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共13篇)
循序 篇1
成功正是一个化整为零、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的坦途。比如一个普遍的现象:很多人容易颓废,觉得任务太难了完不成,于是产生了焦虑心理,只好选取暂时逃避,明天再做吧。明日复明日,一拖再拖;而一旦把任务分成比较容易的小块,化整为零,降低任务难度,推迟自己要放下的心态,则每一天能完成更多的任务。
化整为零,循序渐进心理学家以前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着十千米以外的三个村子进发。
第一组的人既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行了。刚走出两三千米,就开始有人叫苦;走到一半的时候,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头,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他们的情绪就越低落。
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程有多远,但路边没有里程碑,只能凭经验来估计行程的时刻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想知道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继续往前走。当走到全程的3/4的时候,大家情绪开始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有很长。当有人说:“快到了!”、“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行进的步伐。
第三组的人不仅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旁每一千米都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行进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向很高涨,因此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心理学家从这个实验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如果人们的行动有明确的目标并能够不断将行动与目标加以对照的话,那么他们就清楚地知道自己与目标之间的距离,这样人们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发奋实现目标。
我遇到过许多人,他们内心虽有一张清晰的目标地图,但是正因面前有太长的路要走,有些无从着手,甚至望而生畏。因此,为了不让自己在忙碌中丧失信心,我们需要将目标分解,透过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来不断激励自己,将长距离划分为若干个距离段,逐一跨越。
1968年某天,罗伯·舒乐博士立志要在加州用玻璃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他向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菲利普表达了自己的构思:“我要的不是一座普通的教堂,而是一座人间的伊甸园。”
菲利普问舒乐预算多少,舒乐博士坚定地对他说:“事实上,此刻我一毛钱都没有,因此对我来说,100万美元和400万美元并没有区别。重要的是,这座教堂本身要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吸引捐助者的到来。”
教堂最终敲定需要的预算是700万美元。这个数字不但超出了舒乐博士的承受潜质,甚至也超出了他的想象范围,其他人也都对舒乐博士说“这似乎不可能”。
但舒乐博士却想出了一个化整为零的方法。他在一张纸上写着“700万美元”,然后在这个目标下方写道:
1.找1笔700万美元的捐款;
2.找7笔100万美元的捐款;
3.找14笔50万美元的捐款;
……
9.找700笔1万美元的捐款;
10.卖出教堂1万扇窗户的署名权,每扇700美元。
在这神奇的化整为零的方法作用下,舒乐博士历时一年多筹集到了足够的款项。据说,水晶大教堂最后耗资万美元,但是在舒乐博士将这宏伟的目标化整为零之后,奇迹般地募集了足够的资金,让这个大教堂成为了加州胜景。
这张目标地图原本令人望而生畏,似乎这是一个无论如何忙碌都无法企及的目标,但是化整为零之后,成为了一个又一个可实现的小目标。即使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但是正因能够看到为了每个小目标而忙碌的回报,就使得自己能够不断应对压力和挑战。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有这样一句名言:“人要有生活的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还得为大目标牺牲小目标。”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大家对他所谓的`“智慧”都有些迷惑不解。后,他在自己的自传中道出了这个“智慧”的真相:“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向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赛跑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千米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简单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千米外终点线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千米时就疲惫不堪了,正因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第一个标志……第二个标志……第三个标志……正是这种循序渐进的态度帮忙山田本一获得了世界冠军。美国著名作家赛瓦里德说过:当我打算写一本25万字的书时,一旦确定了书的主题和框架,我便不再思考整个写作计划有多么繁重,我想的只是下一节、下一页甚至下一段怎样写。在六个月当中,除了一段一段开始外,我没想过其他方法,结果就水到渠成了。
不好畏惧过于遥远的目标,运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忙碌于一个又一个眼前能够企及的小目标就是追求理想的第一步。不好抱怨每一天忙碌于如此多的琐事,成功从来都无法一蹴而就,只有循序渐进,让每一天的忙碌都发挥功效,才能距离目标越来越近。
精选阅读(二):
循序 篇2
一.目标阶段化,不急不躁
指导写作中,纵有“多写多练是硬道理”这一说法,但笔者认为泛泛地去练去写,纵使老师想的题目很好,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彩可出,也会让学生很糊涂,出现好一时,坏一时的撞运气情况。作文教学中我选择了分阶段分步骤地去引导训练。比如七年级上学期,我只是意在指导学生完成一件事的记叙文写作。因为刚从小学上来的七年级学生,生活阅历少,思想相对幼稚,大多出现文章写不长、无话可说的问题,这时老师指导学生朝着自己的目的,如何细致、具体、生动地叙事,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既解决了学生无话可说的难题,又帮助了学生克服了作文的畏难情绪,还使得学生的作文能具体生动,可谓一箭三雕。记得那一阶段,训练了一个老土的半命题作文———《那一次,我真的》,成功地引导学生具体、生动、真实地去写记叙文。
