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山游记散文

2024-11-03

五峰山游记散文(共10篇)

五峰山游记散文 篇1

出济南城西南20余公里,泰山之北不远处,有一座海拔不过500米的小山,它就是五峰山。因从远处看有五座山峰,故名。五峰山虽然不太高,却古树林立,殿宇众多,名泉流觞,环境清幽,风景秀丽,是一处绝佳的健身休闲胜地。7月5日,我们一行驴友来到了五峰山寻幽。也算天公作美,正好遇上阴天,非常适合爬山。

从车上下来,透过树隙往山上一看,淡淡的雾气里,只见一座座山峰自西往东南呈弧状排列,像一架翠郁郁的屏风似的。我大致数了数,大小山峰至少也有七八座,因此叫五峰山显然有点名不符实。

景区正门前面有座古老的三门石柱歇山重檐式牌坊,古朴典雅,雄伟壮观,却孤零零的立于广场上,像个摆设。牌坊正中书有“皇宫门”三个金字。我有点纳闷,这里又不是皇宫,怎么会有个皇宫门呢?我只知道眼前就是我国江北著名的道观之一——洞真观所在地,也许哪朝的皇帝来过五峰山也未可知。

过了皇宫门,有一小片古松林,从显眼处一块导游牌上面了解到,这处景观为“十三太保”。导游牌上介绍道:曾经有一位道士,儿子夭折后,他便出家为道。道士念念不忘儿子,每年儿子的忌日,道人便植一棵松树以作纪念。等植到第十三棵松树的时候,道人便羽化成仙了。当朝的皇帝听到这个故事后,非常感动,便敕封这十三棵松树为“十三太保”。但道人羽化之后,第十三棵松树却没有长起来,只剩下十二棵了。有人数了数,说,还真是十二棵呢。

“十三太保”前面是午朝门,我们凭山东森林游年票,刷了身份证,就算是正式进入景区了。路边突现两座高大的石碑,碑文镌刻的是明代皇帝颁布的金字圣旨,关于殿宇敕封的内容。我到过的庙宇不算少了,见过的古碑也很多,但将圣旨刻在碑上传世,却不多见。说起来这应该算是比较珍贵的文物了,却显然遭到过人为的破坏,石碑身上有多处裂纹就是明证。值得欣慰的是现在的圣旨碑已经用青砖砌边保护起来了。

接下来便是三清殿遗址。殿宇已经荡然无存,仅剩下几段栏杆孤零零地立着,供人们凭吊罢了。令人称奇的是,从遗址上生出了两棵松树,一高一矮,道家称之为“天”和“地”,而一条甬路从两棵松树中间穿过,正好暗合了道家的“天、地、人”思想,想想也怪有趣。

三清殿遗址的北面,是一个大水池子,叫卧龙池。池内水不多,池底靠边有多座古碑,连驮碑的赑屃也没淹没。其中池西有一通石碑,赑屃驮着,碑面有三种文字,下面还有个人像,比较稀奇。但因年代久远,文字、图像都十分模糊了。水池中间有座古老的石拱桥,叫志仙桥。桥北首正对着玉皇殿的正门。虽然玉皇殿不是那种高大巍峨的建筑,却也雕梁画栋,歇山飞檐,古朴庄重。门前有个香炉,香烟缭绕的,说明香火还算旺盛。里面供奉着玉帝和四大天王塑像。玉皇殿东西两侧还有两座小殿。东边的是龙王殿,像个城堡似的。龙王殿门敞开着,里面却黑咕隆咚的。我在门口听了听,听见屋内有水声,却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便打开手机灯光,借着手机的光亮,我看清了屋内中间有个水井状的长方池子,还有石栏围护。水池东边壁上有一龙头伸出,往池子里喷水。水流不大,却哗哗啦啦的,十分响亮。因为后面没人跟随进来,只我一个人,觉得有点瘆人,便不敢久留,赶紧出门。西侧也有座偏殿与龙王殿相对应,叫虎神殿。可惜殿门紧闭,我从门缝往里瞧瞧,里面也是黑黢黢的,什么也看不见。虎神殿南侧,有棵千年古柏,树干十分粗大,得两个成年人手拉手才能抱过来,这样粗大的柏树真是十分罕见。树枝上高高低低的被一些善男信女缠了若干的祈福红布条,很是惹眼。可惜有的枝桠已经枯死,有的还活着,可见柏树生命力之顽强。

