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开头的成语

2024-09-03|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数字开头的成语(通用15篇)

数字开头的成语 篇1

二满三平同“三平二满”。

二三君子 犹二三子。

二童一马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后用以指少年时代的好友。

二缶钟惑 二:疑,不明确;缶、钟:指古代量器。弄不清缶与钟的容量。比喻弄不清普通的是非道理。

二话不说 不说任何别的话。指立即行动。

二心三意 想这样又想那样。形容意念不专,主意不定。同“三心二意”。

二者不可得兼 两项之中只能得其一,不能兼而有之。

二八女郎 二八:指十六岁。十五六岁的美女。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二百五 指傻头傻脑,不很懂事而又倔强莽撞的人

二次三番 蕃:遍数。不止一次,反复的

二道贩子 指非法地买进卖出商品以获利的商贩

二帝三王 二帝:唐尧、虞舜;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指古代帝王

二而一 一演化为二,二合成为一。指同一事物可以演化为对立的两种现象,对立的两种现象可以找到同一根源

二杆子 指人的脾气莽撞、火爆

二话没说 指很干脆地采取行动

二流子 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人

二卵弃干城 卵:鸡蛋;干城:捍卫者。比喻因人有小的过失而忽略他的大节

二人同心 比喻只要两个人齐心协力,就会无往不胜

二三其操 二三:指不专一。三心二意,没有一定的操守。形容心意不专,反复无常

数字开头的成语 篇2

一、汉语成语与数字成语

汉语成语主要来自古代经典著作、历史和民间故事, 经过长期习用, 已成为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成语的使用在古代就备受推崇, 元代刘祁在其《归潜志》中论述到对成语的习用 :“四六宜用前人成语, 复不宜生涩求异”。汉语成语中有很多嵌入数字的成语, 如一诺千金、二三其德、朝三暮四、七上八下、百家争鸣、千头万绪、五十步笑百步, 等等, 这些数字成语中的数字很少表示的是确数, 古汉语中的“三、六”通常表示多的意思, “七、八”表示繁杂的意思, “一、十、百”表示突出的意思, 这也延伸到成语当中, 同时成语中数字还能够构成多种类型的修辞格, 具有一定的构词能力, 数字成语实际上是对成语的变通以及古汉语的活用[1]。

二、数字成语的类型和结构

(一) 数字成语的类型

成语的类型除了四字格 (ABCD) , 还有三字格 (如莫须有) 、五字格 (如杯酒释兵权) 、六字格 (如哀莫大于心死) 和七字格 (如置之死地而后生) , 此外还有八字格以及十四字格的, 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主要还是以四字格为主。数字成语同样具备多种格式, 如百里才、百步无轻担、一尺水十丈波、牵一发而动全身, 也同样以四字格为主, 这里主要分析四字格数字成语的类型 :其一是嵌入一个数字的成语, 这个数字可以嵌入四字格中的任何一个位置, 如一字之师 (A位) , 不二法门 (B位) , 市无二价 (C位) , 表里如一 (D位) , 其中, 嵌入A、C位的较多, 以起到修饰或限制作用 ;其二是嵌入两个数字的成语, 这两个数字可以连续出现, 如三五成群、气象万千, 其中嵌入A、B位置的比较多, 也可以间接出现, 如百发百中、杀一儆百、百里挑一, 其中嵌入A、C位置的比较多 ;其三是嵌入三或四个数字的成语, 如三六九等、一五一十, 这类数字成语相对较少。

(二) 数字成语的结构

数字成语的结构与现代汉语中的短语和合成词基本一致, 主要有并列、主谓、动宾、偏正等结构, 这里我们只介绍带有两个数字的成语, 通过对数字成语类型的分析, 我们发现这类数字成语的数字多处于A、C位置, 主要作“二二”意义切分, 因此要以并列结构为主, 主谓结构则出现的比较少。并列结构主要分为偏正定中式 (如五光十色) 、偏正状中式 (如千锤百炼) 、“动宾 + 动宾”式 (如一心一意) 、“主谓 + 主谓”式 (如朝三暮四) ;此外, 还有一日三秋等主谓结构和十拿九稳等连谓结构。这类数字成语形成的是一种骈立格式, 前后两部分保持结构一致, 以平声数字口头时很容易再嵌入仄声数字, 从而构造出平仄相对的成语, 比如千方百计[2]。

三、数字成语的表意功能探析

(一) 数字成语中数字的非数值表意

数字成语中数字的非数值表意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数字表示虚指或代指, 一些数字成语中的数字连用主要表示某种动作或次序的交替重复, 如一唱一和, 这里就是虚指, 还有一些数字连用主要表示两种不同的情况或事物, 如丢三落四, 这就是代指 ;二是数字表示某种关联、夸张强调或对比, 如一穷二白, “一、二”数字的连用表示的就是“穷”与“白”的关联, 如三教九流, “三、九”强调的就是多, 再如九死一生, 通过“九”与“一”来对比“生”与“死”, 形象生死攸关的危急情况。数字成语中数字的非数值表意重在定义某一种属性, 数字本身代表的具体数值的功能则被弱化了。

(二) 数字成语中数字的转指义

数字成语中数字的转指义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与数字本身数值有关, 即用数字表示强调、夸张之意, 如用“三、六、九”来强调多, 用“百、千、万”来表示夸张, 关于三九表意的问题, 清代汪中在其《述学》中有过阐述 :“三者, 数之成也 ;……九者, 数之终也。……此言语之虚数也。”二是与数字所处语境以及使用者文化背景有关, 即与所修饰和限制的成分以及社会语言文化习俗有关, 数字成语中数字的转指义到底表示多还是少应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 汉民族对“一”有文化认同感, 汉语对“一”的表述比较多, 数字成语中“一”出现得也最多, 在《中国成语大辞典》中, 以“一”起头的成语就是350余条, 同时汉民族又讲究均衡对称之美, 数字成语中通常用有规律的数字连用来表达和谐对称之意, 如四通八达, 而杂乱无章的排列则多表示贬义, 如不三不四[3]。

结论

《汉语成语词典》中收录的数字成语将近600条, 占到汉语成语总数的10% 以上, 同时, 数字成语在现实生活中使用的频率也非常高, 因此, 研究数字成语的类型、结构和意义, 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晓杰.含数字成语的语法、语用分析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策略[D].广西师范大学, 2013.

