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崩瓦解成语解析(共10篇)
土崩瓦解成语解析 篇1
【成语】:土崩瓦解
【拼音】:tǔ bēng wǎ jiě
【简拼】:tbwj
【解释】:瓦解:制瓦时先把陶土制成圆筒形,分解为四,即成瓦,比喻事物的分裂。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台。
【出处】:《鬼谷子?抵山戏》:“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史记?秦始皇本纪》:“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
【示例】: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死者万数。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七
【近义词】:分崩离析、四分五裂
【反义词】:坚如磐石、安如泰山
【歇后语】:大炮轰瓷器;强震中心的`坏房
【语法】:作谓语、定语、补语;指垮台
【英文】:fall apart
【日文】:崩壊(ほうかい)る
【法文】:écroulement
【德文】:in allen Fugen krachen
【成语故事】:商朝末年,商纣王贪恋酒色,荒淫无道,整天花天酒地,寻欢作乐,不理朝政,听信谗言,残害忠良。闹得民不聊生,周武王应时而起,率军攻破商都。商纣王在鹿台上吊自杀,商朝政权的垮台就像瓦片碎裂、泥土崩溃一样迅速
土崩瓦解成语解析 篇2
一、成语题型解析
近年来, 中考试卷上的成语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成语辨音题。这类题习惯上将成语穿插在词语之中, 让学生辨别读音的正误。
例1 (2012年浙江丽水) 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2. 成语辨形题。这类题通常要求考生选出书写完全正确或是有误的一项。
例2 (2014年浙江义乌)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3. 成语辨义题。这类题通常将成语放在句子中进行考查, 要求考生选出成语使用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例3 (2013年云南昭通)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4. 成语改错题。这类题常常给出几个成语, 要求考生找出错误的成语并改正。
例4 (2006年甘肃兰州) 下列词语中有3个错别字, 先用横线标出, 然后改正。
涕泗横流顶礼模拜无与伦比霍然贯通
兼而有之敬业乐群有列可援通宵达旦
此外, 中考试卷中还有成语注音题、成语填字题以及成语来源题等, 但以这四种类型为主。
二、成语复习策略
从上述四种题型可以看出, 中考试卷中对成语的考查集中在音、形、义以及灵活运用方面。笔者认为, 攻克成语题, 应在备考中采取有效的方法对成语进行复习。复习要持之以恒, 日积月累。从历年中考卷来看, 主要考查的是课本上出现的成语及课外常见的成语。因此在复习时应该抓住重点。
1. 趁热打铁。
由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所以教师要督促学生对所学成语进行及时复习。对于每篇课文中学到的成语, 可以即时进行形、音、义的记忆, 如反复诵读、背诵、抄写、默写等, 通过各种方式加强记忆。
2. 趣味积累。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趣味积累课外常用成语, 如成语故事、成语接龙、成语之最、竞猜成语等。运用这些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成语的能力, 还能扩大知识储备, 可谓一石二鸟。
(1) 成语故事。上个学期, 笔者让学生利用课前三分钟讲成语故事, 比如伯乐相马、望梅止渴、刮目相看、杯弓蛇影等, 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还增长了知识。
(2) 成语接龙。例如, 聚精会神—神通广大—大快人心—心猿意马—马到成功—功败垂成—成千上万—万古长青—青黄不接—接踵而来—来之不易—易如反掌—掌上明珠—珠光宝气……这不仅是一种复习方法, 而且是一种有趣的游戏, 学生比较感兴趣。
(3) 成语之最。这种复习方法趣味性也极强。比如, 最短的季节———一日三秋;最长的脚———一步登天;最远的地方———天涯海角;最贵重的话——金玉良言;最吝啬的人———一毛不拔;最反常的天气———晴天霹雳……
(4) 竞猜成语。微信上有一个游戏, 名叫“疯狂猜成语”。教师可以将这个游戏进行改造, 使之能够适应学校教育的实际。比如, 给出释义让学生猜出是什么成语;给出图片和一些打乱的字让学生根据图画找出成语;给出典故让学生猜出成语……通过多种形式的竞猜, 会使学生学到更多的成语。
3. 竞赛激励。
教师可以以学过的成语及课外常考成语为内容出试卷, 以考试的形式适时组织成语竞赛, 并评选出“成语大王”。这样,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
4. 专题训练。
教师可帮助或鼓励学生搜集历年中考成语试题, 加大训练力度, 从而积累解题经验。通过考试发现, 学生成语题做得不好, 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解答技巧。从近几年中考试题来看, 对成语运用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 要求选出运用正确或错误的一项。要做好此类试题, 除了日常积累外, 还要掌握相关技巧, 即掌握成语误用的几种情况, 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成语误用主要有望文生义、误用褒贬、对象不当、不合语境、错用谦敬、语义重复等。
(1) 望文生义。成语的意思比较精辟, 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 若不注意辨析, 很有可能犯望文生义的错误。
辨析:“弥留之际”是指病重将要死亡的时候。这里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2) 误用褒贬。有两种情况: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
例2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 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 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 真可谓处心积虑。
辨析:“处心积虑”, 即千方百计地盘算, 多用作贬义。本句对“新上任的领导”持褒扬态度, 所以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又如:
现在的电信诈骗案层出不穷, 行骗者手段之隐蔽, 伎俩之巧妙, 蒙骗形式之多样, 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辨析:“叹为观止”意思是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是褒义词, 用在这里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
(3) 对象不当。在复习时要记住典故, 辨清对象。
例3教育部及各级学校立下海誓山盟, 严打网络乱象, 还青少年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
