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定海街道规划

2024-10-14

杨浦区定海街道规划(共2篇)

杨浦区定海街道规划 篇1

杨浦区定海街道统计站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分析报告

一、上海市杨浦区定海街道及街道统计站沿革、概况

㈠上海市杨浦区定海街道概况

定海路街道位于杨浦区东南部。东、南隔黄浦江与浦东新区的金杨社区、沪东新村社区相望;西界隆昌路与宁武路与大桥街道毗连。北沿周家嘴路和海安路,面积4.5平方公里。进入新世纪,随着黄浦江两岸开发的深入,街道内江路以东地区被划入复兴岛开发区域,平凉路以南区域则是东外滩的组成部分,杨树浦路沿线的杨树浦发电厂、上棉十七厂等区域即将转型为滨江创意、休闲区域,尤其复兴岛将发展成为集旅游、休闲、会展于一体的亮点。全街道常住人口100480人,占全区人口的7.7%。

㈡上海市杨浦区定海街道统计站概况

定海街道统计站成立于2003年6月,是定海街道根据国家统计局、上海市统计局统计管理由“条块结合”向“以块为主”转变,全面实现统计调查单位的在地管理。积极稳妥地推进街道统计管理体制改革,配备了专职人员10人,并授权该站在法定调查和普查任务繁重期间可临时聘用一定数量的调查员作为补充,该站成立8年以来,完成了经济普查、人口普查、经济月报、季报、年报等常规性工作以及大型国情国力调查,是典型的特大城市基层统计单位的代表。

二、上海市杨浦区定海街道统计站队伍专业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街道统计站共配备了10名专职工作人员,临时聘请了8名调查员,共为18人,专职人员中,35岁以下的3人,35-50岁6人,50岁以上的1人。10人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3,大专学历5,中专学历2人。统计专业人员1人,在职培训统计人员7人。

街道统计站成立至今存在不少问题包括从业人员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专业化水平以及物力、财力投入等等,以下对这些问题作详细说明。

统计站35-50岁年龄段共6人,这6人中有4人是从基层企业或其他单位调配的人员,是从各个科室抽调的人员,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统计专业或以前从事过统计工作,都是来统计站后进行的在职培训。这些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对统计专业知识的接受程度也不尽相同,对统计报表中的统计公式理解和统计数据的归类不是很清楚,造成了区统计局统计口径的变化必须传达到具体的实施者和执行者,同时又要对相关的指标和注释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分解,为日常统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

仅有2人是街道机关工作人员,有1人是统计专业毕业,2人都参加过两次以上的人口普查、基本单位普查和经济普查,是统计站业务的中坚力量,但是两人的年龄都已经接近50岁,属于即将更新的状态,这样的年龄结构并不适合一个特大型城市中基层统计站的发展和壮大

35岁以下的2人中,1人是新招聘的人员,另一人是新进机关的本科应届生,都还处于实习阶段,对统计工作特别是基层统计工作缺乏深刻的全面的认识,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有效的使用机制。50岁以上的1人是外聘人员,原为企业统计员,对基层统计工作的性质和难点有较深刻的认识,但在新业务的学习上不如年轻人,并且属于外聘人员,在工作中只能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

从人员年龄结构和来源上来看35岁以上的工作人员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些人基本构成了统计站的中坚力量,这些人基本不能跨越下一个十年,降低年龄结构、优化年龄层次的问题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从知识层面上来看,18人中只有5人为本科以上学历,专职10中只有3人为本科以上学历,全部人员中大专学历为8人,专职人员中大专学历为6人,从这点上来看,统计站人员的知识层面普遍不高,特别是专职人员中,本科只有3人,其他几乎都是中专以上学历,这样的学历结构对于基层统计站来说是比较危险的。

从专业化程度上来看,统计专业的仅有一人,而参加过大型普查、调查的也只有三人,其余的最多只是有企业统计经验,没有在地统计和统计属地化管理经验,这样的队伍专业结构对一个基层统计站来说是存在比较大的问题的,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靠培训、再教育以及引进人才等办法加以解决。

