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一学期化学总结(通用5篇)
高一第一学期化学总结 篇1
第一学期高一化学教学总结
第一学期高一化学教学总结1
20xx年—20xx学第一学期中,我担任了高一(1)、(2)、班的化学科任。一学期来,我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已经如期、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高一化学必修1模块的教学。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
今年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的编排有了大的改革,比以前要系统,但知识点间的联系较差,因此我在备课时,参考和分析了很多有关资料,尽量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方式,认真写好教学纲要,尽量使知识点的教学有条理性,学生较易学和理解。同时课后及时对刚上完的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记录自己的不足和收获,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行改进,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水平
人教版新教材在编排上增添了不少实验和有关图画,图文并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对学生的实验能力水平的要求也更高了。在教学中,我根据本校的实验设备条件,把一些演示仔细分析,让学生明白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结论。同时鼓励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还严格要求学生,指导他们逐步达到能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加强学生的实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水平。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因为甘肃省第一年实行新课标,第一次教新课材,经验不足,在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不少问题,比如说在教学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方式,教学难度控制等方面。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时,我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同科组老师的课(尤其是同级的老师),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也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
四、认真批改作业,及时进行针对性评价
作业是一种很好的信息反馈方式,从作业中能够发现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布置作业要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对市面上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选编习题,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我认真分析并记录了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针对性的评讲,并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做到有的放矢。
五、根据学生实际,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我教的二个班中,大部分同学上课还是很认真,学习劲头也较浓,只是个别班后进生面太大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也就差,有些学起来就没信心,更不想去学。针对这种情况,我通过找他们个别谈话和分析他们的作业、试卷了解原因,对于对化学不感兴趣的,我就用一些实际例子跟他们说说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或聊一些有趣的化学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对于没有努力去学的学生,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对于由于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一类的学生,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等等。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同时,后进生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在作业或练习或在课堂上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我最大的体会是要想教好书,尤其是要上好新课标的课,得不断的充电和不断的学习,尽快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优化处理教材的能力、进行资源优化整合的能力以及进行良好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在教学中,平时多阅读一些不错的化学杂志,如《中学化学教与学》、《化学教育》等,学习其他化学同行的先进经验和进行教学交流;同时认真进行教学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及时整理有关资料,积极撰写教学论文,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教学经验不足,在教材处理和难度控制上有时不当;有时时间较紧,上课语速过快,学生消化不及等。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改进不足之处,争取更大的进步!
第一学期高一化学教学总结2
本学期,我担任了初三(1,4班)和高一(1、2班)的化学教教学工作,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已经按时按量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过去的教学中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本学期已完成了初三上册和高一化学必修1的所有教学内容,期末复习工作也顺利进行。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简单总结如下:
一、认真备课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三、增强教学技能
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四、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调整教学难度教学。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胃口,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若要求过高、过难,学生接受不了,会产生厌学情绪,成绩更差;若要求过低,学生会感觉太简单、无味,不投入精力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后退。所以我对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要求不同,进行弹性调节,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工程中发现学生在初中对于一些重要的基础知识没有及时掌握,因此,利用时间帮助学生及时掌握元素、原子团常见化合价,以及化学式书写,化学方程式书写,并加以练习巩固。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则通过面授提高。
五、指导学习方法
不同的学生的基础是不一样的。对原有知识基础较好、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信心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学有余味;对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信心时弱时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自信心,增强学习兴趣。
六、提高课堂效率
不管是难度和广度的调节,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中心任务的主战场,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备课时坚持启发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联系生活,从各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适当利用课件加强教学直观性。注重课堂的节奏、容量大小,充分发挥教师语言的特点,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课后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培优补差的方式。
七、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八、及时批改作业,做好评讲,补缺补漏
按照学校的要求,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九、积极推进新课程教学。
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学生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十、需要加强改进的地方
在完成几个适应的同时,我也深深感到几点困惑和教学工作中的不足。
1、对学生的要求不够严格。如对课堂上听讲不认真或表现反常的学生,有时课后没有及时谈心交流;对没有交作业或作业做得不认真甚至有可能是抄袭的学生,不是每次都过问。
2、对个别基础特差、甚至放弃了理化学习,假想自己读文科的学生,缺少行之有效的教学办法,常有黔驴技穷的感叹。
3、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但是由于本学期的课时非常紧张,到了最后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有些实验就没有在课堂上演示或者是没有让学生自己做。在教学中尽量做好每个演示实验,尽自己的努力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
