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渔说开去散文

2024-09-21

从李渔说开去散文(精选8篇)

从李渔说开去散文 篇1

从李渔说开去散文

文友画轩窗有一女友叫雪小禅的写了怀念李渔的文字《闲情寄一生》,文章的结尾写到“天上的星星和月亮都出来了,风吹起我的短发,我闻着厨房里散发出来的栗子味儿的蛋糕香,还有刚刚上市的秋螃蟹,小心剥了一个,按照李渔说的方法吃起来,一边吃一边想李渔。能遇上这么好玩的男人,真好。”

我读了,我告诉画轩窗说,“你朋友写得真好,向她致意。”

李渔,字谪凡,号笠翁。浙江兰溪人。

明末清初,社会**,一个文人,仕途阻隔,功名无望,大隐隐于市,便把心绪放在了闲情逸趣上,修一小院题为“芥子园”,印自己的书《闲情偶寄》。他汇编的一本《芥子园画谱》流传于世,成为后来学画人的习本。李渔从山西收留十三岁的乔姬,从甘肃获赠十三岁的王姬,教其昆曲,组成私家戏班,“纷纷儿女共乘车”,“数年游燕适楚”,游走官宦人家去自编自导自演自己写的剧目《怜香伴》、《风筝误》、《意中缘》、《玉搔头》,一时名声大噪,“北里南曲之中,无不知李十郎者。”一不小心,弄成了“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世界喜剧大师”、“东方的莎士比亚”,成为休闲文化的倡导者、文化产业的先行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李渔的名声多在于他懂女人,他欣赏女人,他一生养乐女组戏班纳妻妾,妻妾成群,写女人叹女人歌颂女人,女人为之掩卷垂泪。

李渔的一本闲书《闲情偶寄》,除戏曲、居室、器玩、种植、饮食、养生之外,作者李渔花了大量篇幅来描述他对于女性的姿态、妆容、服饰、技艺等的看法。读之,我惊讶于他在女人身上作的功夫。说到女人的肌肤,李渔着重强调:要白,要白,要白。谈到美人的态度,李渔认为有媚态才能称为尤物,他说,“女子一有媚态,三四分姿色,便可抵过六七分”。

在《闲情偶寄》有一节谈到美人下棋,李渔写道,男女对坐,静极思动,美人“纤指拈棋,踌躇不下”的画面就足以让人“尽勾消魂”了呢,男子万不可有心求胜使得美人难堪,这样“恐天地间无此忍人也”。输他一局又何妨,讨美人欢喜。

在雪小禅《闲情寄一生》中也提到:《闲情偶寄》中,李渔这样写:“金屋不可设,药栏花榭则断断应有。”李渔说?:“富贵之家如得美人,园内应遍植名花,她可晨起簪花,随心插戴。”——这是怎样的风情?

李渔他不无得意说“不止为风雅功臣,亦可谓红裙知己。”

难怪当时“有一芜湖女子,非李笠翁书不读,去世之前和丈夫说?:‘冀得李子片语,死当瞑目。’她丈夫身怀其遗像找到李渔,为妻‘涕泣索赞’。李渔潸然,自以为此生足矣。”比如,如今的读过他雪小禅也说:“能遇上这么好玩的男人,真好。”

岂不知,如此,是有过心酸的背景的,记得李渔赴京赶考却遇李自成杀进了北京城,崇祯皇帝仓惶辞庙在煤山上了吊。随后,满人的铁蹄踏入了江南。国破家亡,读书人仰天长叹。记得,这年的清明节,他在祭扫先慈墓时,想起父母对自己科举功名的期望,百感交集,内心愧疚,长歌当哭:“三迁有教亲何愧,一命无荣子不才。人泪桃花都是血,纸钱心事共成灰。”

人生难料,也应了那句: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了。其实,挺好,中华少了一位碌碌的官员,却多了一名把日子过成了“戏剧”的人。李渔,他是幸运的。成功总是为那些有准备的人准备的,李渔不向命运低头,他成功了。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笠翁对韵》,我们还在用。虽然,他写的《肉蒲团》仍是被禁的。

其实,我感兴趣的不是他的成功,而是他对生活的态度,李渔对我们的启迪太多了。

梁启超说过人生最要紧,是活得有趣:“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沙漠,要来何用?”

如何活出自己来,真得很重要。

那个时代,有趣的还有那个沈复,沈三白。他作《浮生六记》,看看卷目,《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就知道多么有趣了。他写他和他的爱妻芸的情感游乐衣食寻常。用笔静水深流、润雨无声,却愁肠百转,性灵摇荡。纪实,却如春梦无痕。

于此,我白话录之一二,可见其性情和情趣。不要嫌我啰嗦,我也是实在太喜欢沈复的《浮生六记》了。

比如这段:当夜送亲戚到城外,回来时已经三更。我肚子饿,想找吃的。老婢女给我枣脯吃,我嫌太甜了,芸便暗地里牵我的袖子。我跟她到房间里,见她藏着暖粥和小菜呢。我欣然举箸,正待吃时,忽然听见芸的堂兄玉衡嚷嚷:“淑妹快来!”芸急忙关门,应道:“我累了!要睡了!”玉衡已经挤将进来,见我正要吃粥,便笑睨着芸说:“刚才我要粥,你说吃完了;却藏粥在这里,专门招待你夫婿吗?”

