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励志故事200字

2024-10-14

袁隆平励志故事200字(共10篇)

袁隆平励志故事200字 篇1

1949年8月,19岁的袁隆平高中毕业,他决定离开南京,励志回重庆去读农学院。到了西南农学院,他更是过得自在,期间只有一次辉煌:救过一个人。他编的考分歌谣在班上流传:“三分好,三分好;不贪黑,不起早;不留级,不补考。”

1953年8月毕业,全班同学都被分到了全国各地,最远的是到新疆去研究哈密瓜。袁隆平到湖南省农业厅报到后,就坐着烧木炭的汽车一路颠簸,到了离黔阳县城安江镇4公里外的安江农校。

这一呆,就是。

这个从大城市来的年轻老师上的课让学生喜欢。“他上课上得好,下课还跟学生玩,”当年的学生回忆说,“他不讲究那么多,黑板写满了,他把手一缩,抓起袖子就擦。”

试验逃过劫难

1960年7月,袁隆平曾经在学校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稻”,鹤立鸡群,穗大粒大。但是,第二年,“大水稻”的种子播下去,结果,高的高,矮的矮,产量都很低。

但是,这株天然杂交稻启发了他:用人工杂交的办法,可以培植高产的杂交稻。

勾腰驼背埋在稻田里的袁隆平,在1964年和1965年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稻株。

在60个瓦钵里面倒腾了两年,培育成功“雄性不育系”后,1966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的院刊《科学通报》上,他发表了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这是中科院《科学通报》在“_”停刊前的最后一期。恰好给国家科委九局的一个领导看到了,就发函下来,要求湖南省科委和安江农校支持袁隆平的试验。

“_”开始不久,“白专典型”袁隆平未能幸免,他的几十个“资产阶级的坛坛罐罐”被“彻底砸烂”,捡回来的几兜秧苗就悄悄藏在学校后面的臭水沟里。

就在要被抓进“牛棚”的时候,工作组却从学校档案里面找到了那封公函。

袁隆平因此化险为夷,反倒成了保护对象。更令他惊讶的是,省科委还将“水稻雄性不育”列入科研课题,拨给他科研经费600元,两名“社队来社队去”的学生也被同意留校当他的助手。

但秧苗却再次被毁。1968年5月的一天,试验田被人踩得稀烂,秧苗被拔光。从田埂边的污泥里,他又捡回了5根半埋着的秧苗。让助手尹华奇感到惊讶的是,袁隆平继续干活,丝毫没有追究是谁干的,“他是那种摔摔打打都不记痛的”。

等到第二年6月,他又被派往100公里外的溆浦县低庄煤矿“宣传毛泽东思想”。两个月后,因为两个助手写信向上面反映,引起省科委和农业厅重视,专门成立了一个科研协作组,才把他调往长沙工作。

开放的科研

从这年10月,袁隆平他们开始到气候炎热的云南和海南去南繁。

遍寻资料,他发现海南的野生稻资源最多,所以,1970年秋天,几个人的科研小组又到了海南岛崖县的南红农场。

这时候刚好《人民日报》发表《农业学大寨》评论,后来袁隆平得意地说,“在外面搞科研,成了“逍遥派”,两头都不管。”

南红农场技术员冯克珊上了袁隆平的课,就意识到农场附近的“假禾”,很可能就是他们要找的野生稻。它们一大丛匍匐着,穗粒又小又少,一碰就掉,看起来就像野草。他约了袁老师的助手李必湖一起去辨认,然后挖回了一兜雄花异常、花药细瘦没开裂的稻穗。

这株被取名“野败”的野生稻后来成了所有杂交稻的母本。

1971年初,国家科委和农业部又组织了一个全国性协作组。3月下旬,全国18个科研单位的一百多名农业科技人员都来到了南红农场。

此时“野败”的杂交第一代正在抽穗,还没有人知道其科研价值,但袁隆乎却毫无保留,把“野败”材料分送给大家做实验。

“他这个人做什么都很坦荡,最恨那种保守、自私的做法,”湖南农学院教师罗孝和也是1970年才进入这个科研小组的,他发现,袁隆平从来不搞“山头”,“只要表现出对课题感兴趣,他就欢迎,给外单位的讲课也一点都不保留”。

人多力量大,很快,在用上千个品种与“野败”进行上万次回交转育后,结果,湖南组和江西组、福建组都培育出了几个优良的不育系和保持系。

1974年,袁隆平育成中国第一个强优势组合“南优2号”。经试验种植,两季水稻产量都比常规水稻增产30%以上。

随后,他又设计了父本与母本分垄间种的栽培模式,还创造出用竹竿“赶花粉”的土办法,将种子产量从亩产5。5公斤提高到40公斤以上。

1976年是很特别的一年。稻田边的广播里,不时播出周恩来逝世、唐山大地震、毛泽东逝世等大事件。稻田里面,稀稀疏疏的杂交水稻却长出了粗壮饱满的颗粒。这年,全国大面积试种,208万亩杂交水稻,增产??热?吭?20%以上_。

杂交稻面积开始急速推广,到,全国有一半的稻田都在栽种杂交稻。

等到1981年6月,推了一个光溜溜的小平头的袁隆平上了北京,领了我国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特等发明奖。

自在随意的老头

现在,他的办公室里面已经摆满了各种奖牌和证书。但老头子还是坚持在第一线做科研。每年一到冬天,他都要到三亚基地去。

有次他爬田埂,旁边人想扶他一把,被他一下挡开了,“你以为我老了啊,我蹿田埂比你年轻人还快当!”

成名成家的袁隆平好像仍然喜欢自在随意的生活。

他偶尔出差逛街,看到便宜衣服,就先在自己身上比试一下,然后又在助手身上比试一下,买上一大堆,回来就人人都发一件。有次到香港中文大学去作报告,他就扎了条刚在街边用10元钱买的领带。

19,湖南一个事务所评定“袁隆平品牌”价值一千亿元,杨澜到海南去采访他:“您回家跟自己的太太谈论这件事的时候,她有什么看法?”