新的校情和学情,对我的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以后我将重新发扬勤学善思的优点,倍加踏实严谨,适应竞争放在首位的新形势,把自己所任班级的化学成绩搞好了,就是完成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上是我进以行化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想法,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第一学期高一化学教学总结3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两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本学期已完成了必修1第一章至第四章的教学内容,期末复习工作也顺利进行。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习进行复习,并做好补缺查漏工作。下面就本人的工作做一个小结。
一、弹性调节难度
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胃口,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若要求过高、过难,学生接受不了,会产生厌学情绪,成绩更差;若要求过低,学生会感觉太简单、无味,不投入精力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后退。所以我对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要求不同,进行弹性调节,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加强方法指导
对原有知识基础较好、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信心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学有余味;对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信心时弱时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由学生自己阅读,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三、课堂、课后有分别
不管是难度和广度的调节,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中心任务的主战场,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备课时坚持启发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联系生活,从各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适当利用课件加强教学直观性。注重课堂的节奏、容量大小,充分发挥教师语言的特点,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课后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培优补差的方式。
四、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使教学工作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我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按时按量的布置了学生作业,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
五、实验教学有待加强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尽量做好每个演示实验。尽自己的努力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 上是我进以行化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想法,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第一学期高一化学教学总结4
一、认真研读竞赛要求,精心挑选学生
化学竞赛的根本出发点是推动中学素质教育。试题的基本命题思想主要是考察能力的试题。“能力”的内涵很丰富,跟“智力”不太好分清。有人认为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四个主要表现形式。有人认为智力可分成音乐智力、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空间感受智力、人际交流智力、个人内在智力七种。又有人将思维力分为逻辑能力与非逻辑能力。逻辑能力包括判断、推理、比较、分类、综合、归纳、演绎等,非逻辑能力包括想象、联想、直觉、灵感、逆向思维、侧向思维、发散思维、集中思维、创造性思维等等。化学竞赛属于智力竞赛,但不可能测试所有智力,也与电视台上的智力竞赛不同,主要不是测试应试者对知识记忆得多不多,牢不牢,遇到他人发问时从大脑中提取已有知识得快不快,而是考察应试者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其策略是尽可能令应试者身处陌生情景,利用原有的知识基础,提取、加工、理解新情景显现的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战略和策略,形成知识、发展知识,达到考察应试者学、识、才三者统一的水平。“学”不仅包括对前人知识的掌握,还包括个人的经验;“识”是见识、洞察力、是看清和把握方向,进行判断和抉择;“才”是才能,是能力,包括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两个方面,特别是在认识和实践中的创造力。我们化学竞赛的试题还强调考察应试者具有的对化学学科特有的分子三维立体结构的空间想象能力或者说空间感受能力,考察化学实验能力和科学表述能力(包括运用文字、图象、符号、公式等的能力)等;竞赛试题还要求应试者关注化学知识的前沿发展,化学发展与技术进展及其他学科发展的关系和科学与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经济发展、生活质量提高、环境改善的关系以及社会舆论中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因此在竞赛的第一节课我就对学生说,参加化学竞赛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能吃苦耐劳,有毅力;(二)有一种钻研精神;(三)自学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强;(四)对化学感兴趣且愿意跟随老师。凡不具备以上条件不录取。
二、在竞赛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锻炼学生心理素质
本学期的竞赛在内容选择上我本着为高考培养优生的目的,分别选择了几个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离子检验、误差分析)、化学中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元素及其化合物中铁三角、铝三角及图像专题、氧化还原等,在教学中采取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评讲习题时注重学生解题方法技巧的培养,同时鼓励学生不断拓宽化学视野,多看一些课外辅导书和化学杂志。化学竞赛还有另一方面,那就是心理素质。竞赛题的分析中几乎都强调了关于做题心理的问题剖析,最主要的就是说明,竞赛比的不一定全是化学专业知识,还有相当一部分比的是心理素质,这也是选拔的标准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我也非常注意心理素质的训练。
短短的一个学期过去了,从期末考试的成绩来看,全级共15人优秀,竞赛辅导的占了12人,说明大部分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跟学生共同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第一学期高一化学教学总结5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1)(2)(5)(8)四个班级的化学教学工作,本学期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完成“化学必修一”的教学任务,下面我对本学期的教学做以下几点的总结:
一、做好化学教学常规,及时反思总结
认真完成本学期初制定的教学工作计划,完成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在每课时前认真备课,在课堂上上好每堂课。结合学生课堂反馈情况,适当调节教学进度与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达到教学的效果和目的。作为高一化学备课组长,每个星期组织共同备课,讨论每个课时的教学进度与教学中疑难问题。对于每一章进行及时进行小测或专题的考试,特别是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对于钠、铝、铁、铜、硅、氯、氮、硫每一种元素的转化关系都进行小测。从反馈中检查不足,及时改进总结。本学期教学活动中承担区级“金属化学性质”“无机非金属元素硅”,校级“离子反应复习讲”公开课教学。
二、教学大胆创新,激发学习热情
积极采用新的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活动,在教学演示实验中使用摄像头让学生能够更清楚看到实验现象,例如做钠的燃烧实验。某些实验在课堂中难以开展,利用校本课程活动,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增加学生动手能力,把实验过程拍摄成视频,在课堂上播放学生看,使视频看起来有亲切感;例如氯气的性质实验、“铜树银根”实验等等。积极开展化学校本课程,丰富学生化学知识,又锻炼化学操作技能。利用新会四中农村品牌特色,以及古井镇企业中有关化学内容,在课堂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生活走进化学,化学走进社会。例如:利用植物做酸碱指示剂、古井烧鹅与食品添加剂等等。三、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在教学工作中竭力提倡创新,善于接受学生新的合理化的建议,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喷泉实验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以上是我在本学期中进行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以后,我还要在工作中从教与学两个方面不断总结、修正,提高自身的教学教研水平,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实惠,使自己由经验型的教书匠向专家型的新教师迈进!
