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板隔音标准

2024-05-08

墙板隔音标准(共5篇)

墙板隔音标准 篇1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编辑

本词条缺少概述、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现行版本为《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J118—88 废止。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J118—88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第一章 总则

第1.0.1条 为提高民用建筑的使用功能,保证室内有良好的声环境,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镇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住宅、学校、医院及旅馆等四类建筑中主要用房的隔声减噪设计。

其中,住宅建筑的设计原则也适用于集体宿舍,但集体宿舍的设计标准应较住宅降低一级。

学校建筑的标准适用于中、小学及大专院校的一般教学用房。医院建筑的标准适用于城镇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与其它医院可采用综合医院相应房间的标准。

第1.0.3条 隔声减噪设计标准等级,应按建筑物实际使用要求确定,分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共四个等级。

标准等级的含义如下:

特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特殊标准

(根据特殊要求确定)较高标准 一般标准 最低限

第1.0.4条 本规范允许噪声级的基本参量,应采用A〔计权〕声级。各类建筑的允许噪声级,应为昼间开窗条件下的标准值,且噪声特性为稳态噪声。对不同的噪声特性(包括峰值因素、频率特性、持续时间和起伏等),应按本规范附录一的规定,对噪声测量值进行修正。允许噪声级的测量,应在影响最严重的噪声源发声时进行,测量方法应符合附录二的要求。

注:对使用中不需开窗的建筑,例如有空调的宾馆客房,允许噪声级指关窗情况下的噪声值。

第1.0.5条 民用建筑隔声减噪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有关隔声标准的评价量,应执行国家现行标准《建筑隔声评价标准》,并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 总平面防噪设计

第2.0.1条 在城市规划中,从功能区的划分、交通道路网的分布、绿化与隔离带的设置、有利地形和建筑物屏蔽的利用,均应符合防噪设计要求。住宅、学校、医院、旅馆等建筑,应远离机场、铁路线、编组站、车站、港口、码头等建筑。

第2.0.2条 新建小区应尽可能将对噪声不敏感的建筑物排列在小区外围临交通干线上,以形成周边式的声屏障。交通干线不应贯穿小区。

注:对噪声不敏感的建筑物系指本身无防噪要求的建筑物,如商业建筑,以及虽有防噪要求,但外围护结构有较好的防噪能力的建筑物,如有空调设备的旅馆。

第2.0.3条 住宅、学校、医院、旅馆等建筑所在区域内各类有噪声源的建筑附属设施(如锅炉房、水泵房等),其设置位置应避免对建筑物产生噪声干扰,必要时应作防噪处理。区内不得设置未经有效处理的强噪声源。

第2.0.4条 在进行建筑设计前,应对环境及建筑物内外的噪声源作详细的调查与测定,并对建筑物的防噪间距、朝向选择及平面布置等应作综合考虑。在进行上述设计后仍不能达到室内安静要求时,应采取建筑构造上的防噪措施。

第2.0.5条 条件许可时,宜将噪声源设置在地下,但不宜毗邻主体建筑或设在主体建筑下。如不能避免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隔振、隔声措施。

第2.0.6条 对安静要求较高的民用建筑,宜设置于本区域主要噪声源夏季主导风向的上风侧。

第三章 住宅建筑 第一节 允许噪声级

第3.1.1条 住宅内卧室、书房与起居室的允许噪声级,应符合表3.1.1的规定。

室内允许噪声级 表 3.1.1 房间名称

允许噪声级(A声级,dB)

一级 二级 三级

卧室、书房(或卧室兼起居室)≤40 ≤45 ≤50 起居室

≤45

≤50

第二节 隔声标准

第3.2.1条 分户墙与楼板的空气声隔声标准,应符合表3.2.1的规定。空气声隔声标准 表 3.2.1 围护结构部位 计权隔声量(dB)一级 二级 三级

分户墙及楼板 ≥50 ≥45 ≥40

第3.2.2条 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标准,应符合表3.2.2的规定。撞击声隔声标准

表 3.2.2 楼板部位

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dB)一级

二级 三级

分户层间楼板 ?≤65 ?≤75

注:当确有困难时,可允许三级楼板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小于或等于85dB,但在楼板构造上应预留改善的可能条件。

第三节隔声减噪设计

第3.3.1条 住宅楼群中的儿童游戏场的位置选择,应避免对住宅产生噪声干扰。

第3.3.2条 当住宅沿城市干道布置时,卧室或起居室不应设在临街的一侧。如设计确有困难时,每户至少应有一主要卧室背向吵闹的干道。当上述条件也难以满足时,可利用临街的公共走廊或阳台,采取隔声减噪处理措施。为了减少由门窗传入的噪声,外墙的门窗缝必须严密,必要时应采用密封条。

第3.3.3条 在住宅平面设计时,应使毗连分户墙的房间和分户楼板上下的房间属于同一类型。

第3.3.4条 厨房、厕所、电梯机房不得设在卧室与起居室的上层,亦不得将电梯与卧室、起居室相邻布置。当厨房或厕所与卧室、起居室、书房相邻时,其管道或设备等有可能传声的物件,不得设于卧室、书房与起居室一侧的墙上,且对于管道等固定于墙上可能引起传声的物件,应采取隔振措施。

第3.3.5条 垃圾管道不应与卧室、起居室相邻。如因条件限制而相邻布置时,必须对垃圾倒入口采取防止结构声传播的处理措施。

第3.3.6条 安静要求高的住宅其封闭楼梯间或封闭的公共走廊内,宜采取吸声处理措施。

面临楼梯间或公共走廊的户门,其隔声量不应小于20dB。

第3.3.7条 对于有吊顶的房间,分户墙必须将吊顶内的空间完全分隔开。第3.3.8条 锅炉房、水泵房如设在住宅楼内或与住宅楼毗连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隔声减噪措施。

