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看一下交换机技术的内部核心

2024-05-23

浅看一下交换机技术的内部核心(精选3篇)

浅看一下交换机技术的内部核心 篇1

经过长时间学习交换机技术,于是和大家分享一下,看完本文你肯定有不少收获,希望本文能教会你更多东西,学习交换机技术时,将会遇到各种问题,在这里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重要技术参数

1、支持更多VLAN

在骨干交换机技术中,采用以太网技术可以非常方便地实现VLAN,其支持VLAN的数目也比普通的以太网交换机要多,一般情况下可以支持4k个VLAN.在有些骨干交换机上,甚至可以做到支持端口VLAN。

这样VLAN的数目就不再局限于802.1q协议中最多4k个VLAN的限制,可以做到支持n×4k(n表示端口数目)个VLAN.在有些骨干交换机中,还可以做到支持双重(多重)VLANTAG,这样可以使基于VLAN的转发具有层次性,同时也突破了4k个VLAN数目的限制。

2、更大MAC地址表

以太网的转发主要是基于MAC地址表进行的。在骨干交换机中,所接入的端口密度比较高,同时还可下挂多个普通的LANSwitch,所接入的用户也就比较多,如整个企业网中的所有用户或整个小区的用户。所以其MAC地址表的数目往往在10k以上,一般在32k~256k.所以在选择骨干交换机时,MAC地址转发表的数目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3、支持三层交换

作为骨干交换机,还必须具有三层交换的能力,这是骨干交换机的一个显著特征。普通的LANSwitch交换机基本上都可以支持二层的MAC地址转发,有的还具有三层的转发能力,可以实现有限的三层路由功能。

但作为骨干交换机来讲,支持具有跨VLAN的转发能力是必须具备的。这是与骨干交换机位于企业网或校园网、城域网汇接口的网络位置分不开的。所以,三层交换机必须具有三层接口。

一般情况下,三层接口的划分是以VLAN作为三层逻辑接口的基本单位。在每个VLAN中,要求有自己的独立的子网地址。所以在骨干交换机中,VLAN的子网网关地址的支持数目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

4、支持更多协议

“一次路由,多次交换”是交换机实现路由交换的指导思想,

但这种三层转发的思想对于首报文的转发比较费时,尤其是在骨干层交换机,这种转发机制制约着转发速率。现在,骨干交换机技术已经基本用硬件实现了最大匹配的转发机制,使得其可以线速处理三层转发。

同时,对于三层转发表数目的支持也是骨干交换机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情况下,骨干交换机和骨干路由器支持的路由表的数目相当。骨干交换机对路由协议的支持也很丰富,可以支持RIP协议、OSPF协议、IS-IS协议、BGP协议。对这些路由协议的支持可以充分保证骨干交换机不仅可以运行在企业网中,甚至可以运行在运营商的汇接层、骨干层上。

5、流分类和QoS

对于流分类的支持和QoS的保障也是骨干交换机的一大重要特色。骨干交换机接入的用户数目比较大,用户对网络的要求也是纷繁芜杂。所以在骨干交换机上,应该能够针对不同的用户、不同的网络环境。

提供基于流分类的QoS和过滤。流分类数目的多少,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骨干交换机在汇接点的业务能力和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及其安全保证的能力。所以目前的骨干交换机都应该支持基于流分类的QoS和带宽保证。

6、更高的安全要求

骨干交换机技术在安全设计方面也不同于一般的交换机,往往具有更高的安全可靠性。在设计方面,生产厂商也在尽可能地按照电信级的设计方案进行。比如电源的冗余备份设计、主控路由板的双备份设计以及在不中断业务的情况下线路板的热插拔设计、网板的双备份设计等。在骨干交换机中,一般为了高度可靠性,还会优先采用VRRP技术。

7、更集中的网络管理

在网络设备的管理方面,骨干交换机也有自己的特色。由于骨干交换机经常处在运营商网络设备侧,接入层设备数量众多、维护工作量巨大,因此迫切需要设备能够提供统一管理和维护的手段。目前,骨干交换机普遍支持集群管理协议。

集群管理由于可以通过一个管理IP来维护众多的网络设备,并且能够提供设备拓扑发现、设备故障和链路故障告警、设备统一配置等多种便利的网络维护手段,因而逐渐成为网络设备管理的主要手段。

浅看一下交换机技术的内部核心 篇2

1 软交换技术

2 在3G网络中, 软交换技术的应用

3 3G核心网组网设计

4 软件换应用于3G核心网容灾的设计

在此, 将介绍有信令网关的软交换容灾方式与无信令网关的软交换容灾方式。

4.1 有信令网关的软交换

可在网络中配置可互为主备用的点码SS1与SS2, 所有TG的容量之和与每个软交换的配置容量都达到全网负载标准。百分之五十的TG、AG由SS1和SS2分别控制, 通过网关系统, 各个软交换中配置的用户数据可实现数据的同步。为了有助于扩容软交换容灾方式, 可设置集中数据库, 并伴有路由和容灾功能。在其接入部分, AG和TG可设置备用交换与主用交换, 采取双归属的措施。通过心跳机制, TG/AG可对软交换的状态进行检测, 备用软交换可在主软交换不可用时, 进行注册。SG采用的工作方式, 且支持M3UA协议。在正常的情况下, 与SS建立多条欧联, 备用欧联为非激活, 而主用欧联为激活。在现实操作中, 任意容灾设计方案都可用于以软交换为基础的3G核心网的容灾网络设计。在具体运用时, 须结合具体相关参数及网络环境来进行方案的设计。

