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印机操作指引

2024-05-28

复印机操作指引(通用6篇)

复印机操作指引 篇1

江苏金钥匙担保股份有限公司操作指引——复印

操作指引——复印

1.本指引所称“复印”是指业务人员对所收集的资料,经原件核实后进行复制备份的行为。

2.本指引仅针对预防不良业务后期处置程序的特殊性对列明的文件提出复制要求,公司要求收集的其他文件的复印可参照本指引执行。

3.复印文件范围:

3.1.1.借款人、反担保人为企业的,应复印该企业的经过年检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和《银行开户许可证》;

3.1.2.借款人、反担保人为自然人的,应复印该自然人的有效身份证(二代及以上)、含有该自然人的全户户口簿、该自然人为已婚人士的应复印其结婚证;

3.1.3.能够证明反担保物的不动产、动产、应收账款、权利的证明文件,包括房屋使用权证、房屋共有权证、土地使用权证、合同、发票、权利证书等文件资料;

3.1.4.借款人、承担连带责任保证的反担保人提供的证明其资产的文件,文件范围比照上款。

3.1.5.保后检查中收集的企业财务报表、纳税申报表、银行对账单、合同等材料。

4.复印要求:

4.1.所有复印文件必须文字、数字清晰、人相可识别。无法达到要求的应采用电子扫描或拍照方式转化为书面材料,转化材料必须与原文件同等比例。

4.2.所有文件应逐页单独复印,不得多文件合并复印。自然人身份证双面复印,一人一页。

4.3.文件为多页材料的,必须全页复印,不得仅复印内容页。内页有贴图的应复印完整贴图。

4.4.所有复印件应由所复印的原件所有人或持有人签章确认复印件和原件的一致性。

4.5.本指引由风控部负责解释。

4.6.本指引与公司规章制度不符的,执行本指引相关规定。

4.7.本指引自2011年11月1日执行。

复印机操作指引 篇2

第1条为提高律师办理专利行政诉讼业务的能力, 在总结律师办理专利行政诉讼业务服务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专利审查指南》等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的相关规定, 编写本指引。

第2条本指引是仅供律师、专利代理人在办理专利行政诉讼业务时参考, 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本指引对律师参考本指引为委托人提供法律服务所产生的一切风险不构成明示或默示的担保。

第一章专利行政诉讼的分类

第3条按照专利行政诉讼的被告主体分类, 分为以国家知识产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地方知识产权局、地方人民政府为被告四种类型。

第4条根据《专利法施细则》的规定, “地方知识产权局”包括两级, 即省级和地市级知识产权局。在实际工作中, 地级市知识产权局以下, 仍设有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但由于没有获得《专利法实施细则》的承认, 这些管理机构不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活动, 它们的行为应当视为受上级地方知识产权局的委托, 因此, 如果因它们的行为引起诉讼, 应当以上级地方知识产权局为被告。

第二章专利行政诉讼的管辖

第5条专利行政诉讼的一审案件,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和由最高人民法院指定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第6条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为被告和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为被告的专利行政诉讼一审案件, 由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管辖。

第7条以地方知识产局或地方人民政府为被告的专利行政诉讼一审案件, 由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和由最高人民法院指定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以北京、上海、广州的地方知识产权局或地方政府为被告的专利行政诉讼一审案件, 分别由北京、上海、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管辖。

第三章专利行政诉讼的范围

第8条不服国家知识产局作出的下列具体行政行为的, 可以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为被告提起专利行政诉讼。

一、专利管理方面的具体行政行为:

(一) 专利强制实施许可决定;

(二) 终止专利强制实施许可决定;

(三) 对专利代理人或代理机构的行政处罚;

(四) 对专利强制许可使用费的裁决行为;

二、专利审查中的具体行政行为:

(一) 、初步审程序的具体行政行为

1.专利申请不受理;

2.专利申请日的确定;

3.专利申请是否保密的确定;

4.专利申请视为撤回;

5.专利分案申请视为撤回;

6.专利分案申请视为未提出;.

7.专利申请中视为要求本国或外国优先权;

8.专利申请中生物材料样品视为未保藏;

9.专利申请中视为未要求不丧失新颖性的宽限期;

10.专利申请中著录项目变更请求视为未提出, 如专利申请权转让中的申请人变更、发明人或设计人变更等;

11.相关权利不予恢复, 比如因正当理由延误办理专利权登记手续的期限, 造成专利权丧失的, 专利申请人请求恢复权利的, 而国家知识产权局不予恢复的。

12.专利申请的中止或结束中止, 如专利申请人因专利申请人资格纠纷, 起诉到法院, 国家知识产权局中止专利申请的审查。

13.在中国完成的发明或实用新型, 向外国申请专利的, 国家知识产权局进行保密审查决定。

(二) 实质审查审期间的具体行政行为:

1.专利申请视为撤回;

2.专利申请著录项目的变更;

3.相关权利不予恢复;

4.专利申请中止或结束中止;

(三) 专利权维持期间的具体行政行为:

1.专利权终止;

2.著录项目的变更, 如专利权转让, 专利权人的变更;如因发明人资格纠纷导致的发明人变更等;

3.专利权不予恢复;

4.中止或结束中止, 如因发生专利权属纠纷, 中止专利权人的著录项目变更。

(四) 专利申请审查中, 国家知识产权局迟迟不能审结发明专利申请, 专利申请人提起的行政诉讼, 法院即是以行政不作为为案由受理。

第9条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的下列具体行政行为, 可以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为被告提起专利行政诉讼。

(一) 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的《复审请求审查决定书》;

(二) 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的《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书》;

第10条地方知识产权局作出的下列具体行政行为, 可以以地方知识产权局为被告提起专利行政诉讼。

(一) 专利侵权处理请求决定; (二) 对假冒专利的处罚决定;

(三) 假冒专利处罚程序中作出的查封、扣押行政强制措施。

第11条对地方知识产权局假冒专利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 向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地方人民政府复议决定改变行政处罚决定的, 以地方人民政府为被告, 提起专利行政诉讼。地方人民政府复议决定未改变行政处罚决定的, 以地方知识产权局为被告。

第12条地方知识产权局能够处理的案件包括:

1.确认是否构成专利侵权的案件;

2.责令停止专利侵权的案件;

3.对假冒专利的处罚;

4.对专利侵权赔偿纠纷的调解;

5.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归属纠纷的调解;

6.发明人、设计人资格纠纷的调解;

7.职务发明的发明人、设计人的奖励和报酬的纠纷的调解;

8.发明专利权授予前未支付适当费用的纠纷的调解。

对上述第4、5、6、7、8种情形不服的, 不能对地方知识产权局提起诉讼。

第13条对地方知识产权局居间裁决所作的决定和行政处罚均可提起行政诉讼。地方知识产权局对专利侵权纠纷所作处理决定, 应当理解为是行政机关居间裁决民事纠纷所作决定, 而不是行政处罚性质的决定。对地方知识产权局假冒专利行政处罚不服的, 既可行政复议, 也可行政诉讼。此处, 行政复议不是行政诉讼的前置程序, 对知识产权局所作对假冒专利行政处罚不服的, 既可以先行复议, 也可以直接起诉到法院。