结果,他的回答是,“从来没有谈。”他后来跟助手说,“我就是个过路财神。”还在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奖给他1。5万美元奖金,他全部拿出来,设立了一个杂交水稻基金,专门奖励有成就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

他经常跟人说起他曾经做过两次的梦:田里的水稻长得像高梁一样高,稻穗像扫帚一样长,颗粒像玉米一样大,他和助手们走累了,就在稻子下面聊天乘凉。

刚开始,周围人呵呵的笑,时间长了,才发现他满脑壳就惦记这个事情。他把身边英语好的年轻助手都尽量送出国去深造,为的是他的第二个理想:要让杂交水稻推广出去,“造福全世界”。

他的助手廖伏明感慨说,“袁老师又有追求又能自在,是个幸福的人。”

这位老人,又带来了好消息!

15日,记者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悉,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湘两优900(超优千号)”,15日在河北省硅谷农科院超级杂交稻示范基地,通过了该省科技厅组织的测产验收。平均亩产1149.02公斤,即每公顷17.2吨。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的最新、最高纪录。

该示范基地,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是全国第六期超级杂交稻“百千万”高产攻关示范工程示范点之一。该地区全面无霜期达205天,活动积温达4371.4摄氏度,年降雨量在594.4毫米左右,属轻度盐碱土地。

据了解,测产专家组,由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技创业创新联盟、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河北省土壤肥料总站、河北工程大学、邯郸市农牧局土壤肥料站等单位的7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对该基地种植面积达102亩的“湘两优900”百亩高产攻关片进行了现场测产。专家组在现场考察基础上,随机抽取了3块地进行人工收割、机器脱粒、实打实收,总收面积3.126亩,三块地亩产分别为1181.00公斤、1129.68公斤和1136.38公斤,平均亩产1149.02公斤。

记者连线了在现场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宋春芳。他介绍,品种整个生育期表现良好,10月5日初步实收测产数据显示,亩穗数19.5万,成穗率78.6%,每穗粒总数304粒,结实率90% ,千粒重25.5克,穗粒数273.6粒,预测亩产理论产量在1357.4公斤。

水稻亲本去镉技术取得突破!

还是在近日,

在国家水稻新品种

与新技术展示现场观摩会上,

(以下简称“双新会”)

袁隆平宣布了一项重大成果:

“近期我们在水稻育种上

有了一个突破性技术,

可以把亲本中的含镉

或者吸镉的基因‘敲掉’,

亲本干净了,种子自然就干净了。”

水稻亲本去镉技术取得突破,意味着什么?

袁隆平“敲掉”水稻含镉基因,到底意味着什么?或许对于很多非专业人士这个概念可能不易理解,但是却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据湖南日报报道,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绿色种业提出的新要求,农作物的纯净度越发受到关注,特别是在许多土壤污染较重的地区,如何避免污染元素在作物中的代际传播,是育种家必须考虑的问题。

此项镉元素剔除技术将扭转我国部分农作物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趋势!

镉被认为是一种十分危险的环境污染元素,自20世纪初以来,由于镉以及其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镍镉电池、颜料以及电镀等制造环节。镉的产量及用途在不断增加。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向环境中释放的镉高达30000吨左右。其中82%-94%的镉会进入到土壤中。在人体中积存,会导致软骨症,最严重的还会引发癌症。

镉污染常见吗?严重吗?

说到大米的重金属镉污染,不得不说1931年震惊世界的日本富山县“痛痛病”镉米事件。

自20世纪初期开始,人们发现这里的水稻普遍生长不良。1931年开始,又出现了一种怪病,患者大多是妇女,病症表现为腰、手、脚等关节疼痛。病症持续几年后,患者全身各部位会发生神经痛、骨痛现象,行动困难,甚至呼吸都会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

到了患病后期,患者骨骼软化、萎缩,四肢弯曲,脊柱变形,骨质松脆,就连咳嗽都能引起骨折。患者不能进食,疼痛无比,常常大叫“痛死了!”“痛死了!”有的人因无法忍受痛苦而自杀。

这种病由此得名为“骨癌病”或“痛痛病”(Itai-Itai Disease)。

1946-1960年,日本医学界从事综合临床、病理、流行病学、动物实验和分析化学的人员经过长期研究后发现,“骨痛病”是由于神通川上游的神冈矿山废水引起的镉(Cd)中毒,用这种含镉的水浇灌农田,生产出来的稻米成为“镉米”。“镉米”和“镉水”把这里的人们带进了“痛痛病”的阴霾中。

因为水稻是对镉吸收最强的大宗谷类作物,其籽粒镉水平仅次于生菜。可以说,水稻重金属污染类型中,镉污染是最严重的一种。

有分析认为假如此次水稻亲本“去镉”成功,那袁隆平院士对人类粮食的贡献将是空前绝后的。他不仅解决了人类的“吃的饱”问题,还解决了人类的“吃的安全”这一大难题。

袁隆平“海水稻”测产

2.8亿亩盐碱地未来将能种庄稼

不光是水稻亲本去镉技术,袁隆平挂帅的“海水稻”项目又传来另一则喜讯。

9月28日,由袁隆平挂帅的“海水稻”项目将在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的试验基地和金口镇海水稻稻作改良国家示范基地进行实地测产。

袁隆平在今年的一次主题演讲中曾表示,将在3-5年内选育出在盐分浓度3-8‰海水灌溉种植条件下,产量达300公斤/亩以上的耐盐碱水稻新品种。“为了使海水杂交稻能够更好地造福世界人民,我本人和本研究中心均十分乐意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杂交水稻,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和促进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全球有9.5亿公顷盐碱地,其中1亿公顷(15亿亩)在中国,2.8亿亩可以开发利用。袁隆平希望通过耐盐碱杂交水稻(俗称“海水稻”)的研发和推广让盐碱地像普通耕地那样造福人类。

海水稻试种、推广成功后

按照每亩盐碱地产值200-300公斤计算

可增产粮食500亿公斤

多养活约2亿中国人!

