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杨树之歌》课堂的教案设计

2024-07-10

小学《杨树之歌》课堂的教案设计(精选7篇)

小学《杨树之歌》课堂的教案设计 篇1

教材简析:

《杨树之歌》是“植树”这一主题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是一首诗歌。全诗共三节,用第一人称述说了杨书树成天喜欢歌唱的可爱形象、人们在大叶杨下的快乐生活、大叶杨美化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借赞美杨树,赞美各地可能虽然普通,但默默地为人类奉献关爱的树。

学情分析:

学生比较喜欢阅读诗歌,因为诗歌音韵兼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学生的阅读方法有限,在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创造等方面欠缺。在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巧妙的语言引导渲染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品读,从而体会文章的感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利用多媒体将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色的学习乐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正如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学生有了兴趣,才会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这里,有目的检查学生识字的渠道及识字效果的巩固。及时交流方法,使每位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另外,寓趣味于枯燥的练习中,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所学的生字也得到了巩固。

同学交流合作,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学会反思,正确地认识自己,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同时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学会思考。学生积极动脑想象、动口表达。其实,想象是对学生创造力的一种锻炼。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充分地练说,尊重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语言的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感;既丰富了课文内容,同时还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和创新精神。想象画面来朗读,就是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为了对课文进行全面的欣赏,让学生完整地朗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独特体验,创造性地再现课文,让学生通过“读”有所“思”、有所“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明白朴实的道理”、“提升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点

1、练习运用声旁识字的方法认识生字7个,初步学习写字两个“之、爽”。

2、了解人类与树木之间共生共息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图片 课件 字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歌曲,请你们欣赏后告诉老师歌曲唱的是什么?播放课件(小白杨)。多么动听的歌呀,快来告诉大家,唱的是什么?(生答)对,歌里唱的就是这些白杨树。今天我们也来学一首小诗《杨树之歌》(板书课题,“之”用绿笔)。齐读课题,谁能说说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生答)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识字效果。

过渡:同学们快打开书读一读小诗,找一找答案吧。

1、自由读课文。(教师将带有生字的树叶贴贴在黑板上)

2、课下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了小诗,预习了生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3、齐读生字。

4、你们是怎么认识的,谁到前面来说一说?

5、游戏:贴绿叶

请看黑板上的生字,你认识哪个,就来拿哪个,然后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认识它的,读出音节,读对了,请你将树叶贴在大树上,给它增加一片绿意。(同学们上来拿树叶)

6、(生字:杨 之 蝴 蝶 聊 染)摘到后站成一排,读音 组词(可以指名组词当小老师)。

用“陪伴”说话。

大家都认识了吗?小老师来考考吧。

过渡:只要我们是个生活的有心人,处处可以识字。字我们认识了,而且让杨树的叶子更加茂盛了,你们真棒。下面我们再来读读小诗吧。

三、品赏朗读,体会意境。

(一)、初读感知课文。

1、自由读小诗,看看自己读得通顺吗?

2、选一小节读得流利的,读给同桌听,让他评评你。

3、把你读得最流利的小节读给全班同学听,也可以和同桌一起读。指名读。

(二)、默读小诗,想想你喜欢哪小节?为什么?读完以后自己先说一说。

1、喜欢第一小节。

(1)、读一读,评议。

过渡:你听过杨树唱歌吗?它都在什么时间会唱歌呢?怎么唱呢?

(2)、请你边读边想象,自己读一读,同桌交流一下。

回答:刮风时欢快地唱,下雨时响亮地唱,没有风雨时悄悄地唱。

随机板书:歌唱

(3)、再读读,指名读。它们唱的是什么呢?(播放课件A两遍)

(4)、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就怎么读,体会。指导朗读,感受快乐的心情,体会:“成天哗啦啦、欢快、响亮、悄悄地”的语气。

过渡:杨树刮风时唱得欢快,他们在唱;下雨时唱得响亮,他们在唱;没有风雨他们也在唱……他们此时唱给谁呢?

1、你看到了什么?(播放课件:课文的插图)

生答:都唱给谁。随机板书: 唱给 小宝宝 老奶奶 老爷爷。

过渡:看看小诗中是怎么写的?

自读第二小节。

指名读。

2、过渡:我们知道了老爷爷、老奶奶、小弟弟在杨树下乘凉。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小结,观察插图(播放音乐)想象你也和老爷爷、老奶奶、小弟弟在一起,他们都会说什么?同桌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

①汇报。

②说得真好,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读小诗好吗?师生轮读:没有风雨杨树唱给……

③想想他不光是唱给小宝宝、老爷爷、老奶奶,他还会唱给谁听?我们再来读读。在四人小组说一说,编一编。(知了 小鸟 蓝天……)

过渡:是啊,大叶杨成天地哗啦啦地歌唱。(播放课件)

大叶杨是什么样的呢?读一读第三小节。

3、品读第三小节。

自由读。回答。(拉起手来唱的)

指名读。歌中还唱了什么?(唱了感谢太阳之情)

板书:感谢

想象画面朗读,让我们为大叶杨唱出心中的感谢,感谢阳光雨露。(齐读三小节)

朗读体会,大叶杨为我们生活带来的好处。那我们应该怎么对待他们呢?

回答。

(三)、你们想要为大叶杨做这么多的事情,你们真是有爱心、讲环保的好孩子。让我们饱含感情地读读小诗吧,大声的读,读出对大叶杨的感谢之情。(播放音乐)

(四)、我们知道了杨树唱的是什么歌了,有谁能试着背背课文呢?

(老师带大家背诵。播放课件)

作业:

将自己喜欢的树唱的歌写下来。读给爸爸妈妈听。

小学《杨树之歌》课堂的教案设计 篇2

关键词:小学美术,环保意识,培养

在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仅是素质教学的一种直观体现, 也是小学美术课程中的一个重要教学要义。课本中的很多教学内容不仅非常有趣而且很有意义, 教师应当结合这些教学素材让环保意识在学生脑海中更为深入, 这样才能够让小学美术课堂回荡“低碳”之歌。

一、美术课程中培养学生具备环保意识的必要性

小学美术课本中蕴含着很多丰富的“低碳”教学素材, 对于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的环保理念得以滋生, 这是有着很重要的实际意义的。小学阶段的学生相对还缺乏对于环境保护的必要认识, 然而, 这个阶段也是引发他们具备相关的环保理念的一个重要时期。只有从小就让学生们接触到正确的有意义的环保理念, 这样的观念才会不断在他们心里得意渗透, 进而约束自己今后的日常行为。

二、美术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具备环保意识的途径

1. 引导学生珍惜“水资源”

“水资源”是很有价值的一章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并且让他们学习并利用粘贴画的方式宣传节约水资源。在展开课堂教学前我首先会做相关的课堂引入, 我会带上一个透明的小鱼缸到课堂, 鱼缸中装满了清澈的水。首先我会让学生对于水展开观察, 说说自己理解中水的作用。于是, 我以学生们能够理解与接受的语言向他们阐述了水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水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所具备的重要意义。经过我的介绍, 学生们对于水都有了重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 在他们心中节约用水的观念也得以生发。这样的教学展开模式是很值得推崇的。很多时候教学中不应当对学生有太多的说教与灌输, 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与启发, 让他们自己去认识与辨析,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脑海中形成的观念才会更牢固。就像在本次课堂中, 通过给学生们介绍水资源的宝贵性, 节约用水的理念也随之在他们脑海中留存下来, 学生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深化。

2. 引导学生保护植物资源

“植物的生长”是引导学生观察, 培养学生发现的一章教学内容。教学中应当让学生了解有关植物的生长规律, 通过收集资料认识常见植物的生长过程。同时, 也应当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结构特征, 通过对植物的描绘进行生活中处处有美的情感教育。透过对很多经典图画的观察学生不仅充分认识到植物生长的规律, 这些图画也带给学生们非常强烈的美的感受。碧绿的树林是一片美景, 满地金黄的落叶同样很美, 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及感染力。以此为契机我会有意识的引入环保理念的教学。我会让学生意识到大自然是非常伟大的, 然而, 很多人类的行为都在不断改造与利用自然生态环境, 这种改造已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灾难, 例如洪水的频发、整个地球的温度不断上升。我会让学生明白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人的职责, 只有人与环境和谐共处才是更长久的发展模式。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也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环保理念也在他们心里一点点深化。

3. 引导学生注重资源的回收利用

“材料妙用”是很有趣味的一章教学内容, 学生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收集与欣赏, 充分感受不同材料的质感与美感。过程中能够让学生了解现代装饰对材料的运用, 同时, 让学生通过收集不同材料, 开展探究尝试, 互相交流, 展开想象的翅膀创作一件或两件工艺作品, 培养学生对材料灵活运用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对材料粘、折、剪、添等处理方法。“材料妙用”中也蕴含着很多有意义的环保教学题材。在学生进行手工艺品制作时我特意强调, 大家要合理利用手上的材料, 对于任何有效的材料及资源都不能浪费。同时, 大家要能够具备挖掘那些看似不起眼其实能够起到良好用途的材料。例如, 一个普通塑料瓶很可能会被人当做是废品, 但其实不是, 它能够制作成各种有趣的工艺品, 只要对其加以合理的利用。这正是当下“低碳”生活、环保理念的一种良好体现, 为了不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堂教学中我也会积极的将这些理念传递给学生, 让他们能够具备更好的环保观念。