[2]李亚.汉语数字成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及建议[D].重庆大学, 2013.

有趣的“数字成语” 篇3

姨妈不慌不忙地打开平板电脑,清了清嗓子,出了第一题:“根据算式1×1,猜一个含有数字的成语。”我思考起来:1在数学里是个特殊的数字,任何数乘以1还是它本身,都等于1。“独一无二!”我兴奋地脱口而出。“一成不变!”我话音未落,哥哥也喊出了一个成语。因为我抢先一步,所以得到了姨妈奖励的一小盒巧克力,我开心得大喊“耶”。

就在我沉浸在获奖的喜悦中还没回过神来时,姨妈又亮出了第二题:333555。“三五成群!”这回是舅妈捷足先登了!哥哥则在一旁懊恼地说:“哎呀,今儿个我咋这么不顺呢?”

“3.4。”姨妈刚读完题,妈妈就抢答:“不三不四!”呵呵,真不愧是语文老师啊!

“1+2+3。”“接二连三!”哥哥终于抢到了一题,是啊,再抢不上的话,这大学生的脸可往哪儿搁呀!

……

比赛虽然结束了,可我却意犹未尽。我觉得数字成语很有意思,便翻开成语词典,又收集了一些算式和数字的成语:66→六六大顺,—718→横七竖八,1、2、3、4、5、6、0、9→七零八落,→十拿九稳,5、10→一五一十……

原来,好多含有数字的成语都可以用算式或数字表达出来,这可真有趣啊!

(指导老师:朱美华)

数字开头的成语 篇4

一五一十

一分为二

一目了然

一丝不苟

一团和气

二话不说

二人同心

二虎相斗

二龙戏珠

二八女郎

三更半夜

三令五申

三心二意

三言两语

三长两短

四舍五入

五花八门

六月飞霜

七嘴八舌

八仙过海

九霄云外

十万火急

百花齐放

千军万马

万马奔腾

四体不勤

五光十色

六亲不认

七零八落

八面玲珑

九死一九

十拿九稳

百鸟争鸣

千山万水

万众一心

四海为家

五谷丰登

六神无主

七窍生烟

八面见光

天揽月生

十指连心

百战百胜

千辛万苦

万紫千红

四通八达 五彩缤纷 六根不净

七手八脚 八音齐奏 九九归一 十全十美 百发百中 千奇百怪 万无一失 四平八稳

五味俱全 七上八下

八病九痛

九牛一毛

十载寒窗

千真万确 万古流芳

四面楚歌

五马分尸

手开头的成语有哪些_成语 篇5

【手不停毫】:手不停顿地书写。形容不停地写作。

【手不应心】:犹言力不从心。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

【手到拿来】:指不费力气就能将必须擒拿的人捉到。

【手高眼低】:指做事的能力强而辨识能力低。也指自己的企求高而眼界很低,比喻贪得而不识货。

【手急眼快】:急:迅速。动作迅速,眼光敏捷。形容机灵敏捷。

【手脚干净】:比喻廉洁奉公。

【手脚无措】: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同“手足无措”。

【手胼足胝】:胼、胝:手掌、足底的老茧。手掌足底生满老茧。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

【手无寸刃】:指手里一点武器都没有。

【手足失措】:手足失去安放的地方。形容极其惊慌。

【手足异处】:指被杀。

动物开头的成语 篇6

1、动物名称10个

2、数字开头10个 动物名称的成语:

鼠目寸光、牛毛细雨、虎口拔牙、兔死狐悲、龙争虎斗、蛇蝎心肠、马到成功、羊肠小道、猴年马月、鸡犬不宁、狗拿耗子、猪狗不如

数字开头的成语:

1、一本正经、一帆风顺、一了百了、一干二净、一无所长

2、二话不说、二泉映月

3、三心二意、三长两短、三番五次、三更半夜、三言两语

4、四面八方、四海为家、四通八达、四面楚歌、四面八稳

5、五颜六色、五湖四海、五光十色、五花八门、五体投体

6、六神无主、六亲不认

7、七上八下、七嘴八舌、七零八落、七情六欲

8、八仙过海、八拜之交、八面玲珑、八面威风

9、九牛一毛、九死一生

10、十全十美、十指连心、十万火急、十拿九稳 千、千姿百态、千言万语

含花字的成语:

五花八门、百花齐放、走马观花、鸟语花香、春暖花开、落花流水、锦上添花、雪花飞舞、眼花缭乱、雾里看花、花团锦簇、百花争艳、繁花似锦、妙笔生花、心花怒放、花枝招展、拈花惹草、花里胡哨、借花献佛、六出冰花、昙花一现、披红戴花、移花接木、柳暗花明、黄花女儿、花花绿绿、寻花问柳、花容月貌、遍地开花、五花大绑

含人体器官名称的成语:

呆头呆脑、目不转睛、俯首帖耳、鼻腮猴嘴、小肚鸡肠、眼高手低、目瞪口呆、胸无点墨、头重脚轻、手足轻深、口是心非、手疾眼快、耳闻目睹、头破血流、眉清目秀、袖手傍观、口出不逊

含成语故事的成语:

数字开头的成语 篇7

一、汉语数字成语的特征

1. 强调平衡美

作为汉语习语的一部分, 数字习语当然也具有汉语习语的诸多特征。汉语习语一般具有结构严谨、形式简练、寓意深刻、形象鲜明、表达生动的特点, 读之顺口、听之悦耳。就审美观而言, 汉语习语尤其强调平衡美。因此, 在翻译汉语数字习语时要想保持其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 首先必须最大程度地展现其平衡美。

2. 数字的语用功能

数字习语另外一个独有的特点就是其数字的语用功能。这些成语当中的数字往往并不是为了数数或计算, 而是为了表达修辞方面的语用功能, 例如夸张、比喻、对照等。下面是《水浒传》汉语数字成语中数字所表达的语用功能表:

