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龙增刚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024-10-24

关于学习龙增刚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共5篇)

关于学习龙增刚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1

【导语】龙增刚同志一心为民、恪尽职守、忠于事业、鞠躬尽瘁。

关于学习龙增刚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

2015年8月13日,贵州省瓮安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龙增刚同志因忘我工作,积劳成疾,不幸病逝。他把自己年仅47岁的生命留在了瓮安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他用自己的一生展示了共产党人的执着坚守和不变本色。

龙增刚同志是全省优秀基层干部的代表,参加工作26年来,拼搏实干,忘我工作,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龙增刚同志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但他却用生命兑现了入党誓词,用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扎根基层无怨无悔。组织上给了我这个机会,我一定把它干好。26年前,20岁的龙增刚,通过省公开招考,怀揣理想,从贵阳来到瓮安县这个一类贫困的青池乡,从此,他就安家落户,扎根在这片红色革命老区的沃土,与这里的山、水、人接下了不解之缘。就这样,龙增刚一干就是24年,长期奋战在基层一线,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始终践行服务宗旨。乡镇干部的工作地点不是在办公室,是在老百姓的家里,在田间地头。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乡镇,他走遍了家家户户;在机关,他走遍了全县99个村(居),他有一垛工作笔记本,专门记录着所到地方干部群众反映的点点滴滴。

清正廉洁人淡如竹。有的人认为,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应该很风光,更不会差钱。相反,龙增刚始终坚守清廉的底线,与家人一道,共同承担起生活的沉重压力。在县城文峰花园不足100平米的住所中,除了一台旧彩电,几乎没有像样的家具,屋里随处可见的摆设就是各种书籍,清洁办公桌上,除了处理的文件、稿子、材料外,最多的就是他那记录着所到地方干部群众反映的点点滴滴的工作笔记。

关于学习龙增刚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2)

近日,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追授龙增刚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龙增刚,男,布依族,1968年5月出生,贵州贵阳人,1989年1月参加工作,199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瓮安县松坪乡党委副书记、建中镇镇长、建中镇党委书记,瓮安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等职。2015年8月13日,因积劳成疾,引发呼吸衰竭、肾衰竭,经医治无效不幸去世,年仅47岁。龙增刚同志是优秀基层干部的代表,是广大党员学习的榜样,参加工作26年来,拼搏实干,忘我工作,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做一合格的党员,要学习龙增刚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一丝不苟落实党组织决定的政治品格。我们要像龙增刚同志一样,坚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把人生价值与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立足于群众的根本利益。严守政治纪律规矩,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做一合格的党员,要学习龙增刚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心甘情愿与群众共甘苦的公仆情怀。龙增刚长期扎根基层,心中始终装着群众,带领干部群众建水库、修公路、抓发展、创和谐,造福一方百姓,一摞厚厚的工作笔记记载了他为人民服务的坚定决心,心系群众的高尚情怀。

做一合格的党员,要学习龙增刚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甘于奉献、严于律己的高尚情操。龙增刚做人严实,从不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和亲属谋取好处,清正廉洁、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我们要像龙增刚同志一样,为党和人民事业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扎扎实实工作,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要做的不仅是缅怀这位好党员,更应该的是学习龙增刚同志精神,以龙增刚为镜,用严格的尺子衡量自己,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把淡泊名利、严于律己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踏实苦干,在自己能力所及范围内尽量把工作做到最好,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 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征程中建功立业。

关于学习龙增刚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3)

燃尽生命未了情。2015年8月13日,瓮安县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龙增刚同志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瓮安县人民失去了一位好干部,贵州省人民失去了一位好儿子,全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位好公仆。

革命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从正廉洁于公于私光明磊落。

灵堂上短短又简单的24个字,却真实地写照了龙增刚同志不平凡、不简单的一生。

龙增刚同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用共产党人恪尽职守的工作作风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以赤子之心忠于党、国家和人民。为党的事业燃尽了生命。他,只是一名普通的组工干部,却有着先进共产党人的思想觉悟。他处事公道正派,为官清正廉洁,工作无私奉献。他是践行安、专、迷组工精神的优秀楷模,他是用生命践行三严三实的优秀基层党务干部。

