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精选13篇)
工夫 篇1
工夫的近义词_工夫词语基本意思及造句
基本解释
[释义]
(1) (名)基本义:(工夫儿)时间(指占用的时间)。他三天工夫就学会了游泳。
(2) (名)(工夫儿)空闲时间。明天有工夫再来玩儿吧!(作宾语)
(3) (名)〈方〉(工夫儿)时候。我当闺女那工夫;不用说学技术;连大门还不叫出呢。
(4) (名)本领;造诣。他的诗工夫很深。(作主语)
(5) (名)
(6) (名)
(7) (名)多作“工夫”;
(8) (名)多作“功夫”。
[同义]
功夫
近义词
时间、光阴、功夫、期间、时刻、时候、时期、岁月、技能、技巧、技艺、手艺、技术、本领、本事
英文翻译
1.(时间) time
详细解释
◎ 工夫 gōngfu
(1) [time]
(2) 时间
[雨村]有顿饭工夫方回来。――《红楼梦》
那有工夫讲话
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曹禺《雷雨》
(3) 作事所费的人力
艺文不贵,徒消工夫。――・葛洪《抱朴子・遐览》
重行整理,又须费一番新工夫。――鲁迅《书信集》
(4) [skill]∶经过训练学到的胜任工作的能力;培养的或学到的才能
始知名画有工夫
这些演员真有工夫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术的上品。――《苏州园林》
(5) [job]∶工作
白天下田做工夫
(6) [gongfu]∶同“功夫”
他有一身好工夫
(1).作事所费的精力和时间。 晋 葛洪 《抱朴子・遐览》:“艺文不贵,徒消工夫。” 唐 杜荀鹤 《秋日闲居寄先达》诗:“到头身事欲何为,窗下工夫W上知。”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重行整理,又须费一番新工夫。”
(2).指化费时间和精力后所获得的某方面的造诣本领。 唐 韩 《商山道中》诗:“却忆往年看粉本,始知名画有工夫。” 宋 陆游 《夜吟》之二:“六十N年妄学诗,工夫深处独心知。” 赵树理 《三里湾》三二:“劳动也不是一天就能练出工夫来的!”
(3).犹工作。《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今日我家里不曾做得了工夫,不好造次住得。” 梁启超 《申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之得失》:“使彼代公做一二分预备工夫,亦於公何损焉。” 茅盾 《子夜》二:“你们要分头到工人中间做工夫。”《红色歌谣・我们穷人心连心》:“白天下田做工夫,夜里个个是红军。”
(4).时间;时光。 唐 元稹 《琵琶诗》:“使君自恨常多事,不得工夫夜夜听。” 宋 辛弃疾 《西江月・遣兴》词:“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清 李渔 《巧团圆・途穷》:“我急急赶去交卷,好进科场,那有工夫讲话。” 刘半农 《瓦釜集・<手攀杨柳望情哥词>小序》:“又采到了短歌三四十首,长歌两首,至今还没有工夫整理出来。”
(5).理学家称积功累行、涵蓄存养心性为工夫。《朱子语类》卷六九:“谨信存诚是里面工夫,无迹。” 明 黄绾 《明道篇》卷一:“至 仲尼 出,而大明厥y,以知止之止指心体,以致知示工夫,以格物示功效……皆艮止、执中之正脉。”
(6).役夫;役徒。《晋书・范宁传》:“又下十五县,皆使左宗庙,右社稷,手太庙,皆资人力,又夺人居宅,工夫万计。”
相关内容
用工夫造句
写文章要下一番剪裁的工夫。
他没有工夫考虑女人的问题。
劝告你简直是浪费工夫。
这三年工夫使埃丝特变老了。
半分钟工夫就把一切弄明白了。
我没工夫再等,所以只好走了。
有十秒钟的工夫,他惊魂始定。
把它磨平擦光就得四五年工夫。
有工夫来找我聊聊。
有一刹那工夫,他站在那里发呆。
转眼工夫,她就走进马车里去了。
不过屈丽娜没工夫来多想这件事。
我没有一点闲工夫。
他现在没有工夫仔细分析这个问题。
快一点,我可没工夫整夜守在此地。
我腾不出工夫来。
相当费工夫了吧!
[工夫的近义词_工夫词语基本意思及造句]
工夫 篇2
唐先生是个生意人也是位糖友, 患病5年他说他患病跟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应该有很大的关系, 生意忙了应酬多了, 饮食起居上都不够健康, 然后慢慢的身体开始发福, 啤酒肚也起来了。刚查出糖尿病的时候, 唐先生也没当回事, 一来是身体确实没有任何的不适感觉, 二来是根本就没有概念, 糖尿病究竟是个什么病, 跟普通的发烧感冒有什么区别, 在唐先生看来根本没概念。就这样迷迷糊糊的过了一年, 有一次因为应酬喝酒长时间没有吃东西, 差点晕倒而进了医院, 后来才知道那是低血糖。从此以后他就不敢掉以轻心了。
喝茶是他患糖尿病后开始慢慢喜欢上的, 唐先生说, 喝茶的好处有很多, 抛开那些对身体健康的种种理论来说, 他也有很多别的受益。修身养性就是他最受益的一点。或许只是人们赋予了喝茶那么多的内涵, 喝茶本身虽有保健解毒养身的功效, 但喝其实就只在喝的那一瞬间, 喝的时候又哪会想那许多, 但功夫茶就不一样, 因为需要一定的工夫来冲泡品饮, 茶水慢慢煎熬, 器具也都有精致的讲究, 杯子很小, 一边冲泡一边品饮一边聊天, 确实很能修身养性。刚开始喝也是因为茶的保健功效, 加上刚知道糖尿病的危害时, 郁闷心理难抒, 经常一个人泡茶喝茶, 慢慢的他一天不喝茶都会不习惯了。而且后来发现其实许多应酬也可以换成这种更为健康高雅的方式, 现在他约客户经常以喝茶的方式, 自己冲泡接待客人, 都会有不错的效果。
我国功夫茶主要分潮汕、福建、台湾三个派系, 其中又以潮州功夫茶流传最广, 但从冲泡方法上来说, 这三者是共融共通的。唐先生先给记者介绍了一下茶具。工夫茶最讲究的首先就是茶具, 它之所以和其它喝茶方法有别也在于茶具。茶具指泡饮茶叶的专门器具, 包括壶, 碗, 杯, 盘, 托等, 潮汕功夫茶所用的茶具有十种以上。
1.茶壶。茶壶选择, 好坏标准有四字诀, 曰:“小, 浅, 齐, 老。”茶壶有二人罐, 三人罐, 四人罐等的分别。壶的式样很多, 壶的色泽也有多种, 但不管款式, 色泽如何, 最重要的是“壶宜小不宜大, 宜浅不宜深”。因为大就不“工夫”了。
2.茶杯。茶杯的选择四字诀:小, 浅, 薄, 白。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衬托茶的颜色;质薄如纸以使其能以起香。
3.茶洗。茶洗形如大碗, 深浅色样很多, 烹功夫茶必备三个, 一正二副, 正洗用以浸茶杯, 副洗用以浸冲罐, 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过的茶叶。
4.茶盘, 茶盘是用来盛茶杯的, 也有各种款式, 也是四字诀:宽, 平, 浅, 白。盘面要宽, 以便就客人人数多寡, 可以多放几个杯;盘底要平, 才不会使茶杯不稳;边要浅, 色要白, 这都是为了衬托茶杯, 茶壶, 使之美观。