表格中的数字都具有修辞功能, 使习语生动而具有想象力, 同时又表达其隐含意义。数字习语的翻译要同时实现数字的语用功能与形式上的平衡美, 这样才能让异国读者在理解原著意义的同时欣赏到其表达的生动性。但是由于中英两种文化在使用数字方面存在极大的差异, 所以要想在译文中同时实现这两种目标, 就意味着译者不能一味地直译或意译。下面我们来讨论沙博里在翻译汉语数字成语时是否同时实现数字的语用功能与形式上的平衡美。

二、沙博里对数字习语的翻译

总的来说, 沙博里对《水浒传》中的数字习语的翻译采用了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下面我们来分析直译和意译在沙博里数字习语译文中的运用是否展现原文形式上的平衡美和数字的语用功能。

1. 直译

(1) 好事不出门, 恶事传千里。 (施耐庵, 180)

News of good behavior never past the door, but a scandal is heard of a thousand Li away. (Shapiro, 576)

如原文一样, 译文也采用了对照的形式, 在展现平衡美的同时又充分表达原文内涵。

(2) 四海之内, 皆兄弟也。 (施耐庵, 16)

Within the four seas, all men are brothers. (Shapiro, 47)

对于目标读者来说, 直译文“within the four seas”让人难以理解, 因为他们不知道“四海”到底指什么。其实“四海”是比喻整个国家, 所以在沙博里的这句译文下面最好加一注解来解释“四海”的真正含义。

2. 意译

(1) 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 七上八下”. (施耐庵, 194)

Hu’s heart clanged like fifteen buckets in a single well. (Shapiro, 557)

原文“十五个吊桶打水, 七上八下”是一个明喻形式的民间歇后语, 其中“十五个吊桶打水”是类比工具而“七上八下”是参照物。沙博里仅仅翻译了类比工具“十五个吊桶打水”而忽略参照物“七上八下”, 这样的翻译不利于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由上面的译文讨论可以看出, 很多汉语数字成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对它们的翻译不仅要从意义上考虑, 更重要的是展现其形式上和修辞上的艺术美, 从而达到不同文化间的深入交流。沙博里的译文尤其是对汉语数字成语的翻译存在一些瑕疵, 但就其对原文的总体理解和把握而言, 他的译本《水浒传》比较忠实通顺, 值得大家学习。

参考文献

[1]Shi Nai-an, Luo Guan-zhong, Outlaws of theMarsh.Shapiro Sidney (Trans) .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93.

由数字看成语 篇8

三长两短:“三长两短”通常用来指意外灾祸,民间多作“遇难”“死亡”等讳词。

《礼记·檀弓上》有如下记载:“棺束,缩二,衡三;衽,每束一。”“棺束者,古棺木无钉,故用皮束合之。缩二者,缩纵也。纵束者二行也。衡三者,横束者三行也。衽,每束一者。衽,小要也,其形两头广,中央小也。既不用钉棺,但先凿棺边及两头合际处作坎形,则以小要连之令固,并相对每束之处以一行之衽连之,若竖束之处则竖著其衽以连棺盖及底之木,使与棺头尾之材相固。汉时呼衽为小要也。”

用现代话作一简要解释:古时棺木不用钉子,用皮条把棺材底与盖捆合在一起。横的方向捆3道,纵的方向捆两道。横的方向木板长,纵的方向木板短,“三长两短”即源于此。“衽”原本指衣服的缝合处,此处指连接棺盖与棺底的木楔,两头宽中间窄,插入棺口两旁的坎中,使盖与棺身密合。“衽”与“皮条”联用,就是为了紧固棺盖。发展到后来用钉子钉棺盖,既方便又快捷,“衽”也就逐渐被淘汰。“三长两短”的捆棺材皮条也随之消失,但这个词语却一直流传下来,在现代汉语中也经常使用。

不孝有三:在中国礼仪里,所谓“不孝有三”是指:阿谀屈从,陷亲不义;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不娶无子,绝先祖祀。(出自:赵岐《孟子注》)意为: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也就是孟子所说的最大的不孝了。

三姑六婆:三姑为尼姑、道姑、卦姑;六婆为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双臂双腿,“五体投地”的五体是加上“头”;五谷:一说是黍、稷、麦、菽、稻。还有一种说法是黍、稷、麦、菽、麻。

五毒俱全:蛇、蝎、蜈蚣、壁虎、蟾蜍5种动物为五毒;人的5毒是吃、喝、嫖、赌、抽。

五光十色:五光:红黄蓝白黑;十色:赤橙黄绿青蓝紫黑白,外加一个透明色。

六亲不认:历史上“六亲”有特定的内容,其代表性的说法有3种:

一据《左传》说,父子、兄弟、姑姐(父亲的姐妹)、甥舅、婚媾(妻的家属)及姻亚(夫的家属)。

二据《老子》说,以父子、兄弟、夫妇为六亲。

三据《汉书》说,以父、母、兄、弟、妻、子为六亲。

后人比较赞同第三种说法,因为此说在血缘和婚姻关系中是最亲近的。

七情六欲:一般来说,七情指的是:喜怒哀惧爱恶欲。中医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惊恐。六欲指的是:生死耳目口鼻。

佛家的“七情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仪欲、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相欲 。

胡说八道:原指“胡人”到内地讲解佛经。

胡,中国古代对西、北部少数民族的称呼。胡说∶胡人说讲。

八道:不信佛的人认为,胡人讲解佛经是荒诞之言。

胡人讲解佛经八圣道在词语上可简作“胡说八道”。故后世以胡说、胡说八道、一派胡言等词语喻不可信。今泛指一切没有根据的说法。

十恶不赦:魏晋南北朝时期,历代都进行了法律法典的编纂,而在这些法律法典中,比较有影响的有魏时的《魏律》,北朝时的《齐律》,据说“十恶”最早就出现在《齐律》中,当时称为“重罪十条”。

