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啄木鸟》教学教案

2024-08-10

小学一年级语文《啄木鸟》教学教案(共12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啄木鸟》教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狗、几、子、立”4个生字。

2 能认读声母“z c s”和整体认读音节“zi ci si ”。

3 朗读儿歌,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熟读成诵。

4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几、立”。

重点和难点

1 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狗、几、子、立”四个生字。

2 能认读声母“z c s”和整体认读音节“zi ci si ”。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 启发模仿

师:你们看过小动物表演的节目吗?能说一说表演什么节目吗?

(出示有关动物表演的图片或媒体)过渡:小动物们经过训练表演的节目,我们叫“马戏”。

2 出示:21 看马戏

3 指名读课题

过渡:小动物真聪明,经过训练,会表演那么多的节目。我们小朋友更聪明,通过学习,能学会更多的本领。

二学习儿歌

1 听课文录音,听清楚,我们请来了哪些小动物?

2 边听边看,字字过目。

3 跟着录音,读一读这些小动物表演什么节目呢?

4 出示相关的语句。

(1)领读:小猴子(zi),走钢丝(si),头顶瓷(ci)碗,做个倒立。

(2)个别读。(重点解决“子、丝、瓷”的读音)

5 复习巩固。

过渡:小花狗知道了小猴会这么多本领,他不服气了,说:“我不仅会做算术,还会认字。”我们把字宝宝请出来,看看,小花狗能认几个字?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小花狗记住这些字?

(出示:狗、几、子、立)

6 再读儿歌。

(1)个别读、小组合作读、合作表演读。

(2)尝试背诵。

三复习巩固

1 抽读生字卡片。

2 创设新的语言环境,巩固生字。

小花狗开铺子

小花狗,开铺子,瞧瞧里边摆啥子?

一张小桌子,两把小椅子,

三顶小帽子,四件小褂子,

五粒小扣子,六双小鞋子,

七根小绳子,八本小簿子,

九只小碟子,十个小果子。

3 师生配合读。(如:几张小桌子?——一张小桌子几把小椅子?——两把小椅子……)

四学习拼音

1 学习拼音。

过渡:小花狗真聪明,会做算术,还学会了认字。(引出声母“z”)

(1)看图编儿歌:小狗认字,z 、z、z 。像个2字,z 、z、z 。

(2)看图学编儿歌:刺猬长刺,c c c 。像个弯月,c c c 。

s 蚕宝宝吐丝,s s s 丝瓜(钢丝)弯弯,s s s 。

2 拼读音节:ca sa za

3 看图拼读短句。

4 学习整体认读音节教学zi ci si

(1)声母Z、C、S不和i拼读,只能整体认读,叫“整体认读音节”。

(2)音节扩词:

zi:自己的自、认字的字……ci:一次的次、刺刀的刺……si:司机的司、一二三四的四……

(3)比较读:z——zi c——ci s——si

五写字练习:

过渡:花狗会做算术,会认字,还会写字,我们也来写一写。

1 复习笔划“横折弯钩”

2 书空“几”字。

3 描一描:“几”、“立”。

小学一年级语文《啄木鸟》教学教案 篇2

一、有效地结合看图和阅读

针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要明显胜于抽象思维能力。相对于语言文字,他们更喜欢观察图片,并且,学生更容易理解图片的内容。为了推动学生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教师要利用图片形象功能,有效地统一看图练习和阅读教学,从而实现形象化的阅读教学过程,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借助教材文本中的一些插图,要求学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把握课文描绘的主要内容。并且,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之前,探讨图片的一些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例如,教师在教学《春天的手》这一篇课文时,可以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以使学生大致描绘出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由于图片非常形象,因此,学生可以大致描绘出春天的一些景象,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然后,教师再启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内容,如此有助于学生把图片的内容转化为语言文字,从而推动学生迅速提升自身的阅读水平。

二、营造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首先应当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将学习当作一种享受,并非一种负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需要有效地把握小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好奇等心理特性,适当地营造教学情境,借助各种方式使学生融入文章表达的情境,也就是引导学生“入境”。当然,引导学生“入境”存在非常多的方式,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相应的教学情境和气氛,进而迅速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以使学生争着朗读、乐于朗读、愿意朗读,可以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播放一些音乐作为背景,也可以让学生配画外音,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活动等。可以说,入境入情地朗读能够激发学生产生共鸣。例如,教师在朗读教学《老树的故事》这一篇童话故事时,由于故事的幻想色彩十分浓厚,因此,务必要求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多次营造教学情境,不断为学生演示老树以及有关的事物,以使学生进行更加丰富的想象。总之,借助教师营造的朗读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表达文章的思想情感,并且大大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有效地统一学生的阅读过程和思维活动

阅读互动并非只是阅读课文的语言文字,而是应当与语言文字进行必要的互动,深入思索课文的内容。阅读活动常常与思考行为密切联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可以使学生逐步地探究科学、合理、有效的阅读方式,进而收获大量的语文知识。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具体的教学知识,设置各种训练思维的活动,从而有效地统一学生的思维活动与学习活动,实现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例如,教师在教学《丁丁和牵牛花》时,可以转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交给学生阅读学习的主动权,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进行阅读,在学生阅读和思考之后再教授课文的知识,并非要求学生在自身的教授过程中阅读课文。换言之,以学生自主的阅读和思考为主,教师加以点拨,可以提问学生一些关于课文的问题“丁丁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让奶奶看到牵牛花的?”这样,学生在阅读后,能够互相探讨,积极发言,有利于教学气氛的活跃,也有利于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以这种模式进行阅读教学,有效地统一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和阅读过程,不但提高了学生感知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针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提升其阅读水平非常关键。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过于急躁,应当兼顾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尽量通过多姿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以阅读为乐。只有如此,才可以实现理想的阅读教学效果。

摘要: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形势下,语文课程的地位也在提高,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学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小学一年级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开始阶段,因此搞好小学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实现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这是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阐述了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境,思维活动

参考文献

[1]李业建.基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多媒体技术意义及实践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2]张菊香.你是快乐的,我是幸福的: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

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

关于识字教学,在众多教学实践中总结了许多方法论和策略,但是从当前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的现状来看,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其中主要包括教学手段多元化不足等问题。

一、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现状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奠定学生基础语文知识的重要知识点。但是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理念及方法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惯用手法或套路,没有从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及特征出发进行教学手段的更新和改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内容发散不足

