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年级作文(共12篇)
清晨六年级作文 篇1
时间匆匆流逝,清明三日又可以休息了。今天我起得特别早。
“把地儿拖了,然后下来去买蛋糕。”“恩”我点点头,示意听到了。在电脑桌前坐着适当的玩了玩,接着懒散地走到卫生间,单手拿起水桶旁的拖布,往客厅走去。我将桌布提上放到桌子上,以便于我拖地,我没有勤快到先扫地,毕竟那个簸箕有点不好装灰。地板上的污点就像脏水一样怎么洗都洗不干净,我用力的使着拖把,并没有什么卵用,我用刷子使劲刷着,果然,污渍逃跑走了。我一脸得意。忘记通风了,我带着拖把来到窗前推开窗户,今天的天气特别晴朗,这扇窗户是对着河边和大山的,暖风吹到我的脸颊上,这是这一年中最暖和的风,风儿吹动着窗前盆景中的花儿,我并不知这花的名字,这是老妈买回来的,使人看了特别惬意。
我看见窗前马路上穿梭的马路,想必他们是去匆忙赶去上班的吧。
清晨六年级作文 篇2
一、传统六年级作文命题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六年级作文测评是小学阶段的终结性考核, 具有相对完整性。
首先, 六年级作文命题基本上是传统的全命题作文, 在“应试”理念的催化下, “口袋文”“枪手文”屡见不鲜, 作文教学陷入教师让家长找文、写文, 让学生背文、默文的怪圈, 引发社会的负面评价。教师的工夫下在猜题和督促学生背文、默文上, 显然, 这样的作文测试评价没有起到促进师生发展的作用。在许多学生、家长甚至教师的眼里, 作文无非是一种考试的工具, 是一种得分的手段, 因此, 考试中能否得高分就成了写作文的唯一目的, 也成了评判作文质量的唯一标准。
其次, 作文命题人与阅卷教师在评卷过程中的人为性和主观性较明显。不同的命题人对教科书的理解、知识经验等, 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往往各有侧重、各有不同。阅卷教师评分的主观性也很强, 即使有严格的评分标准, 评价过程中的科学性与公平性也很难把握到位。
最后, 作文命题是语文课程评价中最为敏感的部分之一。多年来, 各地区很少进行相关改革与尝试, 形成一成不变、死板僵化的命题模式, 也影响和制约着作文教学改革与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因此, 如何改进六年级作文命题, 以期优化六年级语文课程评价、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仍是语文教学评价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六年级作文命题指导思想的定位要科学准确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夯实基础,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六年级习作的要求是: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习作素材。
作文试题的命制应反映课改的方向, 传递课改的理念, 彰显课程标准的思想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命题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体现正面导向。作文测试评价其实是一个情感熏陶、人文培育的过程, 学生审题、在大量材料中选择的过程及文章主旨的确立都是学生认知水平、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思想情操的体现, 因此, 命题中要渗透积极的思想内容,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有利于落实课程改革, 推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是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3.命题材料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强化基础, 绝对不出偏题、难题、怪题。作文命题材料应源于生活, 在生活中可见, 到生活中可用, 有利于学生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 捕捉作文题材。命题材料还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积极向上, 表达真情实感, 不能使学生见到作文题后, 不知所云, 无话可写。
三、六年级作文命题举例及分析
下面是我区六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和第二学期期末的作文题。
作文命题1:课文中, 汩汩的溪流声、丁冬的山雨声、贝多芬的琴声、伯父鲁迅谆谆的教诲声, 是动听的;生活中, 歌声、掌声、笑声、读书声、赞美声、加油声……同样也是动听的。请以“动听的声音”为题, 选取你生活中的一件事, 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做到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 分段表述, 书写规范。 (选自河北区六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作文命题2:“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在《竹石》中用这样的诗句赞美了竹子坚定顽强的品格和不怕困难的精神。仔细默读这两句诗, 你想到了什么?可以是某个人、某件事, 也可以是某物。自拟题目, 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选自河北区六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两篇作文的命题内容都分三部分:提示语、题目和要求。这两项命题给我们如下启示。
1.作文命题的提示语非常重要。提示语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启迪学生展开联想, 激活学生头脑中的已有材料与经验, 在立意、选材上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提示语中的每一句话都有深刻的内涵, 透露出大量的信息, 需要学生仔细审读、推敲。
命题1中的提示语旨在调动学生在课内阅读中的知识储备和记忆, 提示学生选材可以是风景游记、感人事例, 也可以是人物。生活中的歌声、掌声、笑声、读书声、赞美声、加油声等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如嘹亮的歌声、热烈的掌声、朗朗的读书声、做了好事得到的赞美声, 还有各种活动中的加油声等, 提示语给学生写作“动听的声音”提供了极其广阔的空间。
命题2中的提示语虽只引用了郑燮在《竹石》中的两句诗, 但提示语很明确地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就是赞扬一种坚定顽强的品格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这样的立意就会引导学生作好选材。在后面的提示语中, 引领学生拓宽题材, 可从人、事、物中进行选材。命题内容看似较为“狭窄”, 但借助提示语, 给予其全新的含义, 激发学生从已有的积累和广阔的生活中, 选取新鲜生动的材料, 催发写作灵感。提示语不是摆设, 它对学生有正确的导向性和积极的启发性。
2.审题要清楚准确。命题1是给题目作文:动听的声音。题眼是“动听”, 要求选择悦耳的、美好的、积极的、感人的声音, 引领学生感受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声音”是题限, 文章一定和“声音”有关。命题2是自命题作文, 学生一定要看好要求, 然后自拟题目。
3. 对文章的题材 、字数 、行文要有具体要求。
作文命题的三部分内容 (提示语、题目、要求) 是一个整体, 不能割裂开来生搬硬套, 应指导学生认真读好要求, 做到有事可叙、有人可记、有景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
四、六年级作文命题的几点思考
1. 作文命题要与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内容、要求相契合, 掌握语文课程标准的精髓, 防止命题人的主观性和随意倾向。教科书是语文学习的本源, 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凭借。语文教学必须依托教科书, 用好教科书。作文命题既要依托教科书, 又要拓宽学生思路, 在上文的命题1和命题2中, 就很好地做到了材料提示源于教科书, 引领学生在今后学习过程中多思善想, 感悟教科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 作文命题要以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为依据, 防止成人化倾向。语文既源于生活, 又广泛应用于生活, 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 作文命题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通过考查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要保持一颗童心, 了解学生头脑中“装”了些什么, 了解学生真实的生活, 凭空指导是很难从学生的头脑中挖掘出真实丰富的题材的。不能把成人的生活、认识和语言“搬”到学生身上, 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 让学生表达真实的感受、抒写真实的生活, 防止成人化倾向。
