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音乐教案 第五单元 金色乐章

2024-08-30

初一音乐教案 第五单元 金色乐章(精选7篇)

初一音乐教案 第五单元 金色乐章 篇1

初一音乐教案 第五单元 金色乐章

第五单元 金色乐章 

一、教 学 目 标 (一)能够对室内乐作品感兴趣,并能主动探索与室内乐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二)聆听《二泉映月》、《G大调弦乐小夜曲》及《如歌的行板》,能够感受、体验3首乐曲不同的音乐情绪,并能从音乐要素方面探索其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能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掌握有关弦乐合奏、弦乐四重奏、室内乐、小夜曲、鱼咬尾等音乐知识。 (三)能够用忧伤、压抑、思念故乡的情绪演唱《夜曲》;用忧伤、压抑、冥想的情绪演奏《如歌的行板》。 (四)能够创造性地参与鱼咬尾创作、自制拨弦乐器等音乐实践活动。 

二、教 材 分 析(一)《二泉映月》 1.《二泉映月》是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之一。原为二胡独奏曲,经吴祖强改编,使其成为一首弦乐合奏曲。 关于《二泉映月》曲名的由来,1979年8月14日《无锡报》上,有祝世匡先生的一篇重要回忆文章。现摘录如下: 当年录音后,杨(荫浏)先生问阿炳这支曲子的曲名时,阿炳说:“这支曲子是没有名字的,信手拉来,久而久之,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杨先生又问:“你常在什么地方拉?”阿炳回答:“我经常在街头拉,也在惠山亭上拉。”杨先生脱口而出:“那就叫《二泉》吧。”我说:“光名《二泉》,不像个完整的曲名,粤曲里有《三潭印月》,是不是可以称它为《二泉印月》呢?”杨先生说:“‘印’字抄袭得不够好,我们无锡有个映山河,就叫它《二泉映月》吧!”阿炳当即点头同意。《二泉映月》的曲名就这样定下来了。 这段回忆资料告诉我们:这首乐曲本来是无标题的。它的曲名乃是几个人即兴而定,与乐曲内容本无密切的关联。因此,我们理解音乐,不能囿于标题的含义,而应从乐曲本身的音乐表现着手。也只有这样,似乎更恰当、更合乎情理。《二泉映月》有个短小的引子: 它好像一声凄楚的长叹,用一句古诗来形容,那就是“从头便是断肠声”。在弦乐合奏中,这个句子先由中提琴奏出,继而由小提琴在高八度处模仿,接着出现一串由低到高的拨奏,从而将人们引入一种凄凉、寂静、冥思的意境之中。 乐曲的第一乐段是全曲的基础,由三个乐句组成。其中的第一乐句是: 这一句旋律,宁静而平稳,好像凝神沉思,又好像在低声倾诉。第二乐句围绕宫音上下回旋。它打破了前面的沉静,变得昂扬起来,流露出无限的感慨之情: 第三乐句多在高音区流动: 这一乐句中出现了新的节奏因素,旋律也显得柔中带刚,情绪更为激动。在弦乐合奏中,第一乐段的全部主旋律皆由第一小提琴演奏。其它4个声部与第一小提琴呈复调形态出现。音乐情绪由平静、深沉转为激动、昂扬。它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自傲的生活意志,同时也流露了作者饱尝人间辛酸后的痛苦、悲凉、哀伤情绪。 乐曲随后的几个乐段,以第一乐段为基础,采用“换头合尾”的变奏手法写成。这一系列变奏,把阿炳由沉思而忧伤、由忧伤而悲愤、由悲愤而怒号、由怒号而憧憬的种种复杂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例如: 这是经过几次变奏之后,由于力度、速度、织体等因素的积聚与发展,使音乐情绪推向高潮部分的旋律。它激愤而辉煌,是阿炳的气质、魄力之表现,是他的倔强、刚毅性格之表现,也是他反抗黑暗势力并与其坚决斗争之表现。因此,听到这里,闻者莫不为之深深感动。 2.华彦钧(1893~1950)民间音乐家。又名阿炳,江苏无锡人。4岁丧母,自幼从其父学习音乐,21岁患眼疾,35岁双目失明。早年曾当过道士。由于和民间艺人切磋技艺并用民间音乐改造道教音乐,因而被逐出道观,成为街头流浪艺人。抗日战争时期,他编唱过《汉奸的下场》等歌曲;抗战胜利后,编唱过《金圆券满天飞》等唱词,揭露并抨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他的代表作品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和《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 》、《龙船》和《昭君出塞》。 3.吴祖强(1927~)作曲家。原籍江苏武进,出生于北京。1947年入南京国立音乐院学习作曲。1952年赳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专修理论作曲。