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茶文化的特点

2024-09-26

工夫茶文化的特点(精选7篇)

工夫茶文化的特点 篇1

该娅普洱茶告诉你如何区分日本茶道与工夫茶道文化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放吸收的民族。许多外来文化一旦移植到日本本土,经过整合、扬弃,使之更符合其国情之后,往往便会打上“大和民族”印记,成为日本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日本茶道也是如此。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进程后,它已形成鲜明的民族特色并在世界茶文化领域中享有相当的声誉。

将工夫茶道与日本茶道作一番简单的比较,其目的在于增进了解、促进茶文化的交流,而不是为了对两者进行扬抑、褒贬。

茶艺之差别

日本茶道是“末茶”道,工夫茶则是“瀹茶”道,其时代反差极大。

唐宋时代,许多到中国求学的日本僧人,如最澄、空海、荣西等先后把中国的种茶、制茶、烹茶方法带回日本。由于当时中国仍处在“末茶时代”,所以日本茶道至今仍饮用末茶。

其操作方法是:“茶娘把开水倒入一个灰白色的粗糙大碗里,用一根棒子(茶筅)搅拌,碗里浮起了春天里松针一样翠的绿色末,上面则浮着细细的泡沫。”(林清玄《抹茶的美学》)显而易见,他们采用的仍是宋代的点茶法。

品饮环境的差别

日本茶道有专用茶室,茶室前有一个茅屋形式的“山门”,入门后是一小庭园,步过花径即达茶室。室门偏矮,成人入屋一般都要低头弯腰,以示恭敬。茶室中只有:地上的炉子,炉上的铁壶,一支夹炭的火钳,一幅简单的字画,一瓶造型奇逸的插花,此外再无摆设。茶室中不能高声说话,更不能谈笑喧哗。总之,它所要求的,是“清、寂”的气氛。

如此严肃、拘谨的环境,比起工夫茶的随遇而安,应时而设;可厅可房、可立可坐,可动可静,可唱可歌......正成鲜明对照。

品饮观念的差别

日本茶道形成之始,便和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至今仍收藏在日本京都大德寺、由宋代中国高僧佛果勒禅师书写的“茶禅一味”的条幅,颇能代表日本茶道的精神追求。

十五世纪奈良僧人珠光首创茶道,初名“茶之汤”,这与中国禅寺的“茶汤会”可谓一脉相承。其后,珠光的第三代弟子千利休(1521—1591)又创立了“陀茶道”。他根据《法华经.信解品》“犹外门外,止宿草庵”的启示,提出了“茶道的真谛在于草庵”的主张,并在禅院主房外搭建庵式的小茶室,这一形式遂流传至今。

千利休生活在一个群雄争霸、战乱不休的时代,他希望通过茶道营造一种和平、礼敬、清醒、寂静的环境,使人们随时反省、自律,以期消弥纷争。这种禅宗式的苦修,需要的是苦寂,惟有苦寂方能求得精神的解脱,因而非但诗词、音乐、花鸟等,连多余的言语都与这一宗旨不相适宜。而相应的礼仪却十分刻板繁复。

体验茶道的人进入茶室时,推门、跪坐、寒暄有一定的礼节;主人煎水、冲茶、献茶有一定规范;其它如擦碗、接物、品茶、说话等也有细致的程序和规矩。可以这样说,日本茶道讲究的是内在的精神修养,追求的是极度专注、宁静、肃穆的气氛和情绪,使人进入一种类似“禅定”的奇特境界。因此,有人把它称为“美学宗教”。

工夫茶却是一种雅俗共赏的大众化的品饮艺术。饮工夫茶,是生理卫生的需要,它“喝”茶,但又不以解渴为唯一的目的,而是艺术化的品饮;它也包涵理趣,但更多的是生活情趣;它讲究烹茶的技艺、程序,但又不是为形式而形式,面是通过形式去更加充分地发挥茶的物质功能和品茶过程中的精神功能,从而使人得到感性和理性的愉悦和享受。

日本茶道有“和、敬、清、寂”四规;工夫茶道则是“和、敬、精、乐”,而且它不应叫作“四规”,而应称为“四趣”。

日本茶道有“和、敬、清、寂”四规;工夫茶道则是“和、敬、精、乐”,而且它不应叫作“四规”,而应称为“四趣”。

工夫茶文化的特点 篇2

1 潮汕工夫茶概述

1.1 工夫茶

工夫茶指的是一种泡茶的技法,是因为这种泡茶方法的讲究、别具特色,才被后人约定俗成地称作工夫茶。“工夫”在潮州语言中的意思是指做事用心、细致、考究,在潮州,常将从事带有一定技术含量工作的人叫做“工夫人”。可见,以潮州中重要的城市———潮汕,命名的“潮汕工艺茶”主要是指带有一定技术含量、很讲究的茶事活动。具体是指潮州、潮汕人民对精致的茶叶、精致的茶具、娴熟的泡茶工艺以及当地人们的风俗习惯、品评水平等方面整体称谓。可见,潮汕工艺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地乡土文化对当地人民生活习惯、审美情趣以及人生感悟方面的影响。工夫茶尤其注重茶具的工艺美感,讲究泡茶过程的形式美以及品茶过程的意境美。并与品茶相关的音乐、环境等共同构成了具有审美韵味的独特茶文化。