“重罪十条”把这十条罪行称为“十恶”,并且规定绝不赦免,到了隋唐就正式形成了“十恶不赦”的说法,所以说隋唐“十恶不赦”其实出自于《齐律》的“重罪十条”。它的主要内容有:1.谋反。这历来都被视为十恶之首。 2.谋大逆。指毁坏皇家的宗庙、陵寝、宫殿的行为。3.谋叛。谋叛是指叛逃到其他敌对国家。4.恶逆。指打杀祖父母、父母以及姑、舅、叔等长辈和尊亲。5.不道。无道。6.大不敬。偷盗皇帝祭祀的器具和皇帝的日常用品,伪造御用药品以误犯食禁。7.不孝。指咒骂、控告以及不赡养自己的祖父母、父母。祖、父辈死后亡匿不举哀,丧期嫁娶作乐。8.不睦。9.不义。指殴打、杀死长官(一般指州县长官),丈夫死后不举哀并作乐改嫁等。10.内乱。

一开头的成语 篇9

1、一鳞一爪: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2、一锤定音:比喻做事干脆,说了算数。

3、一举成名:原指一旦中了科举就扬名天下。后指一下子就出了名。

4、一表人才:表:指外貌。形容人容貌俊秀端正。

5、一身两役:一个人做两件事。

6、一诺千金: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7、一波三折:原指写字的笔法曲折多变。现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

8、一瓣心香:心香:旧时称中心虔诚,就能感通佛道,同焚香一样。比喻十分真诚的心意(用在祝愿)。

9、一不扭众:一个人难违反众人的意见。

10、一笔抹煞:抹煞:勾销。画一笔,全部抹掉。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

11、一发破的:发:射出;的:箭靶的中心。一箭就射中箭靶中心。比喻一下子就击中目标或一句话就击中要害。

12、一g黄土:一g:一捧。一捧黄土。借指坟墓。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

13、一决雌雄:雌雄:比喻胜负、高下。决一胜负,比个高下。

14、一见钟情:钟:集中;钟情:爱情专注。旧指男女之间一见面就产生爱情。

15、一把死拿:比喻因循守旧,不肯变通。

16、一差二错:可能发生的意外或差错。

17、一发千钧:发:头发;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危险得好象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18、一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

19、一家眷属:眷属:家属,亲属。比喻出于同一流派。

20、一面之词:争执的双方中一方所说的话。

21、一表非凡:表:外貌;凡:平凡。形容人容貌俊秀又有精神。

22、一瞑不视:瞑:闭眼。闭上眼睛,不再睁开。指死亡。也指逃避现实。也可形容不怕牺牲。

23、一步一鬼:走一步路就好象碰到一个鬼。形容遇事多疑。

24、一弹指顷:手指一弹的时间。比喻时间极短暂。

25、一寒如此:一:竟然;寒:贫寒。竟然穷困到这样的地步。形容贫困潦倒到极点。

26、一盘散沙:比喻力量分散,没有组织起来。

27、一举一动:指人的每一个动作。

28、一吟一咏:指吟诗作赋。

29、一帆风顺: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

30、一模一样:样子完全相同。

31、一马当先: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32、一介不取:一介:一粒芥菜子,形容微小。一点儿小东西也不拿。形容廉洁、守法,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

33、一笔勾销:把账一笔抹掉。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

34、一心一德:大家一条心,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

35、一触即发:触: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

36、一挥而就:挥:挥笔;就: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37、一日万里:比喻行动非常迅速。

38、一龙一蛇: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更。

39、一本万利:本钱小,利润大。

40、一举两得: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41、一秉至公:秉:掌握、主持;至:极、最。办事一切都出于公心。形容大公无私。

42、一家之计:指一夫一妻的家庭。

43、一枕黄梁:原比喻人生虚幻。后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

44、一无所得:什么也没有得到。形容毫无收获。

45、一分为二:哲学用语,指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都包含着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积极方面,也看到消极方面。

46、一官半职:泛指官职。

47、一隅之见:见:见解。偏于一方面的见解。

48、一蛇两头:比喻阴险凶恶的人。

49、一轨同风:车轨相同,风俗一致。比喻国家统一。

50、一成一旅:成:古时以方圆十里为一成;旅:古时以兵士五百人为一旅。形容地窄人少,力量单薄。

51、一片汪洋:形容水面辽阔,水势浩大。

52、一反常态:完全改变了平时的态度。

53、一唱三叹:一个人领头唱,三个人和着唱。原指音乐和歌唱简单而质朴。后转用来形容诗婉转而含义深刻。

54、一簧两舌:比喻胡言乱语。

55、一觞一咏:觞:古代盛酒器,借指饮酒;咏:吟诗。旧指文人喝酒吟诗的聚会。

56、一命呜呼:呜呼:叹词,古代祭文末多有此词,后即以此为死亡的代称。指人死亡。

57、一匡天下:匡:纠正;天下:原指周天子统治所及的地方,即整个中国。纠正混乱局势,使天下安定下来。

58、一日之雅:雅:交往。指短暂的交往。指交情不深。

59、一败如水:形容军队打了大败仗,象水泼到地上那样不可收拾。

60、一扫而空:一下子便扫除干净。比喻彻底清除。

一字开头的成语 篇10

一开头的成语 :

一言既出,金玉不移、一语成箴、一鞍一马、一酬一酢、一节一行

一食三起、一食万钱、一资半职、一脉亲承、一览了然、一语为重、一门百指

一门百笏、一错百错、一言立信、一腔热血、一袭破衫、一言蔽之、一言难磬、一览而尽

一钱莫救、一迭连声、一股脑子、一言而定、一面驱禽、一面虚词、一身两任、一身正气

一开头的成语 :

一身无累、一身五世、一身百为、一夜十往、一如曩昔、一力拒守

一字百炼、一差百错、一昔之期、一时之标、一时一刻、一息尚在、一掷巨万

一概抹杀、一枕日红、一念通天、一字见心、一时独步、一手独拍、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系相承、一炊之梦、一紫盖十红、一鳞半瓜、一言定交、一聚枯骨、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一开头的成语 :

