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青春的演讲稿

2024-05-13

感恩青春的演讲稿(精选12篇)

感恩青春的演讲稿 篇1

篇一:无感恩不青春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无感恩,不青春》。

请允许我在这里先跟大家分享一件前几天发生在我身上的趣事。上个周四是9月10日教师节,那天一大早,我就给我的导师发了一封短信,祝他“教师节快乐”。他给我的回复是:“谢谢,自从你走了以后,我们大家都时常想起你。”这条短信读完了,我都浑身冒冷汗啊,这才两句话,就把我说死了呢~~不管怎么样,反正祝福是送到了。你有这样的经历吗?就是把对长辈的感恩当作一种任务,觉得别人都发,我不发不合适啊,勉强发一个吧。那你要是这种心态的话,那你就误解了“感恩”这个词的本意。什么是“恩”?“恩”字上面一个“因”,下面一个“心”。感恩并不是我们嘴上说说而已,它是源于我们内心的真实情感。大家也千万不要把感恩功利化,觉得我必须要花多少钱,买多少贵重的礼物才能报答那份恩情。何况有些恩情你是无法用金钱去衡量的。

本月初的9月3号放假,我回了一趟家。这是我工作以来第一次回家。临回家的前天晚上,我给大姐打了一个电话问她,我回家给咱爸买点啥。我姐说,你不用买,知道你挣钱不多,刚刚工作花销又大,就回家看看挺好的。到家那天,我仔细想了想,觉得还是过不去自己心里那道坎,进超市买了个花20块钱买了个熏鸡。果不其然,回家还是被老爸说了。在家的那两天,主要任务就是帮老爸做饭和陪奶奶聊天。说是陪聊,其实你只要听着就好了。我爸今年66岁,我在外地上学的时候,一年也就回家那几次,过年,清明,五一,十一,扳着手指头都能数的清,如果按人的平均年龄80岁来算的话,我和老爸见面的次数不到60面。我奶奶今年95岁,我跟她见面的次数会更少。我现在最怕的就是半夜接到家里的电话,因为她的年纪不得不让人往生死的事情上想,你知道那个电话早晚会来,但是你还是会希望那个电话能晚点打过来。你设想给自己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当那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我想我还是准备不好。5年前,我奶奶的最小的亲妹妹去世了,她在家里好几天都不说话,有一天她突然自言自语说:“哪里还有我的亲人啊?他们都走了,光剩下我自己了”。我想,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感恩就是陪伴吧。《战国策》里有一则小故事,其中说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什么意思?就是说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为儿女长远考虑。我相信,天下父母都是一样,为子女操碎了心,你工作了,想着帮你添点钱买车买房;你结婚了,他们拼了老命都要帮你带孩子,他们觉得这都是他们应该的。你要是真的想还这份恩情,你哪里能还得清啊?所以,感恩是一种心态,是不能物化的行为艺术。

说到9月3日的放假,估计那天大家的微博朋友圈都被海量的阅兵照片刷屏了吧?在当天还有一个话题也也被大家在网上热议。这源自于8月28号美国时代广场出现一则海报,上面写着“9月3日,祖国为我放天假,我为祖国做点啥?”海报一亮相,引得华人游客纷纷驻足抓拍,所以“我为祖国体”上了微博热搜榜。大阅兵昭示着我们祖国越来越强大,我们不再是以前那个受列强侵略的“东亚病夫”。相较现在正在发生的叙利亚战争,看看那个全家逃难到欧洲,而中途死于土耳其海滩的3岁小难民,我们可以想象,今天的和平是多么的来之不易。那么问题来了,我们静下心来想想我们能为我的祖国做点什么呢? 最近在看作家刘同的随笔,叫做《谁的青春不迷茫》。是啊,谁的青春不迷茫,可是青春不忘感恩。感恩教我育我的老师,是你们让我学会成长;感恩生我养我的父母,是你们让我学会担当;感恩我敬我爱的祖国,是你让我学会自强!感恩每一个出现在我生命中的人,你们都是我青春里的一束光,让我温暖,给我力量!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篇二:感恩祖国,励志青春演讲稿 感恩祖国 励志青春——机电工程系开展爱国感恩主题演讲比赛

2014年10月16日,机电工程系在学术交流厅开展了以“感恩祖国,励志青春”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各班学生代表及学生会成员参加了此次演讲比赛。我系党总支书记杜领书记 和学生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胡文杰主任出席了此次大赛。

晚7点,各班代表陆续进入学术交流厅,在主持人精彩的开场白下演讲比赛正式拉开序幕,来自机电系各班级的参赛选手在舞台上展现出了独特的风采,并声情并茂的展示了自己的演讲,表现了自己对祖**亲的热爱之情。

在选手演讲完成之后,杜书记和胡主任对此次演讲做出了肯定性的评价总结,并对优秀选手做出了表彰并颁发了奖状。

通过此次比赛,同学们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展现出了机电系学子的飒爽英姿和青春风采,这是一场比赛,更是人生的启迪,相信在此次的演讲大赛之后,机电系的学子们会时刻怀着感恩爱国之情愈发的努力学习,用自己的双手构建美好的未来。

(图 黄杰 /文 刘铭浩)篇三:《青春如火,感恩同在》一二九 原创演讲稿 如火青春感恩同在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给我这次机会让我代表一年五班为大家演讲!我这次演讲的题目是:《如火青春,感恩同在》

生命不仅仅是一朵朵娇艳的花,它更是饱经风雨的激情;青春也不仅仅是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它更是放眼未来埋头奋斗的过程。因为青春的多彩,因为生活的美好,它更需要我们普高学子不忘历史,常怀感恩之心!今天一二、九刚刚过去,我不禁想起了那些为了民族的独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青年们,听,那三千学子在新华请愿的呐喊声,看,那浩浩荡荡示威游行的青年队伍。听,那一声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看,那一个个因为镇压而脸上挂彩的学生。于是不屈的青年人愤怒了。3000人不够他们一万人。一次游行被镇压,他们就来第二次。那一个个身影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那一个个名字记在了我们的心中。他们戮力同心,力挽狂澜,国难当头,勇往直前,他们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用行动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今天,我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中,感受着学校浓厚的文化氛围。今天,我们沐浴在和平的阳光里,感受着老师春风化雨的教诲。今天,我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感受着学习的快乐收获的幸福。我们怎能不心怀感恩,珍惜现在的生活呢?

感恩就是发自内心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它绝不是一种心理安慰,对现实的逃避,更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

对生活感恩,其实就是善待自我,学会生活。对老师感恩,其实就是通达人生,学会成长。对父母感恩,其实就是体味世界,学会爱与被爱 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培根说过:“青春是易逝的,你挥霍它,它同时也会抛弃了你。”作为普高的学子,是我们最先触碰知识的前沿,是我们心跳和着民族的脉搏。心怀感恩,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多彩的生活,心怀感恩,用不屈的意志面对未知的困难,你的世界就会更加明朗,你的生活便会充满阳光

清晨,当我推开窗户,放眼蓝蓝的天,绿绿的草,晶莹的露珠,清清爽爽的早晨,我感恩上天又给予我一个新的开始

入夜,当我打开日记,用笨拙的笔描画着一天的生活感受,月光展露着温柔的笑容,四周笼罩着夜的温馨,我感恩大地赋予我别样的安宁 感谢父母给了我生命和无私的爱 感谢老师给了我知识和看世界的眼 感谢学校,给了我迈向成功的路 感恩每一个爱我和我爱的人,心怀感恩,我们努力成长,挣脱怀抱,我们越飞越高 心怀感恩,我们文明懂理,通力合作,我们越来越好 如火青春,感恩同在