从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当前开展的情况来看,存在的一个较为严重问题就是内容发散不足。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停留在较初级的水平,因此,这里的“发散”并不意味着真的要让学生通过识字教学来掌握多少衍生的知识内容;而是指在教学中进行内容发散,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立体的识字环境,让学生加快速度记牢字词,同时还能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有效培养和提升。但是从当前识字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师在进行内容教学的时候很少能真正将范围扩大,而是仅局限于课本中,或是当前章节涉及的范围。

2.形式枯燥单一

除内容发散不足的问题外,当前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还面临着形式单一枯燥的问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本应是充满欢乐和轻松氛围的课堂,教师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和手段,教会学生基础的拼音、写法,并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快速掌握具体字词的用法。但是从当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法都是普遍统一的,并且由于教师教学水平的参差不齐,对同一种教学方法的应用程度也不同,直接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的情况存在。

3.缺乏关联性

在多种记忆和学习法则中,关联性法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法。所谓关联性并不单一指通过某一汉字创造词组,而是可以通过感官刺激以及心理等多个层面建立目标内容与学习者的联系,加深学生对特定汉字印象的同时,帮助学生对汉字的多重释义或场景进行全面理解,最终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但是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目前情况来看,实际教学中对关联性法则的应用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阶段,没有充分利用这一法则的价值和作用。

二、以“春”为例——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

通过上文论述,我们对当前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目前的情况已经有了大概的认知和了解。笔者结合当前的教学实际,以“春”为例,围绕识字教学的有效开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1.科学选择,多元化形式激发兴趣

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的多元化开展,与教师的审美选择有着密切联系。以“春”这一识字教学为例,要想对这一内容的教学形式进行丰富,首先需要教师在方向上进行一轮选择,即究竟从哪个角度切入,从听觉还是触觉,抑或是心理感受层面。基于此,在进行方向选择的时候,教师可能会考虑一个问题,“春”给人的感受中,哪一部分是印象较深刻的:春天到来,万物复苏,孩子们脱掉厚厚的棉袄,开始与绿意盎然的大自然亲密接触,身心愉悦。因此,在进行这样一个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考虑收集或采纳一些春天圆舞曲作为课程的引入,让学生在音乐中领略春天的魅力。

2.合理发散,加深认知记忆

“春”是一个很宽泛的汉字,理解起来可能有些抽象,但是如果教师能衍生出“春风、春雨”等关联词,并且创造条件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特定事物带来的感受,势必能够极大提高学生对目标对象的认知。在发散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做到发而不散,尽可能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词组和场景,做到目的明确。

3.构建联系,深化立体感知

顺利进行课程导入并且完成基础知识内容的教学之后,教师接下来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持续跟进到接下来的课程教学中,加深对具体字词的印象。立体感知是让学生融入教学的重要法门,针对这一内容,我们需要考虑:“春”这一题材应该从哪里入手去营造立体感知?在大家的普遍认知中,寒冬过去,春天意味着新希望;然而对于孩子来说,希望还比较抽象,卸下冬装,步履轻快地和小伙伴嬉戏打闹应该是很幸福的事。因此,如果围绕“春”进行联系构建,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鼓励学生分享对春天的感受或是春天经历过的难忘的事,从而达到加深印象,深化立体感知的目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就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来说,一定要从当代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入手,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合理发散,营造立体感知及感受,加深、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发散、联想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一年级语文《礼物》教学教案 篇4

1.学会7个生字:送、什、么、朵、还、写、高、兴,认识新的偏旁,理解“生日”、“喜欢”、“祝”、“高兴”等词语的意思,能用“喜欢”说一句话。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3.能制作并说清楚怎样制作一件小礼物送给妈妈

4.体会关心他人的感情

重点难点:生字词的教学是难点,重点是让小朋友懂得关心他人的道理

课时安排: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7个生字:送、什、么、朵、还、写、高、兴,认识新的偏旁“冖”,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小朋友,你们的生日是怎么过的?妈妈过生日的时候,东东给妈妈准备了一份礼物。

Lǐwù

板书:给的礼物

读题

(二)新授

(1)谁要送给妈妈礼物?

(2)为什么要送礼物给妈妈?

(3)东东想送什么礼物给妈妈?

sòng shén me

板书:送 什 么

(4)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妈妈收到礼物后,心情怎么样?

gāo xìng

板书:高 兴

(5)自学课文:根据拼音,读生字、读课文、(自由读)理解大意、认识新的部首

(6)检查自学:认读生字卡片,指名读课文,齐读

(7)初读课文,教学生字:

东东想送什么礼物给妈妈呢?东东有没有做?(说明东东在打算、作准备)东东还在打算,可见的生日到了没有?你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既然没到,又为何作打算?“就快到了”,“快”是什么意思,(就要到了,但还没到)

送什么好呢?

sòng

送:.这个字是什么结构,这个字中有一个什么偏旁我们已经学过?你是怎么记得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先关上门再走)(书空)

shén me

什 么

什:翘舌音左右结构左边是“亻”,右边是“十”

么:轻声,半包围,其中有一个笔画在“车”中也有,笔画名称是什么呢?书空

教师:(拿起本子)送什么呢?

(走到学生身边)送什么呢?

让学生领悟“什么”表示疑问。

东东用什么礼物来庆祝的生日?

画了一朵大红花,还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

duǒ

大红花是一朵朵的,“朵”上下结构上面是“几”,下面是“木”

xiě

写:认识新的偏旁“冖”,笔顺:书空

妈妈收到东东的礼物后,心情怎样?