三、美术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具备环保意识的意义

“生活中从来都不缺少美, 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种理念应当很好的应用到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来。生活中处处都有美, 关键在于发现。一棵平常的树, 在画家的笔下会变得如此精彩, 因为他们会用心去感受, 用热爱生活的心去表现大自然, 他们对生活充满了热忱。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中应当把这种生活理念充分传达给学生, 应当让他们对于生活有更多的观察, 能够更好的体验到生活中的美, 不仅如此, 这其后也有着非常有价值的环保理念的输出。课本中涵盖的富有环保理念的教学内容还有很多, 教师应当善于对于这些内容展开挖掘, 并且借助这些内容的教学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环保理念。美术课程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审美能力, 同时, 也需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 能够通过自己的想象与设计制作出一件件有意思的手工艺作品。这不仅是学生环保理念的一种表达, 动手的过程也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 在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中,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环保意识及环保理念是非常有必要的。很多教学内容中都蕴含着很丰富的“低碳”教学素材, “水资源”的教学中让学生意识到水资源的宝贵以及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植物的生长”的教学中让学生领会到绿色植物在大自然中的作用, 并且培养了他们保护植物的意识;“材料妙用”的教学过程则让他们意识到很多废弃材料都是有用处的, 对于这些材料的回收利用对于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是很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高彦奂;小学美术教学中“低碳教育”的实践探索[J];教育实践与研究 (A) ;2011年03期.

[2].吕轶敏;让“低碳教育”走进小学美术课堂[J];才智;2012年20期.

二年级语文《杨树之歌》教案 篇3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语文《杨树之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语文《杨树之歌》教案1

教材分析:

杨树普遍生长于我国各地, 《杨树之歌》就是一首赞美杨树的歌。全诗借赞美杨树,赞美虽然普通,但默默地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的树。这首诗意境优美,韵律强,用比较形象生动的第一人称述说,拉近了杨树与人们之间的感情,使我们体会到人类与树之间共生共息的密切关系。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习不理解的词语。

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设计有关生字的问题,并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杨树默默奉献的品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你们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谁的歌?(播放歌曲小白杨)

2、不但小白杨会唱歌,大叶杨也喜欢唱歌,(板书:杨树之歌),今天,我们就来听听这首“杨树之歌”。

二、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学习生字

1、齐读课题《杨树之歌》。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树是杨树?

杨树在什么地方唱歌?

杨树把歌唱给谁?

杨树为什么唱歌?

3、同学们非常愿意动脑筋,要想解答你们提出的问题,我们先要把课文读通,认识这课的生字朋友。

4、打开语文书,自己试着读读课文,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5、听读课文(播放课件中课文的录音),听到你刚才读不准的字音要留心,把读音记住。

6、再读一读课文,把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用“——”画下来。

7、在小组内交流解决不理解的词语,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全班交流。(可能会出现:大叶杨、聊家常、悠闲这几个词不理解,在全班交流时,课件出示大叶杨的图片。)

8、课文中的词理解了,这回请你们试着读一读识字表中的生字,把读的不熟的用“ ” 画下来。

9、同桌互相考一考生字表中的生字,考的时候要把同桌画 的字多考他几遍,让他记住。

10、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有关生字的问题,考考其它组的同学。

11、齐读生字。

三、感受大叶杨与人类的关系

1、喜欢大叶杨的歌吗?自己读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或句子画下来。

2、说说通过读课文,你刚才提出的问题能解答了吗?有没有还解答不了的问题?

3、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像杨树一样虽然普通,但默默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的树,就像刚才我们听的小白杨中防守边疆的小白杨一样,树还有什么用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P27的《记住》。

4、说说你通过学习《杨树之歌》和《记住》你知道了什么?是啊,请你们记住,树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

二年级语文《杨树之歌》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体会杨树虽然默默无闻,但却为人类奉献出欢乐与关爱。

2.通过学习课文,发散学生思维。

3.认识课文中的七个生字,会写九个生字。

教学重点:

1.字词教学。

2.想象大叶杨会唱些什么?你会对大叶杨说些什么?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春天到了,许多树木都生长发芽,请你看看,你知道这是什么树吗?(显示课件)

在我们北京街头,可以看到很多很多这样的杨树,他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大叶杨。大叶杨不仅能为我们带来凉爽,还会唱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优美的杨树之歌。

板书:杨树之歌

二、教师配乐朗读课文

这节课,就让大叶杨的歌声伴随我们一道快乐地学习。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首小诗,请你边读边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小组合作朗读课文,解决不认识的字。

指名小组朗读课文,思考:大叶杨是怎么歌唱的?

显示:刮风时唱得欢快,下雨时唱得响亮。

没有风雨来帮忙,我们的歌儿也悄悄地唱——

你觉得大叶杨唱歌时是什么心情?你能把大叶杨的这种心情读出来吗?就读这段话。

三、学习课文

1、大叶杨这些优美的歌,都唱给谁听呢?你从哪小节知道的?读读。

板书:小宝宝老奶奶老爷爷

(出示课件,图)

看,在杨树下,小宝宝高兴地和蝴蝶捉迷藏,老奶奶在树下聊着家常,老爷爷悠闲地下着象棋,大叶杨会对他们唱些什么呢?请你再朗读课文的第二小节,想一想。

课件:大叶杨对小宝宝唱:“。”

大叶杨对老奶奶唱:“。”

大叶杨对老爷爷唱:“。”

大叶杨对()唱:“。”

你们说得真好,这说明你们感受到了大叶杨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能带着这种感觉读读这段话吗?

2、大叶杨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欢乐的歌,他们还边唱边拉起手(课件显示课文内容),学生齐读。

同学们,你们现在就是大叶杨,让我们起立,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读这段话。

3、(课件)配乐:看,这就是普通的大叶杨,它们伸展着绿色的枝叶,挺立在居民区、道路两旁,在微风中,它们轻轻地歌唱,歌唱着生活的美好与欢乐。大叶杨,在任何环境中都能生存,即使是荒野、沙漠,依然看得见它们挺拔的身姿。它们不仅为人们送去绿荫,而且它们以自己挺拔的身躯抵挡沙尘暴对人类的袭击。大叶杨,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也是人类环境的保护神。它们默默无闻地为人们做了许多有用的事情。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大叶杨说些什么?

4、样子,同学们对大叶杨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现在,让我们一起把课文读一遍,读出你们对大叶杨的感情来。

5、你们的读书声,大叶杨可高兴了。他也想参与你们的学习,你们愿意吗?

请同学们把书上识字表里的字读读。看,大叶杨的叶子上写着什么?(学生读,老师贴)昨天,我们已经预习了生字,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交流交流。

现在,我们一起读读,如果哪个字你觉得记起来有困难请你举手,我们一起来解决。

教师指读。

6、字学会了,现在我们来个读词比赛好吗?

(课件)看,这有四列火车,分别是“春、夏、秋、冬”号,请同学们小声读读。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任选一组词读,读的正确的,就能获得读词小能手的奖章。

7、比赛完了,大叶杨还送给我们一首歌呢!看,是什么?(学生读)

指读、齐读。

这几个字你觉得哪个字难些,举手。教师指导写。

剩下的几个字,你最想写哪个就写哪个。

二年级语文《杨树之歌》教案3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理解课文,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字,会背《咏柳》,熟读《记住》。

(二)能力目标:有语气朗读课文,能够描述观察到的树的样子。

(三)情感目标:了解人类与树木的密切关系,赞美虽然普通,但默默为人类奉献的树。

教学重点:

此诗意境美,韵律强,因此着重练习语气朗读。

教学难点:

诗的意思稍难理解,可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用具:

大叶杨图片、课件、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准备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位和我们关系非常密切的朋友,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出示大叶杨图片,谁说说这是什么树?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大叶杨:杨树的一种。杨树,落叶乔木。种类很多,有山杨、白毛杨、小叶杨等,木材供建筑、做器具、造纸等。)

2、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赞美杨树的诗歌,题目叫——板书:杨树之歌读课题

杨:说说你怎样记住它?(与“汤”区别,为什么是木字旁?)

