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羌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实施方案

2024-11-10

若羌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实施方案(精选8篇)

若羌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实施方案 篇1

关于上报《若羌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

实施方案》的请示

县人民政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以及自治州信息公开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拟定《若羌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妥否,请批示

二〇〇八年四月三日

若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若羌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信息公开条例)已于2007年颁布,并将于2008年5月1日起实施,条例的颁布是我国人民群众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按照条例的要求以及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有关问题的通知》,结合我县建设创优发展环境工作,制定我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充分认识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意义

《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实施信息公开的责任和义务,并将其纳入了法制化轨道,《信息公开条例》把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作为行政机关的重要职责法定化。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它是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要求。当前,我县正处于全面推进“两大战略”、“三大开发”的关键时期,公开各级政府信息,对于建立透明、高效、廉洁政府,推进我县经济发展、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结合我县建设创优发展环境的实际工作,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总体要求,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廉洁政府,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工作机构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做为我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本县行政区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具体实施信息公开的机构,主要指具有行政管理与审批权限的机关以及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公用企事业单位等,具体包括县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公用企事业单位、驻县行政事业单位等。

县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对全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监督、考核、检查,实施责任追究。

四、工作任务

(一)充分利用信息公开手段,加快创优发展环境建设工作。各单位要结合创优发展环境创建工作,对本单位的工作职能、服务承诺和违诺追究责任制度、行政投诉方式、办事程序、政策法规等信息进行全面公开,提升机关效能和服务水平,改进工作作风,为促进我县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全面清理政府信息。各单位要按照由近及远、梯次推进的原则,对近来年的政府信息,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政府信息进行全面清理。县政府法制办和保密局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信息公开条例》等有关法律法

规的规定,科学界定公开和不能公开的政府信息,凡属于应当公开的必须按规定纳入公开目录。

(三)编制信息公开指南和信息公开目录。县政府办公室负责制定统一的信息公开指南和信息公开目录规范文本,在县政府网站上制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发布平台。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根据要求组织专门力量开展信息公开指南和信息公开目录的编制工作,确保按期完成编制任务。

(四)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及制度规范。各单位要根据条例要求和工作实际,抓紧建立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机制和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受理机制,规范和完善工作规程,明确责任、程序、公开方式和时限要求,明确申请受理、审查、处理、答复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要认真抓好政府信息发布制度,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地发布。要建立切实可行的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制度,明确保密审查的职责分工、审查程序和责任追究办法。要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的社会评议、责任追究和定期考核等制度。

(五)建立政府信息发布平台,抓好培训工作。要突出强化政府网站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第一平台的作用,不断提高政府网站的信息公开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在我县政府网站上为各单位搭建信息公开的平台。

(六)认真落实和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县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要按规定切实加强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时收取检

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的管理,严格规范收费行为。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办公室主管信息公开工作,为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县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工作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牙生〃阿不都热依木 县委副书记、县长

副组长:徐 凯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 成 员:刘泽彬县委办公室主任

热西提〃吾斯曼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刘兆松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张俊杰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肖 勇县发改委主任

杨松波县财政局局长

王 炜县政府法制办主任

吴国良县委保密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政府办公室,热西提〃 吾斯曼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全县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

(二)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标语等渠道,宣传《信息公开条例》的主要内容,营造信息公开工作的良好氛围,引导群众关心信息公开工作,依法参与政府信息公开,运用《信息公开条例》保障自己获取政府信息的合法

权益。

(三)加强教育培训。《信息公开条例》的培训内容要纳入各种培训计划中,要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关机构的领导干部进行教育培训,同时,要把《信息公开条例》列入普法计划,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推进这部新条例的贯彻实施。

(四)加强检查考核。结合我县开展创优发展环境的创建工作,信息公开工作小组和纪检监察机关要定期对各单位贯彻实施《信息公开条例》、信息公开指南与信息公开目录的编制发布工作进行检查,根据《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各单位要在每年定期发布《信息公开工作报告》,考核工作将结合各单位《信息公开工作报告》,进行综合评议和分析。

若羌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实施方案 篇2

依法行政, 昭示了档案部门形象和地位的历史性突破。2008年6月, 辽宁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若干问题的通知》 (辽政办发[2008]39号) , 对档案馆政府信息查阅场所的地位、作用、服务方式等做出了一些比较具体的规定和说明。2008年11月7日, 经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 新修改的《辽宁省政府信息公开规定》 (辽宁省政府第222号令) 开始施行。截至目前, 全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全部开展了政府信息查阅工作, 其中经本级政府机构编制部门批准设立政府信息查阅中心的档案馆共有102个, 占总数的88%。在国家档案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 开展政府信息查阅工作, 它作为档案工作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传统的档案业务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政府信息公开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 更加明确、更加突出地使档案工作上升为政府行为, 实现了自身形象的华丽转身, 不再停留于部门形象而是直接代表本级政府服务社会公众, 实现了由法条到具体、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变。

资源共享, 昭示了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必需行政刚性。《条例》明确提出各级公共档案馆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 将公共档案馆正式纳入政府信息公开体系。据统计, 仅省政府信息查阅中心可供查阅的文件就有8560件。两年来, 省政府信息查阅中心共为近2400人提供了查阅服务, 帮助他们解决了养老保险、工伤鉴定、房产征地、民政优抚等切身利益问题。百姓需求无小事, 政府信息的利用率和查阅内容是民生需求的“晴雨表”, 档案部门通过查阅记录和统计分析方法可以准确掌握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政府公共政策的盲点、公共服务供给的缺点, 及时反馈给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 加快相关政策制定、修改、完善的进程。这种“倒逼机制”有利于在制度框架内最大限度满足利用需求, 消除“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鸡肋”现象, 为利用者提供更有前瞻性、针对性、系统性的公共政策服务。

完善设施, 昭示了档案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检验标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各地政府信息查阅中心在查阅场所配置计算机、触摸屏、复印机、扫描仪等服务终端设备, 加速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建设, 全面提升档案工作现代化管理服务水平。如大连市档案局扩建了政府信息查阅大厅, 在电子服务区增设了盲人导读系统的“听文件”功能。中山区档案局购置了多功能助视器和阳光阅读软件, 为盲人和视力不佳者查阅政务信息提供人性化服务。政府信息查阅中心具有非行政性和服务性的工作特点, 2009年, 省政府信息查阅中心通过耐心细致的查阅服务为辽阳县退伍老兵郑有良等500多农民解决了长期困扰的户籍问题。《辽宁日报》以“一个退伍老兵的敬礼”对此做了专题报道。省政府信查阅中心以品牌服务、勤廉兼优的崭新形象赢得广泛赞誉, 获得全省“三八红旗集体”、“省直文明处室标兵”称号, 并首次获得“省直机关文明窗口创建单位”殊荣。