20xx-01-24
xxx
第一学期高一化学教学总结6
一、教材分析(结构系统、单元内容、重难点)
本学期教材为苏教版化学必修1的内容,共分四个专题:
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专题1与初中衔接紧密,主要介绍学习研究化学的基本方法和思路,为后续三个专题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专题1还涉及了化学计量方法的学习。
重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更多的则是元素化合物知识,通过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来理解基本理论和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难点:n、V、M、m、N、NA、Vm之间的转化关系,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系统性
二、学生分析(双基智能水平、学习态度、方法、纪律)
我校高一年级有十个班,其中四个文科班,两个提前班,四个理科班。学生刚从初中进入高中,对化学的研究方法没有整体的认识,已能够用质量进行定量分析,接触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有限。学习过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备,酸碱盐和少数的氧化物,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元素、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正在逐步发展。
初入高中,一切都很新鲜,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较高,但是未形成规范,学习方法有待改善,纪律管理需要强化。
三、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化学1的学习,初步掌握化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结构系统,学会分析归纳总结。初步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并能应用于化学物质性质的研究,在实验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四、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教师做到集体备课和课后反思,参加教学研讨活动,积极收集相关教学资源信息,学习最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分析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
五、教学进度
周次课、章、节教学内容备注
1专题1第一单元绪论、物质的分类
2专题1第一单元物质的转化、物质的量
3专题1第一单元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
4专题1第二单元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常见物质的检验
5专题1第二单元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6专题1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7专题2第一单元专题1复习、氯气的生产原理
8专题2第一单元氯气的性质1、2
9专题2第一单元溴碘的提取
10专题2第一、单元氧化还原反应1、2
11专题2第一单元期中复习、考试
12专题2第二单元钠的性质与应用、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13专题2离子反应、镁的提取及应用、专题复习
14专题3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铝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铝的性质
15专题3第二单元从自然界中获取铁和铜、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16专题3第三单元硅酸盐矿物与硅酸盐产品、二氧化硅与信息材料
17专题3、专题4第一单元专题复习、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
18专题4第一单元硫酸的制备和性质、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19专题4第一单元、第二单元专题4第一单元复习、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
20专题4第二单元氮肥的生产和使用、硝酸的性质
21专题4专题复习
22专题1-4期末复习
23专题1-4期末考试
24放假
期末总结:
整个学期,教学进度符合要求,能够完成要求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初学物质的量时,完全不能接受一个全新的物理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在习题和学习中不断理解物质的量,并能够应用物质的量解决问题。总体上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计划。
对于教学的难点,学生的学习总是循序渐进的,所以不要求一步到位,而是像教材的编制一样,采用螺旋上升式的。在整个教学中,贯穿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经常巩固复习提高。较多的反应和化学方程式,学生在记忆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平时上课要灌输书写化学反应的方法和规律。如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不能共存,氧化性物质和还原性的物质不能共存,根据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和氧化还原的原理书写产物并配平化学方程式。教学难点的突破上比较困难,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需要重复讲解复习。教学重点能够落实到位。
在期末复习中也发现较多的问题,比如一些概念:胶体、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分散系等仍然有部分同学出现了遗忘,没能真正理解,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穿插前面的知识点,不断提醒学生去复习。
高一第一学期高考重点词汇辨析 篇2
mistake 词义最笼统,可用于日常各种情况,强调由于疏忽、不注意,或由于认识、判断上的失误而造成的错误,本身并无责备的意思。 error 是个更为正式的用词,含义较广,一般可与mistake 通用,但更强调由于违反既定标准(如道德观念等)而做了错事。fault 意为“过失;过错”,侧重于造成错误的个人责任,在表达某件事是谁的过失时使用。fault 还可以指人或物的“缺点”。例如:
The waiter made a mistake over the bill.
服务员把账算错了。
There are some spelling errors/mistakes in the article.
这篇文章中有些拼写错误。
The letter was sent to you in error.
这封信误送给你了。
I like him despite his faults.
他虽然有缺点,但我仍然很喜欢他。
There is a fault in the electrical system.
电路系统出了故障。
Don’t blame Tom for this. It’s my fault.
这事不要责备汤姆,都是我的错。
He is always finding fault with others.
他总是对别人吹毛求疵。
2. affect, effect & influence
affect 着重指影响一个人的感情或健康,也指事情受到影响,强调有影响的动作或发展过程,是动词;influence 是指一种因素对人或物产生某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通常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有时暗示采取某种手段如诱惑、贿赂、催促、煽动等施加影响,可用作名词或动词;effect着重指影响所产生的结果、效果等,是名词。effect与influence 作名词时后接介词on/upon 。affect与effect两者都可作“影响”解,但要注意词性的不同,affect 为动词,effect 为名词,affect 意为have/has an effect on。另外affect也作 “感伤”讲。例如:
Their opinion will not affect my decision.
他们的意见不会影响我的决定。
We were deeply affected by the news of her death.
她死亡的噩耗使我们深为感伤。
Literature and art have a great influence upon people’s ideology.
文学和艺术对人们的思想有很大影响。
Did the medicine have a good effect on the disease?
这药对该病有好的疗效吗?
3. strength, power, force & energy
strength, power, force 这三个词都表示“力”的意思。strength 用于身体,指力气;用于桥梁,着重指强度、潜力等。power 用于人时,指能力、智力、权力,也指动力,还可以指政治力量、法律力量等。force 通常指发挥出来的力量,特别是产生运动或克服阻力、对抗力,也指文章、论点有说服力等,有时指暴力,复数形式指兵力、军队。energy 通常主要指人的精力,或自然界的能源。例如:
He lifted the big stone with all his strength.