从物力上来看,统计站队伍是借用经济科的办公室,没有固定的独立的办公地点,在设备的投入上也没有达到应该有的条件,包括计算机、车辆、办公用品等配备都没有达到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培训、再学习的定期机制也没有完全建立,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基层统计站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问题是多样的,也是具备一定的普遍性的。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街道投入力度、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结构和专业背景等因素是制约基层统计工作的几大重要因素和结构性障碍,其中最重要的是对统计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阻碍是有目共睹的,没有一支高效的、专业的、年轻化的专业统计队伍的支撑再去说提高基层统计站的工作效率提高基层工作能力那无异于纸上谈兵。

三、上海市杨浦区定海街道统计站队伍提高专业化水平的对策及具体实施方法 提高基层统计系统队伍专业化水平有以下方法和对策可以使用:

㈠ 加大人员专业培训力度

实施“四个一工程”(即一项专长或技能、一个职称、一批高质量的分析报告、一门外语),有效地提升现有人员的政治理论修养和统计专业水平。

在现有人员中开展“四个一工程”其重点是培养培训现有人员的专业水平提高现有队伍的专业化能力,一门专长或技能可以是分析技能、报表填写技能以及其他技能,只要是和统计工作相关的技能都能列为可选项。同时鼓励现有人员参加职称培训,为已经取得职称的人员留有广泛的晋升和晋级空间,并从制度上、物质上和精神上为职称培训创造条件和空间。要求专职人员能撰写数据分析报告,并将优秀报告上报区统计局,如该分析在区级或以上刊物发表的话将享受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以此来激发基层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为提升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夯实基础。

具体方法是:

1、要求每位专职人员每月能写一篇与本月工作有关的分析文章,并投稿到《上海统计》、杨浦时报等相关媒体,如能发表每年累计满3篇的话就能晋升行政级别或职务级别。

2、每发表一篇文章奖励100-200元不等的奖金。

㈡引进和培养并举,加大人员年龄结构调整力度

引进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八年来,全站共接收应届大学本科生1名,这明显是不能适应统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的,定海街道统计站现有专职人员中,真正能跨越两次人口普查的只有2人,并且这2人现阶段还不是统计站的核心力量,还不能胜任一个基层站的领导工作,这样势必造成年龄断层,这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强对青年干部的培养和锻炼,坚持不拘一格降人才,引进与培养并肩行动,争取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培养出自己的骨干力量。

在抓紧引进人才的同时,也要注重现有人员年龄结构的调整和完善,启用年轻人担当普查或调查项目的管理,老同志作为顾问进行配合,做好以老带新的人才交替工作也是调整年龄结构的方法之一。

具体做法是:

1、内部提拔2-3位30岁以下的年轻人作为培养对象,从专业、领导能力、理论水平等多方面培养他们的能力,尽快提升这些对象的综合能力。

2、通过招聘引进1-2名具有统计专长的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培训专、兼职统计从业人员,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统计能力。并利用引进和培养并举的模式发挥鲶鱼效应形成良性竞争的格局。

㈢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按照市委和区委以及街道党委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了统计系统党的建设,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党员的先进性,有力地推动街道各项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㈣深入宣传统计工作加大统计文化建设工作力度

统计文化建设是现有基层统计工作中比较薄弱的一环,而恰恰是文化建设工作对整个队伍专业化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展征文演讲,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展,统计文化建设思想讨论及文艺汇演等系列活动将统计文化建设贯穿于平时的工作中,通过统计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基层统计工作的后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统计文化是统计物质、统计制度和统计精神的结合体,其中精髓与核心是统计精神,统计精神的核心是:忠于统计、忠于数据。加大统计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加大统计精神的学习和理解并严格遵守,这点在文化建设中是具有决定性因素的,也是需要统计文化建设者需要进一步去思考和落实的。

