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的通知(教师[2009]2号)(精选11篇)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的通知(教师[2009]2号) 篇1
【发布单位】教育部 【发布文号】教师[2009]2号 【发布日期】2009-03-25 【生效日期】2009-03-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的通知
(教师[2009]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根据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及《教育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中央编办关于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教师〔2009〕1号)要求,为切实加强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学校师资力量,并有效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现就做好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通知如下:
一、全面实施“特岗计划”,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
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下发《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教师〔2006〕2号),联合启动实施“特岗计划”,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两基”攻坚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特岗计划”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制度创新和有效政策举措,计划的实施有力地缓解了农村地区教师紧缺和结构性矛盾,促进了农村学校面貌的变化,受到各地普遍欢迎。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加大;同时,部分农村学校特别是中西部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教师仍然紧缺,毕业生下不去,合格教师难以补充的问题仍然突出。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师资力量,并有效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2009年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等四部门决定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并将实施范围由“两基”攻坚县为主扩至中西部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各地要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133号)的有利时机,全面推进“特岗计划”。中西部地区在认真贯彻教师〔2009〕1号文件精神,深入细致地抓好国家“特岗计划”实施工作的同时,要积极实施地方“特岗计划。国家计划的名额将根据各地落实国家“特岗计划”的情况以及实施地方“特岗计划”的情况进行分配。东部地区要根据国家“特岗计划”的原则精神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总体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地方“特岗计划”,鼓励吸引大批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特岗计划要形成规模,教师基数大、缺额较多的省(区、市),每年设岗不少于1万人,要经过努力,争取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达到20万人。今后城市、县镇中小学校教师自然减员空岗优先聘用服务期满特岗教师和其他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下基层项目的服务期满人员。
二、深化教师队伍补充机制改革,确保教师聘用质量
各地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教师补充机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一掌握本行政区域内中小学教师编制需求情况,及时会同省级机构编制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实行编制动态管理,按照总量调控、城乡统筹、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调整和使用本地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不断完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及时满足教师补充需求。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4号)规定的增编因素,切实保障编制紧张学校特别是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学点分散的地区、民族地区双语教学配备教职工的基本需求。可参照县镇标准核定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及时调整接收流动人口子女入学较多学校的编制数。同一区域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可以互补余缺。
全面推行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形成长效机制。从2009年开始,各地中小学新任教师补充应全部采取公开招聘的办法,不得再以其他方式和途径自行聘用教师。要坚持德才兼备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招聘程序,严把选人标准和质量,吸引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国家或地方“特岗计划”的实施,统筹考虑本行政区域内教师岗位需求情况,合理安排中小学教师自然减员补充,统一组织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按规定程序择优聘用。坚决杜绝不合格人员进入教师队伍。
要及时为中小学补充合格教师,严禁在有合格师资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重点做好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要着力解决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重视英语、信息技术、艺术、体育、科学等紧缺学科教师的补充,以满足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开设课程的需要。
要确保特岗教师在工资待遇、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绩效考核等方面与当地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对待。要采取切实措施,鼓励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特岗教师继续留在当地从教。
三、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确保持证上岗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据《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保证新增教师质量。各地要切实落实教师“持证上岗”制度,将持有与教学岗位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作为教师招聘录用的前提条件和职务晋升的必要条件。严禁聘用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担任专任教师。
教师资格认定中要进一步强化教育教学能力要求。所有申请教师资格的人员必须通过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教育教学能力测试(包括综合笔试和实践能力测试)。国家教育考试机构负责研制测试大纲、建设试题库、组织命题和考务等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教育部审定的测试标准和测试大纲组织实施。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掌握教师资格申请条件和认定程序。要将申请人修学教师资格课程、通过教育教学能力测试,进行教育实习和具备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等作为申请教师资格的前提条件。申报“特岗教师”人员的教育教学能力测试可与招聘考试结合进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开办师范类专业和教师资格课程的院校进行评估和资质认定,并报教育部备案。
四、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教师补充工作的监督管理
各地要高度重视,切实做好教师补充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各地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监督。要全面清理挤占、挪用和截留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情况,将清查出来的编制,优先调整到急需编制的学校用于新教师补充。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占用或变相占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要把教师补充情况作为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重点督导检查建立完善教师正常补充机制,按需及时补充教师情况;新任教师是否持有相应教师资格证书情况;新任教师公开招聘情况等。教育部将对各地教师补充工作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公布状态信息,作为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九年三月二十五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的通知(教师[2009]2号) 篇2
根据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及《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关于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教师[2009]1号)要求,为切实加强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学校师资力量,并有效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现就做好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通知如下:
