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阜宁精神

2024-07-26

新时期阜宁精神(精选9篇)

新时期阜宁精神 篇1

时代的风貌,地区的精神,阜宁精神,有你,我的人生变多了一个微笑的理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新时期阜宁精神的提炼和弘扬,需与阜宁文明城市的创建一起前行。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润物无声、陶冶养成的过程,需要植根百姓生活,着力在推动实践养成上下功夫。近年来,我县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四德”教育。牢牢抓住诚信建设这个关键,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诚信守法进万家”活动,并逐步完善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同时,广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在文明养成中培树价值观。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认同的价值理念,是一个城市人民文明素养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支撑。我县从9月起,在县内外广泛开展“新时期阜宁精神”征集活动,通过活动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激发活力、提振士气,凝聚形成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跨越发展呼唤新时期阜宁精神。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催生伟大的目标,而伟大的目标需要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阜宁正处于夯实基础阶段,加速向新型工业化过渡阶段,奋力冲刺全面小康阶段,任何精神的疲惫,都会导致严重后退。县委审时度势,顺应全县百万人民的意愿,提出了“奋战四年全面达小康,争先苏北跃进前八强”的宏伟目标。站在跨越发展的新起点,面对新挑战,迫切要求阜宁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跃进苏北先进县行列的不懈追求中,具有现代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精神状态。历史由人书写,人靠精神立业。新时期阜宁精神既是全县干群渴求跨越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最大程度上博采民声、集中民智、反映民意的必然要求。

弘扬新时期阜宁精神重在实践。大力弘扬新时期阜宁精神,关键在于身体力行,重在实践,使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激励每个阜宁人奋发进取的战斗号角,成为推动阜宁跨越发展的精神动力。县委扩大会勾画的蓝图,波澜壮阔,鼓舞人心,但今后四年阜宁县跨越发展的任务重、困难多,面对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我们要有强烈的进取意识,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善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坚决克服怕担责任、怕担风险的思想束缚,摒弃明哲保身的处事哲学,增强干大事业、谋大发展的勇气,增强知难而上、奋勇争先的锐气。

跨越发展伟业是全县干群的共同理想和追求,我们要自觉实践新时期阜宁精神,始终保持开拓进取、永不言败的精神状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工作节奏,提升工作标杆,创造一流业绩。要自我加压、高点定位,在全县上下形成敢于与强的比、高的攀、快的赛的大比拼热潮,真正在比拼中明确责任,增强动力,在比拼中抢时间抓机遇,在比拼中实现“奋战四年全面达小康,争先苏北跃进前八强”的宏伟目标。

要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广大干群讲大局,群策群力,政令统一,步调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拼搏就是冲锋在前,敢作敢为,少说多干,多做贡献,不达目的绝不罢休。跨越争先是新时期阜宁精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跨越争先,是阜宁县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新的发展目标的客观需要。跨越争先,要求我们要敢于冲破传统束缚,用创新的意识超越自我,用创新的实践破解难题,用创新的机制开展工作。

阜宁,你的未来会更美好。

新时期阜宁精神 篇2

颁奖仪式上,金灿灿代表着“王选精神”的奖盘上同时刻下了“王选”院士的头像和获奖者的姓名,这既是对获奖者个人成就的最高肯定,也是对持续创新,追求真理,坚韧不拔的“王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更是新时期对传媒科技工作者“王选”精神的呼唤。

时光荏苒,直到今日,“王选奖”已经成功举办第五届,作为传媒科技领域的最高奖项,它正鼓励着一批又一批的传媒科技工作者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推动我国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为传媒科技界营造出一个激励创新、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良好氛围。

当前,由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传播技术所引发了新闻信息生产传播方式和传媒格局的重大变革,传播内容更加丰富,传播主体更加多元化,传播渠道更加多样,传播速度更加快捷,传播范围更加广泛,世界各国各地区媒体都把运用最新信息传播技术作为提高市场竞争力、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手段,大力发展新兴媒体、抢先引进或占领最新的传播平台和终端。对我们来说,这是挑战,但更是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紧紧抓住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契机,继续发扬“王选”精神,坚持技术创新,不断把新技术融入到我们未来的新业务之中。

新时期弘扬大庆精神的探讨 篇3

【关键词】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文化建设;大庆

大庆精神在大庆油田开发建设过程中不断形成,在我国的石油开发建设过程中,在大庆的经济开发建设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时代变迁,经济社会发展,大庆精神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正在成为中国石油企业、大庆市、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和重要精神支柱,推动着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一、大庆精神的历史渊源

大庆精神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大庆石油会战,在大庆油田开发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形成发展。大庆精神以毛主席的“两论”为理论来源,以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为思想来源,以大庆油田开发建设过程为实践来源。大庆精神的基本内涵体现了工人阶级革命性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统一,集中体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大庆人身上的具体体现。大庆5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大庆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推动力[1]。

二、新时期大庆精神的深刻内涵

大庆人在继承“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又与时俱进地赋予“强烈的发展意识、自觉的创新精神、旺盛的创业激情、现代的科学理性、先进的人本理念”等时代内涵。大庆精神自形成时就以“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为己任,发扬“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工作作风,1990年,江泽民主席视察大庆油田时,把大庆精神概括为“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如今,大庆精神被赋予新的内涵,即胸怀全局、志存高远,不甘人后、勇创一流,艰苦奋斗、不畏艰险,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精神[2]。

