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使用工作的通知

2024-10-15

2022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使用工作的通知(通用11篇)

2022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使用工作的通知 篇1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使用工作的通知教社科厅函[2012]1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2010年,经中央批准,中宣部、教育部启动了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教学大纲编写工作并将其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目前,硕士研究生必修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选修课“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和博士生必修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选修课“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五门课程教学大纲已经中央审定,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为体现新教学大纲使用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切实做好新课程方案实施工作,现对上述课程开设及教学大纲使用提出如下要求:

1.实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各省(区、市)教育部门和高校要高度重视。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科学规划、周密部署、强化管理。要抓紧做好全员培训工作,做到先培训、后上课,确保从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在全国高校普遍实施。

2.各省(区、市)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做好五门教学大纲的征订和使用工作,确保每位授课教师人手一本由中宣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并组织好教学。

3.各省(区、市)教育部门和高校可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结合本地本校实际编写讲义或辅助读物。

4.各省(区、市)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及时研究解决新大纲使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重大情况应及时报我部。

教育部办公厅二○一二年五月二十九日

2022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使用工作的通知 篇2

2014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各地教育部门深化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取得突出成效,但一些城市仍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矛盾。为深入贯彻中央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精神,落实依法治教总要求,巩固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成果,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任务,现就做好2015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健全招生入学制度。全国各城市都要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和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总体部署,根据实际情况,明确日标任务,全面实行单校划片或多校划片,加快实现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其中,就近入学压力较大的各重点大城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所有县(市、区)要于2015年实现划片就近入学。100%的小学实现划片就近入学,原则上每所小学全部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各城市要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城区,推广热点小学、初中多校划片,合理确定片区范围,缓解“学区房”问题。划片后,热点小学、初中在各片区的分布要大致均衡。各片区内热点小学、初中招生名额占该片区招生总名额的比例,片区间要大致相当。要整体设计小学入学、小升初及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办法,给家长较为明确的升学预期,努力实现过程公平。

二、坚持实行阳光招生。要鼓励和支持社会监督,科学运用社会监督,努力提高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T作的公信力。各城市的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片区调整、多校划片操作时,要邀请各相关方面的代表参与。要全面应用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组织小学入学、小升初工作,引导学生合理流动。学生学籍经正常招生程序进入学校后,其他学校不得任意调取其学籍。学生学籍确需在区县内学校间调取的,必须通过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区县间学校调取的,必须通过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畅通举报渠道,开通举报电话,设置网上举报方式。全面推行信息公开,将与划片情况、学校信息、招生办法、招生过程、招生结果有关的内容,以有效方式向社会公布。对于实名举报的问题,要根据线索认真查处,并及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告。

三、健全协作应急机制。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行政区域内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指导支持。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上下级之间,与重点工作地区之间,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之间专项工作直通网络,出现问题时,第一时间通气、协商和处置,确保各个工作环节无缝衔接,确保学生及时入学升学。要积极协调公安、应急等部门制订招生入学工作预案,成立应急小组,建立会商协调机制,快速稳妥处置突发事件,确保平稳招生,平安入学。要直面矛盾,第一时间回应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热点事件,讲清楚真相和原因,澄清一些不实信息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努力缓解化解家长焦虑情绪。

四、加强释疑解惑引导。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是重大民生工程,有关政策必须家喻户晓。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密切联系新闻宣传部门和有关单位有效开展宣传引导工作,充分、深入、细致解读当地入学政策,回应人民群众关切,营造良好氛围。要引导家长充分认识就近入学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价值和意义,避免盲日跟风择校。要善于运用受众面广、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都市媒体,还要充分运用年轻家长参与较广的新媒体和方式介绍情况、传播信息、表达态度,努力提高宣传引导的时效性。

2022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使用工作的通知 篇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21〕7号)要求,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中小学健康促进专项行动,培养师生健康意识、观念和生活方式,提高师生健康素养,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我部决定2022年继续深入开展“师生健康

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以下简称主题健康教育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宗旨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关于卫生健康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构建新时代、现代化、高质量学校健康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环节,深入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引导师生树立正确健康观、提升健康素养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让健康知识、行为和能力成为师生普遍具备的素质,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师生健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时间安排

主题健康教育活动贯穿2022年全年。

三、主要内容

(一)加强常态防控。

巩固深化拓展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果与经验,健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制度,全面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教育引导师生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保持勤洗手、常通风、不扎堆、不聚集、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不滥食野生动物、科学就医用药等健康行为和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做好自我防护,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

(二)综合防控近视。

全面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教体艺〔2018〕3号)、《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教体艺厅函〔2021〕19号)要求,积极开展第4个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提高儿童青少年爱眼护眼意识,宣传眼健康的重要性和近视的严重危害性。宣传近视监测、筛查和干预的重要性,改善学校和家庭视觉环境,引导中小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

(三)推进急救教育。

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1〕22号)要求,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融入教育教学活动、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提高师生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普及率,深入推进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

(四)普及健康知识。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多种方式普及日常锻炼、健康生活、疾病预防、预防毒品、健康体检、心理健康、生长发育、生殖健康等相关知识、方法和技能,落实各学段健康教育教学时间,提升健康知识知晓率,增强健康教育教学效果。

(五)增加体育锻炼。

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意见》(体发〔2020〕1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行动计划》(教体艺〔2020〕5号)等文件要求,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按照教会、勤练、常赛要求,强化学校体育教学训练,严格落实课间操制度,开齐开足上好体育与健康课。推动地方和学校落实学生每天1小时校内体育活动,引导学生每天放学后进行1—2小时户外活动,家校协同营造良好体育氛围。

(六)合理营养膳食。

落实《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45号)、《关于统筹做好2022年春季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市监食经发〔2022〕12号)要求,强化食品安全管理,保障校园饮用水安全,开展健康食堂建设,普及膳食营养知识,改善学生膳食营养结构,倡导营养均衡和膳食平衡。加强饮食教育,引领学生践行“光盘”行动,反对食物浪费,积极引导家长科学安排家庭膳食,培养学生科学的膳食习惯,(七)促进心理健康。

积极开展生命教育、亲情教育、爱国教育,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自觉维护心理健康,掌握正确应对学

业、人际关系等方面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的技能,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做到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为师生提供方便、可及的心理健康服务,将心理疏导干预机制融入校园日常生活。