辨析:“海誓山盟”, 像高山大海一样永不改变的盟约誓言, 多指男女相爱, 表示永不变心的誓言。这是用错对象。
(4) 不合语境。每个句子都有一定的语言情境, 成语的使用若没有照顾到, 就容易犯不合语境的错误。
例4连日来, 暴雨袭击城, 相关部门在各个易涝点虚张声势, 细心排查安全隐患。
辨析:“虚张声势”是说假装出强大的气势, 所以不合语句中的情境。
(5) 错用谦敬。
例5您刚刚乔迁新居, 房间宽敞明亮, 只是摆设略嫌单调, 建议你挂幅油画, 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辨析:“蓬荜生辉”是谦辞, 只能用于自己, 不能用于他人, 本句犯了错用谦辞的错误。
(6) 语义重复。
例6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 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常用成语误用解析 篇3
第一
“首当其冲”——多数情况误认为“首先”“第”“首要位置”
如(1)“在畅销书的排行榜上,健康类图书占了一大半,而中医养生类图书首当其冲。”
(2)“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成了每个家庭首当其冲的任务。”
分析:首当其冲是说处于要冲的位置,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首先遭遇灾难、损害。贬义词。这里没有首先、第一的含义,示例(1)(2)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正确用法:“高家是北门一带的首富,不免要首当其冲,所以还是早早避开的好。”
第二“屡试不爽”——多数情况误认为“没有成功”
如(3)“有的人寻找工作很快获得成功,有的却屡试不爽,效果不尽如人意。”
(4)“目前化妆品市场假冒产品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政府多次采取打假行动,但屡试不爽,收效甚微。”
分析:屡试不爽的“爽”,是“差错”;不爽是没差错。意为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有每每都成功的意思。示例(3)(4)误将“不爽”理解为多次都不成功,正好将成语意思用反,曲解了成语的原意。
正确用法:“那种凭直觉认为屡试不爽的玄妙预言是十分危险的。”
第三“不以为然”——多数情况误认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如(5)“对此次入选‘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经济学家’他并不以为然。”
(6)“没想到,一些别人不以为然的小事,也会在他们心中掀起暴风骤雨。”
分析:“然”,是“对”。不以为然表示“不认为是对的”,表示听者“不同意”“不赞成”对方的说法。往往含轻蔑的意思。示例(5)(6)要表达的意思是,不把它放在心上,不认真对待,不当回事。这里应该用“不以为意”。
正确用法:“我嘴上虽然承认他说的对,但心里还是不以为然。”
第四“差强人意”——多数情况误认为“不能使人满意”
如(7)“巴西的防守虽然差强人意,但进攻、传球等方面还是可圈可点的。”
(8)“最近我的心情不好,股市又暴跌,现实与理想总是差强人意。”
分析:“差强人意”原指“很能振奋人的精神”。“差”是颇、甚之义,这是该词的古义。今义则指“大体上还能令人满意”,“还不至于叫人特别失望。”“差”是尚、稍之义。示例(7)(8)分明是在说“不能使人满意”,或者“使人感到差劲”。背离了。差强人意”的原意,自相矛盾,表达的正好与愿望相反。这里用“不尽如人意”比较妥帖。
正确方法:“除了前天晚上他的行为差强人意之外,一直很让人不满。”
第五“望其项背”——多数情况误认为“表示赶不上”“只能望其项背”,带有悲观的色彩
如(9)“她对女人味的诠释充满了智慧,令后来者望其项背。”
(10)“王熙凤是一个让男子都觉得汗颜的角色,其辣其狠使贾琏也只能望其项背的。”
分析:望其项背的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形式)。示例910与句中的语意矛盾,意思恰恰表示反了,可谓南辕北辙。从句意上推测,“望其项背”当为“望尘莫及”。“望其项背”多用于否定式,如“难以望其项背”,“不能望其项背”。
正确用法:“简化字显然已经是大势所趋,影响范围之广已非繁体字所能望其项背。”
第六“灯火阑珊”——多数情况误认为“灯火辉煌”“灯光璀璨”
如11“江边的夜晚,凉风徐徐,抬头远望,对岸一片灯火阑珊。”
12“晚风徐徐,城市的阑珊灯火尽收眼底。”
分析:“灯火阑珊”是衰落、颓败、灯火稀疏黯淡的意思。出自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示例1112本来是说夜晚灯火辉煌,但误用了成语,与原意完全相反。
正确用法:“到处寻找自己的意中人,猛一回头,却发现他就在灯火阑珊的地方。”
第七“粉墨登场”——多数情况误认为“出台”“上场”,误当褒义词使用
如13“历经一年的反复修改,今天这本《雅思真题高频词汇口语》终于粉墨登场了。”
14“为了迎接第六届华商大会,青年志愿者队伍粉墨登场,大显身手。”
成语谜语及解析 篇4
1.谜语题目:八年抗战,老爸功劳高(打一成语)谜语解析:老爸功劳高是在夸父,八年抗战的目的是为了逐日。改成语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谜语答案:夸父逐日
2.谜语题目:和尚庙、尼姑庵(打一成语)谜语解析:和尚和尼姑都没有头发,因此他们住的地方都容不下头发。改成语能指空间距离极小,形容极为精确或精密,也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形势危急到了极点。也比喻文字精炼、严谨。
谜语答案:间不容发
3.谜语题目:见神见鬼(打一成语)谜语解析:谜面可理解为只见得到鬼神,那么眼睛里面看不到人。该成语原意是眼里没有别人。形容狂妄自大或看不起人。谜语答案:目中无人
4.谜语题目:组装电脑(打一成语)谜语解析:组装电脑的时候软件和硬件都要装,因此是软硬兼施。该成语的意思是软、硬手段同时施展。
谜语答案:软硬兼施
5.谜语题目:欲上月宫折桂枝(打一成语)谜语解析:月宫以及月宫上的桂花树都是高得无法攀登的地方。该成语常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难接近。
谜语答案:高不可攀
7.谜语题目:十五的月亮打一成语
谜语解析:十五的月亮正是又大又明亮的时候,该成语形容心怀坦白,言行正派。谜语答案:正大光明
8.谜语题目:年少秃顶(打一成语)谜语解析:年少扣年轻,秃顶扣发落。该成语指处罚从宽,轻予放过。谜语答案:从轻发落
9.谜语题目:月亮走我也走(打一成语)谜语解析:月亮在天上,因此谜面可理解为上面的行走下面的跟随。该成语的意思是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多指不好的事。谜语答案:上行下效
10.谜语题目:本人身份证(打一成语)
仙人欹器成语解析 篇5
xiān rén qī qì
【简拼】:
xrqq
【解释】:
北朝西魏文帝时所造的攲器。《北史·薛憕传》:“大统四年,宣光、清徽殿初成,憕为之颂。文帝又造二欹器:一为二仙人共持一鉢,同处一盘,鉢盖有山,山有香气,一仙人又持金缾以临器上,倾水灌山,则出於缾而注乎器,烟气通发山中
【成语接龙】:
顺接:器二不匮、器宇不凡、器宇轩昂、器宇非凡、器小易盈、器满则覆、器满将覆、器满意得
顺接:冰炭同器、不仁之器、不器之器、不赀之器、布被瓦器、东园秘器、栋梁之器、斗筲之器
逆接:鸡犬皆仙、驾鹤成仙、林下神仙、飘然欲仙、飘然若仙、飘飘欲仙、羽化登仙、郭景飞仙
土崩瓦解成语解析 篇6