七年级下学期,则着力指导学生写复杂的记叙文,即多件事的摆放。一直延至八年级上学期才引导学生去探寻并尝试记叙文的创新,如文体形式的创新,结构形式的创新,语言表达的创新,称谓视角的创新等。因为笔者认为学生只有经过大量的素材积累,会得心应手地去写真人真事真感情后再去创新,才会真正提升记叙文的写作。八年级下学期九年级上学期,引导学生去接受新的表达方式和新的文体,说明和议论。九年级下学期,意在提高学生的各种表达能力,合理巧妙运用多种表达技巧,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训练指导,补缺。
建筑要有规划,我想指导学生写作,也应该要有清晰的三年规划,只要我们不急不躁地去完成好我们的阶段目标,不随意跟风,不糊涂忙乱,一定会有相应的收获。
二.指导具体化,不偏不倚
1、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生活,积累素材。
我认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作文困难的学生,往往感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老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广泛搜集素材。所以,在作文之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带领学生做点什么,定会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比如 (1) 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 (2) 不同季节的户外观察活动; (3) 自己动手的参与、制作活动; (4) 由老师设立的不同主题的表演活动; (5) 参与生活的种种体验活动等等,这些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更丰富了学生的生活阅历。
2、指导学生选择并运用材料,文而有格。
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多了,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丰富了,对生活的关注到位了,作文的素材也就多了起来。然而,作文教学中,老师除帮助学生获得足够的素材外,更应该指导学生选择和运用素材。因为好题材如山珍海味能馋人,平淡的题材似白菜萝卜,即使是巧妇也难成佳肴。怎样指导学生做成“佳肴”呢?首先是在例文中求章求格。
课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例子。因为课文中的很多文章是文质兼美的范文,为学生提供了最直接、最典范的作文依据。所以,老师在课文教学中,有重点有目的地挖掘教材潜在的作文指导价值,指导学生读中悟理,提高认识能力;读中悟法,提高表达能力,解决“怎么写”的问题。比如,在课文教学中,我会抓住不同体裁的课文,引领学生捕捉、揣摩、体会文中的精妙之处。写人叙事的记叙文,我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引导他们捕捉作者的创作智慧和技巧方法。如选材的典型新颖、情节的一波三折、景物的适时烘托、悬念的设置、正侧面的结合……那么,学生在这样的语文课堂、语文课文的导引下,再来写写人叙事的记叙文时,就会很自觉地把原来储存在记忆里的材料,拿出来掂量,排列、组合,原来“很难”的创作也变得“有法可依”了。
三.追求个性化,不束不缚
循序渐进入佳境 篇3
【关键词】黄厚江 课堂推进 循序渐进 佳境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需要运用一定的技巧、凭借自己的智慧,把课堂不断推向深入,使之呈现出一种移步换景式的动态美、行云流水般的顺畅美、曲径通幽式的神奇美。这就是“课堂推进”的艺术。
首倡“本色语文”的黄厚江老师,他的许多课例都广为流传,受到了大家的普遍赞誉和推崇。细细品读他的课例,我们不难发现,他的课堂都遵循着一定的教学规律。在他的引领下,学生们小步轻迈,精神愈见明亮,渐渐迈入了理想的新境界。他的课堂也由此而演绎得风生水起,摇曳多姿,让人乐而忘返,深深迷醉。
黄老师这种“课堂推进”的艺术,即我们常说的“循序渐进”。
在语文课堂上,必得先“循序”,后“渐进”,方可“入佳境”。
一、“序”,是顺序,是规律
循序渐进,不是“骤进”,不是“速成”,而是一步一个脚印,按照既定的速度,一路欣赏,一路攀登,去山顶探寻绝佳的风景。
1.语文课堂要遵循学生思维和认知的规律。
遵循学生思维和认知的规律,就是尊重学生,就是因“材”施教。黄老师执教的经典课例《黔之驴》,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整堂课经历了“寓言引入——品读蓄势——主题深挖”三个逐层递升的阶段,由浅入深,由故事到道理,循序而渐进,水到而渠成,学生因此而慢慢地、稳稳地进入了教学的佳境。可谓环环相扣,一气呵成。说寓言特征,为下面的读文章和讲故事作了厚实的铺垫;讲故事,又为最后的主题开掘蓄足了势。
黄老师还机智地将最后一个“寓意理解”的环节分解为了几个小步骤,走完一步,再走一步,终达目标。这样一来,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就越来越深入了。黄老师让这个发现真理的过程充满了奇趣。
这种引生“入彀”的技法,浑然天成。由此可见,有了“层次”,分析就有了“过程”。有了“过程”,课堂就有了张力。有了“张力”,结果就万般精彩。
不由想到关于顾恺之先生的一段话:“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这身在佳境的滋味,定然是妙不可言的。正如剥笋一般,一层一层地剥,一点一点地等,当终于见到嫩白如玉的笋身时,必然是情不自禁的欢呼和满足。
2.语文课堂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
黄厚江老师曾在《语文的原点》中反复强调:“语文就是语文,就是要求我们的语文课能够按照语文的规律去学。”所谓归本溯源,寻根究底,这“语文的规律”,正是教学者必须遵循的“本源”和“根底”。
他用无数的课堂案例实践了他的这一理论。他的很多课,既没有缭乱的多媒体,也没有热闹的音乐。他执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质朴清雅,拙中藏巧。
他选用的教学方法,看起来了无新意,显得十分“传统”而“常规”。学生上黑板默写诗歌,老师指导学生纠正书写和标点;抓住关键字“雪”和“送”,在文本中来回穿行;通过师生对比朗读,体悟边塞诗的情感特点……然而,这些看似平常甚至是老土的方法,却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同时也得到了充分的语言积累和语言训练,让学生把根深深扎在了语文的土壤中,吸足了营养。
确实,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每一个语文教师永恒的教学追求,是语文之“根本”。语文课堂不该热衷新奇的形式,也不用追求时尚的理念。我们只需要循着语文学习的规律,踏踏实实、本本分分地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正如黄老师所说:“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不必急着去创新教学方法,我们有很多没被好好运用的传统方法。”
3.语文课堂要遵循文体教学的规律。
语文的篇目文体繁多: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诗歌、寓言……但无论什么文章,只要教者心中有强烈的文体意识,就一定能找到一个精准的切口,有序地推动课堂教学的进程。