第四章专利行政诉讼案件的当事人

第14条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为被告的专利行政诉讼案件中, 本指引第8条中的行政行为相对人为案件当事人。即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具备专利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

第15条不服专利复审请求决定, 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为被告的专利行政诉讼案件中, 专利申请人具备专利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

第16条不服专利无效宣告请求决定, 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为被告的专利行政诉讼案件中, 无效宣告请求人或专利权人是原告。无效宣告请求人作为原告起诉的, 专利权人为诉讼中的第三人;专利权人作为原告起诉的, 无效宣告请求人为诉讼中的第三人;无效宣告请求人、专利权人均作为原告分别起诉的, 无效宣告请求人和专利权人均是原告, 而没有第三人。

第17条不服专利侵权请求处理决定, 以地方知识产权局为被告的专利行政诉讼, 专利权人或专利侵权处理被请求人为原告。专利权人作为原告提起专利行政诉讼的, 专利侵权处理被请求人为诉讼的第三人;专利侵权处理被请求人为原告提起专利行政诉讼的, 专利权人为诉讼的第三人。

第18条不服假冒专利处罚决定或查封、扣押行政措施, 以地方知识产权局为被告提起的专利行政诉讼, 被处罚人是诉讼中的原告。

第19条不服改变假冒专利处罚决定的复议决定, 以地方人民政府为被告专利行政诉讼, 被处罚人是诉讼中的原告。

第五章专利行政诉讼的起诉

第20条原告不服专利复审请求决定或专利无效宣告决定, 对专利复审委员会提起专利行政诉讼时, 起诉书必须对具体政行为如何侵犯其合法权益进行具体说明, 即应说明专利复审请求决定或专利无效宣告请求决定是适用法律、法规错误, 还是违反了法定审理程序、超越职权或证据不足。

第21条原告对专利复审委员会的行政诉讼请求应当具体、明确, 即要求人民法院撤销或维持复审委员会的决定, 应当明确。

第六章专利行政诉讼的委托

第22条委托人是个人的, 委托手续包括向人民法院提供委托人的身份证件、一审委托书、受托人的身份或代理证件、委托代理机构公函。委托人为外国人或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人的, 其身份证件和委托书要办理相应的公证手续, 或者根据所在国或地区与中国之间的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上述文件为外文的, 应当同时准备法院认可的翻译机构翻译的中文译文。

第23条委托人是单位的, 委托手续包括向人民法院提供委托人的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一审委托书、受托人的身份或代理证件、委托代理机构公函。委托人为外国单位或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法人单位的, 其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和委托书要办理相应的公证手续, 或根据所在国或地区与中国之间的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单位没有营业执照, 可以采用其所在国登记的工商资料作为证明。上述文件为外文的, 应当同时准备由法院认可的翻译机构翻译的中文译文。

第24条无论在一审诉讼中递交的委托书内容是否有二审诉讼的授权内容, 二审法院通常也要求当事人再提交一份关于二审的授权委托书, 如需要办理公证、认证手续的, 还需要再办理一次公证、认证手续。

第七章专利行政诉讼中的证据审查

第25条不服专利无效宣告请求决定, 对专利复审委员会提起专利行政诉讼, 注意对无效宣告请求人提交证据的期限审查。《专利法实施细则》有关证据提交期限的规定, 请求人在提出无效宣告请求之日起1个月后提交的证据, 专利复审委员会不予考虑。

第26条不服专利无效宣告请求决定, 对专利复审委员会提起专利行政诉讼时, 注意审查无效宣告请求人提交的证据与无效宣告请求的理由是否相结合, 是否指明每项理由所依据的证据。如果仅提交证据, 而没有结合证据说明无效宣告请求的理由, 该证据不会被作为无效宣告请求的依据。

第27条不服专利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或专利复审请求审查决定, 以专利复审委员会为被告提起专利行政诉讼, 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在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或复审请求审查决定后, 或者在诉讼程序中自行收集的证据, 以及原告或第三人在诉讼程序中提供的、被告在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或复审请求审查决定中未作为作出决定依据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第28条涉及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或复审请求审查决定而提起专利行政诉讼中, 注意审查:请求人在无效宣告请求审查或专利复审审查中, 是否在指定的举证期限内提供外文证据的中文译文, 如果未在指定期限内提交外文证据的中文译文, 按照《专实施细则》第3条的规定, 该外文证据应当视为未提交。

第29条专利复审委员会所作出的专利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或复审请求审查决定中, 采用了未在指定期限内提供的外文证据的中文译文, 针对该行政决定的专利行政诉讼中, 该行政决定则是属于适用法律、法规不当。

第八章专利行政诉讼与专利民事诉讼的衔接

第30条地方知识产权局作出专利侵权处理决定确认构成专利侵权或不构成专利侵权, 专利权人或请求人均可以针对地方知识产权局提起行政诉讼, 要求如果被控侵权人没有提起行政诉讼, 专利权人亦有权向法院提起专利侵权赔偿的民事诉讼。法院审理专利侵权赔偿民事诉讼不受地方知识产权局的处理决定的影响, 不仅要审理侵权赔偿问题, 法院还要重新审查是否构成专利侵权的问题。

第31条地方知识产权局作出的专利侵权处理决定, 认定构成侵权或不侵权, 专利权人均可以在决定作出后向法院提出民事诉讼, 要求法院判决确认构成侵权, 地方知识产权局已经作出的处理决定将不发生法律效力, 要等待民事诉讼的结果。如果民事诉讼的结果是构成侵权, 法院会依权利人的要求, 判决侵权人停止侵权, 地方知识产权局的处理决定的内容应当认为已经被法院的民事判决所“吸收”了, 如果法院民事判决不构成侵权, 则基于法院判决的效力要高于地方知识产权局处理决定的效力, 处理决定亦不再执行。

第32条地方知识产权局作出的专利侵权处理决定确认构成专利侵权, 被控侵权人可以地方知识产权局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 要求撤销该处理决定。被控侵权人没有提起行政诉讼, 而是向法院提起要求确认“不侵权”的民事诉讼, 法院受理后, 亦要全面进行审查, 而无论作出何种判决, 最后结果均以法院判决为准。

第33条地方知识产权局作出的侵权处理决定确认被控侵权人的行为不构成专利侵权, 但被控侵权人也可提起“不侵权”的民事诉讼。

第34条提起行政诉讼又提起民事诉讼时, 地方知识产权局侵权处理决定作出后, 双方当事人可以分别提起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即地方知识产权局作出构成专利侵权决定, 被控侵权人不服, 针对该决定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 同时, 专利权人向法院提起专利侵权赔偿的民事诉讼, 正常情况下两个法院进行协调, 由审理行政案件的法院中止行政诉讼, 等民事诉的结果出来后再作出行政诉讼判决。

第35条侵权处理决定作出后, 被控侵权人针对该决定既提起行政诉讼, 同时又提起“不侵权”的民事诉讼。应以中止行政诉讼, 等待民事诉讼的结果。行政诉讼在确认专利侵权问题上, 应当与民事判决保持一致。