这不仅对我国粮食安全影响巨大

甚至将深刻改变人类的命运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8亿饥饿人口

如果全球143亿亩盐碱地都能种上海水稻

意义不言而喻!

使人激励的关于袁隆平的励志故事 篇2

1960年7月,袁隆平曾经在学校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稻”,鹤立鸡群,穗大粒大。但是,第二年,“大水稻”的种子播下去,结果,高的高,矮的矮,产量都很低。

但是,这株天然杂交稻启发了他:用人工杂交的办法,可以培植高产的杂交稻。

勾腰驼背埋在稻田里的袁隆平,在1964年和1965年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稻株。

在60个瓦钵里面倒腾了两年,培育成功“雄性不育系”后,1966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的院刊《科学通报》上,他发表了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这是中科院《科学通报》在“”停刊前的最后一期。恰好给国家科委九局的一个领导看到了,就发函下来,要求湖南省科委和安江农校支持袁隆平的试验。

“”开始不久,“白专典型”袁隆平未能幸免,他的几十个“资产阶级的坛坛罐罐”被“彻底砸烂”,捡回来的几兜秧苗就悄悄藏在学校后面的臭水沟里。

就在要被抓进“牛棚”的时候,工作组却从学校档案里面找到了那封公函。

袁隆平因此化险为夷,反倒成了保护对象。更令他惊讶的是,省科委还将“水稻雄性不育”列入科研课题,拨给他科研经费600元,两名“社队来社队去”的学生也被同意留校当他的助手。

但秧苗却再次被毁。1968年5月的一天,试验田被人踩得稀烂,秧苗被拔光。从田埂边的污泥里,他又捡回了5根半埋着的秧苗。让助手尹华奇感到惊讶的是,袁隆平继续干活,丝毫没有追究是谁干的,“他是那种摔摔打打都不记痛的”。

等到第二年6月,他又被派往100公里外的溆浦县低庄煤矿“宣传毛泽东思想”。两个月后,因为两个助手写信向上面反映,引起省科委和农业厅重视,专门成立了一个科研协作组,才把他调往长沙工作。

袁隆平的励志故事2:开放的科研

从这年10月,袁隆平他们开始到气候炎热的云南和海南去南繁。

遍寻资料,他发现海南的野生稻资源最多,所以,1970年秋天,几个人的科研小组又到了海南岛崖县的南红农场。

这时候刚好《人民日报》发表《农业学大寨》评论,后来袁隆平得意地说,“在外面搞科研,成了“逍遥派”,两头都不管。”

南红农场技术员冯克珊上了袁隆平的课,就意识到农场附近的“假禾”,很可能就是他们要找的野生稻。它们一大丛匍匐着,穗粒又小又少,一碰就掉,看起来就像野草。他约了袁老师的助手李必湖一起去辨认,然后挖回了一兜雄花异常、花药细瘦没开裂的稻穗。

这株被取名“野败”的野生稻后来成了所有杂交稻的母本。

1971年初,国家科委和农业部又组织了一个全国性协作组。3月下旬,全国18个科研单位的一百多名农业科技人员都来到了南红农场。

此时“野败”的杂交第一代正在抽穗,还没有人知道其科研价值,但袁隆乎却毫无保留,把“野败”材料分送给大家做实验。

“他这个人做什么都很坦荡,最恨那种保守、自私的做法,”湖南农学院教师罗孝和也是1970年才进入这个科研小组的,他发现,袁隆平从来不搞“山头”,“只要表现出对课题感兴趣,他就欢迎,给外单位的讲课也一点都不保留”。

人多力量大,很快,在用上千个品种与“野败”进行上万次回交转育后,结果,湖南组和江西组、福建组都培育出了几个优良的不育系和保持系。

1974年,袁隆平育成中国第一个强优势组合“南优2号”。经试验种植,两季水稻产量都比常规水稻增产30%以上。

随后,他又设计了父本与母本分垄间种的栽培模式,还创造出用竹竿“赶花粉”的土办法,将种子产量从亩产5。5公斤提高到40公斤以上。

1976年是很特别的一年。稻田边的广播里,不时播出周恩来逝世、唐山大地震、毛泽东逝世等大事件。稻田里面,稀稀疏疏的杂交水稻却长出了粗壮饱满的颗粒。这年,全国大面积试种,208万亩杂交水稻,增产??热?吭?20%以上_。

杂交稻面积开始急速推广,到,全国有一半的稻田都在栽种杂交稻。

等到1981年6月,推了一个光溜溜的小平头的袁隆平上了北京,领了我国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特等发明奖。

袁隆平的励志故事3:自在随意的老头

现在,他的办公室里面已经摆满了各种奖牌和证书。但老头子还是坚持在第一线做科研。每年一到冬天,他都要到三亚基地去。

有次他爬田埂,旁边人想扶他一把,被他一下挡开了,“你以为我老了啊,我蹿田埂比你年轻人还快当!”

成名成家的袁隆平好像仍然喜欢自在随意的生活。

他偶尔出差逛街,看到便宜衣服,就先在自己身上比试一下,然后又在助手身上比试一下,买上一大堆,回来就人人都发一件。有次到香港中文大学去作报告,他就扎了条刚在街边用10元钱买的领带。

19,湖南一个事务所评定“袁隆平品牌”价值一千亿元,杨澜到海南去采访他:“您回家跟自己的太太谈论这件事的时候,她有什么看法?”