(八)开展防病教育。

坚持预防为主,大力宣传公共卫生安全、传染病防治和卫生健康知识,提高广大师生传染病防控意识和能力。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动员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校园防艾抗艾行动。落实《中国学校结核病防控指南》(国卫办疾控函〔2020〕910号)要求,加强学校预防结核病教育。落实《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国卫办疾控发〔2020〕16号),切实预防和控制学生肥胖、脊柱弯曲异常等发生。

(九)营造健康环境。

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入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的通知》(教体艺函〔2020〕3号),整治校园整体环境卫生,加强对校园公共区域清扫消毒、室内区域通风换气,落实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厕所革命,规范开展重点区域病媒生物防制,营造干净、整洁、卫生、健康的校园整体环境。推进无烟学校建设,加大学校控烟宣传教育力度,强化控烟措施,全面营造校园无烟环境。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充分认识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对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意义,把深入开展主题健康教育活动纳入工作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工作目标和责任分工。教育部门要切实加强对

本地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服务保障和督促推动,在配备校医、健康教育教师、保健教师、“健康副校长”等人员方面落实政策要求,着力补齐短板和弱项,确保主题健康教育活动见实效、出成果。

(二)动员各方力量。

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凝聚教师、学生、家庭和社会的力量,组织动员广大学生、教师、家长积极参与主题健康教育活动。教育部门要积极协调卫生健康、市场监管、体育等部门支持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和主题健康教育活动开展,要按照《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体艺〔2008〕12号)、《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体艺〔2017〕5号)要求,丰富健康教育教学资源,切实督促学校把健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学校要加强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落实健康教育课程课时,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制度,充分挖掘、利用自身和社会资源,创造健康支持性环境,鼓励学生和家庭落实个人健康责任,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三)加强宣传引导。

各地教育部门要采用线上线下结合、多地多校联动等形式,及时启动本地区2022主题健康教育活动,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加强科学引导和典型报道,积极扩大活动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学校要通过新媒体传播、文艺作品创作等方式加强宣传引导,动员广大师生以文字、图片、视频、动漫、微电影等方式宣传主题健康教育活动,利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24日)、“世界防治肥胖日”(5月11日)、“世界脊柱健康日”(5月21日)、“全国爱眼日”(6月6日)、“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寓教于学、寓教于乐的健康教育活动,以有效方式引导师生了解和掌握必备健康知识,践行健康生活方式。

教育部办公厅

2022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使用工作的通知 篇4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六五”保密法制

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

部内各司局、各直属单位、部属各高等学校:

按照中央保密委员会、国家保密局的要求,为继续推动教育部机关、直属单位和部属各高等学校(以下简称各单位)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增强各单位人员的保密意识和法制观念,我部将在“六五”普法期间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保密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为做好此项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开展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当前,教育系统保密工作形势日趋复杂,因工作人员保密法制观念淡薄,保密措施落实不到位,导致失泄密事件时有发生。为此,亟需加强我部各司局、直属单位和部属高校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各单位相关人员遵守保密法律法规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各单位要利用保密法制建设的新进展和新成果,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巩固“五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成果,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涉密人员、公务员和高校广大师生员工的保密

A 牛仔裤服装(http://nzk.fenfeiwang.com/)提供此文

法律意识,形成自觉保守国家秘密的良好风尚,逐步实现教育系统保密工作法制化、管理科学化、技术现代化和队伍专业化。

二、认真组织开展各项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各单位要在以下几方面认真抓好保密宣传教育工作:

(一)继续抓好对领导干部的保密教育。

1.要加大对领导干部的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力度,把对领导干部的保密法制宣传教育与落实保密工作领导责任制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认识,不断增强依法履行保密工作领导责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真正将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列入本单位的议事日程和工作计划,领导要带头学法、用法,依法开展保密工作。

2.要加强与人事部门的沟通协调,抓好对领导干部任职前的保密教育。逐步把保密法律知识纳入各单位领导岗位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考试内容,把执行保密纪律、落实领导干部保密责任制情况,列入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

(二)着重加强对涉密人员的保密教育。

B 牛仔裤服装(http://nzk.fenfeiwang.com/)提供此文

1.各单位要加强涉密人员上岗、在岗和离岗、离职前的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将保密法制宣传教育与涉密资格认定、保密承诺、离岗保密提醒、脱密期管理结合起来,使涉密人员掌握保密法律知识,牢记保密承诺,履行保密义务。

2.部机关和直属单位在开展保密法制宣传教育时,把各保密要害部门和部位的涉密人员的保密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忠诚教育、纪律教育相结合,开展有针对性的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切实提高涉密人员保密能力。

3.对于各类全国教育考试组织命题单位的涉密人员,要开展有针对性的保密宣传教育活动,使这些关键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的涉密人员熟知本岗位保密要求,严格遵守保密制度,认真履行保密职责。

4.对于部属高校中从事涉密科研项目涉密人员的保密宣传教育,尤其是承担军工科研生产项目、自然科学、哲学与社会科学等领域的涉密科研项目的涉密人员,要加强专业保密教育,通过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高等学校保密知识手册》等规章制度,让涉密人员充分认识到科研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提高保密安全意识,真正做到“业务工作开展到哪里,保密工作就延伸到哪里”。

C 牛仔裤服装(http://nzk.fenfeiwang.com/)提供此文

(三)加强对机关和直属单位工作人员的保密教育。

1.认真学习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各单位要在业务学习同时,结合业务工作实际,组织开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实施办法》的学习、宣传活动,通过专题讲座、业务培训、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相关人员在具体业务工作中遵守保密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做到知法、懂法、用法。

2.加强学习各项保密规章制度。我部根据教育系统保密工作实际,制定了较为全面的保密规章制度体系。同时还将和国家保密局重新修订《教育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和《教育工作定密管理办法》两项重大管理制度。各单位要认真学习领会新规定中的各项要求,切实做好密级确定和规范定密工作,认真执行保密法规,依法开展保密工作。

3.将对公务员的保密宣传教育列入公务员岗位培训内容。把公务员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作为公务员初任、任职及相关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努力提高公务员的保密意识和保密观念,积极推动保密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D 牛仔裤服装(http://nzk.fenfeiwang.com/)提供此文

4.继续开展对部机关和直属单位专、兼职保密干部的业务技术培训和岗位培训。通过培训,要做到切实提高专兼职保密干部的保密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建立专兼职保密干部考核制度。