1957年回国,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曾任该院副院长、院长之职,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代表作品有:交响音画《在祖国大地上》、《钢琴变奏曲》、《弦乐四重奏》、弦乐合奏《二泉映月》等;与他人合作的作品有:舞剧音乐《鱼美人》、《红色娘子军》,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等。 (二)《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 1.《G大调弦乐小夜曲》是莫扎特所写同类体裁的最后一部作品,完成于1787年8月10日。这部作品流传最广,也最受欢迎。乐曲的第一乐章用奏鸣曲式写成。其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包括了两段风格不同的音乐:主部主题的开头是带有那不勒斯风格的一段旋律: 这部分音乐用主、属和弦的分解和弦构成旋律,采用问答式 的手法作为旋律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予以发展,给人以雄壮有力、流畅明快的感受。随后,呈现了一段柔婉轻盈的旋律: 这段旋律留给人们一种庄重典雅的舞蹈印象。接着,乐曲把人们引向一种热烈欢快的景象之中。副部主题与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带有浓郁的维也纳风格。它优美、抒情、温柔、靓丽,富于青春的气息。其一: 这段旋律精巧、活泼,每句的后半部分多用跳进写成。其二: 这段旋律轻盈、俏皮、欢快、活泼,给人以十分开朗的感受。乐曲的展开部很精练,只有20小节。它采用了主部主题的两部分内容。开头是主部主题的引伸: 尽管它非常短小,却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此后,主要是将副部主题的后半部分在不同的调性上加以发展变化。其素材是:  乐曲的再现部基本上保持了呈示部的面貌。但在调性上,再现部完全呈现在G大调调性上。整个乐章在绚丽灿烂的色彩中结束。2.小夜曲 起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中的爱情歌曲。多为青年人于黄昏、夜晚徘徊于恋人窗前演唱(奏)的独唱曲或独奏曲。音乐情绪缠绵委婉,多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18世纪中叶,作曲家创作的供室内乐队或管乐器演奏的组曲,也称作小夜曲。其音乐风格近似于嬉游曲或遣兴曲。它常常用于晚间娱乐活动。 (三)《如歌的行板》1.《如歌的行板》是柴科夫斯基《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乐曲的素材是一首叫作《凡尼亚坐在沙发上》的民歌。 《如歌的行板》采用复三部曲式写成。演奏时,4件乐器通常都加上弱音器,从而使其音色都带有朦胧、暗淡的色彩。乐曲的第一部分由三个乐段构成。第一乐段的旋律用变奏的手法重复了一遍: 这段委婉的旋律,给人以忧郁、沉思的印象,情绪显得十分压抑。第二乐段的旋律是第一乐段的变奏:  此后,再重复第一乐段的内容。乐曲的第二部分由两段旋律构成。其一: 其二: 这两段旋律,前者带有忧郁的情调,好像在祈求着什么;后者的情绪则悲伤而不安。特别是大提琴拨奏的固定音型: 及两个内声部的切分音伴奏 : 它们犹如沉重的脚步声和不断的喘息声,从而使那种忧郁不安的情绪更为鲜明地突显了出来。乐曲的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它好像有说不完的痛苦,又好像在千方百计地寻找解脱痛苦的方法。最终,好像人们把希望寄托在了宗教上。因为作者在乐曲的结尾处使用了宗教歌曲惯用的变格终止方法。即:  1877年初,俄国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听了柴科夫斯基的这部作品。当听到《如歌的行板》时,被感动得热泪盈眶。他曾说:“从这首乐曲里,我已经接触到忍受苦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 2.室内乐 原指在客厅、房间内演奏的“家庭式”音乐,以区别于宗教音乐及交响乐、歌剧、舞剧音乐。

17、18世纪,室内乐多半与家庭的娱乐生活有关。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大师们完善了室内乐的体裁形式并赋予其新的活力。浪漫主义的大师们则进一步充实发展了室内乐的内容和形式。此后,作曲家们更注重通过室内乐抒发情感,同时也具有了标题特征。现在,人们所理解的室内乐,是指各种器乐重奏曲及声乐中的浪漫曲、重唱曲。在室内乐作品中,弦乐四重奏具有重要的、代表性的地位。通常,弦乐四重奏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四个声部组成。(四)《夜曲》 《夜曲》的旋律源自俄罗斯民歌《凡尼亚坐在沙发上》。4/