第36条地方知识产权局作出侵权处理决定后, 专利权人既提起行政诉讼, 又提起民事诉的, 不能认为专利权人是重复起诉, 不能适用“一事不再理”原则。即两个法院均可以立案, 通常情况应当行政诉讼程序先行中止, 待民事诉讼判去生效后, 再继续行政诉讼。

第37条地方知识产权侵权处理决定作出后, 专利权人提起行政诉讼、被控侵权人提起民事诉讼。地方知识产权局处理决定不构成侵权, 利权人依《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提起行政诉讼, 而被控侵权人也可以提起上述确认“不侵权”的民事诉讼。以民事诉讼为主、以行政诉讼为辅的方式来解决这样的程序交叉问题。

第38条提起行政诉讼同时“附带民事诉讼”的衔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对行政诉讼法的司法解释第61条的规定, “被告对平等主体之间民事争议所作的裁决违法, 民事争议当事人要求人民法院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的, 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审理”。如果当事人不服地方知识产权局所作关于专利侵权的决定, 依行政诉讼法起诉到法院, 法院经审理认为地方知识产权局的决定违法的, 可以在撤销违法决定的同时, 应当事人的请求, 依民事诉讼法对专利侵权纠纷进行审理。

第39条假冒专利行政处罚和民事诉讼的衔接。地方知识产权局作出假冒专利处罚决定后, 专利权利人提起民事赔偿诉讼, 此时, 法院处理赔偿问题要以是否构成假冒为前提。法院在诉讼中仍然要进行全面审查, 即首先要审查假冒行为是否构成, 只有在认定假冒行为已经构成的情况下, 才可以进一步确认是否应当赔偿。法院从民事诉讼的角度来看待是否构成假冒的, 不对行政罚款及其数额进行判断。法院民事诉讼程序中是否认定构成假冒, 对地方知识产权局的行政处罚均没有影响。因为民事诉讼程序无权审查行政处罚决定是否正确。

第40条如果专利权人认为假冒产品还落入了其专利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专利权人在民事诉讼中同时提出专利侵权赔偿, 即还要求假冒人赔偿其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失。法院不仅要审查是否构成假冒, 还要审查假冒行为是否同时构成专利侵权, 假冒行为是否落人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如果构成, 则法院不仅要判决假冒人赔偿对专利权人造成的商誉上的损害, 还要判决假冒人承担专利侵权的赔偿责任, 即双重赔偿责任。

第41条地方知识产权局作出处罚的决定, 被处罚人不服处罚决定而提起行政诉讼, 而权利人提起假冒所引起的损害的民事赔偿诉讼及专利侵权赔偿诉讼。处理民事诉讼的法院应当暂停对假冒问题的审查, 先进行是否构成专利侵权的审查, 等审查行政处罚的行政诉讼审结后, 再根据行政诉讼的审查结论, 决定是否需要假冒人赔偿权利人因假冒行为所产生的商誉等损害。但无论如何, 民事诉讼不停止对是否构成专利侵权的审查, 因为产品是否落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与假冒行为有可能重合, 亦有可能单独构成。

第42条当地方知识产权局作出不构成假冒专利的处罚决定后, 专利权人对该决定提起行政诉讼权的同时, 权利人以对假冒行为遭受的损失, 提出民事赔偿诉讼, 甚至还包括专利侵权的诉讼。民事诉讼程序中对假冒行为的审查应当中止, 对是否构成专利侵权行为的审查并不停止。等行政诉讼有了结论后, 再根据行政诉讼的结论, 决定是否应当由假冒人承担基于假冒行为产生的损失。

第43条地方知识产权局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 当事人人一方反悔的, 当事人可以按照合同法规定起诉到法院, 不能对地方知识产权局提起诉讼。

第九章专利行政诉讼的审理

第44条专利申请人不服专利申请的驳回决定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了复审请求, 专利复审委员会经合议审理后认为原驳回决定是正确的并作出维持原驳决定的复审决定, 复审请求人不服复审决定又向人民法院提起专利行政诉讼, 此时人民法院只能围绕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的维持原驳回决定的复审决定是否正确进行审查。

第45条人民法院的主要任务是审查专利复审委员会所作的决定是否查清了事实, 是否准确地适用了法律, 是否违反了法定程序查原则。例如, 在一件无效案的审查决定中, 请求人始终以不能被认定为有效证据的证据1为最接近的对比文件, 并以证据1结合证据2否定涉案专利的创造性, 专利复审委员会依职权采用了请求人没有提及的证据3与证据4进行结合而作出了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 在作出决定前也没有给专利权人一次符合听证原则的陈述意见的机会, 则其行为属于违反请求原则和听证原则的行政行为。

第46条按照《专利法实施细则》第72条的规定, 在无效宣告阶段, 请求人主动撤回无效宣告请求或者因双方和解需要, 请求人撤回无效宣告请求时, 复审委员会在已进行的审查工作的基础上, 认为专利权可以全部无效的, 可以不终止审理。

第47条法院的庭审是针对双方当事人对专利复审委员会所作出的专利行政决定正确与否来听取双方当事人的观点, 凡是专利行政决定中未涉及的理由、证据、事实一般不予采纳并不纳入庭审的范围, 其情况类似专利复审委员会对不服专利申请驳回决定而提出的复审请求的审理, 即只针对驳回决定所涉及的问题进行理。法院的庭审不适合采用长篇大论的论述和具体对比, 不适于对纯技术问题进行过度的技术性讨论以及法律条款解释评述, 法院的庭审适合直接切入无效宣告或复审决定所谓不公正、不合法的具体叙述和辩论, 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方式把问题讲清楚即可。法院的法庭辩论一般在庭审调查阶段就一并进行, 即质辩合一模式。因此有些观点在庭审调查阶段就可以发表, 而不必等到辩论阶段。针对专利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不服的行政诉讼中, 第三人始终应与专利复审委员会站在同一立场上去参加诉讼、发表意见, 而不能与专利复委员会产生不和谐或相矛盾的说法。

第48条人民法院在审理因不服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复审决定和无效宣告审查决定而产生的利行政案件时, 其依据的法律是《专利法》《行政诉讼法》, 其参照的是《专利法实施细则》《专利审查指南》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所作出的相关司法解释、规定等。

第49条专利复审委员会为被告的专利行政诉讼件的焦点并不是请求法院直接依据《专利法》的有关规定对专利申请的内容或已经授权的专利进行审查, 而是对专利复审委员会的行政审查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因此, 原告不能要求法院直接认定原告的专利申请是否符合授予专利权条件或是否符合维持专利权有效的条件, 如果原告提出这样的请求, 一般不会得到法院的支持。

