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职演说稿撰写要点技巧

2024-10-14

竞职演说稿撰写要点技巧(共2篇)

竞职演说稿撰写要点技巧 篇1

。但由于它是针对某一竞争目标而进行的,所以,除了这些共性外,它还具有以下“个性”,即特征:

一、目标的明确性

目标的明确性,是竞聘演讲区别于其它演讲的主要特征。这一方面表现在演讲者一上台就要鲜明地亮出自己所要竞聘的目标(或厂长、或校长、或秘书、或经理),另一方面,其所选用的一切材料和运用的一切手法也都是为了一个目标DD使自己竞聘成功(使听众能投自己一票)。而其它类型的演讲则不同,不管是命题演讲还是即兴演讲,虽然都有一定的目的,但其目标却有一定的“模糊性”、“概括性”和不具体性。打个比方说,如果演讲如大海行船,那么一般演讲是要告诉人们如何战胜困难,驶向遥远的彼岸,而竞聘演讲则是竞争看谁有条件来当船长。

二、内容的竞争性

在其它的演讲中,内容尽管可以海阔天空地谈古论今,说长道短,但一般都不是来“显示”自己的长处。即使在事迹演讲中,也忌讳毫不客气地为自己“评功摆好”。但竞聘演讲则不同,它的全过程都是听众在候选人之间进行比较、“筛选”的过程,竞聘者如果“谦虚”、“不好意思”说自己的长处,表示自己也是“一般般”,就不能战胜对手。因此演讲者必须“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而“竞争性”说白了,也就是演讲者无论是讲自身所具备的条件,还是讲自己的施政的构想,都要尽最大可能显出“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新”的胜他人一筹的“优势”来,有时,甚至还要把本来是“劣势”的.东西换一个角度讲成“优势”。

比如,在一次竞聘厂长的演讲中,一个年轻工人在介绍自己时这样说:“我一没有党票,二没有金灿灿的大学文凭,三没有丰富的阅历,我只是一个初涉人世的二十五岁的小伙子。你们有百分之百的理由怀疑我是否能担得起化肥厂厂长的重任。然而,同志们,朋友们,请你们仔细地想想,我们化肥厂长期处于瘫痪的状态,难道是因为历届的厂长没有党票、没有文凭、没有阅历吗?”(掌声)接下来他又讲了听众心中有而口中无的改革措施,最后竟以大多数票获胜。

三、主题的集中性

所谓主题的集中,是指所表达的意思单一,不枝不蔓,重点突出。这就是说,在表达意思时,必须突出一个重点,围绕一个中心,而不要搞多重点,多中心,不能企图在一篇演讲中解决和说明很多问题。

比如,在一次小学校长竞聘演讲会上,一位很有“希望”的老校长就由于谈得太面面俱到而让人产生了反感。他在介绍自己时,不仅详细介绍了自己大半生的经历,而且在说获奖情况时,把在某晚报征文比赛获纪念奖这样的与竞聘条件无关的奖励都说上,罗列了不下二十个,说得听众直笑。在说措施时,又从如何抓学生学习、体育、德育到如何开办校办工厂,从如何管理教学,到如何关心教工生活,其措施几乎是“全方位”的,结果造成了立意分散,让人听了好像什么都说了,而又摸不清他到底说了些什么。对比之下,另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就围绕“如何把学校教学水平搞上去”这一中心问题讲,讲得有情有理,头头是道,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使自己竞聘成功。因此,在做竞聘演讲时,一定要“立主脑”,“减头绪”,“镜头高度聚焦”,这样才能在听众心中燃起共鸣之火。

四、材料的实用性

实用性,是指所选材料既是符合实际的,又是对自己竞争“有利”的,也就是无论讲自己所具备的条件还是谈任职后的“构想”,都要从“自我”出发、从实际情况出发。竞聘演讲是“竞争”,但并非是比赛谁能“吹”,谁能用嘴皮子“甜”人。听众边听你的演讲,边在“掂量”你的“话”是否能在现实中发挥作用取得效果。比如在讲措施时,那种凭空喊“我上台后如何给大家涨工资,如何给大家建楼房”的演讲者,听众一般是不买账的。而那种发自肺腑讲实际的措施才是听众最欢迎的。