4、5/4拍,降B大调,速度徐缓。 《夜曲》有很多填词,大多数表现伤感的爱情内容。课本中的填词,着重表现游子思念故乡的情怀。歌词的前半部分意在写景,以铺垫压抑、凄凉的气氛;歌词的后半部分是主题所在。即:游子孤独地流落异乡,落叶归根的强烈思绪促使他产生回归故乡的强烈愿望。(五)鱼咬尾 鱼咬尾是我国民间音乐中常用的一种创作手法。它类似于文学创作中“顶真”的修词方法。如,李白的诗《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也随君渡湘水„„”在《二泉映月》的第一乐段中,第一乐句的收束音为宫音,第二乐句的启始音也为宫音;第二乐句的收束音为徵音,第三乐句的启始音也为徵音。这种句头咬句尾的创作手法即是“鱼咬尾”。

三、教 学 建 议(3课时) (一)聆听《二泉映月》、《G大调弦乐小夜曲》及《如歌的行板》:1.聆听音乐前,应唱一唱乐曲的主题。如:《二泉映月》的主题乐段;《G大调弦乐小夜曲》的(一)、(二)两条旋律。2.这3首乐曲都不是那种单一情绪的音乐作品。因此,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判断乐曲多种音乐情绪的发展脉络,并尽力从音乐要素上探索其相关联系。 3.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与其相关的音乐知识。如:鱼咬尾、小夜曲、室内乐等。4.尽量培养学生独立检索资料、阅读资料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做到有准备地、积极主动地聆听音乐。(二)学唱《夜曲》时应与聆听《如歌的行板》相结合。演唱时,要引导学生用轻柔暗淡的声音、徐缓的速度,表现忧伤与思念故乡的音乐情绪。在演唱形式上,要启发学生发挥创造性,由学生来进行设计。可供选择的形式有独唱、齐唱、用哼鸣方式伴唱等。 (三)演奏《如歌的行板》时,务必注意乐曲的句法,要使每个乐句都做到连贯、流畅。此外,还应注意声部间的和谐与均衡。 (四)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音乐实践活动。如:对音乐作品的内容进行联想想象,大胆发表个人见解,阐述自己感受音乐的体验。自制拨弦乐器,在乐曲的指定位置参与伴奏等。

二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篇2

第五单元《动画城》

第二时《三个和尚》

教学内容:欣赏器乐曲《三个和尚》。

教学目标:

.欣赏器乐曲《三个和尚》。

2.识别和记忆堂鼓、木鱼、小钹三种打击乐器。

3.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并表演《三个和尚》。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幽默、诙谐的情绪。

教学难点:表演乐曲。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大风车》,拉开《动画城》节目的序幕。

.播放歌曲《大风车》。

2.教师设问:动画城节目又要开始了,今天播放什么动画片呢?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

3.教师播放器乐曲《三个和尚》,随着音乐发展变化,配乐讲《三个和尚》的故事片段。

前奏部分:“从前,在一座高高的山上,有一座寺庙·····”,主题音乐第一次响起:“一个小和尚,背着行李,兴致勃勃地来到寺庙前,看到空无一人的寺庙,他兴高采烈地打扫、清理、收拾、挑起水来,忙完了这一切,他安静地坐在佛像前念经,念着念着,他打起瞌睡来„„”

主题音乐第二次响起:“一个瘦和尚,背着行李,也兴致勃勃地来到寺庙前,看到大大的寺庙里只有一个小和尚,他高兴地同小和尚打过招呼,也非常积极地打扫寺庙、清理佛堂、挑起水来,忙完了这一切,两个和尚面对面地在佛像前打坐、念经起来„„”音乐到此为止。

“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哪个同学能给我们讲讲?”学生七嘴八舌纷纷补充后面的故事。

