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兹华斯的《咏水仙》英语美文鉴赏,附翻译
华兹华斯的《咏水仙》英语美文鉴赏,附翻译 篇1
华兹华斯生态自然观
———以《咏水仙》为例
今天我们主要是通过华兹华斯的诗歌代表作《咏水仙》来探究华兹华斯的生态自然观,先请大家欣赏这首优美的自然颂歌《咏水仙》!
(放诗歌朗诵,ppt上中英文双语分左右两栏展示)
全诗从总体上看,诗人以自上而下的视觉,以动静结合的笔法,描绘了水仙之美,给我们展现了一幅以青山碧湖为背景,以金色水仙为主体,对比强烈、动静结合的山水画。诗人在自然景物影响之下产生的强烈的感情激流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呈现出来的。
诗人借诗歌所表达的正是他自己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个体的真实的思想、感情、经历、认识等。所以,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把这里的“我”看作诗人华兹华斯本人。这是“主人公”类型的第一人称叙述方式。此时的诗人、诗中的叙述者、诗中的“主人公”和诗外的读者四位一体,进入诗的状态,感受诗的韵致。
下面我们就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华兹华斯通过《咏水仙》向我们传达的内心深处对自然神力的悸动和震撼。
1、对自然的崇拜和赞美
诗作的开篇诗人就以孤云设喻,勾勒了一幅随风嬉舞的水仙的动人风景,当大片的水仙花突然出现在他的视野之中,诗人的欢喜之情溢于言表。“遍染出满地金黄”,初春之时,万物复苏,这充满了活力的蓬勃绽放的水仙无疑就成了孤傲的诗人自由纯粹的灵魂和精神的象征。
华兹华斯在第二与第三节中,采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创造了一个鲜明的意象水仙。我们随着诗人的视野看到了“金色的水仙”,“
摇曳的花枝随风飘荡”,看到它们“不绝如缕似银河的星斗,隐约闪烁出一片光芒” “颔首嬉戏,浪舞轻妆”,看到它们同粼粼的波光一同起舞。所有的这一切显得那么的生机盎然,怎能不叫我们随同诗人一起“满心欢喜”!
第四节描写了诗人在这自然美景的影响下,激情澎湃而出。曾经为诗人排遣寂寞的水仙花,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他的记忆中越飘越远,而总是与他相随,总能在他落寞时让他快乐。
可以说,全诗滥觞于一种对于纯洁优美的自然的歌颂和崇拜,华兹华斯毫不吝啬对于水仙的赞美之词,他的笔下绽放出一片随灵魂而飘动的自然。
与同时代德尔任何作家相比,华兹华斯是更乐于写大自然的,他写的这方面的诗,既是他诗歌中最有造诣的部分,在英国的同类诗歌中也是获得最高成就的,他一生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在他出生地所在的湖区度过的,他的诗歌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直观的描绘那里的自然风貌。无怪乎艺术评论家罗斯金称他为那个时代英国诗坛上的“风景画家”。正如他自己比喻的,华兹华斯像一架风一吹就会响起和谐乐音的竖琴,对周围的世界感觉极为灵敏,自然界中的千姿百态都逃不过他的身影,而他的观察力又颇不寻常,它不仅能从最平凡的事务中清楚地看到美,而且往往能透过表面,找出事物的内在含义。然后,在真实而准确的把这种美描绘出来的同时,又使之带有不寻常的色彩。
让我们通过几首同主题的诗歌来深入了解华兹华斯的风格—— 《致蝴蝶》:
我整整半个钟头看着你, 你在那朵黄花上歇息,小小的蝶儿,我真的不知你 是在安睡还是把花蜜吮吸? 纹丝不动,即便冰封的海洋 亦不过如此凝然静止!尔后轻风吹来 唤起欢乐的期待,你又出没在绿色的树海。
《致杜鹃》:
杜鹃哪!你这受祝福的鸟!
