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学反思《我们的祖国真大》

2024-09-07

大班语言教学反思《我们的祖国真大》(精选11篇)

大班语言教学反思《我们的祖国真大》 篇1

大班语言优秀公开课教案《我们的祖国真大》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知祖国幅员的辽阔,初步理解祖国“真大”的含义,培养幼儿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萌发爱祖国的情感,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提高幼儿大胆表达、表现的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语言优秀公开课《我们的祖国真大》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萌发爱祖国的情感。

2、理解诗歌内容,感知祖国幅员的辽阔,初步理解祖国“真大”的含义。

3、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提高幼儿大胆表达、表现的能力。

4、能简单复述诗歌。

5、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中国地图1幅,PPT课件。

活动过程:

1、出示中国地图,激发幼儿兴趣。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你知道我们祖国的名字叫什么吗?”“小朋友,你们看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没错,这张图就是我们中国的地图,你们看看它的形状像什么?”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师介绍地图的东南西北。

师:“我们的家在地图的什么地方?”教师运用地图导航找到自己所在的位置,从而让幼儿通过中国——XX市的对比感知祖国地域广阔。

师:“地图上有许多城市,你们去过哪些城市玩过呢?谁来说说看?我们一起帮他把他去过的城市在地图上找出来。”幼儿回答。

师:“小朋友们去过的地方可真多啊。”

(评析:教师运用地图使幼儿回忆自己去过哪些城市的过程中,找出这些城市在地图上的位置,从而让幼儿通过地图感知祖国地域广阔,为下面引出诗歌《我们的祖国真大》打下伏笔。)

2、情景设计现在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准备好了吗?我们要开始飞了,飞呀飞呀,好了,请小朋友们睁开你们的小眼睛。

(1)出示图片(冰天雪地的风景图)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现在到了哪里了吗?我们现在来到了大公鸡头的地方,这里是祖国的北方。这里可冷了,一年四季都像冬天一样,这儿的雪景是最美丽的,那你们猜一猜这里的小朋友喜欢做什么?(出示孩子在滑雪图)让幼儿谈一谈自己的感受现在,请小朋友们闭上你们的眼睛,咱们还要去一个美丽的地方。

(2)出示图片(鲜花盛开的风景图)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大公鸡脚的地方,这儿是祖国的南方,你们觉得这里漂亮吗?这里的天气可舒服了,一年四季都像春天一样,鲜花盛开,美丽极了。

那你们知道这里的小朋友最喜欢干什么吗?(出示孩子在游泳图)让幼儿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谁能告诉我滑雪的时候天气怎么样?游泳的时候呢?”

师:“老师告诉你们啊,图上的小朋友可是在同一个时候做的这两件事,滑雪的小朋友在我国的北方,北方是冬爷爷的家,十月就飘大雪花,游泳的小朋友在我国的南方,南方是春姑娘的家,一年四季盛开鲜花,你说说看,我们的祖国大不大?”

(4)“我们看大公鸡的尾巴这儿,这里的人正围着火炉吃西瓜呢,夏天才吃西瓜,冬天才用火炉,为什么这些人边围着火炉边吃西瓜,你们想不想知道?”师讲白天、黑夜高原温差大,所以才出现这样有趣的现象。

大公鸡的尾巴这儿是我国的西大门,在这里有个神奇的地方,中国的吐鲁番盆地,它一天的天气变化很大,有句谚语说“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就是指这儿。让幼儿感受这儿一天之内的天气变化之大。

(评析:本过程图标记运用巧妙,幼儿很感兴趣,教师通过图片标记来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知诗歌的趣味性,从而学说诗歌中的语句,幼儿也容易接受理解,尤其是诗歌的后半段,同一时候不同地点发生的有趣的现象,幼儿学习速度很快。)

3、学习诗歌《我们的祖国真大》。

(1)欣赏诗歌朗诵《我们的祖国真大》,幼儿认真听。

(2)教师朗诵诗歌,幼儿认真听。

(3)师对诗歌进行简单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4)幼儿边看图片边学说诗歌。

(5)集体说诗歌,感知祖国真大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分组表演。

(1)幼儿分三组进行朗诵表演。

(2)男女生分组朗诵。

(3)教师评价。

5、师小结。

今天小朋友们的小眼睛跟着老师去了美丽的地方,还学习了一首好听的诗歌,你们开心吗?你们觉得我们的祖国大不大?我们的祖国这么大,小朋友们自豪吗?等我们长大了,要学习更多的本领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请小朋友们回家以后把这首好听的诗歌说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听。

6、活动延伸:“画地图”游戏。

教师将地图拓印下来,请幼儿用画笔画一画祖国的北方和南方,并大胆的介绍一下自己画的是什么。

附:诗歌《我们的祖国真大》

我们的祖国真大,北方有冬爷爷的家。

十月就飘大雪花。

我们的祖国真大,南方有春姑娘的家。

一年四季开鲜花。

啊,伟大的祖国是妈妈!

东西南北中的孩子们,在同一个时候,有的滑雪,有的游泳,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

课后反思:

课堂上,我让幼儿观看祖国插图,了解祖国特点,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认识祖国各地不同的人的活动,感悟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

本文扩展阅读:祖国是祖先开辟的生存之地,人们崇拜、爱惜和捍卫这片生生不息世代相传的土地。

大班语言教学反思《我们的祖国真大》 篇2

在参加全国幼儿园教师培训学习时, 我们有幸观摩了上海市特级教师应彩云的大班语言活动“花婆婆”。同去的老师感慨万千, 赞不绝口:哎呀, 到底是特级教师, 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能轻松地与应老师交流与对话。回到幼儿园后, 为了向园内教师传递新观念、新信息和新方法, 我们请参加培训且已有两年教学经验的王老师作专题汇报———将应老师的课展示给全园的教师观摩。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并对四季的花卉感兴趣, 乐意用不同的韵律节奏进行表达。

2.体会“做一件让世界变得美丽的事情”的美好。

活动准备

1.故事《花婆婆》的PPT。

2.四季花卉图。

3.《四季花儿开》歌曲图谱:

暖和的春天来到了, 什么花儿朵朵开?