服务为民, 昭示了档案工作为百姓提供“便利”的核心理念。一是做强硬件。在新馆建设内部布局上要充分考虑社会公众对政府信息查阅的空间需求, 从建筑设计、功能布局上统筹考虑。同时要注意整合现有空间资源, 积极探索在各级政府行政审批大厅设立政府信息查阅窗口, 为百姓提供“一站式服务”。二是做优软件。不断加强制度建设, 加快制定完善政府信息资源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政府信息资源公开目录与指南的发布与更新制度、政府信息查阅场所服务规范制度、工作年度报告制度、政府信息公开开放责任和安全审查责任制度及社会评议、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 着力强化“面对面”、“点对点”、“心贴心”等三个方面的服务衔接, 针对不同利用需求实行亲情化、个性化现场服务, 全面规范窗口接待工作。不断改进服务方式, 努力推进网吧式、连锁式管理, 对政府信息网站和专栏进行及时补充、更新、改版, 使网上服务更加便捷。

创新发展, 昭示了实现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核心动力。辽宁省政府信息查阅中心在现实工作中, 一方面努力做好《条例》和《档案法》政策衔接, 正确处理开放与保密的关系, 落实信源部门和档案部门各自保密审查责任。另一方面不断探索有效服务的新途径, 通过采用“文摘”、“汇编”等办法, 针对百姓查阅需求开展编研工作, 尽最大可能为百姓解决民生问题提供更丰富、更详实的政策依据。省政府信息查阅中心要与各市、县级政府信息查阅中心实现联网运行、资源共享、发散利用, 简化手续, 尽可能减少百姓查阅成本。对依申请查阅确有必要设限的浏览内容可采用分级授权方式进行管理。要实现科学发展的目的, 打造服务型政府、效能型政府, 就必须开阔视野, 持之以恒地关注服务手段的变化趋势, 特别是网络技术、服务终端的最新发展, 与时俱进, 不断更新服务平台, 力求采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 以点带面、以公开促业务, 提升档案工作的整体效能和社会知名度。

若羌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实施方案 篇3

关键词:信息公开公共信息政府条例

在全面总结实践经验、广泛征求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国务院经过5年多的艰苦努力,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于这部规范政府自身行为的重要行政法规,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主任曹康泰认为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对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都有重要意义。”

《条例》的现实意义和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却并非都很清晰,有的甚至极为复杂。本次笔谈希望以创新的视角分析政府信息公开的影响因素,对《条例》实施的社会环境进行全面的认识,对社会各阶层、各行业在实施中扮演的角色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结合专业特色,体现理论价值,剖析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并预测《条例》实施的进程,对其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有别于他人及主流媒体的深入细致的研究。

1、政府信息公开实施的社会环境与条件认识

柯平(以下称“主持人”):作为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政府信息公开以公民的民主权利为根本诉求,一方面关系到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政治文明,另一方面关系到政府转型中,对政府信息资源的高效开发与利用。WTO的加入、知识经济的兴起、和谐社会的创建,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无一不体现出政府信息公开的必要性,《条例》的颁布与实施具备了极为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对于影响《条例》实施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可以从两个层面加以认识。首先是实施的充分和必要条件,前者建立在大量的信息化工作基础之上,包含了公民信息素养的普遍提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全力倡导:后者则以“十七大”报告对社会进程的明确规划为宏观背景,体现在党和国家对深化改革的决心和行动之上。另一个层面可以分为“硬条件”与“软条件”,前者包括针对《条例》实施而进行的政府机构及人员的设置、社会相关机构的完善、互联网络的普及等:后者则主要表现在公民的信息需求与权利意识在全球化背景下发生的一系列转变,促使占据社会信息资源很大比重的政府信息向着更广泛的利用空间发展演化。除了以上有利的条件,我们还应看到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城乡之间的差异,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区别,相关法规的配套完善等都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和繁重的后续工作。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而言,理想的条件并未完全具备,尽管《条例》从颁布到实施已经历了整整一年的准备阶段,但要真正地实现政府信息的顺利公开并确保其高效的利用,今后无疑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赵益民:以历史的眼光来考察政府信息的公开,我们可以归纳出三个主要的影响因素:首先是传统政治文化的羁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思想在不少官员中根深蒂固,正如马克思所言:“官僚机构的普遍精神是神秘,是奥秘……公开国家的精神及国家的意图,对官僚机构系统就等于出卖它的秘密”。在我国,政府信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保密”状态,即使在政府内部,信息知晓程度也是按级别设定的,公众所了解到的信息大多是经过研究、调整后的被“过滤”的信息。其次是官员私利与信息公开的冲突。信息开放从建立和谐社会的长远目标来看非常重要,但从地区经济的短期增长则看不出明显的效果。目前的干部管理、绩效评估、提升尚未将政府信息开放作为重要的考核标准。尚不足以引起大多数干部的重视。另外,信息封闭给一些干部或部门留下了从中获利的机会,“保密法”对官员的长期影响也使得信息公开蕴含着极大的政治风险。再次,成本成为容易忽视的问题。对杂乱的政府信息进行整理、组织、核对、公布等加工处理的成本远远超出常人的估计,如2002年美国所有联邦政府部门的相关活动总成本是2.53亿美元,2004年上海市用于政府信息公开的费用达2578万元,平均每个区县支出55.5万元。如此巨大的资金投入,在全国范围内的可行性尚待论证,

正如主持人所言,《条例》实施的条件目前并未完全具备,我们在根除封建残留意识的同时也应考虑到政府工作人员的利益,设计激励机制,将信息公开由利益单向转移的强制行为改造成多方共赢的社会自觉活动。另一方面,经费的保证则不应忽视非政府组织与个人的积极作用,社会资源的广泛利用无疑是降低信息公开成本的有效手段。

詹越:从环境条件来看,首先,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产生的基础条件是社会上公民权利意识的醒悟与提高,公民强烈的权利意识极大地推进了民主的发展,继而增强了公民参政、议政的愿望,而参政、议政的前提之一是要充分知悉政府的信息,要求政府信息公开。而其核心是满足公民对政府信息的知情权,这种权力观念是在民主发展的进程中逐步树立起来的,而民主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该权利的内涵。其次,服务型政府观念的树立是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和实施的思想保证。在行政领域,服务观念逐步得到认可,正是政府信息服务观念的树立推动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建设,而完善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又保障政府服务宗旨的实现。因此,没有政府观念的转变,就没有制度的创新,公民新的知情权利的请求与主张只会流于表面化,更谈不上政府信息公开,从社会现实要求来看,政府信息公开一是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政治要求的需要。政府权力只能是来源于人民,最终还必须回归于人民,人民群众对政府行使权力的内容、程序和过程必须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而这些权利的实现是通过熟悉和了解政府信息来保障的,因此,必须公开政府信息。二是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客观要求的需要,特别是我国现阶段正处于体制深刻转换、结构深刻调整和社会深刻变革的时期,政府信息是否公开、透明,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赖程度,直接关系到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三是转变执政方式,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大力提倡和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一项重要举措。四是建立反腐倡廉制度性要求的需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将政府行使权力的过程置于人民群众的公开监督之下,对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从经济条件来看,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及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推动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政府信息是否得到运行和公开,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前景,而信息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弓克:实施政府信息公开已经不单纯是公民个