阿契贝的《瓦解》写于一九五八年, 是反映尼日利亚民族解放史《尼日利亚四部曲》的代表作之一, 为阿契贝赢得布克国际奖。小说不仅展现了文化与跨文化的差异, 而且身体也是体现非洲部落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身体有物质性的一面, 但也是我们了解精神的必由通道。文学虽为精神事物, 但任何精神、灵魂和思想, 都必须有一个物质的外壳来展示它, 没有这个通道, 写作就会演变成一种不着边际的幻想, 或者变成语言的修辞术” (谢有顺, 2001:192) 。可见, 文学不可能离开身体而存在, “文学不是抽象的说教, 不是观念概念的推演, 文学是感性的、形象的, 没有身体参与的审美与艺术活动不仅难以想象, 也是无从发生的” (杨秀芝、田美丽, 2013:21) 。因此, 本文将从身体叙述角度出发, 探讨小说中描绘的在非洲部落文化的规训下, 男性之间以及男性和女性之间的等级差别, 从而说明身体叙述的重要性。
2 规训之下的差异
(1) 氏族内部男性之间
身体叙述指身体以一种基本的意象存在方式在特定的文本、媒介或者语境之中, 并且传递出道德伦理、价值观念、政治文化信息、审美情趣等丰富内涵的叙述行为。 (刘立辉, 2009:51) 身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 不仅如此, 身体也是文学创作中不可忽略的元素。身体这个物质载体一开始便进入读者的视野, “他长得魁梧结实, 两道浓眉和宽宽的鼻梁让他显得面容严峻”“他走路时脚跟几乎不沾地。仿佛脚底装着弹簧, 随时准备把什么人扑倒似的” (钦努阿·阿契贝, 2014:4) 。这是主人公奥贡喀沃的外在形象, 可以看出, 他很结实而且拥有男性该有的力量。他的身体赋予他足够的力量。“身体承载着权力秩序和话语等级, 身体包含着文化和历史, 成为权力机制、文化模式的最显在的表现形式, 身体以最真切的感觉和最私人的体验见证现实秩序和时代的变迁” (杨秀芝、田美丽, 2013:17) 。小说中, 身体与权力息息相关, 而且是男性地位的象征, 同时也是等级差异的外在表现形式。摔跤是乌姆奥菲亚的一项传统, 而奥贡喀沃就是一位很优秀的摔跤手, 因为他打败了创造奇迹的阿玛林兹, 而阿玛林兹被人叫作猫子, 因为他的脊背从未触过地, 可见阿玛林兹是个强劲的对手, 而奥贡喀沃竟然把他打败, 给自己的村子带来了荣誉。在氏族内部, 男性之间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 每个人要靠自己的劳动和战斗获得头衔以示自己男性的威望与力量。此外, 在氏族举行仪式时, 只有有头衔的男人和长者们才可以坐在凳子上, 其他人则要站着看审判。所以, 等级的差异在氏族内部的男性中非常明显。
(2) 男性与女性之间
小说中呈现的是一个等级制度划分明显、性别观念浓重的男权社会。不仅男性之间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 男性与女性之间的等级划分更是显著。“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开始, 男性社会就将男女生理差别变成了社会等级的差异, 男性身体被先验地设定为较高的等级, 女性就被定义为第二性, 女性的身体是次一级的身体”。 (杨秀芝、田美丽, 2013:40) 毫无疑问, 小说中女性的地位远远低于男性的地位, 在家里, 女性就是做一些基本的家务, 而家里的大事都是由男性决定。在这些部落文化中, 一个男人可以娶很多个老婆, 只要他有足够的财富和地位, 能够养活的起老婆和孩子们, 那么娶多少老婆都是可以的。奥贡喀沃一开始时就已经娶了三个老婆, 后来在他去思邦塔避难的时候又娶了两个。他对他的这些老婆要求严格, 如果不听他的话, 他就会用暴力解决问题。仅仅因为他第三个妻子去朋友家做头发而未能及时回家准备晚饭, 他就在和平周狠狠揍了她一顿。当他的头两个妻子哀求他时, 他也没有心软而停手。没有人敢上前去阻止他, 两个妻子只是苦苦相求可他依然无动于衷, “男人是一家之主, 妻子们都要听从他的命令” (钦努阿·阿契贝, 2014:154) 。摔跤这项传统在伊博文化里只能是男人的运动, 女性不被允许参加, 只能从旁观看, 摔跤也是男性比女性更有力量的象征。男人就是一家之主, 所有的重大事情都由男人决定, 比如:家里有女儿到了待嫁的年纪, 由父亲张罗找个人家, 而且完全不像是嫁闺女, 反倒像是在做交易, 在乌木奥菲亚, 男人们用扫帚把决定新娘身价;男人们有自己的主屋, 而且从来不会留任何一位妻子在他的主屋里过夜, 而且这些主屋必须要男人们自己动手修建;而且甘薯被定义为男性农作物, 是男性的象征, 然而却没有作为女性象征的农作物。“社会权利的分配对男女所处不同社会状况的影响, 要比他 (她) 们与生俱来的生物性差异的影响大得多” (周颜琳, 1998:42) 。在伊博文化的规训下, 女性的社会地位低于男性, 因此, 她们的社会权利也相对有限。女性几乎可以说是从属于男性的。
3 奥贡喀沃:公共身体与私有身体的差异
人总是生活于社会规范之中, 并不自觉地按照社会规范行事。 (吴阳、刘立辉, 2011:119) 对于奥贡喀沃来说, 他受到氏族传统道德和文化习俗的规训, 在社会生活中树立自己的威望, 展现自己的男子气概。他雄心壮志, 激情昂扬, 充满活力, 想要成为氏族最高的领袖, 为此, 他遵守氏族的各种规约, 勤劳地种植自己的庄稼, 用自己的男子气概和强有力的影响力带领家人过上富足的生活, 同时, 自己也在氏族里获得一定的头衔, 因为“随着私有身体进入社会公共空间, 社会规范将身体规训为各种类型的‘驯顺的公共身体’, 身体一旦进入公共领域, 就已经成为社会性的形象, 身体的自主独立和完整必将遭到破坏。而当我们独处或者在隐蔽的私人空间时, 就可以放松对身体的调控。 (许德金、王连香, 2008:31) 在氏族传统文化的熏陶下, 奥贡喀沃在社会公共空间时总是展现自己强势、男性力量的一面, 他不想被别人议论说他像他父亲一样懦弱无能, 不想被人轻视看出自己的内心的恐惧, 他总是尽力给别人留下与父亲不一样的形象。对于他的养子伊克美弗纳, 他虽然打心底里喜欢这个孩子并且抚养他三年, 但是最终还是无情地杀了他, 而且是他自己亲自动的手, 小说中这样描写“奥贡喀沃被恐惧冲昏了头, 拔出砍刀来, 一下子把他砍到在地。他害怕别人说他软弱” (钦努阿·阿契贝, 2014:70) 。作为“驯顺的公共身体”, 奥贡喀沃选择了遵守氏族长者们作出的决定而没有反抗, 即使他很喜欢伊克美弗纳, 但是由于处于公共领域之中, 即使身体的自主独立和完整被破坏, 他还是最终选择了维护自己的社会形象。当他杀了伊克美弗纳回到家里时, 内心却又很不安, 渐渐放松对身体的调控, 展现自己真实的一面, 虽然他亲手结束了养子伊克美弗纳的生命, 但是毕竟抚养三年, 而且他内心其实很是赞许伊克美弗纳, 只不过他所有的感情都埋在心里, 因为他想要维护自己在氏族中的地位, 维护自己辛辛苦苦赢得的尊重, 维护自己的社会形象。他的身体也会进行一定的角色转换, 根据他所处的环境进行调节。
4 结语
小说中的乌木奥菲亚无疑是一个有着严格等级划分的男权社会, 在氏族各种风俗习惯和道德理念的规训之下,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的身体都要受到一定的约束。在文化相对落后的部族社会中, 即使是原始的落后的生活方式, 依然与身体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刘立辉.变形的鱼王:艾略特《荒原》的身体叙述[J].外国文学研究, 2009 (1) :50-59.
[2][尼日利亚]钦努阿·阿契贝.这个世界土崩瓦解了[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2014.
[3]吴阳, 刘立辉.规训、异化与反抗——劳伦斯短篇小说中的身体叙述[J].世界文学评论, 2011 (1) :118-120.
[4]谢有顺.文学身体学[J].花城, 2001 (6) :192-205.
[5]许德金, 王连香.身体、身份与叙事——身体叙事学刍议[J].江西社会科学, 2008 (4) :27-34.
[6]杨秀芝, 田美丽.身体·性别·欲望——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小说中的女性身体叙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3.