炎热的夏天来到了, 什么花儿朵朵开?

凉爽的秋天来到了, 什么花儿朵朵开?

寒冷的冬天来到了, 什么花儿朵朵开?

第一次活动:模仿中起步

活动再现

1.老师播放PPT, 讲述故事, 引导幼儿讨论:婆婆是怎样的人?干什么的? (教师忘了问“花婆婆是干什么的”, 幼儿没能进入故事情景中, 回答仅限于生活中的婆婆。)

2.教师接着讲故事, 引导幼儿讨论:小女孩答应了爷爷哪三件事? (大部分幼儿说出两件事, 对第三件事有些模糊。有个男孩子勇敢地站起来请求:“老师, 你再讲一次, 好吗?”王老师满脸通红。接着老师重复讲三件事, 幼儿回答得很正确, 但老师对于幼儿表达中的语言不规范问题未作纠正。)

3.讲到“花婆婆”准备种花时, 交流四季开的花。

出示四季的花卉。 (看图认识四季的花卉)

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四季的花卉呢? (幼儿回答得有些笼统, 个别幼儿说错了季节。)

4.唱一唱《四季花儿开》。教师出示图谱, 幼儿学唱并用动作表示节奏。 (此环节是活动的难点, 幼儿既要记歌词又要打节奏, 王老师上得有些吃力, 显得有些混乱。)

5.说一说“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事”。

师:花婆婆知道了那么多四季开放的花, 买了许多花籽。花婆婆说如果到处开满鲜花, 世界一定更美好。你觉得做什么事, 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呢? (幼儿的回答有“弹钢琴”“做纸花”“画画”……最后的环节深化“美好的事情”, 让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愿望。)

自我反思

第一次执教后, 小王老师脸色通红:“唉!应老师上得那么轻松, 我怎么教得那么累呢?好几个活动环节都被我搞乱了, 特别是唱四季歌环节, 幼儿缺乏自主探究, 教师缺乏有效引导, 导致活动效果大打折扣。”王老师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较低, 失望的表情挂在脸上。

同伴互助

江老师:开始部分的花婆婆作用没能体现出来, 其实发挥花婆婆的作用是重点, 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对于孩子进入故事情境有引导作用, 而王老师在活动开始阶段未能达到这样的目的。

李老师:交流四季花卉, 是为后续活动作一铺垫。教师的提问应具体到季节, 以免孩子混淆花卉开放的季节, 影响后续学习。

杨老师:教唱四季歌时, 孩子的节奏未唱准,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唱, 为幼儿提供隐性的示范, 还可以使活动气氛更轻松。

我们的思考

王老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是年轻教师普遍存在的, 反映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存在脱节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 王老师没有很好地注意将每个环节、乃至每个问题的教学目的落实到位, 课堂处理相对急躁含糊, 从而形成了幼儿理解中的断层。

整个过程中, 王老师比较拘泥于预先设计好的问题, 回应策略欠缺, 较多表现为单纯重复幼儿发言, 未能体现对幼儿语言回应的归纳性和启发性。同时, 教师对于幼儿的课堂反应和突发状况考虑得不够周详, 一旦幼儿的反应超出教师预期, 王老师就显得有些慌乱, 生硬地接上下一个环节, 使整体环节之间缺乏流畅感、师生之间存在距离感。在教唱四季歌的环节中, 学唱设计不够自然, 表现为:幼儿自主探究较少, 歌唱节奏不准, 处于被动状态。当教师发现时, 应该灵活机动地融入幼儿之中, 以平等的伙伴“角色”出现, 既增加师幼互动机会, 又提供幼儿示范与生生互学的机会。

就本次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 需要进一步梳理, 帮助教师理解教学活动对应环节的价值, 并充分考虑应对策略。当然, 要达到这一目标, 不能仅靠一次指导, 而是需要我们长期的关注和引领。

第二次活动:改进中深入

活动再现

1.老师播放PPT, 讲述故事, 引导讨论:婆婆是怎样的人?花婆婆是做什么事的? (幼儿的回答紧扣教师的提问, 很快进入故事情境中。)

2.教师接着讲故事, 讲到三件事时, 放慢速度, 提问:小女孩答应了爷爷哪三件事? (幼儿回答内容正确, 但教师对幼儿表达中语言不完整的问题仍然未做纠正。)

3.讲到“花婆婆”准备种花时, 交流四季开的花。

出示四季的花卉,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四季的花卉? (幼儿能根据教师出示的季节说出花卉, 但教师的提问过于限制了幼儿的思维。)

4.唱一唱《四季花儿开》。教师出示图谱, 幼儿学唱四季歌并用动作表示节奏。 (教师示范后, 幼儿跟唱, 在打节奏时幼儿采用了一样的动作, 教师没有提醒幼儿换动作。)

5.说一说“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事”。

师:花婆婆知道了那么多四季开放的花, 买了许多花籽, 花婆婆说如果到处开满鲜花世界一定更美好。你觉得做什么事, 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呢? (幼儿的回答有“跳舞”“宣传环保的知识”“唱歌”……最后的环节深化“美好的事情”, 背景音乐的利用也恰到好处。)

