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软环境解读

2024-08-03

新时期软环境解读(通用12篇)

新时期软环境解读 篇1

摘要:文章通过软环境意义的阐述与分析, 提出软环境误区的几种形式。

关键词:新时期,软环境,解读

一、引言

有位领导说过, 我国入世后最担心的不是企业受到冲击, 而是我们的管理者不懂世贸规则和不按规则办事, 因此而受到制裁。在我国当前经济环境中, 尤其是人文状况较落后的地区, 一些人即使是懂得规则, 由于受利益驱动, 在各种经济交往活动中, 仍然存在着“雁过拔毛”“关门打狗”“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等形形色色的现象, 被约定俗成的统称为软环境问题。软环境好, 犹如梧桐树, 可以引来金凤凰;软环境不好, 即使是入世了, 良禽仍然会择枝而栖。

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面对经济、技术全球化趋势, 应加快构建和完善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在我国沿海经济相对进入成熟期的时候, 适时将多元经济、区域经济、开放经济引向更高的层次、更广的领域、更纵深的方向发展。实现这一目标, 应在改善对外开放硬环境的同时, 注重一个地方的软环境建设, 尤其应该把改善我国中西部、内陆城市、内陆地区等人文发展较闭塞、较落后地方的软环境建设摆到一个突出的位置。软环境究竟是什么, 它包含那些外函内延, 本文试图从它的形成、发展等方面进行探索、剖析、论述、研究。

二、软环境概念与内容

软环境一词不知缘起何时, 但在近些年, 各种报刊杂志已司空见惯, 利用频率较高, 已成为各级领导讲话、演说中的“辞眼”。曾几何时, 当计算机甫刚兴起时, 人们常说的“软件”一词, 系指指挥计算机进行计算、判断、处理信息程序的系统或设备。而后又借指人们在从事生产、科研、经营等过程中的人员素质、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人们开始将软件一词的含意, 扩展、引伸到生存条件、发展情况这一更广阔的领域中, 产生了“软环境”一词, 这可能就是该词嬗生的过程吧。

自从软环境这个词诞生以来, 它便成了一个“聚宝盆”, 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建设, 尤其是外向型经济的发育程度, 只要“拍”得响它, 便会人流、物流、财流源源不断;同时, 它又是一个“筐”, 凡是一个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缓慢, 建设滞后, 引不来凤凰、招不进财神, “筐”里就会满满荡荡。软环境一词的诞生确实给人们带来新型的、科学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方式, 但它又很抽象。它不仅包括一个地方人的生存条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 而且还几乎涵盖了一个地域人文世界的整体发展情况和水平, 以至于人们在谈论起一个地方时, 如果说硬环境 (也即硬件) 不好, 可以投资改善, 而若提及软环境不好, 再腰缠万贯的大老板, 也会摇头咋舌、避而远之。

可以想象, 在一个烽烟四起的国度里, 人们生存都受到威胁, 更何谈建设、发展?在一个素质低下, 道德沦丧的环境中, 做一个正直的人都困难, 如何能有高雅之士迁居生息?近而言之, 在一个狭隘鄙吝、愚莽贪婪的人群中, 再精明的巨商大贾也会被吞噬得尽光。于是, 从古到今, 人们对环境好坏, 对人的影响极为重视。“昔孟母, 择邻处”。为了给孩子学习、成长选择一个好的邻居, 孟子母亲不惜多次搬家;后汉三国枭雄刘、关、张结义之初, 先投董卓, 后事袁绍, 辗转反复无栖身之地, 难怪关云长几次规劝兄长刘备“良禽择枝而栖、贤巨择主而事”“荆棘之丛非鸾凤所栖”。

近代因环境、条件恶劣, 人文素质低下而招致事业失败、甚至种族退化, 也不乏其例:茅盾笔下《子夜》中的主人公吴荪甫, 作为旧上海民族资产阶段的代表, 一度踌躇满志、雄心勃勃, 曾是人财两旺、家大业大, 但终因风刀霜剑、环境险恶、人心叵测、尔愚我诈, 最后饮弹自戗。

改革开放30年中, 国门敞开, 禁锢消除, 全世界都在睁大眼睛注视着, 各国财团银主早已捷足先登, 在中国的大都市里正做着一个个淘金美梦。虽然在外资、外商涌入之初也曾有过欺生排外的现象和事件发生, 有识之士和管理层都曾呼吁过改善软环境问题, 但毕竟很快能形成气候, 因为这时的开放大都集中在中国投资环境、投资政策较宽松、人文素质较好的城市, 但是,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扩大和深入, 各类市场竞争越来越趋激烈, 外商的眼光不再仅仅停留在几个集中的大城市, 开始向中国各省市纵深挺进。而在中国大地上, 从省会到地市、从地市到区县乃至一个个乡镇村庄, 也都涌动着一股股招商引资的躁动热潮, 沿海沿江、侨乡边陲自不必说, 甚至连没有任何地缘优势的几不沾的城镇, 也在外引资金、内引客商, 绞尽脑汁地竭力包装、推销着自己。

中国的躁动同时也引动了世界的躁动, 那些手持巨额资金的中外客商, 唯恐再错过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庞大市场的第二班列车, 怀着急切的“高回报率”心情涌向中国的四面八方。然而, 一笔笔“三资”原始本金犹如航播机播撒的一包包种子, 虽然在同样的季节里播种, 长势和收获却千差万别。原因很简单:一方也许是贫脊的土地, 因人勤花早, “植物”即花繁叶茂;一方抑或是肥沃的良田, 但人懒地荒、荆棘丛生, 岂有丰硕之果?如果说自然环境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先天优势, 那么人为的后天环境可以使这个优势发扬光大, 亦可以使它变得可怕。软环境不软这一社会现象, 虽具有其普遍性, 更有其特殊性, 从中央到地方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抓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抓精神文明建设虽在一定程度上包括对软环境的治理, 但在国人眼中, 精神文明更侧重于解决我们本国人民内部自己的事情。抓综合治理又容易被一些人片面理解, 从而借“治理”又行吃、拿、卡、要。所以治理软环境不软的问题成了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艰苦的而又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问题。

三、软环境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人们对新时期软环境从概念、内涵的理解, 以及政府对软环境的建设都有了全新的发展。但除了正统的理解之外, 在当前的现实条件下, 还存在历史情结、现实樊篱、本位主义等理解误区。

1. 误区之一。

历史情结。改革开放之初, 当经历了漫长的闭关锁国历程的中国, 刚刚开始迎来首批外国客人的时候, 就在北京的大街上, 围观的人群络绎不绝, 以至于政府在各种涉外规定中和有关报刊宣传中, 都一再重申:不准围观外宾。可是对于一个有着100多年被世界列强欺凌历史的民族, 第一次以主人的身份请进来一批批历史上曾是列强国家并且欺负过中国人民的国外的外国人, 那种复杂的心境, 疑虑的眼神, 形成一种隐隐说不出的不舒服感觉, 而这种感觉恰恰是一个民族心态的折射。如果说这种心态仅仅是围观的一刹那产生的, 那还可能随着一刹那又挥之而去, 而恰恰这种不舒服的感觉, 不仅挥之不去, 有的而是要长期与之在自己的家园里进行合作、交往, 即使是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 但那种固有“心态”终会以各种形态表现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 历史虽不能改写, 现实也在不同程度地发生着变化, 然而, 这种变化究竟能使那种“心态”在多大程度上发生变化, 那确实是个未知数。

实践证明, 在很大一部分人心里有这样一种认识:过去这些列强国家扛着枪到中国来是为了掠夺, 现在虽有本质区别, 是带着钱到中国来, 但决不是施舍, 而是为了赚中国人的钱。这姑且说是一种可以理解的民族情绪, 而另一方面则不然, 在不少人眼中对于其他一些国家或是从第三世界来的客商则又表现出一种“优越”感觉。不能客观看待自己的历史, 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现在, 正是一部分人走入思想误区的开始。

2. 误区之二。

现实樊篱。长期的闭关锁国, 好像经历了现实漫长的夜晚, 当人们蓦然睁开惺松的眼睛, 看到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精彩, 贫穷与富有, 文明与落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与反差。人们第一次感受到了“活着”与“生活”的不同。面对现实, 人文不同的地区及各种文化层面的人显示了不同的发展走向。一种是“临渊羡鱼, 不如退而结网”, 从实际出发, 抓住机遇, 靠诚实劳动迎头想赶上;一种是虚心学习、引进资金、引进人才、密切合作, 尽快壮大自我;而另一种则是靠投机取巧、宰客骗人、盼暴富、想“横财”, 生出一桩桩离奇古怪、情节复杂的案例。正是这种案例的频频发生, 给一个地方的投资软环境投下了一个个灰色的影子, 人为的设置了形态各异的樊篱。剖析一个个案例背后, 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心动式:西方社会学往往把心动式犯罪做为一种现象来研究, 但是犯罪毕竟是违法范畴内的事情, 而心动式的“敲竹杠”、宰客、“捉大头”, 则掺杂着某种服务与被服务, 消费与被消费, 买与卖等关系, 从形式上看, 非偷、非盗、非抢, 一时难于说得清楚是否违法。正因如此, 使外来客人有口难辩, 束手无奈, 往往因为不愿意费口舌耽误时间, 迁就了这种行为。如出租车不按计程器收费, 小商贩随意抬高货价, 服务部门临时抬高服务费等。这种事件的发生, 没有规律可寻, 因人而异, 因时、因地而移, 所以称之为心动式。

揩油式:此种方式就好比一棵结满青果的桃树, 还未等桃子成熟, 便你摘一个, 我摘一个, 等到桃子熟了时, 早已七零八落、所剩无几。例如, 一个外商企业, 除交了国家、省里规定的税费外, 再交地市、县区、部门、街道等五花八门的规费, 再加上各种摊派, 企业苦不堪言, 真是收费不知招商苦, 不被刮干也挤走。这种竭泽而渔、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 剥夺了企业养肥育大的时机, 更谈不上让企业休养生息, 涵养税源, 只能是恶性循环, 贫摊、摊贫, 收穷、穷收。