一、全面实施“特岗计划”,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
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下发《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教师[2006]2号),联合启动实施“特岗计划”,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两基”攻坚县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特岗计划”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制度创新和有效政策举措,计划的实施有力地缓解了农村地区教师紧缺和结构性矛盾,促进了农村学校面貌的变化,受到各地普遍欢迎。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加大;同时,部分农村学校特别是中西部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教师仍然紧缺,毕业生下不去,合格教师难以补充的问题仍然突出。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师资力量,并有效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2009年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等四部门决定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并将实施范围由“两基”攻坚县为主扩大至中西部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各地要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133号)的有利时机,全面推进“特岗计划”。中西部地区在认真贯彻教师[2009]1号文件精神,深入细致地抓好国家“特岗计划”实施工作的同时,要积极实施地方“特岗计划”。国家计划的名额将根据各地落实国家“特岗计划”的情况以及实施地方“特岗计划”的情况进行分配。东部地区要根据国家“特岗计划”的原则精神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总体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地方“特岗计划”,鼓励吸引大批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特岗计划要形成规模,教师基数大、缺额较多的省(区、市),每年设岗不少于1万人,要经过努力,争取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达到20万人。今后城市、县镇中小学校教师自然减员空岗优先聘用服务期满的特岗教师以及其他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下基层项目的服务期满人员。
二、深化教师队伍补充机制改革,确保教师聘用质量
各地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教师补充机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一掌握本行政区域内中小学教师编制需求情况,及时会同省级机构编制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实行编制动态管理,按照总量调控、城乡统筹、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调整和使用本地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不断完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及时满足教师补充需求。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4号)规定的增编因素,切实保障编制紧张学校特别是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学点分散的地区、民族地区双语教学配备教职工的基本需求。可参照县镇标准核定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及时调整接收流动人口子女入学较多学校的编制数。同一区域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可以互补余缺。
全面推行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形成长效机制。从2009年开始,各地中小学新任教师补充应全部采取公开招聘的办法,不得再以其他方式和途径自行聘用教师。要坚持德才兼备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招聘程序,严把选人标准和质量,吸引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国家或地方“特岗计划”的实施,统筹考虑本行政区域内教师岗位需求情况,合理安排中小学教师自然减员的补充,统一组织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按规定程序择优聘用。坚决杜绝不合格人员进入教师队伍。
要及时为中小学补充合格教师,严禁在有合格师资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重点做好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要着力解决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重视英语、信息技术、艺术、体育、科学等紧缺学科教师的补充,以满足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开设课程的需要。
要确保特岗教师在工资待遇、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绩效考核等方面与当地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对待。要采取切实措施,鼓励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特岗教师继续留在当地从教。
三、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确保持证上岗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据《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教师人口关,保证新增教师质量。各地要切实落实教师“持证上岗”制度,将持有与教学岗位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作为教师招聘录用的前提条件和职务晋升的必要条件。严禁聘用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担任专任教师。
教师资格认定中要进一步强化教育教学能力要求。所有申请教师资格的人员必须通过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教育教學能力测试(包括综合笔试和实践能力测试)。国家教育考试机构负责研制测试大纲、建设试题库、组织命题和考务等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教育部审定的测试标准和测试大纲组织实施。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掌握教师资格申请条件和认定程序。要将申请人修学教师资格课程、通过教育教学能力测试,进行教育实习和具备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等作为申请教师资格的前提条件。申报“特岗教师”人员的教育教学能力测试可与招聘考试结合进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开办师范类专业和教师资格课程的院校进行评估和资质认定,并报教育部备案。
四、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教师补充工作的监督管理
各地要高度重视,切实做好教师补充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各地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监督。要全面清理挤占、挪用和截留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情况,将清查出来的编制,优先调整到急需编制的学校用于新教师补充。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占用或变相占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的通知(教师[2009]2号) 篇3
唐国税函〔2009〕79号
唐山市国家税务局
转发关于做好2008年度企业所得税
汇算清缴工作的补充通知
各县(市)区国家税务局、局内各单位:
现将〘河北省国家税务局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2008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补充通知〙(冀国税函〔2009〕110号)转发给你们,请各单位高度重视,按照国家局和省局的要求,将企业关联申报作为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工作的组成部分,统一安排和部署,辅导企业做好2008年度关联交易申报工作。
二○○九年四月十三日
河北省国家税务局 冀国税函〔2009〕110号
河北省国家税务局
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2008年度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补充通知
各市国家税务局:
现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2008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9〕134号)转发给你们,请各级国际税务管理部门与所得税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将企业关联申报作为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工作的组成部分,统一安排和部署,辅导企业做好2008年度关联交易申报工作。
对于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关联交易申报的企业,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四条及〘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第一百零五条规定处理。
二○○九年三月三十一日 国家税务总局
