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网线损管理浅谈

2025-01-12|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农网线损管理浅谈(通用9篇)

农网线损管理浅谈 篇1

怎样抓好农网线损管理浅谈

线损管理主要由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两部分组成。技术线损是基础,管理线损是水平。技术线损,须从技术角度出发,来加以解决,应从技术体系上保证农网降损。管理线损即用电管理,主要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因而须从管理角度上予以完善。、线损管理的技术措施

(1)

合理选择节能型配变,提高配变的负载率 :

首先尽量采用节能型配变,淘汰老型号变压器。对于新增用户配变必须采用低损耗型。其次是合理选择配变。负载率在额定容量50%—70%时,配变处于经济运行状态,效率高,损耗低。农村电网负荷率低,铁损占农网线损的比重加大,一般负荷在配变容量65%-75%时效率最高,低于30%算是“大马拉小车”。

要避免配变长期处于空载状态或“小马拉大车”,应及时调整配变容量或采用母子配变供电,包括管理制度等办法,来推动配变负荷率提高,降低损耗。对于负荷变化不大,负载率较高的农村综合性配电变压器,可按实际高峰负荷总千瓦数的1.2倍选择确定配变的额定容量,其计算公式如下:S=1.2P/cosφ。对于农村季节性用电的配电变压器,为满足瞬间较大负荷电流的需要,可按农村季节性用电负荷的平均值的2倍来选择确定配电变压器的容量,选择公式如下: S=2P/cosφ。上述两式中S——所选配变的额定容量,kV.A; P——实际最大负荷,kW; P——平均负荷,kW; cosφ——功率因数

(2)

进行无功补偿,提高功率因数

合理进行无功补偿,无功补偿按照“分组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采取集中、分散、随机补偿相结合的办法,以分散补偿为主将农网的功率因数保持在0.9以上。当功率因数由0.7提高到0.9以上时,线路损耗约可减少40%,一般农网功率因数达到0.9-0.96时最佳。

对于变电所10kV母线上集中补偿,安装电容器容量应为主变容量的15%-30%配备;10kV配电线路的集中补偿点放在线路负荷集中点,即主干线2/3处或分支线的1/2处;对于10kV配变的随器补偿,补偿容量宜为配变容量的15%;大型电动机的随机补偿,补偿容量为电动机功率的53%。

功率因数下降与损耗增加的对比关系表

功率因数 cos 0.95 0.90 0.85 0.80 0.75 0.70 0.65 功率损耗+△P% 11 23 38 56 78 104 136(3)

调整运行电压,开展升压改造

确定合理的线路运行电压降低的百分比,进行调压运行。农网中配变也根据不同用电季节、用电时间以及不同用电负荷将配变电压分接头及时调节到合适的位臵,包括投切补偿电容器的容量、利用有载调压变压器的调压装臵等方法进行调压。一般农网在深夜若将电压降低5%运行,则配变的空载损耗降低10%。

县公司应根据资金状况积极组织农网升压技术改造。如果将10kV的电网升压改造为35kV,能使线损率降低71%-91%,供电能力提高250%。特别对于县城或大工业用户应优先考虑采用35/0.4 kV直变供电。

(4)

调整线路布局使其合理化,改变导线截面降低线损

调整电网布局,确定合理供电电源点,尽量使其建立在负荷中心处,特别是35 kV级变电所的布点合理很大程度影响农网结构是否合理。同时尽可能减少迂回供电,确保供电半径不超过经济合理值。10 kV配变线路经济供电半径直接计算公为:L≈10√K/P(km)式中K------10 kV配电线路经济供电半径计算系数 P-------供电范围内平均电力负荷密度,km/km2 10 kV配电线路经济供电半径计算系数表 P(km/km2)<10 10—25 26—40 >40 K 22 27 31 34

目前农网一般负荷密度不大,比较分散,一般按照经济电流密度和电压损失合理选择导线截面以减少电能损耗和线路压降。在增加导线截面时,要综合考虑投入与降损的关系。一般来将,线路中电能损失大部分集中在主干线部分,在主干线中又集中在线路首端到末端,从主干线到分支线由大到小的顺序选择阶梯型导线截面,同时也要考虑今后的发展和电压降的要求。

(5)

均衡配变的三相负荷,搞好降损技术维护 调整配变三相负荷使之平衡,可降低线损,提高配电变压器的效率。由于农网多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方式,且用户较为分散,线路较长。如果三相负荷不平衡,则中性线中有电流通过时会增加中线电能损耗。调整三相负荷,使配变三项负荷电流不平衡度小于规定范围的10%,不允许出现某项负荷过重,而另一项负荷轻载的现象。低压干线及主要支线始端的三项电流不平衡率不大于20%。

注重搞好供电设备的维护,防止泄漏电。特别是在春、秋两季要认真组织清扫绝缘子,勤剪树枝,经常测量接头电阻等。同时合理设备检修,提高检修质量,尽量减少农网非正常运行方式时间。此外,在农网中应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改善电网的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设备损耗。

2线损管理的技术措施

(1)

健全线损管理网络,健立线损管理档案

县公司从部室到供电所建立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线损管理网,供电所配臵专(兼)职线损管理员,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网络,使线损管理工作在组织上有最可靠的保证。并建立线损管理责任制,实现线损的常态管理。

线损管理档案包括负荷资料以及电网设备的各项基础参数,它们是进行线损理论计算的基础。这份档案必须详细地计算、考核与记录到每类电压、每条线路,情况特殊的直至每台配变。

(2)

开展线损理论计算工作,科学制定合理的线损指标。

线损理论计算是制定线损指标的基础和重要依据,通过理论计算能够找出电网中的薄弱环节,突出降损重点,实施降损措施。线损管理人员必须把线损理论计算作为主要工作来抓。

县公司应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季节情况确定合理线损指标标准。应积极细化线损,分高压线损、集镇公用变线损和村组公用变线损3个系列。采用取理论线损加一定限额的管理线损来确定和下达,同时管理线损必须坚持逐步降低。对低压线损指标,还应区别不同的设备现状和管理水平,进一步细分为线损、变损和线变损,公平、合理地确定指标,大家乐于接受,真正把线损小指标分解落实到部门、供电所、班组和个人。

(3)

定期召开线损分析会议,实行完善线损指标考核。

定期召开线损分析会议,对下达的指标及完成情况逐月分析,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布臵今后任务,实现“有指标、有考核、有措施、有兑现”的闭环管理。此外,所有分析和考核结果及时公告,便于职工了解,对照监督。