三、新时期大庆精神的深远影响

1.大庆精神贯穿到改革开放全过程。大庆精神为破除传统体制、观念对思想的束缚,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实践证明,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庆精神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是打破各种思想障碍、体制障碍、制度障碍的强大精神动力。大庆油田在现代市场经济竞争过程中,大庆市转型升级跨越发展过程中,大庆精神都是一面旗帜,一种精神动力[3]。大庆油田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大力改革生产运行模式和企业用工方式,实施油气生产主业与工程技术服务分开运行,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油田的快速发展。依托大庆品牌,走出国门,开拓市场。

2.大庆精神鼓舞了士气。大庆精神激发了人们奋发向上、开拓创新的士气,加快了企业和经济发展的步伐。大庆油田以大庆精神为动力,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创造了我国石油工业原油产量第一、原油采收率第一、上缴税费第一等三个第一,大庆市把大庆精神作为大庆城市之魂,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坚持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统一干部群众思想,形成加快发展接续产业的共识,加快持续创新发展。

3.大庆精神是大庆文化建设的中流砥柱。大庆精神提高了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大庆油田坚持用会战时期形成的光荣传统铸魂育人,采取一系列措施,着力培养和造就“铁人式”职工队伍,保证大庆石油人政治本色不变、优良传统不丢、奋斗精神不减。大庆市深入挖掘大庆精神的指导意义,大庆精神在大庆开发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不懈地开展大庆精神教育,提高干部群众的综合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4]。

四、新时期弘扬大庆精神的主要途径

1.深化教育,感知大庆精神的动力。通过开展活动,深化教育活动,加深对大庆精神的内涵、社会功能的理解和认知。在中国石油企业内部、在大庆市、在黑龙江省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各種宣传方式传承大庆精神,将大庆精神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用来指导工作实践,用来推动工作快速推进。逐渐扩大到全国,在全国展开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学习活动,让人们深刻体会大庆精神的实质。大庆油田始终高扬大庆精神旗帜,不断强化大庆精神是油田发展之魂,是企业文化之根,是石油人动力之源的认识。

2.塑造文化,充任认识大庆精神的指导意义。通过塑造文化,不断提升人们的理解力,将学习大庆精神作为中国石油企业、大庆市民、黑龙江省乃至全国的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传承敢于攻坚克难的精神,不断推动各项事业向前发展。在大庆油田,坚持企业文化建设是深化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作为学习和弘扬大庆精神的有效途径。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油田发展总体战略,以5年为一个周期,制定具体规划,经过职代会审议通过,使之具有强制性和约束性。

3、强化基层,组织引导学习大庆精神。强化基层、夯实基础,用各级党组织的有效领导,凝聚人们学习和弘扬大庆精神激发出的智慧和力量。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必须有敢闯敢试,勇于创新的精神,才可以在工作中克服困难,不断提高自己。大庆油田坚持抓“三基”工作不放松,不断加强以党支部为纽带的基层建设、以岗位责任制为重点的基础工作、以岗位练兵为内容的基本功训练。按照“党政组织同步建立,党政干部同步配备,党政制度同步制定,党政工作同步考核”的“四个同步”原则,油田5400多个基层队全部建立了党支部,为学习和弘扬大庆精神打造了坚强的战斗堡垒。

4.政策引导,激发学习大庆精神的主动性积极性。用政策手段,机制约束,科学完备的配套措施激发人们学习和弘扬大庆精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庆精神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无法用重量、金钱来衡量,必须引导人们从内心体会接受大庆精神的内涵实质,在实际行动中主动自愿学习运用大庆精神作为指导,这就必然需要政策引导,需要文化传承。强化干部职工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质量意识,极大地激发了干部职工弘扬大庆精神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 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关于新时期深入学习和弘扬大庆精神的调研报告[R].

[2] 王媛媛.新时期赋予大庆精神新内涵[J].大庆社会科学,2011,(4):55-56.

[3] 深入推进解放思想 推动全市科学跨越发展[Z].大庆市委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宣讲材料.

[4] 苏春雨,任玉昌.大庆精神体系的文化溯源[J].石油政工研究,2008,(4).

新时期广东精神1 篇4

2012年5月9日开幕的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首次公布了新时期广东精神,即“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标志着新时期广东精神表述语正式诞生。

“厚于德”侧重于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广东精神的来源和基础;“诚于信”侧重于对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市场经济伦理的融合和坚守,是广东精神的时代要求;“敏于行”侧重于对敏行、敢为、实干的当代广东鲜明特色精神的彰显,是广东精神不断发展并永葆生机的内在动力。

广东精神是一种道德追求,是一种精神信仰,也是一种道德力量,它是不分群体,不分阶层的,在广东生活的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践行广东精神。因为一个人生活的环境跟当地的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社会氛围是息息相关的,每一个人都要在其中起到应有的作用,这样整个社会向善的风气才能弘扬起来。当然,党政领导干部在践行广东精神方面更应该起模范带头作用,起到践行广东精神的榜样力量。第一,政府机关的党员领导干部在践行广东精神中应该起模范带头作用,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更要从工作中来体现广东精神,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有廉洁清正之风,使工作更加出色,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第二,党政机关应该为践行广东精神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利用媒体来烘托整个社会向善的风气,多宣传践行广东精神的好人好事,让大家觉得广东精神就在我们身边。第三,党政机关要为践行广东精神提供更多平台和载体,多开展一些主题实践活动,让各阶层的群众都有条件去参与这些活动,让他们从参与这种活动中去感悟和认识广东精神。广东精神确实为广东人民树立了新的道德标杆,我们提炼广东精神就是要打造广东的道德高地,打造一个精神高地,构筑全省人民的精神家园,这是广东人民心目中一个前进的方向。一个精神的宣传、弘扬和践行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绝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广东精神的宣传和弘扬是广东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当前我们要通过社会宣传、新闻宣传、理论宣传,还要开展众多的主题宣传活动,使广东精神一步一步内化为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把广东打造成一个道德高地,为广东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支撑。河源人精神:2010年12月26日正式出炉