他用尽力气举起这块大石头。
Let’s test the strength of this little bridge by walking on it.
让我们在小桥上走一走试试它的强度。
Congress has power to make laws.
国会有权制定法律。
Water power creates electric power.
水的冲击力能产生电能。
The window was stuck, but father got it open by force.
窗户关得很死,爸爸用力才把它打开。
Religion and politics are powerful forces in society.
宗教与政治是社会中的强大力量。
Old as he is, he has so much energy that he can work 14 hours a day.
尽管他年纪大,他有足够的精力每天工作14小时。
4. common, ordinary, usual & average
common, ordinary, average 均可指“普通的”,不是特别的。common 强调许多事物具有某种共同点而不足为奇,含有“司空见惯、常见”之意。 ordinary是依照一般标准来判断,强调“平常、平庸”,而无特别之处。usual 通常指所熟悉常用的东西或常发生的事件的性质,有“遵循常规”的意味。average 作“普通的”讲时,意同ordinary, 但average 还可以作“平均的”解释。例如:
Colds are common in winter.
冬天感冒是很普遍的。
The flowers are very common in England.
这种花在英国很常见。
He is dressed in an ordinary dress.
他穿着平常的衣服。
They are children of average intelligence.
他们是一群智力一般的儿童。
This was his usual seat when he was at college.
这是他上大学期间常坐的座位。
注意有时common和ordinary区别并不明显,可以互换。例如:
He’s not an officer, but a common soldier. (=an ordinary sodier)他不是军官,而是一名普通士兵。
高考链接:
1. “I don’t think it’s my_____that the TV blew up. I just turned it on, that’s all.” said the boy. (2003上海)
A. errorB. mistake
C. faultD. duty
2. The conference has been held to discuss the effects of tourism_____the wildlife in the area. (2003上海)
A. inB. on
C. atD. with
3. Bill was doing a lot of physical exercise to build up his_____. (2005天津)
A. abilityB. force
C. strengthD. mind
4. The rescue team made every_____to find the missing mountain climber. (2000上海春季)
A. forceB. energy
C. effortD. possibility
5. I am sorry it’ _____smy power to make a final decision on the project. (2004上海春季)
A. overB. above
C. offD. beyond
6. My parents will move back into town in a year or _____. (2005 全国Ⅰ)
A. laterB. after
C. soD. about
7. As is_____with children, they soon got tired.
A. usualB. common
C. ordinaryD. such
8. It is very_____for children to play computer games all day long.
A. commonB. usual
C. normalD. particular
答案与解析
1. C It’s my fault that ... ……是我的过失。
2. B effect 后接介词on。
3. C build up one’s strength 锻炼身体。
4. C make every effort 全力以赴。
5. D beyond one’s power 超越某人的权力。
6. C or so 大约。
7. A 句意为:孩子们一贯如此,他们很快就厌倦了。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知识点 篇3
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发展 Ⅰ.古代朴素的原子论
战国时期的惠施认为物质是无限可分的;战国时期的墨子认为物质被分割是有条件的;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古典原子论等.
Ⅱ.英国科学家道尔顿的近代原子学说
Ⅲ.英国科学家汤姆生的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
Ⅳ.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的行星原子模型
Ⅴ.玻尔假设(玻尔模型或玻尔理论)二.从X射线到元素放射性的发现
• X射线------德国物理学家伦琴
• 铀U的放射性------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 • 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卢瑟福
• α 粒子散射实验 卢瑟福原子模型
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著名α粒子散射实验。根据实验,卢瑟福在1911年提出原子有核模型。
卢瑟福原子模型(又称行星原子模型):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绕核做高速运动。
原子结构
带电情况: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
原子的质量分析: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由质子和中子共同决定 2.质量数(A)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3.离子
原子或原子团得、失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微粒
同位素
①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它们之间互称同位素。
如:氢有三种同位素:氕(11H)、氘((21H或D)、氚(31H或T)。H、D、T三者互称同位素,它们是氢元素的三种不同氢原子,其中D、T是制造氢弹的材料。
②在天然存在的某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一般是不变的。
③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不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不同同位素的原子构成的单质是化学性质几乎相同的不同单质微粒.如:H2、D2 不同同位素构成的化合物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几乎相同。如:H2O、D2O。
④同位素是必须指单核微粒(原子或离子)
二、相对原子质量
辨析4种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①(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该同位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跟的一个原子的质量的1/12相比所得的数值。Mr=(一个同位素原子的质量)/(一个C原子的质量的1/12)②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该原子的质量数 ③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是按该元素的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依据其所占的一定个数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
④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是按该元素的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依据其所占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
揭开原子核外核电子运动的面纱
一、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⑴ 运动微粒(电子)的质量很小
9.11×10-31 kg,只有质子质量的1/1836 ⑵ 运动速度极高
2200km/s(约为光速的1%)⑶ 运动范围极小
n×10-10 m 不能测定或计算它在某一时刻所在的位置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无法描述电子运动的轨迹
①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能量越高,离核越远;电子排布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
②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
③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 8个电子(K层不能超过2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个电子。
注意:多条规律必须同时兼顾。
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小于8个时,在化学反应中总是得到或失去电子而达到类似稀有气体原子的稳定结构。
原子结构示意图 电子式
物质的分类
三、物质的变化
(一)物质变化的分类
物理变化 2 化学变化
区分依据: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二)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关系
酸、碱、盐溶液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如果是碱与盐、盐与盐溶液之间反应时,反应物还必须都可溶。)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的种类的数目都没有改变,所以不反应。复分解反应总是向着减少离子的方向进行的。
(三).化学反应的分类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分解反应
AB → A+B
化合反应
A+B→ AB
置换反应
A+BC→ B+AC
复分解反应
AB+CD → AD+CB
发生的条件:
a 对生成物的要求——有沉淀、气体或弱电解质(水)生成b 对反应物的要求
2.从化合价升降角度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n)基本的物理量 单位:摩尔
mol 规定:12克12C中含有12C原子的个数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分子、原
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
阿伏加德罗常数(NA): 约为6.02×1023(单位: mol-1)注意:
a.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指 明粒子的种类
b.粒子必须是微观粒子,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或电子
二、摩尔质量(M)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单位:g/mol 或g·mol-1或kg·mol-1
物质的量浓度
含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
mol/L。
物质的量浓度(mol/L)=
容量瓶的使用
1.构造:细颈、平底玻璃瓶,瓶口配有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
2.特点:①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和容积②容量瓶上有刻线而无刻度 3.使用范围:用来配制一定体积浓度准确的溶液 4.注意事项:
① 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② 溶解或稀释的操作不能在容量瓶中进行 ③ 不能长期存放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
怎样配制0.1mol/L 的NaCl
溶液500mL?