第50条原告的诉讼代理人可以在诉讼中请求法院着重对复审程序或无效宣告审查序中不合法的地方进行重点审查, 这就要求其对于上述重点审查之处要有所准备, 准备越充分越好。代理人对于程序的合法性质亦可以围绕以下问题进行:对该决定不利于当事人是否给予一次符合听证原则的陈述意见的机会、是否应当通知当事人出庭口头审理而没有通知、是否应当回避的合议组成员没有回避、是否一方当事人对于对方出庭人员有异议而没有被专利复审委员会接受等问题进行准备。对于实体问题的质疑则主要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证据的采集是否违反法律关于证据的一般规则或特别规则的规定, 对于证据的不予采信是否违反法律的规定, 适用法律是否超出了无效宣告请求的理由、范围, 对事实的认定是正确。只要在上述方面能够找出任何一点有关被告行为的不合法性的缺陷, 有可能促使人民法院作出要求专利复审委员会重新审查的决定。因此, 律师的工作重点不是泛泛地谈合法性问题, 而是要从专利复审委员会所作出行政行为的过程中找到程序上和实体上的具体缺陷, 即从复审决定或无效宣告求审查决定的字里行间找到不符合法律的具体描述, 并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定性分析, 从而使法院能够接受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第十章专利行政诉讼的判决和执行

第51条不服地方知识产权局决定行政诉讼时, 包括四种判决判决, 即撤销或维持判决、变更判决、确认判决、履行判决。且不区分是居问裁决专利侵权民事纠纷还是行政处罚。判决、行政处罚生效后, 当事人不履行判决或行政处罚决定的, 地方知识产权局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52条根据《专利法》的规定, 对地方知识产权局在行政处罚程序中所采取的强制措施不服的, 诉讼或复议均不停止该强制措施的执行, 即扣押的假冒产品并不返还, 查封的假冒产品照样继续查封。

第53条地方知识产权局作出的《专利侵权请求处理决定书》认定被请求人构成专利侵权的, 地方知识产权局可以责令被请求人停止侵权。但当事人可以在收到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如果不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停止侵权行为, 地方知识产权局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地方知识产权局停止侵权的决定作出后, 并不立即产生执行的法律效力, 这一点与其他行政行为有所区别。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后, 只有在法院维持原决定时, 地方知识产权局才产生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权力, 在此之前并不产生这样的权力。

复印机操作指引 篇3

序言

国际评估准则理事会(IVSC)是致力于公众利益的独立的、非营利性的私人部门组织。国际评估准则理事会(IVSC)的目标是通过为接受过适当专业培训、遵守职业道德的评估专业人士提供可信评估意见制定合理的框架,建立公众对评估程序的信心和信任。

国际评估准则理事会(IVSC)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目标:

·制定和维护国际评估准则(IVS)

·为专业评估师提供技术指导

·促进全球评估行业和职业道德实践的发展

受托人通常应用公允意见来帮助进行商业判断和日常管理,从而充分应用组织机构的资源,并促进实现可能的交易。许多公允意见基于评估分析。国际评估准则理事会(IVSC)认为,促进对公允意见目标的理解和确认,提供公允意见的最佳实践原则,有助于实现公众利益。

国际评估准则理事会(IVSC)意识到,一些国家的证券监管机构制定了相关管理规定,包括何时需要出具公允意见,谁委托,谁提供,以及公允意见应该包含的内容。本操作指引旨在帮助尚不存在相关规定或有类似规定但尚未涵盖本指引所包含内容的地方应用。

内容

段落 页码

简介 1-2 4

何为公允意见? 3-4 3

何时需要公允意见? 5 4

公允意见的目的 6-9 4

职业道德注意事项 10-18 5

工作范围 19-21 7

调查范围 22-27 8

公允意见书的内容 28-32 9

简介

1.本操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描述了公允意见的性质并规定了提供公允意见时所需的操作程序。

2.公允意见(FO)帮助委托关系中的受托人(例如公司董事,理事或者基金经理,他们为了个人利益或者他人利益必须采取行动,从而确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从财务角度判断拟进行的交易是否符合委托人的权益。受托人对委托人拥有注意义务。

何为公允意见?

3.公允意见是公允意见提供者从财务的角度就一项拟进行交易中拟收取或支付的报酬的公允性向委托方出具的意见。公允意见的提供要考虑拟进行交易中与拟收取或支付报酬相关的交易条件,包括对放弃和获得利益的价值进行比较。

4. 公允意见不是:

a.特定交易中取得或收到的最佳价格的意见或任何形式的保证;

b.对导致交易搁置的销售或谈判过程以及其中拟支付或收取报酬的评估或评价;

c.对预期交易的战略价值的肯定;

d.对证券持有人如何进行投票的建议;

e.对交易过程中类似禁售期、终止费用、遣散协议等方面的分析或意见;

f.对客户提供的、代表客户提供的或公共途径获得的历史或未来财务方面或其它方面信息的确认,或任何形式的意见或保证(审计,复核或编辑)。

然而,从财务的角度由公允意见提供者对一项拟进行交易的价格进行公允性分析, 继而得出公允意见的过程需要考虑以上这些因素中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因素。

何时需要公允意见?

5.受托人应用公允意见的交易例证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项目:

收购邀约;强制收购或者赎买少数证券持有人所持股份;计划或项目安排;资本重组,包括再融资交易和债务股权互换;私有化交易;关联方交易;与身居要职的人进行交易;回购;不涉及拍卖的投标报价、出售或合并交易。

公允意见的目的

6.公允意见可以协助受托人证明其在商业交易中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在可能的重大交易中履行了注意义务,充分利用了组织机构的资源。受托人的职责基于法律、法规、法院和监管部门的持续监管而不断发生变化。

7.注意义务是支撑受托人批准拟进行交易或考虑拟进行交易的重要义务。一些法院有权通过检查受托人是否在充分考虑相关因素、信息和审议涉及该机构的决议之后能够尽职、理性的进行受托活动,来决定该受托人是否履行了注意义务。

8.一些法院认为,由于受托人通常是依据对预期交易的深思行事,对商业判断的应用可以保护受托人不受“既成事实”的挑战。因此,除非受托人有明显违反合理预期的行为,否则法院或者监管机构都不太可能审查或质疑受托人的行为或决定。

9.公允意见通常是根据对预期交易的考虑,从财务的角度关注各利益相关方和所有个人或集团证券持有者利益的公平性。如果相关证券法规或法律先例可以应用于预期交易,则可以帮助利益相关者对预期交易的公平性进行评估和判断。

职业道德注意事项

10.国际评估准则理事会(IVSC)的专业评估师职业道德守则明确了可以适用于公允意见的五项基本道德原则。职业道德守则还包括对应用原则的指导,对可能存在的威胁的讨论,以及职业评估师为避免或减轻这些威胁可能会采取的行动。在应用本操作指引时,建议遵循专业评估师职业道德守则。

11.专业评估师职业道德守则中的五项基本原则,确定和探讨了诚信、客观、权限、保密和专业行为。该操作指引描述了可能会对公允意见提供者的诚信和客观性产生特定威胁的类型。

12.公允意见必须是客观和公正的,不应该偏向于包括委托方在内的利益的任何一方。因此,公允意见提供者需要采取一切必要步骤,以避免其独立性受到威胁。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公允意见提供者不应该接受任何委托方或交易过程中的利益相关方的无理要求,包括限制调查范围、干扰调查方法或结论等行为。