结果,他的回答是,“从来没有谈。”他后来跟助手说,“我就是个过路财神。”还在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奖给他1。5万美元奖金,他全部拿出来,设立了一个杂交水稻基金,专门奖励有成就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

他经常跟人说起他曾经做过两次的梦:田里的水稻长得像高梁一样高,稻穗像扫帚一样长,颗粒像玉米一样大,他和助手们走累了,就在稻子下面聊天乘凉。

刚开始,周围人呵呵的笑,时间长了,才发现他满脑壳就惦记这个事情。他把身边英语好的年轻助手都尽量送出国去深造,为的是他的第二个理想:要让杂交水稻推广出去,“造福全世界”。

科学家名人励志小故事200字 篇3

爱迪生是世界上有名的发明大王,他的发明有一千多项,像电灯、留声机、电影机等都是他发明的。

一天,爱迪生用铜线在树上架起了电线,直接接到他的好朋友家里,并把当天卖剩下的报纸和一台电报机留在朋友家。晚上会到家后,他爸爸要看报纸,爱迪生说今天的报纸卖完了。起先他的爸爸并没有非常可惜。爱迪生为了引起爸爸的兴趣,就开始说起今天报纸的内容如何新鲜有趣,没有看真是非常可惜。爱迪生的爸爸听到他讲得如此绘生绘色,真的非常想看。于是他问爱迪生还能不能想办法找一份来。爱迪生说,他的朋友佳丽还有一份,他可以用电报把报纸的内容传过来。这个时候爱迪生的爸爸想看报纸的瘾上来了,于是就痛快地答应了他。

爱迪生的爸爸看到儿子自制的土电报机还真能用,心里非常高兴。心想,这孩子也不简单!从此以后,他就再也不阻止爱迪生晚上道电报实验了。后来爱迪生经过艰苦地努力,终于成了世界上伟大的科学家。

怀念袁隆平爷爷作文200字 篇4

总在想着,有那么一位老人,躲在高粱般的禾稻下遮阳,闻着阵阵稻香,甜甜地进入梦乡……

这是袁隆平爷爷的“禾下好乘凉”梦,可他却不能亲自实现了,表隆平爷爷与世长辞了。他的离开,是我国的巨大损失,可他也留下了许多重要的东西。他留下的,是对岗位的负责,一丝不苟的态度;是不畏失败,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是以国家为重,贡献自身力量的大爱情怀!是他,为中华人民,献出自己的一切。

炊烟缓缓升起,来到云层之上。在那里,有一位老人,正骄傲地为母亲介绍着,介绍着自己一生奋斗的成果。

袁隆平的故事_名人故事精选 篇5

心细如发的男人袁隆平故事

没结婚以前,她以为他是一个粗心的男人。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是因为她与他恋爱的日子并不长,就一百天左右。

她爱上他,是因为她欣赏他对自己的研究事业的全身心投入。男人是需要有事业的,而对事业的投入,是事业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前提。

她在心里安排着:让我照顾他一辈子吧。

事实并不是这样。

她很快发现,他是细心的。她时时刻刻被他的爱笼罩包围,让她有幸福的眩晕感。

蜜月的一天,加班到晚上11点,回家后他邀请她去游泳。临出门前,他特意带上一把小剪刀。她不解地问带剪刀干什么,他解释说河里有许多渔民布下的渔网,夜里游泳万一碰着鱼钩,能马上剪开帮她脱身。她听了,点了一下头,心里是幸福潮涌。

这种细心的爱长年流向她的心田,并未因婚姻的持续而减少或消失。

家里安煤气热水器时,他59岁,她51岁,他们的婚姻已经完美持续26年。每次她洗澡,隔两三分钟,他都会在外面大声喊她的名字。最初,她不理解,不想答应他,甚至抱怨过:喊什么,洗个热水澡都不消停!很快她知道,他之所以如此“烦”她,是担心她煤气中毒。他说:听不见动静我喊你两声,你应了,证明你安全。

她希望他一辈子都这样“烦”她。

她说:下辈子我还嫁他,因为他是一个心细如发的男人!

因为有爱,所以心细;对一个人粗心的开始,往往是爱之死亡的开始。

他用自己对妻子的挚爱讲了上面的道理。他是中国最著名的“农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她是他一辈子最幸福的妻子,邓哲。

袁隆平的幽默故事

人生苦短,活着就应该轻松一些,愉快一些,而幽默,就是轻松愉快的一剂良药。富于幽默感的人大多思维敏捷,才华出众,胸襟开阔,为人随和。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与袁隆平在安江便认识,之后又写过他不少作品,算是老朋友了。有次我与老伴到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去看望他,临别时留影纪念,他是一位誉满全球的大科学家,我自然让他站在中间。他开玩笑地说:“这不是第三者插足吗?”我和老伴不禁一笑。

袁隆平的幽默,是一以贯之的。

当年,他在安江农校当老师的时候,一时找不到抹布,就扯着衣袖擦黑板,这一举动自然引起学生哈哈大笑。袁隆平正色地说:“笑什么,爱因斯坦还拿美元支票当书签呢?”

袁隆平喜欢自由,散漫的生活。衣服扣子掉了不补,皮鞋脏了不擦油,因此,有人给他取了浑名叫“油榨鬼”。油榨是湖南方言,不整洁的意思。这个浑名是一个叫李效牧的老师取的。李效牧是个快活鬼,那时候兴学“苏联老大哥”,便给他取了个浑名叫“扁脑壳夫”。有位姓曾的老师写文章爱带之乎者也,袁隆平就给他取浑名叫“曾员外”,有位姓曹的老师爱哼京戏,便取浑名“曹孟德”。他们之间不称呼姓名或某某老师,而是以浑名取乐。

袁隆平才华横溢,爱好广泛,拉小提琴、游泳、打排球、跳踢踏舞,还爱打麻将。打麻将不带“彩”而是钻桌子,袁隆平输了照样钻。他有时手气不好,连连失手,钻了一次又一次。有人说,这回就免了吧!袁隆平不领情,照样钻,做为一个工程院院士、世界级着名科学家,打麻将钻桌子,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只是现在年岁老了,钻桌子有困难,改为别的方式,再不钻桌子了。

