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食堂回收工作情况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汇报(精选9篇)
学校食堂回收工作情况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汇报 篇1
七星关区关于学校食堂回收工作情况及农村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汇报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到我区检查指导工作,根据安排,现将我区学校食堂回收工作情况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七星关区现有幼儿园67所,在园幼儿8861人;小学425所,其中完全小学396所、特教学校1所,小学在校学生181638人,小学公办教师6934人;初中51所(民办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6所(民办31所),在校学生89621人;高中17所,其中独立高中4所,完全中学13所(民办1所),在校学生27913人;职业技术学校1所,在校学生1689人。
(一)学校食堂回收情况。我区共有公办学校食堂50个,其中,中学食堂35个,小学食堂7个,幼儿园食堂8个;35个中学食堂中,有34个食堂以承包经营管理方式运行,1个实行自行管理,15个小学和幼儿园食堂全部实行自行管理。承包管理的34个中学食堂,承包方主要是四川、湖南等外省的饮食服务公司,据统计,承包人累计固定资产投入1621万元。
为加快学校食堂规范化管理步伐,我区积极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学校食堂回收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迅速启动学校及幼儿园食堂管理和经营权回收工作。截止当前,所有对外承包食堂的学校与承包商签订了回收协议,部分学校还与承包商就投入的土建工程和食堂设备等进行了清算,目前,区教育局正在审查回收协议,初步估计学校食堂回收工作于3月17日前能够全面结束。食堂回收工作未影响新学期各学校的正常开学。
(二)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我区属贵州省连片特困地区
165个县之一,全区现有农村义务阶段学校459所,学生209524人。为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餐计划顺利实施,我区组织了教育局、财政局、卫生局、会计核算中心等有关部门到凯里市就学生营养餐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考察学习,借鉴凯里市好的经验和做法,拟定我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与2月27下下发开始试行,规定凡是具备食堂供餐条件的学校,均采用食堂供餐,交通困难、条件艰苦的个别教学点实行家庭托餐。根据2011年我区新建或改扩建学校食堂的完成数来分析,全区75%的学校可以实现学校食堂供餐。
营养计划的所需的鸡蛋、牛奶、面包(蛋糕)等物资的采购分片区共同通过政务中心公开招标采购。全区共分五个片区,其中A区包括吉场、普宜、龙场营、田坎、大屯、阿市、梨树、层台片区;B区包括海子街、小坝、八寨、燕子口、亮岩、生机、清水铺;C区包括何官屯、水箐、对坡、大银、林口、团结、鸭池片区(简称);D区包括长春、撒拉溪、杨家湾、放珠、岔河、田坝桥片区(简称D区);E区包括野角、青场、大河、千溪、朱昌、田坝、阴底片区(简称)。中标企业资质由卫生局、农牧局、教育局、工商局按权限规定严格审核。目前,营养餐计划已全面进入招投标阶段,按照招投标期限,预计3月下旬全区辖区内学校可全面实行营养餐计划。
二、主要做法
为加快工作进度,保证学校食堂回收工作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顺利推进,我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区教育局局长任副组长,区监察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公安局、区信访局、区财政局、区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区审计局、区工商局、区编办、区综治办等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各镇乡人民政府镇(乡)长、办事处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加强对学校食堂经营权回收工作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营养餐计划的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学校食堂回收评估督导工作组。办公室主任由区教育局局长兼任,区教育局各副局长任办公室副主任,具体负责全区学校食堂回收工作及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日常事务。各镇乡办事处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职责,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切实做好学校食堂回收自办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相关工作。同时,还成立了学校食堂回收评估督导工作组,负责对学校食堂回收工作进行指导和督查,对回收工作有困难、有问题的学校,评估督导工作组要深入调查,及时帮助研究解决。
(二)科学制定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增强我区食堂回收方案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方案的可及性和可操作性,多次组织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对方案进行讨论修改,修改后又返回各单位召集专题会议进行讨论,同时,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各兄弟县区好的经验和做法,组织相关部门外出考察学习,不断对两个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尽可能规避各种可能出现的矛盾。在毕节市虽然我区的方案出台晚,但估计执行效果是最好的,到目前为止,还未听到各种不良反应。
(三)强化督促检查。由区教育局负责,将学校食堂回收工作及营养计划的实施纳入学校及学校校长绩效考核内容。各学校对照推进计划拟定实施方案,倒排工期,及时启动学校食堂回收工作及营养改善计划。由区教育局牵头,区监察局、区实绩考核办、区督办督查局、区审计局、区工商局、区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配合,抽调人员组成5个以上专项督查组,分片区对各学校食堂回收工作进行跟踪督查。区教育局严格执
行“一天一调度、一周一通报”制度,加强调度,对工作推进过程中推诿扯皮,影响工作进度,影响学校正常开学或教学秩序的,按照相关要求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教育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区学校食堂安全管理工作在规范管理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也有序推进,但由于人力、物力等因素影响,全区的学校食堂要全面实现规范化管理还有一定差距,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驶入常规化管理轨道还有难度。当前,我区学校食堂安全管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资金困难,虽然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但管理上还比较粗放;二是由于人员紧缺,精细化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三是学校与食堂承包方签订的承包协议多数有承包年限,回收工作中承包方提出违约赔偿条件较为苛刻,回收难度仍然存在。
我区目前虽然面临很大的财政压力,但区委、区政府将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确保食堂回收工作如期完成,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顺利推进,我们相信,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一定能够步入常规化轨道,学校食堂回收工作及规范化管理工作任务一定能够顺利如期完成。
学校食堂回收工作情况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汇报 篇2
㈠儿童营养健康发展据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表明, 发展中国家儿童由于营养不良导致的智力发育障碍、劳动能力丧失、免疫力下降以及各种疾病所造成的直接济损失约占GDP的3%~5%[1]。儿童营养不良成为导致发展中国家贫困地区持续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 并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急剧扩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R·Fogel等的研究表明, 儿童时期的营养改善对体格、发育、健康及人力资本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
中国农村地区的儿童由于长期饮食结构不均衡和公共卫生服务缺乏, 导致儿童营养不良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在经济落后的西部少数民族山区, 家庭营养意识和营养条件的不足, 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的缺失, 使得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在营养健康和生长发育等方面更是远差于中东部发展城市和标准水平。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对青海、云南、广西、宁夏等西部4省 (区) 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 农村学生生长迟缓率近12%, 低体重率达9%, 身高和体重均明显低于同年龄段儿童正常值。
㈡国家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的相关背景近年来, 教育部、财政部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学生营养。2001年起, 国家开始实施“两免一补”政策, 主要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但“一补”政策覆盖面偏小、标准偏低。自2010年秋季开始,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的要求指出, 对贫困家庭寄宿生的“一补”标准进行了提高, 小学生提高到了每天3块钱, 初中生提高到每天4块钱。