(四)加强对部属高等学校的保密教育。

1.继续推动“保密法制教育进学校”工作。在落实教育系统“六五”普法规划中,要配合国家保密局的保密教育规划,将保密法律法规知识纳入学校法制教育内容,将保密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提高青少年的保密意识。

2.加强部属高校对外交流和校园网络的保密教育。部属高校要继续加强对涉密科研项目、涉密论文数据等方面的保密宣传教育,以及部属高校科研人员在出访、会议交流和科研成果转让等方面的保密教育。要特别加强部属高校校园网络和信息公开审查的监督管理,采取讲座、展览、板报和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切实提高信息化形势下部属高校师生员工和干部群众的保密意识。

三、稳步实施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计划

教育系统“六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从2011年开始实施,到2015年结束。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E 牛仔裤服装(http://nzk.fenfeiwang.com/)提供此文

(一)动员部署阶段。

各单位要在《教育部关于做好“六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的通知》的基础上制订本单位的实施计划,并于2011年底前送部保密办备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

从2011年开始至2015年,部保密委员会每年不定期对各单位落实保密法制宣传教育计划的情况进行检查。各单位应于每年年底前将当年执行计划的情况以书面形式送部保密办。

(三)考核验收阶段。

2015年将进行“六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检查验收工作。2015年上半年各单位进行自查、总结,并将自查报告于2015年6月底前报部保密办。部保密委员会将适时对部内各司局、直属单位和部属高校等有关单位“六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行检查验收。

四、切实做好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各项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F 牛仔裤服装(http://nzk.fenfeiwang.com/)提供此文

各单位要加强对“六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并确定一名负责同志分管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二)主动开展工作。

各单位要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在本单位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积极争取各业务部门对“六五”保密法制宣传工作的支持和帮助。

(三)落实经费保障。

各单位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中发〔2011〕6号)要求,制定经费保障标准,建立经费动态增长机制,确保专款专用,保证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教育部办公厅

二○一一年十月十九日

2022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使用工作的通知 篇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有关省(市)科委(科技干部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各研究生招生单位:

2012年研究生招生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入推进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继续推动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和优化,进一步强化考试安全责任,全面规范录取管理,推动研究生教育科学发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深入推进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创新研究生招生体制机制

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教育发展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选拔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按照“提高质量、突出创新、优化结构、理顺体制”的总体目标,推进研究生招生考试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和内容体系等方面的改革。要加快评价方式改革,把对考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考查作为改革的重点。各招生单位要进一步优化考试内容,提高选拔的有效性,使优秀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要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点和各个专业学位专业特色,加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方式方法和内容体系的研究,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与生源特点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评价体系。2012年管理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实行综合能力考试的试点将扩大至7个相关专业学位,同时部分高校将进行经济类专业学位综合能力考试的改革试点。

二、着力做好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进一步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

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提升研究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重要举措。各招生单位要按照“以增量促存量”的原则,做好学术型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的结构调整。2012年硕士生招生计划的增量主要用于专业学位,存量部分要将学术型的计划按不少于5%的比例调减,用于增加专业学位计划。要统筹合理安排各个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防止出现个别专业计划过于集中的现象,过去几年个别学校安排MBA等专业学位招生计划过多的要进行调减。各招生单位要在专业学位教指委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性质、特点、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方面的宣传力度,加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方式、在校管理与待遇、奖助制度以及未来职业发展方面等考生最关心的问题的宣传,帮助考生充分了解专业学位,吸引优秀生源报考。

三、强化考试安全责任,防范打击高科技舞弊行为

考试安全是研究生招生工作的第一要务,防范和打击高科技舞弊是研究生招生战线的重大责任。各级考试管理部门和招生单位要深入分析研究高科技团伙舞弊的技术特征、组织方式和活动规律,按照“人防技防结合,防范打击并重,教育法制齐抓,联席会议部门共管”的思路,有针对性地构筑防范和打击高科技团伙舞弊的体系。要积极推进标准化考场建设,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配足配齐能够有效防范高科技舞弊的设备。各省级教育考试招生管理机构要积极做好相关考务改革带来的工作调整、人员培训和应急预案等工作。加强对考务人员的管理和监督,着力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反作弊的识别能力。结合本地区实际,研究制定考务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和责任追究办法。加强对考生的诚信教育,营造诚信考试的舆论环境。要加强考试法规建设,加大对作弊考生处罚力度。

四、改进录取办法,促进生源合理流动

为了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扩大复试比例,促进生源合理流动,发挥招生单位在人才选拔中的主导作用,2012年起对全国统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的划线区域进行调整。除原三区(西部)不变外,原一、二区(东、中部)的21个省份合并做统一要求。各招生单位可以在国家确定的考生复试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自主确定本单位的招生录取标准,并向社会公布。

五、加强招生考试行风建设,进一步规范招生行为

作风建设是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保障。各招生单位和考试管理机构要按照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三风”建设的要求,抓好研究生招生系统的行风建设。要改进管理方式,建立健全招生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对招生考试工作中的失职、渎职、徇私舞弊行为要进行严肃的责任追究,要有效预防和严厉惩处命题、监考、阅卷、复试和录取等环节中的违规行为和不作为行为,严肃查处和中介机构勾结参与招生、牟取利益的工作人员,纯洁招生队伍,净化招生考试环境,杜绝不良之风对招生工作的干扰,切实维护广大考生的切身利益,确保招生工作公平公正。

附件: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一一年八月八日

附件:

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士生)工作的管理,保证硕士生的入学质量和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以下简称招生单位)招收硕士生,是为了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第三条 招收硕士生应坚持按需招生、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和宁缺毋滥的原则。

第四条 招生单位及其招生学科(类别)、专业(领域)必须经教育部及其授权单位批准。

第五条 招生对象主要为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本科毕业的人员,以及具有与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等。

第六条 招生单位培养硕士生的经费来源分为中央(地方)财政拨款、用人单位委托培养经费和自筹经费等。

第七条 硕士生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进行。初试和复试都是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初试由国家统一组织,复试由招生单位自行组织。