感恩青春的演讲稿 篇2

首先, 祝贺家长们, 在你们的辛苦培育和用心教育下, 你们的孩子长大成人了。尽管离他们“而立”“不惑”还很早, 但他们在身体上的成熟, 已经让我们放心了。 在这儿我也想和家长们交流一下, 接下来的一段高中岁月, 可能是孩子们离你最近的一段日子, 可能是孩子们最需要你关心的一段日子, 等到他们上了大学, 他们这艘大船就要远航了, 留给你们的, 是一个他们偶尔回来停泊的港湾。 珍惜这每一天, 不仅仅是为了孩子, 也是为了家庭, 更是为了我们自己, 为了那个生生不息的父爱与母爱。

同学们, 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因为我们十八岁了, 因为我们是成人了;但这个日子究竟是特别好, 还是特别坏, 却是一个未知的答案! 如果我们把自己长大了, 看成是自己在生活中可以随性与任性的理由, 看成是自己在人群中可以自行其是的理由, 看成是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放缓或者放弃的理由, 那这肯定是一个特别坏的日子。 但是, 如果把自己长大了, 看成是需要对自己的成长负责任, 需要对父母负责任, 需要对国家负责任, 需要对社会负责, 那这肯定是一个特别好的日子。 同学们, 你们是成人了, 这是值得祝贺的事, 但更值得期待的是, 你的未来在期待你的强大, 你的父母在期待你的强壮, 这个国家在期待你的担当, 这个社会在期待你的责任。别用懈怠阻碍了你的成长, 别用任性辜负了你的青春, 别用放纵浪费了你的人生。

同学们, 我们是成人了, 那就得有成人的样子。 我们再也不能用小孩的样子, 要求别人来照顾自己、宽容自己;也不能用成人的样子, 来自以为是、自行其是。 成人的样子, 首先得有一个样子, 哪些事情应该干, 哪些事情不应该干, 这不再是听命于自己的需要, 而是要听命于社会的需求。 一个人的素质, 不是怎么想办法让自己舒服, 而是尽可能让别人更开心。 长大了, 就得有自己的形象, 我们的外形可能不会再高大, 但我们的形象可以更加的高大。 所以, 不能随地吐痰, 不能随手扔垃圾, 不能在公众场合喧哗, 不能讲与自己身份不相适宜的话……青春的自律, 不是让我们学着胆小, 而是让我们学着成长, 学着让自己的形象变得更加高大。

同学们, 我们是成人了, 那就得有成人的努力。 当我们是学生的时候, 总觉得最苦的是自己, 每天要看那么多的书, 做那么多的题, 可是我亲爱的同学们, 你可知道, 为了让你在学校多看点书, 为了让你在学校多做几道题, 身在成人世界里的那些人, 要为你们付出数倍甚至数十倍的辛苦。当你起床时, 父母已经把饭准备好了;当你在学校读书的时候, 父母才开始自己一天的工作;当你放学时, 父母已经在校门口接你了。 同学们, 你是否知道, 当你只做一道题的时候, 你们的老师却需要批改八十至一百道题。我不想去说服你们读更多的书, 做更多的题, 我只想告诉你们, 成人的世界里, 需要的是更多的努力, 而不是更多的懒惰与放弃。

同学们, 你们是成人了, 那就得有成人的担当。 你需要更多的权利, 因为你长大了;但权利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而是通过自己对责任的担当换来的。 的确, 天赋人权, 我也是信了, 但要把人权转换成权利, 你有这个能力和担当吗? 饿了, 我们就要吃饭, 吃饭是每个人的权利, 但你买得起食品吗? 你买得起什么食品呢? 你说, 我不管, 饿了就得吃, 这就是人权。同学们, 不买就想吃, 这不是权利, 这是无赖, 是乞讨!人长大了就要谈恋爱, 这是人权。 可是你对今天的这场恋爱准备了什么呢? 你说, 我有真心, 我有真爱, 难道还不够吗? 当然不够, 你的真心能为你的真爱负责任吗? 负不起责任的爱情, 这不是权利, 这是玩笑, 是游戏!

同学们, 从明天开始, 你们就是一个成人了, 希望你们有足够的勇气, 足够的底气, 足够的见识, 足够的知识, 足够的能力, 足够的魅力, 与你的父母对话, 与你的朋友对话, 与这个社会对话, 与这个国家对话。的确, 我们不再要求你们听话, 我们也希望和你们对话, 但你一定要有对话的实力, 否则只能一辈子听话。

同学们, 从明天开始, 你们就是一个成人了。 作为成人, 不但需要自己有能力, 更需要有一个展现能力的平台与舞台。 有人说, 不管一百还是一千一万, 那个一就是身体, 身体没有了, 后面的零就没有意义了;我想告诉大家, 不管是一百, 还是一千一万, 那个一就是你, 后面的零就是不同的舞台与平台。 一年后的今天, 你们仍然是你们, 但你们每个人所在的大学不一样, 每个人所读的专业不一样, 每个人背后的零就不一样了。

青春与感恩同行演讲稿 篇3

大家好!

居里夫人说过“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绩,都应该饮水思源”。

感恩可以让人看到人生美好的一切,一个常常感恩的人,才会幸福,才会快乐,心灵才会圆满温润。

青春是美丽的,青春是神秘的,青春是甜美的。有人说“青春是上帝给人们最美好的礼物。”这句话又何尝不是呢?美丽体现在成熟的面孔;丰富的想象力;敏捷的思维;强壮的体质;异的特长。

俗话说的好:“鸟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情。”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心怀感恩呢?感恩身边的人,事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亲人,感恩朋友,感恩自己的青春,自己的年少轻狂,感恩身边给予我们关爱的一切一切。那么,到底什么是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一个智慧的人,不应该为自己没有的而斤斤计较,也不应该一味的索取和使自己的私欲膨胀。学会感恩,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谢生活给予你的一切。这样你才会有一个积极的人生观,才会有一种健康的心态。

感恩。不需要许多复杂的东西,只需要一个微笑,一声问候,心存感激就够了。处在青春期的我们,是不是也只会有时烦躁,对父母不停的唠叨很厌烦,甚至会和父母吵架。但你注意到他们内心是否波涛汹涌。如果我们会注意到母亲在厨房忙碌的情景,注意到父亲在外为家辛勤奔波的辛酸。我们是不是还会如此的对待父母,还会不会不耐烦。

在父亲节,母亲节到来的时候,给父母一个小小的礼品,或是一句父亲节、母亲节快乐,我想父母的内心是无比的喜悦的,也意味着你懂事了。

青春感恩演讲稿高中全新集合 篇4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父母。

无论你身处何地,有两个人,他们始终占据着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他们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爱你;有一种爱,她让你肆意索取,享用,却不求你任何回报…他们是谁?他们就是我们的父母。我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在蜜罐中长大,所以,我感觉不到父母爱的特别,甚至有时还会抱怨父母。但我耳闻目睹了一些事,让我的心灵触动了震撼了。

有个男孩,从小与父母相依为命,母亲得了严重的风湿病。但为了孩子能安心学习,始终隐瞒着病情,不住院治疗,每天起早贪黑地摆地摊挣钱。终有一天,母亲撑不住倒下了。为了母亲的医疗费,这孩子瞒着母亲放弃了上省重点高中的机会,选择了学费低的市重点高中,而且还利用课余时间去工地当搬运工。甚至偷偷地为母亲献血。输血量从200cc增加到400cc。到如今已为母亲输出8次献血,共达_cc之多!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父母为我们付出的不是“滴水”,而是“_大海”,为什么这男孩会想方设法报答母亲,因为他记住感恩。

是的,感恩是不能忘记的,常怀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因为他们为我们整天奋力地工作;常怀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因为他们为我们没有一丝的空闲;常怀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因为他们为我们奉献了青春;常怀感恩之心,因为他们为我们付出了所有的心血。 小时候,我总是把父母的关心呵护当作是天经地义的,因为我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现在我长大了,我知道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体谅父母,应该担当起照顾,孝敬父母的责任。

同学们,让我们学会感恩父母吧!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沟通,不要再一味地索求父母的付出。

岁月悠悠,永远不变的是,父母对我们的爱和我们对父母的爱。感恩父母,用我们的一生去爱我们的父母吧!

