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质监文化建设探索

2024-08-07

新时期质监文化建设探索(共9篇)

新时期质监文化建设探索 篇1

浅析新时期质监文化建设

序言:质监文化是指质监机关在长期的质监工作和业务实践中所自然形成的一系列有关质监问题的意识理念、行为规范、信仰追求、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哲学思想、行为准则、组织目标、机关环境、规章制度、公众形象及公信力等。它是一种渗透在质监机关一切活动中的虽看似无形,但却如影相随且须臾不可离分的东西,它是质监机关生命力的源泉和灵魂所在。它不仅显现为质监机关自身的行政职能和业务性质,而且还延伸表现为对行政管理相对人与行政执法对象的关心、爱护、扶持、支持、服务、感化、分化、促进、团结和行政管理与行政执法过程的严肃性与人性化、原则性与灵活性等。本文就对新时期质监文化的特点、质监文化建设的内容及建设步骤、原则保障进行阐述。

一、新时期质监文化的特点

(一)客观性。质监文化植根于长期的质监工作和质监机关的行政管理与行政执法实践中,是一种客观存在,并影响着具体企业的成败兴衰和宏观经济的运行质量。犹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风格与观念一样,每一个质监机关只要还留下了历史的足迹,都会形成自己的质监文化。

(二)社会性。质监文化是社会文化呈现于质监机关的一种特殊形态,亦称社会文化中的‚亚文化‛。不同社会制度具有不同的质监文化。同一社会形态中,因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其质监文化的特征也有所差异。质监文化既表现为质监机关全体员工意志一致性的精神寄托与非纯理性的意念,也体现了质监受众的社会性统一意志。它反映了质监行为满足社会需要,并得到社会承认的一种客观状态。

升行业形象‛,构建质监廉政文化;围绕‚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着力构建质监创新文化;围绕‚文明创建‛,着力构建质监礼仪文化。要从表层的物质文化、浅层的行为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和深层的精神文化四个层面,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质监文化。

(一)在表层的物质文化构建上,加强机关文化设施建设,美化工作生活环境,突出营造环境文化氛围,在办公环境、办公室布局、各种物质设施上体现质监文化底蕴。

(二)在浅层的行为文化构建上,要努力搭建质监文化的多元载体,加强文化平台建设,通过有奖征文、演讲比赛、言论征集、文艺联欢、体育竞赛等活动形式,发动广大干部职工进行理性思考,营造质监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在中层的制度文化构建上,以重构机关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为重点,建立完善质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积极开展文明机关、文明单位、文明窗口等文明创建活动,要长期抓、持续抓,保障质监文化建设长期深入开展,并形成与团队精神、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相适应的规章制度。

(四)在深层的精神文化构建上,要围绕建设什么样的质监文化在全市系统开展大讨论,要用法治质监、科技质监、和谐质监等新理念、新思维引导质监文化建设,提升质监文化品位。要总结、提炼和培育鲜明的机关核心价值观和‚质监精神‛,体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构筑质监队伍之魂。要通过‚窗口‛、新闻、网络等多种宣传形式,倡导理念,树立典型,塑造形象,升华质监精神。

三、质监文化建设步骤

质监文化建设要站在时代发展前沿,认真分析机关面临的客观形势与发展趋势,以宽广的眼界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立足**面向省内外、面向国内外、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以提升机关

现质监文化和质监精神的字画,营造良好的质监文化氛围。结合市文明单位的相关要求,对局大院相关设施进行改造,美化环境。

6.初步提炼机关价值观和核心理念,初步形成能够代表先进文化思想,凝结民族地域传统文化精粹和当代文明优长,独具**质监特色的质监文化理念群。

(二)全面推进、整体提高阶段。

1.物质文化建设基本成形。建立起能够适应质监工作需要与发展的办公条件与信息系统,以高素质的人员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的高效、快速反应能力强化行政管理与行政执法活动,全面提升行政管理与行政执法工作的有效性。同时亦使以质监机关和质监公务人员为代表的全新质监形象在社会公众群体中得到普遍认同。

2.行为文化建设见诸行动。严肃执法、热情服务。规范化行为、人性化管理。以理服人、依法履职。为此,除了制度创新外,首先需要观念更新。即要在全局公务人员中推动执法文化的革新,让全社会特别是质监公务人员牢固树立起现代行政法治的新观念,作为建设法治政府的要义并付诸质监行政管理与行政执法活动。

3.制度文化建设立异创新。制度文化建设的立异就是要突出质监工作的特色,制度文化建设的创新就是要拓展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的思路,其目的就是要以规章制度的约束力来达到规范个人和组织行为,达到按规矩办事,按制度管人的目的。为此,除了在形式要件上架构规范组织与员工行为的实体性规章制度与规范工作程序的作业指导书二个系列外,更为重要的还在于从管理科学与科学管理相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相融合、人事管理与人心管理相一致、管事与管人相统一、行政管理与行政执法相协调的哲学内涵上寻求并开创出一条行政管理与行政执法和机关内部管人与管事的最佳路径。

67-

新时期质监文化建设探索 篇2

一、师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师德, 顾名思义即教师的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道德意识是正确处理与他人、集体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规范在个人思想意识中的“内化”;道德行为则是个人道德意识的外在表现。离开了良好的道德行为就不存在良好的道德品质。师德建设, 既包含对教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外部灌输, 也包含教师自身对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自觉践行。具体而言, 师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应该有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广大教师应该以培养“四有”新人、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 努力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典范。作为教师, 既要关注自身的职业定位和人生目标, 更要遵循“为人民服务, 对社会负责”的职业宗旨, 努力在教育战线多作贡献。

(二) 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曾就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作出要求:“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广大教师应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三) 强化教师的职业责任。

作为教师, 首先应对职业责任在思想上承认和自觉认同, 把它转化为认真履行的道德义务, 落实到教师的全部实际行动中。作为教师, 要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道德义务和职业责任, 真正做到全面关心学生、严格要求学生, 促进学生的全面、自由、充分发展, 努力实现教育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和对事业负责的一致性。

(四) 引导教师严守职业纪律。

职业纪律是职业劳动者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和要求。离开了相关的规章制度, 正常的生产或教学活动势就难以开展。作为教师, 应增强组织纪律性, 模范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充分认识到学校无小事, 事事有教育, 教师无小节, 处处是表率。