在执教《黔之驴》时,黄老师没有过多地纠缠于对文言词句逐字逐句的串讲上,而是让学生从三个角度说故事,概括故事,以“寓言”这种文体为抓手,让他们不断地理解文意,学习文言阅读。
在执教《孔乙己》时,黄老师以“手”为切入点,深刻剖析了孔乙己的性格特点,以及造成他悲剧命运的原因,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了想象和创造,充分体现了小说的教学规律。
在执教《阿房宫赋》时,黄老师不厌其烦地让学生朗读,不厌其烦地讲“铺陈”,鲜明地突出了“赋”的特点。
总之,无论是教学思路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教学内容的裁定,黄老师都做到了“循序”。这就使他的课堂既是一条线又是一个圆,既简约伶俐又扎实丰厚。他是一个谙熟教学规律的人。
二、“进”,是过程,是技巧
课堂的推进,需要教者智慧的调动和点拨,它是教学策略的外显。而黄老师就是那个握着一根细线牵引自如的导者,要带着学生到哪里去,该怎么去,哪里要驻足,哪里要疾走,他胸中自有丘壑。
1.用核心的问题来推进。
在执教《葡萄月令》一文时,黄老师设计的问题是颇具匠心的。随着课堂的不断深入,他顺势而问:“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呢?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葡萄月令》呢?”这是一个助推课堂发展进程的核心问题,是教师有意识的引导、有计划的层次提升,让话题很自然地过渡到了对汪曾祺人格境界的体悟上。学生的思维进入了柳暗花明的新境界。
2.用积极的评价来推进。
评价包括激励、肯定、补充等等。在执教《装在套子里的人》时,一个学生说:“‘古代语言’也是别里科夫的‘套子’。”黄老师追问:“为什么呢?”学生用文中的原话作了回答,这时黄老师进行了这样的评价:“你的分析方法很好,阅读理解就是要善于从文中找出依据。那还有没有其他的套子呢?”黄老师既对这个学生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又激励其他学生也“从文中去找依据”,可谓一石二鸟,评价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这样的评价,在他的课堂上比比皆是。
3.用有力的小结来推进。
在执教作文课《写出人物的个性》时,黄老师引导学生饶有兴致地归纳了人物描写的方法,然后他进行了小结:“通过上面的回忆,我们知道,写出人物个性的方法很多——事件叙述、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他把学生们一个个零碎的说法整合成一个明晰的答案,字字铿锵,句句入耳。继而,师生又一起向下一个目标走去——“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来写出一个人物的个性。”
当然,他还用及时的纠偏来推进,用自设的矛盾来推进,用温情的提醒来推进……课堂的进程,在黄老师的有意调控之下,或转,或停,或徐,或疾。于是,他的课堂魅力十足,他的学生也获得了相应的语文知识和能力。
朱熹说:“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守而致精。”其实,教书之法,也莫贵于“循序而渐进。”但是,“循”什么“序”,如何“进”,都是有讲究的。相信从黄老师的课例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管理要做到循序渐进 篇4
——我的教育叙事
龙泉一中初一三班曹龙
经过上学期一个学期的班主任工作,再加上上学期期末我班无论是考试成绩还是常规管理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自认为已经对班主任工作能够胜任,自信满满的开始了这学期的班主任工作。谁曾想到,幼稚的我在班主任工作的漫漫长路上还只是一个在崎岖山路曲折前行的寻路人。
这学期刚开始的工作还是比较顺利,孩子们刚刚回来,充满朝气。我感觉我和他们的相处也很愉快。入学考试,我们班的孩子完败其他几个班级,前十名竟然进了六七个;学校的常规考核,我们班几乎周周都拿流动红旗;学校年级组织的大小活动我们班也是斗志昂扬,意气风发„„这样的状态让我不禁沾沾自喜,直到昨天的那一件事情,才让我意识到,我的管理还存在很大问题。
我们班有一个其他班级都没有的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常活跃,学生非常好动,尤其是男生,这可能跟我自己的性格有关,也有我的影响。我不喜欢沉闷,因此在管理和教学时大多还是比较和善的,即使是遇到一些问题时也是用一种我自认为较为幽默或者民主的气氛中去解决。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孩子们活跃是活跃了,但总是存在纪律问题(我反思后认为还跟我初一上期对于纪律的管理不到位有关)。因此这学期一开始我就在班上开会分析了形势,把纪律作为我班亟待解决的问题。
经过思考,我在纪律管理方面作了一些调整——纪律委员采用几名有魄力,大胆敢管的学生;要求纪律委员每周必须交两张考核单;对于上课或者自习课说话的现象也加重扣分,并要求抄写惩罚;有的爱说话的学生就把座位调开„„经过一系列的整顿,我感觉纪律似乎有一些好转。
但是让我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班委敢管有魄力,也加强了管理,对学生不留情面,班上出现了班委与同学关系恶化的情况;要求纪律委员每周必须交两张罚单,却出现了学生多次伸冤的情况,说别人都在说话,为什么就只记他;分数扣多了,学生叫苦连天,对老师
也有了很多怨言;抄写惩罚更是有了用复印纸套着抄写格式直接上缴,还有卖抄写惩罚的;座位调开甚至还有学生因为舍不得好朋友而哭的差点窒息„„对于这些我始料不及的问题,我深深地感到震撼——我的管理真的很有问题,不能继续这样了!
好几天失眠,辗转反侧,思考很多,在想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实在想不出来。空闲下来,和学生闲聊,也想问问他们的想法。我问她觉得最近班上纪律感觉有没有好转,她说有倒是有,但就是觉得大家都不开心,班委和同学们的关系也紧张了,而且大家都觉得班主任偏心„„听到这里,我心里很难受,但是还是笑着继续问她——那你觉得问题出在哪里?学生说道,她觉得班主任太过心急了,以前那么温和,突然就变得那么严厉,而且对大家的惩罚也一下子那么多还那么严厉,大家都觉得受不了。到此地步,我好像被学生醍醐灌顶,一下子醒悟了,由此分析出了几条原因——第一,他们都还只是初一的小孩子,刚从小学来没多久,他们好动,活跃,这是他们的天性,虽然有纪律要求,但却要考虑到他们的天性;第二,之前很温和的管理一下子就变得那么严厉,学生肯定接受不了,即使是有必要加强管理也必须要循序渐进,不能强塞应按;第三,惩罚标准不明确,大多以班委和班主任的个人意志为标准,扣分不一,惩罚不一,也难怪学生会说老师偏心;第四,缺乏对班委的培训,没有教他们怎么又能管理好,又能处理好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第五,对爱说话的同学没有进行思想教育,他们没有意识到自习课说话的危害;第六,惩罚监管措施不到位,学生钻空子„„
分析出了原因就好办了,我感觉心一下子就明朗起来,首先是不再像以前那样特别爱在班上发火,让学生不那么压抑,并且会在平时给他们创造更多活动的机会,消耗他们的精力;其次还以鼓励为主,给他们说只要纪律变好了作业就会变少,纪律特别好的还有加分或其他奖励;稍微降低惩罚标准,扣分变少,抄写变少,但是对于表现特别不好的惩罚会翻倍;惩罚以书面形式写出,明确每一种违纪情况的惩罚措施;培训班委,教他们和同学更好相处的方法;对爱说话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意识到自习课说话的危害,从内心去改变说话的现状,并且全班每天都要写“三闲反思”,反思自己每天的表现;专人负责扣分和抄写的收集,并且逐一排查。
循序渐进的学习计划 篇5
