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群众文化的特点

2024-06-05

新时期群众文化的特点(精选12篇)

新时期群众文化的特点 篇1

文化是民族之根, 城市之魂。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民族, 一个不能不断进行文化创新的民族, 是很难发展起来的, 也是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的力量, 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我们要高擎先进文化的火炬, 秉承浑厚的文化底蕴, 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之所长。

由于受入世的影响和拉动, 中国的整体文化将在更加繁荣的过程中, 更加多元化。新时期的农村文化, 在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后, 必然会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原有的知识结构, 也将自然地在变化、发展中重组。作为一个群文工作者, 必须以敏锐的目光注视到这一点。同时也必须以一个研究者的心态, 认真对待这一变化, 使自己的思想与意识, 永远地保持与时俱进, 永远地把握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永远地让先进文化服务于人民大众。

那么, 新时期的群众文化究竟有哪些特点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结构多元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就是说, 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 必然会产生什么样的上层建筑。由于中国农村, 长时间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 加上数千年来受封建统治阶级思想的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讲, 农村文化只是一种纯粹思想教育的载体, 与世界范围内的大文化相比, 它是纯净的, 单一的, 和现代文明相比, 它又是滞后的。即使新中国成立后, 由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我们采取的是计划经济下的封闭式的发展战略, 加上政治文化、精补文化对农村生活的笼罩, 农村文化基本上还属于单轨发展。通常情况下, 农村文化的结构, 均以传统文化为基础, 以政治文化为框架。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入世后, 伴随着世界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国际发展大趋势和农村生活水平、生活质员的不断提升, 加之现代科技的介入, 传统的农村文化, 不断地受到种种力量的挑战和冲击, 于是农村文化呈现出于姿百态的新景象。政治文化、精神文化、科技文化、种植文化、企业文化、医疗保健文化、艺术欣赏文化、洒吧文化、歌吧文化、饮食文化、短信文化、广告文化、茶文化等。这就显现了新时期农村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结构多元化。

二、形式多样化

不断增长的经济基础和不断进步的生活方式, 将不断地创造着新的文化内容。农村文化结构的多元化, 必然带来农村文化的刘宇撰《灵庆公神堂碑阴记》载:“顷以天久不雨, 草木无辉, 农夫愁怨, 虑失其岁。职方於是斋心累辰, 亲执牲帛, 将至诚之德, 告灵化之源。尝不崇朝, 而雨斯足, 如斯者数四。是则人有德於神, 神亦有德于人, 德交归焉。”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历史条件下, 祈雨的胜利, 使人们相信神灵保佑可以风调雨顺、生产丰收、安居乐业。在“知恩必报”这种中国传统心理的支配下, 人们修建神庙, 供奉香火, 定期朝拜。为了表现自己虔诚的心理, 又在庙内修建乐楼, 在神诞日、庙会期间, 演戏酬神, 报答神恩, 希冀得到神灵永远的保佑。

二是体现了水神崇拜的功利目的

早期人类思维简单, 富于幻想, 对于一切自然现象都感到神秘而恐惧。这种敬畏众神的心理便是祭祀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人们祭祀水神主要是基于各种各样功利性目的, 对于统治阶级来说, 面对当时农业生产主要靠天吃饭的这种局面, 各个地方的水神庙, 满足了百姓精神寄托的需要,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人们奉祀这些水神, 就是希望在天下大旱时, 能够风调雨顺、农业生产五谷丰登, 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 也就是帮助自己实现有时难以改变的现状。如柳林县大井沟村黑龙庙, 把庙会时间定在四月二十日、七月十六日, 也就是禾苗需要雨水的季节。

水神崇拜这种古老的文化传统, 表现为信仰的丰富性, 形式的广泛性, 文化的厚重性。人们从对神灵的敬畏开始, 修建神庙, 顶礼膜拜, 祈求神恩, 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规范的祭祀礼仪, 定期的庙会活动, 反映了民俗观念中水神崇拜的人格化倾向。山西民间水神崇拜的历史与文化, 与农业生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土壤, 对古代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形式多样化。

历史的发展一再证明:一定的生活方式, 必然创造一定的文化形式和水准。进入新世纪后, 我们清楚地看到, 随着现代文明和现代精补生活的不断攀升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节奏、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随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种种向往和追求, 随着人们视野的不断扩大、活动范围的相对扩展、活动内容的相对增多和各种媒体的广泛介入, 随着人们竞争意识的增强、竞争场地的不同、竞争方式的变幻, 特别是随着人们对新文化的渴求, 新时期的农村文化, 自然地呈现出种种形式, 如:舞台演出、家庭影院、家庭演唱、街头演唱、企业策划和企业宣传、酒吧歌吧演唱、田间地头演唱、广告宣传和丰富多彩的舞蹈艺术、民间文学艺术等。同时, 文化的存在方式、展示方式、传播形式, 也会因时因事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 将催生不同的文化形式出现。

三、内容深层化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 先进的生活方式, 多元化的文化结构以及多样化的文化形式, 必将带来国民素质的提升, 提升后的国民素质, 会直接影响和作用于农村文化的内容。这种作用与影响, 必然地促使农村文化I向着深层化的方向发展, 如:农民对种植文化的要求, 会从科学意识的建立, 上升到渴求对具体技能的传播:企业文化也将会从单一的鼓动发展, 上升到对竞争谋略的筹划和实际技能的操作;广告文化将会从单纯的形象设计, 上升到企业的理念和培养、发掘人生的内含;保健文化也将从广普锻炼, 发展到适度把握等。特别是随着世界文化的到来, 在对农村文化内容的形式把握上, 还会逐渐朝着系统、精细的方向发展。这就决定, 未来的农村文化, 会是相对的深层化。

除此之外, 新时期的农村文化, 在发展的过程中, 还会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作为一名群文工作者, 要想不落后于时代, 就必须紧跟党中央的战略步伐, 用发展的眼光, 密切注视社会的变化, 随时倾听时代的声音。不可闭目塞听, 不可固执己见, 更不可凭空想象和主观臆断。要扩大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 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 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有效地开展各种适合当地情况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紧跟客观条件的变化和时代发展的步伐, 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 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 在工作中求新思变, 创新思想观念、创新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思路, 努力开创文化工作的新局面, 实现社会和谐的伟大理想。

影响。

参考文献:

[1]《阳城县志》[M]卷四《方舆·坛庙》.同治十三年刊印:18。[2]王轩.光绪《山西通志》[M]册11.《秩记略上》.中华书局出版社, 1990:5055.

[3]粟守田.《上伏村志》[M].晋城市新闻出版处监印, 1995:189。[4]刘大鹏.《晋祠志[M]》上册.卷六《宸翰》.山西人民出版社, 1979:156。

注释:

1. 碑高222厘米, 宽88厘米, 侧宽18厘米, 正书, 笏头方跌, 现立于正殿廊下。

2. 碑高328厘米, 宽80厘米, 侧宽16厘米, 螭首龟跌, 无题额, 现存正殿廊下。

3. 壁碑, 一共9方, 高宽不等, 字体正书, 行数及大小也不一, 现嵌于大殿东墙外侧。

4. 碑高117厘米, 宽53厘米, 正书, 现存该庙废墟内。

5. 碑高210厘米, 宽83厘米, 螭首龟趺。碑文正书, 刊立于唐贞元十三年 (797) 。原在池神庙, 现由运城市博物馆收藏。

作者简介:

薛卫荣 (1972) , 男, 汉族, 山西芮城人, 运城学院师范分院中文系讲师, 主要从事戏曲文物研究, 文学硕士。

新时期群众文化的特点 篇2

新时期督查工作的特点及其对策

中共XX县委办公室年 月 日

督促检查工作是提高机关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督查工作已成为领导决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必将进一步促进督促检查工作任务、地位、作用的变化和工作方法上的深刻变革。纵观

新时期督查工作,具有以下几个新的特点:

一是在督查工作范围上,由单纯办文办事的“小督办”向办理党委决议、决定的“大督办”方向发展

过去查办工作只是办理一些文件催办、领导交办或临时性的其它工作,处理一些简单的事务。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以后,督办工作也逐渐由落实事务性工作向落实政务性工作转移。这时的督办工作已不再是狭义上的催办工作,而是具有更广泛意义上的督促检查工作。它的范围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除了文件、报刊和领导交办的事项外,更主要的是党委重要会议包括党委常委会议、全委会议和工作会议决定的带有全局性的重大事项。这是督查工作在根本性质上的一次重大变化。

二是在督查人员组成上,由办公部门秘书同志构成的“低层次”向党委主要领导同志构成的“高层次”方向发展

查办工作的重点逐渐转移到督促检查各级党委决议、决定以后,只靠秘书部门已很难完成这一艰巨任务。把督查工作纳入党委日常工作,由各级秘书部门的任务变为各级党委的职责,由单纯秘书人员抓,变为督查人员和各级党委领导同志共同抓已成必然趋势。“工作检查,党委有责”。做好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应成为各级党委常抓不懈的工作。XX县从大农业的思想出发,大力发展科学养猪事业,从县委书记到县六个班子成员,从畜牧主管部门、乡镇党委到各村民委员会,形成了一整套运行灵敏、权威性高、服务性强的督促检查工作系统,全县生猪直线育肥工作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是在督查工作本质特征上,从偏于注重工作过程、单纯督查政治性工作的务“虚”型,向注重实际效果、综合督查政治经济工作的务“实”型方向发展。

工作过程和工作形式,是事务发展非本质的外在联系。对落实某一事项,过于注重形式和过程,督查工作就不能抓实。把党政分开看成是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的分离是一种错误的理解,而党委部门单纯注重抓政治工作督办也同样是一种错误。以上两种倾向已偏离新时期督查工作轨道。如果说前者是“务虚”督查的话,那么注重实际效果,抓好政治和经济工作更高层次的结合、求实务实才是“务实”督查,是新时期督查工作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XX县结合中央2号文件精神,把党政机关办实体搞创收促服务作为全年性工作进行督促检查,既抓党务工作又抓经济工作,使之互相促进,效果非常明显。