2011年10月26日, 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决定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基本要求是:一是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展试点, 中央财政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试点范围包括680个县 (市) 、约2600万在校生。据初步测算, 试点每年需资金160多亿元, 由中央财政负担;二是鼓励各地以贫困地区、民族和边疆地区、革命老区等为重点, 因地制宜开展营养改善试点。中央财政给予奖补;三是统筹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 将学生食堂列为重点建设内容, 切实改善学生就餐条件;四是将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每生每天提高1元, 达到小学生每天4元、初中生每天5元[3]。
㈢样本区域简介屏边彝族乡所在的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是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县之一, 地处小凉山东部边缘结合部, 是以少数民族彝族为主的民族乡。根据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 屏山县将采取食堂供餐和蛋奶供餐两种模式实施“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供餐的学校每天向每位学生补充一顿营养午餐, 蛋奶供餐的学校每天向每位学生提供一盒学生奶和一个鸡蛋作为课间营养加餐, 当场食用。
二、样本学校计划实施前后的用餐情况对比调查
㈠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前的学生用餐情况样本学校屏边彝族乡民族中心校于2012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校设有义务教育小学、初中、和公办幼儿园, 并设四个教学部:校本部、校南区、街基村小学以及木雕教学点。2011学年在册学生人数共计1273名, 其中少数民族学生687人, 占学生总数的54%。大多数学生的家离学校很远, 需要步行2个~3个小时的山路。学校根据学生情况合理安排了上放学时间, 早上九点上课, 中午一点到一点半为午餐时间, 下午四点半左右放学。但半个小时的午餐时间, 学生们的午餐问题就随之而来了。
在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 校本部和校南区设有学生食堂, 但条件简陋, 食物供应量有限, 大多数学生无法在学校食堂用餐。同时, 学校食堂以提供中餐大锅炒菜为主, 一荤一素加米饭一般在3元~4元左右, 对于家庭贫困的孩子来说这个价钱相对较贵;学校门外有一两家面馆, 小份素燃面1.5元, 大份2元, 很多孩子会选择在校外就餐。但校外餐馆卫生条件非常差, 也没有相关的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长期吃会影响孩子们的健康;还有一些孩子会选择在校门外的副食店里购买一些便宜的零食充饥, 或者在副食店里泡方便面作为午餐。但校门外的这些小副食店出售价格便宜的零食、方便面和饮料等, 均是三无产品, 对学生的健康百害而无一利;剩下还有一部分孩子, 早上从家里带来的馒头、玉米馍馍等食物到了中午已经凉透了, 就着凉水当午餐;不仅如此, 一些条件有限的学生, 中午在学校无法用餐, 一天只能吃两餐。
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与每天的饮食习惯和营养摄入息息相关。一日三餐要按时按量, 每餐的营养摄入要均衡, 膳食结构要多元化。每天需要从肉、蛋, 豆制品和新鲜水果、蔬菜等食物中摄取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才能满足儿童的成长发育需要。但是在西部少数民族偏远农村, 少年儿童特别是民族儿童的生长发育明显迟缓, 贫血问题也十分严重。其根本原因主要归结为两点:一是西部少数民族偏远地区经济发展落后, 地处海拔一千米以上的中山和高原地区, 气候恶劣, 交通闭塞, 自身粮食多元化产出不足的情况下, 外界的运输成本也非常高。这使得西部民族山区学生的膳食结构单一现象非常严重, 膳食中以米, 面、馒头等为主, 贫困学生能吃上肉、蛋、豆制品和新鲜水果、蔬菜的机会非常少;二是少数民族农村家庭一般会生育两个以上子女, 家庭对子女的抚养能力有限, 加上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 营养上无法顾及每个孩子。同时, 家长对学生营养知识的了解水平非常低, 学生母亲的营养知识水平明显落后于父亲, 妇女和祖父母对于儿童营养知识的了解几乎是空白的。该样本地区87%的家庭中每天负责照料孩子饮食起居的都是母亲或祖父母。因此, 家庭饮食结构不均衡, 学生健康成长受营养膳食的制约尤为突显。
㈡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后的学生用餐情况自2012年5月1日起, 样本学校开始实施营养改善计划, 按照学校自身情况采取食堂供餐, 每天向每位学生补充一顿营养午餐。实施前期, 学校集中改建食堂, 聘请附近的厨师, 扩大供餐规模以达到满足全校学生的需求。在午餐计划实施过程中, 实行校长负责制, 执行校领导轮流陪餐制度 (校领导餐费自理) , 轮班监督校园供餐的每一个环节, 及时反映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改进。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后, 孩子们每天都可以在学校食堂吃到免费午餐, 吃到热菜热饭的同时还能吃饱吃好。不论是孩子自己还是学生家长, 都对营养改善计划的实行非常赞许。
计划的实施, 对于提高和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特别是西部贫困民族山区学生的营养水平和健康状况起到了积极作用。很多学生不再一天只吃两顿饭, 可以不用饿着肚子听课了,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贫穷地区学生家庭的经济压力, 有利于《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11-2020年) 》的贯彻执行。
三、样本学校计划实施后的问题调查分析
但是, 样本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一段时间以来, 我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㈠物价水平持续上涨, 营养餐补助金缩水严重众所周知, 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上涨, 仅2011年就同比上涨了5.4%。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由于经费来源单一, 除财政拨款外基本上没有其他收入, 下拨的3元营养补助随着物价的持续上涨, 其购买力持续下降。这一标准只能提供一顿免费午餐, 而不是营养午餐, 难以有效改善贫困地区学生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摄入不足的状况。
㈡学校缺少专业的厨师, 提供菜品单一厨房工作人员往往是附近的农民, 缺乏营养搭配知识, 使得样本学校在提供营养午餐的过程中, 基本上每周都提供的是同样的菜式, 菜品也很单一, 均衡营养价值不高, 使营养改善计划大打折扣。
㈢营养餐物流运输成本高由于学校地处贫困山区, 交通不便, 物流成本较高, 食品运到这些地区的价格要比其他地区高很多, 吃到学生嘴里的食品也要比其他地区少很多, 新鲜蔬菜水果中的维生素也大量流失。为了控制物流成本, 学校更多地采用当地食材, 进一步局限了膳食结构的多样和均衡。
㈣计划提供的条件和当地经济环境条件不匹配由于西部少数山区的经济发展落后, 原本的家庭营养供给基础非常差, 营养改善计划每天给孩子补3元, 如何确保财政补贴是真正“补”到孩子身上, 还是仅仅只能弥补孩子本应在家庭中所获得的基础营养需要。因此, 由有关部门统一实施计划指标和管理, 难以适应不同农村贫困地区学校学生营养缺乏的实际情况[4]。
四、结论与建议
人力资本理论指出健康水平低下既是贫困发生的原因, 也是贫困造成的后果。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一生中接受能力最强、可塑性最大的时期。中小学阶段的营养健康状况是未来人力资本积累的基础。大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党和国家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决策, 也是加大教育投入的一项保障工程, 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进行营养改善计划, 是重视农村地区儿童营养问题的体现, 从长远来看也无疑是一笔持续的人力资源投入。
㈠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地方政府要拿出一部分经费配合国家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面对物价上涨、物流成本高、学校厨房短缺等问题加大投入, 补贴这部分的费用, 保证吃到学生嘴里的是3元钱的足量营养食品。鼓励地方政府在国家3元钱补助的基础上, 根据本地的经济实际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㈡切实把握营养改善计划的核心营养改善计划的核心是营养改善, 需要切实注意一些地区将营养改善计划简单等同于理解为免费午餐的现象。首先, 要做好当地学生膳食营养和健康的摸底工作。其次, 根据当地特色制定质量上可保证, 数量上可量化, 操作上可实施, 管理上可监督的供餐方案[5]。
㈢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各级政府要开展厨房工作人员的培训, 让他们懂得一些营养搭配方面的知识, 针对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 请有关专家传授一些食品采购、加工、保存方面的相关知识, 消除安全隐患。
㈣加大对校长、老师及家长的营养健康知识培训提高教育管理者的营养知识水平, 强化对学生及其家长的营养健康知识宣传和培训。通过学校、家长、学生的共同合作, 结合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营养改善政策, 改善农村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 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合格的劳动力。
参考文献
[1]Meera Shekar.Repositioning Nutrition as Central to Development:a Strategy for Large Scale Action[M].World Bank, 2006.