一、每一天早晨5:30起床,读15分钟英语和15分钟地理!到6:10左右吃饭,6:20必须出门,6:30坐上车。到学校之后拿出晨诵内容,作业。再去干其他事。早读提前10分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然后读晨诵内容,星期四必须会背晨诵内容。
二、每一天中午回住处后复习上午所学的知识,然后做完作业完成预习任务后才能做其他事情。晚上照例。做讲学稿的方法上也要做一些改进,不能照书搬了,要学会预习后自己做出来,这样做出来的卷子才有效果。还有特别重要的一点——学会做笔记。今后要把字练一练,我希望我的字是又快又好的。
三、花钱方面。人家说巨蟹座的我,花钱是顺手流。但是在新学期里我要改掉这个毛病,一星期除了车费外,最多3块零花钱。
中职作文训练要循序而行 篇6
一、设计以单项训练为主的“片段文”
全国职业高级中学“八五”规划教材的语文第一册, 打破“篇”的框架, 采用选段的方式, 按照记叙、说明、议论的类型来编写。以“段”代替“篇”, 编写者是独具匠心的。试想, 如果一个片段 (如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景物等的描写) 都不能写清楚, 那么, 写好完篇更是不可能的。结合教材, 我就设计以单项训练为主, 由易到难的“片段文”, 这种训练目的明确, 重点突出, 方法灵活, 学生有写头, 可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 老师批阅也很方便、及时。比如, 学生写景, 总满足于“优美词汇”的堆砌, 或东一涂、西一抹, 不着边际。学了鲁迅《秋夜》的选段, 就应让学生懂得景物描写有观察点, 有一定的顺序, 或作概貌的勾勒, 或作局部的描绘, 描写可以从色彩、形状、动态和人的感受几个方面展开, 在描写的基础上抒情。为此可以设计描写“夜景”的片段 (200~300字) 。再比如, 肖像描写看似容易, 有特色则难。学习孙犁《山地回忆》的选段, 就引导学生体会肖像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以及人物肖像得抓住身姿、衣着、神态、容貌4个方面去写, 避免千人一面。片段短文基于细观察 (如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的细节描写) , 或由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入手 (如赵丽宏《三峡船夫曲》) , 或展开联想 (如鲁迅《故乡》延续情节的练习) , 或三言两语式的点评 (如点评欧亨利《警察和赞美诗》中的主人公苏比是怎样的一个人) ……这些容易奏效的小练习, 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通过练习, 什么样的文章该用怎样的表达式, 学生就有“规”可循。单项训练的“序”应尽量与课文内容同步而行, 有系统、有计划、有目的地作由浅入深的练习, 形成台阶式。比如, 作为表达方式的叙述与描写就可分为: (1) 记事———记叙的要素 (2) 记场面与活动———纵线与横面; (3) 静态观察; (4) 写人———记叙的顺序; (5) 写童话———想象与联想; (6) 写人———中心与材料; (7) 记一段生活———记叙的顺序; (8) 细节描写; (9) 动态观察; (10) 语言、动作、心理、肖像描写; (10) 环境描写; (8) 改写———人称的变换。
二、近距离结合的“脱胎文”
曾国藩有言:“以脱胎之法教初学。”姚鼐也有相类似的话:“为文章者, 也所法而后能, 有所变而后大。”这里所说的法, 就是在典型示范的前提下去模仿, 去寻求规矩, 进而掌握写作的规律。客观实际是最直接、最具体、最生动的写作源泉。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凡事皆要亲身体验是不可能的。间接经验———书本知识就成为写作间接的源泉。同时, 学生必备的表达能力也要在阅读中培养。阅读是一种内化的吸收, 作文是一种外在的表达。阅读教学就要本着“学以致用”的目的。要让学生明白“写什么”, 而且要学会“怎么写”, 也就是让学生既能从中摄取具体可感的内容, 又能掌握切实可行的写法, 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在初、高中语文教材里, 三分之二系名家名篇, 其余的篇章也都文质兼美, 人生经验的丰富、观点的正确、知识的翔实、见解的独到、立意的新颖深刻、材料的得当取舍、布局谋篇的独具匠心、写作手法的高超运用, 以及语言的鲜明生动, 都是学生所要摄取、模仿的。作文又是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表情炼意的综合训练。一般说来, 开始作文训练时可侧重于把各种表达方式进行分解, 排出序列。随着学生心智的逐渐拓展, 作文技巧逐渐娴熟, 可再从语言、审题、立意、结构、选材和几种表达方式的融合进行综合训练。这种训练也主张阅读和写作的“近距离结合”, 收获较快。古人云:“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一篇课文或一个选段内容 (如“人物描写段”) 学了之后, 就马上“照葫芦画瓢”, 让学生模仿, 即所谓写“脱胎文”。可大体归纳为5类: (1) 片段组合的记叙文“脱胎文”。所谓片段, 指通过选择最能表现某一中心的横断面, 可能只是某事件的开头, 或经过, 或结局。一般一篇文章写几个片段为好, 要根据情况而定。诸多名家经典之作所反映的中心不一, 但确属异曲同工之作。如唐弢的《琐忆》、鲁迅的《祝福》、陆拂为等人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其写法都是采用了几个片断材料, 表现了某一中心。 (2) 整体事件写法的记叙文“脱胎文”。通过一个完整的事件来表现某一完整中心的记叙文又是一种类型。一个完整事件就有一个全过程, 包括起因、经过、高潮、结局, 叙写时应生动活泼、详略得当、前后照应, 选取最恰当的表达方式。范文有《汉堡港的变奏》、《一件小事》等。 (3) 反复写法的记叙文“脱胎文”。所谓反复写法, 即通过反复描写景物, 或描绘某一象征物, 借以抒情言志。这类文章应选用几种修辞手法, 如比喻、拟人、排比、反复等, 最少可描写两个画面, 最多不加限制, 以求生动形象、情真意切, 范文有《风景谈》、《白杨礼赞》、《井冈翠竹》等。 (4) 分说写法的说明文“脱胎文”。任何事物的存在, 总有其功能, 而说明文的功能, 便是把某一事物或事理说得让人明白。对学生而言, 加强把事物说明白的能力训练是很有必要的。这种“分说写法”, 就是按一定顺序, 分别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 或者把一事物或事理的特征分成几方面来说明。范文有《景泰蓝的制作》、《南州六月荔枝丹》、《向沙漠进军》等。 (5) 分论写法的议论文“脱胎文”。所谓的“分论写法”就是分别论证中心论点的方法, 它逐层论述, 眉目清楚, 便于掌握, 论证方法大体是事实论证、事理论证、正反论证、比喻论证等, 范文如《拿来主义》、《崇高的理想》、《呆气》等。有了范本, 应让学生反复琢磨, 并大量收集同类文体, 以激发兴趣。最重要的还是理论同实践结合, 依葫芦画瓢, 从”记叙———说明———议论”的序列的螺旋式递进中, 去摸索规律。当然, 模仿只是手段, 不是目的, 目的在于让学生能脱离框套, 或利用其思路作指引, 或借其意象来生发, 或选取材料做论据, 或依其情节发联想, 或学其论证方法讲道理, 或仿其结构巧布局。
三、变换命题角度的“比较文”
