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同志在当选全国青联主席后的即席讲话

2024-11-12

王晓同志在当选全国青联主席后的即席讲话(精选2篇)

王晓同志在当选全国青联主席后的即席讲话 篇1

王晓同志在当选全国青联主席后的即席讲话

(2009年2月16日 根据录音整理)

今天上午,大家推选我和军科、雍政同志走上全国青联新的工作岗位,这是组织的信任与培养,是各位副主席和常委的信任与重托,我们既感到无尚光荣,更深感责任重大。在此,我代表我们三位同志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有决心、有信心与大家一起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按照陆昊同志和团中央书记处的部署,努力学习,严格要求,把青联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刚才,我们聆听了杨岳、尔肯江〃吐拉洪、张晓兰三位同志的致信,深受感动。杨岳同志在担任全国青联主席期间,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带领我们推动青联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尔肯江〃吐拉洪常务副主席、张晓兰副主席为青联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付出了辛勤劳动,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提议,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杨岳同志、尔肯江〃吐拉洪同志、张晓兰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记得,全国青联的一位老主席在离开全国青联时曾说过“青联永远不说再见”,给大家留下了永生难忘的印象。刚才,尔肯江〃吐拉洪同志在信中也提到“一段青联缘,一生青联情”。对我们青联人来说,变化的是身份,不变的是感情。我们衷心祝愿杨岳、尔肯江〃吐拉洪和张晓兰同志在新的岗位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们也将迎来全国青联成立60周年。我们看到,60年来,伴随着祖国奋进的步伐,青联组织在党的领导下,留下了一串串激情澎湃而又坚定有力的奋斗足迹,铸就了让每个青联人心驰神往、奋斗不息的光荣与辉煌。

我认为,这份光荣首先源自于青联纯洁的组织灵魂。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始终是青联组织高举的旗帜,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与党的领导的有机统一,是青联组织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取向,是我们不断从光荣走向新的光荣的根本保证。

第二,我认为,这份光荣源自于青联深邃的组织智慧。面对阶层、信仰、民族、职业等方面差异共存的不同青年群体,青联组织坚持求同存异、删繁就简,形成了不断追求“最大公约数”的组织智慧,拥有了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

第三,我认为,这份光荣源自于青联清新的组织气质。青联从来不是“名利场”,也不是“聚义厅”,而是一个以理想主义和纯真友情为纽带的组织。在这里,我们能够获得激励一生的动力,能够找到交往一生的朋友,能够拥有品味一生的回忆。特别是在泛滥的世俗化浪潮面前,青联这一具有独特魅力的组织气质更令人感到弥足珍贵。

第四,我认为,这份光荣源自于青联扎实的组织作为。青联组织始终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青年成长发展,积极履行职能作用,在时代“主战场”上团结引导各族各界青年汇成了建设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青春洪流。

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青联事业站在了光荣与梦想、机遇与挑战、现实与未来交汇的新起点上。对我们来说,青联的光荣是动力和财富,更是压力与责任。我们深知,过去光荣不等于永远光荣,我们绝不可能仅仅依赖过去的光荣和成就就能保持今天和未来的竞争优势。青联过去的光荣属于我们每一个青联人,未来的光荣正召唤着我们去开拓、去奋斗,迫切需要我们把永葆青

联光荣的共同责任转化为当前的具体思路和行动。

借此机会,我讲几点想法,和大家交流。

第一,要把握好两个认同的关系,既要注重增强情感认同,更要注重增强思想认同。我们要在加强沟通联络、巩固情感纽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形成思想层面上的理性认同,使青联组织的影响力更广泛、更持久、更深入,有效引导委员在践行组织目标方面做到“知行统一”,引导青年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要把握好两个维度的关系,既要注重强调代表性,更要注重强调广泛性。青联委员是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杰出青年才俊,有着很强的代表性。但我们要认识到,青联不仅是青联委员的青联,青联工作也不仅仅是联络和服务少数青年,而是要面向更广大青年、覆盖更广大青年、影响更广大青年。代表性强是青联组织的鲜明优势,广泛性强才是青联组织的生存基础和力量源泉。我们要努力走进青年,把青联事业深深植根于最广大青年之中。

第三,要把握好两个方式的关系,既要注重强化社会化动员,更要注重强化组织化动员。社会化动员是青联组织的独特优势。但我们看到,社会化动员方式的“可复制性”很强,“被替代”的风险也很大。而植根于强大组织网络和组织文化的组织化动员方式或许在某个点上可以被“复制”,但在全局和整体上被“复制”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从而使组织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我们要在强化社会化动员的同时,更加注重坚持组织化动员这一根本动员方式,有效集成青联委员的个体优势,努力实现组织化动员与社会化动员的良性互动。