高兴

谁来表现一下高兴的样子

你看他的嘴都合不上了,所以“高”字有口,“兴”字下面的两点是分开的。

gāo

高:上下结构

xìng

兴:上下结构上面的三点不能写得太开,下面的两点不能把粘在一块儿。

(三)巩固:认读生字

(四)作业:通读课文

小学一年级语文《啄木鸟》教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新偏旁反文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生字卡等。设计理念:

采用低年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突破识字和写字的难点,防止平均用力。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1.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则: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谜底:月亮)

小朋友,你们喜欢月亮吗?从古至今,许多诗人、作家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望着月亮,诗人、作家会想起许多令他们思念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2.板书课题,(教师板书,学生齐书空)认读生字“静”“夜”

[设计意图:以儿童喜闻乐见的猜谜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主练读课文,并用“——”划出不认识的字。

2.四人小组内学习:说一说有哪几个字是自己认识的,不认识的的字借助拼音自学,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互教互学。

3.指名学生一行一行读课文。注意正音,指导读好 “静、床、光、望、乡”的后鼻音。

4.同桌互相读一读,争取人人把课文读准、读顺。

[设计意图:指导方法,重视落实,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精神。

三、创设情境,复现生字

1.现在月亮姐姐要考考小朋友,把生字放在字卡上,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静、床、光、望、乡 ” 5张生字卡片,开火车一条龙读后鼻音的字。

3.教学新偏旁“攵”,出示生字卡片“故”,引导学生观察:“攵”象你认识的哪个字?它和“文”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怎么记住这个偏旁? 4.这些字都会读了,古诗是不是也能读正确呢?(1)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准备给同学正音。(2)读后正音。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部分学生对诗歌已耳熟能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孩子自己识字,互帮互学。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生字多次复现,加以巩固。在广泛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孩子们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四、感受诗意,再读古诗。

1.(课件出示插图,配上古筝乐曲)谈话:小朋友,现在请你们静静地欣赏这幅图,看看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李白站在窗前难以入睡。他看到月光穿过窗又洒落在窗前,那月光明亮如霜。仰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头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在他的心里油然而生,于是他写下了这千百年来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著名诗篇《静夜思》

2.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生说:难过、伤心、悲哀„„)3.教师范读,学生看着画面,想着教师刚才的讲解感受诗中之情。4.小朋友,此时的你们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 5.通过多种方式背诵积累这首古诗。

[设计意图:深入感知课文中的情感,但不是用分析的办法,而是利用诗意的画面和故事,用播放音乐和有感情地朗读的办法,使学生整体感知,这样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特别是农村里百分之九十多的留守儿童感受得会更深,这首诗很短,含义又及深,很难让一年级的学生全面理解,这里只是让学生有初步的感受,今后每一位学生都会用一生的时间去品读这首诗。]

五、写字练习,学写4个生字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练写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小养成写规范字的好习惯。]。

六、课外作业

课外继续收集和阅读:有关李白及他写的其他诗,还有描写夜空或介绍有关星体的科学知识的一些课外读物。把收集到的和读过的带到班里,向同学介绍或互相借阅。

七、板书设计

6、静夜思

目 耳 头 米

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课前准备:

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等。设计理念:

采用低年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突破识字和写字的难点,防止平均用力。教学流程:

一、猜谜语导入

1.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则: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谜底:月亮)

小朋友,你们喜欢月亮吗?从古至今,许多诗人、作家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望着月亮,诗人、作家会想起许多令他们思念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2.板书课题,(教师板书,学生齐书空)认读生字“静”“夜” [设计意图:以儿童喜闻乐见的猜谜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主练读课文,并用“——”划出不认识的字。

2.四人小组内学习:说一说有哪几个字是自己认识的,不认识的的字借助拼音自学,并读读自制生字卡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互教互学。

3.指名学生一行一行读课文。注意正音,指导读好 “静、床、光、望、乡”的后鼻音。

4.同桌互相读一读,争取人人把课文读准、读顺。

[设计意图:指导方法,重视落实,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精神。]

三、创设情境,复现生字

1.现在月亮姐姐要考考小朋友,把生字藏在星星里,你还认识它们吗?

2.游戏巩固:看到小朋友学得这么认真,月亮姐姐带着星星妹妹也赶来凑热闹了,月亮姐姐说:“星星妹妹后面藏着一个字,我来考考你们,谁能认识,我们就和她交朋友。”(课件出示月亮星星图,指名一位学生上来点击鼠标,大家一齐认读),看到你们玩得这么开心,老师也想参加,行吗?我来指,你来认,认的时候还可以站起来加上动作演一演这个字的意思。

3.出示:“静、床、光、望、乡 ” 5张生字卡片,开火车同桌齐读后鼻音的字,读正确后互相说:“合作愉快!”

4.教学新偏旁“攵”,出示生字卡片“故”,引导学生观察:“攵”象你认识的哪个字?它和“文”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怎么记住这个偏旁? 5.这些字都会读了,古诗是不是也能读正确呢?(1)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准备给同学正音。(2)读后正音。[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部分学生对诗歌已耳熟能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孩子自己识字,互帮互学。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生字多次复现,加以巩固。在广泛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孩子们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四、感受诗意,再读古诗。

1.(课件出示插图,配上古筝乐曲)谈话:小朋友,现在请你们静静地欣赏这幅图,看看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李白站在窗前难以入睡。他看到月光穿过窗又洒落在窗前,那月光明亮如霜。仰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头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在他的心里油然而生,于是他写下了这千百年来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著名诗篇《静夜思》

2.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生说:难过、伤心、悲哀„„)3.教师范读,学生看着画面,想着教师刚才的讲解感受诗中之情。4.小朋友,此时的你们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播放乐曲)(预设)生: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上海赚钱的爸爸。”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北京赚钱的妈妈、姐姐。”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好朋友。”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爸爸、妈妈,我很想他们回来,每天可以看到他们。” 师:诗人看着挂在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他想到了故乡的什么呢?” 生:“他想到了故乡的那座小山。” “他想起了家门口的那条小溪。” “他想起了故乡的亲人。” „„

师:是啊,在这样的夜晚,我们是多么思念亲人啊。下面我们就带着自己及李白的思念读这首古诗

5.模仿练读,想象意境。

6.角色表演: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生双手合拢放在背后,深情吟诵)7.指名最佳表演者上台表演,配以乐曲。8.通过多种方式背诵积累这首古诗。

[设计意图:深入感知课文中的情感,但不是用分析的办法,而是利用诗意的画面和故事,用播放音乐和有感情地朗读的办法,使学生整体感知,这样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特别是农村里百分之九十多的留守儿童感受得会更深,这首诗很短,含义又及深,很难让一年级的学生全面理解,这里只是让学生有初步的感受,今后每一位学生都会用一生的时间去品读这首诗。]

五、写字练习,学写4个生字

(一)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1.你发现了什么

第五单元 时、分、秒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整时和几时半的基础上编排的。学生已经知道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能说出钟面上的时间,还能识别钟面上的整时刚过或不到整时的时间,这些都是教学本单元可利用的资源。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来认识计量很短的时间单位---秒。认识秒以后让学生把时、分、秒结合起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且能够灵活的换算时分秒。运用学生自身的实际让他们自己体验一分钟到底有多久?一小时到底有多久?由于1小时的时间比较长,一节课的时间还不足1小时,在课堂上可以借助“分”来体验“时”。另外,认识钟面上的非整时时刻以及时间的计算,需要综合应用时和分的知识。第一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并知道1分=60秒。

2、让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通过各种活动准确的体验一分、一秒。

3、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认识秒,并准确建立一分、一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分秒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自制钟面。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出示钟面唤起学生记忆,并拨几个学生熟悉的时间让学生认读。

师:大家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谁能说说关于时钟你知道些什么? 生:我知道有时针和分针。(与学生共同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是及时补充)生: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也就是一小时。(若是学生说的不够完整,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进行复习)生:„„

师:同学们的记忆里可真好,看来大家学过的知识是难不倒你们了!那你们能正确迅速的说出钟面上的时间吗?来比比赛!(教师拨时间,学生认读,对于不正确的给予指正,并说说是怎样认读的?)

