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环境保护新途径的探索

2024-06-12

新时期环境保护新途径的探索(共9篇)

新时期环境保护新途径的探索 篇1

新时期环境保护新途径的探索

摘要:分析了新时期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环保问题的新途径.作 者:刘志刚 LIU Zhi-gang 作者单位:闻喜县环境保护监测站,山西闻喜,043800期 刊: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Journal: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年,卷(期):,“”(15)分类号:X324关键词:环境保护 环保产业 污染治理

新时期环境保护新途径的探索 篇2

一、当前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

⒈农村文化设施不太健全, 文化活动无阵地的问题依然存在

近年来, 尽管上级加大了对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投入, 但由于上级的投入标准太低、县乡财政困难难以配套、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缺乏, 再加上管理不善的原因, 农村文化设施与活动阵地仍比较落后。一是文化场地设施缺乏。目前, 我县大部分的乡镇没有文化活动中心, 大部分的村没有文体活动场所。农民文化生活简单、枯燥, 单一。而现有的文化活动场所大多缺乏配套设施, 成了“空壳子”。全县117个村级文化活动室除了21个配有少量图书外, 其作用等同于一间会议室。二是文化阵地功能退化。现有的文化活动阵地的文化功能大多萎缩退化, 多数文化活动中心其公共服务职能基本被弱化, 难以发挥引导先进文化的作用。

⒉农村文化队伍不尽人意, 文化工作无人做的问题比较普遍

目前, 农村文化工作队伍大多待遇不高, 人心不稳, 工作不力。一是人心不稳, 在其岗不谋其事。乡镇文化站与广电站合并之后, 文化站由原来的全额拨款单位改为差额拨款单位, 再加上目前大部分乡镇电视台系私人投资创办, 文化、广播形合而心不合, 乡镇文化工作收入乏源, 工资待遇难以保障, 导致乡镇文化工作人员不愿做文化工作。二是人才缺乏, 心有余而力不足。隆回县26个乡镇文化广播站共有工作人员133人, 只有2人具有文化专业技术职称, 33人具有广电专业技术职称, 很难承担起农村文化建设的重任。

⒊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失范, 文化市场无序化的问题十分突出

乡镇文化广播站及其工作人员没有任何审批权和执法权, 审批网吧、文化组织以及安装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等都没有规定乡镇文化广播站参与, 因而无法进行监管, 形成了“上级鞭长莫及、乡镇无能为力”的农村文化市场管理状况。农村文化组织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状态, 农村网吧缺乏有效的监管, 未成年人上网现象屡禁不止, 通宵网吧仍然存在。经营盗版、色情等非法音像制品和出版物的违法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地方封建迷信死灰复燃, 不健康文化活动愈演愈烈。

⒋农村文化生活单调贫乏, 农村群众文化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近年来, 各级加大了文化下乡的力度, 群众自办文化活动也有所增加, 但是文化下乡的范围和次数毕竟有限, 乡镇举办的文体活动也不多, 农村文化生活依然十分单调贫乏。有72%的村民主要文化生活方式是看电视, 有23%的村民主要文化生活方式是打牌。群众普遍反映, 一般只在村里办红白喜事时才能看到电影和文艺演出。农村文艺演出被群众戏称为“珍稀物种”, 难得一见。

二、新时期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途径探索

1. 夯实基础、整合资源, 建设一个较为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体系

要按照国家和省要求, 建好农村文化活动阵地。一是应当制定农村文化建设的详细规划。要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和投资主体多元化、主要功能公益化的思路, 逐步推进农村文化活动设施建设, 形成乡 (镇) 有文化活动中心、村 (居) 有文化活动室和体育活动场所、组有文化中心户的农村文化阵地体系, 并充分发挥其在传播先进文化中的主导作用。二是拓宽农村文化活动载体。要积极开展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要加快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进程, 积极开展农村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 同时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 缓解农村群众看电影难的问题。

2. 创新工作机制, 加强管理, 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的农村文化工作队伍

创新工作机制是进步的灵魂。首先在乡镇事业单位改革中, 要逐步理顺管理体制。坚持乡镇文化站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 科学界定乡镇文化站的管理职能并授予相应的职权, 切实让其承担起相应的文化管理职责。其次, 要努力提高队伍业务素质。鉴于文化工作的专业性, 乡镇文化工作人员应通过有关部门组织的业务考试合格方能上岗, 要加强对文化工作人员的培训, 并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毕业生中选拔优秀专业人才充实文化工作队伍。

3. 加强组织引导, 有计划地经常开展农民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对农村文体活动的开展, 要着力改变当前自发和单一的状况。一是加大农村文化产业的开发力度, 促使文化活动进村入户经常化、制度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只有将文化的发展融入经济建设大潮, 加大文化产业化力度, 整合文化资源, 打造特色文化, 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 文化的发展才有生命力。二是注重形式的多样性, 有计划地经常开展农民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农民运动会、歌咏比赛、书画展览、节假日喜庆活动、评选种菜、养鱼能手等, 繁荣农村文化。要整合农村民间文化组织, 着力打响一批文化品牌, 做大做强一批文化企业。

4. 尝试文化经纪人队伍建设, 探索一条农村文化发展新途径

新时期环境保护新途径的探索 篇3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工会;问题;对策

在市场经济中企事业单位和职工关系中,企事业单位处于强者的地位,而职工则处于弱势地位,建立工会并授予工会相应的权利,集中职工利益和意志,职工才能够成为和企业主事实上平等的主体。作为事业单位高校工会的主要是为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处理好学校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支持高校教书育人工作。当前,高校面临新形势、新问题、新机遇,高校工会如何为教职工提供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平台,使教职工能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正常开展,积极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地发挥工会作为党委联系教职工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新贡献,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新时期加强高校工会建设的作用

第一,加强高校工会工作有利于促进高校党组织管理的有效性。高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目的在于不断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伟大使命。高校工会的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好高校工会密切联系教职工的优势,可以把党的方针政策深入具体地落实到教职工之中,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完成好时代赋予高校的使命。高校工会的工作推进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第二,加强高校工会工作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强高校工会建设,有利于促进依法治校的各种制度制订与实施,有利于建立高校与广大教职工之间和谐的劳动关系,有利于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从而促进教职工不断建设高层次校园文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三,加强高校工会工作有利于促进高校教育从量变到质变。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高等教育规模连续翻了两番,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在教学质量等方面产生不少问题。当前加强高校教育质量是主要任务之一,教育部已经从本专科教育评估开展扩展至研究生教育评估。高校工会工作的加强有利于协助学校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努力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取得跨越式发展。高校工会也可以在适当评估和监督高校教育质量上起促进作用。