一言陷人、一艺微长、一艺之长、一得两便、一身三手、一治一乱

一二二一、一家不成,两家现在、一动不动、一夫出死,千乘不轻、一望无涯

一拳柱定、一水两水、一夕三迁、一游一豫、一日不作,百日不食、一解不如一解

如何上好一堂课的开头 篇11

一、打破学科界限, 大胆借用其他学科的形式

从发展论的观点来看, 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都处于普遍联系的整体中。因此, 各学科间也必然存在密切的联系。新课改也强调加强各学科间的整合。所以教师在上语文课时, 既要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 又要充分考虑到本学科和中学生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特点, 把音乐、美术、演讲、实践活动、游戏、魔术等适当形式, 作为传授语文知识的载体, 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用这些喜闻乐见的形式, 学生会感到新颖、有趣, 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教师应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接受教育, 避免以往传统教育的呆板、单调的现象, 克服教师讲学生学的机械教学模式, 提高课堂的整体效率。

二、变课堂由教师主宰为师生积极互动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 提出学生是独立的个体, 是发展的人。因此, 课堂就应凸显学生主人翁的主体学习地位。教师就应放权, 把三尺讲台让一部分给学生, 使其成为师生共同的舞台。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希望表现自我的特点, 达到师生互动, 把一味由教师讲变为有学生积极参与的师生互动, 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学生有事干了, 整堂课才会活跃。

三、注重生活, 联系实际

在课堂准备、导入中, 每位教师往往都要结合事例来投石问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能激情飞扬地进入整堂课的学习。同样是举例, 可有的事例一举出, 学生没有反应, 鸦雀无声;而另有一些事例一举出, 学生会显得活跃, 有话可说。为什么学生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呢?究其原因是:前者所举事例学生不熟, 后者所举事例是学生熟知的, 学生有话可讲, 能引起共鸣。

课堂前的引入, 教师应下功夫, 利用好“心理近区原则”, 尽量从生活中选取事例, 特别是用学生身边的或与之有关的事例来引入, 让学生打开话匣子, 找到所引事例与文章中所举事例的相似之处, 切忌举一些年代久远而学生鲜知的, 避免曲高和寡、冷场的局面出现。同时, 也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有许多事例可进入语文课。学生在作文时, 才会有真情的流露、实感的抒发, 真正体现“生活处处皆语文”的观点。

四、教学手段的不断翻新

无论是哪一堂语文课, 要达到预设的目标, 组织者都会使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 激励他们。在很多地方, 多媒体教学已进入课堂, 相关课件制作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在条件滞后的地方, 不具备多媒体条件教师也应使用挂图、实物或自制教具来辅助课堂教学。

教无定法。不管采用何种有益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 都会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新感受, 无形中使他们产生求知的念头, 心思会集中到课堂, 目光聚焦到教具上, 这时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进行教学。

五、提问应讲究策略和艺术性

说话是一门艺术, 在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抓住学生心理, 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把课堂氛围营造起来, 是该课堂成功的前提。在上课前几分钟, 课堂氛围往往很活跃, 怎样把这种氛围保持下去, 更好解决新内容, 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 应抓住学生特点, 讲究策略, 语言应具有艺术性。

首先, 教师的语言应具有煽情性, 要煽起学生心中的情愫。这就要求教师使用丰富的具有鼓励性、赞美性的词语或语句, 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爱他们的, 师生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其次是教师语言应具有磁性, 如磁铁般把学生注意力吸住。教师语言既要有幽默感, 又要有诱惑力, 做到处处设疑、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引人入胜, 让学生采用剥竹笋的方法, 由易到难, 逐层揭开迷底, 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再次, 教师说话语气应具有亲和力, 自然和谐、平易近人的教师形象, 学生会乐意接受;过于严肃、冷若冰霜, 则会使学生产生畏惧感, 影响课堂气氛。

黄字开头的成语 篇12

黄雀在后: 比喻伺机从后面袭击,也比喻有后顾之忧。

黄钟大吕: 黄钟: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六种阴律的第四律。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黄钟毁弃: 黄钟:黄铜铸的钟,我国古代音乐有十二律,阴阳各六,黄钟为阳六律的第一律;毁:毁坏;弃:抛弃。比喻贤人遭受摈斥。

黄衣使者: 指出使宫市的太监

黄牌警告: 指足球比赛中裁判员对有较严重犯规行为的运动员出示黄牌以示警告,也借指对人的提醒、警告

黄毛丫头: 年幼不明事理的女孩子

黄金失色: 黄金失去了颜色。比喻人倒霉时才能再大也不能发挥作用

黄耳寄书: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耳为主人传递家信。指传递家信

黄帝子孙: 黄帝:姬姓,号轩辕氏,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的后代。指中华儿女

【黄开头的成语】:

黄尘清水 黄道吉日 黄耳传书 黄发垂髫 黄发儿齿 黄发台背 黄发骀背

黄发鲐背 黄风雾罩 黄干黑C 黄公酒垆 黄冠草服 黄冠草履 黄冠野服

黄河水清 黄花晚节 黄齑白饭 黄齑淡饭 黄金时代 黄金时间 黄金世界

黄金铸象 黄卷青灯 黄卷幼妇 黄绢幼妇 黄口孺子 黄口小儿 黄梁美梦

黄梁一梦 黄粱美梦 黄粱一梦 黄龙痛饮 黄垆之痛 黄麻紫泥 黄麻紫书

黄茅白苇 黄绵袄子 黄袍加身 黄袍加体 黄皮刮C 黄皮寡C 黄旗紫盖

黄泉之下 黄雀伺蝉 黄雀衔环 黄雀在后 黄人捧日 黄人守日 黄台之瓜

黄汤淡水 黄汤辣水 黄天焦日 黄童白颠 黄童白叟 黄童皓首 黄杨厄闰

一字开头的成语 篇13

1、一心同体,一团漆黑,一望而知,一劳久逸,一路风尘,一鳞一爪,一力承当,一花独放,

2、一览无遗,一掷千金,一穷二白,一贫如洗,一夫当关,一无所获,一步登天,一语破的,

3、一吹一唱,一搭一档,一搭两用,一针一,一片焦土,一辞同轨,一口一声,一鳞片甲,

4、一挂恍Γ一路神只,一差二误,一彻万融,一刀两段,一虎不河,一片丹心,一元大武

5、一模一样,一望无垠,一言难尽,一苇可航,一清二白,一颦一笑,一文不值,一波三折,

6、一匡天下,一路平安,一笔抹杀,一脉相传,一夔已足,一隅三反,一叶报秋,一时半晌,

7、一触即溃,一班一级,一空依傍,一马一鞍,一家眷属,一死一生,一矢双穿,一针一线,

8、一钱如命,一日万几,一知片解,一些半些,一榻胡涂,一夫之用,一朝千里,一尘不缁,

9、一轨同风,一箪一瓢,一辞莫赞,一悲一喜,一手托天,一时之秀,一时之选,一人之交,

10、一刻千金,一目十行,一厢情愿,一脉相承,一反既往,一塌糊涂,一g黄土,一唱一和,

11、一统天下,一现昙华,一支半节,一己之私,一廉如水,一以当十,一面之辞,一日万机,

12、一干二净,一饭千金,一言为定,一唱三叹,一举成名,一刀两断,一手遮天,一锤定音,

13、一邱之貉,一笔勾消,一笑一颦,一言兴邦,一清如水,一品白衫,一寸丹心,一股脑儿,

14、一谷不升,一长两短,一差二,一岁载赦,一时伯仲,一身二任,一钱不名,一坐尽惊,

15、一时千载,一身两头,一事不知,一线之路,一枝一栖,一狠二狠,一举万里,一代宗臣,

16、一生一代,一面之雅,一切众生,一偏之见,一念之误,一目五行,一鳞片爪,一蹶不兴,

17、一柱擎天,一板三眼,一本万利,一发千钧,一表人才,一吐为快,一瓣心香,一秉虔诚,

18、一朝一夕,一路顺风,一字之师,一网打尽,一把死拿,一木难支,一琴一鹤,一斑窥豹,

19、一发破的`,一口咬定,一路货色,一日三覆,一字长城,一字兼金,一切万物,一暝不视,

20、一龙一蛇,一画开天,一步一趋,一场春梦,一败如水,一得之见,一息尚存,一言千金,

21、一日之长,一无所能,一顾倾城,一馈十起,一泻万里,一掷乾坤,一缘一会,一呼百诺,

22、一命呜呼,一谦四益,一差二错,一笑倾城,一技之长,一来二去,一臂之力,一语道破

23、一泻千里,一视同仁,一张一弛,一挥而就,一鼓作气,一叶知秋,一诺千金,一曝十寒,

24、一口同音,一点半点,一旦一夕,一模二样,一片散沙,一手一脚,一丝两气,一息奄奄,

25、一瞑不视,一日万里,一隅之说,一无所成,一身五心,一丝半粟,一波万波,一表堂堂,

26、一龙一猪,一语中的,一以贯之,一望无际,一见钟情,一毛不拔,一成不变,一针见血,

27、一坐尽倾,一弹指顷,一跌不振,一倡一和,一簧两舌,一毫不苟,一见如旧,一介不苟,

28、一蹴而就,一马当先,一丝不苟,一劳永逸,一心一意,一筹莫展,一暴十寒,一言九鼎,

29、一笑了事,一字一珠,一心同功,一薰一莸,一举三反,一丁不识,一雕双兔,一鼻子灰,

30、一浆十饼,一闻千悟,一无所求,一夕一朝,一熏一莸,一手包办,一岁三迁,一走了之,

31、一栖两雄,一献三售,一无所取,一家之辞,一呼再喏,一秉大公,一字不易,一字一泪

32、一决雌雄,一席之地,一生一世,一家之言,一蹴而成,一草一木,一呼百应,一病不起,

33、一泻百里,一知半见,一眨巴眼,一时之权,一笔勾断,一笔抹,一阶半职,一身两役

34、一表人物,一雕双兔,一搭一档,一家之计,一相情原,一时半霎,一面之款,一喷一醒,

35、一介之士,一口三舌,一双两好,一手一足,一蹴可几,一得之功,一改故辙,一饭之德,

36、一男半女,一言丧邦,一线生机,一往而深,必须不易,一门心思,一口同声,一字连城,

37、一家老小,一家一计,一家之学,一决胜负,一举两全,一命鸣呼,一塌刮子,一命归西,

38、一至于斯,一气浑成,一日千丈,一日三复,一孔不达,一挥九制,一班一辈,一方之任,

39、一反常态,一了百了,一梦华胥,一清二楚,一狐之腋,一板一眼,一相情愿,一时三刻,

40、一齐众楚,一曲阳关,一世龙门,一言一行,一字千秋,一隅之地,一隅之见,一塌胡涂

41、一接如旧,一毫不染,一门同气,一鞭先着,一代谈宗,一代文宗,一岁再赦,一枝一节,

42、一座皆惊,一挥而成,一弛一张,一言中的,一日三月,一星半点,一语中人,一枕南柯,

43、一朝之忿,一分一毫,一吠百声,一脚不移,一面如旧,一式一样,一推两搡,一物不知,

44、一纸千金,一噎止餐,一以当百,一献三酬,一心同归,一心无二,一麾出守,一来一往,

45、一钱不值,一扫而空,一室生春,一表非凡,一夔一契,一觞一咏,一无可取,一哄而上,

46、一介不取,必须之规,一笔不苟,一不扭众,一个半个,一箭双雕,一脉香烟,一片宫商,

47、一蹶不振,一目了然,一意孤行,一牛吼地,一知半解,一应俱全,一落千丈,一枕黄粱,

48、一寒如此,一枕邯郸,一盘散沙,一日之雅,一国三公,一索得男,一无所长,一岁九迁,

49、一面之缘,一面之交,一身是胆,一顾千金,一雷二闪,一表人材,一路风清,一匡九合,