急 件 国税函〔2009〕134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2008年度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补充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发生关联业务往来的企业应履行年度关联申报义务。各地税务机关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年度关联业务往来报告表〗的通知〙(国税发〔2008〕114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9〕2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2008年版企业年度关联业务往来报告表业务需求〗的通知〙(国税函〔2009〕72号)的有关规定,将企业关联申报作为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工作的组成部分,统一安排和部署、统一开展内部培训、统一对外宣传和辅导,加强所得税管理部门和国际税务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做好汇算清缴结束后关联申报的审核和评估工作,确保2008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九年三月十七日
国家税务总局 2009年3月23日封发 校对:国际税务司 反避税处
河北省国家税务局办公室 2009校对:国际税务管理处 吴永建
年4月1日封发
唐山市国家税务局办公室 2009打字、校对:国际税务管理处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的通知(教师[2009]2号) 篇4
号武政教【2009】综
转发省教育厅关于认真做好
暑假期间学校安全工作的通知
各中学、中心学校,县直学校:
根据岩市教综„2009‟222号文要求,现将省教育厅《关于认真做好暑假期间安全工作的通知》(闽教安组„2009‟9号)转发给你们,请按通知要求,加强学校期末及暑假期间安全工作,尤其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并切实加强对师生校内有关活动和集体外出活动的管理,确保广大师生过一个安全愉快的假期。
武平县教育局
二○○九年六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教育安全转发通知
抄送:县政府办、安监局,县分管领导,委局领导,本委局各
股室站办,存档。
福建省教育厅文件
闽教安组„2009‟9号
关于认真做好暑假期间学校安全工作的通知 各设区市教育局,各高等院校,省属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幼儿园: 期末已近,暑假来临,为认真做好暑假期间学校安全工作,确保广大师生员工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假期,杜绝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现就做好暑期学校安全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保持清醒,高度重视暑期学校安全工作
夏季是各类安全事故的多发季节。暑假期间,正值我省东南沿海强风、暴雨多发的天气,容易造成学校出现新的危房或不牢固墙体倒塌事件。尤其进入暑期,学校放假,学生走亲访友,户外活动增多,是溺水和交通事故的高发期。今年上半年,我省师生非正常死亡事故频发,与去年同期相比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入夏以来,已发生了多起3人溺水和交通伤亡的群体事故,安全形势比较严峻。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务必认清形势,保持清醒。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教育、健全制度,落实责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把暑期学校安全工作抓上去,把多发的学生溺水、交通等安全事故降下来。
二、加强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加强安全教育是预防和减少学校安全事故的治本之策。暑假前,各级各类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以防火、防骗、防盗、防汛、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地质灾害等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提高广大师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
一要加强游泳(游玩)安全教育。我省海岸线长,江河湖泊多,容易引发学生溺水事故。各级各类学校在放假前,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学生游泳(游玩)安全教育,告诫学生游泳必须在家长或老师的陪同和组织下才能进行,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不能私自到江、河、溪、池、圳、水库等水域游泳(游玩)。有条件的学校要通过举办游泳安全夏令营、开设游泳课,不料提高学生的涉水安全自防自救能力。二要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暑假期间,师生外出活动增多,教育学生要时刻注意外出安全,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要乘坐无牌、无证、超载车辆,禁止无证驾驶摩托车,未满十二周岁不准骑自行车,防止交通伤亡事故的发生。
三要加强卫生安全教育。夏季气温高,细菌易繁殖,容易发生中暑、食物中毒等事件。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学校食堂卫生检查,严格
落实食堂安全管理责任制,确保师生员工饮食卫生安全。要教育师生在暑假期间注意食品和饮食卫生,切忌暴饮暴食,防止食物中毒。要加强以防范甲型H1N1流感疫情为重点的健康教育,通过板报、墙报、校园网、广播站、队会、班会、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广泛宣传防范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防护措施,让广大师生了解甲型H1N1流感可防、可控、可治,不断提高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恐慌。
四要加强法制教育。暑假前,各级各类学校要深入开展“遵纪守法、从我做起”、“崇尚科学、拒绝邪教”、“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等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暑假的有限时间里积极参加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社区活动,拒绝黄、赌、毒和各种封建迷信活动。告知学生在参加社会公共活动中,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辩明是非,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要教育未成年学生不到“三厅两室”、酒吧、网吧等活动场所。
五要加强家校联系。各学校在放假前和暑假期间要广泛开展校长、教师家访活动,对外来工子弟、留守儿童、家庭困难学生、单亲家庭的学生应作为重点家访对象,通过召开家长会,印发《告家长的一封公开信》等方式,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表现以及学校放假至开学的时间、假期学生应遵守的事项等,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并敦促家长切实履行监护人的职责,共同做好学生的假期安全教育与防范工作。
六要加强齐抓共管。暑假期间,学生离校生活,社会、政府有责任保护学生安全。各地各校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学校安全工作的形势和暑期学生安全工作的特点,争取党委、政府领导对暑假期间确保学生安全工作的高度关注。据了解,目前,我省福州等市(县、区)政府已针对暑期学生放假安全问题下发了相关文件,召开了有关会议,组织了相关部门进行研究部署。这些有效做法,很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三、突出重点,扎实开展暑期学校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治
各地各校要抓住暑期学生放假、便于学校整治隐患的有利时机,落实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措施。当前,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安全隐患的排查与整改。
1、实验室化学药品安全。重点检查实验室管理人员是否将危险、剧毒化学品分类存放;是否相互保持安全距离,有否混放;是否做到强酸、强碱放在不为外人轻易获取的地方,并上锁保管;是否做到严格保管好各类化学危险品和剧毒品,做到人离门锁,特别剧毒药品的管理,是否严格执行“双人验收、双人双锁、双人领用、双本帐册”的“五双”制度。
2、校舍和在建工程安全。各学校对假期停止使用的教室、实验室、微机房、食堂和学生宿舍等切断电源,防止遭雷击引发事故、损坏财产。要重点检查校舍、食堂、厕所的地基、墙体、房顶和学校围墙、文化墙的安全情况,对新检查出的D级危房要立即关闭拆除,对已经核实、鉴定为B、C级危房的校舍要重点检查,并视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维修、加固。检查和整改工作要全面、细致、不留死角,确保校舍安全。有在建工程的学校,要与工程负责人落实施工安全责任和防范措施,确保建筑工地安全。
3、学校锅炉安全。各校要利用暑假有利时机,对锅炉进行检修保养,对锅炉的压力表和安全阀进行校验。对未取得锅炉操作证的司炉工,学校要主动与质监部门联系,安排在暑期参加培训,确保新学期所有学校锅炉司炉工持证上岗、规范操作。
4、师生集体活动安全。各校要进一步完善师生集体活动报批手续,制定安全预案,落实防范措施。未经批准,学校不得擅自组织师生外出旅游,获准组织出游活动的学校,必须明确一名校级领导带队,加强对出游人员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做好防高温中暑工作,确保师生安全。
四、落实责任,严肃暑期学校安全工作责任追究
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落实值班制度,安排专人昼夜值班,学校领导要在岗带班。要进一步完善处臵群体性突发事件工作预案,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要立即启动预案,及时组织力量进行抢险和处臵,并按程序及时逐级如实上报。所有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尽职尽责,认真履行请示报告制度,遇到紧急、重要情况必须立即报告,确保信息畅通,决策准确,指挥灵敏。各地各校要认真落实暑期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暑期安全工作由学校一把手负总责,学校要明确暑期各项安全工作具体任务和责任人,层层落实,细化责任。对因责任制不落实造成重大事故、出现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依纪严肃追究学校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福建省教育厅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
主题词:学校暑假安全通知
抄送:教育部基础司、思政司,省政府办公厅、省安监局、委厅领导,有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的通知(教师[2009]2号) 篇5
杭州市房产管理局:
你局上报的规范性文件〘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杭房局〔2009〕246号),经审查,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根据〘杭州市人民政府规章制定办法〙(市政府第194号令)和〘关于印发杭州市政府工作部门规范性文件审查办法的通知〙(杭政办函[2003]250号)的规定,准予公布。