艰苦奋斗,众志成城,胸怀理想,务实创新。“十一五”时期不仅成为河源发展历史上综合实力提高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全市上下发展信心大大增强的时期之一,还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期“河源人精神”,为河源描绘“十二五”美好画卷带来强劲的精神动力。

【概况】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东靠梅州,南接惠州,西连韶关,北邻江西赣州。河源上古属扬州南境,南朝齐永明元年(公元481年)由龙川县划出设置河源县,属南海郡。南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属梁化郡,隋唐属循州,南汉乾亨元年(公元917年)析循州分置祯州、循州,河源地区属循州。宋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改祯州为惠州,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循州置入惠州。1913年属广东省都督府潮循道,后直属广东省革命政府东江行政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属东江行政区、东江专区、粤东行政区、韶关地区、惠阳地区等。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河源市。2010年末,辖1个区、5个县。共94个镇、1个民族乡(东源县漳溪畲族乡)、4个街道办事处。区域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58.39万人。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最佳范例”、“广东省园林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广东省卫生城市”、“中国节能减排二十佳城市”。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

粤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地形、地貌、气候河源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地貌包括山地、丘陵、平原,其中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54%,丘陵面积占43.2%,平原面积占2.1%。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3℃,日照平均值1988.9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930.8毫米,年无霜期325天。

自然资源丰富。土地、矿产、森林、天然饮用水、水力发电等资源人均拥有量均居全省首位,被誉为“粤东宝库”。

生态环境优美。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是同时拥有一流空气、一流水质和一流森林的地级市,被列为广东省“环境保护教育基地”,被誉为珠三角的“后花园”、发展经济的“生态大屏障”。

名胜古迹众多。市区有AAAA级的万绿湖和桂山风景区,是北回归线上面积最大的常绿阔叶林区,是广东生态旅游品牌;有喷射高程169米的亚洲第一高喷泉;河源是“中华恐龙之乡”,有世界上唯一的集恐龙蛋化石、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脚印化石“三位一体”的恐龙遗址,已发现占地近3平方公里的恐龙脚印遗址,出土恐龙蛋化石15000多枚、恐龙骨骼化石8具,其中恐龙蛋化石馆藏量创吉尼斯世界纪录;有充满浓郁客家风情的苏家围、南园第一村、万绿谷;有体现“温泉浴”文化主题的高埔岗龙源温泉山庄、和平热水天上人间及紫金御临门温泉;有“小桂林”之称的连平陂头山水及连平内莞的圣迹苍岩;有东源漳溪畲族乡的地下溶洞黄龙岩;有“粤东丹霞”之称的龙川霍山;有和平热水漂流。古迹文物有南越王赵佗故居、龙川学宫、龟峰塔、正相塔、下塔、越王井、越王山、考棚、文天祥二女墓;现代遗迹有阮啸仙故居、孙中山第一代入粤先祖故居孙屋排、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等。

经济发展。2010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77.19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1.9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262.1亿元,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150.6亿元,增长6.4%。人均生产总值15985元,增长10.9%。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为886.75亿元和230亿元,增长29.2%和21.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09亿元,增长24.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2.74亿元,增长22.5%;实际利用外资1.68亿美元,外贸出口17.15亿美元,增长2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07亿元,增长17.2%。【产业升级实现新突破】2010年,河源市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宜居城乡建设跃上新水平】2010年,河源市筹集资金30多亿元,建成一批城乡重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保设施。

【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果】2010年,河源市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财税金融保障实现新提高】2010年,河源市财政总收入10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09亿元。

【教育文化建设展新篇】2010年,河源市启动创建教育强市和建设文化河源工作,弘扬以“胸怀理想、艰苦奋斗、务实创新、众志成城”为主要内容的新时期河源人精神,河源的客家历史文化地位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12.8个百分点。市理工学校二期工程竣工并通过国家级重点职校评估验收,市技工学校通过高级技工学校评审,启动卫生学校新校区征地拆迁和市技工学校图书馆建设工作。小学、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分别是99.96%和99.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1.9%。全市改造中小学校舍160所,扩建河源中学、田家炳实验中学,新建金沟湾小学、雅居乐学校等一批小学。完成中小学教师“代转公”工作。市委党校教研大楼建成投入使用。承办第23届世客会。建成市职工文化活动中心、恐龙博物馆。建立一批中共党史和革命传统教育示范基地。编辑出版《客家古邑文化》丛书,举办国际客家学术研讨会,创办全球第一部客家电子杂志《古邑客家》,河源创作拍摄的《天下客家》获中国南派优秀纪录片奖和最佳摄影奖。完成佗城、林寨古村落保护改造首期工程和阮啸仙故居修缮。源城区创建为“南粤锦绣工程”文化先进区。忠信花灯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建农村文化室264个,城乡群众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2010年,河源市财政安排民生支出68.34亿元,比上年增长26%,占一般预算支出的7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7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645元,分别增长8.6%、12.6%。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世界客属第23届恳亲会召开】2010年11月29日,世界客属第23届恳亲大会在河源召开。

龙川人精神:

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努力构建富裕、人文、和谐、秀美龙川

龙川县

【概况】龙川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东江、韩江上游,与江西定南县、寻乌县接壤,辖24个镇,总面积3089平方公里,2010年末户籍人口97.09万人,旅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33万人。

龙川县始设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史称“百粤首邑”。佗城是南越王赵佗的兴王发迹之地,素有“秦朝古镇、汉唐名城”美誉,有龙川故城遗址、赵佗故居遗址、越王井、越王庙、正相塔等一批省、市、县历史文物,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龙川先后隶属东江专区、粤东行政区、惠阳专区、韶关专区、惠阳地区管辖。1988年河源建市,龙川归河源市管辖。

龙川县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南北高、中间低,似马鞍形。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7座,其中最高峰是位于东南部的七目嶂,海拔1318米。境内霍山为广东七大名山之

一、省级森林公园、国家AAA级旅游区;还有风光秀丽的青山湖游览区、东江九龙湾漂流、梅子坑矿泉山庄度假村、明骏知青村旅游区、七峰山旅游度假村、佗城涧洞三叠泉瀑布,塔西合溪温泉、县城水坑生态风景区等。

土特产有牛筋糕、柿饼、茶油、香菇、雅寄米酒、客家黄酒、茶叶等。自然资源丰富,铁矿总储量1500万吨;世界五大名石之一的黑色花岗岩的储量1500万立方米;与世界名泉法国“维希”矿泉属同一家族的黎咀梅子坑天然矿泉水年流量27万吨;水资源以东江、韩江为主,年径流量23.33亿立方米;省属枫树坝水电站装机容量16万千瓦,为全省第二大水电站。

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24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6.5亿元、44.5亿元和27.2亿元,分别增长6.8%、12.6%和7.9%。工业总产值159.63亿元,增长18%;工业增加值39.2亿元,增长16.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1亿元,增长15.1%,完成总税收3.97亿元,增长19.7%;财政综合增长率25.14%,全省67个山区县排名第38位,全市排名第一。全县新引进外资项目5宗,实际利用境外资金1510万美元,增长6.7%;实际利用境内资金2.44亿美元,增长8%;实现外贸出口0.81亿美元﹐增长42.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62亿元,增长10.1%。

【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龙川县多方筹集资金完成4平方公里工业用地开发建设,完善深圳南山(龙川)产业转移园排水排污、道路、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建设。完成省道227线上坪至龙母段路面大修工程和珠霍公路建设;完成县城东江大桥扩建和维修加固任务,改造县道19公里、村道108公里;实施丰稔至四都、牛屎坳至鹤市、鹤市至紫市、赤光至新田等通镇公路改造工程。东江干流梯级电站建设加快,龙潭、稔坑电站建设完成投入生产,苏雷坝电站建设顺利推进;城乡电网改造和输变电工程建设力度加大,全县电网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26项重点工程有序推进,完成一批重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农业经济】2010年,龙川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29亿元,农业增加值16.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7.8%和6.8%,农民人均纯收入5568元,增长15.2%。粮食总产量27.54万吨,在市粮食安全责任考核工作中获得第一名。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不断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顺利推进,解决4个镇5.6多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以优秀等次通过省扶贫“双到”(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考核,农村生产条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

【第三产业】2010年,龙川县接待游客126.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4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9.6%和16.7%。商贸服务业发展加快,消费市场繁荣稳定,商业布局逐步趋向合理。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66亿元,增长12.2%。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汇龙花园、怡和苑、新龙花园、兴泰花园、泰华城等商住小区首期工程竣工,中小户型商住房、经济适用房建设稳步推进。

【社会各项事业】2010年,龙川县重点科技项目实施成效显著,科技人才队伍壮大,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教育投入加大,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完成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任务。宣传挖掘古邑文化、红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龙川县苏维埃旧址、龙川考棚、佗城古城墙等一批历史文化遗址得到修缮,佗城历史文化景区初具规模,全面完成全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任务。投入资金680万元,完成县中医院综合医技大楼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578万元,完成麻布岗、铁场、鹤市、上坪等4间镇卫生院建设。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8.7%,比上年增长3%,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有所缓解。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人口出生率13.6‰,自然增长率8.72‰。在省13届运动会、省残运会、市青少年锦标赛上均取得良好成绩。川中精神:

“无私奉献、团结拼搏、奋发图强、力争上游” 龙川县第一中学,前称龙川县立中学(简称“川中”),创办于1913年,是一所历史悠久,具有优良传统的中学。龙川县第一中学分为高中部和初中部,初中部位于龙川老隆镇东风路,是川中的老校区,2004年秋迁往位于东江河畔的新城区水贝村新校区,开设高中部,老校区开始重新招收初中生(2000年停招初中)学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立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理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的办学思路,大力弘扬“无私奉献、团结拼搏、奋发图强、力争上游”的川中精神,坚持以“川中精神、感恩教育、体育见长”为特色,以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为契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为目标,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全面实施过程教育、细节教育和感恩教育,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成为“河源教育的一块名片”“东江上游的教育明珠”。

在县委、县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县教育局的关心指导和社会各届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全体师生大力弘扬“无私奉献、团结拼搏、奋发图强、力争上游”的川中精神,在考生人数较少、尖子生流失等不利情况下,2012年普通高考捷报频传、再创辉煌。

崔怡梦、邹晓敏同学分别以642分、686分夺得河源市文理科总分第一名,其中邹晓敏同学进入全省理科总分前20名(不含本科层次加分)。

浅析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 篇5

“忠诚可靠,赴汤蹈火,服务人民”的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向世人昭示的是在火热的消防事业中,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消防官兵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诚和牺牲奉献。剖析消防精神,真正感受到是公安消防部队性质宗旨和职能使命的统一,是对公安消防部队优良传统的高度概括和本质特征的深刻揭示,也是为更好地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提出的新要求,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传家法宝。