4.2 无信令网关软交换

在网络中, 配置SS1和SS2两个软交换点码, 且互为主备用, 且所有TG的容量之和与每个软交换的配置容量均达到了全网负载标准。在正常情况下, 百分之五十的TG和AG由SS1和SS2分别控制。通过网关系统, 两个软交换中配置的所有用户数据实现数据的同步。为扩容软交换容灾方式, 设置集中数据库, 软交换之间具有路由与容灾功能。在接入部分, AG/TG设置备用软交换和主要软交换, 同样采取了双归属方式。通过心跳机制, TG/AG对软交换状态进行检测, 备用软交换可在主软交换不能用时进行注册。

5 结束语

中国的运营商如何以最稳定、最安全、最有效、最经济的网络建设方式来迎接3G发展的大挑战是关键, 只有在竞争激励的市场中提升自身竞争力, 才能为用户提供最优质、最丰富、最高速的3G通信服务, 同时也是网络运营商最关注的问题。3G网络中应用软交换技术, 可快速推进3G网络数据通信的应用。

摘要:在现代网络建设中, 软交换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文章对软交换技术的实现原理进行了分析, 并对3核心网络组网方式进行了探讨。在3网络中, 应用软交换技术展开研究。

关键词:设计,3G网络,软交换

参考文献

[1]曹爱霞, 武伟, 钟佩思, 徐永杰, 曹传剑.基于3G技术的数控机床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J].价值工程, 2011 (12) .

[2]刘云, 范科峰, 张素兵, 莫玮, 沈玉龙.一种改进的WLAN-3G融合网络认证协议[J].电子学报, 2010 (2) .

[3]刘龙申, 沈明霞, 孙玉文, 陆明洲, 熊迎军.基于FPGA的农田图像采集与3G无线传输系统设计[J].农业机械学报, 2011 (12) .

浅看一下交换机技术的内部核心 篇3

关键词:软交换;IMS技术;核心网络;融合研究

中图分类号: TN915.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1-132-2

0 引言

利用软交换和IMS技术实现固定和移动核心网融合方法多媒体系统中的一种网络结构,具体的来讲还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科学化的移动,这种方法具备较高的使用价值,同时也是目前我国研究的一项重要理论性技术。在其具体的运用过程中还比较困难,因为这种高端的技术需要高素质的操作人员才能够完成。它是进行网络研究的中心环节,同时还需要从抓好其具体的固网和移动融合来进行技术性的突破。目前,我国的研究过程还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探索。

1 IMS技术实现固定和移动核心网融合的基本情况

IMS技术实现固定和移动核心网融合就是IP多媒体的子系统,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其网络连接始端和终端的方式,因为只有把握好这些方面,才能够很好的掌握一些关键实施技术。对于不同形式的网络连接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探索其适应性。通过一些具体的实施措施,我们可以逐步将一些有利于网络连接技术运用好,将它所有的数据进行科学化的存储,从而带来使用的方便。

2 IMS体系的主要特点及其具体功能

IMS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在人民生活中被广泛的应用着,同时它也有着强大的功能,这也是支撑IMS这种IP多媒体子系统一直发展下去的关键所在。下面将列举的便是IMS体系的具体功能:

2.1 归属用户服务器(HSS,Home Subscriber Server)

所谓的归属用户服务器是用来对用户信息进行保存的一种装置,这种装置所保存的用户信息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十分全面,例如用户身份、用户注册信息等,通过对这些信息的保存,有利于其对有需要的用户及时进行服务,并对用户状态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

2.2 呼叫会话控制功能(CSCF,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

这种功能在IMS体系中属于核心功能,整个会话控制功能由很多个功能组成,包括代理CSCF、问询CSCF、服务CSCF,也就是说,这些功能统称为会话控制功能。

2.3 签约定位功能(SLF,Subscription Locator Function)

签约定位功能属于定位功能中的一种,运营商通过对HSS的设置,使对用户的定位成为可能,当然这种可能要建立在运营商与用户存在订购联系的地址的范围内。

2.4 IMS多媒体网关功能(IMS-MGW,IMS Media-

GateWay)