进行“片段文”单项训练和“脱胎文”的综合训练, 还只是基于作文“序列”的感性认识阶段和仿写的再深入阶段。从理论上说, 纯粹的说明、记叙或议论的文章是不多见的, 说明文有记叙和议论的语言, 议论文中有记叙的成分, 而记叙文中常有议论作为点睛之笔, 其区别不过是以上述哪种表达方式为主而已。因此, 各种文体比较的作文教学, 是整个作文教学体系中应当重视的一环。实践告诉我们, 学生只有在理解了各种文体的比较和区别, 并经过这方面的写作实践后, 他们对各种文体的写作才会真正掌握。如围绕着一堂实验课, 可以命3个题目练习: (1) 《制造氧气的实验报告》; (2) 《一堂实验课给我的启示》; (3) 《记一堂制造氧气的实验课》。这样, 围绕一个事物, 用3个命题, 写出3种文体的特点。作文训练不仅应体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为此, 训练方法要多样, 命题要适当变换角度。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础。”《药》、《夜》、《母亲》中的3位母亲形象各异, 写法有别;同是写战争题材, 《荷花淀》、《百合花》、《党员登记表》取材不同, 情调各有千秋。对这些内容形式上有联系的范文作些比较, 让学生在比较中鉴别吸收, 博采众长, 用以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也可以让学生运用比较、对照等方法对课文进行书面评述。例如结合《荷塘月色》、《绿》、《长江三峡》, 谈几篇散文的异同。模仿决不是目的, “脱胎”是为了成才, “循规”是为了“破格”。近几年来, 强调求异思维的培养, 在“新”、“奇”上下功夫, 但忽视了仿写。作文既是智能活动, 也是技能活动。人在掌握语文技能的初级阶段, 都要借助于模仿, 这也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感知事物———认识———表达。
循序渐进相约化学 篇7
关键词:初三学;学习兴趣;师生关系
文章编号:1005-6629(2011)03-0019-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初三化学是化学的启蒙教育,是学习化学的关键一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初三化学教师毕生研究的课题。
1“蜜月期”让学生体会“甜蜜”
化学是学生进入初三新开设的一门学科,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及化学教师有着太多的猜想和期待。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做法,使学生如愿以偿。
1.1衣着美一点
全国模范教师杨劭良,给教师日常工作十点建议的第一条就是“衣着美一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衣着端庄的教师给学生以身正为范的感觉衣着新潮亮丽的,则能给学生清新亲切的感觉;带给学生一份好心情。美好的教师形象感染、陶冶学生热爱化学的健康心态。
1.2精心准备上好绪言课
第一节绪言课我是这样引入的,新的学期迎来了新的学科一化学,也迎来了新的老师(自我介绍)。让我们共同在著名歌手李辉的美妙歌声中走近化学。播放视频《美丽家园》剪辑。从动情的歌词,联想出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国防中做出的贡献,引出化学是研究什么的。以“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引出古代三大化学工艺的视频,由此引出化学发展史。再进行学法指导。使每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化学世界,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1.3发挥特长吸引学生
教师自身的特长,就是有趣的地方,也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面。任何一个教师都是一位演员,谁在三尺讲台上表演得有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他(她)就一定是一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师。
1.4要求标准,留有空间
一部分教师认为,化学学习一开始,对学生的各项要求就应该一步到位。我却觉得一开始要留有余地,因为,此时师生相互都不很了解,很难做到因人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这时由于我们不了解情况,有些事情处理不当,易伤了师生间的感情,就会造成欲速则不达。
2“磨合期”让学生体验“关爱”
“磨合期”因师生的具体情况,可能长一些,也可能短一点,一般是在第二个月和第三个月两个月的时间。在教学内容上,进入第四单元学生学习的难度加大,冲淡了新鲜、好奇和甜蜜,问题也随之而来,不完成作业,该记忆的内容没记,甚至上课不遵守纪律的现象也时有发生。面对这些问题,教师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简单地向班主任反映或通知家长了事,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做法来减少误解,促进和谐。
(1)教师上课前一定要准备充分,哪些同学可能在哪些内容上出现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都要有合适的预设,这样教师在教学时才能得心应手;才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充分调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对于上课不认真的学生,要设法找到恰当的切入点与他们交流。相信在我们用心、用情的前提下会有较大的成效。
(2)对于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的同学,从关爱的角度督促他们补上。学生不会做的题目要耐心地为他们讲解,千万不能罚做多遍。若有极少数的“学困生”,可以适当地减少作业量(分层作业)。总之,一定要以他们不讨厌化学,不讨厌化学老师为底线,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就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3)不能及时记忆一些重要内容的学生,也不宜采取罚抄等方法。我们可以找合适的时间帮助他们记,可以把其他学生一次记忆的内容,建议他们分几次记,有进步时,及时表扬,及时鼓励。学生已经按要求记出来的内容,我们可以事先提醒他们,课堂上请他们回答,这样给他们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成功的机会,这对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3“默契期”让学生享受“惊喜”
通过我们一系列的努力,师生关系应该进入了“默契期”,此时,最重要的是通过我们的调整,让“默契期”不平淡。
(1)批改作业时,对那些作业正确率高,或作业质量有提高的同学,适时地给予适合学生特点的肯定、鼓励的评语。如:你的作业总是让老师感叹,相信你的未来不是梦;老师快乐着你的快乐,多与老师沟通,相信你作业的质量明天更好等。
(2)尽管今天的学生较以往自我意识强,并时有心高气傲的表现,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希望和老师能成为真正的朋友,得到老师的认可,因此,我们与学生交往时也一定要放下架子。
(3)教师还需要调整只以学生成绩高低,评定自己的教学效果优劣的心态。千万不要当学生成绩不理想或下滑时,批评他们的成绩拖了班级的后腿,影响了自己的教学声誉等,如果这样学生会把问题理解偏了,使师生关系陷入无法挽回的境地。这是任何时期都应该注意的。
4“奋进期”让学生拥有“自信”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在中考选拔中取得好成绩不是一对矛盾,而是一个统一体。任何一个初三学生,都希望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因此,中考前两个月就形成了师生关系中的“奋进期”。此时,无论平时多么调皮、基础多么薄弱的学生,都有使自己在学业上有所突破的愿望;平时基础雄厚的同学,当他们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也会产生急躁,甚至怀疑自己的竞争能力。此时给予他们鼓励、关爱,让学生拥有“自信”是对他们最好的帮助。
