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区角活动后的反思大班教学反思

2024-09-05

大班语言区角活动后的反思大班教学反思(精选15篇)

大班语言区角活动后的反思大班教学反思 篇1

一次在玩区角活动的时候孩子们都在各自的活动区里快乐的玩着,个个都兴奋的不得了。我也被他们的兴奋所感染,穿梭于各区之间,当我走到语言区时,忽然发现语言区的地上落着几本书,显然这是孩子们在看书时掉在地上的。我看了一会儿,发现语言区的5个孩子并没有在意地上的书,没有一个人去捡,好像根本就没看见似的。于是我就走过去对正在看书的文文说:“文文,你们的书掉了,你把它们捡起来吧!”文文看看了地上的书,慢悠悠地说:“这书不是我弄的”说完之后极不情愿的把地上的书捡了起来,在捡的时候还不时的用眼睛瞟了瞟我。

这天放学后,还有几位小朋友没接走,于是他们便来到了图书区和玩具区玩去了,玩着玩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地上躺了一个山羊玩偶,我看了看正在看书的3位小朋友,我正想让文文捡起来,想到了叫她捡时的不情愿的眼神,于是我便想了一个方法,故意说:“啊呀!这里怎么有一只山羊!真可怜!谁能愿意帮那只小山羊送回家呀!没想到,我话音刚落,身边文文就转过头来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地上的小山羊,笑着对我说:“我来帮小羊送回家吧!”文文一蹦一跳的跑过来把小羊捡起来,送回了家。

这两次让小朋友捡东西让我认识到了对待平等,尊重是首要的,我们应该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行为态度与幼儿积极有效地交流和互动,使幼儿不断感受和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理解和支持。

大班语言区角活动后的反思大班教学反思 篇2

在参加全国幼儿园教师培训学习时, 我们有幸观摩了上海市特级教师应彩云的大班语言活动“花婆婆”。同去的老师感慨万千, 赞不绝口:哎呀, 到底是特级教师, 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能轻松地与应老师交流与对话。回到幼儿园后, 为了向园内教师传递新观念、新信息和新方法, 我们请参加培训且已有两年教学经验的王老师作专题汇报———将应老师的课展示给全园的教师观摩。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并对四季的花卉感兴趣, 乐意用不同的韵律节奏进行表达。

2.体会“做一件让世界变得美丽的事情”的美好。

活动准备

1.故事《花婆婆》的PPT。

2.四季花卉图。

3.《四季花儿开》歌曲图谱:

暖和的春天来到了, 什么花儿朵朵开?

炎热的夏天来到了, 什么花儿朵朵开?

凉爽的秋天来到了, 什么花儿朵朵开?

寒冷的冬天来到了, 什么花儿朵朵开?

第一次活动:模仿中起步

活动再现

1.老师播放PPT, 讲述故事, 引导幼儿讨论:婆婆是怎样的人?干什么的? (教师忘了问“花婆婆是干什么的”, 幼儿没能进入故事情景中, 回答仅限于生活中的婆婆。)

2.教师接着讲故事, 引导幼儿讨论:小女孩答应了爷爷哪三件事? (大部分幼儿说出两件事, 对第三件事有些模糊。有个男孩子勇敢地站起来请求:“老师, 你再讲一次, 好吗?”王老师满脸通红。接着老师重复讲三件事, 幼儿回答得很正确, 但老师对于幼儿表达中的语言不规范问题未作纠正。)

3.讲到“花婆婆”准备种花时, 交流四季开的花。

出示四季的花卉。 (看图认识四季的花卉)

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四季的花卉呢? (幼儿回答得有些笼统, 个别幼儿说错了季节。)

4.唱一唱《四季花儿开》。教师出示图谱, 幼儿学唱并用动作表示节奏。 (此环节是活动的难点, 幼儿既要记歌词又要打节奏, 王老师上得有些吃力, 显得有些混乱。)

5.说一说“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事”。

师:花婆婆知道了那么多四季开放的花, 买了许多花籽。花婆婆说如果到处开满鲜花, 世界一定更美好。你觉得做什么事, 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呢? (幼儿的回答有“弹钢琴”“做纸花”“画画”……最后的环节深化“美好的事情”, 让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愿望。)

自我反思

第一次执教后, 小王老师脸色通红:“唉!应老师上得那么轻松, 我怎么教得那么累呢?好几个活动环节都被我搞乱了, 特别是唱四季歌环节, 幼儿缺乏自主探究, 教师缺乏有效引导, 导致活动效果大打折扣。”王老师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较低, 失望的表情挂在脸上。

同伴互助

江老师:开始部分的花婆婆作用没能体现出来, 其实发挥花婆婆的作用是重点, 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对于孩子进入故事情境有引导作用, 而王老师在活动开始阶段未能达到这样的目的。

李老师:交流四季花卉, 是为后续活动作一铺垫。教师的提问应具体到季节, 以免孩子混淆花卉开放的季节, 影响后续学习。

杨老师:教唱四季歌时, 孩子的节奏未唱准,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唱, 为幼儿提供隐性的示范, 还可以使活动气氛更轻松。

我们的思考

王老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是年轻教师普遍存在的, 反映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存在脱节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 王老师没有很好地注意将每个环节、乃至每个问题的教学目的落实到位, 课堂处理相对急躁含糊, 从而形成了幼儿理解中的断层。

整个过程中, 王老师比较拘泥于预先设计好的问题, 回应策略欠缺, 较多表现为单纯重复幼儿发言, 未能体现对幼儿语言回应的归纳性和启发性。同时, 教师对于幼儿的课堂反应和突发状况考虑得不够周详, 一旦幼儿的反应超出教师预期, 王老师就显得有些慌乱, 生硬地接上下一个环节, 使整体环节之间缺乏流畅感、师生之间存在距离感。在教唱四季歌的环节中, 学唱设计不够自然, 表现为:幼儿自主探究较少, 歌唱节奏不准, 处于被动状态。当教师发现时, 应该灵活机动地融入幼儿之中, 以平等的伙伴“角色”出现, 既增加师幼互动机会, 又提供幼儿示范与生生互学的机会。

就本次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 需要进一步梳理, 帮助教师理解教学活动对应环节的价值, 并充分考虑应对策略。当然, 要达到这一目标, 不能仅靠一次指导, 而是需要我们长期的关注和引领。

第二次活动:改进中深入

活动再现

1.老师播放PPT, 讲述故事, 引导讨论:婆婆是怎样的人?花婆婆是做什么事的? (幼儿的回答紧扣教师的提问, 很快进入故事情境中。)

2.教师接着讲故事, 讲到三件事时, 放慢速度, 提问:小女孩答应了爷爷哪三件事? (幼儿回答内容正确, 但教师对幼儿表达中语言不完整的问题仍然未做纠正。)

3.讲到“花婆婆”准备种花时, 交流四季开的花。

出示四季的花卉,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四季的花卉? (幼儿能根据教师出示的季节说出花卉, 但教师的提问过于限制了幼儿的思维。)

4.唱一唱《四季花儿开》。教师出示图谱, 幼儿学唱四季歌并用动作表示节奏。 (教师示范后, 幼儿跟唱, 在打节奏时幼儿采用了一样的动作, 教师没有提醒幼儿换动作。)

5.说一说“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事”。

师:花婆婆知道了那么多四季开放的花, 买了许多花籽, 花婆婆说如果到处开满鲜花世界一定更美好。你觉得做什么事, 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呢? (幼儿的回答有“跳舞”“宣传环保的知识”“唱歌”……最后的环节深化“美好的事情”, 背景音乐的利用也恰到好处。)

自我反思

王老师:这次的感觉好多了, 环节上没有问题, 层次清晰, 环环相扣。但我完全照搬了应老师的教案, 没有自己的特色。幼儿和老师的配合不够融洽, 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改进。