[2]Fogel, R., Engerman, S., Floud, R., Friedman, G., Margo, R., Sokoloff, K., Steckel, R., Trussell, J., Villaflor, G.and Wachter K.Secular Changes in Ameri-can and British Stature and Nutrition[J].The 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History, 1983, 14 (2) .
[3]刘新芳.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问题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 2012, ⒁.
[4]国务院: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J].教育发展研究, 2011, ⒇.
学校食堂回收工作情况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汇报 篇3
2013年秋季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实施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全县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一 共 91所,其中公办学校 85所(含特教学校 1所 ,民办学校 3所,村小 3所。享受学生 35200人。
二、供餐模式
根据 《广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供餐的通知》 的要求, 全县 91所学校, 有 89所学校采用食堂供餐模式,两所学校由于目前无食堂, 采用“蛋、奶 +X”模式。
三、工作措施
(一 建立好两个系统。一是由县学生营养办建立学生实 名制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二是由县卫生局牵头建立学生营养健 康状况质量监测评估制度。
(二把握住“六个环节”。教科局印发了《剑阁县学校 后勤管理制度》、《 剑阁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 方案》、《剑阁县食堂标准化建设实施细则》 ,严格把握住封闭 管理、持证上岗、签字固证、规范制作、质优量足、精确核算 “六个环节”。
(三落实“五个制度”。一是试尝留样制度。二是清洗
消毒保洁制度。三是分类回收处理制度。四是培训制度。五是 配送企业准入和退出机制。
(四严守“五道关口”。一是严把采购关:米、面、油、蛋、奶等五大类食品由政府招标集中采购、统一配送, 其余食 品由学校按规定公开定点集中采购。二是
严把供货关:严格索 证,严格验货,严防“三无”产品和假冒伪劣产品进入校园。食堂商品入口食品购货信息台帐报县营养办备案。三是严把保 管关:分区管理,分类储存,定时检验,严防产生过期及腐烂 变质食品。四是严把加工关:要求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严格按 操作环节及流程规范操作。严禁制售豆类、野菌类、冷荤凉菜, 防止食物交叉感染。五是严把发放关:开设营养餐专供窗口, 实行校长和教师“陪餐”制度。
(五构建“一会五专七员”管理模式。所有学校均成 立了膳食委员会, 并聘请有专业的营养师作顾问进行营养配餐 指导。设置了专门的食品库房、消毒设施和冷藏设施、食堂分 发器具、标识标牌、质量管理人员,聘请了技能炊事员、卫生 监管员、营养指导员、伙食质量评判员、价格监管员、综合义 务监督员、学校食品检验员,定期开展活动,履行职责。(六加强资金管理,严格考核考评。2013年,中央累 计下达给我县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 1202万元。我县已按学 生实名制信息系统将资金预算拨付到学校,学校实行专户管 理、专帐核算。各校根据季节特性和营养结构需要制订了每月 每周食堂供餐食谱, 公布食谱及核算价格, 建立台帐, 单独核 算。一周一审核、一月一平衡、一期一结算,确保资金安全、确保每生 3元的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全额吃到学生口中。校 长、教师“陪餐”费用自理。
(七 高度重视食品安全, 加快食堂标准化建设。制订并 印发了《剑阁县学校食堂标准化建设实施细则(试行 》 ,部署 了食品安全专项治理百日行动和示范食堂创建活动。完成了 2012年食堂改造任务 1493万元, 2013年 326万元已在实施中。(八密切配合、目标管理,强化监督问责机制。营养 改善计划实施的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密切配合, 对实施情况全 过程、全方位、常态化的监督检查。县学生营养办根据督查情 况及时通报,限期整改,督查督办。
四、工作成效
(一保证了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专款专用。各校在 营养改善计划过程中尽职守责、严格管理、规范操作, 全县无 一例食品安全责任事件及食源性传染疾病发生, 无一起挪用挤 占冒领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的情况出现。真正把营养改善计 划办成安全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二 社会认可满意度高。通过膳食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师生代表座谈会、告家长书等方式加强对营养改善计划的宣 传, 并邀请有关部门、家长、社会人士对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 况进行评议、献言,亲临体验,过程参与,群众对营养改善计 划信任度、认同感高,社会反响好,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精 神面貌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三得到多方面充分肯定。在 2012年度目标考核中, 我县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得到上级部门和考核组的肯定。《剑阁 县学生们很快乐》、《孩子们健康成长》 等学生营养餐照片被国 家营养办 《典型案例》 一书所采用, 省营养办在宣传全省营养 改善计划实施情况时予以头版刊印。我县建立并上报的实名制 学籍信息系统获得省学生营养办的好评。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在我县调研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时给予了充分肯定。《西部 教育论坛》对我县营养改善计划作了专门报到。
五、困难和不足
(一机构编制人员、经费亟需落实到位。
1、县学生营养办机构、编制及人员还有待落实,工作经费 还很不足。
2、学校食堂供餐中聘请的编外工勤人员相关费用还未落实。(二 食堂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由于乡镇中心集镇学生人 数大幅度增加, 导致食堂面积不够, 设施设备陈旧, 要在 2013年底基本完成学校食堂建设任务,尚需资金 1500万元。(三建议将县城两所学校纳入营养改善计划的覆盖范围。
学校食堂回收工作情况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汇报 篇4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国办发„2011‟54号),指导我县科学有效地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营养改善计划”),切实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农村学生健康水平,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特制定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实施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我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作为党和政府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重大民心工程来抓,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促进少年儿童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要坚持合理膳食、满足营养的原则,坚持卫生安全、确保质量的原则。
二、实施范围及补助标准
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从2012年春季新学期开始实施。实施范围为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 包括县城学校(即不包括县城第一小学、第二小学、实验中学、理想中学)。共涉及全县20个乡镇286所学校53897名在校学生,其中农村初中30所12301名学生,农村小学256所41596名学生(包括教学点)
“营养改善计划”为我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全年按照学生在校时间200天计算),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
三、健全组织及明确职责(一)健全组织
县政府成立唐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教育局、财政局、宣传部、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质监局、工商局、农牧局、监察局、审计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唐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办公室(简称“营养办”),地点设在政府办。领导小组负责对“营养改善计划”的组织领导、政策制定、督促检查、资金使用、信息通报等工作。