感恩青春,感恩母校 篇5

2012高考早已落下帷幕,这场没有硝烟的残酷的战争,xx中学xx校区获取了完满的胜利。我谨代表2012届全体毕业生向辛勤工作的高三老师们道一句: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谢谢2012届全体师生为母校创造了高考的新辉煌!

记得著名作家席慕容说过:“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麽样的一个开始。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著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是啊!青春是短暂的,所以作为青春代言人的我们,更要珍惜命运赋予我们的青春。

高三,是每一个同学青春里最重要的时期,我们都要以激情澎湃的文字来书写青春最亮丽的一笔。作为一名高三的过来人,对于过去这一年,其实特别有感慨!刚上高三的时候,没有之前想象的恐怖,真的,高三,一点都不可怕,忙碌而又充实。特别是为了一个梦想而执着追求的感觉,真的很爽!或许最后的结局不尽人意,可是这么美好的追逐过程,值得我们珍藏一辈子。

不管昨天发生了什么,不管昨天的自己有多难堪,有多无奈,有多苦涩,都过去了,不会再来,也无法更改。就让昨天把所有的苦、所有的累、所有的痛远远地带走吧,而今天,我要收拾心情,重新出发。这就是高三时我经常对自己说的话。高三的路不平坦,需要自己不断鼓励自己,这样才能有无限动力走下去!

小时候我们拼命想长大,长大后才发现还是渴望无瑕的童年。高三也一样,过去了,还是很怀念高三的感觉。回首这一年,有很多令人感动的画面,特别是对于像我这样不是很理性但却很感性的人来说。首先我要谢谢329班所有同学,我们一同并肩作战两年,如今各奔东西,无论大家是否实现自己理想大学的梦,都希望你们能活得精彩活得快乐。还要谢谢全体科任老师对329班的无私付出。我要谢谢班主任华莱士、妙珊姐、屾屾姐、骏哥、超哥、权哥,其实有一个人,我更要感谢!他就是我的语文老板——锦记(调皮地笑一个)。他是一位很棒的语文老师,更是一位贴心的朋友,不知道是否因为语文科代表的关系,锦河老师对我特别的关照,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他总是给我最贴心的帮助,可以说,他是我高三,甚至以后的生活的精神支柱,他是我最强大的精神力量。我要将最真挚的谢意献给我的老板——李锦河老师,谢谢你!!如果李锦河老师有幸任教你们,我保证,那是你们一辈子的荣幸。当然329班其他的科任老师都是非常优秀的,比如妙珊姐的耐心知心,骏哥和超哥的幽默搞笑,华莱士和权哥的沉稳作风,高三时期能有他们的陪伴,是我一辈子修来的福气!

最后我想跟未来的学弟学妹们说:六点起床很困难,背单词很困难,静下心很困难……但是总有一些人,五点可以起床,一天背六课单词,耐心读完一本书。谁也没有超能力,但是自己可以决定一天去做什么事情。你以为没有了路,事实上路可能就在前方一点点。那些比自己强大的人都在拼命,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停下脚步?想到达明天,现在就要启程。我们永远为你们加油鼓劲!

青春版《牡丹亭》的青春审美研究 篇6

一、绪论

( 一) 昆曲的式微

昆曲起源于元末苏州昆山一带, 初为清曲、小调, 至今已六百余年。在昆曲发展史上, 出现了魏良辅和梁辰鱼为代表的艺术家, 一是对昆腔的整理, 形成“水磨腔”, 二是出现传奇剧本《浣纱记》, 二者同时促进昆曲向更加精致化方向发展。明清两个世纪的昆曲, 代表中国戏曲的最高成就, 但自清代中晚期后, 随着汤显祖、洪昇、孔尚任等传奇大家及传奇作品的凋零, 文人创作剧本的减少; 昆曲的程式化表演的精雕细琢, 丧失听众; 另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和以京剧为代表花部之争, 及花部乱弹 ( 地方戏) 的兴起, 三者同时加剧了昆曲式微。

20 世纪50 年代, 昆曲《十五贯》在京演出, 大获成功, 被评为“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文革时期的破四旧, 昆曲受打压, 演员被解散, 演出被禁止。改革开放新时期西方艺术大量涌入, 昆曲与其他剧种一样, 面临巨大挑战。

米兰·昆德拉曾形容现代社会是“纯粹的速度, 实实在在的速度, 令人出神的速度…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①这是米兰·昆德拉的喟叹, 同样也是风格抒情悠缓的昆曲在现代社会的困境。20 世纪80 年代曾掀起一场有关“戏曲是否会消亡”、“中国民族戏曲还能维持多久”的戏剧危机大讨论, 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 二) 《牡丹亭》的历代舞台改编

汤显祖《牡丹亭》自问世以来, 案头和场上经历了不同改编。案头有名的如冯梦龙的改编版本, 场上《牡丹亭》多以折子戏流传, 20 世纪末21世纪初才推出有全本和删减本演出。

编刻于清乾隆二十九年至三十九年 ( 1764 - 1774) 的《缀白裘》②, 收录明清时期场上昆曲及其他剧种, 其中《牡丹亭》收录《冥判》、《拾画》、《叫画》、《学堂》、《游园》、《惊梦》、《寻梦》、《圆驾》、《劝农》、《离魂》、《问路》、《吊打》12 出, 实则11 出; 清道光年间的《审音鉴古录》③收录《牡丹亭》9 出, 《劝农》、《学堂》、《游园》、《惊梦》、《寻梦》、《离魂》、《冥判》、《吊打》、《圆驾》, 实则8 出。以上两个集子均为研究明清场上昆曲的重要文献, 由此可以看出明清时期的《牡丹亭》均以折子戏通行。

这一趋势延续至清末民初的全福班演出, 经常搬演《牡丹亭》的折子戏为《学堂》、《劝农》、《游园》、《咏花》、《惊梦》、《离魂》、《冥判》、《拾画》、《叫画》、《问路》10 出, 实则8 出。

20 世纪有名的《牡丹亭》演出有梅兰芳、俞振飞合演的《游园惊梦》, 张继青的《游园惊梦》、《寻梦》, 汪世瑜的《拾画》、《叫画》等。

全本与删减本演出有旅美华人陈士争导演的20 个小时全本《牡丹亭》, 于1999 年7 月在纽约林肯中心首演; 同年, 上海昆剧团年推出了汇聚五班三代昆曲演员, 7 小时的典藏版《牡丹亭》; 另外还有白先勇策划的9 小时的青春版《牡丹亭》。