二、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啊!敢不敢继续挑战自己?大家仔细看看老师出示的这些钟面上针的多少,你能看出有什么不同吗?

生:有的钟面上有三种针,有的钟面上有两种针。(师提示:较短的一根指针叫时针,它表示多少时;较长的一根指针叫分针,它表示多少分。)

师:你知道最长最细的是什么针吗?秒针走一小格是多少呢?对,就是一秒!今天咱们就来一起来认识一下秒。(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2、说说是几秒,教师提问:秒针走一大格表示几秒,从1走到4表示几秒,从7走到1是几秒,„„同桌再互相说一说。

3、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适当的给学生讲解秒表的读法)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这是什么发出的滴答声?

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看了你们刚才的表演,你觉得1秒的时间过得怎样?(学生畅谈1秒时间感受)是呀,1秒的时间很短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出示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学习1分=60秒,并体验1分钟

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一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让学生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问: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请你选一个你喜欢的活动,咱们来做一个1分钟的体验活动。

师生共同总结一分钟可以做的事。

三、联系巩固

1、填单位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时间单位,知道了1分=60秒,以前我们还学过哪些时间单位呀?现在老师想来考考你们,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人每天睡觉大约9()系红领巾大约20()煮饭大约30()

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秒。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计量时间的单位---秒。知道了1分=60秒,一秒过得快不快?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能浪费1秒钟!

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1分=60秒

《金色的草地》教案

一、预设目标:

1、理解词语和句子,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2、结合课文理解,学习四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读题质疑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外国文学《金色的草地》,齐读。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想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自己的想法和疑问自由读一读课文。(读之前让学生相互提提初读课文的要求。)

2、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易读错的字词或自己进行指导。

3、再读一读课文,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或是你想说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了解蒲公英:出示蒲公英的花和种子图,说说你看到过哪种蒲公英,谈谈自己的认识,教师补充,在认识蒲公英种子时相机学习生字“绒”。)

(三)、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草地会是金黄色的?

(1)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2)看满地盛开蒲公英花的图理解草地是金黄色的,结合感受读一读句子。第二自然段

1、同桌齐读,感受文中的哥弟俩是怎么玩的。

2、指名两位学生上台像他们这样玩一玩,一名学生上台帮忙读一读文本。课件播放蒲公英四处飘散的样子。

3、师生评一评,相机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几个词语。

4、再指导读第二自然段,请两位学生上台演一演,一生帮忙读。

5、一起来玩一玩,体会玩蒲公英带来的乐趣。(课件播放无数蒲公英飘散远去的情景。)

6、一起在读一读本段最后一句,理解“引人注目”一词。第三自然段

1、指名一生朗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自由说。

2、出示填空题: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早晨,花朵--------,是-------,草地是----------。中午,花朵--------,是-------,草地是----------。傍晚,花朵---------,是-------,草地是---------。(1)同桌互相说一说。

(2)指名说一说,加上动作说一说,不看提示说一说。

3、齐读本段。第四自然段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又发现了什么或新的想法?(理解最后一句话,为什么一起起床,一起睡觉?)

四、小结:学了这篇课文,你能说说你理解的这是一片怎样的草地啊?

五、机动:摘抄好句子。

《金色的草地》 教学反思

俗话说: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所以在教学设计之初,我就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可以让学生耳目一新的情境渲染,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绿茵茵的草地,旨在能吸引孩子的眼球,捕捉孩子兴趣的着力点,让学生快速地走进文本。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应人文性与工具性高度统一,所以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让读贯穿在课堂的全过程。例如:我在教学《金色的草地》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兄弟俩在尽情玩耍的情景,深刻地体会童真童趣。我特意指导学生进行表演。“现在我想给大家创设一次当演员的机会,高兴吗?”同学们顿时雀跃起来。“首先应该明确,我们表演课本剧是不是为了痛快地玩一会儿?”同学们的头摇得像拨浪鼓。“我们表演为的是走进文中,更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情感。要想当好演员,首先要记住台词……”于是我就让学生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反复感知,使其对整个故事情节达到能复述的程度。然后让学生讨论两个孩子的情感变化,让学生认真地研读“剧本”,探究“角色”,让四个人小组合作,自主地选择角色、进行排练,要求学生能投入剧本,进入角色,在表演的过程中,要融入自己的理解、情感。

揭示草地变化原因这一环节是课堂的高潮部分,首先我让学生带着疑惑,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到课文中去寻找案……边找边勾画出草地变化的原因,最后请每组派代表到黑板上来,分别画出早晨、中午、傍晚的草地及蒲公英的花开放和合拢时的情景,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习的权利回归给学生,同时我能积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学习氛围,着力培养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尽力做到尊重学生,我始终用我的微笑来感染着学生。不放过每一个可以锻炼学生的机会,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这样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这节课我至始至终与学生进行积极地互动,一起学习,一起探索,一起去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同时我能根据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目标更容易实现,从而去体会那份成功的喜悦。

《金色的草地》教学随笔

小学一年级语文《啄木鸟》教学教案 篇6

设计人:白水小学

陈雪娇 【设计思想】

在本课的教学中力求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我们置身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通过自己研读、教师导读、同学评读来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读通诗句。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田字格,学写汉字。不此,在写字前应让学生认识田字格,了解田[了格各部分的名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初步掌握运笔方法,并通过仔细观察、动手实践以及教师的示范指导来写好第一个汉字“一”。【教材分析】

《一去二三里》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中一课看图学韵文识字。

这篇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首古诗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课文插图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古诗的意境。【学情分析】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初步认识田字格,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初步认识田字格,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设计意图:了解十个数字的发音情况,重在发音。]

二、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

小朋友们看,这十位小朋友正准备练习投篮。[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数字字样] 这里有十个篮球,[图片出示的篮球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哪位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使球上的数字和他们身上的号码相符合?