从着力于建立完善的线损指标体系做起,来开展好线损承包制度。在进行线损承包指标的理论计算时,分压分线分台区测算考核,要选好代表性月份,每月的波动系数要合理,符合实际。同时考核严格,明奖实罚,严格兑现。由于农网用电季节性强,线损管理很不稳定,有时用电高峰时,线损可管6点以下,而低谷用电线损则超过20点。建议最好制订分季节、分台区的线损考核指标。(4)

搞好统计工作,加大分析力度

准确统计是进行线损计算的基础。县级供电企业应加强各单位上交线损报表的日期管理。各单位必须按时按节完成线损报表及线损小指标报表,且统一规范线损报表模式。这项工作与职工的奖金考核挂钩。

每月进行一次全公司性的分压、分线、分台区线损统计、分析工作。分析指标完成情况,对照降损计划执行情况,为下步工作做好准备,便于考核供电所线损工作的开展情况。此外,供电所应利用MIS系统软件,积极开展线损计算,以便供电所进一步分析和降低线损指标,制订切实可行的降损措施。对线损严重超标的台区。成立专门的剖析小组,逐台解剖,逐台降损处理;对线损或高或低,起伏波动偏大的现象,则进行重点检查和剖析,对症下药,狠抓落实。(5)

抓好抄核收工作,加强计量管理

同步抄表也是进行线损计算的基础。严格执行统一抄表制度,坚持抄、核、收三分离,做到使包台区的不抄表,抄表的不收费费。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奖罚分明。确保抄表及时准确,核算细致无误,杜绝错抄、漏抄、错算现象。

确保表计电量要准确。积极使用新型合格的电能表,坚决淘汰老型号电能表,使用高精度的互感器,坚持轮校、轮修、轮换制度。切实加强计量装臵的常规管理,提高表计的定期轮换和校验质量,特别是加强故障表计的更换和铅封的管理。建立全面精确的计量台帐,使抄表卡号、微机算费号、档案卡号三号统一。

(6)

统一供电所线损管理框架,做好营业普查工作

统一管理线损模式。要求供电所将线损指标层层分解,指标落实到人,实行重奖重罚。供电所必须设立线损管理员,强化线损管理员职能,提供各种分析资料,制定并落实降损措施,以便供电所更好的开展线损管理工作,特别是加强公司计量线损专责对其管理与沟通。

定期开展营业普查,内查公司营销稽查,外查用户用电检查。自上而下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营业普查外,还要加强全县性活动的拉网式用电检查。同时结合线损报表对异常线路或用户及时进行分析,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营业普查和突击稽查工作。严惩窃电不法之徒,并在当地媒体曝光,打击了窃电犯罪,营造依法用电的良好氛围。推行自用电公示制,让职工相互监督,让客户放心。(7)

实施指标竞标机制,实行动态管理。

在供电所电工中积极推行线损承包竞标,竞标采取暗投标的方式,规定标底。在竞标中,谁线损最低就是该片的中标者,竞不上标的待岗、转岗培训,并与奖金、工资考核挂钩。

同时开展末位淘汰制的动态管理。每年根据各项考核指标重点是低压线损完成情况,并结合民主测评,对完成指标的责任人进行奖励,对未能完成指标的责任人进行待岗、转岗处理。(7)

加强农电人员专业培训,加大指导和督促力度。

加强农电人员线损管理培训工作,全面掌握线损管理所需要的基本方法,并能从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两方面入手,提出有效的降损措施。加强各方面交流和学习,拓宽线损工作思路。同时开展供电所总结交流以及线损管理竞赛活动,形成“比学敢超”的学习氛围,增强他们线损管理意识,培养主人翁精神,用实际行动积极开创线损管理新局面。

县公司应加大指导和督促供电所开展线损管理力度,帮助总结上阶段工作情况,查找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实现线损管理的闭环控制。供电所在开展线损工作时面临难题,县级供电企业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

结束语:线损管理是直接反映一个县级供电公司的管理水平,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事,应做到有目标、有规划、有计划、有标准、有考核、有分析、有总结,形成较为完善的闭环管理,并通过各部门加强合作,配合整体联动,才能取得农网降损最佳成效。

农网线损管理浅谈 篇2

1 健全管理机构, 完善管理机制

成立领导组织, 为降损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该公司成立以主管领导为组长的线损管理领导小组, 设立了管理办公室, 负责10 k V及以下线损管理专项活动的开展和线损管理的日常工作, 同时成立了线损管理监督检查小组, 对线损管理专项活动的开展进行监督检查, 促进活动有序、有效开展。

县公司部室包保供电所, 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线损管理网络, 职能部室和供电所设置专职线损管理员, 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网络, 并建立完善的线损管理机制, 实现线损常态化管理。

2 强化管理, 促进管理规范化

(1) 强化线损动态化管理。为了能实现目标, 依照分所、分线、分区三级管理模式, 即供电所10 k V及400 V综合线损由各所所长负责, 10 k V综合线损由线路负责人负责;400 V及以下线损由农电工负责, 将指标分解到台区、落实到人、考核到人。

(2) 强化抄核收管理。严格定时抄表, 特别是对重要用户和大用户, 强化抄表卡、台账定人管理和发放工作力度, 保证线损率的准确计算、电费回收到位;加大营销系统的使用范围, 所有用户全部实现微机报表、核算、开票。

(3) 强化计量管理。目前该公司远抄覆盖率达到100%, 已完全实现公变台区远抄全覆盖, 加大了对台区线损率的监测和考核, 加强了台区三相平衡的监测工作, 尽最大可能降低低压线损率。同时强化了高耗能计量表计淘汰更换的工作力度, 推广使用智能电能表, 降低计量器具的自身损耗, 截至目前共更换老旧机械表计5 000余块。

(4) 强化线路维护管理。采取属地维护原则, 划分线路维护巡视责任区, 开展每年2次的线路防护区通道维护工作, 确保通道畅通不挂青, 杜绝临时用电的私拉乱接现象, 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确保了安全供电可靠。截至目前共完成了14个村、6条线路、36个台区的表计查抄、线路巡视、小工副业、临时用电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5) 强化线损分析。对有关线损统计报表进行了规范, 加大对线损统计报表的质量考核, 提高数据的可分析性。每月认真做好线损统计分析, 特别对线损率高、波动大的供电所、线路、台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抓住可控因素, 制定整改措施, 实现线损率可控在控、降损增效的目的。