5.茶垫。茶垫比茶盘小, 是用来置冲罐的, 也有各种式样, 但总之要注意到“夏浅冬深”。
6.水瓶与水钵。这二者都是用以贮水烹茶的。
7.龙缸。龙缸类似庭中栽种莲花之莲缸, 或较小些。用以贮存大量的泉水。
8.红泥小火炉。
9.砂铫。俗称“茶锅”, 是用砂泥做成的, 很轻巧, 水一开, 小盖子会自动掀动, 发出一阵阵的声响。这时的水冲茶刚刚合适。
10.羽扇与钢筷。羽扇是用以煽火的, 钢筷则不但为了钳炭, 挑火, 而且可以使主人双手保持清洁。
这是唐先生给记者介绍的传统茶具, 而实际上现在茶具都是成套售卖, 煮水多用电炉, 龙缸也很少见。唐先生自己也买了一套用电炉烧水的茶具, 通常都用电, 红泥小火炉极少使用, 省去许多麻烦。
介绍完茶具, 就开始泡茶了。因为茶具的精致, 冲泡本身也像是一种表演一样。
1.治器。唐先生说治器原本该包括:起火、掏火、扇炉、洁器、候水、淋杯等六个动作。前面四件事因为茶具的先进自当省略了。这“候水”, “淋杯”都是初试功夫。
2.纳茶。打开茶叶, 把它倒在一张洁白的纸上, 分别粗细, 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处, 再将细末放在中层, 又再将粗叶放在上面, 纳茶的功夫就完成了。所以要这样做, 因为细末是最浓的, 多了茶叶容易发苦, 同时也容易塞住滴嘴, 分别粗细放好, 就可以使出茶均匀, 茶味逐渐发挥。纳茶, 每一泡茶, 大约以茶壶为准, 放有七成茶叶在里面就很够了。纳茶是冲功夫茶的第一步功夫。
3.候汤。并不是所有的茶越烫的水冲泡越好, 要视茶而定。
4.冲茶。揭开茶壶盖, 将滚汤环壶口, 缘壶边冲入, 切忌直冲壶心。
5.刮沫。冲水一定要满, 好茶壶水满后茶沫浮起, 提壶盖, 从壶口轻轻刮去茶沫, 然后盖定。
6.淋罐。盖好壶盖, 再以滚水淋于壶上。谓之淋罐。
7.烫杯。在淋罐之后, 用开水淋杯, 淋杯时要注意, 开水要直冲杯心。成套的茶具里有镊子可以在烫杯时使用, 以免烫到手。但传统的烫杯是没有镊子的。
8.洒茶。几经数度工夫, 最后一手就是洒茶。洒茶也有四字诀:低, 快, 匀, 尽。
冲泡完就是品饮了, 只见唐先生捧起小杯, 慢饮细酌, 啜毕还以杯口移近鼻孔, 品其香味。他说, 功夫茶因为杯小, 香浓、汤热, 所以啜后杯中仍有余香, 嗅杯也因此为工夫茶所独有的雅趣。
工夫茶功夫 篇3
潮州工夫茶,起于明代,盛于清代,成为潮州地区饮茶习俗的文化现象,是潮州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夫茶的盛行
潮州工夫茶,在当地不分雅俗,十分普遍,均以茶会友。不论是公众场合还是居民家中,不论是路边村头还是工厂商店、无处不见人们长斟短酌。品茶并不仅为了达到解渴的目的,而且还在品茶中或联络感情、或互通信息、或闲聊消遣、或洽谈贸易,潮州工夫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儒雅人家的工夫茶特讲究,有茶童(戏称“风炉县长”)专侍,挑担、入山、浮水,临清溪而烹茶,观山水而论道,赋诗词而抒情,别有一番情趣。工夫茶乃文人骚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雅事,故在许多诗文中均言及工夫茶,如近代诗人丘逢甲从日本回国后,在潮州生活时作《潮州春思》诗六首,其中一首记述春日烹品工夫茶的情景,曰:“曲院春风啜茗天,竹炉榄炭手亲煎。小砂壶瀹新鹪嘴,来试湖山处女泉。”
工夫茶的特点
潮州工夫茶,以茶具精致小巧、烹制考究与以茶寄情为特点。据翁辉东《潮州茶经》称:“工夫茶之特别处,不在茶之本质,而在茶具器皿之配备精良,以及闲情逸志之烹制法。” 工夫茶一般不用红茶和绿茶,而用半发酵的乌龙、奇种与铁观音,不必要上等茶,茶叶远没有茶具讲究。工夫茶的茶具,往往是“一式多件”,一套茶具有茶壶、茶盘、茶杯、茶垫、茶罐、水瓶、龙缸、水钵、红泥火炉、砂姚、茶担、羽扇等,一般以12件为常见,如12件皆为精品,则称“十二宝”,如其中有8件为精品,或4件为精品,则称“八宝”或“四宝”。茶具讲究名产地、名厂家出品,精细、小巧,质量上乘,俨然一套工艺品,体现潮州茶文化中的高品味价值取向。工夫茶的茶壶,多用江苏宜兴所产的朱砂壶,要求“小浅齐老”,茶壶“宜小”,“小则香气氤氲,大则易于散烫”,“独自斟酌,愈小愈佳”;茶杯也宜小宜浅,犹如半只乒乓球,色白如玉,杯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
工夫茶之功夫,全在茶之烹法,虽有好的茶叶、茶具,而不善冲也前功尽废。潮州工夫茶的烹法,有所谓“十法”,即活火、虾须水、拣茶、装茶、烫盅、热罐、高冲、盖沫、淋顶与低筛。也有人把烹制功夫茶的具体程序概括为:“高冲低洒,盖沫重眉,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或称“八步法”:
治器——冲茶前的准备工作,从起火到烧开水,冲烫茶具。
纳茶——将茶叶分粗细后,分别把茶叶装入茶壶,粗者置于底、中者置于中、细者置于上,茶叶不可装得太满,仅七八成即可。
候茶——讲究煮水,以“蟹眼水”为度,如苏东坡所说,“蟹眼已过鱼眼生”,初沸的水冲茶最好。
冲点——讲究“高冲”,开水从茶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以防“冲破茶胆”,茶叶冲散,茶沫溢出,可能把茶冲坏。
刮沫——冲茶时溢出的白色茶沫,先用茶壶盖刮去,然后把茶壶盖好。
淋罐——茶壶盖好后,即用开水冲淋壶盖,既可冲去溢出的茶沫,又可在壶外加热。
烫杯——在筛茶前,先烫杯,一可消毒,二可使茶杯升温,茶不易凉,也能使茶生香。
筛茶——讲究“低筛”,这是潮州工夫茶的特有筛茶方法,把茶壶嘴贴近已整齐摆放好的茶杯,然后如“关公巡城”般地连续不断地把茶均匀地筛洒在各个杯中,不能一次注满一杯,以示“一视同仁”,但一壶茶却必须循环筛酒以至于尽,即所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工夫茶之道
潮州工夫茶,不同于一般的喝茶,二者之异首先在于非同一般喝茶那样,大口大杯地喝,而是小杯小杯地品味,品茶之意与其说为解渴,不如说在品味茶之香,在以茶叙情;其次,潮州功夫茶特别讲究食茶的礼节,待茶冲完,主客总是谦让一番,然后请长者、贵宾先尝,杯沿接唇,茶面迎鼻,闻茶之香,一啜而尽。工夫茶这一套礼仪正是中国传统的“茶道”。
工夫的近义词 篇4
功夫( 注释:①本领;造诣:他的诗~很深ㄧ这个杂技演员真有~。 ②同‘工夫’(gōng·fu)。)
工夫的引证解释
1. 作事所费的精力和时间。
①晋 葛洪 《抱朴子·遐览》:“艺文不贵,徒消工夫。”
②唐 杜荀鹤 《秋日闲居寄先达》诗:“到头身事欲何为,窗下工夫鬓上知。”
③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重行整理,又须费一番新工夫。”
2. 指化费时间和精力后所获得的某方面的造诣本领。
①唐 韩偓 《商山道中》诗:“却忆往年看粉本,始知名画有工夫。”
②宋 陆游 《夜吟》之二:“六十馀年妄学诗,工夫深处独心知。”
③赵树理 《三里湾》三二:“劳动也不是一天就能练出工夫来的!”