四是在督查工作方法上,由凭老经验办事的“传统式”向探索研究督查工作新规律的“科学式”方向发展

(一)增加督办工作的透明度和开放性。把一些影响大、牵涉面广的典型事例的查办结果,在督办专刊上公布或让新闻部门进行报道和评论,不仅对公职人员起到制约作用,便于舆论监督,强化民主意识,提高监督效应,而且增加了督办工作的透明度,提高党的威信。

(二)加强对查办件的综合分析。如果说过去搞好就案办案,按时办结就算较好地完成了任务,那么现在看就不适应形势的发展要求了。新形势要求我们要保质保量地完成督办任务,并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单纯发函催办、电话督办、催要材料的做法已不适应需要,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材料,对各种类型的督办事项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提出参谋性的意见或建议,已成为新时期督办的有效方法。

(三)实行全方位督促监控。决策落实不仅牵动全局,涉及方方面面,而且事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因此,“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不行,必须抓住全局性的问题,进行总体驾驭,随时向领导提供“运行图”,科学调整督促检查的方位和力度,做到哪里落实不好,哪里的督办网络就跟踪不放,形成严密的“控制线”,使领导决策得到全面落实。

针对新时期督查工作的特点,我们必须调整工作思路,采取相应的对策,始终保持督查工作与县委中心工作的同心、同向、同步。

第一,强化督查机构,配齐配强督查工作人员

(一)加强县级机构建设。一方面要明确机构职责,规范机构名称。纵观全区的情况,各市县委都建立了督查机构,有的叫市县委办查办室或督查室,有的叫市县委办查办组或督办组,机构名称不统一,不确定。建议全区统一督查机构名称,统称市县委办公室督查室。另一方面要相应增加现有督查机构编制,按照省委的要求,督查人员的配置,地区级的不少于五人,县级不少于三人。现在看,全区十二个市县只有一个县达到了要求,其余多数市县只配两人,还有两个市县只有一人,远远适应不了工作需要。就当前机构形势来说,总的趋势是人员精简,职能要转变。但督查工作有本身特殊性。就其所担负的职

能来说,编制要相应地增加。这是改革开放大势的必然需求,是新时期督查任务使然。

(二)配强工作人员。督查工作是办公部门一项新的工作,各地没有成熟的经验,况且事物总是不断发展的,需要逐渐地探索。在配齐督查机构编制的过程中要配强人员。一是在缺额人员选配上,既要注意政治,又要注重知识,更要强调能力。要把那些政法素质好,文化功底深厚,政策水平高,协调能力强,工作潜力大的优秀人才选进督查队伍。切忌甩包袱式的“选人”。二是在现有督查人员素质的提高上,上级业务部门要有“统”的意识,对其督查网络,要统一确定,统一培训,统一考核。给专职人员创造一个提高能力的良好机会。全区进行的定期不定期秘书工作知识竞赛,督查工作理论研讨,就很有成效。地委督办部门也应建议全省定期不定期地召开各市县委书记、办公室主任参加的工作会议、座谈会议或理论研讨会议,以及举办一些全省范围的专业人员业务培训会,通过交流经验,研讨工作规律,不断提高督查工作水平。

(三)健全督查工作网络并充分发挥其作用。近年来,全区督查工作网络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不够平衡,多数市县流于形式。上下贯通,左右相连、灵活机动、反馈及时的运行机制还没有全面建立起来,网络的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督查潜能还很大。要想真正发挥县级督查工作潜能,必须建立起以市县委办公室为中心的由各职能部门组成的督查网络系统。按一般系统论来说,网络系统的子系统是这些互相联系的职能部门,职能部门动作正常,网络系统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根据我们的实践,各职能部门分管常务工作的领导应负责抓好县委和本级党委的督查工作,同时明确办公室主任或秘书股长兼做此项工作。至少每半年召开一次督查网络成员工作会议,通报情况,明确任务。建立这样的系统,才能保证县委决议、决定的贯彻落实。

第二,建立督查工作相关机制,加强“三化”管理

加强对督查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是新时期的客观要求。对此,必须加强以下六项制度建设。

(一)岗位责任制度。年初按督查人员的分工制定出工作目标责任,每个工作人员都有明确的任务目标。

(二)登记制度。凡列入督办的事项,首选要进行登记。

(三)记录制度。对督办事项的办理过程作记录,包括项目下达的形式、催办过程、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等。

(四)请示汇报制度。要经常向主管领导请示汇报工作。对限期办理的事项一般应在两个月内报告办理结果,重要事项在随时报告办理结果,短期内难以办结的中,应定期报告一次进展情况。

(五)情况汇总制度。对阶段性工作要及时进行私馈和汇总,半年进行一次工作分析,年底进行全面分析。

(六)工作通报制度。对有关部门和人员完成督办项目情况要军事基地进行通报,成绩突出的要进行表彰。

第三,应经济发展需要,立足服务,转轨变型

小平同志南巡发表谈话之后,全国上下紧紧围绕中央2号文件,进一步加快了经济发展速度。党委各个部门也逐步形成了一种千方百计为经济工作服务的良好态势。XX县在抓法上逐步形成了城乡两条工作思路。即农村抓专线,建基地,找市场,办实体,搞服务,增效益;城镇抓专项,建实体,办实事,解难题,搞服务,增效益。县委督查机构也紧紧围绕这两个思路开展工作,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督查工作为了适应形势需要,当前应以中央2号文件为契机,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实行转轨变型。

(一)建立“三型”督查组织。即政治经济型、监督服务型、办结效益型。所谓政治经济型,就是督查组织在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同时,正确分析和探索新时期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趋势及特点,学经济,懂经济,督查经济,在全党抓经济,一心搞建设的大气候中,围绕党委工作中心,做经济建设的“助推器”。所谓监督服务型,就是一方面对党委决议决定事项进行“奉命”督办,另一方面帮助承办部门分析决议落实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其出主意想办法,办实事解难题。进行“服务式”的督办。所谓办结效益型,就是既要注重办结率,更要注重办结后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但在形式上办结,而且在内容上办结,在实际效果上办结。

(二)培养三型督查干部。即经济型干部、协调型干部、参谋型干部。

1、督查人中要懂经济。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跟上经济建设的快节奏,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就是一切工作向中央2号文件所要求的方面转变,党委想经济、抓经济、议经济,党委督查部门就是围绕这个中心进行立项、督办。经济型干部是社会发展到新阶段的客观要求。

2、督查人员要会协调。随着党委工作重心的转移,主要领导都把主要精力放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上。如果说以前的一些文山会海属于高层次协调的话,那么,随着领导同志工作作风的转变,这些协调性工作有很大一部分落实到了督查部门的头上,督查人员要适应这种形势的要求,迅速高层交协调的艺术。

学校安全:新时期新特点 篇3

遭受暴恐袭击危险在增加

20世纪90年代,国际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西方敌对势力把目光投向我国,支持“三股势力”在我国搞破坏。在这种背景下,“三股势力”在我国不断制造恶性暴恐事件,不但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也使校园安全蒙上了阴影。比如,2008年发生的“3·14事件”波及学校,导致部分车辆被砸,个别职工被打伤。

频频发生的恐怖事件不仅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损失,更是给人民造成了深重的心理创伤。物资损失可以弥补,但心灵创伤则可能伴随受害者终生。学校是未成年人聚集的场所,学生防范能力薄弱,因此必须提高学校安全警戒级别。另外,像电影院、公园等公共场所,也是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活动的地方,故也属于需要加强安全管理的范畴。

二、贫富差距扩大背景下,

报复社会案件迅速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贫富差距也逐步拉大。第一,国民收入差距拉大。基尼系数是反映国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基尼系数为0.275,而2010年已达到0.438。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尼系数以每年0.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加。第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3,大量乡村居民涌入城市谋生,城市将因急剧膨胀而产生诸多社会问题。第三,社会不同阶层的财产拥有量悬殊。联合国计划开发署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占人口总数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则高达50%。

在贫富悬殊急剧扩大的背景下,以报复社会为特点的危及学校安全的刑事案件迅速增加。2004年,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害4名同学。许多社会公众对马加爵表现出了同情,把其杀人动机归结于他因贫困受歧视而对社会产生的仇恨。2010年,一男子在福建南平某小学门口连砍13名小学生。凶手没有工作,没有生活来源,对社会充满仇恨。这两个作案者一个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极度自卑的孩子,一个是下岗后谋职不成的待业者。他们都处于社会的底层,当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进而使得他们更加被边缘化时,他们的焦虑和自卑、不满与仇恨也与日俱增。此时,如果再遭遇某些挫折或影响其切身利益的突发事件,那么,他们心底中积蓄的不良情绪将极度膨胀,最终可能产生犯罪行为。

三、性观念巨变背景下,

性侵害案件迅速增多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性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学校性侵害案件呈上升趋势,且在性侵对象、手段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校外人员嫖宿、强奸幼女案屡有发生。比如,贵州习水嫖幼案。2007年10月至2008年7月期间,刘某、袁某先后在贵州习水县城的三所中学和一所小学门口附近守候,多次将中小学女生挟持、哄骗到偏僻处,以要打毒针、拍裸照、殴打等威胁手段胁迫卖淫。学生性侵老师的案件也有发生。当前,人们的物质生活非常丰富,速成食品大大增加,再加上影视传媒的影响,未成年人的发育提前了许多。提前发育使得一些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下易产生认知失调下的性冲动,而其身高的增长也使得他们的性冲动行为获得了体能的支持。比如,2009年9月,某中学放学后,24岁的女教师胡某留下杨生和彭生做思想工作。14岁的杨生和15岁的彭生个子高大,面对美女教师,杨生竟心生邪念,串通彭生对该老师实施强奸。教师利用高科技电子产品性侵学生事件也多次发生。2014年5月19日,深圳市宝安区某学校的几个家长就曾集体向学校举报,她们才上六年级的女儿,三番五次被班主任老师带进办公室,被逼迫看电脑中的黄色图片。学校行政人员与校外人员合谋性侵学生事件也曾上演。2013年5月8日,海南省万宁市某小学6名就读六年级的小学女生集体“失踪”,后查明他们被该小学校长和房管局职员带走开房。