3. 作文命题要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防止僵硬呆板的模式化倾向。语文作为一门实践课程, 要求学生在阅读和表达的实践上下工夫, 因此, 教师应避免围绕知识“框框”和写作技巧耗费过多的精力, 而要设计各种学习活动, 把语言文字的运用与阅读积累相结合、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与各学科的学习相结合、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为此, 作文命题应努力反映学生的实践活动内容, 要打开学生的思路, 拓宽他们的思维, 让他们把对生活的创新观察、对事物的独特感悟和与众不同的思想意识表达出来, 防止在作文中出现千人一面的僵化式写作局面。引领学生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追求新的发现;积极突破思维定势, 学会将直觉思维、反向思维、发散思维、聚敛思维、联想想象思维等灵活地运用于作文中, 使自己的写作思路活跃, 独具特色。
清晨六年级作文 篇3
走进校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朝露与桂花的气息,校园的早晨好清爽。
墙边的杨柳在微风中摇曳着柔嫩的身姿,也为这清爽的早晨又添了几分凉意。走进教室,窗外的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枯枝上嫩绿的小芽教会了我,努力生长必有回报。翠绿的枝叶让我忘却所有的烦恼,他们与我一起成长,一起学习。窗外,三角梅吐露出点点芬芳,飘香藤舒展着娇嫩的藤蔓,不知是哪个调皮的小朋友把它的“头”给掐了,我的好心情瞬间逝去大半,没过几天,我发现,尽管没了“头”,它也没有气馁,而是在断了的头上重新抽嫩芽,继续生长,小小的藤条竟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翻开课本,朗读起“悠悠的白云,淘气的云雀”耳边幽幽传来清脆的鸟叫声,转头看向窗外,还真如书中所写,蓝天下飘着悠悠的白云,云下飞着淘气的云雀。
远处飘来几片黑黑的乌云,在近些,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的来了,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学校的每一块砖瓦,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与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我也沉浸在这优美的曲调中。
四年级作文:清晨 篇4
不久后,背着书包走出家门,走到熟悉的街道,寂静无声,只剩我的呼吸声了。在这宁静的街道,公园的景色使我伫足。点点的露珠在嫩叶上,被阳光照得楚楚动人;露珠们争先恐后地溜下嫩叶,大珠小珠落玉盘;清晨的曙光,钻过了白云,给大地穿上一件温暖的大衣,使大地充满生机。
看到地上的小草发芽,生机盎然,湿润的空气充满新生的味道,使我的心澄净,真想多吸几口。小草争相长高,不畏风雨,或许是受到大自然“清晨”的鼓舞。继续走上往学校的路,看到操场有人在打太极拳,连这些老人都努力地强身健体,年轻人却如此颓废。
一年级英语作文:清晨 篇5
Early morning,sun farther—in—law showed smiling face,small alarm clock “ bite the bell bites bell “ the ground cries,seem to saying:“Beautiful,should get up!Should get up!!
Li Lixing,see sun farther—in—law came out,asperse on pale green branch full bright sunshine。 Li Li wore a beautiful powdery dress,wore a sky—blue pants again。 At this moment,transmit outside the window “ chirp “ cry,li Li looks up to look,a birdie is crying,seem to saying:“Li Li has breakfast quickly,I and you go to school together。 I and you go to school together。
色达的清晨 篇6
摄·!j作品t析色达佛学院, 又称为“色达五明佛学院”, 创建于1980年, 当时仅有30余人。1987年, 十世班禅大师表示赞成在这里成立佛学院, 亲笔写信给色达县政府, 请求支持。1993年,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学院题写了歿名。1993年被美国《世界报》称为“世界上最大的佛学院”。1997年, 甘孜州宗教局报请四川省宗教局同意, 正式批准设立了“色达W荣寺五明佛学院”„佛学院分长期和短期进修两种, 长期学制为6年, 特殊学位却需要13年, 学员通过各学科的单科考试, 立宗论和口头辩论考试及格的, 学院可以授予堪布 (法师) 的学位。佛学院有不少汉地显宗学生, 故也设汉经院, 由堪布用汉语讲经。僧人虽来自不同地域, 却都平和相处。佛学院戒律十分严格, 男众女众的僧舍泾渭分明, 即使是兄妹亲属, 彼此也不得互访。色达县是个藏传佛教寺庙比较集中的地方, 全部为红教, 当地人有“色达山河一片'红”的说法。这里的僧舍很壮观, 连绵数公里的山谷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木棚屋。谷底和山梁上分布着几座寺庙和佛堂, 建筑规模虽者B不很大, 但装怖考究而辉煌;身披绛红色僧色达抱的喇嘛和尼姑来来往往, 空气中充满生机和祥和气氛。的请日瓜_·扶骁潇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摄
端午清晨共鸣五年级作文 篇7
一个叶子的生活,即从今天倒计时为一天。
我轻轻的祝愿。
于是,就这样的,端午节就到了。在迷失的园林里,我摘下一片芬芳的艾蒿叶,挂在你的床头。借这唯美的时刻,虔诚的许愿。
——题记
端午·清晨共鸣
记·一
绿叶遮面白泛红,丝绳缠绕水漫天。
江湖花上腾浪翻,谁人解我忧愁情。
泪落化蝶相思愁,默念断魂已归无。
死前将愿化执念,心有所属共婵娟。
记·二
我认为,端午节,或许不仅仅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老先生的离世,还可以抒情。当然,还可以来相思寄托,或者祝福。
记·三
清晨,我来到僻静的园林。
那里很安静,像是还没打破初沉的混沌。这里没有飘无的烟,也没有迷离的雾,只有不时传来的鸟叫,还有透过墨绿色的艾蒿叶下闪动的阳光。踏青是端午节的.习俗——但是,我不是闲来无事来这里踏青的,而是怀着一个虔诚的愿望,来到西山的许愿树下,让流星再多带走贪婪的我的一个愿望。于是,怀揣着美好的我在这寂静的园林之中,寻找着清香的艾蒿。
昨夜下过雨,周身萦绕着花草的气味。这里到处开着各色的野花。无名的小花,却很娇艳,那些名贵的花看起来是很美,却只是温室里的花,经受不起风吹雨打。这里的小野花外表没他们好看,但是他骨子里有着顶天立地的气质与不服输的性格。他们沁出来的芳香,或许只有真正有梦想有抱负的人才闻得明白。于是,我在这一片群林当中追寻着,追寻着我要找的那一株艾蒿。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三两个人穿梭于树群间,人影闪动,震落了几滴闪动着光泽与希望的露珠。天空不阴不晴,却又下起来绵绵小雨。漫步在这里,这个充满了芳香的园林里。
我仔细地找了许多艾蒿叶,但我想他们应该不是属于我的,于是我就继续找,直到找到那片绿叶。聆听着雨滴落在树叶花草上的身影,呼吸着雨中透彻的清新,闻着一阵阵散发来的香味,寻找着承载我的祝愿的艾蒿叶。终于,在一棵树下,我找到了一株浅绿色的艾蒿叶,孕育着梦想。我轻轻地摘下那一片叶子——我掸掸手指,艾蒿叶上的露水顺着指尖掉落在松软的泥土之上。我靠着艾蒿叶旁的大树坐下来,一个镀金的牌子挂在我的头上,上面写着“树王”。
记·四
我将摘下的一片艾蒿叶握在掌心,站在系满了彩色丝带的许愿树下,闭上眼将清早带来的祝福埋在这里。早上来到这里,就是为了这个美好的祝福——明天,就是高考了。借这清萧的端午节,祝福我的哥哥,以及所有高考的考生们,能遵循自己当初的梦想,面对这个重要的人生转折点。只有过了这一坎,人生才会有更多的千变万化。愿他们缤纷的成绩与梦想,能谱写下最唯美的传说——就像端午的粽香一样,在这个如火如荼的六月里,谱写下无数的传奇,让生活更加缤纷绚丽。
我将手腕上的五彩绳取下来,并把那个承载了美好愿望的艾蒿叶系在绳线上,再把它们一起系在一条纯白色的丝绸上。我微笑着,这个充满露水的清晨。
记·五
当我沿途返回时,路上的来客已经多了许多。他们也在寻觅着艾蒿叶,但愿他们能找到一片真正的艾蒿叶,并让那棵传载无数梦想的许愿树收载更多这个世界上最美好最纯洁的祝愿——不过,他们还是来得太晚点了。人多了,西山就没有那种朦胧的美了,或许他们在这个端午节再也不会找到空灵的感觉了。
记·六
校园的清晨三年级作文 篇8
一到校门口,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大门口站着两个“值日生”,他们是专门检查我们是否按照学校的规定戴上红领巾上学。
清晨,走进学校,鸟语花香,小鸟在大榕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再叫:“同学们到了!同学们到了!欢迎你们。”有很多同学在打扫卫生,把学校扫的干干净净。星期一的早晨,我们必须参加升国旗、唱国歌,这是多么难忘……每当星期一时,我会很高兴,因为新的一个星期又到了。清早,学校的空气是那么清晰、甜润。
我喜欢校园的清晨,真是: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天之计在于春。
清晨六年级作文 篇9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
把酒问月
(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
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 。
皎如飞镜临丹阙,
绿烟灭尽清辉发 。
但见宵从海上来,
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
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 。
课例呈现
(课前,学生在语文课代表的带领下背诵李白的诗歌。)
师:同学们背得真好,背得那么流畅。
师:知道今天我们上的课题叫什么?