同伴互助

朱老师:今天幼儿在学唱四季歌时很轻松, 可以加大难度, 幼儿用同样的方法打节奏, 应提醒幼儿交换。

周老师:出示的四季花卉图片过于单一, 提问应注重幼儿思维的发散。教唱四季歌时教师直接灌输给幼儿, 难以体现幼儿学习的自主性。

李老师:在认识四季花卉时, 可以让幼儿自由分组, 摆放花卉图, 教师最后小结, 做到教师引导与幼儿自主相结合。

我们的思考

分析本次活动中幼儿的学习表现和教师的教学行为, 应该说活动效果有所提高。教师能够针对上次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做出思考与改进。首先, 教师较好把握和调整了具体问题的推进时间和方式方法, 并用恰当的语速、语调变化提醒幼儿关注重点;其次, 本次活动的步骤较以往清晰, 不论是提问还是学唱, 幼儿均能较好地达到预设目的;再次, 活动最后背景音乐的加入, 起到了烘托氛围, 升华情感的作用, 给孩子以美的情绪体验。

当然, 本次活动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活动中, 王老师仍然未能采用积极的回应策略, 将幼儿不规范的陈述语言自然转化为对应语句, 没有体现出一定的归纳性。此外, 教师的课堂提示语和学唱部分的引导, 虽注重了规范性、同一性, 却在尺度把握上有所偏颇, 使启发性、多样性的幼儿活动理念未能体现。

我们认为,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就在于教师对幼儿已有经验、学习特点的把握不到位, 而不是幼儿的不配合。教师在活动中的作用是为了幼儿的发展, 而不是为了展示教师自己的才华。故而, 我们建议王老师在倾听同事不同意见的基础上, 能够重新反思, 找准师幼关系定位, 在拓宽自己视野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执教能力。

第三次活动:创新中升华

活动准备:以上活动准备中, 再增加图谱:我们种的什么花儿开?字卡: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活动再现

一、故事导入

1.引出活动。

师:今天, 老师带来一个故事 (出示PPT) , 认识吗?花婆婆是个怎样的人?她是干什么的?

幼1:种花的。幼2:买花的。幼3:喜欢花的。幼4:喜欢用花打扮自己的老人。

(活动的引入, 调动了幼儿的学习情趣, 激发了幼儿对故事的期待。)

2.讲述故事。

师:花婆婆到底是做什么的?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 (音乐声中, 教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讲完第三件事后,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

师:小女孩答应爷爷要做哪三件事?

幼1:到世界去逛逛。

师:就是去旅行。

幼2:在海边住下来。幼3: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

师:花婆婆想做一件什么事, 会让世界变得更美丽呢?花婆婆想, 如果海边开满了鲜花, 如果海边一年四季都开满鲜花, 世界一定变得更美丽。

3.丰富幼儿四季花卉的经验。

(1) 说一说:四季不同的花

师:你知道什么花儿在什么季节开放吗?

(由故事延伸出关于花卉的学习活动, 十分自然。教师的提问没有直接指出答案, 而是来自于幼儿对生活的观察。)

幼1:桃花是在春天开的, 荷花是在夏天开的。

幼2:迎春花是在春天开的, 睡莲是在夏天开的。

幼3:菊花是在秋天开的, 腊梅花是在冬天开的。

师:除了这些花, 你还能说出其他花的名字吗?

幼:梨花、康乃馨、玫瑰花、月季花、向日葵花、桃花、马蹄莲……

(这里的两个问题, 前者难, 后者易。按逻辑, 应该先易后难。教师现场要观察孩子对于花卉的经验有多少, 如果孩子对花卉的生活积累比较丰富, 那就可以“先难后易”。“先难”, 让有经验的孩子集中精力积极搜寻自己的记忆;“后易”, 让幼儿绷紧的思维, 稍稍地“松一松”, 学习积极性依然很高。)

(2) 分一分:四季不同的花

师:老师准备了一些花的照片, 你和好朋友去认一认这些是什么花?在什么季节开放?再把它们放在相应的字卡的下面。 (字卡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幼儿操作, 教师再和幼儿共同检查。对错误的地方, 教师重点讲解。

(3) 唱一唱《四季花儿开》

师:这些美丽的花会在不同的季节里开放。如果把花儿在四季开放唱出来, 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我们一起有节奏地唱唱看。

师:暖和的春天来到了, 什么花儿朵朵开?

幼:暖和的春天来到了, 桃花花儿朵朵开。

师:炎热的夏天来到了, 什么花儿朵朵开?

幼:炎热的夏天来到了, 荷花花儿朵朵开。

师:我们还可以用边唱边打节奏的方法来试着唱一唱。

师: (拍手) 凉爽的秋天来到了, 什么花儿朵朵开?

幼: (拍手) 凉爽的秋天来到了, 菊花花儿朵朵开。

师: (跺脚) 寒冷的冬天来到了, 什么花儿朵朵开?

幼: (跺脚) 寒冷的冬天来到了, 腊梅花儿朵朵开。

(这里既帮助孩子认字, 又有了节奏的范式。在春、夏唱完后, 用拍手、跺脚、转手腕动作表示节奏, 边唱边打节奏, 幼儿学得很开心, 非常投入。)

师: (出示“我们种的什么花儿开) ”) 谁来试一试, 怎么唱呢?

(教师邀请一个女孩子唱, 女孩子唱得很动听, 节奏也完全正确, 大家给予热烈的掌声, 并跟着学唱。)

师:啊, 让这么多的人夸奖你, 这真是件美好的事情!

(这里的生成性教学, 既帮助幼儿巩固了前面的唱法和节奏, 又是对幼儿新的挑战。教师对幼儿的赞扬, 既让幼儿感受了现实生活中的“做一件美好的事情”, 又为情感的升华作了铺垫。)

二、一件美好的事

师:花婆婆种了那么多四季开放的花, 让世界从此变得更美好了!孩子们, 你们可以做什么事, 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呢?

幼1:我用好听的声音念儿歌, 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幼2:我用彩色的纸做出各种美丽的花, 送给每个来扬州的游客, 让世界更美好!

师:那些花可美丽了!谢谢你, 我们扬州的小主人!

幼3:我弹的钢琴声传到许多人家里, 世界就变得更美好!

师:啊!真的美好!你一定会成为钢琴王子的。

幼4:不要在水里扔垃圾, 世界就变得更美好!

师:对!小河干净, 世界也就更美好!

师:孩子们, 你们已经知道了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事情。请你们记住这件事情, 努力去做这件事情。世界因为有你们, 会变得更美好!

自我反思

王老师:这次活动, 变开始时的一味模仿, 为融入个人与集体的想法与智慧;在组织活动时, 变一味背教案、走教案, 为对幼儿充分尊重、信任和引导;变“牵”着幼儿的鼻子走, 为引发幼儿的好奇、兴趣、自主探究, 教学效果非常好。

同伴互助

张老师:这次活动组织得很成功。由于有了前两次的经验, 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放”得开, 而不是忙着走“环节”。

华老师:在两次学习唱四季歌以及和幼儿的交流互动中, 教师尊重幼儿差异, 注意面向不同层次幼儿, 分解了难点, 较好地达成了目标。

李老师:在最后一个环节中, 王老师也对原方案进行了修改, 利用孩子们对周围生活的关注, 不露痕迹地渲染了主题, 使活动达到高潮。

我们的思考

本次“一课三研”活动, 始于对特级教师一节公开课的模仿。在三次的实施过程中, 教师们积极参与研讨, 充分发表各自的观点和建议, 相互启发, 不断反思, 认识逐渐深入, 最终解决了前两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刚开始的模仿其“形”, 演变为领会其“神”, 不再拘泥于“应老师是怎样说的, 下一个环节有哪几个步骤”, 而是多思考:应老师为什么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 这样的教学环节对达成教学目标有何益处, 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手段能帮助我园幼儿理解接受。