你使世界起了变化,她像是成了缥缈的仙岛,成了配得上你的家。
《致雏菊》:
你漫游在广阔的世界里,没有骄气和犹疑妨碍你,不管是否有谁向你致意,总是那么乐意和高兴,驯服的听从机遇的吩咐,尽管受过各种各样的苦,你把自己使徒般的任务,在安宁平静中完成。
可见,不管是舞步欢畅的水仙、纹丝不动的蝴蝶、备受祝福的杜鹃还是顺从平静的雏菊,诗人都毫无保留、热情洋溢地流露出心底对这一切强烈的赞美之意,如此自然而然,如此浑然天成···
2、自然对心灵的救赎和对精神的慰藉
诗人开始以孤独流云自比,既点明了他高傲的性格,又暗示了他一片忧郁孤寂的心情。可当一簇簇水仙进入诗人的眼帘,整个诗作就洋溢着欢欣,激动的情绪,和最开始诗作的情绪完全不同;因为,孤傲的诗人发现了一大片金色的自由自在生长的水仙,它们欢快地遍地开放。以水仙为代表的为诗人所崇尚的不被现代工业文明浸染的质朴自然之美被诗人神奇的笔描写得淋漓尽致。在诗人看来,这种自然之美可以丰富人的情感、净化人的思想,构筑人类灵魂的激情,可以一扫都市生活的喧嚣浮华、世故无情。于是,在大自然中,诗人的心灵得到了救赎、精神找寻到了慰藉。“多少次,每当我卧榻独处,无端的思绪里慵倦迷茫,这景象便会如返照的回光,送轻温抚慰我寂寞的心房。我的灵魂于是又注满了,伴水仙同乐舞步飞扬。”这最后一节诗表明这种自然的力量在长时间内都不会消退,成为诗人心中永恒的安慰。
华兹华斯自然观概括为一句话:自然是神性、理性和人性的结合,这也是他诗学理论的基础。
在华兹华斯那里,自然主要是指“与城市相对的乡村,在城市生活中,人们忘记了他们生活所依赖的土地,他们已经不再真正认识它,他们记得田地和森林的一般外貌,但不记得自然生活的细节,不记得那些微笑的、清醒的、光荣的和可怕的景象的不同变化”。城市的生活与现代的文明已使人丧失了对自然的敏感,以至于大多数人说不出各种森林里的树木和牧场上的花卉的名称,不知道云彩疾急飘过,薄雾从山上升起,牛群羊群的动作对天气变化预示着什么。华兹华斯却依然珍藏着一颗感应自然的灵敏之心,并在孤独的生活境遇中养成了与大自然交流的习惯,自然成了滋养他心灵成长的温床,自然也是他精神与情感的寄托与归宿。他对自然的无限崇拜之情,达到了宗教化的程度,因而有人称他的这种感情为“宗教化的自然之爱”(religious love of nature)。而在这背后,寄寓着华兹华斯对纯真人性的沉思与追寻。
在华兹华斯的自然观中,自然是神性、理性和人性的结合;儿童是成人(人类)重返自然的中介;自然是拯救人类社会的良药。人在幼年时期对自然感受比较敏感,是世界上欢乐和美的集中体现,因为婴儿直接来自创造了大自然的造物主,带有对生前那个世界的回忆。按照他的说法,人在童年时与自然界、造物主之间所具有的这种亲密关系,员应贯穿于人的一生,使人的整个一生崇高而又幸福,然而社会生活和反自然的城市生活却在剥夺和扭曲人的天性,因此只有返回自然,去过简朴的生活,才能使人免除各种不幸。不仅如此,它还感到人在童年时的天然本能和欢乐是人间正正的幸福,而一切人为的欢乐很快就会使人厌倦。
华兹华斯显然不接纳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认为这种所谓的文明使人迷失了自我,他认为“城市生活及其烦嚣已经使人忘却自然,人也已经因此受到惩罚;无尽无休的社会交往消磨了人的精力和才能,损害了人心感受淳朴印象的灵敏性”。他在与柯勒律治合著的《抒情歌谣集》的序言中,明确表示了他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厌恶,认为只有远离工业文明的乡村才是纯洁和富有诗意的,他说,乡村人“交际的范围狭小而又没有变化,很少受到上流社会虚荣心的影响,他们表达感情和看法单纯而不矫揉造作”。所以,这些乡村人就是处于自然状态的人,因而是人性不被异化的人。