3 开展营业普查, 完善考核办法

(1) 定期开展营业普查, 内查公司营销稽查, 外查用户用电检查。除了自上而下地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营业普查外, 还要加强全县性活动的“拉网式”用电检查工作力度。结合线损统计报表, 对异常线路或用户及时进行分析, 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营业普查和突击稽查工作。推行职工自用电公示制度, 让职工相互监督, 让客户放心。

(2) 内部线损同业对标, 完善考核办法, 在公司内部所有供电所、35 k V变电站之间开展线损同业对标工作, 各单位选定情况相似的对标标杆单位进行小指标评比分析, 查找原因, 看哪个环节出现问题, 影响了降损工作, 就由哪个主管部室负责牵头解决, 对因管理不善, 工作不到位造成的线损率偏高现象, 给予有关责任人严肃处理。

4 利用网改资金, 改善网架结构

利用网改资金对全县高低压电网进行适当改造, 缩小输配电线路供电半径, 改造迂回、卡脖子线路, 优化了配电变压器布局, 最大限度减少线路损耗。截至目前, 该公司完成了10 k V青泉线、建筑线、城良线、工业线、张夏线、环东线、金香Ⅱ线、郑庄线、韩村线等改造工程, 完成了10 k V张羌线、张夏Ⅱ线、环东Ⅱ线新建工程, 完成了10 k V张华、张黄线T接新区Ⅰ线、新区Ⅱ线工程, 完成了10 k V杨磊线、尹庄线、城外线和平皋线等工程项目。共计投入人员1 381人次, 新架线路36.92 km, 改造线路24.72 km, 新装断路器21台, 更换断路器5台。

5 评估与改进

浅谈农网线路设备运行管理与维护 篇3

【摘 要】近几年中,社会快速发展,国民经济取得了较大程度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特别是在农村。这就对电力的总需求量越来越大,大大增加了电网设备的负荷量,因此,对农网线路设备的运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农网的工作人员要加大对线路设备运行状态的检查维修力度。本文主要对农村配电网线路的设备的运行管理以及问题的修护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配电网线路设备;运行管理;检查维护

0.引言

随着我国发展水平的提高,农村各种家用电器的大量使用,对农村电网线路的运行管理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必须提高对线路设备的运行管理,进行科学的规划,加强对线路设备的维护。从而提高农网线路的运行,大大存进线路设备的运行效率。

1.农网线路设备运行管理

1.1线路导线的运行管理

导线是农村电网正常运行的基础保障,因此应该加大对导线运行的管理,并定期对电网线路的导线进行检查。主要应该注意有以下几项的运行管理:对导线的损伤与断股的检查,并对有断股现象的导线,要详细记录断股的具体位置、断股的数目、距最近线路电杆的距离等详细信息;绝缘导线的绝缘层的基本情况是否完整,若发现有绝缘线的局部有破损,要详细记录绝缘线路的绝缘线的类型、绝缘层的破损位置、距最近电杆的距离以及破损的长度等;导线的接头是否连接完好,避免发生故障;导线净空距离的相关数据记录,包括:线路的名称、导线的基本类型、导线的过引线的长度、拉线与地面的夹角、相邻电杆的距离、引下线的净空长度等。

1.2电容器运行管理

电容器是确保电网稳定运行的基本保障,要加强对电容器的运行管理。首先要对电容器的外壳是否发生变形或者出现漏油现象,以是否出现锈蚀破损等,若出现上述问题时,要及时记录并安排维护人员进行修护;其次,要对电容器的套管的完整性以及套管的闪络放电的痕迹的检查;最后,对电容器的接头是否在运行中有发热现象。

1.3开关的运行管理

对农网线路中的开关运行进行管理,确保开关的正常运行。包括对开关的外壳是否出现破损、是否接地等;开关的套管是否有破损,套管是否有闪络放点痕迹等;开关的运行指示状态是否正常等。

1.4电杆与基础的运行管理

农村电网的主要设备之一就是电杆,其是确保线路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要对电杆的倾斜度和挠度进行定期的检查,发现有电杆发生倾斜或者出现挠度,要及时进行电杆倾斜度与挠度的状态记录,包括配电线路的名称、电线杆的标号、倾斜度以及挠度的方向;此外,还要对定期查看电杆是否存在裂纹,若发现某电杆有裂纹,应该对裂纹进行详细的记录,记录的内容电杆的名称、电杆的材质类型、电杆的裂缝走向、裂缝的条数、裂纹的长度等;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基础是否处于良好的状态是电网线路运行管理中不可忽视工作,比如基础是否发生沉降、风土是否完整,并对有缺陷的基础进行详细的记录。下表是农村电网线路设备电杆与基础的管理标准。

1.5横担与抱箍的管理

查看横担与抱箍的锈蚀情况,若锈蚀严重的,要记录横担与抱箍的具体位置,方便及时的维护;还要对横担的运行情况的检查,横担是否发生左右、上下的偏差等。

1.6拉线及附件运行管理

在对拉线的运行管理,主要包括对拉线的是否存在缺失,缺失的数量、位置、类型等;还要对拉线是否有断股,以及拉线断股的数量、位置等;拉线与附件是否发生锈蚀,以及锈蚀的基本状况。

1.7线路避雷针与接地装置的运行管理

线路避雷针是否出现锈蚀、是否有裂纹,避雷针的接地引线连接状态是否完好。接地装置的引线是否出现破损、中断,表面是否有局部的外漏等。

2.农村电网线路设备的维护

2.1加强设备运行的维护工作

建立线路设备的责任制度,每条线路都要安排专人进行定期的检查维护,定期对电网线路的各项设备进行检查,对发现有破损的情况,要及时进行维修。对一些需要上杆进行检查的,要进行登杆进行查看。对设备故障维修时,替换的零件要注意取回,并用数码设备对故障现场进行记录。此外,使上级部门可以实时的监督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避免线路检测工作的失误,从而提高线路检查工作的效率,保证了线路输变电设备的高效率、低故障率运行。

此外,还要加强对线路的三清管理的工作,安排专人定期对线路下面的树枝进行清理;加大对违章建筑影响线路运行的清理。

2.2利用GPS在野外输电线路的巡视

由于大部分线路处于野外,无法对其线路进行动态的检查。可以利用GPS 的授时和定位功能,可以大大提高农网线路巡视的自动化程度。在线路检测中,将GPS系统与计算机有效的联接,这样巡视工作人员可以对线路的数据进行实时的记录、线路的工作情况,并且可以实时对线路的数据做汇总报告,提高了野外线路巡视的质量,有效降低了工作人员人为因素引起的线路漏检或错检的问题,避免了线路检测标准不统一、事故责任不具体的现象。真正实现了航测大规模路径测量的电力线路,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实时动态监测,简化了传统的检测流程,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人力、物力,为电力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电网线路中,由于用电量的不断增大,对电网线路设备的运行管理提高了要求,要加强对农网线路设备的运行管理,确保线路运行的正常,加强对线路设备的维护,提高线路设备的运行效率,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科]

【参考文献】

[1]禹康.架设农村配电线路的基本要求[J].农村电气化,2003,07.