(1)“奋进期”是调动基础薄弱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时机,教师若能与他们换位思考,从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虑帮助他们从最基本的知识学起他们会积极配合,并且进步很快。首先给他们举一些以往和他们情况类似,经过努力后来成功的实例,增强他们的信心。再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分层教学,作业单独批改,单独讲评;有所进步,及时表扬鼓励;夯实基础,循序渐进。
(2)此时,我们已经和学生交往将近一年的时间,应该对学生有了充分的了解。我们从题目的难度,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眼神、表情等反应,判断他们对教学内容理解、运用的情况,对于一些课堂上没能弄透的问题,应及时、主动地与他们沟通,只需用很短的时间,就可以排除他们学习的障碍,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也可以选择适合个体的问题,在课堂上提问他们,使他们展示自己的成功与进步,这些问题可能是增强他们自信的,也可能是提醒他们不能粗心大意的,也可以是悄悄地告诉他们“天外有天”的。有时,一次成功的提问,比一次谈话更能拉近师生的感情,而且也是对各个层次学生提出高要求的最好时机。
小学数学教学应循序渐进 篇8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设计适度的台阶。台阶过高学生攀登不上去,容易挫伤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心理上产生困惑感,久而久之会丧失自信心;台阶过平,难以激起学生追求知识的心理,也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熟悉教材的前后联系,精心设计适度的台阶。例如:在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教师就应让学生先复习有关的旧知识: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②商不变的.性质;③小数点的移动引起数的大小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0.56÷0.4=?再向学生提问:①这道题能直接计算吗?为什么?②怎样使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根据什么道理呢?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开动脑筋,热烈讨论,认为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转化成除数是整数,即:0.56÷0.4=5?6÷4=1.4围绕这一点设计具有一定台阶的针对性的练习,会使学生在复习有关旧知识时引出新知识,使学生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爱学。
循序 篇9
新标准对学生课外阅读量作了具体的规定,这就把学生课外阅读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然而学生阅读能力的水平并不让人乐观,为此,教给学生有效的读书方法十分有必要。读书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教会了学生读书也就教会了学生对语文的自主学习。
一、读通
由于小学生识字量的限制,不可能对文章中的每一个字都能认识,这就需要首先扫除文字障碍。而要解决文字障碍,可以求教于老师、同学、家长,也可以借助于工具书。我们常说:字典是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小学生在低年级就已经学习了汉语拼音,又学习了常用的查字典的方法,完全可以通过字典来扫除文字障碍。因此,对于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利用工具书既可以读通课文,又可以在查到字音的同时,了解一下字意,为下一步读懂课文做一下铺垫。待每一个生字都已经被你克服,你不仅读通了文章,同时,还增大了识字量,为以后进行课外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步克服了孩子们在读书中抄近路,想偷懒的做法,那种在读书中念偏旁、漏生字的情况得到了控制。
二、读熟
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的作用是为写作积累素材。由于小学生的读书能力有限,很难做到读一遍文章就可以读准确,因此,在读通课文之后,必须趁热打铁把文章读熟,才能不至于很快遗忘。根据心理学中有关记忆规律的原则:及时的复习是克服遗忘的最好方法。而且,扫除文字障碍之后,多读几遍达到能够熟练地朗读,做到一字不错,可以保证在以后能准确运用。在这一环节中还可以鼓励学生摘抄文章中的好词佳句,扩大自己写作词汇的积累,以备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三、读懂
在前面两步读的基础上,孩子们凭借自己已有的语感,对文章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如果能进一步地展开阅读,并能努力地去理解每一个句子,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而体会文章思想,达到真正读懂文章。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孩子们在大量阅读中自然地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就形成了较强的语感。这样,必然会伴随着他们读书量的增大而让读书变得轻松,读书的兴趣也就会越来越高,理解能力也会得到很大提高。在真正读懂了文章的基础上,再鼓励孩子们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学生既进行了小练笔,提高了写作能力,又进一步扩大了语言的积累,充分起到了课外阅读的作用。
四、读美
读美,即美读,也就是有感情地朗读。当孩子们对文章的内容能够真正理解之后,也就有了自己的认识。这时,要求能够有感情地把文章读出来,也就完成了自己对文章的再创造。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就告诉我们对于同一篇文章来说,每个人的理解可能不同。当你能够把自己对文章中情感的把握完整地表达出来的时候,也就真正地学会了这篇文章。这时再进一步鼓励孩子们写出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大胆对文章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又可以在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的同时,强化个性,使之逐步形成独立写作的能力。
作者邮箱: lfjzhangye@163.com
循序渐进 精致习作 篇10
四月初的一天,上完科学课,学生们拿着幼蚕兴冲冲地走进教室,虽然已是吃中饭的时间,但他们还美滋滋地沉浸在蚕宝宝的世界里,丝毫没有要吃饭的意思。看到这情景,我想何不利用养蚕的契机引导学生观察写作,来个蚕宝宝系列写作。眼前现成的蚕宝宝不正可以解决学生没有东西写的苦恼吗?