二、当前高校工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对高校工会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学校领导对工会观念不清,认为民主管理是学校党政的事,与工会关系不大,主张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是硬任务,是干实事,而工会工作是软任务,是干虚事,思想认识不到位,忽视高校工会的政治性、群众性。其次,高校工会工作实效性无法保证。当前,高校逐步成为社会与市场的独立主体时,工会在通过权、决定权和评议监督权上,受到很大的限制,主要是高校工会在涉及这类问题时,比较明显地停留在依附国家工会,而在高校内行使与行政相对独立的职能。再次,对工会干部队伍建设不够重视。不少高校的工会干部存在着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年龄老化和青黄不接的现象,工会干部后继乏人。已有的工会干部对工会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不热爱、不安心工会工作,缺乏做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和能力,开拓进取精神和钻研业务的积极性不高。最后,高校工会管理创新不够。高校工会自身研究新情况、新方法不足,高校工会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难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不少工作仍没有摆脱行政化,机关化的倾向。

三、新时期加强高校工会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与支持

新时期高校工会工作的应在考虑如何推进学校发展的大局上与学校党政统一起来,自觉地接受党的领导,紧紧围绕学校发展的大局,帮助行政实施学校发展大计,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根据学校党委和上级工会的工作部署,制定工会工作计划,指导各部门工会开展工作。高校工会要讲大局、讲政治的能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既是工会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衡量工会能力建设的标准。工会必须牢固树立讲大局、讲政治的观念,提高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指导下行动的自觉性,善于找准服务大局的工作切入点、结合点。高校工会要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高校工会政治方向、政治原则的重大问题上,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要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规法律,做到科学办会、民主办会、依法办会。要认真坚持反腐倡廉,会务公开,努力把高校工会建设成广大教职工信赖的“教工之家”。

(二)加强高校工会的法制化管理

首先,必须加强学习、宣传、贯彻《工会法》、《教师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要充分认识学习好《工会法》等法律法规对依法治会,全面推进教育工会工作的重要性。只有学好用好这些法,才能更好地依法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把广大教职工最大限度地组织到工会中来,才能更好地依法行使工会的权利,履行工会的职责和义务。工会要利用自己的宣传阵地和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工会法》等法的内容,为依法治会,全面推进工会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其次,高校工会是高校教代会的工作机构,高校工会法制论管理的实现必须按期召开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切实履行工会民主参与职能,组织和代表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充分发挥工会在民主渠道和教代会工作机构的作用,以及闭会后教代会各工作委员会日常工作的开展,要让工会成员充分享受民主权利。必须深化教代会制度建设,要积极建立和完善校、院(系)两级教代会制度,促进二级教代会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教代会作用,在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资建房方案、医疗改革方案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充分意见及建议权利。再次,必须加强高校工会内部各部门制度化管理。

(三)加强高校工会的队伍建设

毛泽东同志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工会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践者和执行者。加强工会组织的自身建设,对于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必须选拔优秀干部进入高校工会队伍。工会通过招聘等方式,选拔优秀的干部充实到工会干部队伍中来,使工会干部年龄、学历、专业结构等得到优化,并在任职期内保持相对的稳定。坚决杜绝把工会组织作为“老同志安置”、“下岗干部再就业”场所。其次,必须加强培训。不断加强对工会干部的培训,是提高工会工作水平有效途径。工会要创造条件和机会,根据高校及高校工会不断发展形势和工作需要不定期地培训,提高工会干部的理论、政策和参与水平,努力培养熟悉业务,热爱工会工作的干部。再次,加强自我学习进步。工会干部自身要勤于学习,把学习作为提升能力的基本途径,促成“学习型工会”。通过优化学习环境,营造学习氛围,制订学习规划,建立学习制度,引导工会干部和教职工立足本职,树立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提高个人、团队、组织学习能力,促进全体工会干部和广大教职工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只要工会领导能认真对待工会人才培养,增强培养意识,加大培养力度,制定相应的鼓励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的措施,对于高校工会不断壮大工会队伍不无益处。

(四)加强高校工会在教风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高校工会可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教风”工程建设,通过积极评选及参与评选各级“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及各类积极分子,做好有关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推荐、评选和表彰工作,以此促进高校教风建设的不断深入。“三育人”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会应从各方面对“三育人”工作提供支持与保障。对于先进集体和个人,应加以推荐表彰及宣传,保证公开、公平、公正,树立模范,鼓励上进,努力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同时,发挥工会的自身特点和优势,协助高校党委做好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常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的“三德”教育,积极开展有益于校园精神文明和校园优秀文化建设的各类活动,全面提高教职工精神面貌,以教风促学风,为培养一支为人师表、品格高尚的教师队伍做贡献。

(五)不断维护和丰富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化,工会组织不断提高依法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水平,最广泛充分地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教职工合法权益包括民主政治权益、经济权益和精神文化权益的事项,高校工会要敢于运用法律法规及制度来解决问题。通过维权,把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上来。要充分发挥工会桥梁纽带作用,不断促进教职工工作、生活条件的改善。协助学校办好教职工集体福利事业,做好教职工生活困难补助、安康保险等送温暖工作。要建立困难职工救助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为全校困难教职工提供信访接待、政策咨询、生活救助、就业帮扶、法律援助等“一条龙”服务。特别是对特困职工,要充分体现“一人有难,众人相助”。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在高校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必须强化法律监督、人事争议调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等手段,及时消除劳动关系的摩擦,维护教职工队伍的稳定。要经常通过不同层次人员座谈会、谈心交心等,及时化解矛盾,增进团结。要丰富教职工的文体生活,使教职工在各项活动中陶冶情操,增长知识,通过积极发挥工会优势,调动教职工合唱、舞蹈、书画等各种群体协会的积极性,开展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增进教职工之间了解与理解。

(六)提高高校工会的创新能力

高校工会创新意识,积极进行思路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服务创新等。高校工会工作要创新,第一,必须加强调研,在调查研究和探索实践中提升水平。通过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要坚持与时俱进的观点,主动研究改革发展中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第二,工会干部要始终保持勇于创新的精神状态,在继承中发展创新,形成高校工会工作的特色。第三,进行理论创新。工会干部要解放思想,实事求实,与时俱进,把握高校面临时代发展特点、高校改革趋势和高校工会工作规律,不断推进工会理论创新。第四,要在实际工作问题上创新。要适应新形势,不断创新高校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师德建设、精神文明创建等各方面工作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活动载体,开创工会工作的新局面。第五,要在工作方法和手段创新。随着信息经济的发展,高校信息化深入,工会干部要具备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生成与创造信息的能力以及应用信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只要推动工会工作思路、载体、方式、手段的创新,一定能不断开创工会工作的新局面。

总之,高校工会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要在党的领导下,服务于高校中心工作,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开拓进取,研究新思路,新举措,新突破,创新和发展工会工作,充分发挥党联系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最大限度地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抓住机遇,找准位置,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实现高校工会工作新的突破,开创高校工会工作的新局面,为高校教育教学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曾智飞.论新时期高校工会的职责[D].江西蓝天学院工会,2007.