因此,诗歌应当描写那些处于自然状态的“事件”与“情节”,“诗的主要目的”,是表达“单纯状态之下”的人的“基本情感”。华兹华斯高度肯定远离城市喧嚣的乡间生活与自然风光,并将其作为诗歌描写的主要对象。他的诗歌大量描写田园生活和抒发对自然风光赞美之情,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以此与工业文明形成对照甚至对抗,更深一层的是借此寻找并讴歌“单纯状态之下”的人的“基本情感”,也即未被异化状态的纯净的人性。华兹华斯可以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卢梭主义”者。
华兹华斯总是怀揣着一颗纯真的童心,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沉思、静听,等待着捕捉纯然的人性之美。他的代表作《致布谷鸟》传达出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而独特的感受,给人们描摹了人与自然亲和交融的似真如梦的佳境:阳春三月,山谷幽幽,绿枝掩映,芳草蒌蒌,布谷鸟的叫声隐隐地从绿树丛中飘然而至,悠悠回荡在融融的阳光下寂静的山涧。诗人没去描写那有形的布谷鸟,而是沉醉于如梦的幻景去追寻飘忽不定的鸟鸣。正是这无形的和灵化了的鸟鸣,给人们编织了一个“如梦年华的童话”,让人回忆起金色的童年岁月。华兹华斯希望人永远保留着童年的天性。他尊崇儿童,显然与尊崇自然相通,而尊崇自然又与尊崇天然纯真的人性相通。按基督教的说法,人类原本生活在伊甸园中,那时,园中的一切都未受文明的熏染,生活于其中的人也就像儿童一样保存着天然本性。亚当和夏娃偷食禁果意味着文明人类的开端和人性的“堕落”,所以,上帝把人类的祖先赶出了伊甸园,伊甸园永远成了人类可望而不可归的家园。伊甸园是与人类文明相对的自然状态,或者说是人类追寻的自然人性的理想国。华兹华斯认为:“人在出生之前就有灵魂存在,而且是天国中领受上帝的圣恩,对于人来说,那是一种至圣完美的‘前存在’,那里才是人类永恒的家园。”既然只有上帝所在的世界才是至圣完美的“自然”的世界,那么,刚刚接受上帝的圣恩来到人间,纯然的天性尚未被成年人类的文明所改变,因而,在追寻人的自然天性的意义上,儿童无疑更贴近于上帝,更贴近于自然,儿童便是自然的对等物,天然人性的象征。无怪乎,在他的诗歌中,如此频繁地出现了儿童的形象以及对儿童的讴歌。《致布谷鸟》通过鸟的啼鸣勾起人们对金色童年的回忆,人们在心府悠悠再现往昔金色的岁月的同时,顿然也如处身于如梦的幻境,心灵得以净化,情感之泉怦然开启,汩汩而出的是天然人性之清流,在超然俗世、人性回归的意义上,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诗人描绘的如梦的幻景,不只是“如梦年华的童话”,而且是上帝之神光普照的伊甸园。在此,人性自然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然而,这毕竟是一个“伊甸园式”的家园,是可望而不可归的,因而,诗的字里行间又透出了一缕缕淡淡的哀怨与忧伤。那是来自诗人沉积于心腑的关于文明与现实之思的无奈,那里透出了追寻自然人性的艰辛。然而,“金色的岁月”毕竟伴随那份清澈的情感珍藏在心府,那是“一种爱,一种希望,永不可见,但仍被追求”。天然人性的伊甸园显然永不可及,但它永远是人们尊崇与追求的精神家园。
这里,我们也通过华兹华斯的另外两首诗印证其生态自然观—— 《序曲》:
呵,轻风带来了祝福 它轻轻拂着我的脸,像是特意从绿野的蓝天,给我送来了喜悦。
何用问它来意!
这风来得及时,令我十分感激。
我刚逃出了,曾经长期困居的庞大城市,把抑郁换成了今天的自由,自由的像小鸟,到处为家。
什么房舍将我接待?
什么溪谷将我收容?
在什么树下成家?
什么清澈的溪流将低吟,用它的潺潺给我催眠?