有个工人在竞聘演讲中就做到了这一点。他说:“恕我直言,我无力为你们迅速带来财富,提高你们的工资,增加你们的奖金,我能做到的只能是:第一,诚恳地倾听你们的呼声,热忱地采纳和奖励你们的合理建议,我准备成立一个由新老工人和技术人员一起参加的《智囊团》,让大家提出优良的改革方案和科学的管理措施。第二,现在咱厂瘫痪的原因是因收不上来几百万的外欠款,我要是当了厂长,我一方面要用法律解决问题,一方面设立奖励制度,谁要是能完成任务,就奖励20%。当面点清,说话算数。第三,目前当务之急是把积压产品销出去。这就要调动全厂工人的积极性,要把专业推销员和业余的结合起来。按效益提成。第四,在扩大销路的同时,还要扩大生产,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我们要先拿出点资金让工厂的机器转起来,我先拿出准备给儿子娶媳妇的两万元进行集资入股。第五条,在工厂扭亏为盈之前,我先不拿工资。盈利之后,我的工资和奖金也拿全厂平均数。我当厂长只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和全厂工人们一起,让咱们厂起死回生,扭亏为盈!如果,两年之内,不能实现这个目标,我就立即自动下台。最后,我还要说,我平生最恨的就是 ,我要是当厂长,我保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如果发现我有一分钱不干净,大家可以把我家的全部东西都拿走。”

因为他所讲的都是真诚的切实可行的,所以工人们都投了他的票。

五、思路的“程序”性

思路,就是演讲者的思维脉络:“程序”是指演讲中先讲什么后讲什么的顺序。竞聘演讲不像一般演讲那么“自由”,它除了题目和称呼外,一般分为五步:

第一步,开门见山讲自己所竞聘的职务和竞聘的缘由。

第二步,简洁地介绍自己的情况:年龄、政治面貌、学历、现任职务等一些自然情况。

第三步,摆出自己优于他人的竞聘条件,如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工作能力等。(既要有概括的论述,又要有“降人”的论据。比如,讲自己的业务能力时,可用一些获得的成果和业绩来证明)

我为里根总统撰写演说稿 篇2

西柏林人的情感

我于1983年成了罗纳德·里根总统演说稿撰写人之一,当时我26岁,是写作班子中最年轻的成员,我的任务是将总统的风格和意图融入到演说中。我遇到的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里根在柏林墙边的那次演说。1987年,里根因参加柏林市建城750周年庆典而造访西柏林,我当时只是被告知总统要在柏林墙边进行一次演说,大约有一万人到场,而演说中心内容可能涉及到外交政策。

1987年4月底的一天,我在西柏林见到一位美国高级外交官,这位外交官建议,由于西柏林人具有高度的智力和政治敏感性,总统必须注意讲话的分寸,不能太直率,也不能对柏林墙发表过激的言论。这位官员声称,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早就习惯了包围他们的这个建筑物。

在见过这位官员之后,有一天晚上,我参加了一个由迪特尔·埃尔兹和英姬波格·埃尔兹夫妇主持的晚宴。迪特尔是土生土长的德国人,不久前才从“世界银行”退休回到西伯林。在晚宴上,我见到了各界人士:商人、学者、家庭主妇……我们的话题涉及到气候、德国啤酒。随后,我提到那位外交官告诉我的话,“你们是否对这堵柏林墙已经习以为常了?”