2、王坚.当前高校工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部高校工会第二次论坛会议论文集,2003.

3、李伟萍.关于加强高校工会能力建设的若干思考[D].北京工业大学,2007.

4、王建芳,冯朝军.论高校工会学习型组织的创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7(3).

5、李登菊.在全省工青妇惠民帮扶中心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Z].四川工会,2007-06-20.

*本文为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东方企业管理研究中心)成果之一。

新时期环境保护新途径的探索 篇4

现状及对策

在秦淮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两个率先”进程中,女职工队伍作为一个数量庞大的队伍,能否切实发挥出她们的潜力、能否切实维护好她们的合法权益,就是非常重要的。在女职工维权工作中,工会女职工组织显然应该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而要发挥作用,首先就要充分认识、了解目前女职工权益保护的现状,要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最后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因此,本文将就这方面的内容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目前女职工权益保护的现状

那么在现实当中,目前女职工权益保护的现状到底如何呢?先看看以下两组调查数据:

其一、某省总工会女职工部对省内244家非公企业和1397名女职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的企业中,签定女职工特殊权益专项保护协议的占45.9%,社保等5种保险费都缴纳的占60.2%,5种保险费都不缴纳的占10.7%;接受问卷调查的1397名女职工中,对国家有关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法律法规一点都不了解的占27.2%;244家企业中有近半数企业的102名女职工怀孕后因不堪工作重负而自行离开企业;接受调查的228名处于已婚待孕期的女职工,打算怀孕后离开企业的就有175人,占76.8%。调查结果表明,非公企业在保障女职工特殊权益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的确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其二、《中国妇女》编辑部和华坤女性调查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享有生育保险的女职工不足三成,仅有26.5%;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尽管有超过50%的女职工认为工会在维护职工权益方面的作用很大或较大,但选择向工会申诉仅占27.6%,而找企业领导或上级部门解决的却占49%是首选的方式;有58.1%的女职工最担心企业破产、效益下降、下岗和失业,只有7.1%的被调查者最担心女职工的权益是否得到保障。调查结果表明:对女职工权益的保护,公有制企业普 1 遍优于非公有制企业,但就整个社会而言,对女职工权益保护做得还远远不够。

通过上述两份调查不难看出,目前女职工权益保护的现状并不乐观。在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各种侵害女职工合法权益的情况并不少见。就我们了解的情况而言,目前女职工权益受侵害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用人单位招工中存在着性别歧视,用男不用女,或用工时避开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等;

2、部分企业用工制度不规范,不与女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履约率低,有的企业虽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但没有就女职工的特殊保护作出约定;

3、女职工劳动卫生、职业安全及健康保健问题突出,在橡胶、制鞋、化工、陶瓷、铸造、玩具等行业,女职工长期在有毒有害的作业环境中工作,尘、毒、噪音严重超标,一些劳动密集和规模较小的企业设备陈旧、作业环境差,存在严重的事故隐患,近年来因各种安全事故造成多名女工死亡或致残的事件时有发生;

4、存在女职工经期、孕期、生育和哺乳“四期”保护得不到落实的现象;

5、女职工休息休假权利得不到保护,加班加点超工时现象一些企业普遍存在,且不能按规定支付加班工资,以服装、鞋业、餐饮等服务业最为突出,有的企业实行计件工资,使一部分处于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也需加班加点。

6、企业侵犯女职工人身权利事件不断发生,有些企业厂规厂纪名目繁多,女职工稍有违犯便会遭受惩罚、打骂、搜身和污辱,严重侵犯女职工的人格尊严和人身权利。

二、女职工维权困难原因及分析 先看一起曾引起较大影响的案例:

2005年一起“准妈妈”被取消公务员录用资格而怒告商务部的事件引起公众关注。唐小姐2004年8月初从大学毕业后进入商务部人事教育劳动司办公室工作。在11月的一次体检中她被检查出怀孕后,办公室主管领导多次找她谈话,明确表示希望要么打掉孩子,要么离开商务部。2004年12月17日,办公室主任通知唐小姐说司里已决定取消她的录用资格。为讨“说法”,唐小姐将商务部告上法庭。然而,在2005年4月1日法院正式开庭之日,由于作为原告的唐小姐和律师开庭后没有到场,审判长只得宣布庭审结束。截至目前,原 告唐小姐为何没有出席,为何没有主动将时间变动的消息告知代理人等,都不得而知。但有可以肯定的是,怀孕是导致唐小姐离职事件的关键要素,并且在唐小姐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后,承受了极大的压力。从该起案例可以看出,即使在中央国家机关这样得单位,即使是象唐小姐这样的高层次知识女性,也会遭遇到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情况,甚至于合法权益被侵害以后,想要维权却面临重重困难.再看两起发生在地方企业的案例: 某市的打工者服务部不久前接到一名女工的投诉,在某纺织厂打工的湖南妹子小罗因为纺织机器故障而被压伤,但工厂并没有按照规定对女工的工伤意外作出足够的赔偿。有同事劝罗小姐向打工者服务部求助,她犹豫再三终于迈进了服务部的大门。现在这一案件还在仲裁阶段,但罗小姐却没了踪影。“小罗害怕被报复,只好离开了。”小罗的同事这样说。实际上,女工们在遭遇工伤意外后,大多都没有积极寻求补偿,选择忍气吞声,或者说她们还不知道可以有什么途径可以解决问题。而且相对于男工来说,女性胆小怕事、怯懦内向的特点使她们比较容易受到侵害。

2001年3月,年仅16岁的张红来到某市打工,先后在三间鞋厂从事底部品检以及面产针车工作—即为鞋面刷胶。该市卫生防疫站曾对其中一间鞋厂生产场所空气做了检测,结果表明,底部车间空气检出苯浓度为12.4mg/m3,甲苯浓度为347.9mg/m3,严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2002年11月张红开始感到身体不适,12月出现“牙龈及下皮出血”,全身乏力,经诊断为职业性慢性重苯中毒(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工作环境含苯量过高引起中毒。2003年11月3日,年仅19岁的张红离开人世„„张红工作过的三家鞋厂在她进厂时,均没有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没有安排做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更没有为张红购买工伤保险。张红被诊断为职业病后,她工作过的三家鞋厂只有一家支付住院费3万元,三家鞋厂之间亦因厂家的“声誉”和资本利润而达成“默契”,拒付剩余50余万元的住院治疗费。