1.2 潮汕工夫茶历史

潮汕工夫茶历史的起源是在宋代,早先茶的作用是在酒宴后助兴,逐渐形成一种茶文化,不断在宋代文人圈中流行,后随着文化的传播得到人们的熟知。之后在明代撮泡法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潮汕工夫茶的基本雏形。明代中后期,茶具和饮茶逐渐以一种艺术化的形式出现,并形成一种小型化的茶事活动。到了清代,出现了大量记载工夫茶的文字,虽没有具体关于工夫茶的定义,但具体的文字中已经阐释了工夫茶的技艺。“工夫茶”正式出现在典籍中是在雍正时期,在乾隆时期,潮汕地区的工夫茶冲泡技艺发展到成熟期,并成为当时人们约定俗成的一种规范。

1.3 潮汕工夫茶文化

潮汕工夫茶文化是潮汕地区(主要包括潮州市、汕头市和揭阳市等地区)所特有的一种茶文化。主要是对精致茶叶、讲究茶具、优雅冲泡过程以及茶的品评、礼仪习俗等方面的总结和称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茶具作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茶文化的发展从另一个角度也是茶具不断演变和更新的结果,不同时代的茶具体现了不同时代的茶文化。

2 潮汕工夫茶的茶具种类

茶具是指泡饮茶叶的专门器具,主要包括壶、碗、杯、盘、托等,伴随饮茶在人们之间的广泛流传以及不同时代饮茶风俗的变化,茶具的种类逐渐增多,质地和形状变得多样和精美。其中,众多茶具中的红泥火炉、砂铫、茶壶和茶杯被人们称为工夫茶的四宝。文章提及的工夫茶具是指传统潮汕的工夫茶具。潮汕茶具的种类大多体现在以下几种:

2.1 茶壶

潮汕人所说的“冲罐”就是指茶壶,主要产地为江苏宜兴,是宜兴最小的一种紫砂壶。好的茶壶一般具有小、浅、齐、老的特点。

2.2 茶杯

茶杯一般颜色为如玉的白色,质地轻薄,通过茶杯饮茶能够充分感受到茶的香气,质地好的茶杯一般具有小、浅、薄、白的特点。

2.3 茶洗

茶洗的形状像大碗,颜色深浅各异,是工夫茶制作的必备茶具之一,具有一个正洗、两个副洗。其中,正洗用来浸茶杯,副洗用来浸冲罐。

2.4 茶盘

茶盘主要是盛茶杯的茶具,形状样式各异,具有茶面宽、盘底平、边缘颜色浅、颜色白的特征。是茶具中较为美观的样式,用意衬托茶杯。

2.5 茶垫

茶垫一般比茶盘要小,主要是用来放置冲罐的,形状样式各异,具有冬天颜色深、夏天颜色浅的特点。其中,冬天颜色深主要是为了在浇灌时多放些沸腾的水,从而使茶水不那么容易变凉。

2.6 火炉

红泥小火炉的样式精美,大多是长方形,也有其他形状的,高约为六米、宽为七寸,具有炉心深、炉心小的特点。在具体的制茶过程中,能够实现火势的均匀,在一定程度上会节省煤炭的使用。

2.7 砂铫

砂铫又被叫茶锅,主要由砂泥做成,具有轻巧、实用的特点。当烧的水开了以后,其上面的小盖子会自动掀开,同时发出响声,此时是泡茶的最宜温度。

3 潮汕工夫茶茶具设计的历史文化内涵

潮州工夫茶是中国茶道一种形态表现,代表了一种文化,蕴涵着深厚的传统历史文化与思想。其中,主要体现的历史文化道家的文化。潮州工夫茶的文化归结起来有下面几个方面

3.1 儒家礼人历史文化的体现

潮州工夫茶中,礼人这种历史文化体现在茶具的命名和人们对茶的认识上。在饮茶时,人们将有托盘的盖杯命名为“三才杯”,将杯子的托认为是地,将杯子的盖子认为是天,将杯子认为是人。“三才杯”的寓意是天大、地大,但人更大。如果在品茶的时候将杯子、托盘以及杯盖一起托起来,这种饮茶的方法被称作是“三才合一”,如果仅用一种茶具进行饮茶,被称作是“唯我独尊”。在对茶的历史认识上,人们认为天地是万物之灵,但人具有培育茶的功劳,因而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3.2 道家忘我历史文化的体现

潮汕工夫茶将静作为宗旨之一,人们在品茶时,会达到一种“至虚极,守静笃”的境界,这个时候人们的心境是一丝不留、一尘不染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潮汕工夫茶提出了入静的心得,提倡在社会历史不断发展中,人和自然之间要学会相互沟通,进而不断消解人和自然之间的界限,不断内化历史文化中道家的文化精髓。

3.3 以和为贵历史文化的体现

潮汕工夫茶从茶具本身的搭配以及人们饮茶的群体活动上看,潮汕工夫茶均体现了一种对和的重视,以和为贵是茶具设计中体现的重要历史文化内涵。工夫茶的茶具类型多样,基本必备的有冲罐、若深杯、烧水小壶和红泥小火炉。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在饮茶时不再完全使用这些茶具,比如潮汕人常用电热壶、电磁炉等来替代红泥小火炉,用茶船来代替茶洗,用盖碗代替了冲罐等。可见,潮汕工夫茶茶具不仅注重造型美,还注重在使用时和其他材质工艺品的搭配,进而为品茶者营造一种和谐、美好的品茶意境,体现了潮汕工夫茶的包容性。