计算:NaCl物质的量=0.1mol/L×0.5L=0.05mol则NaCl质量=0.05mol×58.5g/mol=2.925g 称量:(托盘天平:2.9g)调零和左物右码及托盘的防腐。(电子天平:2.925g)
溶解:(注意:应冷却,不可在容量瓶中溶解)
转移:冷却后移入500mL容量瓶
洗涤:洗涤烧杯两次,洗涤液也转移至
定容:加水到接近刻度2~3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到刻度,摇匀,装瓶.2.1
一、海洋资源:
海水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与基因库 海底矿产资源 海洋能资源 海水资源
地球上的咸水占总水量的97.47%人类生存必不可缺的淡水只占2.53%。地球淡水资源的极度匮缺和日趋紧张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发展。海水是地球上最为巨大和最易获得的水资源,淡水在海水中约占97%以上。
海洋生物资源
世界海洋生物约有20万种以上,其中海洋植物约2万,海洋动物约18万。地球上动物界的32个门类中,有23个仍然生活在海洋中。海洋的初级生产力每年有6000亿吨,可供人类利用的鱼类、虾类、贝类、藻类等,每年有6亿吨,海产品提供的蛋白质约占人类食用蛋白质总量的22% 海水中的矿物元素
海水平均盐度为35‰,溶解有80多种元素。全球海水中固体矿物质(51016t),铺在地上可使地面增高150m。当前人类主要从海水中提取食盐(氯化钠)、溴、碘、钾、镁、铀与重水等。
海底矿产资源
浅海矿产资源(建筑沙、工业沙、矿砂等)深海矿产资源(大洋多金属结核矿、钴结壳矿、磷矿、热液矿等)
海洋能资源
二、海水晒盐
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
1.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两极有大量气泡,各滴入酚酞,阴极周围有红色 2.怎样检验两极产生的气体?
3.上述装置的缺陷:
H2和Cl2 混合不安全,Cl2会和NaOH反应,会使得到的NaOH不纯
以氯碱工业为基础的化工生产
大部分食盐用来生产氯气、氢气、烧碱和纯碱,进一步制成含氯和含钠制品(盐酸、漂粉精、氯化铁、聚氯乙烯等)
三、含氯化合物
氯化氢
1)氯化氢的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水中约能溶解500体积的HCl)、与空气接触能产生白雾
P30资料库 2)氯化氢的制法
实验室制法:
酸的通性
1、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2、与活泼金属反应制氢气
注:有可变价态的金属变为低价态
Fe-----Fe2+
3、与碱的中和反应
4、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5、与某些盐反应
气体摩尔体积
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1、粒子数目多少
2、粒子本身大小
3、粒子之间的距离
在通常情况下,相同质量的气态物质的体积要比它在固态或液态时的体积大1000倍左右!