四、独生代背景下,

“90后”学生冲动型犯罪增加

“90后”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享受着家庭的温暖,享受着几代人的呵护。家庭溺爱助长了他们的任性,当遭遇挫折时他们往往采取过激的方式来应对,而不考虑后果。比如,2014年9月23日,沈阳某中学一名男同学上课时间玩手机,被老师发现并没收,在没有任何征兆情况下,该同学一刀刺入老师体内,导致老师脾脏摘除。

五、信息化背景下,学校安全危机

事件传播速度加快

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新闻媒体的敏感关注,以及微博、微信等交流平台的快速发展,学校安全危机事件的传播速度远远超过以往,并且再也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完全掩盖、封锁消息。所以,如何预防谣言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第一时间澄清事实,将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新课题。

学校安全涉及师生的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新时期,学校中的渐进性、常规性的安全问题没有减少,而突发性、独特性的安全问题又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我们必须加强常规性的安全工作,同时不断研究学校安全的新问题、新特点,才能尽最大可能保证学校安全,使青少年健康成长,使广大教师愉快地工作。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略论新时期企业文化的基本特点 篇4

关键词:新时期,知识经济,企业文化,时代特点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灵魂,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也就是说, 每一个时期的企业文化, 无论从形成或发展, 从内容或形式, 都无一例外地受到 其时代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制约与影响, 从而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一方面,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 同一企业在不同时代, 其企业文化也有不同特点。所以说, 时代特点造就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也反映着时代风貌。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企业文化建设必然与时俱进, 向前发展。在知识经济来临的新形势下,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信息革命和网络经济使市场呈现全球化, 自主创新、开拓进取、竞争合作、效率优先等都将成为未来企业文化的主旋律。由此, 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动准则都有着不同的变化, 新时期的企业文化与工业经济中传统文化模式有很大程度上的差别。笔者认为, 新时期企业文化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一、创新文化

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更是如此。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 对竞争而言, 不创新, 即失败 (死亡) 。要使企业能持续健康地发展, 必须不断创新。优秀企业与后进企业的差距, 关键在于创新能力的差距。尤其是在信息化背景下, 创新的作用得到空前强化, 并升华成一种社会主题, 所以, 创新成了企业的生命源泉。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浪潮, 使企业经营环境一夕数变。为了在严酷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 企业必须适应外界变化的环境。在剧烈变动的时代, 成功者往往是那些敢于大胆创新, 不畏风险的人。敢于大胆创新的人也就是在思维模式上能迅速改变的人。

知识经济的兴起, 使知识上升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知识成了重要的资源, “智能资本”成了最重要的资本, 在知识基础上形成科技实力成了最重要的竞争力。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 企业的发达和个人的发展, 无不依赖于对知识的掌握和创造性的应用, 知识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在知识经济时代,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由此, 核心人才成就企业的命运。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的实践表明, 占全部人员10%至20%左右的核心人才是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源泉。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主要取决于企业核心人才, 因此, 核心人才管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

企业的发展需要理念的不断创新, 时代发展的要求促使我们要不断更新观念, 新时代的企业自上而下, 每个毛孔都充满着创新, 通过自身主体创新, 使企业自强不息, 不断发展。倡导“自主创新”是关乎国家发展强盛之大计, 已成为上下之共识。

二、人本文化

所谓人本文化是指企业内外一切活动都应该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主张企业经营必须以人为中心, 人是社会的中心, 也是企业的中心。人是最宝贵的财富, 是创造一切人间奇迹的源泉。无论是科学发展观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 就是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大原则中的第一条原则, 就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总之, 以人为本已经成为我国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所以, 企业文化也必须体现这一核心价值观。

人本文化体现在企业内部员工的地位上, 传统管理模式下, 企业雇佣雇员, 雇员没有选择工作的权利, 处于从属地位。而在人本管理中, 将人放在管理的中心地位, 从员工的要求出发, 对员工进行管理, 从企业占主导地位发展到员工占主导地位。所以说, 人本企业文化就是确立人在经营中的主体地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知识成为核心生产要素, 而拥有知识的人自然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导。在企业人力资源聘用中, 人才选择企业, 企业渴求人才的时代已经来临。企业的价值准则、精神道德、经营管理、行为规范等是依靠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努力才建立和完善起来的。只有广大员工认可的企业文化, 才是有生命力的文化。尊重和重视人的因素在企业发展的作用, 这样的企业文化才是广大员工的文化。

三、学习文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来临的新形势下, 崇尚知识将成为新时代的基本素质和要求, 这必然使企业要求更加全面、适应能力更强的人才。对此, 通过培训学习, 在学习中不断开发新的企业资源和市场, 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当前, 企业组织的学习是要求终身学习, 学习的目标是不断提升人生价值, 增强学习能力, 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对人知识能力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因此。这种学习必须是体现工作、学习的一体化, 即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学习本身就是工作的一部分。这种学习强调学习要有创新成果, 学习后必须要有新行动。这种学习的方法, 一方面企业文化要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鼓励主动学习的行为;另一方面要注重企业的培训机制。通过学习培训, 员工能获得时代要求的新知识, 从而提高工作能力, 创造更多的财富;而企业能够从中获得更高的效益, 从而实现双赢的结果。

四、团队合作文化

俗语说:“三个臭皮匠, 顶过一个诸葛亮”。滔滔江水, 滴水聚之。这说明人多智慧广, 个人只有融入到一个出色的团队中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而一个能不断为优秀人才提供更广阔空间的团队才能更有活力, 取得更大的成绩和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而一个人的学识、精力有限, 只能向专而深的方面发展, 成为专门人才, 不能向深而博的方面发展, 成为通才。每一件事, 每件产品均由多人共同协作完成。所以, 在社会分工方面, 个人性逐渐消失, 整体性逐渐突出, 提倡“合作、合作、再合作”, 换句话说“没有完美的个人, 只有完美的团队”。有人曾经把团队比喻成水桶, 把团队成员比喻成木板, 水桶的贮水量取决于水桶最低的那块木板的高度。由此可知, 团队效能取决于最矮的“木板”, 即其效能是每个成员之间的乘积关系, 而非加减关系。只有团队合作, 才能将分散在每个人头脑中的知识、经验和信息, 整合成巨大的知识的推动力, 从而提高团队的决策智商, 提高团队效率, 更好地发挥成员的才能。

五、竞合文化

在新形势下, 竞争与合作关系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只有让人活, 自己才能活;合作高于竞争。

新形势下, 商场非战场, 而是生态系统。传统的旧观念认为:商场就是战场, 是竞争中的企业、企业各部门等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在新形势下的新观念认为:商场是生态系统, 商业由各种共生关系组成, 其目的在于开发市场, 建立共生互惠关系, 即企业的经营使人人受惠, 同时与其他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从表面上看, 市场竞争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 而实际上, 随着竞争的全球化, 市场竞争无国界和无企业界限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市场竞争实质上已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较量, 而是企业价值链上各相关企业组成的系统之间的竞争。即价值链与价值链之间的竞争。因此, 企业的竞争优势并不完全取决于企业自身系统的是否具有优势, 而是取决于企业价值链是否具有整体优势。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树立合作竞争的观念, 加强与价值链上各成员企业协同经营的意识, 共同营造具有竞争优势的价值链。

以往有一种说法, 竞合关系即“大鱼吃小鱼”的关系, 试想, 在自然界当大鱼把小鱼吃光了, 那么自己的供应链也就被打破了, 自己也就无法生存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迫使企业必须不断融合多元文化, 让企业成为多元文化的人类群体组织。这样, “多元优于一元, 合作大于竞争, 共享胜过独占”的理念将成为共识, 企业有了包容性的融合文化, 就能在市场空间和社会结构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重组, 以便在更为广泛的程度上达成双赢或多赢的商业运作。由此可知, 新的形势要求企业必须树立合作竞争的观念。

《浅谈新时期党群关系的特点》 篇5

电话:***

浅谈新时期党群关系的特点

闫聪慧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党群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一个永恒的话题。新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攻艰时期,建立和谐的党群关系就显得更为重要。总结新时期党群关系的经验、分析新形势下党群关系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对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形成新的马克思主义党群关系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新时期;党群关系;经验;挑战;对策

党群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新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攻艰时期,建立和谐的党群关系就显得更为重要。总结新时期党群关系的经验、分析新形势下党群关系面临的挑战,对于正确认识当前党群关系进而构建新的马克思主义党群关系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新时期党群关系建设的经验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篇章,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始终坚持“一切从群众中来,一切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与人民群众建立了亲密的血肉联系。

(一)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经济快速发展,解决人民的物质生活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新时期建立和谐党群关系的物质基础。

新时期,各届党中央领导集体都把经济发展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中央提出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论断,将经济发展摆在一切工作的中心。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科学发展观,一心一意促发展,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总之,党实施一系列关于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使经济得到巨大发展,广大人民得到真正的实惠,物质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积极支持和拥护党,为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让人民当家作主,这是新时期密切党群关系的政治基础。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认真探索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1982年颁布了新时期的第一部根本大法,以法律形式确认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经过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中国的民主法制不断发展完善。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为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奠定法律基础。2007年中共十七大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使人民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将人民当家作主真正落到实处。

(三)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深入群众,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是新时期密切党群干部的实践基础。