“忠诚可靠、赴汤蹈火、服务人民”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是对公安消防部队几十年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深刻揭示了消防部队建设的根本规律,体现了消防部队的性质、宗旨、本色,凝聚着党和人民对消防部队的重托和期望,必须作为立警之本,不失时机地加以倡导和弘扬,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端正思想、引领方向、凝聚警心的作用,保证部队打得赢、不变质。“忠诚可靠、赴汤蹈火、服务人民”十二个字是对消防部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牢牢把握政治方向、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永葆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的高度肯定;也是对消防部队长期以来,养兵千日,用兵千日,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消防兵,经受住血与火的考验的真实写照,写出了全体消防官兵的心声;也是对消防部队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严格执法,服务人民,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高度褒奖。同时,“忠诚可靠、赴汤蹈火、服务人民”更是对新时期全体官兵提出的新要求和新目标,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的努力工作,与时俱

进,开拓创新,不断实现部队建设新发展。

当前,我们弘扬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首要的是牢固树立军魂意识,确保党对公安消防部队的绝对领导。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公安消防部队,忠诚是永远不变的警魂,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是永远不变的政治本色。公安消防部队必须始终坚持以党的旗臶为旗臶、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消防部队忠于党——这是永远不变的军魂!

弘扬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重要的是牢固树立使命意识,忠实履行职责使命,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公安消防部队肩负着监督执法、灭火救援、服务社会、维护和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职责使命,是一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的部队,是一支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时刻面临生死考验的队伍。

弘扬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关键的是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始终是消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大力弘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饯行“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根本要求,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办,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当前消防工作发展和队伍建设的关键时期,深入学习和大力弘扬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学习

和弘扬中要着力做好“三个培养”工作。

一是培养官兵“忠诚可靠”的良好品格。“忠诚可靠”是公安消防部队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的灵魂所在。在部队经常性思想教育中,要教育官兵始终做到“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忠于党,就是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立场坚定、旗臶鲜明,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忠于祖国,就是要始终把消防工作臵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忠于人民,就是要打牢执法为民思想基础,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防安全需求,竭尽全力为人民群众解危救难,千方百计为群众解难事、干实事、做好事;忠于法律,就是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始终做到严格、公正、文明、高效执法,顶得住压力,禁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做法律的忠实实践者和维护者。无论做什么事情,干什么工作,用公安消防事业干事的激情、创业的豪情、敬业的痴情,增强不懈拼搏的信心和决心,广泛地调动和发挥全体官兵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广大官兵的活力,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努力把部队打造成“班子坚强有力、工作务实创新、队伍作风过硬、社会评价良好”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

二是培养官兵“赴汤蹈火”的战斗精神。“赴汤蹈火”是公安消防部队传承我军战斗精神的基本精髓。在国家和群众面临危难之际,消防部队认真履行自身工作职能,敢于在危险性极大、形势复杂的环境中挺身而出、赴汤蹈火,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是部队敢打必胜、不怕牺牲战斗精神的具体体现。在教育过程中,要

深入结合大练兵活动,将培植官兵战斗精神纳入岗位练兵计划,在练就过硬军事技能的同时,开展培植勇气、磨炼意志的技战术训练和演练,进一步提高官兵在时间长、任务重、压力大以及恶劣环境的条件下完成任务的能力。同时,要积极培植官兵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和英勇果敢、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确保官兵作风过硬。

谈新时期如何弘扬石油精神” 篇6

[关键词]“石油精神”;“苦干实干”;“三老四严”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前夕,总书记做出重要批示,大力弘扬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批示高瞻远瞩、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

新时期如何弘扬“石油精神”?学习贯彻重要批示精神,引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对新时期“石油精神”的思考。

一、不忘初心,牢记殷切嘱托

2016年3月7日。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大庆就是全国的标杆和旗帜,大庆精神激励着工业战线广大干部群众奋发有为。”过去一年,总书记先后三次提及大庆油田。全国两会后,5月份视察龙江,强调“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了几代人,今天我们仍然要用这些精神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6月份做出重要批示,要大力弘扬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凝聚新时期干事创业的精神力量。历史学家、哲学家汤因比曾说过,“人类的关键装备不是技术,而是他们的精神”。大庆油田更加懂得精神之力的强大。它擎起了我国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又沐浴着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是经济的,更是政治的。

大庆油田辉煌的发展史,总有一种力量激励我们勇往直前。这力量就是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大庆油田58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积累的宝贵经验,凝聚着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心血。1964年,毛泽东同志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1978年,邓小平同志做出“建设美丽的大庆油田”的重要指示。1995年,江泽民同志寄语大庆“发扬大庆精神,搞好二次创业”。1996年,胡锦涛同志希望大庆油田“珍惜大庆光荣史,再创大庆新辉煌”。2009年,习近平同志在大庆油田发现50周年大会上指出:“大庆的成长和辉煌,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长和辉煌;大庆的探索和成功,体现了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的探索和成功;大庆的成绩和贡献,已经镌刻在伟大祖国的历史丰碑上,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至高的荣誉鼓舞大庆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二、传承优良传统,永葆红旗本色