埃尔兹夫妇和客人们听到此话后不由地面面相觑。我的心凉了下来,难道我的话不得体?冒犯了什么?过了好一阵子,一个男子抬起胳膊,比划着,“我的姐姐住在那个方向,离这里20英里”,他说,“我已经20多年没有见到她了。你认为我能无动于衷吗?”另一个男子也大声说道:“他每天上午上班,要经过柏林墙,东柏林的一个岗亭上总有一个卫兵拿着望远镜监视着他。那个卫兵和我说同一种语言。”接着他解释道,“我们有着共同的历史。然而我们中的一个成了动物园的看守人,一个成了动物,我不能确定谁是谁。”

宴会的女主人此刻忿忿不平地插话道:“如果戈尔巴乔夫所谈的开放和改革是认真的,他就应该证明这一点。他能够推倒这堵墙。”

拆毁柏林墙

回到华盛顿,在一份草稿中,我写道:“Herr Gorbachev(戈尔巴乔夫先生),推倒柏林墙吧。”使用“Herr”(先生,德语)一词是为了取悦于德国民众,而“推倒”是我所能想到的唯一动词。我又用“拆毁”一词代替了“推倒”,似乎觉得词义上显得更有力一些。

到了周末,我只写出了自己也颇感平庸的第一稿。负责审查总统演说稿的托尼在办公室审阅了之后,来到我这里。他把草稿往我的书桌上一扔,说道:“不行。”“你认为哪里有问题?”我问道。“我告诉你,不行。”“那几段不行,托尼?”“整篇都通不过。”

第二个星期,我又写出了第二稿。在这一稿中,我以较强硬的语言向苏联领导人提出了挑战,劝告戈尔巴乔夫“拆毁柏林墙”。5月15日,星期五,里根总统到罗马、威尼斯和西柏林访问的演说稿递交给了他本人。5月18日,星期一,几名撰稿人都被召到椭圆形办公室(即总统办公室)。我写的稿子是最后一篇被讨论的。当联络主任汤姆·格利斯考姆向里根询问他对稿子的看法时,总统只是简单地表示他颇为欣赏。

“总统先生,”我对里根说道,“据我所知,你的演说不仅西柏林人能够听到,而且整个东德都能听到。”无线电波的覆盖范围或许能向东延伸到莫斯科。“您有什么话要对柏林墙另一边的人们说吗?”我问。

“演说中已有了拆毁柏林墙这段话,”他答道,“这堵墙必须倒掉。这就是我想对他们说的话。”

反对的意见

演讲稿被傳到国务院和NSC(国家安全委员会)进行审阅。这两个部门都试图否定这篇稿件。他们认为,内容过于天真,不但文字臃肿,而且具有挑衅意味。国务院和NSC各自提交了他们自己的文稿——全文不到7分钟,两篇稿件都删去了“拆毁柏林墙”的句子。

在里根总统前往欧洲的几天前,汤姆·格利斯考姆接到白宫办公室主任霍华德·贝克的电话,要他去办公室。办公室里只有贝克和国务卿乔治·舒尔茨。格利斯考姆回忆道:“舒尔茨不同意我提交的这篇演说稿,他说‘拆毁柏林墙’这句话会冒犯戈尔巴乔夫先生。可是我解释说,‘国务卿先生,总统已对这句话作了评论,他没有异议。”

当美国代表团到达意大利后,舒尔茨又一次就我写的演说稿向白宫办公室副主任肯·杜伯斯坦提出反对意见。因此杜伯斯坦在6月5日向里根报告了舒尔茨的看法,请总统再斟酌一下这一关键的词语。里根又通读了一遍稿件,并询问了杜伯斯坦的看法。杜伯斯坦表示他赞成用这句话。总统的脸上露出了会意的微笑,并对杜伯斯坦说,“就把它放在里面。”

当里根到达柏林时,国务院和NSC仍把他们的演说稿交给了总统。可是里根最终决定采用有争议的那段话。“国务院的那帮家伙真快把我折磨死了……”里根笑着对杜伯斯坦说。

最终说了出来

1987年6月12日,里根总统面对一大群集会的西柏林市民,站在紧靠着柏林墙的勃兰登堡门前发表了演说。几分钟后,人们就听到了他的那句关键之词:“戈尔巴乔夫先生,拆毁这堵墙吧。”它直接而明确无误地表达了里根的真实想法。

上一篇:红寺堡镇中心学校廉政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下一篇:竞选学习部部长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