第3.3.9条 相邻两户间的排烟、排气通道及上下水管,应采取防止传声的措施。

第3.3.10条 对于大板、大模等整体性较好的结构体系的建筑,在经常产生撞击、振动的部位,如厨房操作台、外门、阳台门、设备管道等处,应采取防止结构声传播的措施。

第四章 学校建筑 第一节 允许噪声级

第4.1.1条 学校建筑中各种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的允许噪声级,应符合表4.1.1的规定。

室内允许噪声级 表 4.1.1 房间名称

允许噪声级(A声级,dB)一级 二级 三级

有特殊安静要求的房间 ≤40

一般教室 ≤50一般教室与各种产生噪声的 活动室间的隔墙与楼板 ≥45

一般教室与教室之间的隔墙与楼板 ≥40

注:产生噪声的房间系指音乐教室、舞蹈教室、琴房、健身房以及有产生噪声与振动的机械设备的房间。

第4.2.2条 不同房间楼板撞击声隔声标准,应符合表4.2.2的规定。撞击声隔声标准

表 4.2.2 楼板部位

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dB)一级 二级 三级

有特殊安静要求的房间与一般教室之间 ≤65 一般教室与产生噪声的活动室之间 ≤65

一般教室与教室之间 ≤75 注:①当确有困难时可允许一般教室与教室之间的楼板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小于或等于85dB,但在楼板构造上应预留改善的可能条件。

②产生噪声的房间系指音乐教室、舞蹈教室、琴房、健身房以及有产生噪声与振动的机械设备的房间。

第三节 隔声减噪设计

第4.3.1条 位于交通干道旁的学校建筑,宜将运动场沿干道布置,作为噪声隔离带。

产生噪声的校办工厂与教学楼间,应设足够距离的噪声隔离带。如教室有门窗面对运动场时,教室外墙至运动场距离不应小于25m。

第4.3.2条 教学楼内如无足够保证的减噪措施,不得设置发出强烈噪声和振动的机械设备。

第4.3.3条 教学楼内的封闭走廊、门厅及楼梯间的顶棚,条件许可时宜设置吸声系数不小于0.50(中频500~1000Hz)的吸声材料或在走廊的顶棚和墙裙以上墙面设置吸声系数不小于0.30的吸声材料。吸声材料的选用,应符合防火的要求。

第4.3.4条 各类教室的混响时间,应符合表4.3.4的规定。各类教室混响时间

表 4.3.4 房间名称

房间体积(m3)500Hz混响时间(使用状况)(s)普通教室 200 0.9 合班教室 500~1000 1.0 音乐教室 200 0.9 琴房 <90 0.5~0.7 健身房 2000 1.2 4000 1.5 8000 1.8 舞蹈教室 1000

1.2 注:表中混响时间值,可允许有0.1s的变动幅度;房间体积可允许有10%的变动幅度。

第4.3.5条 产生噪声的房间(音乐教室、舞蹈教室、琴房、健身房)如与其它教学用房同设于一教学楼内,应分区布置,并应采取隔声措施。

第五章 医院建筑 第一节 允许噪声级

第5.1.1条 病房、诊疗室室内允许噪声级,应符合表5.1.1的规定。室内允许噪声级

表 5.1.1 房间名称

允许噪声级(A声级,dB)

一级 二级 三级

病房、医护人员休息室 ≤40 ≤45 ≤50 门诊室 ≤55

≤60 手术室 ≤45 ≤50

听力测听室 ≤25 ≤30

第二节 隔声标准

第5.2.1条 病房、诊疗室隔墙、楼板的空气声隔声标准,应符合表5.2.1的规定。

空气声隔声标准

表 5.2.1 围护结构部位 计权隔声量(dB)一级 二级 三级

病房与病房之间 ≥45

≥40

≥35

病房与产生噪声的房间之间 ≥50 ≥45

手术室与病房之间 ≥50 ≥45 ≥40

手术室与产生噪声的房间之间 ≥50

≥45

听力测听室围护结构 ≥50

注:产生噪声的房间系指有噪声或振动设备的房间。

第5.2.2条 病房与诊疗室楼板撞击声隔声标准,应符合表5.2.2的规定。撞击声隔声标准

表 5.2.2 楼板部位 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dB)一级 二级 三级

病房与病房之间 ≤65 ≤75

病房与手术室之间 ≤75 听力测听室上部楼板 ≤65

注:当确有困难时,可允许病房的楼板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小于或等于85dB,但在楼板构造上应预留改善的可能条件。

第三节 隔声减噪设计

第5.3.1条 医院建筑的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综合医院的总平面布置,应考虑建筑物的隔声作用。门诊楼可沿交通干道布置,但与干道边的距离应考虑防噪要求。病房楼应设在内院。若病房楼接近交通干道,室内允许噪声不能达到标准时,病房不应设于临街一侧,否则应利用临街的阳台或公共走廊,采取隔声降噪处理措施。