杭州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二00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杭房局〔2009〕246号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前期
物业管理招投标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各区建设(房管)局、物业服务企业:
随着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浙江省物业管理条例〙、建设部〘前期物业管理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实施,以及目前我市物业管理前期招投标工作实践中不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为顺利开展我市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工作, 进一步规范、细化和明确招投标规
程,我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工作的通知〙,并已通过市政府法律审查,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00九年十二月十四日
关于进一步规范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工作的通知
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工作,保障物业管理招投标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物业服务水平的提高和物业管理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物业管理条例〙、建设部〘前期物业管理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物业管理招投标实际情况,现就进一步规范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市、区物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工作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市物业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评标规则,对招投标活动进行全程监管。各区物业主管部门应开展所辖区域内前期物业管理项目招投标活动监管,参与列席评标活动。
二、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三、前期物业管理招标由招标人依法组织实施,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招标人采取公开招标方式的,应当在杭州市公共交易中心
网上发布招标公告。招标人采取邀请招标方式的,应当向3个以上物业服务企业发出投标邀请书。
四、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经市物业主管部门同意,建设单位可以采取协议方式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
(一)同一物业管理区域内的新建物业规模较小,规划总建筑面积在4万平方米以下的;
(二)物业由建设或产权单位自用,设施设备完整独立的;
(三)物业的使用在保密、安全等方面有特别要求的;
(四)连续两次组织招投标,在投标报名截止之日投标人少于3个的。
五、纯住宅或住宅、非住宅混合物业规划总建筑面积在8万平方米以上,或纯非住宅物业规划总建筑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的,应当采取公开招标方式选聘物业服务企业。
六、前期物业管理期间,业主大会尚未组建,物业管理区域内因特殊原因确需变更物业服务企业的,建设单位应在原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服务内容和标准、原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等级、原收费标准不变的前提下,制定选聘方案并向全体业主公示后,按照规定另聘物业服务企业。
七、通过招投标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的,招标人应当按照以下规定时限完成:
(一)新建预售(销售)商品房物业应当在办理商品房预售证之前完成;
(二)按第六条规定,更换物业服务企业的物业,应当在原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终止前1个月完成。
八、到招标文件要求的投标截止时间投标人过多的,招标人可以从中自主选取2家符合要求的投标人,另外再由招标人抽签选择不少于3家的符合要求的投标人。
投标人一年内累计两次有效投标报名后不参加正式评标的,在诚信档案中记入不良记录。
九、投标人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对招标文件提出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作出响应。
十、评标由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委员会由5名成员组成,其中招标人代表1名,物业服务评标专家4名。
十一、市物业主管部门应建立物业服务评标专家库,随机抽取评标专家参加评标,应定期对评标专家进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业务培训,对其评标工作进行日常管理。
十二、评标专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主动回避,不得进入相关项目的评标委员会:
1、系投标人主要负责人或者近亲属的;
2、系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工作人员的;
3、与投标人有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评审的。
评标专家有违法违规行为或一年内有两次以上不参加评标等不称职行为的,取消其评标专家资格。
十三、评标委员会应独立评标。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影响评标的过程和结果。评标委员会成员和参与评标的有关工作人员不得透露对投标文件的评审和比较、中标人的推荐情况以及与评标有关的其他情况。
十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评标委员会可以认定为废标:
1、投标文件违反法律法规、政策等规定;
2、投标文件未能满足招标文件规定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的;
3、投标人在投标书提供企业业绩等情况有弄虚作假、夸大等情形,投标人又不能合理说明或者不能提供相关材料证明的;
4、符合招标文件规定的其他废标条件的。
评标委员会将认定为废标的投标排除后,有效投标少于三个,使得投标明显缺乏竞争的,可以否决全部投标。所有投标被否决的,招标人应当依法重新招标。
十五、评标委员会成员独立完成评标打分,并应对评审打分情况作出相应书面说明。评标打分由投标企业日常考核得分、标书评审、现场答辩评审、附加分共四项内容组成。其中投标企业日常考核得分以市物业主管部门公布的投标前四个季度的日常项目主任(经理)考核记分情况为得分依据。
累计总得分最高者为中标人。中标人确定后,招标人应当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并同时将中标结果通知所有未中标的投标人。中标通知书对招标人和中标人具有法律效力。中标通知书发出后,招标人改变中标结果的,或者中标人放弃中标项目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十六、评标过程中的不确定事项由评标委员会现场商议,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处理,并出具书面评审意见。
十七、招标人、中标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对中标结果有异议的,应当在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7日内向市物业主管部门提出书面意见。
十八、招标人和中标人应自中标通知发出之日起30日内,按招标文件、中标人的投标文件的内容、中标人现场答辩承诺内容、以及评标委员会的综合性改进意见等签订物业服务合同,并报项目所在区物业主管部门备案。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的通知(教师[2009]2号) 篇6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
企业债券本息兑付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
近年来,企业债券市场发展迅速,发行规模不断扩大,在促进经济增长、完善资本市场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近期个别地方出现了企业债券发行人延迟支付利息的情况,给市场造成了不良影响。企业债券作为企业的直接融资工具,不但要发好、用好,更要做到还好。企业债券本息能否及时兑付,直接关系到企业债券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加强企业债券本息兑付工作,防范兑付风险,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工作指导。随着企业债券发行规模逐年扩大,浮息产品、分期还本产品、回售及利率调整产品、赎回产品等新品种不断增加,企业债券本息兑付面临数量大、种类多的新情况。因此,各地发改部门要高度重视企业债券兑付工作,加强监督和指导,建立和完善各种责任制,切实担负起督促、协调发债企业按时、按量落实偿债资金的责任。要争取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及时主动沟通交流兑付情况,妥善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确保兑付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完善兑付措施。企业债券发行人要认真落实偿债计划和保障措施,按计划提取偿债资金,进行专户管理,并指定专人负责兑付工作,保证按照募集说明书的约定履行企业债券本息兑付义务。按协议承担代理企业债券本息兑付工作的中介机构,也应提前督促发债企业及时划拨兑付资金,保护投资人的利益。
三、做好监督工作。各地发改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本地企业债券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和还本付息情况的监测预警,要定期监督检查发债企业偿债计划执行情况和偿债资金账户的管理情况,督促发行人及时提取偿债资金,防范兑付风险。
四、重视信息披露。各地发改部门要督促发行人按照债券交易场所的规定,及时准确地披露企业经营情况和有关重大事项。在发生可能对企业债券兑付有实质性影响的临时性重大事件时,发行人应及时进行信息披露。评级机构要做好跟踪评级工作。
五、落实惩罚制度。企业债券及时兑付,关系到企业债券市场健康发展和社会安定,正确处理发行人延迟兑付债券本息问题,对维护债券市场诚信环境十分重要。发行人延迟兑付本息,应参照有关罚息规定给投资者以补偿;情节严重的,还应当追究相关方的责任,并暂停在债券市场公开发行债券。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的通知(教师[2009]2号) 篇7
法〔2009〕9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针政策。为全面贯