4.同学们给故事起名字。

教师:看来,许多同学都知道这个故事,请同学们告诉我这个故事的名字。

(二)认识打击乐器:堂鼓、小钹、木鱼,并用打击乐器为主题音乐伴奏

.聆听器乐曲《三个和尚》,说说乐曲与前面的故事有什么关系。

教师告诉学生,刚才听到的乐曲是作曲家金复载特意为动画片《三个和尚》创作的音乐。

2.为什么乐曲的名字也叫《三个和尚》,聆听乐曲前奏。

3.教师展示打击乐器堂鼓、小钹、木鱼。示范敲击这几种打击乐器,引导学生了解和熟悉堂鼓、小钹、木鱼的音色。

4.聆听乐曲前奏,教师在各打击乐器前示意前奏使用了哪种乐器,也可让学生随乐曲前奏在各打击乐器上做虚拟动作。

(三)聆听主题,设计打击乐器伴奏。

.教师告诉学生,乐曲除了使用木鱼等打击乐器,暗示故事发生了地点和人物,还设计了一个“和尚主题”,表现和尚的性格。弹奏主题旋律第一段,请学生说说这段音乐的情绪。

2.教师弹奏主题旋律的第二段,请学生说说第二段与第一段情绪有何不同(第一段明快、活泼,第二段舒缓、宁静等)。启发学生结合故事情节,就主题旋律的两种情绪展开联想(勤快与懒惰等)。

3.聆听乐曲主题旋律,请学生说说乐曲中使用了一种还是两种乐器来演奏主题旋律。乐曲的主题旋律,分别用尖细、清亮的坠胡与暗哑、低沉的二胡两种乐器演奏主题旋律的第一段、第二段。

4.请学生用打击乐器,分别为教师弹奏的主题旋律第一、第二段伴奏,要求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情绪。

(四)聆听全曲,判断主题在乐曲中出现的次数。

.教师播放乐曲,请学生思考在乐曲中和尚主题出现了几次。

2.启发学生安静聆听,回忆动画片的画面(没看过动画片的学生,可自由展开联想)。

3.在动画片中,有这么一个故事情节:三个和尚谁也不去挑水,忍受着干渴,呆坐在佛堂前。偏偏这时,寺庙里的老鼠打翻了佛堂前的烛台,火苗烧着了纱帘,火势蔓延,寺庙刹那间笼罩在一片火海之中。三个和尚慌乱地打水救火。

教师启发学生,表现上述情景配上哪段音乐比较合适。

4.教师播放乐曲展开部,请学生随音乐表演手忙脚乱救火的情景。

初一音乐教案 第五单元 金色乐章 篇3

活动目标:

学习在歌唱时控制声音轻重和节奏快慢来表现歌曲的情感。学习小树叶坚强、勇敢、乐观向上的精神。活动准备:

秋风吹落叶的课件 灰色和亮色树叶若干 钢琴 录音机 磁带 大树妈妈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1、幼儿做“树叶宝宝”,教师做“大树妈妈”

2、播放秋风吹落叶的课件,幼儿看课件,教师引导幼儿

进入秋天美丽的意境。

教师深情地讲述“小树叶”的故事,秋天到了,秋风吹来了,小树叶一片片从大树上落下来,离开了树妈妈。小树叶,小树叶,你要飘向哪里?你可害怕?小树叶沙沙沙,勇敢的说:“春天会回来,打扮树妈妈!教师讲完故事就唱起“小树叶”的歌,并将歌曲介绍给小朋友。

小朋友老师唱的这首歌好听吗?你们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吗?它的名字啊就叫小树叶。跟老师说一遍:小树叶。

教师范唱第一段并提问:

小朋友你们刚才听到这歌里都唱到了什么了吗?根据幼儿的讲述布置图谱。引导幼儿根据图谱进行唱歌。

小朋友,这些图谱就是老师根据你们说的布置成的,现在我们就照着这些图谱来唱歌好吗?

唱的时候还应注意第一段讲的是小树叶离开了树妈妈,心里很难过,所以呢唱的连贯、缓慢。

教师范唱第二段并提问:

小朋友你们在这一段里又听到了什么呢?根据幼儿的讲述布置图谱。好!我们一起再根据图谱唱第二段

这第二段讲的是小树叶很勇敢、很坚强。所以唱的快一点。好吗

好!下面我们把这首歌连起来唱一遍,唱的时候要唱出第一段和第二段的不同哦!现在呀,我们把这首歌分开了唱,我来唱第一段,你们来唱第二段好吗!我要唱的怎么样,你们要唱的怎么样? 下面你们唱第一段,我再来唱第二段。

连贯、舒缓。第二段应唱的断顿、跳跃。唱2—3遍以后提问:

初一音乐教案 第五单元 金色乐章 篇4

第五单元

爱劳动

第一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洗手绢》。

2、歌表演。

3、认识音的长短。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轻松、连贯的声音演唱《洗手绢》,并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爱清洁的思想教育。

2、通过歌表演,用动作感受旋律的高低,表现学生劳动时的愉快情绪。

3、认识音的长短,丰富乐理知识。

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及歌表演

教学手段: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老师设问:你在家是否帮爸爸妈妈干活?长干那些家务活?自己能干哪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学生回答后夸奖真是爱劳动的好孩子,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位小朋友在做什么?