3. 犹工作。
①《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今日我家里不曾做得了工夫,不好造次住得。”
② 梁启超 《申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之得失》:“使彼代公做一二分预备工夫,亦於公何损焉。”
③茅盾 《子夜》二:“你们要分头到工人中间做工夫。”
④《红色歌谣·我们穷人心连心》:“白天下田做工夫,夜里个个是红军。”
4. 时间;时光。
①唐 元稹 《琵琶诗》:“使君自恨常多事,不得工夫夜夜听。”
②宋 辛弃疾 《西江月·遣兴》词:“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③清 李渔《巧团圆·途穷》:“我急急赶去交卷,好进科场,哪有工夫讲话。”
④ 刘半农 《瓦釜集·<手攀杨柳望情哥词>小序》:“又采到了短歌三四十首,长歌两首,至今还没有工夫整理出来。”
⑤明 施耐庵《水浒》第十五回《吴学究说三阮撞筹 公孙胜应七星聚义》你说与他,保正今日在庄上请人吃酒,没工夫相见。
5. 理学家称积功累行、涵蓄存养心性为工夫。
①《朱子语类》卷六九:“谨信存诚是里面工夫,无迹。”
②明 黄绾《明道篇》卷一:“至 仲尼 出,而大明厥韫,以知止之止指心体,以致知示工夫,以格物示功效……皆艮止、执中之正脉。”
6. 役夫;役徒。
工夫会通知你亲情故事 篇5
她嫁给他的时候,刚刚20岁。而他,则是比她的父亲还大了两岁。
这样的结合,当然绝少有人来祝福。她的父亲,早已咆哮着与她断绝了关系。母亲忍不住,结婚的时候给她打了电话,人却是哭得说不出话来。他前妻的两个孩子,不仅不来参加他的婚礼,路上碰见了,是连招呼也不打的。
沐在爱河里的她和他,并没有觉出有多少的难过。她照例顶着五彩缤纷的头发,背了绘有卡通熊的背包,啃着可以美容的嫩黄瓜,旁若无人地去上他的课。他是在大学里出名的教授,她只是因为没考上理想的大学,任性地来这所学校做了一名服务员。
他说要让她跟着他读到研究生,她也觉得闲着无事,于是开始来上他的课。
有一次,他讲到朱自清,提到那篇出名的《背影》,说父爱是一种长在血液里的东西,除非做父亲的不在人世了,否则他对自己孩子的爱永远都不会停息。她听了,想起几乎是将自己打出家门的父亲,想起对无情的儿女也日渐冷淡下来的他,觉得这是谬论,或者口是心非。父爱怎能是与生俱来、相伴相生的.呢?她固执地要打断他的话问个明白,而一向都对她百依百顺的他,却是头也没抬,便给她一句:时间会告诉你的。
回家后他们第一次有了争吵。吵完了,这个像她父亲的男人,便一个人呆在书房里不再理她。她听见他在与谁打电话,小心翼翼的声音,像在哀求着什么。她偷偷拿起分机,听见他说:孩子,你在学校里还好吗?爸爸很想你,真的,梦里都想。你又长胖了吧?别老想着减肥,女孩子胖点招人喜欢。最近,你给你哥哥写信了没?他胃不好,记着别让他吃太油太咸的东西。我又给你们卡上打去三千元,记着一定别太省俭,不够了打电话告诉我……
一直沉默不语的那端,突然一个很陌生的女孩子开了口:叔叔,你以后有事直接打到隔壁去吧。别再记错了打给我们听啦,您一次说这么多话,让我们转告她也有点麻烦哦……
她一时有些茫然,在他的一声声“谢谢”里,才一下子恍悟:他原来是用这种一次次故意打错的方式,让他的孩子们知道,做父亲的,不奢望他们的原谅,却希望他的这份深深的父爱,他们能知道。
几天后她接到母亲的电话,说给她寄了最新鲜的桃子让她尝。她和母亲叽叽喳喳地谈一些琐事,却是总感觉那边的呼吸时轻时重地有些奇怪。她便在呼吸又变重的时候突然地问:妈妈,您嗓子怎么了?那边熟悉又陌生的一声:嗯?她一下子呆住啦,竟是父亲,在那端听她的电话!
桃子是家里种的。她出生的时候正是桃花开,父亲从别处移来一株小桃树,说要女儿照着漂亮的桃花长。转眼已是21年,桃树依然在院子里年年开出美丽的花,结出甜美的果,她却是被父亲撵出了那个小院,再也不肯回去了。
特快寄来的桃子,依然是饱满鲜嫩的。她一个个地拣出来放在盘子里,拣到最后一个的时候,泪,一下子涌出来。那个最大最红的桃子上,刻着鲜红的几个字:小艾,21岁。
每年取一个最好的桃子刻上她的年龄,给她做“寿桃”,几乎成了父亲的一个习惯。再也没想到,这样一个习惯,在她无情地伤了父亲之后,做父亲的,依然记着,且那么认真地将这份被时间沉淀下的爱,一如往昔地刻给她看。
中国茶道工夫茶的专业步骤 篇6
中国茶道——功夫茶
当今世界,茶叶产量最丰者为中国;饮茶之风最甚者是中国。而且茶叶的原产地也在中国。中国茶移植国外,日本算第一家。中国的茶饮始于殷周,兴于汉唐,盛于宋代。迄今为止,自有其成为茶道的历史背景。茶艺是中国民俗的精英,更是我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的根,自古秉承了继往开来的优良传统。所以今天的茶艺,已从怡情养性的雏形,渐推广为大众化的品饮习俗。既有此悠久的饮茶历史,又有这等雄厚而普及的饮茶基础,中国茶道因而自古就有清淳独到的艺术造诣。现今仍流传我国的广东潮汕、闽南及东南亚一带的“功夫茶”的品尝技艺,便是自古流传的中国茶道之一种。
功夫茶系采用功夫泡法泡出的茶叶,有人亦称之为宜兴式品茗法。其制作过程自有严格工整的一套方法步骤,但与日本茶道繁缛复杂用于表演仪式的种种清规戒律迥然不同。
中国功夫茶操作规程有以下十一程式,合称为功夫茶十一程式。
嗅茶 主人取来上好的茶叶,主动介绍该品种的特点、风味,依次传递欣赏嗅品一番。
温壶 未放置茶叶之前,先将开水冲入空壶,谓之“温壶”,温壶之水倒进茶船——即茶盘,一种紫砂浅盆。
装茶 应备有茶匙、漏斗,不宜用手抓茶置放,以免手气、杂味混入,通常将茶叶装至茶壶的2/3,甚至满溢,数量之多令人咂舌。
润茶 沸水冲入壶中,至满,使竹筷刮去壶面茶沫,当即倾于茶船或茶海——一种较大的茶杯。
冲泡 再冲入开水,但不要沸滚的,这便是第一泡茶。
浇壶 盖上茶盖浇之开水,使壶内壶外温度一致。
温杯 等候茶水泡好的当儿,用刚才温壶及润茶的茶水,就在茶船中清洗茶杯——这是一种比酒盅略小的小茶盅(便是茶壶本身也不过一个拳头大小)。
运壶 在泡好第一泡茶时,提壶沿茶船边沿运行数周,俗称“游山玩水”,为的是不让壶底水滴入茶杯串味。
倒茶 将温洗好的小茶盅一字排开,依次来回浇注,又称“巡河”,或将壶中茶水先倒入茶海再注入杯中,切忌倒茶时一杯倒满再倒第二杯,免得浓淡不均,这是一般饮者容易犯的错误。
敬茶 尊老爱幼、互相谦让,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尤以敬第一杯茶最为重要,受之者必在座“首席”。
品茶 功夫茶全套步骤中最讲究的一环,从欣赏茶色、茶味、茶香到嗅、啜并举,玩味再三,确如白居易诗云:“盛来有佳色,咽罢余芳香。”苏东坡也说:“从来佳茗似佳人。”可见个中之味,余味无穷。特别看见那些个精于此道,须发皆白的老“茶迷”,3个指捏1枚四螺般大拇指大小的袖珍小茶盅,腾挪于鼻唇之间,或嗅或啜随心所欲。且双目微闭,如痴如醉,仿佛打坐的道人,外界万物全然不觉,让人不能不惊讶名茗的神奇功效。
语文教学应在“说”上下工夫 篇7
叶圣陶先生反复强调“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做足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说”的能力呢?