分析上面的案例,结合我们的了解的其他情况,不难看出目前女职工维权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女职工不敢也不懂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就业压力持续加大、一职难求的现实背景下,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女职工劳动保护等权益不得不让位于有限的岗位资源,因为在生存面前,找到工作毕竟是第一位的。据有关方面调查:“有58.1%的女职工最担心企业破产、效益下降、下岗和失业,只有7.1%的被调查者最担心女职工的权益是否得到保障”。不懂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是女职工维权困难的一个原因,这在女性进城务工人员中体现得更为突出,她们受制于较低的文化程度,权利意识不强,普遍对有关法律法规缺乏了解,更不懂得依法维权。有关调查显示,只有18.2%的女性进城务工人员对《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了解,其中能够拿起法律武器为自己维权的仅占63.8%。

(二)、部分企业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甚至有法不依。有的企业对女职工特殊权益保障极不重视,为追求高额利润,肆意降低女职工劳动保护成本投入,使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法律法规成为一纸空文。某外资企业招聘了一批女工,月薪400多元,包吃两餐、提供住宿。但有关部门在检查时认为这家企业付给的工资金额没有达到该市最低标准680元,对其作出违规处理,并责令整改。这个公司遂单方面决定取消工作餐、不提供住宿,每月支付680元。这实际变相降低了女工的工资。其实类似于这家企业想方设法规避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而侵害女职工权益的事例并不少见。

(三)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及不完善加大了女职工权益保护的难度。上个世纪的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有关部门相继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维护女职工劳动权益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如《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等。但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些法律和规章已明显滞后于现实的需要,特别是在违法惩治方面缺乏强有力的制约措施和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规定。比如现行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距今已有15年了,一些条款已经过时,急需作出新的修改和补充。可以说现行的有关保护女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不尽完善,也是造成女职工侵权行为时常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特别是基层企业工会女组织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大多数企业职工的工会女职工组织都比较健全,但也有少数单位有名无实,女职工组织和女工干部形同虚设,开展工作得不到行政领导支持,反映的意见得不到采纳,个别单位甚至从没有开展过女职工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女职工委员会主任都是兼职的新手,且经常流动更换,其自身又处于受雇地位,不敢大胆开展工作和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这种情况非公有制企业相对突出。由于女职工组织不完善或女职工组织发挥作用不够,自然也就无从谈起去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了。

三、探索解决女职工维权困难的对策

(一)建立源头维护机制,强化女职工权益维护的法律保障。要及时解决有关法律法规滞后问题,尽快修改完善《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并制定有关配套地方法规,从源头上维护保障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制度、全面推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等制度,努力构建以立法参与和制定政策参与为主要目标的宏观维权机制,实现以集体合同规范劳动合同,以工资集体协商规范工资支付,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保护职工在生产中的安全健康,着力解决涉及女职工特殊权益的问题。各级工会及女职工委员会要积极参与涉及女职工权益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会同有关部门督促企业将女职工劳动权利、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劳动标准、劳动安全、特殊权益等内容纳入集体合同,并对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帮助指导做好女职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工作,使所在企业在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监督、调处上有章可循,逐步完善女职工权益维护的法律保障。

(二)加强宣传工作,提高企业及女职工的法律意识。我们工会女职工组织要强化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手段,向企业负责人及女职工宣传《工会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通过宣传,一方面提高企业负责人的法制意识,让企业负责人能够严格执行我国关于女职工权益保护方面的法律规定,主动保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提高女职 工的法律意识,让广大女职工都能充分了解自己享有那些合法权益和特殊保护,使她们在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懂得并且敢于拿(三)完善工会女职工组织,充分发挥工会女职工组织的作用。工会女职工组织是维护女职工权益,调动女职工积极性的基础组织,完善工会女职工组织是做好新时期女职工维权工作的关键。为此我们要努力提高女职工组织的工作水平,夯实工会女职工工作的组织基础,加强女职工工作干部培训工作,进一步密切与女职工群众的联系,努力扩大工会女职工组织的社会影响,发挥工会女职工组织的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取得党政领导的支持,提高对维护女职工权利的认识,为进一步发挥维权职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密切与人大、政协的沟通与联系,借助人大、政协的有关渠道和途径,推动女职工维权工作。

2、以维护女职工劳动权力为核心,维护女职工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特殊利益和合法利益。

3、以积极参与调整劳动关系机制建设为重点,依法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的特殊利益,通过建立健全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着力解决涉及女职工特殊利益的突出问题。

(四)以工会组织名义出面与企业签定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协议。签订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协议是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的具体措施,是推行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工作的深化和细化。因为企业签订的集体合同是涉及职工权益等全方位、综合性的合同,涉及内容广泛,条款规定比较原则,因此在企业签订的集体合同中有关女职工劳动保护等特殊利益的条款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女职工劳动保护等特殊利益的保障措施还欠力度,女职工合法权益受侵害的事时有发生。开展签订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协议就是要运用集体合同这一重要法律制度,使女职工权益保护的各项措施在内容上更加详尽、具体,在执行和落实上更加有力,在女职工权益的保护上更加到位。这项工作南京市已经着手开始做,并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果.从2005年开始,南京市各级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积极开展“建立女职工权益集体协商制度,签订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协议工作”活动,截止2005年7月22日南京市秦淮区也已完成了签订率50%的目标。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五)构建女职工维权社会化网络,成立女职工维权中心。要想全面的为女职工维权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仅靠工会女职工组织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要密切联系其它力量,共同构建女职工社会化维权网络。所以,建议成立专门的女职工维权中心,并以此依托,与信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建立信访联系会议制度和劳动争议协作处理制度,与卫生局建立职业病防治工作协调处理制度,与司法局建立法律援助工作协调制度,构建以职工维权中心为载体,以普通女职工和进城务工女性人员为服务对象,以协商调解、参与仲裁、提供法律援助、实施劳动法律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女职工社会化维权网络。同时,可以学习扬州市成立集法律服务、心理咨询、创业指导、职业介绍于一体的女职工维权指导中心—扬州市女职工维权指导中心的经验, 以女职工维权中心名义聘请法律专家、心理学专家、女性问题研究专家、创业成功人士、社会热心人士等,组成女职工维权志愿者队伍,为广大女职工提供更为全面的维权服务。成立女职工维权中心,可以整合工会内部资源、政府职能部门资源及社会其他资源共同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为女职工维权工作作了积极的有益探索,在维护女职工权益方面必将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新时期环境保护新途径的探索 篇5

径和方法探索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与新媒体的概念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互联网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丰富的内容以及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对当代的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除了帮助青少年解除了更多新鲜事物、新技术、新观念的同时,还给青少年营造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平台。但青少年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正处于建构阶段,容易受到网络和新媒体中不良因素的影响,对互联网和新媒体传递的信息缺乏正确的考量和认知,从而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尤其是近几年,青岛市加快推进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升级,完善了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基本实现了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85%的中小学建成了智慧校园。伴随出现的就是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系列问题。