3.4 对人尊敬的历史文化体现

潮汕工夫茶体现了一种对客人尊敬的仪式和礼貌,充分彰显了我国历史文化中谦己敬人的礼仪。具体表现为:首先,在给客人斟茶时,要做到低、快、匀、尽。其中,低是要求为客人斟茶要保持姿态的低,不能将盛放茶水的茶具举的太高;快是要求为了不使茶气味的散失,主人要尽快为客人斟茶;匀是指要保持每个茶盅里面茶水的均匀;尽是指不能让多余的水留在壶中。其次,和客人一同饮茶时,要等到客人端杯饮茶之后,自己再饮茶。给客人递上茶水的时候,要首先递给左手边的第一位客人。其次,客人饮茶时,不能先拿中间的茶,以此表示自己对主人的敬重。最后,当客人每喝完一杯茶时,主人要用滚烫的热水对茶杯进行冲洗,再将带有热度的杯子给下一个客人用,体现了历史文化中人们彼此之间的团结友爱。

3.5 崇尚节俭的历史文化体现

潮汕工夫茶茶具的特点之一是精巧、精致。这是由于潮汕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基础决定的,地处偏僻,人多地少,不比中原地区的地大物博。因此,该地区的人们善于将有限的物产进行精细化的加工处理,从而不断创造出更多的价值。随着历史文化的不断演变,潮汕人逐渐将这种设计的精巧、精致应用到工夫茶茶具的设计中,工夫茶茶具的设计宗旨是“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从留存下来的清代工夫茶茶具上可以发现,潮汕地区茶壶的精巧,一般容量不大。从潮汕工夫茶茶具设计的容量上看,充分将我国历史文化中的勤俭节约传承到现代生活中,是将传统美德的一种延续。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潮汕工夫茶是我国茶道中的一种文化,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推崇,逐渐实现其自身的历史文化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得到提升,爱好茶艺者越来越多,陶瓷茶具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在探索新的茶具设计语言的同时,不仅要注重市场商业消费的流行趋势,而且更要深入研究潮汕工夫茶茶具设计的历史文化,从而为人们带来更多精神上的滋养,不断将其茶具设计体现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发扬。

摘要:潮汕地区的工夫茶文化是该地区特有的一种茶文化,主要包括精致的茶叶材料、讲究的茶具、茶冲泡优雅的过程以及关于茶的思想品评、风俗习惯等。其中,茶具是潮汕工夫茶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文章在对潮汕工夫茶介绍的基础上,从集中体现潮汕的茶具入手,在现代设计理论的支持下具体分析潮汕工夫茶茶具的历史文化内涵,旨在不断促进我国茶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潮汕,功夫茶,茶具设计,历史文化

参考文献

[1]杨佩群,周林.潮州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68-70.

[2]林楚生.饮者众,识其道者寡---浅论潮汕工夫茶现状[J].广东茶业,2013(5):12-15.

[3]陈宝.论潮州工夫茶茶具的设计艺术[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3.

[4]吴笑露.中式茶具设计文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3.

[5]冯绍华,邓俊英,冯绍文.茶文化与陶瓷茶具设计[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8(1):119-120.

[6]吴学文.现代手工陶瓷茶具设计的审美取向[J].美术界,2014(2):77.

论潮州工夫茶的文化特色 篇3

潮州工夫茶,在当地不分雅俗,十分普遍,均以茶会友。不论是公众场合还是居民家中,不论是路边村头还是工厂商店,无处不见人们聚在一起,长斟短酌。

凤凰山是粤东的第一高峰,雄伟隽丽,其土质多属红花土、黄花土和灰黑土,很适宜茶叶种植。凤凰茶和铁观音以及水仙、色种都是属于“乌龙”类的茶种,半发酵,绿底金边。关于茶叶的来源,有不同的见解。有专家称,凤凰乌龙茶的来源是当地的畲族同胞。有这样一个传说:海龙王有二子,一日白龙,~日乌龙。白龙与三公主成婚后移居凤凰山,生儿育女。有一天乌龙到凤凰山看望兄长,但失手使其兄跌下悬崖而死。回家受侄辈责怪,乌龙也觉得伤心,最后觉得应为当地畲民做点事。于是他变成茶树,这就是乌龙茶;有的则认为是汉族人最早种植:传说是宋帝南下潮州时,从凤凰山经过,因为口渴,在林中采摘树叶冲水喝,喝后顿觉甘醇爽口。以后当地老百姓就专工栽培这种树,因而成为有名的“凤凰茶”。乌龙变茶只是传说,至于宋帝是否到过凤凰山,还有待专家考证,不管是畲族人还是汉人最早种植,凤凰茶总被当做上品的茶叶,品种繁多:什么黄枝香、蜜兰香、芝兰香、姜母香一应俱全,香型多达上百种,每种香型中又可根据地势和品质等分出若干种。凤凰茶的特点是色浓味郁,耐冲耐泡,冲泡多次,仍然香味四溢,这也是它比铁观音更胜一筹之处。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叶专家均认定:凤凰山是中国乌龙茶的故乡。