(二)部门职责
县教育局要把“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实施方案;牵头负责“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指导和监督检查;负责学校食品安全日常管理;配合相关部门对学校食堂、供餐服务企 业进行食品安全检查。
县财政局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制订和完善相关政策,切实加大投入,落实专项资金,加强资金监管,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县委宣传部负责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宣传及信息通报。
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处置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事故,指导学校卫生防疫和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监测评估,对学生营养食谱和营养改善提出指导意见。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学校食堂以及供餐单位(个人)食品安全监管,制定不同供餐模式的准入办法,切实做好日常综合监督检查工作,组织查处食品安全事故。
县质检局负责对供餐企业食品生产进行监管,查处食品加工中的质量问题及违法行为。
县工商局负责供餐企业主体资格的登记和管理。县农牧局负责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督检查。县监察局、审计局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对“计划”实施工作进行监督,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定期审计,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计划”实施公开、透明。
四、供餐模式及配送流程
(一)供餐模式 采用课间营养加餐模式,即每天上午大课间给每名学生提供一次课间营养加餐,包括一袋牛奶、一个鸡蛋和一块糕点,其价值相当于3元。
(二)配送流程
1、配送方式
通过政府采购方式确定牛奶、鸡蛋和水果或蛋糕等食品供应商。中标供应商将食品定期统一配送到全县各农村初中小学(主要是各农村初中及50人以上的农村小学,50人以下的农村小学或教学点可统一送到乡镇中心校或附近的主体校,乡镇中心校安排专人二次配送)。供应商的配送次数及配送数量要根据各校学生数量、距离的远近、食品保质期限等情况确定。
2、食品储存
有食堂的学校,供应商将食品直接交学校食堂由食堂按有关管理要求保存;没有食堂的学校,必须安排出20平方米的专用房(根据学校规模确定)作为食品储存间。此房间必须安排防盗门、窗户防护拉杆和放置食品的专用台架。
3、食品二次加工
水果类食品由学校直接发放给学生食用。
牛奶类食品在发放之前必须由学校进行加热,主要采用热水煮、热水泡或微波加热的方式。有伙房的学校由伙房负责,没有伙房的学校,必须安排出专用房(面积不低于8平方米),配备必需的炊具设施,由学校负责临时食品加工。
鸡蛋加工:供应商配送生鸡蛋,由学校伙房负责加工煮熟。没有伙房的学校在安排的食品加工操作间加工煮熟。校内加工确有困难的可委托当地家庭经县营养办批准同意(个人)加工煮熟,但必须保证当天从学校领取生鸡蛋,当天煮熟,以供学生当天食用。
4、食品发放
食品的发放时间一般确定在上午第二节课后大课间。学校应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组织学生按次序到指定地点领取;规模较大的学校可适当考虑安排部分班级在第一节课后或第三节课后领取。
五、食堂(伙房)建设规划
(一)学校食堂(伙房)现状和供餐能力
我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286所,农村初中现有30所,其中有13所中学已经建设了标准化食堂,占农村初中43%,占全县农村中小学校的4.5%左右;其余17所初中30平米的小伙房。农村小学共有256所,其中只有5所小学有建筑面积30平方米的小伙房。从我县的现实情况看,我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只有4.5%学校有供餐能力,其余95.5%的学校达不到供餐标准。
(二)新建、改扩建食堂(伙房)建设规划
由于我县有95.5%的农村学校的食堂(伙房)不能满足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需要新建、改扩建食堂(伙房)。其中有22所学校需要改扩建,改扩建面积规划为3240平方米,需投资389万元;有251所学校需要新建,面积为25100平方米,需投资3012万元。(注:初中食堂按200平方米测算、小学伙房按100平方米测算)。我县为国家级贫困县,财政资金紧缺,建设食堂(伙房)的资金需上级投资和社会力量捐助。
六、资金管理
“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必须做到专款专用、专账管理,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坚决杜绝挪用、克扣或套取专项资金的行为发生。
此专项资金足额用于为学生提供等值优质的食品,不直接发放给学生个人和家长,严禁用于补贴教职工伙食和其他学校公用经费支出。
我县采用县财政直接支付的结算办法。每月分两次与供应商结账,分别于每月14日与28日(休息日、节假日顺延)。落实财政直接支付制度,供应企业按学校及县教育局出具的报账资料直接到县财政局报账,财政局将款项直接拨付到供应企业账户。
七、保障措施
(一)广泛宣传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采用报纸、电视台、网络、公 开信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的向社会群真实准确的宣传国家实施的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的惠民政策。认真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的改进工作。大力推广典型经验,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共同监督和共同推进的良好氛围,使该项惠民政策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和阳光工程。
(二)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按照国家食品管理和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的具体特点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包括学校食品采购制度、食品检查检验制度、学生营养状况监测制度、学校食堂卫生管理制度、营养餐专项资金管理及审计、营养餐加工储存配送管理规定、目标责任考评和信息公开办法、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应急预案、“营养餐改善计划”工作流程等规章制度。
(三)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
县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必须严格履行工作职责,严格落实管理责任制,采用日常监督检查相结合和内部监督检查与外部监督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充分的发挥行政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的作用,构成一套全过程、全方位、常态化的监督检查体系。
对“营养餐改善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八、监督举报电话和信箱 监督举报电话: 电子邮箱:
学校食堂回收工作情况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汇报 篇5
汇
报
材
料
自开展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程以来,我校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有关会议及文件精神,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精心组织,认真工作,确保我校学生吃上真正的营养餐、放心餐。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黔西县大关中学现有在岗教职工32人教学班9个在校学生383人,全部纳入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学校现有临时食堂一个,从业人员2名,均持证上岗。学校采用食堂供餐的方式,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建立建全组织机构。为把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落到实处,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和阳光工程,学校成立了由史兵校长为组长、杨勇副校长为副组长、李江、杨波、郭忆、苟廷举、陈源勤为组员的黔西县大关中学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做好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工作,确保按时、保质、足额供餐。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为了让师生和家长明白“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重要意义,教育学生怀着感恩的心态面对学习,珍惜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以优异成绩报答祖国的深切关怀,我校除了利用校园橱窗、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等方式进行宣传外,还通过发放卡通卡片的形式,向学生和家长宣传营养改善计划的有关精神,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也教育学生做到珍惜每一粒粮食。