一、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

说起互联网和新媒体,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新媒体。所谓新媒体,新媒体(NewMedia)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新媒体”这个时代宠儿应运而生,并具有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时代特征。

1、信息的及时性与互动性。

2、信息的海量性与共享性。

3、信息的交互性与即时性。

4、信息的多媒体化和多样化。据在调研中对有效的调查问卷进行的分析,我校几乎每位学生人手一部手机,有93.2%的学生表示自己最主要的信息来源是互联网,有35%的学生表示其通过电视获取信息,26%的学生是通过书籍获取所需信息,只有8%的学生表示自己是通过报纸获取信息,而通过其他途径获取信息学生占到总数的6%,从上述的调查数据中表明,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体已经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在对青少年使用互联网的相关情况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我校只有3%表示自己很少上网,而85%表示自己经常上网,另外的12%的青少年表示自己是偶尔上网。另外,学生上网时间的调查中只有15%表示自己每天的上网时间低于3小时,其余的大部分学生每天的上网时间则都在3小时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三小时。在上网目的的调查中,有56%的青少年表示自己上网的目的是为了浏览资讯,有18%表示自己上网的目的是为了和同学或者网友聊天,有5%的青少年表示自己是为了学习相关知识才浏览互联网,其余部分则是为了玩游戏或者看电影。从以上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过时,互联网和新媒体已经成为了学生们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互联网中信息杂乱,作为青年少很容易沉迷于游戏、电影、暴力、色情等一些列不良信息中,一些落后消息的文化思想,甚至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消息也混淆其中,通过互联网向学生渗透。青少年在新媒体时代几乎完全暴露在各种不良信息的冲击之下,这就使青少年通过自身获取不良信息的几率大大增加,同时教育者和家长对青少年获取信息途径也更加难以掌握。新媒体时代所附带的负面影响极大的削弱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功能和效果,给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增加了难度。

当然,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出现,也有着突出的优点。

一是新媒体为青少年群体提供了更加方便的学习渠道。利用新媒体各种技术和工具,学习可以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学习自主性得到加强,青少年可以依据爱好和兴趣进行选择,既方便又快捷;在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的今天,一些出色的手机应用软件使得学习变得更富有趣味性,以“有道词典”和“百度百科”这两个应用为例,有道词典的手机版不仅有相对于传统汉英词典更迅速的查询速度,而且还有英文游戏、每日美文等多种趣味功能,而百度百科其信息的包罗万象和内容的实时更新更为人称道,这两者都借助了新媒体这一载体,为使用者带来了更好的学习体验,提升了使用者的学习兴趣。

二是新媒体为青少年群体广泛了解社会提供了便利。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很多人发现看报纸信息过时了,看电视信息片面了,听广播更只是司机们接收信息的“无奈”方式,而正是新媒体的出现,让新闻资讯的获取不再费时费力,甚至很多时候,你没有主动获取新闻资讯的意愿,而这些资讯还会推送到你眼前。这样方便快捷,潜移默化的方式就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我们的社会视野,使其知识面更加开阔。

三是新媒体拓宽了青少年群体交往的空间。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使得信息、图片、音频和视频的传输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基于这一发展而产生的多种交流平台也为青少年群体的交往带来了便利,以微信为代表的聊天交互应用的产生与普及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使得交友变得更加便利,朋友圈的扩大也使得寻找兴趣相近的朋友更加方便,而这种全新的交往方式,无疑是更快捷的,更方便的。

四是新媒体对团组织工作的影响。首先,作为新媒体最主要、最积极的参与者,青少年群体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立体化的宣传效应,这为各级共青团充分运用新媒体阵地做好引导青年工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新媒体下的办公方式具备快速、准确、信息量大、类型丰富等特点,提升了团组织工作的效率,许多公开性的文件可通过网络迅速传递到每个团员青年手中,而在团组织内部进行信息交流、任务布置、通知下发、会议召开等工作时,新媒体也将有助于更好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此外,新媒体其具有的个性化、多样化、年轻化等特征,使团组织工作更有参与性和互动性,进一步激发了青少年群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的思想特点

新媒体的信息资源和信息交流的开放性和便捷性为当下的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全新和宽松的环境。但新媒体作为一把“双刃剑”,调查显示,互联网上超过六成以上都属于偏向负面的不良信息。青少年尚处于价值取向建构阶段,也会面临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

1.互联网和新媒体环境影响青少年的思想观念

现在,互联网媒体已成为所有广大青少年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他们主要通过互联网进行娱乐,比如看电影,玩游戏,听歌等,同时也有很多的青少年在时刻借助互联网进行学习,为他们在课外获取知识提供了新的途径,但是我们也必须要正视一点,那就是网络的信息鱼龙混杂,也有很多不良信息,所以我们要对他们使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加以引导,提高自身鉴别信息的能力,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认识到这一点,要明确虽然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也不是说互联网就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新生事物,我们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客观地去面对这一切,合理的使用网络。如果青少年只是通过网络来娱乐和聊天,沉浸在虚幻的世界中,必将不能有利于对网络信息的筛选,更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2.互联网新媒体环境影响着青少年意愿的表达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当下的很多青少年都是在利用手机的网络功能进行和别人交流,虽然这种方式比较便捷,不受时空的限制,很受青少年的欢迎,但是这种通过手机网络和别人沟通的方式,很显然不利于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甚至会让广大的青少年变得非常的宅,他们往往只是习惯了这种通过网络的意愿表达方式,现实中和别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弱,在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往往缺乏主流引导,再加上互联网上往往存在很多来自境外的背景不明的信息和思潮。大量的网络信息使青少年在互联网上一直是“看问题”、“听问题”,而不是“想问题”。很多现实中的事件往往由于网民个人观点的集中表达,一些正常的情绪和一些极端化的现象被显著放大,并上升到社会层面并带有政治色彩。这种放大效应既可能推动社会进步,也可能掩盖了真相甚至危害社会安定。如果非理性表达再与组织化、迅即性结合起来,可能会对社会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

3.新媒体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聚集方式和动员方式

互联网这种新媒体与我们的传统媒体相比,具有开放、平等、自由等特点,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所以它正吸引着大量的青少年参与在其中。尤其像一些社交类网站已成为青少年目前他们在互联网上集中活动和聚集的平台。随着网民聚集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信息技术的提升,青少年网络自组织开始涌现,发展迅猛。这些自组织主要通过网络或手机联系和组织活动,深刻影响和改变了青少年的交往模式和群体参与模式。部分网络自组织将网上行为与线下行为相结合,不断向线下发展,常常“以虚带实”影响社会,具有很强的社会动员力和行动力。