二、听歌曲录音范唱,请学生回答问题,并说说这首乐曲有什么特点?(活泼,欢快)

三、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四、跟着电子琴旋律用“啦”哼唱旋律。

五、代词入曲。

六、跟多媒体范唱进行小声哼唱。

七、跟电子琴伴奏演唱歌曲。

八、歌曲处理:

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你认为是怎样演唱?

学生自己得出:要唱得轻松、活泼,表现劳动的欢乐情绪。

结束句要唱得干脆利落。

九、歌表演。

A动作设计:

1红太阳

2白云彩

3妈妈洗衣

4我也来

哎啰哎啰哎啰哎(双手握拳做搓衣板动作)

6哎啰哎啰哎(动作同上)

B动作传授。

听伴奏乐,集体边唱边跳。比一比,哪个小组演得好。

十、做P34页的练习:

模仿下面劳动动作,体会音的长短。

shua—(刷),aa(嚓嚓),咚咚咚

十一、堂小结

第二时

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大家来劳动》

二、练习木鱼和铃铛的组合节奏。

教学目的:

一、能理解体会劳动的愉快,并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来演唱《大家来劳动》。

二、通过木鱼和铃铛的组合节奏练习,培养孩子的基本音乐技能。

三、使学生建立从小爱劳动的乐观态度。

教学重难点:

一、学会有感情地演唱《大家爱劳动》

二、打击乐练习的节奏感与整齐度。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子琴,木鱼和铃铛

教学过程:

一、练习以下节奏:

X

XX|X

X|(双响筒或木鱼)

X—|X—|(铃铛)

二、老师示范双响筒,木鱼,铃铛的演奏方法后,进行分组组合练习

注意学生演奏的节奏感与整齐度。

二、听歌曲《大家来劳动》的范唱录音,谈谈声音的处理方法(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四、代词入曲,随琴声伴奏演唱歌曲。

五、学生拍手用老师设计的双响筒,木鱼节奏进行边唱边打节奏。

六、熟悉歌曲演唱后,进行打击乐歌表演,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伴奏,另一部分演唱歌曲。

七、堂小结。

第三时:

教学内容:

一、欣赏独唱《劳动最光荣》。

二、欣赏民乐合奏《三个和尚》。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洗手绢》的演唱。

二、复习歌曲《大家来劳动》的演唱。

三、欣赏独唱《劳动最光荣》

1完整聆听,说说聆听后的心情。

2复听歌曲,结合生活中了解的劳动场景,随歌曲做劳动的模仿动作。

3师生讨论:说说小动物用哪些方式表现劳动的,爸爸妈妈又是怎样用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

四、欣赏民乐合奏《三个和尚》。

1完整聆听乐曲前,老师根据教科书的画面内容,简单描述动画片《三个和尚》的故事情节。启发同学

对音乐展开联想。

2完整聆听,在听到音乐的两个主题出现时,用动作和弹舌表示。

3师生共同总结故事中给大家讲述的“热爱劳动,团结合作,换来美好生活”的道理。

五、播放动画片《三个和尚》片段。

初一音乐教案 第五单元 金色乐章 篇5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巧、纯真的声音整齐地演唱《大风车》,并体会天真、欢快的情绪。

2、鼓励学生表演歌曲,激发其表演力和创造力。

3、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教学重难点]

通过歌曲引导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并创设活动给予儿童表现自己的空间和空段。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激发学生的表演力和创造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风车制作材料。[教学预设]

一、动画片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谈话:孩子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说说你们都喜欢看哪些动画片?今天,我们就来一次听歌猜动画片的游戏。老师弹音乐,同学们来猜一猜是哪部动画片的歌曲。

2、听歌猜动画片:《西游记》、《哪吒传奇》、《小鲤鱼历险记》。

3、谈话: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唱中央电视台《大风车》节目的主题曲——《大风车》。【设计意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引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生活中的乐趣。】