比如:正月廿二日洞房花烛之夜,我看她瘦怯身材依然如旧,红盖头已经揭去,我俩四目相视,嫣然一笑。喝过合卺酒之后,我俩并肩而坐,共进喜宴。这时我偷偷地在桌子下握着她的手腕,只觉得她手指温暖尖细,皮肤润滑而细腻,顿时心里不禁怦怦跳动起来。我让她吃东西,适逢斋期已经数年了。暗中计算吃斋之初,正是我出痘时,因此我笑着对她说:“如今我皮肤光洁,并无忧虑,淑姐可以从此开戒了吧?”芸微笑着眨了眨眼,点了点头。

如:随嫁婆娘在旁催我们睡觉,我便让她关门先走,自己和芸并肩调笑,仿佛密友重逢。伸手探她的心口,也是怦然不止,于是俯到她耳边问:“姐姐的心跳,怎么如此,像舂米似的?”芸回眸微笑。我只觉一缕情丝摇人魂魄,便将芸拥入帷帐,缠绵怜爱,不知东方之既白。再如:芸爱用麻油加少许白糖拌腐乳吃,也很鲜美;拿卤瓜捣烂用来拌腐乳,起名叫“双鲜酱”,味道异样美好。我说:“这些东西,开始讨厌,后来却爱上吃了,想来真是不可理解啊。”芸道:“这好比情之所钟,虽然人家丑,你还是不嫌弃了。”

……

用林语堂的话讲沈复写出了“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

这是沈复写给妻子芸娘的绝美情书。从初见的怦然心动到婚后的举案齐眉;从谈诗论画到赏月弄花,平平淡淡的柴米夫妻,将清贫的日子过成了一首诗。

“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诗《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林语堂论及《浮生六记》时说“我真诚地相信,一个谦卑渺小的生命能快乐地过一辈子,是宇宙间之至美。”

有情之人最有趣,有趣之人方有情。李渔如是,沈复也如是。

那时,有趣之人还有一位,我也喜欢,就是筑“随园”作《随园食单》的乾隆朝才子袁枚。随园四面无墙,每逢佳日,游人如织,袁枚亦任其往来,不加管制,更在门联上写道:“放鹤去寻山鸟客,任人来看四时花。”当然,他和前两位不同,袁玫有做官的北京,兜里是有着大把大把的银子。

袁枚为求得食谱,他不惜屈躬。一次,某位姓蒋的朋友请他吃了道色泽美观、味道不俗的`豆腐。袁枚当即索要食谱,蒋不予。袁枚表示愿重金买下,蒋仍不予。袁枚急了,当场鞠了三个躬。蒋见状大笑:“子才(袁枚字)不曾折腰事权贵,而今却折腰为豆腐!”言毕,赠予了这豆腐的做法。《随园食单》记载了326种南北菜肴饭点。

他说,吃饭第一,读书第二。他说:“豆腐煮得好,远胜燕窝;海菜若烧得不好,不如竹笋。”人说他是天下第一吃货。

袁枚爱书,藏书四十余万卷,是中国历史上除刘承干以外的第二大私人藏书家。他却有一番独到见解:书非借不能读也。

后来,他把他的藏书大部散尽了。

千年前,生发了“莼鲈之思”的张翰,感叹:“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然后辞官。千年后,袁枚感叹:“人生不得行胸臆,纵年百岁犹为夭。”他也辞官,去追求想过的生活。恣意人生,却活得滋润。

袁枚做官,为此,好友钱宝意作诗颂赞:“过江不愧真名士,退院其如未老僧;领取十年卿相后,幅巾野服始相应。”袁枚亦作一副对联答之:“不做高官,非无福命只缘懒;难成仙佛,爱读诗书又恋花。”我又想起前文的李渔,李渔在给礼部尚书龚芝麓的信中说:“庙堂智虑,百无一能;泉石经纶,则绰有余裕……”

袁枚贪爱女人,曾遭世人谴责,遭世人不耻。不过,我还是想为他“洗地”,替他辩解几句。

明清两代极重妇女的守节,更是把女性的恪守妇德作为道德高尚的标志来大加倡导,将无私献身于贞操与守节的妇女视为女性楷模。清人撰《明史列女传》时,收集到的贞烈女子不下万人,成书时择其最突出者也有308人,其中以“烈妇”言,有丈夫死而随之殉烈的,有丈夫不肖而殉死节烈的,还有丈夫未死而先行殉烈的。对此,袁枚痛心疾首,他极力反对把贞操当做衡量女子贞洁的唯一标准,并指出本性好才是最重要的。他在《小仓山房尺牍》卷三《与书巢》一文中更是明确的提出自己的观点:

“札中不娶处子一语,殊得老子不为天下先之戒。以为非处子则不贞耶?不知豫让遇知伯,便成烈士;文君嫁相如,便矢白头。责报于人,先自问施之者如何耳。以为非处子则不洁耶?不知八珍具而厨者先尝,大厦成而匠人先住。嫠也何害,洵知言者。”

其中“责报于人,先自问施之者如何耳”一句,只有他敢说。

李渔、沈复、袁枚这些人都不羁得极有些个性。性情中人啊,如今,这般的人难觅了。

昨日里我的小外孙麦稻还在背诵袁枚的《苔》呢: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4。26

从李渔说开去散文 篇2

再翻几页鲁迅的《坟》, 另一篇杂文《寡妇主义》映入眼帘, 看来鲁迅先生对此研究颇深。实际上, 翻开中国文学史, 就能发现很多关涉“寡妇”形象的作品。即使依据不同的文学史观, 也许也能发现中国文学的独特性。

一、众多的寡母形象

相较于西方文学作品, 中国文学中的寡母形象众多, 而且塑造得尤为突出, 最有代表性古代文学作品的是汉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而“20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对这一现象的表述, 数量之多, 表现之深刻, 是其他任何时代所无法比拟的。从新文学伊始鲁迅创作《祝福》、《明天》、《风波》、《颓败线上的颤动》开始, 蹇先艾的《水葬》、台静农的《新坟》、许地山的《万物之母》、袁昌英的《孔雀东南飞》、柔石的《二月》、丁玲的《母亲》、萧红的《牛车上》、老舍的《月牙儿》、《正红旗下》、巴金的《寒夜》、曹禺的《原野》、张爱玲的《金锁记》、苏青的《结婚十年》、梅娘的《鱼》、阮章竞的《漳河水》、沙汀的《淘金记》等, 中间有如韦君宜的《洗礼》、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 铁凝《麦秸垛》, 直到90年代整篇作品均是以此为主题的池莉的《你是一条河》和莫言的《丰乳肥臀》、陈长吟的《野荠青青》等等, 有很大一部分作家根据自己的需要或深或浅地涉及到寡母抚孤这一文学主题。”

当代文坛此类作品仍然显见, 乃至2008年网名为林海的《孤儿寡母》竟在网络上风行。就现代文学中产生众多寡母形象而论, 其中《原野》、《寒夜》和《金锁记》影响力尤大。有研究者认为形成的理由是“中国现代文学大量接受了西方各种现代思潮”, “中国此期妇女 (包括寡母) 的性别主体意识开始觉醒”。以上的看法揭示出了一定的道理。如果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 也会推论出来, 这是妇女解放的历史价值。但针对中国文学而言, 似乎有些勉强。而广义上来说, 从文化的角度来阐释也许更有说服力。

如果借鉴法国文学史学家朗松的看法, 将会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参照:

我们是经由文学表现形式或者主要是经由文学表现形式来研究人类思想和民族文化的历史的。我们总是通过某一风格试图去弄清人们的思想与生活的运动。我们的主要工作在于认识文学作品, 进行比较, 以区别其中属于个人的东西与属于集体的东西, 区别创新与传统, 将作品按体裁、学派与潮流加以归类, 确定这些东西与我国智力生活、精神生活及社会生活的关系, 以及与欧洲文学及文化发展的关系。

因为朗松强调文学史是文化史的一部分, 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往往关注其文化和社会的因素。这样我们阐释“寡母”形象的中国文学作品时, 应该充分立足本民族的文化和社会现实。中国的文化现实中关于男女的关系确定更多是在儒家/教文化约定的伦理关系之上的, 千年的历史传承的构成压迫是男尊女卑、三纲五常的伦理秩序。“寡母”是压迫金字塔的最底层, 这直接造成了“寡母”个人的悲剧命运。另外, 中国的文化中的家国天下传统, 使得民族和国家的命运与每个家庭的命运息息相应, 苦难的国家民族自会有“无夫”“无父”的家庭, “寡母”就自然而然多了。中国不同于西方的文化传统形成了不同的文学景观, 解读寡母形象的文学, 自然也可以从朗松的老师那里获得启示, 法国的泰纳把文学作品看成是时代精神和社会风俗的结果, 他突出种族、环境、时代的作用。这样就能立足文化现实更好的看待中国文学中众多“寡母”形象了。