生:(齐)《李白与月亮》。
师:你了解李白吗?说说你了解的李白,背过他哪些诗呢?
生:李白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师:浪漫主义诗人,你知道什么叫浪漫主义诗人?
生:我们可以与同时期的诗人杜甫来比较,杜甫写的是史诗,它真实地记录历史。而浪漫主义诗人是把自己内心的向往与对自己内心的看法,用诗来表达。
师:给他掌声。他的思维方式很好,在对比中读懂什么叫浪漫主义。杜甫是写实的,现实主义的;李白是写自己内心的向往、追求。他的思想、心灵是非常自由的,上天入地的,对不对?谁还有补充?
生:我觉得浪漫主义诗人就是写出自己的感情,有时比较忧伤,更多地表达自己的快乐、自由、豪迈。
师:浪漫主义诗人更多的是抒发自己的情怀,而李白的情怀是豪放的、是自由的、是奔放的,这样的诗人就是浪漫主义诗人。知道为什么李白字太白吗?
生:李白出生的前一天,他妈妈梦到了太白金星,李白的妈妈觉得非常神奇,认为儿子李白与太白金星一定有关,所以取名白,字太白。
师:小朋友讲得大体不错,还了解李白的什么?
生:我知道李白还被称为“诗仙”。
师: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诗仙”呢?
生:仙人是没有凡人多的,仙人只有那么几个。将他称为“诗仙”应该是诗写得特别好,非常厉害。
师:中国历史上的“诗仙”有几个?就李太白一个。你们说李太白的诗会写得怎么样呢?
生:我认为李太白的诗自由、悠闲,充满了仙味。
生:我觉得李太白的诗写得出神入化。
生:他放荡不羁,他是饮酒赋诗,喝一杯写一句,十分悠闲。
师:哦,这是你的想象。你们的想象呢?
生:李太白写诗毫无顾忌,想写啥就写啥。
师:无所顾忌,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写。李太白写诗,张口即来,出口成诗。这样的人才叫什么?(生:诗仙。)李白仅仅是一个诗仙吗?他还有一个仙,叫什么仙?
生:(齐)酒仙。
师:李白还叫“酒仙”呢“。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鲁迅先生说过:一个没有伟人的民族,是悲哀的民族;一个有了伟人而不知道崇拜的民族,是更悲哀的民族。中国诗歌史上有了伟人,谁?
生:(齐)李白。
师:李白不仅喜欢喝酒,他和什么还特别有缘啊?(指屏幕上“月亮”二字)
生:(齐)月亮。
师:你们知道吗,李白存世的诗一千零几首,有人统计其中327首诗写到了月亮,也就是说3首诗当中就有1首诗写月亮。李白为什么对月亮这么情有独钟呢?你们猜猜看。
生:第一,我认为跟他的身世有关;第二,他经常在外面奔波,晚上很孤独,没有亲人,只有明月和影子陪伴着他。他喜欢喝酒,边喝酒边看月亮,所以对月亮情有独钟。
望———空中之月,无限遐思
师:常年在外奔波,孤独,只有月亮陪伴着他,所以喜欢月亮。猜得很有道理,让我们走进李白的诗篇,让他的诗来说话。他为什么这么爱月呢?(课件出示《古朗月行》全诗)谁来读这首诗?
(一生读)
师:读得不错,预习得很好,给她掌声。
(生齐鼓掌)
师: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朗读一遍:古朗月行,起———
(师生读)
师:李白是怎么和月亮发生关系的呢?他和我们一样,(板书:望月)首先要什么?
生:(齐)望月。
师:望月。他小时候是怎么望月的呢?第一句一起读一读。
生:(齐)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师:他把月呼作什么?(板书:盘)
生:(齐)白玉盘。
师:月亮在小时候的李白眼中是个白玉盘,他为什么把它当作白玉盘呢?为什么他没有把它比作:小时不识月,呼作大黄饼。
(全班笑)
生:我认为是这样的,因为月亮很皎洁,它的光非常的漂亮,就像一块光洁的玉一样,而且在满月的时候会非常的圆,就像一个大大的盘子,所以李白会把它叫作白玉盘。
师:它和玉盘很相似,形相似,色相似。你还要补充?
生:我觉得要是叫作大黄饼的话有点俗,像白玉盘的话感觉是一种高洁。
师:说得太好了,不仅形、色像,还有高洁品质也像。看来李白小时候他就很会想。(板书:想)小时候就会联想。我看到你们几个人身上有仙气,现在让你想一想,假如你不识月,你会把月呼作什么呢?让你们跟李白PK一下,小时不识月,呼作……你来呼一呼,讨论讨论你们可以呼作什么?
(生讨论)
师:来挑战一下,小时不识月,呼作……
生:呼作玉明珠。
师:不一样的,我喜欢不一样的,再来。
生:我觉得是:小时不识月,呼作光明洞。我把它比作一个洞,因为黑夜是黑的,只有月亮一个亮亮的东西,像一个大洞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一样。
师:呼作光明洞,奇思妙想。
生:呼作小白船,因为月亮晚上有的时候是弯的,弯的时候它不是一直都停在空中。它会升起来,它会落下去,就像小船在风波里有点颠簸的感觉。但同时呢,它又不会翻过来,就是风浪不是特别大,就是微微的有一点点。
师:好。小时不识月,呼作小白船。还有吗?