二、新歌教学,体验快乐。

(一)聆听范唱。

1、听师范唱,提问: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欢快的)

2、拍手听范唱,感受歌曲的节奏。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表演和初步聆听歌曲,让学生体验到歌曲所带来的无限快乐,激发他们学习歌曲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初步体验到歌曲的旋律美和节奏美。】

(二)认识歌词。

1、复习反复跳跃记号。

2、按节奏念歌词。(1)师教唱一遍。(2)生拍手念两遍。

(三)学唱歌曲。

1、师教唱两遍。重点提示:大O 风O 车O,要求唱得有弹性。

2、齐唱第一段。

3、自学第二段。

4、指名演唱。

5、为动画片配唱歌曲。

6、分小组自创动作。

【设计意图:按歌曲节奏朗读歌词,既可快速扫除学生不认识的字,又能感悟到演唱歌曲的节奏。结合低段儿童的认识规律,老师采用听唱法尽快让学生学会新歌。多种形式的练习,有效地强化了学生对歌词的记忆,对歌曲的熟练。】

三、音乐实践,拓展快乐。

1、观看风车图片,师简介有关风车的资料。

2、想象:你长大后想造什么样的风车?

3、学生边唱歌曲边做风车。

初一音乐教案 第五单元 金色乐章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了解蒙古的节日那达慕。

2、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3、让学生为结束句设计不同的力度变化,培养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交流合作能力和创造力。教学重、难点:

1、能够理解和掌握力度的变化,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相关文化的渗透以及情感的启发。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导语:前两节课,我们到云南参加了傣族的泼水节,又到四川参加了彝族的火把节,还去了新疆,感受了塔吉克盛大节日的热烈场面,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另一个民族——蒙古族,参加他们最盛大的节日群众聚会,首先,让我们敲起新疆的手鼓为他们助兴吧!

(一)欣赏歌曲,揭示主题

师:接下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音乐,请大家轻轻地闭上眼睛,聆听音乐,听到音乐的时候,展开自由的想像,联想一下,在音乐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场景?(播放《那达慕之歌》伴奏音乐)学生聆听音乐。

师:请同学们睁开眼睛,谁来告诉大家,刚才在音乐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场景?(热闹、欢快、热烈等等)

师:老师非常佩服同学们的音乐想像力,这段音乐确实表现了热烈欢腾的场面,这个场面 1 是什么呢?就是内蒙古大草原上最盛大的节日群众聚会:“那达慕大会”。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段音乐就是今天这节课要学唱的歌曲《那达慕之歌》(板书)。师:“那达慕”是什么意思?有同学知道吗?学生回答。

师:我们知道了“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游戏或娱乐。在“那达慕”大会上,有三项最著名的比赛项目,是什么?(摔跤、射箭、赛马)

师:同学们骑过马吗?谁能做一做骑马的动作。学生回答并做骑马动作。

师:其他同学想不想试一试?全体起立,骑马也有一个小小的要领:两手握住僵绳,身体向前倾,下巴抬起来,眼睛向前看,盯住一个目标。学生随着《那达慕之歌》音乐一起做骑马动作。

三、新歌教学

(一)模唱旋律,整体感知 1.范唱旋律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一起来看歌谱,先听老师范唱一遍(师边弹琴边唱)2.学生用“lu”模唱歌曲(1)用“lu”轻声模唱歌曲

(2)用“lu”并用自然地声音模唱歌曲

(二)学唱歌词

1.男生读第一段歌词,女生读第二段歌词 2.生跟琴轻声演唱歌曲

3.全班用轻快自然地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三)学唱歌谱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这首歌曲的演唱,要是能把歌谱加上唱名唱出来,那就更好了,谁来唱? 1. 学生自己唱曲谱 2. 师完整的范唱曲谱 3. 师生一起唱曲谱 4. 完整演唱歌曲

(1)男女生分段演唱,结束句齐唱(2)一组唱歌,一组用“lu”伴唱

(四)歌曲处理 1.节奏相似

师:现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想办法,找找歌曲当中两个节奏相似的乐句。师:谁来说说是哪两句? 学生回答并唱出来 师范唱学生随琴一起来演唱

师:谱子当中的第二句1 3(板书)附点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组合在一起,十六音符的3音要轻轻带过,不要唱的太强,教师范唱。

师:歌曲当中还有一处这样的节奏,你们找找看。(第四句 5 6)2.力度设计

师:歌曲的第一句有两种唱法,一种比较连贯,一种比较轻快,老师分别唱一唱,你觉得哪种唱法好听?(轻快的好听)