二、突出的寡母情节

从中国的“寡母”文学形象中, 不难找到性格独异, 甚至人格扭曲的寡母形象, 可以称之为“寡母情节”。

如果依据单纯的狭义文化视角来研究, 恐怕不能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

首先, 可以从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师那里找到一些线索。弗洛伊德强调俄狄浦斯情节, 即恋母情结。从力的相互作用讲, 我们就可以推演出母亲的“恋子情节”。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压之下, 恋子情节显得尤为的扭曲和变态。汉乐府《孔雀东南飞》、曹禺的《原野》和张爱玲的《金锁记》最为显著。关于俄狄浦斯情结与现代文学作品的研究, 已有学者专门著文。女性主义思想者也印证这一心理学的奥秘:“当母亲或多或少地掩饰把儿子视为情人的时候, 这只不过是一场游戏。通常, 在真正意义上, 性爱在这两个人当中并没有地位……她急不可待地让他承认他对她负有义务”。

可是, 蔚为壮观的寡母形象让我们又不能不想到与弗洛伊德分庭抗礼的弟子荣格。荣格拿着集体无意识理论的钥匙, 却不愿去开启个人无意识理论的锁。荣格以及弗莱等为阐释中国寡母形象和寡母情节, 提供了更为阔大的空间。我们一样将“寡母”可视为“原型”。

我假定我提议进行分析的艺术作品, 作为一种象征, 不仅在诗人的个人无意识中, 而且也在无意识神话学领域内有着它的源泉。无意识神话学的原始意象是人类共同的遗传物, 我把这一领域称为“集体无意识”。每一个原始意象中都有着人类精神和命运的一块碎片, 都有着在我们祖先的历史中重复了无数次的欢乐和悲哀。

中国寡母文学形象的意象原型, 来自于遥远的过去。中国的上古神话留下了记载, 即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这是我们的祖先重复的无数次的欢乐和悲哀, 留下的“一块碎片”。在后来的文学著作中不断的演绎, 比如《红楼梦》、《补天》、《女神》等。从严格意义上讲, 以上提及到的艺术作品更能印证荣格的理论。而这“一块碎片”—补天女娲意象, 成为后来中国其他文学作品中寡母形象的来源, 一代代的演绎, 至于后来形成了一部分寡母文学形象, 即弗莱强调的文化原型, 带有扭曲变态的情节。也许是历史开的玩笑, 中国的原始原型到文化原型的变迁, 却让读者看到的愈带有“寡母情节”的形象。进步抑是倒退?

三、结语

对于中国文学而言, 探究寡母文学形象确实复杂得多, 这是不同的文化使然 (当然包含独特的文化心理) 。从文学史的角度来探究文学作品的这一景观, 也只是个开始, 细细梳理众多作家的创作更是一个宏大而纤细的工程。前不久, 《作家》刊发了一文《从“寡母形象”的塑造看鲁迅的创作心理》,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全集 (第一卷) [M].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2].翟瑞青, 孟繁兵.“寡母抚孤”文学现象背后的文化意蕴[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4

从名篇说开去 篇3

《孟子》中的《寡人之于国也》与《齐桓晋文之事》都是传诵千古的名篇,也是主旨相同的话题作文。下面一段,就是它们的主旨段。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除“数口之家”在《齐桓晋文之事》中表述为“八口之家”外,主旨段的其他文字竟不差分毫。)

好一段脍炙人口的文字!好一幅熙和祥悦的“民乐图”!难怪先哲孟子对此津津乐道了。

可细思一番,又有点儿疑惑:此段虽精彩,但总不该在《梁惠王上》中就用它两次吧!要知道,当年孟老夫子曾以“仁义”之说说于诸侯,游于齐梁之间,均未见用,乃“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詩》《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可见《孟子》一书,是其集毕生精华而成,全书仅3万4千余字,可谓字斟句酌;而这里却明显重复,是不是有所疏忽呢?

不是。宋朱熹在《孟子集注》中便引文说:“此王政之本,常生之道,故孟子为齐、梁之君各陈之也。”原来,这番描绘,乃孟子得意之笔,是他“民本”思想的集中体现;在他心中,早已炼就成型,只是待机而发,可借各种话题挥之而出。因而,他以战争为话题,对“好战”的梁惠王娓娓道来,又以牛羊衅钟为话题,向急于辩白自己并非吝啬的齐宣王侃侃陈说,吊足了他们胃口后,殊途而同归,巧妙地呈现了自己理想的“民乐图”。如此不厌其烦地陈说,不厌其烦地记载,于是在话题作文家族中,就有了《寡人之于国也》与《齐桓晋文之事》这两个成员。

《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笔下的千里洞庭,“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特别是他描绘的一悲一喜两种迥然不同的景物,涛声似在耳畔,波光仍在眼前:“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及!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但我们可曾想过,这是范仲淹在为故人写一篇话题作文呢!谪守岳州的老友滕子京捎来洞庭图卷,嘱托范公“作文以记之”。好,老夫正有话与故人共勉!时已58岁、黜置邓州的范仲淹,即以岳阳楼大观为话题,拟就了这传世奇文。上文引到的洞庭之景,皆为范公联想想象而成,其构图之精妙,辞采之华美,已足观止,但该文堪为百世之师,更在于立意的高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古往今来,这涵天覆地的宽广胸怀与宏大抱负,激励了多少志士仁人!