人信息知情权等人权问题,而更是整个社会民主法制化发展的要求,也是符合当今时代发展趋势的。世界主要国家均已制订相关的政府信息公开法,政府信息公开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不可阻挡的潮流与必然趋势。我国早期推行的村务公开、电子政务以及各省市制订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都为最终制订全国性的政府信息公开法规奠定了条件。信息环境下民众有了更为广泛的信息获取渠道,在此政府如果不能实现自身的公共信息传递服务功能的话,首先会降低公众对于政府的信任指数以及相关政治活动的参与热情,而更严重的可能是整个社会中更加注重信息的非正常获取,单纯追求片面乃至狭隘的个人或小部门物质利益,损害整个社会的利益以及未来的健康有序发展。政府信息公开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在早期,还是偏重于机构制度性的公开,而当前的重点则是实现向法制权利型公开的转向。

2、《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当中的角色问题

主持人:政府信息的公开涉及到社会各个阶层和行业,其中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公共信息服务机构及至全体公民所承担的责任义务不尽相同,随着信息公开的进程,所扮演的角色各有侧重,值得探析。

针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功能发挥,我们可以将《条例》的实施划分为由浅入深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首先要发挥政府的主导角色的作用,公民既是服务对象又是参与角色,非政府组织应当积极宣传、配合协助,以图书馆、档案馆为主的公共信息事业部门则应发挥主动介入的作用,除《条例》中的相关规定外,还应积极发掘其他的用武之地,如利用专业特长、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源等优势,通过编制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进行公民信息素养培训、协助加工初始文档等活动扩大自身影响,推动信息公开。第二阶段要调动公民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强化服务对象的主导地位,强调政府与公民的共同主导,以此促进《条例》的高效实施,奠定民主政治的基本保障。第三个阶段形成社会各界的互动平衡,如信息公开的监督职能承担者由最初的政府自身向社会公众转移,非政府组织也将发挥更大作用,政府信息在社会各阶层群体的自觉行为中形成采集、管理和传递的良性循环。在这个渐进的过程中。既要求政府制定切实合理的分阶段实施计划,又要求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都具备应有的参与意识,在以政府信息公开为基础的民主政治舞台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协作互动中谋求共同的发展。

黄兰秋:评议制度是保证《条例》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信息公开的初期可由上级政府部门来进行监督,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公民、新闻媒体等社会评议的监督作用就应该体现出来,但最终还是要由健全的司法制度来确保信息公开的持续进程。另外,公民的积极性应该得到充分的调动,逐步强化民众的主导意识,激发信息需求,鼓励公民主动要求政府公开信息,这些都是社会舆论的导向职责。

詹越:这里主要谈的是政府机关、图书馆和档案馆、公民、非政府组织的角色问题。首先是政府机关,根据《条例》的规定:政府机关是信息公开的主体。但应该是作为义务主体。规定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是由于政府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其拥有和掌握的各种信息具有明显的垄断优势。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决定了政府必须负有公开信息的义务。图书馆和档案馆是政府的文化服务设施及服务机构,是政府的文化事业单位,成为提供政府信息服务最重要的机构,所以它们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之一,具体说是义务主体之一。这两个机构具有良好的条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准确、高效率地满足公众对政府信息的需求。通过自身的行为成为政府信息最集中有序、最方便查询、最快捷获取的社会信息公开中心。公民是政府信息公开的权利主体之一,这种地位在行政机关主动公开信息和应公民申请公开信息的双向行为中可明显地体现出来。说明公众在政府信息公开上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变成了主动要求者,扮演为权利主体的角色。从某种角度上说,这种双向公开实质上在信息公开中引入了公众参与机制,加大了通过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力度。非政府组织与公民的地位一样,也是政府信息公开的权利主体之一。

赵益民:对于政府信息公开,如果说公众的信息意识是外驱动力,那么公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则是内驱动力。因此,树立新的管理或治理理念,消除权力本位和特权意识,培养自觉护法守法、自我约束、依法办事的法律意识,是促使政府及其公务人员逐渐形成公开政府信息是其义务和职责的观念,明确自身定位,塑造便于监督的服务型政府。在政府机关之外,健全不同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为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制化营造坚实的社会基础。国外政府信息公开法制化的基本经验体现出非政府组织的推动作用,而我国虽然一些社会成员想通过行政信息公开来满足自身执业或生活的需要,但由于组织化程度不高,尤其是利益集团表达机制的匮乏使得他们很难形成有效的“集体行动”,信息公开的法制化也会因此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而停滞不前。与此同时,新闻媒体的监督权和审稿权应得到应有的完善和保护,以便公众获取政府信息,并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另外,考虑到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激励机制通常会优于政府的运作,可借鉴发达国家普遍的做法,通过政府与企业的合作推动政府信息资源的利用,利用外包、企业投资、委托运行等多种方式加快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让公众多收益、早受益。我国已有学者提出对于一些增值性强又不涉及国家机密的信息机构,为了增加信息传播的激励,可将其转制为企业化经营,进行收费服务,这也不失为一种角色转变的探索和尝试。

弓克:从委托代理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分析,政府部门是作为理性人存在的,必然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公众在信息公开中则处于分散化的存在状态,对于监督政府行为存在有限理性。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政府信息资源是存在委托人的缺位的。同时,政府信息资源的真正所有者是社会公众,实践当中也存在事实上的所有者缺位。由此,在政府信息资源所有权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其他权利如使用权、收益权与转让权又如何分配?这就决定了公众必须让渡一部分利益到政府部门,这样既能刺激政府部门的运作效率,又能方便自身更便捷地获取与使用政府信息资源,体现出一种民众的政治参与力量与政府的控制管理力量的博弈,

李国新在2007年中国图书馆年会专辑之《中国图书馆的法制建设:现状与问题》指出,政府信息公开这个对图情领域发展而言的巨大契机包括图书馆扩展服务领域、扩大社会影响、争取社会重视、改善服务条件等。因此相关服务部门应当有效整合,发挥整体性的服务优势,因为从单个个体进行分析,其力量与话语权都是相当薄弱的,一旦其组合成一定的系统,所代表的社会力量以及实现的功能将极为巨大。

3、《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赵益民:《条例》的起草编制历经波折,贯彻实施更将任重道远。第一,作为对政府信息公开行为的自我规范,《条例》目前构建的仅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内部约束机制,而信息公开法制化的进步程度却取决于社会的推力,因为民间的力量往往比官方的更具主动性。公民如果不善于利用架构好的制度,将会形成一种新的资源浪费。第二,国外的成功经验多是经历了从传统信息公开到电子信息公开的道路,我国《条例》的实施却很大程度建立在1999年中央各部委及“两院”和“人大”全面启动的政府上网工程之上,在一个信息化基础薄弱的国家开展有效的信息公开,切实的途径和方式尚待摸索。第三,到目前为止,我国绝大多数省市乃至部分乡镇政府都制定出台了各自的信息公开条例、规定或办法,中央政府的《条例》是否优于所有的地方法规?是否能兼顾适合差别明显的地方特色?对此,不同级别的人民政府拥有各自不同的信息公开重点或许是一条值得尝试的道路。第四。无论政府信息公开的进程发展到什么阶段,监督与保障均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条例》中提出的“社会评议”突破了政府自我评定的局限,但评议指标却亟待研制,在此方面,图书档案界无疑具有学术优势,有责任为评议体系的构建做出一份应有的贡献。