清代俞蛟《潮嘉风月记,工夫茶》,对这一文化现象作了详细的描述:“工夫茶,烹冶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炉形如截筒,高约一尺二、三寸,以细白泥为之。壶出宜兴窑者最佳,圆体扁腹,努咀曲柄,大者可受半升许。杯盘则花瓷居多,内外写山水人物,极工致,类非近代物,然无款识,制自何年,不能考也。炉及壶盘各一,唯杯之数,则视客之多寡。杯小而盘如满月。此外尚有瓦铛、棕垫,纸扇,竹夹,制皆朴雅。壶盘与杯旧而佳者,贵如拱璧,寻常舟中不易得也。先将泉水贮铛,用细炭煎至初沸,投闽茶于壶内冲之,盖定,复遍浇其上,然后斟而细呷之,气味芳烈,较嚼梅花更为清绝,非饮者得领其风味……”

翁辉东先生所著的《工夫茶》自序中有关潮州工夫茶作了详细记述:从取水、活火、到期茶具的选择等。茶具包括了茶壶、茶标、盖瓯、茶冼、茶垫、水钵、水缸、红泥火炉、砂铫、羽扇、铜箸、锡罐、茶巾、竹箸、茶桌、茶担等一应用具。

品茶并不仅为了达到解渴的目的,而且还在品茶中或联络感情,或互通信息,或闲聊消遣,或洽谈贸易,潮州功夫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儒雅人家的工夫茶特别讲究,有茶童专门服侍,挑担入山。儒雅人家临清溪而品茶,观山水而论道,赋诗辞而抒情,别有一番情趣。工夫茶是文人骚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雅事,故在许多诗文中均言及工夫茶。近代诗人丘逢甲从日本回国后,在潮州生活时所作《潮州春思》诗六首,其中就有一首记述春日烹品功夫茶的情景:“曲院春风啜茗天,竹炉榄炭手亲煎。小砂壶瀹新鹪觜,来试潮山处女泉。”

二、工夫茶的冲泡过程

潮州工夫茶,具有茶具精致小巧、烹制考究、以茶寄情等特点。据翁辉东《潮州茶经》称:“功夫茶之特别处,不在茶之本质,而在茶具器皿之配备精良,以及闲情逸志之烹制法。”功夫茶一般不用完全发酵的红茶,也不用不发酵的绿茶,而要选用半发酵的乌龙茶。

功夫茶的茶具,往往是“一式多件”,一套茶具有茶壶、茶盘、茶杯、茶垫、茶罐、水瓶、龙缸、水钵、火炉、砂锅、茶担、羽扇等,一般以12件为常见。茶具讲究名产地、名厂名家出品、精细、小巧。茶具质量上乘,俨然就是一套工艺品,这充分体现出潮州茶文化中的高品味的价值取向。功夫茶的茶壶,多用江苏宜兴所产的朱砂壶,茶壶“宜小”,“小则香气氤氲,大则易于散烫”,如果“独自斟酌,愈小愈佳”;茶杯也宜小宜浅,大小如半只乒乓球。色自如玉的,称为白玉令,也有用紫砂、珠泥制成的。杯小则可一啜而尽,浅则可水不留底。

功夫茶之工夫,全在茶的烹制之法,虽有好的茶叶、茶具,而不善冲,也全功尽废。潮州功夫茶的烹法,有所谓“十法”,即活火、掏水、拣茶、装茶、烫盅、热罐、高冲、盖沫、淋顶与低筛。也有人把烹制工夫茶的具体要求概括为:“高冲低洒,盖沫重眉,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具体可将烹制的程序分为“八步”:治器;纳茶;煮水;冲茶;刮沫;淋罐;烫杯;洒茶。最后一步是潮州功夫茶的特有洒茶方法:把茶壶嘴贴近茶杯,然后连续不断地把茶均匀地洒在各个杯中,称为“关公巡城”,不能一次将一杯注满,这样可以保证各杯中茶色泽匀称,最后将壶中茶循环洒尽,即所谓“韩信点兵”。

品潮州工夫茶,不同于一般所说的喝茶。它不同一般喝茶那样,用大杯大喝,而是用小杯品味。品茶之意与其说为解渴,不如说在品味茶之韵,在以茶叙情。潮州工夫茶特别地讲究喝茶的礼节,待茶冲完,主客总是谦让一番,然后请长者、贵宾先品。品茶时先观茶之色,然后杯沿接唇,茶面迎鼻,闻茶之香,再一啜而尽,品茶之味。工夫茶这一套礼仪也就是中国传统的“茶道”的具体形态。

三、工夫茶的渊源

潮州人的饮茶习惯,喝工夫茶时,以“浓”、“苦”出名。何以会有此以“苦”为乐的饮茶习惯呢?我们知道,潮州地处亚热带,热天多,喝茶是为了解渴。有经验的人都知道,真正解渴要靠“水”的“甘”。但是水喝多了,会加重肾脏负担,胃也难受。长期的经验积累,潮州人发明了工夫茶,用少而甘的水解渴。

冲泡工夫茶的各项程序,其目的都是为了尽量提高茶具的温度,以使茶叶中的有益化学物质能够最大程度地析出。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茶的效能,饮后才能口中有余甘,达到以少胜多的目的。因此可以说:北方喝茶是以“水”解渴,而工夫茶则是以“甘”解渴。潮州人吃橄榄,也是为了以甘解渴。有一篇小品文很有趣:

“山僧嗜茶,有樵夫日过焉,僧辄茶之。樵夫日:茶有何德,而师嗜之甚也?僧日:茶有三益。消食一也,除睡二也,寡欲三也。樵夫曰:师之所谓三益者,皆非小人之利。夫小人憔柴自给,豆浆藜羹,仅免饥馁,若嗜消食之物,是未免饥矣;终日辛劳,晏眠熟寐,微明不觉,若嗜除睡之物,是未免苦矣;小人有妻,能与小人共贫困者,因有共睡之乐,若嗜寡欲之物,则妻不能安矣。如此三者,皆非小人之利,敢辞。”

由此可见,山僧与樵夫对于茶之益处足各有不同利害关系的。但也可见,茶之作用却是一样。人之所以想喝茶,最主要是为了兴奋神经中枢,驱逐疲劳,即山僧所说的”除睡二电”。至于止渴、消食、解毒、强心、明目、利尿,还有什么补充维生素C,增加点矿物质,有利于血管柔和因而可以防止血管硬化,沉淀食水中的杂质健饮水清洁……等等,至于山僧所谓“寡欲三也”,究竟有无如此功效,只好留给这方面的专家学者去研究了。

原来茶之所以能兴奋神经中枢,是由于茶叶中含有“茶香精”(又名茶素)的原故。不同的茶叶所含的香精份量或气味不同,由此分别出不同的茶的名称和茶的质量。好茶叶,茶素含

量高,气味浓郁,有特别诱人的香味,例如凤凰茶含茶素高达百分之三十几,所以“耐冲”的秘密就在这里了。茶香精是挥发性的,贮藏不好,很快走失,我们平常说的“茶叶走气了,喝不得了”就是香精丧失了。同样冲泡工夫不好,也会使“香精”丧失,好茶叶的价值,就在“香精”二字,既然“香精”丧失了,还有什么用呢?

原来,茶叶中除香精外,最大量的就是鞣酸,又名单宁酸。少量的单宁酸,可以帮助消化蛋白,消除烟碱的毒素,中和酒精。但是,大量的单宁酸,于肠胃可就不很有益了。用工夫茶的冲法,既可以使“香精”迅速挥发,而又不让单宁酸大量溶解,所以喝工夫茶,尽得茶之精英而可免去茶的弊害。

茶素在冷却后又会凝结。茶壶用久了,壶里会积成一层“茶渣”,这就是茶素凝结而成的,长于喝茶的人最讲究这一层“茶渣”,茶壶之贵重程度,也就在这一层“茶渣”上面。据说积够“茶渣”的老茶壶,不用放茶叶,只要一冲开水,也能色味盎然。喝茶的主要目的,在于喝茶素,工夫茶就是要保证能泡出茶素,这样一切程序就有个标准了。工夫茶一般只冲四次。首冲为皮,二、三冲为肉,四冲为极。“就是因为茶素巳经发挥尽了,茶叶中最有益部分已经被我们取用了,再冲喝下去就要喝到无益的部分了。千万不要可惜。据说以前有因为喝工夫茶喝得倾家荡产的,有趣的故事不定期真不少。但确实,一两好茶如果最低是十元,一天喝它三次,最少也要喝掉十元、八元,更何况成百上千元一斤的高等级茶叶了。这也是樵夫之所以不干的原因。

四、潮州工夫茶的文化内涵

潮州工夫茶是中国茶道的具体形态,它是一种文化,蕴涵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传统与思想。主要是道家的文化。潮州工夫茶的文化归结起来有下面几个方面:

(一)礼人

潮州工夫茶中,礼人这种传统从对茶具的命名以及对茶的认识上。饮茶时人们习惯于把有托盘的盖杯称为“三才杯”:杯托为“地”、杯盖为“天”,杯子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如果连杯子、托盘、杯盖一同端起来品茗,这种拿杯手法则被称为“三才合一”,如果仅用杯子喝茶,而杯托、杯盖都放在茶桌上,这种手法称为“唯我独尊”。对茶的认识上,古人认为茶是天涵之,地栽之,人育之的灵物。对于茶,天地有涵栽之功而人有培育之功,人的功劳最大。

(二)忘我

潮州工夫茶把“静”视为“四谛”之一。“坐忘”是道家为了要在茶道达到“至虚极,守静笃”的境界而提出的至静法门。潮州工夫荼就是这样,品茗时心境达到“一私不留”、一尘不染。潮州工夫茶提供了入静的法门,提倡人与自然的相互沟通,融化物我之间的界限,以“涤除玄鉴”“澄心味象”作为审美观照,来实现这称之为“坐忘”,即,忘掉自己的自身,忘掉自己的聪明。

(三)养生

养生是道家为茶道注入的功利主义思想。潮州工夫茶特别注重“茶之功”,即注重茶的保健养生的功能以及怡情养性的功能。潮州工夫茶品茶时有很多的规矩:从养生的目的出发,以茶来助长功行内力;贪图功利名禄的人饮茶会失眠,这表明他们的精神境界太差。而茶是天赐给道家的琼浆仙露。饮了茶更有精神,不嗜睡就更能体道悟道,增添道行。更多的道家高人都把茶当作忘却红尘烦恼,逍遥享乐精神的一大乐事。