“长江”若不作专用名词看(《滕王阁序》中有“槛外长江空自流”),烟波浩渺的波阳湖,又岂不也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岂不是也有“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和“春和景明,波澜不惊”“长烟一空,皓月千里”之时?既然有,面对此情此景,人们自然也会产生“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疑问,也会发生“感极而悲”与“其喜洋洋”的情绪。如此,若有范公的胸怀与文采,当然也会撞击出同样灿烂的火花。

同是上述文字,描写波阳湖可以,描写太湖、巢湖又何尝不可呢?换言之,滕子京求文,若其谪守洪州,范公便可写波阳湖;滕谪守苏州,范便可写太湖;滕谪守庐州,范则可写巢湖了……湖泊可以因四时、寒暑、朝夕、阴晴而风貌不同,那么,山海江河、草原森林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可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番肺腑之言,范公久已郁结于胸,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只是借岳阳楼大观的话题,喷薄而出而已。

这里不揣浅陋,模仿范公手法,凑成一段写庐山的文字,只为证其可行(黑体字为原文):

予观夫浔阳胜状,皆在于匡庐。排青云,凌长空,巍峨苍莽,郁郁葱葱。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若夫寒霜早降,古木飘零。宿鸟归巢,寒鸦噤声。风飚道阻,羁旅焉通?云惨惨以悲远,暮将临而途穷。猿哀鸣而悱恻,虎长啸兮传声。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雨初霁,日朗风清。藤生嫩绿,叶孕新红。幽泉潺,悬瀑雾。群山叠翠,好鸟争鸣。而或东山月上,清光若水。竹影婆娑,窈窕生辉。箫管悠悠,韵远神飞。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而至,这令他十分惬意,便敞开衣襟,迎着清风,尽情地享受,且说:“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随襄王游赏的宋玉,便就“风”这个话题,作出一番陈说:风,虽同是生于地,起于青之末,而随之却生出两番景象:一则“乘凌高城,入于深宫”,“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徜徉中庭,北上玉堂”,“清清泠泠,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宁体便人”,是“大王之雄风”;一则“然起于穷巷之间,堀扬尘,勃郁烦冤,冲孔袭门”,使人“中心惨怛,生病造热,中唇为胗,得目为蔑”,这就是“庶人之雌风”了。(见宋玉《风赋》)一番话语,揭露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仁政”思想。可以说,此赋与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齐桓晋文之事》,也是话题与题材不同而主旨相同的话题作文。

由此可见,主旨相同,引入主旨的话题却大相径庭,《寡人之于国也》是从战争的话题谈起,《齐桓晋文之事》是从用牛或羊衅钟的话题谈起,《风赋》却从风的性质的话题谈起:三者可谓殊途同归。反过来说,同一话题,从立意角度到选材、文体,以及文章主旨,更可以是千变万化。但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话题作文都必须借“(话)题”发挥,可以说,发挥得如何,是确定文章品位高下之根本所在。

话题作文的借“(话)题”发挥,一般四个步骤:点明话题、引出头绪、阐述发挥、归结主旨(简称“点”“引”“阐”“归”;其中“阐述发挥”是关键所在)。以《寡人之于国也》《齐桓晋文之事》和《风赋》为例,则可表示为:

从微笑说开去作文 篇4

我的快乐,母亲微笑的源泉。

其实,在我生命好多个春秋里,我一直不明白微笑是何物,我清楚的,只有达老头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我曾仔细的看过,可还是没有看出什么名堂来。记得一年级老师就告诉我们唱那首“请把你的歌带回我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我都唱成顺口溜了。可还是不知微笑是怎么回事。

在我的印象中,记忆犹新的只有母亲慈祥的面容,嘴角微微向上噘翘,稍稍露出白净的牙,眼睛比平常小了点,眼神温柔和蔼、柔和的望着我。我想这应该就是微笑吧。从我记事起,母亲就经常用这种面容望着我。记得一年级的时候,我的一篇作文写得非常好,被老师拿来当作范文读,还经过老师的帮助在校刊上发表了,我很高兴,放学后拿着校刊跑着回家递到母亲面前,我看见母亲的眉毛慢慢舒展开去,嘴角微微向两边荡漾开去。我很高兴,我不知道这是微笑,只知道这笑让人感到开心,感到舒服。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母亲多几次这样舒服的笑,所以我努力听老师的话,努力学习,听老师的表扬,看母亲舒心的微笑。

然而再听话的孩子也有犯错的时候,那天放学后我没有回家,去了同学的家里。因为同学的`挽留,我就在他家过了夜,哪里知道母亲却为了找我大半夜没有睡。把我从同学家里叫回去后,我看见母亲依旧嘴角微翘,眼神里却多了几分失望和疲惫,也就是在那时,我明白了什么是微笑,我明白了母亲此时此刻露出一份微笑的不容易,我明白了母亲为什么总是以微笑面对我。我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母亲的心绪,我高兴了,快乐了,母亲便以那最好看的微笑回应着我;我苦恼了,难过了,母亲回应我的仍然是微笑,但不是舒心的笑,眼神中有着对我的关怀。