二、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 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关系到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加强师德建设, 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引导广大教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自觉践行具有时代内涵的职业道德规范, 促进教师自身全面、健康发展, 提高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和民族素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对于教师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和影响学生, 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一) 从师德的调节作用看, 必须加强师德建设。

教师对教育事业地位的认识和对教师的职业态度, 会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教师劳动的过程——教育和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很难用硬性的指标加以规定。因此, 可以说, 教师的劳动取决于他的职业道德, 而教育质量的提高也必然取决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同时, 师德在调整师生关系方面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师生关系是否正常、和谐、融洽, 对于教育效果的影响非常大, 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与一个不受欢迎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要想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教师, 必须用教师职业道德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二) 从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和民族素质的角度看, 必须加强师德建设。

在社会转型期, 我们看到, 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 成为社会公害;一些人价值观发生扭曲,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滋长蔓延。这些现象败坏了社会风气, 影响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与进步, 不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 我们必须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着力提高民族素质。在这其中, 教师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递者, 不光是传递前人积累的知识文化, 并且要传播进步人类的一切先进的思想观点。高尚的师德有利于优良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有利于促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生活观、人生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形成人们高雅文明的行为习惯。加强师德建设对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和民族素质的提高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 从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角度看, 必须加强师德建设。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 特别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胡锦涛曾指出:“高尚的师德, 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 “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对于教育而言, “以德治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德者, 才之帅也”, 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一个缺乏起码道德修养的人, 他就永远不是人才, 就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甚至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危害更大的人。

三、师德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思考

(一) 师德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师德建设工作卓有成效, 广大教师精神风貌积极向上, 高尚的师德, 赢得了全社会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但是, 由于受到社会转型时期不良风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师德建设方面面临着许多新情况, 产生了不少突出问题:一是对学生缺少关爱, 教育方法简单, 存在歧视、讥讽、挖苦甚至侮辱差生, 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应试教育之风至今未除, 导致一些学习有困难、考试成绩不佳的学生往往不受老师重视, 甚至被当众讥讽、挖苦、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二是有些教师搞有偿家教或节假日补课向学生收费 。三是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及其它商品, 利用安排班级、座位、招生、推荐就业等收受、索要学生和家长财物, 以教谋私 。四是少数学校教师政治原则性不强, 在课堂上信口开河甚至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文化, 育人意识淡薄, 对教学工作敷衍塞责;违背学术规范, 弄虚作假, 甚至在少数教师中还出现了学术不端行为, 抄袭剽窃侵占他人劳动成果。五是有的教师语言不规范、文明, 行为不检点。个别教师甚至不顾场合、身份, 说一些庸俗低级的“黄话”, 参与赌博、酗酒, 出入低俗娱乐甚至色情场所。六是个别地方、学校发生了败坏教师声誉, 违反师德甚至涉嫌犯罪的行为。自2013年5月8日海南万宁发生一起小学校长带女生开房事件以来, 22天之内, 已有安徽潜山、广东雷州、湖南嘉禾等7起小学教师涉嫌猥亵性侵幼女案被曝光。教师队伍中出现的极少数违反师德甚至违法犯罪的现象, 损害了教师声誉, 败坏了教育形象, 虽不是主流, 但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无论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和“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特征考量, 教师的师德“红线”都应该是遵纪守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这是绝对不能突破的底线。

(二) 师德建设问题的对策思考。

一是要强化教育, 这是师德建设的重点。要多渠道、分层次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 强化教师对道德义务的认同, 对道德责任的担当。重点应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 引导广大教师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把本职工作、个人理想和祖国的繁荣富强、民族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加强和改进师德教育, 除了要不断提高师德的认知能力, 还要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地丰富道德情感、砥砺道德意志, 进而外显为践行道德行为。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指出:“要把师德教育作为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内容。”从实际执行的情况看, 并不理想。重知识和技能培训, 轻师德师风教育依然是普遍现象。对此必须迅速下大力气扭转。二是要严格考核, 这是师德建设的核心。严格考核, 科学管理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可以有效增强和巩固师德教育的效果。考核内容应按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在爱国守法、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终身学习等6个方面细化, 对教师违反师德规定的行为提出明确界定。考核应当以学校为单位, 考核程序包含教师自评、家长和学生测评、教师互评、学校综合评定、结果公示、审核备案等。要建立师德档案, 记录考核结果并保证教师申诉的权利。三是健全监督体系, 这是师德建设的关键。完善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社会“五位一体”的师德监督网络, 建立教师思想状况定期调查分析制度, 定期调查了解教师思想和心理状况, 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 建立重大师德问题报告和舆论监督的有效机制。建立面向教师、家长、学生、社会的意见箱、投诉电话, 网络平台等监督举报渠道和反馈机制。四是落实奖励和惩处, 这是师德建设的突破口。要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履职考核、职务 (职称) 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特级教师评选, 进修培训等的主要依据。凡师德考核优秀者, 才具有参与表彰奖励资格;凡师德考评不合格者, 在上述环节实行“一票否决”。对于个别胆敢将罪恶之手伸向幼童的“禽兽教师”, 无疑要严惩不贷。同时, 学校负责人、当地教育部门、甚至当地主管领导等相关责任人, 该追究的应悉数追责。

除此之外, 师德建设关口需前移, 师范教育、教师实习和教师入职培训都是师德建设的关键期。要让教师职业具有吸引力, 把那些为人正直、追求真理、热爱学生的高素质人才吸引到教师队伍中来, 把那些不适合做教师的人清理出去。

四、结语

总之, 教师的道德素质的提高, 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改变教师的生态环境, 也需要教师自身道德意识的觉醒, 更需要自上而下的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严格管理。广大教师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不断加强师德修养, 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 甘为人梯, 乐于奉献, 静下心来教书, 潜下心来育人, 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修订)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 (教师[2005]1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93年10月颁布)

[4].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2005年8月修订)

[5].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7年8月)

[6].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皖政办〔2012〕35号)

新时期官德建设探索 篇3

官德建设不仅是中国改革与发展的思想保障,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因素,更是遏制腐败发生的根本方法。我党自建党以来一直十分注重官德建设,确立了领导干部基本的官德规范,并不断深化形成了系统的官德建设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共产党培养教育领导干部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急剧的社会转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部分领导干部在成绩面前忘乎自我,在诱惑面前迷失自我,在腐败面前丧失自我,致使官德失范,出现了诸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一系列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伤害了人民的感情,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新时期官德建设的好坏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否实现。结合当前社会环境和政治学有关原理,新时期官德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路径进行努力。