自我反思

王老师:这次的感觉好多了, 环节上没有问题, 层次清晰, 环环相扣。但我完全照搬了应老师的教案, 没有自己的特色。幼儿和老师的配合不够融洽, 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改进。

同伴互助

朱老师:今天幼儿在学唱四季歌时很轻松, 可以加大难度, 幼儿用同样的方法打节奏, 应提醒幼儿交换。

周老师:出示的四季花卉图片过于单一, 提问应注重幼儿思维的发散。教唱四季歌时教师直接灌输给幼儿, 难以体现幼儿学习的自主性。

李老师:在认识四季花卉时, 可以让幼儿自由分组, 摆放花卉图, 教师最后小结, 做到教师引导与幼儿自主相结合。

我们的思考

分析本次活动中幼儿的学习表现和教师的教学行为, 应该说活动效果有所提高。教师能够针对上次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做出思考与改进。首先, 教师较好把握和调整了具体问题的推进时间和方式方法, 并用恰当的语速、语调变化提醒幼儿关注重点;其次, 本次活动的步骤较以往清晰, 不论是提问还是学唱, 幼儿均能较好地达到预设目的;再次, 活动最后背景音乐的加入, 起到了烘托氛围, 升华情感的作用, 给孩子以美的情绪体验。

当然, 本次活动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活动中, 王老师仍然未能采用积极的回应策略, 将幼儿不规范的陈述语言自然转化为对应语句, 没有体现出一定的归纳性。此外, 教师的课堂提示语和学唱部分的引导, 虽注重了规范性、同一性, 却在尺度把握上有所偏颇, 使启发性、多样性的幼儿活动理念未能体现。

我们认为,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就在于教师对幼儿已有经验、学习特点的把握不到位, 而不是幼儿的不配合。教师在活动中的作用是为了幼儿的发展, 而不是为了展示教师自己的才华。故而, 我们建议王老师在倾听同事不同意见的基础上, 能够重新反思, 找准师幼关系定位, 在拓宽自己视野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执教能力。

第三次活动:创新中升华

活动准备:以上活动准备中, 再增加图谱:我们种的什么花儿开?字卡: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活动再现

一、故事导入

1.引出活动。

师:今天, 老师带来一个故事 (出示PPT) , 认识吗?花婆婆是个怎样的人?她是干什么的?

幼1:种花的。幼2:买花的。幼3:喜欢花的。幼4:喜欢用花打扮自己的老人。

(活动的引入, 调动了幼儿的学习情趣, 激发了幼儿对故事的期待。)

2.讲述故事。

师:花婆婆到底是做什么的?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 (音乐声中, 教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讲完第三件事后,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

师:小女孩答应爷爷要做哪三件事?

幼1:到世界去逛逛。

师:就是去旅行。

幼2:在海边住下来。幼3: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

师:花婆婆想做一件什么事, 会让世界变得更美丽呢?花婆婆想, 如果海边开满了鲜花, 如果海边一年四季都开满鲜花, 世界一定变得更美丽。

3.丰富幼儿四季花卉的经验。

(1) 说一说:四季不同的花

师:你知道什么花儿在什么季节开放吗?

(由故事延伸出关于花卉的学习活动, 十分自然。教师的提问没有直接指出答案, 而是来自于幼儿对生活的观察。)

幼1:桃花是在春天开的, 荷花是在夏天开的。

幼2:迎春花是在春天开的, 睡莲是在夏天开的。

幼3:菊花是在秋天开的, 腊梅花是在冬天开的。

师:除了这些花, 你还能说出其他花的名字吗?

幼:梨花、康乃馨、玫瑰花、月季花、向日葵花、桃花、马蹄莲……

(这里的两个问题, 前者难, 后者易。按逻辑, 应该先易后难。教师现场要观察孩子对于花卉的经验有多少, 如果孩子对花卉的生活积累比较丰富, 那就可以“先难后易”。“先难”, 让有经验的孩子集中精力积极搜寻自己的记忆;“后易”, 让幼儿绷紧的思维, 稍稍地“松一松”, 学习积极性依然很高。)

(2) 分一分:四季不同的花

师:老师准备了一些花的照片, 你和好朋友去认一认这些是什么花?在什么季节开放?再把它们放在相应的字卡的下面。 (字卡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幼儿操作, 教师再和幼儿共同检查。对错误的地方, 教师重点讲解。

(3) 唱一唱《四季花儿开》

师:这些美丽的花会在不同的季节里开放。如果把花儿在四季开放唱出来, 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我们一起有节奏地唱唱看。

师:暖和的春天来到了, 什么花儿朵朵开?

幼:暖和的春天来到了, 桃花花儿朵朵开。

师:炎热的夏天来到了, 什么花儿朵朵开?

幼:炎热的夏天来到了, 荷花花儿朵朵开。

师:我们还可以用边唱边打节奏的方法来试着唱一唱。

师: (拍手) 凉爽的秋天来到了, 什么花儿朵朵开?

幼: (拍手) 凉爽的秋天来到了, 菊花花儿朵朵开。

师: (跺脚) 寒冷的冬天来到了, 什么花儿朵朵开?

幼: (跺脚) 寒冷的冬天来到了, 腊梅花儿朵朵开。

(这里既帮助孩子认字, 又有了节奏的范式。在春、夏唱完后, 用拍手、跺脚、转手腕动作表示节奏, 边唱边打节奏, 幼儿学得很开心, 非常投入。)

师: (出示“我们种的什么花儿开) ”) 谁来试一试, 怎么唱呢?

(教师邀请一个女孩子唱, 女孩子唱得很动听, 节奏也完全正确, 大家给予热烈的掌声, 并跟着学唱。)

师:啊, 让这么多的人夸奖你, 这真是件美好的事情!