通过修改后的第三次教学尝试, 我们可以看出:王老师和我们的教师团队已摒弃了“拿来主义”, 而将视点落在“有想法、有创新”这样的学习层面上。教师的授课也不再是一种机械的表达行为, 而是根据课堂状况与幼儿需要的一种对话式、互动式行为。在整体的活动过程中, 自然体现出与故事、音乐的和谐, 与他人的和谐, 以及多种思路视点的和谐。孩子们很自然地被吸引, 并主动探索, 也给了观课者不同以往的新鲜感觉。

附故事:花婆婆

当花婆婆还是小女孩的时候, 她和爷爷住在一个靠海的小镇上。花婆婆的爷爷在他们家楼下开一间店。到了晚上, 还是小女孩的花婆婆就坐在爷爷的大腿上, 听爷爷说些曾经发生在他身上的趣事。每次爷爷说完故事, 花婆婆就接着说:爷爷, 我长大以后, 也要像你一样去很远的地方旅行。当我老了, 也要像你一样住在海边。爷爷笑着说:好啊, 但是你一定要记得做第三件事。“什么事?”花婆婆问。“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

大班语言活动教学反思 篇3

首先,以生为本,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在本案例中,坚持站在学生平等的地位,与学生平等对话。如:以“趣味对读”中,教师以商讨的语气提出“你想怎样读呢”,在听到学生独特的想法,教师马上予以支持,并提出“你们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在这里,教师亦师亦友,只在课堂中引路,把“怎样走路”的权利还给学生。在整个课堂当中,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尤其对于班级里的问题学生,需要注重对他们在课堂里参与感的建立,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老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同学们共同思考、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师生的和谐互动,充分体现了课堂民主和人文关怀,这正是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的人文基础。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一位教育家说过:“在孩子的心灵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的语文课堂习惯十分重要,尤其在一年级就显的尤为重要。在平常的教学中,有一些习惯,我们常常不以为然。我们正在做着,或者曾经做过,却没有仔细去想“该不该”和“怎么样”。反思教育习惯之所以重要,在于教师的教育习惯直接影响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

教师要捧着一颗爱心,带着一颗童心,让所有的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课堂应该像春天一样,让所有的孩子像百花一样灿烂地绽放。在本课中,我所引领的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是基于全体学生,教师不是导演,胜似导演,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充满着童趣,充满着人文关怀;学生不是演员,胜似演员,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了每一个教学环节。

本堂课当中还有一些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就如识字卡学习,不仅在识字卡教学中强调识字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在每次的识字当中,增强对已认识字的巩固。其次,再进一步增强学生认字方法的总结,通过让学生总结的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比尾巴》这篇课文是人教版教科书第一册中的一篇对话形式的儿歌。本文采用通过对话的方式进行描写,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巧妙地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文中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读起来琅琅上口、简明易懂、富有儿童情趣,能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并能引起学生对动物尾巴特点进行观察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要引导学生喜欢汉字,主动识字,学会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因此,在教学时,我根据一年级小学生喜欢小动物的认知特点以“朗读训练”为主线,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并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及作用,增强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丰富了他们的知识。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堂课有一个好的开场白,可以说,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同学们都比较喜欢小动物,我就以一场别开生面的比尾巴比赛导入新课,让学生情绪盎然地投入学习中去。激发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促使学生主体能动作用与现实环境的统一。从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始终沉浸在积极的情感体验当中,学习兴趣浓厚。可见,教师在备课中,要不断探索新颖的、适合本节课教学的导入方式,巧妙地导入新课。导入方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精心进行导入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写字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生字的学习应该贯穿始终学习的始终。我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课生字的兴趣,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展开教学,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愿望,并利用集体的智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注重对学生识字方法的渗透,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一编”等等激发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畅所欲言。注重分散识字,将生字学习贯穿课堂始终,大量复现、说话落实。识字、记字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或合作学习,或两人讨论,或独立思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课标指出,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每天要有十分钟的写字的环节,在学写三个生字时,首先观察每个字的重要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更要求按照笔顺规则写,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提高写字的效率。尤其是本课的“公”字,写的时候要把重要的笔画“捺”要写得舒展,起笔时不要太往左,还要注意“撇折”的“折”要提提笔,而不是把笔画送到头。从孩子们写字的情况看,孩子们都能写得很漂亮,记得也牢固。

3、学会朗读课文

首先,带着思考的阅读才是有收获的阅读,我在引导学生读课文的时候,我先让学生听清老师的问题:

(1)有哪些动物来“比尾巴”呢?

(2)它们都比得什么?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同位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接着,指导学生读好文中的问句。在教学时,除了老师范读、录音范读之外,我还根据问句的特点,指导学生把句子最后的一个字音扬上去,还用了一个往上的手势给予提示,让学生自己练习,同座位互相学习等办法去解决难点。并且让男女生对读,同位互读,师生合作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三问三答的方式,体会文章的结构,了解六种动物尾巴各自的特点。

最后,我把学生的朗读引向深入,使学生的朗读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自读中体会句中的停顿之处,形成一定语感之后再试着读出问的语气。并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激发学生的兴趣,如部分学生仍没有读好,我就耐心指导,注意保护学生朗读的积极性。通过范读、赛读等形式,反复练习把句子读好。我配上欢快的音乐,让学生一边看着漂亮的动画一边拍手朗读课文,同学们的朗读热情被激发起来了,朗读的情绪更高涨了,朗读的效果也特别好。

4、注重知识的迁移

真正的语文学习,要将学生的思考从课内引向课外,能让学生举一反三,迁移适用。《比尾巴》一课中句式“(谁)的尾巴(怎么样)?”出现了六次,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在学完诗歌后我设计了拓展这一环节,利用课件出示了另外的几种小动物的图片如牛、老虎、马、燕子、金鱼、老鼠等,学生能够抓住动物尾巴的特点,展开激烈的讨论,接着我让学生按照课文中诗歌的样式编儿歌。例如,“谁的尾巴象剪刀?”“燕子的尾巴象剪刀。”“谁的尾巴细又长?”“老鼠的尾巴细又长。”进行即兴编儿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激发了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以及了解其它小动物的兴趣,真正讲课内学习转向课外。

大班语言区角活动后的反思大班教学反思 篇4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语言活动《吹牛大王》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今天(12月28日),我给孩子们上了一节语言活动《吹牛大王》。吹牛的目的是娱乐,骗人的目的是损人利己。前者充满童稚的幻想,后者充斥功利的动机。幼儿爱空想,时常区分不出真假,辨别不了吹牛空想与撒谎骗人的不同。本次教育活动让幼儿明白:不回避客观事实,既积极引导幼儿童真的大胆幻想,又让幼儿初步了解吹牛与撒谎的区别。

在活动的导入环节我以“贪吃的我”来引起幼儿的兴趣,通过运用诙谐逗笑的语句来赢得幼儿的捧腹大笑,孩子们都在那边说“假的”、“不可能”、“乱讲”等等。顺势我引出故事中两个喜欢吹牛的小男孩小米沙和斯大西克,听听他们是怎么吹的。

我先讲述故事的第一部分(从开始至汽车被我踩扁了)在讲述故事中人物的对话时,我的语气和体态动作都尽量做到非常夸张,以达到让幼儿忍不住笑的效果。听完后幼儿几乎都能说出自己觉得编的最好玩的部分,由于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很平凡,所以幼儿不能很好地分清究竟哪句话是小米沙说的哪句话是斯大西克说的。之后我讲述了故事的.第二部分(从汽车被我踩扁了至不是去骗人的),我先让幼儿说说依果尔的话,然后就着问幼儿他这是在吹牛吗?通过吹牛与撒谎的比较,让幼儿明白吹牛与撒谎之间的区别。在故事最后“从前我会飞,有一天,我飞到……”的环节,我让孩子大胆想象,来比一比谁的牛吹的最有趣,来评一个吹牛大王。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孩子说的五花八门有趣极了。俊豪说:“从前我会飞,有一天,我飞到太空去,和外星人一起玩。”晶晶说:“从前我会飞,有一天,我会飞到海上遇见大鲸鱼,被它的喷水喷到了天空上,又飞到了岸上。”等等。教室了响起了孩子们阵阵的笑声。孩子语言能力就在孩子们阵阵的笑声中得到了提高,就连以前不爱回答问题的小朋友都高高的举起了手。

