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辞白帝彩云间全诗

2024-05-23

朝辞白帝彩云间全诗(共2篇)

朝辞白帝彩云间全诗 篇1

白帝城位于重庆奉节县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 奉节东白帝山上, 它一面靠山, 三面环水, 背倚高峡, 前临长江, 气势十分雄伟壮观, 是三峡旅游线上久享盛名的景点。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黄庭坚、范成大、陆游等都曾登白帝, 游夔门, 留下大量诗篇, 因此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 更是脍炙人口。

白帝城原名子阳城, 为西汉末年割据蜀地的公孙述所建, 并在此屯兵积粮。公孙述有帝王之心, 便令其亲信先造舆论。不久城里城外就流传起一条“重要新闻”, 说是城内白鹤井里, 近日常有一股白气冒出, 宛如白龙腾空, 此乃“白龙献瑞”, 预兆这方土地上要出新天子了。舆论造足了, 公孙述便于公元25年正式称帝, 自号“白帝”, 并改子阳城为“白帝城”, 改城池所在的这座山为“白帝山”。公元37年, 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发兵攻蜀, 公孙述不敌, 战死。蜀人为纪念这位“白帝”, 特地在白帝山上修建了一座庙宇, 并供奉“白帝像”。这就是现在的白帝庙, 而白帝庙后来之所以名声大噪, 则是因为与三国英豪搭上了关系。公元222年8月, 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大败于东吴, 兵退夔门之外。从此刘备一病不起, 乃于白帝城附近的永安城 (今四川奉节县的夔州城) 永安宫托孤于诸葛亮。约在唐代以前, 白帝庙处就增建了祭祀刘备的先主庙和祭祀诸葛亮的诸葛祠。明代, 公孙述的塑像被毁弃, 庙内代之以刘备、诸葛亮、关羽和张飞的贴金塑像。从此, “白帝城内无白帝, 白帝庙祭刘先帝”。

三国时, 刘备兵败退至白帝城, 无颜会见群臣, 于是在白帝城修建了永安宫安居, 不久郁闷而死, 临死前刘备把政权和儿子刘禅托付给丞相诸葛亮, 史称“刘备托孤”。至明朝, 公孙述的塑像被搬开, 为刘备像所代替。庙内还有关羽、张飞、诸葛亮的塑像, 但“白帝庙”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现白帝城内的白帝庙中塑有刘备托孤的彩色群像, 其艺术再现了当时刘备托孤之情景, 白帝庙由最初祭祀公孙述, 成了祭祀蜀汉君臣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的地方, 几经变易, 现出土文物陈列室里展示着自新石器时代到清代六七千年间, 在白帝城一带出土的文物数百件, 新近又落成《杜甫行吟》大型瓷画。

白帝庙内, 历代的诗文、碑刻甚多, 展出的文物及工艺品就有1000余件。其中有著名的春秋战国之交的巴蜀铜剑, 其形如柳叶, 工艺精湛, 游人观赏之际, 深深在心底赞美古代巴人的智慧及手艺。东、西两处碑林, 陈列着70多块完好的石碑, 其中隋代碑刻距今已有一千三四百年的历史了。在东碑林, 《凤凰碑》和《竹叶碑》最引人注目, 风格独特, 精美华丽, 最引人注目, 堪称瑰宝。白帝庙内有明良殿、武侯祠、观星亭等明清建筑。

明良殿为嘉靖十二年 (1533年) 建, 系庙内主要建筑, 内有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塑像。这座巍峨宽敞的殿堂建于明嘉靖十一年 (公元1532年) 。殿内供奉有刘备、关羽、张飞的彩色塑像。明良殿内最初是公孙述的塑像, 是当时的老百姓为了纪念公孙述而建。因为公孙述称帝期间, 各地战乱频繁, 而白帝城一带却比较安宁, 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公孙述, 特地在白帝城兴建“白帝庙”, 塑像供祀。

武侯祠内供诸葛亮祖孙三代像。据史书记载, 诸葛亮的这一子一孙也是贤臣, 为蜀国百姓做了不少的好事。诸葛亮是刘备死后蜀国的实际执政者, 曾被封为武乡侯。他治蜀期间励精图治, 政绩斐然。