龙增刚同志只是一名普通的组工干部,却有着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乃至为这个理想而燃尽生命,他是 21世纪雷锋、张思德、焦裕禄等优秀人物的合体,是在偏远的小县城逐渐成长起来的革命勇士,是2015年感动中国的伟大人物。由龙增刚同志的事例我们想到了我们自己,作为肩负国家教书育人之重任的中学教师,也应该像龙增刚那样抛却个人得失,尽心尽力干好工作。即使自己不是党员,也要用一名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要求自己,不挑肥拣瘦,不怨天尤人,对待工作要一丝不苟,对待学生要视如己出。

从网络上学习了龙增刚同志的先进事迹,我本人也反思了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和不佳表现,对自己也作了一次深刻的自我批评。恨老天无眼,龙增刚同志出师未捷身先死,而我们,还能健康地活着,还能继续工作,陪着家人,还能笑还能哭,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活着,不好好工作,还有什么理由怨这怨那,永不满足?

从龙增刚同志在基层扎实工作的事例我认识到虽然自己只是在偏远的乡镇中学从教,也要有一颗奉献的心,干哪行爱哪行,在哪教都是教,对工作和学生都要做到问心无愧,为了能为乡镇培养出更多的人才,要给学生半瓶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在平时要多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误人子弟。

龙增刚同志一心为民,心系群众疾苦,忘我工作,忘我病痛。这使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要学会关心他人,工作上要服从领导的安排,多体谅领导的难处;和同事相处要照顾他人的情绪,不做损人利己的事,不伤害同事之间的感情;对待学生要热情,除了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和身体,更要给贫困生和学困生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多和他们谈心交流,用真诚的爱感化他们,让他们能感受到人间还有真情在,从而在他人困难的时候他们才会伸出援手,爱心接力才得以传承。

龙增刚同志从不用职务之便为家属谋福利。这种不以公谋私的高尚品德,也让我们为之动容。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应该做到这一点,不以公谋私,让自己的孩子或亲戚在学校中享受特殊待遇。即使自己槽中有人,也不能搞特殊,走后门,借亲戚或朋友之手寻成功捷径。

龙增刚同志虽死犹生。正像一首诗写的: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倒下的只是血肉之躯,永存的将是大公无私、光明磊落的精神。这种精神,将燃烧成熊熊火炬,为我们照亮人生的道路,指明前进的方向。你是一名党员,就应该做龙增刚似的好榜样,你是一名干部,就应该做龙增刚似的好公仆;你是一名领导,就应该做龙增刚似的引路人,你是一名普通人,就应该学龙增刚把平凡的事做好,做大,乃至轰轰烈烈。

龙增刚精神,在我校全体教职工的心中永远不会泯灭。反之,我们将使之发扬光大,使之得以传承。我们要学习龙增刚同志,恪尽职守,在生命即将凋零的时刻,也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关于学习龙增刚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2

一、要充分认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国将兴, 必贵师而重傅!2006年8月29日, 胡锦涛同志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 必须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进一步培养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高尚精神, 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切实帮助教师特别是农村基层教师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

从上述论述中可以看出,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大力发展我国教育事业, 必须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今天,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时期, 深入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关于新时期教师的重要论述, 我们更加强烈地意识到党中央的重托和教育工作者的崇高使命, 倍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时代要求

当今世界正在进入知识不断创新、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各国都把提高创新能力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手段。2006年6月5日,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 关键在人才, 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而要培养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级各类创新型人才, 教师是关键。教师富有创新精神, 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育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面对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新形势、新任务, 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使广大教师更好地肩负起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重任, 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做出更大贡献。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 职业教育取得较大发展, 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要满足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 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 必须全心全意依靠人民教师这支队伍。当前我们要着力完成好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三大重点工作任务。而要完成这三大任务, 教师是动力之源, 是关键所在。比如, 当前备受社会关注、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择校热”问题, 其实是择教师、择好教师, 突出反映了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 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与教师质量和水平有关;再比如,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 人民群众更加关注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也需要既有较高理论基础又具有较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解决这些矛盾, 根本的举措还是要培养出更多优质教师, 并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坚定不移地建设好人民教师队伍。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