初试分为全国统一考试、联合考试、单独考试以及推荐免试。

全国统一考试中部分考试科目由教育部统一组织命题。联合考试是教育部批准的特定学科(类别)、专业(领域)的部分考试科目由全国统一(或联合)命题的考试。

单独考试是经教育部批准的部分招生单位,为符合特定报名条件的在职人员单独组织命题而进行的考试。

推荐免试是部分高等学校按教育部规定推荐本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确认其免初试资格,由招生单位进行复试的选拔方式。

第八条 全国统一命制的试题(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命制的试题,包括副题)在启封并使用完毕前按国家绝密级事项管理,答案及评分参考在考试结束前按国家绝密级事项管理;招生单位联合命制和自行命制的试题(包括副题、单考试题)在启封并使用完毕前按国家机密级事项管理,答案及评分参考在考试结束前按国家机密级事项管理。答案及评分参考在考试结束后至使用完毕前按国家秘密级事项管理。考生答卷(含答题纸、答题卡,下同)在成绩公布前按国家秘密级事项管理。

第九条 硕士生按其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硕士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生两种。

第二章 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第十条 教育部归口管理全国硕士生招生工作。其职责是:

(一)研究制定招生工作的方针、政策、规定和办法,部署全国的招生工作,发布招生简章,组织实施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二)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制订并下达招生计划。

(三)确定硕士生招生全国统考、联考科目,并审定考试大纲。

(四)组织全国统考、联考科目的命题工作和组织实施硕士生全国统一入学考试。

(五)公布组织单独考试招收硕士生的招生单位名单及其单考招生限额。

(六)制订推免生工作管理办法,组织专家委员会评审,确定开展推免生工作的高等学校名单,公布推免生限额。

(七)组织招生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开展招生宣传和研究工作。

(八)调查处理或授权有关部门和单位调查处理招生工作中发生的重大问题。

第十一条 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负责本地区硕士生招生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执行教育部关于招生工作的方针、政策、规定和办法,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订必要的补充规定,报教育部备案并组织实施。

(二)建立健全研究生招生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加强队伍建设。根据新形势和日益增加的工作任务要求,合理设置负责研究生招生工作的专门常设机构,合理确定研究生招生工作人员的编制,配备必要的专职研究生招生工作人员;做好本地区招生工作人员培训工作。

(三)组织本省招生单位编制招生专业目录。

(四)设置报考点和评卷点,组织报名、考试、评卷等工作,根据教育部要求按时、准确、规范上报有关信息数据。

(五)组织并做好试题印制及保密、保管工作。

(六)协调并监督检查招生单位和报考点的招生考试工作,根据职责分工受理考生信访,调查处理招生工作中发生的问题。发现重大问题应立即向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和教育部报告。

(七)依法维护考生和招生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做好考生的信息安全保密工作。

(八)组织开展招生宣传、咨询和研究工作。

第十二条 招生单位的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和国家下达的招生规模,拟定本部门所属各招生单位的招生计划,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调查处理本部门所属招生单位招生工作中发生的问题。

第十三条 招生单位负责组织实施本单位的招生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执行教育部关于招生工作的方针、政策、规定和办法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和所在省(区、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的补充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订必要的实施细则。

(二)设置研究生招生机构,合理确定必要的编制,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负责招生工作,并组织招生人员开展培训。

(三)根据国家核定的招生规模和社会需求,制订本单位的分学科(类别)、专业(领域)的招生方案。

(四)遴选指导教师,制订指导教师管理办法。

(五)编制招生专业目录,并按要求上传并公布。

(六)开展招生宣传、咨询和研究工作。

(七)审核考生的报考资格。

(八)参照教育部、卫生部等部门的体检工作相关规定,结合本单位情况,制订体检要求。

(九)组织命题、评卷、复试、体检、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品质考核和录取等工作,并做好相应的安全保密工作。

(十)对入学新生的思想政治、业务和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复查。

(十一)依法维护考生和招生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做好考生的信息安全保密工作。

(十二)接受考生的申诉,负责作必要的解释,处理招生中的遗留问题。

第三章 招生计划

第十四条 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定招生计划,分学术型和专业学位两种类型,招生单位根据国家核定的招生规模、社会需求和办学条件,确定各学科(类别)、各专业(领域)的招生人数。

第十五条 由中央或地方财政拨款培养的硕士生,分定向和非定向两种。定向生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生可按所在招生单位推荐、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

第十六条 委托培养硕士生的培养经费由用人单位提供,毕业后按委托培养合同就业。

第十七条 自筹经费硕士生的培养经费由招生单位在培养条件、指导力量具备的前提下,用指导教师的科研经费,或向社会多种渠道筹措解决。学生毕业后按自筹经费培养合同就业,合同中没有规定就业去向的,通过“双向选择”办法就业。

第四章 报 名

第十八条 报名参加研究生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四)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五)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可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六)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2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2022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使用工作的通知 篇6

【发布日期】2005-09-09 【生效日期】2005-09-0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卫生部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政务信息化建设2001-2005年工作总结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2001-2005年工作总结的通知》(国办秘函【2005】98号)的精神,认真总结卫生系统近五年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情况,现就做好卫生系统政务信息化工作总结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各单位要对照本单位的规划和目标任务,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做好本单位政务信息化建设2001-2005年工作总结。总结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查找问题和不足,并认真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切实达到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提高水平的目的。

二、总结报告要简明扼要。内容包括:目标任务落实情况(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工作、存在的困难、未能按时完成的工作及原因)、主要做法、工作成效、经验体会和下一步措施,并请对卫生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2006-2010年规划工作提出设想和建议。

请各单位于10月10日前将总结报送卫生部办公厅,同时将电子文档通过邮件发送到haohy@moh.gov.cn。

联系人:郝惠英、武朋娜,电话:68792496、68792445)

二○○五年九月九日

2022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使用工作的通知 篇7

各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按照《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认真做好2008年春运工作的通知》(鄂政办电[2008]16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认真做好2008年春运工作的通知》(发改运行[2007]3552号)要求,为切实做好2008年春运各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春运安全有序

2008年春运自1月23日开始,到3月2日结束,共40天。春运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各县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按照“以客为主,安全为先,方便有序,服务满意”的目标要求,认真做好春运各项工作。为加强对春运工作的领导,市政府决定成立XX市2008年春运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附后)。各县和市有关部门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确保春运工作安全有序。

二、明确职责,落实措施,严密防范各类事故

(一)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市春运日常综合协调和组织开展春运交通安全宣传等工作。