一、课前3分钟, 开辟“说”的平台
课前3分钟是语文教师提供给学生“说”的平台, 目的是让学生能随心所欲地“说”。只有一个没有限制的“说”的平台, 才能让学生有“说”的个体和敢“说”的胆量。为了保证这一个“说”的自由平台, 真正成为学生“说”的能力的锻炼与“说”的风采的展示, 教师可注意以下几点。
1.“说”的形式要创新。
一位学生从入学后, 就无形中受到很多限制, “说”同样有很多要求。为了让学生能从日常“说”的桎梏中解脱出来, “说”的形式应该创新。如说与表演相结合、说与歌唱相结合、说与物品相结合、说与情景相结合。
2.“说”的内容要自由。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文化素养, 扬长避短, 学生可以“说”自己最爱“说”的内容。只要学生敢“说”, 无论是课内的美文欣赏、动人故事, 还是书后荐读的名著;也无论是课外的“精读百书”、名人逸事, 总之, 古今中外, 天文地理概莫例外, 都可以成为学生“说”的内容。无限制的内容更易张扬学生“说”的个性, 更易扫除学生“说”的羁绊。
二、坚守课堂阵地, 随时创造机会让学生“说”起来
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说”的最主要的课堂阵地之一。教师应从填鸭式的教学走出来。现在的新课程、新课标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体验成功”、“鼓励创新”就是要求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这样把“角色”还给了学生, 教师就为学生创造了更多“说”的机会。譬如:整体感受、问题探究、人物评价、佳句欣赏、诗意再现、画面描绘等等都是学习中学生“说”的机会。
三、开展赛事活动, 让学生“说”的能力得以展现
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一些赛事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说”的能力。学校语文组 (或班级) 举行朗读比赛、演讲比赛、口才辩论赛、电视“对话”模仿、“面对面的模仿”、“实话实说模仿”等丰富的小赛事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说”的机会与平台。学生为了参加, 必然要充分准备, 从准备到参加比赛, 不仅丰富了语文知识, 还提高了语文表达能力。有了收获又增加了自信, 可谓是一举两得。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说”的能力方法很多, 以上仅是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所坚持的一些做法, 只要重视, 只要坚持“师者垂范、激发动力、常抓不懈”, 做足“说”的工夫, 学生“说”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语言表达能力就一定会得到提高。
后天工夫返先天(上) 篇8
《性命圭旨》是明代的一部以“金丹修炼、性命之道”为宗旨的气功学著作,相传为尹真人的弟子所作(其弟子号曰紫中道人,但师徒二人的真实姓名、行藏均不可考)。这部经典以主张“性命双修”而著称,书中充满了“取坎填离”,“龙虎铅汞”之类丹道气功所特有的概念,一般人要完整地阅读、领会其丹道功法的整体思想,确有一定困难。但是,该书兼收释、道、儒、医等众家气功修炼理论之精华,内涵十分丰富,即使不以丹道修炼为宗旨的气功爱好者,也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思想教益。在此,笔者谨就《性命圭旨》作者十分重视的心性修炼问题做一番疏理,以引起广大功友对心性修炼问题的进一步重视和深入的理解。
《性命圭旨》的作者对气功修炼首先采取了朴素唯物主义的态度。他说:“道也者,何谓也?一言以定之曰:气也”(《元集·大道说》)。但同时,他也明确地指出:“若夫修道,先观其心”,“皆一心地法门,是古今千圣不易之道”(第一节《涵养本源救护命宝》)。离开了心性修炼,练功者也就迷失了天人相通的必由之路。所以,作者明言:“儒曰‘存心养性’,道曰‘修心炼性’,释曰‘明心见性’此心性者,本体也。儒之‘执中’者,执此‘本体’之中也;道之‘守中’者,守此‘本体’之中也;释之‘空中’者,‘本体’之中本洞然而空也”(《大道说》)。
既然“心性”为修炼之本体,那么,对“心性”二字的内涵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呢?作者指出:“性者,心未萌也”(《魂魄说》)。对任何人而言,都是“心生于性,意生于心,意转为情,情生为妄(念)”(《顺逆三关图》),也就是说,性是源,心是流,由性生心,由心生意,由意生情,由情生妄(念)。但同样是一个“性”字,却有个人的先天和人人的先天之别,前者被称为“气质之性”,后者被称为“天命之性”(命,即赋予之意,《性命圭旨》有时又称“天赋之性”)。“天命之性”是由宇宙之本体———“道”赋予人类的共同天性,《性命圭旨》指出:“盖造化间有个万古不移之真宰,又有个与时推移之气运。真宰与气运合,是谓天命之性”(《八识归元说》)。“天命之性,心之本体”(《九鼎炼心说》,文意如此)。“天命之性”是儒家的称谓,但也是各家修炼所追求达到的目标,因此又有不同的名称,如《性命圭旨》中又说:“盖佛性者,本性也。而所谓本性者,岂非我本来之所自有之真性欤!真性者,天命之性也。以其不露边际,故谓之‘中’;以其真一无妄,故谓之‘诚’;以其与物同体,故谓之‘仁’”(第五节《乾坤交媾去矿留金》)。可见,真性、佛性与天命之性,其实是异名同实。不仅如此,就人的心灵结构而言,“天命之性,元神也;气质之性,识神也。故儒家有变化气质之言,禅宗有返识为智之法”(《八识归元说》)。“天命之性,吾之真金也,人人所必有者;气质之性,金之浊滓,上智之所不无者”(《九鼎炼心说》)。需要指出,在《性命圭旨》中,有“元神”与“阳神”之别,元神是与生俱来的,“不生不灭”,湛然常存,靠觉悟而得;而“阳神”是通过“取坎填离”、聚气成“丹”的修行而人为炼就的,与“元神”不可同日而语。其次,《性命圭旨》所说的识神,不单单是指人脑后天思虑的功能,也是指一种人生而即有的心灵内质状态,如尚未入土之种子,外表相似,内质不同,一旦发芽生长,必定显示出其原本即存的个体差异来,所以称之为“气质之性”。“气质之性”对各人而言可称“先天”,但在宇宙演化进程中则属“后天”。而“天命之性”(元神)则是真正意义上的心源性海、先天本体。“天命之性”,又被称为“天心”、“本来妙觉真心”等,《性命圭旨》说:“本来真我真面目,未生身处一轮明”,这是“九鼎炼心”的最终“正果”,“三教大圣,教人修道,是修这个;成仙作佛,也是这个”(第一节;注:仙与佛,本指觉悟了宇宙“大道”,具有极高生命质量的人;后人理解为主宰人间的神灵,则属宗教迷信)。觉悟“天命之性”的方法,说来也很简单,“君子修天赋之性,克气质之性”(《性命说》);“若以人论,日用之火而日炼之,则气质之性日除;气质之性日除,则天命之性自见矣”(《九鼎炼心说》)。但是,为什么大多数人觉悟不到“天命之性”呢?《性命圭旨》作者说:“不悟者何?为有妄心(念)”(第一节)。所谓妄心,即在识神作用之下对世界和人生产生的种种片面、扭曲的认识,因此,必须“检妄回情情返为意,摄意安心心归性地”(《须逆三关图》)。这种“检妄-回情-摄意-安心-归性”的修炼过程,语言上讲讲十分简单,但做起来却未必容易,有的人可能要为此终其一生地修行。那么,在人生历程中应如何修炼才能如愿以偿?撇开具体的功法不谈,有没有什么共同的修炼要旨呢?这就是《性命圭旨》重点要为后人解答的问题。 (待续)
工夫煮雨,年味如雪散文 篇9
记不起何时像现在一样过年了,依稀想起也是小时候,妈妈在家里忙着准备年货的时候,那时的年味浓香,自此便深深的烙印在我的心里。
走在这荒无人烟的街上,好似世界就我一人,在这样漫天飞雪的日子里走着,看着雪上印满了一个又一个脚印,心中却有几分愁思,我已离开家乡多年,曾记得离家时,也是大雪纷飞,妈妈把过年时新烙的饼子装进我的书包,就这样,我只身一人来到这个城市,没有亲人,但有信念。每年过年时,我都会写封信裹好钱邮到家乡,但我只是报喜不报忧,因为在他乡不如意的事情太多,可妈妈一天又一天的消瘦,我实在不忍告诉她。
前几天,妈妈给我打了个电话,嘱咐我多多注意身体,好好工作,说到最后一句时,却哽咽了一下,随后便挂断了电话。
小时候,每到过年时,妈妈总会准备很多很好吃的东西和和好玩的玩具,但很少让我碰,妈妈说,这是人家送的,不能动,过完年后要还回去。于是,从我很小的时候,最期盼的便是过年。
除夕就离过年很近了,年味也越来越浓,家家户户都准备好过年这晚的饕餮盛宴,尽管在家乡时,不允许孩子和女人上桌,但我总是会悄悄地在果盘里拿上几个苹果和橘子,在抓一把糖,回到自己的房间里,与小伙伴们共同享用,那时,觉得这便是幸福。说起好玩的玩具,便是鞭炮了,比起现在城里小孩的娇弱,我们基本都是拿着仙女棒随处乱跑,直到跑累了,躺在草地上,看着天空中的烟花,虽转瞬即逝,却把自身最美好的事物献给了我们。我与伙伴们最喜欢的就是在一个富家的孩子家里,看着我们并不熟悉的春晚,即使那些人,我们都不认识,但这就是年味,过年时肯定要做的事情。