13.在接受提供公允意见业务前,公允意见提供者应该考虑到任何其公司或组织现有的或拟建立的关系可能会对其独立性产生的损害,并且对损害程度进行评估。例如:

·与委托方的关系,包括非独立董事、管理层,大股东,其他利益相关方;

·拟议交易的结果可能或有理由被认为与公允意见提供者有利益关系。

14.公允意见提供者以及其家人、联营公司及员工与委托方或其他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越密切,公允意见提供者就有更大的举证责任来证明其公正性。

15.除了交易过程中公允意见提供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外,还存在一些其他的相互作用或事件可能会实事上威胁公允意见提供者遵循专业评估师职业道德守则中的五项基本原则。以下就是典型的相互作用或事件的例证:

·公允意见提供者意识到以下两种情况之一的发生:

I.委托方在另一个公允意见提供者披露了其对预期交易考虑拟采取的评估方法后,拒绝由其继续提供服务,或者

II.另一个公允意见提供者在接到委托后拒绝提供公允意见;

公允意见提供者现在或在此之前为委托方提供过策略咨询或参加过拟进行交易的策略的讨论;

nlc202309032142

·任何公允意见提供者接受委托方或其他利益相关方指令的行为,包括使用委托方指定的评估方法和指定结论;

·公允意见提供者未经仔细检查就使用委托方或其他利益方提供的数据和分析;

·公允意见提供者收取费用取决于交易或者公允意见的最终结果;

·公允意见提供者在发布最终公允意见前与委托方或其他利益方探讨未来的业务关系;

·公允意见提供者不是基于事实的变化,而是根据委托方对公允意见草稿的意见改变公允意见;

·公允意见提供者在未进行尽职分析和调查的情况下听从委托方或任何其他利益方的建议而改变自己的观点。

16.当公允意见提供者认为遵循专业评估师职业道德守则的五条基本原则受到威胁时,他们应当对所受威胁程度进行评估。有些威胁可以通过采取合适的防御措施消除或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但是,正如专业评估师职业道德守则里规定的那样,如果无法消除违反五条基本原则的威胁,或者无法将这种威胁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这项业务就应该中断或停止。

17.专业评估师职业道德守则中探讨了可以用来消除或显著降低威胁,从而实现公正客观的安全措施的类型。这些措施包括限制信息在公允意见提供者公司内部传播(包括公允意见提供者公司的附属公司或实体),同时防止有利益冲突关系的公允意见提供者及其同事接触到相关信息。

18.任何可能违反五条基本原则的关系或行为,以及为避免或消除这种威胁所采取的相关行动,都应该在公允意见书中披露。

工作范围

19.公允意见有可能包含评估分析、评估或者价值区间,执行此类公允意见业务时可以遵守国际评估准则的相关规定。国际评估准则101工作范围,涵盖了在进行评估业务之前,公允意见提供者和委托方之间需要考虑和以书面形式记录的事项。

20.为保持与国际评估准则101一致,公允意见提供者应在工作范围协议上签名,最好也有委托方的签名。

21.除了国际评估准则101工作范围内的注意事项外,在公允意见工作范围内,以下事项应引起特别注意:

a.在分析预期交易和制定公允意见时采用合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

b.在分析中使用合理和适当的假设,这些假设一旦发生变化,将对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c.在形成终稿之前或在任何适当的条件下,是否向委托方提供公允意见书的草稿以进行事实上的核查,从而避免对结论产生不正确的影响(见第16段);

d.调查和核实的程度是适当的;

e.需要专业援助的范围。

在下文中将对最后两点注意事项展开进一步探讨。

调查范围

22.公允意见提供者搜集和核查数据的职责,也即第三方(包括委托方)提供待用数据的范围,应该记录在工作范围内。

23.由委托方提供的支持其利益的公允意见的信息分析的采纳与否,取决于公允意见提供者。如果这些信息不是以令人满意的形式提供,可以考虑终止此业务或者拒绝发表公允意见。

24.公允意见提供者在形成公允意见时,常常会无法独立确认一些数据,相反会依赖委托方或者没有任何利益关系的第三方提供的信息。但是,公允意见提供者在采用信息时,应该保持合理的专业质疑精神。如果信息不合常理,应该要求对方提供额外的信息或进一步补充信息。公允意见提供者越是依靠某些信息才能做出结论,其对信息的检查责任越大。如果有任何征兆表明无法依赖尚有疑问的信息,公允意见提供者就应该终止业务或者拒绝提供公允意见。

25.公允意见提供者所依赖的任何由委托方或第三方提供的信息都应在公允意见书中披露,但如果公允意见提供者认为信息中存在实质性缺陷,就不应该发布该公允意见。

26.如果公允意见提供者缺乏审核对最终结论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的专业知识,委托方或者公允意见提供者应该聘请独立于委托方的专业人士。专业人士只需要向公允意见提供者报告,而不是向委托方报告。

27.当公允意见提供者依赖其他专业人士的帮助时,公允意见提供者应该对该专业人士的名誉、专业素养和对预期交易与相关利益方保持独立性等方面进行调查。使用合理的假设和方法是该专业人士的责任。然而,公允意见提供者在使用专业人士意见之前应该确保对其工作和建议有足够的了解,如果对其工作不满意或觉得建议不够合理,应该要求专业人士提供额外的信息或解释。

公允意见书的内容

28.本节对公允意见的典型内容进行介绍,并非旨在涵盖公允意见书中可能会包含的所有内容,也不是对某些业务提出不相关的要求。各监管辖区可能会对公允意见提出额外的特殊要求。

29.格式、标的和信息量都很重要,需要进行专业判断。在进行专业判断时应该考虑的因素包括:

·该公允意见中标的的性质和复杂程度;

·公允意见用户对于公允意见使用的知识背景和范围。

30.指导公允意见提供者做出判断的优先原则是公允意见应该提供充足的信息,从而使读者可以合理的理解事实背景、主要判断和形成结论的重要理由。公允意见的预期格式和具体细节应该进行明确规定,在工作范围部分进行明确说明,参见国际评估准则101工作范围第2章第1节。

31.当公允意见包含评估、价值区间或评估分析时,国际评估准则适用于该业务。特别是国际评估准则103报告的要求与公允意见相关。如果公允意见包含另一位专业人士提供的评估意见时,建议公允意见提供者确信专业人士的工作和报告符合国际评估准则,并且确认该专业人士同意在报告和公允意见中引用其观点。

32.如前所述,下文列出了大多数公允意见中应该包含的事项。所列事项不分先后顺序:

业务背景

A.公允意见提供者的身份;

B.公允意见的目的;

C.术语“公允”的定义和用来提供观点的标准;

D.公允意见的有效日期;

E.公允意见提供者的签约对象和公允意见的接受方(如果不相同的话)。

独立性

F.声明:公允意见提供者是否与客户、管理层或其它利益方存在可能导致公允意见提供者的独立性受到影响的任何实质性关系(见上文第16段或第19段)。

G.支付给公允意见提供者费用的具体事项如下:

·费用是否依赖于应用公允意见的事件或行为的声明;