大庆油田是石油工业优良传统作风的重要发源地,培育形成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及“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三个面向、五到现场”等优良作风,是我们经受各种考验、克服一切困难的重要法宝,是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要始终传承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积极践行“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核心价值观,用优良传统、先进文化凝聚力量,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认真贯彻国企党建工作总体部署,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大力弘扬“石油精神”,深刻挖掘“苦干实干”“三老四严”的时代内涵;实干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能力。以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全身心地投入发展实践中,坚定不移地干,脚踏实地地干,想方设法地干,只争朝夕地干,才能在实干中解决问题,在实干中实现愿景。今天,在油田内外部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大环境下,转方式、调结构、降成本、提效益等发展课题都迫切需要解答。在这一进程中,“不畏难”既要学会从逆境中发现、培育有利因素,又要善于在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发展机遇,既要把解决问题的触角深入到问题根源,又要苦练内功提升发展的质量。大庆的成长和辉煌,见证了共和国的成长和辉煌;大庆的探索和成功,体现了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的探索和成功;大庆的成绩和贡献,已经镌刻在伟大祖国的历史丰碑上。示范效应无可替代,启示作用影响深远。

石油精神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是石油战线的,也是中华民族的。我们坚信,信念鼓舞信念,精神昭示精神,力量传递力量。我们同样坚信,高擎精神的火炬,定能鼓舞士气、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夺取胜利。

三、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打铁还需自身硬。有钢铁般的队伍,才能成就坚不可摧的事业。什么是“铁人式”党员干部队伍?总书记在批示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弘扬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这就是“铁人式”党员干部队伍最深刻的时代内涵、最强大的精神力量。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强化党员责任担当,忠诚担当,做振兴发展先锋。弘扬“石油精神”,打造“铁人式”党员干部队伍,就要真抓实干;就要埋头苦干;就要始终践行“三老四严”的作风;就要敢于拼搏、勇往直前、迎难而进。以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的新实践;以“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的坚定信念;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昂扬斗志,直面低油价挑战;齐心协力,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知难是好事,畏难不成事。让我们唤醒激情斗志,铭记“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手下无困难”,勉励躬行、干字当先,把“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真正当作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坚定“当好标杆旗帜”的必胜信念,优质高效完成目标任务;坚定发挥政治优势彰显标杆旗帜本色,用形势任务目标统一思想。

“大庆就是全国的标杆和旗帜,大庆精神激励着工业战线广大干部群众奋发有为。”“我们从来都是在压力和挑战中前进的,也一定能继续在压力和挑战中不断前进。”总书记在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议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开拓企业发展新境界的信心和决心。让我们大力弘扬“石油精神”,全员当好主人翁,百年油田当先锋,努力把标杆立得更稳,把旗帜举得更高,为实现大庆振兴发展、建设百年油田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九大献礼!

新时期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 篇7

一、新时期加强石油化工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一) 就目前形势来看, 石油化工企业正处于一个转折时期

在这个时期大多数国有企业都在进行企业体制改革。但是对于国有企业而言, 改革所涉及的面非常的广, 牵涉到得东西比较多, 难度系数也比较大。虽然通过一段时间的改革, 石油化工企业在对发展和职员方面的都取得一些成绩, 但是将全部的遗留问题全部解决, 还是有很大的困难。所以我们在采取措施解决石油化工企业的问题时, 必须加强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对企业员工的精神培养, 支持企业改革, 并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 加强对石油化工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 有利于提升企业的软实力

石油化工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 主要是发动员工积极开展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的建设活动, 石油化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 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可以将精神文明建设理念融入进去, 让每个员工都能够认真工作, 提高企业在社会中的形象和信誉度, 以此来企业的软实力 (1) 。

(三) 加强对石油化工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 可以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

加强对石油化工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 可以解放员工的思想, 转变对于企业改革的观念, 让员工进行创新活动, 更加积极、主动的工作, 让企业能够进一步深入进行企业改革, 促进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

二、现在国有石油化工企业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

1.国有石油化工企业无法发动所有员工来进行精神文明建设。

2.大部分石油化工企业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 都会出现只关注结果而不注重过程的错误思想。这些企业没有正确对精神文明建设形成正确认识, 只一味的追求文明企业的荣誉称号, 对于国家进行的文明单位评选活动都是敷衍了事, 大多数都是临时抱佛脚, 只在评选活动进行前的一段时间内进行补课, 不注重对企业机制的建设。

3.国有石油化工企业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时, 建设队伍的素质不够高, 而且大多数是年龄比较偏大, 文化水平低的员工。就算是有精神文明建设人员, 但是这些建设人员学习和培训的机会非常的少, 没有精力和实力进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也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三、加强国有石油化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

(一) 国有石油化工企业在进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要坚持对员工进行精神文明教育

文明教育有三个教育内容。1.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通过这个内容的文明教育, 让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坚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2.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通过这个内容的文明教育, 让员工可以作为一位好公民、好职员、好成员, 能够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3.企业文化教育。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思想, 是企业能够发展的重要条件。企业文化也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 可以让员工对企业产生凝聚力 (2) 。

(二) 国有石油化工企业在进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时, 要明确员工主体地位并致力于保障员工合法权益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是保证企业能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占得一席之位的保证。国有石油化工企业在进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时, 要注重企业员工的主体地位, 让他们成为企业和国家的主人翁, 加强与企业员工之间的交流, 为员工谋福利, 保护员工的切实利益, 让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可以顺利发展。

(三) 国有石油化工企业在进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时, 要注重对企业管理机制的强化, 并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

国有石油化工企业要想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取的好的成效, 就要建立企业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企业全体员工共同投入到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中去, 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创造性思维。并对企业进行目标化管理和建立企业监督制度, 让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能够顺利进行, 促进国有石油化工企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中国石油化工企业作为国有企业, 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物质文明建设, 还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设, 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包括企业文化和企业员工的素质, 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石油化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十八大精神

注释

1[1]陈烨.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 2011.25.