近些年来,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 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涌现出许多模范教师, 他们的生动事迹感人至深, 但教师队伍建设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有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办学思想有待进一步端正, 师范教育出现了被弱化的倾向, 一些教师的素质不能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等。目前, 虽然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师数量基本上是满足的, 但结构性的缺员仍然不少, 比如高中教师、中西部地区教师、农村地区教师还是不够的, 甚至短缺现象还比较严重。同时, 现在社会上对教育的指责比较多, 社会上不尊重教师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使得教师感到压力很大, 这也影响到很多优秀青年不愿意报考师范院校, 不愿意从事教师这个职业,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进。但是, 如果我们广大中小学教师素质教育理念先进、教学方法科学, 就会使学生轻松学到知识, 同时培养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 推进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质量, 首先还是要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感恩教师, 尊师重教, 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和国家都非常重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胡锦涛同志深切关怀人民教师和教育工作, 为全社会树立了尊师重教的模范。

2004年9月10日, 胡锦涛同志在会见出席庆祝第二十个教师节暨全国优秀教师表彰大会代表时强调指出:“人民教师是无尚光荣的神圣职业。长期以来, 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 呕心沥血, 默默耕耘, 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赢得了全社会的普遍尊重。”

2006年6月, 胡锦涛同志在给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孟二冬之女孟菲的回信中, 高度评价了孟二冬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 称赞他“不愧是教书育人的杰出楷模, 不愧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2006年9月10日, 胡锦涛同志在新疆考察时, 到乌鲁木齐第66中学祝贺第22个教师节, 并在初二年级三班黑板上写了“培育之恩, 终生不忘”八个大字, 感谢教师们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付出的劳动和心血。

2007年4月, 胡锦涛同志看望了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方永刚教授。他赞扬方永刚教授长期在军队院校从事政治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 为发展军队教育事业, 为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作出了优异成绩。号召广大共产党员、全军官兵要向方永刚同志学习。体现了胡锦涛同志对党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的关心和爱护, 昭示了党的理论工作者和人民教师的光荣。

2007年8月31日,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高度, 突出强调了必须坚持好、落实好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深刻阐述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的重大方针政策, 对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弘扬尊师重教风尚提出了明确要求, 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殷切希望。胡锦涛同志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重要作用的高度评价、充分肯定和深情尊重, 是对广大教师极大的鼓舞和激励。

当前, 我们要满腔热情地关心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花大力气提高教师的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在各种媒体中, 要经常报道广大教师献身讲坛的事迹, 宣传广大教师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的美好品德, 让更多的人感知为师者的艰辛与崇高, 全力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的风气。

三、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培养高素质人才, 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胡锦涛同志强调:“要高度重视教师培养和培训, 加大对师范教育支持力度, 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创新,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为此, 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 积极创新教师培养和补充机制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注重吸引优秀人才当教师, 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鼓励有志青年到农村、到边远地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建功立业。从2007年开始, 北京师范大学等六所部属师范大学率先实行免费师范生教育, 吸引优秀学生读师范专业。省属师范院校也要创造条件跟进, 逐步做到免费培养师范生。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推进, 正是现代教育制度的理性回归。高师院校要把最优秀的学生招进来, 积极探索“培养怎样的教师、怎样培养教师”这个事关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不断改进师范生培养模式, 加强课程、教材和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实践环节建设, 创新教师教育体系, 不断激发学生终身从教的荣誉感、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坚定职业信念, 不断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其他重点大学和普通高校也要培养好教师人才, 支持教育发展, 为教师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认真搞好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 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1999年, 教育部启动了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并把它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课程改革从2001年的38个国家级实验区到今天义务教育新课程在全国的实施;从2004年的4个省级高中新课程实验区到今天15个省级实验区, 如此广泛的教育变革经历了充满激情的探索与创新, 基本上做到了平稳健康发展, 为中国基础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但是, 教师队伍结构和数量、思想观念和专业素质的不适应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要有计划、有组织地搞好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 切实提高教师适应新课改的能力。要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 建立教师学习制度、校本教研制度、继续教育制度、课题培训制度、课堂观摩制度、教师论坛制度等, 努力形成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 促进教师相互包融、相互合作, 不断拓展专业发展视野, 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 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 提升教师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努力实现教育家办学。

3. 改革和完善教师管理制度, 形成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机制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必须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要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 严格掌握教师资格标准, 把住入口关, 将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调整出教师队伍, 严格控制非教学人员调入, 加强教师管理。坚持并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努力提高学历层次, 积极培养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和校长, 充分发挥特级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积极推行教师聘用制度, 建立和完善教师流动制度, 改革校长选拔任用制度, 建立竞争上岗机制, 做好教师队伍人才流动和调整优化工作, 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事管理体制和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4. 强化教师职业自觉意识, 着力塑造教师“立德树人”的优秀形象