第四,要把握好两个途径的关系,既要注重盘活存量,更要注

重调整增量。健全的组织体系、响亮的工作品牌、良好的社会声誉、高素质的委员和工作队伍,是青联事业发展的优质存量资产。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在盘活存量的同时,通过对工作增量的结构性调整,进一步突出主题,拓展领域,整合资源,提高工作项目的关联度,打造以品牌为核心的产品供应链,切实增强青联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和持续性。

第五,要把握好两个变量的关系,既要注重加强文化建设,更要注重加强制度建设。独具魅力的组织文化是青联组织的“传家宝”,也是推动青联事业发展的内生变量。青联不是一个“松散型”组织。把握好制度建设这个变量,对于青联组织规范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我们要在传承青联组织文化的同时,更加注重强调制度的规范作用,使制度效应与文化效应相互叠加、刚柔并济。

以上是我几点初步的想法,供同志们参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同志将出席本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当代青年、对青联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今天下午,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同志将与大家座谈。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兆国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和陆昊同志的讲话要求,努力在新的征程上创造新的业绩。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副主席、各位常委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恳请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给我多一些指点,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帮助。

王晓同志在当选全国青联主席后的即席讲话 篇2

尊敬的各位代表,同志们:首先,衷心感谢各位代表的信任和支持,选举我为巴彦淖尔市政府新的一任市长。当选市长,我倍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将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帮助和支持下,团结带领政府一班人,紧紧依靠全市各族干部群众,恪尽职守,扎实苦干,忠实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不辜负各位代表的信任,不辜负全市人民的重托。

我来巴彦淖尔已经一年了,我深切地感受到,巴彦淖尔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资源富集,地理位置优越,人民勤劳质朴。近年来,在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为之振奋,为之自豪。同时,接过市长的接力棒,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深感对自己还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和考验。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进入新世纪以来面临严峻考验的特殊时期。过去的成绩为我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新的形势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将带领政府一班人,按照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和谐巴彦淖尔的目标,全力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我决心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尽心竭力推动发展。我要始终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深刻认识市情,尊重发展规律,把握工作重点,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推动发展,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深化改革,以更加扎实的举措促进和谐,努力使我市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赶超全区平均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在科学发展轨道上实现更大的跨越。

第二,尽心竭力造福人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和维护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让全市人民在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过程中,感受快乐、分享幸福。第三,尽心竭力建设生态家园。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资源综合有效利用,再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打造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的秀美河套。以“迎庆创城”为抓手,加速推进城市建设,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努力打造整洁、有序、文明、和谐的生态园林城市。

第四,尽心竭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坚决贯彻市委各项决策,认真执行人大各项决议,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广泛接受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切实做到依法行政、科学行政、民主行政,全力打造务实、为民、法治、清廉的政府形象。我将牢记“两个务必”,以身作则,时时处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加强人格品行修养上做表率,在弘扬不懈奋斗精神上做表率,管好班子,带好队伍,共同营造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良好政风。各位代表,同志们,责重如山,行胜于言。我坚信,有市委的正确领导,有人大政协的鼎力支持,有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就一定能够战胜挑战,继续开创巴彦淖尔的新局面。

谢谢大家!

王波同志简历

王波,男,汉族,1958年10月生,内蒙古翁牛特旗人,1986年4月入党,1977年7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

1977.07—1978.04辽宁省翁牛特旗广德公社插队锻炼;

1978.04—1982.01沈阳化工学院化工系化工机械专业学习;

1982.01—1983.10昭乌达盟劳动局科员;

1983.10—1991.03赤峰市劳动局副科长、科长;

1991.03—1995.06赤峰市劳动局副局长(其间:1992.03—1993.05在天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工商管理研究生班学习);

1995.06—1998.11赤峰市元宝山区区委副书记、区长;

1998.11—2000.03赤峰市政府秘书长(其间:1998.09—1999.07在中央党校第15期中青班学习);

2000.03—2001.09赤峰市委常委、秘书长;

2001.09—2005.03赤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2005.03—2006.10赤峰市委副书记;

2006.10—2008.02包头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其间:2005.09—2007.07在北京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习);

上一篇:眼见为实增信心——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食品检测实验室开放日”见闻下一篇:谢师宴家长致辞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