总体而言, 《牡丹亭》的场上编演有折子戏, 删节本和全本演出。折子戏部分是剧本的精华, 也是昆曲演出的精华, 在删节本和全本演出中, 几乎完全保留。

( 三) 青春版《牡丹亭》的意义

《牡丹亭》主线描述的是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传统昆曲演出者并不实际考量杜丽娘和柳梦梅的年龄, 梅兰芳晚年67 岁演出电影版的《游园惊梦》, “旦角祭酒”张继青和“巾生魁首”汪世瑜的《牡丹亭》折子戏也为中年版, 传统的戏曲以听为主, 故有听戏一说, 并不十分注重台上演员的扮相, 更重要的是唱腔、台步和身段。

昆曲的式微, 视觉时代的来临, 传统昆曲的现代转型也面临如何将听转为视、视听并重的结点。青春版《牡丹亭》主打青春, 也是在“昆曲演员老了, 昆曲听众老化了, 昆曲本身也愈演愈老, 渐渐脱离了现代观众的审美观”④的局面下, 着力打造与现代剧场相适宜的昆曲, 推出青春昆曲演员, 吸引青年昆曲听众, 赋予昆曲青春生命。

青春版《牡丹亭》演出说明书和白先勇访谈中对“青春”二字的含义, 总结起来有四层含义。第一, 《牡丹亭》本身歌颂青春歌颂爱情; 第二, 起用青年演员演出, 培养昆曲接班人; 第三, 青春版《牡丹亭》的校园行与两岸三地高校的昆曲传承计划, 吸引和培植青年听众与研究者; 第四, 寄望古老的昆曲艺术焕发生机, 重焕青春。

青春版《牡丹亭》便是在这样的理念下创作完成, 着力突出青春主题, 这也是它在《牡丹亭》历代演出中的意义所在。

二、青春版《牡丹亭》的青春爱情主题

余秋雨曾评论汤显祖的《牡丹亭》与明传奇《清忠谱》、《长生殿》、《桃花扇》同为“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的几根支柱”⑤, 《牡丹亭》中对至情和生死的感怀, 是中华民族的根性之一。

( 一) 源远流长的古典青春爱情主题

每一个民族都有它动人的爱情传说, 《牡丹亭》中杜丽娘为情而死, 为情而生, 便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典范之一。《牡丹亭》的爱情故事上接《西厢记》, 下启《红楼梦》, 三者同为中国古典抒情文学的瑰宝, 而对爱情的歌颂, 自《诗经》以来的中国古典文学便从未中断。《肃苑》一出, 杜丽娘“读到《毛诗》第一章: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悄然废书而叹曰: ‘圣人之情, 尽见于此矣。今古同怀, 岂不然乎?’”⑥一句今古同怀, 道出了杜丽娘的心声, 也道出了所有正值青春年华的少男少女的心声。《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宝玉与黛玉争读《会真记》, 读完黛玉“自觉词藻警人, 余香满口。”⑦二人分别后, 黛玉隔墙听到从苏州买来的十二个女孩子唱的《惊梦》, “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 亦发如醉如痴, 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 细嚼‘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⑦, 黛玉心头显现“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 闲愁万种’……不觉心痛神驰, 眼中落泪。”⑦《西厢记》和《牡丹亭》在《红楼梦》中同时出现, 绝非偶然, 这种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向往, 使得跨越了两个世纪的杜丽娘与林黛玉的心境完全相同。

正如《西厢记》中的“愿普天下有情人的都成了眷属”⑧, 《牡丹亭》中的“则普天下做鬼的有情谁似咱”⑥, 都是对美好爱情的愿景, 这是中华民族的深层审美,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的一支。这种承载了集体记忆的爱情, 在当代大学生中引起深度共鸣, 也实属必然。

( 二) 青春版《牡丹亭》的剧本改编

《牡丹亭》文辞美, 意境深, 用典多, 情节繁复, 以《牡丹亭》为代表的昆曲现代传承问题, 首当其冲的便是对剧本的改编, 正如黑格尔在《美学》中曾论述, “艺术作品的直接欣赏是为了广大听众……如果把情节生疏的剧本搬上舞台表演, 观众就有权利要求把它加以改编。就连最优美的作品在上演时也需要改编。”⑨

《牡丹亭》原剧55 出, 白先勇以“正统、正宗、正派”原则, 整编为27出, 突出杜丽娘和柳梦梅的青春爱情主题, 以情为主线, 上本梦中情, 中本人鬼情, 下本人间情, 逐渐推进情至、情真、情深的层次。另辅之战乱背景, 一则战乱的打斗场面调节场上气氛, 二则战乱背景突出柳梦梅的戏份, 为争取人间情的合法性不懈抗争。

传统观点认为柳梦梅是杜丽娘的意念之物, 梦中情人, 陪衬人物。通行的《牡丹亭》折子戏, 一般着重杜丽娘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多演出《游园惊梦》, 最多演至《离魂》便结束。而汤显祖《牡丹亭》原著本身, 在杜丽娘离魂之后另有精华, 虽然后半部线索众多, 但杜丽娘和柳梦梅之间的人鬼情和人间情也同为重要内容, 情落人间, 方为圆满。青春版《牡丹亭》对柳梦梅突出表现在《拾画》、《叫画》, 与杜丽娘的《惊梦》、《寻梦》旗鼓相当, 定位“男游园”、“男寻梦”。本次全本演出本着生旦并重原则, 上本旦为重, 中本生旦并重, 下本生为重, 使二者平衡。

尤其是下本, 突出表现柳梦梅如何把人鬼情变为人间情, 使其合法化。正如《周易》中所言, “一阴一阳谓之道”, 理想的爱情是两个人的爱情, 理想的爱情必然需要两个人同心同力才能达到。对此改编, 源于爱情是两情相悦, 爱情是两个人的理想, 杜丽娘为情而死, 为情而生, 柳梦梅不光是梦中之人, 也是现实之人, 下本柳梦梅在人间争取二人爱情和婚姻的合法性, 他赶考得状元, 给杜丽娘以人间身份, 去淮阳给岳父报还生之喜, 解围城之忧, 遭误会被吊打。最终《圆驾》一出, 杜宝与柳梦梅冰释前嫌, 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牡丹亭上的三生恋才冲破理的束缚, 得到人间的认可。

另围绕二者爱情, 还有父女情 ( 如《忆女》) 、母女情 ( 如《离魂》、《忆女》、《相认》等) 、主仆情 ( 杜丽娘和春香、柳梦梅与郭园公) 。石道姑对杜丽娘和柳梦梅的侠义之情, 替杜丽娘鬼魂的超度, 助杜丽娘还魂, 帮二者逃往杭州并船上成婚等。甚至连反面人物李全和杨婆也有患难与共的爱情, 更何况《淮警》一出中杜宝和杜母的生离死别之情。

围绕这一对有情人身边更多的有情人, 体现的是中国传统伦理社会的亲缘关系和侠义精神, 两人的爱情体现“情至、情深、情真”的层次与其他人的情感层次相得益彰, 共同指向情的丰富性。正如余秋雨所言, “一种高度成熟的戏剧文化必然是要经受这个民族最高水准的思想文化的陶冶的。”⑩汤显祖《牡丹亭》便是这样的代表, 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整体性和深刻性。

三、青春版《牡丹亭》的现代舞台剧场

传统昆曲一般为家班演出或小剧场三五百观众的演出, 昆曲艺术要在现代得以重生, 必须利用现代化舞台和剧场, 符合现代审美特性, 对音乐、服装、舞台、布景、灯光、舞蹈等重新编排利用, 加强和突出视听效果。

( 一) 青春版《牡丹亭》的乐器和主题曲运用

青春版《牡丹亭》的音乐由周友良监制, 利用西洋乐器如大提琴、低音提琴等, 补充中国传统乐器如笛子、琵琶等的低音不足。伴乐以传统曲笛为主, 编配中也适当突出一些特色乐器, 如高胡, 委婉抒情的音乐主题常以独奏形式出现, 《惊梦》一出中多次使用, 突出杜丽娘情感层次的变化。