五、结束语

工夫词语的同义词及造句 篇4

1.时间[雨村]有顿饭工夫方回来。——《红楼梦》哪有工夫讲话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曹禺《雷雨》2.做事所费的人力艺文不贵,徒消工夫。——·葛洪《抱朴子·遐览》重行整理,又须费一番新工夫。——鲁迅《书信集》3. [skill]∶经过训练学到的胜任工作的能力始知名画有工夫这些演员真有工夫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术的上品。——《苏州园林》4.[job]∶工作白天下田做工夫5. [gongfu]∶同“功夫”他有一身好工夫。 [1] 6. 细致、精微、讲究闽南语系的潮州话中,“工夫”有细致、精微、讲究的含义,如“工夫茶”。7.古代做体力劳动的人工-劳动,夫-成年男子。

二、工夫词语的同义词

手艺 [ shǒu yì ]

技艺 [ jì yì ]

三、工夫词语的造句

1、一眨眼的工夫它就发生了。

2、只要工夫下得深,总有磨杵作针的一天。

3、一眨眼的工夫就把一杯不兑水的白兰地一饮而尽。

4、只用了会儿工夫,张明就做完了作业。

5、火箭飞得真快,一眨眼工夫不见了。

6、像我这样鲁钝的人就是需要比别人多花十倍的工夫来学习。

7、飞机从空中掠过,眨眼的工夫就不见了。

8、这位不知名的外科大夫医术高明,一会儿的工夫就为弟弟包扎好了伤口。

9、几年的工夫,张老汉就成了暴发户。

10、老人技艺超群,不到一会儿的工夫就做出了一件漂亮的泥塑作品。

11、你写作文,总犯词不达意的毛病,看来今后要在斟字酌句上下工夫。

12、莫非这小偷有飞檐走壁的特异功能?怎么一眨眼工夫,人就不见了?

13、刚才还好好的,怎么一眨眼工夫就病倒了,真是祸从天降啊!

14、磨杵成针这句话是说,只要工夫深,任何困难都能克服,任何事情都能办好。

15、所谓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就是人在脑子中运用概念以作判断和推理的工夫。

16、没几年工夫,他就当了市长,真是青云直上。

17、不要怕落后,我相信铁案如山这句话,只要下工夫,你的英语成绩就会提高得很快。

18、俗话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19、落起墨来,却是兔起鹘落费不了多少工夫。

20、如果我们不狠抓产品的质量,而仅仅在包装上下工夫,那就未免舍本逐末了。

21、从云霄飞车上下来,有好一会儿工夫,我觉得天旋地转,认不清方向。

22、眨眼工夫,他就跑得无踪无影了。

23、要完成这项艰苦的事业,需要蛇无头不行的精神和工夫,不想幻想一蹴而就。

24、搞学问,需要扎扎实实下工夫,一步一个脚印,不容许投机取巧,弄虚作假。

25、想要做好学问,移樽就教的工夫必不可少。

26、本人没工夫跟你据理力争、争长论短的。

27、一会儿的工夫,草原上扬起了遮天蔽日的沙尘。

经典传说故事:工夫红茶 篇5

传说峰峦起伏,山势陡峭,高山密林,清朝光绪年间以前,祁门只产绿茶,不产红茶。

1875年,安徽黟县有个名叫余干臣的人,在福建罢官回原籍经商,因见了红茶畅销多利,便在至德县尧渡街设立红茶庄,仿“闽红茶”制法,开始试制红茶。

1876年,余氏又先后在祁门西路镇、闪里设红茶分庄,扩大经营。由于祁门一带自然条件优越,所制红茶品质超群出众。因此,产地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声誉越来越高,在国际红茶市场上引起了茶商的极大注意,日本人称其为玫瑰,英国商人称之“祁门”。

高档祁红外形条索紧细苗秀,色泽乌润,冲泡后茶汤红浓,香气清新芬芳馥郁持久,有明显的甜香,有时带有玫瑰花香。

祁红的这种特有的香味,被国外不少消费者称之为“祁门香”。祁红在国际市场上被称之为“高档红茶”,特别是在英国伦敦市场上,祁红被列为茶中“英豪”。

每当祁红新茶上市,人人争相竞购,他们认为“在中国的茶香里,发现了春天的芬”。

祁红茶宜于清饮,但也适于加奶、加糖调和饮用。祁红在英国受到了皇家贵族的宠爱,也被赞美为“群芳之最”。

闽南茶文化的特点 篇6

2015-8-13 08:47 来源:第一茶叶网

摘要:中国茶文化是东方艺术宝库中的奇葩。每个地方的茶文化也是不尽相同的,而闽南茶文化的精华是茶艺,它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茶具、火候、环境。...中国茶文化是东方艺术宝库中的奇葩。每个地方的茶文化也是不尽相同的,而闽南茶文化的精华是茶艺,它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茶具、火候、环境。

饮茶是闽南人生活中的一大享受。过去,在闽南有一种说法:“抽啦叭烟,听南音乐,泡功夫茶,其乐无穷。”

那么如何泡好一壶茶,如何享受一盏茶呢?这是需要技艺和艺术的,这就是茶艺。

闽南人把饮茶叫作泡茶,泡茶最讲究茶叶、水和茶具了。

茶以新为贵,而且要优质茶叶。闽南人喜欢喝乌龙茶,因为乌龙茶是介于不发酵茶(绿茶)与全发酵茶(红茶)之间的一类茶叶,它外形色泽青褐,所以称“青菜”。乌龙茶经冲泡后,叶片上有红有绿,汤色黄红,口味醇厚。而乌龙茶茶中最负盛名的是安溪铁观音,铁观音如青橄榄,入口略有苦涩,入喉后渐渐回甘,韵味无穷。