[2]冯德,侯跃.配电线路自动化技术介绍[J].内蒙古电力技术,2012,(S1).

[3]边晓棠,冯闯,张昆鹏.浅析配电线路运行与维护[J].农村电工,2012(07).

浅谈线损四分管理 篇4

来源:张君 发布时间:2010-4-22 阅读:1235次

线损四分管理是指对所管辖电网采取包括分压、分区、分线和分台区的线损管理在内的综合降损管理方式。事实上所谓的四分管理,主要就是按四种统计方法统计线损率并进行分析。分压管理顾名思义,就是按电压等级统计分析线损率。目前我公司有4个电压等级,即110kV、35kV、10kV和0.4kV;分区管理主要按行政区域进行划分,因公司已有现成的15个供电所,即分成15个区进行管理;分线管理主要针对10kV公用线路的管理,公司现有10kV公用线路62条;分台区管理针对公用配变管理,公司现有公用配变900多台。由于供电线损率是体现供电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它将直接反映供电企业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因此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首要任务是想方设法降低供电线损率。

降损节能关系到供电企业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因此降损工作离不开各部门的自觉参与和重视,更需要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那么,降损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一、电网管理

合理规划和建设电网,开展电网经济运行是降低技术线损的主要措施。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设备配置及电网改造

要科学制订电网规划,合理配置输变电设备,经过技术经济比较优选设计方案,确保电网建设施工质量。合理选择变压器及输电线路,禁止淘汰型高耗能输变电设备进入电网,加强电网和用户无功补偿设备的配置。分步实施电网改造,对低压台区及用户进户线的改造,要尽量减轻三相负荷不平衡的影响。因为在三相四线制接线方式下,三相负荷越接近平衡,线损越小,为此在低压网络运行中,应经常测量三相负荷并进行调整,使之平衡,这是降损节能的一项有效措施,特别对于输送距离比较远的农村配电线路,效果尤为显著。按规程规定,三相负荷不平衡率不应大于20%。

2、电网经济运行

加强电网经济调度,根据电网潮流变化及时调整运行方式,在确保系统安全稳定的前提下,作好变压器投退、电压调整和无功设备投切等工作。

3、自用电管理

开展自用电管理可以减少公司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应加强公司自用电管理,正常生产用电以外的电量都应该严格装表计量和收费。

二、计量管理

加强计量管理,建立完善的线损四分管理体系,是线损管理工作的基础。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计量基础管理

健全各项计量管理制度,重点是建立完善各项计量基础资料,严格按标准开展各级计量标准的量值传递工作,按规程开展各类电能表的设计、安装、调试、周期检定、抽检和轮换,加强计量封钳、封印的管理,开展计量回路PT二次压降测试,防止各类计量差错发生。

2、关口表的管理

要加强对计量关口表的管理,做到安装规范,接线正确,精度足够,误差合格,配置合理,定期检验,及时更换。

3、母线电量不平衡的统计与分析

开展母线电量不平衡率的统计和分析,是检验线损计量系统是否准确的重要手段。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母线电量不平衡率应不大于±2%。

4、用户计量装置的管理

要确保用户使用经检定合格的计量装置,计量范围正确,容量及CT变比配置合理,接线正确并加封,及时进行周期检定和故障更换。

三、营销管理 加强营销管理,是降低管理线损的主要措施。重点要抓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1、抄表管理

要按台区编制抄表本,按照月末抄见电量比重在75%以上的要求编排抄表日程,认真执行抄表本领用登记制度,严格按照抄表日程抄表,加强对关口表抄表的管理。要实行跟踪抄表,定期轮换抄表员等制度监督抄表质量,对IC卡用户要按规定抄表到位,防止估抄、错抄、缺抄的发生。

2、报装管理

要合理确定供电方案,认真审查用户的变压器容量、台数、电压等级、电源、计量方式,按规程配置计量变比和计量精度,督促用户使用节能型用电设备,按规定做好用户无功电力的管理。

3、业务变更管理

严格按管理权限和工作流程开展业务变更工作,认真执行业务工作单登记制度,执行业务工作单有装接人员和用户共同签章的制度。

4、核算和稽查

严格执行抄表、核算、收费岗位相互独立、监督制约的制度,加强营销分析和营销稽查工作,做到对指标动态及时响应,对业务变更强化稽核。

5、基础信息清理

扎实作好营销信息系统用户基础信息清理工作,一并做好线损统计基础资料的清理,切实做到客户用电现场、营销信息系统、客户档案、供用电合同以及抄表卡片信息的“五统一。

6、用电检查

要建立完善反窃电长效机制,加大防窃电改造及反窃电技术、资金和人员的投入,加强依法打击窃电的力度,从重查处内外勾结窃电行为,完善举报奖励措施,切实保障用电检查人员的人身安全,不断提高供电企业的反窃电能力。

四、指标管理

做好线损指标管理的统计和分析,是线损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重点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线损指标的制订和下达

要认真开展理论线损计算,采用“增收效益法”综合考虑线损及售电均价的相互作用,合理制定和下达线损计划指标。但目前我公司制定和下达的分区线损指标主要是参照历史值,理论计算结果在中低压配网部分仍无法起指导作用。

2、线损指标统计和分析

要深入开展综合线损指标和线损考核小指标的统计和动态分析,及时纠正和从严查处线损统计中的造假行为。

3、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应用

要注重应用先进管理方法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线损管理工作水平,减轻广大线损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线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效果。因此线损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理顺线损四分管理系统的重要意义。

五、线损分析活动

开展线损分析活动,是通过对过去线损完成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开展降损活动,以控制线损的升高或波动,实现最好的降损效果。线损分析采用以下方法:

1.电能平衡分析

就是对输入端电量与输出端电量的比较分析。主要用于变电所、配电室和计量箱的输入和输出电能分析,母线电能平衡分析。计量总表与分表电量的比较,用于监督电能计量设备的运行情况和变电站本身耗能情况。这是很有效的分析方法,经常开展这项活动(至少每月一次)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使计量装置保持在正常运行状态。