『材料典故』 从马氏体说开去 篇5

对于学材料的人来说,“马氏体”的大名如雷贯耳,那么说到阿道夫·马滕斯又有几个人知道呢?其实马氏体的“马”指的就是他了。在铁碳组织中这样以人名命名的组织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些名称和它们背后那些材料先贤的故事。

马氏体Martensite,如前所述命名自Adolf Martens(1850-1914)。这位被称作马登斯或马滕斯的先生是一位德国的冶金学家。他早年作为一名工程师从事铁路桥梁的建设工作,并接触到了正在兴起的材料检验方法。于是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铁的金相组织,并在1878年发表了《铁的显微镜研究》,阐述金属断口形态以及其抛光和酸浸后的金相组织。(这个工作我们现在做的好像也蛮多的。)他观察到生铁在冷却和结晶过程中的组织排列很有规则(大概其中就有马氏体),并预言显微镜研究必将成为最有用的分析方法之一(有远见)。他还曾经担任了柏林皇家大学附属机械工艺研究所所长,也就是柏林皇家材料试验所(“Staatliche Materialprüfungsamt”)的前身,他在那里建立了第一流的金相试验室。1895年国际材料试验学会成立,他担任了副主席一职。直到现在,在德国依然有一个声望颇高的奖项以他的名字命名。

下面说说奥氏体Austenite,套用一下无意间搜到的某个以Austenite为昵称的仁兄的话,Austenite之所以叫Austenite,不是因为发现者喜欢简·奥斯汀(Jane Austen)的作品,也不是因为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Austin)市,而是因为一位来自不列颠的冶金学家Roberts-Austen, Sir William Chandler(1843-1902)。个人猜测,他的名字大概是罗伯茨-奥斯汀,被封为威廉·查德勒爵士。这位爵士可算得上是有好几把刷子。他是第一幅铁碳相图的绘制者,1897年完成初稿1899年彻底完成。他还是第一个用定量试验验证菲克扩散定律的人,他所做的试验是金在铂中的扩散。他还与法国勒夏忒列同时称为差热分析的鼻祖。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位先生的生平。

罗伯茨-奥斯汀于1843年3月3日出生于英国的Kennington。18岁时进入皇家矿业学院。后来在造币厂从事金、银和合金成分的研究。他用量热计法测定银铜合金的凝固点,并首先用冰点曲线表示其实验成果。1875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876年与J.洛基尔一起用光谱仪作定量分析,以辅助传统的试金法。1885年他开始研究钢的强化,同时着手研究少量杂质对金的拉伸强度的影响,并在1888年的论文中加以阐述,成为早期用元素周期表解释一系列元素特性的范例。奥斯汀采用Pt/(Pt-Rh)热电偶高温计测定了高熔点物质的冷却速度,并创立共晶理论。他使用显微镜照相的方法研究金属的金相形貌。在造币厂的工作使他成为了举世闻名的铸币权威。1882年到1902年他在伦敦的皇家矿业学院任冶金学教授,1899年被授予爵士爵位。于1902年11月22日离开人间。

相比之下关于贝氏体和莱氏体的“被命名者”我们了解的要少得多。贝氏体Bainite,命名自美国化学家E.C.Bain,30年代,他和他的合作伙伴在由他们首先进行的“等温转变曲线”的试验中发现了一种不同于他们熟识的组织的新的组织,这种针状或羽毛状的组织随后被以他的名字命名。莱氏体Ledeburite,命名自Adolf Ledebur(1837-1916)。关于他,我们只知道他是Bergakademie Freiberg的第一个“Eisenhüttenkunde”教授,并因在1882年发现了铁碳“Mischkristalle” 而闻名,至于这些德语是什么意思就请高手不吝赐教了。

从匾牌错别字说开去杂文随笔 篇6

也许是职业习惯,我总喜欢留心观察街道两旁的店铺,机关单位大门口的匾牌,对联,墙壁上大幅的广告或凌空而横的条幅的字画。并对其带有挑剔性的鉴赏,自我品评,或舒展或蹙眉,表情时而变异。