之:这个字谁认识?谁来写写这个字?书空。

师:“之”当“的”讲,杨树之歌就是杨树的歌,歌颂杨树的诗歌。

再读课题。

[导语的语言亲切而又简单,使学生不仅能明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更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读课文:要求听准字音。

2、自读课文:要求把生字画下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最后再读课文。

3、互读课文:纠正对方不准确的读音,之后交流如何记住生字。

[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接受别人的意见,在初读中给足时间,使学生充分读书,为后面的自主识字、自主阅读做良好的铺垫。]

4、集体交流生字掌握情况:

认读:蝴蝶:你怎么记住这两个字,为什么是虫字旁?与“胡、湖”“碟”区别。

陪:和我们见过的哪个字长得像?想办法与“部”区别。

聊:为何是耳字旁?哪易写错?(右面是“柳”右边,不是“迎”上边。)

染:哪里容易写错?(右上是“九”不是“丸”)

[及时交流识字方法,能使每一位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写字:谁来把田格里的生字读读?

描一描,想一想写的时候哪里应该注意。(从易错的地方和占位两方面说)

爽:笔顺要注意。

亮、掌、谢:占位要注意。

写字头,评一评。

[让学生自己寻找规律,记忆更深刻,通过自己写字头,对字型更直观形象]

(三)细读课文,品味诗意。

1、谁给大家读读这首诗,要求正确、流利。其他人边听边看本诗一共有几小节。

2、自己喜欢哪小节就练习有语气读哪小节。

3、小组交流:把你喜欢的小节读给同组人听,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其他人补充。

[以四人一小组进行朗读、讨论,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自由朗读,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各个都参与学习。]

4、集体交流:

◎喜欢第一小节的同学站起来给大家读读。读后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明确:描写大叶杨的可爱形象——成天喜欢哗啦啦地歌唱;

唱得有时欢快,有时响亮,给人们生活增添色彩;

我们也随着它的歌唱唱歌,歌唱美好生活……

谁能把杨树的可爱样子和你欢快的心情读出来?自己读读后指名读。

◎大叶杨成天哗啦啦地唱些什么呢?喜欢第二小节的同学站起来给大家读读,读后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你听过大杨树唱歌吗?他们会给小朋友、白发老奶奶、老爷爷唱什么歌呢?

(为杨树编一段它唱的歌,可以配上熟悉的曲调。)

[语文学习不仅要理解,还要学会运用。这一节由扶到放,引导学生创作,体会小诗人的成就感。]

师:出示挂图,你看,人们在大杨树下生活多么快乐呀!你能不能把人们快乐心情读出来呢?自己读、指名读、评读。

◎大杨树样子这么可爱,给人们生活带来欢乐,那它对我们人类还有哪些贡献呢?喜欢第三小节的同学站起来读读,读后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明确:大叶杨美化了我们生活的环境。

怀着对大叶杨感谢、赞美之情读读。

5、咱们怀着对大杨树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一起语气朗读全文。

6、学完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今后应该怎么做?

(树木和人类关系密切,我们要爱护树木。)

课后反思:

整堂课下来,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学受到了较好的效果,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有两个特点:

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讨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本教学设计十分重视读的训练,始终以读为主。朗读的形式多样,并在读后给予鼓励性评价,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落实了读的训练目标,重视读的实践过程,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的行为。在朗朗的读书中,学生获得了初步的情感体验,也充分感受到了语言的美。

尊重学生的意愿,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让他们当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本节课中,从情境导入到初读课文,到精读课文,到拓展活动,每个教学环节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教师用贴图、充满激情的话语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十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来学习,如,在“识字”中,让学生当小老师带读,“想读哪个就读哪个”;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选择你最喜欢小节读给大家听,”等等。教师关注着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信的读和说,尽情地去体验,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积极、愉快地参与学习。

当然,本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如,在朗读中,学生对课文的体验和感受是存在着差异的。因此,在朗读时,不应该要求一致,应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语气、语调和情感处理的方式。

二年级语文《杨树之歌》教案4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大自然中,存在着许多美妙的歌声,你们想欣赏吗?(欣赏有关杨树的课件)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说说你对杨树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杨树的诗歌。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大叶杨给人们带来很多快乐,它也一定很快乐,因此大叶杨常哗啦啦地唱歌,你们想不想再听一听她唱了什么呢?(欣赏课件。)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自主读文,用喜欢的方法识字

1、自读课文,并用喜欢的方法识字。

2、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内组织识字抢答游戏。

四、深入感悟,读透课文

(一)学习第一小节。

1、自由轻声自读课文。

2、思考:

(1)你知道了什么?

(2)为什么刮风时唱得欢快?为什么下雨时唱得响亮?

(3)没有风雨时杨树怎么唱?

3、假如你现在就是一棵快乐的白杨树,加上动作,试着读一读第一段,请读出大杨树刮风时唱得欢快,下雨时唱得响亮。

(二)学习第二小节。

1、小组讨论:杨树会把歌唱给谁听呢?他在歌中唱什么呢?

2、交流,品读。

(三)学习第三小节。

1、杨树有会把歌唱给谁听呢?他在歌中唱什么呢?

2、讨论,交流。

(四)放欢快的音乐,同杨树一起歌唱:美读课文。

五、课堂练习,拓展延伸

1、大杨树把歌唱给了学步的小宝宝、聊家常的老奶、悠闲的老爷爷,那它还会把歌唱给谁听呢?我们也来编一编吧。

2、交流、汇报。

8.课堂练习:小组比赛朗读课文。

9.作业安排:背诵课文。

10.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杨树之歌》教材及教师教学用书

11. 自我问答: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杨树默默无闻,为人类奉献出欢乐与关爱的;学习杨树默默奉献的品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年级语文《杨树之歌》教案5

教学

要求1.了解诗歌的意思,知道诗歌赞美了默默地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的杨树。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重点

难点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意,体会出杨树默默地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的感情

教学

课时两课时

杨 树 之 歌

我们的名字叫大叶杨①,成天喜欢哗啦啦地歌唱。[句导读:这句话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叶杨的可爱形象。]

刮风时唱得欢快,下雨时唱得响亮。

没有风雨来帮忙,我们的歌儿也悄悄地唱——

节导读:这节描写大叶杨歌声的特点。

唱给②学步的小宝宝,伴他和蝴蝶捉迷藏。

唱给白发的老奶奶,陪她在树下聊家常③。

唱给下棋的老爷爷,和他悠闲度时光。

节导读:这节具体介绍大叶杨的歌声唱给谁听,描述了大叶杨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我们边唱边拉起手来,为行人送去一片凉爽④。[句导读:这句话写出了大叶杨为人们带来的凉爽。]

我们边唱边轻轻鼓掌,感谢金色⑤的太阳,春天它使我们翠绿,秋天它为我们染上金黄。

节导读:这节写大叶杨默默地为人们带来了方便,并在歌声里感谢太阳,表达了作者对大叶杨的赞美之情。

字 词 导 读

①大叶杨:杨柳科,寿命长,树形高大、广阔、美观,树干灰白、端直,是城镇街道绿化用材的好树种。

②给(gěi):也读jǐ,如给予。

③聊家常:闲聊;聊天儿。

④凉爽:清凉爽快。

⑤色(sè):也读shǎi。

1.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出杨树默默地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背诵诗歌。

多媒体课件,大叶杨树叶,生字卡片,有关杨树的资料。

一 谈话导入

1.老师拿着大叶杨的树叶,请学生观察并结合自己查找的有关资料与他人交流。

学生甲:大叶杨的树叶是心形的。

学生乙:大叶杨是杨树的一种,是落叶乔木。

2.大叶杨是一位天生的歌唱家。它的歌喉非常美妙,让我们倾听杨树唱歌吧!

3.板书课文题目:杨树之歌。

认读生字“之”(zhī)。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逐个认读。

(1)指名接龙读生字。

(2)分组练读生字。

2.学生自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

3.同桌互读诗歌,纠正读音中的错误,并画出诗歌共有几小节。(三小节。)

4.指名读诗歌。

三 学习诗歌,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想想这节主要讲了什么。

(大叶杨成天喜欢哗啦啦地歌唱。)

(2)分组讨论:大叶杨是怎样给人们歌唱的呢?

学生甲:刮风时唱得欢快。

学生乙:下雨时唱得响亮。

学生丙:没有风雨时也悄悄地唱。

(3)观看多媒体课件。

(4)指导朗读。

①听录音范读。你听出了什么?

学生甲:强调了“成天”这个词,说明大叶杨每天都在歌唱。

学生乙:把唱得怎么样和怎么唱强调出来了。(欢快、响亮、悄悄地。)

②学生自己练读。

③指名读,师生评议。

2.学习第二小节。

(1)自读第二小节。

(2)多媒体课件演示,帮助逐句理解。

(3)指导朗读和背诵。

出示提示:

唱给 ,伴他。

唱给 ,陪她。

唱给 ,和他。

(4)师生共同小结。

大叶杨给人们带来了快乐的生活。

3.学习第三小节。

(1)齐读第三小节,想想这小节主要讲什么。

学生甲:大叶杨给人们带来方便。

学生乙:大叶杨美化了人们生活的环境。

(2)多媒体课件演示,理解两句话的意思。

学生甲:一排排大叶杨枝繁叶茂,好像手拉着手,为行人送去了一片凉爽。

学生乙:大叶杨的枝叶随风摇曳,好像轻轻鼓掌。它们感谢太阳使它们春天变得翠绿,秋天变得金黄。

学生丙:大叶杨感谢太阳,人们感谢大叶杨,因为是大叶杨美化了人们生活的环境。

(3)指导朗读。

①同桌互读,互评。

②指名汇报读,师生评议。

四 发散思维,总结全文

1.启发学生想象:假如你是棵大叶杨,你会在歌中唱些什么呢?