大班语言区角活动后的反思大班教学反思 篇5

孩子们,我们先前了解古代字的文字的由来,我们的祖先真的非常的聪明,他们最早创造了文字,刚刚也认识了许多的汉字,现在我们一起来动一动,请你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哪些你认识的文字。(老师,我找到了我们)在哪里?(在后面的墙上)对啦,这是“我们的主题”。(老师,我找到了你)在哪里?(在这里)因为他够不着,所以只能用自己的小手往上点。哦,老师看到了,你的眼睛真亮,这是“你变我变大家变”。

评价分析

上面这个细节的描述是一个活动延伸的过程。因为我班的孩子对于字认识的比较多,所以整个活动花的时候较少,很快就把活动内容上完啦,因此我便想到了让幼儿动一动,去找一找身边的文字,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幼儿巩固今天所学的知道,而显然孩子们非常的感兴趣,每个小朋友基本都能找到一两个认识的字,非常高兴的用他们的小手指着告诉我。同时我也相信,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对文字产生的一定的兴趣。

所思所悟

语言活动《有趣的汉字》旨在让幼儿初步感知古代文字到现代方字的演变过程,产生对文字的兴趣,还有就是让幼儿认识简单的象形字。在第二个环节中我第一出示了象形字,可是孩子们每一个都猜对了,所以在这个环节中,用的时候比较少。在我的设想里我班的孩子应该认识的字比较少,所以在这里让他们猜的时候应该也是要给的,可是出乎我的意料,许多孩子一看到就把这个字喊出来了,这样就直接省略了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它长得象什么?”因为只有在不认识字的情况下才能看看这个字像什么,而直接猜出以后就肯定知道这个字代表什么意思,就没有所谓的像不像。

大班语言区角活动后的反思大班教学反思 篇6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写,忽略了学生的听、说和读的能力培养。 其实,听、说、读、写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必不可少的思想基本言语技能,英语教学就应该以听说为先导,全面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这不仅符合英语教学目的和任务,也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这些训练不是单独进行的,而是一个整体, 要做到听中有说,说前有听,听后有说、写、读,这四项技能要紧密配合,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本次课堂观摩时, 在西北师大附中任教多年的葛老师为高一学生上了一堂听、说和写的课。 先让学生听材料做训练,接下来让学生就这段材料,把自己听到的信息口头表达出来,最后一个环节是把听力材料的内容用书面表达的形式呈现出来,这堂课的设计目的就是要训练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技能,在学生和教师的紧密配合下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课堂中创造英语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

在学习英语的四项基本技能中,学生说的能力最差,尤其是在我们这样的农村中学,学生完全没有说英语的环境,也没有说英语的意识。即使个别学生有说的意识,但在课堂中教师也很少给予他们口语表达的机会,课后他们自己又羞于表达。通过这次对来自兰州一中穆老师的课堂观摩,笔者发现创造英语气氛很重要,穆老师在为学生带来那堂课的时候,就以一种“American”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他的整体形象美国化———丰富的身势语,极其标准的美式英语口音,温和的态度。他一进教室就和学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将学生快速、自然地引入一个完全只有英语而没有其他语言的“国家”,学生轻松地上完了一堂课,在这节课中也很好地训练了他们说英语的能力。因此,笔者认为英语课堂氛围对于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Free talk”也是每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

三、教会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片面地着重于写,而忽视了读的重要性,其造成的结果就是,大多数学生即使学了十几年英语,到头来仍是“哑巴英语”,说出的英语“中国人听不懂,外国人不明白”。在英语早读时,很多学生只是为记单词而读单词、写单词,完全忽略句子、课文的朗读。 笔者认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大声朗读的机会, 强调学生要避免读单个单词,要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语速去读完整的句子或句群,甚至段落。通过这样大量、反复的朗读训练,强化语言输入和吸收,提高对语言材料的意义、形式结构的理解,提高表达的准确度和流利度, 学会用地道的语言材料表达思想,增强英语语感。学生使用这种方法反复朗读,从而达到提高综合运用技能的目的。

摘要:英语作为全世界通用的语言,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就成为每一位英语教师探究的话题。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中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课堂观摩和现场学习,对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有了全新的答案。

大班语言区角活动后的反思大班教学反思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有节奏地念唱儿歌,感受儿歌中表现出的过新年的欢快气氛。

2、用轮流的方式和同伴一起围绕“过新年”的话题进行交流。

3、了解新年的特殊意义,体验新年给人带来的欢快。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

2、表现儿歌相关内容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围绕“过新年”展开讨论。

教师:你喜欢过新年吗?为什么?

二、引导幼儿谈论过新年。

1、教师:过新年,要做哪些事情?

2、引导幼儿和同伴交流。

3、把幼儿说到的内容的相关图片展示在黑板上。

4、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把没有说到的内容补充出来。

三、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内容练习儿歌。

1、教师示范,边指着图片边念着儿歌或播放教学CD。

2、带领幼儿练习儿歌。

3、引导幼儿学习边拍手,边有节奏的念儿歌。

四、引导幼儿丰富而歌表演的形式。

启发幼儿理解儿歌中的几个动词的含义,并用动作表现出来。

教师帮助幼儿理解“办”、“贴”、“包”、“下”的具体含义,并用动作表现。

师幼共同用拍手打节奏与做动作相结合的方式,有节奏的念儿歌。

五、教师启发幼儿进行谈话活动。

教师:请你和同伴说一说除了儿歌中提到的,你了解到的过新年方式还有哪些?

引导幼儿以欢乐的情绪迎接新年的到来。

教师:你想怎么样过新年?

教学反思

这节课结束,孩子们都还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大家了解了“过新年”的风俗,在延伸环节更是让幼儿的激情得以释放到极致。今后就让幼儿在课堂上能说,有看、有动(操作)。

大班语言区角活动后的反思大班教学反思 篇8

活动目标:

1.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故事内容。

2.理解故事内容,懂得任何物品都是集体劳动的结晶,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磁带/CD。

活动过程:

1.生活经验回顾,激发阅读兴趣。

(1)教师:过生日的时候,小朋友都会做什么?吃什么?(2)教师:小朋友听过千人糕吗?吃过吗?你们猜猜千人糕是什么样的?

2.幼儿阅读故事《千人糕》。

(1)幼儿自由阅读幼儿用书中的故事。

教师:有一个小朋友在生日那天得到了一个千人糕,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2)幼儿和同伴相互交流故事内容,教师:你们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讲一讲。(鼓励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对画面的理解。)3.分片段阅读,理解故事内容。(1)幼儿交流对画面一内容的理解。

教师:故事里有谁?妈妈说了什么?小朋友们是怎么想的?你们是怎么想的?

(2)幼儿交流对画面二内容的理解。

教师:小朋友为什么会觉得奇怪?你知道蛋糕是用什么做的吗?