2008年高考成语误用分类解析 篇7
[关键词]高考成语误用 分类
2008年高考8套语文试卷中,成语仍然是词语的考查重点。出现频率较高,除湖北卷、宁夏卷外,其余各卷均有对成语使用的考查,其中福建卷题型有较大变化,要求考生续写成语并加以解释,强调了成语词义的掌握和语言的运用。天津卷、江西卷、浙江卷侧重考查近义成语的辨析,其余卷以辨析成语使用正误为主。2008年高考成语的误用类型主要集中在对象(范围、程度)失当、望文主义、褒贬误用等方面,现结合实例归类分析如下。
一、对象(范围、程度)失当
成语有其特定的适用对象、适用范围和程度轻重,如果对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范围、程度轻重缺乏了解。便会出现张冠李戴、对象(范畴、程度)失当等错误。
1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焕然冰释。(四川卷)
焕然冰释出自《老子·十五章》:“涣兮若冰之将释。”焕然:流散的样子,冰释:“冰块消融。”后用“焕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其使用对象是“疑虑、误会”等,句子用于“烦恼”,属于用错对象。
2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江苏卷)
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句中说的是老李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不存在地位高低、学识高下的问题。
3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的苗家风情及丰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重庆卷)
丰姿绰约出自《孽海花》第七回:“正是说不尽的体态风流,丰姿绰约。”丰姿:风度姿态。绰约:柔美的样子。丰姿绰约:形容女子体态柔美,神彩飘逸。不能用于形容“民族歌舞。”
4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距离我们已经不到一百天了。(安徽卷)
行云流水出自《答谢民师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便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多指文章、书法、歌唱等,不能用于形容“时间”。
5英勇而机智的荆轲策划了一个有始有终的行动方案,为了吸引秦王赢政上钩,必须砍下樊於期的头颅,作为会见时奉献的礼品。(重庆卷)
有始有终出自《论语·子张》:“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有开头也有收尾,指做人做事能坚持到底,陈述对象应该是人,不能用于“行动方案”。
6听到这个噩耗,老人家瘫坐在地上号啕痛哭,双手也情不自禁地颤抖起来。(湖北卷)
情不自禁出自《七夕穿针》:“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形容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住自己,强调情绪被某种感情所支配,陈述对象应该是人,不能用于“双手”。
7牡丹居社区餐厅明天将开始营业,消息传出。社区居民口耳相传。以前他们到最近的餐厅都要步行半个多小时,现在出门走几步就能吃上饭了。(辽宁卷)
口耳相传出自《汉文学史纲要》:“口耳相传,或逮后世。”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代代相传,传授的是知识、方法和技能等,不用于指社区居民的消息传递。
8车上乘客目睹了这扣人心弦的一幕,议论纷纷。(广东卷)
扣人心弦是把心比作琴,拨动了心中的琴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句中用以形容险酿交通事故的一幕场景显然不当。
9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不收费。(全国卷Ⅱ)
各尽所能出自《后汉书·曹褒传》:“汉遭秦余,礼坏乐崩,且因循故事,未可观省,有知其说者,各尽所能。”意思是各人尽自己怕能力去做,主语应该是人,而不能是“博物馆的收费。”
10车上乘客目地这扣人心弦的一幕,议论纷纷,怨声载道。(广东卷)
怨声载道出自《后汉书·前孝安皇帝》:“内任伯荣、樊丰之属。外委固广、谢恽之徒,开门受赂,署用非次,天下纷然。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和怨恨,句中用来形容乘客对肇事男子不满和谴责,显然该词范围过大,程度过重。
二、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不同于一般的词语临时性组合,不能单凭成语字面意思想当然地去理解,须得透过字面深入了解其本质的内涵,否则容易“误入歧途”。
1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全国卷I)
量入为出出自《礼记·王制》:“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秒。五谷皆人,然后制国用,……量入以为出。”意思是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决定开支的限度。“入”和“出”分别指“收入”和“开支”,不是“在家”和“出门”之意,句中“户外”的干扰,容易望文生义而出错。
2环境专家试图用向湖里放鱼的方法治理湖水污染。因为这里的渔业资源已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北京卷)
竭泽而渔出自《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不能想当然地理解为在湖里养鱼的意思。
3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安徽卷)
叹为观止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观止矣,苦有他乐,吾不敢请已。”叹,赞赏;观止,看到了止境,看到了尽头。意思是舞乐好到了极点,后用“叹为观止”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句中将其误解为令人感叹,是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三、褒贬误用
成语往往含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辩明其感情色彩,否则容易造成误用,影响感情的正确表达。
1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人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江苏卷)
无所不为出自《三国志·吴书·张温传》:“揆其奸心,无所不为。”意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词。用来形容年轻的父母费尽心思培养孩子,感情色彩不当。
2那翻倒在地的骑摩托车男子迅速爬起来,一阵东张西望之后。未见交警身影,继而义无反顾,翻身上车,扬长而去。(广东卷)
义无反顾出自《喻巴蜀檄》:“触白刃,冒流矢,义无反顾,计不旋踵。”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含褒义,用于形容差点造成交通事故大大摆动离开现场的违章男子,显然色彩不当。
四、语义矛盾