老师鼓励学生充分说。如果加上熟悉的曲调唱出来,就更好了。

学生甲:哗啦啦,哗啦啦,老奶奶,辛苦了。

学生乙:我是一棵大叶杨,成天喜欢把歌唱。

学生丙:感谢阳光,感谢雨露。春天给我披绿衣,秋天把我染金黄。

2.依照板书,总结全文。

大叶杨给人们带来了快乐的生活,美化了人们生活的环境。它就是这样成天唱着欢乐的歌,默默地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的。

1.这首诗歌意境优美,韵律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学生朗读。本课的设计,要注重以读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

2.以读代讲,激发想象。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在小组中互相交流预习成果。然后让学生畅谈对这首诗歌的初步理解,说说从这首诗歌里知道了什么。在师生对话、文本对话中,让学生了解大叶杨的外形特点,喜欢上大叶杨可爱的性格

3.在教学第二节诗歌时,在学生理解了课后的思考题后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大叶杨还唱给谁听呢?”学生可能会回答:“唱给天上的白云,为它的舞蹈来伴奏。”“唱给忙碌的爸爸妈妈,消除他们一天的疲劳。”“唱给植树的小朋友,向他们表示感谢。”……教师适时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在语言的渲染、思维的碰撞中,学生的想象力尽情地飞扬。将学生引入意境,将感悟化为情感朗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潜移默化地进行情感熏陶。

1.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2.优化作业设计。

(1)照样子,填上恰当的词语。

例:唱得欢快

唱得动听 说得生动

唱得优美 说得完整

(2)按课文内容填空。

唱给学步的小宝宝,伴他和蝴蝶捉迷藏。

唱给白发的老奶奶,陪她在树下聊家常。

唱给下棋的老爷爷,和他悠闲度时光。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重点指导“感、谢”的写法。

生字卡片。

一 检查复习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1)同桌互背。

(2)指名背诵。

2.如果你是棵大叶杨,你会在歌中唱什么?

二 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检查读音。

响亮 陪伴 喜欢 悠闲 感谢 之 使

2.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讨论识记字形的方法。

3.集中交流汇报。

学生甲:我重点学习了“感”。“感”上边是“咸”,下边是“心”,合起来就是“感”。

学生乙:我用数笔画的方法记住了“之”,它由三笔写成。

学生丙:我用与熟字比较法学习了“亮”。“高”去掉下边的“ ”,换成“冗”,就是“亮”。

学生丁:我重点记住了“使”和“谢”。“吏”左边加“亻”,就是“使”。“射”左边加“讠”,就是“谢”。

4.重点指导“感、谢”的写法。

感:上大下小的字,第三笔“一”不要丢,第七笔“ ”起笔在竖中线上。

谢:左右要写紧凑,第三笔“ ”起笔在竖中线上,第八笔是“一”,第九笔是“”,不要写成一笔。

5.学生书写生字并及时反馈。

三 扩词练习

1.小组内说说每个生字还可以组什么词。

2.集中交流。

喜:喜爱 喜事 欢喜 喜从天将 双喜临门

亮:月亮 闪亮 亮光 明亮 响亮 亮晶晶

感:感动 情感 感觉 反感 感谢 读后感 百感交集

杨 树 之 歌

之喜亮感谢使

为了加深对诗歌意境的体会,教师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了解他们自己喜欢的树。课上通过课件让学生倾听杨树唱歌,观察大叶杨的样子,了解它们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再次让学生品读,从而很自然地引出诗歌的中心:其实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像大叶杨一样默默奉献的人们,他们在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自己也在快乐地生活着!让学生带着对它们的赞美再次深情诵读诗歌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将这首小诗套上曲调,并在课堂上演唱。学生会感到特别新鲜,也会跟着把自己会唱的曲调套上,唱出这首小诗。如此一来,学生既感受到了大叶杨乐观、向上的欢乐精神,又记住了这首小诗。

1.比一比,再组词。

2.用“感谢”写一句话。

我们感谢老师的教导。

3.如果你是棵大叶杨,你会在歌中唱些什么呢?写一写吧。

1.作者简介

高洪波,诗人,散文家。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人。曾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创联部主任、《诗刊》主编等职务。诗歌《我想》获全国第一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散文集《悄悄话》获全国第三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诗集《鸽子树的传说》获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代表作品有《我想》《童年的水墨画》等。

2.大叶杨

大叶杨,杨树的一种,因叶片宽阔而得名。杨树的种类很多,有山杨、毛白杨、小叶杨等多种,多为速生用材树,木材供建筑、做家具、造纸等用

二年级语文《杨树之歌》教案6

《杨树之歌》原文

我们的名字叫大叶树,成天喜欢哗啦啦地歌唱。

刮风时唱得欢快,下雨时唱得响亮。

没有风雨来帮忙,我们的歌儿也悄悄地唱——

唱给学步的.小宝宝,伴他和蝴蝶捉迷藏。

唱给白发的老奶奶,陪她在树下聊家常。

唱给下棋的老爷爷,和他悠闲度时光。

我们边唱边拉起手来,为行人送去一片凉爽。

我们边唱边轻轻鼓掌,感谢金色的太阳,春天它使我们翠绿,秋天它为我们染上金黄。

《杨树之歌》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用喜欢的方法识字,准确、熟练、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体会诗歌韵律美。

3、激发学生对杨树以及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关于杨树的课件或图片,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欣赏。观看有关杨树的课件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树吗,说说你对杨树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杨树的诗歌。

二、新课

(一)自学

自主读文,用喜欢的方法识字。

1、自读识字:自读课文,并用喜欢的方法识字。

2、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标出小节序号。

(二)识字

多种形式识字。

1、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2、认读生字新词卡片,比一比,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3、小组内组织识字抢答游戏。

(三)交流

整体感知。

1、同桌合作读文。

2、小组合作,选喜欢的方式读文。

(四)诵读

合作读文,体会诗歌韵律美。以小组为单位,选用不同的方式汇报读文。

(五)评价

全方位评价。

1、同桌合作读文时,相互评价。

2、小组合作汇报读文时,全班范围内评价。

(六)写字

自学易学的生字。

1、认读9个生字,并扩词。

2、自主找出易学会的生字,同桌交流学习。

3、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认真练写。

(七)练习

1、用几句话描述你熟悉的一棵树。先自己去观察,可以边观察边对那棵树说些什么。

2、与同桌交流观察结果。

4、重新组织语言,鼓励学生练习写一写。

第二课时

(一)自学

读中悟,悟中读。

1、自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

2、自己喜欢哪小节就读哪小节。

(二)交流

整体感知。

1、谁能把描写大叶杨可爱形象的那一小节读出来,比一比,谁读得最可爱。

2、人们又是怎样在大叶杨下快乐地生活的,谁来读一读,应读出什么样的语气?(高兴、快乐、开心的语气)。

3、同桌交流学习第三小节,相互评价读文。

(三)诵读

熟练朗读,背诵全文。

1、找同学推荐学生读文,其他同学感受全文,练习背诵。

2、同桌合作,练习背诵。

3、分小组选择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

(四)写字

集体合作探讨,突破难点字。

1、认读剩余几个生字并扩词。

2、“向困难挑战”,比一比,谁能又快又准地学会这几个字。

提醒注意:“谢”中间“身”撇不出头,感字里面的小横不要丢。

3、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练写生字。注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五)练习

1、你听过大叶杨唱歌吗,它在歌中唱了什么?

大叶杨给人们带来很多快乐,它也一定很快乐,因此大叶杨常哗啦啦地唱歌,同学们听过吗?

想一想,大叶杨会唱什么呢?