(这里的生成性教学, 既帮助幼儿巩固了前面的唱法和节奏, 又是对幼儿新的挑战。教师对幼儿的赞扬, 既让幼儿感受了现实生活中的“做一件美好的事情”, 又为情感的升华作了铺垫。)

二、一件美好的事

师:花婆婆种了那么多四季开放的花, 让世界从此变得更美好了!孩子们, 你们可以做什么事, 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呢?

幼1:我用好听的声音念儿歌, 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幼2:我用彩色的纸做出各种美丽的花, 送给每个来扬州的游客, 让世界更美好!

师:那些花可美丽了!谢谢你, 我们扬州的小主人!

幼3:我弹的钢琴声传到许多人家里, 世界就变得更美好!

师:啊!真的美好!你一定会成为钢琴王子的。

幼4:不要在水里扔垃圾, 世界就变得更美好!

师:对!小河干净, 世界也就更美好!

师:孩子们, 你们已经知道了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事情。请你们记住这件事情, 努力去做这件事情。世界因为有你们, 会变得更美好!

自我反思

王老师:这次活动, 变开始时的一味模仿, 为融入个人与集体的想法与智慧;在组织活动时, 变一味背教案、走教案, 为对幼儿充分尊重、信任和引导;变“牵”着幼儿的鼻子走, 为引发幼儿的好奇、兴趣、自主探究, 教学效果非常好。

同伴互助

张老师:这次活动组织得很成功。由于有了前两次的经验, 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放”得开, 而不是忙着走“环节”。

华老师:在两次学习唱四季歌以及和幼儿的交流互动中, 教师尊重幼儿差异, 注意面向不同层次幼儿, 分解了难点, 较好地达成了目标。

李老师:在最后一个环节中, 王老师也对原方案进行了修改, 利用孩子们对周围生活的关注, 不露痕迹地渲染了主题, 使活动达到高潮。

我们的思考

本次“一课三研”活动, 始于对特级教师一节公开课的模仿。在三次的实施过程中, 教师们积极参与研讨, 充分发表各自的观点和建议, 相互启发, 不断反思, 认识逐渐深入, 最终解决了前两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刚开始的模仿其“形”, 演变为领会其“神”, 不再拘泥于“应老师是怎样说的, 下一个环节有哪几个步骤”, 而是多思考:应老师为什么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 这样的教学环节对达成教学目标有何益处, 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手段能帮助我园幼儿理解接受。

通过修改后的第三次教学尝试, 我们可以看出:王老师和我们的教师团队已摒弃了“拿来主义”, 而将视点落在“有想法、有创新”这样的学习层面上。教师的授课也不再是一种机械的表达行为, 而是根据课堂状况与幼儿需要的一种对话式、互动式行为。在整体的活动过程中, 自然体现出与故事、音乐的和谐, 与他人的和谐, 以及多种思路视点的和谐。孩子们很自然地被吸引, 并主动探索, 也给了观课者不同以往的新鲜感觉。

附故事:花婆婆

当花婆婆还是小女孩的时候, 她和爷爷住在一个靠海的小镇上。花婆婆的爷爷在他们家楼下开一间店。到了晚上, 还是小女孩的花婆婆就坐在爷爷的大腿上, 听爷爷说些曾经发生在他身上的趣事。每次爷爷说完故事, 花婆婆就接着说:爷爷, 我长大以后, 也要像你一样去很远的地方旅行。当我老了, 也要像你一样住在海边。爷爷笑着说:好啊, 但是你一定要记得做第三件事。“什么事?”花婆婆问。“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

大班语言教学 活动中的问题设计 篇3

关键词:教学活动问题设计初探

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设计是一种最直接的师幼互动活动,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要素之一,有位学者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可见在教学活动中,提问具有的重要意义。教师准确、恰当地提问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是开发幼儿智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的有效途径。认真设计每一个提问,不仅能将教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而且有助于引发幼儿思考与学习的主动性。我们班的孩子喜欢挑战,好奇、好问,他们喜欢对所有问题作出反应和追问,因此,如何优化大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设计,激起幼儿的求知欲望是笔者一直期望的目标和追求的效果。根据从事幼教工作20多年的经验,和不断的探析,觉得问题设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问题设计应具有灵活性

语言教育活动中应注意采用各种方式灵活地设计问题。如在《大象手帕》的活动中,有这样一个环节:大象先生的手帕被风吹落掉进了河里,小青蛙捞起并玩耍,大象先生告诉小青蛙这是它的手帕,并要小青蛙还给它。当我问大象先生是用什么样的语气和小青蛙说话时,有的孩子说是“高兴的”、有的说是“生气的”等,但是没有人想到应该用请求的语气。我请小朋友们表演了高兴的语气是怎么样的,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孩子虽然觉得这两种语气不是特别合适,但他们还是没想到要获得别人的帮助,应该作出请求。后来,我在设计这个问题时就换了一种方式问:如果别人捡到了我们丢失的东西,我们是应该用高兴的语气、生气的语气,还是应该用请求的语气,让别人还给我们呢?孩子们经过慎重比较,认为请求的语气更合适。

再如在欣赏诗歌《春风》时,我提出问题春风吹来了,我们周围的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时,课堂陷入了静默状态,我赶紧换了一种提问方式,把问题具体化、缩小化,问:“春天到了柳树有什么变化?”“桃树,小草有什么变化?”“小朋友的穿着打扮有什么不一样了?”……这下,教室里马上活跃起来了,大家说出了许多春天的变化。把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分为若干个小问题,由浅入深逐步追问,有利于幼儿了解问题的构成,找到最终答案。所以,我们教师的问题不要绊住自己,而要灵活地变换方式,让幼儿更快地理解提问的意图,从而延续对话的进行。

二、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启发性

启发式的问题能开启幼儿的心智,使幼儿乐学、好学,并能引导幼儿的思维步步深入,教师若将问题置于一种情景中,逐步引导幼儿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如《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中,我以往在教学时常常设计成这样几个问题:“小蝌蚪分别问了哪些动物?”“它们是怎么说的?”“小蝌蚪为什么没有找到妈妈?”,这学期我把这些问题综合成“小蝌蚪为什么问了那么多动物都没找到妈妈呢?”其他问题答案都隐含着对事物局部与整体之间关系的理解,等孩子们回答了,我再追问,“为什么?”“你从什么地方知道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这样就启发幼儿不断地思考,而不是单一地问:“它遇到了谁?”