弓克:另外还有一个信息针对性公开的问题,在我国大部分农村,政府信息公开不适应农民的需要,跟农民的切身利益不相关,内容艰深,来源狭窄,更新缓慢,缺乏反馈。而农民关心的如政府资金使用、发展规划、政府法规、处罚条例等政府信息相对较少。政府信息公开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因为现阶段的某些问题就完全否定信息公开进展的历程,在具体的推进上,会有一些短暂的失误乃至倒退,但这并不能阻碍整体化的发展进程,时势的发展趋势是谁都不能阻挡的。

詹越:在政府信息公开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与国外相比,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政府信息资源数据库及共享系统、政府信息指引服务系统等均严重滞后。政府信息资源交流不畅。今后需逐步安排解决。政府网站在组织、搜集、审核及发布信息时应确保其权威性、时效性和真实性。另外,信息服务功能有待加强,应采取的措施:一是向公众提供各种日常性服务信息。二是拓展信息交流渠道,建立严格的信息反馈制度。三是利用政府部门所拥有的大量信息和高级专业人才,加强信息分析和预测,向社会各界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条例》的实施还应理顺信息公开与“保密法”的关系,条例建立了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机制,规定参照1988年制定的已经过时了的密级规定,是一种严重的滞后表现,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

黄兰秋:我认为处理好公开与安全的关系将是《条例》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从意识、技术和制度方面保证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和国家安全:建立专门审核机构负责处理相关的申请和诉讼,都需要不断摸索,要防止片面的信息公开,仅把信息公开当作目的,而忽视信息安全,国家安全。尤其是目前的安全、保密以及计算机核心技术都掌握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手中,我国的安全专家非常缺乏,技术实力不强,那么可能我们认为是安全的信息,公开后被发达国家通过各种先进技术手段进行挖掘分析,可能会成为对国家安全不利的信息。经过SCI检索发现,关于信息公开安全保密方面的文献达到81篇之多,尤其“9·11”以后,国外发达国家认为公开的信息对于恐怖组织获取进行恐怖活动所需的信息提供了方便和可能,于是对信息自由法案进行再思考,反信息公开之道而行之,对信息公开设置种种障碍,先后颁布多种法令以图解决国家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威胁问题。此外,从今年西藏的“3·14”事件可以看出西方媒体对中国事务的报道,由于思维惯式和价值理念的差异,先入为主的意识非常浓厚。在信息公开的同时如何消除舆论偏见,应对外界断章取义的认识误导,也将成为《条例》实施进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另外,目前国内还没形成完整的信息公开的绩效评价体系,不利于增强政府的服务效力和影响力。对此,可以从定量和定性两个层面依据模糊综合评价的相关理论构建系统的评价指标。

主持人:对于《条例》实施的研究,我们首先应该掌握政府信息公开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其中包括依法实施的法律性,相关要素的系统性,阶段分层的复杂性,持续发展的长期性,以及切合国情的文化性。另外,《条例》实施中可能遇到的矛盾和冲突会涉及公开与保密、公开与安全、需求与提供、数量与质量、主体与客体等方面。在公开的主导方向下,协调好从国家到个人的机密和隐私的保护问题:切实保障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促使公民的信息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在强调信息提供数量的同时也具备质量的保证;力争信息资源获得充分的开发利用。同时,我们还要正确处理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例如:领导的思想认识是否到位?信息设施是否完善?政府机构的执行力和人员素质是否有保障?公民的信息素养是否具备?参与意识和信息需求是否得以体现?信息法律伦理是否依然滞后?信息不对称的状况是否得到改善?政府网站的质量是否得到提升?实施反馈工作是否有效开展?公开评议活动是否全面落实?

若羌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实施方案 篇4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我县政府信息公开的具体要求,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体制,保障部门依法向外公开,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中的服务,结合部门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为农民、社会提供便利、透明的的信息,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体制,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基本原则,按照“谁制作、谁公开、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全面、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提高部门的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为我县科技事业的发展和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服务。

二、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

(一)主要任务

1、编制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按照县里公开政府信息的要求,按照部门的实际,认真编制完成本单位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编制,同时按科室工作职能搞好信息公开目录的编制工作。

2、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及制度。按县公开政府信息办的要求,规范和完善工作规程,明确责任、公开

方式和时限要求以及各种措施,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协调运作。同时,要建立和规范内部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制度,明确保密审查的职责分工、审查程序和追究办法,切实做到政府信息的公开性和有效性。

3、建立政府信息发布平台。根据县政府信息分开办的要求,按照“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采取政府网站、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形式或信息公告栏等有效途径,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4、认真落实和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根据部门职能,认真落实和制定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加大和宣传工作,积极地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更好、有效地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服务。

(二)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为全面推行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工作的领导,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办公室及相关科室人员为成员的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局办公室,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部门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创建协调配合落实政府信息公开的工作机制。

2、制定和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为推动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有效推行,增强信息生命力,加大政府信息的公

开与透明度,提供为民、便民的服务,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达到信息公开工作的有力措施。

三、达到的目的。

通过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政府信息的透明度,以“公正、公开、便民”的原则,利用政府网站和报刊、广播、电视和宣传栏等形式向社会公众公开,达到构建和谐社会和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体制,创建廉洁、创新、务实、高效的服务机关。

四、时间安排

若羌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实施方案 篇5

2009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乐地税办发[2009]7号

局内各单位、各分局:

《乐昌市地方税务局2009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施方案》业已制定,现印发给你们,请知照。

乐昌市地方税务局办公室

二OO九年四月十日

乐昌市地方税务局

2009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为建设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体制,建立公正、公平、便民的政府信息公开体系,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韶关市政府信息公开办法》(市政府令第50号,以下简称《办法》)及《关于印发乐昌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乐府办【2008】145号,以下简称《方案》)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效能政府建设,结合我局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统筹规划,不断完善、提高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和水平,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依法行政,努力推进全市的地方税收事业。

二、总体目标

依托政府门户网站——乐昌市政府公众信息网,以信息共享为支撑,以公正便民、廉洁高效、依法行政为重点,全面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加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政府部门和人民群众最

关心、反映最强烈、社会普遍关注的政府信息的公开力度,不断完善工作机制,规范工作流程,落实工作制度,切实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有效推进覆盖全市城乡、全民共享的政府信息公开建设。

三、公开原则

1.依法公开原则。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科学界定公开和不能公开的政府信息,凡应当公开的,都必须纳入目录编制范围。

2.分工协作原则。局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一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局内各单位、各分局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本部门和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3.统一规范原则。局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要求,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的编制工作。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形式和范围

1.政府信息公开形式。充分依托乐昌市政府公众信息网(http://),公开政府信息。同时,可结合本局简报、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进行公开。

2.公开的范围。按照《条例》的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和第十二条规定执行。

五、实施步骤

1.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含纸质版和电子版)。

2.编制本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含纸质版和电子版)。要按照内容,对形成的信息进行分类。

3.根据《条例》和《办法》的有关要求,于年底前编制完成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含纸质版和电子版)。

4.按职责权限,对本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目录和年报进行审核。

六、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提高认识。局内各单位、各分局要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充分认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加强对市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领导,市局成立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推进、指导、协调和监督全局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

2.加强培训。组织本局有关人员参加工作培训,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负责人员的水平和能力。