2、读一读《记住》。

可采取自读识字、同桌合作读文识字或小组合作的方式。

《杨树之歌》教学反思

《杨树之歌》本首诗歌意境优美,韵律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学生朗读。本课的设计,以问题为主线串联全诗三小节。注重以读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词语意思,认识生字。

首先我在课文题目上下功夫,板书课题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生字“杨”、“之”。齐读课题,并在此基础上说题意。“之”这个字的意思便在学生诉说题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被理解。紧接着又让学生读课题,说出自己的疑惑。培养学生质疑精神的同时也为以问题为主线学习全文打下伏笔。

学习诗歌第一小节时我把重点设定朗读感悟上,但朗读感悟也应讲究方法,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他们你年龄小、阅历浅教给他们正确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本人抓住第一句话中“哗啦啦”这一词语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词语所潜藏的感情,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在让学生反复读的过程中渗透抓住重点词语如“欢快”、“响亮”、“悄悄”的朗读方法指导。正因为扎实、认真的训练,在后来的朗读过程中学生总能有较好的表现。

在教学第二节诗歌时,我注重点词语的理解和生字的识记。学生始终在语境中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字与朗读与游戏与口语交际相结合,达到了生字与词、句、篇的紧密结合。力求使识字教学体现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寓教于乐。通过说话练习,把词语放在语言环境里理解。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词语“聊家常”的含义。通过象形记忆的方法记住“聊”。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想象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

在细读课文、深层理解方面:孩子们轻而易举地理解了课后的思考题:“它在歌中唱了什么?”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大叶杨还唱给谁听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唱给天上的白云,为它的舞蹈来伴奏”、“唱给忙碌的爸爸妈妈,消除他们一天的疲劳”、“唱给植树的小朋友,向他们表示感谢”……我适时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更使他们喜形于色。在语言的渲染、思维的碰撞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尽情地飞扬。我顺时将学生引入意境,将感悟化为情感朗读,从而培养语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情感熏陶。

二年级语文《杨树之歌》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7个生字,规范地书写9个生字。

2.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渐感受诗的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3.描述自己熟悉的树。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们的大自然中有许多歌声,非常动听,有小朋友唱的,有小鸟唱的,还有小蜜蜂唱的……就连杨树也会唱歌,而且非常美妙,想听吗?

板书课题:指导“之”的读音和写法,学生书空。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1.老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象,浮现画面。

2.通过听,你了解了什么?指导说。

三、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笔圈起来,想办法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生字并检查。

3.全班交流识记生字的好办法。

4.学生认读含生字的词句,检测认字效果。

5.同桌互相读课文,达到读通读准。

四、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对自己喜欢的诗句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或者感兴趣的词句与周围的同学讨论一下。

2.学生汇报,教师指导学生读书。

能把自己读得最好的诗句读给大家听?根据学生读书情况,教师适当引导,理解:聊家常,悠闲。

3.配乐、配画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4.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五、语文实践,拓展延伸

1.你听过大叶杨唱歌吗?它在歌中唱了什么?

师举例:“哗啦啦、哗啦啦,小宝宝,快来吧……”

“老奶奶,头发白……”

“我是一棵大叶杨,成天喜欢把歌唱……”

2.同桌编一编,唱一唱。

3.指导唱,评议。

4、同学们,大叶杨是我们的朋友,其它的树也是我们的朋友,你能说一说自己熟悉的树吗?

①小组交流自己曾观察过的,比较熟悉的树;

②每组选一个代表全班交流;

小学《杨树之歌》课堂的教案设计 篇4

金针小学语文教研组供稿 执教者:金针小学王秀框 执教时间:20xx年3月15日(“课前一支歌”——齐唱《幸福歌》)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都很喜欢唱歌是吗?在什么时候最喜欢唱歌呢? 生1:我喜欢边走路边唱歌。生2:我在孤单的时候喜欢唱歌。生3:小弟弟哭的时候我总是唱歌哄他。

生4:爸爸妈妈过生日,我总是唱《生日歌》祝福他们。

师:你们都很爱唱歌,懂得通过歌声给自己、亲人带来快乐,都是懂事的好孩子,老师很高兴。今天,王老师要给你们带来一位也很喜欢唱歌的朋友,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生:杨树

师:对,是杨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赞美杨树的歌。板书课题后齐读——“杨树之歌”

师:看了这个课题后,你想知道一些什么呢? 生1:我想知道杨树唱了什么歌。生2:杨树唱歌给谁听? 生3:我想听一听杨树的歌声。

(情境导入环节的语言亲切而又简单,不但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二、感知课文,自主识字

师:很棒,老师最喜欢多思好问的孩子。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歌吧!它能让你们找到刚才问题的答案。放录音,听朗读。

师:听完了这首歌,此时此刻你们想到了些什么呢? 生1:我想到了杨树成天哗啦啦地唱歌,多欢快呀。生2:杨树喜欢把歌唱给别人听,给别人带来了快乐。生3:我很想和杨树一起唱歌。自由朗读诗歌,自学生字新词。

(因本课生字少,施教者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

师:老师看你们学得这样认真被感染了,我也想唱一唱这首歌,请同学们听一听老师的唱词读音有哪些跟你们不一样。(施教者通过范读帮助学生纠正字音,进一步提高生字的教学质量。)师:你们也学着老师再把这首歌认真地唱一遍吧!唱完说说这首诗共有几节?你喜欢哪个小节?把你的感受讲给大家听听。

三、细读课文,品味诗意

(一)学习第一节

生1:我知道了杨树每天从早到晚都喜欢唱歌。生2:我知道了杨树总是“哗啦啦”地唱歌。生3:我能感受到杨树唱歌时心情很欢快。

师:你们体会得很深刻,有风为大叶杨伴奏,有雨点和大叶杨合唱,歌声时而欢快,时而响亮,时而宁静,歌声中总是充满了快乐,你们能通过朗读表现出大叶杨的这种快乐吗?

生朗读后,师评价、指导:最后一句应读得小声些,因为杨树是在悄悄地唱歌。指名范读,然后齐读。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三节。请喜欢第二节诗的同学站起来齐读。

师:唱得好!你们明白了哪些问题呢?有什么不懂的需要帮助吗? 生1:我明白了原来大叶杨是把歌唱给老爷爷、老奶奶、小朋友们听。生2:我想知道大叶杨唱了些什么?

师:对,叶杨成天哗啦啦地歌唱,它可能对小宝宝、老奶奶、老爷爷唱些什么呢?

生1:杨树对小宝宝唱“哗啦啦,哗啦啦,小宝宝,捉迷藏,真快乐。” 生2:杨树对老爷爷唱“哗啦啦,哗啦啦,老爷爷,下象棋,真悠闲。” 生3:杨树对老奶奶唱“哗啦啦,哗拉啦,老奶奶,聊家常,乐开怀。” 师:你们真棒,还会编歌词,祝你们长大后成了音乐家。假如你也是一棵杨树,你还会 在什么地方把歌唱给谁听呢?

生1:唱给下班了的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尽快消除疲劳,忘掉工作中的烦恼!

生2:唱给辛苦的清洁工,伴他劳动使他们轻松。

生3:我要唱一曲《常回家看看》给邻居家的叔叔阿姨听,劝他们常回家陪陪老人,对亲人多一点体贴、多一点关心、多一点照顾!生4:唱给我们的王老师听,祝她永远健康、美丽!……

(施教者让学生模仿第二节说几句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师:谢谢同学们!你们很懂事很善良,想象力也很丰富,你们像大叶杨一样给别人带来了很多的快乐,你们一定也很快乐,大叶杨也一定很快乐,你们觉得应该怎么读出这种诗情画意呢? 生:应该读出我们对大叶杨的感谢之情。小组朗读比赛、生评价。

师:大叶杨每天都在为人们默默地歌唱,它还可能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好处呢?接下来的第三节诗老师就让给你们自己去读懂!你们喜欢哪句话,可以站起来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或者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也可以读一读,问一问,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解决。大家自由地说一说吧!生:我喜欢这一句“感谢金色的太阳,春天它使我们翠绿,秋天它让我们染上金黄。” 师:能说说你的体会吗? 生:我觉得这样的景色很美!

师:哇!你感受到了杨树在春天和秋天不同的变化。在春天,它们一片翠绿;到了秋天,它们披上了金黄色的衣服!大叶杨之所以这样美丽,是谁的“功劳”啊? 生:太阳!

师:对,是太阳使它们变得美丽。

生:我最喜欢这一句“我们边唱边轻轻鼓掌”。师:说说你的体会好吗?

生:因为我读到这句话,心情特别愉快。

生:我喜欢这句话“我们边唱边拉起手来,为行人送去一片凉爽”。师:你也说说看!

生:这句话让人感觉很快乐,大叶杨为人们送去凉爽,我很喜欢它。师:对,我们应该感谢大叶杨。

生:我也喜欢这句“我们边唱边拉起手来,为行人送去一片凉爽”,但我不太理解这个“边唱边拉起手来”的意思。师:哪位同学理解了这句话?

生1:我觉得这句话是说大叶杨枝叶很茂密,树叶象一只只小手一样牵了起来。

生2:我想路旁的大叶杨肯定不止一棵,他们连在一起,加上树叶又多,就象一个个小朋友互相牵着手一样。他们一边拉着手一边唱着。师:同学们理解得非常准确。同学们,太阳让大叶杨如此美丽,是谁让我们的大自然这样美丽,是谁让我们的生活这样美好呢? 生:是杨树。

师:对,是杨树给我们送来了歌声,它默默地为我们—— 生:奉献!

