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诗经作文(精选5篇)
我与诗经作文 篇1
我与《诗经》的故事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这本古老的诗集在我心里一直是神圣而奇妙的存在着,它为世人所称颂,代代流传,经久不衰。而我也始终怀揣着敬畏之情,细细品味着这部经典之作。伴随着我的成长,我对它的体会也渐渐变化,也许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孩提时代,常常萦绕在耳边的一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母亲常以此要求我,别贪吃,保持身材;说话做事要有礼貌,要有淑女形象。可我总是不以为然。认为她总是用这些老掉牙的陈诗限制我的自由。
而到初中,才算真正的了解《诗经》,这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私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孔子对这首诗的评价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首诗描绘了主人公对一位少女邂逅、追求,相思并同她完婚的全过程。纵观全诗充满着男子的浪漫情怀,它写思慕,写追求,写向往,深刻细微而不失理性的平和,感情热烈又不陷于难以自拔的痛苦呻吟。这是我们现代人每谈感情便置于死地,玉石俱焚的毁灭作为要好好反思的。那时的我恰好也读了《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第一节是:“女曰 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燕。”女人说:“才是鸡鸣,天还早,咱俩再躺一会儿。”男的说:“ 不对啊,该是昧旦了。”于是两人打赌,看外边的星星,看看谁对。小两口从被窝里出来,揭开窗帘一看,外面星光灿烂。男人输了,两人便又躺下了,男人给女人讲用箭射凫鸟和雁的故事。这便是第一节了,第二节讲的“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意思是:记不得啦?咱俩结婚那天。人家都说咱俩是天生一对,我和你喝了酒,我还说和你白头到老。那天的琴瑟特别好听,我觉得自己特别好看。你说是不是这样啊?第三段便是讲的她男人说他们刚认识的时候他送的玉佩,其实这个男的早就打听好她要经过那里,他便早早等候,知道她爱美,便送她玉佩。这样你就和我好上了啊!女人嗔骂着男人坏,俩人便闹起来了。而此时天已朦朦亮了。这样的感情如此纯粹简单,又是多么实在的生活呀!也许是因为当时没有儒教,没有理学的束缚,人们的思想没有受到种种羁绊。反观现代社会,人们的纯美爱情已逐渐消失不在,仿佛只属于童话中的梦幻世界,更多的便是张口问收入,有无车房。物质早已超越感情逐渐变得势不可挡了。但是我们心底的那份感觉是不会变的,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尽管世界上有许多的迫不得已,我们还是要追寻内心中最渴望的东西。
直至高中,我学了《氓》,我便对爱情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首诗讲的是一名女子与负心男子从订婚,迎娶,又到遭受虐待,直至遗弃的经过,表达了弃妇对自己遭受虐待的悲哀和痛苦,以及对男子二三其德的愤怒。尽管她对往事无可奈何,但她对爱情和婚姻的忠贞又表现了坚决的抗议和不思其反的决心。古代社会的妇女在政治和家庭中都没有地位,都只是丈夫的附庸,这种不平等,使氓得以随心所欲的玩弄,虐待妇女而不受制裁,有抛弃妻子解除婚姻的权利。她虽然勇敢的冲破过封建的束缚,但她的命运,始终与那些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压迫之下逆来顺受的妇女命运,很不幸的相同了。我记忆很深的一句话是:“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女孩是感性动物,而男孩是理性动物,在我看来,女孩总是容易陷入爱情的漩涡无法自拔,而男孩总是乐而不疲的追求自己心爱的女孩,这个不爱了,又会有下一个出现。也许这便是每份悲剧的爱情缘由之所在。至于《蒹葭》,耳熟能详的一句便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便是对佳人的思念了吧。细腻入微的感情夹杂着淡淡的哀愁细微绵长,让人回味良久。现在大学了,公选课选了《诗经》,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诗经里面的情感,每次上完课,走在灯火绚丽的校园,好生感慨。也许有些感情是需要时间,需要用心去体味,别人怎么说是别人的事,自己发自内心的感受才是重要不可比拟的。