(二)公安部门:一是集中警力加强路面监控。春运期间,全市公安部门要在省际交界处及公路主干线的县(市)交界处设立春运安全服务站,重点查处疲劳驾驶、客车超载、超速行驶、酒后驾驶、运输学生车辆交通违法等严重违法行为,严厉打击车匪路霸等危害道路交通安全的违法行为。二是协同交通部门、教育部门、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对客运企业及其驾驶人员、学校师生及校车驾驶人员、乡(镇)群众进行直接面对面宣传。三是配合交通部门做好对营运客车及其驾驶人员的安全审核把关工作。四是要组织各农村派出所积极参与春运安全管理工作,协同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加强对县乡道路和低等级公路的管理,严查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拖拉机违法载人和客车、摩托车超载等交通违法行为。

(三)交通部门:一是要严格审查驾驶人员信息,禁止不具备春运准驾资质的人员参加春运。二是要组织客运、危险化学品运输等道路运输企业从业人员,特别是驾驶人员进行一次春运交通安全教育。三是要组织对所有参加春运的车辆进行安全技术检验,严禁超过检验有效期的客车或达到报废年限的营运客车参加春运。四是要督促运输企业严格落实车辆例检制度和“门检”制度,杜绝安全技术状况不符合要求,有交通违法行为的车辆出站上路行驶。五是要严格按要求和期限开展危险路段整改工作,对春运前无法完成整改的,要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六是要督促客运企业强化营运班线管理,对不具备大客车安全运行条件的班线要坚决取消,严禁客运车辆晚22时至次日凌晨6时在三级(含三级)以下公路行驶。

(四)安监部门:一是要督促相关部门组织对全州事故多发点段和危险路段进行排查,督促有关部门严格按照整改期限和要求对隐患路段落实整改措施,春运前无法完成整改的,要增设醒目警示性标志,提醒过往驾驶员注意行车安全。二是要组织开展全市春运交通安全大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积极做好春运交通安全工作。

(五)教育部门:要督促各大专院校、中小学校在假期前组织全体师生进行一次交通安全教育。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对学校及周边道路进行一次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六)建设部门:要加强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的安全管理,督促公交公司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公交车辆驾驶人员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七)农业(机)管理部门:要依法履行拖拉机及其驾驶人员的安全监管职责,加强对拖拉机驾驶人员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村道路的监管,严查无证驾驶、酒后驾驶、拖拉机违法载客等严重违法行为。

(八)机场公司:要做好航班调度和机场安全检查,积极做好滞留旅客输导和安抚工作。

(九)宣传部门:要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开辟春运交通安全宣传专栏,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春运交通安全宣传。

(十)气象部门:要加强春运期间天气的中短期预报,及时为交通运输部门提供可靠的气象服务。

(十一)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物价、工商、电力、军分区和武警等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市场监管,提供后勤保障和应急支持,为春运工作顺利进行提供强力支撑。

三、加强监管,强化服务,营造和谐春运 春运期间,要严格实行客票价格在政策规定的指导价幅度内浮动。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运输市场的价格监管,严肃查处乱涨价等违法行为。交通主管部门要打击“倒票、倒客”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旅客的合法权益。要采取各种方便购票的措施,如电话订票、异地售票、延长售票时间等方式,方便旅客购票。对批量大的进城务工人员、学生等旅客可组织团体订票,送票上门。对延误的车次要及时发布信息。要公布服务监督电话,接受旅客的监督批评。

要严格落实春运安全工作责任追究。春运期间,凡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交通事故,要成立由安监、监察、公安、交通等部门组成的事故调查专班,按照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追究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的原则,严格进行责任倒查追究,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2022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使用工作的通知 篇8

沪教委体„2010‟6号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转发《教育部办公厅 关于做好学校寒假期间甲型H1N1流感

防控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各高等学校,各区县教育局,各有关委、局、控股(集团)公司: 现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学校寒假期间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2009‟12号)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并做好以下工作。

一、认真部署,加强联防联控机制

各高校和各区县教育局要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和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与辖区卫生部门紧密合作,联合部署和落实寒假期间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二、认真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各高校和各区县教育局要配合辖区卫生部门,认真做好学校师生甲流疫苗接种工作。高校要将已签署同意书的自愿接种人员的补种通知书发放到每一个人,做好补种疫苗的组织工作。同时 — 1 —

要积极开展“接种疫苗、防控甲流”的宣传发动工作,做好寒假前后学校师生甲流疫苗接种工作,争取下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完成全部接种工作。

三、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一)开展寒假前有关甲型H1N1流感防控专题宣传教育,告知和提醒学生及家长有关自我保护的相关措施;落实专人负责寒假期间留校师生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加强校内安全管理,做好巡查和全日观察。

(二)各高校和各区县教育局要落实值班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公示应急电话和手机,保持24小时联络畅通。高校医疗机构要每天安排人员在岗在位,随时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三)按照“非必须,不举办”的原则,各级各类学校在寒假和节日期间应尽量减少学生聚集性活动。组织学生聚集性活动和出国考察交流活动的,主办方应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要求,报请辖区教育局审核或备案,并落实防控措施。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同意或备案的,不得组织学生参加。

(四)各中小学校在寒假和节日期间不得安排学生到校补课等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的补缺、补差、提优等辅导活动一律停止。

(五)做好寒假后返校学生的健康监测与管理,加强晨检和因病缺课缺勤追查制度,确保责任明确,任务落实。

(六)各高校和各区县教育局要加强寒假期间的督查,发现违规违纪情况,要及时处理并上报市教委。

(七)寒假期间,学校因病缺课(勤)每日报工作暂停。但学校应保持与当地疫控部门的联系,一旦发现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性疾病确诊病例,必须按照报告制度要求及时报告市教委。

附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学校寒假期间甲型H1N1流感

防控工作的通知

上 海 市 教 育 委 员 会

二○一○年一月十八日

(联系人:丛海鹰,联系电话:23116654)

主题词:教育卫生防疫转发通知

抄送:各中等职业学校。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2010年1月20日印发

(共印230份)

附件: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学校寒假期间

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

教体艺厅„2009‟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做好2010年元旦春节期间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应对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下发了《关于做好2010年元旦春节期间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对节日期间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做出部署。为落实应对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对节日期间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要求,做好学校放寒假期间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针对教育系统的实际情况,现提出以下要求:

一、及早部署寒假期间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寒假期间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依据教育部、卫生部下发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要求,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根据当地政府和联防联控机制的统一领导和部署,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及时对学校放寒假期间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做出详细的安排,使寒假期间的防控工作不松懈、不间断。

二、尽快落实学生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工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应对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关于进一步推进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工作的通知》(卫发明电„2009‟262号)— 4 —

要求,积极主动配合当地卫生部门,尽快落实学生人群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计划,特别要重点做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高等学校学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工作。要认真组织和周密安排,优化工作程序,加快接种进度,提前做好学生寒假返校后的疫苗集中接种工作准备,力争在开学后1月内完成全部学生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工作,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疫苗对学生的保护作用。

三、进一步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宣传教育工作。各级各类学校在放寒假前,要采用多种形式,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防控甲型H1N1流感宣传教育活动,使全体师生掌握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自我保护措施,特别要提醒学生减少或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聚会和旅游等活动;有病要及时就医;保持居住场所的开窗通风;经常用肥皂和流水洗手,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膳食营养等。要科学、客观地宣传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引导学生积极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放假时,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应尽量劝其隔离治疗,直至症状消失24小时后。

四、做好寒假留校师生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1.做好寒假期间留校的学生生活管理。学校要投入力量,认真安排好留校学生的假期生活。安排学生活动应按照“非必须,不举办”的原则,尽量减少大型聚集活动,包括冬令营等寒假期间学生聚集活动,确需开展的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学校除组织一定的假期文化活动外,要加强校园的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和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不得向任何机构提供场所举办各类培训活动。学校要安排专人,负责督促留校的学生保持宿舍的卫生和开窗通风,并及时巡查发现生病的学生督促其尽早就医。— 5 —

2.认真做好寒假期间疫情防控的应急值守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实行值班制度,关键岗位特别是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的卫生保健机构要有专人负责,实行24小时值班制,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做到人员到位、联络通畅、反应迅速,一旦发现疫情要及时报告,对疑似重症病例,要及时请示并配合上级医疗机构做好会诊、转诊工作。在当地政府或联防联控机制的领导下,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学校卫生保健机构应做好抗病毒药物及应急物资与设备的储备。

五、做好寒假结束后返校学生的健康监测与管理。开学后一周是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关键期,各级各类学校应按照《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学校秋季开学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意见》(教体艺厅„2009‟7号)等相关文件要求,提前对寒假结束学生返校后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做出周密安排,包括对学生返校前的健康监测、返校后一周内活动安排、加强晨检制度、开展宣传教育等,确保安排有序、责任明确、任务落实。

教育部办公厅

2022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使用工作的通知 篇9

(赣府厅明„2010‟41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今年“五一”前召开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10‟8号)精神,现就做好我省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评选工作及参加全国劳模表彰大会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评选表彰活动,广泛宣传各行各业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努力营造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进一步激励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以先进模范人物为榜样,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奋力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推荐评选范围和名额分配

推荐评选范围:2005年以来,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取得优异成绩的工人、农民、科教人员、管理人员、机关工作人员及其他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人员。 “全国劳动模范”授予企业职工、农民和其他劳动者,“全国先进工作者”授予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又作出新的突出贡献的可以参加评选。离退休人员原则上不参加评选,如有特殊贡献的可以参加。已故人员一般不予追认,但在评审过程中去世的可以追认。现役军人不参加评选。外国人、港澳台人员不参加评选。 推荐评选名额: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评选名额79名,其中分配到各设区市72名,有关单位7名(附件1)。赴京参加全国劳模表彰大会特邀代表4人(从历届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中推荐),由省推荐评选办公室直接提名。

三、推荐评选条件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必须是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党的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立足岗位,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勇于奉献,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取得显著成绩,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威信,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一)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

(二)在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或重大科研项目研制中作出突出贡献的;

(三)在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

(四)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

(五)在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中作出突出贡献的;

(六)在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

(七)在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安全生产,推动科学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

(八)在抗击重特大自然灾害,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重大事件中作出突出贡献的;

(九)在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

(十)在其他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

四、推荐评选要求

(一)坚持面向基层和工作一线。推荐人选要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工作一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条战线,面向社会各个阶层。一是机关事业单位人选不超过总数的35%,其中县处级干部不超过20%,司局级以上干部不参加评选,在事业单位担任领导职务并在教学、科研等方面作出特殊贡献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可按科研人员对待。二是企业职工不低于总数的45%,其中企业一线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55%,企业负责人不超过22%。企业一线工人指企业中车间主任(含)以下职工;专业技术人员指企业中专门从事技术工作的人员;企业负责人兼任其他职务的,一律按企业负责人推荐;中央管理的企业单位负责人不参加评选;经过工商登记的科研单位按企业对待。三是农民不低于20%,其中乡镇企业负责人不超过20%,农民工不低于6%。要充分考虑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代表性,妇女和少数民族人员应占一定比例。

(二)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HTF]推荐评选工作要自下而上,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接受群众监督,做到群众公认。推荐人选必须经职工(代表)大会、居民会议、村民会议讨论通过等民主程序,并在本单位或一定范围内公示。公示内容包括推荐人选的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政治面貌、学历、单位、职务、职称、简要事迹和举报方式等,公示时间不少于5天,公示媒体包括本地区、本部门主要报纸,政府和部门网站等。对被推荐人选存在异议的,推荐单位应认真进行调查,及时提出处理意见,不按规定时间反馈意见的,取消该被推荐人选的评选资格。

(三)严格履行推荐程序。[HTF]要坚持以政治表现、工作实绩和贡献大小作为衡量标准,优中选优。被推荐的人选要有突出业绩。其中,被推荐人选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须经纪检、监察、计划生育等部门签署意见,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征得有关部门同意。企业负责人必须经过当地县级以上工商、税务(国税、地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劳动保障)、安全生产、环保、人口计生等部门签署意见,国有企业负责人还要经过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签署意见,私营企业负责人还要征求统战部和工商联意见。企业负责人包括:具有法人资格企业的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中央企业下属的三级(含)以上企业、省属企业下属的二级(含)以上企业的党委书记、总经理。凡违反国家政策、法规、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和严重职业危害,拖欠职工工资,欠缴职工养老、工伤、医疗、失业、生育保险的企业,其负责人不能参加评选。