龙王殿南边有个小便门,是登山的通道。出了门,迎面墙上也有个石龙头往下喷水,水流不大,滴滴答答的流进下面的小水池里。旁边有块巨石,上面刻有三个红字:玉漱泉。济南趵突泉公园内李清照纪念堂前面有个漱玉泉,这两个泉名仅有一字颠倒之别,但从出水量上看,玉漱泉跟漱玉泉简直没有可比性。

玉漱泉北侧是上山的石阶,石阶北边墙上还有个石龙头,与南边的对称,下面也有个水池子,却存不住水。龙头也是滴滴答答地淌着水,水都流往哪儿去了也不清楚。我捧了泉水洗把脸,又漂洗了毛巾,擦擦脖子,在这闷热的天气里,顿觉神清气爽,舒服极了。沿着台阶拾级而上,迎面一堵墙下有一个较大的水池子,碧水里游动着锦鲤,十分有趣。墙的正中并列着两个石龙头,一同往外喷水,水流却少得可怜。龙头上方刻有“清泠泉”三个字。我知道清泠泉是济南新七十二名泉之一,但看这出水量,觉得此泉有玷于名泉之誉。

墙上方有座四角亭,叫清泠亭。我沿着清泠泉北侧的台阶登上去,过了一座小木桥,登上亭子。亭子很古老,却雕梁画栋,十分优雅。只是油漆剥落了一些,显得有些破败沧桑。亭子前后两对石柱各镌刻有一幅对联。前面一幅写的是:露滴仙人掌,云流玉女盆。后一幅为:到此息尘虑,对之清客心。是啊,在亭子里坐坐,欣赏着周边的景色,的确是种美的享受。亭子正中有个略呈长方形的水池子,东边池壁上也有一个石龙头,泉水从龙口中往外喷出,水流较大,泉水落在水池内,发出哗哗啦啦的声音,格外响亮。因为清泠亭地势较高,我认为这龙头才是清泠泉的正宗泉源。我就纳闷,前面建那么多的龙头,纯属于多余,都把游客搞晕了。亭子四边围栏坐了一些休憩的男女,有位女游客弯腰从龙口里往矿泉水瓶子里灌泉水,一霎儿就擎着满满一瓶子泉水咕嘟咕嘟喝起来。喝足了,说,真爽啊!亭子北侧坐着一位老人,看样子不像个游客。我一问,果然老者就是泉旁边的商户。老人告诉我,他七十二岁了,在这里生活了四十多年了。他们一直吃这眼泉的水。我问,这眼泉天旱断流你们吃什么?老人说,我没来时不知道,反正我在这里生活了四十年,这泉一年也没断流过,只是冬天水流少些而已。我点点头,觉得自己刚才过早下结论有点愧对清泠泉了。

亭子西面是堵墙,有一人多高,墙跟下面有錾出来的石槽,泉水顺着石槽往北再往西流到下面一个二连小水池里。北面池壁上也有两个龙头,却并不淌水,淌水的是南边池壁上的一个小空洞。池底的水里浸着四五个大西瓜。我问水池边的女老板,西瓜怎么卖?老板说,三十块一个。我“嗷”了一声,差一点就惊叫起来。我估计这西瓜每个也就十斤左右的重量,按照目前的行市,每个不过十元钱,三十块一个也贵得有点离谱了!也许经营者也有他们的苦衷,我们不知道罢了。中国各地景区都差不多,东西不是一般地贵,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儿了,经常外出旅游的人都清楚。我管不了别人,反正我逛景区,除非个别情况,你别指望我来买东西。

清冷泉西北面有一棵古老的银杏树,从树前面那个导游牌得知,此树粗6.5米,高35米,至今已经两千多岁了,却仍然枝繁叶茂,果实累累,游人莫不惊叹。同时,这棵银杏树还是雌雄同株,国内十分罕见,有银杏之王的美誉。在清冷泉大泉池南侧有一根粗大的枯树枝,长六七米,叉叉丫丫的,像一只舞动的虬龙。旁边有块牌牌介绍说,这是银杏王西南面的一个侧枝,1998年3月31日夜间,这根侧枝突然折断,按照落下的位置,树枝应该砸在玉皇殿和龙王殿上面,结果树枝却拐了个弯儿避开了两座大殿,滚下玉皇殿东面的狭窄巷道里,玉皇殿、龙王殿安然无恙,不禁令人称奇。更为蹊跷的是,不久,在银杏断枝的下方地面,竟然奇迹般地长出一棵楸树,现在十六岁的楸树已经长到中等碗口一般粗了,树冠正好长到了断肢的位置,起到了支撑的作用。我站在银杏树断枝下面寻找那个断痕,见楸树树冠茂盛的树叶将断痕基本上全给遮挡住了,如果不仔细看,根本就看不出来。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咄咄怪事。如果说这是凑巧了也不能完全令人信服,如果说这是玉帝的魔力所为,又有迷信之嫌了。