采用歌剧中主题曲形式, 如上、中、下三本开场曲为《标目》中的【蝶恋花】, 由花神出场, “但是相思莫相负, 牡丹亭上三生路”⑥的合唱贯穿全剧。杜丽娘的主题曲为《惊梦》中的【皂罗袍】, 首次出现在《训女》一出杜丽娘的缓缓出场; 柳梦梅的主题曲为《惊梦》中的【山桃红】, 这两支主题曲“通过不同的变奏手法 ( 织体变奏、音色变奏、声部变奏等) 贯穿上、中、下三本。”11同时, 主题曲还穿插在唱段的前奏、间奏和尾奏中, 尤其《惊梦》、《离魂》、《回生》等大段舞蹈音乐中, 两个主题曲交织展开, 层层渲染和推动剧情。

( 二) 青春版《牡丹亭》的青春服装

青春版《牡丹亭》的服装由王童设计, 采用符合主角体态的现代修身版; 颜色采用淡粉、嫩黄、淡蓝、淡绿、浅灰等青春样式; 采用传统手工苏绣, 使花饰部分线条细腻, 色彩缤纷, 层次多样。

除却《冥判》一出, 杜丽娘的服饰几乎都绣上了蝴蝶, 最突出的在《惊梦》一出, 杜丽娘上场的茜色披风绣满翩翩起舞的蝴蝶, 梦中杜丽娘头饰牡丹, 一袭白衣彩蝶装登场, 而柳梦梅则是手持垂柳, 白袍红梅的装扮, 两位主角服装的白是梦的颜色, 蝶恋花是爱情的展现。杜丽娘服装多绣上蝴蝶、彩云、花朵等, 展现青春闺秀的风采, 柳梦梅服饰对为梅、兰、竹、菊等, 体现文人的高洁。

另外重大变革在花神的装扮上, 《牡丹亭》剧本中的花神形象是“束花冠, 红衣插花”⑥, 通常折子戏《惊梦》、《堆花》中花神出场是手持鲜花, 青春版《牡丹亭》则让花神头饰不同月令鲜花, 另直接“把花穿在身上”, 十二位花神的大披风和飘带绣上十二个月令不同的鲜花。飘带部分的设计与场景情绪相协调, 如《惊梦》一出, 绿色飘带, 青春洋溢; 《离魂》一出, 白色飘带, 场景哀婉; 《回生》一出, 红色飘带, 热闹喜气。

( 三) 青春版《牡丹亭》的现代舞台灯光设计

青春版《牡丹亭》的舞台灯光由林克华设计, 从最开始台北演出的苏州园林意象墙、框、池子的设计, 作为人物分隔上场和实景演出场地, 颇受人诟病, 有违昆曲象征写意的舞台风格。到香港演出之后只采用大屏幕投影为主要幕景, 一个后景的梯台, 作虚实之隔、阴阳之隔或上场之用。

如《惊梦》一出, 当杜丽娘和春香进入园中, 采用现代熄灯法代替传统拉幕, 三幅落地卷轴画的背景收起, 杜丽娘的主题曲响起, 灯光转换, 背景并不采用传统的《牡丹亭》演出中的牡丹图, 而是出现大屏幕投影仪, 画面是红绿调配的虚实相间的满园春色图, 利用现代剧场设备充分体现昆曲的写意性。

杜丽娘入梦之际, 场景变为两个, 一束光打在前景中的杜丽娘, 一束光打在后景中登场的花神, 后景的梯台此时便作为实境与幻境的象征, 证明杜丽娘此时已睡, 花神悄然入梦。

另如《离魂》一出, 高光打在站在梯台上的杜丽娘身上, 已是阴阳两隔, 但手持白梅, 一袭红毯的造型, 却是为了回生做准备。《回生》一出, 柳梦梅掘坟之后, 杜丽娘由花神簇拥从梯台中走出, 证明重返人间。

另外对现代剧场灯光的反复运用, 用以烘托和展现人物心理状态, 如《忆女》一出, 三束灯光, 分别打在杜宝、杜母、春香三人身上, 让三者分别抒情, 共寄哀思。

( 四) 青春版《牡丹亭》的舞蹈设计

青春版《牡丹亭》舞蹈由吴素君设计, 昆曲是载歌载舞的戏曲形式, 逢歌必舞, 除了传统《惊梦》一出中杜丽娘和春香的扇子舞, 扇子一舞, 使得台上的花花草草都活起来了, 展现的是昆曲的身段。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梦中相见, 以两人水袖相绕的舞蹈展示二人的情意绵绵, 当然此段舞蹈也有评论太泼、太洒。另外《旅寄》中柳梦梅的落魄书生形象, 在风雨之中搏斗的伞舞中展现地淋漓尽致。

青春版《牡丹亭》中花神的舞蹈增多, 增强舞台的流动性, 花神在汤显祖《牡丹亭》中只出现在《惊梦》和《冥判》两出, 本次改编花神出场五出, 分别是《惊梦》、《离魂》、《冥判》、《回生》、《圆驾》, 代表对杜丽娘和柳梦梅爱情的守护。此次演出的三位男花神, 十二位女花神一出场一转身, 飘带如柳枝摇曳, 披风似鲜花盛开。

总体而言, 青春版《牡丹亭》的制作, 利用现代剧场, 对昆曲《牡丹亭》的音乐、服装、舞台灯光、舞蹈等重新编排设计, 突出青春气息, 加深演出效果。

四、青春版《牡丹亭》的青春受众

昆曲的复兴, 不仅依赖青春昆曲演出者, 还依赖青春受众。白先勇自2004 年组织青春版《牡丹亭》八大名校校园行, 除却社会演出, 十二年来一直坚持校园演出。青春版《牡丹亭》在中国大陆的高校, 最西到过兰州、西安, 最东到过厦门、青岛, 最南到过广州、深圳, 最北到过沈阳、长春。每到一处, 青春版《牡丹亭》都受到热议和追捧。

青春版《牡丹亭》反响热烈, 源于传统艺术精致的美触及了中华民族的乡愁, 自“五四”以来中国教育制度几乎全盘西化, 中国传统的艺术、音乐、戏曲等都被政策性的排除在学校教育之外, 西方艺术、西方音乐、西方戏剧成了主流课程。除却社会发展变迁的因素, 中国传统文化的失语症, 与高校教育的不对接也有关系。

2005 年, 青春版《牡丹亭》研讨会在苏州召开, 与会成员以青春版《牡丹亭》成功走进高校的实践, 倡议昆曲传承计划, “昆曲进入高校, 将是振兴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有效途径。”12自2009 年, 昆曲传承计划先后在北京大学、苏州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国立台湾大学等两岸三地落地。

以北京大学“昆曲传承计划”为例, 一是昆曲课程的精品化, 2010 年开设《经典昆曲欣赏》课程, 2012 年由公选课改为本科生通选课, 2014 年建立《经典昆曲欣赏》网络精品课, 并邀请青春版《牡丹亭》的各位主创来校讲学。二是大师表演工作坊, 邀请国内昆剧表演艺术家和当红演员, 近距离为青年昆曲爱好者教授昆曲表演基本功, 分享昆曲舞台表演心得。三是经典昆曲折子戏演出, 将昆曲表演带入校园, 以折子戏的形式, 把昆曲的精华展示给青年学子。四是建设数字昆曲网站, 依托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图书馆, 汇聚国内外珍贵资源, 将重要资料数字化。同时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设立北京大学昆曲传承计划的网页, 将上述四项活动的成果以网络展示, 提高受众群。另外北京大学还成立了“北京大学京昆社”, 吸引广大学子和各国友人积极参与。

