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如何遵守礼仪(精选4篇)
应如何遵守礼仪 篇1
在荷兰从事商务活动,宜穿保守式样西装。公私单位往访前均务必订约。荷兰商人尤其爱旅行,千万先约好才前往荷兰。虽然不象法国、德国商人那样爱握手,荷兰人也较正式、保守。所以切记直接拿出您最好的谈判条件,以免生意飞了。荷兰商人喜爱相互招待宴请,往往早餐丰富,上午10时休息吃茶点,中午大吃一顿,下午四时又休息吃茶点,晚上7时正式吃晚餐,睡前还有一次宵夜。所以,切记带着你的肠胃药。如果荷兰人邀请你到他家坐坐,大多只请你喝几杯酒,然后出去上饭馆吃饭,记得带花送给他太太——务必是单数,5朵或7朵最好,别对别人的太太过分。荷兰知识分子中很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汉学)知之颇深,不妨谈谈中国也孟哲学。荷兰人在饮食上习惯吃西餐,但对中餐也颇兴趣。荷兰人倒咖啡有特别的讲究,只能倒到杯子的三分之二处。倒满是失礼的插为,被视为乏教养。相处之道,不要提起纳粹。上楼梯时,男士在前。一般而言,男女爬楼梯的时候,女性在前,男性在后,而荷兰这处国家却与此相反。3-5月、9-11月是最适宜往访的时间。6、7、8月,荷兰人多去度假。荷兰出租汽车司机不收小费。荷兰人的家具、室内装饰闻名于世,所以荷兰人喜欢别人恭维他们的家具、艺术品、地毯和家中摆设。谈话时避免谈论美国政治、钱和物价,比较受欢迎的谈话内容包括政治、旅行和体育。荷兰人时间观念强,讲究准时。
文明礼仪应大家遵守 篇2
编者按:国家大剧院开张以来,吸引了很多业外观众前往观看。有些观众不懂也不遵守音乐会应有的礼仪,在此一并提醒,音乐厅,歌剧剧场遵守文明规则,需要大家努力。
笔者有两位朋友亲历了国家大剧院《伊戈尔王子》的盛大演出,也亲眼目睹了一部分听众的不文明行为。比如,2007年12月25日第一场《伊戈尔王子》演出那天,我国某运动项目的世界冠军也来观赏,坐在她旁边的几位男士旁若无人地谈笑聊天,她以手势示意他们不要说话干扰别人,但再三劝阻毫无效果,这位世界冠军也是个富有正义感的性情中人,一怒之下,顺手抄起手机朝旁边那个大声喧哗的男子身上砸去,这才制止了那几位男子的不文明举动。又如,有一些家长带着孩子来到国家大剧院,这些孩子随意走动,吃东西,甚至抢夺前排听众的望远镜。京城某知名乐评人就遭遇了这样的突然袭击,他的望远镜险些被后排的孩子抢走,小孩还嚷嚷:“怎么还没有完啊?”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各地纷纷建造高质量的剧院与音乐厅,但在欣赏高雅艺术的硬件设施得到极大改善的同时,许多人的文明素质并未跟上。而这部分能进入大剧院、音乐厅的人群,往往受过高等教育,收入相对丰厚,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和社会地位。遗憾的是,有文化未必等于有良好的文明素质。比如,国家大剧院12月25日的《伊戈尔王子》演出,据说有一半以上的票是被国家各部委买去的,因此,那天到场的至少有半数是国家各部委的人员或家属。下半场,演出现场走掉了一半的听众,他们空下了票价高昂、属于团购的位子,剩下的基本上都是自费购票、喜欢歌剧的听众,现场的秩序大为改善。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国家各部委那些有文化的、持高价赠票的听众,有意无意中制造了国家大剧院歌剧开幕演出上半场令人尴尬的不文明闹剧。而这种文化与文明反差强烈的悖论,不只北京独有。
前些年的元旦,笔者曾陪同一位旅德友人去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欣赏上海交响乐团的新年音乐会,那也是沪上某名牌高校校庆100周年的演出专场。音乐会进行中,我们前排的一位中年女教师与身旁的同事大声地谈论起来,她的声音在优美的音乐中,显得极其刺耳与不和谐。我与友人像吞吃了苍蝇般的难受,但这位女教师全然不顾周围人的感受,依然高谈阔论。朋友实在忍不住了,用节目单朝她肩上猛拍了几下,她才如梦方醒,红着脸止住了声。事后,我和朋友们谈起此事,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也许这位女教师是第一次听交响音乐会,不懂音乐会礼仪,这完全可以理解;但作为身先垂范的教师,难道还不明白必须遵守公众场合的文明规范?