生:小时不识月,呼作白荷瓣。荷花也有白颜色的,在月亮还没有满月的时候,是一个椭圆形有点尖的那种,荷花瓣也是那种椭圆形的样子。
师:给她掌声。
(齐鼓掌)
师:你看,李太白会想,你们也会想。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你们是小时不识月,呼作小白船,呼作白莲瓣、光明洞。是不是?你看,诗人的心灵是敞开的,思想是开放的。我们也要把自己的心灵打开,产生无限的遐想。(板书:遐) 你看李太白接着遐想。第二句又疑什么?
生:(齐)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师:他又把天上的月亮当作什么呢?瑶台镜,瑶台住着什么人?
生:(齐)仙人。
师:王母娘娘住在那里呢,那么这个“镜”是给谁用的?
生: “ 镜 ” 是给王母娘娘用的 。
师:给王母娘娘干吗用?
生:给王母娘娘无聊的时候照照,还有比如参加一些重大的聚会,在那里化妆用的。
师:梳妆打扮的,对不对?太神奇了,李白能想到,我们想不到,所以我们是凡人。李白是什么人啊?
生:(齐)仙人。
师:李白写的诗当中,有些词用得也非常好。他说呼作白玉盘。你把“呼”可以换一个词吗?可以换什么?
生:叫 。
生:唤 。
生:称 。
师:还可以换什么词?
生:想 。
师:想着、叫着、称着、喊着、唤着,是不是?唉,他不用这些词,用了一个什么词?“呼”,读读看,小时———
生:(齐)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师:你觉得用“呼”怎么样?
生:小时候的李白,他非常的天真,不像一些诗人比较拘谨,会用一些比较保守的词像“喻”。
师:写出了童年的李白,那样的天真、纯真、可爱。我们再读一下,品味品味。小时不识月,起———
生: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师: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飞”这个词你换一个试试看。
生:浮在青云端。
师:还可以换什么词?
生:挂在青云端 。
生:悬在青云端 。
生:飘 。
生:耀 。
生:荡 。
生:垂 。
师:这些词和“飞”相比,你觉得“飞”写出了什么?
生:我觉得“飞”写出了李白对自由的向往。
师:李太白的诗都是充满仙气仙味的。前两句一读,你读到仙味没有啊?我们都在地球上,都在地上,我们写的就没有那个仙气那个仙味。诗仙啊是要这样品读。把前面四句背一背。
生: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师:月亮到底给了李白什么呢?给了李白无限的(板书:无限)遐想。李白为什么喜欢月亮呢?因为李白看到月亮就产生无限的遐想,思绪万千。下面自己读读看。除了想到白玉盘,想到瑶台镜、仙人之外,他还想到什么?找找看。
(生自读)
师:说说看,他还想到什么?
生:他还想到了仙人坐在月亮上面,然后垂着两足。
师:仙人垂两足,你想想看那两个脚有多大?你想想看。
生:至少有我们一栋楼那么大吧。
生:我想月亮可能只是仙人的一个脚趾头而已,那么仙人的两足应该很大很大。
师:月亮只是脚趾头,那脚到哪里去了?
生:脚可能被天上的云挡住了,或者是只有月亮一个地方是亮的,其他的颜色比较奇怪。
师:传说月亮刚升起来的时候,我们地球上的人能看到月亮上的两只大脚,月亮越升越高,又看到什么呢?接着又看到什么?桂树何团团。李白还想到什么呢?
生:他通过想到仙人又想到了一些民间的传说故事。在月亮上嫦娥养了一只白兔,它天天捣呀捣呀捣,捣一种仙药。但是它捣了这么多仙药,到底是给谁服用的呢?
师:那个药是给谁吃的呢?你能告诉我吗?给谁吃?
生:我觉得给嫦娥吃 。
生:给一些仙女吃的 。
生:我觉得也是给嫦娥吃的,因为嫦娥离开了后羿之后,可能比较孤单,可能患上抑郁症之类的。
生:我认为白兔就像我们医院里的医生一样。仙女生病了,白兔捣的药就是给仙女吃,或者给王母娘娘吃。
师:白兔是月宫的医生,那个医院叫什么名字?白兔医院?
生:是给李白吃的。
师:为什么是给李白吃的?
生:因为我们人类都把李白叫作诗仙,说不定就是给李白吃让他成仙的。
师:这种妙想,一般人想不到的。
生:我觉得应该是给那些在凡间广结善缘的人吃的。
师:他是这样想的。那么李白还想到什么呢?无限的遐想,还想到什么?
生:他还想到了一只在吃月亮的蟾蜍。
师:蟾蜍就是癞蛤蟆,民间传说除了癞蛤蟆吃月亮,还有什么吃月亮?
生:(齐)天狗。
师:这个药是给癞蛤蟆吃的,还是给天狗吃的?这个白兔的药给不给天狗吃呢?说不清楚了,管它呢。李太白还想到什么?
生:他还想到古时候有个叫后羿的人,射下了9个太阳只留下了一个。然后这样使得天上的仙人与地上的凡人们都很平安。
师:是啊,原来天上有10个太阳,后羿射掉了9个,天上的仙人、地上的凡人都平安了。现在癞蛤蟆吃月亮,谁去管癞蛤蟆呢?还想到什么?
生:月亮是有变化的,有的时候是圆的,慢慢地转化成上弦月。所以,李白根据月亮的阴晴圆缺,想象是蟾蜍正在吃月亮,所以月亮变小了。还有,就是根据月亮变小了抒发了一些情感,觉得月亮变小了不好看,所以有些伤心。
师:他说“:阴精此沦惑。”月亮已经沦惑到这种程度了,是看不清的程度了,迷迷糊糊看不清的程度了。我还要看吗?就“去去不足观”,不值得看了。但是“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为什么他既不想看,又牵挂着月亮,并且那么悲伤、那么悲痛呢?
生:我是这样想的,李白长期在外奔波,他应该一直把月亮当成自己的亲人。自己的亲人现在变成这样,他肯定会非常伤心的。
生:我认为他觉得晚上月亮孤孤单单就一个,他自己也是孤独一个人,想到月亮就是另外一个自己,现在另外一个自己失落了,不愉快了,所以他也觉得自己不愉快。
师:月亮是李白心中的另外一个世界,另外一个精神寄托的世界,充满理想的世界。他认为月亮应该是非常美好,永远美好的,没想到月亮也沦落到这种程度。他怎么不伤心呢?大家的解读真棒,能不能把这首诗背下来?给你一分钟,试试看。
(生试背)
师:古朗月行,起 ———
邀 ——— 心中之月,无数慰藉
师:观月我们都会,望月我们都会。如果李太白只会跟我们一样望月的话,他成不了诗仙,也成不了“月亮诗人”。李太白除了会望月,你猜猜他还会干什么?