(四)实行属地推荐。农民工由工作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推荐,跨省农民工须征得其所在省(市、区)同意后推荐。南昌地区高校的推荐评选工作由省教育厅和省教育工会负责,南昌地区央企的推荐评选工作由省总工会负责,省国资委监管企业的推荐评选工作由省国资委负责,省直机关、事业单位的推荐评选工作由省直工委和省直机关工会负责。各设区市推荐评选办公室推荐人选时要统筹考虑省属企业和中央驻省单位。

(五)严肃推荐审核工作纪律。要严肃评选纪律,认真处理群众举报,杜绝暗箱操作。对于伪造身份、事迹、未严格按照评选条件和规定程序推荐的人选,经查实后撤销其评选资格,取消相应名额。对在推荐评选工作中有严重失职、渎职或者弄虚作假、借机谋取私利、收受贿赂等违法违纪行为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五、推荐审核工作进度安排

在对被推荐人选层层审核的基础上,各推荐单位于2010年3月27日前将《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推荐人选基本情况表》(附件2,一式两份)、《201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推荐人选基本情况表》(附件3,一式两份)、《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人选综合情况分析表》(附件4,一式两份)向省推荐评选办公室预报。省推荐评选办公室初审后报省政府确定推荐人选,并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筹委会办公室审定后,4月8日前将《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推荐人选基本情况表》(一式两份)、《201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推荐人选基本情况表》(一式两份)、《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人选综合情况分析表》(一式两份)、《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审批表》(附件5,一式五份)、《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征求意见表》(附件6,一式两份)、《企业负责人征求意见表》(附件7,一式两份)和本地区本部门评审工作报告等正式材料报省推荐评选办公室。

六、奖励办法

对受到表彰的人员,由国务院发布表彰决定,授予“全国劳动模范”或“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并颁发奖章、证书和1万元奖金。

七、组织领导

在省政府领导下成立江西省推荐评选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办公室,承办推荐评选和组织进京参加全国劳模表彰大会具体工作。省总工会副主席王运昌任评选办主任,省监察厅副厅长刘卫平,省财政厅副厅长王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廖龙如,省国资委副主任沙甲先,省农业厅副厅长程关怀任副主任。办公地点设在省总工会,评选办电话:0791-8688838。

附件: 1、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评选名额分配表 2、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推荐人选基本情况表3、201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推荐人选基本情况表 4、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人选综合情况分析表 5、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审批表

6、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征求意见表

7、企业负责人征求意见表 注:附件表格请上网下载 方式一:登陆

),从公告栏中下载。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2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使用工作的通知 篇10

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标题】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7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内容分类】示范院校

【颁布单位】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颁布日期】20070704

【发 文 号】教高厅函[2007]4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财务局:

按照《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以下简称《意见》)精神,经研究,决定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以下简称示范高职)建设计划2007立项建设单位申报评审工作。为确保申报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重点

(一)院校综合建设

示范高职建设要以提高学校综合实力为目标。在发展定位和办学方向上起到模范带动作用;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上成为改革的先锋;在学生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全面养成、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就业指导与服务上树立起标杆。2007示范高职建设以农业技术(一产类)、制造业(二产类)和制造类服务业(部分三产类)为工作重点,兼顾国家规划及各地各行业的需求与发展。

(二)重点专业建设

示范高职建设院校要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加强校企合作,落实以真实(企业)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注重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为实训操作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提供有效途径;确保学生有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工作经历,加强对顶岗实习组织实施的过程管理,实现顶岗实习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加强“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在逐步形成由行业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兼职讲授实践技能课程机制的同时,更加重视提高专任教师的综合职业素养与实践教学能力,并且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积极探索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的改革。

(三)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示范高职建设院校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积极为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使企业和社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视教师科技开发服务能力的培养,引导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区服务。积极开展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对口支援与交流,主动为区域内职业院校培训师资,促进地区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二、申报条件

推荐院校应为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有三届以上普通高职高专毕业生,面向地区支柱产业,坚持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和办学定位,具有鲜明的高等职业教育特色、良好的发展条件和较强的发展潜力,达到领导能力领先、综合水平领先、教育教学改革领先、专业建设领先、社会服务领先的入选条件(预审参考标准见附件一)。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院校举办方要通过完善政策、健全组织机构和相应保障措施,支持推荐院校建设工作。特别是对项目建设的资金投入应达到建设计划的要求,列入预算,能保证及时足额到位。

三、申报评审程序

申报评审程序包括预审、论证、限额推荐、评审、公示和公布结果六个环节。

1.各省级教育行政、财政部门联合组织,对申报院校的项目进行预审、论证。

2.对通过预审、论证的院校,各地教育和财政部门联合填写建设项目推荐书(附件二),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工作办公室。

3.教育部、财政部联合组织评审。

4.教育部、财政部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确定并公布2007立项建设院校名单,同时下达项目建设任务书。立项建设院校填写项目建设任务书,再经教育部、财政部批复后,正式启动项目建设。

四、申报要求

各地要按照《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要求,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加强资格审查,推荐特色鲜明、改革成绩突出、建设基础好、符合区域产业规划的高职院校参评。

(一)名额分配

示范高职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申报采取限额申报的方式。各地申报名额由基本名额和附加名额组成(附件三)。

1.基本名额。以各地高等职业教育现有规模为依据确定。各地基本推荐名额为1~3所;其中,独立设置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数高于20万人且占该省普通高职在校生数60%以上的地区,可推荐2所;高于40万人且占该省普通高职在校生数60%以上的地区,可推荐3所。数字计算以2006年教育部统计数据为准。

2.附加名额。院校办学成绩突出、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认可度高、地方相关支持政策落实较好的地区,可增加1~2个推荐名额。

(1)所在地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认可度高,当地对高技能人才需求旺盛,近三年全省高职高专首次平均就业率(截止每年9月1日的就业率统计值)持续保持在80%以上(以教育部统计数据为准)的地区。

(2)地方支持示范高职建设的相关教育、财政政策落实好,特别是示范高职建设专项经费已列入预算并到位,且高职生均经费标准已达到本地普通本科生均标准的地区。

(3)地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绩突出,高等职业院校校均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数较多的地区。除附件三所列名额外,满足上述要求需增加推荐名额的地区,由省级教育和财政部门联合上报申请材料并填写增额依据表(附件四),上报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工作办公室。