说起这晚的饕餮盛宴,虽在现在看来,只是些普普通通的`馒头,炒些家常菜而已,但在那时确是无比的美味。因为在过年时,一家人都要在一起,所以姑姑和姑父家的孩子,也会过来,一起吃年夜饭,在这些孩子里,我是最年长的,所以妈妈总是会告诉我,把这些好吃的留给这些弟弟妹妹,但年少的我,怎会心甘情愿的给,总是耍小脾气,甚至有一回与舅舅家的妹妹起了争执,妈妈却一直向着她,我气不过,便躲在一旁吃着我的糖。其实,现在想想,那时确是我的错。
过年后,妈妈总会留些馒头给我,除了招待客人的饭菜,还总会把好吃的菜都夹进我的碗里,即使我也不太想吃,但我知道,妈妈这是疼我,所以我并没有拒绝。每到去别人家吃饭时,最快乐的事情便是要红包,每当要红包时,都要磕上一个很响的响头,才可以给你,即使当时红包里只有几毛钱,甚至几分钱,那也是美好的,有时,为了挣更多的红包,会把头磕出些血丝,但我总是很快乐。那时,一切都如此快乐幸福。
现在,走在街上,看着天空上不知比那时要漂亮多少倍的烟花,看着很平常春晚,心中却没有那样的激动,即使年味很浓,但亲人不在,也如这雪一样,美却冷。
工夫 篇10
密密麻麻的阿拉伯数字和英文字母再加上无规则的数学符号,毫无故事情节可言的推理论证或计算,常给学生一种枯燥烦冗的感觉,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同学会感觉到越来越学不下去了。于是初一到初三数学学困生越来越多,以至在中考卷上两极分化严重,考个位数的考生比例不小,这些都是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师面临的苦恼。那么,如何改变这厌学厌考的尴尬局面,我认为教师的课堂主导应多花心机,下足工夫,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的活学起来好学起来。
我们知道“主导主体”论是现代教学中最符合认知规律的教学理念,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指导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授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师是导演,学生才是主角,一出好戏看客是否叫好,导演是第一责任人!因此,教师合理恰当地把握好自己主导的尺度,是赢得学生勤学好学学得精彩杀手锏。我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设疑激趣学生欢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教学的关键处设疑,能使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情景。这时,教师稍加点拨提醒,学生的`兴趣思维就会产生如虎添翼、一触即发的效应。兴趣高,学生才能学得积极主动,思维才能敏捷灵活。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精心设计疑问,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使探究知识的活动变成学生的心里需求。歌德曾说:“要想得到聪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聪明的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将知识性、启发性、趣味性和思路的广阔性融为一体,多提梯度合适的散发式问题,会让学生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愉快。我想,从问题的设置到问题的解决中让师生共同体味数学的魅力,分享成功的喜悦,在毫无故事情节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以旧引新,促使知识的迁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定程度地表现在引导上,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总结规律,使学生获取“真知”,形成自己的“血肉”,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由于数学知识又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新旧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旧引新”导入法就显得特别重要。在导入新课程是可从旧知识中获取对新的知识的预测和猜想。这样的导入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旧知的深入与新知的诱发;不是教师生硬的灌输,而是学生思维的自然发展。在旧知识的生长点上,已经凸显出新知识的嫩芽,这也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温故而知新”的教育思想。
三、学法提示,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通过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长知识,还要长智慧,课堂教学中要有目的的、有意识、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并及时提示他们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使他们逐步由“学会”到“会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再现结果的思维过程,走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路子,调动学生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思维,学会自主学习。这样,既理解了知识,又学到了方法,形成了能力。这一点,是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维目标的根本保证。
四、开拓学习思路,促使知识融会贯通
要打破学生解题时思路狭窄的禁锢,在设计练习时,要引导学生开放思路,积极探索,打破常规。如在解题课堂教学中可设计以下三类开放性习题:一是条件一定,结论不一定的习题。这类习题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而且为学生提供了追求“多答案”开放性问题的机会,让他们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二是条件不一定,结论一定的习题。设计此类题可使学生体会到同一结论,可能来自不同的条件,或不同的渠道,有利于学生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同时,创造思维的火花,从成功中得到无穷的乐趣。三是条件不一定,结论也不一定的习题。这类习题通过对题目进行分析,再过渡到综合处理,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活动。有时候,教师充分把主动权交出来,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惊喜!重视开放性习题的教学,从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里可见一斑。
在“深入钻研”上下工夫 篇11
2009新学年到来,我开始为自己的专业描绘新的蓝图。我的专业成长计划的内容是适应新课改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要多读书。我身在乡镇中学,基本吃住在校。整天在学校忙碌,接触最多的就是书本,说没时间读书,那是自欺欺人。的确,我几乎没读什么书。平时也给自己订目标说要读什么书,但是总因工作繁重等诸多原因给搁浅了。现在想想,关键是思想意识里就没有认识到读书对教学的重要意义,总认为自己的工作业绩过得去,能胜任自己的岗位就行了。整天庸庸碌碌,工作中没有大错,也没有起色。上学时学的那点知识已经跟不上学生思想的发展和需求。因而在教学中,只能照搬教参才能讲课,有时想引用一个有关的事例或典故,却想起头想不起尾,想幽默一把,却未能如愿,也只好作罢。看来,再不读书,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要被时代淘汰了。一个偶然的机会,听一位名师讲课,听到他那轻松幽默的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我才知道学习教学模式只是外在的东西,关键还是一个人肚子里装了多少货。书读得多,对教材的理解就透,就能轻松驾驭课堂,若能再来点幽默的智慧,课堂就会更高效。所以,我认为要提高专业水平,必须多读书。读什么书呢?对于一位教师来说可以从自己专业的角度,读一些与自己专业一致的书。作为语文教师还应了解天下新闻、国家大事,相信书读得多了,知识阅历深了,教学也会更得心应手。