成语本身的意义和整个句子语义表意相反,造成词义和句义矛盾。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江苏卷)
安土重迁:安于本乡本土,不愿意轻易迁移,这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发人们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前后矛盾,词义与旬义完全相反。
五、近义混淆
近义成语在程度、范围、侧重点等方面存在细微差异,必须仔细揣摩辨析。否则容易混用而出错。
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安徽卷)
骇人听闻出自《朱文公文集·答詹师书》:“浙中近年怪论百出,骇入听闻,坏人心术。”使人听了非常震惊,与“耸人听闻”相混淆而用错,用来形容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当用“耸人听闻”。
六、不合语境
成语有其固定含义,决定了它使用的语境,离开了这个语境,就会造成成语误用。
海滨公园是附近居民喜爱的运动场所。在花海中无论是散步、慢跑还是骑车锻炼都令人神气十足。(山东卷)
雪山童子成语解析 篇8
【成语】:雪山童子
【拼音】:xuě shān tóng zǐ
【简拼】:xstz
【解释】:亦称“ 雪山大士 ”。佛教创始人 释迦牟尼 的别称。相传 释氏 在过去世曾在 雪山 修行,故称。 唐 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第五之一:“故 雪山大士 被 帝释 试之,看其堪任荷负菩提重担以不。” 唐 王维 《大唐大安国寺故大德净觉
成语接龙
【顺接】:子不语怪 子丑寅卯 子为父隐 子云诗曰 子午卯酉 子夏悬鹑 子女玉帛 子女金帛
【顺接】:阿斗太子 爱民如子 白板天子 百家诸子 博物君子 不孝之子 不当人子 草头天子
【逆接】:傲霜斗雪 饱经霜雪 餐风啮雪 餐风茹雪 蝉不知雪 沉冤莫雪 程门度雪 程门立雪
土崩瓦解成语解析 篇9
1.题型基本固定,大都以选择题形式出现,除天津、江苏和湖北卷采用辨别选择的形式外,其余各地均采用辨别正误的形式,并且只有辽宁、广东和重庆卷是以判断不恰当的形式出现的,其余各地均要求选出恰当的(正确的)。
2.对成语的考查重在考查学生对成语运用的能力。我国的成语浩如烟海,要一个中学生掌握所有的成语或者死记字典、词典上成语的词义,不太现实,因此,高考着重考查一些常见成语的运用以及学生对成语的语境义的把握能力。
3.高考考过的成语重复出现在考卷上,因为现在是各省自主命题,就可能出现一些常见成语反复考的现象。如今年大纲卷考到的“不孚众望”早在1997年就考过了。这一点希望2013届高三学生予以重视。
4.成语试题常考常新,今年也出现了细微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有六套卷将成语和词语结合起来考,如广东、四川、浙江和重庆卷是考查两个成语和两个词语;安徽卷是考查三个成语和一个词语;天津和湖北卷则是考查一个成语和三个词语,并且湖北卷还将虚词和实词放在一块考。而广东卷近年采用在一个语段中考查四个成语或词语的方式。
通过对14套成语试题的研究,现分类剖析如下:
一、望文生义
成语是一种固定词组,是以整体来表达意义的,我们不能把成语理解为四个字意思的简单相加。如果不懂得某一成语的正确意义,只从字面上去附会,就会做出错误的解释。另外还要把握成语的本义和引申义(比喻义等),否则,容易造成成语误用。
1.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2012年高考山东卷)
分析: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出自古乐府《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2.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2012年高考山东卷)
分析:久假不归: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出自《孟子?尽心上》:“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3.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2012年高考全国大纲卷)
分析: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不孚众望”这个成语在1997年的全国高考中曾作为正确选项出现过,这也提醒我们考生,高考考过的成语完全有可能再次出现在考题中,特别是现在各省自主命题。
二、对象用错
成语因其词义有所侧重,感情色彩有褒贬之分等原因,成语就有它大致的适用对象。因此在使用成语时,我们就要认准对象,切不可张冠李戴。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如果不了解特定的适用对象,就会出现毛病。
1.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2012年高考全国大纲卷)
分析:呼之欲出:指画得十分逼真,一叫就会出来似的。也泛指文学作品对人的描写十分生动。形容对象错了。
2.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2012年高考全国大纲卷)
分析:渐入佳境:指状况渐好或兴趣逐渐浓厚。这个的成语的主体一般应是人,但句子语境为家具。适用对象错了。
3.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婚丧嫁娶,对普通人家来说都不是小事,对皇家而言,就更不同凡响了。(2012年高考江西卷)
分析:凡响:平凡的音乐。不同凡响:形容事物不同寻常,多指文艺作品。而本句中指“婚丧嫁娶”。
4.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经常有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会聚在这里,他们各具民族风格与艺术特色的优美歌声在大厅内交相辉映,久久回荡。(2012年高考四川卷)
分析:交相辉映:各种光亮、彩色等互相映照。这里用来描述歌声,对象错了。
5.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
分析:芝兰玉树:比喻有出息的子弟。这里只是指女子的容貌特点,对象错了。
6.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
分析:从一而终:丈夫死了不再嫁人,这是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思想。句中用来形容梦想,对象弄错了。
7.毒胶囊事件是继三聚氰胺事件后又一起惊世骇俗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2012高考年浙江卷)
分析:惊世骇俗:常指人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一般人感到震惊,不用于事情。
三、不辨褒贬
大多数成语都包含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因此在运用成语时要分清,使之与整个语境相协调,否则,容易造成褒贬失当。
1.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
分析: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褒贬不当。
2.在施工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安全事故如期而至,人员伤亡严重,救援队伍很快赶到现场,克服困难抢救危重人员,并对轻伤者进行了处理。(2012年高考四川卷)