三、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探索 新媒体已经不可避免地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对于判断力、处理能力相对不太成熟的青年人,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很多。除了引导与规劝、管理与监督等手段,如何使青少年群体加强教育,提高认识更显得尤为重要。

1、我们要时刻走在时代的前沿,深入地去研究新情况和新特点。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互联网上的各种新的情况不断出现,我们要时刻关注,并且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不仅要研究网络的发展,同时也要研究青少年思想的发展和变化,从而不断研究新媒体对青少年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特别是对一些重点群体的负面影响及其预防措施。探索如何增强共青团工作思想内容的针对性和方式方法的适用性。比如,针对未成年人容易网络成瘾这一现象,要研究他们沉迷网络的深层原因及有效的矫治方法;针对大学生这个对网络信息感触最敏锐的群体,要研究他们网络非理性表达和组织化表达意愿的基本特点;针对青年知识分子在网络话语体系中拥有较大的发言权这一状况,要研究如何使他们成为正面的“意见领袖”和“舆论先锋”的有效方法;鉴于这些新的情况,我们要把工作做在前面,干预往往比矫正更重要。

2、我们要研究利用新媒体引导和服务青少年的有效渠到和手段。

在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背景下,广大青少年的兴趣和特点也在跟着新的背景而发生着变化。所以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我们的工作要具有前瞻性、方向性的来开展教育工作,比如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怎样来通过即时通信、手机上网和社会性网络服务这三大应用,为我们的共青团组织工作的开展进行引导,如何来通过共青团工作来服务青少年,从而来不断探索积极有效的渠道和手段。同时我们要研究在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引导和服务青少年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从而更好地做好团委工作。

3、我们要研究通过新媒体拓展组织动员青年的新模式。

继传统的组织动员、社会动员之后,网络和移动通讯正在成为新的“第三动员”。互联网新媒体的开放性、隐蔽性和便捷性为各类动员主体提供了全新的动员条件和机会,各种声音都可以在网络空间找到自己的社会基础。所以我们要密切关注这一新的变化,我们要研究在以互联网新媒体为平台的这一全新的社会组织与管理模式中如何体现共青团职能,切实承担起“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根本职责。同时我们要学会去挖掘网络中各个成员的组织关系,从正反两个方面去看待这些新的变化,增强我们的研究信心,为我们后期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积极加强心理干预,培养塑造未成年人科学健康的生活观和成才观。一方面要深入分析和解决其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的个体、家庭和社会原因,另一方面要积极运用儿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知识,建立“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多级系统协作网络,坚持“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四早”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及时有效的了解和干预,从内在与基础层面增强未成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加强学校和社会青少年德育工作者的队伍建设,积极发挥退休老党员、老教师的作用。

2、切实减轻心理负担,营造未成年人“快乐成长”氛围。要改变当前教育重智力轻情感,重单科能力轻综合素质的不当倾向,积极开设心理健康课,重视和加强未成年人良好情感、综合素质的培养,将减负工作和素质教育引向深入。

3、以创新精神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对主流思想道德体系的认同程度。应当加大对思想道德宣传教育的理念、内容、手段和方法等方面改进创新的力度和深度。包括不断开发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共文化场馆新的教育内容和功能,满足青少年向社会学习,汲取社会知识和经历的愿望和需求。逐步确立“养成教育”坐标,进一步提高未成年人社会公共道德素养。包括:生命教育、人格教育、人际交往教育、思维方式教育、人文与科学教育等等。

4、对允许甚至纵容青少年上网的网吧进行严格的查封;另一方面电信部门要不断开发和升级自主的网络有害信息过滤防范软件,以保障未成年人远离网络有害信息的侵扰;三整治一些不良书摊及音像店,禁止贩卖、租赁毒害青少年的垃圾文化产品。

5、健全评价机制,保证道德建设良好的舆论导向。恰当的褒贬是规范人们道德行为的有力工具,特别是青少年,由于社会阅历浅,认知能力尚存欠缺,需要通过科学的道德评价,对道德行为的奖惩为他们树立榜样。学校的评价体系很多是原来学生素质教育手册所列的内容,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且没有真正的进行评价,只是教师根据影响随意画画而已。要建立符合八荣八耻和时代要求的评价办法和体系。

6、加强综合治理,构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相关职能部门应在体制机制上形成合力,加大未成年人成长综合环境的管理和治理力度。与此同时,应重点加强建设以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成员为主体的未成年人教育网络,防止青少年的教育就是教育部门甚至只是学校的观念意识,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关爱儿童、尊重儿童”的社会氛围,形成一个社会关心、推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支持系统。

7、我国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与完善管理互联网、手机和自媒体等传播媒介的相关法规和章程,有效解决我国目前传媒管理混乱、无序的状态,分清各部门的职能,真正做到合理、有效的管理与监督。

新时期密切联系群众的新探索 篇6

重庆市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简报

【“三项活动”专刊】

第15期

(总第353期)

中共重庆市委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2011年11月8日

联系群众制度化服务群众常态化

——我市深入推进“三进三同”活动

为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我市各级党组织深入推进以“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为主要内容的“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通过建立制度、强化机制,让广大机关干部在基层一线磨炼思想品质,在创先争优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科学设计制度,变临时之举为长效机制。为防止下基层联系群众活动“一阵风”,市委将“三进三同”写入市委三届六次、七次全委会决议,作出制度安排。一是对象全员化。规定全市

1各级党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干部每年用1周时间、新招录公务员和新提任领导干部用1个月时间参加“三进三同”。同时,按市领导每人3户、市管干部每人2户、区县管理干部每人1户、一般干部每个支部1户确定“结穷亲”对象,联系帮扶困难群众,做到机关全覆盖、干部全参与。二是任务具体化。机关干部每年参加“三进三同”活动必须完成“四个一”任务,即撰写1篇党性分析材料、完成1篇社情民意调研报告、提出1项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为“穷亲”至少解决1个最急最需的问题。三是活动常态化。把“三进三同”作为干部集中培训的必修科目,坚持凡训必做;作为干部党性作风日常教育的基本方式,纳入创先争优“一讲二评三公示”重要内容,使其成为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作风锻炼的常规性要求、联系服务群众的持续性机制。四是考核硬性化。实行上级组织、机关党组织、入住村党组织及群众代表“四位一体”考核评价机制,将机关干部开展活动情况作为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和评价干部“德”的重要方面,未完成任务的单位和干部不予评先选优、提拔重用,激发干部内生动力。