二、综合医院的锅炉房、水泵房,不宜设在病房大楼内,并应距离病房10m以上。如必须设在病房楼内时,应自成一区,并采取可靠的隔振隔声措施。

第5.3.2条 穿越病房的管道缝隙,必须密封。病房的观察窗,宜采用密封窗。

病房楼内的垃圾井道或污物井道不得毗邻病房,倒入口应采取防止结构声传播的措施。

条件许可时,病房楼内走廊的顶棚,应采取吸声处理措施;顶棚的吸声系数,可为0.30~0.40。

第5.3.3条 挂号大厅、候药厅及分科候诊厅(室)的顶棚,应采取吸声处理措施;顶棚的吸声系数可为0.30~0.40。

第5.3.4条 手术室应选用低噪声空调设备,必要时应采取降噪措施。医疗技术部的手术室上部,不宜设置有振动源的机电设备;如设计上难于避免时,应采取隔振措施。

第5.3.5条 听力测听室应做全浮筑设计,空调系统应设置消声器。听力测听室的上部或邻室,不应设置有振动或强噪声设备的房间。

第5.3.6条 锅炉房的鼓风机、引风机及冷却塔等设备,均应选用低噪声产品;必要时,应采取降噪措施。

第六章 旅馆建筑 第一节 允许噪声级

第6.1.1条 旅馆的允许噪声级,应符合表6.1.1的规定。室内允许噪声级

表 6.1.1 房间名称 允许噪声级(dB)特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客房 ≤35 ≤40 ≤45 ≤55 会议室 ≤40 ≤45 ≤50≤50 多用途大厅 ≤40 ≤45 ≤50第二节 隔声标准

第6.2.1条 客房围护结构空气声隔声标准,应符合表6.2.1的规定。客房空气声隔声标准 表 6.2.1 围护结构部位 计权隔声量(dB)特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客房与客房间隔墙 ≥50 ≥45 ≥40

客房与走廊间隔墙(包含门)≥40 ≥35 ≥30 客房的外墙(包含窗)≥40 ≥35 ≥25 ≥20

第6.2.2条 客房楼板撞击声隔声标准,应符合表6.2.2的规定。客房撞击声隔声标准

表 6.2.2 楼板部位 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dB)特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客房层间楼板 ≤55 ≤65 ≤75

客房与各种有振动房间之间的楼板 ≤55 ≤65

注:机房在客房上层,而楼板撞击隔声达不到要求时,必须对机械设备采取隔振措施。

当确有困难时,可允许客房与客房间楼板三级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小于或等于85dB,但在楼板构造上应预留改善的可能条件。

第三节 隔声减噪设计

第6.3.1条 旅馆建筑的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旅馆的总平面布置,应根据噪声状况进行分区,使产生噪声或振动的设施(如鼓风机、引风机、水泵、冷却塔等)远离客房及其它要求安静的房间。

二、客房沿交通干道或停车场布置时,应采取防噪措施,如采用密闭窗(用于有空调的旅馆);也可利用阳台或外廊进行隔声减噪处理。

第6.3.2条 客房及客房楼的隔声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客房之间的送风和排气管道,必须采取消声处理措施,设置相当于毗邻客房间隔墙隔声量的消声装置。

二、旅馆内的楼梯、电梯间,高层旅馆的加压泵、水箱间及其它产生噪声的房间,不应与需要安静的客房、会议室、多功能大厅毗邻,更不应设置在这些房间的上部。如必须设置于上部时,应采取可靠的隔振降噪措施。

三、走廊两侧配置客房时,相对房间的门应尽可能错开布置。

条件许可时,宜在走廊内采用吸声处理措施,如地毯或吸声吊顶。其平均吸声系数可为0.30~0.40,走廊过长时应设弹簧门分隔。

四、相邻客房卫生间的隔墙,应砌至上层楼板底,不留缝隙。相邻客房隔墙上的设备管线、插座等,应采取防止传声的措施。

五、客房楼内公共卫生间(厕所、盥洗室),应设有前室。第6.3.3条 中型会议室、多用途大厅,应有混响时间的设计,其体型应考虑声扩散和避免严重的声学缺陷。

设有活动隔断的会议室、多用途大厅,其活动隔断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应低于35dB。

第6.3.4条 旅馆建筑中餐厅、锅炉房、冷却塔等,不宜设在客房楼内。如必须设在客房楼内时,应自成一区,并应采取隔声、隔振措施。

附录一室内允许噪声级与噪声测量值的修正以及相应的评价曲线的换算

一、因昼夜时间不同,室内允许噪声级的修正。

本规范中的允许噪声级的数值是按白天的要求制订的,如测量时间与此不符,应按附表1.1进行修正。

因时间不同对允许噪声级的修正值附

表 1.1 时间 修正值(A声级,dB)昼间(06:00~22:00)夜间(22:00~06:00)0 -10 注:表中昼夜时间也可按当地人民政府及地区习惯、季节变化而划定。

二、因噪声特性不同,对噪声测量值的修正对于各种不同特性的噪声测量值,应进行修正。其修正值应符合附表1.2的规定。

因噪声特性不同对噪声测量值的修正值附

表 1.2 噪声特性 修正值

(A声级,dB)稳态噪声

持续稳定的噪声 0 脉冲性稳态噪声(如锤击、铆接声)+5 含有可听纯音的稳态噪声(如狗叫、蜜蜂的嗡嗡声)+5 非稳态噪声 间歇噪声

在半小时内噪声所占时间的百分数 100~56 56~18 18~6 <6 0 -5 -10 -15 声级随时间而起伏,变化比较复杂的噪声(如交通噪声)0 注:声级随时间变化较为复杂的噪声,其允许噪声级应采用等效〔连续A〕声级。

等效〔连续A〕声级的测量,应附合附录二的要求。

三、噪声级与相应的噪声评价曲线的换算

在隔声设计中有时对噪声的频谱有一定的要求,可按下式将测得的噪声级换算噪声评价曲线

NR=LA-5(附1.1)