全社会尊重教师, 教师要增强职业自觉意识, 自尊自励, 以人民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率先垂范的言行教育学生, 以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为此, 胡锦涛同志要求广大教师, 一要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 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 做爱岗敬业的模范。要关爱每一名学生, 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 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影响学生, 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二要刻苦钻研、严谨笃学。要崇尚科学精神,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 拓宽知识视野, 更新知识结构,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要养成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 恪守学术道德, 发扬优良学风。三要勇于创新、奋发进取。要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 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更新教育观念, 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 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四要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 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静下心来教书, 潜下心来育人, 努力做受学生爱戴, 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5. 努力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 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胡锦涛同志强调:“教师是神圣的职业, 应该受到全党全社会的尊敬。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 让全社会广泛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尊敬的职业, 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目前来看, 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 经济收入也不是很稳定。特别是那些偏远山区、经济贫困地区的教师很难维持生计, 往往是靠自己对祖国花朵的高度责任感和对教育的一腔热情来完成教学任务。这些教师的工资、医疗、保险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 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但是, 令人肃然起敬的是这些教师仍然战斗在教育的第一线, 勤勤恳恳, 无怨无悔, 令人潸然动情。因此, 我们要将解决广大教师实际的困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 积极开展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的活动。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从广大教师的根本利益出发, 关心教师的生活、关心教师的工作、关心教师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依法维护教师权益;切实帮助教师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激发教师爱教乐教、教书育人的热情;提高教师待遇, 建立相对稳定的骨干层和出入有序的流动层相结合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教学、科研环境, 在评优、分配、疗养、培训、住房等方面实行向教师倾斜, 向教学一线倾斜的政策, 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更为良好的环境。

关于向龙增刚学习心得体会范本 篇3

12月11日,都匀市总工会组织召开干部职工会议集中学习龙增刚同志先进事迹,会议由党组书记、副主席刘照信主持。

会上,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了州委州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向龙增刚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黔南组通〔2019〕92号)文件精神,认真回顾了龙增刚同志的生平事迹,并围绕向龙增刚同志学什么、怎么做的主题展开了讨论。

会上刘照信书记提出几点要求:全会党员干部职工一是要将学习龙增刚同志先进事迹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重视,自觉参与各种集中学习和专题讨论活动,扎实学习深刻领会龙增刚同志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精神本质,做到学深学透;二是要将学习龙增刚同志先进事迹与学习贯彻xx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践行“三严三实”结合起来,将学习龙增刚同志先进事迹、用龙增刚同志精神作为一项长期活动贯彻日常学习生活始终,在我会形成学典型、扬正气、作贡献、当表率的良好氛围;三是要把此次学习活动与工作实际联系起来,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动力,不断增强工作能力和服务能力,扎实推进机构编制管理和全面小康创建各项工作。

通过学习,全体党员干部职工深深被龙增刚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所感动,纷纷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畅谈了学习感受,表示要以龙增刚同志为榜样,深入学习他坚守信念、对党忠诚的崇高品格,学习他一心为民、恪尽职守的担当精神,学习他忠于事业、鞠躬尽瘁的高尚情怀,学习他清正廉洁、永葆本色的整治品质,并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推进工作的自觉行动;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以龙增刚同志为镜子,对照查找自身的差距和不足,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提升党性修养、深化党性锻炼,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做龙增刚同志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龙增刚同志光明磊落,一尘不染。一位在偏远山区工作的干部,想进城,借口向龙增刚汇报工作,到他家拜访,提着礼物,希望“照顾”。“礼物请你提回去!”龙增刚严词拒绝,“只要你确实优秀,现在进县城可以参加遴选,机会是很多的!” 这位干部不甘心,走时将礼物留下,结果,他硬是让妻子当场给他还了回去。

权为民用,甘守贫寒。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屈芳说:“龙增刚同志在乡镇工作了20多年,不管在哪个岗位,总是能把所有工作都做得很好,从来没有向组织提出过任何困难和要求。”