师:第二种唱法声音是有弹性的,感觉那种气氛是活灵活现的呈现在我们面前,第一种唱法没有生命力。大家一起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第一句。生:学生用轻快地声音演唱第一句

师:歌曲的第二句应该用怎样的力度来演唱?(强)师:第二句要唱的渐强,刚开始枪声没响要做好准备,枪声响了得像离弦的箭向前冲出去,所以声音要越来越强。(教师范唱第二句)生:学生演唱第二句。

师:下一句,到了赛马场上了,万人都在齐欢呼,这时候声音应该是强还是弱?(强)师:教师范唱。学生学唱。

3.师:你认为最后的结束句应该变成怎样的场景呢?不同的场景应该用怎样的力度来表现呢?

生1:认为最后的结束句表现骑马比赛进行到了高潮,马上要分出胜负,人们在欢呼,在拭目以待冠军的出现。所以力度应该是渐强的。表现越来越热烈的场面。

生2:认为最后的音乐应该是表现快乐的节日接近尾声了,欢聚的人们渐渐离开了会场,欢歌笑语逐渐远去。所以力度表现应该是减弱的。

师:同学们的设计都很有创意,正如你们所设计的那样,渐强的音乐通常会把音乐推向高潮,而渐弱的处理将音乐引向尾声有明显的结束感。让我们共同来体会一下两种不同风格的力度设计。

a、全班同学分别演唱感受两种不同的力度设计。第一遍先由p---f,第二遍由f---p。b、用欢快的情绪完整地演唱歌曲。(结束句按自己设计的力度演唱)。c、男女生分段演唱,结束句齐唱,(结束句按自己设计的力度演唱)

(五)表现歌曲

(1)、一组学生演唱歌曲,一组学生拍手(强弱)伴奏。(2)提问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其他学生伴奏。

四、小结

初一音乐教案 第五单元 金色乐章 篇7

生活中有一种美,那就是空白。留下空白,生命是一曲优美的乐章,是一幅华美的画卷。

生命中有了空白,我们才能将生活填充得五彩斑斓,灿烂多姿。

厌倦了城市喧哗的生活,可以找一个静谧的地方,让烦躁的心安静下来,去倾听海的呼啸,鸟的鸣叫。不好名利,不喜争斗,。少了分烦恼,多了一分轻松和悠闲,乐哉!留下空白,就有了“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情操,就有了“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

人的生命是短暂而又美好的。如果人们都一味地去弥补生命中的空白,而错过了仔细品味生活的乐趣,那么,即使你的生活比较富足,又有什么意义呢?留下一些空白,去感受生命的真谛,当岁月无情地划过时,总有那么一段值得让你去珍惜,去铭记的时光。

每个人都满怀希望地耕耘着自己的土地,这注定了以后的道路是漫长而充满坎坷的。一个人终其一生,也就能做成几件事,当我们的生命结束的时候,能完全实现自己心愿的人又有几个呢?在这个世界上,许多人都是带着希望而来,又带着遗憾而去,这样的生命难道就没有意义吗?我们真实地生活过,爱过,恨过,即使一无所获,生命也无怨无悔。

蓝天和大海用几乎单调的颜色来诠释美丽。那淡蓝色的韵律给人以宽阔、博大的美感。生命何尝不是如此,留有一些空白,生命并不会因此黯淡无光,而是更加宽容和博大,它会包容更多的内涵。

苍天付予每个人以生命,而每个人的生命历程是不一样的`,正因为如此,世界才会丰富多彩。生活中的空白其实就是一个个梦幻的摇篮。艺术家用空白来揭示美的真谛,短臂的维纳斯不就包容了更多美的形象了吗?文学创作中有很多作品在艺术情节之后创设了一个个耐人寻味的空白,这不但没有降低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反面给人以美的遐想,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生活中的空白,不也一样可以令我们遐思迩想,使我们的创造力更加蓬勃昂扬?

有了空缺,才有了完美,史铁生的残疾,使他爆发了生命活力,张扬出生命的锐气;海伦的失明,让她用拥有三天光明的祈求,给我们揭示了生活的美好,生命的可贵。生活不可能是一张完美无缺的画卷,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空白,不管你怎样走过,你都无法在生命落幕的时候,让所有的心愿都梦想成真。

上一篇: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辅导学生下一篇:2022唐山三模语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