[设计意图:建立数字与汉字的联系,了解学生对这几个汉字的认识情况,同时巩固汉字的读音。]

三、学习古诗 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

(一)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1.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在朗读比较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这样印象会更深刻。] 2.师范读,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3.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

(二)了解诗意

1.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设计意图:培养边朗读边想像的读书习惯。不要把书读成“小和尚念经”。] 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

[设计意图:诗的意象具有多重性,要发展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 3.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4.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设计意图: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并引出当一生读“一去二三里”时,指图的学生该怎么指,即“一去二三里”该怎么理解的问题。」 5.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6.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并不是教师能全部预料的,应给予一定的空间。]

(三)配乐诵读全诗

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2.背诵全诗,并设问:

(1)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了,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2)这个小山村热闹吗?(这是一个静静的小山村)

(3)你来到这个山村,觉得它美吗?

(4)师总结:小山村真美啊,请小朋友们一起背,就好像走进了小山村。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课重点五一节之一,首先,我们提醒学生: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以培训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的良好习惯:其次,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一去二三里”和“烟村四五家”,并用手势表明“一去二三里”的含义即是一路走去的意思。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诗的意象具有多重性,在这一部分,应发展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最后,背诵全诗,提问:你在背的时候想到了什么?这个小山村热闹吗?美吗?引导学生用赞美的语气诵读古诗。背诵时再次引导想象,使记忆有了具体形容的支持,并再次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所描述的情景,把“彼此彼景”化为“我景我情”。通过练读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引导学生了解古诗意思体会小山村景色的美丽和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山村、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写字

1.认识田字格,知道田字格的作用。用儿歌帮助学生认识田字格的横中线、竖中线和各小格:

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一”应怎样写。3.教师范写,边写边讲“一”的写法。(顿一顿,横过去,再顿一顿,回一回。要稍稍往上斜)。

4.除了“一”我们还要来写其他两个字(出示“

小学一年级语文《啄木鸟》教学教案 篇7

一、养成学生自觉读书的好习惯

作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刚刚开始接触文字之类的东西, 而养成自觉读书与选择书籍的良好习惯就是他们人生的第一步。书本作为学生成才与进步的法宝, 发挥它的关键作用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引导学生不要单纯追求拥有书本的数量, 而是要追求丰富的知识。学生可以在图书馆或者书店选择自己喜爱的读物, 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开阔视野。对于一年级学生喜爱的读物, 我们要经过精心的选择, 选择那些能够吸引他们兴趣的书籍引导他读下去, 读完后, 可以听听他的观点与想法, 将其说法中的优缺点挑出来并与他进行交流。交流后试着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和道理来区分书本的好坏、适合与否, 逐步地培养学生选择好书的能力, 并逐渐养成读好书的习惯。古语有言:“书非借而不能读也。”说的就是绝大多数学生在心理上认为是自己的书就不会那么快速而认真的阅读了。事实上, 这仅仅是拥有了书本而不是拥有了知识。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 最好的方法是大人借阅他们感兴趣的课外读物来给他们读,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又能培养学生读书的自觉性。在这样的情况下, 因时间仓促不允许他偷懒, 加上兴趣的促使, 小学生自觉读书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就养成了。

二、阅读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在教学实践进程中强调让学生把阅读与思考紧密联系起来, 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 在一年级《小松鼠找花生》一课的教学过程中, 通过使用以读代讲的方法, 在读中不断启发学生思考的方式, 使这堂课上得生动而流畅。首先让同学自由地朗读课文, 思考小松鼠要找的花生在哪里, 然后让学生之间展开激烈的讨论, 最后他们一致得出结论:原来花生是埋在地里的。同时在同学们发言的过程中, 让他们带着多个为什么来思考, 最后让大家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并且回答问题, 以致这堂课的氛围异常热烈。特别是在讨论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 纷纷发言, 积极地就相关问题进行提问和解答。所以说, 只有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相结合才能够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思维能力更上一层楼。

三、阅读与看图训练相结合

要充分发挥课文中插图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在开始讲解课文之前, 请学生们先看图, 并通过看图让他们对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东西进行讨论。从而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中, 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描述图上画的是什么, 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然后教师将图文对照讲解课文。比如, 在一年级下册《春天》一课的教学过程中, 首先笔者引导学生仔细看课文中的插图, 让他们自己描述插图中的春天有哪些自然景象与人文景观, 并将课文中的景观与自己身边的春天进行对比。由于课文插图生动形象, 以及对身边春天的接触, 所以学生描述得声情并茂, 而且还添加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接下来让学生阅读课文, 看课文如何将图像内容转化为文字信息, 同时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简单地对自己身边的春天进行描述。这种活动的安排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 所以说将阅读能力与看图训练相结合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进入佳境的又一个重要途径。

四、阅读与说话训练相结合

假如我们说“阅读与思考”是信息的录入与贮存的话, 那么“说话”就应该是信息的录出与释放了。因此, 学生语言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就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被提上了高度。我们都知道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阅读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比如, 在一年级上册《小熊住山洞》的教学活动中, 我让学生自由朗读后, 点名叫了一个同学来读, 读后, 我问:“你读得很认真, 但是听了你的朗读后, 老师头脑中并没有出现小熊的可爱形象呀?大家能想象一下, 小熊活泼的样子吗?所以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 我们要把自己想象成住在山洞中的小熊, 然后才能够表达出小熊笨拙可爱的样子。”就这样在我的启发下, 大家开始讨论小熊在山洞中活动的样子, 不一会儿就涌现出许多奇妙的想法, 并各抒己见, 滔滔不绝。这样就把学生带入了课文意境中, 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了课文的内容, 将阅读、说话、情感三者紧密结合, 正所谓“一石三鸟”。所以, 将阅读与说话训练相结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又一个路径。

总之, 在一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 我们应按照学生心理特点, 创造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让每个学生喜爱读书、自觉读书, 进而将读书作为一种爱好、一种享受, 这样才是我们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最高褒奖。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 阅读教学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 阅读教学在各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此, 本文主要对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策略

参考文献

[1].赵彦芳.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J].新课程学习 (学术教育) , 2010, (11) .