再如在执教《盲人摸象》这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五位盲人各自摸的大象是怎样的?”幼儿按照故事的内容回答后,我又提问:“你认为他们谁说得对?为什么?”幼儿说:“都不对”,在这里我有意设计了一个错误问题,我说:“四位盲人都说对了,不信,你们来摸一摸!”接着幼儿带着问题触摸大象的模型,由于幼儿迫切想知道自己的判断是对还是错,听课注意力非常集中,通过触摸,我又问:“为什么不对?”话音刚落,幼儿就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并得出了比较客观的道理:“看问题要全面,看到他的全部,不要只看他的一点及部分”。整个设计民主、和谐,启发了幼儿的思维。

三、问题的设计要有双向性

常言说:一个巴掌拍不响,问题的设计也是如此。如果只有老师的问,没有孩子的疑问,也不能很好地启迪孩子的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孩子自己提出问题,这样的互问互答,才能使其语言流畅思维深刻。看图讲述就是让孩子自己提出问题,老师在设计看图讲述活动时把问题留给了孩子们,老师可引导孩子思考,你们觉得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回答?我再讲一遍,你们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举手问我,看谁能把老师问住了。又如在大班语言《爸爸、妈妈和我》这一诗歌中,我首先出示一幅挂图,问: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有的孩子就问我:“老师:为什么把爸爸说成是大树?把妈妈说成是雨露呢?”这些都是孩子们通过思考,给老师出的问题。这种师生之间相互合作地开展讲述,问答活动常常会给幼儿带来积极愉快的情绪,可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有利于帮助教师针对幼儿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教学,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好问、好学的良好习惯。

四、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的问题与传统的问题有着很大的区别,传统的提问往往是一个问题一种答案,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有多种答案,注重的是对幼儿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多设计一些思维指向的开放性的问题,如“如果……,那么……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变化?”“这幅图讲了些什么?”设计这样的问题时,幼儿可以从人物动作、表情、语言、心理及背景角度进行观察和讲述,由于这样的问题没有统一的答案,幼儿不但要理解故事,而且要将理解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因此有利于幼儿积极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例如“假如你是一颗小水滴,你要到哪儿去?你要做什么呢?”有的孩子就回答:“我要游向大海”“我要到没有水的地方”“我要送给要水的小草”……又如大班的语言活动《冬天》,在设计问题时是“能用什么方法让自己暖和起来?”刚开始,幼儿想最多的是穿棉衣,戴棉帽,围围巾,戴手套……当教师提示幼儿:“想想自己在晨间锻炼时用什么办法使自己热起来时?”幼儿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了“拍皮球”“跳绳”“跑步”……还有的幼儿说:“开空调也可暖和”,这样的开放性问题,激励幼儿联想,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探索问题多种可能,找出不同答案,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总之,教师在教学活动问题的设计上,要不断地更新提问意识、优化提问质量,使之在教育活动中真正起到事办功倍的效果,使每一个问题,都能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促使每位幼儿在智力、能力、情感、个性上得到全面可持续性发展。

大班语言教学反思《我们的祖国真大》 篇4

教材概述:《祖国真大》是一首简短的诗歌,诗歌内容讲述了中国的地大物博。这首诗歌共分为三节,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作者运用对比手法以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了祖国的博大,生动形象的讲述了南北的气候差异及东西部的人文差异,简单易懂,表现了作者对祖国深深的爱。在设计活动时,首先通过观察地图,初步感知祖国有很多城市,再通过自制小图卡展示各地有不同的美景和习俗,进一步引导幼儿发现各地的差异等。在一系列表象积累的基础上,在让幼儿学习使用各种符号以及说明描述等多种方式,创造性地表述对祖国的感受,不仅引导幼儿感受、体验祖国的伟大和美好,产生自豪和热爱之情。

教学背景:我们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东西相距约5200千米,所以南方和北方气候特点不同,东部和西部也有着不同的景象。爱祖国教育是幼儿园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过去,我们进行这方面教育时,往往选择认识祖国、北京、少数民族、宝岛台湾等内容,形式以结合图片介绍为主,说教的成分较重,幼儿只能被动地接受。如何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并获得真正的感受和体验呢?我觉得应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已有经验以及兴趣需要来选择教育内容和形式。因此,我以城市旅游为切入点设计了大班语言活动《祖国真大》。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诗歌的内容,学习用自豪的声音朗诵诗歌。

2.能从不同的角度赞美我们的祖国。

3.萌发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1.中国地图一幅。

2.图卡:冬爷爷、雪花,春姑娘、花,滑雪、游泳、围着火炉吃西瓜。

3.抒情的背景音乐。

4.教师和幼儿事先共同收集“祖国大、祖国美、祖国物产丰富”的资料。

案例实录:

1.出示中国地图,感受祖国之大,体会祖国像妈妈。

(1)教师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地图上中国的形状。

(2)教师介绍看地图的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引导幼儿在地图上找一找东海县的位置,同时体验东海县实际面积与地图上面积的大小差别之大,感受每一个地方就像是祖国妈妈的孩子一样,祖国妈妈的孩子非常非常多。