彻落实中央重要战略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工作职能,为农业农村工作大局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现就进一步做好2009年人民法庭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深刻领会中央方针政策的精神实质,为做好人民法庭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制定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为了做好2009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发〔2009〕1号文件中指出: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各级人民法院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上述中央方针政策的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农业农村工作在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我国的人民法庭,95%在农村,各级人民法院应当把抓好人民法庭工作作为人民法院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内容,作为落实党中央战略决策的重要抓手,抓紧抓好,务求取得新成效,作出新成绩。
二、认真执行最高人民法院有关文件要求,全面提升人民法庭工作质量水平
为切实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发布了《关于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的若干意见》。这一重要的司法政策性文件,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确保农村改革创新的大力推进和农村制度建设的进一步加强;加强对现代农业的保护力度,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积极稳妥开展工作,通过司法手段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继续强化制度落实措施,确保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等方面作出了全面部署。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现、全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为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更好地实现人民法院自身的科学发展,最高人民法院在《二○○九年人民法院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践行“三个至上”指导思想;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充分发挥审判职能,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高度关注民生,着力解决好人民法院工作中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司法公信力等目标要求。2009年人民法庭工作能否跃上新台阶,取得新进展,关键在于认真执行好以上部署和要求。各级人民法院要以落实和执行最高人民法院上述文件要求为重点,谋划好、开展好2009年的人民法庭工作,全面提升人民法庭工作质量水平,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作出积极贡献。
三、以保增长为目标,为加强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一)牢固树立和不断强化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意识,依法加大对破坏、侵占耕地违法行为的制裁力度。对案件审理过程中的破坏、侵占耕地违法行为,要依法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确保实现“用途管制、节约利用、严格管理”的耕地保护目标。
(二)着重审理好涉及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各环节的纠纷案件,均衡确定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流转过程中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注意做到维护农产品生产各要素配置生产、交易秩序与保护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并重,切实落实平等保护的法制原则,在依法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促进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生产的健康发展。
(三)进一步加强涉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纠纷案件的审判和执行工作,依法维护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者利益。注意提高审判工作效率,避免案件审理影响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以保护农业基础设施工程安全为目标,依法加大对破坏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行为的制裁力度。
(四)依法维护农民合作组织等农村新兴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提高相关新类型案件审判工作质量和水平。要按照有利于提高农业市场集约化和组织化的原则开展审判工作,为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加快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保障和服务,推动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和农业经营方式转变。
四、以保民生为关键,为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实现农民群众幸福安康打下坚实基础
(一)妥善处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维护农民依法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各项权能。把农民依法享有的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权能落到实处,实施全方位的司法保护。要高度重视及时纠正、制止侵害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土地承包经营各项权益的违法行为,切实避免因其成为失地农民所导致的社会风险。(二)审慎处理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土地补偿费用分配等纠纷案件,及时化解可能激化的矛盾。对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要主动寻求党委、政府、人大的领导、配合与支持,以农民群众听得懂、能接受的方式方法,妥善解决矛盾纠纷。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注意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力度,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民特别是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三)准确理解和执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处理好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与企业健康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审理涉及农民工维权纠纷案件过程中,不能将农民工权益保护与企业生产健康发展对立起来,既要保护农民工的眼前利益,也要着眼于保障农民工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在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同时,努力促进企业生产的健康发展。在劳动条件、安全生产、劳动报酬,以及工伤、医疗、养老保险等各个方面,引导和树立城乡平等的社会观念,为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作出积极努力。
(四)在审理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发生的纠纷案件时,要加大对返乡创业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创造有利条件,是当前人民法院农民工工作的重点内容,更是2009年人民法庭工作中的关键环节。要站在确保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高度,积极探索、稳步推进返乡创业农民工合法权益司法保护工作制度措施,为农业稳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积极贡献。
(五)对因经济利益和民生等问题引发的劳资、债务、合同纠纷,要在党委领导和政府支持下,尽可能采取调解、和解等方法,竭力寻找各方利益的平衡点,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在案件执行工作中,要从有利于促进企业生存发展、有利于员工生计保障、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全力消除因不当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引发的经济、社会风险。下大力气组织开展好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探索建立党委政法委组织协调、人民法院主办、有关部门联动、社会各界参与的执行工作长效机制。
五、以保稳定为重点,为农村改革创新的大力推进,农村制度建设的进一步加强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加强人民法庭工作的决定》的要求,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基本要求开展工作。落实分类指导原则,因地制宜大力开展巡回审判。以维护稳定为目标,全面发挥人民法庭面向农村、贴近群众的优势,使每个人民法庭都成为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坚强堡垒。
(二)依法充分保障土地承包经营权各项权益,保障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和长久不变。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民各项权益的核心,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关键。要深刻认识保障土地承包经营权各项权益的重要意义,以维护农民土地承包各项权益为重点,加大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的审判力度,着力化解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基本矛盾。