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打造依法治国制度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不完全同步,导致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期,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官德失范现象。因此,新时期积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打造依法治国制度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各级政府要转变职能,切实履行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职能,努力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與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活动,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更加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二是合理界定政府部门职能,明确部门责任,确保权责一致。理顺部门职责分工,坚持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确需多个部门同时管理的事项,要明确牵头单位,分清主次。三是完善权力运行机制,对权力运行的全过程制定出规范的运行程序和明确的工作规则。设置规范、严密的权力运行程序,保障权力运行的公正、公开、透明。各政府部门也要积极探索和研究本部门的工作流程,设置合理的行政程序,保障公共权力运行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二、注重群众史观教育,树立科学权力观

我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十分注重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系统地运用于全党一切工作中去,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江泽民曾经指出:“各级干部一定要牢记,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力量和优势所在,也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取胜之道。”胡锦涛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是因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人民群众也往往是从党和政府如何对待他们的切身利益来判断党和政府工作、来决定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态度的。”习近平总书记作为新一代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指出:“崇高信仰始终是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柱,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坚实执政基础。只要我们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可见,注重群众史观教育是我党的一项光荣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要进一步加强群众史观教育,让各级领导干部明确权力的来源,认清权力的本质,树立科学权力观。

三、开展道德教育,提高领导干部自我修养

官德建设离不开道德教育,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领导干部的官德,往往是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世界观的集中体现。领导干部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提高觉悟,坚定信念;才能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自觉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利益。因此,道德教育要常开展,尤其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从根本上在领导干部的思想行为中落实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官德。各种形式的教育要落到实处,针对不同层级、不同教育背景和不同接受能力的官员群体,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切不能走走过场、流于形式。要让各级领导干部从内心深处、从道德修养的高度,做好自控和互控,切实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从现实情况看,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会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根本的原因是缺乏自律意识。因此,在新时期开展道德教育,培养领导干部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意识和品质,有助于提高领导干部自身修养,自觉地以内心的道德力量抵制外来的不良诱惑,严格要求自己,行使好手中的权力。

四、加强民主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民主监督是官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权力运行公开化,加强民主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因此,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是督促领导干部掌好权、用好权的有效方式,也是培育官德的重要手段,是防治权力腐败的重要举措。新时期民主监督,要做到党内党外相结合。党内民主监督要坚持民主,既要依靠党章和党的各项规章制度,也要确保各项法规章程在实践中得以有效的贯彻执行。要加强党内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建立科学的党内民主监督机制,让党员干部明确下级组织也有权利有责任对上级组织的活动加以监督。要采取措施拓宽监督渠道,为监督提供多样化选择。对于党内监督机构如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要保障其权威性和独立性,使之在监督过程中不受各方面的干涉,更好地在消除各种官员腐败、道德失范等方面发挥作用。党外监督要健全民主公开的群众监督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国家机关及全体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都要受到人民的监督。要推行政务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研究开放多种渠道让群众参加监督,各级领导干部也要自觉地把自身行为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不仅不能拒绝来自人民群众的监督,而且还要真诚地欢迎各方面的意见和批评。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保证群众监督的正当性和相关权利,同时也要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和引导,让群众的监督在遵循法律的前提下有序进行,更好地发挥其最大效能。

五、完善廉政制度建设,约束和限制官德失范

反腐倡廉是一场输不起的战斗,只有健全制度建设,加强源头预防,才能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形成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新时期完善廉政制度建设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健全民主议事制度,重点督促职能部门细化工作程序和议事规则,规范权力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二是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制度,对某些党政领导干部明显有不廉洁不规范行为、群众反映极为强烈但一时又难以掌握确凿实据的,可先在进行诫勉谈话的基础上,责令其给组织一个满意的答复;三是加强廉政信息制度建设,抓好班子一把手的廉政述职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坚持廉政谈话制度,完善和健全廉政档案制度、礼品登记上缴制度等;四是强化责任考核制度,为保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各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要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与业务工作、队伍建设和干部考核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考核。

新时期质监文化建设探索 篇4

——以江西省樟树市团组织建设为例

组织:团学新闻中心指导教师:刘伟作者:蒋国栋(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摘要:当前,共青团事业发展面临着新挑战,共青团建设和工作的难点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基层,摸清基层各类团组织的基本状况和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掌握了解基层团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创新工作模式、手段和载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课题组成员通过对江西省樟树市共青团组织状况进行专门调研,研究当前江西省基层团组织开展工作情况和基层团组织建设的现状、困难和问题,探索新形势下共青团组织化、社会化动员方式的创新模式、手段和载体,研究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探索推进团建创新工作,总结江西省基层团组织在团建创新方面的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基层团组织建设;现状; 创新

胡锦涛总书记在团中央代表座谈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新形势下推动共青团事业新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要求,特别强调要大力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即“两个全体青年的要求”)。

团中央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胡春华强调,组织团员青年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完成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是共青团组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要在全团迅速兴起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热潮,认认真真学习十七大报告、决议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切实把广大团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理解十七大的主题,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要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团、教育青年,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要适应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切实履行好团的基本职能,充分发挥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作用,构建党领导下的青年工作新格局,推动团的事业不断实现新发展。

为了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七大,团中央把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当前,共青团事业发展面临着新挑战,共青团建设和工作的难点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基层,摸清基层各类团组织的基本状况和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掌握了解基层团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创新工作模式、手段和载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方案

本课题研究的采样主要针对江西省樟树市。充分发挥江西省团校与各市基层团组织紧密联系的优势,依托农村、学校、企业、社区团组织的资源,采取了走访座谈、查阅《樟树市年鉴》、《樟树通讯》、《樟树团讯》、各基层团组织的各类数据统计和相关分析资料等多种研究方法。本课题以江西省樟树市市作为一个重要的采样点,通过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江西省基层团建工作的创新模式、手段和载体。

二、樟树市团组织现状

(一)基层团组织情况

樟树市全市共有基层团委40个(乡镇街道19个、工业园区1个、市直部门单位学校20个):其中团委书记29人、团委副书记或负责人27人,共56人

从调查的情况看,樟树市对共青团工作高度重视,一是樟树市各级党委都明确了专门领导分管共青团工作;二是农村、学校和国企团组织体系健全,且配备有专(兼)职团干部。各乡镇、村团组织体系健全,均设置了团支部;各中学均建有团的组织,建团比例达到百分之百,配备了专职团委书记,团费交纳率达到90%以上;国企团组织体系健全,公司党组织对共青团工作比较重视;三是团的建设发展还不平衡。非公有制企业建团率不高,有些企业没有设置团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团的建设和团组织工作有待加强。学校和基层团组织兼职团干的情况的非常普遍。