教师:“大家知道我们东海县有许多好玩的地方,那别的城市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呢?让我们一起看大屏幕。

(4)播放祖国各地的风光照片。请孩子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5)在中国地图上找到祖国的最南边和最北边,同时出示字卡“南”、“北”,幼儿自然地认读。

教师:“在冬天,祖国的最南边是什么样子的?祖国的最北边又是什么样子的?(如

果幼儿未能回答出与诗歌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用一些小问题加以引导。如:天气有什么不同?那里的孩子又会做些什么呢?)”同时出示冬爷爷、雪花,春姑娘、花的图卡。

(6)比较南方和北方区别。

教师:“中国的地方很大,在同一个时间里,北方天气很冷,在下雪,南方却很温暖,鲜花盛开,在同一个时间里,各个地方的气温等都不一样,做的事情也不一样。看看不同的地方人们都在干什么?”

(7)小结:我们的祖国很大很大,南方和北方在同一时间里气候不一样,北方很冷,南方很热。

2.根据小图卡自编诗歌。

(1)随着幼儿的回答,教师在地图的相应位置贴上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小图卡。

(2)鼓励幼儿根据小图卡自编诗歌。教师:“我们来试试把这些小图卡编成一首好听的诗歌,好不好?”

(3)幼儿自由创编诗歌,教师注意观察、倾听。

(4)教师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创编的儿歌。

3.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教师结合小图卡,用甜美、自豪的语气朗诵诗歌。

教师:“老师这里有一首描写祖国美丽风光的诗歌,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老师也创编一首儿歌,我也请小朋友来听一听!”

(3)幼儿感受到祖国的大、祖国的美,激起幼儿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教师:“听了这首诗歌,你们有什么感受?”

(4)让幼儿感受到诗歌语言的简练。

教师:“这首诗歌是怎么赞美我们祖国的?它的语句听上去和我们编的诗歌有什么不一样?”

(5)教师:“你能为这首儿歌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吗?”

4.运用多种方式学习朗诵诗歌。

(1)看着小图卡尝试自己朗诵诗歌。

(2)小组轮流朗诵诗歌的第二句、第三句,共同朗诵第一句和最后一段。

(3)跟随教师在音乐声中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5.学习用比较丰富、简洁的语言,赞美祖国。

(1)教师鼓励幼儿赞美祖国,尽可能多请一些幼儿讲讲。

教师:“谁能用像诗歌里那样简洁的语言赞美我们的祖国?”

(2)教师请幼儿一起来修改、补充,让语言尽可能丰富、简洁、富有感情。

大班语言活动我的祖国真大教案 篇5

一、设计意图:

进入了大班的主题《中国娃》,我感受到了孩子们有着强烈的认识自己的祖国的愿望,爱国教育也是幼儿园尤其是大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我们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我们的祖国真大》这首诗歌共分为三节,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诗歌运用对比手法以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了祖国的博大,生动形象的讲述了南北的气候差异及东西部的人文差异,简单易懂,表现了作者对祖国深深的爱。借助诗歌的特点和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此节活动。

二、活动目标:

1.从同一时候各地气候的不同感知祖国真大。

2.感知诗歌的趣味性,学习用图标朗诵、记忆诗歌。3.初步尝试创编诗歌内容。

三、活动准备:

1.课件中含有中国地图一幅;绘制与诗歌内容相符的图标(雪花,鲜花,滑雪、游泳、吃西瓜的孩子)。2.幼儿事先已了解各地的天气预报。3.幼儿画册(第一册P19),配套磁带。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地图,引起幼儿兴趣 师: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对了,是中国地图)它有点像什么呢(雄鸡)

(二)回忆天气预报,感知在同一天祖国各地天气的不同

师:我们每天都关注着天气,每天的温度都是不一样的,今天的最高温度是多少度,最低温度是多少度?我们的地理位置是偏南方一点,老师告诉你,北方的漠河温度是几度左右,再过一段时间,就会下大雪了,而南方的海口温度是三十几度左右,小朋友很热,可以游泳,那为什么北方和南方的气温不一样?

小结:我们国家很大很大。南方和北方在同一时间里气候不一样,冬天北方很冷,南方很温暖。(看图片,感知南北方的温度不一样)

(三)学习诗歌《我们的祖国真大》 1.播放磁带诗歌。

提问:听,老师带来了一首诗歌!听完后,你觉得诗歌有趣吗?什么地方有趣?你喜欢那个地方?

幼儿回忆诗歌内容,教师将有关图片逐一贴在地图相应的位置上,如雪花,鲜花,滑雪、游泳及吃西瓜的孩子。

师:我们来看一看!这么多的内容你们都听到了啊,你们的小耳朵真灵啊!我们一起说一说吧!

2.幼儿观察少掉的图标,并会朗诵诗歌。(放课件)

师:宝贝们说的真不错,庄老师跟你们来玩一个游戏,我把诗歌里的图片藏起来,看看你能不能找出来并并把诗歌说出来? 师:真是难不倒你们啊!接下来用你的小脑筋想一想!

(四)创编诗歌 1.思维扩散 师:你们还知道北方有什么?南方有什么?北方和南方的孩子在同一个时候还会做什么?(南船北马、南米北面、南甜北咸、南涝北旱……)2.教师整理幼儿的回答,鼓励幼儿进行诗歌的创编。

大班主题教案:祖国真大 篇6

1、感受歌曲《大中国》的自豪气势,熟悉旋律,初步跟唱。

2、理解歌词含义,认识长江、黄河、长城和珠穆朗玛峰。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我的祖国叫中国》;磁带及录音机。

2、中国地图一张;小铃、铃鼓、圆舞板等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大中国》。

教师告诉幼儿歌名,听一遍录音歌曲,提问:你听到这首歌有什么感觉?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曲,她的名字叫《大中国》,你听到这首歌有什么感觉?