2.多钻研教材。在教学中,对教材的理解非常关键,教材理解的深与浅,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所以要花更多的时间来钻研教材。但往往学校的事情千头万绪,每个教师不仅要教学,还承担学校许多的杂务,包括学校的许多临时工作,即所谓的突击工作。其他工作一忙起来,就忘了课堂教学的关键性,教学工作成了次要任务。到了上课时间,夹起书本就冲向课堂,课堂效果可想而知。长此以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教学水平的提高只不过是一句空话罢了,所以教师不要忘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当然钻研教材不只是肤浅地读几遍、看看算了,关键是要在深入教材的基础上,查阅相关的资料,完善教材内容,争取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更新的观点。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知识水平的重要阵地,如果只是应付了事,我们将会误人多少子弟,为国家少输送多少人才,如此算来,我们的罪莫大焉!
3.提高教学效率。先进的教学模式会对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县所提倡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在学习洋思和杜郎口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形成的比较先进的教学模式。因此,我要积极学习并实践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和业务水平。
语文教学要在“诱”字上下工夫 篇12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 新的课程改革教学标准明确指出:在新课改下的教学, 学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和核心,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学生的进步和全面发展。然而, 由于受多年以来传统观念的影响, 很多教师未能体会出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 依然坚持旧有的教学思路和方式, 导致现在有的语文课, 总给人这样的感觉:教师讲得烦、讲得累;学生学得苦、学得厌, 就形成了教师无论付出多少, 总感觉学生没有丝毫的进步;学生反而厌倦心理越来越重,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脱节严重。究其原因, 关键在于缺少学生的积极参与, 学生更多的是在被动接受, 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学生很难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样就不会产生学习的动力,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和体现, 教学效果肯定是不佳的。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如果没有学生的亲力亲为, 又怎能让他们认知、理解、体悟, 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那么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如何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呢?笔者认为先要倡导诱思教学, 在“诱”字上下工夫, 引导、启迪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
一、诱在开篇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如果要想使学生能够融入课堂, 开端是非常重要的。中学生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好奇心非常强, 容易被新奇的东西所吸引。根据中学生的这一年龄阶段特征,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导语、开场白来吸引学生的关注, 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从而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迅速地融入所学内容, 进入课文, 思考问题, 探究文章内涵。
如教学《苏州园林》时, 可从漫谈一些城市的美称入手, 先在黑板上写上“城市的美称”几个字, 然后说:“我国不少城市都有自己的美称, 例如上海可叫不夜城, 广州可叫羊城, 南昌可叫英雄城……那么苏州叫什么城?同学们猜猜?” (老师在黑板上写“苏州”二字) 不少学生不约而同地发出响亮回答:“园林城!”于是, 教师顺势在“苏州”二字后面写上“园林”二字。这样, 引导学生在感受新知识的乐趣中导入新课, 话语不多, 却使学生心里豁然开朗, 趣味盎然, 增加了学习新课的驱动力, 急于了解苏州园林的特色。
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 有了注意, 学习的人才能保持他的心理不跑马, 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所以, 对于教学来说, 课前的导入是非常关键的, 没有引人入胜的导入, 学生往往会觉得非常枯燥, 从而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内容的学习中去。
诱在开篇, 我们可以巧设悬念或借用故事、对联、成语、名言名诗等,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领学生进入情境, 激发其阅读的兴趣, 调动其思维进行探究式学习。但是, 我们在设置开篇内容的导入之时, 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对于学生来说, 他们更感兴趣的是那些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所接触到的一些东西, 这样就会把学生的实际和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 学生就会感觉到亲切, 同时好奇心也会推动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去, 其效果和学生被动接受是完全不同的。
二、诱在过程
只有良好的过程才会有最佳的教学效果。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课堂教学内容和容量比起小学阶段来说增加了很多, 而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语文学科的学习能力还可能面临着一些问题, 尤其是在学生个体身上可能表现得更明显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各不相同, 因此, 在学习的过程中, 我们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表现, 需要及时巧妙地提示, 鼓励其深入思考或换角度思考。