(3)幼儿交流对画面三内容的理解。

教师: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蛋糕又叫千人糕了吗? 4.幼儿倾听并学习讲述故事。(1)教师讲述故事一遍。

教师:图中小朋友想象的千人糕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在讲述故事的时候也要把小朋友想象的内容讲进去。(2)幼儿边阅读边讲述故事。(3)理解故事的名字。

教师:故事的名字叫什么?为什么把一个小小的蛋糕叫千人糕?(引导幼儿懂得任何物品都是集体劳动的结晶,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

5.尝试分组合作制作故事书。(1)教师提出制作要求 教师:今天我们也要通过合作来制作一本千人糕地故事书,每人画一页,要事先分配好谁画封面,谁画第几页,然后合起来做成一本小图书。

(2)幼儿分工合作制作图书。

教学反思:

《千人糕》是一个大班早期阅读活动,它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幼儿根据故事画面大胆想象故事内容,理解故事内容,初步认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爱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民,懂得任何物品都是集体劳动的结晶,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

在活动的开始,我首先从幼儿过生日吃什么引导幼儿说出蛋糕,然后让他们想象千人糕会是什么样子,让他们和故事中的主人公星星一样,产生较大的期待,增进进一步阅读、了解故事的兴趣。

然后我让幼儿观看图片,发现竟然就只是一个普通的蛋糕,他们很吃惊,于是我又让幼儿带着“为什么过生日时吃的这么一个普通的蛋糕是千人糕呢”,让他们在下一步的阅读中主动寻找答案。

大班语言活动:大石头 篇9

1. 对幼儿经验的分析。我班作为分享阅读的试点班, 经过几个学期的实践, 幼儿对阅读比较感兴趣, 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与技能, 并且能够通过自主阅读, 理解故事中的部分内容。本学期, 我们又尝试将分享阅读与表演游戏相融合, 充分给予每个幼儿自我表达的机会。但是, 在表演游戏开展过程中, 大部分幼儿只能依据旁白做动作, 缺少人物对话。因此, 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 尝试用完整的对话式语言表述田鼠们尝试搬走大石头的方法”, 提高幼儿完整连贯的讲述能力和肢体表现能力。

2. 对活动素材的分析。《大石头》采用叙事性语言讲述事情发生的过程, 其中出现的诸多动词, 如滚、搬、撬、挖、变、吊等, 表现了故事的动态发展, 反复出现的感叹词“嗨哟、嗨哟”增添了故事的动感与趣味。故事以田鼠们碰到一个大难题开始:怎么把不请自来的大石头搬走呢?于是, 田鼠们想了各种办法, 大力士、科学家……这么多有特殊本领的人居然都没能成功。想办法的过程正是孩子运用已有知识的想象过程, 而失败所带来的情绪低落, 为下一情节的峰回路转做好了铺垫。居然是田鼠宝宝想出了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团结合作。在幼儿足够的关注中, 高潮就这样风轻云淡地来临, 以此更凸显故事的主题。故事的结束部分, 在快乐的场景里, 孩子们再一次感受到团结合作带来的成功和满足。

3. 对活动价值的分析。《大石头》是一个情节富有表现力的故事, 幼儿猜测推理、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语言和思维发展的过程。另外, 我班不少幼儿以自我为中心, 碰到困难或问题, 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立场, 这个故事能让幼儿明白:大家团结合作会拥有更强大的力量。

活动目标

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 尝试用生动、完整的对话式语言表述、表现田鼠们想办法搬走大石头的情景, 感受团结力量大。

活动准备

绘本的PPT, 人手一本图书, 道具 (纸箱制成的大石头、木棍、魔法棒、铁铲、眼镜等) 。

活动过程

一、音效导入, 引起兴趣

1. 幼儿倾听石头滚入的音效。师:一个静悄悄的夜晚, 有一块又大又圆的东西轰隆隆地朝田鼠村庄滚了过来, 这是什么?

2. 出示大石头图片。师:大石头正好滚进了田鼠们准备造游泳池的大洞里, 这件事情可不得了, 立刻在田鼠村里传得沸沸扬扬, 许多田鼠都赶来了, 这下可怎么办呀?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二、自主阅读, 展开情节

引导语:有哪些田鼠赶来了, 他们用了什么办法?请你们仔细去书里面找一找, 说一说。

1. 幼儿自主阅读图书。

2. 集中分享交流。师: (1) 有哪些田鼠赶来了? (2) 这些田鼠分别用了什么办法?

3. 分组交流。每组选择绘本中的一张图片, 轮流讲述并表演图片中田鼠使用的办法。 ( 图片1:田鼠大力士 —— 用尽全力搬;图片2:田鼠科学家——利用杠杆原理撬;图片3: 田鼠矿工——钻到地底下挖;图片4:田鼠魔术师——用魔法变;图片5:田鼠发明家——用热气球吊)

小结:尽管他们都用自己的特殊本领做了尝试, 可是最后都没有成功。

4. 转折提问。师:这么多有特殊本领的田鼠都没有成功, 田鼠们很失望。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大家都为这块大石头愁眉苦脸伤透脑筋, 就在这个时候, 谁站了出来? (小田鼠)

5. 猜一猜小田鼠想的办法。师: (1) 这只小田鼠可能会说什么呢?你能猜出他想到了什么好办法? (2) 小田鼠究竟想了什么办法?你认为这一回他的办法会不会获得成功? (出示“大家推的推, 拉的拉, 都使出了最大的劲”图片) (3) 大石头终于搬起来了, 田鼠们会对小田鼠说什么呢?小田鼠又会对大家说什么呢?哪些小朋友愿意来演一演小田鼠的办法?

小结:原来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 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一个人做不了或者很难做到的事情, 这就需要大家合作, 一起来完成。

三、设置悬念, 引发再读

大班语言区角活动后的反思大班教学反思 篇10

活动内容:种瓜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感知“胖和瘦、又大又圆和又长又细”,学习其他反义词。

2.借助教师提问和画面提示,比较故事画面中的异同,感知黄瓜和西瓜的生长过程和外形特征。

3.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1.幼儿已会玩瓜瓜蹲的游戏。

2.故事ppt。

3.胖奶奶和瘦爷爷指偶个一个。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分别用左右手手指操纵胖奶奶和瘦爷爷指偶,通过情景对话引出故事。

胖奶奶:嘿!我是胖奶奶。

瘦爷爷:嘿!我是瘦爷爷。

胖奶奶:我最爱种瓜。

瘦爷爷:我也爱种瓜。

胖奶奶:我种的瓜又大又圆

瘦爷爷:我种的瓜又细又长。

胖奶奶和瘦爷爷中的是什么瓜呢?他们的瓜是怎样长大的呢?

二、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1.教师播放ppt讲述故事。

2.请幼儿根据图片说说胖奶奶和瘦爷爷种的各是什么瓜。

出示实物香瓜和黄瓜,请幼儿观察后说说西瓜和黄瓜的外形特征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可以从外形、色彩等方面比较)

3.教师朗诵诗歌第二遍,边讲边提问并在黑板上用简单的图示表示西瓜和黄瓜的生长过程。

胖奶奶拿了一粒瓜子,把它种在泥土里。

瘦爷爷也拿了一粒瓜子,把它种在泥土里。

胖奶奶的瓜子发了芽,瘦爷爷的瓜子呢?

胖奶奶的瓜藤儿王地上爬。

瘦爷爷种的瓜藤往哪里爬?

胖奶奶种的瓜开了花,瘦爷爷种的瓜也开了花。

胖奶奶种的瓜,花儿谢了结了小瓜。瘦爷爷种的瓜,花儿谢了也结了小瓜。

长呀长呀,哇,胖奶奶种的瓜和胖奶奶一样,又大又圆,那是什么瓜?(西瓜)

长呀长呀,嗨,瘦爷爷种的瓜和瘦爷爷一样,又细又长,那是什么瓜?(黄瓜)

提问:香瓜和黄瓜的生长过程中有什么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

三、瓜瓜蹲游戏

1.请男孩当黄瓜,女孩当西瓜,玩瓜瓜蹲游戏。

2.男女生互换第二次游戏。

教学反思:

整个过程小朋友气氛都比较活跃,他们都能积极参与,亲身体验种西瓜的整个过程,老师也只是起到一种指导的作用。小朋友们都很高兴,知道西瓜是藤打的,不是树结的,得来不容易。当然,在课堂这么短的时间幼儿体会不出劳动的艰辛,我以后会经常带他们到郊外,多长见识!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种瓜》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711字。

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优秀公开课教案《母鸡萝丝去散步》》:小班音乐教案《宝宝不怕冷》适用于小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音乐《宝宝不怕冷》教案吧。

大班语言区角活动后的反思大班教学反思 篇11

教学目标:

1、以故事形式让幼儿快乐的认识字宝宝“洪赛克、狗、公鸡、母鸡、山羊、米粒、骨头、三叶草、猫、温暖。”

2、启发幼儿动脑筋,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重难点:

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描述故事中的情节。

教学准备:

字宝宝卡片若干,大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自我介绍一下:”小朋友你们知道李老师是哪里人吗?“幼儿回答说:”你是海南人。师:“对了,李老师是海南省澄迈县人。”师:“你们是哪里人”? 师:“引导幼儿用完整的句子介绍自己--我们是中国海南省澄迈县美亭中心幼儿园的小朋友。”师:“字宝宝在干什么?”幼儿:“(说话气氛又热闹起来)字宝宝在休息,睡觉躲起来,不见了。”师:“今天我们来学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由谁来讲呢?