海水中的氯
一、氯气(Cl2)的物理性质
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有毒 易液化
二、氯气的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
(2)新制的氯水中存在的组成有:氯气、盐酸、次氯酸、水(Cl2、H2O、HClO、H+、Cl-、ClO-、OH-);
久置的氯水则几乎是盐酸溶液(H2O、H+、Cl-、OH-)
氯水在长期放置的过程中,溶液的酸性增强,氧化性减弱,颜色变浅。
2、与碱反应
Cl2 + 2NaOH → NaCl + NaClO +H2O 3.与金属反应
4.与非金属反应
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5.氯气与溴单质,碘单质之间的置换
三、氯气的实验室制备
1、原理: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2、药品:二氧化锰、浓盐酸
3、仪器及装置:
4、收集:向上排空气法
5、尾气处理:玻璃导管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6、除杂:饱和食盐水
7、干燥:浓硫酸 或无水CaCl2 也可用浓硫酸、固体食盐、二氧化锰共热制取。
①NaCl(s)+H2SO4(浓)→ NaHSO4+HCl↑
②MnO2+4HCl → MnCl2+Cl2↑+2H2O 实验室还可用KMnO4或KClO3代替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氯气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8H2O+5Cl2 ↑ KClO3+6HCl浓→KCl+3H2O+3Cl2 ↑
工业上制备氯气通常是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漂粉精
①制取(氯气+消石灰):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 ②主要成分:CaCl2、Ca(ClO)2 ③有效成分:Ca(ClO)2 ④用途:杀菌消毒,漂白
⑤使用方法:与稀酸比HClO强的酸(H+)混合。(潮湿环境)只有将Ca(ClO)2 转化成HClO才能表现其漂白杀菌作用。
Ca(ClO)2 + 2HCl →
CaCl2 + 2HClO Ca(ClO)2 + 2CO2 + 2H2O →
Ca(HCO3)2 + 2HClO ⑥失效原因及保存方法:
在潮湿的空气中会慢慢变质失效,原因是:
Ca(ClO)2 +2 CO2 +2 H2O →Ca(HCO3)2 + 2HClO
2HClO → 2HCl + O2↑
所以应置于避光干燥处保存。
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
卤族元素 氟
F
氯
Cl 溴
Br 碘
I 砹
At——放射性元素
一、卤素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1)相似性
(2)递变性
从F到I由于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 二.卤素单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
(1)相似性:其单质均有颜色,均有毒,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均易溶于有机溶剂。(2)递变性:从F2到I2的颜色逐渐加深,密度依次增大,熔沸点依次升高。(3)特性:F2 剧毒、Cl2易液化、Br2易挥发、I2易升华。
提纯溴水、碘水中的溴和碘单质------萃取与分液
(1)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试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叫萃取。
(2)分液: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叫分液。所用仪器是分液漏斗。(3)萃取与分液的操作方法 ①加入萃取剂,震荡,并放气。②静置片刻。
③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
④待溶液分层后打开活塞,使下层的液体慢慢流出。上层液体要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3、化学性质及递变规律
(1)卤素单质与金属的反应
氟(F2)可以与所有金属反应
氯(Cl2)可以与绝大多数金属反应 溴、碘也可以与大多数金属反应(2)卤素与氢气的反应
F Cl Br I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原子半径的增大,其单质与氢气的反应条件逐渐困难、程度逐渐减弱、从放热逐渐到吸热,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也逐渐降低
结论:单质的氧化性减弱
通常我们把向生成物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把向反应物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负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
(3)卤素与水的反应
2F2+2H2O→4HF+O2(特例)
从X2与H2反应的难易程度、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试推测F2、Cl2、Br2、I2单质的氧化性强弱
(4)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F2 + 2NaCl(熔融)→ 2NaF + Cl2 Cl2 + 2NaBr→ 2NaCl + Br2 Cl2 + 2KI → 2KCl + I2 Br2 + 2KI → 2KBr + I2 离子方程式: 1.Cl2+ 2Br-→ 2Cl-+Br2 2.Cl2+
2I- → 2Cl-+I2 3.Br2+ 2I-→2Br-+I2 氧化性:Cl2>Br2>I2 还原性:Cl-<Br-<I-
卤素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决定了单质化学性质的相似性。与金属反应,生成卤化物。与氢气反应,生成卤化氢。卤素原子结构的差异性,决定了单质化学性质的差异性和递变性。与氢反应的能力渐弱,化物的稳定性渐弱,与水反应的能力渐弱。
三、卤素化合物的性质
1、卤化氢的性质(1)相似性
①均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②均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
③氢卤酸易挥发,在空中产生白雾; ④氢卤酸均有酸性、氧化性和还原性。
(2)递变性
①从HF到HI稳定性依次减弱,还原性依次增强
②从HF到HI其水溶液的酸性依次增强。③从HCl到HI其熔沸点增大。
但是HF最高(氢键)
(3)特性:HF有剧毒,氢氟酸能腐蚀玻璃,可以用来刻画玻璃。
HF腐蚀玻璃的原因: 普通玻璃中含有Na2SiO3、CaSiO3、SiO2 SiO2+4HF=SiF4↑+2H2O CaSiO3+6HF=CaF2+SiF4↑+3H2O 制取HF须用特殊仪器:铅皿。保存在塑料瓶中(4)HX的制法:
2、卤离子(Cl-、Br-、I-)的检验
通常选用HNO3酸化的AgNO3溶液来检验。
2、卤化银的性质
①感光性:AgX见光分解,现象为固体逐渐变黑(黑色物质为银单质的小颗粒)。AgX的感光性强弱不同,AgF无感光性,AgCl到AgI的感光性依次增强。
②溶解性:AgF(溶)>AgCl>AgBr>AgI ③颜 色:逐渐加深
卤化银的用途:
AgBr可以用作照相感光片; AgBr、AgI用于生产变色玻璃; AgI用于人工降雨等。
四、卤素离子的鉴别 方法
一、氯水和CCl4法
方法
二、硝酸银和硝酸法
五、认识氟元素-----氟元素的特殊性
氧化还原反应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
1、定义:凡是有电子得失(或电子转移)的一类反应称氧化还原反应。其特征是反应前后有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升高、降低。
2、几组概念: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 ①双线桥法
②单线桥法
三、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规律
1、根据化学方程式:
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2、根据元素化合价态判断
同一元素的最高价态只做氧化剂;最低价态只做还原剂;中间价态既能做氧化剂又能做原剂。
⑵同种元素间,价态相距越大,发生反应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可能性越大;价态相邻,则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含同种元素的氧化剂还原剂的化合价升降不会出现交叉。
3、以原子结构为依据 原子半径小,最外层电子数子多的非金属元素单质有较强的氧化性如:Cl2>Br2>I2 原子半径较大,最外层电子数少的金属元素单质有较强的还原性。如:K>Na
4、以金属活动顺序表为依据
还原性:K>Ca>Na>···>H> ···>Ag> ····· 氧化性:K+