2.线损率波动分析

当月线损率与上月相比,通过线损率的突变比较,可以发现营销环节的诸多漏洞。

3.现实与历史同期比较分析 有些用电负载与季节有联系,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如农业用电。另外,同期的所象条件也基本一致,所以与历史同期的数值比较,有很大的可比性,通过比较能够发现问题。

4.与平均水平比较分析

一个连续的较长时间的线损平均水平,能够消除因负载变化、时间变化、抄表时间差等形成的线损波动现象,这个线损水平能反映线损的实际状况,与这个水平相比较,就能发现当时的线损是否正常。

5.理论线损与实际线损对比分析

实际线损与理论线损偏差的大小,能看出管理上的差距,能分析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其他分析方法,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采取相应措施。目前我公司的理论线损结果并不十分理想,除主网和个别比较单一的10kV线路能起指导实际工作的作用外,多数10kV线路和低压台区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统计结果相差太大。

六、考核管理

严格执行线损管理制度是线损管理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建立完善线损管理的组织机构,二是要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特别是各级领导的岗位职责,三是要重新考察和修订各项薪酬激励措施的合理性,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四是要严格执行各项奖惩措施。

在多数人印象中,考核就是罚款,这也是目前我公司考核工作难执行下去的原因之一。事实上,线损工作更依赖于大量的一线工作者,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对降损的效果起着很大作用,因此调动线损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考核过程中更应倾向于使用激励手段。

七、理论线损计算

高低压线路都应进行理论计算,用于电网的建设、改造和管理,使线损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改造前先进行理论计算,来论证其经济合理性。线损理论计算是降损节能,加强线损管理的一项重要的技术管理手段。通过理论计算可发现电能损失在电网中分布规律,通过计算分析能够暴露出管理和技术上的问题,对降损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能够使降损工作抓住重点,提高节能降损的效益,使线损管理更加科学。所以在电网的建设改造过程以及正常管理中要经常进行线损理论计算。线损理论经计算的结果就是线损管理工作的目标,达到这个目标,管理线损就降为零。在电网结构不变的情况下,这是最理想的管理结果。

前面已多次提到我公司理论线损计算的真实情况,主网部分相对来说计算结果比较接近真实统计结果,基本能指导实际工作,但在中低压配网部分,计算结果与实际出入非常。因此开展线损理论计算工作,需要供电所提供比较详实的基础资料和负荷资料,否则开展线损理论计算并无意义。

结语:事实上,我公司开展线损管理工作的时间虽然长,但一直都没理顺,直到2009年7月,营销损耗与网架损耗才正式分开统计。之前公司默认的全网综合线损率其实只是营销损耗,而不是网架的真实损耗,营销损耗值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网架来说是处于失真的结果。

城农网电力工程管理论文 篇5

关键词:10kV城农网;电力工程管理;工程管理质量

0引言

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推动了城乡电网新建与改造工程的发展与进步,为满足城乡居民日常用电需求,保证电网运行的稳定与安全,加强电力工程管理质量,提升电力工程管理水平成为电力企业以及相关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就10kV及以下城农网改造与新建工程项目而言,在施工过程中在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实现安全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成为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塑造企业良好形象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本文试图从以下方面对10kV城农网电力工程管理进行分析,用以实现电力工程管理质量的提升。

★ 施工管理电力工程的论文

★ 电力工程管理自荐信

★ 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控制论文

★ 电力工程管理技术的探析论文

★ 电力工程管理思路与流程研究论文

★ 电力工程管理不足与改进策略论文

★ 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施工管理研讨论文

★ 电力工程管理专业实习报告

★ 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改革措施论文

浅谈供电企业线损分经济论文 篇6

一、线损对电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线损率是供电企业衡量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经济技术指标,可以说也是一个逆向指标。如果能够采取一定手段降低线损率,就表明供电企业可以用更少的购电量、更低的企业销售成本来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企业总体利润自然提升。线损率不仅对于提高企业利润具有较大影响,也是一种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控制的指标。降低线损率是供电企业的生产技术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在生产管理、用电量管理、相关设备管理、产品运行管理等很多方面都可以采取手段降低线损率。降低线损率对利润的影响因素用公式表示有:利润增加额度=售电量-售电量2-计划线损率(2-实际线损率)×购电单价

二、通过降低电损率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

1.完善企业线损管理体系

企业工作人员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做好对线损的管理工作,并且要做好强化线损的管理工作就需要从领导层入手。供电企业必须切实建立一套完整有利的线损管理网络。局长可以统筹兼顾管理全局工作,生产副局长主要负责细节性问题,把市场部、调度中心以及供电部门专职技术人员组成小组,定期举行召开线损分析例会,通过开会重点研究分析重要问题,对于专一的研究议题应尽量做到随时随地讨论,保证通讯渠道的畅通,相关电力信息应做到及时、准确的反馈,制定合理降损耗对策。

2.线损的计算分析及方案

计算供电企业线损率的方法多种多样,本文采取节点等效功率的.方式,将企业能量损耗转换为功率损耗进行计算,根据潮流计算程序在计算机上进行计算,其相关算法公式如下:ΔA=3I2pjRt,10-3=K2(P2PJ+Q2pj)/U2Rt10-3在这个公式式中,P2pj、Q2PJ分别代表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K值表示负荷曲线的系数。Ppi=AaIQ2PJ=ArI在本公式中,Aa为有功电量,Ar为无功电量。通常来说从电表中采集的运行数据作为评判线损计算的依据,因为其采集的过程相对方便,并且准确性也很高。关于各线路上的计算理论值应该定期同实际值进行比较研究,对于各电网、各线路在不同时间段、不同用电设备上的线损变化情况,再对相关的运行记录以及营业账目进行调查查阅,有的放矢的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最终结果制定出具体降损方案。在经济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固定损耗与可变损耗二者之间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若固定损耗值大于可变损耗值,说明该线路及电气设备正处于轻负荷状态,造成线损的计算值与实际值偏高。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有以下几点:(1)提高用电线路及设备的用电载荷,对电力价格的制定做到合理透明,保证整个线路具有足够的输送电荷。(2)大力推广使用低能耗的变电配电设备,对高能耗变压器进行改造。(3)转变“大马拉小车”的现状,采取科学手段来提高变压器的负载率,降低变压器空载比例。(4)理论研究表明,电气设备的固定损耗与运行电压之间存在正比关系,故而若想降低线损率,首先应降低整个线路的运行电压。例如一条10KV的线路,运行电压每下降百分之五,总损耗率即可降低3.5%。