幼儿:”(七嘴八舌)老师讲、小朋友讲、爸爸妈妈讲。“师:”今天的故事是由老师的嘴,小朋友的脑,字宝宝还有这幅图画来讲好吗?“

二、初步理解故事

师:翻字卡(洪赛克)这是谁?

幼儿:摇头不知道。

师:”他是一个外国的小朋友,名字有点特别,他叫:洪赛克。“幼儿跟读两次。

师边讲边用粉笔写:门、关(洪赛克家的门关了)。他家的门为什么关了呢?

幼儿:(各抒已见)他出去啦,他买东西去了,他不舒服在睡觉,风把门吹得关起来,他可能是生病了。。。

师:”哦!他可能是生病了,(在黑板上写病字。)那谁第一个知道呢?“翻开字卡”狗“字,认读一次。

师:”狗知道洪赛克病了,它会怎么样?“幼儿:”汪汪汪。。。。兄弟!大家快来呀!洪赛克病了。

师翻字卡“公鸡”听到啦。怎么做的?

幼儿:(学出许多不同动作、声音)咯咯我来了,哦哦哦哦来了、喔喔喔来地来了。

师:“公鸡有个特点就是喜欢”传消息“,小朋友知道什么是传消息吗?

幼儿做传消息动作,在同伴耳边说话,一个人传一个人说洪赛克病了的消息。

师:”那么公鸡传消息是怎么样的呢?

幼儿(纷纷站起来学公鸡传消息样,喔喔喔!大家快来呀!洪赛克生病了。

师:“请一名幼儿上前翻字卡:”母鸡、山羊“(谁听到消息了)幼儿:”母鸡、山羊“师:”母鸡怎么样叫?(学一学)师:“对了,母鸡这么一叫就把谁叫来了?”幼儿:“母鸡、山羊”(师指字卡认读)师:“现在大家都知道一个消息,什么消息?”幼儿:“洪赛克病了。(师指相应字卡)师:”小动物们都知道洪赛克病了这个消息,现在大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幼儿(天真浪漫的回答)很怕、很担心、很生气、走来走去的、着急、好想给他打一针。师:对了,大家心里都很着急,担心………………….。

幼儿:(教室里突然热闹起来)有的学狗叫,有的学公鸡叫等等?

师:大家这么一叫,院子里会变的怎么了?

幼儿:很吵闹,乱七八糟的,吵得耳朵都疼,热闹,他们跳起来,吵的肺都快砸了等等。

师:对!大家这么一叫,院子里都沸腾起来啦,热闹起来。

三、启发幼儿动筋,想办法帮助洪赛克。

母鸡最有头脑了,咯咯哒、、、、(做动作)大家光叫有什么用?我们应该想想办法帮助他才对,小朋友,大家想到什么了?

幼儿:给他送水果,给他买超人玩具,买很多礼物送给他,打电话叫医生来,叫医生给他打针,、、、说出许多孩子生活经验的话题。

师:小朋友想的办法真好!那”母鸡“怎么样说的?(指字卡)母鸡说:”平时洪赛克对我最好,经常给我喜欢的米粒,“师翻开字卡”米粒“现在他病了,我就送给他”米粒“(指字卡)让幼儿跟老师认读2次米粒,汪汪汪狗说:(指字卡)平时洪对我也很好的,我也要送给他礼物,小朋友,你们知道平时洪赛克怎么样对狗好吗?

幼儿:给它骨头吃,帮他洗澡,帮他梳毛,带它玩游戏。

师:那狗送什么礼物呢?请幼儿翻开字卡”骨头“读两次。

公鸡喔喔叫,现在什么年代啦,谁家还少吃少穿的,我要送就要送高雅的,让他一看,眼睛一亮,感觉很开心的礼物,小朋友,公鸡会送什么高雅的礼物呢?

幼儿:香水,围巾,帽子,玩具,房子,车子,口红,面包,项链,玫瑰等等翻开字卡师:公鸡那里的羽毛最漂亮呢/?

幼儿:”尾巴“师:”为什么说它的尾巴的毛最漂亮呢?

幼儿:“因为那里的羽毛有很多色。

师:”那我们摸摸自己漂亮的羽毛(引导幼儿做摸索的很骄傲的动作),对了,公鸡要把最美丽的羽毛送给洪赛克。[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指字卡)幼儿“谁又说话了?咩咩咩!我也要送礼物给洪赛克。

师”山羊说:“洪赛克平时也是非常关心照顾我的,我生病了,他会给我煮药吃,你知道山羊会送什么药呢?

幼儿:”(根据自己生活经验说出来)感冒药,发烧药,止咳露,中药等等。

师:中药是什么制的?

幼儿:“树叶,草师:”那种草叫什么名字/“三叶草”认读并复习其他字卡。

四、幼儿扮演角色送礼物;师:“现在我们学小动物拿着礼物去洪赛克家,幼儿模仿动作走路。在半路上遇见了一个小动物,是谁啊?请一名幼儿翻开字卡,”猫“猫看见了说:”你们要去哪里啊!

幼儿齐声说:洪赛克病了,我们买礼物去看他。

师:“猫会送什么礼物呢(引导幼儿说出”温暖“并认读字卡。现在所以的动物都带上自己的礼物,(认读字卡)去洪赛克家。学一学走路动作,终于到了,我们一起来敲门,咚咚咚,师:”扮演洪刚睡醒了开门动作,并惊讶看着小动物们!洪的心情怎么样?

幼儿:好开心,想跳舞,心花怒放的,笑了、、、、、、师:大家白忙了一场,一会送骨头,一会儿送米粒、、、、、、洪一听明白了一件事,是什么啊?

小结:

师:大家明白了一件事,原来洪赛克没有病,只是在家里睡懒觉。

讨论:

1、收到礼物后洪的心情怎么样?

2、大家这么关心他他感觉怎么样?(让幼儿之间相互讨论)

教学反思

故事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把故事引入识字教学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幼儿喜欢做游戏,教师适时地开展对教学有帮助的游戏活动,会将原本枯燥的识字变为幼儿乐学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全身地投入,真正让幼儿体验到了玩中学,学中玩,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了识字教学的目。

大班语言区角活动后的反思大班教学反思 篇12

1.能积极参与语言活动, 对故事表演感兴趣。

2.丰富词语:东倒西歪, 乱七八糟。

3.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推测想象, 发展语言表述能力及分析能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将故事的前半部分制作成幻灯片, 将操场布置成森林的场景 (大树、房子、草地、河水、大树旁画上血脚印直至小河边) , 《黑猫警长》的主题音乐, 黑猫警长、白猫警士的头饰, 请配班老师扮演大灰狼。

2.经验准备:观赏过《黑猫警长》的动画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故事名称, 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讲故事, 一起表演故事, 你们愿意吗?故事的名称叫做《这里发生了什么事》。 (出示汉字让幼儿认读)

二、师生共同讲述故事上半部分, 理解故事内容, 学习“东倒西歪、乱七八糟”等词语

1. 教师播放幻灯片讲述故事的第一段, 提问:小白兔在家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 教师继续讲述故事第二段, 提问:小白兔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小白兔又到哪里去了呢? (学习用词:东倒西歪、乱七八糟)