式中NR——噪声评价曲线; LA——测得的噪声级(dB)。

噪声评价曲线,可按附图1.1采用;倍频带声压级数值可按 附表1.3采用。

附录二允许噪声级与隔声测量方法

一、允许噪声级测量方法

1?测量设备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声级计的电声性能与测试方法》中规定的2型或性能优于2型的声级计。也可使用统计分析仪、记录仪、录声机等性能相当的其它声学测量仪器。

2?测量值为A声级或等效〔连续A〕声级。

3?测量时间应于白天或夜间两不同时间段内,各选择较不利的时间进行测量。

4?测点应设在房间中央,与各反射面(如墙壁)的距离应大于1.0m,测点高度应为1.2~1.5m。

5?测量方法与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除使用过程中无需开窗的房间(如室内有空调)外,测量应在开窗情况下进行。

(2)对于稳态噪声,用声级计或其它测量仪器的“慢档”读A声级,观察5~155s,取指针的中值。

(3)对于间歇性非稳态噪声,A声级的测量同稳度噪声。并记录下0.5h内噪声的间歇时间,计算出该噪声所占的时间比例。

(4)对于声级随时间变化较为复杂的噪声,应测量等效〔连续A〕声级。可在规定的时间T内,每隔3~5s读一A声级,连续读数不应少于 200个。整理时将读得的数据由大至小排列填于数据表中。等效〔连续A〕声级,可按公式附3.1计算。

式中N——读数的个数; LPAi——测得的第i个A声级读数,dB。

当测得的A声级数据符合正态分布时,等效〔连续A〕声级可按近似公式附3.2计算

注:等效〔连续A〕声级测量数据的整理,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3222—82。

二、隔声测量方法

隔声测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隔声测量规范》进行。如有困难时,可采用隔声简易测量方法。

注:隔声简易测量方法可按部标《住宅隔声标准》中,附录B“住宅隔声测量暂行规定”执行。

附录三 本规范用词说明

一、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对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以便在执行中区别对待。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作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作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对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作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二、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要求。”非必须按所指定的标准、规范或其他规定执行的写法为“可参照„„”。

附加说明:

主编单位、参加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参加单位:同济大学

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 北京市建筑设计院 清华大学 天津大学 南京工学院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 太原工业大学

华南工学院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院 湖北工业建筑设计院 湖北省建筑科学研究所

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科学研究所

主要起草人:吴大胜、向斌南、张锡英、王季卿、朱茂林、项端祈

墙板隔音标准 篇2

本标准规定了灰渣混凝土空心隔墙板的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产品的标志、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在一般建筑中用做非承重内隔墙的, 以粉煤灰、经煅烧或自燃的煤矸石、炉渣、矿渣、房屋建筑工程、道路工程、市政工程施工废弃物等废渣为集料制成的灰渣混凝土空心隔墙板。

以粉煤灰陶粒和陶砂、页岩陶粒和陶砂、天然浮石等为集料制成的混凝土空心隔墙墙板可以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J 75建筑隔声测量规范

GB 175通用硅酸盐水泥

GB 1344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GB/T 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 2828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B 6566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T 701低碳钢热轧圆盘条

GB/T 5464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

GB 9978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

GB/T 14684建筑用砂

GB/T 17431.1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

JC/T 541自燃煤矸石轻集料

JC 933快硬铁铝酸盐水泥、快硬硫铝酸盐水泥

JGJ 63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灰渣混凝土空心隔墙板 hollow concrete panels contained fly ash and waste for partition wall in buildings

灰渣混凝土空心隔墙板用作一般建筑中的非承重内隔墙, 其构造断面为多孔空心式, 长宽比不小于2.5, 以水泥为胶凝材料, 以纤维或钢筋为增强材料, 生产原材料中, 工业灰渣总掺量为40%以上 (质量比) 。

3.2 企口rabbet joint

设置于墙板两侧面的榫头、榫槽及接缝槽的总称。

4 分类

4.1 分类和代号

灰渣混凝土空心隔墙板按板的构件类型, 分为普通板、门、窗框板、异型板。灰渣混凝土空心板产品类别和代号见表1。

4.2 产品型式

灰渣混凝土空心隔墙板可采用不同企口和开孔形式, 但均应满足本标准第5条的规定。图1为隔墙板外形示意图。

注:此图仅为表达几何尺寸和解释名词用

4.3 产品规格

4.3.1 长度尺寸L为层高减去楼板顶部结构件 (如梁、楼板) 厚度及技术处理空间尺寸, 应符合设计要求, 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4.3.2 宽度尺寸B, 主规格为600 mm。

4.3.3 厚度尺寸T最小为60 mm, 主规格为90 mm、120 mm、150 mm。

4.3.4 其他规格尺寸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其相关技术指标应符合相近规格产品的要求。

4.4 产品标记

4.4.1 标记方法

灰渣混凝土空心隔墙板产品型号按以下图示标记。

4.4.2 标记示例

板长为2 700 mm, 宽为600 mm, 厚为90 mm的混凝土普通空心隔墙板, 标记为:

5 要求

5.1 原材料

灰渣混凝土空心隔墙板生产企业选用的所有骨料、胶凝材料、增强材料均应符合相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 应使用性能稳定、对人体无害及对环境无污染的原材料生产墙板。

5.2 外观质量

灰渣混凝土空心隔墙板的外观质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

注:序号3、4、5项中低于下限值的缺陷忽略不计, 高于上限值的缺陷为不合格。

5.3 尺寸允许偏差

灰渣混凝土空心隔墙板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

5.4 物理力学性能

5.4.1 灰渣混凝土空心隔墙板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4的有关规定。

注:a夏热冬暖地区不检此项。

5.4.2 灰渣混凝土空心隔墙板的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应符合表5的有关规定。