新时期党之所以能够凝聚民心,汇聚民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深入群众,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他们牢记党的指示,身负全党重任,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始终保持着群众本色。“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孔繁森不畏青藏高原恶劣的气候,默默地做着援藏事业,最终将自己年轻的生命贡献给国家和人民;党的好干部牛玉儒不畏风雨人生、利蔽得失,领导草原人民走上幸福之路,等等。这些先进的共产党员深入群众,为群众谋实实在在的幸福,与群众建立了血肉联系,他们是新时期党的先峰。

(四)大力发展教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这是新时期密切党群关系的思想基础。

新时期为了改变我国文化教育相对落后的面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积极发展教育事业。1982年中共十二大第一次把教育列为经济发展的战略

重点。1987年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再次强调:“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又把发展教育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一系列教育方针的指导下,政府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此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人们的行动,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念,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为密切党群关系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二、新时期党群关系面临的挑战

密切的党群关系是党的生命之所在,是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然而,新时期是我国社会一个重要转型时期,党的执政环境、执政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对新时期的党群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使社会利益群体的矛盾复杂化,给新时期党群关系带来严重的影响。

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但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其他方面的变化也给党群关系带来了一些冲击。一是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分化出来,形成独立的社会力量,出现不同的利益群体。利益差异使这些群体、阶层之间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利益矛盾,从而影响党群关系的和谐。二是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扩大,引发群众对党的政策的怀疑和不满,甚至引发社会动荡,从而破坏党群关系。

(二)民主政治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人民的民主权利不能得到切实的落实,这也是党群关系面临的一个挑战。

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人们对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大政方针等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大大增强。然而,由于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相对不完善、不健全,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并没有真正实现。在制度方面,党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并未真正落实,“权大于法”的现象时

有发生,严重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在体制方面,未能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部分党员干部滋生腐败情绪,破坏党风,伤害人民的感情;在民主机制方面,共产党要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的权利,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人民群众并没有充分享受到这些民主权利。

(三)党自身建设不够完善,部分党员存在的作风和腐败问题对党群关系产生严重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一些党员干部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弃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抵挡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以权谋私、贪图享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败现象多发。还有部分官员无视党的纪律,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弄虚作假、独断专行、组织涣散等现象蔓延,严重破坏党风、政风,降低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损坏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引发党群利益冲突。

(四)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对党群关系带来挑战。

新时期国际环境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给党群关系带来极大的冲击。一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一方面为我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提供一个相对良好的国际经济环境;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经济安全受到严重挑战。二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大肆攻击我们党,极力破坏我们党和人民的关系。此外,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使有些群众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信心不足,逐渐疏远了与党的关系。

三、新时期密切党群关系的对策

新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时期,也是我们党攻艰克难的关键时期。因此,党必须采取措施,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以有效应对前进中的挑战与挫折,使党在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越走越远。

(一)坚持发展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利益需要。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必须始终把发展

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关键。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牢牢抓住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同时兼顾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社会管理、社会和谐、社会结构、社会领域体制和机制完善等方面,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全面发展。同时注重社会公平,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调动和凝聚一切积极因素,增强群众利益协调能力,减少党群关系利益冲突,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建立健全与之有效的保障人民群众参政议政、利益表达的制度和机制,将人民当家作主真正落到实处。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必须扩大人民民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这是密切党群关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保障。新时期,广大人民的自主意识、平等意识、法制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对此,党建立健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决策的制度、决策议题提出制度、决策信息反馈制度、人民意志表达制度、决策论证和评估制度等,让最广大人民群众有条件、有可能通过正常渠道、健全的制度有序参与到决策中来,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三)加强党自身建设,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抓好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工作,树立良好的形象以取信于民。

党群关系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求我们党必须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解决好自身存在的问题,以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影响群众、感召群众,增强自身的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不断带领人民群众完成新的历史任务,以更好地代表、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毫不动摇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在反腐败斗争中,一方面积极探索扩大群众参与反腐败的有效途径,建立健全反腐败的民主机制,提高反腐败工作的民主含量,保障人民群众在反腐败中的民主权利。另一方面增强反腐败工作的透明度,把反腐败工作的任务目标、方针政策、党纪法规、对策措施等公之于众,让群众监督反腐败工作的进程及其结果。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良好的党的形象,取信于民。

(四)以中国特色这会主义理论体系统一思想,引领全党的行动。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全党,在全党开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等宣传教育,使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全心全意见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中有群众、凡事想群众、工作为群众,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总之,中国共产党在执政的实践中,有先天的群众优势,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党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继续保持党的优势,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同时有效应对前进中的风险和挑战,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巩固自身的执政地位,不断领导人民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参考文献:

[1]赵士红:《当前困扰党群关系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思考》[J],《中州学刊》,2005年7月,第4期

[2]周浩集:《改革开放以来党群关系的再思考》[J],聊城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3]孙鲁冀:《新时期党群关系问题[J],企业导报,2012年第10期

新时期群众文化的特点 篇6

一、当前外贸创业的几种形式

(一)中介型

一是企业中介型外贸公司。外贸公司是外贸创业的主要形式之一,在这类创业企业中,客户资源是其一大优势,而劣势则因为不是产品的生产者,赚取价差的利润模式势必增加了产品成本。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国外客户与国内生产商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和频繁,一定程度上,使得外贸中介企业的生存压力增大,加上2008年的金融危机,国外订单锐减,迫使外贸中介公司寻求新的生存模式,在利用原有的客户资源的同时,更加重视对国内生产企业资源的服务。

二是个人中介型外贸SOHO。对于很多作中介的外贸个人来讲,开始时不具备成立公司的条件,不少创业者选择去市场接单,然后交给外贸公司处理。他们挂靠外贸公司,以外贸公司的名义对外签合同、交货、结算货款,自己则按照约定的比例计提利润,从而借助大型外贸公司的知名度和商业信用,以期在购销过程中得到优惠便利,并节省办公费用。在这种情况下,挂靠者甚至不需要到公司上班,在自己家中用一台电脑即可完成外贸交易,有时甚至是大宗交易。这种自由的SOHO(small-home office)方式颇受有经验的外贸人的欢迎。

(二)厂商型

不同于外贸中介企业,外贸工厂的创业者通常需要投入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经营以产品取胜,因此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改革开放30年来,企业规模逐渐增大,由此产生的规模效应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同时提高了产品品质的保证。外贸工厂型的创业者相比之下,对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更为精通。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很多工厂逐渐与国外批发商、零售商建立了直接联系,并逐渐获得了出口经营权,自行建立外贸机制,变得更加灵活和主动。因为减少了中间商的参与,产品价格变得更具市场竞争力,产品利润率也可以得到提高。

(三)外贸零售和小额批发型

近年来美元贬值加大了外贸出口的风险,在汇率风险增大的大环境下,外贸越来越难做,零售型外贸凸显灵活和高利润的特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目前中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利润空间主要被国际批发商、分销商和销售终端所获得。外贸零售则改变这种现状,让最终购买的消费者以更优惠的价格买到产品,让中国的生产或者贸易企业获得更丰厚的利润。外贸零售商通过加盟B2C/C2C平台(例如ebay)或建立自己的外贸网站的方式,发布产品信息,寻求国外买家,达成交易后,通过paypal或visa等国际支付工具获得货款,通过国际快递寄送产品。当然,小额批发的发货量较大时,货物流转也会通过传统外贸物流方式比如集装箱整柜或拼箱的方式来完成。

(四)外贸进口型

人民币不断升值,使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得到了显著提升。2011年3月,中国进口额创出历史新高。同时,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对国外企业的影响远远大于国内,不少企业在国内的销售量大幅下滑,急于为产品寻找销路。而中国市场的巨大购买力自然引起了国际卖家的重视,这同样给外贸创业者提供了机会。一些外贸创业者利用机会,从汇率贬值的欧美地区进口产品,在国内市场进行销售,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二、目前外贸创业的几大特点

(一)外贸创业形式的网络化和无纸化

由于网络的普及应用,一些网络沟通工具比如MSN、SKYPE、EMAIL等逐渐成为外贸交易中沟通的主流工具。当买卖双方谈好条件,电子签约也是很常见的形式。而实际业务中,由于信用证的使用和外贸信用的原因,合同都签订的情况也是经常发生的。之后外贸出口商备货制单,单据也通常通过银行来流转。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电子报关、电子报检、无纸化退税的普及,再加上电子提单的广泛应用,交易过程越来越多地通过线上完成。这使得外贸交易更快捷、更方便,也让外贸创业更容易。总的来说,线上完成,网络交易成为外贸创业的一大特点。

(二)外贸创业市场多样化

1、外贸加内贸,内外兼营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不少内销企业也有了在外贸领域创业的构想。近年来,一些内销企业通过开设外贸网站或在阿里巴巴等外销平台上积极推广产品。加之这些内销企业本身就有着产品优势和营销基础,甚至有些企业的产品还有着品牌优势,他们的外贸创业起点显然要比其他商家要高,对开发国际市场的要求更为迫切。

与此同时,不断增长的国内市场则成为传统外贸企业的发展重点。一些外贸企业,特别是外向型工厂,开始关注国内市场需求,开发适合内销的产品,开始了内贸创业之路。总而言之,随着经济的发展,外贸与内贸的边界也变得模糊,内外兼营成为一种趋势。

2、开拓新兴市场,多元发展

虽然新兴市场占中国出口总额不过15%的份额,但增长迅速。中国企业在经历金融危机的洗礼后,出口市场变得更多元化。外贸创业者为避开金融危机带给欧美国家的负面影响,积极探索以新兴市场为主要客户资源的创业之路。他们积极参与以拉美、东欧、非洲市场为客户群的产品展会,积极进行新兴市场的产品推广,研究新兴市场的需求情况,调整产品结构,生产适合新兴市场的产品。