泡茶对水有严格的要求,因为水有软硬之分,凡每公升水中钙、镁含量不到8毫克的称为软水,反之则称硬水。泡茶要用软水,用硬水泡茶,茶味变涩,茶香变浊,茶汤变色。

闽南人泡茶爱选用有加盖的陶器茶具,因为它会“保香”和“保味”。最喜欢“孟公壶”和“若深杯”。“孟公壶”又称“孟臣罐”,容量只有50一100毫升,小的如早桔,大的似香瓜。小的茶杯就叫“若深杯”或“若深瓯”,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只能容4毫升茶水,通常1个“孟公壶”与4个“若深杯”一起放在圆形茶盘中,显得很有艺术欣赏价值。

闽南人对饮茶情有独钟。在闽南地区就有这么一种说法:“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全身疏通;一天三盅,雷打不动”。在福建安溪县,还流传着“早上喝碗铁观音,不用医生开药方;晚上喝碗铁观音,一天劳累全扫光;三天连喝铁观音,鸡鸭鱼肉也不香”。人们在说到闽南人的热情好客时,总也离不开一个“茶”字,因为“闽南人真好客,入门就泡茶。”

泡茶可是要有技艺的。不久前,我有幸拜访了“茶仙”洪清源老先生,目睹了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艺和如何享受一盏茶的艺术。

洪老先生从小在厦门的“茶桌仔”(饮茶摊)边长大,年过古稀的他泡茶技艺炉火纯青。只见他拿出了一套小巧玲珑的紫沙壶茶具,边摆放边说,泡茶的程序非常讲究,所费的时间可比喝茶的时间多哦,要不怎么叫“功夫茶”呢。

“首先是茶具,一般用红色的宜兴陶壶,只有掌心大小,叫‘小掌’,配套的茶杯自然就更小了。用这样的茶具泡出的茶叫‘小掌茶’。”

我看茶几上除了茶壶、茶杯外,还有搁茶杯的茶盘和一个碗状的放置茶壶的茶洗。洪老先生指着茶洗说,每一次喝完茶和泡茶之前,都要将茶杯放入茶洗中,用煮沸的开水冲烫,这就是茶洗的功能之一。

洪老先生拿起开水对我说:“第一道程序就是烫壶、烫杯。随后,倒掉茶洗中的水,将茶壶放在茶洗中,放上茶叶,茶叶要放满壶,这样冲出来的茶才够味。”

只见他在茶壶里塞满了茶叶,接着就把开水冲入茶壶中,这时浮起一些泡沫,老先生就用壶盖轻轻拨动,把泡沫拨出,然后盖上壶盖,再从壶盖上淋下开水,把壶外的泡沫冲走,这样,茶壶内外温度相差不会太多。了,热气才不会跑掉。他把茶壶提起,将这第一遍茶全部倒入茶洗中。第二道水立刻冲进去,冲到壶盖盖下去后有少许茶水溢出为止,盖上盖子,再淋一些开水。

洪老先生说,泡茶最忌讳浸茶,一浸就出茶碱,茶就苦了。他拿起茶壶边斟边说:“斟茶是很讲究功夫的,必须用一个手指按住茶壶盖,将茶壶翻转九十度,壶嘴直冲下,迅速绕着已经排成一圈的茶杯斟下去。开始叫’关公巡城’,每一个杯子都要巡到,最后叫‘韩信点兵’,那后边的几滴是最甘美的,所以每一个杯子都必须点到。”

洪老先生说,这样斟出的茶,每一杯色泽浓淡均匀,味道不相上下。一泡茶,一般冲五六次,讲究一点的,冲泡三四次就要将茶叶渣倒出,重新烫壶、烫杯。

接过洪老先生递过来的茶,果然清香扑鼻。按照老先生先闻后品的指点,我深深吸了口气,顿觉有一缕淡淡的清香直透丹田,滋润身心。然后我浅浅地抿一口,在口中稍留,再缓缓咽下,慢慢品味,舌有余甘,那真是一种享受啊!

听众朋友,听了我上面的介绍,你一定会感受到饮茶确实是一门艺术。是的,这是一种茶艺,它是茶文化的精髓。而茶道是茶文化的另一境界,闽南的茶道精髓,体现在一个“和”字上。例如,当地村民有什么纠纷或隔阂,只要长辈出面开一个“茶话会”调解,便可轻松把事情“摆平”。这种茶文化中的“和”,意蕴着风调雨顺的天和、青山绿水的地和以及友好相融的人和。

工夫红茶的药用和保健功效 篇7

工夫红茶的独特药用成分

茶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目前已知道的就有500多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有250多种。

多酚类物质:简称茶多酚,俗名茶单宁,是茶叶中最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可溶性的多酚类化合物在红茶中的含量约为干重的10%~20%,主要由儿茶素类、黄酮素类化合物、茶青素和酚酸组成,以儿茶素类含量最高,约占茶多酚总量的70%,是茶叶药效的主要活性成分,有着很好的医疗保健价值,具有防止血管硬化、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暖胃养胃、消炎抑菌、防辐射、抗癌、抗突变等多种功效。