患肾病半年来,他始终坚持一边治疗一边上班,从未在同事面前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说过一声痛。7月26日,他高烧至40度,医生坚持叫他住院治疗,他却仍然放不下工作,上午输液,下午上班,同事们都叫他休息,他只说“没事,没事”。直到7月29日下午在列席县委常委会时,实在扛不住了,他才正式住进县中医院,还坚持一边输液一边处理工作。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龙增刚同志先后转院到都匀、贵阳,也没能控制住病情,8月13日,因呼吸衰竭、肾衰竭,再也没有回来。

他走了,生命定格在了47岁。一位边远乡下的村民放下手中的农活主动赶来“超度亡灵”;一位小区业主主动担当办理丧事的“总管”;数位白发苍苍的乡下老人赶来日夜“守灵”,寸步不离……,一位中坪镇卸任多年的老支书挥毫为龙增刚送别:“革命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从政廉洁于公于私光明磊落”。

他走了,带着未兑现的承诺。他曾跟家人说,有时间的话带他们去上海看打工的妹妹,顺便带他们看上海的东方明珠塔……,可终究,他为事业倾尽所有,却还没来得及带家人看到许久未见的妹妹。这个承诺,永远无法再实现了。

他走了,同事、妻儿、群众泪洒千行。一生精神归华表,满堂珠泪洒云天,山无语,水凝噎,熟悉他的人无不扼腕叹息,痛哭流涕……

关于向龙增刚学习心得体会范本【二】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

2015年8月13日,贵州省瓮安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龙增刚同志因忘我工作,积劳成疾,不幸病逝。他把自己年仅47岁的生命留在了瓮安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他用自己的一生展示了共产党人的执着坚守和不变本色。

龙增刚同志是全省优秀基层干部的代表,参加工作26年来,拼搏实干,忘我工作,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龙增刚同志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但他却用生命兑现了入党誓词,用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扎根基层无怨无悔。“组织上给了我这个机会,我一定把它干好”.26年前,20岁的龙增刚,通过省公开招考,怀揣理想,从贵阳来到瓮安县这个一类贫困的青池乡,从此,他就安家落户,扎根在这片红色革命老区的沃土,与这里的山、水、人接下了不解之缘。就这样,龙增刚一干就是24年,长期奋战在基层一线,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始终践行服务宗旨。“乡镇干部的工作地点不是在办公室,是在老百姓的家里,在田间地头”.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乡镇,他走遍了家家户户;在机关,他走遍了全县99个村(居),他有一垛工作笔记本,专门记录着所到地方干部群众反映的点点滴滴。

清正廉洁人淡如竹。有的人认为,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应该很风光,更不会差钱。相反,龙增刚始终坚守清廉的底线,与家人一道,共同承担起生活的沉重压力。在县城文峰花园不足100平米的住所中,除了一台旧彩电,几乎没有像样的家具,屋里随处可见的摆设就是各种书籍,清洁办公桌上,除了处理的文件、稿子、材料外,最多的就是他那记录着所到地方干部群众反映的点点滴滴的工作笔记。

关于向龙增刚学习心得体会范本【三】

龙增刚,男,布依族,1968年5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先后担任瓮安县松坪乡党委的副书记、建中镇镇长、建中镇党委书记,瓮安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等职。8月13日,因积劳成疾,引发呼吸衰竭、肾衰竭,经医治无效不幸去世,年仅47岁。4月6日,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追授龙增刚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龙增刚同志是全省优秀基层干部的代表,参加工作26年来,拼搏实干,忘我工作,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不求生命辉煌,但求无悔人生”。龙增刚22年在基层摸爬滚打,担任过组织干事、组织委员、纪委书记、党委副书记、乡镇长、党委书记等职,辗转于瓮安县的多个乡镇。也从当年群众口中的“小金刚”锤炼成名符其实的“百炼金刚”。用他的真诚与付出,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拥戴。

龙增刚长期在基层工作,深知百姓疾苦,更关注乡村的发展。建中镇被称为“瓮安高原”,盛夏也用不着风扇。过去常年缺水,路也不畅通。龙增刚到建中镇任镇长后,就下决心治水修路。说起龙增刚治水,建中镇水库管理所所长王文祥一下打开了话匣子,从格颈水库的抗洪抢险、病险库加固,到跑遍全镇45口水井……,一位水利局领导经常在工地上看到龙增刚,还开玩笑说一个镇党委书记整天就跟在水管所长屁股后面跑。利用省公路局帮扶建中镇的契机,龙增刚又没日没夜的跑公路项目。扶贫队员也为龙增刚的精神所感动,临别手书对联相赠:“增产增收立党为公,刚柔并济执政为民”。两句开头第一个字合起来就是“增刚”二字。水通路畅,当地的茶产业也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目前已有2万多亩,除去土地租金,还有务工收入,群众的生活发生了极大变化。