具体做法是:①、每年与区统计局联合主办一届“统计之声”文艺活动并请其他街道统计站配合,争取在5年内做成相当规模的区域性专题活动。

②、大力推广统计精神深入体会统计核心价值,在平时工作中努力宣传让统计对象深刻认识:什么是统计、什么是统计人。

四、对策实施后的预期效果及可能出现的状况

以上四点对策在实施过程中是有轻重缓急的,实施后可以预见的是对现有人员能力及素质的提高。

通过“四个一工程”的实施可在2-3年内对现有人员的素质有一定的提升,解决了目前困扰基层统计工作中最重要的专业化问题,而通过调整年龄结构可以保持统计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和远期跨越式发展的实现提供了可靠的专业化队伍保证和高素质的人员保障。

而开展党员教育和文化建设是长期的工作,也是需要贯穿基层统计系统日常工作的项目,这两项的实施效果是需要接受时间的考验和检验的。

以上措施在实施过成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抵触情绪、抱怨和物力不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是现在就能预见到的,相对于队伍专业化建设这一工作重心来说,出现的问题都是可以克服和解决的,关键取决于街道领导的决心以及主管领导的工作艺术和领导才能。

五、特大型城市基层街道统计站专业能力建设初探

上海作为全国著名的特大型城市其统计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是全国皆知的,而作为“十一五”发展纲要的配套建设项目:城市管理重心下移这一提法和做法已经在“十五“期末提上了议事日程,而真正开始实施是在02年以后了,而作为城市管理中心下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统计工作中心下移的工作在02年后顺利的展开了,但是全市的做法还是停留在“一街一站”“一镇一所”的工作模式中,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还没有真正提到工作层面上来,在这方面我们是需要借鉴北京的做法,同样作为特大型城市的基层统计工作以及队伍建设,北京的做法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为适应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需要,北京完成了区县二步“在地统计”改革,统计管理由“条块结合”向“以块为主”转变,全面实现统计调查单位的区县在地管理。积极稳妥地推进街道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石景山区“撤科建所”的试点取得可喜成绩;海淀区的试点,从街道扩大到乡镇,打破“一街一所”的固定模式,成立10个统计所,增加了58个人员编制,加大了政府对基层统计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为全市街乡镇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工作思路。”

从以上北京的做法中可以看出,一街一站的模式不适合特大型城市基层统计工作的开展和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在队伍的建设上不能起到积极的因素,而北京模式为上海基层统计队伍的建设和基层统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模式和样板。

作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最后一环的街道,其各方面的工作都有相当的难度,尤其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当然统计工作,其难度是有目共睹的,而杨浦区定海街道作为老工业区的典范和老社区的标志,其统计工作的优劣对上海乃至全国都有着其特殊的意义和影响,定海街道统计工作的开展和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中碰到的问题是同为老工业区和老社区的全国其他地方都有可能碰到的共性问题,通过对定海街道统计站存在问题的解剖与分析,为其他同为老工业区和老城区的其他地区基层统计队伍的专业化、年轻化建设和在地统计工作的开展和完善以及城市工作重心下移的纲要目标的完成起到了积极的借鉴意义。

杨浦区定海街道规划 篇2

1.1 区位重要, 开发前景广阔

临城街道位于舟山本岛南部沿海中心地段, 是目前国家级群岛新区舟山新一轮城市建设中的开发新城。通过全面加强城镇建设, 优化城镇功能, 改善人居环境, 使“山、海、城、林”相互辉映的城镇风貌特色更加凸显, 将整个街道建设为“森林城镇”, 打造“海上花园城市”, 作为舟山群岛新区的一块巨大名片。

