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源小学2018年秋六班德育工作计划

2024-11-12

金源小学2018年秋六班德育工作计划(共2篇)

金源小学2018年秋六班德育工作计划 篇1

2018年秋金源小学六(1)班德育工作计划

班主任

彭小满

本学期的学校德育工作,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以学生为本,不断发挥德育整体效益,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我班实际,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深化德育管理,使班级德育工作得以再提高,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一、营造全班德育氛围。

1、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微信群。班主任负责管理群,与家长及时沟通,交流孩子教育方面的问题,家长与家长之间也可以及时交流沟通。

2、坚持家访,贫困生家庭、学困生家庭、单亲家庭、行为偏差学生家庭、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家庭必访。

3、实行家长开放日,(激励机制、问题学生)主动暴露问题继而解决问题。促进学校发展。

二、加强常规管理,全面巩固规则教育。

1、利用升旗仪式进行德育主题教育。

2、卫生清扫及热爱劳动教育。

校园环境卫生依旧实行每周轮班负责制,班级除坚持做好清扫工作外,通过主题班队会、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及其他专题活动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规范行为的思想教育。

3、全面巩固规则教育。

在上学期运行规则教育的基础上,本学期进行全面巩固。具体内容为:

(一)、成对即齐

(二)、实行“2.4”规则,践行靠右行走

(三)、“阳光大课间”

(四)、“体育活动课”

(五)、课间操管理流程

(六)、“入楼即静,入室即学”规定

(七)、学校大门口管理规定

三、继续开展“班级之星”活动。班级之星活动。

以此项活动为契机,使“认星争优·做美德少年”成为四小德育有效载体及品牌。主要设立7种类别:

自理之星 守纪自律之星 文明礼仪之星

低碳环保之星 阅读明理之星 才艺魅力之星

明日科技之星

四、注重班级文化建设。

1、班级教室外墙共性区域建设与班级内部个性区域建设相结合。外墙的共性区域建设包括班牌、、校园之星、活动剪影、风采展示内容。班牌内容统一,要有班名、班风班训、班徽和班主任寄语。活动剪影和风采展示根据学校活动主题每月更换一次,评比成绩纳入班主任月考核中。班级内部的个性区域建设由班主任自行设计,要班班有自己的特色,鼓励建设信息化特色班,尤其是被选为信息化特色项目的班级。

2、班级制度文化、管理文化建设。

设立班规,在遵守学校统一规章制度的前提下,细化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核评比,并有记载材料,包括卫生、行为规范的评比。

五、班级德育以开展活动为主,以少先队为主阵地开展丰富的活动,抓好常规管理。坚持活动育人原则,本学期五(1)中队继续发挥少先队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的优势,积极地创造体验活动的载体,广泛开展各类少先队活动。

(按月安排)九月份:

1、制定学校德育工作计划

2、结合“9·3”抗战胜利纪念日等重要纪念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及时上报图文总结。

3.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之“小小百家讲坛”“墨香书法”“寻访红色足迹”“小小传承人”“我的家风故事”“英雄在我心中”6个分项活动,按时上报材料。十月份 :

1.开展安全主题教育,杜绝安全事故。

2.发生开展“9·30”烈士纪念日纪念活动,开展“国庆节”庆祝活动,开展“中秋节”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按时上报材料。

十一月份 :

各校根据养成教育和文明创建工作要求开展主题活动,月底上报图文总结

十二月份 :

结合“12·13”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根据文明创建要求上报图文资料。一、二月份

做好德育工作小结评比,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假期生活

衡阳市金源小学2018-9-1

大乌江小学六二班德育实施总结 篇2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在科技文明日益发达的今天,物质文化正以其无所不在的工具性精神冲击着传统美德,使人们日益冷漠了对人的精神世界和传统美德的维护,也使学校对承接传统美德与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巨大落差常常感到迷茫和失落。这给学校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敲响了警钟,也证明了传统美德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失误。因此,我班主要是从以下方面充分发挥中华传统美德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一、以诵读文化经典为导向,增强传统美德理论渗透

中华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国人修身经世之本,其价值永恒不朽,历久而弥新,是学校道德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开发和利用文化经典,对提升在校学生的道德素质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一是开发地方教材。大乌江是红色文化之镇,学校应充分利用校本优势,组织学校师生巧妙地把“红色文化”引入地方教材,并广泛开展“赞乌江”、“诵乌江”、“悟乌江”活动。二是编写校本教材。把红色文化经典列入校本教材,进入课堂。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视角,将经典诵读贯穿教育的全过程,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不同学习阶段加以设计而实施:低年级重在“背诵”,高年级侧重“读讲”,三是加强诵读指导。为更好地加强学生对经典文化的诵读和理解,学校少大人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分别布置经典诵读内容,使学生从对传统经典的好奇,到对内容的初步理解,到彼此间的相互