(三)外贸创业向专业化和普及化两极发展

随着外贸经营逐渐由粗放式向专业化转变,外贸创业者也越来越趋于专业化。这类新兴企业的创业者通常具有多年外贸行业的工作经历,熟悉外贸流程,具有丰富的外贸经验,对客户资源管理,员工管理,国内供应商管理,市场预测,市场调研都有独到之处。这类创业者往往更倾向于建设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增加员工培训,提高员工专业技能。外贸创业越来越向规范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

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外贸创业形式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大学生英语能力较好,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善于使用网络平台,这些都是从事外贸零售行业的必要条件。近年来,已有成百家外贸互联网零售网站崛起,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现在外贸网上零售模式已经变得清晰和成熟,国内已经成长出一些专门服务外贸网商的企业。这些都在客观上推进了外贸零售的迅猛发展。

三、促进外贸创业的几点建议

(一)走专业化道路

创业的基本条件是有能力做外贸,有一定的产品知识,对行业有所了解,有较好的海外客户资源。但在外贸创业的道路上,只具备基本条件还不够,专业化道路才是提升创业竞争能力的有力武器。

一是专于产品。要提高产品质量,紧跟市场步伐,从而获得产品在市场上的话语权。同时,对产品专业化还表现在对品牌的重视,有针对地根据具体市场制定具体方案,提高市场认知度,传播企业核心价值。

二是专于服务,外贸中介对产品生产的控制能力较弱,但是贸易市场上的信息优势让他们可以准确、迅速地获得国际市场需求信息,为供应商提供专业的代理服务。服务专业化同样能使外贸企业不可或缺,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二)减少流通环节

我国出口产品附加值低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其中过多的销售层级也是降低利润的重要原因之一。国际贸易销售链里,分销商、批发商、代理商云集,他们都在贸易链中分得一杯羹,中间巨大的差价给了销售环节,因此,尽可能地寻找终端销售商,甚至是终端客户,则是扩大利润的有效方法。这样做的最终效果,不仅可以扩大利润,这甚至还可以帮助中国的企业要回定价权,逐渐培育受到用户接受和青睐的产品和品牌。这就需要外贸创业者尽可能地扩大市场了解度,主动出击,改进以前单纯坐等客户找上门的情况。

(三)巧妙寻求市场缝隙

市场不会一成不变,市场永远是变化的,变化则会带来新的市场需求。外贸创业者在成熟的市场中可能处于不利地位,但在新的市场中,却容易获得机会。因此,外贸创业企业必须寻找自己的市场定位,尝试开拓大型公司、成熟企业不屑一顾的市场空隙,达到求生存谋取发展的目的。同时,要注重发掘一些辅助大企业而派生的产品及服务,投入到细分市场,开展服务配套,找到自身的发展空间。这样企业的潜在优势才能转化为现实优势和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①马俊,冉萍.谈大学生外贸创业者的素质能力与培养.职业时空,2011(2)

②成健,谭立群,郭全洲,殷向晖.基于价值链分析的国有外贸企业再创业战略转型探析.当代经济,2007(9)

③张娟. 外贸创业他们是怎样成功的.国际市场,2006(2)

(崔艳芳,1981年生,河北唐山人,广东青年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新时期群众文化的特点 篇7

关键词:南宋,临安城,市民,生活文化

南宋初年,当杭州还没有作为临时帝都的时候,其人口的变化是稳定的。然而,在1138年,宋室南迁,后决定改杭州为都城,并更名为临安。当时的临安城也被称作临安府。在这之后,杭州的人口基数增长迅猛。根据咸淳《临安志》所记载的内容可知,当时临安府人口已达124万多人。“四方之民,云集两浙百倍于常”(《宋史》卷一八五食货志)。南宋临安城是所有南宋时期的帝都的典型代表。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经济发展环境,而且本身还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也使得临安成为一个政治、经济、文学上蓬勃发展的繁荣帝都城市。更是在12—13世纪时拥有了最为繁华的国际大都会的称号,并成为中国后来城市发展史上的耀眼明珠。对此,一些著名的小说家和作家在其作品上如实记录了南宋临安的繁华场景,例如吴自牧的《梦粱录》、耐得翁的《都城纪胜》等就是典型的例子。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历史文化名城,本文将从南宋临安市民生活文化入手,通过列举分析这座城市市民生活的若干方面,探究其中包含的显著特征和内容[1]。

一、市民生活的饮食习惯文化

南宋的中后期,作为帝都的临安城可谓是百业兴旺,更有著述记载到当时的临安府有“四百一十四行”。由此可见,众多的职业选择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这也就给临安的饮食习惯差异化形成了铺垫。在这个发达的商业经济都市,服务业的发展十分活跃,尤其是饮食方面最为发达。吴自牧是当时十分有名的小说家,其写的小说《梦粱录》里面就对当时的临安城有这样的记述:“经纪市井之家,往往多于店舍,旋买见成饮食,此为快便耳”。临安城位于江南一带,当地的市民生活所需的食材一般是源于太湖流域的一些地区。例如食米就是由两淮或者两广地区所供应的,不仅量足,品种也是多种多样。

据吴自牧的《梦粱录》,以及耐得翁的《都城纪胜》等历史文献记载,这座城市在饮食方面的高度发达是南宋帝都繁华昌盛景象的标志内容之一。帝都内部的饮食摊位以及店铺分布的密密麻麻,经营的食物类目也十分丰富。就单是拿最为简单的馒头来说,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馒头不仅有着荤素两大类型,而荤馅儿的馒头更是有羊肉、鱼肉、虾肉、牛肉等。不同馅儿料的馒头,满足了来自全国各地民众对食物的爱好和选择。在食物的烹饪技巧上,也是汇集了全国各地的诸多做法[2]23。

二、市民生活的休闲娱乐文化

中晚唐之后,娱乐不再是一种纯粹的休闲放松,而是偏向于以一种消费服务的方式开始发展,并在历代的商业市场上出现。在南宋临安, 到处可以见到很多以谋取生计和收获利润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文化娱乐场所。这无论是在经济方面还是文化方面来说都是一种社会的进步,或者是代表着娱乐市场从最初的发育走向成熟。当时一些著名的历史文献,例如士人耐得翁的《都城纪胜》,就以细腻的笔触和写实的文风向读者呈现了南宋临安这座享有国际声誉的世界大都市的繁华景象,其中对临安城所设立的商业娱乐场所以及相关举办的娱乐活动,都作了较为详尽并且生动的描写。具有很高的参考性。

“瓦子”“勾栏”等就是临安最具代表性的商业性娱乐场所。吴自牧在笔记小说《梦粱录》里面记载道:“杭之瓦舍,城内外合计有十七处。”而《武林旧事》还有一卷名为《瓦子勾栏》的内容就是专门对当时的临安城的瓦子进行详细描述的。这些专门性的娱乐性场所举行的娱乐活动,例如“说话”,亦称为舌辩。舌辩又分为诸如“说经”、“演史”等类别。大大丰富了临安市民的休闲娱乐生活,并满足了市民追求精神享受的要求[3]。

三、市民生活的风土人情文化

一个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往往体现在该地区市民的风土人情方面。风俗习惯的差异,直接反映了地区性的文化差异。临安虽然是一个位于江南的都城,但是却包含了国内多个地区的风俗文化,这要归因于南宋时期的人口迁移,使得临安成为一个汇集全国各个地区人民的开放性都城。在南宋初期,临安的人口仍然保持在二十万五千余户,并没有很大的变动。但是临安成为南宋帝都后,其人口数字迅速飙升。根据相关的史料记载,当时“宋室南迁”的景象是这样的,跟随高宗赵构南迁的“从者如市”,“四方之民,云集两浙百倍于常”。由此,当时的繁荣景象可见一斑。也正是这大量的外来迁移人口,使得临安城成为一个多区域文化交杂汇集的国际大都市。

临安市民生活的风土人情文化最主要体现在传统节日的庆祝方面。每逢春节的来临,临安的市民“不论贫富,游玩琳宫梵宇,竟日不绝。家家饮宴,笑语喧哗”。过年的喜庆和繁荣景象可见一斑。家家户户为了迎接新一年的到来,无论年纪大小,都穿上喜庆的新衣,欢天喜地向邻里亲友送去新年的祝福[4]。

四、市民生活文化特点的分析和总结

通过以上对南宋临安市民生活的饮食习惯、休闲活动、风土人情等三方面进行列举分析可知,南宋时期临安城的市民生活文化有着三大主要特点。

1.浓郁的商业文化气息。作为一个商业经济高度发展的世界大都会,南宋临安城内充斥着浓郁的商业文化气息。这点在临安的饮食习惯文化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南宋时期,作为帝都的临安城,因为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其商品经济市场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临安城市民阶层的生活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尤其在饮食方面较为明显和突出。一个城市的饮食文化,毫无疑问是最能体现市民生活文化的重要部分。通常情况下,一个地区的饮食习惯,不仅反映出人们对于特定食物的喜好和取舍,还代表了这个地区在饮食方面的文化底蕴。而饮食行业的兴衰和商业文化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此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南宋的临安城位于江南一带地区,因此市民大多有着饮酒品茶的饮食习惯,而这一生活风气直接催生了后来帝都城内各个茶坊酒楼的兴起。在临安,处处可以见到茶肆、酒楼以及里面饮酒品茗的市民,商业和文化在这座江南城市没有出现丝毫的违和感。

2.追崇富足豪华的生活状态。说到南宋临安市民的生活状态,作家吴自牧在其笔记小说作品——《梦粱录》里这样说道“:杭城风俗,畴昔侈靡”“;临安风俗。四时奢侈,赏玩殆无虚日”这里以尖锐的笔触向读者展示了当时南宋临安市民阶层对富足豪华的生活状态的追崇和迷恋。临安市民对奢侈豪华生活的追求体现在婚娶、消遣娱乐等方面。“瓦子“”勾栏”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商业娱乐场所,这些场所的娱乐活动往往吸引了众多的临安市民。尤其是在一些节日佳节时期,勾栏就会举行一些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场面十分铺张豪华,是很多贵族公子或者富裕的贾商常去消遣娱乐的地方。而一些家境并不好的底层民众,因为盲目追求豪华奢侈的生活,甚至“解质借兑,带妻挟子,竟日嬉游,不醉不归。”从而形成了临安市民生活浓厚的奢靡之风[5]。