1.2 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深厚

临城街道历史悠久, 生态文化底蕴深厚, 3000多年前, 临城就建立了舟山最早的城市, 史称翁城, 也有人称作为王城。临城有舟山第1个行政建制翁山县的本名山。据史籍记载, 三国时道教灵宝派、阁皂宗的祖师葛玄 (164—244年) 曾在现老碶头西侧的一座小山上修道炼丹。同时, 还是吴王夫差的流放地和孙恩起义的大本营。

1.3 山川秀美, 森林资源丰富

临城街道有林地面积2 106.93 hm2, 乔木面积2 061.20hm2。辖区内林木总蓄积量约2.8万m3, 森林覆盖率37.9%, 林木绿化率达41%。城区绿地系统完善, 海防林体系质量高, 生态公益林保护制度健全。总体而言, 全镇森林经营水平高、森林资源保护良好, 林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好。

2 指导思想

以创建省级森林城镇为目标, 充分利用临城自然环境、森林资源、经济条件等优势, 制定“让城镇融入森林, 让森林拥抱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1], 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森林生态系统, 保障城镇的生态安全, 构建森林文化, 切实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有效改善人居生活环境, 从而使临城街道成为环境优越、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经济发达的省级森林城镇。

3 规划原则

3.1 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原则

规划的原则首先要体现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在对本区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综合考虑资金、土地和城镇规模等因素, 运用生态规划、生态设计和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技术, 因地制宜合理制定各类森林绿地指标和预期目标, 逐步完善城镇森林绿地生态、文化和游憩功能, 合理营建城镇森林生态系统, 从而切实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以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的重要作用。此外, 要努力构筑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 并且协调好森林建设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2,3,4]。

3.2 城乡统筹、整体推进原则

充分认识到镇域内田园、水体、湿地、公园与城镇内的各类森林绿地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有机整体, 并且在具体规划中力求构建一个有利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形成优良大环境的城乡统筹的森林生态系统, 以实现城乡统筹全面发展。城郊城乡之间的重要纽带, 因此要充分发挥城郊森林对改善城区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作用, 实现城镇整体性生态功能的全面发展, 以维持区域生态平衡[4]。

3.3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

根据临城的自然特征, 突出临城林网绿化、河路绿化和重点森林景观的特色, 努力营造以近自然林为主体, 构建多层次、空间结构合理、群落类型丰富的城镇森林。

3.4 本地物种为主原则

遵从生态学原理, 城镇森林生态系统以乡土物种为主体, 适当引进经过科学试验、确定适宜当地生长的外来物种, 提高城镇森林绿地的物种丰富度。

3.5 生物多样性原则

通过规划保证各类森林绿地间的相互关系, 形成合理的绿色空间网络结构, 为生物的繁育、迁徙等提供生存空间, 以保障生物多样性。

4 总体布局

在镇域范围内规划建立“一心、一带、三区、四轴、多线、多点”的森林城镇森林生态系统格局。整个城镇森林生态系统, 以“一心”———即中心镇区为核心, “一带”———即南部海岸防护林带为主线, “三区”———即东北部片区、西部片区、长峙岛片区为重点, “四轴”———即“一纵三横”的主干道绿化轴支撑的廊道网络为骨架, 形成“中心开花、四周辐射、一带贯东西、四轴连多线、连线成网”的城镇森林生态绿化格局。此格局的特点是“中心突出、轴网结合、点线结合”, 对美化当地环境, 充实自然景观的内涵, 提升景观档次, 建设海岛型森林城镇有重要作用。

4.1“一心”

“一心”以建设中心镇区完善的绿地系统为核心。通过对镇区公共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等绿地系统的补充和完善, 建立类型完善、功能系统、布局合理的森林城镇绿地生态系统。

4.2“一带”

指南部海岸防护林带, 东西贯穿临城全镇。南部海岸防护林带规划包括镇区范围的海滨带状公园和郊区的海岸景观林、沿海防护林以及海涂绿化等。“一带”建设在镇区主要是建设滨海带状公园, 在郊区营造既有景观效果又有防护功能的防护林, 同时结合海涂绿化, 从而实现多层次、多功能、多类型的海岸绿化带。“一带”是整个森林城镇建设中最大的生态廊道, 处在海洋和陆地过渡区域, 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 维护海陆间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同时也是临城海岛型森林城镇建设的特色和亮点所在。