新时期中原人文精神培育路径探析 篇8

关键词:中原人文精神;河南人;中原文化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2-0198-02

人文精神是一个民族、群体在长期交往中所形成的精神特质,是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是人类生活的内在灵魂,是人所具有的一种精神特质。一个民族需要有自己的信仰,一个群体也需要自己的精神寄托。河南地处中原,历史上曾经创造了悠久的文化,当下又是全国人口大省、粮食和农业生产大省、新兴工业大省,“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是中国的微缩版,河南在文化、精神特质等方面的特征是中国文化在河南这一局部地区的反映,研究中原人文精神对中国人的精神特质构建具有较强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一、新时期中原人文精神的提出

(一)中原人文精神提出的缘起

中原文化蕴含中华民族的精神正统,是华夏文明的文脉正根,既包含原创的中原文化,又包括创新了的外来文化,是集古今华夏文化之精华的根源性文化。建立在中原文化基础上的中原人文精神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它的变革和发展,既反映了中原深厚的历史积淀,又反映了当前变革的时代最强音。河南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河南人民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勇敢塑造了健康向上的中原人文精神。

新世纪以来,由于河南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落后、教育文化事业不发达等原因影响,河南人外出打工、工作、上学人较多,由于误解,社会中出现歧视河南人、妖魔化河南人的现象,许多省(甚至包括国家级别)报纸、电视、广播上报道河南的新闻消息中,负面新闻偏多,个别人开始把河南人当成“脏、乱、差”的代名词。这一误解被人有意放大,例如:同样的负面消息如果在其他省份出现,则能够得到国人的认可,但如果出现在河南,则被特别注释是“河南人”,严重影响了河南人的形象,也间接影响了河南人的精神追求。

当一个人长期生活过在受歧视的环境中,容易出现受挫感,出现精神萎靡的想象。河南人——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创造巨大辉煌的群体,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牺牲的群体,为中国当代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群体,为何遭遇如此的尴尬?其根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和缺乏对中原人文精神的挖掘和提升,缺乏对中原人文精神的宣传和推广密切相关。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大对中原人文精神的提炼和宣传,使人们认同中原文化。

(二)中原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其新时期的表现

河南人在历史长河和现代经济建设中,经过长期艰苦奋斗形成了中原人文精神。中原人文精神包含兼容并蓄、刚柔相济、革故鼎新、生生不息的中原文化,具有中原特质、体现时代特征的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和红旗渠精神。具有开放意识、市场意识、机遇意识和创新意识,所倡导的敬岗诚信、劳动致富、团结互助的社会风尚,营造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中原人文精神是新时期河南发展的形象和精神面貌。

2010年3月,当时的省委书记卢展工在京接见农民工代表时,将河南人的精神概括为“三平”精神,即“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同时对河南人形象进行总结,并将其归结为“普普通通河南人、踏踏实实河南人、不畏艰难河南人、侠肝义胆河南人、包容宽厚河南人、忍辱负重河南人、自尊自强河南人、能拼会赢河南人”[1]。这是新时期对河南人和中原人文精神的最新表达,是中原人文精神的新时期的具体体现。这是对中原人文精神的最新概括,是中原人文精神在新时期的新发展。

2011年11月,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提升中原人文精神,将人文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巨大动力,在《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对中原人文精神提出新要求:“积极推进具有中原特质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打造昂扬向上的中原人文精神,大力促进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源转化,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2]。中原经济区建设,为中原人文精神提供了新的发展前景和结合对象,为中原人文精神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

当前,全国上下正鼓舞干劲,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工作,围绕“中国梦”,河南如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身贡献,如何实现中部崛起、“中原梦”。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庚茂强调“实现中原梦,一定要弘扬中原人文精神”[3],既意味着要对中原人文精神的坚守,又表达了要用其文化的社会意义和特有功能来借势,以彰显其文化自觉和精神自信。

二、新时期培育中原人文精神的意义

(一)中原人文精神是新时期整合河南人脉资源的有效手段

文化、精神认同是对自己身份和角色的确认,回答“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的身份是什么”等问题,在一系列的认同中,其中文化、精神的认同是认同的最高层次,具有强烈的地域性、时代性和历史性。例如河南人无论走到哪里,见到烩面、胡辣汤总想吃一碗,听到豫剧的旋律总想唱一嗓子,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河南人文化特征是河南人认同的基础,建立在文化特征上的人文精神是河南人的无形的精神动力,是河南人与河南人交往的基础和前提,是河南人生生不息的根,河南人可以利用人文精神,整合河南的人脉资源,更好地为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中原人文精神是提升河南发展的精神动力

河南是农业大省,由于受历史惯性、经济实力、文化教育等制约,河南人接受外来文化比较缓慢,思维不够活跃,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把握较为保守,错失了几次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当前,中原经济区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成为河南的发展的总纲,实现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宏伟蓝图必须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新时期的“三平”精神,抓住有利时机,鼓足干劲,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增强其自豪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中原经济区建设去。

