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脂球》笔记(通用10篇)
《羊脂球》笔记 篇1
《羊脂球》读书笔记
院系:化学化工学院班级:化学本科二班姓名:高彦学号:101001061 摘要:《羊脂球》是有“短篇小说大师”之称的法国作家莫泊桑先生创作的小说。《羊脂球》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故事以羊脂球的悲惨遭遇反衬了资本主义下的丑恶肮脏的灵魂。他们虚伪的面具下藏的都是腐朽的内脏和污秽的思想。
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 小说描绘了一八七零年普法战争期间,有一辆法国的驿车在离开敌战区时,被一名普鲁士军官扣留.军官一定要车上一个绰号叫羊指球的妓女陪他过夜,否则驿车就不能通过.羊脂球出于爱国心断然拒绝,可是和他同车的有身份的乘客为了各自私利,逼她为了大家而牺牲自己,羊脂球出于无奈而作了让步.可当第二天早上驿车出发时,那些昨天还苦苦哀求的乘客们却突然换了一幅嘴脸,个个疏远她,不屑再与她讲话.她觉得自己被这些顾爱名誉的混帐东西轻视淹没了。当初,他们牺牲她,之后又把她当作一件肮脏的废物扔掉。《羊脂球》中那些所谓的上流人士,起初尽管觉得与羊脂球这个妓女坐同一辆马车非常耻辱,但到了要瓜分羊脂球的食物时,他们就成了一条哈巴狗,不住地向羊脂球点头哈腰,不住的赞美她的美丽和善良,不怕“低贱”的食物有失他们“高贵”的身份,甚至为了羊脂球的身世而艰难的挤出一滴浑浊的眼泪.在面对普鲁士兵威胁他们的腰包时他们看不见羊脂球是他们恩人的身份,只看见她是妓女的身份.他们顿时由哈巴狗变成了柴狼,露出凶恶的丑陋嘴脸,拼命把羊脂球推入火坑.而在面对金钱时他们也是吸血鬼,就像马克思所形容的那样:“上上下下都滴着肮脏的血.”。
中心思想:小说以羊脂球这样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妓女形象为代表,歌颂了法国人民敢于反抗普鲁士侵略者的凛然正气,以及他们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情操和善良热情,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它以羊脂球被同车旅伴推入火坑的丑恶事件为中心,揭露了法国统治阶级的代表——商人、贵族、厂长兼参议员、修女及民主党人等上流社会的各种角色——在强敌压境、国家危急的严重时刻,首先考虑的不是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尊严,而是个人的安危和金钱上的得失。当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们采取的是不折不扣的保命哲学,口里还堂而皇之地说什么“遇到最强大的人是永远不应抵抗的”。尽管他们懂得,敌人的无理要求,是对法国和法国人民的羞辱与侵害,他们表面上显出一副怒不可遏的架势,然而实际上,在民族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这些“爱护名誉”的权威人士没有片刻犹豫,立即倒向敌人一边,双手把羊脂球奉献给敌人去蹂躏。尤其令人愤慨的是两个所谓代表上帝的修女也为虎作伥。至于嘴里哼着《马赛曲》、抵抗高调唱得震天响的民主党人高尼岱,不费吹灰之力就收到了“坐享其成,暗中获利”的好处。这一些鲜明而生动地表现了那些双手插在口袋里弄得钱币叮当响的体面人物和社会上的各种反动势力沆瀣一气、狼狈为奸的丑行,具有极大的概括意义。