师:是啊!大叶杨将自己的歌声默默地奉献给了我们,还为我们遮阴挡雨。

生1:我们应该向它学习。生2:我们应该保护它。

师:ok!最后让我们齐唱《杨树之歌》吧!师生全体起立,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共同朗诵。

(施教者在第三节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学生围绕第三小节大胆提问、自主议论、入情入境、展开想象力,加入自己创造性的理解,让听课者既惊叹又佩服。)

五、拓展延伸,升华诗情

师:自然界像大叶杨这样的树还有很多很多,你们还知道哪些树朋友以及它的好处呢?

生1:夏天的柳树为我们撑起了一把绿色的大伞,我和同学们经常到树下乘凉、做游戏

生2:昨天,我看到一个电视画面:这次日本大地震时,一对夫妻(阿姨叔叔)一直抱着一棵大树,坚持了一个晚上,终于得到救护了!师:生命攸关时刻,是这棵树救了他们!树能我们带来了快乐和好处,树能给我们带来新鲜空气、抵挡风沙、保护水土、减少灾害,保护环境,那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生1:我想把我喜欢的树画下来,配上一首诗,让所有的人都知道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

生2:我想在学校的树林旁边立一块木牌,写着“爱护树木,人人有责”。生3:我想在我家门前种一棵小树,绿化家园,美化环境。……

(施教者通过延伸拓展课堂,深层挖掘文本的德育因素,让学生进入角色当中,顺势升华情感,引导学生体会大叶杨默默奉献的精神,从内心深处赞美它,感谢它,学习它,象大叶杨一样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师:真好,阳春三月正是植树栽花的好季节。让我们行动起来植树造林,共同为我们的家园、校园增添一份绿意吧!

杨树之歌(网友来稿)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认识新字。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了解那些虽然普通,但是默默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的树。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朗读中感悟杨树的可爱、欢乐、像杨树那样无私地奉献。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了解那些虽然普通,但是默默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的树。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编写儿歌。

教学用具: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小白杨》,交流感受。

2、板书课题,自由质疑。

二、认读生字,复习旧知

三、品赏朗读,体会意境

(一)初读感知课文

1、同桌互读

2、指名朗读,学生互评

(二)品读感悟课文

1、品读第一小节

(1)请喜欢本小节的同学起立,齐读课文。把你们读后或听后的感受和同学们交流。

(2)指导朗读,感受杨树快乐的心情。

2、细读第二小节

过渡:白杨树刮风时,唱得欢快,下雨时,唱得响亮,没有风雨时,他们也在唱,唱给谁听呢?请喜欢第二小节的同学起立读第二小节。

(1)指名回答:白杨树把歌唱给了谁?教师相机板书。

(2)观察课文插图,练习看图说话。

(3)思维拓展:小组合作,编创儿歌。

唱给---------------------------,-----------------------------------------。

(4)品读第三小节

3、过渡:大叶杨不但会唱优美的歌儿,而且还有更大的作用呢?让我们来看第三小节。

(1)喜欢第三小节的同学起立读。

(2)交流读后的感受。

(3)从这一小节,我们感受到杨树唱歌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在此基础上指导朗读。(三)赏读领悟课文

1、配乐朗读课文

2、练习背诵课文

四、拓展训练,情感渗透

1、自由发言:像大叶杨这样的树朋友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树朋友?

2、大叶杨是人类的好朋友,也是人类环境的保护神,你想对大叶杨说些什么?

3、欣赏:《记住》

五、作业超市

1、把这篇课文背给爸爸、妈妈听。

2、大叶杨还为谁唱了歌?请写下来。

板书设计: 杨树之歌

歌唱 小宝宝

杨树 ====================== 老奶奶

保护 老爷爷

…….

作者邮箱: zxx3610832@126.com

长江之歌音乐教案设计 篇6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金峪镇中学 仵俊奇

《长江之歌》教案

教材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歌曲《长江之歌》,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弱起小节。

2、能力目标:用圆润饱满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长江之歌》。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并学会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用圆润饱满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长江之歌》。教学难点:弱起唱以及弱起小节的概念。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歌曲《龙的传人》,引出课题《长江之歌》。

三、讲授新课

(一)整体感知

1、作品简介,了解歌曲背景。

2、谱例分析,了解音乐知识。(拍子、速度、音乐符号等)

3、初听歌曲,体会歌曲情绪。问题:

(1)歌曲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朗读歌词,了解歌词含义。

(二)学唱歌曲

1、复听歌曲。(让学生哼唱歌曲旋律。)

2、教师范唱。

3、视唱谱例。

4、填词演唱。(强调弱起)

5、处理歌曲。(吐字咬字、呼吸、情感对比等)

6、分组演唱。(把学生分组,以比赛的形式演唱歌曲)

四、实践创造

根据歌词画出想象中的长江,找同学仿写歌词并演唱。

五、拓展延伸

简介长江以及白鳍豚,从而引申到保护环境的主题。说出与长江有关的歌曲。

六、课堂小结

篇二:初中音乐 长江之歌教案

长江之歌

一、导入:同学们好,请坐下!

首先请同学们认真聆听一段音乐,(师唱: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就叫长江......)。好了,同学们听完了一段由王力宏演唱的《龙的传人》,那么,你们知道歌曲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吗?(对了,这首歌曲主要是在赞美咱们的母亲河“长江与黄河”。)!那么,今天这节课老师将继续带领大家去感受另外一首赞美长江的歌曲,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7页《长江之歌》......二、教学过程

1、(初听)首先请同学们轻轻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节奏一起去聆听这首《长江之歌》吧。(提示:听完以后,请你们谈谈这首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举手

2、介绍《长江之歌》背景:《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是电视片《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歌曲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热情地歌颂了长江的雄浑、壮丽,表达了炎黄子孙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

3、(感受主旋律)好了,同学们听的都很认真,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发言,说说这首歌曲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哦,有同学说:“激动”、有的说“振奋”还有的说“使人感到骄傲”)。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现在请同学们看着书上的谱例,听听老师用钢琴弹奏主旋律女高音声部的音色是怎样的......4、听《长江之歌》伴奏,抽学生有感情朗读歌词。

5、(师范唱)现在,请同学们听听老师给你们演唱的主旋律声部,会唱的同学可以小声唱起来......6、(学生完整唱主旋律)下面一遍,你们自己来演唱主要声部的歌词,老师为你们伴奏。

7、同学们都很棒,接下来我们完整的聆听全曲(提示:在听的过程中,用“亲切、热情地”声音演唱主要声部,感受歌词的大意。

三、拓展

1、同学们演唱的太有激情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万里长江的画面”,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1、长江的源头在哪里?

2、它主要都经过哪些省份呢?)

出示中国地图:(源头:青海省,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河流全长634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流经九省二市 分别是:(指着地图)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入海口,经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2、同学们,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有著名歌唱家“殷秀梅”演唱的《长江之歌》的视频。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长江的赞美之情、带着对祖国打好河山的无限憧憬一起去欣赏吧......四、课堂小结

长江之歌教案 2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长江之歌》的学习,从音乐的角度联系地理上祖国的山川地貌;历史上的荣辱兴衰;文学史诗人咏长江的名言佳句,结合先进的现代教育媒体,把视与听、音乐的与非音乐的,直接的与间接的知识点融汇贯通,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

2、《长江之歌》采用了什么样的典型的创作方法。(重复与对比)它们的运用在音乐作品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学唱《长江之歌》

五、教材分析:《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它们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

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教学过程

一、课前音乐: 播放录像专题电视连续节目《话说长江》插曲《江河万古流》

二、组织教学(略)

三、导入新课

1、导入: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的亿万华夏人民。以前我们接触过描绘黄河的作品。(提问:请学生抢答是哪一部作品,作者是谁?[《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今天让我们来看另一条母亲河、她就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2、提问:哪些同学去过长江边? 结合学生对亲历长江边的感受,穿插两首唐代诗人漫步长江边时吟诵的诗句。其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其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其中穿插放映两张摄影作品(幻灯片)

3、点题并板书:长江之歌。

4、集体朗读歌词

5、在歌词的第一句中唱到:“你从雪山走来”是哪一座山?你向东海奔去,那入海口又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并加以必要的补充)。(打开投影仪,放下银幕,打出“万里长江图”投影片)。备知识点:源头:青海省 青藏高原 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河流全长634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附:世界河流的排名第一,尼罗河(非洲埃及);第二,亚马逊河(南美洲巴西);第三,长江(亚洲,中国)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流经九省二市 分别是:(指着地图)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入海口,经上海吴淞口入东海南宋时,长江以北被金人占领,当时政治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忧愤、抑郁之情下写下诗一首“京口瓜洲一水间,中间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注解:京口:镇江。一水:长江。数重山:金山,樵山等。

6、完整的欣赏《长江之歌》(录音、磁带)听完之后,凭记忆唱一唱,哪一句印象最深刻 看谱视唱,在书上标记出有几处出现这一句(4处)篇三:长江之歌音乐教案

《长江之歌》音乐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唱《长江之歌》,能以赞颂、赞美的情感背唱歌曲,知道影视音乐的概念、表现形式和内容分类。

2、过程与方法:聆听、演唱《长江之歌》,感受、体验影视主题歌或插曲在影视中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感受、体验影视音乐中,喜欢影视音乐并产生继续学习和了解的愿望。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能以赞颂、赞美的情感演唱歌曲《长江之歌》。

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电视剧《西游记》的场景音乐;《猪八戒背媳妇》、电视纪录片《长江之歌》等影视音乐片段。

(1)要求:同学们认真聆听,会唱的跟着哼唱。

(2)问题:这些音乐属于哪个艺术门类?