吸烟,是目前威胁着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统计,全国烟民达三亿。对此,袁隆平来个反话正说,总结了抽烟七大好处:友谊的桥梁(人与人交往的媒介);灵感的源泉(激活思维和灵感);寂寞的伴侣(抽烟排除寂寞);“非典”的克星(烟中含有焦油);痴呆的良药(烟中含有尼古丁);健康的象征(如果抽烟的人不想抽烟说明身体不行了);纳税的大户(国家一部分税收来自烟民)。袁隆平的一席话,让人觉得他是在宣扬抽烟有益,错了,这是他卖关子,最后的结论是:“弊大于益,我不吸烟。”

说起给孩子取名,袁隆平也与众不同,袁隆平三弟兄,清一色的男子汉,他生了三个儿子,按他的说法是“单一品种”。大儿子小名叫“五一”,二儿子小名叫“五二”,三儿子小名叫“五三”,一、二、三、四,部队行进的口号,只是老四缺席,到了“三”就划了个句号。而到孙辈,名字也都是袁隆平取的,大孙女生下来前几天接连下雨,生下的当天,雨过天晴,故取名“袁有晴”;第二个孙女是农历“雨水”节那天生的,故取名“袁有清”。袁隆平得意地说:“晴是太阳,清是雨水,有太阳有雨水,万物茁壮成长。”在给孩子取名上,他没有忘记农业,也没忘记“幽”一“默”。

袁隆平的奋斗故事

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生于1930年,八十几岁高龄的他仍然活跃在科研场上,为我国的水稻研究事业做着贡献。袁隆平的励志故事充满了奋斗和坚持的色彩,不畏艰难,知难而进是袁隆平院士做科研一贯的原则。“一颗种子改变世界”是对袁隆平所作贡献最好的诠释。

这个励志故事从袁隆平年轻的时候开始讲起。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那时国家实行毕业分配政策,袁隆平被分到穷乡僻壤的安江农业学校当教师,负责教三门课。然而就在这个落后的湖南乡下,袁隆平度过了人生中最难忘的岁月――这些日子里,他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做农业科研,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袁隆平的故事 篇6

“荣誉不属于我个人,属于整个中国”

在袁隆平连连获奖载誉归来后,有媒体的记者采访他时问道:“对于您的贡献,您自我作何评价”

他平静地说:“这不是我个人的荣誉,是我们中国的荣誉,我只是一个学科带头人,一名代表。我讲一个故事:8月,我去墨西哥参加作物遗传与杂种优势利用的国际讨论会,并被授予先驱科学家荣誉称号。这次会议有60多个国家的600多位科学家参加,其中12位是中国人。我因为签证的关系,迟去了两天,在举行仪式的头一天午时才到。我到了后,那12个中国人喜出望外,说,袁教师你最之后了,我们急死了,你来了之后,我们的地位就提高了。因为在5名被授予先驱科学家称号的人之中,其余4名都是美国人。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荣誉不属于我个人,属于整个中国。”

青春励志演讲稿200字 篇7

> 【励志演讲稿200字范文】

两个人,两支笔,两支新的钢笔。

其中一个人拿着他的笔,全伸入墨水瓶里,使劲挤了很多下,墨水仿佛把笔里的每一个缝隙都死死地塞满了。笔外也沾了许多,纸都被它全浸透了。刚写下一行字,突然发现笔尖悬着一大滴墨水,还没反应过来,那大滴墨水就滑了下来。刚写的在完完全全墨水吞噬了,本子也不行了。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另一个呢?恰恰相反——只挤了半笔墨水,笔外也没有沾多少,写下的字也好。这,多好啊!相比之下,只是要多加一次罢了。

我在想——那第二个人,难道真的只是避免了废掉一张纸吗、一滴墨汁吗?那第一个人难道真的只是缺少了一张纸、一滴墨汁吗?......谢谢大家!> 【青春励志演讲稿200字】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在这条人生的长河中,我始终告诉自己,如果你是金子,到哪都能发光,只要你斗志昂扬的面对生活、面对工作,你就会有所获得。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心中无不闪烁着梦想,那么现在就是我们努力实现梦想的时候了。我们要做的有很多很多。纵使艰难险阻,也要努力前行:追求卓越,真诚回报,释放青春能量,点燃创业梦想。或许我们成不了伟人,纵使我们平淡一生,但这都不要紧,群星闪烁时我们同样灿烂,这样的平凡其实是一种伟大。

我选择了共产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已经选择了奉献。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时期,而是心灵的一种状况。如果你的心灵很年青,你就会常常保持许多梦想。大家都知道我们企业的精神:务实、敬业、创新、高效,虽然我们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但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家,在这里,我们信守同样的共产主义精神,写下同样的奉献承诺,拥有同样的壮美青春。

亲爱的朋友们,这是一次演讲,更是一次告白。当我满带着青春的气息,怀揣着沉甸甸的梦想与信念站在这里的那刻,我的内心是如此的坦荡与激昂,那种难以形容的兴奋与紧张,我真诚的邀请你们一同分享。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200字励志演讲稿】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理想是人生的太阳,没有阳光的普照、生命的作用,地球就会变成石头。对人类来说,没有理想就等于没有灵魂。

俄国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张闻天说过: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英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佛来明曾说过:人一旦失去理想,失去了精神上的追求,人类就变得无知,社会也将会变得漆黑一团。因为理想是信念、信仰、道德、责任、风尚、习惯所形成的一种意识,它直接支配着一个人实践活动的方向和效果。谢谢大家!篇二:青春励志演讲稿

把握青春

大家晚上好!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一个人生命中最宝贵的就是青春。青春易逝,而我们该如何去把握和珍惜属于我们自己的青春呢。青春是如此的短暂,不再回头的,不仅仅是那古老的辰光,也不只是那些个夜晚的星群和月亮,还有我们的青春在流逝着。所以我们的青春不要在为落叶伤感,为春雨掉泪中度过;而应用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青春和生命奏响时代的强音。

保尔·柯察金曾经说过:“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四年,我们有幸拥有着这大学四年,但多少人的四年已一去不返;更还有多少人在为能拥有这四年而埋头于题海和各种各样的模拟考试中呢、当初我们从他们这种状况中走出来,走进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大学。

“我们错看了世界,却反过来说世界欺骗了我们。

我相信,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心有多大,未来就有多大。人生短短几十载,不要给自己留有什么遗憾!