双账式:此种方式早已路人皆知, 然而至今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该形式主要发生于中外合资企业, 其主要“技巧”为:投资外方委托中方管理的年度财务结算报表, 一本实账, 一本虚账, 内外有别, 虚虚实实, 真真假假, 让合作一方始终云山雾罩, 不明就里, 抑或还能均沾一些红利, 感到效益不错。但这种雕虫小技, 只能是纸中包火, 雪里埋人, 终究会祸起萧墙, 引起口舌是非。

搅混式:此种方式是一种常规“高招”, 一旦形成, 便难寻破方。多出现于股份合作制企业中, 由于合作注资一方不摸原企业深浅, 不知盈亏实底, 一旦拍合, 时间不长, 便陷入泥沼, 不能自拔。用对方新注入的资金还老债务, 将借债时间搞乱, 以解燃眉之急, 还称是经营不善, 造成窘状。

脱壳式:此种方式虽能“大获全胜”, 但实属不义之举。在中外合资企业中, 由于中方管理人员素质低下, 经营不善, 甚至挥霍无度, 中饱私囊, 造成企业严重亏损, 本应由其承担经济或法律责任, 但往往这类人员都有一套自卫绝招, 即神通广大, 通天入地。外商合作方若一板一眼, 追根寻源, 情急之下, 有关部门便会将其调离, 另换新手, 让你急无有对手, 哭无人理睬, 只好自认倒霉。

虚估式:无论是控股或是参股, 这种方式都不会“吃亏”, 即利用合资或合作评估资产的机会, 妄评虚估, 抬高股额。一俟结合, 便始露马脚, 引发争端。这种方式, 虽属蓄意, 但相对还算“温和”, 况且对方也有轻信大意之处。

瞒报式:此种形式多起因于承包式的“大撒把”。外商也深知和中方合作不可能事无巨细, 面面俱到, 所以把经营大权合盘托出, 每年只订一个回报数额。正是这种看似很聪明, 实则很愚蠢的信任, 助长了一些人的无信。第一年外商也许能得到仨瓜俩枣, 一旦经营不善, 因怕外商抽资, 便开始瞒报利润。此招之所以能奏效的“诀窍”在于:经营者习惯于为双方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诸如:今年虽有盈利, 双方都暂且忍一下不分红利, 或是说扩大再生产, 增加股额, 上新项目云云。外商起初自然会轻信, 因为隐约感到还有更大利润在诱惑。然而事不过三, 当外商一旦了解实情, 投资早已付诸东流。

架空式:由于权力的失衡, 导致了利益的损失, 于是投资者开始派人或找代理人, 与之合作管理, 然而, 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强龙岂压地头蛇?这样便演绎出三类结果:派来的人毕竟人生地疏, 天时、地利、人和均不占。况且经营行道, 浅而无形, 深而无度, 即使你三头六臂, 金睛火眼, 亦是寡不敌众, 最终亦被架空, 落得个有职无权, 有名无实, 这是其一。就地取才, “卧底传中”以物降物, 虽能坚守一阵, 但必须是重金聘用, 一但薪水不能日新月异, 便有倒戈或“拉下水”危险, 到终来则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是其二。加强兵力重点把守险关重隘。如把持董事长、财务科长、销售经理位子, 但代价是股金必须压人一头。尽管如此, 别忘了, 对方还有总经理、财务副经理、销售副科长, 以及全厂或全公司那些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芸芸众生。从表面看, 权利似乎实现了制衡, 但往往出人意料的是, 制衡的力点不是朝着追求企业更大利润的方向运作, 而是朝着相互啮噬的结果发展, 最终打得一塌糊涂, 以两败俱伤告终, 其是第三种结果。

嫁债式:该方式是前述“搅混式”的最高形式, 但二者前同后异。前者是在将对方新注入的股金还老债务, 将借债时间搞乱, 但企业 (或公司) 仍然还坚持经营, 抑或还能扭亏为盈, 而后者致人更惨, 已知企业或公司无救, 欠债累累, 资不抵债, 临时找一个顶债的“冤家”。如前所述, 亦是先用对方新注入股金还一部分老债务, 然后搞乱借债时间后, 剩下的债务, 双方均摊。致使投资者没有得到利润且不说, 而且把本蚀进去后, 还欠一屁股债。

赖皮式:综观各招, 无论什么式, 到了最后都以该招作为最后一种方式。然而赖皮式还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 常见的有三种:其一, 借钱时苦苦哀求, 别人要钱时, 狡辩耍滑, 无钱还债且不说, 有钱也不还债。能拖则拖, 能赖则赖;其二, 有合同不按条文, 有协议视若废纸, 决策武断, 办事霸道, 只顾自己, 不想别人, 只顾眼前, 不想长远。其三, 以许愿, 吹大话, 乱表态开始, 一旦到了发生问题或较真的时候, 便采取“抹、拖、躲”或死不认账的办法。

以上几种形式, 远不能包容投资软环境中存在的形形色色的现象, 但是, 亦可窥视一斑。虽然这些事例不会在一个地方同时发生, 但在当前这个信息社会中, 一个地区就好比一个上市的企业, 一旦发生几个不光彩的案例, 立即便会影响到一个地方的整体形象, 从而使可能呈“牛势”的投资指数, 迅速走向“熊势”。

3. 误区之三。

本位主义。一部人类的文明史, 就是一部迁徙史。人类不迁徙至今恐怕还站立不起来, 而迁徙本身就包涵了人们从一个生存环境向另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寻觅的过程。而在这个不断寻觅的过程中, 形成了人流、物流、财流的相互交融。更主要的是人们在迁徙寻觅的过程中, 创造了环境, 也改变了自我, 这就是进化。纵观当今世界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历史, 从某种意义上讲即是一部移民史。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无不是在兼收并蓄中形成了自己新的文明。就拿我们国家新兴的深圳、珠海、海口等城市而言, 正是由于人流的急剧形成, 才创造了财富。而人流形成的先决条件即是生存环境的改善。如果说前者是一个民族建立在残杀、剥夺另一个民族生存自由的基础上的文明, 那么后者则是人类能动地主宰了自己的行为的结果———相融、相容。中国有句古语叫做:“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实践证明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乃至一个人, 谁能在容人、利人、养人、化人这个关键环节上站得高、看得远, 就能获得长足的发展。与此相反的是另一种狭隘、排外、封闭、自是的本位主义和本土意识, 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典型的有以下几种心态:

一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心态。这种心态的具体体现是自己干不了、干不好的事, 掖着藏着不愿让别人干, 似乎在等待时机, 实际上恰恰是在丧失着发展的时机。据悉某个城市出租车多年管理不善, 收费混乱, 效益不佳且不成规模, 一时又无财力购置那么多出租车, 不可理解的是该市有关部门多次拒绝外地客商前来投资经营, 理由是保护本地人利益, 怕别人把钱挣去。结果,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该市依旧是那么几辆小破车挣扎在人群中吆喝。这看似保护了本地人的利益, 失去的是这个城市千千万万个发展机遇;再如, 外来客商不挣钱便罢, 一见有点“油水”, 有些人便心跳、眼红, 或把别人挤出, 或一哄而上, 彷效雷同, 或各种税费狂轰滥炸, 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落上头”, 这种穷吃、吃穷的风气, 实际是一种懒惰庸碌的陋习。

二是雁过拔毛留下买路钱心态。据悉某港口城市, 锚地航道早已尽人皆知, 可是航道里零星海水养殖屡禁不止。岂不知这是一张张“诱网”, 一旦外籍货轮稍有瓜葛, 便一哄而上群起围攻, 索要赔偿钱。在一次围攻索赔中, 一艘外藉货轮船长被索要20万人民币, 无奈之下, 该货轮船长向围攻者下跪求情。又如一些海滨城市, 一边是海阔天空的美景, 一边是垃圾满地、设施破烂的场面, 整天看不到有人在打扫清理。然而, 往来旅游者车未停稳, 斜刺里便冲出两三个立眉冷目大汉, 冷不丁还以为是遇上了劫持者, 听口气似乎要打架, 原来是要停车费。再看收费额度, 令人咋舌。此时旅游者已申辩无用, 只好就范, 休闲兴致被此一扫而光。

以上几种社会现象一方面在利用着自然资源向社会讨索财富, 一方面又在破坏、污染着自然资源;一方面有着天然的良好自然条件, 一方面又由于人的狭隘、自私阻碍着发展;一方面有人在努力创造着条件引导人流、物流, 一方面又有人在不断地制造劣迹, 昭彰于社会。如此种种, 犹如一抹阳光中穿插着几个歪歪斜斜的影子, 形成一串串长长的误区。

参考文献

[1].李金算, 林大坚.促进社会化科技中介服务健康发展.发展研究, 2003 (2)

[2].赵亚杰.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应立足于创新和发展.行政与法, 2002 (8)

[3].朱凤文.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探索队伍建设新思路.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06 (10)

新时期软环境解读 篇2

——新时期如皋城市精神内涵解读

如皋

蒋文祥

个性是什么?个性就是一种特质,一种只有自己独具而别人没有的东西。这种特质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精华的积淀而逐渐培育形成的一种气质、一种品位、一种精气神。

一个国家的富强要走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一个民族的兴旺要靠独具特质的文化支撑,一个城市的发展同样要有独具个性的精神引领。新时期的如皋城市精神“腾江越海 登高致远”就体现了独具魅力的如皋的城市个性。

“腾江越海”中的“江”、“海”二字,“江”指“长江”、“海”指“东海”,它蕴涵的是如皋得天独厚的历史地域特色。如皋地处长江三角洲冲击平原,南濒长江东临东海,由江海交汇孕育而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亲水城市。“如皋”的“皋”就是指“水边高地”,“如”是“到”的意思,“如皋”地名的本义就是指“到水边高地去”。可以说,“如皋”得名缘于水,闻名因于水,发展成于水。开明、开放的如皋人不仅具有中流击水、勇立潮头的豪迈气概,更有吞江吐海、海纳百川的广阔胸怀。