4.3“三区”

“三区”是指整个镇域被镇区分隔的3个片区, 分别为东北部片区、西部片区、长峙岛片区。3个片区由于地形地貌与镇区差别较大, 主要为山地或独立的海岛, 并被镇区在范围上分隔开所以独立分区。“三区”主要为临城街道乡村分布区, 因此是森林乡村、绿化示范村、山林绿化、农田林网建设等森林城镇建设内容的主要建设区域。

4.4“四轴”

“四轴”为“一纵三横”的镇域范围的主干道绿化轴。“一纵”为南北纵穿临城本岛部分并由跨海大桥与长峙岛相联通的临长路绿化轴;“三横”为南部的329国道绿化轴、中部的新城大道绿化轴和北部的沈白路绿化轴。“四轴”联通全镇, 呈“丰”字型交差, 成为联通各个片区、大型斑块之间的廊道“主轴”。以“四轴”为“主脉”, 各镇级道路绿化为“支脉”, 其他各级乡道、村道为“经络”, 形成一个由全镇道路网绿化构成的“脉络分明、层次清晰”的森林城镇路网绿化廊道体系。

4.5“多线”

“多线”由城区其他道路和河道绿化构成的线状绿化体系, 与海岸景观带和主干道绿化“轴”相连, 构成“一带贯东西、四轴连多线、线交成网、井型框架、轴网结合”的覆盖整个城区的森林城镇道路河道绿化生态网络, 并与城区外围的森林城镇生态绿环相连构成“一环通四轴、环轴结合、环网结合”的森林生态廊道网络格局。

4.6“多点”

“多点”是由镇区其他公园和各类绿地构成的散布于整个镇区的小型绿地斑块, 这些斑块与道路河道绿化网构成“点线结合、网点结合”的覆盖整个城区的森林城镇斑块、廊道系统的基础。

5 结语

综上所述, 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森林城镇的建设应紧密结合浙江省森林城镇创建标准, 以科学发展观为宗旨, 根据“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发展战略和森林城镇的建设目标[2,3,4], 以保障区域生态安全, 改善人居环境为核心, 建设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 对森生态网络建设、森林生态文化建设和森林生态保护建设进行建设, 实现自然和社会复合系统的良性循环, 通过规划设计的具体化和建设实践, 努力把横河镇建设成为经济发达、景色优美、林水相融的森林城镇, 为保障横河镇小康社会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生态支撑[4,5,6,7]。

摘要:分析了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的区位优势、历史渊源和森林资源, 介绍其森林城镇建设规划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并提出一心一区一廊的森林城镇生态系统绿化格局, 以期为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森林城镇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森林城镇,建设规划,浙江舟山,定海区,临城街道

参考文献

[1]黄士文, 谢国权, 陈晓强, 等.横河镇森林城镇建设的优劣势和规划原则浅析[J].中国园艺文摘, 2013 (10) :216-218.

[2]熊琦靖.森林城镇建设规划探讨——以余姚市泗门镇森林城镇建设规划为例[J]华东森林经理, 2011, 25 (3) :71-75.

[3]朱堂林.义乌市后宅街道森林城镇建设布局及特色分析[J].华东森林经理, 2013, 27 (2) :61-64.

[4]张建锋, 单奇华, 沈立铭, 等.浙东平原乡村人居林建设模式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33) :16622-16624.

[5]叶进, 杨叶, 过萍艳, 等.森林景观规划设计在城镇建设中的应用—以慈溪市宗汉街道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 2011 (12) :109-110.

[6]杨辉.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慈溪市坎墩街道绿地系统规划[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 2012.

上一篇:小升初作文辅导下一篇:抗洪救灾观后感心得体会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