(三)严格执行法律、国家政策规定,规范和保护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建立健全,是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按照《关于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的若干意见》的相关要求,以促进流转市场的建立健全和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目标,审理好承包土地的转包、租赁、互换、入股等相关纠纷案件。要通过规范、保护来促进流转,不能片面强调促进流转而忽视甚至损害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
(四)认真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司法原则,充分发挥司法调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及时总结调解经验,努力提高调解工作质量水平,积极拓展调解工作领域和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通过司法调解解决案件纠纷,促进当事人之间诉讼关系的协调、当事人与人民法院之间司法服务关系的有序,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
(五)努力实现执法办案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不能因审判和执行工作诱发不稳定因素。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政治效果是有机统一的整体,要以符合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政治效果有机统一为标准开展人民法庭的审判和执行工作,尤其要注意纠正将三个效果割裂开来,片面强调法律效果而不考虑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错误认识和做法,确保执法办案取得良好的效果。(六)积极协调各种矛盾化解手段之间的配合与衔接,推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不断完善。努力提高对人民调解组织的指导水平,实现手段和方法的创新,促进人民调解效果稳步提升。注重与基层政府、村民自治组织等其他多元纠纷解决主体的联动协作,构建纠纷解决的全覆盖网络,争取将矛盾化解在诉前,消除在萌芽,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安宁。
(七)认真做好农村涉诉信访工作,努力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涉诉信访案件的发生。全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党委和政府主导的维护农民权益机制,探索建立在党委领导下的信访案件终结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完善对上访人的救助基金制度。加强源头治理,落实诉访分离制度,完善信访案件的接待、分流、处理工作机制。
(八)有效探索司法专业化和大众化相结合的新途径,尝试建立司法协理网络。按照《二○○九年人民法院工作要点》的相关要求,充分发挥司法协理员和司法协理网络的作用,及时了解农村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多措并举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六、积极主动开展法律服务,最大限度推动农村社会依法治理和全面进步(一)纠正机械理解司法被动性的不正确认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高度出发,积极开展法律服务。要创新法律服务形式和途径,变被动为主动,大力提高法律服务质量和水平。通过审判活动等各种有效形式,把法制宣传教育同农业、农村、农民的具体情况紧密联系起来,不断提高农村社会法治观念与水平,把人民法庭建设成为联系广大农民群众、满足农民群众司法服务需求的重要阵地和平台,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在推进农村社会依法治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高度重视和切实发挥司法裁判对农村社会思想道德和价值取向的引导作用,推进社会诚信制度建设,弘扬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注重保护重合同、守信用一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审判工作在表彰重信守约方面的独特作用。通过司法手段,倡导崇尚科学、诚信守法、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促进农村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勤劳致富、扶贫济困的社会风尚。
七、认真执行“五个严禁”规定,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司法公信力
1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发布了《关于“五个严禁”的规定》,要求人民法院工作人员:严禁接受案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的请客送礼;严禁违反规定与律师进行不正当交往;严禁插手过问他人办理的案件;严禁在委托评估、拍卖等活动中徇私舞弊;严禁泄露审判工作秘密。各级人民法院在抓人民法庭队伍建设中,要以认真执行“五个严禁”规定为重点,建立并严格执行反腐倡廉的制度规定。深入开展先进典型教育和警示教育,尤其要用发生在身边的违法违纪案例教育广大干警。对违反“五个严禁”规定,不适宜继续从事审判、执行工作的干警,要坚决调离岗位;情节严重的,坚决依法依纪处理。必须做到令行禁止,切实有效地预防腐败现象发生。通过清正廉洁的司法形象、公正高效的司法作风,不断提高人民法庭在广大农村的司法公信力。2009年是人民法院特别是人民法庭工作极为关键的一年,各级人民法院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三个至上”重要指导思想,在2008年工作的基础上,以积极的态度狠抓人民法庭工作。各级人民法院要按照本通知的要求,及时研究制定符合各地实际的有针对性的工作规划和落实意见。对当地人民法庭工作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注意认真研究分析成因和对策,必要时及时层报。
特此通知。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的通知(教师[2009]2号) 篇8
饶师院人字[2013] 3 号
关于做好我校2013年高校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通知
各二级学院:
根据江西省教育厅《关于2013年江西省开展认定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工作的通知》(赣教师字[2013]16号)(附件1)文件精神,现就做好我校此项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2013年申报认定高校教师资格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政策法规和《上饶师范学院教师资格认定实施办法》(饶师院发[2005]3号)执行。
二、认定范围及对象1、2013年6月30之前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聘任高校教师职务人员;
2、已承担高校教学任务尚未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者、专职辅导员。
三、申请高校教师资格应具备的条件
申请高校教师资格必须符合赣教师字[2013]16号规定的身份条
件、思想品德条件、学历条件、教育教学能力条件等。
四、组织实施
1、申报认定工作由学校教师资格认定领导小组组织实施。人事处牵头,具体负责协调及汇总申报。
2、申报人的思想品德情况由所在单位组织鉴定并填写思想品德鉴定表;体检由人事处统一组织安排;普通话水平测试由教务处组织实施;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工作由校教师资格专家审查委员会下设相关学科评议组负责组织。
3、网络报名和现场确认等均按照赣教师字[2013]16号文件执行,具体安排见附件2。
附件:
1、《关于2013年江西省开展认定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工作的通知》(赣教师字[2013]16号)(通过OA发送)
2、2013年高校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日程安排表
人事处 2013年4月17日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的通知(教师[2009]2号) 篇9
(粤府„2009‟61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9‟4号)精神,全方位促进我省就业增长,确保就业形势稳定,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努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对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把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要把贯彻落实国发„2009‟4号文与实施《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粤府„2008‟55号)、《关于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意见》(粤府办„2009‟9号)、《关于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粤府办„2009‟34号)、《转发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稳定就业工作意见的通知》(粤府办明电„2008‟473号)和《印发“南粤春暖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府办明电„2009‟22号)等文件结合起来,切实把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农民工就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等一系列积极就业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千方百计保持就业形势稳定。
二、各地要结合本地工作实际,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深入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要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促进和扩大就业结合起来,在注重发展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同时,积极支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充分挖掘就业潜力,更多地吸纳就业。完善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对口劳务帮扶责任制,制订鼓励企业招用本省农村劳动力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健全优秀农民工激励机制,做好优秀农民工进城落户工作,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和向珠江三角洲地区转移就业。