(二)基层团组织活动开展情况

1、围绕全市工作中心,充分发挥青年作用。一是深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制作“团市委创先争优宣传栏”宣传活动主题,组织全市17个单位参加“学英模、树正气、促和谐、谋发展”演讲比赛;和市供电公司共同组织全市青工技能大比拼活动。二是组织志愿者服务,打造青年志愿者品牌。2010年3月,组织全市600多名志愿者参与关爱残疾人、消防志愿者、环保志愿者的活动。10月,团市委招募398名志愿者积极协助第41届樟交会。

2、围绕青年思想实际,切实维护好青少年利益,在服务青年上取得新进展。一是强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2010年3月l日,樟树市团市委在街心花园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纲要》宣传活动,向广大青少年宣传“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现代公民素质新标准。二是强化青年的文化素养的引领,引导青年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的形成。为树立健康的青年交友风尚,团市委通过组建交友俱乐部,组织“我们约会吧”青年交友联谊会等形式,为青年搭建良好的交友平台,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交友观。三是提升维权职能做好青少年权益工作。开展“青果援”关爱服刑人员子女行动,青年文明号集体与全市24个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结成帮扶小对子,给予生活资助、学习辅导、情感交流等爱心扶助,每个小分队每月至少帮助结对对象解决1个实际问题,开展2次走访慰问活动,实施3次面对面沟通。四是服务青年就业创业,提升青年就业创业的能力。为解决青年创业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继续深化和市农信联社的合作,为农村青年创业发放贷款信用证(卡),已有150名农村青年申请贷款,协议贷款金额971.9万元,发发放贷款696.44万元,贷款青年118人。其中,为21个青年提供5万的贴息小额贷款。2010年新建4个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提供见习岗位84个。

3、围绕构建和谐樟树,大力开展主题活动,服务社会取得新成效。一是整合社会资源,大力实施爱心助学活动。通过团省委和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积极争取,上海老牛基金会捐资30万元为张家山清道搓市兴建红军希望小学。北京新世纪基金捐资10万元兴建张家山红湖希望小学,并捐赠图书600套兴建图书阅览室。扶助5名贫困大学生每人1000元的助学金,共计5000元。樟树市团委积极组织全市团员青年积极支持抗旱救灾和抗震救灾,共筹集捐款63087.9元,全部捐给灾区。二是继续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一工作。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法制校长队伍建设,聘任法制校长,确保全市中小学校法制校长配备率达100%。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四个一”活动即开展一次家访活动、开展一次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一次爱心帮扶活动.开展一次整治活动。三是深入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为策应全市创业服务年活动,推进青年就业创业倡导“创业光荣”和“创业带动就业”的社会风尚,团市委组织青年创业大赛。

4、围绕团建生命力工程,不断增强团的基层基础,团的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一是非公企业团建见成效。探索式的启动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努力跟上党建步伐。至2010年底,已在40家非公企业建立团组织。

二是规范团员管理模式。为改变以往团组织管理松散的情况,对全市13000多名团员进行一次集中登记备案。将所有团员个人基本信息、基层团组织基本信息都纳入到团组织专业软件管理,团员进入、转出、上报、退团等都在网上完成,促进团员管理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三是积极组织团干部培训。8月26~28日,组织为期3天的全市村社区团干部培训班,全市220多名村级团支部书记参加培训。组织全市乡镇(街道)和市直单位40多名团干参加宜春市级的培训班。抽调学校战线的大队辅导员、团支部书记等共计13人参加宜春的业务培训班,抽调5名小学少先队辅导员参加全国的业务培训班。四是强化团市委T作宣传力度。全年上团中央信息1篇,团省委信息16条,团宜春市委信息27条,《宜春日报》新闻1次,《樟树通讯》2条(头版1条),樟树电视台新闻9次。定期编印《樟树团讯》6期,强化樟树市团委网

((http://jx.ggt.org.cn/zss/)的管理维护。

三、基层团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樟树市团的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通过我们调研江西省其他市也发现了相同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团的组织设置缺乏创新

江西省大部分单位和农村基层建团模式采取的是传统的行政层级式的方式,协会建团、产业链建团、联合建团、行业建团、网络建团等模式所占比例较小。

(二)团的建设发展差异较大

江西省各级团组织建设发展很不平衡,农村团建工作相对滞后,多数乡镇出现有团组织无工作对象的“空壳”现象,一些乡镇(村)的团建发展水平偏低。

(三)团的活动形式比较单一

许多团组织开展的活动只注重短期效应,缺少长远考虑。有的活动形式单

一、陈旧,活动模式滞后于形势发展,表面轰轰烈烈,但对广大青年的影响和吸引力有限。

(四)团的服务能力亟待提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青年的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多样化,对团组织的服务水平要求也不断提高,需要为他们服务的内容日益增多。目前共青团组织的服务能力不足和广大青年对团组织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非常明显,团组织的团结、教育、凝聚和服务能力亟待提高。

(五)团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从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上看,普遍存在年龄结构偏大,兼职较多,学习培训不够,工作理念落后,不适应形势变化等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团的工作力量。从广大团员的培养教育上看,目前急需进一步对广大团员加强和深化理想、信念以及团员意识教育,全面提升团员综合素质。

(六)团的工作经费需要保证

基层团组织建设受到经费不足的影响最大,各项活动因缺乏经费难以开展。

四、基层团组织建设工作创新探索

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全体青年”的要求和迎接党的十七大,以团的十六大精神和胡春华同志的讲话精神为指导,通过对江西省樟树市等地的调研,江西省部分地区基层团建工作创造的可供借鉴和推广的成功经验,是对基层团的组织建设工作创新的有益探索。

(一)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创新“党建带团建”工作

共青团发展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根本保证“, 党建带团建”是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根本措施,是抓好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成功经验。创新“党建带团建”工作,一要借助党政工作在基层形成的新格局和新成果,努力探索团建与党建更为紧密结合的有效模式,进一步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进一步理清思路,创新基层团组织运行机制