“腾江越海”中的“腾”、“越”二字,“腾”是“腾飞”、“越”是“超越”,它凸现的是如皋突飞猛进的现实发展风貌。最近五年多的沿江大开发,使得如皋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巨大飞跃,发展速度持续领先,总量位次不断前移,综合实力晋位百强,多项指标名列南通第一、全省前列。如皋的飞速发展,书写了不甘落后的如皋人从追江赶海到腾江越海的传奇华章,抒发了奋勇争先的如皋人敢于跨江争雄傲视群雄的豪情壮志。为什么用“腾江越海”而不用“追江赶海”、“越江跨海”?应当说,相比之下,“腾江越海”要比“追江赶海”、“越江跨海”来得更有气势,更显风采。

“登高致远”中的“登”、“致”二字,“登”是“攀登”、“致”是“达到”,它刻划的是如皋人奋力拼搏的战斗英姿。“登高致远”与“腾江越海”文句对仗,便于记忆。记得马克思有句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那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这里不妨模仿一下:“在科学发展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那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为什么用“登高致远”而不用“登高望远”、“登高涉远”?老实说,“登高致远”的“致”要比 “登高望远”的“望”、“登高涉远”的“涉”更为贴切,更加精彩。“望”是“看”的意思,“登高望远”的结果有可能看得见远处,却到不了那里;“涉”是“跋涉”,正在长途跋涉之中,如果经受不住艰苦的考验,同样存在半途而废的可能;唯有“登高致远”的“致”是“到达”、“达到”,这就要求不畏劳苦的如皋人,以坚定不移的信念、百折不挠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向着高远的目标努力前行,奋力攀登,才能最终“达到”光辉的顶点。

新时期软环境解读 篇3

关键词:流氓无产阶级;界定;表现;社会团结;社会学解读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2-0079-02

从西方到中国,从古至今,都存在着这样一类群体。他们拥有独特的经济条件、社会地位、政治态度、意识形态,他们是社会中最难以定性和最具流动性的群体,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条件下他们表现出的行为方式也是丰富多彩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历史的进程。他们是由流氓无产者构成的“流氓无产阶级”,成为不同领域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一、“流氓无产阶级”的界定

“流氓无产阶级”原本是西方哲学中的一个概念,并且是马克思无产阶级学说中使用的较多。其中对它描述的最为精辟、被广泛使用的一个定义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所做的:“流氓无产阶级是旧社会最下层中消极的腐化的部分,他们在一些地方也被无产阶级革命卷到运动里来,但是,由于他们的整个生活状况,他们更甘心于被人收买,去干反动的勾当。”[1]

在西方这类人可以是马克思所描述的路易·波拿巴,中国历史上可以是草根皇帝——刘邦,也可以是文学作品中广为人知的一些形象:鲁迅先生刻画的阿Q、老舍先生笔下的骆驼祥子。其他还有《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里的张裕民、《芙蓉镇》中的王秋赦等也属于这类群体。他们拥有一个根本的共同点就是“两面性”:一面“流氓”,一面“无产”。他们具有“流氓性”但和“流氓”不同;他们“无产”但不是“无产阶级”。总之,他们不掌握生产资料,没有固定的资产和稳定的职业,是社会横向和纵向结构中流动性最大的一类人。

这类人身上具有显著的两面性,他同时拥有人类最优性和最劣性的特点,以至于对他们最难以定性。他们属于社会历史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类人,也正因为他们的存在才构成了完整的社会群体。主要归结为以下特点:

(一)他们的思想意识主要集中了平民意识中的糟粕部分,无羞耻感、无信仰、无道德、无操守。

(二)他们渴望获得财富,但又反对资本垄断;他们反对权威和秩序,但又渴望由自己指挥一切、支配一切。

(三)他们的需求层次比较低,基本上是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存,追求眼前最切实的利益,没有承担社会和历史责任的胸襟。

(四)在社会发生动乱时,他们通常会趁机大显身手,表现出强烈的个人反抗性、集团暴力性和盲目狂热性。

(五)由于他们自身的两面性和投机性,致使他们在对待革命的态度上也呈现出两面性、革命性、反动性、破坏性、动摇性、软弱性、腐蚀性等。

(六)他们脱离主流社会,游离于社会秩序之外,失去了社会角色和定位。

(七)他们作为一个群体,拥有群体内部亚文化和意识形态。例如:忠义、仁义、讲究江湖义气、拉帮结派、游戏人生、及时享乐等。

二、流氓无产阶级在历史上的社会表现

这一群体虽然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但历史上出现过很多这样的人物并且在很大程度影响了社会历史进程。中国的历代改朝换代,很多都是从农民起义开始的。推翻旧王朝的领导者大多是社会底层人物,包括穷书生、落魄秀才,亦或是市井泼皮、地痞流氓等。另外,文学作品中也真实展现了这一类人的形象。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流氓无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刘邦,曾经是一个出身布衣、家境贫寒的市井无赖,但最终开启了历史上最辉煌一个朝代——汉朝;起自布衣的赵匡胤,也同样依靠的是黄袍加身、兵不血刃的夺去了皇权;明朝皇帝朱元璋,是乞丐出身,但最终也是通过农民起义一统天下。他们是“流氓无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一方面他们自身有很多“流氓”之气,另一方面他们身上具有“无产阶级”的优良特征。他们一无所有,因此他们拥有彻底的革命性和强烈的斗争性,一旦机会出现,他们会展现出强大的动员和领导的才能。他们可能会带来一个王朝的繁盛,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除了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之外,他们更多出现在近现代的文学作品中,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当时的社会。他们虽不是真实存在,但由于艺术来源于现实,在社会中他们也能找到原型,是当时生存背景的真实写照。鲁迅笔下的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没落农民的一个典型,他能吃苦、能干农活,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被他人看不起,受尽剥削和侮辱。他在寻找生计的道路上遭遇波折,曾经因维持最基本的生活而进城偷盗,也曾经对“革命”的错误神往而参与革命。

这类群体他们对自己的身份是迷失的,他们在社会阶层中的定位是流动的。由于他们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所以他们对未来没有太大的顾虑。他们是“中性”的一类群体,被何种类型的集团利用就会为何种集团效力,一旦合适的机会出现他们便会崭露头角。他们最初行動的开始完全是出于自身利益,因此也最卖力。但是这类人群的力量一旦强大起来,有可能影响到历史发展的方向。

三、流氓无产阶级在当今的社会表现

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传统的按生产资料的占有来划分阶级的方法,已经不能够解释当前的中国社会,“阶层”已经完全替代了“阶级”的说法。一方面,公有制社会与私有制社会不同,另一方面,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速社会转型,导致社会结构十分复杂。2002年,陆学艺划分的“中国十大阶层”获得了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认同。

其中,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主要指的是生活贫困,缺乏就业保障的工人、农民、待业青年、下岗职工、半就业人员等。这个阶层从其性质来说就包括了一定数量的“流氓无产者”。他们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基本没有任何组织、文化、经济资源,也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无业游民”、“社会闲散人员”。他们没有固定职业和工作,甚至没有固定的居住场所,游手好闲、自由分散于社会各处。这些人靠在社会上混日子过活,好像无所事事且行踪无定。这样的人稍有不慎,很容易流入流氓打手,甚至被发展为帮派组织成员,从而成为社会不稳定分子。

对这种人群进行准确界定是困难的,虽然他们和其他类型的成员同属于社会最底层群体中的一员,基本特征都很相似。他们没有确定的身份和明显、固定的社会关系,具有潜在的危险和攻击性,人们往往先入为主地对他们产生提防和仇视,并尽量与他们划清界限。在社会学中这一类人往往被称为的“边缘群体”、“亚社会群体”、“特殊群体”,容易受到社会的忽视。在当今社会这些人群主要表现为“三无人员”,例如城市乞讨和流浪人员,是社会救助的对象。他们理论上属于弱势群体,应该得到社会的特殊保护和支持,社会不能置之不顾,更不能歧视,应该加以团结和改造,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

四、对“流氓无产阶级”的社会学解读

由于流氓无产阶级自身的许多特性导致他们最难以被定性,也颇受争议,很多人对他们的态度也褒贬不一。从革命和社会发展的角度评价,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实属马克思和毛泽东。

“是专靠社会餐桌上的残羹剩饭生活的分子、无固定职业的人、游民……能够作出轰轰烈烈的英雄业绩和狂热的自我牺牲,也能干出最卑鄙的强盗行径和最龌龊的卖身勾当。”[2]这是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中对“流氓无产阶级”犀利、尖锐的描述。除此之外,马克思在很多场合都论及到这类人的描述以及对他们的态度。他虽然分析出这一群体的正、负两面性和动摇性,但总体的态度是对他们的批判、痛恨和鄙视,认为他们是“无产者”中的糟粕。诚然,马克思的所有论述在当时都是出于阶级斗争的需要,把他们与无产阶级从本质上区分开,把这些看似“无产”的一群人从“无产阶级”中剔除出去。

与马克思相反,东方伟人毛泽东作为领导中国革命胜利的伟大领导人,深谙中国传统政治学和历史变动。对于这类群体,毛泽东对他们进行了细致的、全面的分析,最终认为他们应该作为我们的朋友,应该利用、团结和改造,引导他们成为一种革命力量。他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说得很清楚:“这个阶层是动摇的阶层;其中一部分容易被反动势力所收买,其另一部分则有参加革命的可能性。他们缺乏建设性,破坏有余而建设不足,在参加革命以后,就又成为革命队伍中流寂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来源。因此,应该善于改造他们,注意防止他们的破坏性。”[3]

总的来说,针对这一群体的品质和特点,应该客观地分析好与坏,理性地看待这一阶层的地位与作用。充分挖掘和利用他们积极的一面,团结起来为社会发展和正义事业贡献力量。虽然他们自身的确存在着很多糟粕与劣性,对于其他人群和社会秩序可能有危害性,严重者有的甚至造成社会的动乱与倒退。也应该看到其中有很多积极分子,只要利用好了这一部分人,对于社会秩序稳定和社会发展在也会产生正功能。此外,他们之所以进入流氓无产者这一阶层,很大程度上是迫于无奈之举,更多受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并非个人选择。但凡是他们能够选择其他方式生存下去,他们也不会去选择流氓手段。他們属于社会弱势群体,某些负面的外显行为也仅仅是为了维持基本生存,抑或是他们完全无力反抗社会的压制和黑暗,走投无路做出的无奈之举。

和谐发展的社会倡导各类、各阶层人群的团结,一个健全的社会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社会结构,正因为他们的存在才构成了完整的社会分层体系,社会才呈现出正常的分化,从而满足正常、稳定的社会流动。另外,从社会分层中成员所占的比例来看,下层、底层的群体比例和数量是非常大的。如果团结好并合理安置好这一人群,他们必定会为社会建设和发展做出一定贡献,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如果不重视这个群体,忽视这个群体的利益,必然使社会矛盾激增,引发社会动乱,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2〕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4〕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5〕王庆.流氓无产者的书写史[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

〔6〕张厚刚.流氓无产者形象刍议[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4,(01).