严肃活动纪律,变简单号召为刚性规定。为防止活动走过场、增添基层负担、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市委出台“六不准”规定。一是不准事先踩点。“三进三同”对象一律选择困难较多、工作难度较大的村。二是不准层层陪同。干部下村必须轻车简从,不得带随行人员,不得要当地干部陪同。三是不准特殊接

待。下村干部一律吃农家饭、睡农家床、干农家活,每人每天按不低于25元的标准向农家支付伙食费。四是不准搞形式主义。干部下村不许跑马观花、不许口头表态、不许拍脑袋决策,调查研究到户、参加劳动到田。五是不准见钱见物不见人。干部对“穷亲”经常走访、长期联系、跟踪服务,每逢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主动走访慰问。六是不准擅自缩短时间。每年必须一次住满规定时间,不能化整为零、朝发夕归。为破解“同住难”问题,实行事前申报、事中抽查、事后民调,强化督查,并定期通报。

抓实活动环节,变走马观花为务实行动。为防止“三进三同”活动搞成休闲娱乐,要求干部带着感情、带着政策、带着任务下村,到村后重点干好“五件”事。一是走村入户了解民情。深入乡村,面对面了解农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所需。二是深入调研指导发展。实地察看村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情况,与村干部、致富带头人等交流座谈,共商发展,制定完善发展规划。三是入住农家同吃同干。干部入乡随俗,用农家筷、吃农家饭、睡农家床、盖农家被、干农家活。四是宣讲政策释疑解惑。通过召开院坝会、上党课、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惠民富民政策。五是尽心尽力扶贫解困。下村干部尽其所能帮助入住村群众解决出行、就学、治病、就业、饮水等具体问题,让老百姓感受到党的温暖。

“三进三同”活动启动以来,全市机关干部共深入基层34.7万人次,“结穷亲”57.6万户,送去致富项目23.5万个,帮扶钱物19.9亿元,资助贫困学生16万人,帮助就业24.9万人,解决具体困难86.9万个,直接受益群众864.4万人,撰写党性分析材料20.3万份,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广大干部认为“三进三同”是干群相融相通的新平台、创先争优的好途径,是“补经历、补能力、补感情”的课堂,是“思想上的第二次入党”。基层群众感慨:“共产党的好作风、人民的好公仆又回来了!”各级党委共收到群众自发送寄的感谢信4527封、锦旗2149面。

报: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委常委,市人大主

任、市政协主席

送: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部务会成员

发:各区县(自治县)、市级各部门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及其

办公室

新时期环境保护新途径的探索 篇7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途径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 被称为“第三本教育护照”, 是世界教育与就业的重要趋势。创业教育这一概念在1989年11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上首次提出。

创业教育内涵丰富,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培养人的积极人生观。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环境变化, 在变化中不断地发现机会寻求发展。二是培养人的主动学习观。创业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参与意识和实干精神, 使学生不仅成为认识的主体, 更是实践主体和创造主体。三是培养人的创造价值观。引导学生在主体力量得到充分发挥时, 使知识在创业中发挥创造性的能量,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目前高校创业教育现状

目前, 为保证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 各级政府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度重视;但是, 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体系、发展模式和机制尚未形成, 创新创业教育的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 没有形成社会、学校、学生协调发展的工作格局。具体存在如下问题: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机构不健全, 资金不到位;基于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亟待建立;创业教育师资极度紧缺导致的教师创新引导力不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尚不足以使学生、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实现动态平衡。

三、新时期高校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

在大学生创业活动中, 创业的主体是广大青年学子, 创业的成功与否关键还是高校的创业教育工作开展的如何。基于以上分析, 结合我国目前高校创业教育现状, 以淮阴工学院为例, 笔者认为, 新时期高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

1、领导重视, 机构健全, 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学校层面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工作。学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列入学校党政工作要点, 定期召开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对学校的创业教育工作举措和创业教育示范校建设进行全面部署。二是学校在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同时还应完善制度建设。学校应出台《关于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意见》、《毕业生就业工作考评奖励办法》、《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方案》、《大学生科技实践计划实施办法》、《技能实训与考核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文件, 使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更加科学、规范、长效。三是学校创业经费要保障到位。学校每年应划拨一定数量的经费作为创业教育基金, 为创业学生提供一定的创业启动资金, 以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另外学校每年应划拨专项经费, 资助学生参加全国及省、市各种科技竞赛。

2、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 培养学生创业意识

信息化时代到来后, 课堂依旧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学校应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淮阴工学院在就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上形成了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和任选课的合理配置;在课程内容上, 将《就业与创业指导课》和《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设为公共必修课, 开设了《创新心理教育》、《创造学》、《创业与创业管理》、《大学生职业生涯导航》等多门创业教育公共选修课, 同时在《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法律基础》、《公共关系学》等专业课程中渗透与创业有关的经济、法律等知识, 使得创新创业教育覆盖到每一位学生, 充实、完善学生的创业知识, 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为学生自主创业夯实基础。

3、积极开辟第二课堂, 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在重视第一课堂的同时, 还应积极开辟第二课堂, 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和各学院党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活动,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倡导创新创业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近三年来, 淮阴工学院共举办各类学生科技竞赛160余项,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技能及科技创新竞赛, 共获省级以上奖项477项。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保证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

适应创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推进创业教育的深化, 必须通过各种途径着力培养一支既有创业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高校应立足校内外实际情况, 在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上, 逐步形成专兼结合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高校应尽快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 定期组织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和考察学习, 开展产学研活动, 着力培养教师的创新思维, 逐步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过程中。淮阴工学院先后组织多名专兼职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参加国家劳动保障部和教育部、省教育厅组织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教学培训。

总之, 高校大学生群体在一定程度上, 相对于其他社会群体, 他们年轻有活力、精力充沛、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丰富, 在高校的政策指导下, 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 提升他们的胜任力、就业能力与社会竞争力。高校要积极营造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氛围, 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化水平, 通过切实有效的途径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实施。

参考文献

[1]雷树俊.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程[M].南京:凤凰出版社, 2012.

[2]朱贞卫, 张素妍.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 2011 (02) .

[3]蒋德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 2011 (10) .