·费用是否依赖于预期交易或提供意见的结果(见第16段)。

交易背景

H.对预期交易及或对预期交易的考虑的描述,包括交易内容。

I.对证券持有人考虑的描述(或者对一组证券持有人考虑的描述)。

分析范围

J.对相关业务、资产或证券的描述。

K.公允意见中的相关案件,证券法规,规章、政策。

L.对工作范围的描述,包括对信息审核和依赖的摘要。当公允意见提供者审核范围受限或提供给公允意见提供者的信息不完整时,出具的公允意见应该披露这些局限性或信息的不完整性,阐明原因,并对这些局限性对公允意见结论的影响进行描述。

M.公允意见提供者在得出公允意见结论前,应该考虑到所有相关建议、事先评估及专家报告。公允意见提供者注意不要在公允意见中泄漏或直接引用一些保密、法律上受保护或者商业敏感的信息。

N.对所用评估途径和方法及选用这些评估途径和方法的原因的描述。

O.所使用的价值类型及定义(参见国际评估准则框架)和其它额外假设(例如持续经营或清算假设)。

P.得出公允意见结论的所有假设。如果该假设具重要性,应该在公允意见中表明对假设的敏感程度(既假设的变化对结论产生的影响的分析)。

Q.从财务角度考虑拟进行交易的公平性而得出的结论对于各利益相关者是合适的。

nlc202309032142

限制和局限

R.任何应用公允意见时的限制和局限,或公允意见提供者的责任。

i.公允意见受制于的任何限制或局限;

ii.对公允意见使用方的使用限制,或者公允意见应用于特殊目的;

iii.明确未经授权或不恰当应用公允意见应担负的责任。

附:

国际评估准则理事会关于《公允意见操作指引(征求意见稿)》反馈意见的说明

一、指引的目标及反馈意见应注意的事项

公允意见是判断收购、兼并或者出售部分或整体业务等的企业交易对相关股东是否公平的意见。这些公允意见往往由企业的董事会或其他受托人委托办理,以证明此项交易符合所有股东的利益。在一些司法管辖区内,法律法规要求某些特定类型交易必须出示公允意见。

从财务角度对一项交易提供公允意见通常需要进行评估或评估分析。构成公允意见的评估分析一般应与国际评估准则(IVS)和国际评估准则理事会(IVSC)的其它公告一致,例如,专业评估师职业道德守则或其它各种技术资料文件中的评估方法指引。

国际评估准则理事会(IVSC)专业委员会从公众利益出发制定该操作指引,阐释了接受和准备出具公允意见业务时通常需强调的具体问题,以及如何才能符合国际评估准则(IVS)。该指引的目标为:

·提供影响专业评估师客观性的具体事例,对专业评估师职业道德守则进行补充。

·能够使公允意见的提供者和使用者确保评估意见是基于满足国际评估准则(IVS)所包含的关于程序和报告透明度的要求。

·确保基于评估意见的公允意见符合相关国际准则的要求。

欢迎公允意见的提供者、使用者和其他依赖于公允意见的用户对此意见稿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对本征求意见稿的反馈意见,请于2012年5月31日之前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到CommentLetters@ivsc.org 或者以信件的形式寄到IVSC.41,Moorgate,London EC2R 6PP.United Kingdom.。除非您有保密的要求,您的意见将会公示于众。

本征求意见稿的副本将会提交给国际评估准则理事会,以供个人或组织使用,严禁私自出售或传播,引用此征求意见稿时必须标明国际评估准则理事会的版权或列明国际评估准则理事会的地址。此外,没有得到国际评估准则理事会的允许,严禁翻译、转载或以其它任何形式(未知或已知方式),包括影印和复制,应用到任何信息存储和检索系统中。出版和版权事宜,请联系IVSC.41.Moorgate.London EC2R 6PP.United Kingdom。邮箱地址为ivsc@ivsc.org.www.ivsc.org。

反馈意见应注意的事项:

1.应以信函格式反馈意见,在信件抬头标明组织名称。除非要求匿名,否则所有收到的意见将会在国际评估准则理事会(IVSC)网站上公布。

2.不要提交直接在征求意见稿上修订编辑的版本。

3.所提交反馈意见的文档格式最好是未经上锁的PDF格式,以便进行提取分析。在国际评估准则理事会(IVSC)网站公布之前,所有文件都会保密。

二、针对反馈意见者的问题

国际评估准则理事会(IVSC)专业委员会希望您能对下列问题做出答复。并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回答,但为方便对收到的答复进行分析,请使用本问卷中的问题号码标明所回答问题的题号。也欢迎您对征求意见稿的任何方面做出进一步的评论。

1.专业委员会认识到,许多司法管辖区内的法律或法规规定了何时需要公允意见,谁有资格出具公允意见以及公允意见必须包含的内容。正如该指引序言中指出的那样,该指引用于没有同样法定要求的地方,或者作为法定要求未涉及方面的补充。一些司法管辖区可能有多于该指引的规定和要求,专业委员会愿意了解该指引与已知国家监管要求的冲突或矛盾之处。

该征求意见稿中是否与您所在执业内的监管要求有相抵触之处?如果有,请对相抵触的部分以及相关法规的规定提供简单描述。

2.委员会考虑是否应该区分不同版本的公允意见报告,即向委托方提供的综合、详细的报告(有时也被称为“董事会简报”或“董事会陈述”)和用于公开披露的缩减版报告。通常的做法是提供一个结论性摘要,供公开披露或提供给各利益相关方。不同格式的报告之间并不存在明确的区别,它们都是相同服务的一部分。

您是否同意这个结论呢?如果不同意,您认为该征求意见稿中提交给委托方或公开披露的版本应该有什么区别?

3.征求意见稿的第3、4段描述了什么是公允和不公允的意见。

a)这些描述是否与你所在执业区域提供的公允意见相一致?

b)你是否认为国际评估准则理事会(IVSC)发布的该指引尝试定义公允意见的性质,会对使用者乃至公共利益起到帮助?

4.委员会决定,该指引应仅对以下事项提供指导:如何确保独立性和客观性;确定工作范围时应当考虑哪些因素;执行公允意见业务应当关注哪些业务条件;标准公允意见书中应包含哪些要素。委员会认为,将指引扩展到用于表明拟议交易是否公平的相关事项中,例如拟议交易的性质、范围和时间等,在国际背景下是不切实际的,并且在某些情况下会被理解为限制了意见提供者的个人判断。

你是否同意委员会关于排除该指引被用于作为能够决定一项拟议交易是否公平的标准的决定?如果不同意,请注明你认为能被有效使用的附加指引的类型。

5.委员会认为,公允意见提供者的完全独立性对提供客观公正的意见非常重要。这些标准适用于所有评估相关服务和2011年国际评估准则理事会(IVSC)发布的专业评估师职业道德守则中包含的专业评估师如何认定其独立性受到威胁、以及如何避免或缓解这些威胁的讨论和指引。本指引的第10-18段以一些具体的例子,在对公允意见提供者的威胁方面对专业评估师职业道德守则进行了补充。