整个大地在等着我。<夜思> 在赞美月亮的同时说:
我们任性的人类却大不相同,万千的人虽很幸运,很富有,心中却不快,脚步很沉重,慢慢走自己的路,这些不知感恩的人,整年里,脸上都没有笑意。
回到《咏水仙》,我们就不难知道,诗中通过对水仙花“随风嬉舞,随**荡”,“像群星在闪烁一片晶莹”以及“粼粼湖波也在近旁欢跳”等大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一幅大自然恬淡快乐的画面。以水仙花为代表的大自然的欢快、美好、淡泊和充实,恰恰是丑恶社会所不具有的,从而暗喻了他对城市文明说带来的丑恶现实的否定。其次,诗作也展示了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找理想,寻找安慰,寻找人性最后归宿的情怀。
3、天人合一的不懈追求
初春之时,万物复苏,水仙花象征了诗人生命的复苏。只有融合到自然环境中,诗人那被现代工业社会压抑的人性和生命才能复苏。华兹华斯接连使用对个意象:湖畔,树下,银河,星星,海湾。这些意象就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和前面出现的诗人,山谷和浮云共同构成了一幅天人合一的美好画卷,有像一章交响乐,既优美和谐,又仿佛无穷无尽没有休止符。
诗篇从一开始就带有极其强烈的个人意识,开篇就说“我宛若孤飞的流云,闲飘过峡谷山岗”。诗人是孤独的,在孤独中求索的诗人其实渴望有人相伴与人交流。他想和旅伴一起分享他旅途中的种种感受和发现。水仙花被世人赋予了深刻的内涵,它们既象征了诗人和自然融为一体后获得的新生命,又被人性化,象征了诗人在城市中苦苦寻觅不到转而在自然中所找到的“自然人”旅伴。与自然人的交流让他欣喜若狂,让他忘记作为一个孤独者的寂寞。诗人在脑海中一遍遍的重温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与水仙花对话交流的快乐。诗情画意真正进入了他的生命。虽然现实中人类的精神状态令她忧心忡忡,他是他作为个体的精神却达到了这种诗意栖居的状态。在这种理想的精神状态中,他也看到了人类和自然消除对立,人与人之间冲破隔阂的希望。所以他的心中各有重新充满了欢乐。
正如华兹华斯自己所说的那样,一切好的诗歌都是强烈情感的流露。诗人在诗中与大自然交流、对话、沟通,与自然和谐相处,感到无比的欣喜,天赋受到灵感的启迪,进入与自然相互交融的忘我境界。“我只是凝望,凝望,却未曾想到,这美景将于我价值无双!—— ”诗人在此用破折号把我们的注意引向最后一节,得出财宝价值的真正含义,当诗人一个人心中茫然或默默沉思时,水仙在脑海中闪现时所带来的极大的幸福,孤独中永远的福祉,这里与第一节遥相呼应——我 已不必 像云一样孤独和漫游 而是伴水仙同乐共舞,这就是自然带来的极乐世界。
诗句字里行间不仅饱含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深赞美和眷顾之情,更重要的事传神的表达了“我”的感受,“我”与在自然的关系。诗人飘转在自然之中,并不是对自然的征服,而是自然对他的承托和包容。自然不在人之外,人更不是自然的主宰,人的生存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就是天人合一。
华兹华斯的诗作,着力表现人与大自然在情感上的共鸣,既注意自然的可感性而着意捕捉细节,又注意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挖掘出情感变化;既有宁静的沉思,又有丰富的想象力。诗作淳朴自然,风格清新,开创了英国乃至欧洲浪漫主义诗风。在水仙花这样的自然景物中,华兹华斯认为它们有着与他一样相近的精神和个性,个自然界都充满了不朽的宇宙精神。它与人真正的生活、真正的人生本质相通。“既有这快活的旅伴相依,诗人们怎能不心花怒放”的诗句,就深刻地体现了人的情感与大自然的精神之间的互动关系:谁的精神与自然的精神达成一致与和谐,谁就会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欢乐。诗人向人们发出了回到自然中去并与大自然精神沟通的呼唤。
以上三个观点是我们在阅读华兹华斯的诗歌时发现的他的写作主题,大家不禁要问,《咏水仙》是怎样把这三个主题统一起来的呢?
《咏水仙》整首诗洋溢着一种巨大的生命激情和愉悦之感,我们都能感受到诗人当时心灵的激荡。突然闯入视线的奇异的自然美景拯救了诗人苦闷抑郁的情绪,激发出诗人对美好生命的无限渴求,诗人被激发出的精神力量与这种伟大的自然景象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自然完成对精神救赎的同时诗人完成了天人的融合,这样的美妙感受在今后的时间里也持续影响着诗人,所以诗人涌起对自然的无限赞美和崇拜,深深陶醉于这种自然之美中。
【华兹华斯的《咏水仙》英语美文鉴赏,附翻译】推荐阅读:
贺新郎 赋水仙,贺新郎 赋水仙辛弃疾,贺新郎 赋水仙的11-30
描写水仙花的作文:美丽的水仙花11-13
我的梦想英语作文附翻译07-30
水仙花的舞蹈-《艾晚的水仙球》读后感09-16
描写水仙花的我喜欢美丽的水仙花作文06-01
一个守财奴的故事(英语附翻译)09-13
水仙的启示作文01-14
培养水仙花的技巧01-31
七年级描写水仙的作文07-18
水仙花的养殖方法介绍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