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 篇8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

作为小学一年级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关键性不言而喻。研究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相关课题,可以更好地提升对该项教学工作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一定的途径与措施,进一步优化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整体效果。

一、转变模式,激活课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通常采用传统的上课方式,向学生灌输课本上的固有知识,或者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老师讲,学生听,不会创新思考,不能针对自己听到的知识做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们当前注重激活课堂。所谓“活”,就是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富有可创力和多变性。

如在引导学生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一”时,教师就可以转变模式。例如,教师可以这样对学生说:“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了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儿呢?(出示田字格)这就是生字的家。”紧接着再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最后用儿歌进行总结,帮助学生记忆。“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这样就能在转变教学模式的情况下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二、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采取有个性的教学策略

1、随时随地,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吸引学生注意力组织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兴趣了,他们的注意力才会集中,教师的教学才会有效。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踏入校园进行正规化的学习,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要使教学有效,一方面,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比如,我们可以做一些小奖品,比如小红旗、小红花等奖给表现好、守纪律的学生,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先制订规矩,赏罚要分明,做好前半节课与后半节课的衔接,不要把教学内容安排得过多,以免学生不仅没学到你意想中的知识,还使他们在下一节课中降低学习的积极性。

2、采用灵活多变的课堂组织形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课堂形式单一,很容易造成学生身心疲劳,从而转移注意力。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要想方设法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

3、针对不同的训练目标,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在识字教学中可进行形式多样的识字比赛。如:同桌之间比、组与组之间比、男生与女生之间比等。朗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要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通课文。如采取同桌之间、组与组之间、男生与女生之间进行比赛朗读的方式。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在学生学会生字的基础上,让他们用生字练习组词,鼓励学生用一个字组多个词,同时,挑选出自己喜欢的词语练习说一句话,并写下来。这样的教学可以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奠定基础。

三、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1、结合小学生的兴趣,营造互动学习氛围。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事物普遍都有很强的好奇心,语文老师完全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结合他们的兴趣,营造语文课堂上的互动学习氛围。比如,在学习《静夜思》一诗时,老师可以利用影像和音乐资料,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李白当时的思想感情。

2、加强学生的互相交流,促进生生互动。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倡导学生互相交流问题,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和发问,然后老师根據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

3、不断改善师生关系,建立师生互动。小学一年级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要求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平等、融洽,这也是新课标教学的要求,所以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应该注意强化自己的主导地位,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低下身子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从而不断改善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师生互动。

四、引导发现,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能力

随着学生经验的积累,我们也就逐步简化识记生字的过程,增加学生独立识字的机会,发挥其主体性,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发现行之有效的识记方法,独立掌握生字,并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形成识字能力。汉字的字形虽然繁简难易不同,但是识记字形还是有一定的规律、方法。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识字经验,我们也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字形。学生看到生字,就会调用已有的信息,将生字与熟字联系起来,进行比较记忆了。于是,学生惊喜地发现:原来语文中的记字形,可以利用熟字加加减减。此时,我们引导学生总结出自己发现的识字方法,学生也就非常自然地说出”“减法”“换法”。至于有的独体字,则引导学生说出“笔顺法”,稍难的字则是几种方法的“合法”。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发现的识记字形的方法,对照生字,进行检验。学生运用自己发现的识记方法,记起生字来,简单有效,学习生字也可以变得轻松自如,学生情绪高涨。这样,学生在识记字形的实践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总结出了记忆字形的方法,经历了艰辛的脑力创新过程,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识字的主人。

五、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其关键教学方法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教学实施过程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振邦.全方位开拓中学阅读教学的空间[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03):88-89.

[2] 李遐.汉语阅读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J].昌吉师专学报.2014(03):115-116.

[3] 张凯.阅读教学要突出“三性”[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09):50-52.

小学一年级语文《啄木鸟》教学教案 篇9

情感与态度

感受到老人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愿意尊敬老人、关心老人;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及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的情感。

行为与习惯

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尊敬老人的好习惯。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了解有关重阳节、老人节的常识;了解一些与月亮有关的科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

学会观察、记录等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学情分析:

重阳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这些文化传承下去。我国的重阳是传统节日,对重阳节的一些习俗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了解得还不是很深入,没有升华到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层面上。对于尊敬老人、关心老人方面,他们具备一定的认知,但在实际的生活中真正能够做到从细节上关心老人的却不是很多。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有关重阳节、老人节的常识懂得尊敬老人、关心老人。教师应当兴趣引路,引导学生交流关于重阳节的风俗,充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了解有关重阳的民间传说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敬老爱老是中国的传统美德,通过模拟表演等活动,树立学生爱老尊老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有关重阳节、老人节的常识懂得尊敬老人、关心老人。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调查社会上尊老敬老的活动,以及老人节这一天自己家周围(社区)开展哪些敬老活动。

学法指导:观看、模拟表演及展示。

教学过程:

活动一 重阳节,老人节

1.谈话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重阳节吧!

2.播放视频:重阳节老人的活动。

(1)提问:看了之后,你知道重阳节的含义及风俗有哪些吗?

(2)小结: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被称为重阳节,也是老年人的节日,又称为“双九节”或“老人节”。

3.出示图片:尊老敬老大发现。

(1)提问:你家里有哪些老人呢?他们为家庭和社会做了哪些贡献呢?

(2)提问:在你的家庭里,大家是怎样尊敬老人的?

(3)过渡:不仅是在同学们的家中,在社会上我们也要一样尊敬、敬爱老人,为老人提供便利。

(4)提问:你们知道社会上有哪些尊老敬老的活动吗?

(5)提问:在老人节这一天自己家周围(社会)开展了哪些敬老活动?

4.小组讨论:在“重阳节”这一天,我们准备为家中老人做些什么?

(1)全班交流。

(2)提问:重阳节是老人的节日,我们在这一天为他们庆祝节日,那么是不是只在这一天尊敬老人就行了呢?