分析:如期而至:按照约定的期限到了。一般指好的或者希望出现的事。褒贬使用不当。
3.今年一季度我国旅游接待总人数同比增长127%,总收入同比增长19.9%,增长数据令人侧目,显示出我国旅游业良好的发展势头。(2012年高考安徽卷)
分析:令人侧目:侧,斜着。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句中“我国旅游业良好的发展势头”不能用这样的贬义词。
4.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2012年高考山东卷)
分析:巧舌如簧:指舌头灵巧,象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贬义。出自《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四、不合语境
有些成语使用时有特定的含义,成语使用恰当与否,关键要看其是否符合语句表意的需要。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与所给的语境不协调,造成逻辑错误,或者语义相反,或者意思重复,因而应当选择最切合语境的成语。
1.凌南区虽地域狭窄,物产匮乏,但由于大力开发绿色农业,方寸之地,拓出了发展的大空间。(2012年高考辽宁卷)
分析:方寸之地:形容很小的地方。用在此处不合句意,句意强调的是“地域狭窄,物产匮乏”,并非“小”。
2.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2012年高考江西卷)
分析:如数家珍:数,点数。家珍,家藏的珍宝。如同点数家里的珍宝,比喻对所讲的事情非常熟悉。言下之意就不能指“自己的东西”,并且这成语通常指好的东西(珍宝)。
3.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茹毛饮血的残酷故事。(2012年高考江西卷)
分析:茹毛饮血:茹,吃。指原始人不懂得用火,捕到禽兽就连毛带血生吃。比喻处在未开化状态。根据句意这里应用一个表示血腥残杀的成语。
4.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最近400年的突飞猛进,大自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已泾渭分明,不再神秘。(2012年高考广东卷)
分析: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句中是说大自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不再神秘,可改为“一清二楚”。
五、自相矛盾
句中成语的运用与句意自相矛盾,造成前后说法不一。
1.那天放学回家,肚子已经抗议地打着鼓了,正当我如饥似渴地寻找食物时,突然发现餐桌上放着一块面包,我高兴极了。(2012年重庆卷)
分析:如饥似渴: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形容要求很迫切。句中“肚子已经抗议地打着鼓了”,说明很饿而不是好像,不能用“如饥似渴”,而且该成语的引申义在句中也不通。
六、重复累赘
重复累赘,是指不明白成语的确切含义,从而造成了语境中的一些词的含义与成语自身的含义重复。这种类型的误用主要表现在句子中已经含有该成语的部分意思的词语,造成整个句子重复啰嗦。
1.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高考浙江卷)
分析: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和前面的“从根本上”语义重复,应删去“从根本上”。其实,这已不是单纯的成语考查了,已经涉及病句问题。
七、搭配不当
成语有固定的含义,不能任意修饰别的词语,否则就会出错。
1.国际田联专家诊断,男子110米栏项目仍是刘翔和罗伯斯的天下,刘翔的竞技状态与日俱增,而罗伯斯则稍欠稳定且实力有所下滑。(2012年高考安徽卷)
分析:与日俱增:与:跟,和。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刘翔的竞技状态”不可能“与日俱增”,搭配不当。
八、近义辨析
有些成语意思相同或相近,在有些时候可通用,但是它们之间又有细微的差别,或词性不相同,或意义有所侧重,或范围大小不同。在具体使用时极易混淆,注意仔细辨析。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012年高考江苏卷)
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
A.改名换姓大名鼎鼎弄巧成拙
B.移花接木如雷贯耳弄巧成拙
C.改名换姓如雷贯耳弄假成真
D.移花接木大名鼎鼎弄假成真
分析:改名换姓:指改变原来的姓名。移花接木:把带花的枝条嫁接在别的树木上。比喻使用手段,暗中更换人或事物。第一空根据“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应填“改名换姓”。大名鼎鼎:指名气很大,声望高。如雷贯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很大。第二空根据沈雁冰之例中有“来得响亮”一语,选填“如雷贯耳”更为恰当;弄巧成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弄假成真:本来是假装的结果却变成真事。第三空由“真假难辨”和上文讲到的趋势,填“弄假成真”才恰当。选C项。
2.我们相隔的不是几小时的车程,而是一整块大陆,就像歌里所唱的,用我的晚安陪你吃早餐,但是也隔不断彼此的思念。(2012年高考天津卷)
分析:本项提供的备选成语为:地久天长和山长水远。地久天长:形容历时悠久或形容爱情永久不变。山长水远:谓山水阻隔,道路遥远或谓山川壮阔。从句意来看,这里强调的是空间的距离之远,所以应选“山长水远”。
跟踪训练
1.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B.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C.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D.该研究所在其旁征博引的2005年度报告《重要现象》中写道,中国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产业要发展,测试需先行,数字电视测试仪器作为数字电视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处于行业的前沿,与整个产业息息相关,不仅促进、影响着产业的发展,也必将随产业的兴起而成长壮大。
B.目前在全国各个高等院校,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的几率越来越高,学生外出活动的时间也逐渐从周末扩展到了平常的上课时间,那些经常外出参加社会活动的大学生学习成绩一泻千里。
C.30多年过去了,曾家寨的鹭鸟由五六只繁衍到5000余只,这里的村民一直视鹭鸟为吉祥鸟,与它们相濡以沫、相依相伴。时间长了,村子里的人对鹭鸟的感情越来越深。
D.校长所领导的事业是传承文化的事业,如果我们思想僵化,以手段和弄权自诩,胸无城府,则很容易落后于时代。别说是成为文化管理的设计者、引领者,就连日常工作也也许会捉襟见肘。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回到住所,我饶有兴味地翻看着一张张剧照,耳边又隐隐奏起城隍庙小戏台的流云之响和绕梁之声。
B.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C.故乡变化真大,高楼拔地起,小路变通街,不毛的小山被夷为平地,建成了现代化的开发区,真是沧海桑田啊!