评论与体会:莫泊桑不仅敢于辛辣地讽刺和挖苦了那批上流社会的人物,而且敢于超出种种世俗偏见,把一个妓女作为正面主人公加以歌颂。令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那些拥有高尚身份的人在利益前后那巨大的态度变化。当那些高贵的伯爵、富有的老板们需要羊脂球的帮助才能脱离德国军官的扣留时,他们“和蔼可亲。心平气和地跟她讲道理,用感情打动她,非常殷勤地恭维她,讨她的喜欢。赞扬她的牺牲将帮了大家大忙,大家将对她有多么感激。” 而后,当羊脂球没有利用价值了,这些人“不约而同地掉转头去,好像没看见她一样。”高贵的伯爵挽起他的夫人,“对她避得远远的”老板的妻子傲慢地“瞪了她一眼”,“大家都离她远远的,如同她的裙子里带着什么传染病似的。” 我们是幸运的,我们没有生活在莫泊桑笔下那种只有利益与等级观念,人心却相隔万里的可悲社会中。同时, 这个短篇也充分体现了莫泊桑的艺术才能。他善于截取日常生活的一个片断,以“一叶尽观全树”,用逃难旅行这样一件小事反映了普法战争时期一群法国上层人物的可耻嘴脸。小说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描写简练而集中。故事的叙述,人物的刻画,时代的气氛,全集中在短短的5天旅程中。莫泊桑的语言朴实、凝练、细腻而且个性化,寥寥数语就能把人物的内心世界表露无遗。小说的结尾,作者用最强音写出羊脂球内心深处泛起的巨大而复杂的感情波澜,尤为全篇高潮所在。
羊脂球读书笔记 篇2
人都是自私的,在需要你的时侯,用尽一切办法。最无耻的就是那些利用过别人之后又将过河拆桥落井下石的人。
当初他们看到她的时侯,知道她的身份的时侯,男人即对她垂涎又用不屑的态度看她,女人们对她厌恶。可当需要她的食物的时侯,又将自己的态度慢慢转变,她用自己的真诚和善良对待他们,换来的也只是他们吃完后的冷漠。
为了要离开那个中途的客栈,他们不惜用尽所有不耻的方式软硬兼施的让她去跟那个侵国士官睡觉。连她都知道如何保留祖国的尊严,可他们只为自己的前途着想。在他们的心中没有国家,只有生存和金钱。她终于为了大家牺牲了自己,却换来了他们的当面鄙视与冷嘲。
小说通篇没有描述过羊脂球的心理活动,她的喜与乐,哀与愁,快乐与欣慰,委屈与愤怒都是通过她的一举一动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似乎已经不需要她再表白什么,但是她的一切感受,我们已经深深感悟到。
作者成功运用了一系列对比的方法。他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羊脂球这个形象是美与丑,可是我们对于她的美丽,善良却体会深刻。为什么呢?因为作者在美丽善良的羊脂球周围刻画了一群丑陋粗鄙的人。他们虽然有着崇高的社会地位,却有着和他们的地位成反比的肮脏的灵魂。同样是普法战争的受害者,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怎么会那么悬殊?平时一本正经甚至受人尊敬的人,在灾难面前显露出无耻的面孔,而在社会上没有地位和尊严的人却表现的无私善良。
莫泊桑的作品往往使我们在受到震撼之余,更加记住这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和平的伟大作家。虽然,在作品里,他常常将人生的丑恶,阴郁的部分拿出来,把它剥析的流血不止,甚至令人望而生畏。但他却让我们看到更加真实的,重新再现的人生。
羊脂球摘抄笔记 篇3
人的最最基本活动和需求,莫泊桑也非常“俗”的描写“吃”和“睡”这两件事,就把“高贵”和“下贱”轻易地掉了个个儿,(也可看着是“高洁”和“无耻”,“情操高尚”和“低级趣味”。)从而使人们很轻易地看到了彬彬有礼的法国社会的反面。
寒冷的风雪天,道路泥泞,马车行驶艰难,迟迟到不了可以吃饭的中途驿站。能有本事这般逃出沦陷区的,绝非泛泛之辈。就经济状况而言,乘客都是上流人物。贵族、商人、工厂主有钱这好理解,原来政治活动家和神职人员也能是富人。而身为妓女的“羊脂球”大概因为她是当红名妓,于是也有钱。哦,妓女这种职业也能致富——这是我最早看《羊脂球》时候得到的感想。难怪古老而又被不少的女性所趋之若骛。有钱人不会受冻,莫泊桑的描写里我是乎看到了裘皮。
关于《羊脂球》读书笔记 篇4
莫泊桑,19世纪后半叶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这本书里有一些 篇章是描写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后,不同阶级对于自己的利益以及国家尊严的选择,就像《羊脂球》《雯雯小姐》等,面对国家大义,连妓女都会维护自己国家的尊严,但贵族资产阶级只会苟且偷生,通过比较来讽刺贵族资产阶级的故作高洁。还有一些描写人情世态从而折射出人性冷暖的如《一家子》《一名农场女佣的故事》《我的叔叔于勒》《西蒙的爸爸》等。但最后一篇《奥尔拉》是莫泊桑惊怵小说的代表作,用第一人称描写了自己身边超自然的现象,读起来还是有点小吓人的。总体不错,有些作品很发人深省,莫泊桑不愧被成为“短篇小说之王”。一些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很形象~