应该理清思路,积极探索创新基层团组织的工作机制和运行方式,探索开放式的青年工作体系。创新团干部协管工作,一是建立完善上级团组织与下一级团组织的党委分管领导的沟通机制。二是探索建立上级团组织与下一级党组织共同参与团委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

(三)进一步发挥组织优势,创新基层团工作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当前,团建工作要以服务青年需求为目标,创新基层团工作的活动内容和方式,找准团的工作切入点,推动基层团组织和基层工作的整体活跃。整合社会资源,强化品牌意识,树立品牌形象。按照新形势的要求,通过办项目的形式,实施“品牌战略”,从实际出发创新工作项目和工作品牌,为青少年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把具有共青团特色的团字号品牌的工作和活动与基层团的组织建设结合起来,把工作的成效转化为组织建设成果。

(四)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基层团组织设置方式

针对当前基层大部分团组织设置缺乏创新的现状,各级团组织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打破原有的以行政框架和地域限制为主、单一的组织设置模式,根据青年分布和群体结构特点,按照新的经济社会关系设置团的基层组织,搭建新的团建工作平台,拓展团组织活动空间。

———农村团建创新。农村是青年变化最大、团组织建设和工作面临困难最多的领域。农村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团的组织建设的重点。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青年群体结构的变化,农村团的基层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当前,应该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特别要围绕生产发展这一重要目标,按新的经济成分、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灵活设置团的组织;主动适应青年流向多元、流量多变和流速加快的新特点,根据农村青年联络和聚集的新方式,动态设置团的组织,大胆探索

统筹城乡的团建模式。在农村,一是采取行业建团、协会建团等形式,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专业技术协会等的辐射带动作用,整合周边村的团建资源,实现以企带村、村企联建、共建双赢,大力推行“村村联建”、“村校联建”、“村企联建”等做法。二是创新团干选拔体制,吸纳青年能人进领导班子。借助大学生志愿者、选调生、大学生村官等充实乡镇团委、村团支部力量,充分发挥人才优势。三是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充实和扩大共青团的工作对象。把所有青年作为工作对象,解决有组织无对象的问题。

———社区团建创新。社区团建工作是基层团建工作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当前,应该适应新形势,围绕促进社区和谐这一基本目标,把握好社区的根本任务和功能,适应团员青年的流动变化的新特点,不断探索创新团建形式。

———非公企业团建创新。非公企业建团工作是当前团建工作的重点,也是薄弱环节。企业是典型的经济组织,企业的效益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发展和青年职工利益的实现。要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以服务企

业生产经营为前提,找准服务企业与服务青年的结合点,采取切实措施,做到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从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两方面入手。

———学校团建创新。当代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素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人才是学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职责和基本出发点。学校团组织工作一直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当前,应该围绕学校育人的目标体系,找准共青团工作的切入点。根据青年学生喜欢的沟通、交流、聚集方式,积极探索在学生社团、自组织、网络、学生宿舍、公寓里建立团组织。

五、参考文献

【1】李星 管雷:基层党组织如何抓好竞建带团建工作蒲白科技2010

【2】羊以武:浅淡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基层共青团工作科技创新导报 2008(32)

【3】刘明安:浅谈新形势下的共青团工作建设和团的工作新模式教育研究2010(8)

【4】罗来星:无职团员设岗定责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管理方略2010(2)

新时期质监文化建设探索 篇5

——在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讨论会上的发言

同志们:按照2006年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安排,第一阶段学习专题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强劲动力;第二阶段学习专题是坚持“高起点、超常规、跨越式”工作定位,强力推进全市社会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前段时间,通过学习毛泽东、江泽

民和胡锦涛同志的一些重要讲话,学习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市委领导《在全市千人大会上的讲话》等材料,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下面,我结合学习和工作实际,作以下发言。

一、发挥质监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市是农业大市,做好“三农”工作,事关重大。质监部门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一是品牌强农,借力名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民收入、促使我市农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我们要从两个方面做好培育名牌农产品工作。一个是积极帮助具备条件的龙头和骨干企业申报名牌农产品。今年的中国名牌产品评价有一个新的动向,将玉米种子列入了中国名牌评价目录,这说明中国名牌产品的评价范围已开始向农产品延伸。去年,我们帮助成为第一个名牌农产品,这是我市在实施农业名牌战略工作上的一次突破和创新。今后,我们要努力做好农产品争创名牌产品的工作,努力推荐枣、梨、香椿等特色优势农产品争创山东名牌,为争取中国名牌农产品早日落户滨州而努力。另一个方面是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目前我市有2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全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数量上排名第二。前一段时间,我们对我市地理标志资源进行了摸底调查,初步掌握了10多种产品的情况,要努力在今后的3-5年内逐步实现对这些产品的地理标志保护。二是服务帮农,实现标准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积极推广标准化种植,加快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要抓住“北带”开发的有利时机,瞄准我市特色农产品,不断加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力度,指导农民群众走“标准化、产业化、多元化”的致富之路。三是政策扶农,树立和谐质监服务理念。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要求我们以“企业需要什么就服务什么、农民担心什么就治理什么”为原则,结合工作实际,为农民群众提供更方便高效的服务,切实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在检验检测方面,要开辟针对农民群众的检验渠道,农民群众对购买的食品、农资等产品怀疑存在质量问题时,可以随时到当地质监部门申请检验。在举报申诉受理方面,要加大“12365”质监热线的宣传,特别是对农村、农民的宣传,让他们会使用这样的举报投诉渠道来维护自身利益。在政策扶持上,要继续扎实开展“法律、技术、业务”三下乡服务活动,利用春耕秋种等有利时机,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村大集、田间地头,向农民现场讲解有关标准化种植的科技知识,介绍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识别方法,免费为农民检测使用的台秤、血压计等常用的计量器具,让农民搭上质监服务的“快班车”。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质监事业发展新跨越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深化和升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和必然要求。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质监事业发展规律,妥善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推动各项工作协调快速发展,对于提高质监队伍能力素质和服务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市委、市政府提出“高起点、超常规、跨越式”工作定位,加快十大产业(链)集群配套发展,这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我们质监系统来说既考验,更是机遇。我们只有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执政能力、执法能力和检验检测能力,才能经受住考验,实现把推动质监工作发展与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一是坚持求实创新,推动事业发展。市委孙德汉书记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要求,“发展是硬道理,必须大于一切;发展是第一要务,必须先于一切;发展是根本大计,必须重于一切。”各位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十六届五中全会、全省质监系统工作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全面提高自身能力素质,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紧迫感。二是始终坚定不移地抓好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行风是质监系统的生命线,是质监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证。要把抓好行风建设视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始终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做到在教育上把好“总开关”,在制度上架起“高压