五、结语

青春版《牡丹亭》本着传承的目的, 在充分尊重传统的基础上, 既传承艺术精髓, 又注入现代审美意识, 采用现代科技, 在表演、服装、音乐、舞蹈、灯光等方面, 传承与创新结合, 古老艺术与现代同步, 以青春化的演出, 来演绎青春的内容。

虽然有些评论指出青春版《牡丹亭》中的舞台设计不够空灵, 演员的唱腔有些地方不够圆润, 有些表演太洒, 音乐主题曲形式的设计不够尊重传统, 但是本着传承和发扬昆曲艺术的宗旨, 青春版《牡丹亭》大获认可和赞同, 校园行活动与两岸三地高校建立的昆曲传承计划, 对中国传统艺术在现代的转型都是很好的借鉴。

注释

1 [法]米兰·昆德拉.慢.马振骋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2-3.

2 [清]钱德仓编.缀白裘 (第一册) (第二册) (第三册) .中华书局, 2005.

3 [清]佚名编.审音鉴古录 (下) .学苑出版社, 2003.

4 白先勇编著.牡丹还魂.文汇出版社, 2004.13.

5 余秋雨.笛声何处.古吴轩出版社, 2004.25.

6 [明]汤显祖.牡丹亭.齐鲁书社, 2004:19, 168, 1, 23.

7 [清]曹雪芹.红楼梦.岳麓书社, 2004:152, 153.

8 [元]王实甫.西厢记.齐鲁书社, 2004.91.

9 [德]黑格尔.美学 (第一卷) .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 1979:351.

10 余秋雨.中国戏剧文化史述.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5:457.

11 周友良编著.青春版<牡丹亭>全谱.苏州大学出版社, 2015:232.

感恩青春的作文400字 篇7

我曾经认为,最困难的时候是中午在教室里顶着太阳,一遍遍刷高难度数学题的时候。我曾经认为最难的时候是在操场上一遍又一遍地做广播体操。以前觉得最难吃的就是中午食堂的油腻食物……现在想起来好像特别难受,可这些日子再也回不去了。

我曾经认为记忆是最容易模糊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会分批淡去,中学生活的枯燥和转折也逐渐淡去。只回了几眼,牢不可破的矗立在记忆中。

我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你那悲伤而美丽的脸庞,这可能是我一辈子读不完的诗。

我们不能否认生命的青春,不留痕迹,但不知谁的青春不旺,谁的青春不留痕迹,但这样的青春也是独一无二的,你是我青春难忘的回忆。

青春的路上我们学会感恩(共) 篇8

女一:走在漫漫人生长路上

我们尝试着享受青春 拥抱青春

透过密密麻麻的文字

我们尝试着读懂青春 思索青春

男一:我们在怒放的生命中 回忆童年 不想长大

可如今的我们却止不住的绽放出无尽的思索

思索着我们未经风雨还未受过洗礼的青春

(女二上,同时 退至两侧)

女二:青春究竟是什么?

儿时我问妈妈:“青春是粉面桃腮、朱唇红颜吗?”

妈妈说:“不,青春是坚定的意志、丰富的想象;是

战胜怯懦的勇气,是敢于冒险和畅想。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

男二:而今,我问父亲:“青春是无言的苦涩、醉酒的欢场吗?”

父亲说:“苦涩与醉酒是一种懦弱,与青春无关!玩世

不恭、自暴自弃,即使年方二十,实已垂垂老矣;”

男一:迷茫时我问老师:“青春会远离我们吗?”

老师说:“青春终将随着我们衰老。但我们依然年轻而

炙然地生活着,青春之船由自己掌舵。强悍的人生没有不可

能!”

男三:是啊,青春是不耐久藏的东西

岁月无情,韶华易逝

转眼间母亲的脸上已满是皱纹、父亲已有了斑白的华发,而

老师讲课时的背影也已满是沧桑。然而,有谁知道他们伟岸

身躯背后的故事?

女一:我知道

我知道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

我知道父亲含辛茹苦的付出

我知道他们的青丝如何变成白发

男二:我知道

我知道所有拼搏都是为了什么

为了父亲届满老茧的双手

为了母亲渐渐佝偻的背影

为了那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女二:我知道

我知道深夜灯光下忙碌的是谁

我知道一辈子吸掉粉笔灰的是谁

我知道三尺讲台铸就民族脊梁的是谁

众合:是老师

是无私奉献的老师

是默默无闻的老师

是用生命成就他人的老师

是胡杨一般永不凋朽的老师

男二:我知道

女二:我知道

女一:(沉)我知道

众合:这些我们都知道。

男二:当看到父亲的青丝变作白发

当看到母亲的身躯变得佝偻

男一:当看到老师的容颜变得苍老

男合:我们知道:青春是什么?感恩是什么? 女合:感谢青春,感谢青春让我们懂得

男合:感恩父母,感恩父母的含辛茹苦

众合:感恩老师,感恩老师的默默奉献

感恩青春的演讲稿 篇9

然而, 当下我们的很多队员都是独生子女, 从小受到长辈们的精心呵护和特别关爱, 习惯了享受别人给予他们的无微不至、不求回报的关爱。在他们的心目中, 这些都是他们理所当然应得的。因此, 稍不顺心就顶撞家长、怨恨他人, 甚至离家、逃学;对老师的帮助、教育不耐烦、不接受, 情绪对立;同学间为一丁点小事, 就怨天尤人、摩擦不断。究其原因, 没有良好的心态, 不懂得感恩, 是问题的根源。

那么, 怎样才能有效进行感恩教育呢?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 未能引起灵魂深处的变革, 它就不能称之为教育。”确实, 最有效的教育是触动灵魂深处的教育。因此, 我尝试利用中队课的平台, 组织了系列化的感恩教育活动, 叩击孩子们的灵魂,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敲打队员的灵魂

中队课, 不仅是中队辅导员教育队员的阵地, 也是队员之间交流沟通的平台。通过交流沟通, 可以增进队员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影响, 实现对队员进行有效的感恩教育。针对中队里的打架和骂人事件, 我组织开展了“论打架”的主题中队课, 课前让每位队员深入思考, 从多个角度讨论打架。在中队课中, 队员踊跃发言, 各抒己见, 队员从打架的起因分析到打架的危害, 并谈到如何避免打架。认识到“退一步海阔天空, 如果有矛盾, 大家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聊聊, 或者找同学或老师作为中间人进行沟通, 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在中队课中, 我设计了几个生活场景:

A.昌盛生病了, 添添陪伴着挂瓶, 读文章。

B.做作业时, 晨晨的铅笔没了, 同桌飞飞马上借了一支给他。

C.早上起床, 张远发现牙膏没有了, 琪琪马上把自己的拿给他用。

D.嘉伟没有按时完成作业, 瑶瑶中午坐在旁边陪他一起完成。

这些普通而熟悉的生活场景每天都发生在队员身边, 队员们沉思:是呀, 平时怎么发现不了这些平凡的事中透着同学对自己的那份恩情呢?真的, 有多少身边的事情值得感谢, 而我们却没有感受到或者不屑说出来!这些场景的出现, 深深敲打了队员的灵魂, 他们纷纷说出了久违的感谢之语, 也是肺腑之语。感恩活动, 解开了心结, 感受了情谊, 促进了和谐。