《羊脂球》优秀读书笔记 篇5
“贵族是善之人,是苏格拉底的推崇者”。《羊脂球》中主人公的悲惨命运与贵族阶层丑恶肮脏的人性所形成的鲜明对照足以映射出当时社会的利益性。
贵族代表著名誉和地位,代表了修养学问的高人一等,是人上人。也正因为这样,他们就利用名誉、地位乃至学问来掩饰内心的狭窄与险恶。然而地位、名誉、学识这些外在的东西是不足以度量人的内心的。
《羊脂球》是莫泊桑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故事讲的是普法战争时一个绰号“羊脂球”的x女与一群有身份的工业家、贵族、商人、政客,还有两个修女,同坐一辆马车到勒阿佛尔去。途径一座被普鲁士占领的小镇,因为羊脂球拒绝和普鲁士军官过夜,而不能通过。开始,同车的旅客都为他感到愤慨。但随着行期迟延,那些人的态度就一天天变了,先是诱骗,继而旁敲侧击,最后大举进攻,迫使她答应了普鲁士军官的要求。但事后他们却都对羊脂球备加轻蔑,以显示自己的高洁。《羊脂球》以一个羞于委身敌寇的妓女为参照,反衬出只顾私利而没有民族尊严的贵族资产阶级的寡廉鲜耻。莫泊桑把把《羊脂球》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得维妙维肖,思想深刻,技巧精湛,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羊脂球读书笔记300字 篇6
《羊脂球》讲了绰号叫“羊脂球”的妓女的一次不幸的遭遇,生动地揭露了一个从资产阶级人物的自私自利和幸灾乐祸的心理,剖析了这些道貌岸然的绅士淑女的丑态,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在《羊脂球》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家人不等验明母亲是否真的死去就抢占遗产,亲子之情完全被金钱所淹没。
莫泊桑《羊脂球》读书笔记 篇7
又见识了一件增加心中信仰的东西,故事虽是虚幻,“事”却不虚幻。人嘛,有什么好坏之分呢!即使是十恶不赦的罪犯也有可爱的一面;同样,道貌岸然也是正常的。
五天的时间,也能见识到世间的冷暖。羊脂球是个低贱的人,身为一个以出卖自己身体生活的人,在那些所谓的上层人眼中,她是低贱至极的。那些自命不凡、对羊脂球不屑一顾的贵族,甚至觉得和她坐在一辆车都是侮辱。不过民以食为天,在那香味四溢的食物引诱下,一个个矜持的贵族也吃起了羊脂球带来的食物,还吃得是那样津津有味,还在吃饱喝足后抹抹嘴巴,与羊脂球亲切地聊起天。
晚上,众人来到多德,就要离开这个地方了,这个硝烟弥漫的地方,却被德国军给拦下来了。谁也不知道为什么,从羊脂球窘迫的神色中大家知道了原因:只因为羊脂球被德军将领看上了,想要她陪他一晚上。羊脂球为了那可笑的尊严拒绝了,为此大家都被扣留了下来。
这些贵族什么态度呢?义愤填膺,竭力赞扬羊脂球的爱国精神。多好啊!一个个都是爱国人士,一个个都是那么的高尚。可激愤过后,想到自己的处境,便对羊脂球冷淡起来,甚至提出要牺牲羊脂球以换得大家的自由。贵族们开始憎恨了,开始做贵族们该做的事情,运用自己机智的头脑,想出那么多聪明的法子,让羊脂球主动去牺牲自己。
一个个都是多么高尚的理由,从古代巴比伦的茹蒂特用美色杀敌,到法国拿破仑差点被一个故意染上艾滋的女人祸害……不管事情是否真实,这些话却恰到好处充满了伟大的爱国热情,让人不禁相信妇女在人间的唯一任务就是牺牲自己的身体,尽自己的义务。
结局是必然的,得到自由的贵族全然无视羊脂球的存在,像扔掉一件肮脏无用的东西一样把她抛弃。
羊脂球的中学生读书笔记 篇8
战争对于军人是血腥的洗礼,而对于平民自然也是空前的灾难。几乎是在人类开始文明,战争就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甚至可以说是战争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使得人这种动物最终成了地球上的主宰生物。