6 试验方法

6.1 试验环境及试验条件

灰渣混凝土空心隔墙板试验应在常温常湿条件下进行。所有送检板都应达到养护龄期。

6.2 外观质量检验

6.2.1 量具:钢直尺, 精度0.5 mm。

6.2.2 测量方法:对受测板, 视距0.5 m左右, 目测有无外露筋纤、贯通裂缝;用钢直尺量测板面裂缝、蜂窝气孔、缺棱掉角数据, 并记录缺陷数量。

6.3 尺寸允许偏差检验

6.3.1 量具、钢卷尺精度为1 mm;游标卡尺0 mm~150 mm;钢直尺精度0.5 mm;内外卡钳、塞尺0 mm~10 mm;靠尺2 m。

6.3.2 测量方法

a.长度:共量测三处。板边测两处:各距两板边100 mm, 平行于该板边;板中测一处:过两板端中点, 沿板纵向中心线。用钢卷尺拉测, 取最大值和最小值为检测结果。

b.宽度:共量测三处。板端两处:各距两板端100 mm, 平行于该板端;板中测一处:过两板边中点, 沿板横向中心线。用精度为1 mm的钢卷尺配合钢直尺拉测, 取最大值和最小值为检测结果。

c.厚度:共量测六处。在距板两端板边100 mm各测两处距板两边100 mm;板横向中线处测两处;用精度为0.5 mm的钢直尺或用外卡钳和游标卡尺配合测量, 读数读至0.1 mm, 记录测量数据。取六处测量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为检验结果, 精确至1 mm。

d.对角线差:用精度为1 mm的钢卷尺量测两条对角线的长度, 取其差值为检测结果。

e.侧向弯曲:通过板边端点沿板面拉直测线, 用精度0.5 mm的钢直尺量测板侧向弯曲处, 取最大值为检测结果。精确至0.5 mm。

f.壁厚:在受检空心板端部用壁厚卡尺测量三处, 分别测量板的上下壁厚及孔间壁厚的薄弱处, 读数精确至0.1 mm, 如目测空心板中间的上下壁厚有明显差别, 可沿板宽截开测其壁厚, 取最小值为检验结果。

g.板面平整度:受检板两板面各量测三处, 共六处。第一处:使靠尺中点位于板面中心, 靠尺尺身重合于板面一条对角线;另二处:靠尺位置关于板面中心对称, 靠尺一端位于板面另一条对角线端点, 靠尺另一端交于对边板边, 如图2所示, 墙板另一面测量位置与图示位置关于墙板中心对称。用2 m靠尺和楔形塞尺测量。记录每处靠尺与板面最大间隙的读数, 读数读至0.1 mm。取六处测量数据的最大值为检测结果, 精确至1 mm。

6.4 物理力学性能试验

6.4.1 抗冲击性能测试

a.试验墙板的长度尺寸不得小于2 000 mm。

b.取墙板三块为一组样本, 按图3所示组装并固定, 上下钢管中心间距为板长减去100 mm, 即 (L-100) mm。板缝用水泥水玻璃砂浆粘结, 其中砂子粒径不大于1 mm, 板与板之间挤紧, 接缝处用玻璃纤维布搭接, 并用水泥水玻璃砂浆刮平。

c.24 h后将装有30 kg重, 粒径2 mm以下细砂的标准砂袋 (图4) (直径200 mm、长700 mm) 用直径10 mm左右的绳子固定在其中心距板面100 mm的钢环上, 使砂袋垂悬状态时的重心位于L/2高度处。

d.以绳长为半径沿圆弧将砂袋在与板面垂直的平面内拉开, 使重心提高500 mm (标尺测量) , 然后自由摆动下落, 冲击设定位置, 反复5次。

e.目测板面有无贯通裂缝, 记录试验结果。

f.试验结果仅适用于所测墙板长度尺寸以内的墙板。

6.4.2 抗弯破坏荷载试验

a.试验墙板的长度尺寸不得小于2 000 mm。

b.将完成面密度测试的墙板简支在支座长度大于板宽尺寸的两个平行支座 (图5) 上, 其一为固定铰支座, 另一为滚动铰支座, 支座中间间距调至 (L-100) mm, 两端伸出长度相等。

c.空载静置2 min, 按照不少于五级施加荷载, 每级荷载不大于板自重的20%。

d.用堆荷方式从两端向中间均匀加荷, 堆长相等, 间隙均匀, 堆宽与板宽相同。

e.前四级每级加荷后静置2 min, 第五级加荷至板自重的一倍后, 静置5 min。此后, 如继续施加荷载, 按此分级加荷方式循环加荷直至断裂破坏。

f.记取第一级荷载至第五级加荷荷载 (或断裂破坏前一级荷载) 总和作为试验结果。

g.试验结果仅适用于所测墙板长度尺寸以内的墙板。

6.4.3 抗压强度试验

a.抽取试验墙板, 沿墙板的板宽方向依次截取厚度为板厚尺寸、高度为100 mm, 长度包括一个完整孔及两条完整孔间肋的单元体试件, 共截取三块。三个试件为一组样本。

b.处理试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使之成为相互平行且与试件孔洞圆柱轴线垂直的平面。必要时可调制水泥砂浆处理上表面和下表面, 并用水平尺调至水平。

c.表面经处理的试样, 置于不低于10℃的不通风室内养护72 h, 用钢直尺分别测量试件受压面长度、宽度尺寸各2个, 取其平均值, 精确至1 mm。

d.将试件置于试验机承压板上, 以0.3 MPa/S~0.5 MPa/S的速度加荷, 直至试件破坏。记录最大破坏荷载P。

e.每个试件的抗压强度按式 (1) 计算, 精确至0.1 MPa。

式中R—试件的抗压强度, 单位为MPa;