线”,在监督上重点管好“一把手”。三是全力服务经济发展。要通过推进名牌战略、“两个安全”、行政执法,以及计量、认证、标准等基础性工作,服务于经济发展,服务大众与民生,将质监系统的发展与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立足质监职能,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人民利益上发挥积极作用。四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要高

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探索 篇6

基层党建工作作为国企党建工作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改革创新,提升国企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要努力做到五个转变。

(一)思维模式从封闭党建向开放党建转变。长期以来,国企党建工作陷入“就党建抓党建”的工作模式,党建工作局限于党内事务,空间狭窄、内容狭隘。在新形势下,党建工作应当开放思想和思路,重新审视党员的定位和职能,使党建工作从传统的政治思想学习中脱离出来。党建工作要积极地寻求新形势、新方式、新载体、新举措、新手段,拓展党建工作的空间。同时党建工作要打破以前党内生活各自为政、形式单一的模式,要积极地利用党内外资源,协调好党建工作的内在关系,充分利用网络、活动室等新资源,建立资源共享的开放式组织生活模式。

(二)工作方法从依靠经验向变革创新转变。党建工作要围绕“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展开,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点,以提高党员素质为关键点,以锤炼优良作风为支撑点,发挥好党员干部和基层党员的主体作用。在工作安排上要防止活动过于频繁、流于形式;在活动形式上要创新载体,积极开展内涵丰富、生动活泼、党员乐于参加的活动,增强组织活动的生动性和参与性,推进党建工作的大众化;在机制建设上,要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国企党建工作的方方面面,着力在制度设计、制度创新、制度落实上下功夫,努力形成科学、完善、配套的制度体系,以制度规范推动管理规范,以制度创新推动工作创新,不断提升国企党建工作水平。(此农业论文由万方期刊网首发)

(三)手段运用从传统载体向现代技术转变。党建工作要适应时代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当前信息化发展给党建工作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国企党建工作要充分利用先进信息网络技术搭建的平台,推动党建工作从静态管控转向动态管控,从保密封闭转向党务公开,从单向灌输转向多维交流,从事后反馈转向全程参与。

(四)作用发挥从单纯务虚向服务中心转变。党建工作必须把“软任务”变成推动发展的“硬约束”,努力做到“三个始终”。三个始终即:一是国企党建目标要始终着眼于企业生产经营的中心任务来谋划;二是国企党建工作举措要始终围绕服务于企业改革发展重点工作来推进;三是国企党建工作的成效要始终通过国企改革发展实绩来检验。此外,党建工作要妥善处理好与各项生产经营工作的关系,合理安排、相互促进,要讲成本、讲产出、讲质量,要增强党建工作和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找准突破口,最大限度的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发挥好党员的先进性。

新时期村镇建设的发展与探索 篇7

1 村镇建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1.1 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

从目前来看, 现行的《村庄与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已经实施多年, 但是自《城乡规划法》颁布以来, 一直没有进行修订, 导致其内容存在很大的滞后性, 与城市规划建设相比, 村镇建设无论是在机构上还是在配套的法律法规上都存在很大的缺陷, 难以有效满足不同地区村镇针对性、精细化管理的现实需求, 严重影响了村镇建设的有效展开。

1.2 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

在城乡统筹发展中, 县市是非常关键的层面, 同时也是当前时期村镇建设的薄弱环节, 存在着建设机构不健全、各地设置不统一等问题, 例如, 县乡一般并没有设置专门的村镇建设管理部门, 通常都是将村镇规划、村镇建设与城市建设合并在一起, 进行统一管理, 由于工作重点的不同, 合并后的村镇规划建设通常处于相对弱势的位置;而部分地区虽然设置了村镇规划建设部门, 但是人力、资金、技术等方面力量不足, 工作的重心更加偏向于规划编制, 在建设与规划管理方面比较薄弱。

1.3 缺乏有效的规划引领

一方面, 在区域规划建设中, 政府部门普遍存在着“重城区, 轻村镇”的现象, 对于村镇建设工作重视不足, 没有将其当作统筹城乡经济的突破口;另一方面, 村镇建设面对的是农村和乡镇, 相比于城市而言, 这些区域的居民普遍缺乏规划意识, 加上规划经费的限制以及相对薄弱的管理力量, 使得许多村镇规划无法真正适应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 无法对村镇建设进行有效指导。

2 新时期村镇建设的发展与探索

2.1 健全制度保障

结合当前新时期村镇建设工作的现实诉求, 地方政府部门应该充分重视起来, 对各类规章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 从法律层面上为村镇规划建设提供相应的保障, 确保村镇规划建设的各项工作能够切实做到有章可循, 有规可依, 在规章制度的指导下有序展开。

2.2 注重产业定位

作为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各类产业同时也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是村镇规划的重要依据。因此, 地方政府部门应该及时更新观念, 注重对于产业定位的研究, 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做好相应的产业分析, 找出产业发展的特点、规律与核心。在进行产业定位研究时, 应该优先发展现代农业, 形成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结构进行优化调整, 通过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提升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同时, 应该大力发展非农产业, 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结合农产品加工业, 在加工增值的过程中, 促进农民增收。

2.3 统筹城乡发展

在实际发展过程中, 农村与城市地区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 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的辐射和带动, 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农村的支持和促进。因此, 在村镇建设中, 应该统筹城乡发展, 充分发挥城市与农村的相互促进作用, 逐步实现城乡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现阶段, 城乡统筹的主要内容包括:统筹城乡规划;构建城乡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全面覆盖城乡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等。对此, 地方政府部门在进行村镇规划建设时, 应该充分发挥规划对于村镇建设的引导和调控作用, 发挥市场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基础性作用, 强化各级政府对于城乡现有空间的规划管理, 在城镇化发展中, 不仅要发展速度, 还需要考虑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 突出节地、节能、节水等理念, 推动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同时, 应该从区域整体层面考虑, 设置相应的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等, 对农田、自然人们资源以及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 避免出现侵占农田和绿化用地的现象。城乡统筹的持续推进, 可以将村镇纳入城乡一体化的规划中, 实现城乡的共同发展。