战争对于女性,往往意味着。从本质上看,普鲁士军官使得“羊脂球”小姐最终就范是一种行为。但是,这样的比之一般的来,少了强暴的成分。本来,普鲁士军官可以不费什么劲就能轻易得手的。我无法揣摩出当时普鲁士军官的心理,仅仅从莫泊桑笔下读到这个军官还算绅士,他是文明人;住在被占领了的敌国民居里的士兵,他们与房主聊天,一起吃饭,还有的逗小孩、帮敌国的百姓扫地、挑水……倒是很象是子弟兵。
如果说,他代表着众多普鲁士军官所具有的素质,他们代表着大多数普鲁士军人的素质,我只能说,这样的军人、这样的敌人才是最最恐怖的——比起那些赳赳武夫,那些匪徒似的军人更加可怕。要知道,这是反映的一百多年前时候的德国人的素质。
《羊脂球》笔记 篇9
其次,从外在环境出发,羊脂球的悲剧也与他人的丑恶与漠然离不开关系。作者刻意将六个身份地位极高的人与羊脂球放在一起,其他四个修女也只不过是用来过度他们身份间极大的悬殊罢了,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匠心独特,面对羊脂球的善心与好意,没有一个人是欣然接受的,更不会说有人会对这种善意表示感谢,他们所拥有的的即是一颗鄙夷和看不起他人的心,对于羊脂球这样“低下”的人他们更是不会直视。由此看来,羊脂球悲剧的产生也是必然的。
羊脂球是悲剧的,这种悲剧来自自己,也来自外在,作者也正是用这种悲剧的形象来讽刺当时资本主义的丑恶嘴脸。
作者:蓝若霖
羊脂球 文学评论 篇10
—与《我在霞村的时候》比较
摘要:《羊脂球》是法国著名短篇小说作家莫泊桑的成名之作,它讲述了在普法战争的背景下,在一辆马车上同行的十个人,女主人公羊脂球为了他人利益而屈身与普鲁士军官,可在她做出牺牲之后,却又受到他人的鄙夷与唾弃。这使我联想到我国女作家丁玲的作品《我在霞村的时候》,这与《羊脂球》的故事有着许多相识之处,小说塑造了贞贞这一革命者的形象,她为了追求崇高的革命利益从而牺牲了自己的贞洁,却招致村民的谩骂与鄙夷。羊脂球与贞贞是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生活环境的异国姊妹,然而,她们的经历、思想却惊人地相似。作家将她们置于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的时代背景中,以战争为透视点,再现其巨大的不幸和高洁的灵魂。因此,笔者在这篇文章中将两篇小说进行比较分析,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莫泊桑小说 丁玲小说 妓女形象 爱国主义
一
《羊脂球》中莫泊桑将女主人公的形象定位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妓女,妓女的不幸与挣扎是莫泊桑创作的重要题材, 或描写为了生活, 把儿子锁进壁橱再接客的忍辱负重的母亲(《壁橱》);或诅咒拜金主义对人性的扭曲(《人妖之母》);或歌颂她们的爱国主义精神(《羊脂球》)[1]。《羊脂球》的主人公是一个妓女,她由于过早发福,而被
别人起了个绰号,叫“羊脂球”。妓女历来都是被侮辱、被损害的,古今中外概莫如是,她们永远处于社会的底层,受人冷眼,遭人唾弃[2]。莫泊桑正是以这样一个小之又小的人物作为他的成名作的主人公,而且直接将她的绰号作为篇名。在作品中,莫泊桑虽然没有从正面描写羊脂球的地位如何低下,但是他通过许多的细节描写来让读者自己慢慢体会。
“大家一旦认出她来,几个正经女人便交头接耳,说什么‘婊子’啦,‘社会耻辱 ’啦,等等,虽然窃窃私语,但是声音却很高,引得她抬起头来。”[3]
作者通过几处对比来完成对羊脂球的形象的塑造,首先妓女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在这辆小小的马车中处于底层。这从莫泊桑精心安排的人物出场顺序中也可以看到出,在这十个人当中,莫泊桑对于社会地位较高的六人是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描写的,最先出场的是诡计多端的鸟先生和人高马大的鸟太太,接着便是出身阶层要高一等的卡雷-拉马东夫妇,最后便是代表社会最高阶层的伯爵夫妇。然后便是社会地位较低的四人,分别是修女二人,民主家高奴代以及妓女羊脂球。