祠前的观星亭, 位于武侯祠之前。观星亭共有6角12柱, 翘角飞檐, 气度不凡。底层由12根木柱, 上层由6根木柱支撑着。飞檐翘角, 雕梁画栋, 造型别致, 设计十分考究。传说, 诸葛亮率军入川时, 曾在此夜观星象, 思考用兵战略, “观星亭”由此得名, 亭上有一古钟高悬, 亭中石桌、石墩上镌刻着杜甫窝居夔州时写的著名诗篇《秋兴八首》, 雕刻精细, 独具特色。

东、西碑林分别位于明很殿与武侯祠两侧。这里荟萃了从隋代至清代的70多块碑刻, 那篆、隶、楷、行、草各种字体的埤文, 是中国书法艺术精品。其中最著名的是两块隋碑, 距今已有1300余年。一是《龙公山墓志》, 一是金轮寺舍利塔碑。前者的碑石上被清代人刻上了:“同治九年六月十九日, 大水为灾, 高于城五丈”的字样, 从观星亭而成为珍贵的水文资料。碑林中还有一块刻着清康熙帝御笔的诗碑, 这是康熙书写的一首唐诗, 是赐给一位告老还乡的清官——监察御史傅作楫的。诗文是:“危石才通鸟道, 青山更有人家。桃源意在何处, 涧水浮来落花”。这些古建筑和文物珍品, 使白帝城更为增色。

白帝城风景如画, 古迹甚多, 早已成为中外游客游览长江三峡风光的必游之地。今天的白帝城系明清时候的建筑, 有明良殿、武侯祠、观景亭、望江楼等建筑, 还有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的涂金塑像及风箱峡悬棺展览。

白帝城三面环水, 一面傍山, 孤山独峙, 气象萧森, 在雄伟险峻的夔门山水中, 显得格外秀丽。从山脚下拾级而上, 要攀登近千级石阶, 才到达山顶的白帝端门前。在这里可观赏夔门的雄壮气势。绕至庙后, 可见蜿蜒秀丽的草堂河从白帝山下入江。

朝辞白帝彩云间 篇2

获得者、原国务院社会发展司的司长,更是我心目中华夏文化的忠实守护者。

一直很感激朱老师,感激早年他那篇《三门峡——无水的湮没》给于我的激励;感激那之后他给予我们《焦点》的莫大支持;感激他不计报酬、不辞劳累担当期刊的义务顾问。认识他之后我逐渐理解,什么是家国天下的济世情怀,什么是“无事袖手淡性情,有难一死报君王。”的知识分子;什么是人格的魅力。同时也真正体会到了文字的力量。

有关长江,有关人类与水资源的关系。朱幼棣老师在他的《后望书》中谈得很深,他先后采访过淮河、黑河、海河、辽河和太湖、白洋淀、滇池等重要河流湖泊的污染治理与生态环境。专门涉及长江的这篇《回望奉节》我刊曾经在2008年刊登过。如今的奉节,是座已经沉入长江底的历史文化名城,那是在现代工业化下,人类生态水资源的又一次湮灭。朱老师在《回望奉节》中写道“在全国人大通过长江三峡工程后,我就冒着相当的‘风险’,报道了三峡库区的生态,以及水库建成后可能加剧的污染问题、移民问题。我还采访过注定要走进历史的绞滩站、航道工、女子信号台,甚至还深入到三斗坪大坝的基坑里——这些好像都是遥远的过去了……”

今天,我们与遥远过去的李白一样,在“朝辞白帝彩云间”的瞬间,告别了美丽的三峡。

再谈长江,朱老师认为“水作为生命之源,与人类生活乃至文化形成了不解之缘。而多年以来,没有人对大型水库立项、建设施工、生态环境影响进行事后评估与跟踪监测,使当代水利工程,常常展露出一种难堪的窘迫和反科學的性质。人与自然今天不是走向和谐而是日趋紧张?”

这些难堪与疏忽,似乎就为事后的汶川大地震留下了隐患?

直到今天,他仍在忧虑着。这几年每每与他通电话,甚至在节假日,他也总是在路上,在为生态,为这些文化的和谐,操心着,奔波着。

上一篇:落叶书签制作活动策划下一篇:暑期建筑专业的个人实习总结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