(三)中原人文精神是进一步夯实河南人素质的基础

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这是河南人文精神最新概括,也是河南人文精神的真实写照,河南人人口众多,是我国唯一一个人口超过1亿的人口大省,即每13个人中国人中就有一个是河南人,但河南人无论在何地,从不孤芳自赏,也不妄自菲薄,踏踏实实地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在“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中,有我们河南的吉鸿昌、吴焕先、杨靖宇、彭雪枫、宋学义;在“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中,有来自中原的史来贺、任长霞、吴金印、常香玉、焦裕禄、谢延信。河南人怀着极强的社会责任感,把看似平常的工作做好,做出成绩,即使外出打工,干最不起眼的保洁、保安等工作,河南农民工也做得最优秀。河南人以身边模范为榜样,学习模范、践行模范的事迹,强化对中原人文精神的熏陶和素质的培养,潜移默化,定能树立良好形象,提升河南形象,把中原人文精神提高的新的高度。

三、践行中原人文精神的新路径

(一)弘扬中原人文精神,必须立足当代

人文精神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既具有历史继承性,也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中原文化不能只在追寻历史找到文化自信,不能躺在古人的功劳薄上沾沾自喜,更应当注重人文精神的时代价值,既要彰显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同恶劣自然界斗争的精神,也要彰显新时期的“三平”精神——和谐社会的团结精神、低调干事、奋力拼搏的奋斗进取精神,尤其要通过大力宣传平凡人的平凡事,身边人的平凡事,让“三平”精神深入人心,显现“蝴蝶效应”,使每一个河南人认识到:高尚的道德情操、伟大的事业并不是遥不可及,并不是虚幻的梦,而是唾手可得,只要尽心努力就可以实现的人人都可以参与的平凡事,是一种尽力做的工作和生活态度。

(二)弘扬中原人文精神,需要文化载体的支撑

人文精神是“形而上”,需要“形而下”载体借以依附,离开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空洞的宣传只会适得其反,当前,应大力更新和再生中原文化,来营销中原人文精神。一是挖掘中原文化的现代意义。通过“禅宗少林”与“东京梦华”的现代演绎,康百万庄园和花木兰的影视营销,少林功夫的推广等,用现代科技、现代手段阐释历史文化,使中原文化“古为今用”,更好地服务现实社会,从精神层面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二是借助媒体宣传当今优秀人物。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借助电视、广播等现代传媒强化优秀代表人物的宣传,宣传优秀人物(包括任长霞、焦裕禄等)的事迹,树立河南人民普普通通、踏踏实实、不畏艰险、侠肝义胆、包容宽厚、忍辱负重、自尊自强、能拼会赢的良好形象,使老百姓对河南人有更加直接具体的了解和认可。三是坚持宣传的持久性和连贯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优秀人物的示范效应永远不过时,永远都是一个时代的精华,宣传不应当是应景之作,不可出现跟风、风过无痕的现象,而应当常态化。

(三)弘扬中原人文精神,需要提升人的素质

人是最宝贵的资源,是万物的主宰,人的素质是基础,也是归宿,提升中原人文精神可以塑造人、培养人,人的素质提升又可以进一步弘扬中原人文精神,河南是全国人口大省,提升人口综合素质,可以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更加彰显人文精神。首先,加大教育投资,夯实基础教育。资料显示:15岁之前是人的综合素质、人的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必须加强基础教育的投资,在中小学中大力培养吃苦耐劳的人生经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敢于负责的人生理念。其次,进一步强化对外出人员的教育。外出人员的一言一行代表河南人的形象,外出人员在交往中,他的所作所为、言谈举止给外省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对河南人的定格形象,也必然产生晕轮效应,关系到对河南人总体的评价。所以,应当对外出人员进行法制观念、交通规则、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教育,使他们能够得到流入地的认同。

参考文献:

[1]河南日报社评.弘扬“三平”精神,加快中原崛起[N].河南日报,2010-03-05.

[2]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N].人民日报,2011-09-26.

学习新时期消防精神教育总结 篇9

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消防部队常常以其危险性和社会重要性区别于其他部队。公安部消防局确定“忠诚可靠,赴汤蹈火,服务人民。”为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集中体现了新时期、新形势下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对消防部队的基本要求,也是消防部队对自身政治使命,历史责任的深刻理解。认真学习和大力弘扬新时期公安消防部队精神,对于激励广大消防官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职责使命,维护公共消防安全、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为保障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先后夺取了抗洪救灾、抗击冰雪、抗震救灾等重大自然灾害抢险救援的伟大胜利。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是孕育在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刻,广大消防官兵用自己的热血、青春甚至生命谱写了一曲又一曲“人民消防为人民”的感人篇章,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铮铮誓言,集中体现了当代消防部队官兵的时代风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忠诚可靠、赴汤蹈火、服务人民”源于新时期消防部队坚定信念,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新时期公安消防部队是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刻苦学习科学理论,用科学理论改造主官世界,确定人生坐标,坚定从警报国的理想信念,执着坚韧,永不言弃,笃信党的绝对领导,忠于党和国家交付的使命任务,把对党和对国家的无限忠诚转化为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转化为履职尽责的素质能力,转化为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以建设安全的消防环境为载体,实现服务广大人民为目标宗旨,时刻以高度的警惕性和绝对的可靠性肩负着保障国家消防安全的重任。

“忠诚可靠、赴汤蹈火、服务人民”源于新时期消防部队牢记宗旨,不断增强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新时期的公安消防部队是这样一支队伍,作为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把使命、忠诚、奉献作为价值追求的核心,把如何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群众作为自身实现社会价值的途径,自觉把保护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视为己任,做出比其它社会成员更大的牺牲和贡献,特别是在生死抉择面前,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让给人民、让给同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勇于奉献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

上一篇:2024年公务员全员培训预防职务犯罪讲课稿下一篇:南昌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