P—破坏荷载, 单位为N;

l—试件受压面的长度, 单位为mm;

b—试件受压面的宽度, 单位为mm。

f.墙板的抗压强度以三个试件抗压强度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精确至0.1 MPa。

6.4.4 软化系数

a.抽取试验墙板, 沿墙板的板宽方向依次截取厚度为板厚尺寸、高度为100 mm, 长度包括一个完整孔及两条完整孔间肋的单元体试件, 共截取六块分为二组样本, 每组三块。

b.处理试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使之成为相互平行且与试件孔洞圆柱轴线垂直的平面。必要时可调制水泥砂浆处理上表面和下表面, 并用水平尺调至水平。

c.试件处理后, 在105℃的烘箱内烘制至恒重, 然后将其中一组3块泡入20℃±2℃的水中, 72 h后取出, 表面用湿毛巾抹干。然后同另一组未泡水的试块一起在压力机上做抗压强度试验。

式中I—软化系数;

R1—饱和含水状态下试件的抗压强度平均值, 单位为MPa;

R0—绝干状态下试件的抗压强度平均值, 单位为MPa。

6.4.5 面密度试验

a.取墙板三块为一组样本进行试验, 当条板的含水率达到表4的指标要求时, 用量程不小于150 kg, 精度不低于0.5 kg的磅秤称取试验墙板重量G, 读数读至0.1 kg。

b.每块试验墙板的面密度按式 (3) 计算, 精确至0.1 kg/m2。

式中ρ—试验墙板的面密度, 单位为kg/m2;

G—试验墙板的重量, 单位为kg;

L—试验墙板的长度尺寸, 单位为m;

B—试验墙板的宽度尺寸, 单位为m。

c.墙板的自然干燥面密度以三块试验墙板面密度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精确至0.1 kg/m2。

6.4.6 含水率试验

a.试件制取:从墙板上沿板长方向截取试件三件为一组样本, 试件高度为100 mm, 长度与墙板宽度尺寸相同、厚度与墙板厚度尺寸相同。试件试验地点如远离取样处, 则在取样后应立即用塑料袋将试件包装密封。

b.试件取样后立即称取其取样重量m1, 精确至0.01 kg, 如试件为用塑料袋密封运至者, 则在开封前先将试件连同包装袋一起称量;然后称量包装袋的重量, 称前应观察袋内是否出现由试件析出的水珠, 如有水珠, 应将水珠擦干。计算两次称量所得重量的差值, 作为试件取样时重量, 精确至0.01 kg。

c.将试件送入电热鼓风干燥箱内, 在 (105±5) ℃温度条件下, 干燥24 h。此后每隔2 h称量一次, 直至前后两次称量值之差不超过后一次称量值的0.2%为止。

d.试件在电热鼓风干燥箱内冷却至与室温之差不超过20℃时取出, 称量其绝干重量m0, 精确至0.01 kg。

e.试验数据计算与结果取值:每个试件的含水率按式 (4) 计算, 精确至0.1%。

式中W1—试件的含水率, 单位为%;

m1—试件的取样重量, 单位为kg;

m0—试件的绝干重量, 单位为kg。

墙板的含水率W1以三个试件含水率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精确至0.1%。

6.4.7 干燥收缩试验

a.沿试验墙板板长方向截取试件, 即高度为60 mm、长度为板宽的试件, 三件为一组样本。

b.在每件试件两个端面中心各钻一个直径8 mm~10 mm、深度14 mm~16 mm的孔洞 (如试件端面为凹槽, 可做切平处理, 之后钻孔) , 在孔洞内灌入水玻璃调和的水泥浆或其他刚性胶粘剂, 采用精度0.01 mm的千分尺测量两个收缩头的长度η1和η2, 然后在孔洞内埋置如图6所示的收缩头, 使每个收缩头的中心线均与试件的中心线重合, 且使收缩头露在试件外的那部分测头的长度均在4 mm~6 mm之间。

c.试件制备好放置1 d后, 检查测头是否安装牢固, 否则重装。将制备好的试件浸没在20℃±2℃的水中, 水面高出试件20 mm, 浸泡72 h。

d.将试件从水中取出, 用拧干的湿布抹去表面水分, 并将测头擦干净, 立刻采用0.01 mm的千分尺测定初始长度l1 (含收缩头) , 或采用测量精度不低于0.01 mm的其他测量仪器, 如:采用配有百分表的比长仪测量试件长度的变化量。

e.将试件放人温度20℃±2℃, 相对湿度 (50±5) %的标准干燥空气室内, 进行收缩值测量, 每天测量一次, 直至达到干缩平衡, 即连续3 d内任意2 d的测长读数波动值小于0.001 mm, 量出试件干燥后的长度l2 (含收缩头) 。取三块试件干燥收缩值的算术平均值为试验结果, 精确至0.01mm/m。

f.试件干缩值按式 (5) 计算:

式中S—干燥收缩值, 单位为mm/m;

l1—试件初始长度, 单位为mm;

l2—试件干燥后长度, 单位为mm;