幼儿:平时小白兔家整整齐齐的, 现在小白兔家搞得这么乱七八糟的, 家里肯定有坏蛋来过, 小白兔一定被坏蛋抓走了。

教师:小花鹿很着急, 因为小白兔家一定是有坏蛋来过的, 小花鹿马上会怎么做? (教师再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幻灯片, 从中发现有电话机。)

幼儿:打110找黑猫警长来抓坏蛋。

教师:那么小花鹿是怎么向黑猫警长说的呢? (启发幼儿在向黑猫警长汇报时, 把“东倒西歪、乱七八糟”等词语用进去。)

三、师生共同表演故事的下半段, 大胆推测, 续编故事

1. 教师和幼儿分别扮演黑猫警长和白猫警士。播放《黑猫警长》的主题音乐, 引导幼儿学白猫警士骑摩托车的动作来到“森林中小兔子的家”。

2. 引导幼儿认真侦察案发现场, 寻找线索。

(1) 观察案发现场图片, 引导幼儿讨论:这件事究竟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幼儿1:这件事是刚才发生的, 因为小白兔家的炉火还旺着呢。幼儿2:这件事是刚才发生的, 因为炉上的萝卜汤还有点热气。

教师:白猫警士刚才说了, 炉子里还有火, 萝卜汤里还冒着热气, 这就说明这里的事情是刚才发生的。那么我们再到屋外仔细找找还有什么可疑的地方。

(2) 侦察周围现场, 教师引导幼儿报告侦察的情况, 如“报告黑猫警长, 我在××地方发现了××”, 教师注意幼儿语言的规范和用词的准确。

幼儿1:报告黑猫警长, 我在小河边没发现什么情况。幼儿2:报告黑猫警长, 我在山洞里没发现什么情况。幼儿3:报告黑猫警长, 我们在大树旁发现了血脚印。

(3) 引导幼儿根据发现的线索采取相应的行动。

讨论:这是谁的血脚印?小白兔现在会怎么样?我们该怎么做?

教师:警士们, 我们沿着脚印去救小白兔吧。 (到了小河边) 咦, 怎么脚印不见了?你们发现了什么?” (扮演大灰狼的教师拨弄草丛)

幼儿1:报告黑猫警长, 草丛在动, 有动静。幼儿2:草丛是风吹动的。幼儿3:不对, 一部分草在动, 不是风吹的, 是有情况。

“黑猫警长”下令:立即监视草丛, 发现动静马上行动。 (“白猫警士”包围草丛, 救出小白兔, 抓出一只大灰狼。)

(4) 请幼儿将刚才表演的故事用流畅的语言进行讲述。

活动延伸

请幼儿把故事的情节简单地用图画表达出来, 然后制作成小图书与同伴进行分享。

附故事这里发生了什么事

在一棵大树旁, 有一座美丽的小木房, 木房里住着一只可爱的小白兔。一天, 天气真好, 小花鹿提着花篮, 要去小白兔家做客。他一边唱着歌, 一边采着花。唱着走着, 不一会儿, 小白兔的家到了。嗳, 怎么小白兔家的门敞开着。小花鹿心里想:“小白兔肯定会热情地接待我的。”小花鹿喊着:“小白兔, 我来啦!”“咦, 怎么没有人回答?屋里怎么一点声音也没有?”

小花鹿把门推开朝屋里一看, 吓了一大跳。小白兔家里的桌子、椅子东倒西歪, 小白兔最爱吃的青菜萝卜汤都打翻在地。小花鹿张嘴直喊:“小白兔, 小白兔, 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呀?”可是喊了半天还是没有回答。“奇怪!小白兔到哪里去了, 家里怎么会乱成这个样子的?”

大班语言区角活动后的反思大班教学反思 篇13

活动目标:

1.熟悉儿歌内容,并理解儿歌意思。

2.初步学习整编儿歌,培养幼儿团队合作意识。

3.通过联想,幼儿感受相互谦让的美德。

4.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背景图“桥”、狗、猴图片各一张。

2.散乱的字卡四份,展示板四张。

3.开场音乐《快乐的一天》,儿歌磁带各一份。

活动过程:

一、《快乐的一天》,辨认方位“东”,“西”。

1.师幼一起随音乐做律动。

2.幼儿分组坐好。

——快乐的一天开始了,你们知道太阳每天是从哪边升起,从哪边落下的吗?

3.辨认方向“东”和“西”。

小结:当我们面朝黑板时,左手边是西边,右手边是东边。

二、理解儿歌内容,整编儿歌前半部分。

1.认识儿歌中的“主角”狗和猴。

2.出示背景图“桥”,确定方向。

——仔细观察图片,狗和猴分别在桥的哪边?

——狗在桥的西边,猴在桥的东边。

3.幼儿根据老师的提示理解儿歌内容,并整编儿歌。

——原来狗和猴都想过桥,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呢?答案就在儿歌中。

4.初步尝试整编儿歌,并展示结果。

——老师会用动作表示儿歌中的意思,根据你们的理解,再将散乱的字词整编出通顺的儿歌。(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老师用动作表现,幼儿分组整编儿歌。)

5.再次给予提示,幼儿修整出正确的儿歌内容。

——你们真是太聪明了,都能自己整编儿歌,表扬下自己吧。

三、学习儿歌后半部分,并理解意思。

——狗和猴一起走到了桥中间,后来怎样呢?(幼儿想象)

1.播放录音,倾听儿歌后半部分。

——狗和猴过桥了吗?它们是怎么做的?

——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吧。(重点学跺跺脚、挠挠耳)

2.展开想象,体会相互谦让的美德。

——为什么它们都不过桥呢?

——如果你是它们会怎样做呢?

小结:狗和猴都没过桥,并不是谁怕谁,而是互相谦让,想让对方先过桥,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在平时的生活中大家都要多为别人着想,学会相互谦让。

3.完整诵读一遍儿歌。

四、结束。

教学反思:

狗和猴都没过桥,并不是谁怕谁,而是互相谦让,想让对方先过桥,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在平时的生活中大家都要多为别人着想,学会相互谦让。

大班语言区角活动后的反思大班教学反思 篇14

1.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2.鼓励幼儿学说故事中小猪、小白兔、小白鹅的对话,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丰富词语:“干净”、“脏”、“哼哼哼”、“滴答,滴答”。

3.让幼儿懂得爱干净的重要性。活动准备:手偶、课件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活动难点: 懂得要做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好孩子。审美元素: 故事情节生动、有趣,一只不爱干净的小猪,弄得浑身是泥面目全非,朋友们都不愿跟它玩,最后小猪洗了个澡变干净了,才重新回到大家中间。孩子们明白了只要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一定会是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小猪手偶,引起幼儿学习兴趣。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谁呀?(小猪)今天,小猪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猪变干净了》。

二、教师分段讲述故事内容,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回忆和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讲述故事第一段。提问:故事里的小猪长的什么样子啊?他喜欢干什么?它爱清洁吗?

2.教师继续讲述第二段前半部分。

(1)提问:小猪想去找朋友,它是怎么叫的呀?(丰富词语:“哼哼哼,哼哼哼”)幼儿学叫。

(2)提问:小猪走着,走着,看见了谁呀?小白兔长的什么样子啊?好看吗?小猪是怎么对小白兔说的呀?小白兔会和它一起玩吗?(幼儿猜)

3.教师继续讲故事。提问:小白兔和它一起玩了吗?(没有)为什么?小白兔是怎么说的?学说短句:“哟!是小猪,看你多脏啊!快去洗洗吧,洗干净了我再和你玩。”

4.继续讲故事。

(1)师:小猪又碰到谁?小白鹅长的什么样子?小猪是怎么对小白鹅说的?你们说小白鹅会答应吗?为什么呢?

(2)提问:小白鹅是怎么说的呀?丰富短句:“哟!是小猪,看你多脏啊!快去洗洗吧,洗干净了我再和你玩。”

(3)提问:你们说小猪该怎么做小白兔、小白鹅才和它一起玩呢?