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常会出现“卡壳”状况, 教师不能简单地纠正、批评, 而要诱导学生思考。诗词文学鉴赏部分往往是许多学生的弱项, 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上本身就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 更不用说站在作者的角度去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抒发的情感内容了。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 学生往往就会“卡壳”, 面对学生的困惑, 我们教师不要抱怨学生, 而是要在学生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 从诗词的关键字、词、句出发,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耐心引导。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有了方向, 当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 他们就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也会从中领悟学习的方法, 对语文学科的认识也会更深刻。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之为教, 不在全盘授予, 而在相机诱导。”诱在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针对学生的表现, 适时地予以学生恰到的提醒、引导, 可以让学生掌握思考的方向, 明确思考目标, 因而就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 享受积极思维后的成功与乐趣, 学生在莫大的成功之中也会相应地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
三、诱在结尾
我们的教学设计不只是考虑怎样教, 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我们教师的谆谆诱导, 如何让学生悟出规律, 从而形成属于自己解决问题的正确的方法。语文课堂不是让学生顺着教师的思路去一点一点吞食知识, 而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诱导学生独立地去认识和创新。
例如, 学习老舍的一篇文章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回忆或者寻找内容相似的文章, 在比较中让他们自主分析、自主讨论、自主评价、自主归纳, 并让学生按照他们思路仿写此类文章。这样的课堂结尾有利于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 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感悟行文规律, 实现知识能力的迁移, 语文素养也就相应地提高了。俗话说:“师傅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我们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就像一句古语所说:“供人以鱼, 只解一餐;授人以渔, 终身受用。”诱在结尾, 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知识的迁移、规律的总结, 成为一个掌握“捕鱼”方法之人。
工夫红茶发酵技术对其品质的影响 篇13
工夫红茶初加工工艺流程分为萎凋- 揉捻- 发酵- 干燥等4 个工序,其中发酵工序在工夫红茶品质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发酵实质是以多酚类化合物深刻氧化为核心,以儿茶酚类变化为主,带动在制叶内其他物质发生深刻变化,生成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工夫红茶特有色、香、味组成物质。工夫红茶发酵的良好控制是其优良品质形成的重要条件。工夫红茶发酵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包括发酵时发酵环境温湿度控制,发酵通气控制,发酵时间及程度控制,发酵叶叶汁p H值及外源添加控制等。文章围绕上述技术要点,总结了近年来工夫红茶发酵技术要点的研究,探讨工夫红茶发酵过程中各技术参数控制方式及控制技术特点,以期为工夫红茶实际生产提供借鉴,为工夫红茶精准调控环境温湿度、供氧、发酵时间及程度等参数的设施发酵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1 发酵温度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
发酵的温度包括环境温度及叶温,环境温度直接影响叶温的高低,故生产过程中常通过环境温度调节发酵温度。生产上对发酵温度控制主要以恒温发酵为主,另外变温发酵被认为可提高红茶品质,在生产上应用少。
1.1 恒温发酵
自然发酵过程中,多酚类化合物不断氧化,放热,随着发酵继续进行,氧化减弱,叶温下降,故叶温先升高后降低。传统发酵因其控制发酵环境温度恒定认为是恒温发酵。发酵的实质是多酚类化合物在酶的作用下进行的一系列化学变化形成茶黄素、茶红素及茶褐素等对红茶色泽、滋味等品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的物质,发酵温度直接影响酶的活性进而间接影响发酵时各物质生成。方世辉等认为[3]随着温度升高,茶多酚含量变化不大,茶黄素与茶红素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茶黄素在22℃时达到最高,茶红素在28℃时最高,由于茶黄素是茶红素形成的底物之一,故茶红素峰值较茶黄素滞后,茶褐素含量随着温度增加而升高。茶黄素有利于提高工夫红茶茶汤亮度,鲜爽度,茶红素有利于工夫红茶茶汤红浓,茶黄素与茶红素含量均与工夫红茶品质呈正相关[4],茶褐素滋味淡薄,色泽暗褐,与工夫红茶品质呈负相关。
通常认为[5]发酵时相对低温有利于工夫红茶汤色亮度形成,相对高温有利于工夫红茶红浓特征形成。茶黄素含量峰值温度较茶红素低,故掌握适宜温度可提高茶黄素及茶红素含量,降低茶褐素含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工夫红茶品质提高。恒温发酵温度控制在22 - 28℃左右,精确数值需根据鲜叶原料,萎凋、揉捻程度等因素进一步试验确定,如李霖林等[6]试验表明,乌龙茶品种奇兰在发酵时间一定的情况下,由于其鲜叶发酵特性,最适发酵温度为30℃。
1.2 变温发酵
变温发酵即在恒温发酵的基础上,人为地控制发酵过程中前后段环境温度不同,达到增加工夫红茶茶黄素等品质有利物质生成的目的。陈以义等[7,8]通过化学动力学及后续试验分析表明,恒温发酵无论是高温或低温茶黄素增加量均不明显,而变温发酵可获得较高茶黄素,促进工夫红茶品质提高,并得出变温发酵温度应前高后低,前期40℃处理5 分钟效果最佳,后期18℃发酵至适度。夏涛等[9]也有相同结论,并认为变温发酵原理为初期保持高温作用在于激发酶活,中后期低温保持酶活性可充分发挥酶促氧化作用,提高工夫红茶品质。而和红州[10]采用三种不同温度方式(先高后低、先低后高、恒定低温)发酵,结果表明先高后低的变温发酵方式茶黄素含量并不高于其他两者,毛茶感官审评结果亦无突出表现。
究其原因可能是变温发酵温差控制不同,和红州控制温差为7℃,陈以义认为高低温之间温差需达到15 - 25℃,低于10℃效果不明显;高温发酵处理时间及发酵叶状态不同,和红州使用揉捻叶控制高温1.5 - 2.5h,后再进行低温至发酵适度,陈以义使用揉切叶控制高温时间在5 - 20 分钟。综上所述,变温发酵在工夫红茶加工中应用的效果及具体操作技术还需进一步探讨。
2 发酵湿度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
工夫红茶发酵过程中的湿度包含两个方面,发酵环境湿度与发酵叶自身含水率,同时,发酵环境湿度能够促进或延缓发酵叶含水率变化。
2.1 发酵叶含水率
发酵叶内水分是发酵时物质的良好溶剂也参与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特别是多酚类物质转化,发酵叶含水率高低影响发酵叶内叶汁浓度高低,间接影响物质转化及化学反应进行。李辉等认为[11]工夫红茶适度萎凋,为发酵保留充足水分有利于茶黄素等工夫红茶品质促进物质生成,萎凋叶含水率在70% 左右时制成红茶茶黄素含量较高,但揉捻亦影响在制叶含水率,故针对发酵叶含水率与工夫红茶品质成分之间关系还需进行试验证明。郭雅玲认为生产过程当中在制叶因含水率过高而影响发酵的情况少[12],发酵时要尽量避免在制叶含水率过低。
2.2 发酵环境湿度
目前,工夫红茶发酵大多在发酵房中使用蒸汽发生设备进行环境湿度的稳定控制,稳定,较高的环境湿度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发酵叶内水分含量,为各种物质转化提供最佳条件。一般来说,随着发酵环境湿度降低发酵叶花青暗条数量增加,故发酵室湿度需控制在95% 以上,制成工夫红茶品质好。需注意的是,高湿条件下发酵易造成供氧不足,在生产中要控制发酵的摊叶厚度,适时翻叶及通气。