热情换回时间,让年轻的梦没有终点!

有人说,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两种:鹰和蜗牛。虽然我们不能人人都像雄鹰一样一飞冲天,但我们至少可以像蜗牛那样凭着自己的耐力默默前行。”

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青春,应该是奋斗的。

想问大家一句 很纯朴的话,你们爱国吗?(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历史,)不知道 大家有没有看过 这样一部 电影,(建党伟业)。那些曾为中华民族的民主,科学,独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青年们,是他们,在民族遭受屈辱的时刻挺身而出,以力挽狂澜之势救黎民于苦难。在斗争中,青年们以燃烧的激情和鲜血凝聚成精神的火炬,点燃了未来。这种青春是多么绚丽夺目,这种使命是多么震撼人心啊!

然而。。,在当代的中国,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些现状,大学生既被社会过高的期待,也过高地期待着社会,只因为一些青年大学生不能正确地评估自己,作为不思进取的借口。于是,曾经也想要有所作为,却不知道从何做起,跟着感觉走了。。。

我的一些话并非说教,我们都一样,希望以此和大家相互激励,相互促进。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青春不仅仅需要激情,同时也需要一颗求实进取的心!

青年,如云霞,光彩熠熠,似白杨,生机勃勃,是李大钊先生眼中的“人生之春、人生之华”,是毛泽东主席口中“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作为青年中的一员,应以激情为旗,用青春作注,拼一个无悔的人生!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篇三:200字励志演讲稿 200字励志演讲稿

自信与自卑、自负,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精神境界根本不同,结果也大相径庭。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它不仅是对自己能力的信任,更是对自己所追求目标的坚定信念。有了它,才能驶向胜利的彼岸。当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毛泽东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敌人日搜夜捕,陈毅“屡不得脱”时,他满怀自信,高唱“血雨腥风应有涯”,“人间开遍**”!陈毅的《梅岭三章》就是撼人心魄的自信之歌、胜利之歌!著名科学家门捷列夫说得好:“只有自信,才能让人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工作,而不致被怀疑吞食你的想象力”。苏格拉底也说:“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要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和自信。”总之,自信是指向胜利的导航塔,是前进的不竭动力。

自负者与自信者也格格不入。自负与自卑都是极端心理,自负者在取得一些成绩后沾沾自喜,甚至目空一切,妄自尊大。这些人就算是先前取得一些成就,也只是昙花一现。历史上的教训值得我们记龋楚汉相争时,项羽在推翻暴秦的残酷统治的斗争中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暂时的军事优势使他盲目自负,自封“霸王”,结果被刘邦打败,昔日不可一视的英雄,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常三国时的曹孟德折戟沉沙,覆军于赤壁,又是一个自负导致失败的教训。由此可见,正确估价自己的长处和成绩,正视自己的短处和不足,划清自信与自负的界限,对一个成功者来说真的很重要。怎样看待自信、自卑、自负,其中充满辩证法。我们要相信自己,却不自负;要正视不足,却不自卑。选择自信,战胜自卑,远离自负,这是新世纪的要求,是追求完美人格的要求。“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充满自信的名言,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进。篇四:青春励志演讲稿

青春励志演讲稿 青春,是我们一生中最美丽的季节,她孕育着早春的生机,展现着盛夏的热烈,暗藏着金秋的硕实,昭示着寒冬的希望,充满诗意而不缺乏拼搏的激情,时尚浪漫而又饱含着奋斗的艰辛。

让青春烈火燃烧永恒,让生命闪电划过天边,用所有热情换回时间,让年轻的梦没有终点!我非常欣赏《烈火青春》里面的这段话,并一直用它激励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我认为,青春就应该燃烧,发出亮光才有价值!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既然这样,我不愿腐朽,也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在座的朋友们!你们愿意吗? 青春,是我们一生中最美丽的季节,她孕育着早春的生机,展现着盛夏的热烈,暗藏着金秋的硕实,昭示着寒冬的希望,充满诗意而不缺乏拼搏的激情,时尚浪漫而又饱含着奋斗的艰辛。当一个人的青春融汇到一个时代、一份事业中,这样的青春就不会远去,而这份事业也必将在岁月的历练中折射出耀眼的光芒。说到这里,我想起了这样一句话:“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生命的意义在于活着,那么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当然不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答案只有两个字,奉献!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不付出、不创造、不追求,这样的青春必然在似水年华中渐渐老去,回首过往,没有痕迹,没有追忆,人生四处弥漫着叹息。我想,这绝对不是我们存在的意义。古往今来,有无数能人志士在自己的青春年华就已经成就了不朽的人生,在这里我来不及一一列举。可是,有一个人的名字我却不能不提,他是我们永远的学习榜样,一个最平凡最无私也是最伟大的人。大家知道他是谁吗?这个传奇人物就是雷锋,他告诫我们说:“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包括我自己都可以成为这样的人。

我告诉自己,“只要你是金子,就能放光,只要你斗志昂扬的面对生活,你就会有所获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青春是学习的季节,青春是奋斗的岁月,不要停止我们前进的步伐,因为青春的路正长。有空的时候静下心来好好看看书,回头想想自己走过的路,为自己的人生做好一个规划,把自己的理想铭刻在心中,做一个甘于寂寞,敢于创新、干劲十足的年青人。我们要抓住金色青春,让人生中留下永恒的光辉!篇五:青春励志演讲稿:青春的使命