也许我是一个受外国文化影响较深的人,记得当年学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时候我就异常兴奋,追求真正的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爱我所爱,这样的人生才会是真正有意义的。前几天外教的口语考试刚结束,同学们便都议论纷纷。原因是外教问了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你同意婚前同居吗?”我同学理所应当的回答了:“不同意。”但是外教却露出了十分惊讶的表情,外教又继续问:“不同居那么结婚后发现不合适怎么办?”同学淡定的回答:“容忍。”这位同学很明显是传统勤劳的有着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好同学,但也许在外国人眼中她确实不可思议无法理解的。我不能评价谁对谁错,只能说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诗经》,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如此古朴纯净的诗歌也呼唤着现代人的纯美爱情,追求自己发自内心渴望的东西,而不是因为那些所谓的迫不得已。我会泛着一页扁舟,在细雨江南,吟诵着诗经,等着你的相遇。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每一次重逢都是漫长的等待。所以我会安静的等待,等待和你的久别重逢。
我与诗经作文 篇2
《作文大王》上最有趣的是“疯狂编辑部之……”, 这里有编辑部的有趣故事, 例如古噜噜种了苹果树, 阿木老叔种了桂花树, 而神行太保则把匹诺曹种了下来, 声称要“百年树人”;阿木老叔开了演唱会, 巨难听, 众人疯狂扔鸡蛋。
《作文大王》每一期都会有不同的主题, 例如“开心大家族”“小作家笔会”等等, 而每一期的“专题讲坛”还会选出几篇作文由专业老师进行点评。“精彩瞬间”, 只选登某一篇作文的精彩片段, 短小却让人印象深刻。“超级连载”, 那《狼魂》看得人惊心动魄、兴趣盎然。有些作文的后面会有“歪歌伴唱”, 改了歌词的歌与作文的内容相对应, 十分有趣。
此外, 《作文大王》的封面新颖活泼, 栏目设计灵活多样, 插图也生动有趣, 读起来让人兴致盎然。
后来, 我还关注了《作文大王》的微信公众号, 里面有个栏目是“即时佳作欣赏”, 可以看到许多新上传的优秀文章, 非常棒。
“我与海洋”微作文选登 篇3
——浩瀚星空
一只背包、一张船票、一份梦想,大海离你并不遥远。
海洋中含有13.5亿多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目前,人类已探索的海洋只有5%,还有95%的海洋是未知的。人类对水的依赖是如此的强烈,只要有水流经的地方,人类就会逐水漂航。古埃及的尼罗河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及古代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文明,莫不缘此而生。同样,在海洋中,只要有海岛出现,人们就会乘船逐岛而去,从而建立起海陆之间的文化交往。古代中国的文化就是这样被一步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的。
——绯月
有抒情体,当然还要有学术派。赏美文、学知识,不亦乐乎!
当森林没有树木的时候,当污水遍地流,当天空罩上一片阴霾,当所有草木变得腐朽,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手——我最爱的海洋。我深知我们是共同体,你包容我,我滋养你。然而,海洋的污染物通过我的鳃倾入我的身体,让我无法呼吸,甚至让我的孩子中途夭折。但——我依然选择和你在一起,不分离!
——张英
《还珠格格》主题歌的旋律响起。多么深情的鱼儿,用歌声倾诉对海洋的不离不弃。
还记得他的小脚丫在沙滩上印下的一串小脚印。那年,我与父母来到海边度假,遇到了他。几天内我们便相熟了,我嘲笑他总是红红的脸,他嘲笑我弱不禁风的身姿。长大后偶尔会想起他当年对我说的“很快会去海洋天堂”,不知道他在那片海洋天堂好不好……
——美轮美奂
一个有着些许忧伤和遗憾的故事。但请相信,大海的宽广不仅能包容快乐,还能抚平忧伤。你的明友一定会在“海洋天堂”过着幸福的生活!
小时候,海洋在我的脑海里是梦幻的,蓝蓝的颜色,让我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向往。蓝色,仿佛能让人静静地沉睡在另一个时空里。第一次去大海游泳时,我对水就充满了好奇,无论我用多么大的力气去推水,水总能把我的冲击挡住,缓缓向前,这不禁让我想到“以柔克刚”的道理。我爱蓝色,更爱海洋!