显然羊脂球是这辆马车上社会地位最低的人,这不仅体现在别人对她的态度上,而且从羊脂球自身的态度看来,面对这些社会的上流人士,她不自觉地显得自卑。当饥饿的同伴垂涎她的美食时,她不是以施舍的、哪怕是同等身份的口吻,而是始终用一种谦卑且带乞求的方式来邀请别人与她分享,待别人傲慢地接受之后,她又满脸堆笑地
把盛着鸡肉的钵子递过去,这一连串的表情和动作,无不显示了羊脂球的自卑感,也深刻的揭示了以她为代表的这一类小人物在当时法国社会中所处的地位。
莫泊桑对于羊脂球身份地位的巧妙安排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发展埋下了伏笔,正是她身份卑微,而使人们在有求与她时,认为她的牺牲是理所当然的。文中写到了人们三次有求与她,第一次是在大家在马车上饥肠辘辘时,羊脂球慷慨地将自己所带的食物分给了大家,第二次是普鲁士军官要求与她进行谈话,羊脂球当即便拒绝了他的要求,但是引起了大家的不安,在伯爵的劝导下,她才做出让步答应去见他,第三次便是面对普鲁士军官的无理要求,大家恳求她做出牺牲,她再一次做出了让步。
然而这三次让步却并没有博得人们的尊敬和理解,相反人们在她拒绝军官的要求时,却认为她那没理由的拒绝是一种可笑的做法。作者通过鸟太太之口说出了人们心里的想法“而今天,让她帮我们摆脱困境,这小妮子倒忸怩作态起来啦!”这一句话表明所有人对她的不理解,更表现了一种对她爱国主义情感的亵渎。他们都看不起羊脂球,可是正是通过这样社会地位悬殊的对比,每个人对侵略者不同态度的对比,从而更好的凸显了羊脂球身上所具有的人性光辉,反衬了其他人形象的丑恶可憎。可以是说《羊脂球》能取得如此震撼人心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巧妙的人物形象设计。
而丁玲在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中,却刻画了一名为革命献身的女性形象,贞贞原是一个纯洁活泼的乡下姑娘, 因反抗封建包办婚
姻, 到天主教堂避难,不幸在一次日寇大扫荡中落人虎口, 被日本侵略者掳去做了随营军妓, 受尽屈辱。可是小说并没有一开始便说明贞贞的社会身份,相反一开始出场的是作为故事叙述者的“我”,因为到霞村去休养而听到了贞贞的事情,并且通过马同志之口让贞贞出场,随后便在贞贞与“我”的一次谈话中揭示了贞贞的身份。
她作为一名革命者,以牺牲自己的贞洁为代价从日本人那里获取情报信息,她的牺牲正是因为极大的革命热情,出于一种对于革命事业的追求。与羊脂球不同的是,她的社会地位是较高的,思想觉悟也是较高的,出于追求崇高的革命利益而牺牲自己的贞洁,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自己主动的行为,而这背后力量的来源便是一种革命热情和激情。
两篇小说中同样塑造了一位具有巨大人性光辉和爱国主义的女性形象,不同的是《羊脂球》中羊脂球作为一名妓女,与传统的贞洁女性是有着巨大反差的,可她在面对外国侵略者的淫威时,却表现出了一种崇高的爱国主义之情。正是她对外国侵略者无耻要求的严厉拒绝,从而让我们看到了她思想中纯粹贞洁的一面,从而更好地突出了人物的闪光点。而《我在霞村的时候》中的贞贞,她是在革命过程中,不惜牺牲自己的贞洁为代价。然而仔细分析却发现,小说作者在叙述中却陷入了这样一种悖论:相对于崇高的革命利益,女性贞洁的丧失实际上算不了什么;但是,女性贞洁的丧失却又是一个严重的事件,它招致了村民的谩骂与鄙夷,同时又令人深感同情,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就削弱了人物形象的表现力和生命力。
二
莫泊桑是用第三人称写《羊脂球》的,他的赞美与鞭挞, 都寓于客观、冷静的描绘。这些描绘所表现出的作家最大的愤慨主要是,羊脂球的爱国心与牺牲精神不仅不被理解, 不被尊重, 反而受到嘲弄, 受到侮辱。这些描绘与这种愤慨, 如果从人与人的关系的角度看, 它涉及的面还是比较窄的, 或者说比较单一的。丁玲写《我在霞村的时候》用的是第一人称,作者往往直接出场, 不仅人物、事件场面都通过“我”的耳闻目睹表现出来, 而且或讴歌, 或批评, 或高兴, 或忧愤, 无一不是“我”的直接抒发与议论。这种抒发与议论, 往往涉及到人与人的关系的更多方面与一些复杂的问题。就文学创作而言, 这是对前人的超越, 应当加以肯定。