这就是感恩, 如风之于树,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二、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感动队员的灵魂

队员的健康成长, 离不开老师的关爱和教育。怎样让队员知道老师的爱其实蕴藏在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次批评中, 知晓老师的教诲之恩呢?我让中队队员每天记录老师的教学过程、中队管理以及老师为队员的隐形付出。通过一周的记录, 然后布置队员用调查表的方式去采访其他的老师, 让老师谈谈他最开心和最难受的事是什么。一切就绪后, 便组织了以“老师最开心和最难受的事”为主题的中队课。

第一环节是把中队每天记录的情况用PPT形式播放出来, 星期一:朱老师今天感冒, 因此早读时声音很沙哑, 但她坚持领着大家读英语单词。早读结束后, 她把英语成绩比较落后的几个同学请到楼上办公室去读。今天, 傅老师发火了, 因为有几个同学的默写很差, 事后, 让这几位同学重新默写, 直至默写通过为止……一件件发生在队员身边的事重现在眼前, 很多队员看着, 默然深思。第二环节是让队员猜猜老师最开心和最难受的事会是什么, 然后公布调查结果。第三环节是谈谈老师为你做了什么。由于有前面两个环节的铺垫, 很多队员顿悟到了老师对自己生活上的点滴照顾, 教学中的一喜一怒, 都随着他们时时刻刻的变化而改变着, 这是一种生命的联动。一个眼神、一次微笑、一句叮咛, 是如此生动地反映在中队课上。当队员踊跃地把这些平凡的事说出口时, 我觉得感动已然触动了队员的灵魂。

这就是感恩, 如风之于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三、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震撼队员的灵魂

队员的成长路上, 离不开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起早贪黑的养育、不辞辛劳的教育。父母这些发自内心的无怨无悔、不求回报的爱, 往往让队员身在其中却不知爱在何方。不知爱, 怎会知恩、感恩?因此, 让队员理解养育恩、明白父母心, 才能触及他们的心灵, 让他们懂得感恩。为此, 我要求每一次放假都让队员记录放假几天中父母的点点滴滴。我设计了《父母的爱在何方》的中队课, 收集了一些家长创业前的生活照片, 并邀请了几个家长到中队课中谈谈他们走过的艰辛历程。很多队员并不知道父母创业前以及创业时的艰辛。当添添的父母出示20年前怀揣2000元到义乌, 住在只有10平方米并堆满货物的出租房的照片时, 想到当时的艰辛、困难, 说到动情处, 家长都忍不住潸然泪下。是呀, 哪个家长没有艰辛创业的故事啊!哪个家长不是为了孩子啊!家长的现身说法, 孩子们是有感觉的, 这是对他们灵魂的一次震撼。经过这一系列的活动, 发现很多队员一下子长大了, 学习也有了动力, 渐渐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能主动与父母沟通、分担家务、知道节约。

懂得爱、理解爱, 并能反哺爱, 这就是感恩, 如风之于心灵,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四、大爱无痕———叩击队员的灵魂

一首好歌, 能催人奋进;一幅好画, 能陶冶情操;一句格言, 能净化心灵;一篇好文章, 能叩击心门, 使人终身受益。古往今来, 多少可歌可泣的事迹, 都蕴含在平凡普通的生活中, 通过文字的形式散发出他们持久而永恒的魅力。《寻找爱的足迹》的中队课, 课前让队员通过各种途径选择自己认为最能体现人与人之间无私的爱的文章。队员找来了大量关于汶川地震的文章……我把这些文章张贴在教室中, 让队员课余欣赏、阅读, 在中队课上说说你对哪篇文章最为感动, 如果是你, 也会这么做吗?虽然, 这只是一些文章, 但我相信, 在某一个情景、某一个瞬间, 刻录在队员灵魂深处的感动会在不经意间叩击着他们的灵魂, 会在潜意识中影响和指导着队员的行为。

通过这一系列主题明确、设计完整、以“感恩”为主题的中队课, 队员们在不经意间暗开了心窗, 悄启了心门, 默指了心路;队员们渐渐懂得了人与人之间, 什么是理解与宽容、什么是互助与合作、什么是感动与回报……这就是爱!懂得爱才能享受爱, 才能反哺爱!

感恩的花开在青春的路上作文 篇10

时光如寄,岁月远流。孩童们褪去天真的笑,在时光之路上蹒跚前行,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无知走向智慧,走过一程又一程,终于走上了这条青春之路。据说,有一种最为明艳、最为珍贵的花开在这条路上,其名为感恩。

每个人都曾有过青葱岁月,都曾有过叛逆桀骜,老师家长们都叹息叛逆期的孩子不好管,当青春期遇到更年期更是天崩地裂。但是在我家,我的青春期却度过得如此平静、如此从容,那是因为我在这青春路上,遇到了那朵叫做“感恩”的花。而这花朵,是用父亲的耐心所耕耘,母亲的信任所灌溉,浓浓的亲情是它成长的土壤,和谐的氛围是它汲取的阳光,我的这朵感恩之花啊,每一片花瓣都写满了关于爱和成长的故事!

我也曾将卧室的门轻轻推开一点,屏息凝神望着爸爸妈妈走出房门,控制不住内心的窃喜:终于可以偷偷玩一下手机了。他们将我的手机就那样放在抽屉里,从不上锁。“妈妈为什么不学学别人的家长,将手机锁起来呢?”“因为妈妈的宝贝女儿最诚实了,从来不会偷玩的.。”――那份关于信任的回忆让我伸向抽屉的手停顿,因为只要拿出手机,就是对最珍贵感情的破坏。我终于控制住了自己内心欲望的小小火苗,重新拿起了书本……

我也曾在考试中兵败滑铁卢,成绩惨不忍睹,自怨自艾和愧疚悔恨让我不敢面对父母温和的笑脸,可是当他们听完我的成绩时,却只是淡淡一句:“错的地方都会了吗?会了就好。”他们的淡然让我以最快速度摆脱一蹶不振的情绪,自绊倒的地方重新爬起来踏上学习征途。

他们从不翻我的日记本,让我在方寸之间可以尽情倾吐心事;他们从不偷看我的手机,让我和同学之间能肆意闲聊;他们从不简单粗暴地命令我去做事,让我能感受到如成人般的平等与尊重;他们耐心倾听我的一切话语,无论那是任性的吐槽还是得意的自夸。虽然他们也会唠叨穿衣吃饭的琐碎,让我大不耐烦,也会因为情绪失控发生争吵,让我痛哭流涕,但因为往日积累的爱与尊重,以及此后的及时沟通,我们总会在最短时间内让感情不留芥蒂。我的感恩之花就是这样一点点萌芽、长大,到现在开出美丽的花朵。每一瓣上都凝结着父母深切细腻的情感,每一瓣上也都饱含着我发自内心的感激!