3.提高技术降损的研究力度

加大对相关降损技术的投资力度,对于那些投入运行时间较长、绝缘老化、布局不合理现象应做到尽早改造,并大力推广使用绿色新能源。(1)在对高压配电网的改造工作之后,为了减少低压供电的使用,应该尽量的延伸推广高压线路,与此同时将变压器尽可能的安置在负荷中心。对使用高压线路进行延伸不但可以降低供电线损率,而且还可以有效的改善电压质量。在传送同等容量的供电线路中,如果使用高压线路,后期有功功率的损失就会大大降低,从而获得非常明显的降损效果。(2)在对低压电网的改造的时候要采取防老化接户线和绝缘导线,相关的计量装置应采取分表进户的方式,降低线损。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电网设备的改造工作,不仅可以提高供电安全性,同时还可以大大降低线损率。

三、结语

农网线损管理浅谈 篇7

配电网线损是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各级供电企业在生产营销中,都必须进行配电网线损的计算、统计、分析、考核工作,目的是降低电能损耗,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农村配电网主要由10kV线路、配电变压器、0.4kV及以下线路组成。农村配电网降损一般采用无功补偿方式,作用在于消除配电网上感性无功功率和容性无功功率产生的无用消耗,从而达到有功功率最大限度出力的效果。

目前配电网线损的计算方法主要有均方根电流法、最大电流法、平均电流法、等值电阻法等,在原理上均采用了对计算网络和数据的等效和简化,假设网络各节点的负荷曲线形状、功率因数均与首端相同,忽略沿线的电压损失对能耗的影响[1]。这些近似的方法导致线损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很难把握。随着配电网的发展,各种运行数据将逐渐齐备,使得利用潮流的方法计算各时刻的功率损失成为可能。为此,本文对农村配电网潮流计算方法中的前推回代法进行了改进,以支路网损为状态量,进行前推回代求解。改进前推回代法没有忽略沿线的电压损失对能耗的影响提高了线损的计算精度。

1 改进前推回代法

1.1 结点注入功率的确定

结点注入功率由以下数据组成:馈线出口处每 小时负荷功率、小电源节点每小时负荷功率、配电变压器节点高压侧每小时负荷功率、线路损耗功率和配电变压器损耗功率。

1.1.1 馈线出口处每小时负荷功率的确定

变电站每条馈线出口处都有电压、电流表和有功、无功电能表,通常电能表的准确级要高于电压、电流表,所以选择代表日的有功、无功电量作为分摊的基础。则

Pst=KstPs Qst=KstQs

Κst=UstΙst/t=124VstΙst

式中 Pst,Qst—馈线出口处代表日第t小时的有功、无功功率;

Ps,Qs—馈线出口处代表日的有功、无功电量;

Kst—馈线出口处第t小时的功率分配系数;

Ust,Ist—馈线出口处第t小时的电压、电流。

1.1.2 小电源节点每小时负荷功率的确定

配电网中经常有小电源节点(如小水电、小火电)存在,在其接入配电网处也装设有电压、电流、电能表来记录运行数据。其每小时的有功、无功负荷功率分别按下式计算,即

Pht=KhtPh,Qht=KhtQh

Κht=UhtΙht/t=124VhtΙht

式中 Ph,Qh—小电源h代表日的有功、无功电量;

Pht,Qht—小电源h代表日第t小时的有功、无功功率;

Kht—小电源h在第t小时的功率分配系数;

Uht,Iht—分别为小电源h代表日第t小时的电压、电流。

1.1.3 配电变压器节点高压侧小时负荷功率的确定

负荷功率公式如下

Ρit(k)=Κit(Ρst+h=1ΝhΡht-i=1ΝtΔΡit(k-1))

Qit(k)=Κit(Qst+h=1ΝhQht-i=1ΝtΔQit(k-1))

Κit=Sie/i=1ΝΤSie

式中 Pit(k),Qit(k)—分别为配电变压器i高压侧第t小时第k次迭代中的有功、无功负荷功率;

ΔPit(k-1),ΔQit(k-1)—分别为配电变压器i在第t小时第k-1次迭代中的有功、无功损耗功率;

Nt,Nh—分别为配电变压器台数、小电源个数;

Kit—配电变压器i的功率分配系数;

Sie—配电变压器i的额定容量。

1.1.4 线路损耗功率

线路损耗功率按下式计算,即

ΔΡ(k)=(Ρji2(k)+Qji2(k))RU2(k)

ΔQ(k)=(Ρji2(k)+Qji2(k))XU2(k)

式中 Pji(k),Qji(k)—分别为第k次迭代中支路ij末端(有功正向为i流到j)的有功、无功潮流;

ΔP(k),ΔQ(k)—分别为第k次迭代中线路(支路ij)的有功、无功损耗功率;

U(k)—第k次迭代中节点j的电压;

R,X—分别为线路的电阻、电抗。

1.1.5 配电变压器损耗功率

由于没有实时记录配电变压器低压侧负荷数据,且负荷功率是分配到配电变压器的高压侧的,所以不能将变压器等值为等效电路来处理。配电变压器损耗功率按下式计算,即

ΔPfe-it(k)=Pio(Uit(k)/Uei)2

ΔQfe-it(k)=Iio%SieUit(k)2/100Uei2

Sit(k)=(Pit(k)-ΔPfe-it(k))+j(Qit(k)-ΔQfe-it(k))

ΔPit(k)=ΔPfe-it(k)+PikSit(k)2Uei2/1000Vit(k)2Sie2

ΔQit(k)=ΔQfe-it(k)+Uik%Sit(k)2Uei2/100Uit(k)2Sie2

式中 Uei,Uit(k)—分别为变压器i的额定电压和第k次迭代中高压侧电压;

ΔPfe-it(k),ΔQfe-it(k)—分别为变压器i在第k次迭代中铁心损耗的有功、无功功率;

Sie,Sit(k)—分别为变压器i的额定容量、除去铁心损耗后的功率;

Pio,Pik—分别为变压器i的空载损耗、短路损耗;

Uik%,Iio%—分别为变压器i的阻抗电压、空载电流。

2 母线、分支和节点的编号方法

在配电网潮流计算中对网络支路和节点进行编号是十分必要的,简便有效的配电网节点、分支线编号原理,大大节省了计算机存储量和计算速度,更有利于程序的实现。配电网的辐射型结构,一般是由一条主馈线带有数条分支,各分支又带有各自的子分支,依次类推。因此,定义主馈线为第一层,从左向右依次定义主馈线上的各节点,然后定义离电源最近的节点的分支线及其上的节点。每一层最后一个节点号要比它的下一层的第一个节点号小1。此方法简便、有效,利于编程,对于任何复杂的辐射状配电网的网络编号都适用[2]。其具体编号方法可如图1所示。其中[]代表层数,( )代表支路号,数字代表节点号。