生:我觉得他在孤单的时候还会和月亮讲话。
生:他会和月亮做朋友,互相吐露心声。
生:我觉得他会和月亮喝酒。
师:和月亮讲话,和月亮喝酒。太白之所以成为太白,就是与众不同。(板书:邀月)他还会什么?还会邀月。把月亮邀请下来。望月只能远远地看着它,他能把月亮从天上邀到地上来。大家都看过别人喝酒。你们看到别人喝酒是个什么情景?说给我听听。
生:就是有人喝啊喝,后面越喝脸越红,最后就直接趴在地上睡着了。
师:刚开始的时候是甜言蜜语,劝别人,喝到最后就变成胡言乱语、豪言壮语。是不是?
生:喝,好。你喝,我喝。好,再见。
(生笑)
师:第一,都是有喝酒的过程的;第二,都不是一个人喝酒的。你们看到一个人喝酒的吗?
生:(齐)没有。
师:一个人喝的是什么酒?
生:闷酒。就是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情,只能自己一个人闷闷地借酒消愁。
师:一个人是喝闷酒。你能想象出李太白一个人怎么喝酒吗?奇怪了,李太白一个人怎么喝酒呢?我们来看看李太白的诗。(课件出示《月下独酌》全诗)男人喝酒比较多,男同学读读看。
师:好多人读这首诗,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说李白一个人喝酒喝得很热闹,另一种观点认为李白喝得很孤独。请你拿出笔来,从这首诗当中找找看,你是热闹派呢?还是孤独派?热闹派的理由是什么?孤独派的理由是什么?请你从诗中找到有关理由来说。
(生在诗中找理由)
师:找好了,就坐好了示意一下,我就知道你找好了。好,我们交流一下好不好?(示意举手)哪位同学来发言,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再说明理由。你是———
生:我是孤独派的。我觉得李白喝酒的时候是孤独的,因为他写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他只有一壶酒,如果有很多很多人一起喝,他肯定不可能只放一壶酒。李白一个人就能喝很多酒,如果很多人陪他一起喝,一壶酒肯定不够。而且“独酌无相亲”就是说他是非常孤独地一个人在那儿喝酒,旁边没有亲人。后边又写了“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他虽然想象了有月亮、有影子,但他只是空空地想着,那些月亮和影子并没有真的陪伴他喝酒,他最多也只能跟它们倾诉,而没有人能推心置腹地来安慰他,他确实是很孤独的。
师:孤独派,掌声。还有不同的。你来,你是———
生:我是中立派。因为他时而欢乐,时而悲伤。他先是认为自己很悲伤,因为他说“:我的亲人都不在我身边,只有我一个人在异地他乡。”然后,他又想,我还有我的影子和月亮陪伴我,他的心情又会欢乐一点。但又想,月亮不会和我喝酒,影子也只会模仿我,这样又有什么意思呢?于是他的心情又开始悲伤起来,所以,我认为他的心情时而悲伤,时而欢乐。
师:给他掌声。厉害,这两只小眼睛厉害,入木三分。还有吗?
生:我认为:他是既孤独又热闹的。首先,我们可以看前面几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可以知道他只有一个人,月亮和影子是没有生命的,他一个人在那儿喝酒,首先他非常孤单。为什么他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呢?他把自己的影子和月亮当成了他的朋友,渐渐地他的心里也就不孤独了,所以他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师:既孤独又热闹。你的观点呢?
生:我是孤独派的,我从“影徒随我身”的“徒”字看出来他是孤独的。这个“徒”字写出了李白他的影子只会徒劳地跟着“我”,“我”怎么动它就怎么动,它并没有自己的思想,就相当于一个小随从一样。李白说东,它绝对不敢说西,所以我认为他是孤独的。
师:他是从“徒”字当中解读出来的,白白的、没有情感的跟随着“我”。
生:我是豪放派的。
师:不豪放、不浪漫,怎么能想到把天上的月亮邀下来一起喝酒呢?只有豪放浪漫的人才能。大家说得非常精彩。李白为什么这么喜欢月亮呢?小时候在他的心目中月亮是美丽的白玉盘,现在月亮在他的心中已经不再是一个物体了,而成一个活生生的什么?(板书:人)如果说小时候月亮给了他无限遐想,现在的月亮给了李白什么呢?
生:我觉得现在的月亮在李白职场失意的情况下,让李白的孤独得到了慰藉。
师:得到了慰藉。
生:一开始我们说月亮像李白的亲人一样,李白和月亮喝酒的时候,看着月亮就变得很开心。就像他的亲人陪在他身边,一边聊天一边喝酒,十分快乐。
师:两个人归纳起来,我用你的词“,慰藉”这个词用得非常的好。(板书:慰藉)月亮给了李白心灵的慰藉,无数的慰藉。孤独的时候就找月亮说话、喝酒、倾诉。
问———眼中之月,无尽思绪
师:如果李白只能邀月的话,也成不了诗仙和月亮诗人。李白还会什么?
生:(齐)问月。
师:在什么情况下会问月?
生:我觉得李白会在醉酒的时候问月。
生:在他不解的时候问月。
生:我觉得他是在情绪低落的时候会问。因为他觉得月亮是他的一个朋友。
师:失落时会问。
生:我觉得在开心的时候也会问。因为他觉得自己和月亮很亲,开心的时候也不能忘了老朋友。
师:开心时也问,也不会忘了老朋友的。
生:孤单的时候会问月。因为他已经把月亮当成一个人了,他需要与这个人对话来排解心中的忧愁。
师:让我们走进李太白的诗《把酒问月》。拿出笔来,从这首诗当中找一找,李白向月亮问了哪几个问题?一般人都能看出三个问题,因为有三个问号。高水平的能看出五到六个。
(生在诗中找问题)
师:好。李白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
生:第一个问题是:青天有月来几时?
师:你用现在的话来说,把它换成问题。
生:现在月亮什么时候会来呢?
师:现在月亮什么时候会来呢?是吗?这个问题是什么问题?
生:我觉得李白的问题是,这个月亮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天上的月亮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你能回答吗?
(生齐摇头)
生:我觉得月亮是挂在天上的,但有的时候———
师:是哪一天有这个月亮的?
生:我觉得这个月亮可能是在他心中出现的。
师:青天有月来几时?天上的月亮什么时候有的?
生:是这个世界出现的时候,月亮就已经有了。
师:哪一天出现的呢?为什么这一天突然就有月亮呢?那前一天就没有月亮?
生:月亮从李白的心中来。
生:月亮可能是王母娘娘要做镜子,让工人做的。
师:这些问题我们都没有想过,你想过吗?我们从来不去想天上的月亮是哪一天出现的。为什么是这一天出现的呢?因为你不想,所以你成不了仙。等哪一天你想这个问题的话,你就跟李太白比较接近了。把第一句读一读。
生:(齐)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师:我今停杯一问之。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什么?
生:我认为第二个问题就是诗的第二句,他说“: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我觉得这也是个问句,因为他说人不能到月亮上去,月亮却总是跟着人。
师:我们人上不了月亮,为什么月亮总是能跟着我们呢?你也没想过?李太白在1000多年前就想过这个问题了。第三个问题是什么?
生:是“皎如飞镜临丹阙”,月亮为什么能飞在天上,我为什么就不行呢?
师:李太白问的第四个问题是什么?
生:第四个问题是“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看到月亮从海上出现,但是谁知道它是从哪里没有的?