(3)交流:影视音乐。

2、了解影视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分类。

(1)提问:什么是影视音乐?它包括哪些内容?

(2)交流:影视音乐就是电影、电视剧中的配乐和歌曲。歌曲包括主题歌和插曲;配乐包括主题音乐和场景音乐。

3、教师简介《长江之歌》的有关内容。

二、学唱歌曲

(一)教师播放音乐《长江之歌》,学生聆听。

思考:歌曲给你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它分为几段?

交流:歌曲给人以雄伟、开阔、激昂、庄严、抒情、赞美„„的感觉。

(二)全体学生有感情朗诵歌词。

(三)学唱旋律

1、学生跟着教师的琴声用“啦”唱第一乐段的旋律。

(1)了解旋律的基本特点。

问题:请大家观察曲谱的旋律和节奏有哪些特点?

交流:四个乐句都是弱起进入。

(2)、学生用充满激情和赞颂的声音唱旋律。

2、学唱第二段旋律

(1)教师播放第二乐句旋律音乐,学生用“啦”跟唱。

提问:这段音乐与第一段音乐有哪些不同?他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交流:附点音符比较多、音域比较宽广;前后两句给人亲切抒情和精神饱满的感觉。

(2)教师指导学唱第二乐段旋律 a、用撘音阶的方法演唱2 5,第三小节 3 5 1和第五小节 4 6 3,解决音准问题。b、用稍慢的速度、深情饱满的声音划拍视唱。

3、学唱第三乐段旋律。

(1)、教师带学生用“啦”唱旋律。

(2)观察:这段旋律与第一段旋律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3)交流: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重复,表达了炎黄儿女对长江、对祖国的赞美、依恋之情。

(4)学生跟教师的琴声视唱第三乐段的旋律。

4、学唱尾声旋律

(1)师生一起划拍视唱尾声旋律。

(四)完整演唱歌曲。

1、完整演唱歌曲的曲谱,整体感受歌曲的旋律特点和情绪情感。

2、填词演唱歌曲

(1)简介曲作者,了解《长江之歌》的创作由来。

(2)完整演唱歌曲。(改正学生不足之处,)

(3)教师伴奏,全体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四)情感升华

1、教师提问:这是一首赞颂长江的歌曲,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怎样的情感才能把歌曲演唱得更好?

2、学生结合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思考并谈谈如何更好变现歌曲。

3、教师钢琴伴奏,学生用充满感情和赞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了解影视主题歌或插曲在影视中的作用

(一)对比欣赏动画片《三个和尚》主题音乐视频片段。

1、第一遍观看无声视频。

2、第二遍观看原声视频。

(二)问题:这是哪部动画片的主题音乐?看了两段视频后有哪些不一样的感受?

(三)师生交流:主题歌、片尾主题曲(它们可以高度概括影视剧的内容,给人以非常强的艺术感染力);插曲是影视剧情当中出现的歌曲,他常出现在重要的场景中,并与剧中的情节发展紧密相关,用以表达剧中人物的情感。

四、课堂小结

师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内容。

五、课后延伸

(一)有感情背唱《长江之歌》

(二)搜集影视歌曲,唱一唱,体会歌曲在影视中的作用。

篇四:小学音乐教案:《长江之歌》优秀教案模板

小学音乐教案:《长江之歌》优秀教案模板 长江之歌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长江之歌》的学习,从音乐的角度联系地理上祖国的山川地貌;历史上的荣辱兴衰;文学史诗人咏长江的名言佳句,结合先进的现代教育媒体,把视与听、音乐的与非音乐的,直接的与间接的知识点融汇贯通,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

2、《长江之歌》采用了什么样的典型的创作方法。(重复与对比)它们的运用在音乐作品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学唱《长江之歌》

三、课时:两课时

四、教具:磁带、录音机、幻灯片、幻灯机、投影片、投影仪、录像带、录像

机、黑板、钢琴、银幕。

五、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它们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

第一课时

一、课前音乐: 播放录像专题电视连续节目《话说长江》插曲《江河万古流》

二、组织教学(略)

三、导入 新课

1、导入 :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的亿万华夏人民。以前我们接触过描绘黄河的作品。(提问:请学生抢答是哪一部作品,作者是谁?[《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今天让我们来看另一条母亲河、她就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2、提问:哪些同学去过长江边? 结合学生对亲历长江边的感受,穿插两首唐代诗人漫步长江边时吟诵的诗句。

其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

其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其中穿插放映两张摄影作品(幻灯片)

3、点题并板书:长江之歌

4、集体朗读歌词

5、在歌词的第一句中唱到:“你从雪山走来”是哪一座山?你向东海奔去,那入海口又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并加以必要的补充)。(打开投影仪,放下银幕,打出“万里长江图”投影片)。

备知识点:

源头:青海省 青藏高原 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

河流全长634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

附:世界河流的排名

第一,尼罗河(非洲埃及);第二,亚马逊河(南美洲巴西);第三,长江(亚洲,中国)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

流经九省二市 分别是:(指着地图)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入海口,经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南宋时,长江以北被金人占领,当时政治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忧愤、抑郁之情下写下诗一首“京口瓜洲一水间,中间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小学《杨树之歌》课堂的教案设计 篇7

教学目的:1、积累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段落大意。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认识小男孩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激发向他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目的2、3

教学难点:1、肖像、语言、动作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结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首《七子之歌》唱出了我们炎黄子孙期盼祖国统一的梦想与心声,一曲《长江之歌》则唱出了对长江母亲的热爱与依恋,那么我们今天来看一看在前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夜莺之歌》又传达出了怎样的一种情怀。

二、、交流所查找到的资料

教师可适当补充关于苏联卫国战争的事情

三、检查预习情况,扫除字词障碍

瓦砾li 耷拉da 木屑xie 鹧鸪zhegu

蠢东西chun 轻蔑mie 胳膊bo 云杉shan

耷拉:下垂

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

阻击:以防御手段阻击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

呻吟:指病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模模糊糊:不分明,不清楚

四、整体感知课文,掌握文章大意。

本文记叙了在前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被称作“夜莺”的孩子,把一支德国部队引进游击圈,使游击队全歼德寇的故事,表现了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

五、交流探究

1、 文章共出现几次夜莺的歌声,有什么作用?

第一次:有意吸引敌人的注意

第二次:说明小男孩麻痹了敌人,取得了敌人的信任,为下文作铺垫

第三、四次:借歌声暗送情报,体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

第五次:说明小男孩仍在帮助游击队,体现了他的爱祖国的思想品质。

2、围绕着夜莺的歌声文章记叙哪几件事?(见板书)

3、课文为什么以“夜莺之歌”为题?。

夜莺的歌声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围绕夜莺的歌声记叙了小夜莺给敌人带路、巧送情报、全歼敌人取得胜利的故事。歌颂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以“夜莺之歌”为题具有明确线索,赞颂人物的作用。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1、整理笔记

2、想象敌人进入包围圈时小夜莺的想法和行为。

板书:

第二课时:

一、 检查复习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2、请同学抓住文章主要内容创造性的复述课文

二、小组合作探究

1、 找出文中描写描写小夜莺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外貌--有个孩子坐在河沟边,耷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一件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将一个机灵、略带顽皮的小夜莺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心生爱意。同时为下文诱敌成功做铺垫;绿色衣服也为引敌人入包围圈后顺利摆脱敌人埋下伏笔)

语言--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既避开了敌人的盘问,又为下问用鸟叫报信而不引起德寇的怀疑埋下了伏笔,显示出机智和勇敢来)

动作--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树枝,或者弯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一甩一甩、拾、踢三个动词既传神地写出了孩子活泼、机智、灵巧的特点,也传达出作者对小夜莺的喜爱)

明确:

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不仅起到了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而且在行文结构上起到了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2、说一说文中的小夜莺具有哪些的优秀品质?

小夜莺是一个机智、勇敢、活泼、灵巧的,具有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的小英雄

3、找出文中景物描写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第(1)段景物描写--交代背景、渲染气氛

揭示了夜莺诱敌的原因

承前启后,帮助情节发展.

第(21)段景物描写--山高要密,是适合伏击敌人的好战场.帮助情节发展

二、 讨论

1、文章的结构有何特点?