另一方面,《羊脂球》中的故事情节在六天的事件中进行,主要放在驿站和旅店冰天雪地的空间里,可就是在这小小的空间中莫泊桑却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小社会,作者匠心独运地为当时法国社会的每一个主要阶级集团和党派都安排了一两个人物,他们个个堪称经典,既有格子鲜明的个性特征,又体现出各自所属阶级集团和党派的特性。
小说巧妙地将情节分为三大块,但作者突出了驿站成上的两顿饭的情节,加以比较,安排对称而又巧妙。将小说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整篇小说围绕这一个故事情节展开,作者从不旁生枝节,分散读者的注意力,小说把不必要的铺成尽量删减,以免减弱读者的兴趣。小说围绕着马车行进这一主线展开叙述,由马车前进遭到阻碍到羊脂球牺牲个人利益使马车重新出发,并在收尾穿插了车上前后两顿饭的对
比,尤其是第二次在马车上吃饭,与第一次吃饭对比,更表现出了他们的狭隘与自私,而凸显了羊脂球悲惨的命运。
“没人看她,也没有人想到她。她感到这帮体面的恶棍先把她当作牺牲品,再把她视为肮脏无用的东西扔掉,现在又将她淹没在一片鄙夷中了。”[3]
而丁玲在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中以两条线索展开故事,一是我在霞村休养时的所见所闻,二是以贞贞的故事作为线索展开叙述。当然,在这两条线索中有着许多交叉融合的部分,从而共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故事的高潮部分便是在院子中刘大妈与贞贞吵架的那部分,正是众人对贞贞的不理解与贞贞的坚持相对比,从而凸现出了她执着的革命信念,生动刻画了贞贞这一伟大的女性形象。
三
莫泊桑的小说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不仅是奇特的小说构思,更在于他那令人叫绝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极大地加强了故事的真实感,也给人充分的艺术享受。首先是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在描写羊脂球时尤为突出。
“她个头矮小,浑身圆滚滚的,非得流油;十根手指也都肉鼓鼓的,只有每个骨节细了一圈,皮肤绷紧而发亮,好像几串短香肠;胸脯特别丰满,顶着衣裙突出一大团。但是她细皮嫩肉,招人爱看,依然秀色可餐,有不少嫖客光顾。她的脸蛋如同一个红苹果,又像一朵含苞待放的牡丹花;下面那张小嘴里,两排细牙亮晶晶的,嘴唇曼妙而湿润,吻起来一定甜美。” [3]
从这段细节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到作者深厚的文笔功底,使得女主人公肥胖而又美丽的女子形象跃然于我们眼前。再看当矛盾出现时,作家又是如何描写毫无作为而又自命激进的民主党人高奴代的。
“高奴代端坐在那里一双眼睛时而盯住炉火,时而凝视杯中的一层泡沫;他每喝一口,就得意地用又瘦又长手指掠掠油腻的头发,同时吮吮挂在胡须上的啤酒沫。” [3]
正是通过作者这样细腻生动的细节描写,使得人物形象入木三分,独具慧眼,妙笔生花的细节描写,写人,令读者如睹其面,如闻其声;写景,令读者如临其境,感同身受,大大增加了作品的逼真性和艺术感染力。
与莫泊桑细腻的描写方法不同,作者丁玲的语言描写更为平实,质朴,她以讲述故事的方法贯穿全文,小说中并没有过多的细节描写,而是作为一个叙述者来讲故事,更侧重于整个故事本身的表述,并且大多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4]。
比如在对杂货铺老板的刻画中,就是通过他所说的话来表现他的狭隘与愚昧,以及他对贞贞的轻视和鄙夷。
“那娃儿向来就是风风雪雪的,你没看到她早前就爱街上浪来浪去,她不是同夏大宝打得火热么?要不是夏大宝穷,她不老早就嫁他了么。” [5]
“听说起码一百个男人总‘睡过’,哼,还做了日本官太太,这种缺德的婆娘,是不该让她回来的。” [5]
从这些对比中不难看出两位作者描写的侧重点不同。《羊脂球》