(三)健全制度确保安全。一是学校先后制订了《黔西县大关中学食品中毒应急预案》、《黔西县大关中学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以及学生营养食品检验、入库、储存、加工、留样等相关环节的管理制度;二是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各自职责,学校与食堂管理员、食堂管理员与食堂从业人员、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都分别签订安全责任书,确保从食品加工源头、加工过程中保证质量,杜绝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三是班主任要经常性的对学生进行生活指导、健康教育等工作,负责用餐期间的秩序,监管用餐的全过程,统一实行集体用餐和监督用餐。防止学生烫伤、留餐、弃餐等行为。若发生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确保学生得到有效治疗,确保学生安全。
(四)把好“验收关”,不让问题食品进入学校食堂。学校对于每天统一配送的食品原料,必须进行质量把关,具体由杨勇和苟廷举负责。发现疑似质量问题一律拒收,并上报校长,重新换购合格的食品原料于当天进行加工。
(五)管好“加工关”,从过程上杜绝食品安全事故发生。首先要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晨检,查看有无病态,是否携带违禁物品,是否达到卫生要求。其次对整个加工过程要进行监督,生熟食、素荤菜加工餐具一定要分开,所有菜必须炒熟煮熟。还有要定期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时间为每月一次,培训内容为食品加工相关流程、用煤用气用电安全、消防器材的使用等。
(六)做好废物“出校关”,严防转作他用危害社会。每天就餐完毕,学校要监督食堂工作人员做好食堂清洁卫生工作,收集好废弃物并由专人运走。学校与废弃物处理人必须签订废弃物处理合同并出具村居委会证明,确保不作他用。
三、总结经验,查找问题。
通过建立强而有力的领导组织,建立健全各项机制,我校营养餐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学校临时食堂基础设施薄弱,操作间面积狭窄,部分加工要求无法达到。二是食品配送公司存在市场成本与经营效益的压力,营养标准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工作打算
1、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充分发挥各个工作机制职能作用确保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2、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当前营养餐工作的反馈意见,针对问题及时研究调整。
学校食堂回收工作情况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汇报 篇6
您好,您的孩子从 9月1日起在校期间(一年以200天计)每天将免费获得价值3元的营养品,这就是我县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一、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目的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扶贫攻坚计划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一项民生工程,对利国利民具有重要意义。中小学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学生膳食创造良好的条件,对学生营养进行科学的干预,是提高学生营养健康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将为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对于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提升国民素质有作重要的作用,必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二、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政策要求。
(一)实施范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均纳入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范围,不包括高中阶段教育学生和幼儿园学生。
(二)补助标准:每生每天3元,全年按学生在校时间200天计算,每人全年可享受600元营养膳食补助,补助由县划拨到各学校实施。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的资金是营养膳食补助,不是免费供餐,不得直接发放给学生个人和家长。
(三)启动时间:合江县从6月起全部启动实施。
(四)供餐模式:没有食堂的学校采取“奶+N”(N:面包、鸡蛋等),有食堂且有餐饮服务许可证的采取供营养午餐方式(小菜饭加荤菜)。
三、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管理措施。
(一),实行实名监管。建立与学籍管理系统相统一的学生营养餐信息管理系统。
(二),严格资金管理。要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有效,做到专款专用,按时划拨。实行财务公开,期末将收支情况进行结算,并向师生和家长公示,接受监督,同时报送教育局备案。
(三)及时应急处置。各校(含村校)要强化食品采购、储存、加工、配送、食用等各环节的监管。要成立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制定详细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建立应急保障机制,各个环节落实责任人,熟悉处置办法,一旦发生事故,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机制,相关人员进入应急处置状态,按照处置程序和措施及时处置。
(四)准确报送信息。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实行周报制,各校要确定专人负责信息上报等日常工作。如有学生发生不良反应,学校要第一时间到场处置,并按照程序上报。
四、举报电话:镇学生营养改善督管理办公室:
回合江县焦滩乡初级中学校实施“营养计划”告家长书回执单
学生姓名:所属班级:年级班
学生有无食用鸡蛋或牛奶过敏症状:学生有无“乳糖不耐症”:
家长已阅读学校 “营养计划”告家长书并签字:
学校食堂回收工作情况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汇报 篇7
一、基本情况
20xx年秋季学期,xx县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77所,共有学生25641人,其中初中17所,共有学生8821人,小学60所,共有学生16820人。由于目前学校基本上没有学生食堂,全县只能全部采用课间加餐的模式。
二、相关工作实施情况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的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为了落实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xx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施。
1、规范操作,确保企业供餐招投标工作合法合规。
我县学生营养餐企业供餐招投标工作严格按政府采购规定程序执行,由我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具体组织实施,各相关成员单位共同参与,规范做好每次招投标工作。会昌会议后,我们根据会议要求,结合我县的实施方案,立即进行了招投标工作,在编制招标公告、招标文件、评标办法、投标文件范本过程中多次召开有关部门会议和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讨论,确保我县6月11日起全面供餐。
2、精心准备,确保了供餐正常进行,有序推进。
供餐前专门召开中小学校校长会,供餐企业见面会,为营养餐的开餐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规范了企业送餐程序和时间,规范了学校食品接收管理办法,规范了班主任的管理职责。暑假期间还举办了食品安全知识的简单培训,开学初请县电视台进行了有关宣传。
县营养办多次召集供餐企业的会议,就食品安全问题和配送问题进行了安排和部署。一切为了确保各营养餐试点学校共25641名学生全部吃到了安全、营养、合格的营养餐。
3、规范了学校管理制度和档案资料建设。
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建立了一套规范的档案资料(上级文件、领导讲话、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学生实名册、《配送单》登记签字台账、做到精细化管理。xx县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供餐实施顺利,学生、家长、社会反响良好。
4、周密部署,确保“两个系统”建设有序实施。
一是及时完成了实名制信息数据采集工作。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数据采集工作培训会议召开后,我县及时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并就校级系统操作作了详细培训。及时组建实名制信息采集队伍,局机关指定了专人负责,小学以中心小学为单位、初中以校为单位指定专人负责实名制信息数据采集工作。目前,各项数据都以成功上报。