3.严把审查关、质量关。严把信息审查关和信息公开质量关。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机制,明确审查的程序和责任,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审查,未经审查的政府信息一律不得公开。在整理、编制政府公开信息工作中,要保障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以及容易产生不正之风、滋生腐败现象的得到落实。同时,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严格审核公开内容,确保政府信息公开不影响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4.建立长效机制,做好日常维护。信息公开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重要任务,要认真做好信息公开的日常维护工作。信息发生变化、变更要及时更新,确保公开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市局政府

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股室,建立信息公开的动态监督机制,切实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政府信息依法、全面、及时公开。

若羌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实施方案 篇6

一、A1(组织领导)指标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问题一:缺少乡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关材料。整改措施:按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体系中乡镇需要准备有关资料,我校已协调若羌镇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材料整理完善后送至我校。

责任科室:办公室

完成时限:2014年3月6日前。

问题二:学校没有制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档案没有分册整理。

整改措施:我校召开专题会议,结合我校发展实际修订并完善了《若羌县中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按照检查中提出的建档要求,对档案进行全面整理。

责任科室:办公室、德育处、教务处、保卫科、总务处

完成时限:2014年3月8日前。

问题三:缺少乡镇和教科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关文件;学校没有制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责任制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质量监督检查制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推进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流程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质量考核表;学校校长与各指标负责人没有签目标管理责任书;学校未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自查工作。

整改措施:我校已将教科局和若羌镇制定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关文件整理归档;召开专题会议,修订完善了若羌县中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责任制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质量监督检查制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推进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流程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质量考核表,切实将责任、时间、任务到人,全力推进各项任务的落实;按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领导小组责任分解方案》,校长与各相关科室签订了若羌县中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了各科室及指标负责人责任主体;我校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各指标负责领导按推进表进度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认真进行自查和整改工作。

责任科室:办公室、德育处、教务处、保卫科、总务处

完成时限:2014年3月10日前。

二、A2(教师队伍)指标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问题一:检查提出档案材料混乱,需要重新整理。

整改措施:我校将认真按照要求,全面审查相关档案材料,重新整理装订,完善档案目录。

完成时限:2014年3月6日前

问题二:绩效工资,没落实。

整改措施:我校已召开教代会,完善了若羌县中学绩效工资考核方案并提交教代会审议通过实施。

完成时限:2014年3月10日前

问题三:2013年新评职称教师职称证尚未办理。

整改措施:我校已通知该部分教师及时上交材料,积极开展办理工作。

完成时限:2014年3月9日前

问题四:保安证件方面

整改措施:现已完成培训考试等工作,我们将进一步争取相关部门支持,积极开展鉴定工作,确保及时取得相应资质证书。

完成时限:2014年3月前

问题五:检查提出应以文件形式确定教研员,建立教研室,教研方案、考核细节要进一步细化,操作性要强,工作计划突出重点,符合实际。

整改措施:我校根据检查意见,将存在问题提交学校,由主管教学副校长近期以正式文件形式明确上述问题,促进学校教研队伍建设工作正常开展。

完成时限:2014年3月6日前

问题六:教师培训档案需进一步整理。

整改措施:按要求进一步整理完善相关档案,丰富备查材料。

完成时限:2014年3月10日前

问题七:需完善考勤记录完善考勤记录,及时统计学生到校情况。

整改措施:根据检查意见,进一步完善考勤记录,及时统计学生到校情况,并将进一步加强与县教科局、督导室和乡镇的沟通,对于存在问题及时汇总上报。进一步完善在校生、流动生花名册,核对近三年普及程度档案,补齐相关证明材料及学户册。

完成时限:2014年3月10日前

三、A3(管理与质量)指标的整改措施

问题一:缺少学校流动人员随迁子女平等就学制度 整改措施:建立学校流动人员随迁子女平等就学制度,建立防止辍学流动人员随迁子女举报机制。建立学校留守儿童关爱机制。

完成时限:2014年3月4日前

问题二:缺少分年级课程表,学生减负相关方案、未把八条措施纳入绩效考核方案。

整改措施:把学校课表分年级设置装入档案。建立学生减负方案,建立学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监测、督查、举报和问责制度。将“八条措施”纳入学校绩效考核,完善学校收费管理相关文件。

完成时限:2014年3月4日前

问题三:学区划分文件和若羌县中学学生就学管理办法没有及时归档,校园安全档案不够完善。

整改措施:把学区划分文件和若羌县中学学生就学管理办法归入A3-B7-C29档案。校园安全档案需进一步完善。

完成时限: 2014年3月3日前

问题四:学校制度章程没有通过教代会

整改措施:学校规章制度和章程没有通过教代会,没有在网上公布,制度没有汇编成册,在本周五学校将召开教代会审议通过各项章程和制度,并及时汇编成册。德育处准备好州级德育达标校的申报工作。

完成时限:2014年3月12日前

问题五:学校教研工作印证性材料不全。

整改措施:补充校本教研制度及开展的相关教研活动材料,补充课题申报结题的相关材料补充生本教育相关资料。

完成时限:2014年3月4日前

问题六:学业水平考试缺少质量分析报告

整改措施:将各年级学生补考成绩及时登记并规范入档,将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的质量分析报告放入档案。

完成时限:2014年3月4日前

问题七:双语档案整理不规范,综合素质档案缺少部分文件。

整改措施:双语档案严格按照《自治区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规范化办学行为》要求建立档案。将教基[2002]26号

文件,教体艺[2011]2号体质健康达标测试文件放入综合素质档案,进一步规范体卫艺档案。

完成时限:2014年3月4日前

四、A4(校际均衡)指标的整改措施

(一)整改措施:按照州局检查提出的要求教学及辅助用房、体育运动场面积以及图书等数据进行了拆分并写出相关说明上报到教科局。

完成时限:2014年3月6日前

(二)整改措施:对于表Ⅳ数据进行了教学及辅助用房、体育运动场面积等数据拆分后的调整和填写。

若羌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实施方案 篇7

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建设状况

政府信息公开的目的是促使公众对政府活动的了解, 它通过政府管理表现形式的公开性, 将国家政治权力的公开、公正、透明、规范行使和公民政治参与权、知情权的实现两个方面结合起来, 即通过制度正义和程序正义, 将“权力制约”和“权利保障”相结合, 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然而, 由于长期受到“刑不可知, 则威”和“官本位”等封建传统的影响, 许多官员们早已把政府信息看成是权力附属品, 甚至直接就是某种权力, 把“提供政府信息给老百姓”看作了一种“赏赐”, 而并非他们的义务。因此, 一直到本世纪初,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一直举步维艰, 受到了方方面面的阻碍, 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让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是本世纪初相继发生的一系列突发性事件。从1998年的“特大洪水”到2003年的“非典事件”, 再到2008年的“特大雪灾”, 让上至中央政府下至地方政府上都看到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由此开始, 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一系列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法规相继出台。2003年1月1日, 《广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正式开始实施, 广州成为全国第一个对政府信息公开进行立法的城市[2]。2004年2月, 深圳开始实行《深圳市政府信息网上公开办法》, 成为全国第一个网上公开政府信息的城市。2004年4月, 广东佛山市现行文件查询中心宣布开通, 这是中国首个开通的政府现行文件查询网站。2004年5月1日, 上海市政府公布的《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开始施行。2004年9月, 北京市政府法制办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依法行政信息公开工作的意见》。在此前后, 杭州、成都、武汉、重庆、南京、宁波等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了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法规。