教师清唱一遍歌曲,提问: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什么?

现在再来听听,你从歌词里听到了什么?

2、理解歌词,了解祖国大好河山。

教师在中国地图的对应位置上用简笔画标出长江、黄河、长城、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

根据歌曲内容提问,幼儿回答后,教师唱出歌词。

“兄弟姐妹都很多”指的是谁?(中国有56个民族)

“家里盘着两条龙“指的是什么?(长江和黄河)

3、播放录音歌曲,幼儿自由跟唱。

现在你跟着音乐,我们轻轻的唱一唱。

4、教师引导幼儿选择打击乐,如小铃、铃鼓、圆舞板为歌曲伴奏。

选择适合的节奏进行伴奏,如小铃:×000︳×000︳

铃鼓:×000︳×000︳

圆舞板:××××︳××××‖

5、播放《打中国》的歌曲做背景,结合《小朋友的`书·我的祖国叫中国》第7页“祖国真大”,请幼儿在地图上用蓝色画出长江,用黄色画出黄河,用灰色画出长城,用绿色画出珠穆朗玛峰。

课后反思

大班语言教学反思《我们的祖国真大》 篇7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以“爱国”为主题,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祖国真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 认识7个字,学写6个字。并能积累语言,选择喜欢的词说话。

3.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使学生了我们的祖国真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学习生字、新词。

2.了解祖国真大。 教学难点: 借助本课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国真大”是本课的难点。

教 法:诵读法

学 法:比较法 欣赏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一、扣题探读,找准入口

1、出示中国各地美景图。

2、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2课《我们的祖国真大》。板书课题,重点讲解“真”,表达骄傲的心情。齐读。

二、初读感知,提炼主旨

1.自读诗歌。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到你认为难读的字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字做个记号。

2.小组一人一句合作读。合作读的过程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错的字音。 选一小组汇报读。

3.检查字音和认字情况。(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用生字卡片反复读,要用字组词,选词说话。重点教学:鲜、飘、候 滑雪、游泳

三、研读理解,深情感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读。

2.学生自由读。读后讨论:你认为祖国有多大?你有什么感受?

3.全班交流,加深理解。

(1)我们习惯把祖国分成南方和北方,同学们也分成两部分,坐在南边的读“南方”这一部分,坐在北边的读“北方”这一部分,我们比比哪组读得好。练习读。 分南北两个组比赛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2)黑龙江属于哪方呢?“北方”先读,开火车读,,分组读,齐读(看书中图),领另一组读。 到底南方好还是北方好呢?说各自好的地方

4.齐读第三句话,骄傲的心情 边读边想,我们的祖国有多大。我和爸爸去南方(海口),坐了三天火车才到。”“我和妈妈去——,坐了好久飞机才到。以此说明中国之大。(多媒体课件)

四.精读内化,品味赏析

1.对比:我们的祖国和别的国家比大小。介绍拿来的照片。

2.带着自豪之情朗读诗歌。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搜集祖国各地的图片进行展示。

2.小练笔:仿写句子。

六.达标测评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七.作业

1.把诗歌读给爸爸、妈妈听。

2.预习快乐读书屋一《家》。

八.板书设计:

我们的祖国真大

北方 飘雪花

南方 开鲜花

有的滑雪„„有的游泳„„

大班语言教学反思《我们的祖国真大》 篇8

活动目标:

1.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受世界小朋友都是一家人。

2.学习运用不同的线条变化和色彩及折叠剪的方法表现各国娃娃手拉手的形象。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1.2-3个外国娃娃或照片。

2.大地球仪一个或世界地图一张,京剧脸谱、有关京剧和中国功夫的音乐磁带、汉字卡片、世界杯足球赛主题曲《手拉手》的中文版音乐磁带。

3.长条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1.介绍中国文化。

--以“外国小朋友来作客”为由,引导幼儿讨论如何通过大家的介绍,让外国小朋友了解中国--鼓励幼儿从汉字、京剧、中国功夫等方面,通过舞蹈、表演、讲解等多种表达方式向外国小朋友作介绍。

2.寻找外国小朋友的家乡。

--教师出示地球仪或世界地图,通过中国与全球的比较帮助幼儿感知地球很大。

--请幼儿在世界地图上找找外国小朋友家乡的位置。

--帮助幼儿了解地球上生活着不同肤色的人们(出示相应肤色的娃娃),他们和我们中国娃娃都生钤诘厍蛘飧龃蠹彝ダ铩?BR>3.学习诗歌《我们手拉手》。

--教师朗诵,幼儿倾听,初步感受诗歌的内容,从教师的表情和声调中体会情感的表达--请幼儿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诗歌内容。

--教师配合身体动作帮助幼儿学习诗歌。

4.朗诵诗歌。

--鼓励幼儿说一说听了诗歌后的感受,知道要用什么样的声音和表情来朗诵诗歌。

--幼儿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请幼儿扮演不同肤色、不同国家的小朋友手拉手,伴随着《手拉手》的音乐摆动手臂,朗诵诗歌。