茶色素:茶叶中的茶黄素和茶红素是由茶多酚及其衍生物氧化缩合而成的产物,是红茶中的主要品质成分和显色成分,也是茶叶的主要生理活性物质之一,具有降血脂、消除氧自由基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此外,红茶中还含有一些次要的活性物质,虽然含量不高,但却具有独特的功效,如茶叶中的脂多糖,具有防辐射和增加白血球的功效;茶叶中的多糖复合物和脂质组分中的二苯胺,具有降血糖的功效。

工夫红茶的医疗和保健作用

防治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

红茶具有舒张血管、有益心脏的特殊功能,饮茶可以降低人体血液中有害胆固醇的含量,而增加有益胆固醇的含量,有降低血压的功效。同时可以降低血液黏度、抗血小板凝集,对预防脑血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有效。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每天喝1杯红茶与不喝者相比,前者得心脏病的风险要比后者低40%。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实验指出,饮用红茶1小时后,测得经心脏的血管血流速度改善,证实红茶有较强的防治心梗效用。最近荷兰在对流行病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饮茶多的人群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减少45%。

养胃暖胃、驱寒

红茶是经过发酵烘制而成的,茶多酚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发生酶促氧化反应,这些茶多酚的氧化物能消炎,保护胃黏膜,能养胃暖胃,所以,不论清晨或夜晚都能享受红茶的乐趣。

红茶甘温可养人体阳气,生热暖胃,增强人体抗寒能力。中医认为“时届寒冬,万物生机藏闭,人们的生理机能处于抑制状态,养身之道,贵乎御寒保暖”。故冬日严寒时节以喝红茶为理想饮品,所以民间常以红茶作为暖胃、助消化的良药。

强壮骨骼,防龋齿

2002年5月,美国医师协会发表对男性497人、女性540人,经10年以上的调查,指出饮用红茶的人骨骼强壮,因为红茶中的多酚类有抑制破坏骨骼细胞物质的活力。在各种饮品中,红茶的多酚类最多,含17.4%,绿茶12.0%,红葡萄酒为9.6%。

为防治女性常见的骨质疏松症,专家建议每天坚持喝1杯红茶,坚持数年,其效果明显。如在红茶中加入柠檬,强壮骨骼。效果更佳。

另外,饮茶可以抑制口腔中龋齿分泌的一种酶,使得龋齿菌不能黏着在牙齿表面,能起到防龋齿的效果。而且,红茶中含有丰富的氟,与牙齿钙质有很大的亲和力,它们结合之后可以补充钙质,使抗龋齿的能力明显增强。所以用红茶漱口可预防蛀牙和过滤性病毒引起的感冒。而且,美国杂志还报道,红茶抗衰老的效果强于大蒜、西兰花和胡萝卜等。

红茶药用方剂列举

茶从一开始就是以其独特的医疗保健作用引人注目。药茶配合使用,自汉代始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茶疗热方兴未艾,不但传统的药茶方被广泛应用,而且许多新的茶药方剂不断推出,使茶药更适合现代人的用药心理,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下面介绍几例,以供参考。

煮茶防治心血管疾病

红茶5克,水200毫升,中火煮沸5分钟,沉淀片刻,去渣取茶液约150毫升,每日空腹1次饮尽,连续3个月,即可获得显著疗效。老年人坚持长期饮用,有效防治心血管疾病;20岁以上的成年人开始饮用使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可防患于未然。煮茶疗法防早搏、房颤优于其它药物。但煮茶要用陶器,茶量不少于5克,而且要长期坚持。

出处:《灵验偏方300个》

健脾消食方

红茶5克,红糖、蜂蜜各适量。

方法:先以沸水;中泡红茶10分钟,再调入红糖、蜂蜜,趁热饭前频饮之,每日3剂。

功效:和胃化湿,健脾补虚。

适用:脾胃虚寒症:症见胃脘隐痛、喜温,泛吐清水,神疲乏力,朝食暮吐,面色恍白,大便溏。

出处:《茶疗药膳》

抗癌方

红茶8克,猕猴桃100克,红枣25克。

方法:先将猕猴桃和红枣加水1000毫升,煮沸至约500毫升,趁热加入红茶,5分钟后即成。每日1剂,分3次饮服,并食猕猴桃和枣,每日1剂。

功效:健脾、抗癌。

适用:胃癌,湿热黄胆,维生素C缺乏症。

出处:《饮茶健身全典》

开郁利气方

红茶3克,玫瑰花、月季花各9克。

方法:研粗末,以沸水;中泡浸10分钟,随时温饮,每日1剂,连服数天。以于行经前几天服为宜。花若用鲜品,量加倍。

功效:活血调经,理气止痛。

适用:气滞血瘀所致的痛经、量少、腹胀痛、经色暗或挟块,或闭经。

出处:《茶疗药膳》

健肝明目方

红茶1克,枸杞子10克(用盐炒至发胀,去盐备用),白菊花10克。

方法:以沸水冲泡浸数分钟,每日1剂,分3次饮服。

功效:疏风散热,养肝明目。

适用:视力减退、目眩、夜盲症。

出处:《茶疗药膳》

上一篇:高级审计员工作职责下一篇:浅谈中国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