此类功能属于一种平面链接路径,它存在于AMS系统和CS网络之间,并为运营商及用户进行服务。

3 IMS技术实现固定和移动核心网融合的应用

IMS技术实现固定和移动核心网融合技术正在走向成熟,在许多的产品中也将进一步为我们的科技所启动使用。为了有效地促进我国的IMS技术实现固定和移动核心网融合技术快速的发展,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修正和完善技术,这是我们进行科学化设计的关键所在,同时,为了搞好该项技术的研究成果被现代化所利用,我们当下所要做的是不断地推进该项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这种形式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当前所面临的重大难题,具体的来讲是需要通过扩大移动网络的服务范围和完善具体的业务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够顺利的将IMS技术实现固定和移动核心网融合技术运用的更加充分。

4 IMS技术实现固定和移动核心网融合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会发现,当前网络核心融合技术主要在于通讯时代的冲击,将各项技术的融合达到一种稳固式的发展形式,为了及时的纠正一些出现的错误,我们主要经过一系列的方法进行科学化的解决,因为这种问题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当我们还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时,就一定要紧紧抓住IMS技术实现固定和移动核心网融合技术不放松,时刻让这种高端技术围绕我们的生活进行科学化的运作。这才是达到有效地化解矛盾的关键性问题,通常情况下,我们会为研究IMS技术实现固定和移动核心网融合技术而感到困惑,可是,当我们掌握了其技术后,就觉得不难,因为我们掌握的不仅仅是技术,而且还掌握了如何运用这种技术来处理一些网络的具体问题,这将为促进我国的网络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更应该注意到要进行科学化的设计,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容易解决的新问题,例如就像在新研制的一部手机,对于这部手机而言,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能够进行接电话,可是事实绝不是这样的,而是一款要融合多项技术的核心问题,为了将这种技术简便化,让许多人都能够明白是怎样进行实际操作的,我们就得在固网和移动的融合问题上下功夫,这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核心问题,同时这种技术力量的融合问题并不是那么的简单,它需要研究和分析很多技术上、安全上的关键性问题。

IMS技术实现固定和移动核心网融合技术是网络结构的合理性质量的核心问题。当我们在进行具体的网络结构优化和实现这种多项技术的融合时,就得对信令网与话务网的连接方式进行科学化的调整,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可以逐步改变单一的操作方式,从而简化实际操作流程。伴随着我国的移动核心网的发展和壮大,当前的一些网络技术还需要不断地更新,只有加强对IMS技术实现固定和移动核心网融合技术的研究力度,才能够及时的达到移动核心网的结构优化。

5 IMS技术实现固定和移动核心网融合技术的主要功能

IMS技术实现固定和移动核心网融合技术功能有以下几种:①可以将归属用户服务器(HSS,HomeSubscriberServer)进行储存服务,具体的情况可以通过身份信息、参数服务等活动进行科学化的设计等。②能够将具体的通话功能进行科学化的设置(CSCF,CallSessionControlFunction),从而保障IMS系统的核心不出问题。③可以通过运营商进行具体的数据设置,这样可以有效地化解且地址难寻找的问题。④可以实现IMS技术实现固定和移动核心网融合技术在多媒体网关之间的用户链接。

6 基于IMS的固网移动融合的主要环节

6.1 网络融合技术

网络融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传输信息量大兼容性强其采用以IP技术为基础的单一PS域,可以传输各种媒体信息、命令等,兼容性较强;②特点全面IMS系统在保留传统移动通信的全部特征的情况下,还能提供多种IP多媒体业务,特点十分全面;③接入终端多样化在用户接入的一端,先进行合理设置,可以接入固定电话、多媒体设备、电脑等,且接入方式有多种选择,如蜂窝射频接口、WLAN、LAN等。

6.2 设备融合

设备的融合需要各个设备具有连接及独立网络的功能。在该项融合上,可以采用通用接入网,其可以设置允许移动核心网进行IP访问,并且其信息及指令的保存是划分层次的。UMA/GAN需要在接入网具备相应的基站,并设置允许对核心网访问的前提下进行。IMS系统要实现连续的语音呼叫的交换,需要进行切换IMS核心网和移动核心网,才能达到该目的。总之,设备的融合需要双模设备及相关技术的支持,受到较大的制约。

6.3 网络融合

网络融合的最主要的目的是降低成本。其需要网络具有兼容多种接入技术及不同设备的性能,但其对设备的兼容性要求并不高。因该项融合可以有效减少附属网络接入的数量,从根本上压缩了运作成本。

7 结束语

IMS技术实现固定和移动核心网融合技术对于我国未来科技的发展都将带来现实的积极作用。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该种技术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其具体的利用价值是相当大的。通过一些日常的具体操作,我们可以逐步将IMS技术运用到各个网络技术研发项目中,从而很好的实现技术力量与日常生活的对接发展模式。本文结合实际,主要研究分析了IMS技术实现固定和移动核心网融合技术的研究过程,这对于我国高端技术研究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朱少慧,熊建设.基于IMS架构的网络融合与业务应用[J].中国新通信,2008(09):75-80.

上一篇:教育学题库完整版(包含答案)下一篇:背黑锅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