更让全国人民瞩目的是, 2004年6月, 被列入国务院立法规划之中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草案起草完成, 进入了审议阶段。2007年1月17日, 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正式通过。同年4月24日, 温家宝总理签署了第492号国务院令予以公布, 并于2008年5月1日起开始施行。该《条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也是我国信息立法中的一个里程碑, 为公民的信息获取权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保障公民信息获取权

1. 改变政府机构信息公开的“权力意识”, 实现公民的信息获取权。

政府信息又称为公共信息, 是指政府机关或其授权、委托的组织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产生、收集、整理、传输、发布、使用、储存和清理的所有信息。政府信息除涉及国家安全的信息以外, 都应该最大限度地公开。然而, 政府和公民个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况是相当严重的。由于政府是最主要的信息生产者、使用者和发布者, 使得80%的社会信息资源都掌握在政府手中[3]。由于各种利益因素, 这些信息资源往往被封锁在政府部门内, 广大老百姓很难得到。况且, 我们的行政机关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封闭状态, 封锁信息、阻碍信息公开甚至已经了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对他们来说, “信息的垄断意味着权力的垄断, 信息共享常常意味着一些权力的丧失, 随之失去的是权力带来的租金或‘灰色收入’”[4]。这就使得许多政府官员都把政府信息公开看作了一种权力, 把“提供政府信息给老百姓”看作了一种“赏赐”, 而不是他们的义务。因此, 必须大力改变政府官员们的信息公开“权力意识”, 把为老百姓提供政府信息当成是他们的应尽职责。只有这样, 老百姓才能获得更多的信息, 他们的信息获取权才能够实现。

2. 建立规范化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切实保障公民信息获取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条就明确规定, 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 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促进依法行政, 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 制定本条例。这说明该条例的首要宗旨就是保护公民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力, 该条款也因此是公民信息获取权的法律依据, 为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化开了一个好头。

为了公民能及时、准确地获取政府信息, 该《条例》在设定具体制度时充分考虑不同社会群体平等获取政府信息的需求, 要求行政机关根据实际情况, 采用多种方式公开政府信息。例如, 第6条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的, 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发布准确的政府信息予以澄清。第7条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协调机制。行政机关发布政府信息涉及其他行政机关的, 应当与有关行政机关进行沟通、确认, 保证行政机关发布的政府信息准确一致。此外, 第15条—28条还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和程序作出了明确规定。该《条例》初步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但还不完善, 如法规的效力层次不够, 若与《保密法》相冲突时, 其制度则形同虚设。因此, 立法机关应考虑设立更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使得公民的信息获取权得到更好的保护。

3. 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监督保障机制, 加强公民信息获取保障权。

要想公民的信息获取权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 必须建立切实有效的政府信息公开监督及保障机制。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信息公开实践已多次表明, 如果没有完善的监督保障制度,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就很难真正施行, 公民的信息获取权也就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就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监督保障制度作了一些规定, 如第33条规定:“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 可以向上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举报。收到举报的机关应当予以调查处理。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5]该条款也为保障公民的信息获取权提供了法律依据。

但是, 以上监督保障机制还不完善, 主要存在“法规层次较低”[6]和“决定过程缺乏公众参与”两大缺陷。由此,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两大措施:第一, 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法规层次, 考虑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这样, 才不会出现《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与它的上位法《保密法》相冲突时的难堪局面。第二, 引入信息公开听证制度。缺乏公众参与的处罚结果之公信力是不够的。而如果在行政机关作出决定的过程中, 通过实行听证制度, 给信息公开利益相关人陈述、申辩的机会和权利, 既能强化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责任意识, 又有利于政府机关与利益相关人的沟通, 确保决定结果的公信力。

综上所述,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法制建设虽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公民的信息获取权有一定程度的保障, 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缺陷。社会各界应继续努力, 积极献言献策, 让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更加完善。只有这样, 政府所拥有的庞大信息资源面向公众的机会才会越来越多, 公民的信息获取权才会得到更好的保障, 他们获得的信息也将因此会越来越多, 并会极大改善政府和公民个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况, 最终促进社会的信息公平和社会和谐。

摘要:本文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公民信息获取权的影响及完善措施均进行了论述, 以期能更好保护公民信息获取权, 改善政府和公民个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况, 促进社会的信息公平。

关键词:政府信息,信息公开,信息获取权

参考文献

[1]章剑生.知情权及其保障[J].中国法学, 2008 (4) .

[2]汪俊英.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成就、问题及对策[J].中州学刊.2009 (1) .

[3]张新民.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发展与展望[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8 (6) .

[4]王芳.阳光下的政府[M].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再谈政府信息公开 篇8

仔细拜读后,我认定他们的“跑题”是有意为之。重庆市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的胡力主任似乎还无心关注到目录编制的层面,他以在工作中的视角,仍在为非技术层面的种种现象感到不安。透过公开目录编制这一具体工作,他看到更为后台的问题——在制度层面和人的意识层面,用胡主任的话来说,准备还很不够。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蒋力群副处长也同样把此次笔谈的内容锁定在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而非公开目录编制这一技术性问题上。碰巧的是,蒋力群的话题完全是胡力所谈内容的延续,即针对制度与工作理念进行讨论,提出了他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建设的构想,以及为更有实质性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应该形成的理念。

与前面这两位所谈内容不同,“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编辑部刘汉武主任则更多地谈到了作为实践工作者的感受。由于刘主任是从事政府网站编辑工作的,在日常大量的信息整序工作中,总是面临各种问题和各种矛盾。为此,他的种种感悟与认识,或许为相关规范的制定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素材和论据。

实现政府信息公开仍需攻坚

◎重庆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胡 力

目前,笔者以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首要的问题是其重大意义还不为大多数机关工作人员所领悟。从表观上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关涉事务性工作,但触及的却是体制层面或更深层的问题,如保障公众知情权、实行民主政治等,这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国务院出台的所有行政规章中尤为特别之处。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行政工作中,在一些不同层级工作人员的心目中,并没有把自己在保障公众知情权等方面的责任当成一回事,行政运行的指导理念和制度设计也没有考虑这方面的内容。条例的出台一下把这方面的问题暴露了出来,感觉有点象先唤醒了服务对象,并表现出一种要改革的意愿,但行政机关并没有作出应对施行条例相关事务的周全安排,也还没有充分地意识到施行条例可能存在的一些严峻问题。

笔者一直有一种怀疑,即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出台是否早了一点,或者是步子是否大了一点?政府机关目前还没有真正具备做好这项工作的条件。或者说,对于施行政府信息公开,政府还没有准备好,解决涉及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问题的时机仍未成熟。我做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相当多的工作人员对这件事定位的高度不够,对实施难度的认识也不到位,因而实施的力度就不够,但仅仅是将其作为了一般性的事务工作,虽然能够取得一些面上的成绩,但较深层问题无法涉及,也就难以取得实效。