感恩青春的演讲稿 篇11

——题记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疫情来袭,一线医护人员马不停蹄,星夜驰援。他们有悲伤,有疲惫,有挂念,有每一个普通人所有的情感,但他们仍义无反顾,奋力前行。

选择了这个崇尚的职业,也就选择吴卖任和坚守。无论在任何时代,医者仁心,永远值得我们致敬。

如果星星能带来希望,那么他们便是白昼流星。他们为己而择,为责而从始终,更是为患者,患者家属,社会带来了希望之光。星驰夜援做斗争,无怨无悔奉一生。“请战书”是他们出于对职责的坚守;请祖国放心,是他们对于人民的铿锵誓言:“为天地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们,面对疫情,无所畏惧。武汉建筑工人胡晓红,接收到通知后立刻召集工人,义无反顾地赶往现场。当面对记者询问是否舍得家时,她答道:没有什么舍不得,既然我们都是中国人,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此之爱,非古今鲜闻,但今朝尤甚,穷其身,追其光,有鸟焉。她负芨前行,为人间天使。

召之即来,来着能战,战之必胜。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脊梁。而他们,最美的逆行者,这是这根刚正不折,无私无惧的中国脊梁。

虽然海啸来过,但樱花依然开。“逆行”并不是一场孤独的跋涉。那些无数闪烁着人性光辉,奋战在抗疫战场上的忙碌身影,汇聚成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中国力量。负芨前行,相信我们终见碧海长空。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我们身在天堂,我们身在地狱。

我们相信,爱和希望,总比病毒蔓延得快,信念和勇气,总能拨开笼罩的阴云。因为负芨前行,心有锦缎。

感恩青春的演讲稿 篇12

一、实践探索

1. 创设感恩的“三优”环境

一是创设能感恩的校园环境。古有孟母三迁择邻, 今有父母投资择校。许多慕名而来的家长尽全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剡山, 是因为他们看中了我校以浓浓的人文环境来熏陶学生的心灵和品德。校园文化中最靓丽的就是一道道道德风景线: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主的道德宣传窗、黑板报, “快乐星期三”活动, 红领巾广播, 红领巾电视台, 《剡山风》以及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等。特别是“快乐星期三”活动, 利用中央电视台《东方小故事》的内容, 腾出每星期三的整个下午, 专门安排看“红领巾电视”、听“红领巾广播”、搞“班队活动"和“实践活动”。通过“红领巾电视台”收看一个个鲜活的“感恩孝心”典范, 通过“红领巾广播”聆听发生在身边的真实的感恩孝心事例,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孝敬故事》一书, 让学生懂得“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 为学做“孝星”获得应有的感知, 为开展“孝星在行动”活动奠定基础。

二是创设表感恩的家庭环境。“孝星”在行动, 这是以家庭为舞台的大课堂, 学生的感恩行动大都在父母长辈面前敬表。为此, 我们通过对家长的“问卷调查”和召开班队干部座谈会后, 根据实际设计制作了“感恩孝心卡”, 并让学生带回家, 让它成为学生“感恩孝心”的一面明镜, 时时处处让父母督促孩子“学孝”“表孝”。如在为父母洗脚中, 多少学生、多少家长在活动中热泪盈眶, 这是幸福的泪、欣慰的泪, 这是浓浓的亲情泪。其中有学生在日记中写道:“为父母洗脚虽是一件小事, 但从这一件事中, 我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意, 领悟到了父母的辛劳, 也明白了是作为子女在家庭中的一份责任……”

三是创设乐实践的社区环境。为了巩固学生的“感恩”之情, 我们鼓励学生跨出校园、家门, 迈向社会表“感恩”。于是, 一个个楼道长、气象长、宣传长、生活长等社区“官儿”应运而生, 他们帮楼道、社区搞卫生, 帮老人买年货, 他们编中国结、剪窗花, 写对联、行问候礼, 把“感恩”之情从一张卡、一份礼、一首歌、一朵花、一碗菜中来抒表。

2. 实施感恩的“三维”链接

我校把“爱心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 虽然没有特定的上课时间、固定的上课地点, 但在学生的生活、学习、话语、举动、眼神间都传递着浓浓的爱、深深的情。因此, “爱心教育”是一个开放的教学体系。

一是校内外结合。就感恩的空间而言, 校外比校内更重要, 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 需要学生定时定地到校外表“孝”, 献“爱心”。如双休日的必修课:给父母洗脚 (洗袜子) , 与父母谈心;上敬老院、福利院送温暖。就感恩的时间而言, 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深厚, 传统节日都是教育学生表孝心的好时机, 三八妇女节、重阳节、中秋节、春节等。因此, 我们非常注重校内学感恩、校外表感恩的连接工作, 而这是活动成败的关键。

二是课内外结合。感恩不是空洞的说教, 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课内学习后有了“感恩心”, 就必须有“感恩行”, 否则就是空话。为此, 我们设计了各种主题活动、专题活动作为载体让学生实现由“感恩心"到“感恩行”的过渡。以“用自己的智慧, 为长辈赢得快乐健康”为主题的“孝心考场"就是一个既展示智慧, 又考察真情孝心和爱心的舞台。正如一位家长所说:“创设这种新颖的课外教育活动载体来教育孩子孝敬长辈, 正是家长们所希望的。”

三是学科间互动。把“感恩孝心”教育渗透到各学科之中, 一篇感人至深的爱心文章, 一首弘扬爱心的抒情歌曲, 一道加减乘除的爱心四则混合运算, 一幅颂扬“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的爱心画, 都是“感恩孝心”教育的好题材, 各科教师都树立了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处处育人、时时育人、事事育人的大育人观。

3. 注重感恩的“三元”互动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小生命, 他们有丰富的思想, 独特的个性;他们是未成年人, 有可塑性, 也有一定的惰性。因此, 在营造感恩的氛围时, 需不时地点燃他们感恩的火苗, 在一次次指引他们开展感恩实践后使其成为一种“感恩习惯”, 最终享用终生。

一是教师引路。发放“感恩孝心卡”, 详细列出“孝心十做到”等内容, 要求学生以“孝心十做到”为镜子, 每天努力实践。每个月, 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 肯定优点, 指出缺点, 指导行动, 巩固其道德情感。实施一段时间后,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感恩孝心卡”里的部分内容, 不断充实、完善和提高。

二是学生自评。要求学生随时记录自己的感恩行动和体会, 以便在班队活动时交流总结。把自己的感恩心、感恩情和感恩行为用自己的笔记录下来, 这正是养成他们良好道德习惯的催化剂。

三是家长评价。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要求家长全力配合, 实事求是地填写好反馈表中的评语。家长、社区将学生的表现填入“社区活动反馈卡”, 反馈回学校后, 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社会感恩活动表现, 这样“一来二去”, “反馈卡”成了家、校、社三位一体共同培育孩子孝心的有效载体。

二、初步成效

1.校园里歌颂着“孝心好少年”

学校每学期评出五批“孝心好少年”, 刊出五期感恩孝心黑板报, 展出两期感恩孝心体会文章, 并积集出版《心灵的诗篇》《感恩在行动》等系列丛书, 还把“孝心好少年”的照片与事迹在宣传窗中展出。

2.家庭中营造了文明的育人环境

父母们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不但懂得了营造家庭文明环境的重要性, 自己的心灵也受到了震撼, 社区中涌现出一位位孝顺儿媳, 敬老爱幼蔚然成风, 孝敬之中美德得到了大力弘扬。

3.社会上颂扬着优秀事迹

“孝心好少年”不仅活跃在校园里, 更多时行动在家庭和社区, 他们的优秀事迹在社会上传颂, 再加上校园宣传窗的无声宣传, 间接地提高了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反过来, 又让学生成长在充满爱意的社会环境中。

三、几点思考

我校开展的“感恩孝心”教育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只是刚刚起步。为此, 我们对做深做透“感恩孝心”文章作了进一步的思考。

1. 要进一步做好融合文章

要不断设计各种载体, 把中华民族“学孝”的传统美德深深植入到学生的大脑中, 紧密融合于学校的德育体系中, 努力使这种教育融合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 真正体现“家庭是课堂, 父母是老师;社会是学校, 民情是教材”的大教育观。

2. 要进一步做好延伸文章

上一篇:荣幸-小学作文下一篇:岷县(省政协)专题汇报(2001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