看完了银杏树,我们继续爬山。攀登了二十几级台阶,上面便是真武殿。真武殿与玉皇殿建筑有点类似,内部也有塑像,据说是真武大帝。我对这些塑像不大感兴趣,仅瞅了一眼便接着离开了。从真武殿向西走是朝阳洞,不知道为什么驴友们没几个人愿意去,只有我们两个人去了。朝阳洞为宋人所建,里面有隐仙洞、棲真洞、崇玄洞三个洞。三个洞均依山而建,各有洞门,内部又相互串通,连成一体。我明明见那个驴友进了洞,我紧跟进去却不见了他的影子。我一个人从东首的隐仙洞进去,洞内冷清清的,静的吓人。正面靠洞壁有一尊塑像,也不明白是何方神仙,虽然面目并不可怕,我却不敢久留,急忙往西进入中间的洞穴。因为只有我一个人,觉得洞内阴森可怕,连塑像也不敢看一眼就马不停蹄地到了最西面的洞穴。我扫了正北面洞壁上的神像一眼,还没看清真容,便逃也似的出了洞。只见那位驴友正在洞前面的院子内拍照。我们一起重新返回到真武殿,追赶其他驴友。

从真武殿右拐,有一座古老的三门石牌坊,牌坊上面正中刻有篆体“保国隆寿宫”几个金字。接着是天阶,一处宽达十米的多达百级的陡峭石阶,其壮阔雄浑,非凡的气势一点也不亚于泰山十八盘,只是比十八盘短一些,若论陡峭程度却一点也不逊色。因为经常爬山,我一点也不打怵,几乎一口气就登上去了。当时有心数一数台阶,结果跟别人一说话就忘记了,也就罢了。刚登上石阶顶端,立足未稳,一位女驴友也紧随着我登上来。她说,我数了数台阶,正好是91级。我说,你真是个有心人啊!心里道,这台阶级数也暗合道家九九归一的思想,这究竟是道观当年有意建设的呢还是巧合呢,我不得其解。

我在石阶顶端坐下歇息,看其他驴友攀登。上边又有一座大殿,雄伟、庄严、古朴,名字叫三元殿。我身后就是大殿前门,门两侧各有一棵古柏,主干粗大的一个成人也抱不过来,可见这大殿的历史相当久远了。进得门里,两边对称建有二层楼的古建筑,青砖黑瓦,也不清楚是做何用场的,却门窗紧闭,里面黑黢黢的,什么也看不清楚,只得罢了。再登十几级台阶,上到了大殿门前。大殿前院落有许多的古碑,从碑文上看多为明代的居多,可惜碑文由于风雨剥蚀已经看不清几个字了。有一块导游牌简单介绍了三元殿。我知道三元殿供奉的是天官、地官、水官三神。

出了三元殿,上面再也没有殿宇,此时已经到了山半腰了。沿着石阶迤逦而上,路边一处山崖上突现一座古亭,古亭临崖而立,其状翼然,甚为气派。因为天气闷热,没有一丝风,大家都汗水淋漓,希望能在亭内凉快一霎。遗憾的是亭内也没一丝风,令人失望。休息一会儿,见驴友登上来的人逐渐增多,亭内容纳不了,我们先头上来的十几个人便先行一步继续登山。由于天气闷热,台阶陡峭,我们爬一段路,休息一会儿,渐渐地感觉到有了点风,大家比较受鼓舞。我们四五个人一鼓作气登上峰顶——志仙峰。站在峰顶,居高临下,顿时清风拂面,十分清爽。眺望远山,云雾迷蒙,如梦似幻;俯瞰山半腰以下绿树丛中的洞真观古建筑群,黑瓦灰墙,古朴苍然,仿佛肺腑被洗过一般。