2.4 塑造村镇面貌

最近几年,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 大量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想得到了应用, 对城市设计进行了重新定义, 确定其为“为人创造场所的艺术”。在现代城市设计中, 涵盖了诸多的因素, 如空间作用方式、社区使用安全、城市整体面貌等, 其实质主要是通过对人与空间、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行为与城市环境等相互关系的调整, 寻求最佳的设计方案。当前, 我国城乡环境普遍存在品质不高的情况, 缺少总体质量的概念, 在这种情况下, 应该将环境与场所当作产品, 推动其有效设计。以往在环境场所设计中, 决定权通常都是在开发商一方, 其往往会为了经济利益, 忽视场所的质量。而城市设计的主要目的, 就是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 对上述矛盾进行调节, 将不同领域与专业的意见综合起来, 在空间设计中, 注重场所与环境的营造, 进而促进城乡空间质量的提高。在村镇建设中, 同样可以利用城市设计的方法, 通过适宜的空间组织形式, 重视村镇特色空间的塑造, 实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 创造出独具特色、舒适宜居的村镇形象。

2.5 借用经营理念

在村镇规划建设中, 可以借鉴城市的经营理念,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活和经营环境。城乡规划与经营是相辅相成的, 结合城乡规划的整合能力, 做好城市空间规划, 能够避免片面追求利益的短期行为;结合城乡经营的市场驾驭能力, 可以确保城乡规划的贯彻实施, 在保证长远利益的同时, 满足当前的局部利益。

3 结语

总而言之, 在当前新的发展时期, 地方政府应该重视村镇建设, 做好村镇规划, 强化管理, 统筹建设, 在充分保障地域特色和居民利益的前提下, 推动城乡建设的稳步发展, 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摘要:在当前新的发展时期,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的重要历史任务之一, 而村镇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和重点, 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发展。因此, 对于地方政府部门而言, 如何推动村镇建设的稳定快速发展, 已经成为现阶段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结合当前我国村镇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 对其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新时期,村镇建设,发展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孙丽.村镇建设发展的思路及制度保障研究[J].门窗, 2013 (8) :326.

[2]黄洵.新时期福建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探索及实践[J].规划师, 2013 (29) :50-53.

[3]刘彦随, 陈聪, 李玉恒.中国新型城镇化村镇建设格局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4, 33 (6) :1-6.

新时期质监文化建设探索 篇8

关键词:家庭道德建设 六家一堂 和谐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c)-0122-01

1 开展家庭道德建设的背景分析

多年来,国网海阳市供电公司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强化道德意识、践行道德规范、塑造道德形象为中心环节,在加强企业道德建设的同时,重点开展了家庭道德建设。家庭道德建设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公司和谐、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增强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对于凝聚员工意志,促进家庭和谐,企业和谐,推动公司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家庭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工作思路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求,以建设“六家一堂”为主要内容,吸引更多的家庭参与家庭道德建设实践,营造健康、和谐、文明、进步的家庭氛围,提升全体干部员工思想道德素质和家庭成员的文明素质、文明行为、文明形象,以家庭和谐带动企业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 建设“六家一堂”的主要内容

(1)讲礼貌,建文明之家:通过家庭文明礼仪的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使家庭成员在家庭交往、邻里交往和社会交往中学礼仪知识、讲文明语言、行文明礼仪、养成文明习惯,使文明礼仪成为家庭成员必备的文化素养。

(2)争先进,建模范之家:通过学先进、争先进、当先进活动,引导员工学习、追赶周围和社会上过得硬、叫得响的先进典型,使员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力争使自己成为别人学习的模范,追赶的典型。

(3)守诚信,建道德之家:通过开展诚信教育和实践活动,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倡导关爱他人、关爱企业、关爱社会的良好风尚,培养家庭成员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扶弱帮困的社會责任意识,使家庭成员树立诚实守信的意识,实现“知诚信、讲诚信”的家庭建设目标。

(4)求团结,建和睦之家:通过家庭和邻里沟通技巧的宣传培训与实践活动,促进夫妻沟通、代际沟通和邻里沟通,建立家庭和睦、尊老爱幼、邻里团结的人际关系。

(5)爱学习,建教育之家:通过深化创建学习型家庭和全员教育培训活动,引导家庭成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形成代际相互学习、亲子共同成长的风气,家庭成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6)重品行,建忠厚之家:通过讲操守、重品行教育和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明辨是非,克己慎行,正确选择个人爱好,提高文化素养,摆脱低级趣味。慎重对待朋友交往,坚持择善而交,纯洁社交圈、净化生活圈、管住活动圈,做到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诱惑。

(7)四世同堂:通过对四世同堂家庭的奖励,树立员工的家庭感、幸福感、自豪感,培养老爱幼,幼尊老,老带幼,幼帮老的传统美德,营造欢乐祥和的家庭氛围。

4 “六家一堂”的评选条件与保障措施

4.1 必备条件

(1)遵纪守法,爱国爱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反对损害党和国家利益、民族尊严的错误言行,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爱护公物、诚实守信、言行文明,积极参加普法学习,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不损公肥私,不侵害集体利益;(2)家庭和睦,尊老爱幼。夫妻之间、子女与双亲之间关系和谐,夫妻平等相待,有共同的愿景、文化认同和精神动力,尊重各自的兴趣和爱好,具有现代家庭教育观念;(3)相互信任,勤俭持家。家庭成员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共同维护家庭荣誉、承担家庭责任、分享家务劳动和家庭生活的快乐,遇到困难时,能够携手同心,共渡难关;(4)邻里团结,乐于助人。邻里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互帮互助,见面主动打招呼,不在背后议论他人,不猜疑,谈笑逗趣有分寸,尊重他人隐私;(5)热爱学习,崇尚文明。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幸福,在生活中享受快乐,学习成为家庭建设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来源;(6)热心公益,保护环境。积极参与扶贫助困送温暖活动和各类公益事业活动,并对活动表示极大的热情和支持。爱护公共环境,保持家庭整洁,自觉搞好家庭环境卫生,室内环境整洁、美观。

4.2 保障措施

(1)建立组织领导体系。为加强对家庭道德建设的组织领导,公司成立以总经理、党委书记为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2)建立活动品牌体系。以重大节庆和重要活动为抓手,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要突出特色,讲究实效,使活动贯穿全年;(3)建立舆论宣传体系。加强对家庭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传播家庭文明理念,发挥舆论监督作用;(4)建立保障激励体系。每年底由各工作小组按评选标准进行评选,评选结果进行公示。公司对每个获得先进称号的家庭颁发奖牌并给予物质奖励。对获得“四世同堂”称号的家庭,颁发奖牌并给予物质奖励。