(η1+η2) —两个收缩头长度之和, 单位为mm。

g.取三块试件干燥收缩值的算术平均值为试验结果, 精确至0.01 mm/m。

6.4.8 吊挂力试验

a.取试验墙板一块, 在板中高1 800 mm处, 切深×高×宽为50 mm×40 mm×90 mm的孔洞, 清残灰后, 用水泥水玻璃浆 (或其他粘结剂) 粘结, 如图7所示的钢板吊挂件。吊挂件孔与板面间距为100 mm。24 h后, 检查吊挂件安装是否牢固, 否则重装。

b.将试验墙板如图8所示固定, 上下管间距 (L-100) mm。

c.通过钢板吊挂件圆孔, 分二级施加荷载, 第一级加荷50 kg, 静置2 min。第二级再加荷50 kg。静置24 h。观察吊挂区周围板面有无宽度超过0.5 mm以上的裂缝。记录试验结果。

6.4.9 抗冻性试验

a.设备:低温试验箱或冷库, 温度可降至-20℃;水箱或水池。

b.试样:试样数量为3块;试样尺寸为300 mm×板宽×板厚。

c.试验步骤:将试样放入水温为10℃~20℃水池中浸泡48 h, 取出后用拧干的湿毛巾擦去表面附着水, 将试样侧立放入低温试验箱内。试样之间、试样与低温试验箱侧壁之间的距离不应少于20 mm。待低温试验箱温度重新降到-15℃开始计时, 并在-15℃~-20℃范围内保持4 h, 然后取出试样, 再放入水温为10℃~20℃的水池中, 融2 h, 如此为一个循环, 共进行15次冻融循环。

d.15次冻融循环后, 取出试样擦去表面水, 然后检查并记录试样可见裂纹及表面变化。

6.4.1 0 空气声计权隔声量试验

按GBJ 75的相关规定进行。

6.4.1 1 耐火极限试验

按GB/T 9978的相关规定进行。

6.4.1 2 放射性核素限量试验

按GB 6566的相关规定进行。

7 检验规则

7.1 检验分类

7.1.1 出厂检验

产品出厂必须进行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项目为外观质量、尺寸允许偏差全部规定项目以及面密度、抗弯破坏荷载、含水率三项性能指标, 产品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7.1.2 型式检验

7.1.2. 1 型式检验条件

a.试制的新产品进行投产鉴定时;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进行型式检验:

b.产品的材料、配方、工艺有重大改变, 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连续生产的产品, 每年或生产70 000 m2时 (空气声计权隔声量试验、耐火极限试验每三年检测一次) ;

d.产品停产半年以上再投入生产时;

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f.用户有特殊要求时;

g.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7.1.2. 2 产品型式检验项目为5.2、5.3、5.4中全部规定项目 (见表6) 。

7.2 出厂检验及型式检验抽样方法

7.2.1 出厂检验抽样

产品出厂检验外观质量和尺寸允许偏差项目样本按表7进行抽样。

出厂检验面密度、抗弯破坏荷载、含水率项目样本从上述外观质量和尺寸允许偏差项目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 抽样方案按表7相应项目进行。

7.2.2 型式检验抽样

产品进行型式检验时, 外观质量和尺寸允许偏差项目样本按表7进行抽样, 物理力学性能项目样本从外观质量和尺寸允许偏差项目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 抽样方案见表8。

7.3 判定规则

7.3.1 外观质量与尺寸允许偏差项目检验判定规则

7.3.1. 1 根据样本检验结果, 若受检板的外观质量、尺寸允许偏差项目均符合本标准5.2和5.3中相应规定时, 则判该板是合格板;若受检板外观质量、尺寸允许偏差项目中有一项或一项以上不符合本标准5.2和5.3中相应规定时, 则判该板是不合格板。

7.3.1. 2 根据样本检验结果, 若在第一样本 (n1) 中发现不合格板数 (u1) 小于或等于第一合格判定数 (A1) , 则判该批产品外观质量与尺寸允许偏差项目合格;若在第一样本 (n1) 中发现的不合格板数 (u1) 大于或等于第一不合格判定数 (R1) 则判定该批外观质量与尺寸允许偏差项目不合格。

若在第一样本 (n1) 中发现的不合格板数 (u1) 大于第一合格判定数 (A1) , 同时又小于第一不合格判定数 (R1) , 则抽第二样本 (n2) 进行检验。根据第一样本和第二样本的检验结果, 若在第一和第二样本中发现的不合格板数总和 (u1+u2) 小于或等于第二合格判定数 (A2) , 则判该批外观质量与尺寸允许偏差项目合格。若在第一和第二样本中发现的不合格板数总和 (u1+u2) 大于或等于第二不合格判定数 (R2) , 则判该批外观质量与尺寸允许偏差项目不合格。判定结果见表9。

7.3.2 物理力学性能检验判定规则

7.3.2. 1 出厂检验力学性能检验项目判定规则

a.根据试验结果, 若抗冲击性能、抗弯破坏荷载两个项目均符合本标准5.4中相应规定时, 则判该批产品为合格批;若此两项检验均不符合本标准5.4中相应规定, 则判该批产品为批不合格。

b.若在此两个项目检验中发现有一个项目不合格, 则按表7对该不合格项目抽第二样本进行检验。第二样本检验, 若无任一结果不合格, 则判该批产品为合格批;若仍有一个结果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为批不合格。

7.3.2. 2 型式检验物理力学性能项目判定规则

a.根据样本检验结果, 若在第一样本全部项目中发现的不合格项目数为0, 则判该型式检验合格;若在第一样本全部项目中发现的不合格项目数大于或等于2, 则判该型式检验不合格。

b.若在第一样本全部项目中发现的不合格项目数为1, 则抽第二样本对该不合格项目进行检验。第二样本检验, 若无任一结果不合格, 则判该型式检验合格;若仍有一个结果不合格, 则判该型式检验不合格。