新时期软环境解读 篇4

关键词:高校,资助政策,解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质改革不断深化, 高校收费制度也在发生着变化,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问题日渐突出并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明确要求“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 教好每一个学生,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1]2007年颁布《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以来, 国家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力度不断加大, 资助面不断扩大, 解决了许多大学生的经济困难。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在实际资助管理工作的过程中, 仍存在着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

1 我国高等学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简介

新中国成立以后, 从1952年政务院、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调整全国高等学校及中等学校人民助学金的通知》和《关于调整全国各类各级学校教职工工资及人民助学金标准的通知》以来, 我国的贫困生资质政策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探索、不断改革, 逐步形成了我国现行的以国家助学贷款和助学金为主、结合“奖、勤、补、减、免、代”的完整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

国家助学贷款:分为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由国家主导、财政贴息、政府和高校共同承担风险补偿金, 帮助高校贫困生支付在校学习期间所需的学杂费的一种商业性贷款。

国家助学金:主要用于资助普通高校全日制本专科生中的贫困生, 资助标准为平均每人每年3000元, 具体标准在每年2000-4000元范围内, 共分3档。

奖学金:是对高校品学兼优 (含贫困生) 的学生进行表彰、资助的一项政策。在我国, 设立的奖学金共有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专项奖学金、国防奖学金四种。

勤工助学:高校学生利用业余时间, 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合法报酬, 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补助金:高校对特别困难学生进行资助的一种形式, 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有定期资助, 也有不定期的专项资助等。

减免学杂费:针对高校里的特殊群体, 例如烈士子女、孤儿、残疾学生以及特困生实行的一项资助政策。

国家代偿:根据《高等学校毕业生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 从2009年起, 国家决定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以及应征入伍服兵役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实行补偿学费和代偿国家助学贷款制度。

2 我国高校资助政策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资助政策体系中缺乏社会力量的资助

在国外一些国家的高校贫困生资助系统中, 企业、慈善机构、个人等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奖、助学金, 多渠道地筹集资金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而在我国, 政府和高校在贫困生资助系统中起到支持作用, 近年来, 由于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 银行也逐渐成为了资助的主体。但社会力量捐资助困的行为相对较少。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鼓励一些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个人设立各种形势形式的奖、助学金, 以此来丰富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来源, 更好地促进资助工作。

2.2 资助政策注重物质资助, 很少涉及心理辅导方面

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公布的《中国贫困高考生调查报告》显示, 有近20%的贫困生对社会持极端的观点, 存在着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该比例远远高于非贫困生。[2]当前, 一般意义上的贫困生都是从经济角度进行界定和判断的。有的学者认为贫困生是指经济上特别困难, 无法到达学校所在地最低生活水平, 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的学习用品, 不能维持正常学业的在校学生。[3]但在实际学习生活中, 由于经济上的贫困, 往往导致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个人能力、人际关系等方面出更容易出现困难。但在我国目前实行的资助工作中, 多注重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问题, 而忽视了精神和能力的资助, 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甚至严重时还会造成社会问题。因此, 要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 关键在于坚持“资助育人”的理念, 做到资助与教育并举, 济困与扶志并重, 将经济资助、精神资助和能力提升紧密结合。[4]

2.3 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缺乏法律约束力

目前, 许多国外政府都通过制定法律来规范和约束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和资助的措施, 如日本的《日本育英会法》和《日本育英会法施行令》、英国的《高等教育法案》等。在我国, 虽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贫困生的权利做了明确的规定, 但是不是针对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制定的专门法律, 缺少针对性。此外, 没有具体规定资助主体与资助客体的权利和义务, 没有具体规定如何资助在校贫困生, 没有明确国家、社会和学校对贫困生资助的法律关系, 所以这些规定显得比较模糊、笼统, 实践性、操作性不强。[5]立法的滞后, 使资助工作的效果大受影响。

3 动态管理, 积极建立资助监督体系以确保资助工作有效落实

目前很多高校对资助资金使用情况缺乏跟踪和监督。虽然在各项资助评定过程中, 都强调不得弄虚作假或者将资助资金用于奢侈消费, 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很少对资金的去向进行监管, 也没有具体的操作措施。笔者认为, 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切实强化资助工作的反馈, 完善资助工作的环节, 才能地更好地帮助真正贫困的学生。

3.1 建立贫困生档案, 实行动态监管

贫困生档案的建立要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开、公正和择优的原则;坚持保障学生合法权益的原则;坚持维护学校稳定的原则;坚持学生自愿申报, 公开评定, 逐级上报原则;坚持动态调整原则。资助工作人员应通过信箱、邮件、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对贫困生档案的内容进行核实和审查, 对弄虚作假申请贫困生资格的学生要进行批评教育, 性质恶劣的要予以处分。每年对档案的内容进行更新。

3.2 建立信息反馈制度

贫困生受资助后, 及时、良好的信息反馈能保证高校资助中心及时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情况, 并能及时对资助工作进行调整和修正, 使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下去。因此应建立资助工作反馈机制, 通过调查问卷、法制教育、诚信教育、爱心活动等方式及时了解受资助学生的学生、生活、心理状况并与受资助前的情况进行对比, 考察和评估资助效果, 将掌握的情况及时反馈, 帮助资助系统及时调整, 保证资助政策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新华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20100709[1]新华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20100709

[2]叶华松.论高校贫困生的“精神扶贫”[J].理论月刊, 2007 (12) :186188.[2]叶华松.论高校贫困生的“精神扶贫”[J].理论月刊, 2007 (12) :186188.

[3]施大顺.高校贫困生的现状及对策[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001 (10) :38-40[3]施大顺.高校贫困生的现状及对策[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001 (10) :38-40

[4]赵璞.高校新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高等教育版) , 2001 (2) :72-75.[4]赵璞.高校新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高等教育版) , 2001 (2) :72-75.

构建新时期环境保护战略 篇5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3日 20:08 作者:解振华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中特别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完善新时期环境保护战略、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迫切需要。

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的环境保护进展明显,近十年,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全国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单位产品的污染物排放量逐年下降,国家控制的主要污染物排放增长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生态保护和建设得到加强。一批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示范城市和地区,出现了经济快速增长、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的局面。

但是也应该看到,环境质量的总体稳定,是在污染普遍、生态破坏严重情况下的稳定,当前的环境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环境状况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超过环境自净能力;重要河流与湖泊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一些农村地区的群众仍在饮用不合格的水;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威胁居民身体健康;工业危险废物、城市垃圾的数量在增加,噪声扰民相当严重。

生态破坏问题突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以及天然草原退化现象仍然严重;森林生态功能退化;一些北方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合理水平,其中黄河、淮河、辽河开发利用率超过60%,海河超过90%,大大高于30%—40%的生态警戒线,流域生态功能严重失调;华北平原出现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位下降漏斗。

未来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未来15年,我国环境保护的任务更加艰巨。在工业化进程中,造纸、酿造、电力、化工、建材、冶金等行业将继续发展,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难度加大;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长期存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烟尘、粉尘治理任务将更加艰巨。在城市

化过程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大量的垃圾与污水得不到安全处置。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养殖业的无序发展、工业不断向农村转移等,将加剧农村环境污染。在社会消费转型中,电子电器废物、机动车尾气、有害建筑材料和室内装饰不当等各类新污染呈迅速上升趋势。转基因产品、新化学物质等新技术、新产品可能对环境和健康带来潜在风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害加重。总之,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将迅速增加,治理难度加大。面对如此严峻的环境形势,如不采取坚决措施,环境问题将日益突出,这将严重抵消经济发展成果,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和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能源资源消耗,造成能耗物耗高,污染排放强度大。我国单位产出的能耗和资源消耗水平明显高于国际先进水平,火电供电煤耗高22.5%,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高21%,水泥综合能耗高45%。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是国外先进水平的一半左右,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是国外先进水平的10倍。资源消耗过高相应增加了单位GDP的污染物排放量。我国单位GDP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发达国家的8—9倍。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与我国人口多、资源少、环境容量小、生态脆弱的基本国情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使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日显突出。一是资源人均占有量少。我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其中110个严重缺水。人均耕地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人均矿产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石油和天然气人均储量仅分别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3%和4.1%。二是自然条件先天不足。我国2/3的国土面积是山地丘陵,1/3是干旱或荒漠地区。西北干旱,少雨多风;西南山高坡陡,土层浅薄;青藏高原,空气稀薄。恶劣多变的自然条件导致我国西部地区生态脆弱,承载力低下。即使是自然环境相对较好的东中部地区,与其承受的巨大人口压力相比,生态承载力依然不足。三是高消耗、高污染的原材料型重工业快速增长。房地产及基础设施建设处于高投入期,形成对能源、原材料工业的较大需求。四是国际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当前,国际社会战略性资源竞争激烈,资源和环境正成为国际关系的一个焦点。美国在其全球战略上越来越重视中东、中亚、东南亚三大地区,其根本用意就是为了保证美国和西方能源的持续供应。如果能源问题叠加上环境问题,形势将更为复杂。我国在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