(3)小结:创建一个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氛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需要我们每天尊老敬老,让老人的生活幸福美满。(板书:尊老敬老过重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到自己的生活中,思考节日里如何尊老敬老。

活动二 尊敬老人,平时我们怎样做

1.播放动画:爷爷奶奶的心愿。

2.讨论:尊敬老人,平时我们怎样做?特别要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根据老人的年龄状况、身体状况,考虑老人需要哪些帮助等。切实感受到尊敬老人、关心老人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学会将尊老敬老的活动由老人节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活动三 情景表演

请几组学生分别设计并表演平时和老人相处、为老人做事情的情景。

设计意图:进一步了解如何与老人相处。

歌曲链接:《可怜天下父母心》

作业: 我为老人做事情

组织全班学生开展一次为老人做事情的主题活动。如访问敬老院、帮社区的老人做事情等。

设计意图:课后延伸,巩固教育成果。

板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啄木鸟》教学教案 篇10

1、看懂图案,理解课文,体会课文内容,通过读书展开想象,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体会儿童的生活情趣,引发儿童对周围事物及大自然的关注及热爱。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生字“满、颗、数”,及新偏旁“页”。

4、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感受课文的优美,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和大自然地热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新知。

1、指名读生词,指导读准轻声。

2、齐读生词。

二、学习课文

1、读题,说说“最喜欢”是什么意思?你平时最喜欢的是什么呢?

2、现在,请同学们认真看屏幕,教师放课件展示花儿盛开和星光闪烁,范读课文。

让学生听一听,看一看,再想一想最喜欢的是什么。

3、你最喜欢什么,就把它贴在你的身上。

学生按喜好贴花儿或星星的贴纸。

4、现在大家再把课文读一读,还可以看看课件,然后,你就可以向4人小组内的好朋友介绍一下你为什么最喜欢的是花儿或是星星了。

5、以小组形式为单位,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谈出自己的感受,体会花儿的美与多,站在花海中游戏的乐趣;星星闪烁,数也数不尽的快乐。最后,通过比较,体会到花儿与星星一样都是多得数不清。

6、面向全体学生:听了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你们有什么感受?

(花儿和星星一样都是最喜欢的了。)

7、同学们热爱大自然,也特别善于细心观察,发现大自然的美,我们请花儿和星星也给大家评一评你们说得好汉好。

展示图画“花儿和星星欢笑跳舞”,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8、大家是不是也想把这篇优美的课文读给花儿和星星听?同桌之间互相商量一下,怎么读,才能准确、流利、有感情,把心里的感受读出来呢?

a、点人读,说说大家最喜欢听谁读书,请他们再来读一读。

b、齐读。

9、我看见不少同学读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很丰富,还很想用手做几个动作,这样,我们用最短的时间,把这首诗背下来,不就能用双手来表演了吗?

a、学生自由背诵课文,练习表演。

b、指名表演背诵。

c、全班同学们自由表演给好朋友或老师看都可以。

10、白天,星星睡了,有花儿向我们微笑;夜里,花儿都睡了,可还有星星快活地向我们眨眼,同学们用明亮的眼睛发现了大自然的美,一定也能用智慧写下自己的美丽的诗,对吗?

三、学习生字。

1、教师展示“满、数、颗”。

2、指导书写新偏旁“页”。

3、学生自学这三个字怎么写,怎么记,怎么组词。

4、学生汇报自学成果后在书上描这三个字。

5、这三个字要怎么写才写得好看呢?学生说说描红得出的经验,教师适当归纳并范写。

6、学生在《习字册》上抄写这三个字。

作业

1、抄写生字。

小学一二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方法 篇11

关键词:阅读;造句;诗文;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245-01

识字是低年级小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起步阶段,它与低年级学生认知发展密切相关。在学前期,儿童口头语言已有很大进展,但由于心理发展水平所限,他们对言语活动的内涵,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入学后,低年级学生识字既要掌握字形本身的结构关系,又要建立与音、义之间的统一联系。这一过程充满着复杂的思维活动,识字教学必然引起低年级学生认知结构的变化与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教师必须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保持并发展他们对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

然而,现实教学中广泛存在“授人以鱼”的现象,无法做到“授人以渔”。新教材的整个编排体系应注重培养儿童的自主识字能力。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探索形声字的认识规律,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自学生字方法,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能力。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摸索到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在阅读中识字

由于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生字较多,我们不可能对每个字的偏旁、结构、笔画、笔顺都作细致分析,所以我们应寻求更高效的识字方法,识字是为了阅读,在教学中能不能反其道而行之,通过阅读来达到识字的目的呢?实践证明,这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高效的。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特别重视朗读教学,通过朗读、练读、自读等形式,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这样生字自然也就成了熟字。课文读熟以后,再放手让学生自己识记生字。这时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赋予每个生字以形象的意义,如“着”——羊的眼睛,“合”——每人一口等等。这些联想不必十分考究,有些牵强也没有关系,只要能使学生把生字记牢、记准即可。

二、在造句中识字

新入学的学生往往对课本爱不释手,他们会津津有味地翻看一页页精美的图文,这些现象告诉我们:他们希望自己能认字,能读书,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最佳的求知期,识读同步,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开始阶段,要摒弃独立识字的做法,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中有读,读中有识。先识读词语,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后,再识读句子。一节课新授之前,教师可拿出一分钟时间教学认读一到两个词,词以卡片的形式出现,这些词语要贴近学生生活,在他们潜意识里有模糊记忆,属于再现巩固。领读三到四遍后,教师再将写有词的卡片贴入“识字天地”栏。一周后,便可用这些词语连成句子,如“我是小学生”“我爱老师”等,并指导学生读句子。

三、在诗文背诵中识字

小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而古诗词又极富韵律,读起来琅琅上口,所以每学期我们可以精选20首左右的古诗,由易到难,指导学生背诵。每周一诗,持之以恒。朗读课上,我们可以经常接力背诗,背诵表演,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词语积累扎实。此外,部分学生课外可自选诗歌自觉背诵。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词汇语言,还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在活动中识字

一年级学生识字学得快,忘得也快,尤其是在大量识字时,为及时巩固,防止遗忘,新学期开学时教师可让每位学生准备一辆“识字快车”,即一个铅笔盒大小的小纸盒,外壳稍作装饰,画上车窗、车轮,车顶打上二十个小方格。每天要识记的词语先让家长写在纸片上,然后由学生自己慢慢学写,写好后认读几遍,投入快车。学生可随时随地打开车厢复习。教师每周检查一次识记情况,最少十五张,多多益善。教师在小方格中记录识词数量,表扬激励,比一比谁的车载得多,跑得快。有了识字快车,不但能拓展学生的知识容量,还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求知欲。