应如何遵守礼仪 篇3
——论大学生应如何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摘要】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大学生素质修养提升的立足点。现如今,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步入大学的殿堂。由于高中教育普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不是很高,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缺失问题在社会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逐渐受人重视,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大学生自身出发,结合现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及教育环境,浅析当代大学生应当如何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公德 素质修养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即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当今社会的大学生,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和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除了要求大学生要有与时俱进的专业技能,还在社会公德方面体现出较高的素质。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督促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近年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社会公德教育在高校范围内逐渐重视起来。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各学校党委、团委积极宣传,教育我们当代大学生从自身贯彻落实“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更精炼地指导我们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这样的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现状
针对当今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现状,南京大学马克思教育学院曾做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 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 1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在进步。他们社会公德意识的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
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社会上仍然存在对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的声讨。确实,在目前复杂的环境中,一些不良的社会公德在大学生群体中蔓延开来,形成一股暗流腐蚀着意志脆弱的大学生的心灵。从社会公德内容的五个方面来看,主要有这些问题:
一、文明礼貌,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反映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然而许多大学生都做不到这一点,比如路上遇到老师长辈不主动问好就低头走过,文明用语在大学生中没有广泛运用开来等等;
二、助人为乐,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公交车让座方面,许多大学生对助人为乐这一点都视而不见;
三、爱护公物,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但是,我们时常可以看见教室、图书馆的桌面或者地上存在垃圾,教室墙面、桌面上也留下许多刻刻画画;
四、保护环境,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是当今时代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从根本上说,它是对全人类的生存发展利益的维护,是对子孙后代应尽的责任。但是仍有部分大学生连爱护草坪、不从草地中穿过都做不到;
五、遵纪守法,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往大了说,大学生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规章制度,从我们的身边说,最基本的就是不能考试作弊,甚至抄袭剽窃他人论文成果。因触犯这些底线而受到处罚的大学生案例已经屡见不鲜了。因此,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的正面引导和教育,对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公德的培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的主要原因
当前,从大学生个人层面来看,社会公德缺失的主要原因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首先,部分大学生对于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较薄弱。中国教育普遍对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的重视不够,特别是对社会公德教育缺乏长期性的计划,加上目前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成长的环境往往一帆风顺,被呵护成“温室里花朵”的他们,很容易就养成自私、冷漠、目中无人、我行我素,缺乏公德意识的坏习惯。其次,大学生对自己的约束能力不够。据调查,大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对一些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表现出憎恶、忧虑的情感倾向,能够做到善恶分明。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却往往降低对自身的要求标准,忽视自己违背社会公德的言行,出现了“知行相悖”的现象。这说明大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明显低于其道德认知水平。尽管他们正在接受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但是在具体的道德实践中,却往往缺乏一种内在的强有力的自我约束力量,为人处世常常仅考虑自己的得失,从而造成将道德行为与道德认识完全割裂开来的现象。
三、大学生该如何遵守社会公德
基于以上的分析讨论,可以从以下两点敦促大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一)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
认真学习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是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前提和基础。学习的方式有很多。随着高校对素质教育的逐步重视,社会公德也逐渐进入课堂,四门主要的思想政治课程科目中都渗透有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教育,每个学期在团委老师指导下展开的形势与政策课也在社会公德方面普及开来。大学生通过思想正确的书籍、网络也可以学习到社会公德规范的基本内涵,在公共生活中自觉规范、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以良好的风范和人格影响他人。一个具有社会公德的人,不仅要熟知社会公德规范,更要有自觉遵守、维护社会公德的意识。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要在形成正确道德认知的基础上,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养成履行社会公德行为习惯的同时,也督促身边的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二)参加社会公德实践 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大学生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实践活动有很多具体方式,既可以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传播文明新风,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比如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修养,做到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此外,践行社会公德规范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社会公德所规范的行为包括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为细节,这些细节极容易被人们忽略,造成我们大学生对自我要求的降低。因此,社会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比如,见到老师长辈主动问候;乘坐公交车主动为老幼病残乘客让座;在银行等公共场所排队时自觉站在“一米线”;在食堂打饭不插队;最后离开教室时随手关灯,等等。大学生的自身素质修养在这些不起眼的一举手一投足间慢慢升华,就自然不用担心社会公德的遵守问题了。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很多问题不能推卸给别人、推卸到社会,自身的社会公德问题尤其是这样。我们应该时刻谨记肩上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神圣责任,时刻以社会公德典范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更好地做一名社会公德形象大使。让我们当代大学生给社会做一个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榜样,在全社会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遵守交通规则 文明礼仪出行》 篇4
——六(1)中队交通安全主题队会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通过这次主题队会,引导学生学习一些交通安全知识,掌握一些交通法律法规,增强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有文明礼仪出行的好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二、活动形式: 认识常见交通标志、小品表演、相声表演、交通法规知识竞答、小组合唱、舞蹈、击鼓传花、赠送卡片等。
三、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1、个小队整队报告。
2、中队长向辅导员老师报告,并邀请学校领导、辅导员、老师参加队会活动。
3、队会仪式
第一项:出旗、敬礼、奏乐。
第二项:唱队歌。
4、请主持人。(甲、乙)
(二)、活动过程
(主持合):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由我俩为大家主持这次《遵守交通规则文明礼仪出行》的主题队会。
第一篇章:惨痛教训,触目惊心
1、请听第一小队的同学给我们讲述小学生发生交通意外事例
2、第二小队代表展示搜集来的违反交通法则的图片
3、欣赏小品《如此投篮》
4、欣赏相声《上学历险记》
第二篇章:学习交规,牢记在心
1、学习交通标志图片
2、交通法规竞答赛
3、欣赏舞蹈《我是小交警》
4、小组唱《祝你平安》
第三篇章互赠卡片,宣传交规
1、击鼓传花铭记“交通宣传语”
2、各小组互赠卡片
(三)队会结束
1、辅导员讲话。
2、呼号。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刻准备着)
3、退队旗,敬队礼。
【应如何遵守礼仪】推荐阅读:
求职礼仪:在面试时我们应遵守的“规矩”06-02
如何遵守换届纪律08-22
打算如何遵守校规校纪12-15
如何认真学习党章自觉遵守党章12-27
如何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10-20
遵守职业礼仪的作用04-08
遵守课间礼仪学生发言稿03-24
品尝法国菜需遵守的礼仪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