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篇8

当今社会,灯红酒绿,充斥着各种金钱物质的诱惑,道德信仰缺失、物欲横流,很容易让一个人偏离道德的航线。教师行业也受到从所未有的冲击,教师失职甚至走向犯罪的案例不断涌现。因此,新时期的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师德师风修养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育:

一、调整心态常反思

作为教师,首先要调整心态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当今社会,每个行业都面临巨大的压力与挑战,教师行业更是如此。工作业绩、人际关系、培训晋级、家庭经济等问题常是困扰教师的问题。如果不调整心态,正确面对,难免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教师如果出现心理问题,产生焦虑情绪、厌弃社会思想,就必然要影响到学生。学生时期特别是在寄宿制学校里,人际交往中学生面对最多的就是教师。可以说,教师就有如学生的天空一样,如果天空碧蓝如洗明媚灿烂,学生就能心情愉悦健康茁壮成长;如果天空总是苦雨凄风阴云密布,动不动电闪雷鸣,那学生的心灵自然也会布满阴云精神萎靡如霜打的茄子。没有心理健康的教师群体,就没有健康茁壮新一代。可以说,教师自身的精神健康状况,比他所传授的知识本身重要得多。

教师为学生负责,自己就必须要有一颗健康的心灵。首先是遇到不顺心的问题时,要自觉调整心态,用一颗平常心去处理问题。多与同事交往谈心,主动寻求帮助。不要去攀比物质生活,这是比不出好心情的。要常记得魏书生先生关于比的哲学:“工作要和比自己优秀的人比,生活要和比自己低的人比,这样才能越比越有劲,越比越优秀。”其次是要常反思自己,多反思自己的不足,反思自己还要改进的地方,虚心向优秀的人学习。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做一个健康阳光的教师。

二、加强学习常进步

学习使人进步。要提高师德修养,也必须经常加强师德学习。学习的内容可以丰富多样,可以是教师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准则规范,也可以是相关的专著名著,也可以是报刊文章、电视节目等。学习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自主学习、小组学习,也可以学校组织统一培训学习、听报告等。

学习只是形式,重要的是把它内化为教师的修养,这就必要将学习深入。学习后要举行相关的深入消化活动。例如,教师师风建设演讲竞赛、学习心得竞赛活动等,让教师在活动中巩固学习内容,深化自身修养。

三、完善机制常监督

要保持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除了自身主动调整反思学习外,还缺不了管理部门的监督机制。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首先是要制定必要的管理制度,例如,教师的学习制度、教师行为准则,(例如,各地自己制定的教师十不准)等。有了制度,行为就有章可循。当然光有制度也还是不行,重要的是落实。不落实,制度就成了一纸空文。这就要有相关的考核和奖励机制。很多学校都有教师目标管理制度,期末评价中都有教师师德评价。这对教师的行为有很好的监督约束作用,但靠这一个期末的终结性评价还不够,还要有过程性的评价监督。例如,可以不定期组织学生、家长的调查活动,监督评价教师;组织“最美教师”等评选活动,表彰奖励教师;对有辱师德的不良行为,则及时进行批评曝光,按制度进行惩罚。这样持之以恒,就能形成良好的制度与舆论监督,让教师把师德修养逐渐内化成自身自觉成长的动能。

新时期环境保护新途径的探索 篇9

公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公路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高速公路发展趋势强劲,到2004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超过3.4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位。公路建设和管理呈现出了投资多元化、养护管理形式多样化、路政管理法制化的新格局。在新形势下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给现行的路政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公路交通能够为人民群众出行提供更畅通、更安全、更便捷的交通环境,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谋求新的跨越式发展。新的发展态势呼唤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同时也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理念、新思路。高速公路路政执法要适应这一新的形势,依法治路是公路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这样才能使路政执法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考试|大|法制化轨道。下面就在新时期提升高速公路路政管理水平的综合途径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新时期高速公路路政管理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八五”、“九五”以来,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高速公路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然而与高速公路建设相比,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相对滞后,管理手段并未突破旧的管理模式,而

且在高速公路路政执法当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路政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1、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工作方式的主动性提出了新要求。目前,中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各种新事物、新情况蓬勃兴起,特别是中国汽车产业和物流运输业,以及客运业的快速发展给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的主动性提出了新要求,旧有的路政管理工作方式已不能适应当今交通变革的发展要求,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就必须加强自身的主动性,不断与时俱进,不断适应交通变革的发展需要,已成为了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工作方式必须马上解决的问题。

2、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先进技术的日益临近,对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工作效率的先进性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平台和大量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已成为现在各行各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特别是面对道路交通运输车流量的日益增大,以及案件处理数量的不断增加,对如何提高路政管理当中的队伍反应速度和办案工作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否能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和先进的管理工具来服务路政管理工作,成为影响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工作效率先进性的前提要素。

3、执法资源体系的整合和高速公路综合治理,对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工作一体化提出了新要求。高速公路的管理是一项点多面广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的单位和部门也较多,资源公用空间较广,如果部门之间因执法矛盾产生隔阂,相互封锁资源,就会造成国

家行政资源的浪费,同样也不利于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因此,执法资源体系的整合和高速公路综合治理成为当前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工作一体化的主要工作方向。

4、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对高速公路路政管理队伍建设的紧迫性提出了新要求。随着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岗位人员的不断更新,“一人多岗”、“一专多能”、“实干高效”的观念在逐渐形成并开始强化,这就对路政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理念、方式、方法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提高综合素质,学习吸收先进管理和工作方法成为路政工作人员的迫切需要,因此,路政管理队伍建设成为路政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二、新形势下对提升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工作水平的基本考虑为了充分认识路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扎实有效地开展路政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公路路政管理水平。具体有以下几点考虑:

1、适应形势发展需求,不断创新路政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根据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当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有针对性地探索路政管理工作在新时期的工作内容,进一步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路政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建立各种路政管理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信息库和网络服务,进一步强化行政意识,完善办案体系,增强服务职能,并以发展的眼光思索今后路政管理工作的主要方向,不断提高路政管理工作的主动性,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以网络平台和先进工具为依托,打造路政管理办公现代化。一是建立可移动路政执法办公平台,以车载电|考试|大|子情报板为信息终端,实现现场办案结算,及时对路政管理信息进行采集、发布、传递,对路情、路况实施远程监控和动态管理。二是建立以“OA”系统为运行平台多功能办公系统,有利于规范操作程序和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和与高速巡警、地方公安等职能部门进行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

3、整合执法资源体系,实现高速公路一体化联防机制。建立以路、地、警联动执法体系为主体的一体化联防模式,通过在合法的基础上突破原有执法理念、执法方式、执法体系和法规束缚,创建一套行之有效、便民利民的执法程序,合理运用三方的资源,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和定期信息通报制度,有效改善道路的通行环境和公路周边地区的综治环境,找到一个通过行政执法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升的结合点。

4、以队伍建设为保障,努力提高路政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一是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增强文明服务意识。首先,路政执法人员要认真学习公路法律、法规和路政管理业务理论,积极参加路政执法人员培训班,掌握业务知识,增强执法素质和执法能力;其次是路政人员在行使依法治路、保护路产、维护路权职责过程中,要树立公路行业良好风气作为“形象工程”来抓;第三是要认真按照《交通行政执法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和《路政管理工作手册》的要求,秉公执法,热情服务;第四是路政人员

上一篇: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分组下一篇:技术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