5.继续讲故事。提问:小猪的朋友最后有没有和它一起玩啊?为什么呢?是谁和它一起洗澡的呀?小白鹅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呀?小白鹅看见小猪洗得干干净净的,它是怎么说的?(丰富词语:“干净”)

三、教师带领幼儿完整讲述故事一遍,边讲边出示课件。故事中对话部分,引导幼儿进行讲述。

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故事中的谁呀?为什么呢?

四、教师小结。

大班语言区角活动后的反思大班教学反思 篇15

一、注重教学细节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常能吸引学生并刻骨铭心的课堂往往是生动、能震撼其心灵、让其学有所获的课堂, 而课堂离不开一个个生动的细节。在学生毕业离开校园多年后, 对老师印象最深的也往往是课堂上教师的某一个举动、某一句话, 甚至是某一个眼神。由此可见“细节”的重要性。

1. 注重教学细节对课改理念的转变与实践具有推动作用

新课改提出教育要以人文本, 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就要注重细节的延伸, 并使其系统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指导。一线教师也由此开始注重教学细节, 这集中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上。而注重课堂教学细节, 其实就是注重课改理念能否落实到位, 就是注重我们的教学设计、行为能否根据课改的要求重新塑造。只有这样, 我们的课改才能真正取得实效。这些在农村学校更为重要。例如, 我们在教学时要落实“用教材教”的理念, 这是使课堂生成有效的保证。要用好教材, 就是要在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教师就要起着引路人的作用, 让学生扣紧文本, 进行多元理解和独特感悟, 个性飞扬而不随心所欲, 思想驰骋而不胡思乱想, 使课堂达到作者、编者、学生、教师四位一体的境界。这次我们举行的优质课竞赛活动中, 语文组所选的篇目是朱自清的《绿》, 这是一篇比较探究课。要在一课时内既完成对名篇的学习鉴赏, 又要做出比较, 不把握住编者意图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其中两位女老师在这点上就做得很好, 整堂课抓住比较探究主题, 在比较探究中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品读美文, 使学生享受美的熏陶;而相反另一位男老师在教学中就没有领会教材意图, 使整堂课中心不够突出, 也就达不到作者、编者、学生、教师四位一体的效果。

2. 注重教学细节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实际课堂就是由无数个师与生互动的细节共同组成的, 只有做好每个细节, 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许多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注重教学细节、勤于反思对于一个教师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 只有师与生互动的细节合理、精确、智慧、高效、和谐, 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一定境界的品位与追求。因此, 注重教学细节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3. 注重教学细节有利于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细节对于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 注重细节才能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教育是为了塑造健全的人格, 而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更能体现这一点, 它可以说是灵魂的教育。教学是教育的一个部分, 教学必须注重细枝末节, 唯有落实到细节的教学, 才可能是渗透灵魂的教育。教学细节虽小, 却是孩子生命成长的营养和人生发展的基石。于细微处培养我们的孩子, 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新课改要求我们要注重课堂中的每个环节、师生的每句话, 甚至是每一个表情、每个动作, 还要包括没有预设到的偶发事件, 对它们的处理要体现出自然和谐、民主平等的原则, 让学生感到自己处在一个良好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空间, 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培养, 给孩子健全人格的发展指引了方向。赛课活动中, 一位老师在两名学生回答时打断了学生的回答, 对学生评价了一句“跟没说一样”。还有老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时不及时请学生坐下来, 最后学生无奈地自己坐下, 还向四周望了望……这或许是教师一时的疏忽, 或许是不经意的一句话, 虽不属于体罚, 但对学生的人格却表现出了一种不尊重。学生们对于教师精彩的讲课可能记不了多长时间, 但对这样的细节有可能会记一辈子。

对教学细节的恰当处理, 折射出教师的教改理念、教育策略、教学功底和人格魅力。因此, 新课改下对课堂教学细节的把握、顿悟、改造、反思与重塑, 有利于深化教师的课改理念, 增强课堂教学能力, 从而提高专业水平。

二、如何落实教学细节

教学细节看似简单, 而简单中却孕育着深刻;看似平常, 而平常中却蕴含着智慧。对教学细节的处理说着容易做着难。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应该怎样去注重教学细节中的问题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来落实。

1. 积极培养敏锐的细节意识

细节意识具体地说就是人类对一些细节感知和把握的能力, 这种能力可以使我们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 对未来做出合理的预测。在教育实践中, 许多教师往往忽视教学细节, 对教学细节挖掘不深或错误处理, 甚至对一些违背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细节习以为常。这都说明我们的老师缺乏敏锐的细节意识。

培养敏锐的细节意识, 应该从学习开始。当一位语文教师具有了系统扎实的语文专业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独特的实践经验并广泛涉猎其它知识时, 那么他对细节的把握能力、判断能力自然增强。所以, 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学习, 丰富知识储备。

其次, 培养敏锐的细节意识, 还要从小事做起, 把小事做细, 精益求精;要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 沉下心来去关注教学的每一个细微之处。例如, 有老师在学生朗读时注意倾听, 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纠正每一个学生读错的字, 在学生讨论时巡视指导及时到位……另外, 老师上课时出口成章, 语文知识联想丰富, 充分展现了一位语文教师的风采, 对学生的教育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对而言, 有的老师在学生朗读时翻看自己的教案, 并没有倾听, 当然对学生细小的错误也无从发现。

2. 认真反思习以为常的教学细节

反思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 应从教师日常的言谈举止、衣着打扮、教态情绪等方面反思起, 要从日常习惯了的行为、做法反思起。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看似“应该”和“正常”的教学细节, 实际上是不符合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 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行为。我们常常这样:上课喜欢说些无用重复的话, 做一些低效的讨论, 如有老师在上课时问学生你感受到了梅雨潭的美吗?生齐声回答:感受到了。师又问:美不美啊?生又齐声答:美。还有像老师与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进行了比较, 老师问:我们三个人哪个读得好, 生齐声回答:你的好。再如设计了一些无需讨论就知道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这样的课堂看起来很活跃, 气氛很热烈。实际这样的课堂是低效的, 这些不好的细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再如, 教师要做到按时下课, 即使有未进行完的教学环节, 但考虑到学生45分钟之后大脑的疲劳, 以及下课铃声响过后注意力的转移, 遇此状况应即刻叫停, 宁愿再找时间补上。经常拖堂, 必令学生徒生厌学情绪。我们应该以从学生发展为本的角度来反思我们习惯了的做法, 以教学实效来认真反思我们习惯了的教学细节, 而对这些教学细节的反思, 会使我们经历新的感受, 获得新的提高。

3. 及时捕捉有亮点的教学细节

教学细节有着随机性的特点, 它只有在具体的师生双边活动过程中才能彰显其价值。特别是在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中, 很多精彩的教学细节是无法预设的, 它生成于特定的情境中, 形成于师生互动的偶发事件中。它是课堂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 师生间思维的发展以及情感的深入交流, 是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教师突发的“灵感”。教师只有及时敏锐地捕捉这些细节, 使它们成为教学中巧妙的切入点, 才能见微知著, 创造出精彩的课堂。如乔老师在再次感悟梅雨潭的美时, 采用配乐朗读加画面把学生仿佛带入到那个仙界, 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在学生欣赏秋景图之后设计了练笔活动, 学生的思绪一泻千里。这些细节如春雨润物般无声, 让学生在联系生活经验中真切地感悟了文本包含的丰富而真切的情感。通过知识的延伸帮助学生鉴赏名作, 按理解语言——内化语言——展示理解——强化情感体验——表达情感体验五个层次完成教学细节再设计, 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读、想、说、演几种形式学生喜闻乐见, 在师生互动中获得了学习的乐趣, 锤炼了语言, 锻炼了思维, 强化了理解。可谓是精华的细节!

上一篇:优秀演讲者的演讲风格下一篇:七十寿宴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