(二)申报材料

1.各地推荐院校名单、排序及推荐增额的说明(2份);

2.(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1份);

3.(地方)“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1份);

4.(地方)“十一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计划(1份)

5.院校“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1份);

6.《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推荐书》(50份);

7.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1份);

8.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1份);

9.院校简介并附8分钟光盘(50份);

10.院校2007年招生简章(50份)。

请各地教育行政和财政部门将以上材料联合报至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工作办公室,其中,材料1以正式公文形式于8月5日前报至,其余材料于8月10日前报至。另外,材料2~8除以纸质形式上报外,还请将电子文档发至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工作办公室的电子信箱。

各被推荐学校必须于8月5日前,将上述材料的电子文档上传至本校网站,设置访问权限,同时,将网址、登录名和密码发至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工作办公室电子信箱并电话确认。

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工作办公室设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处。

地址: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

电话:010 6609 6232传真:010 6602 0758

电子信箱:sfgz@moe.edu.cn

本文件所有文字资料及表格可登录教育部网()和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专栏”浏览并下载。

附件:

一、2007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推荐院校预审标准(试行)

二、2007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推荐书

三、2007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推荐名额表

四、2007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增额经费依据表

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二○○七年七月四日

附件:

一、2007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推荐院校预审标准(试行)教科网地址请下载公网地址请下载

二、2007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推荐书教科网地址请下载公网地址请下载

三、2007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推荐名额表教科网地址请下载公网地址请下载

2022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使用工作的通知 篇11

教职成厅函〔2011〕6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财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财务局,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十二五”期间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1〕14号),现就做好2011项目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2011项目任务

组织1万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从中选派400名出国进修;组织4000名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

组织4500名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在国内接受培训,组织500名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到国外接受培训,组织5000名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到企业接受顶岗培训。

二、中等职业学校相关项目

1.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

各省(区、市)申报程序与要求:各省(区、市)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2011培训专业目录》(见附件1)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2011分省名额分配表》(见附件2),拟定参加培训的专业和人数,填写《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2011任务分解表》(见附件3,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单独填写,下同),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报至教育部、财政部。

各地申报的培训专业,限定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2011培训专业目录》范围内,并突出本地区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和紧缺专业教师的培训需求,兼顾专业及人数分布的平衡。

培训机构申报程序与要求:拟申请承担国家级培训的培训机构,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2011培训专业目录》,填写《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申报书》(见附件4),报至教育部、财政部。申报培训任务的机构,原则上为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全国职业教育师资专业技能培训示范单位,且在2011年基地评估中取得“合格”等级。培训机构所报项目须具有专业优势和工作基础,每个机构申报的专业数最多不超过10个(每份申报书只能填写一个专业)。

教育部、财政部对申报材料进行汇总、评审后,公布下达培训任务。各省(区、市)出国进修人员的推荐工作另行部署。各地名额分配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2011分省名额分配表》。

2.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

各省(区、市)申报专业和人数的程序与要求:各省(区、市)根据《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2011名额分配表》(见附件5),结合本地区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队伍状况,拟定选派专业和人数,填写《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2011任务分解表》(见附件6),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报至教育部、财政部。

各地申报的专业,原则上限定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2011培训专业目录》范围内,并突出本地区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和紧缺专业青年教师的培训需求,兼顾专业及人数分布的平衡。

各省(区、市)推荐企业的程序与要求:各省(区、市)结合本地区产业优势,推荐3~5个不同行业的企业,组织企业填写《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2011岗位安排表》(见附件7,每个专业方向填写一份),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报至教育部、财政部。

各地推荐的企业,应在本行业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影响力,覆盖专业面广,具有校企合作和开展职工培训的经验,能够提供教师实践所需的岗位、指导教师(师傅)和基本生活条件。各地推荐的企业,专业覆盖面可大于本地需求,实践岗位全国统筹使用。

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师资专业技能培训示范单位,可直接向教育部、财政部申报。企业参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2011培训专业目录》,拟定接收教师实践的专业方向和岗位数,填写《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2011岗位安排表》,报至教育部、财政部。教育部、财政部对上述申报材料进行汇总评审后,公布各地教师企业实践任务及具备项目资格的企业名单。

三、高等职业学校相关项目

各省级教育行政和财政部门要依据国家“十二五”规划战略部署和本地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要求,建立和完善本地区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指导本地区高等职业学校科学制定师资队伍发展规划,形成国家、省级、学校三级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素质提高系统。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分为国内培训、国外培训、企业顶岗培训,名额分配详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2011分省名额分配表》(见附件8)。培训对象原则上为全国非示范(骨干)高职学校专业骨干教师,优先安排国家紧缺人才培养专业、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专业、区域重点发展产业对接专业,同时兼顾农林水地矿油等艰苦行业专业。国内培训任务原则上由国家示范(骨干)高职学校承担,培训期4周,主要学习专业领域新理论、前沿技术和关键技能;国外培训机构必须具备该国家合法运营资质,原则上应享有较好的国际声誉,培训期4周,主要学习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先进教育技术和课程开发手段;顶岗培训企业必须是行业内领军型企业,在技术、规模、产值等方面均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培训期8周,重点熟悉相关行业企业先进技术、生产工艺与流程、管理制度与文化、岗位规范、用人要求等。各省(区、市)要按照项目要求,科学制定本地区高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与教学能力提高规划,培训任务主体应安排在省(区、市)内完成。为促进省际交流和优质资源共享,各省(区、市)国家级培训应至少安排10%的任务量,利用省外资源完成。

四、职业院校兼职教师推进项目的相关实施工作

职业院校兼职教师推进项目于2012年启动实施。各省(区、市)要按照教育部、财政部相关文件要求,做好项目的资金安排和组织实施工作。中央财政将综合评价各地实施情况,给予适当奖补。

五、材料报送方式及其他事项

1.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的申报材料,需报送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师资与科研处、财政部教科文司教育二处各1份,并同时通过中国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网(

各省(区、市)和培训机构可登录中国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网和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浏览、下载本文件。

附件:

1.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2011培训专业目录 2.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2011分省名额分配表

3.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2011任务分解表 4.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申报书 5.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2011名额分配表 6.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2011任务分解表 7.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2011岗位安排表 8.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2011分省名额分配表

上一篇:备课组活动下一篇:人力资源规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