等到驴友们陆续登顶,看看时间已经十一点半了。有驴友觉得只登一座山峰不过瘾,建议再登几座山峰。有人说,不是十二点半山下集合吗?如果再去爬几座山峰,估计两个小时也不一定够用。因为驴头没有上山,一时群龙无首,老驴石老板说,时间比较紧张,今儿咱们就不去爬那几座山峰了。于是大家跟着石老板沿着一条柏树丛中的驴道往山下而去。

大伊山游记散文 篇2

大伊山秋天的景色苍翠葱笼,令人向往。而我却更钟情这里的五月。清明刚刚过去一个月,柔和的春风掠过山坡那一片碧野,你就会被一种浓浓的山文化气息所感染,整个心情都能随之神圣起来。满山遍野的青翠使你分不清哪儿是山峰、哪儿是低谷,绿色的植被短茸茸的,像大海一样起起伏伏望不到边际,微风吹过,齐刷刷地微微晃动着绿波。顺着山势,茶树、山花、绿草以及竹林、凉亭甚至连庙宇都一样的高一样的青。尤其是看到矜持苍茫的伊祖峰,任凭你是外地慕名而来的游客,还是当地的居民,都会情不自禁地立刻沉浸在淡淡的醉意之中。

五月长假时节,我陪洛阳工业高专来的朋友,由伊山公园入口处南坡向山顶进发。那天,天气略有些阴,间或微雨潇洒。不过,时有温暖的阳光自薄薄的云层里直射而下,让人感觉十分舒适。山峦间,刚刚升起的炊烟,淡雾似的在半山中缓缓飘浮,像一条轻轻的白练弯弯曲曲地盘旋在群峰之间。举目四顾通山碧绿。竹林葱笼,青翠欲滴。山花烂漫、红白相间。微风过处绿波荡漾林涛如烟,阵阵清香扑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身临此景,任你是拖着疲劳的身体还是怀有忧郁的心情,顿时烟消云散,只有一颗纯净的灵魂在这清幽静谧的山里尽情享受回归自然的轻松。

顺台阶上行,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凉亭,虽无名但却雕栏玉砌,在周围苍松翠柏与满山碧绿衬映下,显得玲珑剔透娇柔可人。弱不经风的细竹成林,随风起舞,新栽的`小松高低参差,拥蔟有序。茂盛的繁枝连着芳草野花,红绿相托,甚是吉庆,仿佛置身于良辰花烛之时。无名亭左侧,就是斐声海赣沭灌的栖龙洞。王老师问我此洞何曰栖龙,我告诉洛阳朋友此间有一史无书载的神话传说,远古时代,淮海郡常遭受水旱灾害影响,百姓生活艰难。隐居于此的商相伊尹知天文识地理,夜观天象,昼察民情,引导百姓扬长避短,适时耕作,经常在自然灾害频繁的情况下,使老百姓有所收获。此举却惹恼了负责东海郡各县风雨的龙王大太子,太子遂使该地风不调雨不顺,三年大旱颗粒无收,民不聊生,十室九空。伊尹率众祈雨感动了东海龙王敖广的三公主白云,白云遂召降雨的族弟乌龙将军,为百姓求情祈雨。乌龙也对太子的行为深感不满。即由白云私自号令乌龙降雨,倾盆豪雨顷刻缓解了东海郡县的大旱。由此,白云公主触犯天条,玉帝降旨欲处斩白云及乌龙。观世音菩萨为白云乌龙向玉帝求情,玉帝即将白云贬入凡尘,乌龙愿意终身陪伴白云。于是白云和乌龙由观世音菩萨带至大伊山南峰北侧,观世音玉指一点即划出一个山洞,并让白云乌龙栖于此洞,栖龙洞由此成名。远近慕名而来的人络绎不绝,栖龙洞也极具灵性,凡来祈祷的人无不灵验。历史上曾在栖龙洞附近建有凌仙阁,并塑一尊神态慈善的白云雕像,四时祭拜,香火不断。让大伊山增加了仙风道骨和朴素的民俗风情。