3 配电网线损计算的软件程序设计

作为农村配电自动化的一部分,理论线损的计算已普遍应用软件实现,进行线损计算时,首先录入运行数据和网络结构数据,包括:馈线出口处24h电流、电压和有功、无功电量;小电源24h正点电流和有功、无功电量;各支路末端的有功、无功功率;全月供电量、代表日供电量、全月天数;配变容量、短路损耗、空载损耗等;线路各段距离、导线型号单位长度电阻、单位长度电抗等。

配电网线损计算程序框图如图2所示。

线损的计算结果分为线路损耗、变压器损耗和总损耗3大部分。此界面显示的计算结果可以进行打印或保存,以作为分析配电网无功优化、重构的数据依据。

线损计算结果界面如图3所示。

4 结论

本文对配电网的理论线损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对传统的前推回代法提出了改进方法,提高了计算精度。同时,利用改进前推回代法设计了理论线损计算软件系统,可以方便地计算出农村配电网中结点和支路的理论线损信息,制定降低线损的措施。

参考文献

[1]罗毅芳,刘巍,师流忠,等.电网线损理论计算与分析系统的研制[J].中国电力,1997,30(9):37-39.

农网线损管理浅谈 篇8

【关键词】农村; 低压电网; 降低; 线损1要保证低压电网线路达到三相负荷平衡

农村低压电网峰谷差十分严重,加上照明用电及其它单相用电户多,形成了村内低压线路三相负荷的不平衡。三相负荷不平衡,会因三相导线电流大的发热严重增加线路损耗,电流小的浪费导线,还会造成线路中性点位移,中性线带电,负荷大的相上电压低,功率不足,电流增大,负荷小的相上电压升高,电流随之升高。因此,要尽可能地调整好三相负荷平衡,方法可根据各用户电能表抄见用电量,计算出各用户的平均负荷,再根据用钳型电流表测得的各相导线的电流和中性线电流,以此为参考,均衡三相负荷。调整结束后,在高峰和低谷用电时,再用钳型电流表复测三相电流,直到三相负荷电流不平衡率K=IN/(IU+IV+IW)%满足以下要求:配电变压器出口K≤10%,低压主线及主要支线K≤20%,中性线电压UN≤U?5%。

2要将变压器安装在用电负荷中心合理选取低压导线

变压器位于用电负荷中心,可直接缩短线路供电半径,有效降低线路线损。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农村变压器很难达到这一条件,因此应尽量采取措施使用电负荷靠近变压器或用户计量装置靠近变压器,按照电源点向周围敷设的放射式供电接线方式进行配电网架设,尽量避免使用单边供电的接线方式。采用这种方式,要按照导线的发热条件、电压损失、机械强度来合理选择好导线。当线路负荷小、线路较短时,应按最小截面选取,架空线路在10米以内时,铜线不小于2.5平方毫米,铝线不小于6平方毫米;在25米以内时,铜线不小于4平方毫米,铝线不小于10平方毫米;在40米以内时,铜线不小于10平方毫米,铝线不小于16平方毫米;跨越公路、铁路、河流及主要公共设施时,铜线不小于16平方毫米,铝线不小于35平方毫米。低压动力线,因其负荷大,一般先按发热条件选取导线截面,应使导线的计算电流不大于导线允许的载流量,然后验算电压损失和机械强度。低压照明线路,因对电压水平要求较高,应按允许的电压损失条件来选择,然后验算其发热条件和机械条件,供电电压偏差应满足:380V供电线路为±7%、220V供电线路为+7%~10%,380V线路各相末端电压不能超过5%,导线线路电压损失的计算公式如下:?U(线路电压损失)=U1线路首端电压-U2线路末端电压=( P线路输送的有功功率R线路的电阻+Q线路输送的无功功率X线路的电抗)/Ue线路的额定电压。在三相四线制低压线路中,由于单相负荷占一定的比重,且加上时间的差异,各相负荷经常处于不平衡状态,如中性线截面过小,就容易发生烧断事故,中性线截面应大于相线截面的50%,对于单相线路或接有容量较大的单相设备的线路小于等于16平方毫米的接户线、导线,中性线截面应与相线截面相同。导线截面选择不当,造成线路损耗增加,电压质量下降。

3要选择使用和正确安装高精度电子式电能表

农村低压到户计量电能表一般选择0.2级,采用的是高精度、高灵敏度的电子表,互感器一般选用0.5S级,而实际中用户计量表计还有部分DD28、DT8、DD17型老式机械表,精确度低、故障率高。农网改造后,更换了一部分DD862或DT862型电能表,虽然提高了精确度,但自身损耗大。因此,推广使用高精度电子式电能表是降低线路损耗的有效措施。

电能表正确接线和安装环境对电能表精确度有很大关系,和互感器配备使用的,应根据负荷大小、电能表容量、互感器容量互相配备,三相四线制线路中尽量使用三相四线制电能表,三相动力负荷使用三相四线电能表时必须接入中性线;电能表、互感器安装,应优先使用过载倍数大的宽载电能表,与0.5S或0.2S级电流互感器配合的电能表,其标定电流为1.5(6)A。直接接入时电能表,应根据额定最大电流和过载倍数确定大小,用电负荷的上限不超过电能表的额定容量,下限应不低于电能表允许误差规定的负荷电流值;电能表应垂直安装,机械表表中心线向各方向的倾斜度不大于1°,一般机械式电能表倾斜5°会引起1%的误差,倾斜太大会引起铝盘不转,不应安装在有易燃易爆、阴暗潮湿、剧烈震动和太阳直射的地方,应避免强磁场的干扰,电能表承受的电压为其额定电压的80%-120%,否则会增加附加误差,造成计量不准或潜动;合理选择用户电能表集装点,缩短架空線路至接户线的距离,大力推广使用防窃电电能表,杜绝窃电行为。严格校验周期,定期校验。严格材料选用,杜绝假冒伪劣产品造成电能表损耗。