(二)发挥重大建设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在实施我省“新十项工程”项目建设和中央投资项目建设时,要把增加就业岗位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作为重要内容,在项目实施方案中明确新增就业人数和招用工计划,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农 1
民工等群体就业。项目开工建设时,同步启动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
(三)落实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岗位的各项政策措施。各地要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阶段性降低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的费率,允许困难企业缓缴6个月以内的社会保险费,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支付保证不裁员或少裁员困难企业的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和在岗职工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岗位。
(四)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储备计划。各地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需求,整合优化培训资源,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全体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要针对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和在岗职工等群体,分别开展再就业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减免费技工教育培训,培养与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相适应的技能劳动者队伍,力争全省每年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600万人次。
(五)大力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粤府办„2009‟9号文,把创业作为促进就业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大对创业的扶持力度。要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完善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充分利用各类园区、闲置厂房或场地、专业化市场等适合中小企业聚集创业的场所,因地制宜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向创业者提供专业化的创业服务。
(六)做好重点人群的促进就业工作。一是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落实好粤府办„2009‟34号文规定的各项扶持措施,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二是切实做好农民工就业工作。要按照粤府办明电„2008‟473号文和粤府办明电„2009‟22号文的要求,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形势的影响,采取有力措施,为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岗位信息发布、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一对一”就业援助等就业服务,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努力帮助农民工提升素质、实现稳定就业。三是扶持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灵活就业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并可将补贴标准提高至应缴费额的2/3,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按当地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确定,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对2009年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期满仍未能实现稳定就业的 2
灵活就业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其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期限一次性延长,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
三、对《广东省就业失业手册》中注明符合领取《再就业优惠证》条件或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延续相关扶持政策,审批期限延长至2009年底。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新增加的就业岗位中,当年新招用上述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延续相关扶持政策,审批期限延长至2009年底。
四、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加强对企业特别是对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政策指导,引导企业尽量不裁员或者少裁员。对确需裁员的企业,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工会组织要提前介入,引导企业依法裁员,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要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积极防范和严肃查处恶意欠薪、拖欠社会保险费等违法行为,督促企业依法支付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防止引发大规模劳资纠纷。
五、各级人民政府要认真落实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把城镇新增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农民工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等指标纳入就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范围,逐级分解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依法加强对所属有关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开展就业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对在工作中不落实政策措施或未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要及时问责,限期整改,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广东省人民政府 二○○九年七月三日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的通知(教师[2009]2号) 篇10
关于进一步做好地方党政机关消化超编人员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2006年,中央编委在为解决公务员登记问题向地方下达行政编制时,要求各地用5年时间,通过自然减员等方式逐步消化党政机关超编人员。2008年4月,新一届中央编委第一次会议重申了这一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央编委会议精神,确保2011年前完成地方党政机关消化超编人员的任务,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消化超编人员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行政编制,消化超编人员,是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妥善消化超编人员,关系到机构编制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要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提到重要的日程上来。党政机关超编问题情况复杂,涉及面广,消化超编人员的任务相当艰巨,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要加强领导,周密安排,精心组织,把中央编委会议的要求落到实处,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以市(地、州)为单位,协调有关部门,尽快制定2011年前本地区消化解决超编人员的规划,包括每年消化超编人员的数量、具体措施,报省级编办。省级编办汇总后报中央编办。省级编办主任是这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任。
以县(市、区)为单位,每年将不少于三分之一的自然减员空出的编制,用于消化超编人员。超编人员多的地方,这一比例不低于50%。
研究制定鼓励性政策,注重盘活编制存量,实行动态调整,注意总结经验,探索消化超编人员的有效办法。
三、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机构编制纪律
各级编办都要将超编情况和消化超编人员情况向社会公开,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要严肃
机构编制纪律,严禁自定编制用于党政机关、将事业编制和行政编制混用、超编进人。省级编办要定期对本地区消化超编人员情况进行检查,每年年底将当年工作完成情况报中央编办。中央编办将适时组织抽查,视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消化超编人员工作按期完成。
四、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管理长效机制
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机构编制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方式,构建机构编制管理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超编进人、混编混岗等问题,维护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严肃性、有效性。