师:是啊,晚上的时候月亮就从海里升上来了,天亮的时候就从云间消失了。为什么每次都从海里升上来呢?有没有把龙宫撞碎呢?鲸鱼有没有把月亮吞掉呢?它在云里面消失了,消失到哪里去了呢?我认为最深刻的问题是这个问题:“今人不见古时月。”今天的人看不到唐朝的月亮,但是今月曾经怎样?照古人。今天这个月亮曾经照过苏东坡,曾经照过李太白。但是李太白、苏东坡都不在了,月亮却是永恒的。为什么人生这么短暂?月亮却是永恒的呢?如果说小时候的月亮在李白的心中是玉盘,长大成人后,在李白的心中月亮成了什么呢?
生:成了神仙。
生:成了自己的心了。
师:神仙、心都好。(板书:神)月是永恒的,人却短暂。短暂的人就要向永恒的月发问:为什么?所以,如果说“月”给了李白无限的遐想、给了他无数的慰藉,那此时的“月”给了李白什么呢?
生:月亮给了李白无限的问题、无限的疑问。
师:无限的疑问,(板书:无穷追问)无穷的追问。李白为什么这么喜欢月亮呢?原来“月”给他带来了遐想,带来了慰藉,带来了追问。
言———我心之月,无际表达
师:那你再想想看,李白会望月、会邀月、会问月,还会什么呢?如果让你来用两个字,你还会怎么对待月亮呢?
生:我觉得我会陪着月亮。
师:她会陪月。(板书:陪月)还有不一样的吗?
生:我会抱月。
师:哎呀,太厉害了,(板书:抱月)出现仙人了。你还会什么呢?
生:还会乐月 。
生:我会追月 。
师:追月,好,我也喜欢这个追月。(板书:追月)你还会什么呢?
生:赞月 。
生:思月 。
生:听月 。
师:这个厉害,(板书:听月)月亮是无声的,他还能听月。
生:送月。
师:(板书:送月)他会送月。你还会……拿出笔来,写四句小诗。你用“送月”做题目也可以,用“听月”、用“追月”、用上面的都可以,写四句诗。这四句诗可以是古诗,像李白写的那样整齐的、押韵的,也可以是现代诗,四句。
(生齐写)
师:写好了举手示意一下。我们交流几个人的,请第一个小诗人:李泽全上台来朗诵他的一首小诗。先读题目,再读诗人的名字。
生:《听月》。李泽全。润白银月天上悬,可有深入人心田。静谧心眼将月邀,迷雾云间清且闲。
(生齐鼓掌)
师:诗人诞生啦,好的。我们再来一个,叫王嘉真的,上来。
生:《送月》。每当晚月入云间,我抬头来送明月。蟾蜍不识天上月,嫦娥玉兔永世存。
师:掌声给他。
(生齐鼓掌)
师:我们再来一首现代诗《陪月》。高馨怡,你来。
生:《陪月》。
月亮你孤独吗?
天上一定比地上冷吧,
我才不做不关心你的人。
我一定要想办法,
飞上天陪你说笑 。
不过你可别笑得太猛,
要是你掉下来,
我可没力气把你给背回去。
(生齐鼓掌)
师:想象月亮掉下来,我怎么背你回去呢?多么奇妙的想象啊。好的诗就在美妙的想象里。月亮给了我们这些美好的东西,我们怎么能辜负月亮呢?我们怎么能辜负李白呢?(出示《月之故乡》歌词)那我们就在一首美妙的月亮之歌当中,结束今天的课吧!
(播放歌曲:《月之故乡》)
师:这又是一轮怎样的明月呢?
(师生共同欣赏歌曲《月之故乡》)
师:同学们,当我们脚踏大地的时候,让我们像李太白那样永远地仰望月亮吧!下课。
(课堂实录由朱志林、詹妍两位老师整理)
课例评析
李白,孩子们知道;月亮,孩子们熟悉。将李白与月亮建立联系,则是孙老师的用心创意;让李白带着月亮的温度,浸润孩子的心田,则是孙老师的艺术。
一、熏陶感染,让学生“亲近”古诗
孙老师的古诗课,有字词的诠释,有诗句的朗读,也有情感的体味,但他的课还有着与众不同的味道,有他的特质,有他的“气场”。
我试着用“亲近”二字来概括。
你看,此次出示的几首古诗《古朗月行》《月下独酌》和《把酒问月》与学生多多少少有着隔膜,因此无论字词句的理解、古诗句的朗读,还是情感思想的交流,总存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与障碍。但是孙老师几次三番地说“我的课,你答对了表扬,答错了更要表扬,因为学习总是从错误走向正确的”。这话乍听不稀奇,一听而过,但在我印象里,似乎只有孙老师讲了,而且早在十年前教《赠汪伦》就讲。一句话讲了十多年,就不是简单的一句话了。
我们的课堂总是紧张有余,总是匆忙有余,尤其是公开课,所以,倘能把自由的感觉,把安全的氛围,一点点带给学生,这是极其重要的。温柔敦厚本是中国诗教的精神,在孙老师的课上,学生能感受到这种仁爱的光芒与温暖。
孙老师古诗课的“亲近”,体现在他匠心独运的“课前研习单”的设计上,也体现在课上多次引导学生激活生活经验、走近诗人内心的种种努力上。如李白把月亮想象成“白玉盘”,大家可以怎么想象?再如李白寂寞了,会喝酒邀月,个中滋味如何体会呢?孙老师请学生交流自己孤独时怎么做。学生的答案不一而足,经验进来了,感受也有了,学生再体味李白邀月如友,排解寂寞的心情也就不难了。
孙老师古诗课的“亲近”,体现在组合古诗上,更体现在他随时随地的诵读上。学生只知道李白,可对李白了解多少呢?对李白又能理解多少呢?于是孙老师自己读“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自己读《把酒问月》。诗的情意,随着孙老师的朗诵,传到学生的耳朵,进入学生的心灵。诗,有时是不能讲的,不能讲时,讲也无用时,就读吧,老师来读,以读来感染,来进行“不教之教”,是方法,更是艺术。朗诵时的孙老师,往往就是语文,就是古诗,就是李白。
二、层层深入,教学生发展能力
关于课堂,孙老师有许多精彩的观点。比如“好课如登山”,再如“课堂因师生成长而美丽,教师因学生成长而伟大”。学生哪些方面可以成长呢?孙老师说:成长知识,成长能力,成长思想,成长情感。当然,这一切的“成长”都是在“语文”中,都得依靠“语文”。这一堂古诗课呈现了李白写月亮的诗,如何教学生读懂“古诗”呢?