上述怀疑来自于工作中的体会。政府信息公开是一件实施起来相当有难度的工作,尽管我们可以列出一大堆成绩,但论真正的成效,还远谈不上满意。我们的主观愿望是想把这项工作做好,但总有一种使不上劲的感觉。如果换位于公民的立场,不难想象,对这项工作的成效是不满意的,一些要害问题没有根本改观。典型现象是,在许多地方和领域,粗略地估计,条例规定的公开内容能够制度化地实现的不到一半,而且是形式上的東西多于实质性的内容。

那么,克服障碍的办法是什么?笔者认为一要认识到位;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工作方式,搞制度设计。

认识和观念的转变是根本问题,而且要充分看到实现这个转变是异常艰难的。李老师主持的这个话题是在讨论“怎么做”,我认为“怎样做”不应该是关键难题,难题是各个方面是不是真心要做。只要真心要做,总是有办法的。长期以来政府行政工作体系就形成了固有的惯性思维,且根深蒂固,工作的着眼点就是治理或控制。比如这样一个现象是我们常见的:要求政府的人事任命文件不要直接网上公开,因为要开会传达宣布。这就是典型的习惯于行政信息控制的工作方式。政府工作人员在意识上还没有同时将自己放在既是纳税人,又是为纳税人服务的工作人员的双重立场上。这个根本观念不转变,相当多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就不会有政府信息公开的自主意识,也不会把政府信息公开看成是一项强制性要求,而只是当作一种工作姿态,随意地敷衍了事。在没有解开这个心结的前提下,哪怕我们在具体的技术环节上下了很多功夫,其结果也是可以预见的。

在解决了认识和观念问题的基础上,我们面临的另一个难题是工作方式的转变。现在,各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推进大多是按传统的套路在进行,致使工作处于不明晰的胶着状态,在业务层面取得的机制性、制度性成果不多。这种现象又导致这样一种现状:一些真心想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往前推动的人,却往往不能掌握信息资源;而掌握信息资源的人又往往有自己的想法,或根本就没将此当回事,以至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与政府业务工作脱节。

其实,我们的不少行政工作都面临这样的困境:要推进一件大事,提出一些指令性的要求,不习惯或很少考虑相应的工作层面的制度安排,容易把重点仅放在伸手要机构、职责、编制和钱等看得见的方面,认为“分工完了,工作任务也就部署完成了”。而工作手段也主要是发文件,开会,再发文件,最后的督促检查也是通过报告和文件往来。此外,还有一个根深蒂固的习惯,即一个事、一套机构、一套业务的自成体系的做法,不善于与原有相关业务的结合和整合。这种情况往往是加深不同业务间的隔膜与制约,其结果是造成不少本意要推进的工作“动作很大却难以落实”的局面。这就需要我们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工作定式或行事规则,在一项新的工作要求提出后,推进工作的重点转到制定针对于实际情况的制度设计,包括不同层面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制度设计,将工作要求体现在具体的业务工作过程中,同时需要使这项工作进入原有的业务工作体系中。

虽然施行条例要面对巨大困难,要真正达到条例规定的目标还有不少距离,但这个人心所向的社会发展的步伐已经迈出,且不可逆转,就象中国不少改革发展的事业一样,攻坚的路是渐进的过程,终将会积小步为大步,对此,我们需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思想准备。

政府信息公开“纵横谈”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蒋力群

首先,说一说政府信息公开的基本实施格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将近一年,作为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阳光透明政府的有力举措和有效途径,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各地、各级政府的政府信息公开实施过程中,为民服务意识更牢固了、权力运行更规范了、便民措施更丰富了、民众知情权益更广泛了。就上海而言,自2004年1月发布《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的四年多来,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41.7万条。仅2008年就新增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5.8万条,全文电子化率达98.5%;当年各政府机关共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9388件,依申请公开信息目录数达14953条;接受市民政府信息公开咨询2300万人次。

我记得加入WTO组织的成员国,应有提供查询政策法律等信息的便捷渠道,现在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事实上也兑现了我们国家的庄严承诺。现在信息公开已至少有四种相对固定的主流渠道:第一,架设在互联网上的政府门户网站。设有政府信息公开专栏,有的网站还设“市政府信息公开意见箱”,听取公众此项工作的意见与建议。第二,印制各级政府公报。以此公开市政府规章、政府机关的主要规范性文件、人事任免、机构设置、表彰以及与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的其他文件等。第三,在档案馆等地点开设公共查阅点。《条例》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第四,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政府以新闻发布会、新闻通气会等形式,就经济建设、教育卫生、政府自身建设、城市管理、节能减排、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等社会关注的话题,发布重大政府信息。

其次,说一说便民服务也有打造节约型政府的义务。

由于笔者有相当一部分精力从事区县信息化工作,从这个角度对政府信息公开有三点体会和感想:一是应充分共享基层信息服务设施。如上海利用公共图书馆、社区信息苑、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等已有公共信息服务设施作为政府信息的查询终端,共有1000多个,遍布全市城乡各地。二是应倡导网络和电话等信息公开渠道。不仅可以根据网站栏目进行查询,实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全文检索功能,还可通过各个政府网站之间建立链接咨询海量信息,同时节约大量纸张、方便存储;电话便于互相沟通,体现个性化服务。在上海,一年使用政府信息公开专栏查阅近2亿人次,你想可以节约多少时间成本、交通成本和纸张成本。三是应采用便捷的信息推送服务。即根据客户的事选订阅,及时发送电子版的政府公开信息,如利用手机“短信”、“市民信箱”为市民免费发送政府公报、政策法规和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交通违章等便民信息,成本不大而成效显著。

再次,说一说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体系性。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做得扎实、规范,仅仅靠思想认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体系严谨、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才能形成长效工作机制。从实践情况看,制度建设的体系应包括宏观指导性、专项操作性、督促检查性三个方面。就上海而言,有市长令《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政府办公厅转发的市信息委、市政府法制办《关于〈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的实施意见》;市政府信息公开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意见》;市财政局、市物价局印发的《关于本市政府机关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收费问题的通知》;市监察委、市政府法制办印发的《关于对本市政府信息公开情况开展检查的通知》;市档案局、市信息委和市政府法制办印发的《关于加强政府公开信息送交工作的意见》;市信息委印发的《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统计制度》等文件,从而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指导、收费行为、监督检查、统计分析等方面形成了系列性的规章制度。

在建立上述基本制度基础上,为使公文在产生过程中即明确是否公开,加快政府公开信息的更新维护速度,又出台了《上海市政府机关公文类信息公开审核办法(草案)》;为准确界定免予公开政府信息的范围,又印发了《关于实施免予公开政府信息报备制度的通知》;为在决策过程中充分吸收社会公众的意见,推进民主、科学决策,还印发了《关于实施重大决定草案公开情况备案制度的通知》;此外,与公文类信息登记备案系统建设应用同步,颁布了《上海市公文类信息目录登记备案工作办法》,从而使制度建设体系性日趋完善。

最后,说一说几个需要明晰的工作理念。

1、究竟用怎样的公开信息思路?