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一.性能各异的物质
摩斯硬度:奥地利矿物学家摩斯把10种常见的矿物按硬度大小分为10级
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氟石5磷灰石6正长石7石英8黄玉9金刚砂
10金刚石
物质硬度差异的应用
氮化硼BN——人造金刚石
立方氮化硼单晶用于制作各类树脂、陶瓷、锯片、钻切工具、砂轮修整工具、金属结合剂磨具及电镀磨具等
氮化碳C3N4 物质硬度等性质与组成物质的元素有关,也 与原子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和作用的强弱有关。二.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键:分子内部存在着使各原子结合成一个比较稳定的整体的一系列的相互作用,其中主要的相互作用描述为连接原子的键
化学键:把分子或晶体中直接相邻的原子之间的主要的强烈的相互作用称为化学键
种类: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一)离子键 1.定义: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成键微粒:阴阳离子
相互作用:静电作用(静电引力和斥力)
2.成键过程:阴阳离子接近到某一定距离时,吸引和排斥达到平衡,形成离子键。3.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中不存在单个分子,∴称化学式
说明:
泼金属元素Na、K、Ca、Mg与活泼非金属元素O、S、F、Cl之间易形成离子键。即元素周期表中ⅠA、ⅡA主族元素和ⅥA、ⅦA之间易形成离子键。
NH4+、NO3-、CO32-、SO42-等原子团也能与活泼的非金属或金属元素形成离子键。强碱与大多数盐活泼金属氧化物都存在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
4、离子化合物--离子晶体
6.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
注意: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的电子式组成,但相同离子不能合并
用电子式可以直观地表示出原子之间是怎样结合的,看到原子结构特点与键之间的关系。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均有获得电子的倾向。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可通过共用电子对的方法使双方最外电子层均达到稳定结构。
(二)共价键
1.定义: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成键微粒:原子
相互作用:共用电子对
2.成键元素: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 共价分子:仅有共价键形成的分子 3.成键过程:
4.形成共价键的条件
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或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与不活泼的某些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
说明: 多数非金属单质,气态氢化物,酸分子,酸酐分子,大多数有机物里都有共价键。
5.用电子式表示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只含共价键的物质:
1、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空间网状结构,具有很大的硬度和很高的熔、沸点
:金刚石、SiO2、SiC、单晶Si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有单个分子存在;化学式就是分子式,分子间的作用力小,熔沸点较低,硬度较小,易升华。卤素、氧气、氢气等多数非金属单质、非金属氢化物、多数非金属氧化物等。稀有气体(无共价键)
共价键的三个键参数
1、键能:拆散1mol某种指定的共价键时所需的能量:KJ/mol。键能越大键就越强
2、键长:参与成键的两个原子的核间距离,键长越短,键就越强,形成的化合物越稳定
3、键角
石墨与金刚石都是碳的单质,为什么石墨很软,熔沸点却很高?
高一第一学期化学总结 篇4
高一化学教学计划
2009.9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化学课程标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立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有针对性地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使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教学要求
1.转变教育观念。认真研究当前教育改革发展趋势,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深刻领会《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髓,不断深化对素质教育规律的认识,积极探索实施“新课程”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寓思想教育与课堂教学之中,着眼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加强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坚持科研与教研相结合。提倡以科研带教研,以教学促科研,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重视将科研成果和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重点以探究学习为突破口,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努力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动脑的科学育人过程,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的意识和能力,3.做好调查研究,学习初中新课程教材,真正了解高一新生的实际情......................况,要研究学法,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强分类指导,正确处理.对不同类学校和不同类学生的教学要求,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中,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提高教学效率。4.注重知识的落实,加强双基教学,加强平时的复习巩固,加强平时考查,通过随堂复习、单元复习和阶段复习及不同层次的练习等,做好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在夯实基础的同时,重视优秀生拔尖训练,抓两头带中间,努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高一化学新课程的学习中,都有所提高力。
5.加强实验研究,重视实验教学,注重教师实验基本功培训,倡导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6.发挥群体优势,发挥中心备课组和各校教研组的作用,依靠集体力量,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加强对全区教学工作指导,加强青年教师培养,逐步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三、教学安排
1. 本学期实际授课时间约19周,授课内容及时间安排如下: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4周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4周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4周 《化学与生活》第三章第一节合金和第二节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1~ 2周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4周 《化学与生活》第三章第三节玻璃、陶瓷和水泥
1周 模块复习1周 2.期中练习范围:第一、二章
3.期末练习范围:《必修1》全部内容和《化学与生活》的三节
四、其他活动
1.每位教师利用新课程理念搞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格式可以创新)。2.组建新课程下命题研究小组(教师自愿报名)。
高一第一学期总结 篇5
自开学以来,高一年级在学校领导的英明指引下,本着夯实基础,狠抓管理,提高质量的理念,在新教师培养,教学常规落实,学生养成教育以及日常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现就本学期的工作得失总结如下:
一、学生管理