3.对封建正统思想束缚的抵抗。中国的封建正统思想主要提倡的是儒家思想。统治者认为提倡儒家思想有利于国家形成统一太平的局面,帝君的王权也能够长久稳定。封建正统思想的主旨在于国民必须无条件绝对服从君主的统治和领导。南宋临安市民的生活文化的发展和封建正统思想所提倡的儒家文化是有所违背的。就拿““瓦舍”“,勾栏”这些常见的商业娱乐性场所来举个例子。在那些崇尚儒家正统思想的士人看来,这些娱乐场所是不被接受的,甚至是应该被遭受唾弃的。“今贵家子弟郎君,因此游荡,破坏尤甚于汴都也”就表达了士人对“瓦舍”持着批判的态度,并表现出其对封建正统规范思想的发展感到担忧的心情。这说明了市民在本质上是对南宋的封建正统规范是有所敌对和抵抗的。市民生活文化所体现出来的正是其对儒家正统思想的反叛意识。除了市民之外,临安当地的商人也明显表示出对封建正统思想的不满和反抗。当时官府在民众的服饰方面颁布明确的条令,禁止市民在穿着上佩戴一些贵重的配饰。而临安的很多商人对此采取了无视的态度,随处可见到佩戴着金银配饰的买卖人。这些行为举止都明显体现了市民生活中对于封建正统思想的挑战和反抗意识。

城市市民的生活文化最主要涵盖三大方面:饮食习惯、消遣娱乐、风土人情。通过对临安城市民这三大生活方面的研究与分析,从中可以感受到这个世界大都市浓郁的商业文化气息以及市民对于高水平生活标准的追崇和热爱,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宋时期人们对于封建正统规范的无形束缚是持着抵抗和反叛的态度的。总之,作为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最大转折点,南宋时期的临安城在商品经济方面的蓬勃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都让这座国际大都市的文化生活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和文化底蕴。对于中国城市的高度发展,南宋时期这座叫做临安的帝都,毫无疑问是一个值得借鉴和学习的蓝本。

参考文献

[1]陈灏.南宋临安园林景观及游园活动研究[D].河南大学,2013.

[2]邹锦良.三十年来南宋名臣周必大研究述评[J].船山学刊,2011(4).

[3]任小翠.南宋临安春季岁时生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4]杨永桦.周密休闲思想及行为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

新时期我国金融管理的特点及思考 篇8

关键词:新时期,金融管理,企业管理,实时性

伴随着经济形势的日益严峻, 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 尤其是在金融危机还未消除的情况下, 如何提高金融管理水平, 结合我国的金融监管特点, 构建合理健全的金融管理体系, 对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保持国民经济不断提升, 实现新时期企业管理目标, 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 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 这一时期更是对各个企业金融管理水平的严峻考验。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谋求一席之地, 良好的金融管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一、新时期我国金融管理的总体特点

当前, 我国金融行业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包括有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比率较高, 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从事银行业务, 金融业务办理流程紊乱以及非法集资等现象。这些潜在的风险都我国金融业的有序发展构成了潜在的巨大威胁。为了推动我国的金融业更好地服务于国际市场, 促进本国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 我国必将努力完善金融管理体系, 加强监管力度, 尽可能地降低潜在的威胁, 消除金融业发展中存在的隐患, 保证金融市场的长治久安。

首先, 对相关金融管理制度的完善显得至关重要。金融管理同样属于服务型行业, 将管理与服务完美融合, 管理寓于服务, 服务体现管理, 互相联系, 将管理与服务融为一体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金融机构抗风险的能力。

其次, 必须重视金融管理部门的建设, 不断健全机构, 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在管理部门建设过程中力求不断更新观念, 能够做到与时俱进, 勇于创新, 拓宽思路, 大胆工作, 同时也应该时刻谨记党和国家对金融工作的总体要求, 不断规范自身的工作。此外, 依据审慎的原则建立符合金融业特点的会计制度、贷款质量认证制度、呆账核销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和劳工制度等。此外, 应积极推广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的方法, 从而完善市场的退出制度。从市场的淘汰原则出发, 按照清盘、接管、关闭、破产的法律程序使没有抵债能力的机构和平退出金融市场。

再者, 应重视对金融机构的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 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国际金融市场在稳步发展, 各类法律法规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因此, 运用法律手段来对金融业进行有效管理显得至关重要, 金融管理中的法制建设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这就敦促金融业者不断完善自身法律知识, 懂得运用法律的手段去治理金融业市场的正常秩序。在正当利益受到损害时, 要懂得及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维护金融法人的正当权益。同时, 必须对金融市场的各种违法违规现象给与严厉打击, 保障金融法律法规能够真正落实到实处。对于银行高息揽储、社会非法集资和社会乱办金融的现象, 防止资金体外循环导致正规的金融机构头寸不足。此外, 普法教育的重要性也应该被人们广泛关注, 当前来说, 重点是抓好《宪法》、《银行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积极拟定并组织贯彻执行国家的相关金融方针、政策以及金融业务的基本规章制度。通过对相关金融机构的设置、撤并和变更, 从而达到主动协调中央监管部门、完善监管制度的目的。对于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建设也是提高金融风险意识、维护金融市场正常秩序、开展生态环境开发的重要途径之一。

另外, 金融管理者必须不断健全和完善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针对金融管理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能够有效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特点, 伴随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 对于金融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金融管理工作的监管工作中, 必须做到决策正确、管理有效、监督有力、服务优质, 既关注管理的宏观方面, 又要重视对于微观的细节处理, 既要不断强化内部管理, 又要加强外部建设, 既要加强机构建设的管理, 又要不断强化金融市场的管理和金融法制的建设。同时, 还需注意的是, 金融机构的设置必须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符合, 能够适应并促进经济的正常发展。金融市场的管理必须正确引导资金的合理流向, 能够促进金融业的有序运转。计划经济体制下贷款银行对于企业资金的使用如果存在过多的限制, 在如今的金融管理制度下, 就可以利用间接融资的方式形成企业与银行的利益共享与风险平摊。这样一来不仅对贷款银行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还可以减少企业所承担的金融风险。

二、新时期下的金融管理体系如何得到完善

鉴于上文提到的金融管理中存在的若干不足, 笔者就如何在新时期下完善金融市场的管理秩序、构建科学的金融管理体系提出如下建议:

1、提高金融管理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从业水平

高素质的金融管理从业人员是金融机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 也是必要的前提。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机制下, 金融机构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 得到生存和发展, 必须改革、必须创新, 改变传统的人事制度, 建立符合时代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重要的途径之一。一般来说, 包括以下几点:其一, 注重对员工整体素质的培训与提高, 大力开展员工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指导培训, 并积极引进相关的高素质人才;其二, 废除原有的人事制度, 建立合理且科学有效的企业管理体系, 建立平等的金融管理制度, 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工作效率, 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和业务考核制度。当然, 适当的激励措施也可以大大提高员工工作的热情, 提高岗位工作的实效性;其三,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发扬企业的人文关怀精神, 为员工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 形成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 为员工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 确定未来职业规划, 从长远利益为员工着想。

2、健全金融监管的相关管理制度

金融机构间的竞争是金融市场不变的主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发展, 如今的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已经上升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甚至各个国家和地区间的金融体系已经开始融合, 各种体系间的差异也是越来越小, 导致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模式已经转变成了混业经营。我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 和国际其他类型的经济交融是必不可少的, 这就可能导致市场经济的混乱和经济体制结构的缺失。在这样一个环境下, 我国相关部门应积极健全金融管理体系的相关法律法规, 给金融市场形成一个硬性的保护政策, 为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为降低金融业的风险提供行之有效的保护途径, 从而达到不断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目的。

三、结束语

加强金融监管的力度, 不断完善金融管理体系, 促进国际金融市场的正常有序运转是我国金融管理从业人员的重要任务。现代化的金融管理体系也必须建立在法律法规政策的保护之上, 做到有法可依。这就指明了提高金融业监管的力度是保障金融管理步入正轨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游波.我国现行金融管理的特点[J].时代金融, 2011 (20) .

[2]孙颖.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合理性及改革完善的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09) .