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除上述原因外,还有一些主观因素:一些地方未能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将发展等同于单纯的经济增长,有的则以牺牲环境和群众健康为代价来追求不可持续的发展;环境法制不到位,处罚环境违法行为的手段不硬,存在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环境保护的机制不健全,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多,污染成本内部化、污染治理市场化机制发育缓慢;环境管理体制不顺,执法不力,环境科技滞后等。

如果不尽快从根本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切实加强环境保护,要实现我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出路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紧紧抓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环保工作的关键时期。做好这一时期的环保工作,对于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至关重要。

这一时期环保工作要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不欠新账、多还旧账的原则,努力完成以下重点任务。

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要采取最严格的措施保护饮用水源,禁止一切在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排污行为,特别要严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把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三峡库区及上游、黄河小浪底水库及上游、南水北调东线、丹江口水库及上游、太湖、滇池、巢湖作为流域污染治理的重点;把渤海、重要河口海湾地区作为海洋环保工作重点。

以113个城市为重点,推动城市环保工作。国务院批准的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人口占全国城市人口的50.1%,GDP占全国城市总量的71.3%。这些城市的环保基础设施必须与城市发展同步。重点治理城市污水、垃圾和颗粒物特别是细颗粒物的污染;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轿车;优先解决油烟和噪声污染。

以减排二氧化硫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加快原煤洗选步伐,降低商品煤含硫量;新建电厂的脱硫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步建设、同步运转,老电厂要逐步建设脱硫设施;合理使用煤炭资源,低硫煤、天然气、电力优先民用;加快冶金、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大气污染治理;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积极开发核能,科学合理开发水能。把防治土壤污染提上重要议程。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建立土壤污染防治与监测制度;减少对土地的掠夺性开发,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减少对粮食、蔬菜的污染;积极发展节水农业与生态农业,加大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

把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作为生态保护的重点。坚持生态建设与保护并重,重点控制人为破坏,生态建设的重点由人工建设向自然恢复转变。严格控制破坏地表植被的开发建设活动,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和旅游开发的环境监管。处理好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规范涉水行为,以水定发展,维护健康的河流生态系统。加强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规范海洋开发行为。

实施九大工程,改善环境质量。通过实施“危险废物处置”、“城市污水处理”、“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燃煤电厂脱硫”、“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自然保护区管护”、“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九大工程,到2010年,使城镇污水处理率、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燃煤电厂脱硫比例均超过60%,危险废物特别是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基本得到安全处置,切实改善重点流域海域、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解决重点环境问题。

三、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健全环保长效机制

经济发展的质量直接影响环境状况。欧美等发达国家在人均GDP8000—10000美元的发展阶段,环境状况总体开始好转,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使这一转折点提前到人均GDP5000—7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发达国家的发展给全球环境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我国绝不能步其后尘,否则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我国东部一些地区和典型示范区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左右时环境质量已经开始改

善。因此,只要发挥后发优势,走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政策措施到位,就可以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做到在发展的同时改善环境质量。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建设以节水、节能、节地、节约矿产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探索建立一套全面反映经济发展和国民福利真实水平的指标及统计方法。公开环境信息,推进公众参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

统筹规划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打破行政区划的分割,进行全国一盘棋的战略规划。根据各地的人口规模、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区域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增长方式,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大力提倡节约意识和环境意识,宣传循环经济理念。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为核心,努力实现产业生态化,治理污染产业化。政府对发展循环经济负有引导责任,国家制定推进循环经济的行动计划和指标体系,各地和重点行业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以清洁生产和生态链为纽带规划产业发展。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工业集中地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农村发展生态农业,促进产业生态化。

强化环境管理,健全环境监管体制。强化环境准入,严格执行重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严格的产业淘汰制度,对造纸、酿造、冶炼、炼焦、印染、建材等行业中规模不经济、污染严重的企业或生产线实行强制淘汰。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对排污单位实行排污许可制度。坚持和完善党政领导和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环境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执法监管体制。完善环境法治。进一步加强环境立法,加重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有效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严格依法行政,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切实解决行政干预执法等问题;实行严格的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对执法人员不作为的、渎职的要严肃处理。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坚持“污染者负担、治理者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污水、垃圾治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鼓励污染治理产业化,促进专业化集中治污,培育市场化运作机制;推进环境咨询服务业市场化进程;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健全环境经济政策,研究探索和运用有效的经济手段加强环境保护。研究探索税收、价格、融资的新政策,鼓励循环经济、清洁生产以及其他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解决下游对上游、开发区域对保护区域、受益地区对受损地区、受益人群对受损人群以及自然保护区内外的利益补偿问题。建立遗传资源惠益共享机制。矿产资源开发要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有效防止生态破坏。

加强环境科研和能力建设。要加大环境科研投入,开展环境政策法规、重点地区和重点环境问题、关键技术、环境与人体健康、环保产业等方面的研究及技术示范;加大环境监测、监察、应急体系、宣教能力建设的投入,加强空间技术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努力建设“数字环保”;建立健全国家环境监测网络、重要江河流域和城市实行环境自动监测、重点污染源实行在线监控;完善环境与安全信息、应急监控和预警体系。

加强国际环境合作。认真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承担我国保护全球环境的责任,树立负责任的国家和政府形象。通过履约和国际合作,促进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变,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完善有关产品和生产工艺的环境标准,严格环境准入,促进对外贸易,规避环境与贸易风险,严格防范污染转入、有害外来物种入侵和遗传资源流失。

解读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 篇6

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环保法修订案》,新法将于2015年1月1日施行。至此这部中国环境领域的“基本法”完成了25年来的首次修订。此次新《环境保护法》历经了4次修订草案的审议,才由全国人大正式表决通过。新环保法从原来的47条增加到了70条,是常委会史上收集到来自委员会的修改意见最多的一部法律。这部法律增加了政府、企业各方面责任和处罚力度,被专家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

一、明确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新的环境保护法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被定位为环境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主要规定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解决共性问题。新法增加规定“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并明确“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污染者担责的原则。”

受限于原有的法律规定,长期以来,中国环保部门的处罚力度、执法手段都相当有限。此次法案修订,再次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地位,将对未来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二、突出强调政府监督管理责任

新修改的环境保护法调整篇章结构,突出强调政府责任、监督和法律责任。与现行环境保护法关于政府责任仅有一条原则性规定相比,新法将其扩展增加为监督管理一章,强化监督管理措施,进一步强化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环境质量的责任。

新法的修订,有利于纠正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缺位和监管不力等现象。通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未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重点区域、流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限制达标规划,并采取措施按期达标”等规定,建立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等,增加了现场检查的具体内容,明确了上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对下级部门或工作人员工作监督的责任。在政府对排污单位的监督方面,针对当前环境设施不依法正常运行、监测记录不准确等比较突出的问题,新法增加了现场检查的具体内容。新法在上级政府机关对下级政府机关的监督方面,加强了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的责任。同时,增加规定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并规定了上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对下级部门或工作人员工作监督的责任。

三、加强环保处罚力度、执法手段

新的《环境保护法》针对目前环保领域“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新的《环境保护法》提供了一系列执法利器。

1.新增“按日计罚”的制度

“按日计罚”是指对持续性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按日、连续的罚款。新法规定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进行按日连续处罚。同时规定,地方性法规还可增加按日连续处罚的违法行为种类。这意味着,非法偷排、超标排放、逃避检测等行为,违反的时间越久,罚款越多。新法施行“按日计罚”之后,罚款数额上不封顶,将倒逼违法企业迅速纠正污染行为。

2.规定了行政拘留的处罚措施

新的《环境保护法》作为一部行政法律,罕见地规定了行政拘留的处罚措施,对污染违法者将动用最严厉的行政处罚手段。新法规定:对情节严重的环境违法行为适用行政拘留;对有弄虚作假行为的环境监测机构以及环境监测设备和防治污染设施维护、运营机构,规定承担连带责任。

四、设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专章

新的环境保护法修正案专章规定了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加强公众对政府和排污单位的监督。新法规定以下内容:一是明确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完善公众参与程序,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提供便利”。二是明确重点排污单位应当主动公开环境信息,规定“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向社会公开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并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三是完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规定“对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编制时向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部门在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后,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事项外,应当全文公开;发现建设项目未充分征求公众意见的,应当责成建设单位征求公众意见”。

五、设置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新《环境保护法》还是一部开放的立法,将民间力量有序地纳入环境治理的机制中,设立了环保公益诉讼制度。环境公益诉讼是环境保护法修改中备受关注的问题。在修订草案二审时,曾将环保公益诉讼的主体限定为一家“国字号”环保组织;在之后的几次修订中,法律诉讼主体得到进一步扩大,最终被规定为:“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新法增加了环境公益诉讼的制度设计,明确规定: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的相关社会组织,和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但是,提起公益诉讼不得以牟取利益为目的,对公益诉讼行为设置了规范要求。此外,为了防止社会组织以诉讼谋取利益情况的发生,新法明确规定,提起诉讼的社会组织不得通过诉讼谋取利益。(作者单位:姜青新,山东财经大学;张淼,中国矿业大学)

新时期软环境解读 篇7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综观我国的改革开放历程,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从一味的闭关锁国,盲目排外到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步入日趋完善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传统的落后农业大国迈向日益工业化、城镇化的全面小康社会。WTO的成功加入,香港、澳门的胜利回归,三峡工程的并网发电营运、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申奥成功到北京奥运一件件喜事接踵而至,激发起国人万丈豪情。即使我们用“沧海桑田、翻天覆地”这类词汇来形容这一历史阶段的深刻巨大社会变化也绝不为过。面对社会存在如此巨大变化,作为社会意识现象的《守则》和《规范》的相应变化自是一种必需和必然。

笔者认真比较了新旧《守则》和《规范》的变化,认为新《守则》和《规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新《守则》更全面、更原则、更科学地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当代中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等方面的素质要求