--世界各国的小朋友在一起手拉手念着儿歌跳着舞真高兴,让我们把他们的样子用剪纸剪下来吧。

5.讨论尝试剪纸方法。

--请幼儿想办法如何能一次剪出四个娃娃,而且每个娃娃都能手拉手不断开。

--谁能剪出各国小朋友手拉手的样子?--讨论后幼儿动手进行尝试。

6.共同总结关键方法。

--剪成四个娃娃手拉手,需要先将长条纸对折两次,然后在第一张纸上画上一个娃娃。

--用剪刀沿轮廓将娃娃剪下,剪时注意不要把娃娃的手剪断。

--打开纸后,用彩色笔把四个娃娃装饰成不同肤色的娃娃。

7.进行创作活动。

--提醒幼儿在第一张纸上画出娃娃的样子,并注意在合适的位置上画上娃娃的手臂。

--鼓励幼儿根据各国的特点,合理、大胆地装饰娃娃的脸和服饰。

--播放《手拉手》的背景音乐,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8.共同布置作品。

--展示幼儿作品,将每个幼儿的作品布置在一起,组成许多娃娃手拉手的形象。

--同伴间互相介绍分享自己画的是哪些国家的娃娃手拉着手。

活动建议:

1.该活动为二课时。

2.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诗歌中朋友见面的问候语的学习要求,幼儿对外语问候语不感兴趣时,可改为“你好,你好,你们好”,幼儿对外语问候语很感兴趣时,不但可以学说英语、日语,还可以增加法语等其他语种的问候语。

附:我们手拉手好大的地球,哪儿都有小朋友。黄皮肤,黑皮肤,白皮肤,还有棕色皮肤的小朋友。地球上的小朋友,大家都是好朋友。你好,哈罗,欧哈又,我们一起手拉手。

教学反思:

在活动结束时,我示意幼儿挥挥小手,用小手给客人老师再见,引领幼儿走出活动室。既能和活动开始部分相呼应,又能再次引发幼儿探索小手的兴趣,使幼儿在亲切、和谐的氛围中自然的结束活动。

大班语言教学反思《我们的祖国真大》 篇9

《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是一首表达爱国的歌曲,主要形象有红旗和五角星;于是,我决定采用五角星作为奖励,采用红色象征热情和激情的视觉冲击达到情感渲染,学生更加情绪饱满地学习了节奏、歌词及动作。

最后小朋友们学会了演唱《祖国,祖国,我们爱你》这首歌,还听赏了其它爱祖国的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和《国歌》。

大班语言教学反思《我们的祖国真大》 篇10

活动目标:

1、知道国旗、国微、国歌等代表着我们的国家,是国家的标志。

2、为对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感到高兴,萌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3、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国微、国旗、长城的图片,国歌音乐。

2、活动前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向成人了解为国争光的先进人物和事例。

3、事先录制好运动员比赛的精彩片断与领奖的情景,收集有关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我们每天做操前都要升旗,升旗时奏的歌是什么歌?”(国歌)升的旗是国旗。

(二)基本部分:

1、谁来说一说国旗是什么样的?(老师出示国旗图片)引导幼儿从国旗的颜色、特征来说。(国旗是红颜色的、2、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歌。(放国歌磁带)

“这首歌和我们平时听的歌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除了我们升旗时奏国歌,还有什么时候奏国歌?”

3、我们来看一看他们在干吗?(播放运动员比赛领奖的录像)

(1)提问:这是哪个国家的运动员?你怎么知道的?

(2)领奖的时候,是哪个国家的运动员得到了冠军?你怎么知道的?你听见什么?看到什么?

4、知道国旗、国徽是祖国的标志。

提问:

(1)为什么我国运动员在得了冠军之后,要奏中国国歌,升五星红旗呢?国旗、国歌代表什么呢?

(2)除了在运动员领奖时升国旗、奏国歌,你还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见国旗,听到国歌?

5、拓展经验,感知多种代表国家的标志。

提问:还有那些东西也可以代表祖国?你什么时候见过,在哪儿见过?(龙,长城,国徽,tiananmen……中国结,中国画)

6、激发幼儿做中国娃的自豪感,有为国争光的愿望。

提问:当我们看到我们国家的运动员获得冠军,站在领奖台上升国旗,奏国歌时,心里感到怎样?

(三)结束部分:

我们小朋友现在要好好学习,多学知识、本领,长大了为国家争光!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教育活动,使幼儿重新了解我们的祖国,激发了幼儿 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对祖国深深的感情和祝福但是,这只是短时的情感体验,应该在以后的教育活动中以及在和家长在生活中多多了解国家大事,更多的激发幼儿的爱国之情。

大班语言教学反思《我们的祖国真大》 篇11

一次在玩区角活动的时候孩子们都在各自的活动区里快乐的玩着,个个都兴奋的不得了。我也被他们的兴奋所感染,穿梭于各区之间,当我走到语言区时,忽然发现语言区的地上落着几本书,显然这是孩子们在看书时掉在地上的。我看了一会儿,发现语言区的5个孩子并没有在意地上的书,没有一个人去捡,好像根本就没看见似的。于是我就走过去对正在看书的文文说:“文文,你们的书掉了,你把它们捡起来吧!”文文看看了地上的书,慢悠悠地说:“这书不是我弄的.”说完之后极不情愿的把地上的书捡了起来,在捡的时候还不时的用眼睛瞟了瞟我。

这天放学后,还有几位小朋友没接走,于是他们便来到了图书区和玩具区玩去了,玩着玩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地上躺了一个山羊玩偶,我看了看正在看书的3位小朋友,我正想让文文捡起来,想到了叫她捡时的不情愿的眼神,于是我便想了一个方法,故意说:“啊呀!这里怎么有一只山羊!真可怜!谁能愿意帮那只小山羊送回家呀!没想到,我话音刚落,身边文文就转过头来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地上的小山羊,笑着对我说:“我来帮小羊送回家吧!”文文一蹦一跳的跑过来把小羊捡起来,送回了家。

上一篇:学生工作实用文体写作下一篇:活动策划包含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