拾级而上,经蛙石到达大伊山南麓,立峰顶新建小亭南望,只见黛岩陡峭,气势雄伟,隐约有庐山之美、华山之险。沿斜坡偏北行,走不多远即是老龙涧。老龙涧三面环峰,满涧水流清澈见底,崖边林木丛生,山花滴翠,溪水朗朗,一派轻歌曼舞之态。玲珑得体精致的观瀑亭阁飞檐琉璃。涧里有水,自然就给整个山谷带来舒心的凉爽,有了水声,便会在水的周围引来蛙鸣。此起彼伏的虫鸣也不绝于耳。我们在绿海清波里缓缓行进。头顶上总会飞过许多鸟儿。听叫声有的是画眉,有的是黄雀。这些蛙声虫声鸟声交织在幽深山谷间,鸣唱出无尽的欢快之声。偶尔还会有几只野兔神秘地饮水,它机灵地窥视一番四周的环境,又会匆匆隐入那深深的草丛。还有不常见到的那拖着长长粗粗的尾巴,后腿颀长的小松鼠,随着松风摇曳,在松树间往返寻觅。无垠的蓝天里款款浮动的白云,使朗朗的晴空显得更加高洁,碧涯芳草间绽放着奇珍异香,使大伊山这块沃土更加光彩瑰丽。

石佛寺,让我们品味了大伊山曾经有过的浓郁宗教气氛。秦汉特别是隋唐以后,大伊山佛道两教都非常兴盛,相传佛教的三祖在此传经讲学,很多佛教大师在此学过佛。使大伊山一度拥有像古佛寺、佛佗寺、卧佛寺、伊祖庙、文昌庙、甘露庵、地藏庵、三元宫、天后宫、北极宫那样金碧辉煌的殿宇楼阁。也曾拥有过像凌仙阁、碧霞宫、三清观、华岩观等秀气玲珑气象非凡灿烂光辉的历史。享有“云台和尚伊山庙,僧道寺观胜苏州”的绝好记载。

大伊山顶峰一马平川,静,控制着这里的一切。到达颠峰后,我们一行五人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终于可以轻松放眼大伊山的全貌了。向山下望去,一切都显得那么小,西坡散牧的牛羊群,像是绿毯上点点彩云,宁连高速公路上急驰而过的汽车,像是绿岗中间一条白练上飞翔着的蝴蝶,即便是错落有序的村庄,也只如同略高一些的绿荫草丛。随意走上一处岩峰,都会发现这里既不荒凉也不寂寥,那一片嫩绿的树木花草上面,晶莹地闪动着白色的柔光,近前一看,原来是清晨的露珠在阳光作用下发出的斑斓,极其凝重又极其璀璨沉稳。平静清纯的盐河像一条银色丝绸的带子,脉脉含情地向远方延伸,流向它回归的地方。碧绿的麦田变成一幅青白参差错落的油彩画图,山下的桃花更娇更艳,尽情地张开那粉红色的面容。

五峰山 篇3

目录简介史料记载学者评价简介

五峰山,坐落于宜丰县黄岗乡境内的五峰山净觉寺(江西省宜丰县黄岗乡汪溪村)。有归云、积翠、罗汉、月桂、拂岩五峰,俱称幽胜。山中净觉寺始建于南朝刘宋永初年间(420-422),距今1500余年,后改名普利寺。唐大中年间(847-859),高僧常观在此住持。唐宋时,这里僧众云集,香火极盛。柳公权曾为该寺书额,黄庭坚等有咏同诗,苏辙尝为寺僧撰塔铭并舍经于寺。五峰山、洞山、黄檗山合称“释家三大祖庭”。山中峰奇瀑高,终年云蒸雾腾,古迹荟萃。

