理、配送在途等信息,加强中转站的配送管理水平。

2.3.2 物联网管控平台管理层功能需求

通过建立卷烟物流综合管理平台来实现对物流管理层的全面信息化,将物流的绩效、服务评价、成本、资源集成在一个平台上,实现全面、综合、可量化的信息化管理,物流综合管理平台如图5所示。

物流绩效管理模块主要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和标准,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节约、效率、服务、学习、素养等方法对物流配送中心现场各要素,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仓储分拣配送和提高服务水平的目的;物流服务评价管理模块包括服务规范管理和服务质量评价;服务规范管理为配送中心提供对物流配送中心服务规范的发布平台,服务质量评价可实现对国家要求的服务质量相关指标的录入、审核、统计、分析功能;物流资源管理模块包括设备管理、设施管理、人员管理、材料物资管理四部分;物流安防集成模块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与安防系统建立信息化对接,实现管理层对物流安防的管理监督,完成建设物流中心设备的能耗管理、安全监控人员状态管理等。

2.3.3 物联网管控平台决策层功能需求

物联网管控平台决策层包括物流流程监控、物流作业监控、成本绩效监控、物流标准监控以及物流运行分析,物流物联网监控调度平台如图6所示。

物流流程监控包括流程监控显示、流程预警设定以及流程接口配置三部分,流程监控显示采用图形可视化界面实现流程进度信息,并根据设定流程目标进行监控,并实时报警,显示滞后进度;物流作业监控在三维界面上实现整个作业监控,点击某个环节时,进入环节监控,实现对视频信息、成本绩效信息、实时作业信息进行集成,为管理者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撑,以便做出更准确的判断;成本绩效监控用于实现对成本、绩效、服务质量的统计分析,为领导提供第一手成本绩效信息,主要包括物流成本监控、物流指标监控和物流绩效监控三部分;物流标准监控。通过总结设定重点环节运行标准,实现对运行效率、物流成本、物流资源、物流安全、物流服务五个纬度进行标准指标的设定;物流运行分析通过对物流信息的智能分析自动生成物流运行分析报告。

3 性能分析

物联网技术的引入,卷烟物流管理可以有效地解决物流过程中信息断层问题,从而使得系统具有成本控制最优化、全程管理可视化、需求反应敏捷化、库存水平最小化、管理模式智慧化的特点。通过融入智能物流领域内相关技术,包括RFID技术,自动识别技术、GPS技术、无线传感网技术、GIS技术等,在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初步实现具有物联网特征的全面感知、全程控制的卷烟物流信息化建设新模式,使得卷烟物流管理实现物流作业可视化、智能化、自动化、精细化,推动物流管理上水平。与传统的卷烟物流管理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①建立了卷烟物流作业全流程的综合信息平台。利用智能物流技术实时动态地管理物流信息,可有效消除信息孤立和不对称现象,高效地完成各种具体业务操作,提升了卷烟物流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②实现了实物流与信息流的一致性关联,有利于物流作业的统一调度和统一指挥。在整个卷烟物流过程中,包括入库、仓储管理、出库,通过物联网技术可追踪物流实物的流转,使实物流与信息流始终保持一致性,有效降低了实物流转过程中的差错。

③延伸了物流管理的范围。物联网技术可使卷烟物流中仓储管理进一步具体到托盘、件烟,提高卷烟出入库的识别率,提高卷烟仓储服务质量,入库准确率、出库准确率,可有效提高作业效率。

④实现了在途管理的监控。通过GPS定位系统与GIS系统的利用,结合GPRS通信网络,可实时地监控配送车辆。

4 结 语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智能物流领域的发展,卷烟物流行业明确提出建设物联网的目标。本文围绕烟草精益物流管理体系构建的总体目标,结合当前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以卷烟物流作为切入点,充分利用行业现有信息系统,以物联网数据标准化建设为核心,研究卷烟物流物联网建设的核心技术框架以及关键技术,实现了物流整个过程的信息感知、实时监控,并利用精益物流管理理念和PDCA企业质量控制方法,将物流管理与物流技术融合,最终实现对卷烟物流业务的“全面感知、互联互通、智能分析”。

参考文献:

[1] 周旻.基于物联网的烟草物流建设应用探索[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6):31-33.

[2] 于山山,王斯锋.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J].软件,2012,(5):6-8.

[3] 金涧.烟草物联网的应用模式与技术瓶颈[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1,(2):60-63.

[4] 石亚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物流[J].物流技术,2011,(17):44-45,

49.

上一篇:体育学院优秀研究生先进事迹下一篇:2017鸡年春节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