——吴光伟
《诗经》中“君子”之德 篇4
一.统治者。许慎《说文解字》说:“君, 尊也。从尹发号, 故从口”, 尹为古代部落酋长之称, 他本是一个部落的最高统治者, 有着管理本部落土地和人民的最高权力, 可以向他的臣民们发号施令, 所以在甲骨文中, 尹和君具有同样的意思, 即统治者。《大雅·旱麓》中的“君子”就指统治者。《毛诗序》云:“旱麓, 受祖也。周之先祖世修后稷、公刘之业, 大王、王季申从百福千禄焉”。三家诗义同。程俊英《诗经注析》还点明此“君子”为文王。
二.贵族男子。郑玄注:“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 皆曰君”, 这里的“君子”外延扩大了, 由统治者延伸到拥有土地的诸侯、卿大夫等上层贵族。《小雅·雨无正》:“凡百君子, 各敬尔身”, 这里的“君子”指的就是“离居”的正大夫, “莫肯夙夜”的“三事大夫”, “莫肯朝夕”的“邦君诸侯”。
三.女子称丈夫。在《诗经》中, “君子”不但可以指称有较高社会地位的王侯将相, 同时还是女子对丈夫的称呼。《秦风·小戎》是一篇妻子怀念征夫的诗。“言念君子, 温如其玉。在其板室, 乱我心曲”, 抒发了思妇盼夫归来的迫切心情。
周人以道德立国, 周代君子们也把道德追求看成是自身生命价值的最高追求之一, 这使周代社会充盈着深厚的道德温情。
一.统治者的“君子”之德。周克商的成功、武王伐纣王的胜利是德行战胜暴虐的结果。《大雅》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为周族开国史诗, 分别歌颂了后稷、公刘、大王、王季、文王、武王的卓越贡献, 并指出商灭亡的原因和周代替商的原因。“皇矣上帝, 临下有赫。监视四方, 求民之莫。维此二国, 其政不获”, “上帝耆之, 憎其式廓”, 指出殷商统治者政令失德、不得民心。“帝迁明德, 串夷载路”、“维此王季, 帝度其心。貊其德音, 其德克明, 克明克类, 克长克君。王此大邦, 克顺克比。比于文王, 其德靡悔。既受帝祉, 施于孙子”, “上帝”之所以宠爱周族是因为其领导者有“德”, “德”就成为立国之本。在周朝的开国元勋中, 文王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周人在歌颂文王时, 主要还是集中在赞美他的“德”。《大雅·文王》歌颂他是天之子, 具有非凡的人格和智慧, 是道德的楷模, 天意的化身, “无念尔祖, 聿修厥德。永言配命, 自求多福。殷之未丧失, 克配上帝。宜鉴于殷, 骏命不易”, “天命”虽“靡常”, 但“唯德是从”就可永保天命。上天只选择有德的人来统治天下, 统治者失德, 便会被革去天命, 而另以有德者来代替, 文王就是以德而代殷兴周的。本篇是还告诫文王的子孙要以殷为鉴, 敬畏上帝, 效法文王德行, 才能确保周王朝的长治久安。看来, “德”的确是国家稳固的根基。
作为统治阶层的“君子”怎样做才算有德呢?