与原《守则》比较,新《守则》删除了“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对人有礼貌,不骂人,不打架。”“不吸烟、不喝酒、不随地吐痰。”等具体的行为要求,而用“遵守校规校纪”、“礼貌待人”等语句来含概。“生活习惯文明健康”、“遵守社会公德”等语句,使新《守则》显现出更强的原则性、科学性。

新《守则》中更增添了体现时代变化要求的许多新内容、新要求。如:第二条中的“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社会公德。”第三条中的“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第四条中的“珍爱生命,注意安全。”第五条的“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第六条的“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第七条的“孝敬父母。”第九条的“诚实守信,言行一致,有责任心。”第十条“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等。以上内容的新增,从而使新《守则》相比而言则更全面、全系统、更完善。

二、新《守则》、《规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具有人性化、人文化的时代特征

“生命诚可贵”的千古名句流芳百世,尽人皆知。然而,真正强调“以人为本”的观念和相应的科学研究则是现代社会的事情。一度时期,在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双重属性关系上,过分宣扬和强调了人的社会属性,从而忽视了人的自然属性。人是生命体,生命是承载其社会属性的有效载体。从人权的意识上讲,生存权也最基本的权利是人各项权利的基础、前提。当今社会强化“以人为本”理念,意义重大。

新《守则》、《规范》正是在这方面有相应的突破。新《守则》第四条写道:“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第五条指出“自尊自爱,自信自强”。新《规范》第七条规定:“注意安全,防火灾,防溺水,防触电,防盗、防中毒等”。第27条规定:“珍爱生命,吸烟,不喝酒。不滥用药物,拒绝毒品”。以上内容的规定,集中突出的反映了“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

新《守则》、《规范》在促进实现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提出了从观念、行为到知识、能力直至到品德、情操,从传统文化到现代理念的更全面、更完备的要求,如:从“孝敬父母”、“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到“珍爱生命”、“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直至到“热爱科学、乐于探究”、“诚实守信”、“保持心理健康”等。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促进社会及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三、新《守则》、《规范》坚持与时俱进,强烈的反映了新的时代精神

新时期软环境解读 篇8

方言民生节目的过去和现在

在杭州本地方言里头, “阿六头”是指家里的第六个孩子, 一般借指家中的老幺, 《阿六头说新闻》栏目将“阿六头”定位为一个能说会道, 消息灵通, 富有正义感, 同时有点罗嗦的杭州市民形象。他看待一个事件, 不是传统主持人那种正襟危坐, 义正辞严, 而是连比带划, 插科打诨, 嬉笑怒骂, 成为杭州市民真正意义上的“代言人”。2004年, 《阿六头说新闻》一开播, 收视就节节攀升, 收视份额基本在30%以上, 是同时段其它播出节目的两倍, 当年就创收8800万, 占所在频道的80%。可喜的收视和收入, 让全国各地很快掀起了民生节目的热潮。

各地电视台纷纷到《阿六头说新闻》取经学习, 基本每个省级地面频道频道中, 都开有一档方言民生节目, 并且收视效果都不错, 其中, 山东齐鲁频道的《拉呱》更是一个奇迹。这档栏目播出时间是17点25, 就是在这样一个非黄金时段, 通过“曲艺+新闻”的外壳, 通过住持人小么哥急公好义又有点小好色的角色化塑造, 创造了一档民生节目的传奇, 自2005年开播以来, 栏目收视与收入节节攀升, 甚至还衍生出《小溪办事》、《么敢当》等知名栏目, 齐鲁频道之所以能够成为国内地面频道的翘楚 (2012年广告创收达到7亿, 超过中西部大部分省级卫视整个频道收入) , 《拉呱》功不可没。

重庆地区的方言节目起步更早, 其中《雾都夜话》、《生活麻辣烫》等方言剧在全国是声名远扬。但方言民生节目却有些寂寂无名, 2008年, 新闻频道在傍晚6点曾经推出了一档叫《傍晚开聊》的方言新闻节目, 节目一开播, 收视也不错, 但由于是一档纯编辑节目, 影响力不够, 节目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烟消云散。2012年4月, 都市频道又推出了一档名叫《大城小事》的方言节目, 由重庆最出名的本土笑星凌淋担纲主持, 与开播当初相比, 节目收视明显上升, 但是离火起来还有很大的差距, 与《阿六头说新闻》、《拉呱》等节目相比, 节目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的《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3》显示, 全国拥有地方电视节目706套, 其中每一个城市台, 基本上都有一档或多档民生方言节目。与开播的时候凯歌高奏相比, 方言民生节目走势有些疲软, 《阿六头说新闻》、《拉呱》的收视率也有所下降。尽管有些疲软, 但民生方言节目在当地的收视份额仍然占有绝对优势, 2012年, 《阿六头说新闻》的收视份额是25%, 《拉呱》是30%, 这在收视多元化、多屏化的当今, 已经是个奇迹。而且, 两个栏目的广告收入也分别达到2.7亿和2.2亿, 因此, 不管是收入还是收视, 民生方言节目仍然是创造价值、守卫地面频道收视的主力军。

新时期新环境新变革

与10年前相比, 现在的媒介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新媒体的冲击下, 各种传统媒介是一片哀嚎。民生方言节目的琐碎、拉杂、观众结构老化等问题, 一直被人诟病, 与《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超级演说家》、《梦想新搭档》等“高大上”节目竞争, “矮挫穷”的民生方言节目如何实现屌丝逆袭, 实现新的提升。

一、借力新技术, 实现多媒体融合

美国皮尤 (Pew) 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 有59%年龄在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主要通过网络获取信息, 而其中60%网络内容最初来源于电视媒体。加快实现新技术条件下电视媒体与其他媒介的互动融合, 带来的最优化结果就是形成了一股强大的传媒合力, 这个合力是任何单个媒介无法比拟的。因此, 利用微博、微信、短信等技术手段, 与观众进行互动;利用SMG、手机3G、4G技术, 实现随时随地现场直播, 与微媒体时代灵活快捷相适应。打破栏目的大体量大时段播出模式, 对视频节目进行分解分割, 适应现在碎片化、移动化的传播, 甚至针对手机屏、电脑屏、电视屏的不同传播特点, 同一内容, 制作成不同的样式, 方便大家观看和传播。

二、表演+脱口秀+民生节目, 真正寓教于乐

方言民生节目不能把自己当成是民生新闻节目, 不要受时间、地点、人物等新闻要素的制约, 而应该仅仅是把方言民生节目当成一个非虚构的故事。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尹鸿认为, 像《拉呱》这样的民生节目, “打破了虚构与非虚构, 新闻与非新闻的界限”, “它实际就是脱口秀, 真、假混在一起, 我们过度往新闻上靠会束缚它”。

不管是《阿六头说新闻》, 还是《拉呱》, 主持人在演播室的角色化演绎, 与播新闻、说新闻都迥然不同, 其实质是一种表演, 与新闻传播要求的客观、真实是相悖的。厘清这一点后, 方言民生节目其实可以更向前一步, 那就是大胆娱乐化, 通过音效、字幕、漫画、情景再现等形式, 把一个非虚构的民生故事讲好讲活, 把主流价值观通过鲜活的形式, 传播给观众, 实现节目的有效传播。

三、秉持“后院篱笆原则”坚持民生大众化走向

BBC著名主持人丹-拉瑟曾提出的著名的“后院篱笆”原则, 就是面对英阿马岛之战、中东战争和黛安娜王妃的新生王子这三个新闻事件, 作为一天的主编, 究竟该如何选择, 他认为, 设想一天结束的时候, 两位家庭主妇倚在后院的篱笆上聊天, 一个问另一个:今天的重要新闻是什么?那么她们多半会谈论王妃的新生婴儿, 而不是阿马岛之战、中东战争这类比较硬的大事件。在目前的舆论生态环境, 民生方言节目更应该秉持这一原则, 选择一些生活性、趣味性、娱乐性较强的事件, 通过一些小的切口进行切入, 实现节目的大众化、通俗化, 但是要做到, 通俗而不庸俗, 更不能媚俗。

也就是说, 作为电视人, 特别是做民生方言节目的电视人, 要克服电视精英、文化人对观众的俯视心理, 而是真正站在受众的角度, 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 做到低调不低端。

四、坚持方言特色, 打造核心竞争力

定位之父, 世界级营销大师杰克.特劳特说, “研究表明, 每个人都是多种特性的混合体, 以某个特性广为人知, 可以令一个人独一无二。产品也是同理。”民生方言

节目独一无二的特性是什么, 答案肯定是方言, 但方言毕竟只是一种表达的形式, 更关键的还是其中的介质是什么。“言之无文, 行之不远”, 与方言相得益彰的是节目制作人员对当地文化、当地风俗以及当地人文环境的准确把握, 就是要入乡、随俗、接地气, 不然就只能是学个皮毛, 学个形式, 最终“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

要做好方言节目, 就必须因时而异、因地而异, 准确把握当地文化、当地民俗以及当地观众的收视心理, 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节目风格、节目特色、节目团队和节目文化, 形成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 在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完善, 电视节目相互模仿, 甚至抄袭成风的大环境下, 优秀的民生方言节目才能做到一直被模仿, 但从来没有被超越。

五、疏导社会情绪, 以和为贵构建和谐

社会转型期, 各种矛盾特别突出, 民众情绪有些浮躁, 在这个时候, 媒体如何发挥稳定器、减压阀的作用, 民生方言节目可以大有作为。

今年9月, 重庆电视台都市频道的《大城小事》进行改版, 专门设置了一个“和为贵”的板块, 其中主要是由主持人、记者、律师、心理咨询师组成专业“和事姥”, 对市民反映的邻里纠纷、家庭矛盾、老人赡养等问题进行调解, 许多观众为此专门送来锦旗。不仅取得好的收视, 还赢得了口碑。在新闻频道民生节目比较强大的情况下, 和为贵是实施差异化的有效路径, 下一步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与司法部门、街道调解进行结合, 增加权威和公信力, 形成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自媒体尽管可以快速、可以不太受限制, 但电视媒体的权威和公信力, 它无法取代。