通过对不同阶层的人结伴旅行的前前后后,以一个耻于委身敌寇的妓女作对照,刻画了法国贵族,资产阶级和教会只顾私利,丧失民族气节的丑恶嘴脸,也表现了只会高调而毫无实际作为的贵族阶级民主党人,形象地概括了法国各个阶层在普法战争中的不同态度。
很显然,作者将故事安排在普法战争的大背景下是有目的的,他歌颂了像羊脂球这样处于社会底层却拥有高尚爱国主义情操的人民,同时也包含了对她们生活遭遇的同情,并无情地批判了那些伪君子的丑恶嘴脸。
而《我在霞村的时候》中不仅仅宣告了革命利益高于一切,并将女性身体从革命的外衣下凸现出来,并借此展开叙述,丁玲的做法使《我在霞村的时候》不在是单一的政治文本,同时还沾染了某些女性文本的气息。因此,这部小说事实上具有政治文本与女性文本共存的特征,小说中隐含的女性主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小说的政治宣传[6]。
纵观两篇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羊脂球》以独特的结构,细致的描写从而描绘了普法战争后的整个社会,人们对它的评价是“一个马车里装下了整个社会”,足以见人们对它的评价之高,其影响之大[7]。比较莫泊桑的《羊脂球》和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 决不是贬寞褒丁, 莫泊桑是世界公认的“中短篇小说之王” ,他的《羊脂球》作为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所具有的深刻的主题思想, 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以及高超的写作技法等等, 都使《羊脂球》成为典范性的作品。而丁玲作为女作家不仅以其特有的敏感、细
腻, 而且以其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 真挚地感受并表现了贞贞作为女性的痛苦与抗争, 她所表达的是女性自己的声音。在此, 我只是选取一些角度, 谈谈自己一些浅显的看法,丁玲的作品在某些方面受到莫泊桑《羊脂球》的影响,可见《羊脂球》不仅对欧洲文学, 而且对中国新文学包括丁玲在内的许多作家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这个短篇小说之所以能够在全世界享有盛誉,被奉为短篇小说中的珍品,我想,更多的是因为作品带给人们的深刻启示和教益,因此它不仅是法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名篇,而且对后世中短篇小说的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参考文献
[1]周芳芸 《每一个人多少都代表着祖国—— 贞贞和羊脂球评析》
[J] 四川省干部函授 学院学报 1991.1 [2]李海燕 《“以小见大”的杰作———浅谈莫泊桑<羊脂球>的创作手法》[J] 湖北经济
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9 [3]莫泊桑 《羊脂球》(汪阳译)[M] 北京译林出版社 1999 [4] 杨虹 《女性尊严的捍卫和颠覆----解读<我在霞村的时候>》[J] 江汉论坛 2002.6 [5]於可训 《中国现当代小说名作导读(上册)》 [M]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4 [6]张辽民 《一个忍辱负重的倔强女性—评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
中的贞贞》 [J] 中国知网
【《羊脂球》笔记】推荐阅读:
读书笔记--羊脂球02-01
羊脂球的读书笔记09-30
羊脂球初一优秀阅读笔记10-02
羊脂球读书笔记1000字12-26
《羊脂球》读书笔记600字左右07-04
有关羊脂球读后感07-31
《羊脂球》读后感初中11-08
羊脂球读书心得全新摘选07-18
《羊脂球》读后感初中700字11-20
读莫泊桑《羊脂球》读后感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