史料记载

据宜丰佛史记载,五峰山为南朝开国皇帝刘裕(公元420―422年)御批敕建。唐大中年间(公元847―859年),百丈寺怀海法师的高足常观禅师与临济始祖希运出师后,一个在黄檗山开扬宗风,一个在五峰山弘法托钵。清朝初期(公元1663―1741年),临济三十二、三十六世孙煦杲照、慈念等重振受挫临济于五峰山林,击鼓传灯,为世人留下这佛教胜迹。 出宜丰黄岗集镇折北朝西,转瞬即入层峦叠嶂山林,公路沿途斗折,高低跌颠。到得汪溪村,只见五峰如掌,阴静生凉,周边山形宛如僧人的道帽峨冠,鸟惊山涧,泉挂梯田,风啸谷底。这便是五峰山。 五峰山就像许多高僧大德一样,把自己对佛学的参悟和理解弘扬于世,将劝人为善的旨意发展到了一种极致。途中的撷雪桥下,有一副《卧佛图》,这是一块五平方米见方的自然石壁,镌刻在石壁上的佛像袒胸露乳、肘枕假睡、微笑微醉,好似一尊弥勒佛,又似一个烈日下锄禾归来在路边小憩的农夫。石壁的左侧上方直书“卧佛”两字,奔突而又静定。常观、希运把佛融于“担水挑柴”的劳作中,把人生的奢求转化到了“贫而无怨,富而不骄”的悠然自得之中,这栩栩如生的石刻,散发着悠悠的人生况味。 来到净觉寺的山门旧址前,这个1500余年前的“南北东西古道场”,褚墙黄瓦已经荡然无存。石碓位不抱怨、不执著、不认同世事的诗僧、画僧和书僧,他将禅学融入了文、石磨、石墩、石钵、石缸散落在周边数里山中田里,青草顽石并不和谐地躺在一起,给人以错位的感觉。好在有一块两米来长、书有“净觉禅林”的石匾,给游人的意绪稍予安慰。据说,这石匾上的字是净觉寺住持术之中。山上还有两座保留较好的古墓:一座是覆钵形的常观禅师墓,建于唐咸通六年、临济宗三十二世孙煦杲照的手笔。章法从容,气定神闲,与临济宗的机锋峻烈大相径庭,有史说煦杲照是学和艺(公元865年);一座是亭阁形的煦杲照大师墓,建于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应该说这是两座较高级别住持的坟墓。看着没落的净觉寺,千年祖庭享誉与眼前感观很是难以苟合,与某些一掷千金的人造景观就更难媲美了,这样一座千年禅寺,它的价值究竟有多大?

学者评价

西宁五峰山导游词 篇4

我们坐着公共汽车来到五峰山脚下。下了车,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座有五个峰顶的高耸入云的山峰。从停车场到山上就一条小路,两旁都是一棵棵直挺挺站着的大树,像是在列队迎宾。

爸爸在入口处买了些吃的和几瓶矿泉水,我们就出发了。除了前面的一小段路是平坦点的,之后的都是一级一级的阶梯。刚开始,我还能兴致勃勃地和弟弟比赛,看谁跑得快。可是,一半的路程还没到,我就没力气了。还是爸爸给我找了一根木棒让我拄着,虽然弟弟可恶地嘲笑我是上了年纪的老奶奶,但是我实在没有力气去跟他争辩了。所以一路上,我只顾着低头爬阶梯,两边的风景我是一点都没有注意到。

终于到了山顶,我什么都顾不了了,一屁股坐在最上面的一级阶梯上,拿来爸爸拧开瓶盖的矿泉水开始狂灌。啊!终于活过来了!

芦芽山游记三年级游记作文 篇5

今年夏天我和我的小伙伴一起去了风景优美的芦芽山。

芦芽山就像春天雨后的竹笋,直上云霄,连绵起伏,我想这就是他名字的由来吧!汽车行驶在盘山路上,我打开窗户,一股新鲜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深深地吸的了一口气:“哇,好舒服呀!”妈妈说:“这就是天然的氧吧。”我兴奋地大声说道:“咱们来场痛快的森林浴吧。”

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山脚下,拄着爬山杖向山顶出发,山上的松树长得葱葱茏茏,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最高的接近十多米,矮的也有五六米。山间的水,从山顶缓缓流下,汇成一条小溪,溪水清澈见底,淙淙的流着。溪边的旱莲一丛丛,一簇簇,旱莲的叶子碧绿碧绿的,像一把清凉的小伞,顶在头上可以遮住从森林中直射过来像利剑一样的金光,我顿时感到一阵清凉。我们在山中嬉戏打闹,不想走出去。

芦芽山吸引着来自五洲四海的游客,为游客们准备了丰富而有营养的特产:香喷喷的烤红薯、土豆、玉米和好吃的又酸又甜的红色野果……庐芽山,我会再次来这里旅游的!

朔州市实验小学三(4)班何开妍

绵山游记作文 篇6

到了绵山脚下,我们统一由专门的公交车送往山上,都是盘山路。边走边欣赏路边的建筑,不由得心生感叹,就像整座建筑镶嵌在山上,青山环绕,白云相间,真的很美!