龙增刚做人严实,始终严守组织人事纪律和廉政纪律,坚持公心处事,坚守清廉底线,从不利用手中权力为亲友办私事,从不违背原则打招呼,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困难和要求,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向龙增刚同志学习,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一丝不苟落实党组织决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心甘情愿与群众共甘苦的公仆情怀;学习他爱岗敬业、鞠躬尽瘁,对待事业和工作“安专迷”的实干精神;学习他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甘于奉献、严于律己的高尚情操。有的人死了,却永远地活着。他用生命诠释了忠诚,彰显了共产党人、组工干部的不朽精神!

关于向龙增刚学习心得体会范本【四】

5月9日,胡家湾乡接省、市、县委组织部决定追授龙增刚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号召全省党员干部向龙增刚同志学习。组织全乡干部50余人在乡人民政府四楼会议室学习龙增刚同志先进事迹。该乡纪委书记主持。

一、高度重视,认真学习先进事迹 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以党委中心组学习为契机,先学深学,扎实学习龙增刚同志的先进事迹。龙增刚同志拼搏实干,忘我工作,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长期扎根基层,心中始终装着群众,带领干部群众建水库、修公路、抓发展、创和谐,造福一方百姓。龙增刚视事业如生命,在生命最后时刻仍然不忘工作。龙增刚做人严实,始终严守组织人事纪律和廉政纪律,坚持公心处事,坚守清廉底线,从不利用手中权力为亲友办私事,从不违背原则打招呼,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困难和要求,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二、有机结合,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该乡党委把学习龙增刚同志先进事迹和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督促指导各村党组织充分利用支部大会、组织生活会等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龙增刚同志先进事迹。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一丝不苟落实党组织决定的政治品格; 学习他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心甘情愿与群众共甘苦的公仆情怀; 学习他爱岗敬业、鞠躬尽瘁,对待事业和工作“安专迷冶的实干精神; 学习他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甘于奉献、严于律己的高尚情操。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引导他们从群众利益出发,从大局出发,切实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党委领导核心作用,严格党员经常性教育,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大力宣传,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该乡党委充分利用网站、QQ、微党建、党务政务公开栏等大力宣传报道;通过中心组专题学、支部会议交流学、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自觉成为龙增刚式的好党员、好干部、好领导。以先进典型为镜,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处处上心,争当脱贫攻坚先锋,自觉成为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冶的征程中建功立业。

关于向龙增刚学习心得体会范本【五】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龙增刚同志走了,他永远活在瓮安县人民的心中。2015年8月13日,我们永远记得这个日子,这个让我们悲痛的日子。

“组织上给了我这个机会,我一定把它干好”.他说过,他做到了。他把自己年仅47岁的生命留在了瓮安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他用自己的一生展示了共产党人的执着坚守和不变本色。他也将永远守住为之奋斗25个春秋的这块土地。

一个共产党员的信仰在龙增刚同志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什么是言行一致,我们在他的身上找到了答案。

一个共产党员,要怎样做才能称得上真正地共产党员,我在这毋庸多说,一句老话是这样讲的:不会做鞋,婆婆有样。心里总装着人民、一举一动都想着父老乡亲,你的工作就不会偏离轨道。心怀私利、目中无人,视有意见的群众为“刁民”、为“乱民”,那将把同人民的鱼水关系搞成水火关系,水火不容,必将毁灭自身!

始终要相信:农民的集体智慧,才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唯一源泉!把老百姓的意见和建议抛在脑后。对自己的父老乡亲高大空者,党规党纪已经约束不了他。恣意妄为,把自己置于党规党纪之上,举手投足之间以自己为中心,管不住自己的手,守不住自己的心。忘了自己是谁,记不住一个共产党员姓共,不配称为一个共产党员。这样的共产党员老百姓会说:活着不如死了!