新时期纠风工作的历程及特点 篇9

一、回顾新时期纠风工作的历程,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在整顿和端正党风中, 对逐步滋生蔓延起来的行业不正之风引起高度重视并大力纠正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90年3月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 。

改革开放之初, 党中央一方面大力恢复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 另一方面围绕整顿和端正党风这个中心, 纠正和克服党内存在的不正之风。在对外开放的形势下, 行业不正之风逐步滋生出来。1983年2月, 十二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要求狠刹几股歪风, 指出少数党员干部把主管的单位当作自己的“领地”, 打着维护本单位和小团体利益的幌子, 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1984年12月, 中央纪委在《关于坚决纠正新形势下出现的不正之风的通知》中指出, 一些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钻改革的空子, 利用职权为小团体和个人谋取私利。1985年2月, 中央纪委召开会议, 研究如何纠正新的不正之风的问题。

2. 纠风工作全面开展, 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 (1990年3月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至1998年1月十五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 。

1991年3月, 中央纪委南昌纠风工作座谈会提出, 动员全党全社会的力量, 采取多种手段, 综合治理。9月, 江泽民在中央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关于反腐败, 各地、各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 狠狠抓住几个问题, 抓住不放, 锲而不舍地去解决它。如行业不正之风, 就带有普遍性, 一定要上下齐动手去纠正。”1992年10月, 他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强调, “坚决纠正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业不正之风。”中央纪委在向党的十四大的报告中, 肯定了十三大以来在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方面取得的成绩。1993年8月, 十四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确立了反腐败三项工作格局, 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成为其中一项重要工作。会议确定重点治理国家机关及其所属部门利用职权巧立名目乱收费, 重申党政机关一律不许经商和实行“收支两条线”。10月,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反腐败斗争近期抓好几项工作的决定》, 进一步明确了反腐败三项工作一起抓的格局。十四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以后, 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成为反腐败斗争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中央纪委在每年的全会中、国务院在每年的廉政会议中都要进行部署并提出要求。国务院每年都要召开全国纠风工作会议, 作出具体安排。一些部门和行业每年都要召开专门会议, 研究纠风工作。为解决一些涉及面较广、影响较大的重点、热点问题, 从中央到地方还形成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突出问题, 取得了明显成效。十四大至十五大期间, 先后将治理公路“三乱”等八个方面作为纠风工作的重点, 在清理党政机关无偿占用企业资金和交通工具、清理违反规定用公款出国 (境) 旅游、清理预算外资金和“小金库”、制止中小学乱收费、减轻农民负担、治理医药购销中收取回扣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3. 标本兼治抓源头, 纠风工作向纵深推进 (1998年1月十五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至今) 。

在纠风工作大力治标的同时, 党中央就注意到了治本抓源头的问题。1992年10月, 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的报告中要求, “特别要在执法部门和直接掌握人、财、物的岗位, 建立有效防范以权谋私和行业不正之风的约束机制。”1993年8月, 十四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明确提出, 反腐败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从源头抓起。在纠风工作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基础上, 1998年1月十五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提出, 加大标本兼治力度,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纠风工作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十五大至十六大期间, 集中开展军队、武警部队和政法机关不再从事经商活动, 以及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管理的直属企业脱钩的工作。国务院部门第一批取消行政审批项目789项, 各省 (区、市) 全面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取消了一批行政审批项目。全国338个市 (地) 级以上城市建立了有形建筑市场, 1435个县 (市) 对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实行招标拍卖。县以上执收执罚部门加强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工作, 并延伸到乡 (镇) 一级。全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116万多个银行账户进行了清理整顿, 取消或合并账户26万多个。中央部门实行部门预算, 各省 (区、市) 进行改革试点。建立财务集中核算制度, 开展国库集中收付试点。稳步推进政府采购工作, 逐步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民主评议行风普遍推行, 创建文明行业活动积极开展。十六大至十七大期间, 深入推进“四项改革” (行政审批制度、财政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 完善“四项制度”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制度) , 深化“三个公开” (政务、厂务、村务公开) , 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 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和创建文明行业活动, 建立政风行风热线, 推进纠风工作长效机制建设。十七大以后,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加快, 继续减少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 干部人事制度、财政管理制度、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投资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逐步完善, 建立中央企业产权转让信息联合发布制度和披露备案制度, 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深入推进。各省 (区、市) 全部开通了政风行风热线, 市 (地) 一级的开通率达到94%。需要强调的是, 在2004年1月十六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 关于纠风工作的表述发生了变化, “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替代了“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新的表述既揭示了纠风的实质, 又拓展了纠风的范围, 全面准确地概括了纠风工作。

二、纵观新时期的纠风工作,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认识到位, 常抓不懈。

反腐败斗争既要坚决惩处腐败分子, 又要坚决克服腐败现象。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损害党同群众的关系, 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腐蚀职工和干部队伍, 败坏党和政府的形象, 败坏社会风气, 它涉及面广, 危害性大, 如果不坚决纠正, 任其泛滥, 就会带来严重后果。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 当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一滋生出来, 就大力进行纠正, 随后又采取坚决措施, 遏制其滋生蔓延, 并把他列入反腐败三项工作格局之中, 使其常态化, 同反腐败其它两项工作一道整体推进, 协调发展。之后又形成“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的“大纠风”格局, 不断深化和扩展。

2. 突出重点, 专项治理。

纠风工作涉及面广, 要解决的问题很多, 党中央把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廉政建设的突出问题作为纠风的重点, 一个一个进行专项治理。十四大之前, 就开展了对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和吃拿卡要、弄权勒索等行业不正之风的治理。十四大以后, 中央纪委全会每年都要确定几个治理的重点, 采取既打“歼灭战”, 又打“持久战”的办法, 一块一块地“啃骨头”, 一个战役一个战役地向前推进。十六大以后, 新出现的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被纳入治理内容。突出重点、专项治理的做法,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在治理公路“三乱”, 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脱钩, 军队、武警部队和政法机关从事经商活动上成效最为明显, 这些积累多年、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治理教育乱收费和减轻农民负担措施有力, 工作扎实, 成绩显著, 群众公认, 随着国家政策、资金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 这两个问题逐步得到很好解决。治理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在巩固成果、防止反弹的基础上, 不断深入推进。治理商业贿赂和损害群众利益的新问题, 取得初步成效。

3. 标本兼治, 综合治理。

治标与治本, 是纠风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只有加强治标, 遏制不正之风, 才能为治本创造前提条件;只有抓好治本, 才能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 从根本上解决不正之风的问题。治标与治本虽然各有侧重, 但并不是截然分开的。1998年十七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以前, 为了遏制行业不正之风的蔓延, 采取治标的措施多一些, 但其中并不是没有治本的因素, 在治标的同时, 也在进行治本。之后突出标本兼治抓源头, 决不是单纯的治本, 治标也没有放松。纠风工作既注意克服已经出现的问题, 又注意从源头上抓起, 铲除不正之风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多管齐下, 综合治理。

4. 纠建并举, 寓建于纠。

新时期的纠风工作包含着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和建设优良行风两个方面, 始终坚持纠建并举, 破立结合, 寓建于纠, 寓立于破。一是端正思想认识, 明确行业职责, 克服特权思想, 破除陈规陋习, 改进工作作风, 增强服务意识。二是堵塞漏洞, 完善管理、健全制度、严格纪律、加强监督、强化制约。三是民主评议行风, 创建文明行业。1994年后开展起来、1998年起普遍推行的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和2005年后快速开通的政风行风热线, 引入社会监督, 促进了纠风工作。1997年后广泛开展的创建文明行业活动, 推动了优良行风的形成。四是加强制度建设, 构建长效机制。“两公开一监督” (公开办事规则、公开办事结果、接受群众监督) 、民主评议行风、创建文明行业、政风行风热线、服务承诺等制度的实施推行, 初步构建起纠风工作长效机制。

5.“谁主管、谁负责”。

纠风工作实行责任制, 纳入部门和行业管理之中。党中央提出的“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明确了纠风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求行业和系统主管部门从各自的实际出发, 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 通过专项治理解决突出问题。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 加强督查, 条块结合, 相互协调。实践证明, 实行“谁主管、谁负责”, 抓住了纠风工作的“牛鼻子”, 确保了纠风工作健康深入持久开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1

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 篇10

1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不断发生变化, 并对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一些挑战。

第一, 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和意识多元化趋势, 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带来了一些冲击。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 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开放程度不断提升, 西方国家的各种意识流和文化进入我国, 产生了广泛影响, 对人们的行为、心理和信仰均有所作用。

第二, 技术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方式方法带来了一定挑战。在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 集中学习、开会谈论、面谈等是最为常用的工作方式。但是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 网络、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等新兴沟通方式方兴未艾, 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交流方式。

第三, 市场经济中的一些现象, 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效力构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2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

为应对上述挑战,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 与时俱进的先进性。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密切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和需要, 不断发展, 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不断更新、提高, 保持生命力和活力, 实现对工作对象的有效引导。例如:市场经济体制下, 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都与计划经济时代大为不同, 思想政治工作就不能墨守成规, 还沿用以前的老思维、老办法, 而应当根据立足于客观准确分析市场经济体制中, 工作对象在物质和精神、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需求变化, 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不仅如此, 市场经济中的一些规律还可以为我所用, 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鲜内容。例如, 市场经济中效率的观念就可以引入思想政治工作中来, 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提升。总之, 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当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能够从各种资源中汲取精华和养分, 将历史感和时代感紧密结合, 保持自身的先进性。

第二, 对新形势、新事物、新技术的高度敏感性。新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信息极大丰富, 新生事物层出不穷, 社会经济环境不断变化。为与之相适应, 思想政治工作也应当对于新的事物保持高度的敏感性, 敏锐觉察社会环境和工作对象的变化, 并分析该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对新生事物及时作出反馈, 特别是对一些新的意识文化现象、新的社会风气、新的社会心理趋势等可能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有针对性地剖析,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及时加以体现。这种高度敏感性能够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 使得广大工作对象特别是年轻人感受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魅力所在。

第三, 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性。思想政治工作决不是空谈, 也不是理想主义, 而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有机结合。一方面, 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坚持对共产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 思想政治工作又要能够对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提供解答, 从而能够帮助工作对象运用党的理论, 解决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只有这样, 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够真正发挥效力, 并为人们所信服和接受。事实上, 当前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考验就是理论和实践中的不一致性, 对此, 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深入思考, 探索如何将思想政治工作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总的来说, 成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单纯的理论宣讲, 而是一项富有实践性、建设性的重要工作。

第四, 不断开拓进取的创新性。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除了应当继承以往思想政治工作的光荣传统之外, 还应当在内容、形式、手段、效率等方面有所突破, 使得我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升到新的更高水平。可以说, 创新性是思想政治工作保持活力的关键所在。因此, 应当鼓励各级思想政治工作者加强创新, 为丰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内涵、提升其有效性做出贡献。

3 进一步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为进一步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 凸现其与时俱进的先进性、对新形势和新事物的高度敏感性、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性以及不断开拓进取的创新性等特点, 应当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第一, 加强对新形势特别是新挑战的研究。只有建立对形势和挑战的清醒认识, 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对于全球化进程中的各种文化现象、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目前国内存在的各种意识流, 应当着重加强分析, 判断它们所可能产生的影响, 从而据此调整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向, 使得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把握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 增强其对工作对象的吸引力。

第二, 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除了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外,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还可以借助网络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 提高自身的可及性和灵活性。例如:通过开设网上思想论坛、开展在线理论学习、通过即使通讯工具和E-mail等工具向工作对象发送学习文件或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等方式, 思想政治工作不仅可以开展得更加丰富多彩, 而且还可能便于工作对象参加政治学习, 并感受到思想政治工作的与时俱进。特别是出差在外, 或者平时工作较忙的同志, 还可能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 灵活地参与到思想政治工作之中。

第三, 注重对思想政治工作效力的分析、评估和判断。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只重工作量, 认为只要开展了相关工作就算完成任务, 而应当务求实效。特别是在当前社会环境较快变化的阶段, 尤其应当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效力的分析和研究。例如:思想政治工作是否体现了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热点问题?是否受到工作对象的欢迎?工作对象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参与度和踊跃程度如何?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之后, 工作对象的思想状态、工作状态是否有所改善?对于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 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效力进行科学评估, 找准存在的问题, 并力争准确判断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方向, 以此推动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申桂芳.浅谈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J].科学资讯, 2010, 3:14~15.