教《古朗月行》重在咬文嚼字,就“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两句中的“呼”与“飞”,进行换词比较,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把握诗情,由此体会到月亮给了诗人无限遐想,也帮学生打开了想象的翅膀。
学 《月下独酌》重在抓诗眼。学生自己读诗、感悟,认为“独”是本诗的诗眼。抓住诗眼,学起来就以一当十,你看学生交流的感悟多好———“整首诗就给我孤独的感觉。诗人一个人喝酒,邀请明月,月亮又不能陪他喝酒。”“独酌无相亲,诗人喝酒时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对影成三人,这‘三人’指月亮、影子和李白,其实还是只有李白一个人。”“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喝酒还有月亮陪着,醉了免不了要分散。”……
教学《把酒问月》,孙老师在范读,把学生带入“追问”的情境后,再让学生读读想想,画出、说清李白提的诸多问题。“月亮什么时候来的?”“月亮消失了,到哪里去了?”“月亮上的白兔年复一年捣药,给谁吃呢?”“为什么今天的人看不见古时的月亮,但是今天的月亮还照过古人呢?”在李白的眼里,这是哲学的月亮;在学生的眼里,月亮变成了永恒,变成了无解之谜。
几首诗写的都是月亮,学生跟着李白一起望月,邀月,问月。月不同,人也不同,情更不同。当然,在这样的语言实践中,学生的学习路径迥异,听得也丰富多彩。
本来,诗无达诂,咬文嚼字、读懂每一个字固然要紧,抓住诗眼整体把握也不赖,而暂时撇去词章进入“问”学又何妨?诗的读法就应该多样。所以,这样的古诗课,学生发展的是能力,掌握的是打开古诗大门的金钥匙。
三、读进读出,引学生实践创新
这堂课让人拍案叫绝的一定是学生课尾的表达。读完三首古诗,走近“李白的月亮”之后,孙老师让学生也动笔写一写。写之前,学生道出的题目实在很有意思:吟月、醉月、思月、梦月、追月。而短短的几分钟后,学生写出来的文字竟出乎意料的好。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会还我们一份惊喜。任何时候,我们好像都不必怀疑学生的感悟,更不用担心他们的创意。
小学四年级作文:清晨的公园 篇10
走近雕着雕像的半圆形的公园大门,一株茂盛的榕树,像大伞一样矗立在门口,他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一阵风吹来,叶子发出沙沙的响声,微微的晃动,好像向在我招手。
山下的湖里,各种各样的鱼儿在湖里互相嬉戏,玩耍。湖水是静的,偶尔有一只小鱼游上了水面,才荡漾起一层波纹。湖水绿的好像一块晶莹剔透的绿宝石一样镶嵌在小山脚下,真美啊!
湖边有很多柳树,微风吹过柳树的枝条,枝条随风舞动。像在游乐场里玩的小孩姿态万千。有的像在拉手,有的像在跳舞,还有的像在说悄悄话。惬意极了。
你瞧,前面有一道沟谷相隔的山峦,那就是美丽的绣山,那周围是一片郁郁苍苍的树林。树林边,那一棵棵不知名的小树,树上正开着好一些粉红的小花,像是给树林镶了宽宽一条美丽的花边。沿着碎石铺成的小路,上了山,山顶上向下望去。一切都小了许多,行人只有蚂蚁那么大了,湖只有一小块绿宝石那么大了。远处的高楼也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在山顶上我感到心旷神怡。
校园的清晨四年级作文527字 篇11
走进校园,两座花坛显得分外耀眼。花坛中的花顶着露珠张开了快乐的笑脸。它们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同雪……真是妮紫嫣红,五彩缤纷。这些花朵的颜色不仅美丽,而且种类繁多。菊花是那么清秀典雅,玉兰是那么洁白无瑕,月季也在争奇斗艳……就连娇艳欲滴的蝴蝶花都让你有一种赏心悦目、耳目一新的感觉。微风吹来,阵阵浓郁的花香带着神奇的色彩扑向你,沁人心脾,令你心旷神怡。这花香引来了儿只蜜蜂和蝴蝶,它们的花坛上尽情舞蹈。四周绿油油的小草终于坚持不住了,它们在微风的伴奏下,也跳起舞来。它们一会儿身子贴地,一会儿左右摇摆,一会儿舒展双臂。它们是那么富有生机,多么像小朋友在跳舞嬉戏!
虽然树木都被塑胶操场挤到了后边,但它们仍然在郁郁葱葱地生长。枝头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好像在说:“早上好!早上好!”
操场旁边巍然耸立着我们的教学楼,楼内走廊的墙上挂满了同学们的获奖作品。
渐渐地,校园开始热闹起来了。一轮红日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最后一点薄雾也汇进了它的光辉,整个校园被这绚丽的朝霞染得红艳艳的。同学们陆续来到学校,顿时,校园里好不热闹。同学们有的在游戏,有的在锻炼身体,还有的在捂着耳朵大声背书。老师们也夹着书本匆匆地向教室走去。
六年级阅读检测题赏析与思考 篇12
例1:阅读《长脚秧鸡和田鼠》, 请根据短文内容, 给长脚秧鸡做一个简介。
《长脚秧鸡和田鼠》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篇童话, 写了长脚秧鸡在从温暖的南方回北方途中, 跟田鼠之间发生的故事。关于长脚秧鸡的知识散落在故事当中——
“一只小小的长脚秧鸡从遥远的温暖的地方回到了北方, 回到了我们的土地上。”“这是一种灰色的小鸟。夏天长脚秧鸡在我们这里生儿育女, 而到了冬天就飞到非洲去了。”“长脚秧鸡对田鼠讲述自己的遥远的北方的祖国和温暖的非洲土地。”
这里传递出来的是长脚秧鸡的外形, 以及长脚秧鸡是夏候鸟的信息。
“长脚秧鸡飞起来很吃力, 他的翅膀很小。所以他就一会儿飞, 一会儿走。”“他独自走着, 轻声地哼着歌, 歌唱遥远的北方, 歌唱绿色草地上翠竹柳丛底下的小巢, ———那里是他可爱的家乡。”
这里传递出来的是长脚秧鸡活动及筑巢的信息。
“为什么你每年都要旅行好几千公里?瞧瞧, 你的脚受伤了, 在流血。老鹰到处在暗中算计着你。是什么东西让你能忍受这样的艰难困苦?什么东西在召唤你到寒冷的北方去?”
这里传递出来的是关于长脚秧鸡天敌的信息。
“请根据短文内容, 给长脚秧鸡做一个简介”, 这个题目好在哪里呢?好在它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融读、思、写的实践于一体。这里的“读”, 应该属于信息性阅读, 信息性阅读是学生对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 学生最为基本的活动就是获取文章中重要的内容信息。我们知道,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独立的阅读能力, 他们的阅读更为关注语言材料信息的获取, 从文字表述中准确地提取有关信息及对其合理地整合。这个题目恰恰是为学生提供了搜集处理信息的一个实践———这些信息是散落的, 需要从句子中提取出来。而提取这些散落的信息, 学生通过“浏览”短文就可以完成。对搜集到的信息, 需要进行处理。处理的过程既是学生对长脚秧鸡特点认识的一个过程, 也是对表达顺序进行确定的过程。
例2:阅读《睡莲花开的声音》, 请为露茜修女写一段简短的评语。
与例1不同的是, 这里不是提取信息进行整理, 而是看到信息后面的意味。关于文中的人物露茜修女, 学生可能留意到这些句子:
◇冬天过去了, 春天也过去了, 到夏天来临的时候, 杰瑞医生不得不遗憾地告诉露茜:“恐怕丹尼的听觉不会恢复了, 他的情况太复杂。”露茜很难过, 毕竟, 所有的孩子都是满怀希望而来的, 却有一个注定只能失望而归。
◇宣布治疗结果前夕, 露茜跟杰瑞医生商量:“是不是可以换个方式告诉他呢?也许在一个适当的场合说出真相, 孩子会更容易接受一些。”
◇一个晴朗的清晨, 杰瑞医生和露茜修女带着孩子们来到茵梦湖畔。露茜用手语告诉孩子们:“我们今天要去听一听睡莲花开的声音。”她用“听”而不用“看”, 真是奇怪!丹尼明明什么也听不见哪!