玩的最多的是在后山,清澈的泉水从上游流下来,空气很清新,丝毫感觉不到一点热。弯弯曲曲的路都是由石头砌成的,走不远会有凉亭、小凳子,让游客歇歇脚。我们边走边玩,不一会儿就走到了上游,瀑布很高,清澈的水从天而降,不由得联想到一句诗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将军山游记作文 篇7

将军山可真美呀!四周绿树环绕,小鸟在树上唱歌,蝴蝶与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我们选择了一处风景最好的地方:身后是小河,周围还有着许多的大树,前面有一丛野花。我跟妈妈在准备食物。爸爸回来了,手里还拿了几样东西————划船票!“啊哈!可以划船了!”我开心的叫道。

午饭后,我们便开始了划船之旅。上了船,我就特别兴奋,说道:“今天划船,我要当船长!你们,要听从我的命令!”爸爸妈妈负责踩脚踏(这是脚踏船),我来掌握方向。妈妈说:“我要去看那里的荷叶!”;我点了点头:“出发。”可是,掌握方向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明明要向前走,而我却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咚!”的一声,我们的船撞到了另条船。爸爸生气了:“你太笨了!让我来!”爸爸很快开到了目的地。妈妈看完荷花后,又要看那座立在水面上的亭子。我听了,像爸爸请求道:“爸爸!让我也来试试吧!”在我的苦苦哀求下,他终于同意了!但不一会儿,我又被“炒鱿鱼”了。原来,我一不小心,把船的桨撞到了泥巴里。唉~~,好不容易得来的职位,又没了。爸爸为了锻炼我,把踩脚踏的任务交给了我。

我静静的坐在船上,望着那蔚蓝的天空,心里想道:“要是我能多一点有时间去与大自然接触那该有多好哇!”

伏羲山游记作文 篇8

少年游,临怀未来与选方,向往着高山与流水,趁着夏日初至,蝉尚未鸣蛙还未醒,每个人怀着激动与期待,从学校出发乘坐大巴到伏羲山游览,去瞧那雾气腾腾的青山。我来到伏羲山入口,开始我的“征程”。

沿着石梯向上走,一路上与山岩做伴,裸露的岩石整齐纹理上染着淡红,摸上去冰凉,一如山中微风,抚平心中的烦躁。青翠的植物从岩缝中冒出,灰蒙蒙的蛛网也掩不住生命的活力。走了数十步,便窥见绿水的身姿。只见在路下方数十米处,潭水被岩石包围,秋水凝眸,风平浪静,水面上没有一丝波澜,幽深而又宁静,如优雅妇人端坐,朴素恬静,岁月的底蕴不是白浪横溢,而是不动声色的温柔包容。伏羲山投下的影子让这墨绿色的水更加沉默厚重。它不想对游客炫耀它有多么宽阔的胸襟,不纠缠太阳光辉,不期盼云朵的倩影,只是默默等待着,等待着被风唤醒,等待欢声笑语环绕。我的心也随着阴影与绿水的交织变得平静,当我认为这一路都是如此时,一阵水声打破了安静。

我向水声走去,近了!近了!泠泠声与心跳声渐渐合为一体,只见瀑布从山上跌下,如银河一般,虽不像壶口瀑布那般壮阔,却有自己的婉约秀丽,她又是那么开朗,毫不拘束向众人打招呼,时而分散,时而聚拢,在岩石上溅出朵朵水花,又像游龙冲上云霄,一展身姿。这瀑布如古人山水画中所细细勒的主角,惊若翩鸿,行若流云、飘然而下,在墨色背景下打碎沉闷,冲出刻板束缚,竟添了一两分豪放与潇洒。谁又在素绢上抹下别样色彩?浴着艳阳,时卷时舒,成丝成缕,波涛汹涌从不是这瀑布的向往,浮云堆雪的细碎婉约才是她的风姿。她轻抖下的水珠如散落的星子,又如落入玉盘的珍珠,跳跃、跌落、舞蹈,给伏羲山带上王冠,而这一滴一滴,一串又一串打在我的心端。

我继续向前走去,一路上绿树上都挂着红布条,风吹过,这一个个梦想敲扣心灵,此起彼伏。我拉下一个枝条,挂上我的愿望,松手看着这耀眼的.红,突然心中涌上感动。其实,所谓山水,不过就是寄托情感的地方,并给予抚慰、期待、美好等一切希望都寄托于布条,留在伏羲山上。于是,一草一木都被赋予了不同意义。当苏轼面对着大江东去,当王羲之对着春日美景,无论是苦闷还是欢乐,都在一山一水中留下烙印。今日留下期待,它日也许在一个奋斗的夜晚,一个迷蒙雨天,想起伏羲山,心中会有所藉慰,毕竟这漫山遍野的红色、青山绿水还记得你的梦想。