4要正确选用剩余电流保护器

选用符合国家GB6829标准的剩余电流保护器,并经中国电工产品认证委员会认证合格的产品。三级保护器包括一级保护器(总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二级保护器(动力用户保护器、计量表箱内保护器)、三级保护器(家用保护器),保护器质量的好坏、剩余电流的大小、灵敏度的高低对线损的升降也有着直接关系,如果低压地埋线路、架空敷设的裸导线支持绝缘子漏电或者树木、攀藤植物碰触、缠绕导线,以及低压避雷器击穿或质量不合格,造成线路漏电电流达不到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动作电流,保护器不跳闸,必然使线路损耗增加。变压器接地电阻应符合要求,100千伏安以下的变压器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姆,100千伏安及以上的变压器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接地电阻过大,当线路有漏电点时,增加了漏电线路路径中的电阻,造成漏电保护器检测到的漏电电流过小,达不到总保护器的动作值。

5要优先使用节能型控制、保护设备

台区配电室或配电箱中每条出现使用交流接触器配备总剩余漏电保护器的,应优先使用无声节能型,使交流接触器线圈直流运行,根据接触器型号不同,每月耗电1-10千瓦时,比使用交流380V线圈的接触器,每月少损耗30-60千瓦时。

电力线损管理探究 篇9

1.引言

实际线损可分为理论线损和管理线损两大类。理论线损是正常的线路上的电能损耗;管理线损是由计量设备误差、管理不善以及电力网元件漏电引起的电能损耗。由于这种损耗无规律可循,又不易测算,通常又称之为不明损耗。在农村供电所的线损管理中,管理线损是影响统计线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管理不到位,形成的电能损失在整个统计线损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某些地方甚至在部分环节上还相当严重。一些10千伏线路线损率长期居高不下,严重影响着电力企业的效益和农村电力市场的开拓。如何才能管理好线损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线损的计算与线损考核指标的分解

理论线损需要尽可能多地取得各线路线段的关口计量电量、各配变台区计量电量、各线路运行的功率因数、改造后的配电系统的接线和台区分布的详细资料以及导线和配变的标准参数进行计算。其计算的方法有均方根电流法和电量精算法,电量精算法是供电企业比较切实可行又相对精确的计算方法。在算得“理论线损”的基础上,考虑到实际运行、操作存在的管理线损,需要慎重确定一个合适的修正量,作为线损考核的指标,即“指标线损”。线损目标分解是当前许多供电企业在实施线损管理过程中,并且已被实践证明了的一种极其有效的管理方法。其具体操作程序是企业在确定总的线损目标之后,再将总线损目标层层分解,具体落实到每个供电所和每条线路,供电所再将自己的子目标分解到每个配电台区和职工,这样便形成了个个肩上有担子,人人头上有指标的良好局面,从而激发每个供电所的和每个员工都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工作。但在制定目标和分解目标时,企业的决策者要注意把握一个度,对指标的制定要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即不使目标可望而不可即,也不能无原则地降低目标而影响员工的进取精神。要在认真研究参考历年数据的基础上,对目标进行科学的预测,真正做到切实可行,才有可能实现企业和员工双赢的目的。3.不定期开展线损分析活动

开展线损分析要针对线损管理指标的有关内容做好对比和分析,即统计线损率与理论线损率的对比、理论线损率与最佳线损率对比、固定损耗和可变损耗的对比、计量总表与分表电量的对比、现实与历史问题的对比、当前水平与年平均水平的对比、线路或设备之间、季度和之间、班组之间的线损综合对比,对于线损高的要从电网结构和布局的是否合理、电力网线路是否处于轻负荷运行状态、配电变压器是否在低负荷率或者电力网长期在高于额定电压下运行。抄表人员是否消除 因负载、时间、抄表时差等变化形成的线损波动现象、是否进行电能的平衡分析,是否监督电能计量设备的运行情况等方面进行认真查找原因,对症下药,提出下一步解决的办法,指明降损方向;对于线路运行良好,线损稳中有降的线路,要善于总结经验加以推广,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

4.强化运行管理和营销管理

供电企业生产技术部门要按照国家技术标准合理选择供电线路半径,选择好配电变压器台区所处的负荷中心位置。供电设备的经济运行是降低线损的又一有效手段,要想方设法尽可能地减少有功、无功损耗,电力调度中心准确掌握负荷的变化情况,制定科学经济的电力运行方案,并在电力设备需要维护检修时统一合理安排,尽量避开用电高峰,尽量减少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间,以此来减少损失、增加供电量。变电所的变电运行人员,要及时掌握变电设备和线路的负荷变化以及功率因数高低情况,合理投切电容器,尽量使设备处于经济运行状态。另外要加强对电力计量装置的管理,按照规程要求对计量表严格进行周期校验,确保计量的准确性。对每个配电台区的计量箱钥匙要由专人管理,防止窃电者蓄意在计量装置上做手脚,采取不正当手段来窃取电能,造成电量流失、线损升高。由于数以千计的变压器和不同电压等级的线路大都分布在野外,跨越田野村庄、高山丛林之中,供电企业要经常组织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配电台区进行检查,对线路进行巡视,尤其是要加强夜间巡视,一旦发现那些地方出现漏电现象,就要及时对设备进行消缺处理,这样就可以 有效避免线路损失的加大。5.强化对基层供电所线损指标的考核

供电企业将线损指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乡镇供电所,但是考核的原则和方法必须合理,因为各个乡镇的地理环境、用电水平、负荷特性千差万别,它们线损管理的指标有高有低也就合理。不能简单地按供电量的多少、地理环境的差异如平原、丘陵、山区等进行粗线条地下达线损指标,更不能简单地以线损指标数值的高低评判线损管理的优劣。线损是一个与具体电压等级、具体供电范围的电量相关的概念和指标,对于实际运行中发生的线路的计算方法也是确定的,不能随意变通,只有通过综合考虑计算后下达的线损考核指标,才能让各个考核单位处于相对公正的同一起跑线。线损考核要制定奖惩制度和严格科学的考核指标,要与各个乡镇供电所和每个员工的经济效益相挂钩,加大对线损的奖惩力度。各供电所要把线损考核指标层层分解到每个电工和农电工身上,定期和不定期看其所管辖的各线路和配电变压器台区高低压线损指标是否完成,并根据制定的线损考核奖罚进行严格的考核。供电局每月对各基层供电所上报的线损资料要对每条线路和配电变压器台区高低压的 线损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和计算考核,时掌握全局的线损情况。然后依据考核指标对各供电所的线损情况根据完成的情况进行考核,对完成线损指标超额给予奖励,对未完成线损指标的给予经济处罚。

结束语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描述总有一种期待作文600字下一篇:浅析互联网科技信息的运用论文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