五、在练字中识字

新学期,给每个学生发一个精美的日记本,我们可命名为 “自由读写本”。这个本子可以用于听记。每周教师可指导学生完成一次,按词、句、段分层次指导。指导可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指导格式。每次写前让学生按日记格式在第一行写明日期、星期、天气情况,另起一行写“摘抄”或“听记”一词,表明写的类型,再起一行具体写内容。第二,精选内容。学生摘抄听记的内容大多来自读课本和课外。自由读写课上,教师利用自读课本,先教学生识字,粗略理解课文内容,然后指导学生精选美词佳句,用铅笔在书上将其画出,最后摘抄在自由读写本上。第三,明确要求。听记、摘抄时要求字迹工整,无错别字,标点符号正确,听记时难写的字教师可在黑板上提示。班级可定期举办优秀“自由读写本”展评,鼓励同学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通过勤学巧练,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巩固学习兴趣

学期初,在教室墙壁上张贴一张设计精美的“书海竞帆”评比表。评比表的底部写上全班学生的名字,名字上一只金色的大船正扬帆待发。船上依次画着二十个小船。教师告诉学生们,读一本好书,小船向上行驶一格,大家可随时将自己读过的好书交给教师抽查,然后由教师在小方格中登记书名,记录字数。期末各组累计阅读量,选评小书迷。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还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小学一年级语文《啄木鸟》教学教案 篇12

一、正确朗读, 养成习惯

有人说:字典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准备一本字典。在上新课之前, 我先让学生自己动手预习, 看准字形, 查找字音, 先“读”为快。宋代的朱熹对朗读曾提出过严格的要求: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 不可牵强暗记, 要多读数遍, 自然上口, 久远不忘。因此, 我要求学生把字音读准, 朗读过程中不添字、不减字、不颠倒重复字词, 严格要求他们反复诵读, 达到文畅气顺的地步, 养成预习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查字典比赛和朗读比赛的活动, 等等。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 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能力。

二、熟练朗读, 掌握节奏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 进一步做到语言连贯、节奏分明、语速适中、语音清晰。通过反复的诵读训练, 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在课堂上, 我先将停顿、语速和重音的一般规律告诉学生, 然后拿出一个语段, 让不同的学生来读, 比较其好坏。熟练朗读一定要跳出第一步——正确朗读的束缚, 由单个的文字换位到整篇的文章。著名电影演员邱岳峰同志曾写过一篇有关朗诵的文章。他说:“不要去念字儿, 而要去说事儿。”

在诗词教学中, 常常感觉开头难读, 所以往往是为了读而读, 不能尽快进入意境, 读起来生硬造作。这是要加大读的量 (次数) 。朗读量的加大定会引起质的变化。这里的质, 是指对隐藏在文字背后精义的理解以及以后对其他文字的理解。

如学习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本文是一首词, 在学生预习之后, 我再帮他们标出重音和节奏: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然后学生们先分组试读, 再大声朗读, 在反复诵读中逐渐掌握节奏, 演绎抑扬顿挫的和谐美的音韵。通过重读的字词, 学生自然能领悟梅花超凡脱俗、不畏严寒、傲雪开放的特点。一篇文章开始时并不一定能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但只要反复地、大声地朗读, 使它浮现于学生的脑际, 成诵于学生的嘴边, 就自然会与他们的生活经验、个人的联想与想象联系起来, 使他们思维活跃, 慢慢悟其真义。

三、感情朗读, 体验情境

清代刘大魁在《论文偶记》里指出:“学者求神气, 而得之音节, 求音节而得之字句。”又说:“积字成句, 积句成章, 积章成篇, 合而读之, 音节见矣, 歌儿诵之, 神气出矣。”此处之“神气”, 我们可以理解为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读准了字句, 掌握了音节, 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 透彻地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读出“神气”, 与文中高尚的道德情操产生共鸣, 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意志, 即由文字、文章上升到文学, 上升到对文化的品味、鉴赏的层次, 这也就是小学第十一册语文课本读写例话中要求学生试着做到:把心放到文章中去,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小学生的生活面窄, 所以不可能一下子唤起那么多的包含文字中的生活场景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时老师就要带领学生们去读。一篇文章在熟读以后, 我要求学生掩卷深思, 仔细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 并相互探究由此而获得的真切的感受。我们知道, 任何一篇文章, 它的语言文字背后总包含着丰富的意象。而这种意象又联系着文章的神气——含蓄的感情, 唯有读者用心去读, 才能深切感受到。在朗读过程中, 学生要能把这些文字转化为自己想象中的画面, 读“山”便会有山之巍峨雄壮, 读“海”便会有海之博大深邃才行。如《丰碑》一文虽然悲壮感人, 但距离学生实际较远, 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只是程序化的故事英雄。因此, 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自由朗读, 才能够缩短时空距离, 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 从而激起学生体验、对话的欲望。文中的军需处长高大而鲜明的形象是通过121个文字呈现在学生面前的, 全文没有华丽的词藻, 更没有激情的赞叹, 只是通过将军的情感变化, 侧面介绍了“他就是军需处长”。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真情实感地朗读, 使人物的姿态、衣着渐渐地鲜活起来, 使语言与形象水乳交融, 相得益彰。通过反复朗读, 在对将军的情感变化知晓后, 学生对军需处长为了他人、为了革命, 不惜牺牲自己的献身精神有了自己的印象:他“镇定”, 面对死亡毫无惧色;他“安详”, 对工作竭尽全力;他“不朽”, 是“一座晶莹的丰碑”!老战士被冻僵了, 定格了, 沉淀了。学生通过动情地朗读, 激情的背诵、表现出来的人物也就显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用心、用情去读, 这种情境会让学生永难忘记, 文中人物也会让学生长久记忆。

四、个性朗读, 形式多样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如果只用一种形式、一个腔调, 时间长了, 学生也会感到乏味。为了让学生对朗读永远有兴趣, 在平时教学中, 应根据不同的内容, 做到“堂堂有新招, 篇篇有花样”。童话可采用轮读课文的方式讲故事;散文可采用配乐朗读的方式设情境;对话多的文章可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练口才;介绍事物的文章, 采用默读抢答的方式理解课文。在教学过程中, 我常常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交融的氛围, 让学生朗读时全心投入, 真正感悟到语言美、意境美, 同时通过领读、范读、赛读、演读、自由读等多样的形式, 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

上一篇:水浒传练习题附答案下一篇:服装店陈列实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