理念是先导,爱心是根本,责任心是动力,方法是保障。
1、着眼学生可持续发展,狠抓养成教育
高一年级是高中阶段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磨练他们的意志,养成良好的习惯至关重要。开学初,各班先后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文明礼貌常规》、等制度并依据各班的实际制定相应的规则,诱导他们领会其精神,内化为行动,严格要求自己,从点滴做起。全组上下一致,从分管领导到一般教师,从班主任到班干部各负其责,积极行动起来,谁见谁管,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加强监督,尽最大努力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生活习惯,为下一阶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班会课及班主任心理辅导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以黑板报、宣传栏为阵地,精心设计适合学生思想进步、健康成长的内容;以多种形式的班内文娱活动调解师生身心。
互间的交流、沟通,进一步提高和加强学生的文化品与班级凝聚力。通过做思想工作,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软实力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唯有学习才能更好地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个人价值。
3、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各班组建了班委会,在班干部的选拔上,注重成绩和能力两个方面,以便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真正达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目的。
4、狠抓班风、学风建设,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年级组长定期召开班主任座谈会,在如何建设班风和学风方面鼓励班主任积极交流,相互学习。班主任以身作则,严格要求,根据各班实际耐心灌输自己先进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四个“意识”(独立意识、民主意识、团队意识、节俭意识),两个“精神”(吃苦精神、创新精神)和一种“意志”(持之以恒的意志)。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学期以来,各班的学风和班风建设有了明显的改变和提高。
5、狠抓“宿舍”管理
开学初,年级组召开了学生宿舍监管教师会议,强调了监管教师职责,老师们利用空闲时间去宿舍和学生们谈心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心理状况,关心他们的学习等等。同时,鼓励班主任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学习《学生宿舍公约》和《柳林中学学生公寓管理条例》,要求学生在宿舍里遵守学校条例,不能大声喧哗,要按时就寝,准时起床,搞好宿舍卫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6、重视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及节约能源的教育:年级组规定,除学校组织的大型安全教育活动必须参加外,还要求班主任利用每周班会课时间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教育、自我保护教育、网络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饮食安全教育等,要不厌其烦地宣讲和强调,切实维护学生的利益。
7、重视与家长、社会的联系,构建比较完整的教育网络:
年级组、各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家长会、电话联系等形式,加强教师与家长、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沟通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二、教师管理方面
1、注重团队意识的培养,发挥集体优势:在定期召开的年级组会议上,我们经常给老师们灌输一些理念,比如说,教师的师德建设,作为教师要爱自己的学生,最好不要体罚学生;其次,就是决不放松质量意识,平时抓好自己的备课、上课、作业这三个中心教学环节。
2、要求备课组长切实负起责任,使老师们通过集体备课、统一思想,切合学科实际制定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效率。另外,根据学校安排,组织召开了一次以“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为主题的教学研讨会。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课件制作比赛和课堂教学比赛。
3、组织教师参加了学校的拔河、篮球、排球比赛和“唱响青春--师生才艺展示”等活动,并取得了可喜成绩。通过这些交流和集体活动,增强了高一年级组的凝聚力和教师的集体荣誉感。现在高一老师团结一致,互帮互助,亲如一家,为工作和学习
4、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
逐渐形成了“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教学新风尚。加强对青年教师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努力提高教学水平、能力方面的培养。及时了解青年教师的工作、思想情况、教学情况并加以指导。要求青年教师加强学习,尽快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强化质量意识,争创教学能手,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4、不断探索新课程理念,教学中要求老师们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教学中要求注重三维目标的培养,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创新能力。特别是学校给高一年级个班安装了电子白板后,老师们积极参加多媒体教学培训,充分利用幻灯片、Flash动画及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调动班主任积极性、发挥班主任的作用
年级组重视班主任的工作,充分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发挥班主任的作用,特别是有经验班主任的模范作用,鼓励年轻班主任大胆工作,创新管理。按学校要求协助政教处召开了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每月评选先进班级;利用班会、板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三、其它方面的工作:
1、配合教务处积极组织月考、期中期末大考。考试结束,及时汇总各班成绩,认真总结,详细分析,找出差距。
2、配合政教处建立学籍档案。
3、督促、检查教师教案和学生作业。
4、协助后勤,及时收缴本年级组教师伙食费。
5、新建了高一年级组QQ群和以班主任、备课组长为主的飞信群,以便能及时传递学校的相关信息。6.协助政教处处理相关日常事务。
四、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融洽的班风和积极向上的学风还未完全形成。
2、部分学生胸无大志,学习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得过且过抱着混日子的态度;甚至,基本的生活与心理调节能力令人担忧。
3、由于忙碌,大部分教师缺少“充电”的忧患意识;我们建议:新教师还需努力充实提高;老教师需要改变理念,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4、教师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创新还未投入。
【高一第一学期化学总结】推荐阅读:
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化学竞赛总结10-05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计划08-25
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总结--王伟07-24
第一学期高一物理备课组工作总结11-04
高一第一学期地理教学总结12-18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教学总结01-14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工作总结12-14
高一英语备课组工作总结第一学期06-10
高一第一学期班班主任总结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