传诵。学生每天利用晨读或课余时间,饱览古今传统经典,理解内容深邃含义,注重理论实践结合,阐述表达现实意义,从“学而知”到“知而行”,逐步达到“行更知”的道德教育途径。

二、以校园环境建设为基础,营造传统美德教育氛围

一是开放图书资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中华传统美德的系列内容,学校不仅在理论上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教材及图书,还应广泛开放图书资源,如建立经典文化走廊、班级图书角等,让学生始终“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同时,充分利用闭路电视、广播系统等媒介,课间十分钟在校园内播放诵读碟片、歌曲,让学生时刻呼吸书香浓郁的空气,在中华经典文化优雅和谐的旋律中陶冶心灵。

二是挖掘教材资源。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全面融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特别是语文、品社、地方、美术类等课程,善于发现并利用课程教材中的传统美德教育素材进行有效的教育,使其与当代学生的理解能力相适应。同时学校要把中华传统美德作为一门学科纳入教学、教研计划,每周安排适量的课时完成各年级规定的传统美德教学内容,使所有学科课程都能结合自身特点,有机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三、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内化传统美德教育内涵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校园文化活动是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学生品德素质高低的标准。在传统美德教育实践中,要始终坚持把忠、孝、诚、信、礼、义、廉、耻德目与德

育内容、现实生活、时代精神相结合,形成班级、学校、社区实践三个层面的活动:主题班会增加认识,修身明理;学校专题教育、活动比赛内化认识,明德导行;社会活动情景体验,明志践行。

一是结合德育内容,大力开展序列主题活动。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非常宽泛,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应本着“古代存在,现代需要”的原则,结合学校实际确定教育德目,选准切入点,将传统美德的教育内容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学生接受能力的高低进行分类,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如“忠孝”教育,是学生首要学习的,但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年年都应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并以队、团等活动为主线,遵循“小一点、近一点、实一点”的德育原则,开展“读、讲、赛、评”等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序列活动,使学生在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感知、体悟、探究、思考和积累,使道德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需要。

二是结合现实生活,深入开展节日庆祝活动。“生活即教育”,对传统美德的学习,不能仅停留于讲古人、学古人的层面,要赋予传统美德的时代内容,因此我们不能不重视精神生活中的重要节日。尊重自己的传统节日及民俗文化,是尊重和热爱自己民族的表现。利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创新庆祝、纪念活动形式,使传统美德教育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如母亲节开展感恩教育,让学生懂得“知恩、报恩、施恩”,对学生的精神和心理将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三是结合时代精神,广泛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必须坚持知行合一,通过社会服务活动检验教育效果,在社会服务活动中训育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把认知付诸行动,内化为品质。结合体现时代精神的典型事例,有机地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活动是传统美德教育由“内涵式”向“外延式”的一个重大转变。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社会宣传、调查、访谈、帮扶、救助等社会公益服务活动,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活动中真正体验到传统美德的崇高,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

四、以家庭和社区为阵地,推进传统美德教育进程

家庭和社区是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基石和阵地,充分发挥传统美德教育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必须与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和社区配合教育相结合,使每个现代家庭和社区都承接中华传统美德,重视家庭教育,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让学生懂得父母长辈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社区对自己有恩赐之恩,要以行动来孝敬父母,回报社会。

一是以家庭为基础,延伸传统美德教育。家庭教育在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形成过程中,以一种长期潜移默化的形式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育途径。学校要建立“传统美德教育家长委员会工作机制”,建立班级、年级、学校三级传统美德家长委员会机构。通过开办家长学校,举行家长开放日、学校开放日、家长指导日、家校互访活动,制作家校联系卡,制订家庭教育咨询制度、评选优秀家长等多种措施和形式来密切同家长的联系,强化家长参与意识和教育

作用。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家长素质,同时家校统一规范要求学生,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和思想品德修养。

二是以社会为依托,联动传统美德教育。社会是一个具有广阔教育空间的舞台,社区为传统美德教育提供的教育阵地,不但可以检验学校、家庭的传统美德教育成果,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传统美德,固化美德成果。学校要注重发挥社区的教育作用,构建社区教育体系,增强德育教育合力。争取校外各单位的参与,如与武警、巡警大队、驻地部队建立军民共建网络,与学生居住集中的居委会共建文明小区。通过营造良好的区域风气、协调的人际关系,达到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通过以上系列活动的开展,对多数学生而言,教育效果是非常突出的,但是还有少部分学生进步不大,看来此项教育的实例还不够多、广,在今后的教育得注重。

总之,“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中华传统美德对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有着极大的作用和教育意义,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和职责,只要我们的老师、家长和社会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谨记,传统美德一定能在学生中发扬光大。

班主任:陈雪梅

上一篇:ps图层教案下一篇:军民融合产业园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