待学生吃完中饭,我就切入主题,提出要他们写写蚕宝宝的系列故事。一听说要写作,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忧的人正是需要我们老师帮助引导的对象,也恰恰是在这个过程中最需要习得观察本领的。
首先让学生写的题目是《我有新朋友啦》。先引导学生读读这个题目体会包含的情感:欣喜、快乐!接着引导学生围绕题目进行讨论:根据这个题目,可以写些什么?讨论整理后,无非就是这样一些主要的问题:新朋友是谁?是怎么来的?它的样子是怎样的?它是怎么吃桑叶的?怎么睡觉的?怎样拉大便的?
就这样一讨论,文章的基本框架就出来了。其实这也是学生观察的顺序!接着引导学生根据这个框架逐一进行观察,边观察边交流,经过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后,学生各抒己见,在发现中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方法,在运用方法的过程中学生又不断有新的发现。等到火候差不多时,开始写作,写完后马上进行交流、修改。一个中午时间转瞬即逝。没有一个学生苦恼于没有东西写,也没有一个学生说不会写。学生的写作热情就这样被一只只蚕宝宝点燃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不断地给出不同的题目,如第一周要求学生课余时间去照料蚕宝宝,给出的题目是《我会照顾蚕宝宝啦》,着重写自己所做的事。有明确的要求,学生的体验就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有目的的观察,有真切的体验,学生不再担心无话可说。如给出《我的新发现》这一题目后,我发现学生观察更用心了,有观察到蚕宝宝蜕皮的,有观察到蚕宝宝结茧的,有观察到蚕宝宝拉大便的趣事的……相同的事情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不同的味道,如有发现蚕宝宝蜕皮获得意外惊喜的,有发现即将结茧的蚕异样的表现而感到担忧的,有盼望蚕结茧的期待的,有对茧中蚕宝宝的牵挂的……
写作后及时地交流又起到了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作用,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好势头。从学生的文字中,可以深深感受到他们跃动的童心,飞扬的灵性。当一只只蚕爬上蚕山结茧时,我想这个蚕宝宝系列应该可以告一段落了,但是学生们都不愿意刹车,纷纷说,还没完呢!我们都期待着蚕宝宝变成飞蛾飞出来呢!于是又有了《蚕蛾飞出来了》,观察了飞蛾的样子,雌雄蛾的交配、产卵等情景一一摄进学生的脑海。
这次写作得到的收获给了我颇多的启示。
一、习作应该立足于学生鲜活的生活
生活永远是写作的源头活水,这次利用孩子养蚕的契机,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写作,正是对学生生活的一种挖掘,放大,激活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的校园生活与家庭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作为语文教师,时刻都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书写生活。这样才能够解决“巧妇”面对“无米之炊”的尴尬。
二、习作指导需要有一个共同的载体
三年级是写作的起始年级,指导显得异常的重要。平时的习作虽说也要求学生体验,进行生活的积累,但是由于环境、人物等诸多的因素不一致,指导学生观察与写作难免流于表面,难以深入。然而这次因为观察的是蚕,观察的对象一致,观察的内容相仿,给指导观察带来极大的便利,学生写出的习作更能互相启发,互相影响。一个共同的载体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
三、习作有时需要迎合学生的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习作,兴趣尤其重要。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侃侃而谈。养蚕,学生非常感兴趣。刚刚拿到蚕时,他们那样爱不释手,视若珍宝:给蚕造房子,给蚕喂桑叶,清理大便,忙得不亦乐乎!有了喂养的兴趣,因势利导,因而就有了观察的兴趣,继而就有写的兴趣,如此迎合,形成良性循环。
四、习作过程需要巧妙引导,循序渐进
习作过程需要讲究方法,这样才能使习作走向精致。遵照学生从得到蚕以及养蚕的过程,将这一过程逐一分解成《我有新朋友啦》《我会照顾蚕宝宝啦》《我的新发现》《养蚕趣事》《蚕蛾飞出来啦》《我的期待》等不同的题目,引导学生观察蚕宝宝的外形和吃喝拉撒,再观察蚕宝宝的蜕皮、结茧、交配等过程,将观察层层推向深入。在这一过程中,《我有新朋友啦》《蚕蛾飞出来啦》是指导学生学会写状物的文章,而《我会照顾蚕宝宝啦》《我的新发现》《养蚕趣事》重在记事。在类型上,将三年级的训练重点也在这个过程中巧妙地得到了落实。
循序 篇11
我们先来看看说话能力在语文能力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先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看, 语文能力这个整体是由听、说、读、写诸要素有机地组合而成的。要理解口头语言便要“听”, 要理解书面语言便要“读”, 要运用口头语言便要“说”, 要运用书面语言便要“写”。因此, 要运用口头语言, 说话能力的培养便不可缺少, 它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说话能力在语文能力结构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而语文教学中, 说话教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可以更好地发挥语言学科的工具作用。
一、对学生的说话能力进行考查
1. 交际工具的作用。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 它包括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虽然运用口语交际会受时空的限制, 但说话仍然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不管多么复杂的意思, 人们都可以用适当的话把它说出来。因此, 在人类使用的各种交际工具中, 说话交际仍是最为重要的。
2. 思维工具的作用。
众所周知, 说话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将内部语言 (思维) 借助于语词, 按一定的语法结构快速地转换为外部语言 (话语) 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 说话教学和思维训练是同步进行的。说话要边想边说, 这就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敏捷, 智力的迅速发展。一个思维混乱的人, 不可能会说出很条理的话。
二、对学生的说话能力进行整体的培训
1. 创设语境, 鼓励学生“敢说”。
在日常教学中, 学生往往不敢说话, “师道尊严”“大人说话小孩听”, 反映在课堂上便是“我讲你听”的教师“一言堂”。因而, 学生不敢也不愿多说话。
2. 进行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能说”。