一种思路是:“我能公开什么”;另一种思路是:“需要我公开什么”。不少人认为,政府信息公开刚起步的地方,应侧重“我能公开什么”。在信息公开的实践中逐步建立工作套路,然后关注“需要我公开什么”,从而对企业和市民的需求有更多的响应。

笔者认为:应该强调两者结合,以“需要我公开什么”为优先考虑原则,再从“我能公开什么”上着手,逐步深化政府信息工作。具体讲:一要重点做好“公众关注度高、公益性强、公权力大”部门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如涉及城市规划、土地征用、补偿标准、扶贫、优抚、教育收费、医疗卫生、政府采购、公务员招考等政府信息。二要做好与公众生命财产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信息公开工作。如影响公众人身和财产安全的疫情、灾情、社会治安、药品安全等突发事件的预报、发生情况及其处理结果等信息。

2、监督权、评议权究竟属于谁?

一种意见是:监督权、评议权应交给社会,由民众直接进行监督和评议;另一种意见是:监督权、评议权应该是纪检、督察等职能部门的,这些部门才能有效进行推动和鞭策。

笔者认为:因为政府信息公开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因此最终监督权、评议权一定是交给服务对象;但社会公众是一个泛泛的群体,实际的监督、评估工作必须由职能部门进行操作,比如在服务网点和电话语音上设置“服务质量评价器”等,接受服务对象打分评议,再由职能部门进行汇总、统计、考核和推进整改。

3、如何把握信息公开与信息保密的关系?

一种想法是:政府信息公开,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例外应该是少数;另一种想法是:在倡导信息公开时,不怕数量多,就怕泄密,因此保密工作一定要加强。上述两种实质上体现了信息公开时保密放在什么位置。

笔者的看法是:政府信息公开目的是保障公民知情权,建设“阳光政府”的重大战略举措,被媒体誉为继《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之后政府改革的“第三次重大革命”。因此,一定要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应尽最大努力确保信息公开;同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保密审查”。那么,如何界定保密的范围?一方面,基层政府的保密信息一般来说很少的(如某辖管80万人口的基层政府,一年中制发的保密文件不到10件),不应把保密作为“档箭牌”,随意扩大政府信息保密范围;另一方面,从操作性上讲,有些涉及人事、财务的“内部信息”和涉及社会稳定的“动态信息”,如何公开?何时公开?目前许多基层政府对此类问题缺乏应对措施,处理不好可能引发社会不良反响,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应尽快建立相关的工作预案、部门协同程序和应急处置机制,积极稳步地推进政府信息公开进程。需要强调的是,不仅是准确把握“公开”与“保密”的尺度,更要确保政府信息公开的稳步拓展与深化。

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几点思考

刘汉武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编制一直被业界视为政府信息公开的“纲”,纲举而目张,整个信息公开工作才能“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但政府信息公开正式实施近一年来,从多数地方的实践来看,现实与预期却并不完全一致,在某些方面甚至存在较大的偏差,特别是与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编制的相关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实用性与规范性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要解决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应该是如何方便公众最快、最便捷地查询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这应该是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另一方面,從政府编制目录的角度来讲,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体系的构建又有赖于统一、规范的分类体系标准。这就要求我们编制的信息公开目录,既要体现实用性又要兼顾规范性,做到两者的有机统一。

2005年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项目工作组文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4部分:政务信息资源分类》延伸出主题分类、应用分类、服务分类和资源形态分类,成为近几年各级政府网站最常用的分类方式。其中,主题分类因其侧重体现信息的属性和特征,成为绝大多数政府网站采用的主流分类方式。但仔细考察现有的专栏后,我们会发现,这些所谓的主题分类具有相当大的随意性,很多地方一级栏目的设置几乎都是拼凑出来的,哪些资源是现成的或者获取难度相对较低的,自然就突出展现;相反,那些属于传统“敏感”领域的信息,则淡化或者移出目录体系,于是就出现同为一级或二级栏目的平行子目录之间逻辑极为混乱,令人费解更谈不上实用。另一种突出情况则是,建成统一目录列表,将政府部门和下一级政府进行集中罗列,成为一种事实上的典型应用分类。这种貌似规范的做法,进入部门列表页面后,往往被分成集中建设和分散建设两种情况:其一是根据规范好的目录树建成统一模板,各部门在此基础上加载相应信息;其二是直接链接到各部门或下级政府的信息公开网站(或网页),内容当然是五花八门。这种展现最突出的弊端在于,形式上是规范了,但普通网民据此根本找不到所需的信息,加上搜索机制不够健全,即使是熟悉机关业务的公务人员查找信息也颇费周折。据此我们认为,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主题分类是首要解决的问题,这个类别要严肃规范,在此基础上明确责任,要求各相关部门全面公开政府信息;其次,辅助的目录分类法中,按职能部门的分类法仍然非常重要,但必须建立在统一规划和分级负责的基础上,做好与主题分类目录下相关信息的关联,使二者同源共享。此外,还要特别注重搜索引擎的人性化设置,支持不同目录下的灵活检索。

二、目录的形式和内容的更新问题

经过去年一年多的突击建设,绝大多数地方的政府网站都开设了政府信息公开网站、网页或专栏。同时在不少地方,由于缺乏自上而下的统一协调和规划,各级政府及政府各部门的政府信息公开系统往往是各自为政,系统建设时采用的应用数据库、操作系统,甚至是网络都不尽相同,从而直接导致了相关网站间难以进行有效的数据共享,一个个新的信息孤岛迅速生成并不断壮大。而随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不断深化,要求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完成从形式到内容的整合和更新,对此又将如何应对?

根据《条例》要求,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中至少要有名称、索引号、内容概述、生成日期,因此,这4项被优先列为必选的核心元数据。国办方案中规定了8个必选核心元数据,即索引号、名称、内容概述、生成日期、发布机构、信息分类、获取方式、著录日期。目前,各级政府部门推出的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多是形式各异,相互之间缺少统一性和协调性。在今后的整合中,元数据的统一和主要类别的统一规范都是必然涉及的领域,而在目前已经初步形成各个新孤岛的背景下,各级政府及部门都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梳理相关信息,探索出有效的整合思路和解决方案。

三、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体系与政府网站现有内容体系的关系

通过对各地政府信息网页(或专栏)建设情况的考察,我们发现,不少地方在贯彻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没有正确处理好新增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体系与现有政府网站内容体系间的关系。具体表现在几对关系的不当处理之中:对原有政府网站与新开设的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定位不明;对二者的建设或改进方式不当;没有妥善处理好网站现有存量信息目录与信息公开的增量信息目录间的关系;没有在两者之间建立起一种有效的信息关联机制。这些都是现存的突出和普遍问题。

政府网站经历了10余年的发展,政府信息公开早已被业界明确为政府网站首要功能定位并为此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相关成果已经在政府网站上形成了一定量的积累,特别是在一些较为成熟的政府网站,其网站导航中不少栏目已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这种建设背景下,如果政府信息公開完全另起炉灶无疑是对现有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我们建议,各级各地方要根据各自政府网站建设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使政府信息公开的推进成为提升网站信息公开能力的重要载体,同时也使网站能够充分发挥存量信息资源优势,立足整合和完善信息资源,使信息资源的效益实现最大化。

四、正确处理目录体系与公开载体的关系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根据需要可能通过多种载体发布,因此要始终把握好多版本目录的编制并做好其中的衔接工作。在编制的过程中要尊重每一种载体的特点,妥善处理好不同版本间目录体系的异同。

上一篇:厂家品牌联营合作协议下一篇:公司名称变更后开户行变更信息所需资料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