二是积极开展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准备工作。县卫生部门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学校学生的健康体检工作,为每个学生建立了健康档案,为计划实施一段时间后进行对比分析,指导完善今后学校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奠定了基础。目前,已初步制订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工作方案,确定了24所常规监测学校。
5、认真核算,确保专项经费及时拨付。
20xx年9月份下发《关于做好营养餐报帐工作的通知》,要求学校营养餐专项经费由专人负责统计,严格按照《配送单》的签字如实统计,学校财务负责人审核,校长把关,学校要对填报数据真实性负责,县营养办把握各校总人数,总天数、实名制信息、统计年报等数据及时审核,每月汇总一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使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管理精细化,力争使每一所农村学校、每一个教学点的管理都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
6、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不断规范学校营养餐管理工作。
每学期开学初,县监察局、县财政局、县教育局组织相关人员到试点学校进行了抽查,了解供餐情况,发现问题请供餐企业和相关学校及时进行整改。并将此项工作常态化,定期进行督查和整改。
20xx年11月9日,省营养办、教育厅财务处彭钢副处长一行来我县进行了第二次例行督查,随机抽检了四所学校和查看了三个供应企业,详细询问了财务结算程序、食堂建设方案和县营养办的运行情况。彭处长对xx的营养改善计划推进和执行情况非常满意。
3月份,省营养办主任,教育厅宋雷鸣副厅长在全省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调度执行报告里,充分肯定了xx县在执行省营养办按时全面开餐和配餐方面的力度。
7、立足实际,确保食堂改造工作稳步推进
结合全县实际,在全面摸排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xx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生食堂建设规划》,目前,有部分学校食堂项目已开工建设。按省营养办的要求,力争全部实行食堂供餐。
8、注重宣传,阳光操作。
为了使党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为了确保实施营养改善计划阳光操作,公开透明,学校下发了致家长一封信,班班办有黑板报,在学校显眼的位置设立了公示栏,及时将营养改善计划情况予以通报。
20春节期间,我县营养办积极利用县级主要媒体电视台、网站和报纸宣传营养改善计划的政策,县营养办主任、教育局纪委书记贺亚明接受了县电视台记者的专门采访。
今年开学初,全县24651名农村学生人手一册关于营养餐的宣传彩页,把党和国家这项重大民生工程政策告诉给每个学生和家长。
根据省营养办的要求,我县教育局和卫生局5月18-20日在县广场开展了营养知识宣传和咨询。
三、存在主要问题和困难
学校食堂回收工作情况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汇报 篇8
一、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改善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环境,以增强其体制,提高健康素养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实现中小学生身体健康和谐发展。
二、实施原则
按照“政策主导、试点先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稳步实施我校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不断不断提高我校学生营养健康水平。
三、领导机构及成员单位职责(一工作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负责人 组长:胡丹生校长
副组长:景银科副校长沈阳选政教主任 高彦强总务主任
成员:任铁斌副校长李孟孟教务主任 付成选报账员
闫乔平初一(1班班主任张晓军初一(2班班主任赵亚文初一(3班班主任李林科初一(4班班主任杨军选初二(1班班主任赵周义初二(2班班主任杨小刚初二(3班班
主任李纯真初二(4班班主任李马明初三(1班班主任申学智初三(2班班主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校长办公室,景银科任办公室主任。
四、营养供餐的内容及模式
按照卫生、营养、热乎、可口的标准供餐。
(一供餐形式。考虑学生饮食安全及学校食堂供餐能力两方面因素,我校采取早餐方式,由学校食堂提供加热营养膳食。
(二供餐食谱。学校为保证营养质量结合当地条件及学生体质状况,根据县教育局提供的食谱特决定如下食谱: 星期一:鸡蛋1个60克、牛奶一杯150克、菜包子2个;星期二:鸡蛋1个60克、稀饭400克、肉包子2个;星期三:豆浆1杯、馒头2个、素菜1份、水果1份;星期四:鸡蛋1个60克、牛奶一杯150克、菜包子2个;星期五:鸡蛋1个60克、稀饭400克、肉包子2个;(三供餐方式:学校食堂供餐。
学校食堂应以服务学生为宗旨,坚持“公益性”的原则,按照“非盈利”的要求,实行成本独立核算,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学校食
堂应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及其教师的监督。每学期期末应将营养餐供餐情况进行全面核算,并将结果向师生和家长公开,同时报送教育局备案。
(四供餐方式的工作流程及规范要求
1、工作流程
学校食堂管理人员根据确定的食谱和原材料的保鲜期提前一天或当天采购原材料,并做好采购登记记录,食堂从业人员按食品加工规范要求在学生使用前完成制作,保证食品质量和温度。
2、规范要求
供餐方式的规范要求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国家发改委、监察部、农业部、卫生部、审计署、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制定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管理系统建设(一食堂管理。
学校加强对食堂工作的领导与管理,把其列为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食堂服务工作。学校食堂实行校长负责制。由食堂管理领导小组、学生代表、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具体行使食堂的监督、检查等。学校食堂应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建立原材料采购索证验收、仓库卫生管理、食品加工卫生管理、餐具清洗消毒、食品留样、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卫生检查及奖惩、除虫灭害卫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报告和紧急处理等制度,并上墙明示。
(二资金管理。
“计划”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全年在校时间按200天计算,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补助资金要足额为学生提供等值优质的食品,不得直接发放给学生个人和家长,严禁用于补贴教职工伙食和学校公用经费支出。
六、食品卫生安全(一原料采购安全。
学校采用食堂供餐模式,按照国家有关法规标准,结合当地实际,针对“计划”所需食品及原幅材料的采购、运输、配送等环节,制定和完善食品采购制定,建立原材料采购台账,所需米、面、油、蛋、奶豆制品等大宗食品及原材料要在县上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审查并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的企业和商铺中选择1-2家供货单位;蔬菜、肉(禽等农副产品及各种调料品等辅料实行定点采购,并与供货方签订质量安全保证协议;每次采购都要索证(索票。
(二食品存放安全。
学校建立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食品储藏、储存场所,配备必要的食品储藏保鲜设施;建立健全食品出入库制度,食品在校储存期间,要按照食品保管要求,分类存放,安全管理。对过期食品和霉变食品要按规定及时处理,严禁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品刘翔学校食堂和学生餐桌。
(三食品加工及供餐安全
学校食堂食品加工要严格按照食堂食品卫生要求规范操作,制度详细的加工操作及供应流程。加工后的熟制品、半成品与食品原料应分开
存放,防止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不洁物。学生用餐必须当餐加工、当餐食用。
食品添加剂应严格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要求的范围、用量和方法使用,严禁超范围、超剂量滥用食品添加剂。
食品从业人员出现咳嗽、腹泻、发热、呕吐等有碍于食品卫生的病症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有障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按照沙湾中学食堂领导小组的值班安排,每天的监督员严把好食品质量关,对进入食堂的原材料进行检查和验收,建立食品质量档案,定期公示采购物品的数量、价格等情况,接受学生、老师和家长的监督。