◇在一片临岸的睡莲边, 露茜让孩子们蹲下来, 将手抚在花蕾上。然后, 她向孩子们做了几个手势:指指心, 指指耳朵, 闭上眼。于是, 孩子们都安静地合上眼睛抚着睡莲花蕾。
◇这时, 露茜修女微笑着对孩子们打着手语:“其实,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妙的声音, (只要) 我们有一颗对生活永不消沉的心, (就) 一定可以听见。”
◇杰瑞医生的心里暖暖的, 他看见孩子们真诚地拥抱在一起, 丹尼的脸上是一种释然后的平静。是的, 医学上有些问题可能已成定局, 但睡莲花开的声音却能弥补一切。只要用心去听, 一切皆有可能。
透过这些句子, 学生会看到什么呢?可能会看到她的善良———为一个孩子不能治愈失聪而难过, 就连告诉结果这样简单的事, 也要考虑怎样不伤丹尼的心, 不至于让他对生活失去信心;可能会看到她对孩子用心的爱, 她的职责是照顾几个孩子, 但她考虑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照顾, 更考虑到对孩子心灵的呵护, 对孩子生活态度的启迪;还可能会看到她的聪明, 她用“倾听睡莲开花的声音”这个方式, 拾捡回一个孩子的自信, 让丹尼明白生活的哲理, 让我们也仿佛听见了在丹尼这个聋儿的心里, 有一朵睡莲在“叭叭”绽放, 让我们仿佛看见了这个命运并不眷顾的生命在露茜修女的爱的滋润下, 鼓起信心, 平静而坦然地抬起了头面对现实。
实际上, 这个题目, 是要学生透过露茜修女的所作所为, 看到她的善良和爱心, 看到她对孩子心灵的小心呵护, 以及她对孩子真诚的鼓励和帮助。对露茜修女的评价, 考查的正是学生对文章内涵的体会和感受。
例3:阅读《卡罗纳的母亲》, 短文有两处写了作者看到卡罗纳表现后的联想, 请在文中用“◇◇◇◇◇◇”标出来, 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1) 第一处联想是在 () 时候。
(2) 第二处联想是在 () 时候。
(3) 根据卡罗纳的表现, 写出你的联想。
他什么也没说, 也没有抬起头来, 只是把他的手放在我的手上。
________________
检测学生在阅读中领悟文章、展开联想的表达方法, 以及在阅读中的联想能力和潜在信息提取能力, 是这个题目的着眼点。
短文《卡罗纳的母亲》中, 有两处作者通过卡罗纳的动作表现, 展开合理联想, 有力地表现了卡罗纳失去母亲后的悲哀心境。
第一处, 是在卡罗纳刚走进教室的时候:
卡罗纳走进教室, 他的脑海里一定闪现出学校里一幕幕的情景。那时候, 母亲差不多每天都来接他, 考试的时候, 母亲总是俯下身子向他千嘱咐万叮咛应注意的事情。在课堂上, 他常常思念母亲, 放学时, 他迫不及待地跑出去迎接母亲……想到这一切, 他绝望地放声大哭起来。
这里的联想来自于卡罗纳绝望地放声大哭的表现。
另一处是在放学时卡罗纳发现母亲接“我”的时候:
过了一会儿, 我发现卡罗纳独自站在一边端详着我, 他的目光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 那神情仿佛在诉说着:“你可以拥抱妈妈, 我却再不能了, 你妈妈还健在, 我妈妈却去世了!”
以孩子之敏感的心来触摸孩子的心, 尽管卡罗纳什么也没有说, 可是他幼小的心中承载的悲哀, 就这样通过作者的联想倾泻出来。正是这样的联想, 深深地打动人的心灵。
短文中对卡罗纳的描写, 只有动作、神态, 没有语言, 他悲痛得什么也说不出来, 唯有哭和痛苦。题目中请学生展开联想的句子———“他什么也没说, 也没有抬起头来, 只是把他的手放在我的手上”, 就出现在“我”安慰他之后。这个小小的动作, 表达了卡罗纳这个孩子的知情达理和无尽悲伤。他感受到了朋友的关心, 并心怀感激。他内心可能这样说:“我知道哭也没有用, 可是我忍不住, 我再也见不到妈妈了!”可能这样说:“谢谢你安慰我, 我的好朋友!”可能这样说:“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我的朋友, 我没有妈妈了!”
阅读是提取信息的过程, 更是个体情感体验的过程, 阅读过程中的内部言语比外部言语更加丰富。这个题目, 没有学生的情感体验的参与, 是很难完成的。从这个角度说, 这个题目对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情感也是一个检测。
例4.阅读《夹竹桃》:“无不奉陪”一词的意思是____, 夹竹桃“奉陪”什么____?____。
阅读《螳螂捕蝉》:文中“恍然大悟”的意思是____, 吴王“悟”到了____。
如何不孤立地为理解词语而理解词语?对词语的理解如何走向内容或内涵深处?这两个题目, 值得细细推敲。两个题目都是以理解词语 (无不奉陪、恍然大悟) 开始, 却在对内容和内涵的深入体会和理解处作结。看似是对一个词语的理解, 却让学生透过这个词语———比如透过“无不奉陪”所奉陪的所有的花们, 看到夹竹桃长开不败的韧性和坚持;透过“恍然大悟”, 体悟到不能只顾眼前利益的道理。
这个题目也给我们另一方面的启示。我们总是提到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却很少去想一个词语在文中的作用。实际上, 我们大可以从一个词语这样的小处着眼, 展开视野来看全文这个整体。这正是两个题目的魅力所在。
赏析这样四个阅读检测题, 到底想表达怎样的思考呢?
思考一:检测要树立目标意识, 突出重点。
如果你仔细对比阅读, 就会发现四个阅读检测题全都指向一个共同的检测目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包括对读物的词、句、段、篇的认知和对文章内涵信息的提取能力, 其核心是准确而迅速地获得必要的读物信息。四个检测题从篇的角度着眼, 把对重点信息的把握、对潜在信息的推理、对整体信息的建构, 确定为六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检测重点, 是符合课标第三学段关于阅读的课程目标及学生阅读能力发展阶段特点的。
思考二:检测要遵循有效原则, 合理布局。
【清晨六年级作文】推荐阅读:
六年级日记:清晨的乡间200字09-09
写清晨一年级作文10-08
清晨的西湖五年级作文09-03
在那清晨五年级作文09-21
清晨六点记叙文小学作文06-04
冬天清晨作文08-01
宿舍清晨作文09-05
清晨1000字作文05-15
清晨的作文50007-27
山村清晨作文350字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