某重点高级中学也可谓我市的“最高学府”吧。今年春节校门口贴了一幅有五十余字的长联,联中竟出现几处错字之误。撰拟此联者应是该校语文教师中的佼佼者,学识造诣不浅的人。内容、韵脚、格式等都不错,无可挑剔。而恰恰就是这几个错字使人大倒品味,最显眼的错字是“志”。其字上下结构,上“士”,下“心”属会意类字。“士”是指人,只有人才有思维,有心理活动的本能,把“士”写成“土”,几万个汉字中查不出此字。这是“错”字,而不是“别”字。古人造这样的“士”字头,是表示,人有志向,理想,都是从心底里生发的。若写成“土”字就大错特错了!“土”在五行中居中的一个行,狗的生肖属“土”。狗若被人打死了,只要未剥皮没打碎脑,放在地上,不要很长时间它又会复活。据说狗心是“土”心。它的“尸体”放在地上受“土”气作用而复活。“志”这个错造的字若要给它注上音那就可读(gǒu狗),那么“志气”就成了“狗气”,“志喜”、“志哀”便成了“狗喜”“狗哀”了,“标志”也就成“狗志”啦。古人没造错,而今人却弄错了,这是对古人对汉字的一种亵渎。堂堂一个“最高学府”,文化殿堂竟然在大庭广众面前于此不尊重我们的汉字,未免有点丢“学府”的脸面大刹文景吧。

此还只算“小巫”,还有一个“大巫”。也是城区内一乡级“最高学府”,在校门口一块近十米见方的水泥贴瓷板上铸写的金光闪闪的校训,两行八个大字上一行,“团结”、“严谨”中的“结”,又是一个大错字。提醒该校可申请该字的专利了,“结”是形声字,左形右声。“吉”是“士口”,而非“土口”,是指只有人能开口说话,表达幸福、吉祥等心意义项的字,而写成“土”,不知错到哪里去了。说句俏皮话,错到外婆家去了。由“吉”字构成的字有十五个之多,一个“吉”字既错,所有含“吉”的字会皆错,一人写错,一群人跟着错,因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呗。这一代已错下代甚而三代仍错。不是危言耸听。俗言,讨坏一台亲带坏三代人。这真是谬种流传误人不浅!若到该校学生中测试一下。写错的人恐怕为数不少,这些可能还都是好学生,因“校训”有效应啰。

上述两校的对联、校训的字都是电脑打出来的正楷体,字形还蛮洒脱漂亮。其错是否应归咎于电脑呢?若然,则就未免是拉屎不出怪土地了。字体无论怎样似花一样艳丽,也无法掩饰其错的丑陋。恰似是“好花”插在牛粪上。此错是否是该校能识字的教师们,尤其是语文执教者们,还有学校的官们都熟视无睹,还是不知其错呢?不禁使人感到有点悲酸。如此重要的传播文化知识的圣地,出现了如此不应有的疵漏真是太不应该了。说重一点的话令人发指,说句不客气点的粗话,真是太……的了。

有错就改,校训错字的学校要有胆量,大白天当众纠正,收回谬种影响。千万不要在晚上改正。纠正是要“一定”的哟!要让它“献身”,不要让它永远呆在那里,“现世”“卖丑”了。不然,若再上电视爆光,面子就会丢得更大了、更尽了。

诚然,在使用汉字的人群中,不写错别字的恐怕没有,那只在个人的日记、书信、文稿中提笔忘字。笔误所致,偶尔有之,其情有可原,能够理解。再则对他人也无有多大影响。

汉字的构造也有些字使人容易出错。近段时间有关服务行业为揽生意,在店门口挂起有关横幅标语。

一日,在下去缴话费,在该店门口看到一幅正在挂悬的红底白字的大横幅:“祝莘莘学子金榜提名。”我想这还挺关心学生的呐,不错值得称道,可中有别字“提”就不敢恭维了。我请站在下面观望的一工作小姐把横幅念念,她看了我一眼轻声念出将“莘莘(shen—众多义)念成(xin—劳苦义),我估计她是念不准这两字的,果然,要她念似是在捉弄她。再说“名”不是用手“提”起离开地面,而是题写在“榜”上的,我纠正告之,他们连忙取下横幅去改正了。不过现在还可以在一路公交车沿线旁的.某家“大饭店”“大酒店”“超市”门前看到有这样“提”字的横幅还大大方方地凌空而荡。在运用汉字上我们千万不要做“三字先生”,写错是错字先生,读错是白字先生,用错是糊涂字先生,《增广贤文》言曰:“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这是真理。曾从有关刊物读文悉知,新疆乌鲁木齐一大型企业与日本一印刷会社签定一印刷商标图案合同,商标印制倒是精美,可因“乌”成了“鸟”。一字之差,花了几千万元给世人买了个教训,应感谢他们胆识不错,奉献精神可佳哩。

只要留心看,写错字招牌的还有些许部门单位店铺等。

写错别字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表现,是文化垃圾影响市容,政府有关机构是否也应过问一下呢?我想应该。错别字泛滥也对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影响。