人们总说情因景触发,但景色也因游人情思而富有生命与色彩,在人与景物相遇的一瞬间、触碰的那一刻,注定心里的苦恼得到倾泻,心中伤痕被抚平。从古至今,多少名人志士不都是以山水来宽慰自己?所以,与天地、自然对话就是与过去告别,并在无限生机中汲取力量,继续前行,无问东西。

观山游记作文 篇9

那天清晨,弟弟如同震雷般的声音把我吵醒,我睁着朦胧的睡眼,向手表瞥了一眼,“才五点半,为啥要这么早起来啊?”我有点气愤地说,“跟我来你就知道了。”爸爸随声附和。我懒洋洋地从床上爬起。经过了一番简单地洗漱,便和家人一同走出了家门。

爸爸拦了个“的士”,把我们塞了进去,勉强还挤得下。车内的闷热夹杂着浓烈的汗臭,实在让人感到恶心,可终究还是忍住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终于熬到了目的地。刚走下车,我们变拼命呼吸,生怕体内缺氧,根本没注意来了什么地方。直到我们回过神时,一座挺拔的山峰便屹立在面前,使人望而生畏。

在爸爸一声令下,我们便开始了艰苦的攀登……

刚走到半山腰,爸爸就号令中途休息,然后抬头看了看,紧接着又说了一句:“时间不早了,我们必须得加快速度,尽快抵达山顶。”于是,休息不到三分钟的我们又开始艰苦地攀爬……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了我们艰辛的汗水,终于在六点半之前登上了山顶。鸟瞰山脚,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山下的楼房与山丘都变得蝼蚁般小,甚至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应该就是这个意思了吧?——我想。突然,爸爸兴奋地喊道:“快来看!”只见远处彩云遍布,太阳缓缓升起,露出了半张脸,几乎和刚睡醒的我没什么区别。紧接着,四周的云变成了金黄色,变的`越来越亮,大地被铺上了一层金色的毛毯,“多美啊!”我感叹道。一声悦耳的鸡啼从耳旁掠过,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许家山游记作文 篇10

傍晚时分,我们出发前往许家山游玩。

许家山坐落在一个山顶上,我们沿着盘山公路,慢慢地往上开。天空下着毛毛细雨,周围雾蒙蒙的一片,整个山间仿佛笼盖了一层薄纱,我们只能看到前面二十米以内的景象。到达许家山露营基地后,我们停好车,提着手电筒,往前面的帐篷走去。那是办理入住的地方。趁着妈妈登记的间隙,我四处张望,只见草地上随意地摆放着一辆辆房车,我粗略地数了一下,大概有六辆。

办理好入住手续后,工作人员把我们带到了一辆名为“力洋号”的房车前。站在门口,我看到小小的空间里,有一个宽敞的客厅,客厅的两端各分布着一间卧室。往里走去,我竟然还看到了卫生间和洗漱台。我忍不住感叹道: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啊!洗漱后,我躺在大床上,顺手拉开头顶的帘子,毫不费劲地看到了雨水打落在玻璃上,然后溅起一颗一颗的细细的水珠。刚刚还快速跳动着的心,渐渐地恢复到了平常的.速度。这时,我听到了车外那此起彼伏的虫鸣声。伴随着雨打玻璃的声音和声声的虫鸣声,夜似乎更幽静了,我渐渐地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起来的时候,雨已经停了。一开窗,清新的空气一股脑地涌了进来,整个人顿时神清气爽。吃过早饭后,我们步行到附近的石头村。石头村的房屋、道路、矮墙,都是用石头堆砌的。一条小溪环绕着整个石头村,溪水潺潺地流着。一些不知名的野花,总是顽皮地从石头缝里探出脑袋,异常美丽。有的像灯笼,有的像把伞,有的又像一个盘子。而那些矮墙上,则长满了厚厚的青苔,使整个石头村看起来更加的古老。石头村不但古老而且面积很大。我们从村头穿过一条条弯弯曲曲的小巷,在里面整整走了两个多小时,始终没有走到尽头。最后,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能随意地穿过一条小路,离开了石头村。

上一篇:外墙面一般抹灰工程量计算要点有哪些?下一篇:剪刀手爱德华影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