50、一枕槐安,一世之雄,一哄而起,一丝不紊,一心一德,一倡百和,一成一旅,一无长物,

51、一帆顺风,一代楷模,一蹴而得,一串骊珠,一佛出世,一般无二,一了百当,一心一计,

52、一揽包收,一资半级,一肢一节,一坐一齐,一介之善,一寸赤心,一反其道,一朝之患,

53、一篑之功,一己之见,一体同心,一之谓甚,一毫千里,一代鼎臣,一柱承天,一至于此,

54、一目之士,一心一力,一鳞半甲,一晦一明,一箭上垛,一步一鬼,一尘不到,一干人犯,

55、一迎一和,一肢半节,一行作吏,一根一板,必须不移,一表非俗,一乱涂地,一偏之论,

56、一点一滴,一介书生,一纸空文,一拥而入,一字千钧,一箭之遥,一点灵犀,一举一动,

57、一气呵成,一石二鸟,一碧万顷,一尘不染,一举两得,一五一十,一无是处,一往无前,

58、一叶迷山,一潭死水,一路福星,一鞭先著,一倡三叹,一唱百和,一般见识,一笑千金,

59、一片冰心,一飞冲天,一言不发,一笔勾销,一扫而光,一概而论,一分为二,一年一度,

60、一致百虑,一心一路,一民同俗,一命归阴,一家一火,一狐之掖,一谷不登,一阶半级,

61、一窍不通,一败涂地,一触即发,一见倾心,一拍即合,一鳞半爪,一往情深,一哄而散

62、一丝一毫,一树百获,一索成男,一射之地,一丘一壑,一通百通,一言两语,一日九迁,

63、一日三秋,一元复始,一马平川,一箭双雕,一孔之见,一览无余,一叶障目,一念之差,

64、一片汪洋,一天星斗,一笑百媚,一笑了之,一吟一咏,一时半刻,一仍旧贯,一官半职,

65、一往直前,一日三岁,一代风流,一浊Ы穑一蛇两头,一人有庆,一轰而散,一字不苟

66、一生九死,一剑之任,一呵而就,一脉相通,一秉至公,一长二短,一班半点,一槌定音,

67、一床两好,一年半载,一笑置之,一丝不挂,一日三省,一牛九锁,一牛鸣地,一无所知,

68、一语双关,一拥而上,一傅众咻,一团和气,一无所有,一日千里,一字千金,一事无成,

69、一壶千金,一诺无辞,一厢情原,一字一板,一望无边,一德一心,一举千里,一枝之栖,

70、一网尽扫,一之已甚,一言半辞,一差半错,一饥两饱,一重一掩,一毫不差,一还一报,

71、一夫之勇,一字一句,一字褒贬,一掷百万,一介之才,一口两匙,一命之荣,一误再误,

72、一之为甚,一文如命,一斑半点,一差两讹,一高二低,一天一地,一心一腹,一言半句,

73、一笔抹煞,一箭之地,一言半语,一饮一啄,一面之词,一得之愚,一无所得,一榻横陈,

74、一本正经,一丘之貉,一如既往,一帆风顺,一鸣惊人,一衣带水,一文不名,一见如故,

龙开头的成语 篇14

2、龙翔虎跃:比喻奋发有为。

3、龙腾凤集:比喻王业兴盛,英雄会合。

4、龙争虎战: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同“龙争虎斗”。

5、龙盘虎踞:盘:曲折环绕;踞:蹲坐。好像盘绕的龙,蹲伏的虎。特指南京。亦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6、龙威燕颔:形容威严雄武的相貌。

7、龙首豕足:犹言牛头不对马嘴。指对书义的解释与原旨相去甚远,风马牛不相及。

8、龙骧虎N:雄踞的样貌。

9、龙颜凤姿:指帝王之相。

10、龙睁虎眼:形容蛮横霸道。

11、龙腾虎踞:势力强盛,雄据一方。

12、龙阳泣鱼:后以之为失宠之典。

13、龙战虎争: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同“龙争虎斗”。

14、龙吟虎啸:象龙在鸣,虎在啸。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也形容人发迹。

15、龙驭上宾:此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16、龙姿凤采:形容姿态风采非凡。

17、龙蛇飞舞:形容书法笔势遒劲生动。

18、龙跳虎伏:犹言龙腾虎卧。比喻笔势。

19、龙战鱼骇:比喻战争激烈。

20、龙生九种: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同“龙生九子”。

21、龙腾虎跃:象龙在飞腾,虎在跳跃。形容跑跳时动作矫健有力。也比喻奋起行动,有所作为。

22、龙头锯角:比喻大胆冒险。

23、龙行虎步:原形容帝王的仪态不一样一般。后也形容将军的英武姿态。

24、龙翔凤翥:①比喻瀑布飞泻奔腾。②比喻神采飞扬。

25、龙腾虎蹴:比喻勇猛冲击,势不可当。

26、龙马精神:龙马:古代传说中形状象龙的骏马。比喻人精神旺盛。

27、龙言凤语:比喻简单悠扬的音乐之声。

28、龙行虎变:比喻帝王革故鼎新,创制建业。

29、龙神马壮:谓像骏马一样的有精神。

30、龙生九子:古代传说,龙生有九子,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

31、龙I虎卧:犹言龙蟠虎踞。比喻山势逶迤起伏。

32、龙骧虎啸:比喻气概威武。

33、龙兴凤举:比喻王者兴起。

34、龙章凤函:比喻文采炳焕。

35、龙御上宾:此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同“龙驭上宾”。

36、龙战玄黄: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同“龙血玄黄”。

37、龙章秀骨:比喻文章秀逸遒劲。

38、龙翔凤舞:犹言龙飞凤舞。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39、龙骧麟振:龙骧,昂举腾跃的样貌。比喻将军恩威兼备。