文章前后照应、首尾相连,一方面使文章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另一方面也更加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三、 学生小结

学过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可引导学生在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和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对于刻画人物的作用及景物描写的作用上来谈一谈)

四、作业

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我们这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少年英雄的故事层出不穷,你知道哪些少年英雄的故事呢?请简要写出他们的事迹。

板书: 机智、勇敢

小夜莺 活泼、灵巧 小英雄

热爱 祖国

古诗二首练习题

一、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松柏( ) 冢 ( ) 垒垒( ) 狗窦( )

雉 ( ) 舂谷( ) 羹 ( ) 贻 ( )

2、 解释下列词语。

始: 冢: 窦: 旅葵:

羹: 贻: 雉: 舂谷:

3、下列选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一首边塞诗,描绘了边关无良将驻守,致使匈奴频繁入侵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痛恨和对良将的思慕。

B、一、二句以明月,关塞起笔,看似写景,都写出了自秦汉以来万里戍边、代代依然的历史事实。

C、三、四句点明主旨,希望李广那样英勇善战、体恤士卒的将军戍守边疆,讥朝廷用人不当。

D、诗人表达了对戍边士卒极大的同情,并希望象“飞将军”一样杀敌立功。

4、对理解《十五从军征》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五从军征》描写一个服役65年的老兵回乡后无家可归,满目惨况的悲剧境遇。

B、作者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人的凄零;通过对兔雉栖身于家屋,谷葵从生于庭院的景物描写,来说明老兵家园的残破。

C、这是一首抒情诗。诗歌依照人物回家的程序,由远及近,逐层描写。

D、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家破人亡的老兵形象,控诉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们带来饿沉重苦难。

5、默写诗句

(1)但使龙城飞将在, 。

(2)《出塞》中表现诗人对历史变换,征战未断,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的感叹的句子是: , 。

(3)《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4)《十五从军征》中从别人口中得知亲故凋零的句子是 , 。

(5)《十五从军征》中描写家国破败,控诉当时繁重的兵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的句子是 , 。

6、在浩瀚的古典诗词中描写战争、吟咏军旅生活的诗词有很多,请写出你所知道的其中两首。

诗人 诗句

诗人 诗句

二、阅读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垒垒。”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杂树,井上生旅葵。春谷持做饭,采葵持做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是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 本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情景,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2、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可以看出老人怎样的心情?

3、 写出老人归家后所看到的无限凄凉之景的诗句是?

4、 诗中哪一句使的情感达到了顶点,并引起读者的共鸣?

5、 结合诗中的内容,谈谈你对战争的看法。

《夜莺之歌》练习题

一、积累与运用

1、 给加点字注音:

瓦砾 耷拉 木屑 鹧鸪

蠢东西 轻蔑 云杉 曲折

2、解释下列词语:

轻蔑:

呻吟:

3、 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 街道的两旁尽是黑色的瓦砾,烧焦的树木(无精打采、垂头丧气、奄奄一息)地弯着腰。

(2) 孩子突然 了个身, 进树林深处,不见了。枪声 破了林中的宁静。中尉还没来得急 起手枪,就 到路边去了。

(钻、滚、转、打、抓)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的朗诵字正腔圆,令李老师喜从天降。

B、权力不是餐桌上的刀叉,不能随心所欲地拿它攫取任何东西

C、这部著作是他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是他处心积虑写出来的

D、在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演讲中,他铿锵有力地走上台来。

5、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B.在故乡寂莫的日子里,他已渐渐地感到孤独.

C.他们都折断了腿,残费得不能再作战了.

D.他们不时说几句简单的话,小心地拔开树枝,聚经会神地望着远方.

6、写出下面故事涉及的人物的名字。

(!)《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指的是:

(2)《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是:

(3)《三国演义》中华容道义释曹操的是:

(4)《西游记》中大战流沙河的是:

7、在下面的横线上,紧接上文再写两个句子,要求与上文句子的话题、句式、修辞手法相同。

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只鸟的树

林。 , ;

, 。

8、下面是联想公司的一句广告语,请简要说说它好在哪里。

“如果没有联想,世界将会变成怎样?”

二、阅读理解

(一)

战斗刚刚结束,一小队德国兵进了村庄.街道两旁尽是黑色的瓦砾,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就又响起来,越来越有劲.

士兵们和中尉注意听着,看看周围的灌木丛,又望望道旁的白桦树.他们突然发现就在很近很近的地方,有个孩子坐在河沟边,耷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拿着一块木头,不知道正在削什么.

"喂,你来!"中尉用生硬的俄国话叫那个孩子.

那个孩子赶紧把小刀放到衣袋里,抖了抖沾在上衣上的木屑,走到军官跟前来.

"喂,让我看看!"德国军官说.

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那是个白桦树皮做的口哨.

"这玩意儿你做得不错."中尉点了点头,他阴沉的脸上露出一丝冷笑,"谁教你这样吹哨子的?"

"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

孩子学了几声杜鹃叫.接着,他又把哨子塞到嘴里吹起来.

"村子里就剩你一个吗?"中尉继续盘问他.并且把望镜拿到眼睛前.

"怎么会就剩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鹧鸪,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一个!"

"你这个坏家伙!”中尉打断孩子的话,"我是问你这里有没有人."

"人?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孩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喊着'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蠢东西!"中尉想着心事,轻蔑地冷笑了一下.

"喂,你认识往苏蒙塔斯村去的路吗?"

"怎么会不认识,"孩子很有信心地回答,"那里有个磨坊,我常到磨坊附近的坝上去钓鱼.那儿的狗鱼可凶呢,能吃小鹅!"

"好啦,好啦,带我们去吧.要是你带得对,我就把这个小东西送给你."中尉说着,指了指他的打火机."要是你把我们带到别处去,我就把你脑袋扭下来.听懂了吗?"

队仨出发了,行军灶行头,后边是孩子和中尉并排走着.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树枝,或者变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脚把球起来.他好象把跟在身边的敌人完全忘了.

1、 括选段的大意

2.画出第一自然段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说出在文中的作用.

3.文中两处写夜莺之歌有什么作用?

4.本文为什么以"夜莺之歌"为题目呢?

5.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怎么会剩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鹧鸪,多着呢,夜莺倒只有一个."

(2)"人?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刚刚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喊着'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3)"喂,你认识往苏蒙格村去的路吗?""怎么不认识!"孩子很有信心地回答,"我常到磨坊附近的坝上去钓鱼.那儿的狗鱼可凶呢,能吃小鹅."

6、.本语段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

(二)

森要越来越密.那弯弯曲曲的小道穿过茂密的白桦要,穿过杂草丛生的空地,又爬到长满云杉的小山上去了.

树要深处,有几个游击队员埋伏在那里,树旁架着冲锋枪.他们从云杉树枝缝里向外刻,能够看见那曲折的小路.他们不时说几句简单的话,小心地拨开树枝,聚精会神地望着远方.

"你们听见了吗?"一个游击队员突然说.远处好像有一种什么鸟在叫,随着风吹云杉的细碎声模模糊糊地传来.他伸直了腰,抬着头,往叫声那边听,"夜莺!"

"你没听错吗?"另一个游击队员问.先说话的那个人紧张起来,他再细听,可又什么也听不见了.不过,他还是从大树桩子下边掏出4个手榴弹来,放在面前,准备战斗.

"现在你们听见了没有"

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

先听到夜莺叫的那个人呆呆地站着,好像钉在那里似的.他慢慢地数,"1,2,3,4……"一边数,一边用手打着拍子.

"32个鬼子……"那个人注意数着一声一声的鸟叫,最后说.只有游击队员才知道这鸟叫的意思.夜莺的叫声停止了,接着传来两声杜鹃叫."两挺机关枪."他又补充说.

"对付得了!"一个满脸胡子的汉子端着冲锋枪说,说完,理了理挂在腰间的子弹带.

“对付得了."先听了鸟叫的那个人回答说,"我和斯切潘把他们放过去,等你们开了火,我们在后边阻击.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过了几分钟,德国兵在云杉要后边出现了.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但是那歌声的意思游击队员早已知道了.

德国兵走进云杉要的时候,树要深处突然发出一声口哨响,像回声一样回答了孩子.孩子突然转了个身,钻进树要深处,不见了.枪声打破了要中的寂静.中尉还没来得及抓起手枪,就滚到路边去了.被冲锋枪打伤的德国兵一个跟一个地倒下了.德国兵的呻吟声,叫喊声,游击队员的喊杀声,一时充满了树要.

1、概括语段的内容.

2.小夜莺是怎样给敌人带路,并向游击队报告情况的?

3.文中在写小男孩把敌人引到树要深处,进入游击队的埋伏圈时,"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继而"夜莺的叫声停止了","接着传来两声杜鹃叫",游击队员们知道其中的意思.于是,游击队员向德国兵开火,不多时,全部歼灭了敌人,取得了胜利.这样写对表现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4.第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5.全文的主旨是什么?

上一篇:简短文艺小清新签名下一篇:最好的丧事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