5 家庭道德建设的实施效果

通过实施家庭道德建设,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明显提高,员工家庭和睦相处,和谐的家庭为员工提供了前进的动力和精神支撑,使他们得以全身心投入工作。国网海阳市供电公司企业凝聚力显著增强,营造了和谐的企业发展环境,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企业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公司连续多年未发生影响稳定的精神文明事件、上访事件和廉政事件。公司连续17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先后被授予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中国公益事业功勋单位、第四届中国企业教育先进单位百强、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山东省管理创新优秀企业、山东省总工会“模范员工之家”、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先进县供电企业”、首批“烟台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单位”、海阳市“五个好”基层党委等荣誉称号。

参考文献

[1]韩庆路,陈蓝田.转型期的家庭道德建设和家庭德育[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1(3).

新时期质监文化建设探索 篇9

摘要: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是摆在每一位基层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工作要有新套路、新办法。

关键词:基层干部;群众工作;根本利益;工作能力

一、基层干部必须认真领会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深刻内涵

我们要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首先要明确什么叫党的群众路线,要掌握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也就是它的基本描述。党的群众路线基本精神和基本描述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必须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把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化为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在群众的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就是要求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从政理念,注重通过各种有效的形式和适当的方法联系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服务群众,最大限度地使广大人民群众正确理解并认同党在新形势下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主张,进而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心甘情愿地、积极主动地为实现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而不懈奋斗。不难发现,党的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联系群众,前提是强化群众观点,重点是坚持群众路线,关键是改进工作方法,核心是维护群众利益,根本是永葆清廉本色。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着眼点是实现维护和发展群众的根本利益,及时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及时了解民意、掌握民意,全力维护民权、民利和民安,全力发展民生事业,建立健全基层民主机制和民主科学决策机制,倾听民意机制,民生关注机制,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矛盾排查,完善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要变管制、控制为协商、协调。做到对群众深恶痛绝的事“零容忍”,对群众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

二、基层干部要充分认识新时期群众工作的重大意义

2013年6月18日,中央召开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工作会议,这标志着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拉开了大幕。在这次会上,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的工作路线,给党的群众路线以高度的评价。

(一)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

近现代中国历史已经表明,广泛深入而又耐心细致的群众工作,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保障和基本经验。但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改革的深入、开放的扩大、经济的转型和社会的变革,原有利益格局不断地被打破、新的利益关系尚未完全确立,使党的群众工作任务加重了。还有,当前我们确有少数党员干部甚至个别主要领导群众观念淡薄,不屑做群众工作;抱怨条件艰苦,不愿做群众工作;消极回避矛盾,不想做群众工作;工作本领缺乏,不会做群众工作;思想因循守旧,不敢做群众工作。更有甚者,以形势变化、时代不同为理由,在感情上、思想上、工作上、行动上,疏远群众、脱离群众、回避群众、惧怕群众。所以,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加强和改进当前党的群众工作,以最大限度地赢得广大群众的理解和信任、拥护和支持,进而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强化党的执政地位。

(二)基层干部做好新时期群众路线工作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抓手

2013年全国两会前夕,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结业式上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同做好群众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对群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他强调,把群众工作贯穿到社会管理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三)基层干部做好群众工作是提升领导自身水平的有效途径

基层工作有基层工作的特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民主政治的日渐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随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方法,学会正确运用民主和法律的手段及说服教育的方法来解开群众的思想疙瘩,来化解社会的各种矛盾,以极其负责的态度协调做好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各项工作,才能赢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拥护和支持,从而使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在既深入扎实又耐心细致的群众工作中不断地得到提升。

三、基层干部必须以务实的作风认真做好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

新情况和新特点的变化,对于我们继续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党应当发挥与时俱进的品质和改革创新的精神,围绕着“更加注重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具体要求,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与方法创新,对群众路线这一传统政治优势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切实运用到实践中去。

(一)要发自内心地做好群众工作

群众工作的核心是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发自内心才会有真感情。解决好对群众的感情问题,真正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听民说事有耐心、替民办事有真心、为民解难事有诚心,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用真理的力量凝聚群众、用感情的力量感召群众、用人格的力量影响群众、用艺术的力量感染群众,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暖心人。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有吃苦的思想和耐劳的精神,要有求真的勇气和务实的作风,真正做到该管的事情认真管,该干的工作主动干,该负的责任自觉负,该了的难事尽量了。只有这样,群众工作才能落实。

(二)要用正确的工作态度去做好群众工作

群众工作反映干部的能力和作风。作为基层干部必须要去做群众工作,但愿不愿意做群众工作、是否真心实意做群众工作,则是工作态度和工作理念问题。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要求党员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心系群众、恪尽职守、廉洁勤政、严于律己、率先垂范,把工作岗位当作干事业的舞台、甘作奉献的平台、增强素质的擂台。坚持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把为党分忧和为民解愁相结合。不回避矛盾,不害怕困难,不畏惧艰苦。思想上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把群众受益放在第一位,言传身教,干部走百家门、知百家情、暖百家心,与村民心心相印。用群众听得懂的平实话,解决群众关注的棘手事,以勇挑重担、敢为人先的作风,带头实践党的先进性,赢得群众的认同,增强工作的感召力和向心力。

(三)要以优良的作风、严格的纪律做好基层群众工作

作为基层干部,无论职务大小,都必须廉洁自律,这是必备的政治素质。党员干部要始终把清正廉洁看成自己必备的政治素养,自觉接受组织的教育管理,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约束监督。以优良的作风、严格的纪律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又一个传统,又一个宝贵经验。我们说中国共产党是以优良的作风、严格的纪律著称于世的。拿作风来讲,它代表党的形象。因为一个党的党性人家是看不见的,但是党性表现出来的东西,你的言行举止、一举一动老百姓是看得见的。老百姓看一个党,他首先看到的就是你的行为、你的作风。

(四)要注重疏通上下级关系,得到各级领导帮助和支持。

基层干部要做好群众工作,主要是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还要注重争取基层村“两委”班子的支持和帮助。要收集好群众合理的诉求,及时向上汇报,反映情况,把群众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基层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最高标准

参考文献:

上一篇:外贸人员英文自我介绍下一篇:银行会计的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