结语

新时期如何加强环境监测工作 篇9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环境污染,环境治理

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取环境监测数据, 客观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及时跟踪污染源变化情况, 准确预警各类潜在的环境问题, 及时响应突发环境事件。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 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事业。

1 环境监测的概念和意义

环境监测是由环境监测机构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有关法规的要求, 对代表环境质量及发展趋势的各种环境要素进行技术性监视、测试和解释, 对环境行为符合法规情况进行执法性监督、控制和评价的全过程操作。因此, 环境监测必须科学、规范、及时、全面, 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环境管理的需要。环境监测能够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指明方向, 为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充分的依据, 对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新时期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内容

环境保护日益受到政府和公众的关注, 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知。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 关系到环保工作依法行政和执法监管的能力水平。环境监测水平的提升必须依靠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2.1 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认识

环境监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公益性事业, “技术执法”和“政府行为”是各级监测站的唯一定位。要始终遵循第三方公正原则, 要深入思考, 理直气壮, 把监测的牌子“立对、立住、立稳”。把握监测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把监测工作的重心放在“碧水蓝天”工程服务上。环境监测数据是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的基础, 是环境管理、执法、统计、信息发布和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的依据

2.2 深化环境质量监测, 说清环境质量状况

科学制定环境监测方案, 确定环境质量监测范围、项目、频次, 组织实施环境质量监测, 组织开展环境质量监督性监测, 根据环境监测数据评估和预测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规范污染源监督性监测, 说清污染源状况, 做好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 促进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使用自动监测数据计算。

2.3 做好预警与应急监测, 说清潜在环境风险

各级环境监测机构要加强对环境质量例行监测数据和自动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 发现数据出现明显异常或者显著变化的, 应分析原因并及时向同级环保部门提交异常报告或者预警信息报告。应急监测要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 理顺应急监测管理机制。由专业队伍负责对事故现场进行侦查监测, 对事故性质、参数与后果进行评估, 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2.4 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提高监测数据科学性和规范性

各级环境监测机构要加强采样、样品运输和贮存、样品前处理、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写等全过程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 加强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和日常维护, 严格执行三级审核制度, 保证监测数据的科学性、规范性。完善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管理考核工作, 形成质量管理长效机制。各级环保部门要进一步落实“环境管理必须依靠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必须满足环境管理”的基本方针。切实加强环境监测管理, 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监测工作。

2.5 加强环境监测技术研究和监测信息公开, 提升监测技术水平, 满足公众知情权

要建立和实行环境质量公告、环境监测信息发布制度, 统一发布综合性环境状况报告和重大环境监测信息。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和技术规范要求, 定期组织编制各类环境质量报告、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报告等, 并按要求报送。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规范环境信息发布内容、方式, 进一步扩大发布范围, 满足人民群众的环境知情权。

2.6 加强对环境监测工作的领导, 关心监测队伍的发展

在国家不断加大环境保护投入的基础上, 加大环境监测能力投入, 强化环境监测基础能力, 调整结构, 加大技术人员培训, 解决监测用房, 更新监测仪器, 增加监测运行经费, 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加快监测能力建设, 保障运行经费, 各级环保部门要足额拨付环境监测运行经费, 保障监测工作正常开展。

3 结语

新的形势、新的挑战为新时期的环境监测工作跨运势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通过环境监测工作者的努力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将有力地推进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 以便于更加有效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主动、积极、优质、高效“的服务。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 全面提升我国环境监测事业的能力水平, 开创我国环境监测事业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齐文启.环境监测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6.

[2]张嘉治.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0.

新时期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探讨 篇10

1 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1.1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 普遍存在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的问题, 上到国家决策者下到普通的人民群众, 进行环境保护的观念都比较落后[1]。有些地方的领导者, 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 为了自己的政绩, 只在乎眼前的经济利益, 片面的追求GDP的增长, 忽略了经济发展的长远性, 以环境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 使得各种环境问题不断出现, 而且得不到有效的治理。环境意识淡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 因为历史的原因, 我国地方政府普遍存在着财务不足的问题, 但是这个地方却存在着大量的自然资源, 能产生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 所以, 地方政府为了弥补财政缺口, 就无节制的对自然资源进行大幅度开发, 根本未顾及这样产生的恶劣后果。其次, 普通居民对这种情况也未进行过多的监督, 没有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意识。

1.2 自然资源没有进行合理的开发

我国以前的生态开发措施, 就是粗放型的开发方式, 这极大的加剧了环境问题的恶化。现在我国已逐步认识到了这个问题, 也逐步的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力度, 但是却没有实际的保护措施, 只是对某一环境问题进行了治理, 没有整体的治理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2]。例如, 近几年我国加大了对工业污染的治理力度, 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但是对居民生活垃圾的治理, 却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

1.3 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的投入偏低

我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都需要长期的资金投入作为保障, 比如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 这都需要长期的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但是, 目前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达不到环境治理的标准, 退耕还林的树木质量以及后期的管理, 都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使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措施, 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2 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

2.1 加大宣传力度, 科学治理、保护生态环境

首先, 各级地方政府要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与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互统一的关系, 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环境治理工作, 对经济发展做好科学的规划。其次, 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使人民群众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 增强民众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2.2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因为我国以前不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所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破坏了大量的自然环境, 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在我国进行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之下, 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充分的认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倡导我国发展循环经济, 增加我国的绿色GDP, 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的改善我们所处的生态环境。西方国家对循环经济的研究比较早, 资源重复利用的技术比较发达, 有效的保护了生态环境。我国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 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3 加大对景区环境的保护力度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在促进旅游经济增长的同时, 也使得旅游资源周围产生了生态环境的问题[3]。大量的游客参观游玩, 使得生活垃圾与尾气排放严重的污染了景区的环境。这些问题的出现, 不仅破坏了景区的自然环境, 也对景区的经济效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例如, 景区里遍地都布满了垃圾, 这必然会影响到游客参观游玩的心情, 造成景区经济效益的下降。所以, 加强对旅游景区的保护与治理, 是我们必须要进行的任务。

3 结语

在我国进行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之下,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加深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联系, 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 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要根据我国环境保护面前所面临的现状, 科学合理的改进保护措施, 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 大力倡导循环经济的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经济与生态的双重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桂翔.论新形势下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J].华章, 2012, 13 (03) :10-11.

[2]张邦辉, 黄开腾.树立科学发展观, 强化政府生态责任[J].生态经济 (学术版) , 2011, 10 (14) :12-13.

新时期软环境解读 篇11

关键词:电气行业;节能减排;途径;原则

节能减排作为“十一五”规划时期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是结合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要求来设立的,在最近几年的社会发展中产生了显著的效益。政府有关部门开始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的重点,并通过该项工作转变过去的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1]电气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项基础性产业,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电力以及相关产品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电力行业也取得了较为迅猛的发展。作为二氧化硫排放群体中的主要构成要素,电气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将会对二氧化硫行以及酸雨控制工作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只有做好电气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才能够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电气行业节能减排的基本原则

电气节能设计工作要从可靠性、经济性以及节能性等角度来实施,本着“生产需求得以满足、实现经济合理运行”的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所谓的需求性,就是要满足人类社会发展提出的使用功能要求,电气行业的最终任务就是要能够为人类社会服务,所以,节能减排工作要在满足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的需求基础之上,达到更加优越的目的。

经济性,就是要求节能减排工作尽可能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在进行电气节能设计工作时,要充分考虑过实际状况,不能对各种新的设备以及技术进行引进,采取的各种节能措施要满足经济发展提出的需求,减少可能出现的不必要浪费。

节约性就是要尽可能减低电气行业的能量消耗,在对电气节能进行设计时,要尽可能减少消耗,通过先进技术的运用,把电能传输、照明、变压器功率方面存在的损耗尽可能减少和降低。

2.电气行业节能减排的措施

虽然我国电气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单位发电量污染物、全行业能耗排放量都呈现出不断下降趋势。[2]但是,受到电力行业现状以及生产规模的影响,每年污染物的排放以及能源消耗量都相对较大。要想从根本上达到国家提出的各种要求,实现节能可持续发展目标,电气行业就要对情节生产工作进行推进。

2.1电气行业的节能措施

2.1.1引用煤质在线监测系统

受到燃煤市场变化因素的影响,为了能够从根本上降低煤价,很多电厂都开始使用混配煤和低质煤。入炉煤质产生的变化将对会对锅炉燃烧产生显著的影响,尤其是使用偏离设计煤种的混配煤以及劣质煤时,将会导致锅炉的实际燃烧效率出现降低现象,并对其运行安全性产生不良影响。煤种变化还可能导致锅炉热效率不断下降、出力不足、制粉能力出现降低趋势、锅炉受热面积灰、结焦等问题。过去对煤质进行化验的方法都是采制样化验,虽然分析精度相对较高,但是也存在采样误差的缺陷。[3]火力发电厂需要引进一种能够准确、快速地对入炉煤煤质成分进行分析的系统,让工作人员能够准确地掌握煤质成分,在对投油稳燃、风煤比调节、冷热风门调节过程中有所参考,从而保证锅炉达到安全、经济的需求。例如云南省某一发电厂使用的TN—200型快速煤质检测装置应用,从而保证煤质在线监测仪能够达到更好的节能效果。

2.1.2无油点火

火电机组锅炉在进行启动、停止以及低负荷稳燃时,会耗费较多的燃料油,根据资料统计,每年的燃煤电锅炉的启动、停止以及低负荷稳燃需要消耗近600万吨。在燃煤锅炉装置容量不断增长的影响下,启停、稳燃用油在一定时期还会呈现不断增加趋势。为了能够保证机组深峰实现稳定运行,满足现代市场形势提出的要求,降低电力企业的运行成本,电厂需要对点火系统进行适当的改造,通过无油点火技术节省、避免不必要的助燃油消耗。在各种电站节油技术使用过程中,等离子点火作为一项较为成熟的技术,该项技术在电厂实际运行中的运用,例如西安热电有限公司2014年环保改造,将二期三台220吨燃煤锅炉全部改为等离子点火,通过半年的实际运行,已完全实现了无油点火、助燃。最近很多发电站建立的燃用烟煤新建机组,将近80%都安装了相应的点火装置。