7.4 复验规则

用户有权按本标准对产品进行复验, 复验项目、地点按双方合同规定进行。

7.5 仲裁检验

a.当产需双方对复验结果发生争议时, 应委托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按本标准进行仲裁检验。该仲裁检验为终裁结果。

b.若仲裁检验合格, 则用于仲裁检验的样品及试验费用由用户承担。若仲裁检验不合格, 则用于仲裁检验的样品及试验费用由生产厂承担。

8 标志、运输和贮存

8.1 标志

出厂产品应有质量合格证书和警示语标志。

8.1.1 合格证书应具下列内容:

a.产品名称、产品标准编号、生产许可证号、商标和产品标记;

b.生产厂名称、详细地址、产品产地;

c.产品规格、型号、主要技术参数;

d.生产日期、生产批号、出厂日期或编号;

e.产品检验报告单, 其中应有检验人员代号、检验部门印章;

f.产品说明书和出厂合格证。

8.1.2 警示语标志应按本标准8.2和8.3要求编写, 并应包括“侧立搬运、禁止平抬、避免雨淋”等内容。

8.2 运输

8.2.1 运输方式

产品应侧立搬运, 禁止平抬。墙板短距离可用推车运输;长距离可使用车船等货运方式运输。

8.2.2 运输条件

长距离运输应打捆, 每捆不应多于8块, 轻吊轻落。运输过程中应侧立贴实, 用绳索绞紧, 支撑合理, 防止撞击, 避免破损和变形, 必要时应有篷布, 防止雨淋。

8.3 贮存

8.3.1 贮存场所

墙板产品可库存, 亦可露天存放, 存放场地应坚实平整、搬抬方便, 露天存放时, 应备有防雨雪措施。

8.3.2 贮存条件

可在常温常湿条件下贮存。环境条件应保持干燥通风, 并应采取措施, 防止侵蚀介质和雨水侵害。

8.3.3 贮存方式

产品应按型号、规格分类贮存。贮存应采用侧立方式, 下部用方木或砖垫高, 板面与铅垂面夹角不应大于15°;堆长不超过4 m;堆层两层。

8.3.4 贮存期限

隔音房施工方案 篇3

隔音防尘设备室(第二层)主设备室主体隔音房外加两间防尘隔间,有效防尘。主体隔音房,隔音墙为复合彩板制作主墙体,加三板两棉的隔音墙体。地板隔音棉铺底上铺隔音毡,最后加橡胶隔音绝电地板。隔音掉顶为复合彩板吊顶内填充隔音棉。设备室设两道四个隔音门。

隔音防隔音墙为复合彩板制作主墙体,加三板两棉的隔音墙体。地板隔音棉铺底上铺隔音毡,最后加木质隔音绝电地板。隔音掉顶为复合彩板吊顶内填充隔音棉。操作室设一个隔音门(加厚型)俩个隔音窗作车间观察用。

两间隔音房均设防尘隔音进风系统,独立进气管道,外设过滤隔音层,内设进气引风机,正压换气。

制作完成后室内噪音在50分贝以下,和一般的办公室一样,人员可以自由交谈,不用提高嗓音。

新乡锐宏

朱性东

2012-8-21

电话:0373 3878758

隔音罩施工经验介绍 篇4

一适合安装隔音罩的场所

工矿企业中,有些区域噪声源比较集中,有些噪声源是一台套独立的设备,如空压机、发电机、机加工设备等,这时候的最合适降噪措施,就是做隔音罩。

二隔声罩的设计必须考虑设备的正常运行、检修要求。

机电设备运行时,通常都有散热、降温要求,所以设计施工时,必须留好通风换气口,换气口的大小有客户根据工艺需要提供。换气口必须加装消声器,一面换气口变成噪声泄漏通道。消声器的类型、消声通道的长度必须经过计算,使其降噪量一整体隔音罩的降噪量相匹配。此外,为了检修方便,还要考虑检修门或检修口,检修门必须是隔音性能良好的隔音门。

三隔音罩内壁必须是吸声系数较好的吸声结构。

水泵噪声的隔音减振降噪措施 篇5

水泵噪声特点及隔音减振降噪措施一、二次供水增压泵/水泵噪声产生的原因

加压泵房噪声的来源主要是水泵机组工作时产生的。在工作中由电机、水泵的运转及设备的振动产生噪声。该声源在泵房正常运行时属于稳态噪声。另外,水泵的气蚀现象及停泵水锤现象也能够产生瞬时噪声。管道噪声是指水流在管道中流动时所产生的噪声。给水管道产生的噪声,受流速和压力影响。

二、换热泵站噪声治理之噪声来源分析

1、泵的噪声:泵工作时,连续出现动力压强脉冲,从而激发泵体和管路系统的阀、管道等部件振动,由此而辐射噪声。

2、流体噪声:当流体流经过流体断面时,使流体快速撞击管壁和管壁发生强烈的磨擦,形式向空气中辐射并呈高频声调。

3、机械噪声:设备的运动件相对固定体周期作用所激发的噪声、同时各部件产生强烈的共振,从而产生强烈噪声。

4、混响噪声:一是物体和墙壁反射,二是减振方式的激发,会增加生能的密度,声波入射到房间内表面,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被吸收的多少取决于室内表面积的吸声系数。

三、加压泵房/水泵噪声治理与振动控制的思路

上一篇:切忌一律高三作文下一篇:志同道合的意思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