青春励志演讲稿:青春的使命

青春是什么难道是携子之手,浪漫而温馨地漫步于桃红柳绿之中吗难道是把头发染成五颜六色,在大街上旁若无人地大跳千奇百怪的街舞吗难道是无休止地泡吧,疯狂地蹦迪吗有些人一直在成长的十字路口徘徊。但是,我要问:难道青春仅仅就只剩下这些了吗青春可

以是远大的志向和崇高的理想;青春还可以是面对峰回路转,霹雳斩棘,举步探索的毅力。

青春不仅仅是一声声的赞美,它更是拥有使命并为之奋斗不息的源泉。因为生命的光环一个个被践踏的躯体赋予了新的灵魂;因为青春的绚丽,一个个飞舞的思绪会聚成一首悲壮的挽歌。

正能量的励志短文200字 篇8

时间,是一个用处极大的物件,它帮助我学习、生活。我的生命中处处留下了它的足迹。每当需要时间的时候多少人祈求上天多给他些时间,可当他们浪费时间的时候却从未想过去珍惜它。所以,不要等到要失去时间时才追悔莫及。

时间,时间,多么伟大而神圣的名词,从现在开始,珍惜时间吧!从每一分每一秒开始!

正能量的励志短文四:阳光

秋日的阳光,没有春天的柔媚,也没有夏日的奔放,有的只是一份恬静淡雅。

秋日的阳光是蓝天的微笑。凄冷的秋让人打着寒颤,而那一抹阳光,能让人感受光芒,能使心中充盈着光明与温暖。秋日的那一抹阳光啊,它不仅给人带来了希望,还有图画般的景致,你看——

清晨的静海荡漾着鸟语的微波,晨曦藏匿在密密的树林后,如一个俏皮的孩童与世界的万物捉迷藏,又似腼腆的女孩害羞地用树林作面纱遮住自己粉嫩的脸。良久,她羞答答地走上天宇。于是,淡淡的阳光洒在树林中,片片叶子像镀了金似的,投下点点光斑。那一抹阳光就这样画出了婆娑的树影,给人一种扑朔迷离之美。

黄昏的海上,慢慢盖上了睡眠的丝被。那海边,一抹阳光在海的宣纸上绘出了彩霞的绚丽。这时,大海已不是单纯的一片汪洋,而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给人一种五彩斑斓之美。

赞美袁隆平的生活故事随笔 篇9

李 政((长沙) 南粤作家

我与袁隆平院士的二三事

我有幸进入湖南袁氏农业超级稻推广有限公司工作,公司的办公场所地设在袁氏农业集团里面。公司主要工作就是从事超级杂交水稻种子的示范推广与销售,实行统一的超级稻种子,超级稻专用肥料,专用配方农药,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一条龙全方位配套服务。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一一袁隆平,他毕生的追求,一是让杂交水稻走向全世界;二是让杂交水稻的产量达到1000公斤。他成功了!他解决了世界三分之二的人口吃饭的问题,倍受世人的尊敬和爱戴。

那一年,袁院士80岁,正是第三期超级稻亩产达到90O公斤攻关年,我们成立组建公司进行超级稻的推广正合袁老心愿。

公司召开袁氏农业超级稻推广启动会议的那天,省内省外热忱于超级稻研究与推广的仁人志士近百余人,聚集在省会长沙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会议大厅,共商超级稻的推广发展大计。

会议结束后,袁院士很兴奋的和参会成员合影留念。我拿着数码相机还拍摄了许多单个人员与袁老师的合影照片。最后我把相机递给身边的一位同事,授意他拍一张我与袁老的合影照,我走到袁老身边挽着他的左手肘弯说:“袁老师我也要同您合张影。”袁老笑颜可掬的偏过头来问我是哪个单位的呀,我回复说是定安公司的,一听是他大儿子定安公司的员工,袁老连说了三个“好”字。

就这样我和袁院士这位世界名人的合影照诞生了。

袁老能同意与我这无名小辈合影拍照,我知道了这张照片的尊贵与份量。

袁老一般不轻易与人合影拍照的,但只要是从事杂交水稻生产与推广行业的人,如有要求合影拍照的,袁老他都不推脱,尽量满足大家的要求的。

我随同袁院士一行人参加过二次大型超级杂交稻的观摩展示活动。一次是我们公司在常德桃源县漆河镇明月村组织主办的“全国百强超级稻展示观摩会“。那年袁老81岁,陪同全国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科研院所领导丶专家学者丶种企老总总计2O0多人参加了观摩。事前公司总经理安排我保护袁老在田间路上行走的安全。那天,我挨紧在袁老身边,田间里我走在袁老的前面,遇到田间有较宽缺口的地方,我偏到一旁要去扶袁老一把,生怕他一脚踩空摔倒田里去,可我的手刚触摸到他手肘,袁老手一摔把我的手推开到身后去了,并说:“不用,不用,你走你的”。别看袁老80出关的年纪了,走在窄窄的田间路上,步履轻盈稳当,健步如飞哩。

另一次随同袁院士一行人到益阳市南县白洋湖村,观摩水稻专家白德朗博士选育的超级稻新品种D两优15号百亩示范片,该品种的特征特性特别适应洞庭湖区种植,通过现场测产验收,亩产达到836公斤,省内外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市县领导、种企老总对该品种给予高度赞赏与肯定,种植农户非常满意!