然而,也有故意把字错写为解悬难的。清康熙帝亲征新疆。因气候突变恶劣异常征军受阻天山。军饷一时供给不上,然则影响征剿大事,帝心急如焚,带官员去寺庙求拜神灵保佑以解悬难,其虚渺的神灵何能解脱悬难呢?是时,随驾出征的左宗棠将军进言,不妨把五位金塑大神铸成铜钱以解眼下之难。帝沉思犹豫不决。左又进言,今借金神一用,战胜后定重塑金身隆重祭祀。帝还在思虑,担心,金铸成铜钱,难以收回,损失太大了。左心有成竹又献密计,将铜钱上“康熙通宝”四字中的“熙”铸错,把上左部分错写成“臣”,以后便于能收回。帝心悦肯首依计而行。征战结束凯旋后,帝命派大员重塑金神并举行隆重开光祭祀。同时诏告当地百姓,凡“康熙通宝”铜钱的熙字错铸了的以后不再通用,现在可以一兑二换钱。没多少时日,金币基本收回。这则史事的成功演释得就于故意写“错”字的类似故事,古代外史野史记录为数不少,今予摘录只是凭添点有意思的笑料而己。

我们绘制匾牌的技艺门市的技师们,从事教育工作的先生们,有一定学识的家长们,我们要爱护有几千年历史,现在联合国通用的五种文字之一的,世界有影响的汉语汉字,使她更纯贞、庄重、威严、神圣、光映世界、恩泽万代。

从朗读的“两个图示”说开去 篇7

小学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大家都重视朗读, 可什么是朗读?为什么要朗读呢?小学老师是不是也处于灯下黑状态。如果用一句话表述朗读, 就是用清楚、响亮、恰当的声音念文章, 多种器官协同活动的复杂的过程。可用下面图示表示:

从这个图示说开去, 朗读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 特别是小学阶段。

1.巩固识字的效果。小学阶段识字是重点, 因为朗读是见字形、知字意、读出音, 所以, 汉字的三要素———音形义, 通过朗读可以巩固, 可以考查。默读在这点上不如朗读。

2.语言形式的转化:朗读是把书面语言变成口头语言, 锻炼口语, 发展语言、规范语言。特别是正在发展口语的小学生, 尤为重要。

3.阅读器官的合作:从上面的图示可以看出, 朗读通过眼脑口耳的协同活动才能完成, 对小学生正在发育时期, 需要多器官支撑, 朗读可促进了孩子们生理发展。

4.语言理解的活化:由于有读者参与, 朗读就成了共创的过程, 加入了读者的解读与感悟, 声情并茂, 增强语感, 入境共鸣, 陶冶情操。将静态的书面文字活化为栩栩如生的声音, 乃创造性的劳动。

5.聆听对象的扩展。朗读要出声, 不仅自己听, 也可能有别人在听, 扩大听众, 共享理解成果, 达到育己育人的目的。如果是教师听, 可以从朗读中考查、训练学生能力。

小学阶段朗读有哪些要求呢?老师们都可以倒背如流———正确、流利、有感情。可何为正确?往往回答的是读准字音而已, 这似乎局限在对文声的准确把握, 恰恰忽视了谁在读, 忽视了人声。这让我联想到课堂上学生朗读出现的方言读、小声读、哼哼读、吃字读、弯腰读、爬桌读……等现象, 有必要解读“正确”的内涵, 于是我画了下面的图示:

从这个图示说开去, 单说“正确读”。

首先是人声正确: (1) 规范:用普通话。 (2) 清楚:吐字清 (不吃字, 如“天安门”快读容易“安”字吃掉) 。 (3) 响亮:要锻炼用气。 (4) 读态:认真投入自然 (5) 读姿:手:双手捧书, 手书适距, 手不指读身:坐读身正、站读身直、当众读大方。

其次是文声正确: (1) 做到“七不” (不丢、不多、不错、不重、不倒、不唱、不破) (2) 注意“音变” (轻声、儿化音等) ;注意儿化:区别意思 (加油———加油儿白面———白面儿棍———棍儿) ;注意区别词性 (盖———盖儿错———错儿) 注意区别情感 (小孩———小孩儿) ;注意变调。

从“婚姻医院”说开去…… 篇8

姑且不论“婚姻医院”的收费是否合理、帮助指导是否专业,但其遍地开花的架势,至少证明了一件事:是市场催生了这一新行业。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就像人吃五谷杂粮会三病四痛一样,柴米油盐酱醋茶堆叠的婚姻也会生病。

要知道,过去中国人对自己的婚姻內务一向捂得严严实实。从“捂紧问题”到如今的“亮出问题”,这背后折射出人们对婚姻中存在的问题有了越来越多的理解与宽容。围城中的男人或女人的脸被配偶抓破了,也不必再三向外人解释“不留神让家里猫给抓了”。出现婚姻危机,也能够像得了感冒般向领导请假,说“我的婚姻出了点儿问题,得请几天假上个医院” 。

直面问题,承认婚姻会生病,只有在这样的视角下,婚姻才不会沦为一纸干巴巴的契约,它才会被视为有生命的——只有生命体才会生病,才会用“病痛”来提醒婚姻中的夫妻双方:是该调适修补的时候了。

上一篇:化学竞赛试题下一篇:友好的同桌作文450字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