要加快推进机构编制法制化进程,提升“三定”规定的法律效力,健全各项工作制度,依法依规管理机构编制事务。认真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和手段,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管理与有关部门的配合约束机制,实行机构编制公开化,使机构编制工作走上健康发展轨道,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的通知(教师[2009]2号) 篇11
哈尔滨市教育局转发教育部财政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意见 的通
知
各区、县(市)教育局,各直属单位:
现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意见》(教财„2008‟21号)转发给你们,请一并认真遵照执行。同时提出如下要求:
一、各地区、各单位要在春季开学后,立即进行一次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专项检查。要依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检查方案,明确检查的内容、对象、重点、方法和要求,并认真组织实施,将国家关于加强中小学财务管理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各地区、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强中小学财务管理工 作重要性、必要性与紧迫性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在此次专项检查的基础上,针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进行整改,要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做到责任到人,制度到校,确保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要对学校教育资金使用情况实行全过程有效监管,确保教育资金使用的安全、规范、有效。
三、各地区、各单位要在近期自检自查,并务于3月18日前将开展中小学财务管理专项检查的方案及专项检查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市教育局财审处。邮箱:wang82707585@qq.com。
四、省财政厅教科文处、省教育厅财审处、市教育局财审处将联合于3月下旬对各地自检自查情况进行抽查,具体检查时间另行通知。
联系人:王春锦 联系电话:84599991
二○○九年三月十一日
主题词:教育
财务
管理
意见
通知 哈尔滨市教育局办公室 2009年3月11日印发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 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
教财„2008‟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计划单列市教育局、财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财务局:
近年来,随着中小学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中小学财务管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但是,少数地区中小学财务管理仍存在责任不明、制度不严、效益不高等问题,个别学校甚至存在私设“小金库”、私分公款的严重违纪违法行为,有关责任人已经受到法律的惩处,教训十分深刻。为严肃财经纪律,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财务管理,切实规范财务行为,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经过地方各级政府的努力,基础教育经费得到了持续快速增长,这对教育经费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中小学财务管理,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是从源头上预防经济犯罪,避免国家财产损失的重要措施。各级教育行政、财政 部门和学校要充分认识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中小学校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二、严格中小学收入管理
中小学校要严格加强预算内、外资金管理。所有预算外收入必须全额缴入财政专户,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中小学校要严格遵守国家收费管理的有关规定,所有收费项目和标准必须经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及其财政、价格部门批准,不得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或提高收费标准。执行批准的收费,必须使用省级以上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财政票据,严禁乱收费。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行免除学杂费以后,除按原“一费制”相关标准向学生收取作业本费及向寄宿学生收取住宿费外,不得再向学生收取其他任何费用。要规范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享受免费教科书的学生,不再缴纳课本费。绝不允许“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普通高中要继续巩固完善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严格限制择校生比例和收费标准,力争逐年有所降低;要切实将择校生纳入当地统一招生计划并及时向社会公示。
三、严格中小学支出管理
中小学校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及标准。各项支出应按实际发生数列支,不得虚列虚报,不得以白条作为报销凭证。学校购置教学仪器设备、办公用品及图书资料等,符合政府 采购条件的,原则上实行政府采购。学校所有支出实行校长负责制,要明确一位校级领导分管财务工作,划定审批权限,各负其责。要建立健全民主理财制度,对于大额资金的使用,要由校领导集体讨论决定。要定期公布学校收支及管理情况。要建立健全学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从事学校财务管理的记账人员与审批人员、出纳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做到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严禁私设“小金库”,严禁公款私存,严禁设立账外账,严禁坐收坐支。
四、加强中小学资产管理
地方各级教育、财政部门要加强中小学资产管理和监督,定期组织资产清查工作,特别是加强对中小学国有资产处置的监管。中小学校国有资产的出租、出借、出售、出让、对外捐赠、报废、报损等,应经学校领导集体研究,按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的有关规定,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审批,严防国有资产流失。中小学校要加强资产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资产的购置、验收、保管、使用、交接、维修等内部管理制度,并建立学校资产台账,定期组织资产清查,做到账帐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
中小学校要严格对外投资管理,不得从事购买股票、基金、企业债券等风险性投资活动,也不得以货币资金投资企业。学校资产用于抵押和担保,要符合《担保法》的有关规定。学校国有 5 资产出租、出借,必须经过学校领导集体研究后,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批。
中小学校要加强校办产业的管理,按照校办产业改制的要求,严格成本核算,明晰产权关系,及时完成改制工作,规范管理、防范风险,促进校办产业健康发展,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五、加强中小学财会队伍建设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应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教育财务工作。要严格按照《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定期组织、选派财会人员参加专业及相关法律知识培训,提高职业素质。财会人员要熟悉教育财务制度,做好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同时,要提高责任心,正确行使会计监督职权,对违反法律规定的会计事项,应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要建立财会人员的考核奖励机制,对考核优秀的,应给予表彰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要及时进行调整。
六、强化中小学财务审计监督和责任追究
地方各级教育、财政部门要协同纪检、监察、审计等相关部门,定期对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对挤占、截留、挪用中小学经费,违规向学生乱收费,违反有关管理规定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或损失浪费,私设“小金库”,公款私存,乱发钱物等行为,要严肃查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 关追究刑事责任。要按照“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切实落实中小学财务管理责任追究制。
各级教育、财政部门要根据本文件要求,制订具体实施意见,并立即组织一次全面的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专项检查,主要对象是城市和县镇中小学校,重点查处私设“小金库”和“账外账”等违规行为。同时,要组织开展对中小学校长的教育培训活动,特别是加强反腐倡廉教育,认真学习国家的财经法规,增强法制观念和廉洁履职意识。各地对检查出的问题应采取措施整改,检查和整改情况请于2009年3月31日前报送教育部、财政部。教育部、财政部将视情况对各地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抽查。
教育部 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的通知(教师[2009]2号)】推荐阅读:
关于做好2009年度教育系统学校工作人员考核工作的通知10-28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01-07
粤府办 转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06-17
苏教师〔2012〕15号文.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2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08-12
关于做好2010级教育实习试讲工作的通知08-23
孝南区教育局关于做好2010-2011学年度中小学暑假工作的通知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