2.2电气行业减排措施

2.2.1修建挡风墙

目前很多电厂储煤场都是采取露天堆放的措施,受到风力因素的影响,露天煤堆会出现较多的粉尘,从而导致电厂出现不同程度的存煤损失,并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4]为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煤场可能出现的粉尘污染问题,很多电厂开始通过水喷淋装置对煤场进行喷淋处理,从而减少电厂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粉尘污染,但是,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煤场造成的环境污染。通过在煤场设置抑尘挡风墙,能够削弱煤场可能出现风力,减少存煤损失以及粉尘污染。

挡风墙一般包括基础、支护结构、挡风抑尘板。挡风抑尘板是通过无机非金属材料经过模压处理成型,达到轻质的重量。墙体上设置的孔口能够实现风压降低、让风通过,满足“挡风”的要求。

2.2.2灰渣干除

国内部分电厂渣、灰的输送大都是通过水力清除,环境污染较为严重、耗水量较大。通过干除煤渣的方式减少水力冲渣灰浆处理引起的社会以及环境问题,减少水消耗。

2.2.3废水处理回归使用

电厂废水主要来自于设备排污、化学水处理废水、部分设备经过冷却处理水、厂内外生活污水、冷却塔排污水等。在对这些污水进行处理时,需要进行污水源头的清污分流,保证其满足回用要求和标准之后,实现直接回用,不满足标准和要求之后,进行处理回用。

3.电气行业节能减排发展潜力

3.1做好脱硫石膏资源处处理工作

电厂脱硫石膏脱水后能够将其作为水泥缓释剂进行外售或者直接使用,产品所具有的附加值较低,利润不高。[5]可以通过对燃煤设备或者锅炉设备产生的余热作为脱水设备的热源,进一步进行加热脱水。还要对脱硫石膏的资源化利用方式进行拓展,提升环境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3.2太阳能预热锅炉给水器

通过太阳能等其他清洁的自然能源进行加热,在锅炉房屋顶部安装真空管软水箱或者热水器,通过自然循环的方式进行软水预热,提升锅炉的实际给水温度,从而降低锅炉的实际煤耗以及发电成本。

3.3提升循环水的浓缩倍率

电厂循环水所具有的浓缩倍率将会对冷却水的排污水量产生影响,采用新型的阻垢缓蚀剂提升循环水的实际浓缩倍率,从根本降低循环水的排污水量。

4.结语

节能减排是保证世界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电气行业的节能工作将会对国家经济以及国际民生产生影响。[6]电气行业的只有做好科学管理和配置,减少能源的消耗,从而利用最少的能源损耗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电气行业是院校消耗以及污染物排放的一个主要构成单位,只有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才能创造更大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顾英伟,李彩虹.电力行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73-76.

[2]许乃中,曾维华.火电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4,05:187-192+198.

[3]吴萱.电力行业节能减排政策及技术浅析[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8,03:23-24.

[4]何昌群,谢敬东,魏萍.电力行业节能减排是国家重要战略举措[J].华东电力,2008,09:67-71.

[5]尚金成.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与技术支撑体系[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06:31-35.

新时期农村水环境治理思路探讨 篇12

1 农村水环境污染成因分析

当前, 造成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原因主要有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生活污染以及城市污染转移等因素。

1.1 农民生活污水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小城镇建设和农村康居点数量增速明显, 农村居民的聚居模式逐渐由原先的分散状态逐步发展为相对集中的生活方式, 大量生活污水未经排放直接倾倒入周边河流水体, 致使农村很多地区的小溪和河流俨然成为了“黑河”, 进一步加剧了原本就极为脆弱的农村水体, 威胁着饮用水源的安全。

1.2 农业面源污染

我国是农业大国, 近年来,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镇化发展的需要, 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为了提高耕地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 农户加大了化肥、农药的施用量, 我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化肥农药生产、消费大国, 年均农药的使用量约为32×104t左右, 平均每公顷的农药施用量约为2.49 kg。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在提高农业产量、创造更多收益的同时, 也对农村的水环境和农村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危害。据统计:我国一般农药只有10%~20%附着在农作物上而被有效利用, 其余的80%~90%的农药流失进了土壤、水体和空气中, 并在灌溉或降水等淋溶作用下流入了沟渠、江河等而污染农村水体和农村地下水[2]。

1.3 规模化畜禽养殖

近10年来, 我国农村的畜禽养殖从农户的分散养殖逐渐朝着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模式发展, 无论是畜禽养殖的规模还是数量都呈不断增长态势。据2012年环境统计数据, 全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超过了16万家, 单位土地畜禽量山东省最高, 达到了1168头当量猪/km2[3]。2013年, 山东省畜禽养殖产生粪便1.89×108t, 尿液9436×104t, 有15个市的单位耕地面积粪尿负荷超过欧洲每公顷30t粪尿还田的限量值。养殖粪便COD排放量占全省的68%, 氨氮占37%。目前, 全省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率60%, 污水处理利用率40%[4]。

1.4 乡镇企业发展

乡镇企业是我国农业工业化进程的产物, 乡镇企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吸纳了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 但另一方面, 我国乡镇企业普遍存在布局分散、规模小、经营模式粗放等特征, 许多造纸、印染、电镀、化工等乡镇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染物未经处理便直接排放到周边的河沟, 大量杂乱堆放的工业固体废物对地表水以及地下水产生二次污染, 对农村周边的水体污染构成了严重威胁。

1.5 城市污染转移

城市污染转移, 又被称为农村环境污染的外源污染, 这也是近年来城镇化发展农村水环境污染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随着城市环境保护执法力度的加大, 以及城市居民环保意识的增强, 更多的高耗能、高污染型企业逐渐开始向农村转移, 导致了以城市为中心的水体污染正逐渐向农村发展, 尤其是在城郊结合部成为了城市生活垃圾及工业废渣的堆放地, 进一步加剧了农村水环境污染。

2 新时期农村水环境治理对策

农村水环境污染呈现来源复杂, 分布面广, 治理难度大等特点, 与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相比, 农村污水治理难以集中收集, 难以实现管网集中处理模式。就当前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现状特点, 应该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的增量, 积极采用资源化利用相结合, 结合农村居民经济实力和知识水平, 发展适当地的治理技术, 切实改善农村水环境现状。

2.1 农村居民生活污染防治

根据当地农村居住人口数量、居住集中程度以及污水的产生量合理的选择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和技术。对于人口密集、人口数量大和污水产生量大的中心村镇,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建立小型的污水治理厂, 在周边村镇居民点附近埋设完善的管网系统, 收集污水后集中处理, 选择活性污泥法和SBR法治理污水。对于大多数农村地区的居住相对分散、人口数量小的区域, 加强居民的环保教育, 做到垃圾的统一堆放和分类管理, 建议发展建设投资小、技术成熟、运行费用低、维护简便的技术, 并可利用现有坑塘、沟渠建设人工湿地公园, 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强化处理和存储, 取得污水资源化利用和美化乡村环境双重效果。

2.2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教育农民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改善农业种植灌溉方式和施肥方式, 大力发展滴灌技术, 加强对土壤的监测, 实行科学施肥、定量施肥;增加有机复合肥和生物肥料的使用, 减少肥料流失, 提高化肥使用效率。积极推广生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积极开发、推广和应用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 减少油剂农药的使用量, 提高施药技术和方法, 鼓励企业研发并推广多效抗虫害农业, 减少从源头上农药的使用量, 切实从源头上减少因农药的使用造成的水环境污染。

2.3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积极推进集约化畜禽养殖与生态农业的农牧一体化发展之路, 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技术, 对规模化养殖企业的畜禽排泄物收集处理加强监控, 引导畜禽养殖企业对畜禽排泄物的资源化处理模式, 对接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鼓励农村大力发展沼气, 大力发展沼液、沼渣的就地有机肥转化, 实现畜禽养殖场污染物的资源化利用。政府相关部门, 要加强对辖区内畜禽养殖企业的基础数据的掌握, 即养殖场的数量、养殖场的规模, 结合农村实际, 合理布局, 控制畜禽养殖发展规模, 运用财政、税收、信贷等杠杆作用, 引导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做好畜禽排泄物的收集和无害化处理。

2.4 乡镇企业污染防治

准确掌握辖区内的乡镇企业生产规模和生产工艺, 鼓励乡镇企业引入清洁生产模式, 坚决治理和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和高污染高耗能型乡镇企业, 对于污染严重的乡镇企业, 要加强监督检查力度, 对预期治理目标不能实现的, 要坚决予以关、停、转, 坚决防治已有乡镇企业的水环境污染, 条件允许的区域, 应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 以实现污染的集中防控。帮助企业做好技术改造和产品的升级换代, 积极推行节能环保技术。此外, 政府相关部门要严格从源头做好把控, 在招商引资时, 要大力引进绿色、环保型产业进驻。根据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情况, 因地制宜地建设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

2.5 加强环保监察力度

环保监察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环境现状的监察力度, 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领域的环保监察, 坚决防止城市垃圾向农村转移现象的发生。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开展环保知识讲座, 加强向村民讲述环保的重要性, 提升村民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认识, 拓宽环境污染线索举报途径, 设立专项资金, 鼓励村民对违法乱排污染行为的举报, 充分群众的力量, 共同做好农村水环境保护工作。

3 结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 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小觑。农村水环境污染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涉及到技术、经济、社会各个方面, 既要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制度的制定和落实, 也需要企业、养殖大户增强环保意识, 还需要村民积极的参与进来, 发挥多方积极性, 共同做好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 努力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平养.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应打破运营管理困局[N].中国环境报, 2014, 7, 9.

[2]韩莉, 张爱丽.农村水环境现状与解决对策[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09 (1) :10-11.

[3]吴根义, 廖新俤, 贺德春, 等.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现状及对策[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4, 33 (7) :1261-1264.

上一篇:活动主线下一篇:车库门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