40、龙蛰蠖屈:比喻隐居不仕。

41、龙心凤肝:喻指极珍贵稀有的名菜。

42、龙腾虎踯:比喻勇猛冲击,势不可当。同“龙腾虎蹴”。

43、龙伸蠖屈:形容笔势飞动,书法高超。

44、龙争虎斗: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

45、龙兴云属:比喻王者兴起则必遇贤臣良将。

46、龙跃鸿矫:比喻高举远逝。

47、龙游曲沼:传说龙耀五彩,所以以游龙为喻。沼:池子。

48、龙骧豹变:比喻书法气势壮盛而善于变化。

49、龙威虎震:形容气势奔放雄壮。常形容书法笔势的遒劲有力,灵活舒展。

50、龙跃虎踞:比喻超逸雄奇。

51、龙腾虎掷:比喻勇猛冲击,势不可当。同“龙腾虎蹴”。

52、龙章麟角:比喻珍希,不凡。

53、龙腾豹变:比喻议论风发,能言善辩。

54、龙章凤彩:不凡的仪表风采。

55、龙翔凤跃: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同“龙翔凤舞”。

56、龙骧蠖屈:比喻随时屈伸上下。

57、龙血凤髓:比喻高贵的血统。

58、龙腾虎啸:声势壮盛的样貌。

59、龙飞凤舞: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黄字开头的成语 篇15

1、黄锺毁弃:比喻贤才不用。

2、黄口小儿:黄口:儿童;小儿:小孩子。常用以讥讽别人年幼无知。

3、黄金铸象:铸:铸造。用黄金铸造人像。表示对某人的敬仰或纪念。

4、黄公酒垆:垆:酒肆放置酒坛的土台子,借指酒店,酒馆。又见到了黄公开的那个酒馆。比喻人见景物,而哀伤旧友,或作为伤逝忆旧之辞。

5、黄口孺子:黄口:儿童;孺子:小孩子。常用以讥讽别人年幼无知。

6、黄梁一梦:黄米饭尚未蒸熟,一场好梦已经做醒。原比喻人生虚幻。后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

7、黄垆之痛:垆:放酒瓮的土墩子;黄垆:黄公酒垆;痛:悲痛。收集亡友的话。

8、黄旗紫盖:天空中出现状如黄旗紫盖的云气。旧为皇帝出世的征兆。

9、黄干黑C:面容憔悴的样貌。

10、黄耳传书: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11、黄冠野服:粗劣的衣着。借指平民百姓。有时指草野高逸。同“黄冠草服”。

12、黄梁美梦:黄米饭尚未蒸熟,一场好梦已经做醒。原比喻人生虚幻。后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

13、黄尘清水:比喻变化迅速。

14、黄皮寡C:形容面黄肌瘦的`样貌。同“黄皮刮C”。

15、黄卷青灯:黄卷:古代书籍用黄低缮写,因指书籍;青灯:油灯发青色的灯光,指油灯。灯光映照着书籍。形容深夜苦读,或修行学佛的孤寂生活。

16、黄袍加身: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后比喻发动政变获得成功。

17、黄杨厄闰:黄杨:树木名;厄:困苦;闰:闰年。旧时传说,黄杨木难长,遇到闰年,非但不长,反而会缩短。比喻境遇困难。

18、黄皮刮C:形容面黄肌瘦的样貌。

19、黄雀衔环:黄雀衔着银环以报答恩人。指报恩。

20、黄汤辣水:泛指饮食。

21、黄齑淡饭:指粗恶的饭食。同“黄齑白饭”。

22、黄卷幼妇:“绝妙”二字的隐语。

23、黄茅白苇:连片生长的黄色茅草或白色芦苇。形容齐一而单调的情景。

24、黄发垂髫: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垂髫:古时单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指老人与儿童。

25、黄道吉日:迷信的人认为能够办事的吉利日子。

26、黄泉之下:黄泉:指地下之泉,人死埋于地下。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

27、黄风雾罩:犹言不守本分,胡乱行事。

28、黄粱美梦:黄粱:小米。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

29、黄绵袄子:比喻冬天的太阳。

30、黄钟长弃:比喻贤才不用。同“黄锺毁弃”。

31、黄锺瓦缶:比喻艺术性较高和较低的文艺作品。

32、黄龙痛饮:指彻底击败敌人,欢庆胜利。

33、黄河水清:黄河之水常年混浊,如果变得清澈则被视为祥瑞的征兆。也比喻罕见的难得的事情。

34、黄天焦日:犹大天白日。指白天。

35、黄发骀背:指长寿的老人。后亦泛指老年人。同“黄发台背”。

36、黄台之瓜:黄台:指《黄台瓜辞》,为唐李贤所作,期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则天不能再废太子。比喻不堪再摘。

37、黄人捧日:比喻朝政清明,国力强盛。同“黄人守日”。

38、黄童白颠:泛指老人与孩子。同“黄童白叟”。

39、黄童白叟:黄发儿童,白发老人。泛指老人与孩子。

40、黄花晚节:黄花:菊花;晚节:晚年的节操。比喻人晚节高尚。

41、黄童皓首:泛指老人与孩子。见“黄童白叟”。

42、黄发儿齿:比喻人长寿。

43、黄钟大吕:黄钟: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六种阴律的第四律。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44、黄汤淡水:泛指饮食。同“黄汤辣水”。

45、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46、黄麻紫书:皇帝的文告,用黄麻纸书写,用紫泥封缄,故称。同“黄麻紫泥”。

47、黄钟毁弃:黄钟:黄铜铸的钟,我国古代音乐有十二律,阴阳各六,黄钟为阳六律的第一律;毁:毁坏;弃:抛弃。比喻贤人遭受摈斥。

48、黄金时代:指人一生中最为宝贵的时期。也指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期。

49、黄发台背:指长寿的老人。后亦泛指老年人。黄发,指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台背,指老年人背上生斑如鲐鱼背。台,通“鲐”。

50、黄麻紫泥:皇帝的文告,用黄麻纸书写,用紫泥封缄,故称。

51、黄雀在后:比喻伺机从后面袭击,也比喻有后顾之忧。

52、黄冠草履:粗劣的衣着。借指平民百姓。有时指草野高逸。同“黄冠草服”。

53、黄钟瓦釜:瓦釜:泥土烧成的大锅,用作乐器,音调最为低。比喻高雅优秀的或庸俗低劣的;贤才和庸才。

54、黄粱一梦:黄粱:小米。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

55、黄齑白饭:指粗恶的饭食。

56、黄发鲐背: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后常指老年人。鲐背;鲐鱼背上有黑斑,老人背上也有,因常借指老人。指长寿老人,也泛指老年人。亦作“黄发台背”“黄发骀背”。

57、黄金世界:形容完美完善的境地。

58、黄绢幼妇:“绝妙”二字的隐语。

59、黄袍加体:比喻发动政变获得成功。同“黄袍加身”。

60、黄冠草服:粗劣的衣着。借指平民百姓。有时指草野高逸。

61、黄金时刻:指广播电视在一天中收听收视人数最多的时刻。

62、黄雀伺蝉: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祸事临头还不知道。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全员制暑期社会实践表下一篇:关心家人的说说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