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羡鸳鸯不羡仙全诗

2024-05-31

只羡鸳鸯不羡仙全诗(精选2篇)

只羡鸳鸯不羡仙全诗 篇1

出处

出自《长安古意》,是唐代诗人卢照邻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是卢照邻的代表作,也是初唐七言歌行的代表作之一。此诗托古意而写今情,展现了当时长安社会生活的广阔画卷。

原文选段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译文

问她们可曾吹箫,她们答说曾经学习舞蹈度过花样年华。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就是死了也心甘情愿;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愿做凡人不羡慕神仙。比目和鸳鸯真是值得羡慕,只是君看不见他们成双结对。

赏析

1、这首七言歌行,是卢照邻的代表作,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震动当时诗坛。闻一多先生在《宫体诗的自赎》里评价这首诗说:“在窒息的阴霾中,虚空而疲倦,忽然一阵霹雳,接着是狂风暴雨!虫吟听不见了,这样便是卢照邻《长安古意》的`出现。

2、这首诗在当时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放开了粗豪而圆润的嗓子..”这段话生动形象地评价了《长安古意》在诗歌史上的地位重要和作用,同时概括地指出了这首诗的艺术特征。

3、这首纵横开合、汪洋恣肆的长诗,可分四个部分,每部分又依次分为若干个小层次。从“长安大道连狭斜”,到“娼妇盘龙金屈膝”为第一部分。诗人浓墨重彩着力铺陈渲染京都长安的繁华市井和统治阶级穷奢极欲的豪华生活。

 

鸳鸯 只羡鸳鸯不羡仙 篇2

《诗经·小雅》最早赋予了鸳鸯象征美好婚姻的含义:“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君子万年,宜其遐福。乘马在厩,摧之秣之。君子万年,福禄艾之。乘马在厩,秣之摧之。君子万年,福禄之。”对本诗旨义的解释主要以明人何楷为代表:“以《白华》之诗证之,其第七章曰:‘鸳鸯在梁,戢其左翼,之子无良,二三其德。’是诗亦有‘在梁’二语,词旨昭然。诗人追美其初昏。凡诗言‘于飞’者六,其以雌雄连言者,惟‘凤凰于飞’及此‘鸳鸯于飞’耳。”清人姚际恒、方玉润都赞同何说,认为这是一首祝贺新婚的诗。这一说法比较通达,可解作贺婚诗,前二章赞美男女双方才貌匹配、爱情忠贞,后二章祝福其生活富足美满,这无疑更贴近诗旨,更容易为普通百姓接受。

汉代无名氏绝句云:“南山一桂树,上有双鸳鸯。千年长交颈,欢爱不相忘。”汉乐府经典《古诗十九首》有:“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中学课文《孔雀东南飞》中有:“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可见,至迟在汉代,鸳鸯已经被赋予了恩爱夫妻的寓意。

成为一种典型化原型之后,鸳鸯便走入了普通百姓的视野。民间女红刺绣鸳鸯戏水以寄托情思,鸳鸯图案出现在被褥(鸳鸯被)、枕头(鸳枕)、裙衫、发结(鸳鸯结)、屏风(鸳屏)、帷帐(鸳帐)、鸳鸯锦、绣鞋(鸳履)等器物上。

宋词兴盛后,受“词为艳科”的影响,作为寄托女性柔思的鸳鸯更是大量进入词境。这些题材也是花间派的拿手戏,波及两宋,影响深远。

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周紫芝《鹧鸪天》:“花褪残红绿满枝。嫩寒犹透薄罗衣。池塘雨细双鸳睡,杨柳风轻小燕飞。人别后,酒醒时。午窗残梦子规啼。尊前心事人谁问,花底闲愁春又归。”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书下注释“双鸳”指美人的鞋子,此代指足迹。张先《鹊桥仙》:“星桥火树,长安一夜,开遍红莲万蕊。绮罗能借月中春,风露细、天清似水。重城闭月,青楼夸乐,人在银潢影里。画屏期约近收灯,归步急、双鸳欲起。”书中注释“双鸳”代指女子的鞋,因鞋上绣双鸳鸯,故云。后两首词中的双鸳可引申为美人本身,更能表达出词人的心意。

上一篇:人教版乘除法应用题教学设计下一篇:向命运挑战读后感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