D.为防止有毒豆制品再次流人市场,有关部门迅速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查封加工窝点,堵住了生产的源头。
4.下列各句中,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对阿雷来说,再大的困难都不以为意,他一定会以巨大的勇气去努力克服的。
B.西部开发要依据自身实际情况,不能削足适履,一味照抄沿海经验。
C.在今天举行的五项决赛中,我国选手有实力染指金牌的项目是女子100米蝶泳和女子马拉松。
D.她提问时,总会把脸转向他。她的问题不难,又同时加了许多暗示,答案几乎是呼之欲出。
5.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便民箱、井盖板、金属垃圾桶被盗,名草名花,不翼而飞,王大妈提起这事,就气愤不已。
B.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空霹雳,如同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间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C.科举时代的莘莘学子,寒窗苦读,为的就是金榜题名,为的就是荣华富贵。
D.他们常年在恶劣的环境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尽管如此,他们从未退缩过,仍然坚苦卓绝地奋斗着,并乐此不疲。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这次大地震使大量百姓毁家纾难,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以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
B.李白在《拟古》中喊出了两句石破天惊的话:“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他认为无论人生还是宇宙都有一个悲剧的结局。
C.季羡林先生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佛教,又从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角度勾勒了中印两国文化交流的轨迹,其论述逻辑分明,文字平易近人。
D.伦敦奥运会一百米跨栏比赛是亿万观众最期待的,刘翔和罗伯斯将展开激烈的争战,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沪指连续七周下跌,很多被套股民备受煎熬,想尽快弥补巨额亏损,因此一度消失的非法“代客理财”又东山再起。
B.泰国的“大象画家”彼得为它的大象伙伴画的肖像画惟妙惟肖,色彩缤纷,游客们都觉得不可理喻,惊得目瞪口呆。
C.年逾花甲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谈起《论语》来如数家珍,其深厚的中华文化功底,让在场嘉宾不禁暗暗称道。
D.作为央视数一数二的花旦主持人,她以“央视工资低”为由毅然抽身,竟使自己在央视的前程戛然而止。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江苏新的高考模式要求考生复习时要有全局观念,不能偏科,那种目无全牛的复习方式,使不少考生在2012年的高考中吃了大亏。
B.在本届大专辩论赛决赛中,滨江大学代表队的辩手们挥洒自如,侃侃而谈,倾倒了观众,征服了评委,无可争议地获得了第一名。
C.今天的班会上,班主任让张一斌同学介绍自己助人为乐的事迹,他竟然出言无状,脸憋得通红,只说了一句话:“这是我应该做的。”
D.胡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对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等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有的高中学生写作文总是喜欢装出一副老气横秋的姿态,动辄用大话套话官话吓唬人,这种文风必须改变。
B.海联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凝聚和团结着热爱中华民族的海内外同胞,为中国走向世界架起了一座友谊的金桥。
C.每当女儿、女婿“回家看看”,我们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我们侃钓鱼经、切磋钓技,谈写作收获、投稿门道,其乐无穷。
D.从“治民”到“便民”,从管理到服务,要满足城市日新月异变化的需求,首要的是改变观念。
10.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本一本二志愿正在填报中,很多文科考生为选专业大伤脑筋。记者发现,2012年文科考生占考生总数半壁江山,而从江苏公办院校招生计划来看,文科专业计划只有1/3。
B.奥运会开幕式上五彩斑斓、光彩夺目的焰火点亮了伦敦,扮靓了深邃的夜空;美轮美奂、如诗如画的文艺表演使人心醉、令人着迷,精彩的伦敦奥运正在上演。
C.纵观证券市场,虽然整体跌幅尚不算大,但重挫个股不在少数,加之成交量萎缩,短期操作存在较大风险,故建议投资者暂且作壁上观。
D.连日来,精彩的奥运赛场捷报频传。中国运动员不孚众望,不仅在传统优势项目上争金夺银,勇破世界纪录,而且在一些久违的项目上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参考答案
1.D(旁征博引:旁、博:广泛,普遍。征:收集。引:引用。大量搜集材料广泛引用例证,表示论证充足。A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不能形容商品。B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既然已经不会走路了,怎么走出自己的路来?C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不形容衣服很不合身)
2.A(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密切。B“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形容“成绩下降”不当。C“相濡以沫”指同处困境,相互救助,不合C项的语境。D“胸无城府”指为人坦率,不是指读书太少,文化水平极低,此处可换用“胸无点墨”)
3.B(“蠢蠢欲动”的意思是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是贬义词,此处用来指报考学生显然不对,故选B。A饶有兴味:很有兴味。C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也说“桑田沧海”。D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B(A“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用“无所畏惧”合乎语境。C“染指”比喻分取非分的利益,贬义词。D“呼之欲出”的对象应该是指“画像”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5.B(一文不名:名,占有,指一个钱都没有,形容十分贫穷。这里宜改为“一文不值”)