你是否认为该指引和专业评估师职业道德守则能够完全涵盖个人或机构接受提供公允意见的业务时,其独立性和公正性所受到的威胁?如果不是,请指出其他你认为应该指出的威胁或该征求意见稿中你认为需要修改或删除的威胁。

6.任何评估业务中的范围和术语应与国际评估准则(IVS)101工作范围中所列保持一致,这些要求适用于公允意见中所包含的评估建议。征求意见稿中的第19到21段指出了国际评估准则(IVS)之外又附加的一些需要在提供公允意见时的范围和术语保持一致的具体事项。

通过阅读国际评估准则(IVS)101和指引,您认为该征求意见稿是否充分确定了提供公允意见工作范围和术语应考虑的主要事项? 如果您觉得有需要附加的项目,请明确指出来。

7.当公允意见中包含评估意见时,应使用国际评估准则(IVS)103中的原则。本征求意见稿中的第28到32段探讨了在决定公允意见内容时应考虑的原则,并列举了标准公允意见书所应包含的推荐事项 。

您认为所列举的推荐事项a)有帮助和b)全面吗?您觉得有需要剔除的事项或者需要添加的事项吗?

8.第31段包含公允意见中应有的一些约束和限制性的建议。

您认为这些约束和限制在您所执业的辖区内是a)合理的和b)适用的吗?您觉得有必要添加其它约束和限制性的建议吗?

9.本操作指引旨在对公允意见的提供者和依赖于公允意见者提供帮助 。

您觉得有需要添加的其它事项,从而最好地实现以上目标吗?

(注:该征求意见稿英文原文见IVSC网站:www.ivsc.org)

(译文由中评协国际部提供)

新三板操作指引 篇4

新三板”市场特指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代办股份系统进行转让试点,因为挂牌企业均为高科技企业而不同于原转让系统内的退市企业及原STAQ、NET系统挂牌公司,故形象地称为“新三板”。

新三板与老三板最大的不同是配对成交,现在设置30%幅度,超过此幅度要公开买卖双方信息。

资金结算指定在建设银行相关授予资格分支机构,本地区域建设银行

新三板在北京首推

是否可以托管要去建设银行咨询,一般是冻结状态,使用时要预约。新三板有61家北京中关村挂牌公司.而且数量在不断的增长中,将扩展到武汉,上海,西安等全国各高新科技园区。

新三板的多家公司在股东人数不突破200人的条件下,已经和正在进行定向增发实现再融资,将大大为新三板增添吸引力。

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报价转让与现有代办股份转让有着较大的不同,投资者应予以注意。

政策支持和IPO预期,是资金蜂拥新三板的最大动力。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提出的2011年八大工作重点中,扩大中关村试点范围、建设统一监管的全国性场外市场,即业内惯称的“新三板扩容”,被作为年内证监会主导工作之首。

新三板”挂牌对象面向国家级高科技园区企业,具体挂牌条件是:

1、存续满两年。有限责任公司按原账面净资产值折股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存续期间可以从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日起计算;

2、主营业务突出,有持续经营的记录;

3、公司治理结构合理,运作规范。有限责任公司须改制后才可挂牌。截至2007年12月31日,只有中关村高科技园区获准试点。中国证监会、科技部等有关部门已要求扩大试点范围,上海张江、西安、武汉等高科技园区可能获得第二批试点资格。

新三板市场的挂牌企业在证券业协会备案后,可以通过定向增资实现企业的融资需求。

“新三板”委托的股份数量以“股”为单位,每笔委托的股份数量应不低于3万股,但账户中某一股份余额不足3万股时可一次性报价卖出。

“新三板”的委托时间:报价券商接受投资者委托的时间为周一至周五,报价系统接受申报的时间为上午9:30至11:30,下午1:00至3:00。

“新三板”企业挂牌后还须持续开展的工作:

1、持续信息披露,包括临时公告和年报(经审计);

2、接受主办报价券商的监管,接受公众投资者的咨询。

操作程序

开户

开立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账户:在参与股份报价转让前,投资者需开立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账户。主办券商属下营业网点均可办理开户事项。该账户与投资者目前使用的代办股份转让股份账户相同,因此,已开户的投资者无需重新开户。

申请开立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账户,需提交以下材料:

(一)个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以下简称“身份证”)及复印件。委托他人代办的,还须提交经公证的委托代办书、代办人身份证及复印件。

(二)机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注册登记证书及复印件或加盖发证机关印章的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证明书、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经办人身份证及复印件。

开户费用:个人每户30元人民币,机构每户100元人民币。

开立股份报价转让结算账户:投资者持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账户到建设银行的营业网点开立结算账户,用于股份报价转让的资金结算。投资者可在“代办股份转让信息披露平台”的“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报价转让”栏目中查询建设银行目前可提供开立结算账户服务的营业网点。

个人投资者申请开立结算账户时,需提供身份证和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账户。机构投资者申请开立结算账户时,需提供《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开立结算账户的资料和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账户。个人投资者的结算账户在开立的当日即可使用,机构投资者的结算账户自开立之日起3个工作日后可使用。需要提请注意的是,存入结算账户中的款项次日才可用于买入股份。结算账户中的款项通常处于冻结状态,投资者在结算账户中取款和转账时,须提前一个营业日向开户的营业网点预约。

签订协议

新三板企业挂牌

与报价券商签订股份报价转让委托协议书:报价券商在接受投资者的股份报价转让委托前,需要充分了解投资者的财务状况和投资需求,可以要求投资者提供相关证明性资料。报价券商如认为该投资者不宜参与报价转让业务的,可进行劝阻;不接受劝阻仍要参与股份报价转让的,一切后果和责任由投资者自行承担。参与股份报价转让前,投资者应与报价券商签订股份报价转让委托协议书,以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投资者在签订该协议书前,应认真阅读并签署股份报价转让特别风险揭示书,充分理解所揭示的风险,并承诺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报价券商是指接受投资者委托,通过报价系统为其转让中关村科技园区公司股份提供代理报价、成交确认和股份过户服务的证券公司。目前报价券商有:中信证券、光大证券、国信证券、招商证券、长江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华泰证券、海通证券、申银万国证券、银河证券、广发证券等。委托

(一)委托种类:股份报价转让的委托分为报价委托和成交确认委托两类。报价委托和成交确认委托当日有效,均可撤销,但成交确认委托一经报价系统确认成交的则不得撤销或变更。参与报价转让业务的投资者,应当遵守自愿、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得以虚假报价扰乱正常的报价秩序,误导他人的投资决策。

1、报价委托:报价委托是买卖的意向性委托,其目的是通过报价系统寻找买卖的对手方,达成转让协议。报价委托中至少注明股份名称和代码、账户、买卖类别、价格、数量、联系方式等内容。投资者也可不通过报价系统寻找买卖对手,而通过其他途径寻找买卖对手,达成转让协议。