得民心。《大雅·泂酌》整首诗都是在歌颂得民心的统治者。“泂酌彼行潦, 挹彼注兹, 可以餴饎”;“泂酌彼行潦, 挹彼注兹, 可以濯罍”;“泂酌彼行潦, 挹彼注兹, 可以濯溉”。三章开头都以从远处流潦之水起兴。流潦之水本来浑浊, 且又处于远方, 本来很容易被人弃之不用, 但能舀进来倒进自己缸里就可以蒸菜煮饭, 洗濯酒器, 成为有用之物。“君子”如若“岂悌”, “君子”的仁义道德就会使远方的居民“攸归”“攸墍”, 心悦诚服、感恩戴德地归附, 成为“民之父母”。可见“民之父母”的关键是“君子”的“岂悌”, 君王要有高尚的品德, 要有爱民之心。只要“君子”恒爱民, 民则恒爱“君子”。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
明是非。《诗经·小雅》中的篇目不是歌功颂德的, 而是用来讽谏的。《小雅·巧言》就是一篇讽刺周王听信谗言, 放任小人祸国的诗。“君子如怒, 乱庶遄沮。君子如祉, 乱庶遄已”, “乱之初生, 僭始既涵。乱之又生, 君子信馋”, 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君子”应明辨是非, 勿信谗言。进谗者所进谗言祸国殃民, 固然可恨, 但谗言乱政的根源在信馋者, “盗言孔甘, 乱是用餤”, 谗言像糖衣炮弹一样, “君子”如果没有明辨是非的免疫力, 终会为之所害。“来往行言, 心焉数之”, 直接点明对于来往流传的言语, “君子”应有看清真伪、区分善恶的能力。
勤政务。军事是一个国家安定的保障, 武事就成为统治者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朱熹《诗集传》中译《小雅·瞻彼洛矣》一诗认为:“此天子会诸侯于东都以讲武事, 而诸侯美天子之诗, 天子御戎服而起六师也”。“瞻彼洛矣, 维水泱泱”, 点明天子会诸侯讲武的地点, “君子至止, 福禄如茨。韎韐有奭, 以作六师”, 表明“君子”莅临洛水, 会合诸侯, 讲习武事。集中表现了“君子”的勤于政事。人才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 人才培养就成为统治者政务的重要内容。《大雅·旱麓》中的“岂悌君子”深知人才的重要, “遐不作人”, 长期培养有才干的青年人才, 造就兴邦助王的得力人才, “鸢飞戾天, 鱼跃于渊”, 创造机会和环境让这些优秀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 发扬光大祖辈的德业, 培养人才之人事也就成为和乐平易的“君子”重要政务。
二.上层贵族的“君子”之德。上层贵族“君子”的德主要表现为“为主尽忠”这一道德观念。“忠”是他们对待国家、民族、社会、人民的行动准则, 也是他们对这种行动方式的理性思考, 也是对自身生存价值的一种追求。
板荡精神的实践。《大雅·板》和《大雅·荡》中确无“君子”二字, 却实则“君子”之言辞。《大雅·板》中的“老夫”语言犀利直白, 情感悲愤急切, 劝告、警告并用兼施, 其忧国忧民之情忠贞可鉴。《大雅·荡》借用文王口吻, 斥责厉王暴戾贪婪, 借古讽今, 一一历数纣王暴行, 句句斥责厉王罪恶。《板》和《荡》之作者积极干预政治, 直言勇谏, 甚至不惜犯颜斥上, 这种无畏精神的核心支柱就是“为主尽忠”。在乱世中, 一些不能直接向君主进谏的“君子”只能“作歌”而“维以告哀”, 《小雅·四月》开篇“先祖匪人, 胡宁忍予”, 呼天抢地、悲愤至极;“相彼泉水, 载清载浊”, 这种“举世皆浊吾独清”的表白, 虽无济世之能, 但却可确保自己不同流合污, 清白无辜, 这也是一种君子。
当然以上是处于乱世是君子所表现的“忠”, 更多的时候还得像《小雅·庭燎》中的君子一样“夜未央”之时, “君子至止, 言观其旂”, 诸侯大臣谨于君臣之礼, 严肃畏敬, 及早入朝以待朝会, 勤于政务, 以事君民。
三.其他“君子”之德。《召南·殷其靁》中“莫敢或遑”、“莫敢遑息”、“莫敢遑处”的“振振君子”在“殷其靁”鸣与南山之阳时离家出走, 见出其忠于职守、不敢懈怠的态度。《周南·汝坟》、《王风·君子于役》、《秦风·小戎》等诗篇中的女主人对久役未归的丈夫充满了无尽的思念;另一方面, 服役的丈夫也思念亲人, 饱尝相思之苦, 但为了祖国的安定、人民的安全, 他们选择了继续服役, 这些“君子”的道德功业也因此而形成。
道德功业建立了, 道德人格也很重要。在《周南·汝坟》中的女主人公发自内心的“既见君子, 不我遐弃”的呼声中, 我们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对丈夫并不抛弃她而感到安慰, 在其心中这样不离不弃的丈夫才配尊称为“君子”。《周南·关雎》“发乎情, 止于礼”:“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既有男女之爱的正常感情, 甚至达到“寤寐求之”、“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的程度, 但男子如此强烈的情感加以理性的克制,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以礼来取悦“淑女”, 这种行为谨慎、符合社会美德的男子才被称为“君子”。
由此可知, 上自帝王、下至臣民, 只要有道德修养, 均可被称为“君子”。“德”是“君子”的核心内容, 构成了“君子”的精神内涵, 其温柔敦厚、文质彬彬的品格风范成为后世人们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参考文献
[1]郭延礼.中国文学精神[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2]叶舒宪.诗经的文化阐释[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
[3]丁启阵.诗歌与人生[M].东方出版社.2005.