6.A(A毁家纾难:捐献全部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B石破天惊:比喻文字议论新奇惊人。C平易近人:①态度谦逊和蔼,使人容易接近。②(文字)浅显,容易了解。D鹿死谁手:原比喻不知政权会落在谁的手里。现在也泛指在竞赛中不知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7.C(如数家珍:像数家藏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事物十分熟悉。A东山再起,泛指失势后重新得势。此处应为贬义词“死灰复燃”。B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愚昧、固执或蛮横。此处应为“不可思议”。D戛然而止:突然停止,多指声音)
8.D(A目无全牛就是胸有全局的意思。B挥洒自如用于写作、画画的运笔,不可用于举止风度。C出言无状:说话超越本人的身份、地位,放肆,没有礼貌。句中误作为遇事紧张,不会说话。D高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
9.C(A“老气横秋”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使用恰当。B“海纳百川”是形容胸怀宽广,使用恰当。C“相见恨晚”是指为见面相识太晚而遗憾,形容新结交的朋友相处十分投合。句中用来形容女儿、女婿不恰当,宜改为“相谈甚欢”。D“日新月异”形容进步、发展很快,新事物、新气象不断出现,使用恰当)
土崩瓦解成语解析 篇10
钦努阿·阿契贝的著作《瓦解》中为读者呈现了一副真实的传统非洲的生活图景, 我们也从中知晓了非洲文化习俗, 非洲人民所信仰的宗教以及他们的普遍价值观等等, 一些与我们的固有印象相符而有一些相悖, 比如我们认为非洲人都崇尚暴力, 但其实非洲文化只是欣赏力量和勇气, 因为在那样一个生产力落后科技尚未起步的农业时代, 力量和勇气代表着农田的丰收, 代表着部落战争的胜利。《瓦解》的主人公正是如此, 奥孔科沃是个远近闻名的勇士, 拥有着极高的社会地位, 而当我们讨论个人身份认同时, 就不可避免的要谈到促生这一认同的文化背景, 尤其在传统的非洲作大背景时, 身份认同与文化之间的关联也越发的紧密。在本文中, 笔者将首先走入非洲伊博文化, 讨论有关其文化的特点以及对个人身份认同有所影响的因素, 并以主人公奥孔科沃为例, 研究其身份地位及获得这样的身份的途径与文化的关联。
二、伊博文化中的男子气魄
当涉及到身份认知类的话题时, 文化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毫无疑问, 文化拥有控制身份认同的力量。个体的身份认同主要是由个体所在的文化决定的。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人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身份认同。
《瓦解》中所呈现的伊博社会是一个秩序井然、等级制度分明, 性别观念浓重的男权社会, 这也正是伊博文化的作用产物。在伊博文化里, 男子气魄被视为男人所应必备的重要素质。比方说, 摔跤这一项充满暴力, 颇显男子气概的运动, 可是伊博人民最喜爱的娱乐活动之最, 虽然女人无法上台比拼, 但是她们永远是台下忠实而又兴奋的观众。而各位青壮男儿将在这样高规模的比赛中一展自身魄力胆识, 若是赢得胜利更是一夜成名必将声名远扬。而就从这一个简单的娱乐活动中我们便可看出男子气魄在伊博文化中的分量。男人这个名词在伊博文化里就等于顶天立地的硬汉子, 等于胆识过人, 等于力大无穷。有学者曾指出, “前六章可以说压倒性的再讲男子气……这部分仍以充满男子气概的实力摔跤手结束, 就和它开始一样” (Wren, 24) 。此外, 亦有学者指出伊博社会的价值观都围绕着个人的成就, “这些价值观往往会被划分为男性和女性……” (Innes, 25) 。从被定义为男性农作物的“甘薯”到人们对摔跤运动的狂热喜爱, 伊博文化充斥着男性主义。
三、奥孔科沃的身份认同与文化
小说中呈现的对于一个人的身份的高低取决于其个人成就, 例如, 有多少装满甘薯的谷仓, 可以养活的多少个妻子和孩子, 是否在部落战争或摔跤运动中取得胜利, 为村庄带来荣誉。而这些成就极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身体力量, 即男子气魄。由此, 文化对于身份认知的决定性作用便展露无遗。
身份认同扎根于文化, 而伊博文化是男性主导, 崇尚男子气魄, 因而伊博人民的身份认同自然与男子气魄关系密切。正式这样对于个人的评判标准, 奥孔科沃把男子气概视为最高标准, 他的语言他的行为都是由这一标准决定 (Innes, 26) 何时何地, 说的做的, 都要展现出自己的男人气魄, 并且在使用暴力时毫不犹豫, 因为他觉得暴力也是男人的重要体现之一。比如在“和平周”期间, 因不满三妻子未按时回家照顾孩子, 全然不顾“和平周”禁止一切暴力的习俗, 对其大打出手。主人公的这一价值观在我们眼中或许不可理喻甚至荒唐至极, 诚然, 他的观念过于偏激, 但这的的确确却是伊博大众的共有价值观。
《瓦解》中的奥孔科沃是一位骁勇的战士, 高超的摔跤手, 的农场主 (Onyemelukwe 39) , 尽管他那个失败软弱的父亲既没有留给他一个头衔, 也没有留下一个谷仓, 奥孔科沃还是凭借着自身不懈的努力, 不仅解决了经济窘境, 还收获了极高的声望。如本书开篇所说, 他的名望建立在坚实的个人成就之上, 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便是在战场和角斗场上的辉煌, 而这所有的成就对于体身份的作用都归功于伊博文化。而正因如此, 学者Ogede就坦言:“无法想象要是没有摔跤比赛, 奥孔科沃要如何成就如此伟业” (Ogede 45)
四、结论
文化孕育身份认同。收到不同的文化熏陶的人们自然有着不同的价值观, 因而对于身份认同有着不同的评判标准。同样是殴打妻子, 不同的文化会有不同的解读, 奥孔科沃可以成为打女人的坏男人, 也可以成为教训妻子的大丈夫。而主人公准确把握了伊博文化对于男子气魄的重视, 而借此通过一系列“男人”的作为成为了部族里备受尊敬的人。
参考文献
[1]Achebe, Chinua.Things Fall Apart.New Hampshire:HeinemannEducational c1958.Print.
[2]Innes, Catherine Lynette.Chinua Achebe.New York:Cambridge UP, 1992.Print.
[3]Onyemelukwe, Ifeoma.“Search for Lost Identity in Achebe’sThings Fall Apart”, Emerging Perspectives of Chinua Achebe 1st vol.Ed.Ernest N.Emenyonu.Asmara:Africa World, 2004.Print.
[4]Ogede, Ode.Achebe’s things fall apart:a reader’s guide.London:Continuum, 2007.Print.
[5]Begam, Richard“Achebe’s Sense of an Ending:Historyand Tragedy in Things Fall Apart”, Bloom’s Modern CriticalInterpretations:Things Fall Apart.Ed.Harold Bloom.New York:Infobase, 2002.Print.
【土崩瓦解成语解析】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