坚持原则,守住底线,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要牢牢记住“六个坚持”:一是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二是坚持勤奋学习不放松;三是坚持勤奋工作不懈怠;四是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不能忘;五是坚持遵守党的纪律不走样;六是坚持“两个务必”不变色。

父老乡亲的事事无巨细,老百姓的事就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的事,总认为这些事情太不值得放在心上,总想着做大事,恐将一事无成。君未听“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踏踏实实做点实际的工作。不要小事不想做,大事做不来,挥霍时间。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献身精神,作为党员干部的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每一位共产党员,请记住这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关于学习龙增刚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4

学习了崔学选同志的先进事迹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了一个新北川,山东省援建干部崔学选冲锋在前、忘我工作,最终病倒在灾后恢复重建第一线。这位来自齐鲁大地的共产党人,以壮烈、无私的奉献,谱写了灾难面前中国人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

崔学选事迹中所包含的宝贵精神,是共产党人与人民血肉相连的真实写照,是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具体体现,值得所有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一是忠诚于党。

对口支援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是党中央交给各省市的重大政治任务。崔学选年过五旬,上有老下有小,自己身体也不是太好,完全可以不选择到危险重重、条件艰苦的灾区。但他义无反顾地做出了选择,而且始终坚守灾区援建第一线,无愧于共产党人的称号。崔学选表示:大灾大难面前,任何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人都不会坐视,何况他还是一名共产党人!在和平年代,如此空前惨烈的地震灾难,是对一个共产党员政治品格最好的考验。崔学选交出了合格答卷。

二是真挚为民。

北川是汶川大地震的极重灾区,世居于此的羌族人民遭受了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出于对北川人民真挚的情感,崔学选把自己当成了北川人,把北川人民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感同身受,血脉相连。为了让北川早日从创伤中走出,为了让灾区群众早日安居乐业,为了让这片疮痍满目的大地早日重生,崔学选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他用自己的行动为党员领导干部树立起一个令人钦佩的标杆。三是苦干实干。

灾后重建任务繁重,无论是灾区城乡居民住房、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重建,还是灾区产业重建和结构调整、历史文化保护、生态修复,千头万绪,困难重重。崔学选在援建工作中,不惧余震、滑坡、泥石流等种种危险,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深入调查研究,他的足迹踏遍了潍坊对口援建的北川县桂溪乡的每一块土地,在较短时间内提出切合实际的规划。正因如此,潍坊创造山东甚至全国在援建工作中的多个第一。

地震发生后,举国哀恸,举国援川,正是因为有无数像崔学选这样的优秀共产党员,与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共同努力,无论是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还是风雨同舟的灾后重建,我们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六十年艰辛、拼搏与奋斗铺就的成功长路,是一条无数优秀共产党人用汗水、鲜血甚至生命铸就的信仰长路。年华似水、沧桑巨变,但共产党人的精神却是永恒的。

今年,也是共产党员的楷模焦裕禄逝世45周年,45年来,焦裕禄的崇高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作为在改革开放之后成长起来的党员干部,崔学选所生活的时代,与焦裕禄当时的环境,已经迥然不同,然而,共产党人的精神,却是一脉相承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这是焦裕禄那一代共产党人为治理兰考而鞠躬尽瘁的本质所在,也是今天崔学选这一代共产党人为灾区重建舍生忘死的本质所在!

xx在纪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动上指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勇敢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全面做好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当前,灾区恢复重建任务依然繁重,还有一场接一场的硬仗等着灾区干部群众与援建人员;眼下,我国正处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时刻;现在,防治甲型h1n1流感形势严峻,更是丝毫不能大意……

关于学习龙增刚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5

一直有说我们的老校长,布衣院士卢永根,可是对他的青年时期其实并不是太了解。今天有幸观看时代楷模节目,了解到了卢院士的青年时期。他对党和国家的热爱,持续了数十载不变,向我们展现了什么是初心不忘,他那感人的一生,令我久久难忘。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卢永根院士见证了华南农业大学的风风雨雨,一生简朴,两袖清风,将自己的全部财产捐献给了母校,去世后将遗体捐献给医学科研事业,始终以中共党员的高标准要求自我,即使是卧病在床也不忘过党组织生活,这种一心为党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去贯彻。如今,卢院士虽离开了,但精神永存。

上一篇:进修辞职申请书下一篇:西安回民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