七、监督检查与责任追究(一检查内容及方式。
学校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定期对学校食堂、食品采购点、食品原材料供应点进行监督检查。
(二建立监督检查机制。
一要建立工作通报制度,定期对食堂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加强对“计划”实施工作的指导和督办。
二要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将实施进展、运行结果向社会公示,接受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
八、沙湾中学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为有效预防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突发事故的发生,及时控制和消除校园突发事故的危害,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有效地降
低和控制食品中毒事故的危害,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校园的 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 餐卫生管理规定》、《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 条例》及教育部门的有关要求,从我校实际出发,特制定本预案。
(一)、领导机构与职责
1、学校成立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 长:胡丹生 校长 副组长:景银科 副校长 成 员:任铁斌 沈阳选 高彦强 李孟孟 任春海 付成选
2、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主要职责:(1)在获悉学校发生食品中毒事故后,立即赶赴现场,详细了解 情况。统一指挥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处理,协调各方力量进行应急救援,控制事态发展。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对学生进行救治、对造成中毒的原因 进行调查,及时追踪了解中毒师生的情况及中毒原因,并立即逐级报告 上级主管部门,协调有关部门妥善处理事故。(2)定期组织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总结、研讨,形成评估和反 馈意见,及时查漏补缺。(3)统一组织事故善后处理工作,落实整改措施,尽快恢复
学校 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二)、日常工作的开展
1、完善制度。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工作制度》、《上岗人员工作 要求》、《食堂管理制度》等,悬挂于墙壁醒目处。-6-
2、强化督查。在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以各项食品卫生制度落 实为重点,结合学校其它安全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督查。
3、落实职责。胡丹生校长为学校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景银科为 直接管理责任人,沈阳选、高彦强老师为食品安全报告人,各教师和从 业人员分别在自己的岗位职责内负责,学校、校长考核实行学校食品安 全事故一票否决制。
4、加强教育。加强对广大师生的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 举办专题培训班、知识讲座等形式,丰富卫生知识,增强卫生意识,提 高自觉性和责任感。
(三)、具体的应急措施 学校成立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小组,事故应急处理人员由领 导小组组长统一调度,一旦发生疑似食物中毒,立即启动学校食物中毒 应急机制,学校相关部门应当立即做好各项应急处理工作:
1、积极组织抢救病人,尽可能按照就近、相对集中的原则进行抢 救处理。在校医的指导下进行催吐,呕吐有利于毒物排出。及时送往上 级医院妥善处理病人,并派人到医院守护病人,及时解决有关问题。
2、立即向县教育局和市防疫站报告学生中毒情况、中毒发生时间、中毒主要症状、中毒的学生人数等,如果怀疑与投毒有关,还应向当地 公安部门报告。
3、食物中毒事故发生后学校应注意保持学校的稳定,食物中毒应 由疾病预防控制机制、卫生监督部门确认,要严格控制消息发布渠道,及时、准确做好信息公开,并如实向上级部门汇报,不瞒报、谎报。对-7-一些谣传也要及时澄清,避免师生、家长不必要的恐慌。同时要安抚好 中毒学生,稳定学生情绪,做好与学生家长沟通,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 秩序。
4、保护好现场,保管好供应给学生的食品,维持原有的生产状况。放入冷藏箱(柜)交调查人员,禁止继续食用和擅自销毁。追回售出的 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对制作、盛放可疑食品的工具、容器以及可 能的中毒现场予以控制。
5、在卫生部门的专业人员到达后,配合专业人员收集可疑食品和 中毒学生的呕吐物、排泄物、洗胃液等。同时介绍中毒的情况并开展现 场流行病学调查。对剩余的食物予以暂
时封存。待现场调查结束后,按 照卫生专业人员要求进行现场消毒清洁处理。
6、协助卫生部门做好调查工作及各项后勤保障工作。
学校食堂回收工作情况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汇报 篇9
为贯彻落实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根 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国办发 〔 2011〕 54号 要求,特制定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
一、组织与制度建设
(一成立领导小组。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县 府办副主任、县教委主任、县财政局长、县发改委主任、县农委主任、县工 商局长、县质检局长、县卫生局长、县食药监局长、县食安办主任、县监察 局长和县审计局长为成员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教委,县教委主任张和平任办公室主任。
(二建立责任体系。县政府办公室负责实施工作的综合协调;县教委牵头 负责 “ 计划 ” 的实施、指导和监督检查, 负责学校食品安全日常管理, 配合县食 药监局对学校食堂、托餐家庭(个人 进行食品安全检查;县财政局负责切实加 大投入,落实专项资金,加强资金监管;县发改委负责对食品价格进行监督 检查;县农委负责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督检查;县工商局负责供餐企业 主体资格的登记和管理;县质检局负责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监管,查处食品 加工中的质量问题及违法行为;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处置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事 故,指导学校卫生防疫和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监测评估,对学生营养食谱和 营养改善提出指导意见;县食药监局负责学校食堂以及供餐单位(个人 食品 安全监管,制定不同供餐模式的准入办法,切实做好日常综合监督检查工作;县食安办负责加强食品安全的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事故;宣传部负
责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宣传工作;县审计局负责对资金的审计;县监察局负 责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县政府教育督导室负责对落实情况进行督导 检查;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辖区内学校食品安全监管;各实施学校负责具体落 实,并实行校长负责制,承担具体组织实施各相关管理责任。
(三建立规章制度。主要建立专项资金管理和监督制度、食品安全管理和 监督制度、学校食堂建设和管理制度、托餐家庭(个人准入和管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工作绩效评价考核制度以及监督举报制度等。“ 计划 ” 实行目标 责任制,县人民政府与相关部门、县教委与学校、学校和有关责任人签订目 标责任书,将责任层层落实,并建立工作督查制、信息公开制、目标考核制、工作通报制,加大此项工作的推进力度。
二、实施计划安排
(一实施对象。除县城内奉节中学、永安中学、实验中学、巴蜀渝东分校、奉师附小、辽宁小学、香山小学、诗城路小学、报国路小学、三台小学、特 殊教育学校以外的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 其中中学 27所、小学 296所,共计 323所学校 96325名学生(其中初中 37571人、小学 58754人
(二实施时间。从 2012年春季开学起,农村中小学开始全面实施。
(三供餐方式。采取学校食堂供餐和托餐两种模式, 20名学生以下村级小 学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可以实行托餐, 20人以上的学校全部实行学校食堂 供餐。全县共计 319所学校 96205名学生实行学校食堂供餐模式, 9所学校 120名学生采取家庭(个人托餐模式。
(四 供餐要求。(1 小学实行 “ 包餐制 ” , 中学和有条件的小学采取 “ 自购制 ”。包餐制即全体学生统一伙食费标准,由学校食堂提供统一饭菜;自购制即饭