新时期群众文化的特点 篇11

关键词:新时期;国土规划;重要性;特点

引言:合理的进行国土规划可以使我国有限的国土资源发挥出巨大的价值。目前,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这个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面临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缩小贫富差距等问题。因此,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自身,包括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只有这些方面都得到合理科学的规划,我国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不断持续探索新天地。由此看来,国土规划工作任重而道远。

一、新时期国土规划的重要性

1、有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进行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在这一新时期,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要求我国的经济发展、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资源环境。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土规划必须发挥它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我国人口基数大,今后十五年还将增加近两亿人口,这样多的人口使农业发展滞后、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快速提高。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资源的使用量也在不断增加,环境条件不断恶化,在这种情况下,环境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我国必须加大力度保护环境,使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得到合理的规划,有关部门及时实施相关保护法。

2、有助于实现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

国土规划的主要原则有以下几点:一是国土规划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以及经济规律,使规划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同时保证收获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二是国土规划必须顾全大局,致力于使部门之间、地区之间、部门和地区之间以及区内区外的关系得到和谐发展,与此同时,不能只顾实现短期目标而忽略长期目标;三是国土规划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发挥规划地区的最大潜力,充分考虑到规划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等条件,实现其最大程度的发展;四是国土规划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开发利用资源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不能够让经济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五是国土规划必须根据规划地区的实际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要认清“打肿脸充胖子”的规划不现实性。由此可见,国土规划对于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3、有助于维护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

新时期,我国面临着人口基数大,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农业发展肩负着很大的压力, 每年的粮食产量供不应求,再加上时不时发生的一些天灾人祸,对于原本资源占有量少的人更是雪上加霜。然而,合理的国土规划就可以很大程度的缓和甚至避免这方面的问题,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的同时保护环境,为人们创造便利的生活条件,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然而,也只有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他们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国家建设中,从而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大程度的提升。除此之外,国土资源的合理规划还可以使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维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避免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利益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新时期国土规划的特点

1、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

新时期,我国国土规划主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使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相结合,对国土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这样才会很大程度的提高环境质量。应该明确把生态环境建设摆在国土规划过程中的突出位置,同时实现经济、人口、环境的综合发展。除此之外,国土规划应该在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之上,以实现人民的最大利益为根本要求,只有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他们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环境建设中,从而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我国的河北省主要是我国重工业发展基地,然而一年四季严重的雾霾现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在这样的情况下,既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他们也不愿意拿自身的健康做赌注,所以这个地区更应该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同时还给人们清新的空气。

2、资源开发均衡化

过去我国国土资源开发只在个别地区实施以便于促进该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然而,在达到目的的同时,对于该地区又会产生其他方面的不利影响。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个别地区显现出资源不足的现象,除此之外,工业区的集中造成该地区的空气质量极差,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的国土资源规划必须朝着均衡化的方向發展才能够缓和资源过度开发所造成的严重失衡现象。除此之外,国土资源规划的均衡化还可以带动不发达地区的经济,从而减少我国人们的贫富差距。

3、国土资源开发相关技术的创新

新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的工作强度都得到了很大程度降低。国土规划主要承担着开发利用国土资源以及对其综合生产力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等任务,这些工作要求具备很高的技术水平。因此,国土资源开发相关技术创新刻不容缓。只有相关技术得到创新才能够使国土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除此之外,应该加快实现国土资源的信息化进程。由于我国的东北地区资源开发有些过度的趋势,所以其对于相关科技水平的运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的规划地区在开发之前需要对其整体情况进行评估以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总结:我国的国土规划在不同的时期肩负着不同的责任,在新时期,我国的国土规划还存在着一定不足,国土资源不能够充分的实现其合理利用。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国土规划应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同时注重资源的均衡化开发,努力实现国土资源开发相关科学技术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我国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继福. 试论新时期国土规划的重要性及其特点分析[J]. 江西建材,2014,20:27.

[2]罗军. 新时期国土规划的重要性及其需要解决的问题探究[J]. 建材与装饰,2016,14:140-141.

新时期群众文化的特点 篇12

一、信用卡套现的定义

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银行卡业务风险管理的通知规定:银行机构应采取有效方式密切监测和防范银行卡欺诈交易, 发卡银行应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建立银行卡业务实时监测机制, 对出现可疑交易的银行卡账户及时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实际上, 信用卡套现就是商户和持卡人在交易背景不真实的情况下利用P O S机交易刷卡消费, 达到短期或长期占用银行资金的目的, 属于可疑交易的一种。信用卡套现使得持卡人或关联人在获得现金的同时规避了银行高额的取现费用, 相当于获得一笔无息或低息贷款, 极具诱惑力。

二、信用卡套现的危害和后果

信用卡套现增加了我国金融秩序中的不稳定因素, 加大了银行资金风险, 持卡人也容易因无力还款产生信用缺失的法律风险。依据刑法相关规定, 违反规定了对使用销售点终端机具 (POS机) 等方法进行信用卡套现, 以虚构交易、虚开价格、现金退货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现金, 情节严重的, 应当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三、信用卡套现的新特点

1、套现人群公司化。

传统的套现一般表现为持卡人的个体行为, 其套现金额较小、套现时间较为分散。由于银行信贷规模偏紧, 个别企业为解决资金困难, 与不法商户进行勾结, 利用本单位员工或员工亲属实施套现, 套现人群出现了公司化的特征。在持卡人没有与商户发生真实交易行为的情况下, 商户为持卡人刷卡消费提供方便, 在银行清算资金划转到商户后, 商户再扣除一定比率的“好处费”, 把剩余资金划到持卡人所在的工作单位。由于刷卡资金并没有划到持卡人账户, 银行的监管难度较大。如:某银行签约的商户A公司, 在2011年为该行12名个人信用卡客户办理套现交易, 并按照1%-4.5%的不同比例向办理套现的个人客户收取“好处费”。上述涉嫌套现的个人客户为B公司的员工或其家属, 套现金额均转入B公司的结算账户中。

2、实施主体高端化。

在目前信贷规模紧张,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情况下, 部分持卡人利用身为企业高管 (法人代表、总经理等职务) 的有利条件, 在其经营的商户刷卡套现, 用来解决短期资金紧缺、融资困难的问题。由于持卡人职务高, 银行容易忽略对持卡人信用记录的审核, 并授予较高的信用卡额度, 同时放松对持卡人套现行为的警惕和监控力度, 一旦持卡人经营的企业经营不善或者受经济环境及其他政策性因素影响导致企业资金缺口扩大、偿债能力下降时, 容易引发银行信贷资金损失风险。如:某银行有20多名中小企业贷款客户的高管在其经营商户上存在疑似刷卡套现行为, 经核实, 主要为解决经营性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

3、资金流转跨行化。套现交易具有

跨地域、跨银行的特点。发卡银行和收单银行为同一银行的套现交易占比小, 大量的套现交易往往表现为发卡银行的持卡人在非发卡银行的商户POS机刷卡消费, 其目的是利用发卡银行对他行商户调查难度大, 特别是跨行资金划转难以核实的情况, 逃避发卡银行对商户的调查和持卡人套现资金的核查。如:某银行商户代客套取现金的交易中, 有8 0%以上持卡人利用他行商户实施套现, 银行对商户协助套现的情况无法进行核实。

4、交易场所流动化。

在传统的套现交易中, 交易的场所一般为商户装有POS机的交易场所, 交易地点相对固定。近年来, 银行分期业务发展迅速, 部分持卡人开始利用银行汽车分期交易业务期限长、分期额度大的特点, 将办理汽车分期业务的车辆进行转让, 实施“二次交易”套现。其特点是尽管持卡人与汽车供销商购买车辆的初次交易是真实的, 但持卡人在办理分期业务后短时间内, 将所购车辆转让第三方, 获得整笔购车款, 实现套现的目的。由于汽车转让的场所不确定, 银行对持卡人的套现很难及时监控。

四、对策和建议

1、银行应加强商户的准入和后续

管理, 切实提高信用卡业务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和遵循性。按照有关制度要求对涉及套现行为的持卡人及商户进行调查处理, 对套现的信用卡及时降低信用额度, 对套现的商户予以注销, 提高商户质量, 净化消费环境。

2、银行业之间应加强信息交流, 及

时向监管部门上报持卡人在非本行商户发生的疑似套现交易信息, 认真履行维护有序、健康用卡环境的责任要求。

3、银行应有效整合信用卡、特约商

上一篇:社会保障统筹下一篇:可见光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