3 发酵环境氧气含量对工夫红茶品质影响
工夫红茶发酵过程中进行的物质转化反应大多需要氧气参与,在氧气不足或缺氧情况下,生成的物质不利于工夫红茶品质形成。生产上对发酵时氧气的控制主要通过调节空气流通,但发酵房一般需要保温,保湿,大多密闭,直接通氧发酵已被试验证明可提高工夫红茶品质。
3.1 自然通气发酵对工夫红茶品质影响
工夫红茶发酵过程当中,特别是发酵中期,多酚类氧化放热,叶温提高,氧气消耗量大,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此时易缺乏氧气,即使其他温湿度条件控制得再好,发酵都无法进行。陈娟认为[13]发酵过程中酶促氧化及非酶促氧化需要氧气参与,供氧不足使得茶黄素形成减少。据统计,在制叶从揉捻到发酵结束,每100kg可释放30L二氧化碳,发酵房因其保温保湿故常为密闭,需在房内上部安装排气扇,下部开进气口,时常打开使得空气流通。另外,工夫红茶发酵时摊叶厚度不可过高,过高则下部叶透气差,易造成缺氧导致花杂,摊叶厚8cm左右为宜,发酵期间可进行人工翻叶,提高茶层间通气,促进发酵均匀,提高品质。
3.2 人工通氧发酵对工夫红茶品质影响
通氧发酵即在工夫红茶发酵过程中直接为发酵叶输送氧气,供其化学变化使用。通氧发酵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发酵时间,提高发酵效率,还可避免通气方式对发酵环境温湿度的影响,促进工夫红茶品质。
潘科等[14,15]使用自制通氧发酵设备发酵与自然发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较于自然发酵通氧发酵方式发酵叶红变速度,青草气消失速度,及花果香出现速度均大大加快,不同的通氧发酵处理时间检测出香气种类均多于自然发酵,感官审评结果亦表明通氧发酵在香气、滋味等品质不差于自然发酵。
通氧发酵在实际生产中比较容易实现[13],但关注度较少,相关研究不足,通氧时机,通氧时间等尚不明确,在工夫红茶发酵中应用的具体操作技术还需进一步探讨。
4 发酵时间及程度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
发酵时间是掌握发酵程度的指标之一,不同鲜叶原料,环境控制条件,揉捻程度下适宜发酵时间不同,过短或过长对工夫红茶品质形成均不利。汪开华等[16]认为在现阶段发酵房内控温控湿发酵,发酵时间控制对工夫红茶品质形成更加重要,对于发酵程度影响更为直接。
在探究发酵时间对工夫红茶品质变化方面科研人员做了大量试验,尹杰等[17]研究得出发酵3.5h与未发酵叶相比,茶多酚与咖啡碱含量下降明显,氨基酸与茶红素升高。感官分析得出,随着发酵时间延长,毛茶外形及汤色加深,滋味由苦涩向醇滑转化,并认为发酵温湿度分别在30℃,90% 的条件下,发酵3.5h最佳。孙西杰等[18]也有类似结论,认为发酵时间短,毛茶色泽乌褐,时间长,制成毛茶色泽向乌润转化,滋味转醇,并确定了夏秋茶发酵温湿度分别在25 - 28℃,70% - 80% 条件下,发酵1.5h最佳。刘健等[19]使用云南大叶种为原料进行试验,得出,发酵24h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含量均高于发酵12h,其中茶褐素含量升高最为明显,茶多酚,儿茶素含量均下降明显,发酵24h毛茶滋味涩感依旧强烈,可见鲜叶原料对发酵时间影响较大。乌龙茶品种制得工夫红茶常带有怡人花香,但因其品种发酵特性较红绿茶品种差,发酵时间一般略长,刘玉芳等[20]使用春兰品种制工夫红茶,温湿度分别在25 -28℃,75% - 85% 时,发酵时间为3 - 3.5h最佳,制成工夫红茶带有浓郁玫瑰花香。李霖林等[21]使用奇兰品种制工夫红茶,温湿度分别在30℃,80% - 90% 时,发酵时间为4.5h最佳,制成工夫红茶带有浓郁花香。
故具体发酵时间长短应综合实际生产中鲜叶原料、所处季节、企业对于产品需求来确定。
发酵时间长短为发酵适度参考指标之一,易受萎凋叶含水率、发酵温湿度、鲜叶品种不同等因素影响,故掌握合适发酵程度也同样重要。
发酵叶发酵过程中化学反应不断进行,物质持续转化,其外部特征也出现规律性变化。发酵叶叶色变化通常由青黄或黄→红黄→黄红→红,发酵叶香气香气由青气→清香→甜香后转淡[3,18],叶温先升高后降低,当发酵叶叶温升高到最大值并开始平稳降低时发酵适度[22]。陈勇等认为[23]夏秋茶气温高,发酵叶叶色达到75% 转红即发酵适度。在实际生产中,发酵结束进入干燥步骤,干燥过程中在制叶还会继续发酵,故需结合工夫红茶干燥方式,干燥摊叶厚度,升温时间等参数对发酵程度进行控制,一般来说,工夫红茶发酵程度需适度偏轻,以防发酵过度降低成茶品质。
5 其他环境因素对于工夫红茶品质影响
除上述环境因素之外,还有发酵叶汁p H值,外源添加等因素对工夫红茶品质产生影响。
5.1 p H值
工夫红茶发酵过程中,p H值不断降低,约在5.01 - 4.38之间变化,多酚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的最适温度恰好在5.0 -5.5,4.1 - 5.0 之间。孔俊豪等[24]试验表明,p H值对发酵叶茶黄素含量影响显著,在p H小于6.0 时茶黄素含量开始增加,约在4.5 时达到最大值。但是,试验中对发酵叶p H调控是在悬浮发酵技术基础之上,应用不同p H值缓冲液进行调控[25],且仅能在红碎茶中实现,在生产中应用困难。采用通氧发酵处理得出,相较于自然发酵,通氧发酵发酵叶p H值下降速度更快,p H值也稍低于自然发酵[14],在通氧过程的前0.5h下降效果明显,原因可能是通氧加速发酵叶有机酸积累,使得p H快速下降,这为工夫红茶实际生产中p H调控提供新的途径。
5.2 外源添加
外源添加酶制剂等物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茶叶品质,如刘仲华、毛清黎等在90 年代就提出了在发酵过程中喷洒硫酸铜溶液,添加胰蛋白酶,多糖水解酶等,可提高茶叶发酵性能,促进成茶茶黄素生成,但大多应用于红碎茶加工中,或者出于食用安全考虑而未继续深入研究。近年来,使用从天然水果中提取的酶处理夏秋红茶发酵叶,降低其苦涩味效果较好。叶飞等[26]试验表明,在揉捻叶中添加砂梨多酚氧化酶能够有效提高工夫红茶感官内质得分,显著降低苦涩味,可溶性糖增加量可达34%。吴亮宇等[27]在红茶发酵盒下层放置新鲜苹果,考察苹果呼吸作用释放物质对发酵叶品质的影响,试验表明,加入苹果的处理氨基酸含量增加,茶褐素含量降低,苦涩味降低,同时,带有特殊苹果果香。然而,苹果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可能导致发酵叶供氧不足,且新鲜苹果成本较高,考虑是否可以用其他水果或者水果渣替代,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前景还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6 讨论与展望
根据陈以义等研究认为变温发酵对于红茶茶黄素含量增加作用明显,此观点提出已有很长时间,但后续报道少,现阶段控温控湿发酵房实现变温发酵相对容易,今后可加强变温发酵技术在工夫红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对于发酵湿度控制生产加工中大多关注于发酵环境湿度控制,发酵环境湿度的控制是间接的,而决定发酵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是发酵叶含水率,因其是叶内物质转化和化学反应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通过试验探明发酵叶发酵过程中含水率变化规律以及不同环境湿度条件下发酵叶内含水率变化特点,对于实际生产中通过对发酵环境湿度控制从而准确控制发酵叶含水率具有积极意义。
工夫红茶生产中使用的发酵房常密闭,保温保湿能力强,节省成本,增加效率,然而发酵时环境湿度大,发酵房过于密闭易导致发酵不均匀,叶底花杂,装有排气扇的发酵房对于排气扇的通气时机及通气时间控制也比较随意。今后应加强相关方面研究,合理计算单位时间发酵过程中发酵叶需氧与排气扇或供氧设备供氧量大小,需氧量大是增加通气,在需氧量较小时可不进行或少量进行通气,在最大程度上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工夫红茶品质。
工夫红茶发酵过程中各影响因素之间相互联系,如发酵时间与发酵温度、湿度等,探明发酵各因素之间关系,列出各因素与工夫红茶品质相关方程,对于实际生产当中各因素调控具有积极作用。
摘要:阐述了工夫红茶发酵过程当中发酵温湿度,通气,发酵时间及程度,以及其他因素等技术要点对其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工夫红茶发酵过程中各技术参数控制方式及控制技术的特点及各控制方式在实际生产中控制的技术条件。提出了包括变温发酵,通氧发酵,发酵叶含水率控制等技术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