[4]钱发平.诗经的历史[M].重庆出版社.2006.
[5]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M].中华书局.2007.
读《诗经选译》 篇5
远的不论,即以近年所出,诗经》的选注选译及全译本,便也不在少数。作为标明以普及为宗旨的大型丛书中的一种,总要显示其不同以往的特色,特别是着重于普及的特色吧。但细读之下,却以为未能称意。
若为学术论著,自不妨驳倒诸家,树一家之言。而“普及”的特点,却在于博采众说,虚怀以教,即胪陈有代表性的各家之言,向读者提供尽量多的视角,以多方为初习者示以入学门径为宜。这里,或也用得着“温柔敦厚”一说吧。那么,此册《选译》是否稍嫌输入定见了呢?
比如题解。
题解一道,最是歧见纷出。迄无定论者,也就够多。陈子展《诗经直解》中道:诗无达诂,诗无通故。有如“盲人扪象”,“瞎子断匾”。诗三百篇,义蕴精深博大,沉埋三四千年,有待发掘者不知凡几,甚矣诗之难解也!后之学者可不勉乎哉?这解《诗》之难,却也正是耐人寻味处。对此,本书采取了“就诗论诗”的原则。这不失为简便省事的方法,但却不是“普及”工作的最佳选译。
《诗经》的价值,除了本身之外,很大一部分存在于他人的理解(或日误解,曲解)及由此而带来的对文化史的巨大影响。为什么会有很多今日看来很荒唐的(如本书所说的“完全是一种牵强附会的曲解”,“都是错误的”)笺释?倒并非今人慧于古人,而是二者文化结构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使然,不妨说,后者作为历史的遗存,乃具一种文化史上的认识意义,似难以正确与错误来作是非判断。可以揣想,若非当日采诗者、陈诗者、编诗者、序诗者各存志意,诗的保存与流传,也就未必可能了(《左传·襄二十八年》载卢蒲葵之言:“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恶识宗?”便很可表明《诗》的一种重要功用)。
想到陈寅恪先生所说,对古人的学说,应具一种了解之同情,因古人著书立说,皆有所为而发,故所谓真了解者,必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同情。(详见《金明馆丛稿二编》)窃以为,学问家做普及工作,向初学者灌输的,当首先是这一种了解之同情。在题解,特别是纷争最著之诗的题解中,何不将各家疏传择其要者蕞录若干呢?若以为这样会过多增长篇幅,却也不尽然。将主观意向的赏析文字(这种非知识性的“感受”、“体验”完全可以留待读者)割爱,岂不就很合宜?今天人们阅读《诗经》,大概并不是仅为欣赏几首民歌吧,而使读者了解这种见仁见智的解诗法,似更可传达出诗的“义蕴精深博大”,若止“就诗论诗”,所给予读者的,便觉有限了。
再如注释。
这与上面所说的,其实是一个问题。是否可以尽量容纳一些研究成果?特别是关系到如何理解诗句和诗意的关键词。诚如“前言”中所说,本书注释只是对译文的一种辅助,那么,适可于此收录一二不同的解说。当然不必引证详博,解释深细,但如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版)所做,也就可称范例了。
再有入选内容。
本书选诗凡八十篇,其中国风六十三,小雅十三,大雅与颂各二篇。既为《诗经》选译,则风、雅、颂的入选比例,不是有点悬殊么?虽不必尽奉“六经皆史”之说,但于“三颂”稍稍增选一二,使初学者对《诗》有一比较全面的了解,总不无助益吧。
此外,从“普及”的角度考虑,书末附一参考书目,似亦不可少。
说到出版物中的错字,是件人人叹气的事,大约其中也有无限之难。只是看到“雨雪其旁”(),“莫非王士”(土),以至“我独何害”一行四字中掉了前面两个字,仍不免再轻叹一口气。不过这已近乎苛求了。
顺便再提一句,这本《诗经选译》是不可单独购求的,需以一百三十元,一次购买五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