2、成交确认委托:成交确认委托是指买卖双方达成转让协议后,向报价系统提交的买卖确定性委托。成交确认委托中至少注明成交约定号、股份名称和代码、账户、买卖类别、价格、数量、拟成交对手方席位号等内容。成交约定号是买卖双方达成转让协议时,由双方自行约定的不超过6位数的数字,用于成交确认委托的配对。需要注意的是,在报送卖报价委托和卖成交确认委托时,报价系统冻结相应数量的股份,因此,投资者达成转让协议后,需先行撤销原卖报价委托,再报送卖成交确认委托。

(二)委托数量限制:委托的股份数量以“股”为单位,每笔委托的股份数量应不低于3万股,但账户中某一股份余额不足3万股时可一次性报价卖出。投资者在递交卖出委托时,应保证有足额的股份余额,否则报价系统不予接受。

(三)委托时间:报价券商接受投资者委托的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报价系统接受申报的时间为上午9:30至11:30,下午1:00至3:00。成交

(一)成交确认委托配对原则:报价系统仅对成交约定号、股份代码、买卖价格、股份数量四者完全一致,买卖方向相反,对手方所在报价券商的席位号互相对应的成交确认委托进行配对成交。如买卖双方的成交确认委托中,只要有一项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报价系统则不予配对。因此,投资者务必认真填写成交确认委托。买卖双方向报价系统递交成交确认委托时,应保证有足够的资金(包括交易款项及相关税费)和股份,否则报价系统不予接受。

(二)成交价格:股份报价转让的成交价格通过买卖双方议价产生。投资者可直接联系对手方,也可委托报价券商联系对手方,约定股份的买卖数量和价格。

交割

股份过户和资金交收采用逐笔结算的方式办理,股份和资金T+1日到账。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不担保交收,交收失败的(如买卖双方的资金、股份不足或被司法冻结将导致交收失败),由买卖双方自行承担不能交收的风险。

转托管

投资者卖出股份,须委托代理其买入该股份的报价券商办理。如需委托另一家报价券商卖出该股份,须办理股份转托管手续。

信息获取

(一)账户查询:投资者可在报价券商处查询股份账户余额,在建设银行查询股份报价转让结算账户的资金余额。

(二)行情信息:投资者可在“代办股份转让信息披露平台”的“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报价转让”栏目中或报价券商的营业部获取股份报价转让行情、挂牌公司信息和主办报价券商发布的相关信息

问题及解决

问题

缺乏流动性是“新三板”最大的缺陷。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在需求与风险偏好方面千差万别,客观上,他们存在对风险度较高,同时也具有相应盈利机会的柜台交易品种的有效需求。“新三板”推出后,对参与投资对象的身份及数量上的限制,也令其流动性大打折扣。而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现在看来至少要在不少方面逐一调整。

解决建议

譬如说,要在一定范围内有效发布“新三板”的挂牌公司经营情况、交易情况等相关信息,让投资者有个比较充分的了解。现在,公开媒体基本不报道“新三板”的消息,很多证券公司的交易系统中也不披露“新三板”的交易数据,这怎么可能让“新三板”对投资者产生吸引力呢?再譬如,“新三板”向个人投资者开放以后,原先规定公司股东不能超过200个,因为根据现行规则,企业有200个股东就是公众公司了,对其实施的要求会比较高。那么,对此能否找到解决思路呢?或者提高最高股东数量的上限,或者干脆将“新三板”纳入到公众公司范畴管理。还有,投资者介入“新三板”,其主要目的还是寄希望股票在中小板或创业板市场上市,从而实现更大的投资收益。

以前,从股份转让系统转到中小板或创业板上市,视同新股上市,要走很复杂的顺序,事实上很少有公司成功实现转板。现在,允许在没有融资的情况下直接转板,这是个很大的改进,但是究竟如何转呢?如果实行登记制,还是同样要经过审核,只是少了一个有关募集资金使用的环节,这方面的细节,迄今还没有看到相应的解释,但是可以肯定,不同的安排,会带来差异很大的结果。当然,现在看来,实行登记制的条件并不成熟,但如果在审核程序上与在中小板或者创业板上市企业基本一样,那么恐怕转板也不会太容易。如果因为以上这些技术问题处理不好,投资者不能及时了解“新三板”的情况,在投资操作时还得顾忌股东人数的限制,而转板又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那么其流动性就不可能是充裕的,“新三板”也就不会取得真正意义上的大发展。

从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角度来说,股指期货是这个体系的高端,而柜台交易则是低端。但是不管是高端还是低端,都是不可或缺的。而且,作为资本市场中的各个组成环节,流动性又是保证其顺利运行、理性发展的基础。现在,股指期货行将正式交易,“新三板”也有了自身的发展轮廓。人们热切希望在“新三板”的市场建设中解决好流动性问题,这不仅有利于“新三板”本身的发展,而且也将大大地推动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

绿篱剪安全操作指引 篇5

1.保持双手远离刀具,在拿起和移动本机器时候,绝对不允许抓住刀具。2.在开动机器后,一定不能接触修剪刀边。

3.所有保护装备和措施,还有随机带的防护装备在工作时必须使用。4.当消音器不能正常使用,或未曾安装时,请不要使用本机器。5.只有在光线良好,视线清晰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本机器。6.不要站在扶梯或快速移动地使用,确保双脚都在地面上。7.不要爬到树上作业。

8.不要在不稳定的工作面上工作。

9.移走工作范围内的沙、石、线、钉等外围物体,它们可能会对本机器造成损坏。10.在开始之前,刀具必须是全速运转。

11.一直用双手紧握住本机器,确保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

12.6020/6003/6031/6106是用右手握住前面的手柄,这是一种安全的姿势。13.当松开节流阀后,仍要等一会儿刀具才会停止运转。

14.当修剪篱笆时,本机器应该被举起来使用,并用15-30的角度来修剪。15.绝对不允许在空转的状态下修剪,修剪的速度不能将节流阀调节到空转的状态。

16.如果使用本机器用于圆周修剪篱笆的边缘的时候,被修剪完的树枝会直径地掉下来。

17.在进行垂直切割时,通常采用田周下摆的修剪方式,上下游动地修剪篱笆。18.请给予特别的留意,在修剪有缠绕或很长的篱笆时,不要给缠绕住刀具,以免造成损害。

19.不要长时间地使用本机器,正常的应该每50分钟工作后,再休息10-20分钟。20.在使用时若有任何的问题,必须立即关掉发动机。

21.如果在修剪时碰到石头或坚硬的物体,请立即关掉机器并检查刀具是否有损伤。在再次工作前,请替换掉受损的刀片。

22.在使用本机器的时候,会有一些噪音和污染,请尽可能地降低这些。要经常检查是否正确设置化油器和燃油比。

失业保险操作指引 篇6

失业保险,是为了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和促进其再就业的社会保险制度。《失业保险条例》《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优化失业保险经办业务流程指南》等对失业人员的待遇、给付、再就业培训等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1.失业保险应由谁缴纳?缴纳标准如何?

律师答疑: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应当缴纳失业保险费。

用人单位缴纳标准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

劳动者缴纳标准为:本人工资的1%。

注意:合同制农民工,单位可以为其缴纳失业保险费,农民工不需缴纳。

上一篇:莱斯特大学知名校友下一篇:硕士毕业登记表个人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