激励学生敢说, 这是第一步。学生敢说, 但有时却又无话可说, 或者想说而又说不出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选准刺激学生说话的兴奋点, 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或者非说不可。学生每节课都要想问题、提问题、讨论问题, 聚敛思维, 再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在作文教学中, 则可让学生口头作文等, 这是发散思维的训练。学生会想, 会思维, 也就能说了。
3. 教会学生说话的基本技巧, 培养学生“会说”。
“敢说”是基础, “能说”是基本要求, “会说”才是目标之所在。口头表达能力需要高尚的情操, 渊博的知识, 牢固的记忆能力, 丰富的联想力、想象力, 缜密的思维能力以及出色的表现力。
循序渐进日积月累考研英语复习 篇12
考研信息和资料的充分占有是考生取得考研成功的基础,对国家培养方向,各院校及学业具体建设情况的深入了解,会直接影响到正确选择专业,以及后来的复习。所以现在大家就要搜集考研资料,确定明确的考研目标。确定目标以后另一方面就要确定你的复习计划并付诸行动了。
计划的制定应该针对各科的学科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复习。英语教研室主要针对英语,提出一些复习计划与建议供备战2010年考研的同学们参考。
按大纲复习词汇,注意超纲词汇
无论大纲怎样变化,词汇都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考研新大纲要求考生应掌握5500个左右的英语词汇。这个单词量多不多呢?5000多个,听起来很吓人,其实,我们只要想一想就不用担心了:我们在中学时就已经掌握了大约2000个语汇,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所要求的词汇量是4000个左右。因此,大学毕业时基本上都能达到英语四级水平,那么,在现有的词汇量的基础上,再增加1000多个左右的单词量就符合了考研对词汇的要求,而1000多个单词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就没什么难的了。
再来看一下大家都关心的超纲词问题,超纲词实际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伪超纲词”,一类是“超纲词”。考研大纲要求“考生应能读懂选自各类书籍和报刊的不同类型的文字材料(生词量不超过所读材料总词汇的3%)”,但是实际上在考研的试卷当中,这3%的超纲词大多数都是由词根、词缀构成的“伪超纲词”。往往在阅读文章的第一句话里面出现,给考生一个震慑的心理作用。
英语中绝大部分词都是由词根加前缀或后缀组成的,而词根都是从原拉丁文演变过来的,这些拉丁词根的数量是极有限的,因此,我们只要掌握了这些词根,看似很难的单词就很容易记了。再说一下纯粹的“超纲词”,这种词出现的次数较少。考生只需要把大纲要求的词汇和前后缀熟练掌握,并掌握大纲词汇涉及到的词根,就可以把词汇完全解决了。
所以,建议以上一年的大纲为参照,熟悉大纲词汇与词组。每天依据自己的记忆规律确定复习目标,以一周为周期,逐个周期增加词汇消化量,不断订正自己的复习计划,让自己在一个个短期计划的实现中,建立起学习英语的自信与兴趣,也为下一步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增大阅读量和视听范围
增大阅读量,指的是在近期,每天给自己拟定一个阅读计划,这里指的是除了练习阅读理解的题目之外的计划。比如:一天读三至五篇的英文报纸短文,体会其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词汇的用法,有意识地全面提高英文功底,使得自己的英文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扩大视听范围,指的是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学英语,即多听英语,培养语感。包括听英语磁带和广播,或者用MP3在电脑上下载一些感兴趣的英文节目,或者看看英语原版电影。在看似轻松的环节中,你的.语感在逐渐形成和提高。语感一旦被培养起来了,你日后做题就会相对轻松了,甚至凭直觉就可以选对选项。然而,只是凭着寒假一、两个月的时间来听,恐怕远远不够。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语言的学习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持续过程,切忌“两天打鱼,三天晒网”。
初期浏览真题,而不是做
注意,这里说的是浏览真题。为什么不让你做呢?因为你的复习还没到做真题和研究真题的环节。现在看真题的目的是熟悉题型,对于“考什么”和“怎么考”做到心中有数。另外,通过看真题,你也一定会初步感觉到自己的薄弱点,也为下一步学习的具体复习计划埋下伏笔。
循序 篇13
那么这些优化团队就真的能够带来快速提升排名的效果么?还记得当年左旋肉碱的风光无限,那时候基本上都是SEO优化的天下,也在那时候起SEO成了一门热门学问,让很多站长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认真学习,同时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但是如今如果哪一个团队告诉你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能够让一个一穷二白的网站迅速提升网站排名,那么你一定要注意这个团队是否在骗你了,或者采用了暂时提升网站排名的策略,但是在一段时间后,网站会被百度K掉。
快速提升网站排名很难实现
从目前百度智能化水平来看,短时间提升网站排名的可能性不大。从国外谷歌算法更新频度达到每日一更的现状,如今的百度在算法更新速度上,也从过去的一月一更新转变成一周一更新,或许在明年就会达到每日一更新,在这么高频度的算法更新下,想要快速提升网站排名,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另外百度的智能化程度显然提升了很多,对于网站内容的伪原创判断能力,以及内容的可读性,网站外链的相关性和质量都有了更高水平的判断,
而百度的智能化水平越高,那么对于SEO优化人员想要通过工作批量处理化来提升工作效率的模式就基本上被彻底封杀,就算是某些SEO优化团队真的能够实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那么这些成功在很短时间里获得了快速排名的网站,也会在接下来不会很长的时间里,就会被百度发现,从而导致被K站,那么被K的网站想要起死回生也几乎不可能,这样的网站也等于被判了死刑。
循序渐进才是最快的网站排名优化策略
那么有没有真的能够快速提升网站的排名呢?相信大家还记得龟兔赛跑的故事吧,如果将黑帽优化方法在提升网站排名的速度上当成一只兔子,那么白帽优化方法则是一只乌龟。如果从很短的时间里来分析,兔子凭借着其惊人的爆发力,自然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取得胜利,但是现在的兔子已经被百度的智慧彻底封锁,所以虽然速度很快,但是无从发力。
而乌龟虽然动作相对缓慢,但是却能够凭借着优秀的耐力,和本身通过不断完善网站,增加网站用户体验,优化网站内链等多种细节方面的处理,随着时间的积累,会不断提升在百度的权重,所以在一段时间之后,网站的排名自然就会不断提升,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采用白帽的优化方法,坚持循序渐进的优化策略,才是真正的快速提升网站排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