菜品种、数量由学生自由选购,学校食堂凭充值卡或饭菜票结算。托餐制学 校按包餐制学校标准执行。(2合理制定食谱。县教委、县卫生局根据重庆 市教委印发的中小学菜谱和食谱结合本县实际制定小学食谱和中学食谱供学 校参考,各学校结合当地饮食习惯和物产特点制定食谱并在食堂窗口处进行 公示。(3结合实施学生奶计划。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每周为学生提供 一盒学生奶,并由政府采购中心集中采购。(4实行陪餐制度。学校校长或 学校管理人员轮流陪餐(餐费自理 ,做好陪餐记录。
三、管理系统建设
(一建立学生实名制学籍管理系统。县教委建立全县中小学网上学籍管理 系统,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学期初与教委核对学生情况,做到学生与学籍 相一致、学籍与上报数据一致(对部分学校将实行移位点名的办法进行抽查 , 确保实名制学生与实施营养计划的人数一致。
(二建立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系统。由县卫生局、县教委组织开展 学生营养改善状况调查,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成绩、体质、体能等指 标及膳食营养摄入状况,并建立学生身体健康档案,密切跟踪调查学生营养 改善状况,为营养改善工作绩效评估提供科学依据。2012年春季开学一月内 各实施 “ 计划 ” 学校必须建立学生身高、体重、体能等方面的营养健康状况监测 纸质档案;2013年春季开学前一月内必须对实施 “ 计划 ” 学生进行第二次身高、体重等方面的营养健康状况监测,并如实写好监测状况报告,以后每年均按 时组织监测。同时建立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声像档案,记录其实施过程和实施 效果。
四、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制度
县政府制定《全县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各实施学校按照县上的应 急预案,结合实际制定本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五、食堂(伙房建设规划
(一食堂(伙房现状。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326所,共有学生食 堂 196个(含小伙房和简单加工间,可为 79605名在校生提供熟食,有 130个小学 15961名学生无用餐条件。
(二新建、改扩建食堂(伙房建设规划。
1.食堂规模。村级小学建小伙房(即加工操作间、储藏间合计 15平方米;乡镇中心小学和完全小学建经济实用的小食堂(有储藏间、加工间、配餐间、洗消间, 建筑面积 50--200平方米;中学建标准化食堂, 生均面积达 0.9㎡。2.建筑结构和资
金概算。村级小学食堂为砖木结构,乡镇中心小学、完全小 学和中学为框架结构, 村级小学食堂按 1200元 /㎡、乡镇中心小学和完全小学 食堂 2000元 /㎡、中学食堂 1300元 /㎡测算(均含墙裙、给排水、照明、通风、排烟、排污等。设备设施:村级小学补助 6000元;500人以下的中心小学 和完全小学补助 3万元, 500人以上的小学补助 5万元;中学补助 10万元。利用闲置校舍改建成食堂加固维修费用按改造面积 40㎡以下 0.5万元、40㎡ 以上 1万元测算;租用的校舍采取托管办法解决学生午餐,暂不考虑食堂建 设。
3.资金需求。规划建设食堂(伙房涉及 135所学校,其中中学 4所、乡镇 中心小学和完全小学 23所、村级小学 108所。新建(重建、改扩建及维修 改造 5849平方米, 需要资金 863万元, 设备设施配置 396万元, 共需资金 1259万元。
4.资金来源。长效机制资金、薄弱学校改造资金及中央预算内资金 1000万 元、县级打捆资金 139万元。
5.实施时间。2012年全部开始完成。
(三建设与管理。由县食品药品监督局与教委分村小、乡镇小学、中学制 定建设标准,由县教委与学校组织建设。村级小学食堂(伙房实行县食品 药品监督局备案制,对达标者由县食品药品监督局颁发《餐饮服务许可证》;法人学校食堂必须达到建设标准并由县食品药品监督局颁发《餐饮服务许可 证》。
六、营养改善计划资金管理
(一严格专项资金的使用。将中央财政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的每 生每天 3元(全年按 200天计算营养膳食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每 生每天小学 4元、初中 5元生活费,纳入学校事业财务中统一核算,实行分 账核算,集中支付,专款专用,严禁克扣、截留、挤占和挪用,足额用于为 学生提供等值优质的食品,不得直接发放给学生个人和家长,严禁用于补贴 教职工伙食和其他学校公用经费支出。
(二加强学校食堂财务管理。学校食堂财务纳入学校事业财务账中统一核 算。食堂收入核算以自身的经营服务活动为依据,主要包括伙食收入、财政 补助收入、勤工俭学收入、其他收入等。食堂支出核算应坚持以日常经营服 务活动所必需的各项直接支出为准,主要范围包括原材料、水电费、燃料费 等。食堂聘用人员工资、大型设备设施购置等费用不得在食堂费用中列支。学校食堂结余款项,专项用于改善学生伙食,不得用于发放学校教职工福利 奖金或其它非食堂经营服务方面的支出。学校食堂实行财务公开,自觉接受
学生及其家长、膳食管理委员的监督。学校食堂每学期期末应将食堂收支情 况进行全面结算,并将结果向学校师生和家长公开,同时报送县教委备案。
(三)严格进行专项审计。县审计局要加大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力度,纳 严格进行专项审计。入县政府年度审计计划,每年对专项资金进行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县监察 局每年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对于虚报、冒领、挤占、挪 用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等行为,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七、学校食品安全管理 落实管理责任。
(一)落实管理责任。学校食堂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并确定一名校级领导 分管,配备专职或兼职食堂管理员。设立膳食管理委员会,由工会干部、学 生代表、学生家长代表、教师代表等组成,具体行使食堂的监督、检查等职 能。
(二)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学校要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制度、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安全检查制度、食品采购管理制度、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食品 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制度、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进货索证索票制 度、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库房管理制度、食品仓库卫生岗位责任制、食 品用具清洗消毒制度等。
(三)加强食堂从业人员管理。各学校应当结合实际配备相应的合格工作人 加强食堂从业人员管理。员,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必须身心健康、品行端正,每年健康检查合格,上岗 前学校要对其进行专门的培训,要求他们要有责任心,正确进行操作,有良 好的卫生习惯。
(四)严把食品采购和储藏关。各学校所需米、面、油、蛋、奶等大宗食品 严把食品采购和储藏关。及原辅材料要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供货商;蔬菜、肉(禽类等农副产品可实行定
点、集中采购,并与供货方签订质量安全保证协议;各学校要对进入食堂的 原材料进行检查和验收,建立食品采购登记台账。食品及原辅材料的采购实 行索
证(索票登记制度;从农户个人采购的食品及食材,应做好购货记录。各 学校建立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食品储藏、储存场所,配备必要的食品储藏保 鲜设施;要建立健全食品出入库管理制度和收发登记制度;按要求进行管理。严禁学校采购“三无”、腐烂变质、过期等不合食品卫生标准要求的食品。
(五)加强食堂卫生及安全防范工作。食堂必须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衣帽 加强食堂卫生及安全防范工作。间、贮藏间和加工间相对分离。食品加工间(厨房)必须坚持餐后打扫、冲 洗,保持地面、灶台、工作台(案板)干净整洁无积水,下水道无积渣,室 内无蜘蛛网。炊具用具必须餐餐消毒。同时做好灭鼠、灭蚊蝇、灭蟑螂工作。食堂所有窗户必须加装防护网和窗纱,所有进出食堂的大门必须上锁,严禁 闲杂人员进入仓储及加工区域。
(六)加强家庭(个人)托餐管理。凡需要实施校外托餐的村级小学,首先 加强家庭(个人)托餐管理。必须向所在地的中心小学或完小进行书面申报,中心小学或完小通过对托餐 地点进行严格审查后,与托餐人签定责任书,以书面形式向县教委和县食药 监局报告,学校校长、分管副校长及村小负责人要定期到托餐场所进行食品 安全检查和进行质量监督并做好检查记录,不能保证质量的要坚决予以更换。
八、监督举报电话和信箱
(一)监督举报电话:县监察局 56557370 监督举报电话: 县教委 56521380
【学校食堂回收工作情况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汇报】推荐阅读:
辛集小学学校食堂自查自纠情况汇报专题05-19
太乙一小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自查情况汇报10-17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校领导小组工作职责09-15
在校大学生在学校食堂就餐情况调查问卷06-13
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10-29
学校食堂以及配送学生营养餐的食品经营单位09-09
学校食堂管理工作情况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