当我们要离开白洋村时,当地村民组一位姓杨的组长,提着村民自发凑起的一篮新鲜鸡蛋,两只黑土鸡硬要送给袁院士,袁老哪里肯收哩,反反复复推了好多次。袁老对乡亲们说:“大家的一片好意我老袁心领了,你们把超级稻种好了,产量提高了是给的我最好礼物。再说你们把一只鸡养大不客易,千把糠万把米才能长大,你们硬要送给我那也行,这两只鸡和一篮鸡蛋共三百元我出钱”。说完叫秘书掏钱。

“这个钱我们绝对不能收,您为农村老百姓的丰收呕心呖血,不辞劳苦,八十多岁了还在奔波,我们看了都心酸,这是我们作田人的一点小意思,你一定要收下。”杨组长一边说着一边手抓着篮子提手死死地压在袁老手里。袁老还是不肯收,一直在推让。

站在身后的县委书记徐德华只好出来解围了,他拿开杨组长的手对袁院士说:“这点东西您收着,算我的,我也是您的学生,就算是学生孝敬老师的一点心意,也是南县人民的一点心意!”徐书记说提着篮子交给了袁院士的秘书,然后从自己口袋掏出300元钱硬塞给了杨组长。

平时,省里领导、其他专家学者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找袁老谈事情,如果办公室里找不到人,袁老秘书习惯了带人到他的试验田里找准能找到。

袁隆平院士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被认为是解决世界人口饥饿问题的法宝。西方国家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称为“东方魔稻”,国际上把它称做继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后的第五大发明。

如今,87岁的袁老还在为杂交水稻产量提升而奔波。

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都会永远尊敬他。

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 篇10

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从60年代起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经过的努力,成功培育出了“三系杂交稻”。1976至1987年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累计达到11亿亩,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1979年,杂交水稻作为我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以后,他又研制出一批比现有三系杂交水稻增产5%—10%的两系品种间杂交组合。

如今,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了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许多国家的专家到中国来取经,印度、越南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引种了杂交水稻。袁隆平的努力,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贡献。

为此,我国政府授予袁隆平“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授予他金质奖章和“杰出的发明家”荣誉称号。国际同行称他为“杂交水稻之父”。

人物故事

袁隆平,1930年9月生于北平,1949年8月考入了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1953年8月毕业后分配到湖南省安江农校任教,在长达的教学生涯中,袁隆平一面教学,一面从事生产实践、选择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开始走上了作物育种之路。

由于开展杂交水稻研究的需要,袁隆平1971年2月调到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专门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工作。为加强和协调杂交水稻的科学研究,1984年6月成立了全国性的杂交水稻专门研究机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后又成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均由袁隆平任中心主任至今。1995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60年袁隆平从一些学报上获悉杂交高粱、杂交玉米、无籽西瓜等,都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生产中。这使袁隆平认识到:遗传学家孟德尔、摩尔根及其追随者们提出的基因分离、自由组合和连锁互换等规律对作物育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于是,袁隆平跳出了无性杂交学说圈,开始进行水稻的有性杂交试验。

1960年7月,他在早稻常规品种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与众不同的水稻植株。第二年春天,他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试验田里,结果证明了上年发现的那个“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地地道道的“天然杂交稻”。他想:既然自然界客观存在着“天然杂交稻”,只要我们能探索其中的规律与奥秘,就一定可以按照我们的要求,培育出人工杂交稻来,从而利用其杂交优势,提高水稻的产量。这样,袁隆平从实践及推理中突破了水稻为自花传粉植物而无优势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于是,袁隆平立即把精力转到培育人工杂交水稻这一崭新课题上来。

在两年的水稻开花季节里,他和助手们每天头顶烈日,脚踩烂泥,低头弯腰,终于在稻田里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的植株。经过两个春秋的观察试验,对水稻雄性不育材料有了较丰富的认识,他根据所积累的科学数据,撰写成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科学通报》上。这是国内第一次论述水稻雄性不育性的论文,不仅详尽叙述水稻雄性不育株的特点,并就当时发现的`材料区分为无花粉、花粉败育和部分雄性不育三种类型。从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算起,袁隆平和助手们整整花了6年时间,先后用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仍然没有培育出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100%的不育系来。袁隆平总结了6年来的经验教训,并根据自己观察到的不育现象,认识到必须跳出栽培稻的小圈子,重新选用亲本材料,提出利用“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的新设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袁隆平带领助手李必湖于1970年11月23日在海南岛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发现一株雄花败育株,并用广场矮、京引66等品种测交,发现其对野败不育株有保持能力,这就为培育水稻不育系和随后的“三系”配套打开了突破口,给杂交稻研究带来了新的转机。

是将“野败”这一珍贵材料封闭起来,自己关起门来研究,还是发动更多的科技人员协作攻关呢?在这个重大的原则问题上,袁隆平毫不含糊、毫无保留地及时向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通报了他们的最新发现,并慷慨地把历尽艰辛才发现的“野败”奉献出来,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协作攻克“三系”配套关。

1972年,农业部把杂交稻列为全国重点科研项目,组成了全国范围的攻关协作网。1973年,广大科技人员在突破“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基础上,选用1000多个品种进行测交筛选,找到了1000多个具有恢复能力的品种。张先程、袁隆平等率先找到了一批以IR24为代表的优势强、花粉量大、恢复度在90%以上的“恢复系”。

1973年10月,袁隆平发表了题为《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这是我国水稻育种的一个重大突破。紧接着,他和同事们又相继攻克了杂交“优势关”和“制种关”,为水稻杂交优势利用铺平了道路。

九十年代后期,美国学者撰文说到下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到时谁来养活中国,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短缺和动荡危机?这时,袁隆平向世界宣布:“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其实,袁隆平早有此虑。早在1986年,就在其论文《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中提出将杂交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发展阶段,即育种程序朝着由繁至简且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从杂交优势水平的利用上分为品种间、亚种间和远缘杂交优势的利用三个发展阶段,即优势利用朝着越来越强的方向发展。根据这一设想,杂交水稻每进入一个新阶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将把水稻产量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1995年8月,袁隆平郑重宣布:我国历经9年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可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正如袁隆平在育种战略上所设想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确实表现出更好的增产效果,普遍比同期的三系杂交稻每公顷增产750-1500公斤,且米质有了较大的提高。至今,在生产示范中,全国已累计种植两系杂交水稻1800余万亩。目前,国家“863”计划已将培矮系列组合作为两系法杂交水稻先锋组合,加大力度在全国推广。

上一篇:理事会第二次执委会会议议程(0609)下一篇:感控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